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养结合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较复杂,与吸烟、饮酒、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临床西医治疗中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1],治愈率较高,容易复发。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36岁;病程0.5~11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上腹胀闷、疼痛。胃镜检查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复合型溃疡9例。36例患者均有消化性溃疡症状,X线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型溃疡,胃窦、胃体黏膜组织活检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及Hp检测、粪隐血试验,均为阳性,胃镜下观察多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排除严重心、肾、肝、肺等疾患,且无药物过敏史。
治疗方法:36例患者给予参苓养胃汤,药方组成:党参、柴胡、枳实、茯苓、元胡、白术、赤芍各15g,黄连6g,白及20g,海螵蛸30g,甘草10g。胃脘嘈杂灼热加蒲公英20g;恶心吐酸加法半夏15g;腹胀加厚朴15g;气虚加黄芪30g,胃脘冷痛加干姜10g;食少纳呆加砂仁10g,或神曲10g。每日1剂煎服,分2次服用,于每日早晚饭前1小时服用。同时配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天2次,枸橼酸铋钾胶囊0.3g,每天4次。6周为1个疗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同时服阿莫西林胶囊1.0g,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期间嘱患者进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及生冷等食物摄入,2周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消失或形成瘢痕为临床治愈;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病灶表面出现薄白膜为有效。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50%,黏膜仍有轻度充血水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结 果
36例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34例(94.44%)。
讨 论
消化性溃疡为全球性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青年人最为多见。当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防御修复因素有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素等。当侵袭因素增强、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时就可出现溃疡。近年来,在胃的幽门附近发现了弯曲样杆菌,认为幽门螺杆菌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密切相关,是主要病原菌[2]。其检出率为70%~90%,据估计,约10%的健康人群一生中患过此病[3]。另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延缓胃排空,以及其他因素如遗传、饮酒、吸烟、精神因素等都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中医认为,溃疡病的形成与情志所伤有关,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也有饮食失节的因素,饥饱失常,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不运化,胃气失和,则气机阻滞,或过食辛辣、酗酒等伤及脾胃;或脾胃虚弱,复食生冷,或感外寒而伤脾阳,寒热失调,气滞血瘀而形成溃疡。
参苓养胃汤正是针对上述脾胃生理与病理特点而设。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健脾为主药,柴胡、枳实、赤芍调理气机、化瘀行滞为辅药。通过使用甘温益气药恢复脾胃生化气血运化水谷之功;海螵蛸收敛止血,白及化瘀生新保护胃黏膜。黄连苦寒清热,抗菌消炎,抑制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具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枸橼酸铋钾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阿莫两林具有较强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阿莫西林抗菌谱广,胃肠道反应少,口服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好的疗效。西药治疗作用快、时效短、易复发;中药治疗作用慢、时效长、复发率低,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双管齐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华夏向.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肠道病学,2005,10(1):37-39.
2 叶任.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
【关键词】 复合型溃疡;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一贯煎;乌贝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作者单位:617000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复合型溃疡是指同时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1约占溃疡病的7%,临床主要症状是腹痛,容易出现出血及幽门梗阻,其病程缠绵,病史较长,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我院近年来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复合型溃疡病例80例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组病例均为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3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1.4岁,2组病例年龄、性别等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病史为半年~12年,所有病例均选取无活动性出血表现病例(或出血已控制,大便潜血阴性),均在胃镜下确诊为复合型溃疡(活动期),排除消化道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单纯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息肉、憩室等疾病,无服用非甾体药物、抗凝血药物、皮质醇激素等病史。在对照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为32/40例,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为36/40,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通过对比2组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溃疡愈合时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清楚率等方面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20 mg qd 铝碳酸镁咀嚼片1.0 tid HP阳性者加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克拉霉素 0.5 bid 奥硝唑分散片0.25 bid×1~2周,治疗组加用中药一贯煎合乌贝散:北沙参15 g,麦冬10,生地黄30,当归10,枸杞10 g,川楝3 g,上方水煎服,每次150 ml,3次/d,服用时加用乌贝散3 g,3次/d(加入中药中冲服)。所有病例以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及胃镜。
3 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痛消失,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胃镜复查溃疡达疤痕期标准:溃疡面可见再生上皮覆盖,周边黏膜无充血、水肿,见黏膜皱襞明显集中表现,形成红色或白色瘢痕。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腹痛好转,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胃镜复查溃疡达愈合期标准:溃疡面明显缩小,白苔变薄,周边黏膜轻度充血、肿胀,边缘部分见红色再生上皮,开始出现黏膜皱襞集中表现。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幽门螺旋杆菌难以根除,胃镜下溃疡无明显改善。
4 结果
对照组显效:8/40例,有效:20/40例,无效:12/40例,治疗组:10/40例,有效26/40例,无效4/4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P
5 结论
复合型溃疡多见于男性,临床上常先有十二指肠溃疡,后有胃溃疡,可能为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幽门狭窄,导致胃扩张及胃窦部刺激,造成促胃液素的释放,胃酸分泌过多,继发胃溃疡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和HP感染引起的炎症及胃酸分泌异常有关。HP感染引起溃疡的机制可能有:4H p会产生大量的细胞空泡毒素、尿素酶、黏液酶等物质,在胃中生成氨,从而改变胃部的生理条件 ,造成胃泌素分泌增加,生长抑素分泌减少,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同时可以直接破坏上皮细胞释放炎性递质,形成氧自由基 ,和胃肠黏膜黄嘌呤酶结合,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 胃黏膜局部炎性反应, 破坏正常的胃黏膜屏障,从而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 。
在本组研究的基础治疗中,采用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咀嚼片,合并克林霉素片+奥硝唑片,起到根除HP,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其中,雷贝拉唑为三代PPI制剂[2],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时间更快,与克林霉素片+奥硝唑片三联抗HP治疗,有效清除HP感染。铝碳酸镁咀嚼片具有独特层状网络结构,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有效保护胃肠黏膜。
祖国医学认为,复合型溃疡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属于“胃疡”、“胃痛”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丹溪心法》曰:“胃痛者,久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3]。或食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笔者认为,本病病史较长,日久则致肝郁气滞,郁而化热,致肝阴亏损,肝失疏泄,故肝脾失和,久致胃失濡养,气滞阴虚,不通则痛,治宜滋阴疏肝,和胃止痛。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合用乌贝散制酸止痛,收敛和胃,其中乌贼骨(海螵蛸),其化学成分主要含碳酸钙、胶质等,为吸着性抗酸药。钙盐有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胶质与有机质和胃液作用后,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从而达到止痛、收敛和愈合溃疡面的效果。浙贝母味苦性凉 ,归肺胃经 ,具有清热散结 ,软坚化痰之功效。
综上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合型溃疡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中药具有更好改善症状,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促进溃疡愈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负担的诸多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2004,2:357359.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2007,16:469479.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00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299-02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60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YIN Tao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ning County,Sichuan (6156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eptic ulcer.Methods:The 60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w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n=30)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or ranitidine,amoxicillin,bismuth pectin and domperidone;The treatment group (n=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nitidine and bismuth pectin combined with TCM Differenciation.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7%,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7%,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eptic ulcer;TCM WM therapy;Clinical analysis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达10%左右,且难治愈,笔者自2003年3月~2008年3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联合果胶铋、雷尼替丁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90例疗效满意,并设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作比较,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90例,全部病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消化性溃疡并同时做幽门螺旋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25例,复合溃疡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6-72岁,平均45岁。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复合溃疡6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高等院校《内科学》教材消化性溃疡章节;中医诊断标准按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有胃部明显出血、穿孔、幽门梗阴者不列入观察对象。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西药治疗西咪替丁0.2g,每日3次或奥美拉唑(洛赛克)20mg,每日1次,果胶铋胶囊100mg,口服,每日3次,阿模西林0.5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其中阿模西林服2周)。
中药治疗:根据辩证施治,将本病气滞、虚寒、郁热、阴虚、瘀血等5种类型治疗。
基本方:北沙参30g、三七15g、贝母20g、乌贼骨30g、乌梅肉20g、白芍20g、延胡索20g、木香20g、莪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1.1气滞型:症见胃部胀痛,频繁暖气,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15g、白芍15g、香附10g、广木香15g、枳壳15g、前胡12g、川楝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
2.1.2郁热型:症见胃脘疼痛,胃有烧灼感,口干而苦,大便秘结,采用左金丸6g,每天3次。
2.1.3虚寒型:症见胃部隐痛,喜暖喜按,多受凉或劳累后发作,以空腹为著,进食痛减,选用理中丸2丸,每日2次。
2.1.4阴虚型:症见胃部隐痛,以食后甚,心烦嘈杂,口干咽燥,少食便涩;治则选用一贯煎(水15g、麦冬20g、当归15g、生地18g、佛手15g)水煎服,1日1剂。
2.1.5瘀血型:症见胃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样,拒按,舌质暗,选用失笑散6-9g,每日2次。
以上方案均连续用药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溃疡面及周围粘膜的变化情况,随访2年。
2.2对照组:采用纯西药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早晚各1次,睡前加服0.15g;果胶铋胶囊100mg,口服,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每日3次,甲硝唑片0.2g,饭后服,每日3次,吗丁啉片10mg,饭前服,每日3次,连续2周后停服。
2.3观察项目: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溃疡变化。
3.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治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发红、无明显水肿,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明显炎症,主要症状消失;有效: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溃疡病灶缩小不及50%,自觉症状无改善。
3.2疗效结果。
4.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增强或胃粘膜的保护机制削弱是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根据发病机理,西医多以抗酸抗菌(抗幽门螺菌)胃粘膜保护,促进溃疡愈合,三联结合的方法,但西药近期疗效好,远期容易复发;中药对巩固疗效的效果较好,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到较好效果。[3]消化性溃疡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劳倦、寒湿等损伤脾胃本身气虚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阴,实同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则可出现脾不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多见于脾胃气虚症,其特点是病久且虚,症见脘腹隐痛、时作时止,空腹尤甚、泛吐清水、喜湿喜按、得食腹胀、气不畅、纳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红、或有齿印、或喜甜食、大便溏稀、脉细弱等一派脾胃气虚运化无力之象。脾气亏虚而不散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入络成瘀。消化性溃疡或炎症变化实质也就是瘀血的病理基础之一。虚是本,在脾,瘀在胃肠,是标。因而临床治疗时,应针对对脾胃病的特点,应以辩证为主,证病结合。用药不宜过分偏寒、偏热、偏壅、偏塞,应宜疏宜和宜通,亦不可妄用攻伐。用药宜症补平泻,用药轻灵,刚柔相济,寒湿相益,以益气扶脾、和胃降浊为法,恢复胃纳化与升降之能是治疗之关键。其发病机理多与饮食不洁,七情内务,身体虚弱导致脾胃受损、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脾胃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淤、瘀则伤阴,阴虚则胃络失养发生疼痛,若饮食不节,胃生湿热,瘀则伤阴,阴虚则胃络失养发生疼痛,若饮食不节,胃生湿热,热郁血瘀而发病,笔者根据中医对溃疡脾虚血瘀的病机进行辩证施治,方中具健脾益气,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方中北沙参加健脾,益胃生津,三七、白芍、莪术活血化瘀、通络愈疡,改善局部胃粘膜下血液循环,促进溃疡愈合,延胡索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木香行气止痛;乌贼骨含大量的碳酸钙,起到中和胃酸、止痛、止血,收敛和修复溃疡面的作用;乌梅肉抗菌消炎,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西药果胶秘胶囊在胃中能形成胶体性极好的溶液,与胃肠溃疡面有特殊亲和力,对受损伤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能刺激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有利机体对受损伤细胞的自身修复,与阿莫西林合用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强力杀灭作用;雷尼替丁抑酸,促进溃疡愈合和临床症状消除。中药与西药合用起到共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中药在药物配伍上具有标本兼顾,调理全身的作用,对防止溃疡的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39.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消化性溃疡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69-02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较多,不仅难以治愈且易复发。近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与常规西药治疗作了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共60例,均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20~55岁,平均34岁;病程2年以下20例,2~4年28例,4年以上者1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上腹胀闷疼痛、嗳气、返酸。胃镜检查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14例。
1.2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西药三联疗法,即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l000mg、呋喃唑酮 l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后停用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继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连用3周。治疗组加服中药: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曲 l0g,黄芩l0g,黄连6g,丹参20g,茜草12g,柴胡l0g,吴茱萸l0g,乌贼骨15g,炙甘草6g,热盛者加蒲公英15g;寒热错杂加高良姜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
1.4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愈合或瘢痕愈合,HP阴性;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溃疡基本消失,周围炎症未消失,HP阴性;有效:症状减轻,溃疡面缩小达2/3以上,HP阴性;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溃疡面缩小不超过2/3,HP阳性。
1.5统计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X2检验。P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42.3%(13/30)、36.7%(11/30)和16.7%(5/30),总有效率为96.7%(29/30);
对照组分别为23.3%、30%和30%,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恶心,2例口中异味,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有12例出现不良反应,4例恶心,2例肝功异常,2例腹痛,1例头晕,3例口中异味,发生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不仅与胃有直接关系,而且与脾、肝、肾有关,尤其与肝脾关系密切。脾胃具有维持脏腑正常机能及激发增强元气 以抗御病邪的能力。脾胃功能健旺,正气充沛,免疫力强,则不易发生溃疡或溃疡不易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溃疡病的原则一般是制酸、解痉、止痛、杀菌,抑制胃蛋白酶及促进胃粘液分泌等,但由于西药只注意到局部的溃疡面而忽视形成溃疡的内部因素[1],且药品成分单纯,故治疗效果欠佳,或溃疡虽愈而症状不除,或伴有其他副作用而不能继续服用。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吞酸”等范畴,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所引发,临床总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寒热错杂为标。本文中药治疗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托疮生肌,增加胃黏膜屏障作用和机体免疫功能;茯苓、白术、半夏曲燥湿运脾以助参芪;黄芩、黄连清热消痞,对HP有明显抑杀作用;丹参、茜草活血化瘀,能增加黏膜循环,改善能量代谢,促进溃疡愈合[2];柴胡、吴茱萸疏肝理气;乌贼骨制酸止痛。诸药合用,具有补脾健胃、理气活血、清热解郁、制酸止痛之功,可增强西药抑酸、抗HP、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以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提高HP转阴率,而取得更佳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与单用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摘 要 加强对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的分析研究,是保障资金安全、发挥支付清算职能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某省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差错案例,分析会计风险因素,以期对实际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央行 会计核算 风险 实证分析
随着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深入,新系统、新业务推陈出新,基层央行会计核算资金风险点隐蔽性更强,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因此,加强新形势下会计核算风险的分析研究,探寻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 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现状
通过对某省人民银行近几年来会计核算差错分析,基层央行会计风险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规范性差错较多。其中,以凭证不合规居多。二是账务处理差错类型集中。缴存款业务差错占比高。三是差错率自上而下逐级递增。支行差错占九成。四是特殊业务差错率高。如再贴现、支票影像业务量少,但差错率大。五是部分问题屡查屡犯。多数支行强制休假执行不到位、开户单位电子对账不及时等问题,未妥善解决。
二、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操作风险
1、意识性操作风险。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淡薄,违反操作程序而出现的差错。如系统口令公开、离岗未签退、章戳未入柜落锁保管、事先在空白凭证上盖章等。
2、技能性操作风险。一是专业技能不过关造成的差错。如法定准备金不足,罚款应就地缴库,而人行经办员却将罚款划入“其他利息收入”。二是知识更新不及时。如系统升级,优化“当旬补录法定准备金,系统自动调整积数”功能后,某行仍按惯例手工调整积数。
(二)外部风险
1、开户单位核算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递交凭证不合规。某中支全年拒办的不合规凭证达 119 笔。二是对账不合规。基层央行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风险控制存在“内紧外松”现象。
2、外部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如快递公司业务员不慎将某支行会计资料邮包在送递路途中丢失。虽然该事件是快递公司业务员造成的,但影响了会计资金安全和人民银行声誉。
(三)制度风险
1、制度更新不及时。制度规定会计营业部门根据国库部门提供的“国库存款计息积数清单”手工计息。TCBS上线后,国库部门提供自动生成利息的“计息清单”,当年利率化为日利率无法整除时,国库自动计息结果与会计营业部门手工计算结果不一致,影响基层操作。
2、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如会计资料邮递途中丢失,由于未制订应急办法,只能靠自身摸索和层层请示,将延误风险控制最佳时机。
3、制度文件传达滞后。支行是人行的神经末梢,一些新信息存在滞后现象,业务文件按时传达与否更是关系到核算质量,某些支行营业部门曾延迟半年才收到缴存款范围变更通知。
(四)管理风险
1、岗位设置不合理。目前,支行营业部门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年龄老化等特点,岗位设置、调整难度大,易出现违规兼岗、“一手清”现象,且强制休假制度无法落实,埋下风险隐患。
2、监督检查不到位。业务主管、内部监督员日常监督不到位;会计主管、主管行领导未履行检查监督职责,或流于形式;未重视和关注人员的思想动态。
3、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营业部门较政工部门差错率大,考核重惩罚、轻奖励,使会计人员缺少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将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五)系统风险
一是口令设置安全系数不高。6 位以上纯数字即可通过,且系统无自动签退功能。二是部分重要操作无复核功能。如账户计息参数的设置与修改、利率调整只需一人操作。三是支付来账自动入账不验证户名,仅判断来账收款人账号是否为本行账号。四是综合柜无未复核业务日终提示功能。
三、 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会计核算中的各类风险具有相关性,可相互转化。当一种风险出现并扩大时,可能引发其它风险,因此需要综合布控、全面防御。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强化思想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员工,如表彰先进事迹,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采用反面警示教育来防止员工滋长不正当需求。
2、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一是采用每周轮流授课的形式,促使会计人员主动钻研业务,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及风险识别能力。二是实施全员岗位轮换,培养业务多面手。
(二)防控外部风险,避免“内紧外松”
1、加强与开户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一是搭建交流平台。采用座谈会形式,向开户单位通报会计核算情况,提出工作要求,听取其意见建议。二是利用面对面对账上门走访,即确保账务的准确性、真实性,又加强沟通与交流。
2、加强对开户单位的考核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定期通报表彰。某中支制定实施《“优秀开户单位”评比考核办法》后,开户单位核算行为不合规次数下降了78%。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意识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更新制度,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或突发事件有据可依、有序开展。二是认真履行检查职责,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加强内部横、纵向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传达新制度及新文件。
(四)完善系统建设,杜绝风险隐患
一是优化系统,完善设计功能,提高系统业务处理安全系数,消除软件缺陷带来的风险。二是研发凭证录入打印系统,大写金额根据录入的小写金额自动生成,户名与账号捆绑,并自动检查要素是否齐全。该系统可利用金融业网间互联综合前置系统为平台,推广至开户单位,将大大提高会计凭证质量,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红缨.浅谈会计核算的风险点与规避.经济师.2010(2).
[关键词]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养老;体系
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衔接,当老年群体发病后,需要在医院、家庭和养老院等机构来回往返。加上老年人群本身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如此周折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也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何更好的解决老年人群的医疗和养老问题,达到医养结合的资源合理配置和长短互补,使老年人群更好的安度晚年生活,成为当下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实现了居家养老功能的最大化,遵从老年群体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差异,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发展蓝图。现在,本研究就该体系建设中的内容、发展必要性、问题及改进措施等综述如下。
1.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服务体系的内涵
1.1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医养结合社区服务养老体系中,医是医疗保障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的内容兼具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检查、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医疗知识咨询、医疗设备保障和临终关怀等,帮助老年人远离疾病的侵害,提升生活质量。养是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的主导,包括日常生活看护、开展趣味文化活动、精神心理照顾等服务,给老年人增添生活的乐趣,帮助老年人开心、舒适的度过每一天。医养结合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将老年患者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医疗、养生、康复等结合为一体。这种老年人的日常康复治疗和生活关照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1.2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
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论证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社区老年养老和医疗的基本特征,基于养老服务相关理论和政策背景,结合服务体系涉及各方人士深度访谈,明确分级照护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内涵结构及相应责任主体,形成体系中配套制度,论证制度的衔接、运行机制及保障。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及国内历史的纵向比较,并参照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阐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一步论证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老年意外伤害保险以及涉老政府补贴政策间关系,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经费保障制度建议。
1.3分级照护的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医养结合需要医院的医疗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等级,具备有完善的诊疗项目、健全的科室、足够的硬件设备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人才。同时,也应该有专业的养老机构。两者统一合作,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等结合,提高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身体孱弱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医养结合通过社区内医院和养老机构签订合作计划或在养老机构设定内置医院,实现医院和养老机构的资源共享,将医疗、养老和康复全程紧密结合,使老年人群享受到从养老机构到医院治疗的全套服务。
2.我国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必要性
2.1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增加
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发展中国家中,是较早的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几个国家之一。据统计,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左右,在65岁以上的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而这一数字将在21世纪中期达到30%。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龄化还在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家庭结构在不断变化、年轻人群同比减少、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导致家庭养老能力不断削弱,养老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群还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其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倍以上。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十分强烈。我国当下急需合理的措施和制度促成医疗卫生和B老服务体系的结合,以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2.2我国医疗机构难以提供精致的养老服务
在我国,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医院也主要以各类疾病的诊治为主,相关的护理服务也多集中在病人治疗后的康复期,无法完成长期的、细致的生活护理。医疗机构本身的基础资源未涉及到老年人群的非疾病期的养护,加上医疗机构本身的资源有限,许多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无法满足。因此,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出现,保障老年人的常规合理、治疗和康复的完美衔接。
3.分级照护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
随老龄化发展老年人群依赖外界支持及长期照护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而长期照护更是养老服务中任务最重、最难解决部分。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应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无论从服务的覆盖面,还是养老服务的持续性来看,医养结合的立足点和重心都应在社区、在居家。而从慢性病和老年失能失智的防治特点来看,诸多研究证实尽早预防的积极意义,基于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将有利于主动预防策略措施的实施。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居家老人最易获得的卫生资源,为建立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
3.2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融入问题
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医学专业服务不仅是养老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更因其专业性强,使其成为制约养老服务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养老和医疗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构建医疗卫生资源融入的有效机制和适宜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部分的养老机构、社区医院等资金条件有限,医疗设备不完善,不能够满足高质量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当老年患者突发疾病需要治疗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健康无法得到正常保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有能力的养老机构和医院联合起来,举办有一定服务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参与合作的各个单位需要明确自身的义务、责任,构建有效的双向转诊体系。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可设立内部医疗机构,保障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
3.3居家养老照护的分级标准问题
目前老年照护分级标准多参照临床护理分级标准制定,多用于养老机构。这需结合地方养老服务和社区可利用资源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居家养老照护分级标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4医疗和护理人员不足问题
论文关键词:臭氧,滑膜炎,关节积液,VAS评分
膝关节滑膜炎是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膝关节滑膜的无菌性炎症,为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理想方法。我科采用中药外洗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筛选我科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参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多有急慢性损伤史; (2)膝关节肿胀、膨隆,胀痛,屈膝困难;(3)浮髌试验阳性;(4)关节穿刺为淡黄色透明液,表面无脂肪滴。),并排除其他疾病(排除标准:经关节液理化检验,X线或MRI等辅助检查,排除关节内积血、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滑膜结核等疾病。)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共72例共84膝,其中男31例,女41例药学论文,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岁;以膝关节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对照的原则平均分成A、B、C三组,患者各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比无明显差异,A组采用中药外洗联合医用臭氧治疗;B组采用单纯医用臭氧治疗;C组采用关节腔封闭注射治疗。
1.2 方法
每次治疗前首先记录患膝关节的肿胀(周径)、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范围)。常规消毒,做患膝关节腔穿刺,抽净关节液并记录积液量(ml)。A组(中药外洗联合医用臭氧组):每周抽取关节液后注射医用臭氧一次,浓度为40μg/ml,剂量为30ml,每日中药外洗(自拟方:选用桂枝、细辛、制川乌、制草乌、独活、伸筋草等)一次(3日/剂),连续3周,B组(单纯医用臭氧治疗组)每周抽取关节液后注射相同浓度和剂量的医用臭氧一次,连续3周;C组(关节腔封闭组)每周抽取关节液后注射2%利多卡因2ml+醋酸泼尼松龙2ml关节腔封闭注射一次,连续3周。
1.3 统计方法
将每周治疗前后膝关节的肿胀(周径)、关节积液(抽取关节液)、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范围)所得的计量资料的差值(差值以X±S表示),采用SPSS.13统计分析各组每周治疗前后数据差,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一 第一周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变化(X±S)
周径差(cm) VAS差(分) 积液差(ml) 活动度差(°)
A组 3±0.25 3±0.75 20±5.92 -15±5.25
关键词:亚硝酸盐;菌尿;阳性率;灵敏度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来自食物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产物硝酸盐,而当尿中含有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时候,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通过测定尿中亚硝酸盐来检查患者有无泌尿系感染[1]。尿自动分析仪中的尿亚硝酸盐测定,常作为尿路感染的筛选试验,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尿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是尿路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正确评价试验室结果对临床合理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临床收集的200例患者用尿自动分析仪测定亚硝酸盐的结果并与其中段尿培养标本做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疑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共200例,均为临床确诊的非肾实质性疾病的泌尿系感染患者。
1.2检验方法 嘱咐患者尿液必须在膀胱内滞留4h以上,用无菌有盖容器,取第1次清洁中段尿(晨尿)均为新鲜尿液10ml,立即送检分别进行测定:尿电脑化尿液快速分析仪测定尿中亚硝酸盐定性,标本于2h内做完。尿分析仪各个项目室内质控均在控,严格按要求去做。尿细菌培养,把取5μl非离心尿液混匀后,严格按照尿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手册进行操作:接种于羊血平板,35℃孵育18~24h行普通细菌培养,做菌落计数及鉴定。培养结果如果
1.3仪器 长春迪瑞公司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迪瑞H-500型尿液快速分析仪。使用VRIFLET专用试纸带。RSPX-150B生化培养箱。培养基由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200例可疑尿路感染病患者中尿亚硝酸盐定性测定阳性的为172例,阳性率为86%;尿细菌培养出的阳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172 例,亚硝酸盐阳性率69.76%;粪肠球菌18例,亚硝酸盐阳性率22.22%;肺炎克雷伯氏菌16例,亚硝酸盐阳性率93.75%;葡萄球菌14例,亚硝酸盐阳性率50% 。细菌定量培养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172例,亚硝酸盐阳性率69.76%。80例尿培养阴性标本中尿分析仪法亚硝酸盐则为阴性,大肠杆菌培养30例阳性,尿分析仪法亚硝酸阳性20例数,产气杆菌15例中4例亚硝酸盐阳性,7例污染标本中2例为亚硝酸盐阳性。其余培养查到不同程度的细菌,而尿分析仪法亚硝酸盐则为阴性。
3 讨论
3.1测定尿中亚硝酸盐的目的是为了检出菌尿、正常尿液中含有来自食物的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产物硝酸盐。当尿中某些细菌存在的时候,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可用亚硝酸盐试验来指示泌尿系统有无细菌感染。172例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标本,尿分析仪法测定亚硝酸盐阳性者为75例,其阳性率虽然仅为尿培养法的43.6%,但其特异性却为100%,而化学法的特异性仅为69.76%,从而提示:尿分析仪法虽不及尿培养法阳性率高,但具有测定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特点,从而可使部分菌尿症患者在十几分钟内明确诊断而得到及时治疗。
3.2尿分析仪法菌尿症的阳性检出率之所以比培养法低,是因为产生亚硝酸盐的细菌主要是肠杆菌科、假单胞菌、部分厌氧菌等,即便是菌尿,也可使尿液分析法出现阴性结果[2]。因为若感染菌类是不能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细菌、或尿在膀胱中存留时间较短,患者进食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较少,尿中无硝酸盐可供细菌还原、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段与细菌作用时间不够、尿液稀释亚硝酸盐浓度低、使用抗菌剂细菌的代谢能力受到抑制,使用抗生素48h内可干扰实验结果,高浓度维生素C可致使假阴性结果发生,故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菌尿。
3.3一般细菌浓度在105/ml以上,才有临床意义,而尿分析仪法测得的菌液最低浓度为2500/ml左右与细菌种类有关,(相当于亚硝酸盐7×10-5g/L),故这种方法的灵敏度是高的,正是因为这样,假若容器不洁,或尿液放置过久,均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在尿培养7例污染的标本中,亚硝酸盐阳性者2例,占污染标本的28.5%,便是例证。故用尿分析仪法进行亚硝酸盐测定时,应该特别注意容器的清洁及标本的及时送检[3]。
3.4造成尿液分析仪亚硝酸盐试试验阳性结果取决于下列几个原因 ①尿液中的致病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人体内存在适量的硝酸盐;尿液在膀胱有足够的滞留时间且无药物等干扰因素影响。当尿液在膀胱内滞留超过4h,定性试验阳性比例升高[4]尿中含有大量尿路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亚硝酸盐阳性率与细菌种类有关,占28%阳性球菌及其他细菌大多不能还原硝酸盐而呈阴性,当尿中缺少硝酸盐时即使有细菌感染也会出现阴性。所以,体内中需要有适量的硝酸盐存在;②尿液中致病菌含硝酸盐还原酶;③尿液也在膀胱中储留时间>4h,且排除药物等干扰因素,为了保证细菌有充足的作用时间,检查时以第1次晨尿为好。
尿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是尿路感染诊断的金指标[5],但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较长时间,难以普遍推广。而临床检验工作中,尿液分析仪测定尿中亚硝酸盐,可作为诊断菌尿的过筛性试验。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分析仪测定尿中亚硝酸盐阳性的标本或阴性标本但有尿路感染指征的患者应及时提醒临床大夫及患者作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此两种方法应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对指导合理用药,预防治疗尿路感染,抑制细菌耐药性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孙敬可.尿液分析仪亚硝酸盐测定的临床价值[J].哈尔滨医药,2000,20(04):60.
[关键词] 农村散养猪 疫病防治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2-01
农村散养猪是农村地区猪养殖的常见模式。尽管最近几年,我们积极推广猪规模化养殖,但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散养猪模式依然会广泛存在。农村散养猪规模通常比较小,饲养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疫苗免疫不正确,常常导致疫病发生,给基层防疫人员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问题分析
1.1 村防疫人员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由于饲养户养殖规模较小,饲养分散,给防疫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层防疫部分待遇较差,专业防疫人员都不愿意到基层从事防疫工作。现存的防疫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下,防治手段落后,当出现猪疫病后不能及时反应,导致疫病蔓延。
1.2 疫苗使用存在不当
首先,疫苗管理存在问题。疫苗免疫是做好农村猪疫防治的关键性措施,但是由于农村猪养殖户不集中,居住在偏远地区,需要基层防疫人员来回奔波,加上基层疫苗保存设备简陋,常常因为疫苗保存不当而导致疫苗失效,最终影响到免疫效果。疫苗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存在低温环境下,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很多防疫人员都将疫苗暴露在室温环境下,特别是在夏季,30度以上的高温常常导致疫苗瞬间失效[1];其次,疫苗免疫注射流程不当。由于基层地区缺乏防疫人员,很多散养户都是自行购买疫苗进行注射,由于缺乏专业技术,造成疫苗配置、使用和注射位置不当,或者因为猪没有保定好反抗导致注射量不足,根本达不到疫苗防治的效果;最后,科学防疫意识缺乏。农村散养户由于科学防疫意识不足,不重视猪的免疫注射,存在逃避免疫的现象。普遍存在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预防的现象。当猪群出现疫病之后,不能做到第一时间上报疫情,而是自己自己随意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在没有明确疾病种类和致病菌的前提下,随意、大剂量、多种类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使得致病菌耐药性增加,给猪疫病大范围传播和流行提供了可能。
1.3 病死动物不能做到无害化处理
由于农村散养户疫病科学防治意识不强,当养殖场出现病死猪后不能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由于饲养规模极较小,饲养户无法承担无害化处理设备购置的经济负担,常常将病死猪随意丢弃。另外,还有不少养殖户和屠宰场法律意识淡薄,将病死动物上实现销售,严重威胁到地区动物市场安全秩序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 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对策分析
2.1 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内散养猪养殖户和村级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防疫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确保防疫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和生活质量,上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难等问题,从财政资金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防疫队伍建设,设备购置,提高农村防疫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覆盖面,最终解决农村散养猪疫病防治难等问题。
2.2 做好免疫工作,建设动物防疫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
首先,疫苗冷链配套体系。加强县、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动物疫苗等生物制品存贮运输冷链体系,进一步加强疫苗贮运等过程的管理。县级配备疫苗冷藏车、30立方米疫苗冷藏库、10立方米疫苗冷冻库,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当有足够贮存疫苗的冰箱、冰柜等冷链设施,村防疫室配备必需的冰箱和手提式冷藏箱等设备;其次,建设动物防疫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是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关键措施,县、镇二级要建立独立、规范、安全的物资储备库,县级物资储备库不低于200平方米,储备50万元以上的应急物资。镇级物资储备库不低于20平方米,储备2万元以上的应急物资[2]。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配备并确保疫情处置必须的设施设备投入。根据疫情形势,及时修订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畜牧部门要定期进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反应能力和扑灭能力。
2.3 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打击不法分子
利用2-3年时间,在农村地区建立起一处集中无害化处理场,配备焚烧炉等无害化处理设备,落实管理人员及工作职责。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场要同步建立覆盖本区域的无害化处理场所,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达到全覆盖。同时,开展“打击非法处置病死动物及其产品专项整治蓝盾行动” 震慑了不法份子违法犯罪行为。执行常态化例行性监督检查,与从事饲养、屠宰、经营、运输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单位和散养羰迪治薹於越樱让违法分子没有了可乘之机。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切实将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控制在源头,阻断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上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