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中餐餐桌礼仪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餐餐桌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餐餐桌礼仪

第1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 要】中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友好的邻国,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在全球化趋势下,两国的跨文化交流的趋势尤为明显。然而,餐桌礼仪文化恰恰是这种跨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从主宾礼仪、就餐礼仪、餐具使用等几个方面对中俄两国餐桌礼仪基本常识进行介绍,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俄餐桌礼仪知识。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餐桌;礼仪;差异

作者简介:王岩(1983—),女,呼伦贝尔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1 中国餐桌基本礼仪

1.1 主宾礼仪

在中国请客吃饭办事是常事,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提前预定的地点,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反映出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中国人不但热衷饮食,而且还很讲究饮食礼仪虽然他们有时说话声音较大,给人以吵闹的印象但在他们的餐桌背后隐藏着多种礼仪。

1.2 就餐礼仪

就餐时姿势要端正,脚自然放在自己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手肘不要靠桌子,或放在临坐椅壁上。进餐时要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要急躁,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1.3 餐具使用礼仪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2 俄罗斯餐桌基本礼仪

2.1 主宾礼仪

俄罗斯人到别人家做客或者邀请人到自己家做客一定要提前邀请,可以口头邀请,电话邀请,比较正式的也用书面邀请。这样以确保被邀人在确定时间到达,以便主人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俄国人对朋友十分热情实在,不论家境贫富,烹饪技艺高低,都要像俄谚所说,“炉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

2.2 就餐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刀叉的摆放位置是:叉子在盘碟的左边,刀和羹匙在右边,酒杯在盘碟的前面,用餐者应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吃完一道菜后,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上把儿朝右,服务员会把它们收走。如果下一道菜还要使用刀叉,盘子左右没有备用的刀叉,就要把刀叉放在桌子上。

2.3 餐具使用礼仪

俄罗斯人进餐时,采取分餐制,使用刀叉.匙。其基本用法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汤匙的持法与握笔的方法基本相同,即匙柄置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用中指在柄下拖住。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后半部,食指按在柄上。使用刀叉进餐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持刀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一般是切一块吃一块,不要一下子切完,每块大小要掌握在一口量为宜。

3 中俄餐桌礼仪异同之处

3.1 从餐具使用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叉和筷子,不仅他们的发源地出现的环境不同,而且使用也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餐具时中俄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

3.2 从座次安排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俄罗斯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3.3 从就餐氛围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俄罗斯餐桌上的静是中俄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俄罗斯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俄罗斯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3.4 从餐桌话语上看中俄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多多包涵”、“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俄罗斯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

总之,各国不同的文化才构成世界的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对中俄两国的餐桌基本礼仪进行介绍和说明,使我们对中俄两国的基本礼仪有所了解。通过对比了解到中俄之间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两国不同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地理物产和气候。但是,虽有差异,但本质上都是热情、好客的,都是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俄礼仪文化进行详细的对比,通过各个方面来看中俄文化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中国人,我们一出生便开始了品味中式饮食了,因而或多或少对厌倦中式饮食。同时我们现在又正处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中,西方饮食的进入使得我们有了新鲜感,开始习惯出入西式各种快餐店,这中间就包括俄罗斯式餐厅,品味与中式饮食不同的俄罗斯快餐。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密切,礼仪文化不断的渗透两国的礼仪文化会不断的被传承下去。虽然礼仪文化都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我们民族已根深蒂固的礼仪文化传统是不会变的。

参考文献

[1]朱一飞.俄语学习[J].2009(3,4.6).

[2]孙飞燕.俄罗斯餐桌礼仪漫谈[J].俄语学习.2009(03).

[3]丁昕.丁昕集[M]黑龙江大学出版,2007.

[4]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02).

[5]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6]张月明.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之俄罗斯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9]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Z].文汇报:笔会.

第2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中西餐桌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方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及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

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儒家以君、父、夫、长为尊,为先,以臣、子、妻、幼为卑为后,进而形成了贵贱有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而西方人则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宴会上其他行为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把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据此安排座位的形式和详细座位,如果是有男女共同参加宴会,则由男主人共同主持须将男女宾客分两个名单,通常的座次安排形式:男主人与女主人正对面,男主人的左右两侧为女主宾,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朝外排列一位。

三、餐具的差异

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的民族在餐具上的选择也不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

中国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由于团结与和气;而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受用刀叉,则给人一种杀气冲冲的野蛮之感。

不过,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发展,餐具的使用已没有明显的分别,很多西方人学着使用筷子喜欢吃中餐,而中国人也常入西餐厅和使用刀叉了。

四、进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传统美。

而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

如:1.使用刀叉进餐时,应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握住食物,右手用刀将食物切成小片,再用叉送入口中。用刀时,刀叉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形,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叉朝向自身,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拿在手里而无需放下。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手势时应该把刀叉都放下,千万不可手持刀叉在空中挥舞。也不可一手拿刀叉一手拿餐巾纸,也不可一手拿纸巾一手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内而另一端放在桌上。

2.西餐桌上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若汤过热,可先等稍凉再喝,千万别吹汤。喝汤时,用汤勺将汤从外向内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中,匙把指向自己。

3.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食物时,不要用叉子插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再放入口中。

4.面包一般需用手分成小块再放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或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分成小块再抹。

5.欧美人多以鸡胸脯为贵。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头用力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要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鱼肉。要切一块吃一块,切不能切得过大或将肉都切成片。

6.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势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中西方的餐桌饮食文化差异。

第3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关键词:禁忌 餐桌 礼仪 中西方

一、引 言

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较为深,有不少课题对此进行过探究,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的概述与总结并探析背后的原因。我们调查后发现被调查者对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禁忌了解程度一般,而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了解。大家对于极少数禁忌了解比较深,但是却很少有几个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渊源,对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强。我们系统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礼仪并究其根源,使大家能够加深了解。本文将主要从中西文化餐桌的入席离席这一方面对比并进行分析研究。

二、问卷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进行发放,采访被调查者,我们了解到大家对中西方餐桌礼仪禁忌的认识很局限,并且极少数人对其后的文化背景进行过探析,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下面是我们分析问卷的详细情况,通过分析问卷,我们可以得出被调查者中大二的较多,占有效百分比为44.7%;大一占22.9%,大三占21.3%,而大四的最少,占有效百分比为11.2%。被调查者中英语类所占比例为52.4%,非英语类占47.6%,英语类和非英语类所占比例几乎相当。但除此之外,大家对中西餐桌文化禁忌的了解途径较多:有从课堂、书籍、社交等途径获得的,但是大家从网络和娱乐生活获得信息更多一些。被访者多数认为我们的课题对平时的影响比较大,在某些场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分析问卷得出,大家对于极少数禁忌了解比较深,但是却很少有几个人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渊源,对于其它中西文化餐桌礼仪禁忌的了解有限,有待加强。因此,我们系统的分析中西文化餐桌礼仪并究其根源,这一方面使得大家对其了解能够加深,另一方面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本文旨在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差异,主要从入席与离席这一方面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

三、正 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食。”而在“食”中又以“坐”为先,中西方座次安排存在着很大不同,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座次禁忌也不同。

(1)入席

在中国,上菜时多以顺时针为上菜方向,居右者因此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1]

在西方, 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以主人的桌为基准,右高、左低,近高,远低。就座次的高低而言,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2]。其次,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方面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谈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宾,翻译一般都安排在主宾右侧。家宴的席次相对简单,主人与女主人一般相对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对厅壁。

因此,中西餐的座次安排一旦和上面所述有很大差距,那么就餐者就会触犯禁忌。而这禁忌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第一,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荀子《修身篇》言:“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宣扬个人的力量,看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主义。第二,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的宴会或多或少地缺乏对女性的尊重。但是在西方,影响最大、渗透面最广的文化是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基督耶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救世主,而玛丽亚(Mary)作为唯一生育、养育上帝之子耶稣(Jesus)的人,有着高贵、贞节的形象和慈爱、谦卑的品格,理应受到极大尊敬,被称为圣母。人们将基督教文化对圣母的虔诚、尊敬扩展和延伸,便产生了尊敬世间妇女的行为准则。“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平等、博爱思想也使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发扬光大。”[3]第三,中国长期以来以农为本,而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人越老经验越丰富,因而认为年长者是家与国稳定与繁荣的关键,很早便形成了“尚齿(年长)尊老”的社会风尚。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在贵贱相等的前提下逐渐形成尊重老者,以老者为先的传统。但由于西方许多国家的畜牧业、工业较发达,更需强壮、易动和勇于冒险特点,而人越老越丧失这些特点,于是难以形成尊老社会风尚。

(2)离席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4]西餐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然而在中餐过程中,离席不是非常讲究。一般可以选择给主人说一声,也可以选择给身边的人说一声,让他或她给主人说一下情况。造成这种离席禁忌很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思考方式不同。

参考文献:

[1]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谈中西文化[N].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背景: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9.

[4]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N].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5]蔡德贵,田辰山.三极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02).

[6]林美泳,吴晓芳,吴家铭.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2009(16).

第4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第5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1、入座礼仪

入座时,请客人先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的座位上。

2、进餐礼仪

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

进餐时不要打嗝,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如果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节气氛,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的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好不要再餐桌上剔牙,如果剔牙,记得用纸巾挡住自己的嘴巴噢。

3、离席礼仪

第6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於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

中国人乃礼仪之帮,民以食为天,用餐岂能没有规矩!虽然说讲不讲究都是一日三餐,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吧!

第7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中餐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这种“让”的精神体现在整个进餐的过程中。宴席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让餐。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会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以示让餐。在就餐过程中,新菜上台,一般也让主人、主宾或者年长者先用,而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则可以视情况给其他人夹菜。给其他人夹菜,在中餐中是表示关爱、尊敬的意思,受礼人还应表示感谢。为了卫生,现在中餐一般都会预备一到多副专门用来给人夹菜的公用筷子,叫公筷。

正式宴会中,菜台一般都可以旋转,这样方便就餐。但不管菜台是否旋转,要求就餐者就近夹菜,而不横越整个餐桌去夹取远端的菜品。在夹菜时,不能在菜盘中左挑右选,不能一次夹取很多。要注意不能让菜汤、菜汁随菜遗洒在桌面。必要时,可以用汤勺协助接汁,以免遗洒。如果有筷架,筷子应及时放回筷架,而不能插放在公用的菜盘中,或者自己的餐盘上。

进食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闭口嚼食。吃菜喝汤时,要避免发出太大的声响。吃剩的鱼骨、菜根等要吐放在餐盘的一角,而不能到处乱吐。喝汤吃主食时,可以端碗就食。

在海边或者打渔为业的地区,吃鱼时不能翻动鱼身。认为这是不吉利,会引起翻船。因此,如果一定要翻动鱼身,则应称其为“调头”、“转舵”之类的话。而在另外一些地方,餐桌上的茶壶嘴不能对人,而应冲外。

进餐时,坐姿要端庄,衣着要整齐,不能随意宽衣解带。进餐过程中,要与客人主动攀谈,要避免冷场。在祝酒、致词时要停止进食,聆听讲话。

2、西餐进餐礼仪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这种“美”的精神要求整个的进餐过程中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

首先,西餐进餐的整个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着礼服;不但要求坐姿要端庄,而且动作要规范、放松、自然。传统的做法,甚至不能将肘部放在餐桌上,两臂要尽量收紧。吃面包时,要注意不能用叉子将面包叉起来,然后送入嘴中,而应将面包撕成小块,涂上黄油或者果酱再放入口中。喝酒喝咖啡时,要注意握杯、端杯的方法。而品菜、吃主食时,则不能将菜盘或者饭碗放到嘴边然后将饭菜送入口中。饭菜残渣要放在餐盘,而不能吐在餐桌上,污染餐布。在入席时还要帮助身边的客人和女宾入席。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悦目的结果。

第8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关键词 筷子 叉子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1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从不同的餐桌文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单元,中国人的社会存在首先依存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 再延伸至家国社稷。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个人、家庭、国家融为一体,文化上兼收并蓄,价值观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保护全体利益。“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独食难肥,共食才能汲取营养;独食无味,共食才会其乐无穷。”目的是为了加强人情往来,群体联系。中餐桌上的热闹气氛与西餐的雅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主人宴请客人往往为了表现热情好客,铺张排场,在餐桌上还频频给客人布菜夹菜。客人们一上桌,便滔滔不绝,谈天说地,劝酒敬烟,甚至吆喝划拳,现阶段的这种风潮有悖于传统儒家文化“食不语,寝不言”的教诲,已远超出文明的界限。

比较正式的宴席的座次安排, 也体现出这种不同的文化认同。传统的中餐宴席使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现代宴席,主要用圆桌及方桌, 但往往男性与女性分桌, 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而西餐宴会中, 主角是女主人,一般使用长形或马蹄形餐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客人还应送瓶葡萄酒或鲜花,或为女主人准备纪念品等小礼物,这也是社交场合的起码礼节。

2 面子观念

在西方社会中也有面子观念,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 年提出了“面子保全论”,指出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他们将面子分为正面面(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自己的愿望受人顺从, 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夸赞对方就是西方人典型的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不管多么简单的菜肴,都会得到客人的赞美。如果每道菜都吃完,会令主人很高兴,说明自己的心意和努力得到客人的肯定。餐后告别,客人们总要表示“have a nice dinner”(吃得很高兴)。而负面面子是与正面相对而言,指的是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 即具有行动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 凡是有违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行就会被认为对他人负面面子的侵犯。与之相应,在西方更受欢迎的还有自助餐和鸡尾酒会,形式更加自在随意,按照个人的喜好和食量自由选择,便于相互联络与交往。另外邀请他人外出用餐,往往是AA 制,各人付各自的帐,或平分账单,若为人付账需事先说明。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核心的熟人社会,即人情社会,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家族和他人的评价。在这种特定语境中,人们往往十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 以寻求和捍卫自己的优势,保持体面和尊严。在家族和交际圈子中,人们习惯用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关系和行为,谁的面子大,谁的话语权就大,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高。因此人们热衷于请客和被请,谁的应酬多,宴请的档次高,客人的级别高,谁就“有面子”,在人际交往中,也乐于互相“给面子”。比如餐桌上几乎每宴必有的敬酒环节, 敬酒者和被敬者竞相表演的一套套说辞,言不由衷,醉翁之意不在酒,全在于面子。餐后争先付款买单,即使无意出钱,彼此心照不宣,也要做一番“争面子“的表现。

3 总结

有些时候不同的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产生误解, 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又是造成礼仪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和理解深藏在礼仪背后的文化因素, 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交际的原则和习惯技巧。餐桌礼仪作为礼仪中的一种,是我们与西方人交往时难以避免的,因此,对餐桌礼仪的研究不能只分析东西方差异的表层,需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际障碍,避免产生误解与冲突。

参考文献

第9篇:中餐餐桌礼仪范文

中国传统筵席讲究排场,所谓“食前方丈”,浪费十分严重。这种习气引发了一些有识之士对国民民族性的反思。这些人士认为,国人过分讲究吃喝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好事,而恰恰暴露了民族性中“丑陋”的一面,因为“中国人既然好吃,所以无论大事小事一概都是以‘吃’来解决;没有事的时候,也得藉‘吃’生出事来,这样,自己就无心做事业了。中国人既然吃好了,自己头脑一昏,倒身一睡,所以甚么事自己也就不能作了。”一些趋新人士则仿效西方宴席的形式,对传统筵席进行改革。如无锡某游美归国的女士,“习西餐,知我国宴会之肴馔过多,有妨卫生,且不清洁而糜金钱也,乃自出心裁,别创一例,以与戚友会食,试视便餐为丰,而较之普通宴会则俭。”餐桌的布置也模仿西宴,但用的是中国的食具,“食器宜整齐雅洁,案上有布覆之。每座前,杯一,箸二,碟三,匙三,巾一,凡各器,食时宜易四次。”上菜的顺序,“亦有命意”,上完一道,撤了一道,再上一道,而且注意前后道菜的搭配,如前道菜为荤菜,则下一道就为素菜,“以清口也”。散席之后,进茶进烟,也与西宴合拍。

西式饮食文化中的“文明”的饮食礼仪让国人耳目一新。《清稗类钞》对此有详细的描绘:

“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者为最上,最近女主人左手者次之,最近男主人左手者又次之,其在两旁之中间者更次之……及进酒,主人执杯起立(西俗先致颂词,而后主客碰杯起饮,我国颇少),客亦起执杯,相让而饮……食时,勿使餐具相触作响,勿咀嚼有声,勿剔牙。进点后,可饮咖啡,食果物,吸烟,(有妇女在席则不可。我国普通西餐之宴会,女主人之入席者百不一觏)并取席上所设之巾,揩试手指、唇、面,向主人鞠躬致谢。”

这里至少蕴涵着两个与中国传统饮食礼俗不同的信息:一是在餐桌上男女平等乃至女子地位高于男子的特征;二是“执杯起立”、“先致颂词”、“相让而饮”、“勿咀嚼有声”、“鞠躬致谢”这样一系列优雅、文明、安静的举动与中餐“爱热闹”的饮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