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1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中职数控;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以及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应用不同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方法开展教学,不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说教式教学,而是依赖于现代化技术,例如计算机、多媒体、无线扩音设备等。其中,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两大核心。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展开教学的优势诸多,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学科特点,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也能满足学科的发展特征,符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软件的构成内容。现代化教育技术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总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中职数控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知识的衍生、知识的输送及知识的转换过程。这里所讲的信息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教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信息资源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其次,中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本身就是吻合的。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意义重大。

二、中职数控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虽然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意义重大,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中职院校更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不重视,开展数控技术教学仍然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这与数控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特征相悖,对人才技能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干扰,强调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相当熟悉,但是谈及应用到实践中就变得手足无措。分析个中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数控操作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十分不利。此外,中职院校生源竞争激烈,不断降低入学标准,导致生源质量较差,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没有兴趣,缺乏自我管控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变革难度系数较大。

(二)缺乏完全有效的教学设施

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到中职数控教学中离不开先进有效的教学设施,软硬件设施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然而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缺乏完善的软硬件技术,导致教学改革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数控专业技术要求高,学生想要真正掌握并且学会操作数控技术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但是受到教学设施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无法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只能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展开,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此外,很多中职院校在教育理论上也比较落后,虽然以就业作为导向培养人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没有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数控专业技术性强,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实践水平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实际上,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加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职数控教学水平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理念,再加上中职教师的福利待遇始终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师安于现状,毫无创新精神搞科研,这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十分不利。

(四)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整合起来

数控技术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只有将数控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提升数控技术教学水平,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但是目前的中职数控教学设计、数控教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实践训练严重欠缺,长此以往,人才培养方向出现偏差,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数控实践操作中,对数控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始终提不起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正是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中职数控专业教师,我们应着重探究如何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真正应用到数控教学中,提升中职数控教学质量。

(一)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数控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是中职数控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中职数控教学,可将抽象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活跃数控课堂教学氛围。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板书口授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借助多媒体,通过简单的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符合数控教学的基本特征;又如,讲解数控机床原理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形象直观地提升学习质量。当然,中职院校资金有限,先进机械设备的引进难度系数较大,所以利用多媒体可以缓解这种现状——虽然没有现成的机械设备供现场演示,但是多媒体技术仍然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构成。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促进动静结合,将学习难度系数降低,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构件的安装、机器的运动模式、构件的动静态模型等清晰地展示出来,顺利地完成平面和空间的变换练习,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还可以将物体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二)将仿真技术应用到数控教学中

仿真技术也是数控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数控技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实践与理论有机联系起来是其主要特征。通过仿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实践三方的有机统一。学校实训基地数控设备配备了技术指导书、工具书、模型,方便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同时,中职院校也需要为数控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例如引进检测设备、编程设备、数控机床、设备加工场所等,方便学生利用数控软件完成自动和手动编程,模拟生产场景,发挥仿真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同时,仿真技术通过模拟仿真可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仿真学习中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此外,相较于具体实践,仿真训练的安全性更高,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对实际设备造成影响。所以,运用仿真技术开展数控教学能够节省资源,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还能够保障实验操作的顺利开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校方和企业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实践机会

促进校方和企业方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数控操作实践机会,能为学生今后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岗位实习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问题得以解决。此外,政府也要鼓励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践机会。

第2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电化教学 开放式学习方式

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呢?本文试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各学科的前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再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展示家乡风貌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图像的过程中领略家乡的美好。

2.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本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3.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彻底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范进中举》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可以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智力的开拓和思维的发展。

5.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的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教师还可以将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感官刺激的东西,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展现给学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2.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决非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3.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4.在教育教学技术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必须改革。亦即从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转变到今日的教师是主导者;从单纯传递知识为主转变到设计学习为主;从训导者转变到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第3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电化教学 开放式

1 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1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再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展示家乡风貌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图像的过程中领略家乡的美好。

1.2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本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1.3 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彻底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范进中举》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1.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可以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智力的开拓和思维的发展。

1.5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的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教师还可以将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2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2.1 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感官刺激的东西,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展现给学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2.2 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决非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2.3 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第4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全人教育: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封建文化源远流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元化儒家文化的格局,制约着我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近代战争、、和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一元文化的格局,欧洲、美国、苏联等欧美文化以及日韩文化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显示了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元文化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础,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全人教育思潮,实现家庭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中国一元文化的历史和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多元文化文献而言,国内有许多论文或著作探讨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研究、学校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例如《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偏重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发展与展望,倡导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重点探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还有王侠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解释》(2005),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5),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2006),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06)》,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2004)等。葛丽芳在《人品教育与多元文化》一书中将多元文化引入人品教育,总结公办和民办小学人品教育的成功经验。《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一文试图从家庭教育中探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少数民族教育。《浅谈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家庭教育的对比》一文间接探讨多元文化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透视了中西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台湾和韩国较多。《德州市家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文就家长对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有84%(124人)的家长极同意或同意幼儿应接受多元文化教育,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节日以及英语教育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建议父母应端正态度、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005年11月,由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2005年第八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挑战与机会》一文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将多元文化与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下探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对挑战,审视现状,寻找机遇与出路。这些研究要么基于多元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学校教育研究,要么基于直接或间接进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探索,缺乏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结合的时代特色。在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台湾推行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韩国推行向多元文化家庭提供教育方案与咨询、教育支援、医疗支援,这些教育实践虽然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但仍缺乏知识经济时代家庭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统一,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感。而且无论在网络搜索,还是在研究文献中,都无法找到这一方面的综合研究,致使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全人教育的探索处于空白研究领域。因此顺应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科学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问题研究所在。

二、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1.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兰在1915年提出,是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1924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导致多元文化主义直接兴起。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黑色旋风”,致使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出反对民族歧视、要求平等和民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独立性和民族感情,实现社会多样化和一体化等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应用,表现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多元文化主义体现为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其核心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良性互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元文化概念,即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此概念蕴含着复杂社会结构和背景下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平等性的特征以及多元化文化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概念不断演变,并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新的方法论。

多元文化理论作为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频繁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包含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丰富内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包含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受其影响的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多元文化理论包含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多元文化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即文化合作与交流)等。世界全球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多元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方面的理论运用。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分配不公导致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3)教师和学生应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4)社会歧视和偏见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5)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支持和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6)学校教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取得社会地位平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民主和共同发展。它的实践理论包括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和文化/组织类型理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变革性教育运动,把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的观点带入各学科,以多样化视角进行教学。他的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即贡献法、添加法、转化法和社会行动法,它们将文化构成内容、民族英雄、民族节日加到节日活动中;将有关概念、观点、课题及内容加进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和目标,使学生从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及群体的角度,观察各种社会事务和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社会活动技能,影响所处的社区。斯里特总结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人类关系法、对特殊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不同教学法、单一群体的学习法、多元文化教育(文化民主)法和多元文化及社会重构法,并认为后两种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理论为探讨全人教育思潮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视野和方法论。

2.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与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全人教育思潮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整套教育思想,是一场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注重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个体的多样性以及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道德、伦理、社会、精神、创造性等各方面共同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经验、选择和合作。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培养目标,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是对20世纪末全球化经济体系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一种对制度化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并试图通过人本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和具体化,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当今中国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反思,是将欧美现代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潮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高度综合,也是东西方社会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此理论将个人本位教育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性、人本和社会本位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民主科学、合作实用、快乐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化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和习惯培养的全人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早期教育、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完整人。

家庭全人教育是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涵盖了全人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现代化,是受全人教育思潮影响的全人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它是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理论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是将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的精髓、全人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家庭全人教育既体现了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全人教育的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实现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和全人教育家庭化的有机结合。同时,家庭全人教育也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危机的思考,还为社会转型时期儒家文化圈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积极适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发展。

3.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理论和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都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理论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适应了世界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特别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顺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觉,而且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和世界全人教育的结合点,家庭全人教育成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全人教育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不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全人教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家庭全人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既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潮与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理论中去,又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快了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家庭全人教育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教育,增长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既为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顺应了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三、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理论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价值。多元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多元文化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科学认知,为实施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合作与交流等社会文化互动的理论借鉴,通过家庭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彰显其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全球多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通过家庭全人教育,使儿童获得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文化情感,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获得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民主意识以及反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文化观念、历史观念、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家庭教育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儿童从幼儿教育开始获得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综合三个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方面的理论价值,可以发现:多元文化理论不仅对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多元文化实践价值方面,詹姆斯・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对于家庭全人教育的社会商、德商、理商、情商和智商等方面具有方法论价值和教育实践价值。例如台湾的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就具有全人教育视野下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斯里特提出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家庭全人教育通过使用这五种方法,使儿童获得处理社会事务、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技能,加速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发展。例如韩国的多元文化家庭教育方案与咨询、援助、支持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综合多元文化教育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以上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五种多元文化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而且具有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构建多元文化下的现代家庭全人教育模式

1.科学认知多元文化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与理论,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其它先进教育理论如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合作教育、快乐教育、实用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等,借鉴家庭全人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并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组织框架和制度保证。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是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儿童协会、母亲协会等。这些合作教育组织的建立以及合作教育的制度规范,实现现代家校合作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家长和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规范家长教育行为,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

3.在教育内容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包含儿童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且包含家长素质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不仅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教育、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等,而且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接受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强化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现代家庭教育克服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智力教育的缺陷,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合作化。

4.在教育目标方面,现代家庭教育重视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现代家庭教育采用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且重视社会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接受全面教育和获得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人,促进儿童社会化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家庭教育以家长制教育为基本特征,忽视了以人为本和社会为本的全面教育,重视家长功利教育和灌输教育,缺乏家长有效沟通和亲子互动活动,忽视了儿童全面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造成儿童未来社会化成熟程度低和社会适应能力低的不良现实。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

第5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 基本特征 成长轨还

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对其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和教学活动后)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人员。专家型教师除应具备一般教师的能力外,还应突出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有选择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熟练运用演绎、归纳和类比思维方式的能力。二是有自主拟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三是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抓住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四是有根据事实决策和简洁、清楚确切的表达能力。

专家型教师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高度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专家型教师能依据自己丰富而高度系统化了的内容知识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能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效地组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过程之中,同时能利用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教学法知识向学生阐明概念、定理等,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第二,能够对教学进行强有力的监控。对教学进行强有力的监控,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评估、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核心,也是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一旦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就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灵活地实施教学计划,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具有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在课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由于专家型教师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组织教学、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因此,专家型教师才能在这种不断进行的创造性劳动中有所提高,成为教学专家。

由此可见,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教师的科研素质提高了,科研质量、教学质量才会随之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成长轨迹的扫描

许多人都认为专家型教师是培养出来的,只有培养得法,培养力度加大,才会有更多的专家型教师涌现。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而是认为专家型教师是在某种环境和条件下靠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排除各种干扰顽强不屈、不懈努力、自我生长而成为的,是靠自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而得到社会承认和接纳的。笔者并不否认培养对专家型教师形成的作用,但“培养”只是外部条件。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魏书生、任小艾等,他们既是全国知名的校长,又是典型的专家型教师,其成长轨迹就是有力的佐证。

一般说来,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就必须综合师德、理念、知识能力、团队意识、教育技术、创新意识等六种要素。这六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集于一体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1 敬德修业,有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如何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做人和成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化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的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作为专家型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尤为重要。

2 善于学习,教育理念科学、前卫。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将逐渐成为一位顾问,一位讨论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人,而不是给出现成结论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和潜能,教育应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3 善于专研,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三方面内容。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善。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形成和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专家型教师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交际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

4 善于合作,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然而每一个教师的劳动,又是许多人或者说某个群体劳动的一个部分。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因素,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还有另一面,即劳动的群体性、团队性。专家型教师应是教师团队的领头羊,尤其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以自己过硬的作风、扎实的知识功底、较强的工作能力、一丝不苟的教学科研精神来带动整个团队,使教育教学工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5 敢于实践,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增大信息量和课堂知识容量,可使过去的知识再现,现有的知识拓展,为未来发展创设模拟探索空间。专家型教师要敢于探索,敢于实践,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现、整合、拓展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自己从事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高速、有效运作,得到升华。而且能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是一种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从而正确、恰当地加以运用。

6 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工作。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一个固步自封、墨守陈规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生。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不是照相机,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对教育发展的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实践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就要排除各种干扰,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综合积累作为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各种素质,不懈努力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第6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成长 生命性 心理需求

本文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视角,用教育叙事的方式重新叙述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公Ishaan Awasthi的成长故事,在反复观看和回味影片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镜头深描故事细节,并着重从“成长与成绩”、“关注与惩罚”、“规范与自由”三个角度进行教育叙事与分析,进而揭示影片的深刻教育意蕴,给予读者更强烈的精神震撼。

一、重叙故事中的事

与电影这一艺术领域中的“叙事”相比较,教育“叙事研究”有其基本特征,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一是教育叙事研究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是“实然”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应然”的教育规则;二是教育叙事的内容必须是与某个或几个具体教育生活中的“人”有关的故事;三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1]。按照对教育叙事研究基本特征的理解,展开对影片《地球上的星星》的叙事研究,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理清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及重叙有意义的教育情节,深描镜头下的若干细节。

1.故事中的“人”

Ishaan Awasthi: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其内心世界充满了别人不以为然的惊奇,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绘画天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但他有读写障碍的缺陷,所以他善于用想象满足自己,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Ram Shankar Nikumbh:寄宿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把握学生向往自由、想象丰富的心理特点,大胆打破常规的教学规则,用欢笑和乐观感染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地想象和思考。

Maya Awasthi:Ishaan的母亲,勤劳、善良的女性,对孩子、家庭照顾得无微不至。

Mr. Awasthi:Ishaan的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望子成才的心情十分迫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代价。

Yohan Awasthi:Ishaan的兄长,学习刻苦,门门功课拔尖,是家长及老师的骄傲。

2.故事情节

镜头一:校长办公室里,Mr.Awasthi和夫人Maya Awasthi满脸羞愧地坐在那里,Ishaan充满恐惧地愣在办公室书架旁边,数学老师和英文老师愤怒且无奈地数落着Ishaan的“罪状”。

镜头二:Ishaan和邻居家孩子Ranjit发生冲突后,气急之下踢坏了邻居家的盆栽。邻居找到家里和Mr. Awasthi理论,Ishaan躲在家门外面不敢进去,被Mr. Awasthi发现,大声呵斥到跟前,边打边责骂。

镜头三:英文课堂上,老师发现Ishaan在开小差,愤怒地让他起来阅读,Ishaan读起来十分困难并告诉老师:“字母在跳舞(The letters are dancing)”,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觉得他故意扰乱课堂愤怒至极,将Ishaan赶出课堂并惩罚其站在教室门口直至下课。

镜头四:Ishaan到了寄宿学校,入学第一天,在宿舍里,校长严肃地对Ishaan说:“在这所寄宿学校,我们按照唯一规则生活,那就是纪律。我们这里制服了最难对付的学生。”

镜头五:Nikumbh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所有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唯有Ishaan闷闷不乐,并且什么也没有画,Nikumbh并没有责备他并试图与他交谈,Ishaan沉默不语。为了进一步探索Ishaan学习问题背后的原因,Nikumbh到Ishaan家里访问,由此,找到了Ishaan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惊奇地发现了Ishaan在绘画方面惊人的资质。

二、成长与成绩

成长,乃是个体生命的成长,是生命质量的提高,是精神生命的不断丰腴。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教育的追求不是成绩的增长,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和谐的境界,一句话,教育要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3]。影片中Yohan Awasthi紧跟父亲Mr. Awasthi的步伐,因而他与父亲一样在自己的领域拿第一,而Ishaan永远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成人足够强健,能负担得起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但是如Ishaan一样本该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的孩子们,正在成长,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怎能担负起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手指尚长短不一,为什么要让孩子在竞争中成为考试的奴隶,在学习中丧失快乐,错过生命健康成长的时机。

三、关爱与惩罚

关爱是一种感情的集中投入,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关爱,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是以爱育爱,以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平等沟通为前提,而并非自上而下地提要求,施加压力。关爱,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细节往往是问题根源所在,Maya Awasthi与Mr.Awasthi对Ishaan关爱或是表达方式不对,或是未关注到细节,当Nikumbh家访以后他们才半信半疑地相信自己一直关心、头疼的儿子出现学习障碍的根源在于儿子有读写障碍,同样对儿子投入了大量的关注与爱,为什么问题的症结是与儿子接触几次的老师发现的?老师关注Ishaan的细节表现,从言行、表情、作业乃至老师和家长不以为然的一张画,从作业中发现错误的规律,诊断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读写障碍,更重要的是,通过Ishaan的绘画作品,Nikumbh发现了Ishaan的艺术天赋及丰富的想象力。

当付出关爱未果时,教师和家长可能会选择通过惩罚唤起孩子的自觉。影片中,当Ishaan与邻居家孩子发生冲突并踢坏邻居家的盆栽时,Mr.Awasthi惩罚Ishaan,但结果只是让Ishaan不以为然,因为父母没有给他申辩的机会,惩罚只会让他觉得委屈,而不能让他自我反省。惩罚并不是治愈伤痛的良方,更重要的是要用关爱唤起孩子的自觉,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时而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以示自己的关心,鼓励孩子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找自己作为依靠,只有每时每刻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爱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成长。Nikumbh对关爱有正确的理解,所以他能找到Ishaan学习困难的根源,并且走进Ishaan的世界,和他沟通,帮助他成长。

四、自由与纪律

生命成长的终极追求在于快乐,快乐源于自由,自由地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想象。在现实学校生活中,“纪律之网”和“规范体系”密布,孩子没有更多自由想象的时间,没有自由表达感情的机会。在寄宿学校,校长推崇纪律,当Nikumbh给孩子们创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时,遭到了其他老师的攻击与“教育”:“校长推崇纪律,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孩子去生存,孩子必须竞争、成功、创造未来。学校的校训是‘遵守秩序,服从纪律,刻苦勤奋’,这是成功的三个要素,是完善教育的基石。”在Ishaan刚入学时就明白“在这所学校里,按照唯一的规则生活,那就是纪律,这里制服了最难对付的学生”。寄宿学校的纪律并没有“制服”Ishaan,真正把他从自闭中解救出来,并找回自己,找回自信的是Nikumbh。

成长具有生命性,关爱是孕育生命并促进生命成长的主要养分,自由的空间是生命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成长的孩子正如小鸟,他们向往自由,向往广阔的蓝天。因而,教育者和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时,更多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成长的生命性。教育工作者施教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必须采取有针对性且利于青少年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家长、教师居高临下靠高压方法进行“育人”[4]。

参考文献:

[1]刘良华.论教育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2(4).

[2]胡凡华,刘效莉.生命成长是教育的终极追求[J].思想理论教育,2009(2).

第7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人文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一、引言

目标教学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向是设置一些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都可达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其它的教学方法相比,目标教学法的一大优势是,它可以让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这样就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发自身潜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围绕那些确定的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二、目标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究竟何谓目标教学,学术界对此的观点可以说是众口难调。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8月,给目标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此定义不仅揭示了目标教学的特征,还一语道破与其它教学流派的不同之处,比较广泛地为人们接受。

目标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具体来说,就是将教材根据前后联系和组织结构,划分成更小一层次的独立完整的单元,然后以这些单元来进行具体的教学。

2、 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目标教学始终将教学目标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异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求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4、 通过调控可控变量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一些因素容易改变,一些因素则不易改变。教师应通过控制容易调控的因素来优化教学质量。

5、 运用教学评价来有效地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自我反馈矫正这一系统。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们达到教学目标。

三、目标教学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1、目标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人文教育指的是旨在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学理念和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之所以是现代教育的一大主流,定有其优势和长处,目标教学应该予以借鉴和吸收。

2、目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方向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必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主导方向,未来的社会将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大量的事实证明。目标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达成一些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背诵、理解、运用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能力。我国几十年目标教学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能力的学生。总之,要使目标教学法更好地适应我国教育的主题,必须转向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主的方向。

3、目标教学应转向以学生为主的“三本”方向

现在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围绕着课本、教师、课堂来转。这种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过于僵化和死板,不仅制约着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束缚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现代教育的潮流中,已逐渐地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当代教学中应尽快转向以学生为本、以其能力发展为本和以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新教学方向上来。

4、目标教学的课堂教授模式应走向多维互动

以前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的强加模式,所谓的上课,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造成一种老师很尽力,但学生接受效果未必很好的怪现象。为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以前教师独占课堂这种一维的模式,而形成多维互动的模式,如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小组和小组等多维的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把课堂教活,就必须进行各方面的互动,如教学的主客体互动、师生的情感互动、师生的认知互动等。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为多维互动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5、目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管理模式

现代的目标教学大多是以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和管理教学活动,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有失公允,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特长的发挥。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无疑教出来的多是清一色的学生。因此,更科学的评价管理模式应是既要看一个学生的成绩,又要看其各方面的整体发展,还要看其特长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和管理模式,才能培养出来社会需要的各型各色的人才。

四、结语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教学思想,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目标教学法在理论上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它主张教育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目标教学法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世纪下,目标教学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明确目标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无疑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 等编著,蒋小平等译.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彦军,李洪珍,刘振峰,于守平,李晓静. 中国当代教学流派.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冯克诚,西尔枭.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4]范晓玲. 教学评价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张志勇,徐明祥. 我国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6]武镇北.目标教学新探.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刘显郭. 反馈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第8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美术教学作用

新课程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美术学科着力于教学生如何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是眼、手、脑密切配合的智力活动,要将感知到的具体事物通过认真观察加深印象,反复比较,找出基本特征,运用线条、形状、体积、色彩等表现出来。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艺术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引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求知是至关重要的。《未来汽车》一课属想象课。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课是既喜欢又害怕,喜欢的是可以海阔天空的任意改变汽车的外形和功能。害怕的是汽车的构造画不完整,或者是表现不清楚。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于是我就把这个内容分成了两节课来传授,第一课时时重点了解汽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构造。运用电教媒体的特点,寻找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汽车,请学生用基本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等等)来概括它们。由于有了生动的数量较多的汽车图片,学生们对汽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们通过拼拼贴贴来轻松的把握汽车的外形。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通过电脑动画逐步出示汽车的发展史和各种不同特征的汽车,外形概括、色彩艳丽的图片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里出示这些图片有三种目的。1、对学生进行上一节课内容复习。2、通过对图片进行欣赏,使学生逐渐认识本课内容,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有别于上一节课。3、了解教学目标,体验了现代汽车的造型美,发现了各种形体的组合。那么,未来的汽车又将是怎样的呢?学生课前通过自己观察,询问父母,或者上网浏览,已经知道了,现在汽车的不足之处。当老师将这一组未来汽车的图片结合声音进行播放的时候,学生的脸上有的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不自觉的发出由衷赞叹。电教媒体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缤纷的世界之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奇特、创意独特的未来汽车的图片,接着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设计一辆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未来汽车》好吗?”

学生在欣赏对比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不同的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广泛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绚丽多彩的形象信息和错落有致的音响信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内涵。

1.使用录像、投影辅助教学。《对称的美》一课,我综合运用了录像、投影、录音机等电教媒体做过教学实验。在课上我先放映了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同学们观察了美丽的蝴蝶录像,被蝴蝶那左右对称的双翅花纹、美丽的色彩深深感动了。在教学中,我当堂演示了采用套色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并用投影仪展示了多种蝴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又在做好的蝴蝶背后加了支撑条和拉杆,当学生们用手拉住拉杆时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就会在他们手中翩翩起舞。

第9篇: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对话式教育” “独白式教育” 保罗•弗莱雷 探究性学习 创新 平等

From “monolog” to “dialogue”

------Brief talk about the education view on the new curriculum

Shao Long

【Abstract】The basic character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monolog education” is to teach, which way makes students lack the go-aheadism and creativity. In other words, what students can do is to accept what teachers have taught them, which does not advantag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 research ability.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more depressing without energy. In our classroom, do our teachers has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alogue education”?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to college, has the “dialogue education” been adopted? Compared with the old “monolog education”, what is the advantaged of the “dialogue education”? What should our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in carrying through the“dialogue education”?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Keywords】“Dialogue education” “Monolog education” Paulo Freire Exploratory learning Innovation Equality

“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虚、相信他人的基础上的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保罗•弗莱雷。”

1.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模式。我国传统“独白式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传授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作为客体的学生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其主要任务就是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储存起来。这种交流方式,表明了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垂直关系,不是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2.“独白式教育”的弊端。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他提出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会产生如下的现象:①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②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总是一无所知。③教师总是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④教师总是讲授,学生总是顺从听讲。⑤教师总是执行纪律,学生总是只有遵守。⑥教师有权选择并制订规定,学生则遵守规定。⑧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围着老师转。⑧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从未被征求过意见)则要适应这些教学内容。⑨教师利用自身的威望成为知识的权威,反对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能听从教师。⑩教师是教学进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这种教育剥夺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看作是要进行适应的人和要进行调整的人,学生越是被动的学,越会倾向于去适应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弗莱雷提出要用“对话式教育”来取代“讲授式教学”。

3.现代“对话式教育”。“对话式教育”是在对“独白式教育”反省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教育实践形态。对话的特征是:

3.1 对话是平等的交流。弗莱雷认为对话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上的,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对话。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是一种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平等、双向、真实、积极的交流。

3.2 提问是对话的关键。要求教师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也应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3.3 对话需要合作,在对话式教学中,不存在一个主体要使另一个成为课题,对话的双方都是主体,对话应具有自主性、主动性,而不是强制的,是一种双方的合作关系。

4.“对话式教学”的优势。

4.1 “对话式教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对话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对话,这与我们通常的教学有很大区别,如何通过对话方式进行教学是促进教师进行创新的一个动力,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的思考方式,这会逐步培养教师的不断创新精神。相对学生而言,他要逐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思索,学生的学习不再限于老师所讲的范围,而是要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因此“对话式教育”是培养师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

4.2 “对话式教育”有助于促进民主平等。首先,“对话式教育”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平等的,而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垂直关系,这种提问、对话、交流方式充分显示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民主与平等。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在这种过程中以民主、平等为导向的价值观激励教师和学生去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4.3 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对话式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建立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就会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友谊的基础是平等,师生的交往也是旨在建立一种友谊、一种信任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4.4 有利于建立充满活力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长期以来,我们很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热情、缺少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们发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呐喊。“对话式教育”对于师生而言没有预设答案的课题,因而在探索研究中的每一点进步,都体现着学生的思维向一个未知领域深入;学生的每一点收获,都是学生创造性活动的结晶,这种学生能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渴望独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5.转变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坚持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人文关怀是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人文关怀符合教育的本质。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契合,是人对人的交流活动。“人文关怀”对从“独白”到“对话”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