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第1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营销策略

当代社会是一个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空前丰盛、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社会,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价值导向的巨大变迁,使得消费观念在当代思想意识和文化价值领域内的地位日渐突出,对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社会交往关系的引导乃至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学平衡,都已经发生并将持续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可以说,当下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的时代。[2]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行为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人学人数几乎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截至2009年,我国高校在校人数已达到2021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首位,学生规模世界第一。[3]由于高等教育继续保持一个积极发展的势头,大学生规模的不断壮大,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学生消费水平呈逐年递增的动态趋势,高校学生将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消费大军。

大学生群体作为特点鲜明的亚文化群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营销规律,通过对其市场的分析研究,可以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特点及消费心理等行为特征,以便于为企业提供商机,同时也利于其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只有根据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的需求来生产适销对路、符合大学生群体消费潮流和消费水平的商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制订营销战略规划和进行产品设计、市场细分、营销策略策划等提供依据,同时使所提供的产品性能、款式、包装、价格、广告宣传等更符合大学生群体消费的市场特点,以满足大学生群体特定的消费心理,这对于企业进一步开拓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其中家庭供给占80% 左右。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元~800元区间的有80% 以上,月平均消费低于300元的和高于1000元的均在10%以下.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情感消费四个方面。[4]

(一)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泛指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必须生活的开支,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经济条件、自身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200~500元的比例为34.7%;501~1000元的比例为43.1%;1001~2000元的比例为15.1%,2001元以上的比例为7.1%。[3]

(二)学习消费

大学生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教材、考试、网络消费等方面内容,存在较为明显的专业差异及地区差异。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学生学习消费不再局限于专业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及拓宽就业渠道的各类培训支出费用也相应增加。近年来“考证热”、“考研热”在各大院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考试(雅思、托福、GRE)、注册会计师、律师、国家公务员、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无疑会增加学习消费的占比。[5]此外,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占据了日常消费开支的相当部分。

(三)娱乐消费

在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体育消费及旅游消费两方面内容。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学期平均体育消费在100~300元的男生为53.3%,女生为48.4%,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已成为大学生的共识,大学校园内有偿的体育活动也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常态。[6]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一刺激了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积极性。调查显示,旅游被大学生是拓展视野的一种健康消费行为,63%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参加过旅游活动。[7]此外,影视作品及音乐作品的欣赏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环节,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相当地位。

(四)情感消费

大学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之前的重要实践场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可以折射出社会交际的特点。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多元局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是大学生情感消费的主要体现。随着社会人情风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可避免地沾染了社会的陋习。节日庆祝、入党提干、比赛获奖、奖学金评定等无一不和请客送礼挂钩,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同时,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常态,以经济为后盾的恋爱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笔不小的开支。[8]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一)经济来源促使理性消费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来源来自家庭,是大众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随着步入大学,慢慢融入集体、社会生活,其生活来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家教、促销之类的兼职成为在大部分学生补贴生活费用的首选,少量的大W生尝试自主创业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的选项。大学生中的贫困群体会得到国家、社会的资助以及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的机会,但收入所占相对较低,这必然限制其消费能力,约束其消费行为。已有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来源相对单一,消费宽度不足,大学生在花钱时较为谨慎,注重消费的实用性,普遍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匹配,理性消费、适当消费仍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格是大学生消费的首要因素。[9]

(二)消费结构复杂、多元化

消费结构是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状态和相互关系。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生活的日益多彩,给了大学生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而日益新颖多元化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大众媒介扮演着新的异化工具的角色,对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影响力,使人的生活呈现媒介化,也催生了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趋势。研究表明,大学生除正常的伙食、日用品、书籍、文具等实际物质消费外,更为注重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的消费。近年来,通讯费、网络消费、旅游消费、人情消费、运动健身消费和情感消费等项目的发生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

(三)追求时尚和攀比消费

大学生是一个感性面较高的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高,大学生更容易成为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的消费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渐趋成熟,使大学生有强烈地成人社会的需求。他们关注流行、追逐时尚,追求新颖和崇尚个性,生活需要、心理满足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压力,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自我满足的消费欲望,这集中体现为大学生热衷于网上消费、刷卡消费、组团消费等消费模式。现阶段的大学生的消费不再局限基本生活消费,追求所谓外在附加价值的消费成为当下的主流,好胜心强、自觉意识低,缺乏明确消费目的等特点更是导致大学生群体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普遍存在。[11]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及消费层次,成为彰显个性、展现自我的独特标志,成为人际群落中相互区别的象征和标记,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行为中的符号化特征。

(四)情绪性消费普遍存在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因此,消费常表现出情绪性,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储蓄意识十分淡薄。[12]大学生消费的情绪性还体现为消M上的连续性,针对某一件产品的消费感受会扩散到公司其他产品,通过在生活及网络上分享个人的消费体验,从而影响其他同学的购买意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情绪性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流行。

(五)集中性和从众性消费

每年的新生入学,使大学生集中消费的最。这个时候,入学的新生带有充足的费用,老生也带足了生活费用,学生经济能力较强,消费欲旺盛,出现集中消费的最。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校园消费将进入次一级的消费集中期,形成了和社会相对应的“节假日经济”现象。由于大学生具有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便捷性和集中性,使得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特点。当代大学生虽然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但他们自我认识能力较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及虚荣心较强烈等,使得他们在消费中极易产生从众行为,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尤为明显。譬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看到多数同学有手机,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想方设法也要买一部,以免被别人耻笑.这种偏激的消费心理直接导致学生个体丧失自我,成为群体的附庸者,造成大学生经济浪费和支出不合理的消费行为。[13]

(六)消费的个性化明显

由于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年大学生一方面心理的成熟早,独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产品的丰富多彩和新的信息传播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已表现出个性化的局势,大量新兴电子产品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常用物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和高校管理的观念转变,未来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将会更加宽松,学生的自会进一步增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个性化会进一步增强。大学学分制的推行赋予了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权及个体学习时间充分自主性;学生的住宿管理将逐步实行社会化与国际社会相接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校内住或在校外住;学生社团将会更加“平民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参加各类活动,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体育锻炼、交朋识友、着装佩饰等方面选择的空间和层次也会更加个性化。[14]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解析

消费心理与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15]在校大学生作为同一群体,身心发展处于同一阶段,消费心理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次,尽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流是理性、科学的,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盲目攀比、冲动消费、过分追求时尚、享乐、虚荣等种种问题也时有出现。最后,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其消费来源主要为家庭,大学生消费具有心理独立但经济未完全独立的特点,其消费行为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时,又对家庭有依存性。

当然,仅从共性的角度去探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不够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因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将大学生看作无差别群体将不利于消费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关注大学生消费个体差异有利于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环境、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观念。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和炫耀心理。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都有一种优越感:看到别人有的,希望自己也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先要有;别人档次高的,自己要比他档次更高。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消费高档商品,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而家庭收入一般的大学生,以为通过消费物品的等价,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满足“自尊的需要”。这种炫耀消费观使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别人的评价,而忽视自身内在素质修养,仿佛消费的档次越高,就越有面子。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超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虚荣心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同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四、商家营销策略

大学生市场有可观的市场潜量,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企业要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有目的地开发相应销售策略,在满足大学生现有需求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消费取向,增进大学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这才是赢得大学生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策略

从大学生需求特点来看,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化、风格化,求新、求变心理突出。为此,着眼于大学生市场的企业,应该深入调查、详细分析大学生对具体品类产品的好恶,以大学生的品位、取向为依据,为自己的品牌确立鲜明的形象。[16]企业应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力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二)宣传策略

企业在建立一定的市场基础之后,必须将其在目标顾客中进行有效传递,扩大品牌知名度,并引导目标顾客建立对品牌的认同感。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来看,企业应以公共关系作为主要的宣传手段。这是因为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他们强调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关注企业的社会声誉、社会形象。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积累和投入期,他们需要社会的扶助,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关怀,这一时期外界对大学生的付出可谓雪中送炭,必然使大学生记忆深刻。而公共关系恰恰是一种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的信息传播手段,它强调以真诚付出换取信赖,在大学生市场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必然会取得良好效果。迎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企业可以采取诸如公益赞助学生活动、赞助校园公共设施建设、设立以企业或品牌为名称的专项奖(助)学金、与专业相关院校进行学术互动、为其建立实习基地、人才需求网络、在校园内举行企业新品会等具体的公关活动,并借助校园媒体及时做好公关报道。[17]

(三)定价策略

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市场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使得针对大学生而开发设计的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因此,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注重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不是产品的单价。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产品定价应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优良。鉴于大学生对待价格的复杂态度,可以为同等产品制定低于社价格的校内优惠价,但必须配合做好宣传沟通,增进大学生对企业价格策略的理解与认同。[9]企业还可采取免费试用、赠送礼品、发放优惠券等促销手段,提升品牌形象及营销效果。

(四)渠道策略

大学生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快,闲暇购物时间少。鉴于此,企业在进行渠道决策时,一定要将便利大学生购买作为首要目标。调查发现超市是大学生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因为超市的商品品种全、价格低、购物环境轻松。校园内的便利店通常集中在食堂、宿舍楼附近,非常方便大学生应急型购买。日常用品的销售渠道应当以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渠道。企业在进入大学生喜爱的社会零售网点的同时,可考虑与院校后勤和学生管理部门沟通,定期组织商品定购、送货上门服务,另外还可配合公关活动取得院校相关部门支持,定期进入校园,开展诸如新产品、时尚产品、节庆商品销售专场等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营销也应该是大学生市场的重要销售渠道。[18]网络营销极大地缓解了地域与时间限制,以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找产品,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企业网址或虚拟商店,消费者可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和其组合,使购物更显个性。查询和购物过程需时极短,程序简便快捷。在一些选购品或有特殊性的商品购买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产品服务提供的出发点。网络营销的出现为企业实现个性消费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同时,网络营销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使产品成本和价格降低成为可能,刚好满足了大学生对产品低价格的追求。

五、结语

消费可以定义为个人维持生存的基本行为,但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也可以视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应该给予重视和关注,关心他们消费心理和行为中的问题。企业在开发大学生市场时,除了讲求经济利益,一定要负责任地兼顾社会效益。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很明显,承担祖国明日建设重任的大学生在校园阶段就出现“高消费”是非常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的。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明确响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进而在营销中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识别“高消费”的弊端,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主动引领健康向上的“以节约为美”的消费潮流。

(黎明单位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庆华单位为云南省临沧市组织部)

[作者简介:黎明(1974―),男,四川广元人,副教授,从事企业管理与环境经济研究工作。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016);国际合作项目(WWFPO3050);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HE003)。]

参考文献

[1] 韩柏光.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31(4):118-121.

[2]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王金枝.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认识与开发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84-87.

[4] 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16(1):54-57.

[5] 沈红,徐龙华.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J].中国商界(上),2011(11):384.

[6] 方志.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2):98-101.

[7] 张馨予.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1(4):44-45.

[8] 刘振会,孙玮,宣宾.关于大学生情感消费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1(1):223-224.

[9] 王培荣.探析大学生消费特点与企业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0(17):71+68.

[10] 付啸玲,李金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成因分析[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1

(8):145-146.

[11] 程淑英,李淑娟,李凌.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心理问题[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704-705.

[12] 唐帅.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18-219.

[13] 李孟和,张玉泉,丁长江.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66-71.

[14] 唐国战.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57-58.

[15] 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应对策略[J].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5):85.

[16] 宋晓欣.我国大学生市场营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60-62+67.

[17] 张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企业的营销策略[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

(5):81-83.

第2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上订餐;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

一、引言

随着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等校园网上订餐平台逐渐融入大学生校园生活中,这种新兴的网上订餐方式,很快被90后的我们所接受并盛行开来。大学生纷纷扫描二维码下载食堂外卖APP,每日的特价饭菜,便利的订餐方式,使大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去食堂吃饭的习惯,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美食。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参与食堂网上订餐环境的构建中,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对于它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而我们大学生正处于这个浪潮的中心,因此,很有必要对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进行进一步探究,分析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消费习惯和培养健康饮食意识等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饮食消费观念开始从吃饱、吃好向营养、保健、长寿方向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饮食消费群体,他们的饮食消费行为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目前,许多学者和教师们都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注大学生对餐饮的消费行为的却少之又少。周忠民(2002)最早给出了饮食消费行为的定义,他认为饮食消费行为是饮食消费者有意识地寻找、购买、食用和评价以满足需要的食物、服务及设施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脑体活动。它既包括饮食消费者的形体活动过程,也包括其思维活动过程。宋晴葵(2008)分别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苗芳、韩潮、郝鹏炜(2013)从大学生饮食消费习惯、观念和饮食消费现状,三个方面反映出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特征。杨亚(2014)也从上述三个方面描述了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特征,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大学生营养结构不完善、偏食等问题。

校园网上订餐作为一种新兴的订餐方式,本文着重研究这种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总结其饮食消费行为特征,并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正确的健康意识提出建议。

三、研究样本与方法

此次调查以辽宁大学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了解校园网上订餐环境下,大学生的饮食消费结构、饮食消费方式和饮食消费观念。最终共发放问卷410份,有效问卷400份。其中,男生占37.9%,女生占62.1%,这与我校整体男女比例相近,此调研结果可以更为客观地反应我校使用校园网上订餐的总体饮食消费状况。在对数据的处理上,用SPSS和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利用卡方进行检验校对。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校园网上订餐的使用现状

目前校园网上订餐业务在我国只是处于形成期,从网站数量来看并不多。截止至2015年5月21日,入驻各大高校的网上订餐平台主要有三家,分别是美团外卖、饿了么和淘点点,主要消费群体就是高校大学生。经调查显示,在400份有效问卷中,有369人使用网上订餐,所占比例92.2%,没有网上订餐经历的人数为31人,所占比例7.8%,这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大学生已逐渐适应校园网上订餐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在对大学生每天使用校园网上订餐次数的调查中发现,每天订餐次数在一次所占比例为28.2%;而每天订餐次数在2次的有225人,所占比例为61.0%;而每周订餐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的有40人,所占比例为10.8%。按照正常每天三顿饭计算,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网上订餐平台订饭,通过访谈得知,大学生白天上课,早餐通常会在食堂进行,这样计算则可以得出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每次吃饭都会使用网上订饭。

2.大学生饮食消费观念

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对新事物具备一定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观念以理性消费为主流。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大学生在参与校园网上订餐的环境构建中,主要考虑到食品的质量、价格、个人的购买力和时代潮流四个因素。

(1)质量

校园网上订餐是食堂商户与网上订餐平合的一种订餐方式,这使得消费者将对食品质量的关注转移到对食堂整体情况的关注,校内食堂的食品是经过学校食品卫生部门检查审核通过的,这使得大学生对食堂食品质量的满意度较高。虽然虚拟网络下的电子商务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但由于商家是校内的食堂商户,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调查发现,大学生愿意使用校园网上订餐平台的原因中有78.3%的同学认为网上订餐方便、快捷、可信。

(2)价格

调查发现,价格是大学生选择校园网上订餐的主要原因。有92.4%的大学生选择校园网上订餐方式而非去食堂购买的原因是存在价格优惠,这种线上购买线下交易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平均每顿饭可以比标准价格优惠1元-2元,这种价差带来的优越感使得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使用这种新模式。这说明价格会对大学生选择购餐的方式造成影响,而且对于网上订餐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如果就餐成本较大,就会损失大部分的顾客。

(3)潮流

网络购物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在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在这种潮流推动下,大学生也更倾向于尝试新鲜事物,本调查为排除价格因素的干扰,只考虑网上订餐这种新模式带来的顾客需求,我们调查了食堂与线上购买无差价的情况下,大学生对网上订餐的需求,统计发现,有80.6%的大学生愿意尝试这种新事物,这说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开放的心态和独特的思想,使其形成不同的消费观念。

(4)购买力

经济因素是体现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和实际可支配收入,大学生购买力的变化主要是由实际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主要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的给予,只有少部分通过兼职和奖学金获得,问卷通过对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的有25人,占6.8%,801元-1500元的有238人,占64.5%,1501元-2000元的有81人,占21.9%,2001元以上的有25人,占6.8%,总体看来,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集中在1500元左右,其中实际用于饮食消费的情况如下表:

表 不同生活费用区间的饮食费用消费情况

饮食费用占生活费的百分比,500元-700元的比重较大,为44.7%,这说明这部分大学生用于饮食费用方面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较多,我们还可以发现,有30.6%的大学生实际用于饮食费用在300元-500元,对于这部分大学生而言,饮食的价格就成了主要因素,如果网上订餐有优惠,他们就更有可能选择网上订餐的方式。

3.饮食消费方式

校园网上订餐出现之后,网上订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饮食消费方式。网上订餐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惠的餐饮,同时也说明大学生逐渐青睐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种简单还体现在支付的方式上,现在常用的两种支付方式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通过调查分析,有82.4%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支付,远远高于倾向于现金支付的同学。其原因之一是网上订餐所实行的获取优惠的方式仅限于网上支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银行和电子支付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于线上支付。

4.饮食消费结构

美国农业部在1992年正式的《食物金字塔指南》指出:人们应该尽量减少脂肪和油的摄入量,每天应吃6-11份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乳制品。校园网上订餐平台的出现,为同学们较低价体验餐饮提供可能性,也使得大学生较少的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饮食结构问题。在调查大学生的饮食结构时,只有23.9%的大学生考虑到订购餐饮的营养价值,有65%的大学生没有注意到饮食的合理性,以个人偏好为主,随意搭配,还有11.1%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注意。长此以往,会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潜在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5.饮食消费时间

规律的饮食是保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网上订餐的出现导致了大学生加餐、多餐等现象,饮食时间也较不规律。只有5.7%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网上订餐的出现使其饮食时间更有规律,有45%的大学生认为和原来基本差不多,49.3%的大学生饮食时间较难固定,这说明网上订餐模式对一半左右大学生的饮食时间产生冲击。

此外,调查发现,大学生为避免吃饭高峰时间会提前订饭,这使得大学生会占用上课时间进行订餐活动,这无疑也会造成课堂效率得降低。

五、结论与建议

1.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特征

校园网上订餐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主要消费人群就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消费观念超前而消费能力不足的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在校园网上订餐的环境构建中表现出的饮食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追随时代潮流

大学生追求时尚,跟随时代潮流。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校园网上订餐的出现,一方面其新颖独特性吸引了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其简单便捷的订餐方式也着实便利了大学生;同时,这也说明大学生具有尝试新事物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追随时代潮流,推动时代的进步。

(2)追求效用最大化

大学生在选择是否使用网上订餐方式时,主要关注三个因素:价格、质量和购买力。效用最大化时大学生满意程度最大,其中价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相同的食品,大学生花费的价格越低,其满意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校园网上订餐也利用了消费者这一心理,利用低价格吸引消费者,最终获得竞争优势。

(3)缺乏营养知识

校园网上订餐使得大学生可以利用较低的价格享用美食,这使得大学生更多地注重菜样的种类,而忽略了均衡营养的摄入,偏好成为大学生选择饮食的主导因素,校园网上订餐使得大学生经常使用麻辣、多脂肪或者多糖盐的食物,造成各种营养素的不均衡,极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构建大学生营养价值体系。

(4)饮食控制力较弱

大学生饮食控制力较弱主要表现在饮食时间的不规律和订餐时间的管理缺陷。校园网上订餐使得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随时可以订购美食,同时也导致大学生三餐时间不规律,甚至也有大学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选餐、订餐、抢红包等活动,降低了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

2.对策与建议

(1)帮助大学生树立营养价值观念

大学生要合理的搭配一日三餐,均衡饮食结构,做到健康饮食,不要因为网上订餐平台的优惠而过多的选择肉食类食物。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资料查询、咨询营养师、参照食物金字塔等方式,正确的选择饮食;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饮食教育课程,指导同学搭配三餐,激发学生对搭配食物的研究动机,培养同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合理搭配饮食的方法和策略;另外,学校可以聘请资深的营养师开展关于饮食搭配的讲座,了解合理搭配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2)加强自我管理,控制饮食规律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规范生活作息,克服惰性。学会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遵守,合理分配学习、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的时间,规范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不要因为在课堂上订餐而降低课堂效率。合理制定目标,增强自信心,根据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积极参加社团、宿舍文化等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消费行为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饮食消费行为可以对大学生饮食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着重教育。开展大学生饮食消费教育课程,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特别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消费观念的培养尤其重要,避免大学生沉迷于潮流,迷失自我;同时不能忽略对饮食消费方式的教育,电子支付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大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学校应多开展有关方面的讲座,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方式;在饮食消费结构方面,学校可以特聘专业营养师,进行分期讲解,让大学充分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蔡晓梅,赖正均.广州居民在外饮食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8(3).

[2]高庆,盛鹏,郭玲艳.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4).

[3]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商场现代化,2008(17).

[4]周忠民.浅谈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2(1).

[5]宋晴葵.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1).

[6]杨亚.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以贵州大学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4(1).

[7]苗芳,韩潮,郝鹏炜.关于大学生饮食消费的调查报告.经济视角(上),2013(1).

第3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摘要】

随着大学生社会角色的不断转变,财与大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程度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财富观念和生活品质,更对社会主流理财观念和氛围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学生理财状况为例,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当代大学生理财状况的描述来重点分析导致其消费理财认识误区和行为缺失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行为缺失;原因分析

一、总体情况介绍

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飞速发展,庞大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已经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其理财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高校学生乃至整个年轻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等方法进行。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约2500份(不含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2158份(包含网络问卷);随机采访50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与他们就大学生理财的相关问题进行谈话,深入了解其消费观念与行为。

二、数据分析

(一)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但渠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根据2158份有效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要生活费来源,这部分学生占到了57%,这是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但也有23%大学生选择了独立自强,通过寻找学生兼职挣来的钱作为自己的生活费来源以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而这样既可增加生活费收入,又增加了实践经验。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获得生活费来源的学生约占20%,而2%的学生的主要生活费来源是投资。

(二)消费水平总体偏高,存在一定的消费差距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大多在5001000元,这部分学生占了67.27%,月均消费金额有44.44%在500800元。有1482%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下,而12.22%的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高,且大学生之间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

(三)资金分配无计划,主观性强

我们重点调研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五大方面:自我提升支出、个人兴趣培养支出、装扮消费支出、休闲娱乐支出以及社交活动支出。

在调查中发现,消费支出结构因性别不同导致消费差异巨大。在个人兴趣培养支出方面,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呈现锥形分布,在个人兴趣培养方面的支出普遍较少;男生在该方面的支出显现出典型的“I型”分布,并且顶部,即愿意花多钱培养兴趣爱好的人,消费金额过大,差异明显。参与调查的1365名男生当中,每个月在个人兴趣培养上花费超过400元的有1042人,占男生人数的76%,占总参与人数的48%。究其个中原因源于男生女生的性格差异所致:女生大多性格内向文静,兴趣爱好方面比较局限,多数女生表示自己的爱好很“经济”,比如听歌、画画、看电影、阅读等,而男生相对来说大多性格较外向活泼,所以兴趣广泛;并且,由于男生的性格影响使男生之间的交流会相对多些,会主动寻找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所以男生的兴趣爱好对比较持久。在调查中还发现,男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受物质价格方面影响,要求较高,导致男生的兴趣爱好显得特别“昂贵”。比如有些男生喜欢模型制作,而购买一套进口模型及其制作美化工具需要400~500元。很明显,男女的性格差异在有些方面会很大影响其消费选择。

装扮消费支出方面,调查的结果显示(图1大学生装扮消费支出状况),学院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支出状况呈现出锥形分布,男女生都是相同的分布。有些人觉得“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在这方面的调查中,女生在各个支出段中的人数都高于男生是正常的。

在其他方面,如娱乐休闲、社交活动的支出,也是大致呈现出锥形分布。部分学生表示,在大学时期这个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因此,相应的人情消费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宿舍聚餐、学生组织聚会、同乡会的聚会等等。但个人消费情况因生源地的风俗习惯而存在差异,比如雷州和茂名地区的大学生,在聚会中一般是男生请客,或者是男生出大部分的钱,女生分担小部分的费用甚至不用承担聚会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家境一般的男生经济压力就会较大;而某些地区如阳江,阳江的大学生聚会一般是AA制,这样大家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另外,在大学生的婚恋消费方面,主要是由男孩子付款。而在一些诸如情人节、七夕、圣诞节等节日的时候,双方会互赠礼物,大部分人表示,这笔开支也是较大的,但大多是平时兼职或是省吃俭用出来的。

在关于消费结构的调查结果中出现比较明显的特点:较注重外在或个人享受,对于长远的个人发展缺乏意识。用于自我提升的消费支出(图2大学生自我提升费用支出状况)普遍较少,并且愿意并主动在这部分消费的大学生也是少数。部分大学生懂得利用周围提供的“经济”方式来进行个人自我提升,比如在学院图书馆免费借书,学习网上免费课程。但是,部分大学生表示是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过多,而自我提升方面由于“很沉闷”、“没看出有什么作用”、“课堂上的已经足够了”等各式各样的原因往往被优先“节流”。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们尚未意识到自我提升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娱乐心态较重。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们在消费时是没有进行预算的,一时兴起的消费较多。

综合说来,消费结构出现比较明显的特点:较注重外在或个人享受,相对的,对于长远的个人发展缺乏意识。

三、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理财行为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父母溺爱,缺乏家庭正确引导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部分父母因为事务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对孩子有愧疚感,因而通过金钱来弥补其良心的不安,所以,父母总会毫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要求。这样易让孩子养成大手笔、奢侈浪费的习惯,毫无节制地花钱,无钱时直接向父母要,毫无理财意识和消费规划。

(二)理财意识淡薄,财商不高

财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的高低与拥有财富的多少无直接关系。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因而体验不到挣钱的艰辛和生存的压力,自然也就体会不到理财的重要性。很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成熟,消费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消费无计划,理财意识淡薄,往往手里有钱就花,财商不高。

(三)存在不良消费心理,易受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背景普遍良好,因而该群体的消费心理也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对新鲜事物易于接受且乐于尝试,好奇心旺盛,追求新鲜感;二是注重时尚感和潮流化,强调美观新颖;三是易情绪化,冲动消费。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是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自尊心、好胜心和虚荣心较强,自制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加上享乐和攀比心理影响,更易受到广告和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诱惑,而进行冲动、盲目和从众消费,易被示范和被引导而提高某些方面的消费;四是个性鲜明,追求与众不同,偏好品牌。部分大学生注重商品的品牌,追求商品的附加属性,如气质、品味等,用以炫耀自己。这类大学生消费群体较少地考虑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质量。

(四)学校教育未能与时俱进,忽视理财的教育

高校使用的教材书更新周期长,所承载的理论都是每个学科比较基础、经典的理论,缺少与时俱进的新理论,特别是消费理财方面的理论。我校大学生不断被动接收一些已过时的理论,较少接触当下新的观点和理念。很多老师还延续了中学那些填鸭子式的教育方法,课堂上不停地讲,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讨论的科研氛围,这些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一部分老师由于自身的理财观念也较薄弱,所以就不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培养理财观念或者作财务规划。另外,学校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去培养人才。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人才,在设计教学课程时就会出现偏向各种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大学生理财素养和个人财富的合理规划与处理,

四、结论

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以及消费行为缺失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学生消费理财呈现出以下特点:意识淡薄、知识匮乏、技能缺失、消费无计划。而导致其消费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则为:自身重视不足、家庭溺爱、学校财商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因此,为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大学生、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应通力合作,对症下药,让良好的理财心态、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在大学生身上培养和形成,共同提高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全社会的理财素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M].北京.南海出版社.2011

[2]高晶.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3]闫琰,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如何理财[J].商品与质量.2012(5)

[4]吴少平等.独立学院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3)

[5]李长保.探讨正确引导独立学院学生消费的新方法[J].价值工程

[7]李站稳.试析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08(9)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对独立学院学生理财现状的研究,项目编号:1262012038。

作者简介:

林凤如,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11级金融学(证券投资)1班学生;

杨雪珠,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11级金融学(商业银行)2班学生;

第4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研究综述

当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研究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问题就先要对当前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接下来,本文将从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进行论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查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并且论及到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文章,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梳理后,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学界对本课题的研究:

⒈对心态的定义。翟云翔认为:“心态是心理态度的简称,是人们各种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包括意识、气质、兴趣、观念、情感等等。”[1]赵卫川:“心态是心理态度的简称, 是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具体体现。它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素质的某种体现。”[2]张建勇指出:“心态就是由当前事物和过去经验引起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特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3]

⒉对良好心态的定义和内容。廖石美认为良好心态:“指对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作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心理反应。”[4]邱镛妃认为良好心态:“是一种正向、乐观、平和、进取的心态”。[5]良好心态的内容,翟云翔认为“良好心态包括的内容有:学习心态、乐观心态、从容心态、宽容心态、坚持心态、感恩心态等。”[6]

⒊良好心态的作用。翟云翔指出良好心态“使人乐观、向上、热情、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7]邱镛妃认为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总是从积极角度平和地看待客观现实,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遇到不幸或不顺心的事情时,不会怨天尤人,反而能从不利的事件中看到有利的一面。”[8]

⒋影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因素。翟云翔认为有两个因素,“恋爱因素和学习心态因素”。[9]赵卫川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环境因子,指出了三大因子“1.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带来的挑战,2. 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带来的压力,3.不同家庭生活条件带来的影响”。[10]

⒌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胡宇南,罗映光指出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1,有利于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2,是树立大学生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前提,3,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1]赵卫川认为重视对良好心态的理解,对于“加强对莘莘学子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就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感情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始终保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12]邱镛妃“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⒍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对策建议机制。谭金蓉指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大学生心态追踪调查与调控机制。第二,培养大学生基于能力的自我效能感。第三,形成以行动为主导的应对方式。第四,建立积极心态培训机制。”[14]高阳,马宁指出要“(一)制定并实施培养计划。(二)加强阳光教育。(三)关键的问题。”[15]翟云翔认为“(一)良好恋爱心态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2.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3.学会理性控制。(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1.学习投入,2.学习调整,3.学习积累。(三)良好学习风气的培养。”[16]李俊芝“(一)积极引导和教育。(二)建构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系统。(三)让大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17]构建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机制,邱镛妃认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心态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教育机制、环境机制和评价机制”。[18]

⒎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的路径。谢丽丽主张“(一)注重自我调节,培育健康的思维方式、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二)注重思想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三)注重模式创新,引入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提升大学生主体意识。(四)注重形成合力,构筑高校与家庭、社会培育一体化环境。(五)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大学生心态失衡监测预警机制。”[19]赵卫川探索了其有效途径,指出“1. 培养积极的心态,2. 培养忠诚的心态,3. 建立谦虚待人的态度,4. 培养感恩的心态,5. 培养同理心态。”[20]以某种方式,方法来培育,马积德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以做平凡事,做平凡人,走平凡路为渠道,通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来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21]

二、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外对于心态问题的研究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态史学,文化学等都会关注的,并且国外学者更多是应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去从事心态问题研究。其中对于研究心态问题有代表性的有社会心理学,西方心态史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社会心理现象和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中的分支。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对社会表象在心理上呈现出来的反应。那么,个体和群体的某些个心态问题也是对社会表象在心理上呈现出来的某种反应,因此就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体和群体的心态问题当做心理问题去研究的。西方心态史学是西方将历史学知识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科学融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新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西方心态史学有双重含意“第一,方法论的含义,即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二,理论思维的含意,即心态史学是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活动的一种认识方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人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月中人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2]西方心态史学对于心态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时期从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直接去研究探讨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却是将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渗透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之中。从内容来看,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日渐丰富,包括了“如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权教育、现代人消费观念教育、国际和平与理解,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品德与素质教育等。”[23]从途径上看,“西方国家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个共同点;以学校为中心,形成呈辐射状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24]例如不仅“美国和西欧高校内严整的学生工作机构”,[25]并且往往还“通过职业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26]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去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心态。从方法上看,国外高校注重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施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论教育,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及环境感染熏陶教育,如调查与社会服务,课堂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等。”[27]正是通过这些既丰富,又“隐蔽”和“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在地,历时弥久地养成大学生们良好的意识,态度,情感,观念,动机,兴趣等,至此培育出大学生们的良好心态。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国内关于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书籍,大多是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思维科学,医学等学科视角去研究大学生良好心态的问题;至今国内尚无一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研究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书籍。

国内在这方面的期刊文章包括学位论文的数目并不多,查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且对这些期刊文章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可以看出:对大学生心态的研究,重要期刊文献总共有七篇。在这七篇重要期刊文献中研究社会心态的就有五篇。从时间上看,这七篇重要期刊文献多是集中在最近的三、四年时间内发表出来的。说明近三、四年来学界对心态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从内容上看,研究最多的就是社会心态。在重要期刊文献中有五篇都是研究社会心态的,有四篇都是研究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有从不同时代,不同视域,不同角度进行的。并且指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实途径,这些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研究对本选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从未对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做过理论上的研究,但实际上,却是已经做了培育大学生良好心态之事。国外高校中设置课程中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高校拥有系统的开展学生工作的工作机构,再者,已经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都彼此协同作用,这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手”;在国外“但社会生活中处处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8],这是“看不见的手”;正是通过“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交互作用来养成和塑造大学生们的情感,兴趣,动机,意识,观念等构成心态的各个要素,去培养大学生们的良好心态。

总体来看,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都有着其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这些都为我的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提供了理论研究上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6][7][9][16]翟云翔.高职高专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J].大众文化,2014(15).

[2] [10][12][20]赵卫川.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

[3]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6).

[4] 廖石美.谈中职生积极心态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4(S2).

[5] [8][13][18]邱镛妃.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6):691―694.

[11] 胡宇南,罗映光.略论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14] 谭金蓉.大学生的心态状况调查及其积极心态培养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15] 高阳,马宁.当代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5(1).

[17] 李俊芝.塑造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

[19] 谢丽丽.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和谐心态培育研究[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4).

[21] 马积德.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职生良好心态[J].职业,2015(1).

[22] 彭卫.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23] [25][27]王志华.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