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消费主义的利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主义的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主义的利弊

第1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理论观点生活主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2

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人们总会有这样的思考:如何比较理想地阐释理论观点,形成比较理想的课堂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阐释比较现实的主题

高中政治教材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所必修课程的主题都与生活相关,如首先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是“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继而和学生进行研究的是“政治与生活”的常识,接着和学生一起去探讨的是“文化与生活”的道理,最后和学生必须进行探究的是“生活与哲学”方面的经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主要的消费心理,并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教学时,我们首先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尤其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消费实事求是地进行探讨,既不隐瞒自己的消费事实,也不去夸大描述自己的消费。学生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有意义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感受平时自身消费的高低,认识到自己是否是一个比较理智的消费者。最后,还让学生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草拟一份在校学习生活的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通过这样的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学生不仅受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二、寓理论观点于学生学习生活,阐释比较理想的主题

改革开放对我们现在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政治课堂,需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求,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增强乃至高度增强的问题。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理论观点的阐释能够寓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在学习上处于高度敏感时期,也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敏感和活跃。如果我们的教学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阐释理论时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接纳,而且有时还存有怀疑态度甚至严重的抵触情绪。譬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问题、人权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似乎他们就是人类高度民主的榜样,似乎他们就是世界上最讲人权的楷模。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学中涉及民主内容时,可让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如选举就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普选、差额选举、竞选等,这些选举各有规则,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经知晓的选举实例进行比较、权衡,得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懂得民主建设必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进而形成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三、寓理论观点于学生校外生活,阐释比较深广的主题

第2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宏观调控;经济法;市场经济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了翻天覆地般变化,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整性,突出体制作用,另一方面要确保市场环境符合经济规律,利用法律加以完善和制约,因此,经济法便随之而来。当前,许多企业单位打法律的“球”,产品垄断、恶意投标等现象十分常见,需要国家为此做出改变,以经济法为准则,不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力求打造一个良性竞争、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经济法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首先,经济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监控作用。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符合自身经济实际水平的情况下走出了国门,与他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经济全球化来说,利弊是共存的,各国的经济联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某国经济隐患一旦爆发为经济危机,其它国家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如何有效把控经济风险,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经济法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国家经济存在的隐患与风险能够有效避免甚至排除,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甚小,因此可以说,经济法的作用十分显著,使我国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稳如泰山。其次,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质的改变,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效固然可观,但是其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进行了解的。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并不乐观,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如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垄断市场后降低生产成本并以高价卖出,这种变向获取经济利益的不良行为一方面使消费者蒙受不白之冤,另一方面打破了市场原有的经济秩序,严重破坏了市场环境。经济的存在能够抵制不良商家的不法行为,政府在经济法的引导下,利用宏观调控职能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使市场经济得以良性发展。最后,经济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体现。单就我国而言,要保证政治经济稳步前进,体现社会主义理论的构造,需要确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体系,法制建设正是该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援助,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制体系的重要一环从经济方面对法律进行查缺补漏,不仅保证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发挥,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运用

政府利用经济法进行宏观调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其一,宏观调控法规需要符合现有的法律内容,除特别情况外一般参照宪法,相关法规不能与法律及宪法有所冲突,否则该法规将不予承认;其二,相关部门监察政府收支情况,如某地政府需要投资企业、工程等项目一般先由政府人员进行科学实地认证,而后参照法定内容交予上级进行核实审批;其三。针对企业上市、分化垄断以及外企介入等经济事件,要对企业一方在法律上给予支持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相关法律流程执行;其四,政府对另一方进行处罚,处罚内容与方式要走法律程序,例如对被罚人给予法律允许范畴内的援助;其五,风险分析要权衡双方利弊,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要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要以维护公众利益作为第一行事准则,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少另一方的损失,力求做到双赢;其六,政府行使宏观调控权力,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监督,避免宏观调控出现不合常理、不法等现象。此外,作为与政府对应的相对方来说,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利:其一,政府给出调控方针及手段后,在执行政策的同时要保证方案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一般来讲,相对方的赢损完全由自己掌握,拥有自选权与自行权,针对强行干预的现象允许以法律方式解决;其二,宏观调控说到底是对团体或个体进行调整与改革,相对方会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允许相对方将个体意愿纳入调控方案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合理建议进行采纳;其三,如宏观调控存在不合理行为,相对方应勇于提出质疑要求政府再次核实,同时请求监督部门给予支持,如有必要可直接介入司法调查;其四,宏观调控造成损失情况,相对方与政府应就补偿问题进行商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经济法进行初步了解,研究了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及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除以上内容外,执法人员需要提高整体素质,坚决执行有关法律,做到不妥协、不动摇,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分析[J].南风,2016(20).

[2]段凯.我国经济法对政府宏观调控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91-193.

第3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商业赞助也大逐步渗透到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之中。本文通过采用调查访问、 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 成因 、现状以及利弊,就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研究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刘健宏曾说过:”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校园文体活动的今天.”学生青春 健康 活力 积极向上的形象和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商家以赞助学校体育为主要突破口,大举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已演化成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到全国性的CUBA 、 WCUBA小到普通中小学学校的运动会都有商业赞助.商业赞助已经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商业赞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学校拿赞助就要付出代价.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访问法:随机抽取了几所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商业赞助体育和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了相关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赞助的定义

在现代营销理论中,赞助被理解为赞助者(多为企业)和被赞助者(多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之间以支持和回报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等价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通过促进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使双方共同获益的一种商业行为.赞助不同与捐赠,赞助是附加回报条件的有偿商业活动。

3.2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852年,美国的一家铁路运输公司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划船队免费提供了运送服务,并大力宣传此事,借以吸引上千名体育迷搭乘该公司的火车去观看比赛,于是最初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赞助出现了.可以是商业赞助体育是从赞助学校体育开始的.自从1984年美国奥委会没花政府一分钱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商业赞助体育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还不断升温.学校体育也随着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从开始时的实物逐步发展到实物和现金,赞助的规模越来越大。

3.3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成因

3.3.1 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涌向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有评论认为体育营销将是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

3.3.2 赞助学校体育成本低.赞助竞技体育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千万,赞助学校体育范围较小的话几百或几千、几万就足够了.并且赞助者多是生产年轻人消费品的企业,学生是主要的目标人群. .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

3.3.3 学校体育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体育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处于等米下锅的局面。

3.3.4 国家法规的支持鼓励.1995年颁发的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3.4 商业赞助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现在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影响最大的就是361度赞助CUBA 、 WCUBA、百事赞助高校5人制足球赛等。各大学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大赛等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有商业赞助。中小学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学校体育活动相对少,商业赞助还只是零星出现。可以说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5 商业赞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动

学校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好的体育活动均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实施,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商家的赞助,正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学校体育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丰厚的奖品,高额的奖金,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参与者,体育活动规模扩大,影响面增加,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6 商业赞助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破坏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学校的修身养性,钻研学问,学习知识的地方.商业赞助的介入带来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广告,与学校的氛围格格不入.商业赞助带来了丰厚的奖金或奖品,更容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一旦超过了度,有些学生的认识观 价值观就会产生了偏离,变成一切向钱看,惟利是图。

3.7 加强管理,规范商业赞助行为,实现组织者与商家双赢

3.7.1 加强管理,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萨马兰奇曾说过:“我们并不阻止商业化,因为商业化对体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利益置于体育之上。”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赞助学校体育,规范赞助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校园产品广告宣传,努力帮助赞助者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学校不能为了赞助,失去底线。

3.7.2 规范赞助行为,保护赞助商利益。学校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在偏重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商家的利益。学校注意保护商家的利益,他们的赞助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才能提高他们赞助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学校拿了赞助后,就对赞助者不管不问了,不仅赞助商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学校的氛围也得不到保障,学校与赞助者的合作将以失败告终。

3.7.3 实现学校与商家双赢。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水平,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让商家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真正让学校与商家各得所需,实现合作双赢。

4 结束语

商业赞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商业赞助。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就全盘否定,也不能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就完全拿来主义。学校要全面权衡商业赞助利弊,在保证学校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健康、 快速、 有序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学精神的传神. 高等教育研究

[2] 苏义民.体育赞助的组织形式与对象的确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黄柯.论体育赞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 郭孝锋.商家赞助学生活动现象透析. 中国青年研究

[5] 陈颖川.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的影响效应. 体育科研

[6] 胡济群.体育公益赞助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文化导刊

第4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绿色设计;天人合一;节约资源;人本主义

在科技突飞猛进、工业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能源和环境正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两个最大的问题,人们对于自身生存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土地沙化,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物种灭绝——工业技术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地域关注环境,防止污染,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呼声日高,这种生态主义意识反映在设计领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设计。包装又是设计领域较大的行业,因此,包装设计首先要融入到绿色设计中,以人为本,简约包装。

当今社会提出万事要以人为本的口号,因此我们在做包装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所设计的内容、所选择的材料对人类的利弊大小,对消费者的价值有多大。包装——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危害呢?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些数据。据《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1997年资讯,每天产生1600余吨生活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包装垃圾,如纸箱、纸袋、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盒等。上海因工业废水污染,上海市郊40%的粮食,80%的猪肉,20%的水产品,36%的蔬菜受污染的程度超出了国家标准。

城市污染引起多种影响,直接引起发展居民的多种疾病,如肺癌是一种明显与大气环境有关的疾病,近20年中,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增长了20%。

据《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提供的大量资讯,遍布农村成千上万的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小制革厂、小焦碳厂等放出的有害气体、粉尘、废渣、废水使渔业减产,鱼虾绝迹,农田受害,在淮河两岸,大运河两岸,污染随处可见。

其次,万事万物都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统一。人类在伤害自然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伤害。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然对于人类是多么的珍贵!只有适应了自然,自然才能更好的回报人类。通过大量的污染数据,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可能正在联想身边的包装污染,及我们所设计的作品给人类带来的损害。污染是人类造成的,自然也一样反作用与人类,这是简单的逻辑。因此,在人类生活日趋富裕化,社会生产发达化,经济高度繁荣化的同时,人类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包装设计也要追求人性化,简约化,以人类生活的方便快捷为基础导向,一切设计理念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本主义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做设计和选材的同时,必须首要考虑到节省资源和资源再利用等问题。

针对于严重的生态污染和危害、资源缺乏等问题,全世界都开始了反污染的行动。主要表现在垃圾资源在利用和节约资源两方面。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城市垃圾分拣过筛法,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或转变成其他物质在利用。其中,纸、木片、棉麻可直接回收利用。因此,我个人认为现今最具有价值的包装材料应该是纸、木片、棉麻。采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节省生产工艺成本。现今的设计者往往不去考虑包装的副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选择材料只从美观和经济效益出发,再加上现代数码技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包装越来越繁杂,越来越浪费,更有甚者是出现了产品包装成本比产品本身成本更高的现象。如现今的名牌月饼包装盒,有的内包装用铜盒,外包装用硬纸板,大多才用烫金等繁琐工艺,浪费资源,美观却不实用,多数产品本身不外露,不符合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鉴于上文提到的污染数据,我呼吁设计机构及设计者们从事设计之前,多考虑一点包装的副作用,反复推敲慎重选择材料,以最节简的材料,最使用的价值,最美观的设计将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们。现在一些包装设计作品只注重材料与工艺制作的奢华,而忽视设计价值的实用贴切,这也是脱离人本主义的一种表现。

包装设计还是应该遵循“实用、美观、经济、环保”的原则。尽管我国的国民经济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包装设计还是应该将实用放在第一位。实用就是讲究功能,包装装潢设计应该在实用功能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在考虑表面装潢和工艺制作效果。只有内在实用功能与外表装潢艺术效果以及工艺制作上表里如

一、实用贴切、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成功作品。

当我们极力想设计出优秀的包装作品时,一些反污染的激进组织已开始了反包装活动。在看过相关报道之后,我作为一个专业设计的设计者,对此作以深刻反思。其实,我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将许多实体包装省略掉,而更换成可更节省资源的实用设计。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出可以反复使用的买菜折叠袋,将其代替塑料袋,这样我国就可以减少2/3的一次性装蔬菜的塑料袋。同时减轻了白色污染,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回收在利用的工序。

我想设计师们在引领时尚的同时,更可以引导生活,引导市场消费,改变生活。在设计领域中的“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属于方法论的范畴Reduce减少,指的是数量的减少、面积的减少以及使用上的各种减少,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减少,来达到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目的;Reuse回收在利用既是将用过的、或是已被淘汰的产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回收后应用于另一合适的结构中,重新使用,以减少浪费、增进节约;Recycle再生的意思,既是将完全报废的产品、经过在加工,形成新的物质材料源,达到资源再生的目的。“3R”的实质思想是要求人们不要过分索取大自然的资源,要有节制,也不是说不用资源,而是有一个限度,即合情合理得运用,从而达到与自然的最佳的状态。“3R”原则第一点提到的就是Reduce减少,可见减少的重要性。因此,在注重设计简约的同时,更要注重减少。当生活无忧时,人们便要开始注重回归自然追求纯真。所以,现代设计要以精简为主,开始恢复古时的味道,很多思想都要以“回归意识”为主导观念,以“人本主义”为生活概念。

总而言之,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重视包装设计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污染,疾病等;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要减少甚至禁止产品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消费误导,只注重表面装潢效果,材料的奢侈,而夸大产品功能,夸大体积,不注重使用价值等。

我只希望设计者们能将人本主义、绿色设计,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将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融于一体。设计出简洁、完美、实用的包装设计作品,设计出可以代替具有污染性包装的优秀作品,给人类一个美丽简洁的世界。新晨:

参考书目:

《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刘苍劲编著1998-4-1

《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局宣教司编著2000-6-1

《生态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刘宗超编著1997-5-1

第5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娱乐社会;广告娱乐化;传播缺陷;诉求控制;广告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305-01

就像网络一样,广告也有利弊两面性。娱乐化的广告在销售和吸引消费者方面有着其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的一些弊端,我们也要加以注意。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娱乐化广告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减少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理性认识,增加了其感性认识

随着国外的一些思想的涌入,进入新时代,人们的消费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计划的进行消费,而且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消费文化,这就更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娱乐化广告不仅仅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娱乐化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并不会关心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也不会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到产品的情况,这是值得一提的。娱乐化的广告主要是设置一定的情景,这个情景与现实生活其实并不相同,有的甚至于有很大的差异,,在这个情景中,把一些与产品无关的东西强加于产品之上,从而使得产品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具有诱惑力,这就使得一些消费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消费,从而就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更多的增加了对产品感性的认识,对消费者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进行着一定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流行的娱乐化广告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信息了解的较少,所谓“博红颜一笑”,现在的娱乐化广告也只是为了博消费者一笑,从而使消费者倾心于产品。

二、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广告娱乐化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造成的破坏是人们一直十分关心的话题。广告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但这种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大不相同的,这种文化具有严重的功利性,它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这主要是商业活动,但是在广告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着一定的改变,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广告是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社会文化,它向人们传递着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在广告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娱乐化广告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曾经百度上出现了一个广告,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但是在我们笑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广告虽然有着强烈的娱乐效果,具有人们喜爱的娱乐形式,又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作为后面的支撑力量,又能拉近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文人轶事进行会没醒的改编,就使得现在的小学生和一些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的人们对我国传统的知识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偏颇的理解,而且在广告中出现的这些民族文化已经不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得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脱离人们的视野。娱乐化广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会对人们接受传统文化造成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使我们可能无法预计的。广告应当有其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其一定的社会价值,一定要注重广告文化的影响,正确处理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三、使得大众产生浮躁的心理

娱乐化广告使得广告游走于各个不同的领域,在电视上,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广告。现在社会中,消费者更多的是喜爱各种娱乐的东西,可以说娱乐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了,人们可以对各种各样的东西进行娱乐,可以对红色进行娱乐,可以对名画进行娱乐,娱乐在各个领域不断地游蹿,把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都弄得平凡、甚至有些变得庸俗了,而在广告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消费者就成为了广告影响的重要对象,利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使得大众的心理变得更加的浮躁。现在广告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种社会文化,而是对人们造成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文化,或许在当今的社会文化之下,我们不能用单纯的思想来看待广告,我们应当多角度的思考和认识广告文化。

第6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免费;利弊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节假日是百姓回乡探亲、访友、自驾游频率最高的时候,因此这些天也是高速公路上最繁忙、最拥堵的时候。自实施免费通行以来已有几个节假日,从执行的情况来看有利有弊。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以及如何的应对完善。

一、免费通行方案的实施有利的方面

1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工作效率,节约百姓的出行成本

在高速公路各省分路段收费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免除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的通行费将直接提高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收费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了出行时间。车辆不停车上下高速公路(前期是入口领纸卡,后期改为不领也不交)同期车流量明显增加,全国大部分的高速公路整体车流量较平日增加了30%-40%。

从节约出行成本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济宁到济南单程近200公里,收费金额65元计算,来回就节省130元,完全可以利用节省的钱吃饭或者加油,如若是跨省出行那节省的会更多,真是不光速度快而且心情也舒畅了。

2提升了百姓的出行积极性,拉动了消费指数。

假日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性。小型车免费通行刺激旅游消费,拉动了第三产业。假日期间各地旅游景点可谓人山人海,同样爆棚的还有汽车租赁市场,据新华网消息神舟租车广州的预订情况已接近95%,全国的预订率已接近80%,多数预订客户为自驾游出行。神舟租车、一嗨租车客服均对记者表示,根据车型的不同,双节的租车价格比往日上涨了50%到100%不等。

二、免费通行的弊端

1、车流量的大增,高速公路拥堵现象较普遍

免费通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拥堵问题。节假日免费,出行成本降低,百姓的外出积极性较高,原本没有外出计划的有车一族也会加入到高速公路的车流当中,大量的私家车上路使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原本拥堵的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拥堵。同时,免费截止时间以出口为准,致使部分车辆到出口不下高速,堆积在出口等时间。造成拥堵,滞留乘客。

2013年春节期间,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监测显示,全国出海南和外,交通总流量9670.33万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0.1%,其中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总流量8967万次,占总车流量的92.7%,同比增加92.1%。数据真实的反映出一些高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速公路的通行需求,从而导致路段的拥堵,延缓人们出行。

2、车流量大增,交通事故随之增加,不安全因素增大;

国内驾乘人员普遍安全意识差,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高速公路乱停乱放,随意变道超车,坐车人员跟着煽风点火催促超速行驶。同时,小车大车混行在高速公路上,大车无法及时变道、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小车只能压在大车后面,好不容易超车成功肯定会对驾驶员心理造成影响,增加不安定因素。一些人为了免费,要么在高速上磨蹭,要么赶在收费截止前超速行驶。据统计2012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25万元。虽然伤亡率较往年下降了50%,但国庆8天如此集中的车祸实属罕见。

3、人多车多凸显高速公路、各旅游景点接待能力不足

出行的人多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吃饭、上厕所成了难题,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排队。同时地上的垃圾比地上的人还要多好几倍,一片狼藉,环境卫生极差。高速公路沿线矿泉水瓶、垃圾袋(同时也说明杜绝一次性垃圾袋的政策没有执行好)比平时增加了好几倍,大大加大了养护人员的工作量。

高速路费免了,想出来转转,油钱就要增多。更为重要的是燃油多,尾气就排放的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

节假日免费出行,忽视了景区的接待能力,环境的承载力,如同在黄金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黄金周。多地景区客流井喷,人满为患。故宫远超单日客流量历史纪录达18.2万人、都江堰安澜索桥紧急关闭、厦门鼓浪屿沦陷等等

4、影响路桥公司的业绩

众所周知,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模式并非用的财政的钱,而是通过公司化的运作。很多高速公路的收费权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也就是说,只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才能决定是否免除费用。这意味着,交通部等五部委替上市公司的股东免除了费用,势必影响上市路桥公司的业绩,也涉嫌侵犯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属于典型的“政府请客,公司买单”。据一些路桥公司的说法,一年免费20多天,影响路桥公司的利润高达300个亿。

结束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出行也是最科学、更直观的。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是让利于民的重大利好,也是高速公路向公益性回归迈出的一大步,政策本身的意义即在于它充分证明了高速路免费是完全可行的。不管如何,高速公路免费迈出了第一步,也基本完成了首次大考。在这次大考中暴露出的一些细节性问题,正好给接下来的工作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恢复高速公路消费市场应有生态,还交通公共服务之属性,赋予更多的利民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丽薇.《高速公路中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出版社.2007年

第7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文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68-01

对于廊坊地区来说,通过调查得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网民数量多且人均在网时间长,网民年龄结构不等,小到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网民人群多样,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及无工作人群,都是网络的忠实使用者。以上这些数据透视出了互联网的使用人群数量大,影响范围强,它已经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现代工具。

一、网络广告文化的内涵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和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广告业正在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网络已成为今天广告传播的主流媒介之一,它是一种代表着时展趋势的新兴的媒体。广告文化是广告宣传商品时输出的一种精神意识。广告同商品、网络共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意识形态—网络广告文化,它以网络为媒介,以推销商品为动力,以传承文化为本位,唤起网络使用者的消费欲求,在网络广告活动中形成文化信息传播。可以说网络广告文化是网络广告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网络广告文化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广告文化传播形式而言,现在的网络广告文化呈现出不同特征,下面我们从优势和弊端角度来分析其特征。

(一)网络广告文化的优势。

1.全球性的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时效性更强。随着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和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网络广告的出现,促使广告文化向未知领域延伸,它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把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的、迅速的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满足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浏览、阅读。它的传播速度快,全球性的文化影响范围广,时效性强,所以商家利用这一优势将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对于创立企业的品牌效益,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促进无形资产等都有深远意义。通过互联网传播广告、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时尚,这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又一大进步。

2.传播信息、教化、娱乐于一体。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相比虽然传递方式不同,但整个社会文化传播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如道德、传统习俗、信仰、禁忌、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对网络广告文化传播发挥着制约作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传播的历史。网络广告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将教化、娱乐融为一体,让人们在快乐中思考,品位,感悟。

3.网络广告文化与受众互动性强。网络广告是一种以受众为导向,以传承文化为本位,唤起受众消费欲求的广告形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去选择接受与不接受某个广告信息。这就要求商家必须从多角度去了解受众、商品、市场等信息,从而才能提供多种服务信息供受众选择。如果商家不从受众的商品和精神需求主动的去思考去做,那么受众会果断的弃之。另外商家和受众之间还会因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流、反馈信息,提出建议,这也增强了受众与商家的互动性。

对于网络公益广告文化来说,与受众的互动性更强。如廊坊。

(二)网络广告文化的弊端

中国网络广告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在短期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监管机制管理不完善,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因此导致不管是广告内容还是形式等的一些虚假性、欺骗性、强迫性、媚俗性广告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网络广告业正面临着全球广告市场的激烈竞争,势必造成网络版面紧张,这就造成有些商家为了创造利益而采取一些不道德的广告行为。这一系列问题势必影响网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毒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务必要加强网络广告文化建设与管理,从而使网络广告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三、网络广告文化建设和管理

(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广告法律法规

由于广告发展时间较短,许多监管机制管理不完善,所以很多广告商钻了空子,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细化广告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网络广告管理法规,明确网络广告监管体制,规范广告主、经营者、者的广告行为。其次,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网络广告经营行为,抵制不规范的广告渠道,对不法广告应给以严厉制裁。再次,提高广告行业的进驻门槛,坚决抵制不利于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网络广告文化,尊重科学,传承文化,讲求实效。最后,强化行业自律性,重视消费者监督,激励创新。

(二)加强专业培养,提高广告从业者的素质

现代广告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政府要在完善广告业发展政策和监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广告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广告从业者的专业培养,提高广告从业者的素质,经过严格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者允许从事此工作。只有这样广告团队才能更专业,才能良性发展。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发展网络广告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指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淀而成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与现念、现代科技结合的结果。它根基深,形式多,范围广,博大精深,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现已被推广到全球的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学习,在世界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第8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关键词】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资源优化配置;利益

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等有关法规中规定的对某些行业或企业的垄断行为不适用垄断禁止政策的法律制度。适用除外制度是对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及效果的限制,反映在法律规范上具体是指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五条之规定①。从形式意义上看,适用除外制度是对反垄断法禁止垄断制度的放宽,但这样的除外是必要的,已构成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适用除外制度的存在原因

“利益衡量”是贯彻反垄断法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原因在于:市场主体的行为多数是利弊皆存的,很多时候,某一项限制竞争行为对经济发展、竞争状况等既能产生积极影响,又能产生消极损害,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一案件中经营者行为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利大于弊时,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就将运用于此。垄断对经济发展具有两面性是一条常识,

从实质上看,适用除外制度体现了竞争环境下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特定情况下能达到社会本位意义上的长远公平。虽然竞争在多数时候是配置资源的最优方式,但在特定条件下,只有通过限制竞争的方式才能更充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时,通过形式上限制竞争的合作所实现的合理化效果是比自由竞争更为可观的,这可以说是垄断协议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的价值体现。

由此可见:适用除外制度体现了“以结果反向评价行为”的特点。应和这一特点,立法设置和司法实践对这一制度的运用也有独特之处。

二、对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反垄断法》第十三、十四条详细规定了横向和纵向垄断协议的存在情形,以“列举典型,兜底补充”的形式为规制垄断协议的法律实务提供了依据。第十五条则列举了技术、生产、行业势力发展、公共利益、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原因,作为经营者进行行为合理性解释时的参考归属,结合“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与“能使消费者分享相关利益”这两项证明要件,共同达成适用除外的豁免情形。

笔者认为:《反垄断法》第十五条与第十三、十四条的关系类似于“先认定形式违法,后在经营者主导下认定实质违法”的处理模式(这里“形式违法”中的“违法”并非应规制意义上的违法,仅是判断行为性质过程中的一步),具体适用方法为:对于某一涉案行为,先由执法、司法机关依据《反垄断法》第十三、十四条及相关规定②确定出形式违法的垄断协议行为,之后又为当事人提供解释自身行为合理性的机会,鼓励其参考第十五条的具体情形,自行辩解,即证明其经营行为在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或服务于其他政策目标的同时,“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此外,允许经营者以符合经济规律的结果评价和预测来帮助司法、执法机关认定其行为的性质,进而在利弊衡量之下做出相应的规制。

仅在形式上满足《反垄断法》第十三条或第十四条的行为不构成违法,仅属于有待进一步实质考察的可疑行为,形式考察是认定垄断协议行为的前置必要条件,但对行为性质的认定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必须经历了第十五条的实质审查,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鉴于经营者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当然熟知和举证能力的明显优势,适用除外制度的举证责任应由经营者承担,执法机关仅负有必要的审查义务,经营者在这一环节中担任推动案件审查进程的主导者角色,法律在此创造出自由的证明空间有效地保障了经营者主动性的发挥,进而保护其合法权益。

这样的制度设计类似于缓冲带,充分体现了《反垄断法》的政策性、专业技巧性和灵活性,肯定了那些对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不大,但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特定群体却有着重要作用的垄断行为存在的意义,给予其必要的保护。

三、制度评价

虽然适用除外制度设计有其经济学、法学、政策学依据,但仍有学者对现有制度提出批评意见,例如:十五条所列举情形语焉不详,导致经营者证明程度难以把握,为此有学者主张借鉴他国经验,在除外制度中确立原则性规定,以此明确指出认定经营者理由成立与否时所应参考的重要、次要因素为何。

笔者认为:增加原则性规定的确可以起到主线把握的效果,但更为泛概念化的原则类语词可能仍是无益于实践操作的。而明确性问题是可以通过执法过程中的程序技术来弥补立法相对模糊的不足,例如,美国业已基本落实的“事先核准与事后审查相结合”的认定方式或许是一个好的出路。

总之,适用除外制度是立法理性化的体现,是调和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存在有绝对的必然性,但如何有效、准确地适用则是未来司法、执法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的问题。

注释

①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属于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第9篇: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最优状态

 

后金融危机时期,无论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战略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最优状态。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危机实质上也是经济理论的危机。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特定时期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并获得发展的。主张政府权利扩大的凯恩斯主义不仅是政府的宠儿,也是应对危机的及时手段。新自由主义则主张经济自由不仅是市场的宠儿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向外扩张的理论需要。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效,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在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失效的今天,该出台创新防范,应对和治理危机的理论政策。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以不适应当前的状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应该寻求新的经济理论。

 

二、新自由主义将会进行新一轮的蜕变

 

几乎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会引发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主流经济学遭到来自学界、政界人士的猛烈批判。但实质上新自由主义政策并没有被彻底的抛弃,只是力量受到极大的消弱。新自由主义不会很快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国是超级大国,只要美国仍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那它不会很快消亡。因此后金融危机时期,新自由主义会以后新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但关键点还在于,新自由主义还是否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也取决于目前的阶段还是否发生了变化及此次危机能否完全得到化解。持这种观点的人士对于凯恩斯主义回归轮认为,凯恩斯主义只是短暂的喘息之计。因为它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经验证据支撑和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微观分析方面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存在趋同的倾向。因此近期内凯恩斯主义不可能取代新自由主义。

 

后金融危机时期新自由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否还占据着官方地位是由目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需要来决定。经济复苏期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否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达到新的高峰、能否完全化解危机、是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而定。

 

三、凯恩斯主义回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采用凯恩斯主义来应对危机。比如2000-2012年中“凯恩斯”的出现频率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用率一直在上升。理论界也有人士提出要走出危机是需要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如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等主流学者都明确指出只有“回到凯恩斯”才能走出危机。但也有不少主流学者和媒体评论员认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是世界经济再次陷入大萧条里的力器。并且从2008年危机后各国政府采用的危机解救方案来看,不完全与凯恩斯主义相同,而是变为更加多元化,已经发展到减税、国有化、经济刺激等多种手段并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配合的程度。因此由危机解救措施和出版多种关于凯恩斯的书来推断凯恩斯主义大有可能再度占据宏观经济学统治地位的趋势还需待观察。比如,土耳其奥坎大学布伦特·霍卡教授指出,当前国家参与的增多并非凯恩斯主义的复兴。国有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会成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程恩富教授认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复苏乏力,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修补是无济于事的,资本主义危机的历史经验表明,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大部分学者认为当前危机不能依赖凯恩斯主义的回归来解决,必须寻求更彻底的方法。程恩富教授指出,在资本主义危机下,可以预见未来世界格局将发生三个“超越”:一是在经济发展上将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枷锁。二是在政治发展上超越“一超”主导的世界政治力量版图。三是在文化发展上将超越资本主义的单一价值观。

四、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求平衡点

 

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有各其利弊。凯恩斯主义的副作用是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和自我保护,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交替上升的滞涨现象。而过度依靠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贫富分化、消费不足、生产停滞,而且也会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凯恩斯主义是解救危机的良药而新自由主义是经济向外扩张的需要因此也不能全盘否定新自由主义也不能照搬凯恩斯主义,而是将二者融合从中取其精华,走出经济低迷期。

 

五、回到熊彼特

 

虽然危机后“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是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只能防止经济深度下滑,并不能带来经济长期繁荣。为此理论界有些学者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视角入手,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础,追寻危机根源,找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熊彼特重视长期效率、供给关系,强调动态分析。采取以企业家、企业和产业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分析。由此为基础一些学者指出:第一,“大稳定” 并不意味着现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已为人类找到了克服经济周期的办法。第二,金融创新不等于创新,任何金融创新都应以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为目的。第三,企业家精神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政府政策应鼓励企业家才能配置到生产性领域。第四,主流经济学家需要直面根本现象。所以倡导经济学家能够回到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基本框架观察本次金融危机。总的来说,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凯恩斯主义只是止痛药,熊彼特的理论则是长期处方。

 

实质上,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仍是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交替轮回。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暴露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及其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模式的弊端。因此大萧条期间凯恩斯主义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需要借助侵透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来向其它国家进行无限的扩张,满足资本主义追求利润的欲望。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的弊端逐渐显现,最终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面对经济低迷及严重失业的情况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重新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来应对危机,直至危机爆发到今天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后金融危机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是否出现V型、U型、L型的发展趋势现在仍需观察。但金融化的进程不会因为危机而停滞,金融的发展仍需要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因此新的发展阶段的来临必将对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新自由主义代表着资产阶级及大财团的利益,因此它不会在金融化进程中失去其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