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医养结合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养结合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养结合优势

第1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结合

0.引言

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建设对城市文化、生态建设等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代表着城市的长远利益,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成熟,园林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创建园林精品工程,需要慈宁宫设计、施工和养护三方面综合考虑,而三者又是紧密结合的,一个好的园林作品,需要优秀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和完善的养护相互结合,笔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工作经验,做简要的分析,为园林建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1.园林设计、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园林设计是建设工作的纲领,对园林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重于理念、突出效果,是园林建设工作的成败关键,在设计时尤其要注意施工的可行性和养护的难易性,以便后续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施工是中期工作,着重监控质量和管理施工的进度,施工者要理解设计者的意图,看懂设计图纸,着眼于成果,将园林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的作品。养护是园林建设的后期工作,力求实效与美观,要将设计和施工的成果维持下去,就需要丰富的养护经验,保持园林工程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虽然各有特点,但不是孤立的,三者之间密切结合,是一个整体的内容,成功的园林作品要体现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就离不开三者的有机结合,因而可以发现,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2.园林设计、施工与养护结合不足的原因

在实际的园林建设中,很多工程由于没有结合好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工作,导致园林建设留下败笔,分析其原因,无非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对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没有重视三者之间的沟通关系,各工程分项进行,没能做到整个工程的有效衔接;其二,厚此薄彼,由于园林建设的经费是有限的,在分配经费时厚此薄彼,常见的是重设计轻养护,导致好的设计理念虽然可以实现但难以延续,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发弊端;其三,管理中的业务水平不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弱会影响到三者的结合,造成各项工作都不到位,降低了整体工程的质量。

3.提升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有机结合的措施

3.1提高对三者重要性的认识

园林建设是紧密结合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的,园林工程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服务于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因而要认识到园林建设工作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园林建设既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体现着城市的市容市貌,发展水平,在认识到园林建设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才能理解为何要有机结合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由于三者是贯穿于整个园林建设工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脱节,将导致园林建设的败笔。提高对三者结合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其一,设计意图是贯穿于施工和养护全过程的,施工将设计转化为实质性的园林景观,实现设计者的设想,而养护是延续设计者的理念的,在养护中贯彻设计者的思想;其二,养护贯穿于园林施工的全过程,在施工时,以绿化工程为例,既要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还要保证树木的成活率,确保移木栽木的水分平衡,减少受伤、失水等情况,说明施工和养护是密切相关的;其三,施工养护应介入园林设计的过程,园林设计的对象包括人文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各个层面,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设计领域,包括社会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设计规划,园林设计是施工和养护的指导,而施工与养护是园林设计的实现方式。

3.2合理安排资金

在园林建设工作中,常常有厚此薄彼的情况出现,如对前中期的设计和施工比较重视,但忽略养护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很容易导致设计的初步设想可以实现,但要维持却很难。由于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园林建设工程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在分配资金时,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工作,要避免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合理安排资金,就需要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缺一不可,三者是统一的整体,一起作用于园林建设工程,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或不足,都会导致整个工程出现败笔。在安排资金时,需要根据园林设计的档次,选择施工的材料和维护的设备、人员配置等,控制工程造价和维护的成本,避免在工程中出现随意更改或削减资金的情况,做到三者兼顾,均衡分配。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是需要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来协调的,而协调的角色最终落在管理人员身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而需要加强学习和时间的锻炼,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提高:其一,树立顾全大局的意识,由于园林建设是设计、施工和养护的结合,管理人员不能顾此失彼,出现偏重一方的情况,就要求管理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全盘考虑,避免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其二,工作中的提高,园林建设工作是管理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最佳途径,因而在工作中提高十分必要,如进行岗位轮换,管理人员了解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各项内容,拓宽其知识面,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交流,积累管理的经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平台;其三,长短期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参加培训,园林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参与,而只有整体员工的素质的提高,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园林建设的水平。

4.结束语

园林建设是设计、施工和养护的综合,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加强促使,加强三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丽丽.浅谈园林设计,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9:01-21.

[2]刘伟.浅谈园林设计,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J].现代园艺,2012:12-25.

[3]张敏.浅析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的关系[J].技术与市场,2012:12-15.

第2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同学们穿戴着猜美艳丽的服饰,登台演唱了表现“三创一办”内容(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协办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歌曲如《文明歌》、《把我们的家乡美化》、《绿色的梦》、《来了红领巾服务队》、《留下一片阴凉》、《我们的家园明天更美好》等以及其他中外合唱名曲如《蓝色多瑙河》、《茨冈》、《踩鼓》、《我爱米兰》、《老师我想你》、《青春舞曲》等。同学们用优美和谐并充满梦想,充满激情的歌声,表达了热爱祖国、美化家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服务社会等思想感情。

本届合唱比赛对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经过声音训练,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用气息支撑,科学的演唱方法,克服了“大白嗓”的唱法,音色逐渐统一。在合唱中,学会了除了唱准自己的声部外,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进行的习惯,培养了多声部演唱的音高感、节奏感、和声感,情感的表达都有了明显提高。例如贵阳实验二小演唱的《我是快乐的小水珠》音色明亮,三个声部清晰,力度对比鲜明,很好表达了“小水珠”对自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和孩子们保护好水资源的强烈愿望。小河区第十小学的《静夜思》声音纯净,声部均衡,很好地刻画了“床前明月光”的意境。贵阳市十九中演唱的《茨冈》是难度较大的作品,尤其都是初中变声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演唱难度较大,但他们均能较好处理各声部的均衡协调关系,仍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贵阳市幼师演唱的《老师我想你》音色明亮,感情真切。贵阳六中演唱的《蓝色多瑙河》发挥了高中生混声合唱、音域宽广、人声色彩丰富的特点。以较细微的力度对比、音色对比、速度对比把比赛推向一个。当然也出现个别学校由于缺乏台上演出经验,演唱时整体音偏高(与钢琴不在一个调上)或低声部完全跑到高声部,或演唱中“赶”速度,节奏错位等失误,这些都应在今后的演唱中总结经验教训,予以克服。

在本届比赛中,许多指挥的老教师如十九中刘凯、二十一中褚江萍、贵阳八中刘静等风采依旧、更加成熟。更有不少年轻的新秀崭露头角,如“贵阳市实验二小封开鸿、小河十小叶荣、开阳二中王玉林、甲秀小学牛晓、贵阳实验小学何中友、贵阳六中徐嘉等,他们在指挥“准省美”三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合唱团的特点,其合唱指挥的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钢琴伴奏是本届合唱比赛重要的一环,除正谱伴奏外,不少采用即兴伴奏方式,大多在和声织体的编配、演奏的技能等方面都较往届更规范和出彩,尤其是贵阳十九中的学生宋瑞清、贵阳六中学生陈然然等清晰得当的钢琴声为该校合唱的成功发挥了极好的作用。

本届比赛结束,举行了颁奖仪式。贵阳实验二小、甲秀小学、省府路小学、小河四小、小河十小、尚义小学、贵阳十九中、二十一中、十三中、贵阳六中、贵阳幼师、贵阳一中分别获小学、初中、高中各组一等奖。贵阳市实验小学、小河第一实验小学、贵阳十七中、贵阳十八中、开阳二中等获二等奖。南郊小学、乌当二中等获三等奖。云岩区教育局、小河区教育局、开阳县教育局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有关领导和专家把奖杯奖证奖旗授予了获奖者。

第3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工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若干思路

 

旅游英语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从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标准入手,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能力本位,即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旅游英语行业淡旺季特点为前提,探索出符合旅游行业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淡旺季、学工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淡旺季、学工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根据旅游行业淡旺季为特点, 以英语语言技能为基础,以旅游行业工作为导向,以培养英语导游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英语导游职业道德素质为前提条件、从课堂模拟学习英语语言到真实的顶岗工作实训环境,开设了英语导游工作岗位所需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开设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强调英语导游技能实践。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语言基本功训练(Basic Language Training)、旅游岗位专项技能训练(Post Competence Training) 、旅游服务综合技能训练(ComprehensiveService Training)”三个阶段的“淡旺季、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淡旺季、学工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图

 

第一学年 “旅游淡季”— 学

旺季工

第二学年 “旅游淡季” 学

旺季工

第三学年 “旅游淡季”— 学

旺季工

第1-2 学期

9月-12月(16周)

3月- 6月(15周)

在校学习

第2学期

7-9月 (8周)社会实践

与专业实习

旺季工

第3学期

11-12月(12周)

在校学习

第4学期

3-6月(15周)

在校学习

第4学期

7-10月—16 周

顶岗实习

 

旺季工

 

第5学期

11月(4周)

备考英语导游证

第6学期

3-5月(10周)

在校学习

第6学期

5-6月—6周

第4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养宠物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已成了排解孤独的好方法。一来,养宠物有助于老人运动,使老人更喜欢户外锻炼;二来,宠物是很好的倾诉对象,能缓解老人的生活压力,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价值感、被爱和被需要的感觉,也可由宠物提供。研究显示,养宠物的老人无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更健康。

也许是由于宠物的诸多好处,使生活中不少老人把宠物当宠儿,出门时抱着,看电视时窝在一起,甚至吃饭睡觉也挨在一块儿。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刘征堂教授提醒:老人抵抗力弱,更容易被宠物传染上疾病。如手上长癣,身上长斑,掉头屑等,都是由猫、狗等宠物皮毛上携带的真菌感染所致;有的还表现为打喷嚏、喘息等,多由宠物毛屑、尘螨等诱发;有的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红眼胀,是由于宠物携带的细菌感染所致。

刘教授建议:老人要选择专业的抗真菌药物清洗液给宠物洗澡,定期为宠物驱虫、注射疫苗和体检。抚摸宠物后,要用肥皂多洗几遍手。患有哮喘、支气管疾病的老人,要尽量避免选择带有毛发的宠物,可以养养观赏鱼等。

(童玲)

最科学的吃饭时间表

早餐―7:00

这时,人的体温开始上升,脉搏开始加快,交感神经逐渐活跃,消化功能也开始运转,胃肠道处于苏醒状态,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此时是早餐的最佳时间。

满分早餐:

1个橙子+1杯咖啡+2片全麦面包+1份西红柿炒鸡蛋

加餐―10:30

早上7点到10点之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要比平时快40%,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能量,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午餐―12:30

此时人的身体能量需求最大,是吃午餐的最佳时间,但这时胃肠道的消化积极性已经远不如早餐的时候,所以用餐时要细嚼慢咽,不能一边盯着电脑一边吃午餐,这样不仅容易发胖,营养也无法吸收。

满分午餐:

含丰富纤维的蔬菜+红肉类肉食+主食

下午茶―15:30

此时,人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已经大大降低,思维变慢,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也开始产生,这时,应立即补充能量。

满分下午茶:

富含粗纤维的杏仁或葡萄干。

晚餐―18:30

晚餐要在睡前4个小时吃,这是食物在胃肠道中完全消化吸收所需的时间。带着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仅会堆积脂肪,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王岩)

长期吃素易患胆结石

胆囊结石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专家提醒,长期素食易患胆结石,而“开荤”对身体有好处。

协和医院肝胆外科教授郑启昌介绍,人体内胆汁主要由肝脏产生,胆囊就像一座水库,起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人在进食,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会刺激胆囊收缩,引起胆汁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长期以含纤维素高的素食为主,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浓缩,使胆汁长期在胆囊内淤积。

尽管切除胆囊后对大部分人没有什么明显影响,但不调整饮食,仍容易在之后几年再次产生肝内外胆管结石。

因此,专家提醒,饮食结构要荤素搭配,荤素比例一般为3∶7或2∶8为最好。 (郭涛)

鸡汤助你降血压

日本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喝鸡汤可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因为鸡肉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有类似降血压药物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

日本肉类加工公司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从鸡爪中提取胶原蛋白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鸡爪中有4种胶原蛋白有类似ACE的作用。研究人员随后给患高血压的老鼠喂食了这些胶原蛋白,发现老鼠的血压明显下降。

先前研究已发现,鸡胸肉里所含胶原蛋白的数量不足以制成降血压食品和药物,但鸡腿和鸡爪中所含胶原蛋白数量则多得多。 (刘佳)

八样物品少往家买

1.空气清新剂 不能从源头上清除臭味,喷出的化学微粒还容易被吸入肺部。改善室内空气的最好办法是通风,或在室内放一些植物。

2.下水道、马桶等卫生洁具专用清洁剂 这些东西易灼伤皮肤、眼睛和身体组织,清洁这些地方最好用小苏打加醋,先浸泡,再用热水冲干净即可。

3.听装食品 听装食品的包装涂有含双酚A的环氧树脂。这种化学物质与荷尔蒙分泌紊乱、肥胖、心脏病等有关。最好吃新鲜、冷冻或者玻璃瓶装的食品。

4.杀虫剂 农药残留中的有毒成分会污染空气,给家人健康带来隐患。

5.瓶装水 塑料中的化学物质会渗入水中,影响人的健康,出门最好自带水杯。

6.橡胶玩具 制造橡胶玩具的聚氯乙烯会渗漏邻苯二甲酸盐和铅,前者与荷尔蒙紊乱有关,后者能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且二者都会污染空气。

7.沙发垫 上面的尘螨、霉菌数量和马桶坐垫差不多。而装有填充泡沫的垫子含有阻燃剂,这些物质与癌症、出生缺陷、甲状腺紊乱、生殖与神经系统紊乱有关。

8.香水 香水中所含的化合物超过800种。香水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被疑能致癌,也可导致生殖系统紊乱。

(王小刚)

女人常喝红酒不发福

红酒、啤酒或者烈性酒对女性发福趋势会产生抑制效果。美国对19000名39岁以上女性展开为期13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

研究人员按照她们的日常饮酒量和饮酒习惯分成多组展开调查。分组对象中,第一组女性滴酒不沾;第二组女性平均每天喝酒一次,酒量约1/3听啤酒或相同酒精量的红酒;第三组女性日均喝酒一次,每次喝一听啤酒或相同酒精量的红酒;第四组女性日均两次饮酒;第五组女性每日饮酒两次以上。

13年后,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女性体重增加,但其中每日两次饮酒者发福程度最低,而饮酒量越大,酒精控制体重效果越明显。另外,相比啤酒或烈性酒,红酒控制发福的效果最好。

但研究人员警告,这一研究结果并不等同于建议女性饮酒甚至酗酒,因为饮酒可引发生理或心理疾病。

(方红)

癌症与职业有关

以芬兰教授埃罗・普卡为首的研究小组对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五国的1500万居民的职业信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人们患癌症的几率和种类与其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其中餐饮行业的男员罹患癌症的几率最高,最易患的癌症是肺癌、喉癌、口腔癌、舌癌、肝癌、膀胱癌和直肠癌7种癌症。

此外,长期在户外工作的渔民容易患上极为少见的唇癌,而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较容易患皮肤癌。

第5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关键词:社区养老 医养结合 老年服务

2015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任务是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笔者认为,将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构建“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在社区养老中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集中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以及社区自身优势,以老年人的意愿和身体健康状况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在社区推行医养结合模式能削减成本、提升效率、增强效果。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应发挥包括政府、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福利主体的作用,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协调统一的服务体系。

一、政府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主导

1.政府是政策及法规的制定者。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社会政策及法规,从政策上支持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国家应该根据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出台促进社区医养结合发展的意见规划。各级政府在进行市政建设规划时,应把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社区医养结合的构建。比如,对积极进行医养结合的社区给予并落实优惠政策;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高校兴办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培养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与养老服务等。

2.政府是资金的供给者。国家应在法规上保证每年有预算用于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确保各级政府对社区医养结合的资金投入,提高推行医养结合模式的社区拨款额度,用于改善养老硬件设施、完备医疗设备及引进专业人才等。此外,政府可以自己牵头,打造“医养结合”社区的示范点,供其他社区参考的同时能够提升社会对该模式的信任。

3.政府是模式构建的统筹者。社区医养结合归根结底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各环节不出差错,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承担统筹及监督的责任,不仅应推动政策及资金的落实,还应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推进。

二、社区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撑

1.社区是最优效率的资源整合平台。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是提供持续性、普惠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社区医养结合所依托的基础。社区应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以社区为支撑的服务平台,以吸纳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利用政府、社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的小型养老机构等实现社区养老与医疗的融合。

2.社区是直接的服务供给方。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提供服务。除了家庭以外,社区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就地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服务。比如,社区可邀请老年健康专家开设讲座,给老人们讲授疾病预防及管理的知识;开展需求调研,开设社区老人兴趣小组,以丰富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

3.社区是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组织者。社区吸纳志愿者改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志愿者队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学生志愿者,一类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一方面,社区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吸引一部分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实习,还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另一方面,发挥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在社区居民中招募志愿者。相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居民志愿者更了解本社区的情况,更能迎得老年人的信任。居民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了解老人们的情况,了解老年人生活与身体状态的同时,也有利于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加深对社区的认同。

三、社区医疗与养老机构是社区医养结合的直接供给者

1.提升硬件条件,切实改善养老及医疗环境。对于社区养老机构而言,要将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切实运用到机构环境改善中来,社区养老机构应用提升适老人设计水平,购买适老化的病床、扶手,另外配备必要的基础医疗与保健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比较缺乏,许多医疗仪器、功能室不健全,因此要用来配备老人常用的医疗设备及检查仪器,补全缺失的功能室。

2.招聘专业人才,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医养结合的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在政府的支持下,吸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进入机构。对于机构内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格培训,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从而激励机构内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在引进专业人才上,对有意愿进入养老行业服务的大学生给予工资薪酬补贴以及深造的机会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

3.规范机构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对于机构而言,专业化不仅指设施的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还包括了管理的专业化。首先,无论是社区养老机构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应制定明确的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其次,应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聘请社区工作、机构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传授工作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最后,机构内应该制定各类规范,例如服务人员规范条例,用以约束服务人员的行为,确保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4.理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关系。社区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应形成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协议,实现转诊,明文规定双方的责任及义务,比如当养老机构的入住老人需要医疗服务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及时响应,确保能够实现养老与医疗资源的无缝对接。虽然在社区养老机构中设置门诊部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辟养老病床都具有可行性,但在过渡阶段,这种资源的无缝对接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提高老人们的看病效率,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四、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辅助

1.引入社会组织,实现社区医养服务的专业化。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社会组织的资助与扶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老年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调动社会组织在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构建中发挥作用。社会组织能够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灵活性、有针对性的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社区医养结合注入活力。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医养服务的产业化。在社区推行医养结合,应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引入市场化力量,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医养”项目。比如可以将一些社区服务项目的运营下放给企业,促进专业化社会服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实现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但市场化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在鼓励企业进入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之前,需要设立行业标准、完善招标制度、建立合理的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等以规范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钕玲,叶先宝.构建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J].行政与法,2016(4):45

第6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由于老龄化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种养老资源,可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目标。文中从社会工作的学科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特质、发展困境和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链接,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有效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纽带作用,服务于老年人群体以更好地发挥其角色功能。

[关键词]

社会工作;角色功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在2015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矛盾凸显。而山东省自1994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目前,山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7%,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逐年增加。据山东省老龄办抽样调查,全省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710多万人,有近200万失能老年人,这一群体对医养存在很大的需求。在医疗机构方面,不论公立医院还是民办医院,大部分都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长期护理的科室,对老年患者也仅提供门诊和病重时的短期住院。老年病专科医院和专科门诊规模小、数量少,成为当前老年医疗面临的突出问题,也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医养护理的需求。2014年,山东省政府在的1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大力发展老年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同时,文件还强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利用医疗资源建设老年护理院、康复院,辐射周边社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家庭病床等服务,从而推进面向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的远程医疗服务。迫于当前山东省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老年人养老、医疗衔接不充分而导致资源无法优化整合的社会问题,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

一“、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内涵

何谓“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设立养老科室,或者与养老机构合作助其成立较高水平的医疗门诊设施,为社区、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技术指导,进行健康管理;同时,根据老年人病情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提供急救服务和技术帮扶。它是医疗、康复和养老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等三大养老模式,除单纯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之外,还为其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服务,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类型包括在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三种类型。例如,青岛福山老年公寓的医疗中心,就是在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的典型案例。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是2012年筹建的新型民办养老机构,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内设二级康复专科医院———青岛福山康复医院,并于2013年10月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医院配有专业康复治疗专家、康复医生、主治医师、护士和护理员团队。福山老年公寓专门收住半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是山东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集医、护、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养老机构。但由于其建筑高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并能提供较为专业的医护服务,收费标准也较高,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才能承担得起。因此机构建成两年来,入住率仍然在低水平徘徊[1]。总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将医疗资源较好地融入养老服务中,从而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同时,这种养老服务模式还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促进家庭和谐,为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可行途径。那么,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以担当怎样的角色职能呢?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服务领域广泛。王思斌对现代社会工作的定义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2]。社会工作专业涉及的工作领域包括民政、司法、教育、卫生、社区、、计生、人民调解、残疾人、老人、妇女、儿童、禁毒等多个方面。其中,卫生、老人都是社会工作传统的服务领域。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服务提供者、资源整合者、协作者、教育者等角色,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为健康自理、半自理、失能老年人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包括个案支持、危机干预、康乐服务、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心理疏导等。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是社区工作人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人员,整合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优势资源,促进各方进行良好的沟通,满足老年人养老、医护的需求,实现互惠互利和多边共赢。

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困境

1.服务收费高,服务内容单一一方面,在普通养老院或者单纯的医疗机构因为只收取单方面的服务费用,费用较低;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由于其更高层次、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导致收费较高。这是大多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残疾老年人、患病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所不能承受的。对合肥市300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62.91%的老年人每月可承受的服务价格(包括伙食、床位、护理等)不超过500元,20.94%的老年人每月可承受的服务价格在500—800元之间,只有16.15%的老年人可以承受800元以上的服务价格[3]。“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的收费水平与老年人消费水平低之间的矛盾,导致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不高,进而导致“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床位利用率不高、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当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发展还不完善,其所提供的医护服务主要以简单治疗为主,无法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和临终关怀等更高层次的专业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护服务内容还无法与老年人的医护需求相吻合,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2.医疗保险政策不完善,养老床位不予报销目前国家所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其保障范围并不涵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的养老床位,使老年人在医养过程中无法享受医保。例如,济南市第一养老公寓(济南职业病防治院)是1998年由公立医院建成的养老公寓,较早地开启了“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医院的部分病区转化为老年公寓,但是该院2013年却被撤除医疗保险资格,老人无法在养老床位上享受医保,导致大部分老年人离开老年公寓[4]。“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受到医疗保险制度报销的限制,这是对其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是有效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重要保障。在相关制度政策的依托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可以让老年人在养老床位进行医疗报销,使老年人的医疗和休养更有效率,保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3.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短缺,流失率高“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面临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是人才流失问题。在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和护理员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社会认可度低,尤其是护理员,他们的工作强度高,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其工作价值没有通过薪酬得以实现,致使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和护理员的流失率居高不下。而在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更倾向于去较为热门的科室,如外科门诊、妇产科等,工作虽忙但工资更为可观,较少的医护人员会选择老年退休科室,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加班少工资低,另一方面是因为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同时,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存在不足,很少有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为老年人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师、营养师等,因而也就无法为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参与、饮食营养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三“、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的对策研究

(1)有效控制服务费用,丰富服务内容首先,“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在收取服务费用时,在考虑基本成本之外,更应该考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及经济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服务费用收取标准,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其次,依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设定相应的服务内容:对于健康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但生活仍能自理的普通老年人,可以住在社区或普通养老院,以生活照料为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务室提供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患有恶性疾病、易复发疾病、大病初愈或晚期绝症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需要高端复杂的治疗服务及长期的医疗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除了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基础养老服务外,还需要提供疾病诊治、康复理疗、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5]。老年人在医疗系统中属于服务边缘群体,较少医院有独立的老年医疗科室,社会工作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而且它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因而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提供者、资源整合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信息资讯、康乐服务以及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够帮助老年人争取更多的医疗资源、医疗救助、减少医疗纠纷,减轻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照顾老年人。(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支持体系首先,推进医疗保险覆盖养老机构,对符合医疗定点条件的、依申请纳入定点范围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放宽政策,及时准予开通医保定点资格和批准实行医保定点刷卡结算,并将现行的养老机构的门诊医保改为住院医保。其次,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将长期医护服务纳入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最后,尽快出台医养结合政策,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内设置的老年科室进行规范管理,并开展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院的远程医疗试点。社会工作者需联系社会福利保障、民政等政府部门,为养老机构争取落实相应的医疗援助政策,便于机构内的老年人就医。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整合者、协作者、策划者,可以为养老机构或者老年人提供个案支持、权益维护等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够帮助老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享受应有的医疗经济救助提供支持。此外,还能将基层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建议。(3)加大养老护理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专业人才支持。首先,鼓励医学院校设置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老年服务管理、康复治疗学、老年方向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同时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其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最后,加强现有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争取做到持证上岗,提高“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社会工作者作为教育者、研究者、辅导者,可以提供职业教育培训、辅助人才培养等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对养老机构内的护理员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老年护理证书,或者对医疗机构内的护士进行相关老年知识的科学普及,可以提高两者对老年人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结论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管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养老与医疗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方式。医疗结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相互独立、自成系统为时已久,推行“医养结合”,使两者有效协调运作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社会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是两种机制协作运行的有机结合点和剂。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整合者与协作者能够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进行最优化整合,使各方面资源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作为两个系统的衔接者在两个系统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能更清楚地看到“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其提供有益的视角分析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

【2】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4】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兰州学刊,2014,(9).

【5】梁春武.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政策需给力[J].人民政协报,2014,(9).

【6】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以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7】周国明.宁波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政策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11).

【8】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6).

【9】.深化“医养融合”创新养老模式———以上海市为例[J].江南论坛,2014,(9).

【10】刘琼.谈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J].企业家天地,2013,(8).

【11】吴宏洛.探索实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J].福建日报,2013,(12).

【12】邵德兴.医养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镇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4,(6).

【13】李增良.医养结合大有可为[J].中国卫生,2014,(10).

【14】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J].社会福利,2013,(12).

【15】赵艺,马欣婷,曾玉娟.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运营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4,(8).

【16】米虹,袁晓航,李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面临的内忧外患[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12).

【17】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6).

【18】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3).

【19】杨景亮.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究[D].东北大学,2012,(6).

【20】伍国铭.福建省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基于永安、厦门两地的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13,(6).

第7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金骨康是中国知名的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康复体验连锁机构,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现代资源,成就了“国A”级地位。“金骨康”源于清代御医吴谦疗骨秘方。御医吴谦,清乾隆时太医院院判,因擅长治骨之术被誉为“治骨圣手吴太医”,屡受乾隆嘉奖。曾于京城开办我国历史上第一家专门疗骨的店铺――正骨堂。为了奖励吴谦多年来的兢兢业业和对医学所做的独特贡献,乾隆帝亲笔书写“正骨堂”匾额,以及“天下医宗、正骨世家”的对联,赐予正骨堂。正骨堂遂而名震天下,以后的263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正骨堂一直是正宗的正骨牌号。乾隆四年,乾隆诏令编纂医书,责成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医宗金鉴》始成。金骨康治骨术即以《正骨心法要旨》(《医宗金鉴》丛书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为蓝本,糅合吴谦独家祖传秘技提炼而成金骨康品牌!

金骨康传人吴耀永秉承祖传治骨绝技,并将之与现代科技对接,率先推出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引入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研制的世界一流的超激光养骨护骨康复治疗仪,实现了祖传秘要与现代技法、中医与西医的完美融合,解决骨科疾患综合治理的疗养模式,以“医食同功,药膳同源”的理念开辟全新疗骨传奇。凭借祖传吴氏养骨秘要辅以多项秘制食谱,外有祖传秘方+名贵药材+高科技治疗仪疗骨止痛,内有五谷杂粮养骨壮骨,激光照射+药敷+食疗,全方位全息治疗,标本兼顾,疗养结合,金骨康特色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膨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等各种风湿骨病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树立国际金牌品质

打造权威治骨机构

凭借先进的骨病仪器、金骨康养骨秘要以及多项秘制食谱,吴耀永在国际国内的护骨、养骨、正骨行业,奠定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他由祖传秘方研发的“金骨康”敷疗灵系列和西医透皮、靶向定位等新式科技更是一举成就了“国A”级医宗地位,赢得烁烁口碑,树立了不可动摇的权威与典范。2010年,在市场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吴耀永树立了“金骨康”品牌,中国首家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病康复体验连锁机构由此在北京正式诞生,成为了华夏君康国际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旗下最具影响力的强势品牌,并被誉为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国际亚健康康复治疗研究会、中国风湿病消费者满意首选品牌等。

“金骨康”自推出以来,致力于打造无需经验、无需学历便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治骨专家。短短数载,金骨康已经发展成为骨疗行业权威品牌,并在全国各地广建连锁渠道,凭借在中医疗骨事业的专业水平和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新式设备及技术,在市场上掀起一股养骨、护骨、正骨新潮,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开店速度迅猛发展。迄今全国加盟商已达300多家,并走出国门、名扬海外!

“金骨康”品牌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①金骨康,秉承“治骨+养骨”的理念,内外兼修,中西结合,通过康复仪激光照射+药敷+食疗,达到为体验者身心怡悦的综合康复目的。

②金骨康拥有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研制世界一流的超激光养骨护骨康复治疗仪,轻松一照,疼痛即消。此一项为金骨康独有优势,远远领先竞争对手!

③金骨康由“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国际亚健康康复治疗研究会”等权威机构提供技术理念支撑,为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④金骨康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开设免费体验店,迄今已在湖南、广西及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等拥有数百家经销商,誉满天下!

深耕骨病市场

挖掘无限商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3.55亿关节骨病患者。随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骨关节疾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除中老年人群外,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年轻白领也成为了存在骨健康隐患的群体。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专业疗骨养骨的机构必将备受青睐。金骨康的横空出世,不仅掀起了疗骨养骨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疗骨佳话,更给饱受骨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也为抱着小投资低风险创业的人们,提供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而作为中国护骨、养骨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骨康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首推“治骨+养骨”经营理念,将市场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合作中发展,在共赢中壮大,不断地为客户、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投资的角度看,选择最佳时间点进入行业很关键,从“养骨护骨”的角度看,当前正是最佳投资时机。伴随经济腾飞,百姓收入提高,养骨、护骨行业也风生水起。与传统的接骨、正骨以及骨科疾患带来的“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等不同,养骨、护骨还对恢复产妇骨盆、防止老人骨骼萎缩、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调节男女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美元时,越来越多的人会享受“养骨、护骨”带来的健康体验。

投资金骨康不需要太复杂程序,不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配备激光照射设备、敷药方、食疗谱等,经过总部短期培训,每一个投资者,都会成为优秀的“正骨、护骨、养骨”专家。

金骨康凭借其雄厚的实力,预计可在未来两三年内上市,届时,加盟商皆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金骨康”的原始股东,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

华夏君康国际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国内招商网址:省略/jgk

第8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 关于公立医院“以药养医”问题的一些分析 如何破除“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不破 公立医院难公 论“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 破除以药养医,难在补偿到位 新医改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的思考 市场机制下公立医院医改探讨 公立医院推进医养结合的问题和对策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研究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思考 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影响分析 百所公立医院的医改之路 医改不应忽视公立医院的综合优势 浅谈医改试点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 浅谈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的落实状况简析 以完善补偿机制为前提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 试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论新医改推行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应用 公立医院医改后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作者不详.医生收入到底有多少[EB/OL].

[3] 丁香园 .2012――2013年年度中国医生薪酬调查报告[EB/ OL].http:///trends/news/587297.shtml

[4] 周琦.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讨[J].经济广角,2013(2):98,104

[5] 陈丹,黄靳哲,黄明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可操作性研究[J].医学信息学.2013,3(26):48- 49

[6] 屠彦.天津市公立医院补偿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7(13):172- 174

[7] 赖昕,蔡筱英等.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财政补偿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1,7(7):9- 11

第9篇:医养结合优势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2008年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2012年,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台“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已覆盖整个市区,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开展医疗定点服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今年仅市专业照料协会就组织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4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名。

(二)着力提升专业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9家,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敬老院)72家,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办养老机构8家,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19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298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8%。社会办养老机构19所,床位2284张。全市有护理型床位1843张,占床位总数的6.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医养支撑辐射能力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颐和养老康复中心,通过与东方医院合作,在全国首创“金拐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亲情助理模式、至全服务模式、ABC管理模式、GOT运行模式”四大专属模式,实现示范引导、专业推广、辐射社区的作用。二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分类保障。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通过与苏北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完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为老人开展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重点收治自理和仅需基础护理服务的对象。三是农村敬老院基础医疗覆盖广。我市72家农村敬老院,均拥有基础性医疗功能的医务室。敬老院与当地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治机制,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作为医疗的重要补充。2013年,通过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对城区685名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投保“爱老无忧”意外保险。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我局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扬大医学院联合开展初级护理员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92名。全市养老护理员822名,其中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620名(初级592名,中级20名,高级8名),持证上岗率达75%以上,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

(三)加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政策创制

2013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大力鼓励养老医养融合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为助推我市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年8月,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经费补助办法》和《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运营经费补助办法》。办法对市区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市区已开业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入住老年人数按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补贴。两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对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和鼓励发展医养型养老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同时,也为各县(市、区)出台养老机构补助办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老年人保健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扬州市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扬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等作出明确的部署。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要求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规、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医养融合制约因素较多

我市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缺乏医保支持政策。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二是医疗护理能力欠缺。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大部分养老机构虽然有医务室和护理人员,但是医疗和护理水平不高。而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需求。三是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根据民政部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中4-5张床位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来推算,全市约2.9万张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护理人员,而我市99所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5:1,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员总数的70%以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业吸引力有限。

(二)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与庞大的、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医养需求不相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较大。一是机构养老供养对象结构性失衡。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强度高,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因此养老机构愿意选择可自理老人,不愿意接受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造成社会上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被排斥在机构养老之外。通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结果和我市调研的实际来看,养老机构在收住对象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只愿意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其中城区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不愿意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入住老人身体因素作为重要的入住条件。二是专业老年护理院的缺失。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江苏省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39%,我市老年人98.63万人,以此推算,我市约有失能老人2.3万人,而我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仅为1843张,可见我市失能老年人医养型养老需要巨大。老年护理院作为以护理服务和维持生命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具备对长期需要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提供治疗性护理服务的能力,对缓解综合性医疗压力、构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互通平台和解决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兄弟市老年护理院苏州市20所、南京市12所、无锡市6所,常州、徐州市各1所。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的老年护理院同时具备养老机构性质。我市尚无一家专业老年护理院。三是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合理。一为医养融合护理型床位缺失较多,全市护理型床位仅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2%,与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二为部分地区高档豪华的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收费相对较高,入住率较低,而适合广大普通老年人,特别是寄养中低收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却排队难进,一床难求。四是城乡机构养老发展不平衡。在全市2.9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大部分为农村敬老院床位,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占比远低于农村,与城市庞大的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艰难

社会办养老机构不仅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填补空缺”的角色,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8%,与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护理型床位所占比例更低。一是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土地等政策的制约,租赁等形式的养老机构又难以符合规划、消防、审批的要求。二是对公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平衡性。仅以对养老机构的省级资助为例,2008年―2012年,省对按“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标准新建、床位150张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标准为3万元,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仅补助0.3万元。我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为每张3000元,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南京、南通5000元,镇江、泰州4000元,徐州3000元)。三是优惠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难于落实。如对于养老服务项目的土地供应政策,文件普遍作了以下规定:养老机构建设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一律划拨供地。由于上述政策过于笼统、原则,社会办养老机构获优惠供地很难实现。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扬州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要做好重点医养融合发展的工作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为此,我市应加快形成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财政投入为推手、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覆盖城乡的社会医养服务新格局。

(一)创新手段、统筹规划,夯实居家社区医养融合基础

一是提升居家医养能力。大力推广智慧社区建设,推广“虚拟养老院”模式,通过可穿戴设备、视频诊断等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周到的远程健康服务。在便民服务进万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现生活护理、康复护理进家庭,定期巡诊与应需施诊相结合的诊疗、护理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强化社区医养融合功能。结合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在其中配备健康小屋、康复室等,筑牢社区医养融合基础;条件不具备的老居民区,按照就近原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契约合作机制;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三是大力开展医养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服务老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发动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二)结对合作、政策支持,加快养老服务医养融合

今年,我局将与市卫生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为依托,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重点鼓励建设或转型老年护理院发展。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全面完成“567工程”即: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医养型养老机构占总数的60%;收住全护理、半护理老年人占总人数70%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具有基础医疗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医保支持政策引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将需要中长期专业护理、康复、诊疗的养老对象纳入医保范畴,推进医养融合良性循坏发展。二是提升机构养老医疗融合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等完善医养服务结构。三是加强医疗资源机构养老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护理院,鼓励部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四是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送的老年病人,在挂号、就诊、检查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设置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手段,逐步引导养老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和年轻化转型。继续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补贴。

(三)加大投入、积极融资,夯实医养服务基础

一是积极与财政部门做好对接,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39号)中对自建产权用房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政策。二是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与养老机构建立专职养老护理员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资金可由县、乡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三是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新建或转型床位150张床位以上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医养型老年护理院给予一次性20万元以奖代补政策。四是建议设立支持医养发展的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投入资本金、直接补助、财政贴息、小额贷款、项目补贴、风险补偿金、参股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医养服务领域。

(四)搭建平台、延伸保险,推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扬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设立办法》的出台,联合财政、卫生、国土、工商、金融、安监及消防等职能部门,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根据权限分级职责,搭建平台协调解决诸如:土地使用、“一照多址”、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落地的问题,切实降低准入门槛,触发医养融合发展的“鲶鱼效应”。二是鼓励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针对机构身份定位问题,可在发展初期按“半福利半企业”定性,仿照企业运作模式融资入股、收益分红、扩张规模等,对其经费尚有少量缺口的,银行给予小额贷款,待其进入成长发展期开始归还贷款。三是拓展“爱老无忧”保险计划延伸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通过个人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入住失能、半失能寄养老人办理护理保险或意外保险,分释社会办养老机构风险。四是发挥社会福利协会服务管理作用,制定我市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社会办医养型养老机构的性质地位,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开办养老机构筹资方式与待遇,纠纷处理机构与理赔等要求。

(五)明确责任、创新模式,积极延伸五保供养机构医养服务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率先将敬老院转型为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将农村养老机构工作纳入了乡镇公共体系建设范畴,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列入乡镇考核目标。利用或创造条件开设社会化养老功能,提高床位使用率,扩大养老覆盖面,科学制定发展农村养老工作整体规划,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作为农村机构养老系统工程的重要方面,变敬老院单纯的“收养”少数“五保”老人的兜底保障福利扩面向广大农村老年人服务。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五保供养事业发展,出台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建敬老院。

关于2017医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报告二: 目前养老服务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省、市日前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可见党和政府对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的医务工作者,我想就传统服务业转型方面的课题谈一下以医养老、医养结合的问题,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养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养脱节问题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市养老机构建设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服务项目、服务水平跟不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存在吃不饱的困境,患者量少,医疗器械、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二)养老缺乏医疗常识,健康无从保证。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特别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去医院体检、看病困难已是严重社会问题。据调查了解,许多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多数患有常见的老年疾病,因为不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和诊疗,耽误病情,导致病情加急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三)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老人门诊就医难。一方面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数行动迟缓,一些老人生病后不能够及时去医院诊治,只能外请医护人员上门静点,这样会导致用药上的错误以及承担高额的医药静点等费用,从而增加了老人们的经济压力,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会受到影响。

(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缺乏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服务。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匮乏,且整体素质不高。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相关专业不多。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源,为老人老有所依奠定良好基础。养老工作是一项投入多,回报少的事业。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充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联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以东风区为例,将小型民营养老院集中依托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即可改善原有的基础设施,又能够在医疗上使老人们的健康得以保障,这种方式如果可以得以实现,老人将得到专业人员二十四小时的营养配餐,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可提供专业护工为难以自理的老人施行专业护理,这样可以使老人们无后顾之忧,安养晚年。

(二)以养老院为依托,建立家庭病房。针对老人们行动难、就医难的实际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在民营养老院中实行家庭病房制度,一来可缓解各大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二来可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如同在医院一般的治疗。与养老院联姻的医疗机构可派出专职人员为家庭病房中的患者定时、定期查房,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为老人体检,达到早观察,早诊治的效果,为老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