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火灾风险因素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90-01
1 前言
油库事故风险是指油库现存的或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展成为事故,事故风险通常被描述未来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就是说它总涉及不可能性和不能肯定的事件,在油库的运行过程中,正是由于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从事运行的同时承受着一定的事故风险,因此,在油库的安全管理中,应查找油库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管理薄弱环节,控制和消除油库在储、运、加注和技术保障各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以便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可能发生事故,对于油库也一样,油库过程中存在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在各项作业和生产经营过程,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可能需要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或发生意外事件,如果事前没有相应的处置方案,就会手忙脚乱、仓促应对,极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而且这些事故一旦往往造成重大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环。因此,对于油库应该建立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使救援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控制事故规模、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2 研究进展
雍岐东,钱利民,徐守彬将风险分析理念引入到油库的安全管理中,将油库的各类风险分成固定风险和可变风险两大类,其中固定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变的风险,如油库固定设施、设备在某个季节内较其他因素而言变动较小;而可变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大的风险,如油库作业中人员活动的频繁程度、暴露时间的长短等对风险影响较大。
在可变风险分析方面张培春,崔存梅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环境等外在因素,分析了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全面提高人状态的可靠性,把人为差错减到最少,降低油库的安全风险;刘奇韬、穆鑫对油库作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油库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对油库各个作业环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测算,最后提出事故征兆苗头出现后的应急处置对策;李斌业、肖道平、张声林认为石油库作业风险分析必须把握好的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分析石油库作业的系统构成;二是建立健全作业风险分析机制;三是对作业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和制定安全措施;仲伟瑞采用事故树方法对油库作业进行评估,该方法通过构造油库作业事件树,定量计算各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并结合后果事件的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指数、科学划分风险等级、相应风险警报,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3 存在问题
在油库风险分析和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在油库罐区火灾的池火灾后果分析方面,常用的世界银行国际信贷公司编写的《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中,由于把整个火焰简化圆柱体,而火焰长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木垛试验的计算上推导出来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偏高;
(2)现有油库风险分析方法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虽然有一些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方法,但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由于需要的参数过多等原因,不能在企业中推广使用;
(3)在油库风险分析方面,缺乏基础设施、设备可靠性的基础数据支撑;
(4)国内不少油库企业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存在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缺少实际演练过程。
4 油库风险分类
油库风险的类型,一方面可以根据风险导致的原因来分类,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事故后果的类型来分类。
1、根据油库风险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
1)油库建筑物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项目的选择以及平面布置,属于固有风险。
2)油库设备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的贮罐、油泵以及装卸油等油库设备,既有固有风险的内容,又有可变风险的内容。
3)油库作业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的各种作业,属于可变风险。
2、根据油库事故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在油库管理工作过程中,导致事故形成的主要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
1)危险因素受管理缺陷激发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操作过程中开错阀门造成混油、跑油事故,明流加油造成静电着火事故等。
2)危险因素受外界因素激发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油库受到山洪暴发、台风、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事故。
3)危险因素受上次事故(一次事故)激发导致此次事故(二次事故)。例如:二次事故发生是因油罐区一次事故后安全设施维护不善(如防火堤),导致一个罐着火而引起其它罐着火事故等。
4)未知因素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例如:某些静电事故和雷电事故等。
[关键词]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36-02
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及其他文献资料,经分析研究后认为,甲醇钠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灼烫、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厂内车辆伤害、淹溺、噪声伤害、粉尘伤害、起重伤害等。
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该项目涉及到的甲醇、甲醇钠甲醇溶液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甲醇钠属于自燃物品,一旦管理不善、设施设备存在缺陷、违章操作等均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引发火灾和爆炸危险的主要因素有:1.泄漏:如储存的甲醇、甲醇钠溶液泄漏(输送过程中泄漏,运输过程中泄漏;管道泄漏);2.控制失灵:如阀门、仪表损坏、阻火器未设或失效;3.误操作:由于操作工的工作失误,造成损坏、泄漏;4.运输过程中如运输超载、车祸、车罐损坏等造成物料泄漏;5.装卸过程中如不严格遵守装卸规程,野蛮装卸,可造成物料泄漏,也可能因碰撞产生火花或者物流流速过快,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发火灾爆炸;6.设备、设施防静电不合格,产生静电积累引起爆炸事故;防雷设施不合格,雷雨天气,有可能发生雷火引发火灾爆炸;7.若管理不善,甲醇钠可自燃而引发安全事故;甲醇钠粉尘可发生粉尘爆炸事故;8.进行电焊检修作业时,操作不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焊接时用内部富含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做搭接线,在管道连接处产生火花,引起着火爆炸;9.储存易燃液体过程中,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降温效果差,使容器温度、压力升高,可使容器超压而出现爆裂、泄漏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10.电气设备产生故障,产生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
二、中毒、窒息危险性分析
本生产装置有溶碱罐、合成塔、再沸器、甲醇储罐、甲醇钠溶液储罐、灌装机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使用后,由于介质的冲刷、腐蚀、磨损等原因,需要人员进入容器内部进行检查、维修、清扫等工作。由于容器内空间狭小,通风不畅,照明不良,观察受限,联系不便;加之设备与工艺管道相连通,内部介质存在有害因素,极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进入罐内作业时,要特别注意按相关作业规范要求操作。
(一)中毒窒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氢氧化钠属于8.2类碱性腐蚀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甲醇属Ⅲ级危害(中毒危害)毒物。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淤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
如需在罐、釜等通风不好的封闭空间或容器内作业时,必须办理相关作业证,按规范清洗后用空气置换,在罐内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期间需注意始终保持通风良好。当内部存在有害气体时,绝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以防止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二)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在罐、釜内部检修、作业时,观察受到限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因此必须做好罐外监护工作,带搅拌器等转动机械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挂牌、办理好停电工作票后,方可进入容器内检修,否则误启动极易造成人员伤害。
设备内作业必须断开与之连通的全部管线并挂警示牌,必要时增设盲板,并保持其通风良好。否则极易造成人员伤害。
三、触电伤害危险性分析
该项目生产装置多处使用电气设备,生产过程中需防止触电伤害事故。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电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及使用管理。1.电器维修必须严格执行挂警示牌制度,以防止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如检修电器设备拉闸断电后,需挂“有人工作,切勿合闸”的警示牌,否则极易发生事故。2.线路维修作业时除挂警示牌外,还应按规定在作业线路两端挂接地线,以免发生意外事故。3.电器检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严禁违规带电作业。4.登高作业时要做好踏板、安全带等保护措施。5.电源线沿地面铺设经人行道时,应有保护设施;否则可能导致事故。6.移动式照明灯具应采用安全电压(24v以下),否则易发生触电事故。
四、灼烫伤害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氢氧化钠为碱性腐蚀品,甲醇钠溶液、甲醇等具有较好的油溶性,人员接触会对人员的皮肤和眼睛造成化学灼伤。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操作失误,发生大量泄漏或飞溅,操作人员在现场无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物料极易喷溅到皮肤上,造成化学灼伤,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生产装置中,高温设备、管道较多,如果高温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损坏,操作人员接触到这些设备和管道时就有发生烫伤的可能;如果高温介质发生泄漏喷射、高温管道或阀门发生破裂、损坏等,也有可能烫伤现场操作人员。
五、高处坠落危险性分析
生产装置区及储罐区的设备、容器比较高大且露天布置,爬梯、操作平台、框架等都有一定的高度,操作人员在进行正常生产作业或检修作业时,如果梯子、防护栏杆、平台等损坏或设置不规范、操作人员不小心或自然条件(雨、雪)等原因,就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六、物体打击危险性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物体打击伤害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如果现场人员操作不当、违章或习惯性违章作业等,都可能引发物体打击伤害事故。
七、机械伤害危险性分析
生产装置中作用的传动、输送等机械设备很多,如各类泵等,外露的转动部位如果没有防护设施,或者防护设施损坏、现场人员误操作等,就有发生卷入、打击等机械伤害的可能;如果机械设备检修时无人监护、不挂禁动牌、启动前不全面检查、出现故障不停机检修等也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八、车辆伤害危险性分析
生产装置区内原料及成品的运输都离不开车辆(汽车、叉车等),如果运输车辆有故障或司机违章驾驶等,则有发生车辆伤害的可能。
厂区内易发生的事故有撞车、翻车、碾压等。事故原因主要有:1.违反操作规程。2.车辆安全规章不健全。3.车辆本身有缺陷(包括灯光、喇叭、制动缺陷等)。4.司机无证上岗、患有疾病或心理不适。5.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
九、淹溺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厂区有循环水池、消防水池等,若其四周未设置护栏,没有明显的警示标识,相关人员有掉入水池发生淹溺的危险。
十、噪声有害因素分析
生产装置区及罐区,所选用的机、泵等是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高强度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噪声同时干扰和影响信息的交流,使工作人员听不清谈话或发生的语音信号,导致操作失误率上升。
十一、粉尘有害因素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固体物料氢氧化钠、甲醇钠均可产生粉尘,尤其是干燥、粉碎、混合、包装等工序,粉尘危害更严重,若吸尘、除尘、通风措施不完善,个人防护不当,作业人员会吸入粉尘,造成粉尘伤害。
>> 基于改进的HFACS模型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编码 基于HFACS的管制员人因失误因素分析 电力生产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基于HRA的煤矿事故人误辨识结构模型的研究 基于图像的车祸事故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设计 基于Reason模型的建筑业事故致因分析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物流仓库火灾爆炸风险分析与预防对策 基于事故因锁理论道面破坏的安全分析 基于扰动―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城市交叉口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事故分析和改进方法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案例分析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基于火电厂的虚拟现实事故人员培训系统设计探讨 基于220kV II母线失压事故的电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浅谈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电力生产中的人因管理探析 “世越号”客轮事故人为因素分析及船员软素质培养的思考 论调车事故人身伤害的原因和对策 矿山生产事故的预防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何丹信.电力企业生产中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J].通讯世界,2014(02):44-45.
[3]林杰.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D].贵阳:贵州大学,2006.
[4]武淑平.电力企业生产中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李含.电力企业人因失误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5.
[6]暴英凯,文云峰,韩宇奇,等.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人为失误分析与建模[J].电网技术,2016,40 (2):500-507.
[7]Ansi Wang,Yi Luo,Guangyu Tu et.al.,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uman-Reliability Based on Fuzzy-Clonal Sel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vol.60,no.3,pp.517-527,Sep.2011.
[8]陆海波,王媚,郭创新,等.基于CREAM的电网人为可靠性定量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 41(5):37-42.
[9]吴声声.电力企业人因安全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10]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10.21”高处坠落较大事故调查[OL].[2016-03-01]..
[1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司基建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安全事故事件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1-192.
[12]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事故摘编[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1-122.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脆弱性;威胁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保障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就是从风险管理角度,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分析信息化业务和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人为和自然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或者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2、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和主要因素分析
“网络信息的安全”从狭义的字面上来讲就是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安全,而从广义的角度考虑,还包括整个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使用过程的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如下6个特征:(1)保密性。即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2)完整性。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3)可用性。即能保证合法的用户正常访问相关的信息。(4)可控性。即信息的内容及传播过程能够被有效地合法控制。
(5)可审查性。即信息的使用过程都有相关的记录可供事后查询核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而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就能够为此复杂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量化,同时,也为能通过其他方法如人工智能网络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基础。
网络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6大类:(1)自然界因素,如地震、火灾、风灾、水灾、雷电等;(2)社会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如暴力、战争、盗窃等;(3)网络硬件的因素,如机房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受电力、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4)软件的因素,包括机房设备的管理软件、机房服务器与用户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各种服务器的数据库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工具软件等;(5)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使用者和参与者的各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因素,如操作失误、数据泄露、恶意代码、拒绝服务、骗取口令、木马攻击等;(6)其他因素,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因素、有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因素、教育部门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因素、宣传部门对相关安全内容的宣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均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1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
虽然已经有许多标准评估方法和流程,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只是这些方法的套用和拷贝,而是以他们作为参考,根据企业的特点及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进行“基因”重组,定制个性化的评估方法,使得评估服务具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评估种类一般有整体评估、IT安全评估、渗透测试、边界评估、网络结构评估、脆弱性扫描、策略评估、应用风险评估等。
3.2安全整体框架的设计
风险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确风险,更重要的是为管理风险提供基础和依据。作为评估直接输出,用于进行风险管理的安全整体框架。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环境差异、需求差异,加上在操作层面可参考的模板很少,使得整体框架应用较少。但是,企业至少应该完成近期1~2年内框架,这样才能做到有律可依。
3.3多用户决策评估
不同层面的用户能看到不同的问题,要全面了解风险,必须进行多用户沟通评估。将评估过程作为多用户“决策”过程,对于了解风险、理解风险、管理风险、落实行动,具有极大的意义。事实证明,多用户参与的效果非常明显。多用户“决策”评估,也需要一个具体的流程和方法。
3.4敏感性分析
由于企业的系统越发复杂且互相关联,使得风险越来越隐蔽。要提高评估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关联分析,比如对一个老漏洞,不是简单地分析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而是要推断出可能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管理漏洞,找出病“根”,开出有效的“处方”。这需要强大的评估经验知识库支撑,同时要求评估者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3.5评估结果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的输出,不应是文档的堆砌,而是一套能够进行记录、管理的系统。它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但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可管理的风险表述系统。企业需要这样的评估管理系统,使用它来指导评估过程,管理评估结果,以便在管理层面提高评估效果。
4、风险评估的过程
4.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明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签署相关合同及协议,接收被评估对象已存在的相关资料。展开对被评估对象的调查研究工作。
4.2中期现场阶段
编写测评方案,准备现场测试表、管理问卷,展开现场阶段的测试和调查研究阶段。
4.3后期评估阶段
撰写系统测试报告。进行补充调查研究,评估组依据系统测试报告和补充调研结果形成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5.风险评估的错误理解
(1)
不能把最终的系统风险评估报告认为是结果唯一。
(2)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发现所有的安全问题。
(3)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全问题。
(4)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漏洞扫描。
(5)不能认为风险评估就是IT部门的工作,与其它部门无关。
(6)
不能认为风险评估是对所有信息资产都进行评估。
第一章内容提要7
(一)、项目概要7
1、项目背景7
2、项目性质7
3、项目地址7
4、建设单位7
5、产品方案8
6、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方案8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
(二)、原料及动力供应8
1、主要原料8
2、能源供应8
(三)、简要结论研究9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0
(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10
(三)、推动产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10
(四)、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10
(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11
第三章公司概要11
(一)、公司概要11
(二)、人员状况11
(三)、固定资产状况12
(四)、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12
(五)、专业技术水平12
(五)、管理体制13
第四章市场分析摘要13
(一)、炭化木概念13
(二)、炭化木的特点14
1、防潮性增强14
2、尺寸稳定性提高14
3、耐腐和耐候性能显著提高14
4、环保、安全14
5、颜色内外一致14
6、增强弯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15
7、润湿性降低15
(三)、炭化木的应用15
1、炭化木基本应用15
2、炭化木应用主推方向15
(三)、目前炭化木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19
1、国内木材市场发展现状19
2、国内木材市场需求19
3、炭化木市场需求20
(四)、企业炭化木市场对策20
1、加大宣传21
2、加快研发设计21
3、打造过硬的质量21
4、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建设21
第五章产品技术方案21
(一)、产品方案21
1、产品方案确定原则21
2、产品方案22
3、质量标准22
(二)、国内现阶段常用的木材热处理方法22
1、水蒸法22
2、木材表面炭化22
3、木材炭化法22
(三)、我公司生产的炭化木技术方案及优势23
1、工艺及设备选用原则23
2、产品技术方案23
3、原料供应24
4、我公司深层炭化木生产技术的特点及优点24
4、产品市场优势24
(五)、项目建设规模25
1、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和原则25
2、建设规模25
(六)、设备选择25
1、设备选型原则25
2、主要设备选型25
(七)、主要原辅料26
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26
(一)、项目选址26
1、萍乡市概况26
2、地理概述26
3、交通26
4、招商引资27
5、劳动力资源27
(二)、厂址选择及建设条件27
1、地址选择的基本原则27
2、地址选择的具体要求27
3、场址选择28
4、燃料及动力供应28
(三)、总平面布置原则28
1、总平面布置遵循的原则28
(四)、总平面布置方案29
1、主要建(构)筑物布置29
2、厂区道路及绿化29
3、管线规划29
(五)、土建工程29
1、设计原则29
2、建筑构造30
(六)、结构设计30
1、基础工程30
2、建(构)筑物30
(七)、建筑物清单30
(八)总图布置技术经济数据31
(九)、场内外运输31
1、厂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31
2、厂外运输及运输方式31
3、运输量31
(十)、配套设施31
1、给水31
2、消防用水32
3、排水32
(十一)、供电32
1、电源及供电情况32
2、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32
3、供电方案选择及原则确定32
(十二)车间配电、照明32
第七章环境保护、消防和生产安全33
(一)、环境保护33
1、厂址环境现状33
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33
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33
(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措施33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3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4
3、环境影响分析34
(二)、消防34
1、概述34
2、设计依据35
3、火灾危险性类别35
4、工程周围环境35
5、消防措施35
6、采暖35
7、工艺35
(三)、生产安全36
1、编制依据36
2、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分析36
(四)、对各种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措施36
1、概述36
2、防粉尘、有害物质措施36
3、噪声控制37
4、防电伤、机伤措施37
5、防雷伤37
6、防暑降温37
(五)、工业卫生措施37
(六)、安全卫生机构设置37
(七)、职工安全管理38
第八章、财务规划38
(一)、资金筹措38
(二)、投资使用计划38
(三)、评价依据39
(四)、营业收入估算39
(五)、营业税金估算39
(六)、成本估算39
(七)、损益分析40
(八)、盈利能力分析40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41
(一)、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41
(二)、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增加41
(三)、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41
(四)、维护社会稳定41
第十三章、风险控制及防范41
(一)、管理风险及防范41
(二)、财务风险防范42
(三)、市场风险及防范42
1、需求变动风险防范42
2、市场竞争风险防范42
(四)、政策风险42
第十四章、建议及结论42
1、建议认真组织实施42
【关键词】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安全管理
一、煤化工企业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煤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区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区域,而造成库区火灾威胁主要是来自于人为的因素,比较常见的有槽罐清洗、抢修动火等引发的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另一方面,忽视操作规范,没有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操作也是十分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煤库区和生产区域也不会太远,彼此之间一旦哪个区域发生火灾,也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煤化企业的生产区域也是消防安全的重点区域,作业流程的不规范,生产操作不当等也会引发火灾。
二、加强煤化工企业消防工作的措施
(1)加强煤化企业防火防爆技术处理。防火防爆是煤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控制助燃物以及可燃物和点火源是防止火灾和爆炸发生的主要措施。煤化企业要按照产品的物理性质以及原料性质采取相关的防火防爆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更新。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火灾发生所具备的条件进行防火处理,减少易燃物的暴露和摩擦,在厂区禁止明火,禁止员工将打火机等火源带入厂区。最后要采取一定的阻火技术减少火灾发生时候火势的蔓延,在进行厂区建设时,要注意采取阻火材料的使用,库存和厂区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2)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化工企业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消防安全投入。一方面是要强化队伍建设,建立起消防应急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设备的投入,从根本上提升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的管理水平。从制度上来讲,要建立起严格的化工企业的责任机制,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将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部门班组个人的责任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后是要建立起预防消防安全的应急机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必要的的灭火救援设施和装备,从而建立起科学合理实用的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增强煤化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3)注重安全检查,将事故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很多火灾都可以通过检查提早发现,提早预防。化工企业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检查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安全检测,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的安全检查队伍,并不断的提升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检查要有目的的进行,对危险物品储罐以及电气装置、锅炉及压力容器等这些关键装置要进行重点检查。(4)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然消防安全事故。火灾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在事故不可避免的时候应该建立起事故的应急救援队伍,这是化工企业有效控制灾害的蔓延,抵御事故风险,降低消防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应急救援的重点应该是对火灾的迅速扑灭,危害人员的快速营救,事态的快速控制。应急体系中应该包含消防、后勤以及医疗等多个部门。在每个部门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定时负责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去锻炼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提升心理素质,包括对各类消防器材的熟悉,提升身体素质。树立起忧患意识,应对在特殊情况下出现迅速迎战的能力。
三、小结
煤化企业的原料库区以及生产区大多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做好安全防火的意义重大,企业要通过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加大培训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同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同时建立起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注重安全检查,通过多种渠道保障将危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减少事故的损失。
参 考 文 献
[1]编辑部.医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顽疾的良药——《吉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颁布实施[J].吉林劳动保
护.2010(5)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J].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10(12)
[关键词]物流园区;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26-02
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物流是一种风险很高的行业。物流园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综合程度高的特点,决定了物流园区是物流行业中风险程度相对集中的领域。目前,物流风险管理研究开始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但是,具体到物流行业中的物流园区风险管理研究还几乎无人问津。本文将在物流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对物流园区风险管理进行尝试性研究。
1 物流园区三阶段工作内容划分
在第十二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办公室王大明主任把物流园区的主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起步建设阶段(搭台期),二是运营管理阶段(经营期)。起步建设阶段,其实包括两个重要阶段,一是规划论证阶段,二是施工建设阶段。各个阶段,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掌握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将方便于进行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分析。在此,将物流园区按规划、建设和营运三个阶段划分,各阶段主要工作如表1所示。
2 物流园区的风险管理模型
根据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可以将物流园区风险管理流程归纳为三个核心步骤,即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因素识别是指明确潜在的不良事件,即产生风险的来源,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判断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不良事件的后果,是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风险控制一方面是通过风险评价,即选择实施风险控制的最佳措施,另一方面是付诸行动,并对控制结果进行反馈。
3 物流园区的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有多种。物流园区风险因素识别方法主要是在工程项目风险因素识别的表上作业法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良形成的。物流园区风险因素识别表上作业法,就是在物流园区风险类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分阶段将各风险类在各个层次上进行有机组合,通过风险登记和列表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区别与归类。
3.1风险因素分类
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因素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按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加表2所示。
根据风险因素与项目的相互关系,可以将风险因素类别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风险来自系统内部,并在系统内部发生作用;外部风险来自系统外部,通过系统的外部界面对系统的全局或局部发生影响。
根据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可以将风险因素类别分为可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可控制风险是指风险因素产生后有成熟的或可供借鉴的响应措施,风险负面影响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可控制风险是指风险因素产生后没有成熟的或可供借鉴的响应措施,风险负面影响在不可控的范围内。
3.2物流园区风险因素识别模型
以物流园区施工建设阶段为例,风险因素组合登记表各项限的风险因素分布:①资金短缺,标书有误,合同条款不完善,劳力纠纷;②技术方案有误,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设备缺陷,设备故障,设备操作失误,施工场地变化,工程返工;③项目计划调整;施工技术水平低下,设计变更,施工场地变化;④协调不善,赔偿冲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技术失败:⑤操作规程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不善,工作人员失职;⑥经济滑波,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税率变化;⑦材料质量不合格,后勤供应缺陷;⑧技术法规变化,后勤供应缺陷;⑨法规变化;⑩地震,天气变化,暴雨洪水,泥石流,塌方,雷电,火灾,强风等。
通过对物流园区各阶段的风险分析,形成阶段性风险因素识别表上作业,有利于各阶段识别结果的比较,动态地掌握物流园区各阶段的风险状况,实施风险动态管理。同时,该方法也有利于分析人员和决策人员更加直观、准确地制定各项风险因素的响应措施,对应地形成风险响应措施表,用于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4 物流园区的风险控制
4.1物流园区规划论证阶段风险控制
从表3可知,在物流园区规划论证阶段,突出的是外部的政治风险、内部的技术风险和外部的社会风险。外部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在物流园区的政策的不确定性。内部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科学合理程度。外部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土地批租与土地使用者的关系紧张程度。
针对三大风险,应该组织专班人员,研究相关政策,利用外部智力资源,科学评估风险程度,合理规划,小心论证,谨慎处理各个层面的问题。
4.2物流园区施工建设阶段风险控制
第二个阶段,突出的是内部的管理风险、外部的技术风险和外部的自然风险。内部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园区施工质量风险和资金使用风险。外部的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后勤供应缺陷,技术法规变化。外部的自然风险包括当地的天气变化,施工场所的自然条件等。其中,后两种风险均表现为不可控性。
1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古建筑一般采用木质或者砖木结构,耐火点低,极易造成火灾,而且古建筑形体高大,坐落严密,楼间距可能无法满足现今法规标准要求,火灾时容易蔓延,小火变大火,增大火势控制难度。另外古建筑通常构建在商铺及居民区内,周边往往有与之同一时期的古街道,这些街道通常未经规划设计或是在设计上无法与现今法规标准契合,在救灾时会受制于街道太窄或被商家招牌或摊贩阻挡,消防车等设施难以部署。
2人员密集安全隐患
灯会时具有人员密集、人数众多、小孩众多等特点,火灾发生时,人员由于恐慌,极易造成踩踏事故[3-4],增大人员疏导难度。另外由于道路阻塞,可能会阻止消防车等消防设施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错过火势控制最佳时段。
3可燃材料安全隐患
灯会中,灯布、支架采用大量的可燃易燃的布展材料,这些材料与古建筑木质结构交织在一起,增大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荷,一旦这些可易燃材料、或者古建筑着火,火势容易蔓延,烧成一片。
二、消防安全策略
1提高灯展区域古建筑耐火等级,降低火灾荷载
大型灯会举办前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对灯展区域的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其耐火极限,并按照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校核该建筑的防火分区、疏散系统等是否能与其原有的耐火等级相匹配,如匹配可不对其结构作防火处理;反之,则应采用对其结构进行防火保护或处理来提高其耐火等级。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即在不破坏古建筑的原有结构、不影响灯会展出期间满足古建筑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增设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的防火装置和排烟系统。
2提高电气防火安全意识,加强电气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大型灯会灯展形式多样,灯展区域的用电装置也日益增多,供电线路的容量、用电时间的不确定性,使电气火灾存在了一定的隐患,特别是灯展在晚上举行.需要持续供电。为保证灯展期间用电安全,可提高电气线路装置工作通电利用率,即除灯展区域不能停电,对于其它供电网络就不需要全部供电,不工作的电气线路装置应不予通电,从而降低电气火灾的隐患,同时有利于找出由于其它因素而诱发的火灾原因,真正找出造成火灾的元凶。对灯展区域的沿街商铺做好媒体宣传,举办扎灯艺人、景区员工消防知识培训等方式,使灯展参会人员充分认识到电气火灾的危害,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提高防范电气火灾的消防安全知识。对电工、电焊工及电气操作人员等重点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在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上,经营单位要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电气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有严格的检查、奖惩措施,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排除。
3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准确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火灾事故
由于灯展历时时间较长,一般为20天,除了要面对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要遇到不同于一般的消防安全问题。影响灯展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这使得灯展安全管理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南京夫子庙灯会以往存在的安全因素分析研究,得出灯会中古建筑安全影响因素综合评价(见表1),得出各危险因素对灯展安全的威胁等级。根据以上综合分析,由于灯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医疗急救、气象预测预报、交通管理、生命线工程抢修等各相关部门的参与,所以,各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应急管理的特征,制定相应的灯展应急预案。并按预案提前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4加强消防监督巡查和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把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和灯会期间防火安全检查紧密结合起来,消防监督人员需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重大火灾隐患,要明确责任,及时整改。对火灾易生的重点部位立即整改,在灯会期间要坚持昼夜巡逻。组织灯会工作人员、沿街商铺负责人、扎灯艺人学习法规和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要求。通过培训使他们懂得用火安全管理,懂得常用电气的安全使用,懂得易燃物品的安全管理,会正确地报火警和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和疏散人员和重要物资。
1.1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其中,坠落意外、施工机械事故、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和坍塌等是主要出现的事故类型[4]。针对安全防护、货物搬运安全等项目,以福建省内主要城市的工程项目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为设计依据,选取基础施工,防火防电等五类施工中常见问题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结果得分较低的项目就是目前做得不到位的项目。在所进行的五类现状的调查中,安全防护现状调查中的“高空作业没有佩戴安全带”这个现状得分最低,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这表示在福建省内对于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而从图1也可看出高空坠落在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中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
1.2福建省建筑安全施工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对福建省内一些主要城市中的施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建筑工程项目所表现出的不安全现状,排除人类的意识的麻痹大意或者其他意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建筑安全事故,建筑项目中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就是诱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从客观的不安全因素出发,利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筛选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从调查获得的六项不安全现状出发,归纳总结,探索出类发生频率较高的建筑安全事故:坠落意外、土方塌方、物体打击、建筑机械、起重机事故、爆炸火灾、触电、货物搬运。针对以上八类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及其可能诱因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在福建省内的一些工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上建筑安全问题在福建省内主要由何种因素导致。比如安全坠落这类建筑安全事故的诱因如表1所示,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知,安全坠落事故主要原因是“高空作业未有适当的防护措施”。结合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采用美国格雷厄姆提出的作业条件(环境)危险性评价的LEC方法分析某一种状态的危险程度,建立危险等级。举例分析,结合表1中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高空坠落”这一个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D=L•E•C。其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者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表3为根据D的不同取值所对应的危险评价。分析两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建立危险等级,可以确定L=6,E=6,C=15。“高空坠落”这一个事故发生的危险程度:D=L•E•C=6×6×15=540。所以这个项目就是属于极其危险的项目,不能继续作业,需要改,不然有很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降低企业效益。
2改善福建省内建筑安全施工的建议
2.1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为保证有关部门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生产教育,使其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施工一线人员如起重信号工等特种工作人员,必须在国家的有关规定下接受必要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明之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监理人员必须由监理单位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以及监理程序并严格执行,提高安全监理水平。
2.2规范施工操作
施工安全重在预防,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规制度和规章,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7]。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施工安全规范,包括《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范。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防范于未然,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
2.3完善政府监管职能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改进安全监管方式,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在施工资质的招投标监管环节以及审查环节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关。逐步建立并健全安全巡查制度,对于重大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必须严肃查处,迫使各方责任主体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使政府的监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3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