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暴力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博客;信息传播;社会热点新闻;信息反馈
一、博客在热点新闻事件实现舆论监督
(一)网民信息传播主体化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博客是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个人思想的网络出版方式。并且实现了个人网页自我表达与论坛公众性两个特点。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传统媒体只是一个主流声音的表达,为了能够实现党和政府舆论监督的职能,传统媒体中的信息的需要经过一些审核,这些信息都是代表主旋律的内容,而真正发自个人内心的作品未必能够通过审核,或许由于内容上的偏颇,或许又是由于文采方面的匮乏,总之这是个比较难的门槛。在博客上,博客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独立的对事件的看法,信息传播主体地位的改变,让博客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也对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精彩,于是“全民博客”现象的出现成为一个时期讨论的重点。
(二)信息形式多样化
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信息形式,博客让普通民众拥有了更多的个人言论的权利。从这一层面来说,博客的出现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媒介上的可能,使“言论自由”这一法律内涵拥有了更多的可操作性。博客文章内容题材和形式多样,因而更容易受到用户的欢迎。专业的博客网站用户数量大,有价值的文章通常更容易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在推广效率方面要高过一般的网站。如果博客拥有个人网站,也可以自己希望发表的任何信息,但是相对于博客网站来说,个人网站的影响力通常比较弱,而且在创建内容和品牌可信度方面有一定难度,合理利用博客工具有利于弥补个人网站宣传功能的不足。在博客世界里,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人视点描述的真实,都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平民精神与草根和边缘意识始终贯穿在博客写作之中。
(三)博客使用者独家新闻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由一家新闻机构单独报道的“独家新闻”,在现实的传播环境中仍然存在,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其实是信息发展不均衡、信息渠道不畅通的产物。很多突发性事件是转瞬即逝的,不可能事先守候,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新闻采写流程来计划安排,因此能偶尔捕捉到时间发生那一瞬是记者最大的运气。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是没有这个条件整天蹲守在街边等待突发时间发生的。即使发生事件后,媒体组织记者及时赶往现场,而此时往往已经“事过境迁”。但是市民博客作者却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写作培训,然而只要手上有一定的工具,几张事件发生过程照片的拍摄和对事件的简单描述是没有问题的。
(四)发表对事件的个人看法
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网络的巨大信息存储使得很多人渐渐习惯在网络中查找知识和信息。在博客盛行后,查询的结果很多都显示为博客网页。也就是说博客作为一个载体起了信息和信息反馈的双重作用,博客的作者在个人博客是是传者,而在看别人博客的时候又是受受者。传者和受者在博客传播中没有明显的界限。众多的读者可以成为众多的作者,在上面加上自己的内容和链接,使这个文本的资源大大丰富。就个人知识的角度来讲,博客代表着个人知识的过滤积累以及相互之间的深刻交流,是就某些只是的社会交流辩论的新方式。一个博客把在网络浏览中获取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想,经过一番思考和升华张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这是经过摘录、诠释的知识,于是,有着共同兴趣的博客,在博客网站里建立起共享的社区,并在其中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从而组成一个个“博客圈”。
二、规范博客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言论传播
网民通过博客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来,这成为新闻传播中言论自由的一个表达形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不良博客中的传播现象,这对于博客的言论自由来说一个重要的考验,为了能够让网民自由的通过博客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具体的来说,规范博客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及时公开新闻信息
当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对于政府来讲,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地反映事件的真实一面,给受众最权威的信息解释,而不是采取瞒报的方式来解决,特别是在现在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现状下,网络对于信息的传递方式可以说是飞速的。利用博客的形式进行的信息传递,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对信息的一些负面方向进行曝光处理,因此这个时候要及时进行信息的公开成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二)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的地方,网民可以发表对事件的真实看法,但是对于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媒体工作来说,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当博客成为网民参与社会事件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开放化的情况下,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政府应采取措施寻求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的相对同步。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网络传播的政策,建立一套适合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控制和管理制度,达到自由与管制平衡。通过政府加强对于博客内容的管理来实现对互联网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的管理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的关于低俗网站的整治和管理中,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先后公布了几个批次的低俗网站,并给与一定的治理措施,从这样的管理来看,对不良网站的管理的同时也给博客管理带来一定的警醒作用,是显现博客良性传播方向发展的一个教训。
(三)发挥网络把关人的职能
1.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中国互联网协会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写召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言论空前开放的网络社会中,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是相当严重的,而论坛往往成为网络暴力的发源地。在缺少道德规范作为指导的虑拟空间里,网民的行为只能依靠自律意识来进行约束,因此必须加强网民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良好的自律意识支配下与他人进行交往。
2.网民自身的素质提升
在网络提供的充分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一方面网民获得了自由表达对事件看法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在群体情绪的影响下,网民的言行也有可能演变为一种“集体暴力”。网友们针对不平的事件,可以谴责、抨击,可以发表评论,这此对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制度建设都大有益处。但是,通过网络追查井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代替法律的制裁而自设道德审判庭,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的做法就是滥用了手中的话语权,让人感到了一种狂热。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及洁净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要尊重自己手中的话语权,不要让自己手中的工具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
3.加强互联网的网络规范
互联网的出现有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系列网络事件提醒我们,有必要划清言论自由与侵权之间的界限,对于侵权的网上言论,要有一套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督,使侵权者无法逃脱应负的法律责任。无论用匿名还是真名,人们在行使个人自由权利时,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我国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其中,应该详细规定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应包括知悉权、选择权、控制权、女全请求权等。同时,需要完善其他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一般性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相配套,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雪莉·特克.虚拟化身:网路时代的身份认同[M].台湾: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2]黄瑚.新闻伦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26-128页.
[3]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1期,第52-59页.
[4]章琰.进化还是异化[D].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63-69页.
[5]鲍洁.论Web2.0博客娱乐文化的后现代性[D].华东理工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2期,第324-330页.
关键词:译者心得 异化翻译 浮生六记
得以回译我国英汉双语大师林语堂老先生之作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本人感慨万千。首先是对于林老英汉双语之深厚功底的深深叹服。阅林老之译作,深有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之感,林老运用娴熟的英汉双语技能,将沈复的经典之作娓娓道来,保持原作之神韵,同时通过各类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该译作有胜于原作之感。在自己回译的过程中,我同时也翻阅林老的译文及沈复的原文,数次为林老的深厚语言功底拍案叫绝;同时又回看自己的译文,两相比较,顿觉自己的译文味同嚼蜡,粗浅黯淡,顿觉:译者之路漫漫其修远!另,本人回译的是六记中的“闺房记乐”这一部分,翻译过程中本人对于文章讲述的作者和芸的伉俪情深、恬淡美好、“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神往不已。
回译过程中,时常翻看沈复的原文,对比林语堂先生的译文,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处文段,本人按照林老的译文回译成中文,发现与沈复的原文有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则是自身对于翻译理论及策略的生疏。其中,异化翻译这一策略为最为典型。
Jeremy Munday的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中讲到异化策略时提到:韦努蒂在讨论翻译的隐形时,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认为,异化要求选择一个外语文本,并采用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念所排斥的翻译方法。韦努蒂把异化方法视为一种对目的语文化价值观种族偏离行的压力,显示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异质性,把读者推到国外。韦努蒂认为,异化方法可以限制英语世界“暴力性”的文化价值观。异化策略被韦努蒂称作“抵抗”,是一种不流畅或疏远的翻译风格,意在通过凸显原文的异质性身份,并保护其不受译入文化的支配,显示译者的存在。
林老在其译文中将异化的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妙笔生花,准确传达沈复原文之旨,同时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弥补文化缺失,向西方读者准确的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下面是我在回译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几个代表性例子:
1.对时间的翻译:
林老译文: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moon.
本人回译文:我出生于1763年11月22日。
原文: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
反思:自己的翻译确实有欠考虑,容易让读者误解。原因何在?因为沈复之时,我国采用的立法为阴历,阴历的月份与日期同当今我国现行的历法是有差别的。反观林先生的翻译,他将原文翻译为“第十一个月的第二十二天”,看似大费周章,实则遵循了原文,如果将其欠思考地译为“November”,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林先生这样的译法,也让国外读者对中国的阴历能够有所了解。文章中之后出现的“时当六月,内室炎蒸”等句的翻译,也都体现着林老在时间翻译上的准确。
2.对节日的翻译:
林老译文: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at year…(Footnote given by Lin Yutang: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on is the only day in the year when the pair of heavenly lovers,the Cowherd ("Granson of Heaven")and the Spinster, are allowed to meet each other across the Milky Way.)
本人回译文:那一年的七月七日……
原文:是年七夕……
反思:不论是我自己“是年七夕”的翻译还是现在网络上流行的“Chinese Valentine's Day”都不如此处林老之译。沈复的原文提到七夕这一节日,我译为“七月七日”。干瘪无味,更无法显示出这一天的特殊性;现在网络上的译法“Chinese Valentine's Day”虽好,虽能让外国人一下子便了解这一天的特殊性,但均不如林老译文之妙。林老的译文,继承了其翻译时间的策略,虽然看似大费周章,但实则恰到好处,将阴历七月七这一日期准确表达出来之同时,又不辞劳苦地加以译者注,对“七夕”这一概念进行介绍,向国外读者娓娓道来“牛郎织女鹊桥会”这一中国神话传说,又同时能让西方读者准确把握原文之意。此例实乃林老先生译作异化策略运用的典范。
3.对人名的翻译:
林老译文:Her name was Yün and her literary name was Shuchen.
我自己最初的译文:(无从下手,参照了沈复原文才译为“字淑珍”)
原文:陈名芸,字淑珍……
反思:英汉人名是存在着众多差异的。古代中国,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名”(the real name)、“字”(the literary name)、“号”(the fancy name),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然而,西方人名却不存在这些概念,以主流英美人名为例,一个人的名字就由“名”(the first name)和“姓”(surname)构成,如:George Bush。
林老对于中国古代人名的译法能给西方读者展示一种异质文化的味道,因为西方人名是没有“字”和“号”这一说的,这种译法也不至于让西方读者看不懂,同时也让读者从人名中了解中国文化。
关于异化策略的例子,林老的译作中还有很多。对这一策略的采用,可见林老煞费苦心,传情达意之时又向西方读者恰如其分地展开了一副中华文化的宏大画卷,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林老的翻译不愧为人类翻译作品中一颗永恒的明星!
参考文献:
最近几天,网上不断爆出感冒药不能吃了,吃了会死人的;接着在今天又横空出现强生的婴儿护肤产品又不能用了,用了要得癌症的。天啦,开始,我觉得很震惊,但忽然想起,原来今天是3月15日,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消费者的“节日”啊,这么盛大的节日,怪不得又沸腾、激昂了呢!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315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315到底在打谁的“嘴巴”?
我不敢说315一点作用都没有,也不敢说曝出来的感冒药、护肤品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而且总要集中到3月15日这天爆发?!这我就很难理解了。
“相关部门”层面。人人都在说城管怎么“暴力执法”,怎么与小贩走卒“水火不容”,但城管比起那些“相关部门”可好多了,至少看得见摸得着,不会像空气一般看似包围着你,实际上是透明的。尽管城管总是被打上“以强凌弱”的标签。
推论到销售行业,这个最累、最苦的行业。我们的销售人员每人负责那么大的“区域”,每天要走访30家或更多的终端,还要走访二批、经销商,他们也能完成目标,但他们每月拿到多少钱?那我们的“相关部门”呢,坐在办公室里,一杯茶、一张报纸,接到举报就上街看看,很多看完就没有了下文。要不就一句话:已经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了。他们每月又拿多少钱?如果“相关部门”像销售人员一样,能做到“四勤”,我想,这样的事情会少很多,315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火爆”、不会有这样的“重任”了。315到底在打谁的“嘴巴”?
企业层面。有些企业家每每在没有被曝光之前,在媒体上慷慨激昂,大谈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记得在《赢在中国》的一期节目里,一位乳业大亨大谈:产品即人品;还说什么: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后来,“三聚”事件爆出该企业大量的问题产品,现在产品坏了,还有人品吗?
媒体层面。在315的前夕,看到群里的这样的一句话:“边做假药广告、边说假药效果、边痛斥假药危害的是什么?”答案:江湖骗子。错,是XXTV。
辛辣的讽刺啊。仔细看看“欧典事件”,在没有曝光之前,何其风光啊:被认证为“连续6年零投诉”、“3.15标志”产品,但最后把它置于死地的仍然是媒体。
现在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只是没有被集中曝光罢了,看看现在的某些加盟连锁的美容、美体连锁机构的市场操作方法,有兴趣您去上网搜一下,何其多的加盟商的“血泪”。315到底在打谁的“嘴巴”?
消费者层面。其实最无辜的就是消费者,永远是“买的没有卖的精”。今天有人告诉你,这个不能吃了,你开始吃那个;明天,你又在网上或电视上惊奇的发现:那个也不能吃了。就像有人今天告诉你:生命在于运动;明天他又对你说:生命在于静止。你说你该怎么办?
所以,这个时候,消费者就成了315实实在在的拥趸,消费者是真的“需要”这个315的,因为,没有了方向,也没有发泄的地方,总得要有一个渠道去“诉说”吧。
消费者不是专家,但在这个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关键时期,还是多积累“专业技术”吧,特别是那些想借助明星效应赚点“外快”的名人,说不定你也因此爆出“猛料”,挽救了很多无辜的人,也未可知!
最后来说一下“运动式管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曾经在不远的将来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对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但现在已经是相对平和的年代了,需要的是常规的、规范的管理。特别是对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的管理。
一、加一些“叛逆味道”
运用热点素材时,从正面思考,是颇受考生青睐的角度,也是考场作文中的主流方向。然而,如果能够找准恰当的角度,并以一种略带叛逆的味道进行思考与分析,而又能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就可以引申出富有个性的观点。
素材展示:
国产剧《爱情公寓》、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等大为流行,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追星族”:穿着打扮向剧中人物学习,就连校园里励志横幅也是剧中人物的名字。每一个“追星”者,都有追星的原因,而他们在“追星”的过程中又不得不以各种方式来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质疑。
考场运用:
好不容易赶上了一个潮时代,为什么不尽情地享受生活?家长说了,这些孩子就爱追星;老师说了,不要整天“哈韩”“哈日”。可是,心中却有那么一种一念执着的精神,让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书本的某些角落,卧室的桌头墙壁,只要有空余的地方,都会留下我们对偶像不经意却又饱含深情的爱恋。他们成功,我们会激动无比;他们失意,我们会痛彻心底。别抱怨,别担心,我们的心里自有分寸。我们不会只欣羡于光鲜亮丽的外表,而真正痴迷的,是他们高超的才艺,还有成功的经历。
教师点评:“享受生活”,这是不符合主流认识的,然而,作者却能够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观点中引申出具有叛逆性的理解,既展示了年轻一代鲜明的个性,又合乎人正常的心灵需求。
二、多一点“哲人口吻”
哲理性的思考、辩证的认识,是当今高考作文命题和写作关注的方向。在运用热点素材时,如果能够站在哲理的思考的高度,进而得出辩证的观点态度,就可以使整个表达内容充满一种理性,从而写出文章的深度。
素材展示:
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连续几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很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对于刘宁的悲剧,你有什么感想?
运用片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远的路,只要我们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能到达尽头;十步之地,如果不迈动双脚,也永远无法到达。曾经的理科状元,如今却沦落漂泊,刘宁的悲剧,源于他不能脚踏实地。他的经历,就像荀子笔下那只螃蟹,“六跪而二螯”,却只能寄身于“蛇鳝之穴”,岂不可悲?学一学那只蚯蚓吧,筋骨不强,爪牙不利,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谁能不敬?沉于梦想而于行动,永远只能窥测他人的成就。眼前,是人生;远方,只是梦。
教师点评:充分理解刘宁找不到工作这一具有共性的素材,并将其与荀子在《劝学》中的观点联系起来,站在荀子的高度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转化,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三、添一种“幽默细胞”
一些热点素材,本身具有“小清新”的意味。如果运用规范的行文,其严肃的态度,虽然可以表现出健康的观点,但很难做到生动。如果在热点事件潮起潮落的汹涌中添一种幽默气息,用小清新去解读小清新,就会让文章的观点鲜明而独特,让文章的风格轻松又洒脱,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素材展示:
2014年 4月28日早晨,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升旗仪式上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洪耀明在众目睽睽下亲了一只40多斤的小猪。洪耀明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鼓励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兑现此前他对学生的承诺:“如果学生不在希望桥和校园乱扔垃圾,我就和小猪亲嘴。”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洪耀明随即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中国好校长”。
考场运用:
言而无信,未知其可。君子一诺,价值千金。洪校长为兑现学生承诺,毅然以嘴试猪,可以点个赞。不过,洪校长那轻轻一吻,虽然勇气可佳,信义可褒,却少了一份智慧。想想,教师、校长,那是为人表率的角色,大庭广众之下,不管猪愿意不愿意,便亲了过去,形象可不是很雅哟。坚守诚信,谁能反对呢?可是,以自损形象的方式来捍卫诚信,实不可取。洪校长啊,当初打赌的时候就应该多想想,下一个既能履行承诺又能体面风光的赌注。
教师点评:以生动而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将洪校长吻小猪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充分表现了“诚信守诺”这一话题的内涵,读来让人感觉轻松而风趣。
四、找一丝“疗伤感觉”
一些热点事件,往往会展示社会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惑,这时,如果能够运用安抚疗伤的方式对素材进行解读,透过素材本身的内容,展示出生命中的小温馨、小感动,就会增加文章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写作的文采。
素材展示:
2014年4月15日14时,76岁的台湾知名言情作家琼瑶在微博发表长文向国家广电总局举报:“在内地有位编剧兼制作人于正,多年来制作许多戏剧,被网友检举,屡次抄袭我的作品。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到《还珠格格》,无一幸免。”琼瑶指出,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严重抄袭其著作《梅花烙》,并一一列举其抄袭实例。琼瑶还表示自己都被气病了,但坚持要讨回公道。对此,于正在微博上回应琼瑶,称这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并将“抄袭”传闻归咎于部分网友和媒体。
考场运用:
琼瑶女士,你好。假如生活伤害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气愤的情绪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抄袭,不仅您感到气愤,谁听了这个消息都愤怒无比。可是,要知道,气愤真的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已经举报了吗?不是已经在网上消息了吗?等待,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相信,过不了多久,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这时,您不仅不能生气,反而要开心。没看到吗?所有人都已经和您站到了一起。
教师点评:巧妙地化用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然地引出对琼瑶的关心。然后结合事件对琼瑶进行了温情的安抚,充满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生活的小温馨。
五、烘一份“情感氛围”
有一些热点素材,反映的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在运用此类素材时,如果能够将一种细腻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对负面素材的分析中,以提醒、挽救、劝告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可以提升文章的整体氛围,从而使负面素材实现积极的转化。
素材展示:
2014年11月30日上午,“95后”
少年曾鹏宇在微博上直播他的自杀经过,网友纷纷围观。有网友报警后,泸州警方找到了他。从网络到现实,他最终还是死去了。他曾在微博留言道“想自救”,可惜随即引起一大波网友无情指责:“你必须要死!”“你不死就浪费我流量!”无独有偶,2013年9月,一位14岁英国少女因为不堪网络辱骂而自杀;2008年11月,美国一名少年在互联网上以直播形式自杀,有1500人观看,并嘲讽他“是男人就要说到做到”。这样的惨剧何时能停下来?
考场运用:
关键词:福利院儿童;心理问题;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225-03
福利院儿童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他们交往的对象也相对的固定,这对于他们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极其不利。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才能成为社会人。许多事实证明,儿童要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会化就会受到伤害[1]。2009年3月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与襄樊市儿童福利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的关系,通过多次的交流和融入,我们不仅提高了社会工作的实践能力也对福利院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一、政策背景与研究目的
1978年中国有49个儿童福利院,共收养3 665名儿童,到1996年,共有84个儿童福利院,共收养11 083名儿童。十八年间共增加了7 418名儿童,即增加了2倍[2]。据民政部全国孤残儿童信息系统统计,截至2008年7月,中国共有孤残儿童51.36万人,其中需要儿童福利院收养的为28.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万分之2.15。福利院儿童的数量之多,增长之快的现象,不仅会给福利院儿童自身的生存发展带来危机,还会给未来社会的稳定带来挑战。因此,福利院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亟待我们关注。
实际上,福利院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福利院儿童的特殊状况以及传统福利院照顾模式的弊端,导致福利院儿童只能得到医、食、住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他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认知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因此,这些儿童的潜能也很难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更不可能像社区儿童那样的发展。
迄今为止,中国有很少儿童福利院运用专业的知识关注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由于我们条件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中国每年培训10 000名社会工作人员,然而,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参与到相关工作当中,这导致了我们的专业人士的匮乏。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时刻关注着福利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深入儿童福利院,了解他们的生活,这也为我们了解福利院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启了大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福利院儿童,在我们的本次研究中主要是6~18岁的,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行动能力,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行事,自主判断能力加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襄樊市儿童福利院的32个儿童,在这32个儿童中具有一定身体缺陷的有8个,身体状况良好的有24个;其中有27个儿童的户口是襄樊,5个儿童的户口是外地;女孩17个;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一年级以下;在福利院的居住时间是一月至十二年不等。
2.数据收集。本次研究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进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的、真实的了解福利院儿童的机会,使得研究者有可能通过长期的交往与被研究者之间建立可靠的亲密的信任关系,从而深入福利院儿童的日常生活,倾听、记录他们的声音和需要,获得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所无法了解的真实的可靠的数据。从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孙军辉、刘敏、曹曼丽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利用节假日、星期天、课余时间都会来到襄樊市儿童福利院观察、访问孤儿。刘敏同学组织成立了义工群,经常举办一些活动给福利院孤儿带去欢乐;通过与福利院的负责人协调带孤儿来到大学校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带领他们到烈士塔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组织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他们补课,教授他们各种文化知识;我们还协助福利院帮助孤儿寻找爱心妈妈为他们庆祝生日。我们在每次的活动中都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在活动后都写了活动总结和调查笔记。两年的调查活动不仅使我们与福利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且通过与福利院儿童的交往我们对福利院儿童的心理特点、心理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由于福利院儿童一般不愿意接受正式的结构式访谈,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无结构式访谈收集数据。为了尽可能地确保访谈的质量,所有的访谈都是在研究者成功地与福利院儿童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后进行。在访谈前,我们会给福利院儿童一些零食或者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访谈中,我们引导被访福利院儿童自由地表达所有关于在福利院的感受;访谈后,我们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鼓励他们与伙伴们互相帮助,好好相处。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适时的进行引导、语言概述、反应感受、总结,同时也对被访谈者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一并记录。
3.数据分析。在我们的研究中,每天的田野调查结束后,我们就尽可能快地详细写下田野笔记,将录音资料、图片资料翻译成文字,并且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术感想,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论对照。为了避免期待效应、刻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总会在结论形成之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反复调查不断地验证,归纳总结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为止。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我们尽可能多的对福利院儿童进行交流、访谈;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研究的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并且也征求了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意见对我们的研究发现和阐述予以确认、补充和校正。
三、研究成果
尽管福利院儿童在救助机构里获得了包括食物、衣物、住宿、医疗等在内的基本生活资料,但是由于缺乏家庭模式的照料,福利院儿童的成长并不总是那么的健康。通过在襄樊市儿童福利院的长期实践调查,我们对这里的儿童有了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从不同性格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
1.占有欲与攻击强烈。初次见到11岁的李朋的时候由于福利院开放的时间还未到,急切想要外出活动的他使劲的摇摆着大门,看到外面许多的大姐姐大哥哥来陪他们玩他还兴奋的打起了跟头。在同孩子们游戏时他也总是不服从规则,不接受游戏中简单的失败的惩罚;在分享食物时经常还吃完自己的一份后运用暴力手段向其他的儿童索取;福利院仅有的一个滑板也被他独占,即使是和他很熟的志愿者也很难从他那里要到。8岁的刘明比李朋的情况还要糟糕,刘明天生有语言和视力的障碍,但是身体比同龄人还要壮,他的攻击十分严重只要外界稍有对其不利的干扰他就会还以攻击。他曾经将一个4岁的孩子脸部打出血仅仅因为孩子爬在他的脚下玩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其也是十分谨慎的经常防范他和岁数较小的孩子近距离接触。但是,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12岁的刘明经常会来到我们的志愿者旁边喊:“哥哥抱抱,哥哥抱抱”。从福利院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李朋和刘明都是在几个月大的时候被家里丢弃后被送到孤儿院的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关怀。埃里克森的“阶段需求论”认为,处于口唇期的婴儿如果未得到母亲的充分照看,婴儿便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将会延续到个人成长的后来阶段[3]。从“哥哥抱抱”可以看出刘明和李朋的“暴力”、“不服从”并非是社会上的利益性的暴力倾向而是那种来自于人的原始本性的生存需要。
2.自我意识匮乏。“哈哈,我捡到5元钱”,12岁王涛捡到钱后十分开心并有占为其有的想法。 “阿姨(福利院工作人员)说过捡到钱后要交公的” 李朋提醒他说。“噢,我又没说我要这钱。”说完,王涛将钱交给了阿姨。志愿者将带来的食物全给了他偏爱的李慧,李慧开心的想独自享用,刘丽嫉妒的对其说:“阿姨说过哥哥姐姐们给的食物我们不能一个人独自吃要大家一起吃。”于是李慧将食物分给了李丽一部分。在福利院里你经常会听到“阿姨说”,阿姨是这里的权威,阿姨为他们安排了一切的衣食住行,他们认为阿姨就是真理,阿姨就是一切。福利院的孩子对自己的语言、行为、想法很少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他们不能正确的认知自我,不能明确地判断是非曲直,他们唯一的真理就是“阿姨说”。自我意识是人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自我意识的建立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自我,控制自我,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父母根据自己对于社会化目标的理解,运用各种教养技术使儿童社会化,并使其自我得到发展[4]。然而对于处于封闭、纯净的福利院环境以及衣食住行全由专门人员负责的福利院儿童来说自我意识建立的状况令人担忧。
3.人际关系危机 。在福利院内你会发现受欢迎的儿童往往是那些比较可爱或者是性格比较温和的孩子。而那些具有攻击性的,或是不可爱的孩子总是无人理睬有时候还是大家“讨伐”的对象。诸如刘朋、刘明那样的甚至经常一直受到大家的排斥,但是他们却对此嗤之以鼻并不在乎。我曾和刘朋谈及过此事,“伙伴们总是那样的怕你,都不想和你相处,你遇到什么困难大家也都不会帮你,你有什么感想啊?”“那有怎样如果他们有谁不听我的,我一定揍扁他。”研究发现,受欢迎的、被接纳的儿童是相当平静的乐观的、友善的,能够成功并维持相互交往,能和伙伴友好的解决争端。这些儿童表现出很多的亲社会行为,很少有分裂性和攻击[1]。何俊,12岁,机灵活泼,乐于助人,受到包括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他的声音总是软软的很温柔,总是能主动将自己的玩具和别人分享,在福利院内也积极的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童生来是人,人都有一种对友谊和感情的需求,但是像刘明、李朋这样对周边的人总是以攻击的方式对待而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的需求。笔者认为,其根源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总是具有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这些需要并不是逐层实现的,但是上一层的需要在未得到满足前,对下一层的需要必然会有所减少。因此,对于那些不善于交际的福利院儿童应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安全,感到生存的优越性。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原因福利院儿童机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的福利院儿童教育方法;福利院的“强制保护”使福利院儿童缺乏与社会的交流的机会;福利院物质关爱的片面性导致福利院儿童身心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当然,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苛求福利院机构的变革,福利院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努力来共同解决。
1.通过模拟家庭干预福利院儿童的反应性依恋障碍。由于福利院儿童没有机会或不能很好的与亲生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没有与母亲建立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方面的缺失容易产生“反应性依恋障碍”。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儿童各种社会能力、社会技能的形成。具备良好社会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儿童更容易在同伴群体中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状况就表现为良好。通过模拟家庭或家人的方式让福利院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产生一种替代性的依恋以弥补他们角色空缺。襄樊市儿童福利院通过网络、报刊等方式积极号召社会人士来满足福利院儿童的这种需要,在福利院儿童生日时都会有“爱心妈妈”来与他们度过。“爱心妈妈”给福利院儿童带去的不仅仅是生日礼物更重要的是一种身心的关怀。“爱心妈妈”的拥抱、亲吻、抚摸,让孩子们感到温暖,“爱心爸爸”的有力的臂膀也让孩子们有一种安全感。
2.扩展福利院儿童的活动空间,转变对福利院儿童的扶助方向。福利院对儿童传统的扶助方式是一种强制性的爱护,它完全限制了儿童的活动空间,使儿童很少与社会进行交流。同时福利院给予儿童的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扶助,而很少给予儿童精神上和人生发展上的帮助。这一切都使得福利院儿童缺乏对复杂社会的了解以及激烈竞争社会的适应能力。扩展福利院儿童的活动空间,福利院可以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组织孩子们在特定的时间外出福利院,让他们感受外面的生活,接触外面的人,福利院应依托社区力量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创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依托社区力量将残疾福利院儿童的康复工作落到实处;就近入学入园,共享教育资源[5]。转变对福利院儿童的扶住方向,改变单纯的物质供给,还要根据福利院孩子的特殊情况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培训等,以此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3.完善社会体制,建立专业化的福利院儿童救助队伍――社会工作人员。由于福利院儿童大多都是孤残儿,更加上先天照顾的欠缺和教育的不足他们不仅仅是具有生理上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对福利院儿童的救助需要进行医学康复工作、教育康复工作、心理康复工作甚至职业和社会康复工作。由于群体的特殊性,这些工作都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完成。社会工作人员是具有相关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集服务、支持、倡导、协调、影响等角色为一体,他们在儿童福利院可以用非评判、人在情境中等个案工作方法帮助福利院儿童解决各种问题;建立福利院儿童的成长性小组,通过小组工作让小组成员互相了解,增进信任,培养福利院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系统支持,协调各种社会中资源促进福利院儿童的能力建设;通过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福利院儿童,倡导福利院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146.
[2]汪庭.浅谈福利院照顾模式的转变[J].中国社会福利,2003,(2).
[3]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3.
举办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可以让大家参与普法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心得感想优秀范文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1按省市关于开展20x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认真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稳步地开展。
一、依法治校,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和尊严
1、依法治校,以实际行动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
依法治校,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贯彻依法治校的思想,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发展迅猛。
2、加强宪法意识、法制观念教育。
201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按照“四五”普法的规划要求和上级的安排,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均开展了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的活动,发放资料千余份。学校为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师生的法纪观念,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宣传教育卓有成效
2、学校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获教师大会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学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办学活动,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2、依法建立了学校工会、教职工代表会,女职工委员会。
让工会成为教职工的娘家,征求并采纳教师合理化建议,充分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和艺术节活动。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学校认真执行学制规定、课程规定、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活动。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具有良好的校风。
教师爱岗敬业,劳动纪律性强,学生讲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好。
4、学校教师依法执教,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退学或开除学生的现象,没有擅自放假现象。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依法行事。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2犯罪,犯法,他们是兄弟吗不,不是。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犯罪,就像一棵长满刺的玫瑰花,一旦你触摸了它,就会泪流不止。
20__年10月28日,我们看了《法制教育讲座》,它告诉我们,近年来,中小学生杀人往往是因为家庭与社会的不良风气所造成的,还有两位同学因贪玩溺水身亡,应对可怕的坏人因弃金钱而护自我。
看完这个讲座,有的同学会问,我们是中小学生,怎样会杀人呢。”答案很简单为了自我的利益,为了能去网吧玩,为了买一些伤害自我,却又能感到欢乐的。别人不愿给,就拿刀杀人,充分展现了现代中小学生的恐怖。而这些原因,往往是家庭暴力和溺爱家庭教育所酿成的错。
有的同学会问,中小学生是不会投毒的。不,你错了,根本没有多少男孩能抵挡的诱惑,这些通常是烟,烟包含一种叫尼古丁的毒物,据说,一根尼古丁能够毒死一只老鼠。那么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代价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期望,是祖国未来的继承人。珍爱生命,共建和谐社会吧!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3很久很久以前,听到一个关于少年犯的故事,十分悲惨。曾以为那只是故事,离我很远很远。今日,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片,才明白,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很近很近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财产纠纷,故意伤害,过失杀人,侵权,遭遇假货维权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为什么说来让人扼腕长叹!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抄起刀子,举起拳头,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仅仅因为话不投机,便闯下大祸,失去自我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那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闹得网上网下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药家鑫要是懂一点法律知识,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赔钱和偿命之间作出选择的。可惜,他枉为大学生,居然一点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必须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费自我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理由伤害它!如果我们做了错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那么,我们的父母,将是天底下最最悲痛的人!我从网络上看到,药家鑫的妈妈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生不如死,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我的错误承担职责。一旦铸成大错,悔恨,自责,毫无用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很多时候,犯罪只是一时冲动,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当我们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时候,必须要抑制住自我的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
同学们,让我们自尊自爱,慎重交友,并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愿,蓝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祝愿,阴暗肮脏的监狱里,永远都不会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4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5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x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1.利用晨会时间,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启动法制教育活动,营造遵规守纪的教育氛围。
同时利用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3.各班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加大宣传力度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组织法制宣传黑板报及手抄报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通过观看《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告诉我们安全责任靠大家,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希望我们都能在学校安稳快乐的学习成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更多关于“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内容推荐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
《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
《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个人心得
秋季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
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1说到安全,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字眼啊!但凡有一点儿的疏忽,就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迷路走失,交通事故,高楼坠落,校园暴力,绑架勒索等等,由于我们的天真无邪与无知,这些危机随时都围绕在我们周围。我们都有爱自己的家人,一旦危机发生,就会给整个家庭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与损失。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安全,我们必须时刻防范着,因此,安全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使我们跨出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但是仅有安全的意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危机,培养我们抗拒各种危险诱惑的自制力,是我们必备的防范武器。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多少社会新闻和实际案例都充分说明做到安全并非易事,这些血与泪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安全的意识。远离恐慌,拒绝暴力,真正学会自我保护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安全,安全,是我们人生的幸福。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完成其它的心愿。
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2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全社会都需要参与综合治理工作,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撒下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种子长大必将会有一定的收获,为此我们中心校加大了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收效颇佳,现将一年来的综合治理工作做以总结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开学初中心校就专门召开了综合治理方面的专题工作会议,布置工作计划,要求以各校校长为核心成立各村小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签订了2006年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好考核的各项制度。我们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校长为组长,并且为第一责任人,校长与教师之间实行层层责任制。签订综合治理责任状,学校评优时综合治理出了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发生重大事故的追究当事人及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1、例会制度:每月综合治理工作小组都开一次碰头会。
每月安全保卫负责人都要向中心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汇报本校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实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
2、学习制度: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法律知识纳入了教师政治学习计划之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制概论》部分章节。
学生每周一的晨会时间定为法制教育时间。
我们在教师中开展的法制教育要求从加强师德入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每位教师会背诵,并能严格执行。其次,在评选先进时实行师德入围的办法,即不被学校认定师德合格的教师其他方面工作没有评优资格。这种做法给与教师很大触动,教师师德表现明显提高。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我们聘请了灌口法院工作人员为我们的综治副校长,经常来校参与指导工作。
3、检查制度:每学期的期初和期中都对学校的校舍,财会室,收发室等重要部门检查一次,至今没有发现危房、险房。
本学期对分校的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检查中损坏的设施现已全部修复、更换。灭火器材也进行了检查和适当的更换。
三、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本学期由中心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一布置与学生家长签订了一系列的安全责任状,明确好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1、发挥法制校长作用,普及学生法律知识。
2、分年级分层次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3、在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
4、切断可诱发学生违法违纪的途径。
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特别是学生看不健康影片,浏览不健康网站对其危害极大,为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看完以后要求高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
在学生中开展“我上网、我文明”活动,教会孩子如何运用网络以及如何辨别网上的信息。
在校外以居住区为中心设立了五个社区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调动起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同样受到良好的教育。
五、综合效果
一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方面情况较好,校内无一起火灾、盗窃、中毒事件,无一例溺水及其它重大事故,无一人越级上访,师生中无违法犯罪现象,无吸毒无x与者。学校教学秩序良好,学生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勤奋敬业,务实争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3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
此次安全教育活动涵盖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多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各种安全隐患,掌握了安全知识,增强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安全第一课”主题班队会上,各班班主任通过生动的故事、游戏、情景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防踩踏、预防传染病等常识,再一次重温了《安全知识小画书》、《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此外,开学前校领导还组织相关人员对校舍、消防、输电线路等设施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全力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也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校园周边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摸排,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开学安全第一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师生的安全观念,必将有力确保新学期学校工作平稳有序,同时也奏响了市直二小创和谐、平安校园的新篇章。
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4“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学校安全组织机构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学校其他领导、各班主任任组员,层层落实到人,保证了我校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二、加强领导,居安思危
学校领导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领导在安全工作上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发状态之中。每周安全工作都以重点任务布置,并指定专人去检查落实安全工作。例如安全卫生检查,认真检查食堂、小卖店,同时经常深入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学生宿舍查看电路、实验物品、通道栏杆等安全防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铲除了不安全隐患,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食品安全工作也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确保学校的食品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另外,学校已形成一种制度,对学校食堂、小卖部、校舍每月20日前后进行检查,开学、节假日前后、天气恶劣等重点检查,从不存在侥幸心理或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三、团结协作,层层落实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住校生的管理,具体做法是:
1、成立学校安全保卫室,把校园安全分为五大块,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2、实行午夜值班制度,每天午夜由政教主任和两位老师负责校园巡视,解决夜间发生的问题。
3、做好住校生的管理是学校安全的一件大事,学校按排两位男教工负责男生宿舍管理,一位女教职工负责女生宿舍管理。
4、加大防范设施、教学楼,学生住宿楼的楼梯口都装上铁门,物、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电教室的门口均加装铁门等牢固设施。
四、宣教结合,提高素质
学校领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逢星期一红旗下讲话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结合文件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场地、设施,用广播用集体晨会时间,大小会议等,采用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假前总要对教职工,尤其对学生进安全教育。学校各项活动也强调安全,事前必先进行安全教育,例如:学生的外出要有假条,有病要班主任送去医院,并指定专人负责。由于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力度,使得我校安全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总之,安全工作必须天天抓、时时抓,坚持不懈,警钟长鸣。一句话: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北京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学习心得5此次学习可谓受益匪浅,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校园安全多方面的内容,实效性、系统性强,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读,对下一步指导学校教师开展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生动的案例,给了我深深的警示和启发。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来抓,要作为贯穿于学校的一条主线。李雯老师在解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安全教育“四最”,即:最蜻蜓点水、最令人忧心、最表面化、最令人思索,经常做无米之炊,资源意识浅。因此,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特别要注意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而有所侧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防范意外伤害。必须努力熟悉和探索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以严谨的工作思路,踏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对策,采取新办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要善于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熟悉到他们既是安全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安全教育的责任者,使他们充分熟悉到安全不仅是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祥和的一件大事。
马良,1970年代初生于上海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幼学习绘画。被家里人逼着做过小演员,学画画后漆过广告牌,工作以后干过平面设计、插画师、玩具店老板、电影道具师、美术指导,及电视广告导演等工作。现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包括:摄影、装置、绘画、雕塑、写作。
尚雯婕,女歌手,电子唱作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主修法语,精通英文、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之后出道,如今尚雯婕已发行多张专辑,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
田洪禹,知名化妆师、发型师。1994年进入中国化妆界,1999年签约东田造型,2001年获得东时文化最佳造型师奖,2003年成为卡尼尔研究中心中国区推广大使,2006年与美宝莲签约成为首位与美宝莲签约的中国造型师。2011年11月2日,创立了自己的发型工作室ONTIME。
做设计是生命中最美的意外
不得不开始新的梦想
Anna Hu出生于台湾,从小随着做钻石经销商的父亲移居时尚重镇纽约曼哈顿。当其他孩子都在玩洋娃娃时,她的亲密伴侣则是一颗颗价值不菲的珍贵裸石。或许是因为太熟悉的原因,儿时的Anna Hu并未想过要接父亲的班,或者将来从事与珠宝行业相关的工作。那时候,她整天浸润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一心梦想着成为优秀的音乐家。Anna Hu主修大提琴,曾获得过多项台湾大提琴演奏大奖,并前往全美知名音乐学校深造。深厚、扎实的古典音乐训练培养了她非凡的品味,也让古典音乐界的人逐渐开始认识她。如果不是那次严重的肩部肌腱炎,她怎么也不会中断大提琴生涯。
刚刚遭受梦想失落的巨大打击的那段时间,Anna Hu一度没有方向。而后在父亲的提示下,才决定将目标转向珠宝设计领域。殊不知,这一试却成就了新的梦想。因为有小时候有把玩裸石的经历,加上这多年的耳濡目染和学习,Anna Hu先是获得了美国宝石学院GIA的宝石鉴定学位G.G.(Graduate Gemologist)以及帕森斯设计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珠宝相关领域双硕士学位,而后又先后在佳士得、梵克雅宝和哈利温斯顿工作。正是在哈利・温斯顿工作期间,她遇到了有“珠宝界毕加索”美誉的传奇珠宝设计师Maurice Galli。他将Anna Hu收作唯一弟子,并鼓励她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说:“在我60余年的生涯中,从未遇到过像Anna Hu这样天赋禀然,拥有横跨音乐、艺术、宝石学以及设计领域Dflawless水准的训练及知识的人才。Anna Hu创作珠宝的灵性如同一位音乐家完美的音高辩别力,是天生的,是存在于她的血液中的。”
珠宝交响诗,第一部曲
2012年7月,Anna在她35岁之际,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装置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她此生第一个全球个人珠宝展,同时为她的首本著作《珠宝交响诗,第一部曲》发行庆祝。此书于2012年9月出版,收录了Anna Hu创立品牌五年以来100件扣人心弦的艺术珠宝作品,这些都是她对于音乐的无尽热爱的强烈表达,就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普契尼的《杜兰呆》一般。
虽然Anna Hu从事的是珠宝设计工作,但那一颗颗耀眼的宝石,早已在她身边幻化成音符,跳动出优美的旋律。她以其瞬息万变的、时尚逆行的梦幻经典设计,俘虏了一个又一个对珠宝无比挑剔的心。
真正的高手没有规则
我们需要彻底、干净的浪漫主义
马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父亲马科是参与执导过样板戏《海港》、《智取威虎山》的著名京剧导演,母亲童正维是话剧表演艺术家。从小的耳濡目染对马良的成长影响很大,他说自己肯定受到了“浪漫主义”的感染,“我的父母都从事艺术工作,我做任何疯狂的事他们都不会感到奇怪。”。所以当2005年马良在上海还是小有名气的广告导演时,他一夜之间突然决定放弃工作、转行去做艺术家,家里人倒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真正的高手没有规则”,马良曾用一条自己写的微博展示他属于艺术家的天马行空和浪漫主义,“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我们知道马良,当然是因为他做的《移动的照相馆》。2012年,他带着他的摄影团队,穿越35个城市,免费为数千个喜欢他照片的陌生人拍照。这可以说是2012年艺术界“浪漫”的一次行为了!当然,在网络上得传播效果也意外惊人。让人感动的是,虽然这位国际上上屡获大奖的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但是他没要前来移动照相馆拍照的人一分钱。马良说:“我从没想过在我做的这件事情上赚钱。只有不以赚钱为目的时,你的作品才有纯粹性。我们需要彻底的、干净的浪漫主义。我希望证明我们能够不要回报地做一些事,仅仅因为我们关心并且信任对方。”
《坦白书》为我打开另一扇窗
2012年底,马良在完成《移动的照相馆》万里之行后,还出版了新书《坦白书》。“写书和做《移动照相馆一样》,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浪漫的事。”不得不承认,马良的文字和他的照片一样出色,从痰盂上的先知到吃苍蝇的少年,他像普鲁斯特一样敏感、精致、真诚地记录从“马良”这个人里流走的时间,正如他在书里写:“我的身体里住过我一生至今每个冬天的雪,住过大海,住过这世间所有流浪的爱人。”
如果说画画已成为马良生命中的习惯,摄影是给他惊喜、也更适合这个时代的创作方式,那么文字则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坦白书》出版之后,读者和业内人士反应都非常好,这也是马良意料之外的收获,“人生就是这样,很有意思。《坦白书》之后我所知道的中国好的出版社都联系我了,他们都愿意了解我有什么计划。我当然很意外,也很高兴。但我还是选择和湖南出版社合作,答应后面两本书都签给它们。因为毕竟第一本书是他们支持了我,识草莽于微末嘛!”最近马良正在写他的第二、第三本书。成为诗人、作家,那也是他的理想。
Keep walking永远向前
iTalk:听说你当年做广告导演,在圈里已小有名气。做出转行的决定很难吧?
马良:那时我和两个搭挡一起开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工作非常顺利,但是我突然开始失眠、迷惘,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那是一种没有梦想,没有长远计划,只考虑明天干什么、赚多少钱的生活,我很想改变它。所以,就把资金都转移到另外两个人名下,离开了公司。
我做导演拍最后一条广告片那天,把喜欢的、跟我长期合作的伙伴都叫过来了,摄影师、灯光师、造型师、化妆师……凌晨两点,我买了12瓶酒请大家喝,当时电视广告“Keep walking,永远向前。”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合适,我就要离开这个行业,完全是重新开始,压力也挺大的。我给大家倒上酒,重复了一遍:“Keep walking,永远向前。”说完大家都给我鼓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仪式。
iTalk:你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家的?
马良: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也没人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艺术家。我想我只有一个办法,通过互联网。因为现实中年轻人成功的机率很低,但网络上人人平等。
于是我做了一个网页,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家的样子。然后把自己照片、名字、履历以及作品上传,每月更新。还登载自己写的文章,差不多每天都写。那时候可没有采访马良的人,但我发表自己的感想。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还托人把文章翻译成英语。
我画画,但几个月后就实在画不下去了。以前的工作,身边总是包围着很多人,现在突然一个人对着画布,实在受不了。所以我想还是做摄影吧!就把原来圈里的朋友叫来帮忙,他们认为我是个踏实的人,相信我能拍出好的照片,就都帮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拍了两年照,每天拍,回家后洗照片,然后放到网上。评论令人啼笑皆非,但却充满着热情。很快地,我在网上就非常有名了。但在现实世界中,没人认识我。
积蓄差不多都用完了,但却毫无结果,我开始着急起来。也想过回广告圈,但又想干脆再坚持下吧。就这样,突然一天,一切都开始好起来,就像是上天安排。国外、国内的采访也来了,很多画廊联络我,经济方面也开始好转。如果说转折点的话,应该是指2006年的时候做了个展览很成功,然后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
iTalk:从广告导演到自由艺术家,职业的改变是否对你的性格也有影响?
马良:我以前做广告行业,属于恶霸导演,不过当时自己还挺乐在其中。有一次我去合作的后期公司,前台有两个小姑娘,我想向她们借一张白纸,我走向她们的过程中就看她们俩惊恐万分。我说:“给我一张白纸”,然后她们拿过来给我,纸在空中都是抖的。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她们心目中那么可怕。后来没多久我就改行了。
艺术家这个工作不需要暴力,你基本就是一个人工作,往往跟你有合作的人也都是理想主义者。像我们做《移动的照相馆》,就是“送礼”的一个行为。
我一方面想宣扬艺术是有用的,一方面想说现实的确很糟糕,社会的确有很多问题,但生活里是有善意和美好存在的,总要有一些人去推动。我们艺术家本来也没什么用,我做这个作品至少让人知道还有一个很不功利的、天真、胡闹的这样一种创作方式,让大家觉得生活其实还挺可爱的。这就是我想通过作品带给大家的感受。
“意外”抽得个幸运签
“被选择”的梦想
2006年的“超级女声”,她是我们都初次见到的一个普通女生,但当她开口唱歌,就足够让你记住她的一切。熟练的爵士唱法,自信的言语动作,甚至标准的英文发音听起来都格外舒服。当她的高学历背景被曝出,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绝不单单只是因为她的学识,而是她这种时而优雅时而狂野张扬的唱腔紧紧的扣住了很多人的听觉审美。这种风格不仅在选秀比赛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整个华语乐坛都屈指可数。
以从容的态度参加比赛并不意味着以后一定会成功,当时的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走到比赛的哪个阶段。到了最后的决赛,她才会想想是不是以后就真的走上职业歌手这条路了。毕竟,这是她很久以来想做却没有做过的事情。
成长的惊喜
成功夺冠后的尚雯婕,一开始还并不清楚进入歌坛到底要怎么做下去,但是唱好歌一定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方法。那时候的她只是在唱,唱别人的歌。直到后来她换了东家,这才开始了她的重塑之旅。她开始演唱自己的歌曲,与国内外顶级的音乐人合作,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和文化素养,多次担任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大使。终于有一天她开始自己创作,而且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电子唱作人,这个很多人相对陌生的名词成了她的身份。她创作的音乐灌注了她自己所独有的意识,她用音乐表达自己,并且用服装造型描绘音乐,这才是她意识里的完整。她频繁地出席时尚活动,是因为自己的风格吸引了这个圈子的目光,也许很多人在关注她着装的同时,会去听她的音乐,这何尝不是一种行为上的成功。关于质疑,就像她歌里写的:我就是这样,没办法讨好所有的人,我只能这样,你喜欢,不喜欢,跟我无关。
她的音乐风格是多变的,经得起循环播放,你细细听里面丰富的旋律,有哥特的黑暗,有电子的不羁。这些并不是前卫的完全脱离听众,反过来倒是能让很多人开始认识到电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要玩得出新意,玩得出美,更重要的是玩得出才华。
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
iTalk:当初选择法语专业是自己的意愿吗?
尚雯婕:高中那会儿喜欢听拉丁音乐,觉得西班牙语好听,所以很想学,那时候也想考复旦,但复旦没有西语系,我考试的那年只有法语系招生,所以就报了这个相近的语系。
iTalk:你是名校的高材生,工作选择性很大,一般这样的人群在大学时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你当时是怎样规划的?
尚雯婕: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经常会请一些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回来给我们做就业讲座,他们的经历给我影响很大。我当时的目标是做一个企业经理人,或者去考法国比较心仪的商学院。
iTalk:当年为什么会去参加选秀比赛?
尚雯婕: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去外地旅行,顺便追逐从儿时就萌发的音乐梦想。开始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歌手,直到最后幸运地得了第一名,才真正开始觉得是时候转行了。
iTalk:现在你怎么看当时那个大胆的决定?
尚雯婕:比赛是我自己决定去参加的,但是改行的决定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我能做的了的,那个时候的各种因素把我推到了决策的十字路口,转行也是顺理成章。人生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是生活在自己选择它的轨迹,不能控制,反而是它一直推着你往前走。
iTalk:当初比赛时有没有想到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尚雯婕:最初没想到会这么忙。当然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能够为自己创作音乐,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突破,算是这几年我送给自己的一份小礼物,也是我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成长和改变。我希望能一直有创作的原动力,保持现在的创作状态,并且一直有一个了解我的团队一路陪伴,这样我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尝试更多我感兴趣的音乐类型。
iTalk:之前学法语、做翻译的经历是否对你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尚雯婕:毕业之后我有过差不多十个月朝九晚五的外企工作经验,加上之前在校的学习经历,虽然这些和我现在的生活无关,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还是对我在歌手这个行业里做各种决策,以及扩大对音乐的视野和理解有着不小的影响。
不拘束现在的“快活人”
潜意识里的抉择
许多人在年少轻狂时都对自己许诺过很多,将来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实现自我的理想等等。但是有多少人如今是站在宝塔尖上,这其中的过程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九十年代的中国化妆界还不是一个像现在这么热门的圈子,当时很多人选择化妆也都是凭自己的兴趣,田洪禹便是其中一个。从那时开始好像他的事业一下子被点亮,他从容地选择未来的生活,像是前路一直被指引。
刚入门的时候,他学习的是发型设计,凭借认真的学习和独特的创造力,很快他就踏上了专业发型师的道路。后来慢慢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化妆这个领域的能手,使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另辟蹊径,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1997年他开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化妆造型。很快,他变跻身于国内优秀的化妆师行列。1999年,他与当时国内最大的造型机构东田造型签约,并最终成为东田造型全国创意技术总监。
制造中的无限可能
现在的田洪禹已经是时尚圈内各大明星争相邀约的知名化妆师、发型师。几乎所有一线的时尚杂志里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所做的造型可以性感,可以柔和,风格多样,对色彩的应用也极为大胆,这种极为多变和独特的造型方式受到了很多与他合作过的明星、摄影师等人的青睐。他是个工作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个“视工作如生命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他可以把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做到最好,坚持到最后。2011年他的工作室“ONTIME”的创办,证明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实力和努力,也为他找到了更多优秀的同道中人与他共同奋斗。
田洪禹是圈内出了名的好人缘,同很多明星都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每个人对他都是赞不绝口。问及他是如何与明星相处时,他说,每当创造一个造型前,他都会和明星进行沟通,合作起来也更融洽。他对待每个艺人,都会尽他最大的努力打造一个适合的造型。而且他也喜欢与明星们讨论,在不断的讨论中迸发出火花,得到新的创意。
作为圈内的多面手,他一直在创造着各种可能性,无论是化妆、发型、整体造型设计,他都从未知发展到巅峰。当他深入时尚这个行业,各种新的领域也在吸引着他,对他来说未来无限可能。如今,更是在多家杂志的时尚大片拍摄中担当摄影师的角色,
忠于自我、进行创作。
把喜欢的变成热爱的
iTalk:您是怎样进入造型这个行业的?
田洪禹: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做化妆师的,我最开始学习到后来工作一直都是发型师。当时也并没有许诺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多高的成就,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学,因为我觉得只有你喜欢做什么事儿,才会用心,才会有出师的那天。
iTalk:后来怎么又开始做化妆了呢?
田洪禹:因为日常在做发型师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化妆,当你看到化妆的整个过程和最后出来的效果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这是美的一个最佳的表现方式,而且化妆与发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对化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iTalk:从发型师到化妆师,这个转变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田洪禹:做发型工作的同时,周围接触到的也自然都是一些专业化妆师,这可能是我比别人都有利的一个条件。我开始向他们慢慢学习化妆,经常也自己琢磨。其实那时我也并没有想一定要改行,只是抱有学习的心态,我觉得做化妆师如果发型也懂,做发型师,化妆也懂一些,这会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做着做着,就做到化妆上来了。
iTalk:我知道你现在有时候也会担任摄影师的工作,以后是想朝这方面发展吗?
田洪禹:这些都是我平时作为兴趣在做的事,当然也是出于别人对我的信任,相信我能做好,才会放心把工作交给我,以后我没想那么远,顺其自然。
iTalk:你现在已经成立自己的工作室“ONTIME”发型工作室,这个阶段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田洪禹:我还是一直热爱着我的老本行,虽然化妆师这个职业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但是我还是希望在发型的专业上有新的成绩,同时带领一群热爱发型工作的同事们开创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我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底,也让更多人也有机会把喜欢变成热爱的,直到终老。
惊喜就在意外之中
徐峥修得“神”赵薇首执导筒
几个月前,没有人敢想象10亿的华语电影会如此之快的到来,更不会想到实现这一壮举的人竟会是曾为演员、首执导筒的徐峥。这世界变化快,结局总在意料外。不管你如何评说,票房超10亿,《泰》做到了!徐峥做到了!而“演而优则导”也因此又被搬到了台面上。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电影上映的好时候呢?同样身为演员,也是首执导筒的赵薇想必亚历山大。对于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薇说:“这是一部励志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真正向自己青春致敬的电影。”
奥巴马御用去当编剧
乔・费夫洛,被称为奥巴马的思想阅读人,在过去8年为其撰写了多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稿,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而今年3月他已离开白宫,去实现他成为编剧的理想了,正联手一名在参议院工作的朋友要将过去10年的经历写成剧本。
“羽坛神手”林丹跻身时尚名流
早在几年前,林丹就创立了自己的个人服装品牌LD。今年年初的米兰时装周上,许多人又惊奇地发现了林丹的身影,他坐在Dolce&Gabbana秀场的前排,一身帅气的西装,带有成熟男人味道的胡须,让人不得不惊叹我们的“超级丹”已经跻身时尚名流的行列了。除此之外,最近两年林丹广告片约不断,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也受到了球迷的热捧。而前不久林丹在某网站进行了微访谈时还笑称,自己如果有朝一日不打羽毛球,那就改行去拍电影。看来,“超级丹”能做的事情还蛮多的!
前阿汤嫂凯蒂・霍尔姆斯欲当律师
自去年与汤姆・克鲁斯离婚以来,凯蒂霍尔姆斯在独自照顾女儿的同时也要忙于工作,不过她的工作并不顺利,在百老汇上演的舞台剧《死亡账户》因上座率太低而提前结束。据美国媒体爆料称,凯蒂已厌倦艺人生涯,由于父亲马丁霍尔姆斯是律师,她想女承父业也当一名律师,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改行能给女儿苏瑞带来更多私密空间。其实这已不是凯蒂第一次萌生退意了,早在1990年代,她就曾报考过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如果不是后来在《恋爱时代》中获得了出演女一号的机会,恐怕早就退出娱乐圈深造去了。
笔者认为,武术文化的研究要求准确把握传统武术的自身规定而非痴迷于其衍生名相,不能迷失自我和误以他乡作故乡。传统武术的本真,当是实际应对肢体冲突的综合实用技术而不是宣泄自我情感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必须借助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展开而不是仅停留在训练竞技场或者舞台表演;它主要隶属于下层草根的谋生劳作而不是有闲阶级的娱乐休闲。其背后涉及生命科学基础、操作技术规范、社会人文背景、环境生态影响和历史演化状况,是个相当复杂的巨系统。借助系统科学成果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分析探究,研究它在多元主体相互作用的立体网络中的实际方位,不但可以重新找回传统武术文化已经遗失了的话语权,还可以为认识复杂事物提供一个认知框架。
2武术文化研究的三大层面
时下武术论著的视野和论域往往过于笼统、单一和狭隘。讲技术只介绍招式动作的套路编排而忽视其背后的操作理念和技术结构,讲活动只突出衍生的舞台赛场而无视其本根的江湖草莽,讲观念只顾及统治者的伦理教化而排斥操作者的本能诉求,这是与传统武术的真实状况相背离的。笔者认为当有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立体”分析,由此探寻武术文化的历史本真。
2.1技术操作层面
传统武术从人类肢体最简单的“刺激—反应”活动出发,演化出一个相当庞杂而精致的肢体应对性操作系统,其中积淀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形成的生命智慧和生存技巧。它从原始人类肢体冲突时的攻击自卫本能出发,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攻守杀伐的肢体应对和身体博弈经验,并借助中国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来整理这些操作经验,体现其学理上起于易、附于兵、成于医、主于道、汇于理、融百家、取众长的深厚渊源。由此形成了反映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典型人体文化符号。武术的技术演化首先依托使用武器的经验,并受制于人体结构、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生活方式和武器形制。所以其训练学上是先练拳术后练器械,把器械看作是人肢体的延长;但发生学上却是先有器械后有拳术,其源于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传统武术技术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借助阴阳五行等意象符号标示肢体应对运行中对非线性多维动力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理想乌托邦”的玄学忽悠和美学表现。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则不仅涉及时下的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工程技术论一类,而且还涉及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训练学、组织行为学和战略战术理论等等。这要求我们的研究要有系统整体眼光,而不能偏执于一隅。传统武术技术结构大体可分析为肢体动作的“招法”、劲力变换的“劲法”和应对策略的“心法”三个方面。中国武术的招式动作属于“器”的方面,其表现形态有动静开合,主体操作有形神体用,运行机理是一气流行。中国武术的劲路应对属于“技”的方面,外部招法有攻守进退,运行劲法有虚实刚柔,操控心法是得机得势。中国武术的文化气质属于“道”的范畴,天道上有阴阳有无,人道上有性情志趣,造化表现则是神妙万物。武术技术体系的建构过程则相应有见招拆式、动作熟练的“着熟”练体,力量控制、劲路问答的“懂劲”应对,意念运行、整体把握的“神明”逍遥三个阶段,呈现“循规矩而脱规矩,脱规矩又合规矩”的辩证关系。它“养练结合、打练结合”和“身心一体、内外兼修”的训练方式,强调反求诸己的内向挖潜,把前提、手段、目标三大环节统一起来,落脚于生命的自我维系和自我完善;应用时又并不执著既定程式,更多依托其背后的功力和技巧,突出“法无定法”的“有感而应、因敌成形、随机就势、舍己从人”和“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示形造势、出奇制胜”;操作中还形成了号称“天人一体”之“顺天循性、志道游艺”的处事态度和“阴阳相济、以柔克刚”等操作原则,体现了一种以巧胜力、超越本能的生存智慧,可以让人的进化走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庄子云“物物而不物于物”(《庄子外篇•山木》),武术的深厚功力恰好是建立在巧妙的环境利用上面。它关于“天时、地利、人和”及“生命、生活、生态”的整体性思考是极富生命力的。离开这个技术体系历史形成的学理渊源、技术演化、层次结构、建构过程和操作原则,就根本无法把握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2.2社会活动层面
任何技术都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活动而展开,而任何社会活动又都必须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使自己处于一定的社会价值关系之中,并且体现为一定的社会功能。“学习为了应用,制人必先制己”。如果说借助招式动作的学习训练是武术的“身体文化生产”,那么通过各个领域展开的武术活动则是武术的“身体文化消费”,人们不能只生产而不消费。他们在适应环境、规训制己的另一方面,则是应物自如、改变定势;而在这背后,便是人与环境的双向改造和进化(把它称之为“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两变”[1])。传统武术的文化底蕴并不是无视人权的“物质生产”,也不是娱乐至死的“休闲消费”,而是反抗压迫的潇洒自如。武术活动中所谓文明、伦理、理想都是一些取向不一的价值范畴,传统武术的“文明化、伦理化、理想化”更多则是武术操作实施上“横向”的社会制约,很难简单归结为武术技术演化“纵向”的历史结果。由于肢体应对是所有人体活动的基础,传统武术不少元素可以进入各种性质毫不相干的社会活动领域并依附差异极大的社区人群,有着目的很不一致的社会应用。不过其“反求诸己、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使它难以全面支撑起群体组织的军旅作战,而其“执技论力、亲力亲为”的操作要求,又让它远离养尊处优、劳心治人者的活动区间;于是倾向浪迹天涯、立命江湖,形成在野之身、化外之民的另类“亚文化”系统。例如,从既定的财产和权力关系中被剥离出来的瓦岗英雄和梁山好汉之行为处事,恐怕就很难等同于殿堂之上的那些谦谦君子。反抗压迫不能混淆于主流教化,我们不能离开“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讨论武术活动,把朝廷法度、江湖规矩和圣贤教化全部混为一谈。自秦汉以来,尽管武术活动有朝着宫廷百戏、角抵手搏、勾栏瓦舍和社区民俗等方面的多向延伸和相互影响,但其基本领域却一直都是盛行于江湖草莽那谋生博弈、安保防卫、反抗压迫和扶危济困的环境应对活动,并出现有诸如打家劫舍、欺男霸女、宗族械斗、黑帮火拼等社会偏差;由此形成抗暴英雄、绿林好汉跟豪门鹰犬、市井无赖“黑白两道”的对立统一状态。此外还有个体性外向应对的防身护体、保命逃生和内向挖潜的强身健体、悟道怡情,也呈现一种人我自他的关系性存在。于是其主体部分便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宫廷礼仪、军旅戎马、市井游乐、村野劳作和宗教修炼,更始终未能全面艺术化为超越现实的“理想乌托邦”。人的各种身体活动有着不少可以相通的内容,而且中国古代也确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声色犬马、宴饮舞戏、寻欢的休闲文化;不过传统武术训练的艰苦性、任务的世俗性、应对的随机性、避险的紧迫性、运行的残酷性和可能的致命性,却又很难纳入娱乐休闲的范畴。由此传统武术活动的主要内涵,就不是“为主不为客”的娱乐至死,而是“为客不为主”的应对求生;其主体部分的基本价值倾向也不是等级差序的全面主宰,而是个体本位的平等自由。它不但在一个特定角度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文化特质,而且还突出地表明了下层草根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应对技巧。自此,中国武林气质一方面强调顺天循性、志道游艺、随缘就便、师法自然,另一方面又突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遗世独立、快意恩仇,二者阴阳相济地统一于反抗压迫、解除束缚、探究可能、走向自由的逍遥自得,强调其行为内不动心、外不着相、法无定法、当为即为的率性任情;这里固然有不少理想化的成分,但是基本属性并不类同于上层精英那些经邦济世、维系秩序、建功立业、内圣外王。
2.3观念反思层面
任何技术都必须以一定的技术观念为指导,然而时下流行的武术理论却往往搞不清“价值中立”的武术技术体系和“归属不一”的武术社会活动的种种辩证关系,混淆了武术与非武术、中国武术与外国武技、武术发展和发展武术的联系和区别,由此在武术概念及其历史发展问题上大都陷入了一些很深的误区。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所有操作都有其主体规定和价值坐标。因此,迷失自我的异化扩张很难称之为完善自我的“发展”,依赖外物的邯郸学步也很难当作是独立自主的“开放”。如孔子所言:“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表明概念是一切逻辑推理与分析的起点,概念模糊必然导致思维混乱,分析失据,事倍功半。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改变了它的基本内涵,该词语也就不再代表该事物,人们也就无法据此进行操作,甚至还会产生误解和误导。武术发展是武术逐步生成的文化基因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演化展开。如果离开传统武术历史形成的这个文化基因,硬把自家受用的身心修养改变为人前卖弄的商业广告,把艰苦奋斗的拼搏求生恶搞成消费主义的娱乐狂欢,则很难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武术。特别是在社会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借助产业化的工业标准和批量生产,把随机应对、自我服务的肢体技术改造为资本主宰、商业运作的赚钱工具,未必真的是发扬传统文化和有利于升斗小民。传统武术必须认识自己,拒绝异化,走出为人作嫁的歧途。这首先则应辨明中华武术姓“武”名“术”并生长于“中华”。在这里,“武”字标志其肢体冲突、性命相搏的技术属性———作为一种操作技术,武术的基本性能更多地是应对冲突而不是表现自我。“术”字标志其具体操作、生活实用的手段性、中介性和过程性等基本属性———作为一种操作手段,武术的社会实施更多是一种物质性活动的肢体运作,而不仅是一种精神性活动的理论阐释或审美鉴赏。“中华”则标志其指导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中国文化属性,包含有中国人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极有特色的现实需要和超越诉求。其发展方略不但要顺应外部的客观态势,也不能离开自身的主体本真。我们这里研究的着眼点并不是当下主流时尚那些顶层设计的规范训诫,而是历史积淀中作为个体活动前提的自我把握。
3基本结论
3.1传统武术自身的三重基本规定
武术的技术规定为“武”。所谓“姓”,是借以指称一个事物历史由来和性质归属的标志和符号。“武术姓武”,标示其本原是在不对等、无限制和可致命条件下应对肢体冲突的“以技行击”的“用武之术”;其基本结构是敌我矛盾,主要任务是保存自己、制服敌人,具有肢体对抗的诡诈性、隐蔽性和暴力性、残酷性“阴阳”互补之文化特点。其操作上“踢、打、摔、拿”“点、刺、砍、劈”和“格、挡、拦、截”“避、让、走、化”等一系列招式动作技术元素,都是围绕技击打斗中的攻守进退之实际需要和应对情景而形成的。武术的社会规定是“术”。所谓“名”,是用来区别其余而验明正身的。“武术名术”,是指它是一种肢体应对操作性实用技术方法体系,由此跟传统的兵法、农艺、医术、百工同为物质性操作一类,明显区别于哲学的思辨、宗教的信仰、学术的认知、艺术的鉴赏等精神性活动。其实施时讲究目的性、社会性、多元性和条件性;它的评价判别式不在其思维是否缜密、解释是否合理、信仰是否坚定、表演是否精彩,而只在操作相对于目的之是否有用和有效,由此讲究操作对路的“精、巧、奇、妙、灵”,而不是什么表现形式的“高、难、美、新、真”。武术的文化规定归属于中国。“武术籍贯在中华”用以表示武术形成时所依托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背景、与此相应的社会历史功能,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文化特性;追问传统武术的“籍贯”,其实也就是探求武术的形成背景和呈现特征。所以,这里所说的“中华”不但是个自然地理的区域性概念,而且还是个民族文化历史演化范畴。
3.2传统武术活动得以展开的两个重要方面
肢体应对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功能,并渗入各种属性不同的社会活动当中。为了区别其余而验明正身,我们在搞清传统武术基本规定的同时,还要把握其主体演化的横向的活动边界和纵向的历史变迁这两个重要方面,弄清这五光十色活动背后的异质规定和同质演化。首先是横向的“别同异、分彼此、划边界”,无边界构不成事物。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客观存在,武术必须厘定它跟邻近领域的基本边界,在技术性能中把握其互不包容的固有特质;这里最主要的是搞清武术同与自己要素相关、操作相通和部分相似的体育、竞技、军事、舞蹈四大领域之联系和区别,弄懂其缘由根据、运作方式和主体功能分叉之处,明确技术的基本要求不在功能表现而在操作方式。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功能的衍化、延伸和替代,但功能衍化并不等同于社会归属的异化。正如同茶杯和饭碗在某些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但是茶杯绝不等同于饭碗一样。与此同时,还有纵向的“分阶段、明演化、讲变迁”,无变迁谈不上发展。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生老病死或成住坏空的“生命周期”,武术必须认清其自身演化流变的历史形态,在社会变迁中抓住这不同形态背后那些“一以贯之”的同质规定。我们以人的一生为喻,则有孕育期的前武术形态、生长期的准武术形态、成熟期的武术形态、衰老期的后武术形态,此外还有死亡后的非武术形态。尽管这些形态在实际运行中具体差别很大,但在其彻底消亡以前则始终维持着对应于一定社会需要的基本内涵;这是其发展变化和灵活变通的底线,越过底线也就变为他物了。
3.3传统武术在世界历史上的比较文化个性
事物运行可以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却并不具有相同的运行路径。这是由事物自身特殊规定和相应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而非精英人物顶层设计和道德教化所决定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所有选择都受到可能性空间的限制。所谓“顺天循性、率性而为”的“性”,就表现为一个特定的演化路径;“人为事物”则把它称之为“文化个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方法去讨论传统武术的文化个性,但是这种讨论必须要抓住武术自身的特殊规定和活动的环境条件。所谓传统武术的比较文化特征,是特指中国文化特质在武术肢体操作中的具体表现,亦即归结为技术操作上相互替代不了的独特性比较文化特征,而不是归结为中国以至人类文化共同拥有的普泛规定。我们必须要找到中国文化特有个性在武术技击中的独特表现,以及这些特性在技术上的客观形成条件和机理。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传统武术的文化个性全都围绕其技术操作而展开,那些离开技术操作的所谓“艺术意蕴”和“伦理教化”其实都是很不靠谱的。应该看到,传统武术的技术个性是相当明显的。例如,表现形态上的迂回路径、下盘功夫、因敌成势、占中求圆,操作方式上的主体调控、整体把握、乘势就便、个性处置,战略选择上的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借力打力、引进落空,理论描述上的阴阳相济、五行生克、虚实变换、奇正制化,过程控制上的适时当位、中庸平和、不落两边、恰当得宜,如此等等。我们必须要对这些东西的缘由根据和演化究竟作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解释和说明。有人把武术文化个性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这其实只是生命演化的普泛性目标诉求。在这里,强势者的巧取豪夺、自我扩张跟弱势者因应环境、顽强拼搏的社会属性并不一致。只要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公正,弱势者反抗压迫、自我维权、紧急避险、保命全身便始终具有政治合法性、伦理正当性和社会合理性的存在理由。也有人把武术文化个性概括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其实是文化运行的一般状态描述。在这里,“一个取代一个”跟“一个承接一个”的不同社会结构上运行的文化形态也很难说就是完全相同的。无论“不稳定结构”还是“超稳定结构”其实都是事物运行的可能状态。西方武技简单直接且有职业垄断的结果是随着职业瓦解而烟消云散,中国武术曲径通幽且无职业垄断却反而可以流入民间并得以传承。作为肢体操作,传统武术特别讲究功夫上身那得心应手的生命智慧;而作为社会活动,它又依附不同的社会关系而呈现出属性不同的人文精神。于此人们可以看到,大化流行中绝地求生的性命自保通过舍己从人和反求诸己的双向努力,实现了自我圆满和自我超越并显示了人类责任。武术的随机应变并不是放弃权利形成依赖的听命于人,而是自我主宰借助环境的目的实现,特别讲究“顺人而不失己”。武术的特有文化个性不是从文化的普遍性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而是从具体操作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来的。对此,我们可以着重从操作形态的下盘功夫、路径选择的尚智用巧、战略偏好的稳求全胜和价值旨趣的自我防卫等方面,作出一些综合性的具体分析;离开技术操作和应对过程的所谓“文化特性”都是不靠谱的。
4感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