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

第1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7

中国的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第2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优势呢?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在生态理念下借助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游戏的实践

(一)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有效资源。

挖掘和开发蕴藏在我们民间的、适合于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们民间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丰富幼儿各项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譬如元宵节的踩高跷,舞狮子,耍龙灯,端午节的赛龙舟这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习惯都是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资源,在幼儿园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锲机搜集、设计、创编、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紧扣年龄特点,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幼儿园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使其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使孩子们在原色民间体育游戏中,得以锻炼。

(二)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的指导途径

1、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丰富幼儿对原色民间游戏的认识。

原色民间体育游戏怎样才能被如今的儿童广泛接受,如何借助传统节日将幼儿对其的认识加以丰富呢?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通常会创设一定的环境来影响孩子们,使其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元宵佳节,我们会布置很多的灯笼在活动室里,然后会布置主题墙墙饰,上面张贴有关舞龙舞狮、踩高翘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元宵佳节的民风民俗,并且会邀请来优胜村委的老年舞龙队来园表演,让孩子们欣赏,对元宵佳节有了更深的体会。又如在端午节,我们会播放划龙舟的表演给孩子们欣赏,让孩子们了解到民俗活动里的一些竞技表演,不是仅仅决出一个胜负,更多的是为了交流。

2、传统节日与原色民间游戏相结合,形成具有园所特色的文化氛围。

传统节日与原色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创编适合孩子的体育游戏,具体尝试如下:

尝试1: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神圣的形象,《舞龙灯》也是元宵佳节流传下来的众人皆知,又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老师在创编时,关注实际,在舞龙灯时用到了大鼓、大钹、金钹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音量宏大,色彩丰富,气氛热烈,浑厚有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舞龙灯的兴趣,使舞龙更加生动形象,场面更加热闹。孩子的情绪尤其高涨。教师在材料的选取上,利用了废旧物―――平时孩子吃的饼干箱制作成了龙头、龙身和龙尾,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两人一组的配合,增加了舞龙的难度。活动过程中由易到难的设计,先是由两人合作舞一段龙身,再由四人舞龙头、龙尾,最后尝试多人根据龙珠的走向进行跑龙、盘龙,孩子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舞龙灯的玩法。教师适宜的支持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舞龙的意义,体验到了舞龙灯的乐趣,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尝试2:赛龙舟是端午节里典型的一个风俗习惯,我们将此活动进行了改编,将赛龙舟从河面上迁移到了幼儿园里,我们尝试将几个滑板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艘长长的“龙舟”,五名孩子跪坐在“龙舟”上,每个孩子手持一把浆,凭借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努力,“龙舟”慢慢地驶向目的地,当孩子们学会划“龙舟”后,将孩子们分成若干组,大伙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比赛,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尝试3:中秋节的风俗习惯,除了吃月饼、赏月的习惯外,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跳月等特殊风俗。其中有些风俗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为孩子们所用,如跳月这一风俗,我们便尝试将这一跳月风俗与跳竹竿融为一体,形成了原色民间游戏“跳竹竿式的跳月”,在进行这一游戏前,孩子们对跳月这一风俗先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学会了唱《撒尼娃娃跳月来》―――“月亮爬上东山来岩,撒尼娃娃跳月来,跳月来,手拉手呀,肩并肩,舞步跳得多欢快,多欢快,月亮姐姐开口笑,开口笑,赛洛赛洛赛洛尼,赛洛赛洛赛。”这首歌是编者根据《阿细跳月》的音乐特色改编,使音乐更具童趣。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原色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原色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民间游戏种类非常丰富,走、跑、跳、钻、平衡等技能在游戏中能很好的发展,而且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每个幼儿都愉悦地投入游戏之中,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例如:大班的《舞狮》中,幼儿根据鼓点作出相应的蹲起、慢跑、快跑等动作。这不仅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由于原色民间游戏中需要伙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因此孩子们在相互联系和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同时,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第3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三月三,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同时,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少年少女“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顺应民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在此期间,我们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清明节、三月三节放假时间:

1、4月2日—4月4日清明节放假3天,4月5日回校正常上课。

2、4月5、6、7日在校正常上课。

3、4月8-11日三月三放假4天,4月12日回校上课。

二、其他注意事项:

__ 1.请家长按照上级《关于在全市继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慎终追远 缅怀先辈”主题活动的通知》,在清明节期间,指导孩子登陆中国文明联盟和央视网、中国未成年人网、柳州文明网等网站参加网上祭拜先烈活动。

__ 2.带领孩子参加一些三月三庆祝活动,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区壮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收假后,精选几张孩子参加活动的照片(背面注明班级、姓名)并上交德育部。

3.引导督促小孩遵纪守法,不参与非法集会,严禁进入“四厅”,远离,远离,珍惜生命和荣誉。

4.合理安排小孩学习,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文明上网,不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注意劳逸结合。

5.组织小孩适当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户外活动,加强吃苦锻炼,培养做合格公民的意识。

为了安全,请您提醒孩子遵守作息时间,家长们千忙万忙,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可忘。您们的一句话,一个提醒,可能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毕生的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的幸福,是学校的欣慰,更是祖国的期望。家长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警钟长鸣,对孩子安全多一点教育,多一份关注,就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4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绿色教育 课程 实施与开发

一、绿色课程开发的特点

绿色环保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也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如何正确的树立绿色的教育课程,并将此课程有效开展是如今社会每一名幼教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是我们开展的一门新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展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带领学生对绿色教育课程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构建绿色课程时突出它的四大特点。即:自然、自主、环保、创造的特点。绿色课程强调幼儿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特点,应注重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例如,植树节快要到了,我们要组织孩子们去植树造林,通过植树让孩子对树木有所了解,教师引导孩子如何保护花草树木有深刻的了解。也可以使幼儿在不破坏花草树木的同时,用身边掉下来的绿叶做装饰,让自然物品成为幼儿的兴趣材料。进而尊重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本性。

绿色课程的开展也利于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之间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教师要支持幼儿这种保护行为,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条件去帮助和支持幼儿自主进行绿色教育的创意活动,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出来能够启发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绿色教育。

二、绿色课程的实施

(一)从区角活动切入

区角活动是发展绿色课程的最佳教育模式。例如:“小小绿色植物”的区角,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教师带孩子进入区角活动,给孩子讲关于植物的故事为导入,让孩子对保护植物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后,进而引导孩子如何爱护植物,保护我们的地球。也可以让孩子根据植物进行绘画,画出你心中最美的植物。从而使孩子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育模式。也可以从绘画中发挥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主动接受了环保方面的知识,加以引导拓宽孩子对绿色课程的深入理解。

(二)从日常生活中切入

幼儿在园一日的生活中也处处蕴含着绿色课程的教育机会。例如:我们在幼儿园每日的课间操下楼梯时,教师每日要引导幼儿在课间操做操和游戏活动时,让幼儿坚持户外锻炼,下楼时有序排队,走楼梯时要爱护幼儿园的公共设施,放学回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触摸危险的物品等习惯。课间操结束后的加餐中,引导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绿色课程的认识。教师要在不经意中培养幼儿习惯的养成,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三)以园区环境为切入

一般课外活动课都是在每日下午举行。这是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进入之前植树节种植过的地方,让孩子感觉到自然的美,从中引导和加强幼儿对绿色教育植物和保护环境的认识。要让幼儿有保护大自然和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适时的告诉幼儿花草树木也和他们一样是有生命的群体,看到好看的花不要伸手去摘掉它,花儿也是会疼的。以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达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让孩子举一反三,想想除了要保护大自然之外,小朋友还应该做什么事情?从而发散和培养孩子的想事情的方式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从传统节日为切入

传统节日,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使它发扬光大并继续传承下去。传统节日综合了自然,自主,环保和创造多种因素。使幼儿园的绿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学到关于绿色教育课程的相关知识。例如:重阳节,教师引导孩子对重阳节的认识,使孩子明白重阳节的意义和为什么要过重阳节。从而引发孩子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孩子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兴趣,使孩子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五)从家园共育为切入

绿色教育是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幼儿园要重视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向家长介绍绿色课程的特点和开展绿色课程的意义。让家长也参与到引导幼儿绿色教育的课程中去,让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收集环保的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加以整合,变废为宝。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环保和绿色课程的教育目的。开展足额养的绿色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教师教育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的学习和生长的空间。

三、结语

幼儿园的绿色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是以绿色,健康,和谐,安全等槔砟睿构成了自然,自由,环保,创新等为主体的绿色教育课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绿色教育课程模式。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实施与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绿色教育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模式,所以关于绿色教育课程的探索将会是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努力争取将绿色教育课程在短期内有近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蔡丽洁.发掘游戏“富矿”“拔节”学前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4-11-12.

[2]杨晓萍,何孔潮.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第5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培养;传统节日文化;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11-0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年轻人看来,过节就是休息,就是吃喝玩乐;在孩子们看来,过就是收压岁钱,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他们不知道,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风俗民情,更彰显了我国灿烂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所受到的冷落,其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逐渐流失。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下一代重新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2011年笔者申报并承担了本校校课程《中国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感悟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颇多。在不断地“教与学”的互动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节日文化,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最初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时,缺乏适合教学对象的专业教材,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决定立足实际,没有条件也要为教学创造条件。首先制定教材内容,根据时令顺序,捋顺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次确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文学作品、民谣谚语等;最后利用网络、图书、影像等资料,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春节后的第一堂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们依然沉浸在春节氛围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例,把表现春节热闹场景的影像、音乐、图片、文字等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把动画片“年的传说故事”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面对熟悉的场景和充满趣味性的传说故事,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生动的图片、影像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并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网络、影视、书籍、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元宵节”,笔者布置了搜集“元宵节”有关资料的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学习和参与的方式开始喜爱上这门课。随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学生选定组长并完成下面四个题目:(1)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诗词文化;(4)元宵节的地方特色。然后分发表格,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切认识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种途径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做好计划、准备何等重要。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例如: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曲阜的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曲阜人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曲阜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及学习热情,笔者力求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授课方式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带有新鲜感,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形式如下。

1.多媒体教学。观看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这种展示方式能更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2.双向互动。如学习重阳节,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使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游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踏青等。这些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亲子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活动,协助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如: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制腊八粥,春节包饺子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

5.知识竞赛。节日来临之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且通过必答、抢答等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远足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7.诗词朗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美文,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开展一个节日诗词朗诵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6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一节日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开展节日课程,我们对各种节日进行了分类,分为传统节日、社会节日、固定节日。传统节日如“红红火火过大年”(春节)、“浓浓端午情,纯纯亲子爱”(端午节)、“月儿圆圆话中秋”(中秋节)……社会节日如“我和小树比长高”(植树节)、“劳动最光荣”(劳动节)、“小手拉大手,一起秀环保”(世界环境日)……固定节日有“书香为伴,快乐成长”(读书节)、“阳光运动,快乐宝贝”(运动节)……我们仔细斟酌每一个节日活动的主题,使它在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和导向的作用。

二节日课程的开展

1.准备节日

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家长的互动效果,每一个节日课程开始前,幼儿园的教师们都要做足各方面的准备。在各年龄段的教研组会议上,教研组组长先带领教师分析该节日的核心教育价值及活动目标,随后教师进行分组讨论,就如何创设环境、活动涉及哪些领域、家长怎样参与和配合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计划和详细方案,再按照方案设计出节日课程的内容,严格依照课程内容实施活动计划,为节日课程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2.参与节日

在明确了节日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计划后,教师会带领幼儿及家长以“走进节日、体验节日、品味节日”三个层次逐层推进活动。如传统节日中“红红火火过大年”节日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喜庆、迎新、团圆、长大”。针对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多种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家园大课堂”(了解春节习俗)中,孩子们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看一看、唱一唱等方式,率先走进节日;在制作窗花、灯笼、年俗小报、祝福小书中,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节日。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参与,营造出了浓郁的节日气氛。接着,我们会进行“体验节日”这一环节。在“家园齐动手”(张灯结彩迎新年)中,红红的灯笼、红红的福字、红红的窗花把各班教室装扮得格外喜庆,尤其是家长朋友们书写的对联,更是表达了对孩子、家长和老师们的新年祝愿。主题环境墙面上的新年贺卡、美术作品也使新年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在“品味节日”环节中,我们通过“家园同乐会”(欢欢喜喜庆新春),将节日活动推向。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当主持人,进行了“家庭才艺秀”“亲子游戏”“亲子手工”“团圆饺子宴”“煮元宵”等活动。在享受欢乐、分享美味的同时,家长给孩子们送上新年寄语,孩子们也给家长拜年祝福,共同描绘出一幅感人、精彩、快乐的节日画卷。

3.展现节日

在社会节日“小手拉大手,一起秀环保”世界环境日活动中,家长的倾情参与让节日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合作互动不仅增进了亲情,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环保热情,同时“秀”出了家园共育的风采。

在环保节日之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首先,各班通过“讲环保、唱环保、画环保”,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幼儿园的环境、捡拾园内垃圾,学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接下来,孩子们将学到的环保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时装、小推车、高尔夫球、机器人、小帆船、七彩风铃、滑滑车等美工作品。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在操场上策划了开放式的家园活动,展出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环保作品。展台上的东西琳琅满目,吸引着家长和孩子的目光。尤其吸引眼球的是“环保时装秀”,孩子和家长身穿各类自制的环保服装走秀,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赢得一阵阵喝彩。

三节日课程的延伸

在节日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特别重视将课程向家庭延伸。在固定节日“书香为伴,快乐成长”读书节活动中,我们各班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向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读书活动中来;印发《读书节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建议家长带幼儿到图书馆看书,到书店、网上购书,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倡导家长在幼儿过生日时以书为礼,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建议家长将每天睡前半小时定为家庭读书时间,进行亲子共读,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同时还要求家长撰写陪读感悟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还开办了家长读书沙龙,分享各自的亲子阅读体会,并进行好书推荐。读书节活动开展以来,家长们纷纷夸赞说孩子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性格变得更加稳定了,孩子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爱上了阅读。

在“阳光运动,快乐宝贝”运动节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分享运动的快乐,幼儿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项目,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给运动会增添色彩的还有一份份运动小报,这些小报由家长朋友结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特点,和孩子一起用照片的形式制作,十分精美。它们陈列在运动场周围,色彩亮丽,图文并茂,让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广泛的体育爱好,为运动会营造出浓浓的气氛。

第7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一、游戏活动促进亲子沟通

瑶台小学是典型的城中村学校,家长多由农转居民和外来经商人士组成,他们和孩子沟通时,习惯灌输和控制孩子,依然没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为此,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以举办亲子游戏活动为重点。亲子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让家长和孩子都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亲子沟通,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校园文化活动都引入了亲子游戏。例如,每年举办的“亲子趣味运动会”,都让家长与孩子合作参与跳绳挑战赛、踢毽挑战赛、绕障碍挑战赛、板羽球挑战赛、“大象运小象”、合力顶球赛、二人三足赛等比赛。每个班为参赛的家长和孩子准备了毽子、飞碟、飞行棋、魔方、塑料球、运动器材、玩具等丰厚的奖品。家长和孩子、家庭与家庭、家长与家长甚至教师和家长,都纷纷结对同台竞技,比赛激烈,精彩纷呈。游戏活动促进了家校合作和亲子沟通。在趣味游戏中,家长们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二、主持活动促进家长参与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学校提升家校合作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引领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工作呢?瑶台小学采用家长参与的方式,让家长成为亲子活动组织的主导者和主力军,与学校一起合作策划并主持亲子活动。例如,在以“学习――成长――快乐”为主题的亲子活动中,三年二班学生和家长在教室围坐成一圈,一位爸爸正在主持成语竞猜活动。只见这位爸爸单脚站立,高昂头颅,双手张开,要女儿猜成语。主持人夸张的动作,引来学生、家长和老师捧腹大笑,也吸引着大家积极参与。其他班级也热闹非凡、节目丰富,有亲子合作的英语朗诵、谜语竞猜、小品表演、数学竞赛……又如,学校定期举办“我会学习,我快乐”主题活动。活动的主持人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各班家长围绕活动主题,讨论制定方案,从活动策划、节目排练到活动开展和主持,全部由家长们分工合作完成。家长们设计了趣味游戏、诗朗诵、知识竞赛、谜语、小品等活动形式,引导孩子和家长都体验到快乐学习、游戏学习的乐趣。

在教师指导下,家长策划、主持亲子活动,家长成为活动的主导,真正融入到了学校教育活动中,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有效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互动。

三、展示活动促进共同成长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就必须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是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共同追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瑶台小学定期举办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创设共同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展示学生、家长和教师成长的成果。大家在这一平台上,互相观摩、学习、分享,实现共同成长。例如,每年12月举办全校书画作品展示活动。活动期间,不管在风雨操场、跑道上还是课室的外墙边,都张贴着学生、教师和家长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对联、警语、古诗、名言等一卷卷毛笔手稿,或雄浑大气,或端庄俊秀,或力透纸背,或流畅飘逸……孩子穿梭着带领家长参观书画作品、参观新年贺卡设计、剪贴画、国画、油画棒绘画、电脑绘画等等。书画作品展示活动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书画展示、诵读表演和家长师生同参与的形式,搭建起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四、节庆活动促进文化滋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同样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瑶台小学的家长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地域文化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参与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教育?学校根据家长精神文化需求,每年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日,突出每个节日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组织亲子共同参与的传统节庆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学校每年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精心举办“我们的节日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我国传统的节日知识为主线,设计知识问答、节日猜谜、小游戏、节日各地习俗介绍、家乡节日小食品尝等活动环节。活动当天,家长们像逛街赶集似的来到学校,热情参与传统节日实践活动知识探索活动。家长们有的表演节日猜谜活动,有的制作节日传统小食,有的即席朗诵节日诗句,场面温馨欢快。这类传统节庆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国传统节庆日的浓厚文化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提升

学生的素质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瑶台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家长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综合素质。例如,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对口帮扶的从化市吕田三小开展家庭结对的探访活动。在吕田三小,两校结对的孩子家长互相采访,畅谈学习、生活、家庭劳动等,他们有问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话。最精彩的是到结对家庭探访,大家就像走亲戚一样,气氛和谐融洽,参观农田劳务,走山路、过田埂,欢声笑语。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家长和孩子尽情地欢笑、奔跑、嬉戏,参加了采蘑菇、拔花生、挖番薯、种菜等各种各样的劳动。与从化吕田三小结对亲子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山区孩子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学会感恩,开拓视野,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两所学校的家长都认为非常有意义。

第8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一、教育意义

我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品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显而易见。

1.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传统节日对有对幼儿的心理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虽不是很具体很明显,但对处在心智发展中的幼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3到5岁幼儿心智发展处在主动性的阶段,主动对外界产生兴趣和认知。传统节日体现了敬老、友爱、勤劳、善良、感恩、回报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与品德,对心智发展处在主动性阶段的幼儿有助于建立起健康的情感发展。

2.实践意义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节日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时间、空间及平台,让幼儿在这期间接触到更多让自己实践的机会。

(1)传统节日里可以让幼儿参与到饮食和用具制作过程中,通过参与、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如春节、端午节让幼儿参与到包饺子、粽子等过程当中,让其制作并吃下自己做的食品,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在元宵节参与到制作灯笼等。

(2)传统节日会创造出很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春节时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等活动无疑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融入到生活当中;在传统节日里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如民族器乐的演奏、戏曲、对对联等等;在传统节日里有很多民间传统手艺会展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庙会。

(3)传统节日中的启蒙教育可以很好的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认知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等等。比如,在重阳节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幼儿为爷爷奶奶朗诵诗歌这一环节,就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元宵节的启蒙教育活动中,猜灯谜这一活动,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充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意义

在讨论学习意义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幼儿的认知过程,3—7岁期间是儿童的记忆系统和思维模式的发展的重要过程。

记忆方面发展是有以下特点:一是记忆存储容量会随着年龄逐年提高;二是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晚期的儿童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三是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而词的逻辑识记的能力还很差,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占主要地位。四是儿童对新异事件的自传式记忆常常是相当好的。

而在思维方面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二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三是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四是具有最初概念的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五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得到初步发展。

通过记忆特点和思维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给幼儿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规范、文化娱乐等文化内涵,营造了一个特色鲜明、气氛融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的环境和平台。生活和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节日来源于生活,以活动为载体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幼儿的教育和主动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在教学种有效的渗透,这个要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下以达到更好的渗透。

1.社会环境

现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国务院制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传统节日里放小假让家人团聚,足以说明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传递的精神越来越重视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传统节日就是可利用的最有效的社会资源。

2.家庭方面

《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诸方面发展提供“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

3.学校方面

(1)建设一支基本功过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让教育者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课程开发不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老师不只是把书教好,要探索课程开发。比如,从一个课题入手,结合实际组织师资收集资料,开展活动,把一些做法整理出来,就是个课程开发的过程,因此老师也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开发者、实践者。

二是要加强科研能力。通过实验,通过学习、培训、实践,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开发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让教师逐步由教书型向科研型发展,这样会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三是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作为中国的幼儿教师,增强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尽心尽责地工作,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

(2)充分结合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根据不同节日蕴涵的不同主题设定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组织不同层面的活动,因此,我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班里进行了一系列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是幼儿园节日教育的主题必须吻合节日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合拍、活动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必须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

三是教师要在课程设计的活动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内在主体性以及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之上,课程设计中互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而互动的核心是幼儿。主体三方是平等的,和谐的,幼儿不再是节日的局外者、旁观者,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而是以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的“人”成为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角。

第9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孩子是什么样的生命个体?虽然我们都曾经是小孩,但当我们长大尤其进入社会后,常常会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小孩”。当我们面对小孩时,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们就会比较明白今天应该给小孩什么样的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小孩成长。这样,我们才能真切地回答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子这样的问题。

真实世界的知识往往是整体性的,教育要授予的也应该是整体性的知识。整体性的知识使人了解真实的世界,了解真实的自己,人也将因此变得成熟而有智慧。孩子的世界无限宽广,给孩子自信和经受挫折失败的勇气和力量,不压抑他们原有的创造特质,才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变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协助他们拓展并深化经验世界,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应该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实例1:有生命的东西(大班)

目标:幼儿自己制订计划,并与伙伴共同合作完成,体会完成工作的乐趣;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直接接触亲近动、植物,产生重视生命的情感。

内容:我们的牵牛花;动物;这个时节还有什么?

设计思路:

随着时间的增长,孩子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有些小朋友会独自在花园内捕捉小虫,有些会专心地收集花和叶,还有些则会停留在鸟笼前一动不动地观察。虽然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喜欢和自然界的生物接触、渴望了解生命的倾向性是一致的。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这个阶段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接触自然,从而培养其重视、呵护自然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活动小贴士:

1.教师可以拍摄小朋友活动的各种情景,也可以拍摄动物生活的状况,以便提供给孩子们活动的教材资料。

2.熊猫是深受孩子喜爱的动物,可以利用废旧报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熊猫东东(即熊猫玩偶)。制作“东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孩子们要加油哦!

3.除了与动物和植物做朋友外,教师还可以扩展孩子们的思路——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实例2:过新年(小班)

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过新年”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

内容:和成人一起准备迎接新年,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与学校的一份子。

玩“新年游戏”,体验新年的乐趣。

了解自己“过新年”就长大一岁,认识传统节日的意义。

设计思路:就小朋友而言,所谓“过新年”,大概就是领红包、穿新衣、交换贺卡和礼物的日子。但是在迎接新年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活动设计来提升小朋友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活动背景提示: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和中国人一样过农历春节;1872年日本导入西方太阳历后,就不再使用中国的农历,曾作为传统节日春节的部分习俗在阳历的元旦得以沿用。

如今日本人“过新年”保留的传统习俗有店铺张贴春联、吃荞麦面、敲钟、到寺院祭祀等,活动设计中提到的“烧松枝稻草绳”,是指日本人在“过新年”时会将松枝和稻草绳悬挂在门前——稻草绳象征着人们对稻米的感激和吉祥,等到十四、十五日时,再将稻草绳和门松拿到神社或寺庙中烧掉。

活动小贴士:

1.在进行“过新年”这一区角活动时,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共同参与,特别是对新年的准备活动,如过年的食物、新年的装饰、新年游戏、新年贺卡、红包等,并用有趣的形式向孩子介绍新年的由来。

2.在借鉴“烧松枝稻草绳”等日本新年习俗活动时,也可采用中国各地不同传统的活动内容,引导孩子对长大一岁后的期待和想象。

3.在各类活动建构与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小班儿童而言,只是对“新年”有粗浅的概念而已。小朋友在回答“过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应允许并鼓励孩子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作答。

评价

指导思想:

1.注重儿童自由自主模式的发展,以亲身体验为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

2.教育要从观察儿童的行为开始。

3.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