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媒体融合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体融合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媒体融合的发展

第1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地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全媒体发展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经历了“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过程。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出现了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和传播优势极大地冲击和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市场。榆林日报社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在《榆林日报》的基础上,开通了《榆林日报――数字报》《榆林日报――手机报》《榆林日报网》《榆林日报――电子屏》,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也在逐步开通运营,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的“报、网、微、屏”立体化传播新格局,步入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二、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不少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上步入一些误区:有的在发展的观念上存在“重建设,轻融合”的认识,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多、快、省式”的低水平融合,没有正真实现“水融式”的深层次融合;有的片面地以为融合就是建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拼盘”的现象;有的简单地认为融合就是把纸媒内容搬到新兴媒体上,把新兴媒体内容嫁接到纸媒上,出现“大杂烩”的现象。榆林日报社如今虽然建起了网站,开通了数字报、手机报、电子屏,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也在逐步运营,全媒体采编平台建成,但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上依然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媒体之所以出现这种低层次的融合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思路上没有树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的措施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的融合,没有真正形成“立体化”传播新格局。

三、新媒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全新的理念是发展的前提,深层次的融合是发展的保证。因此,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地市媒体就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的基础上,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1、树立互联网思维,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树立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九种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用户思维要求媒体“以读者为中心”“读者至上”的理念,提供个性化新闻;简约思维要求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用“简约风格”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抓住读者;极致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打造比较优势;迭代思维要求媒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转型;流量思维要求媒体树立“经营流量”的理念,做到“流量出效益”;社会化思维要求媒体以“众包”的理念,借力发展新媒体;大数据思维要求媒体建立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产品;平台思维要求媒体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解决不同媒体间技术障碍;跨界思维要求媒体树立跨界经营的理念,形成“报、台、网、屏、微”一体化传播新格局。

2、狠抓“五个融合”,创新媒体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从体制、技术、内容、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融合。

(1)体制融合。媒体需要消除制度障碍,进行“顶层设计”,重组内部组织结构,改革不同业态的媒体管理体制,构建符合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整合新闻信息、人力资源,建立起统一指挥调度的新闻编辑部,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实现内容集约化生产、新闻信息产品多层次开发。

(2)技术融合。媒体需要打破各媒体之间的技术壁垒,建立起一个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远程写稿和编审,可以提供文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和历史资料等多媒体数据,并集报纸、网站、手机、电子屏、微博、微信等为一体化的“信息终端”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

(3)内容融合。媒体需要按照纸媒、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特点和运行规律,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纸媒突出本土特色、权威、深度解读、舆论引导;电视突出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网站突出海量化、专题化、个性化;新兴媒体强化互动性、及时性、分众化、个性化

第2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一、更新理念

新闻美术编辑,是采用美术技法,根据视觉规律,对新闻信息元素进行选择、整理、组织、加工、记录并优化传播的编辑过程,具有艺术、技术和编辑记录三重属性。

传统报刊的美术编辑主要在平面空间中的进行视觉艺术的设计和表达,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这些元素组合的构成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主要用于报纸版面、杂志封面设计、内页设计和宣传海报设计等等,所有这些美术设计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表现方式则是以现代印刷技术来呈现的。

美术编辑在视频媒介称之为视频设计,视频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用视频或动画技术创作出特效、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一种运动的影像或画面,这些动态影像和画面,通常是结合音频创作而出现在多媒体中。单就电视而言,美术编辑就是电视包装,是对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及电视台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表现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等)、颜色等诸要素。电视包装分为在播包装和离播包装,在播包装一般包括电视台台标、频道Logo、频道ID(频道呼号短片,一般3-5秒)、频道或栏目宣传片、节目播出导视、节目片头、字幕条、标题版等等,离播包装一般是指在报纸、杂志、网站、信笺、名片、户外广告等其他媒介上,展开电视媒体或节目宣传推介而进行的设计。

美术编辑是视觉艺术的创造者。无论是报纸、杂志、图书的静态视觉画面,还是电视、网络、户外电子屏的运动视觉画面,乃至新闻媒体形象识别系统的整体形象建构,载体虽然不同,都离不开美术编辑的艺术创造和表达。尤其是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美术编辑的跨界融合更显必要。在2013年度湖北新闻美术奖评奖中,评委一致将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新闻号》的片头评为一等奖,就是湖北新闻美术界发出的一个有时代标志意义、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力信号。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美术编辑必须更新理念,力求实现由平面向视频、由二维向多维、由静态向运动、由线条色彩向声画兼备的全方位融合转化和提升。

二、创新手法

新闻美术,顾名思义,是依附于“新闻”的“美术”,它运用美术手段来调动受众的视觉注意力和想象力,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新闻美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媒体融合的进程,两者的互动关系将更加交融和增强。

在这个“读图时代”,“一图值千言”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媒体新闻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美术创新是根据人们视觉接受信息的规律,结合审美需求与信息传播需求,以美术的方式对新闻素材进行选择、组织、传播并呈现于受众的工作过程。相对于新闻写作使用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新闻美术是以视觉形式为表现手段,当代新闻美术创新已经走向了与新闻传播、营销、科技结合的全新境界。

在电视、手机、网络视频等多屏发展的全媒体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当下,媒介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媒体功能趋同或合一,而是内容、平台、技术、人才的共融互通。这其中,也包含报刊的平面设计和电视、网络的视频设计的互通。如何实现由报刊的平面设计思维到视频思维的创新?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提升能力,突出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美术也必须讲求时效。在信息海量传播、同步传播、互动传播的时代,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读者最关心的信息传播开来,更要求美术编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好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形象化表达。因此,美术编辑需要具备非常全面并且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针对电视、手机、网络这样以视频传播为主的媒体平台而言,更是如此。

一条新闻报道留给美术编辑作图的时间往往非常之短,这要求美术编辑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新闻美术包装工作,保证新闻信息能够及时。制作一条视频新闻美术作品,基本上需要牵涉到好几个不同的制作软件。这就要求美术编辑不仅要操作熟练,而且要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素质。另外,大部分依赖于PC平台的制作软件在制作完成后,都会需要有一个渲染生成的过程,如果在制作中涉及到了用3D MAX、MAYA之类的软件来搭建比较复杂的三维场景,那么这个渲染的过程就会比较长,难以适应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这是由软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虽然这些软件在还原新闻场景的真实性和美观性方面有不俗的表现,但在满足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目前在电视界广泛采用的VIZ技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形所作的应对措施。VIZ是一款为电视视频设计开发的电脑软件,其操作原理基本与AE等非线性编辑软件相似,它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提供实时渲染服务,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它软件渲染不够及时的不足。当然,这种新技术也给新闻美术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和掌握新的专业技能,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原则得以有效的执行。

(二)去粗取精,突出简洁性。

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形态与人们接受信息习惯的变化。信息时代信息量大、信息内容多元、信息速度快,人们必须提高视觉接收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掘对自己最有效、最容易理解的信息。

针对这一特点,新闻美术采用简洁性的原则表现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方式。简洁性原则不仅仅是需要对新闻画面的视觉元素进行简化处理,只保留并且强化那些需要传递的重要主题信息,而对与主题信息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杂乱视觉元素,可以通过淡化、虚化等手段来进行处理。同时,简洁性原则也体现在对新闻报道的规范化处理上。美术编辑应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组织化、条理化、结构化处理,使受众可以迅速有效地接收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新闻接收的便捷度和愉悦度,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提高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比如,通过对新闻画面中的文字在字体、字号、颜色等形态上进行处理,使新闻画面的主题信息与辅助背景区分开来,受众就可以很方便地从诸多视觉元素中捕捉到媒体需要传达的关键性信息。将一些比较抽象模糊的文字概念,尽量转化成图像符号,使信息传达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其视觉冲击力造成的心理印象会更加深刻。在新闻画面中使用数据图表,较之文字表达,会更加直观,增加了文字难以表达的对比性、趋势性及比例关系。

新闻美术编辑还可以通过对新闻画面的色彩处理来达到简洁性原则要求。比如,可以通过简化甚至是黑白化处理新闻画面的背景颜色,对主体信息颜色进行高纯度处理,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达到强调主题信息的目的。色彩是人眼在诸多视觉元素中首先注意到因素,强调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特定的新闻信息从大量的视觉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传播效果。

(三)服务多平台,突出融合性。

应对媒体融合,美术编辑需要具有“全媒体意识”,通盘考虑不同的平台,全新设计创新性的形态,加强全媒体时代的互动式宣传,改变线性的美学设计规则。

“全媒体意识”在美术设计中的体现在于,设计方案在不同的平台具备统一的风格、要素、色彩体系、运动图形规则,但又在相对应的平台上有适合的、积极的改变与适应。例如,某档新闻节目的电视版与网络版、手机版,在栏目标识、整体包装色彩搭配、主体图形设计上是保持一致的,但又有不同:(1)电视版基于传统的4:3标清规则,新闻片头20秒,版式设计为时间线性,保留传统的标题条、人名条、节目预告版等;(2)网络版基于大屏显示器,分辨率在1280*720以上,新闻内容采取碎片化、网格式排列,方便用户鼠标点击不同的单条新闻,网格的美学设计则与电视版风格一致;(3)手机版基于手机小屏显示,分辨率为800*600起步,新闻内容同样碎片化,但采取单行纵列式结构,方便用户下翻、手指点击,单行的美学设计则与电视版风格一致。总之,在美学设计上,“全媒体”思维要求美术编辑通盘考虑不同的平台,创作既风格统一又针对不同平台特点而量身打造的整体包装体系。

(四)提升吸引力,突出趣味性。

媒体融合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新闻受众与新闻传播的互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及受众对新闻类型的关注度外,还需提升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在新闻表现(尤其是新闻美术表现)趣味性上下功夫。在图形形象的处理上,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受众习惯接受的方式。当今网络时代,人们的欣赏习惯大多趋于轻松化、幽默化,顺应这个特点,在新闻美术中尽量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象表现,新闻传达效果会更好。例如,一则电视新闻报道需要讲述某个人很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做好事,这种新闻报道一般很难有现场画面与之相对应,那么是用这个人的照片配上适当的配音和文字解说来表现比较好,还是用漫画演绎的方式来表现比较好呢?显然是后者所达到的传播效果更为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

第3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天气预报;全媒体;互联网产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0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03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随即《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央以这样高规格的规范文件就媒体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是过去三十年所少见的,媒体融合到底要怎么做?作为垂直类信息服务的气象服务行业如何把握媒体融合的政策红利和市场机会?笔者就此问题在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1 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以跨媒体融合的实验陆续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开展,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主要做法有:

1.1 优化采编流程,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

英美的主要媒体BBC、《每日电讯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全媒体的运作,比较一致的做法都是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像BBC就是把以前独立的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运营平台整合成一个世界最先进的跨平台多媒体新闻中心,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一套人马、一个平台生产出多样态的传播产品,这套人马是全媒体编辑、记者,这个平台是全媒体发播,而不是目前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现行的多套人马兵分多路抢占“地盘”。

在国内,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是国内最早实施全媒体战略的新闻单位之一,早在2008年,他们就在内部组建起全媒体新闻中心,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凤凰集团也已建立全媒体运行平台。

图1 图2

1.2 打破独立办公室模式,建立全媒体办公的大平台模式

从办公模式来看,各全媒体运作媒体都打破了传统的独立办公室模式,建立了开放的大办公平台,不同渠道的媒体编辑在一个办公平台办公,大大节约了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图3 半岛电视台新闻中心 图4 英国每日邮报新闻办公区

1.3 推出移动端应用产品

为了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们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APP产品,将传统渠道的内容物理转移至移动端,但是大部分媒体的APP产品都难言成功,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传统媒体的APP大都对用户行为缺乏研究,很不尊重用户习惯。移动用户的阅读高峰多在晚上10点到凌晨1点之间,在这最宝贵的黄金时间,许多传统媒体的APP却不再有内容更新,因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上班时间。

2 关于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话题,行业内讨论最多的是融合什么和怎么融合两个问题。从欧美新闻界以及国内媒体的实际做法看,媒介融合应该专指跨媒体运作,特别是多媒体采编工作的合并兼容,主要包括媒体科技融合、媒体组织融合、媒体所有权融合、媒体战术融合、媒体结构融合、采访技能融合、叙事形式融合等。

目前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电视、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三个自有服务渠道,它们分别是中国气象频道电视频道、中国天气网网站和中国天气通APP,从资源优势上来说,中国气象频道的优势是视频,中国天气网的优势是图文,中国天气通的优势是渠道。

未来争夺气象服务用户的主战场是移动端,因此重点发展气象服务移动业务也是大势所趋,而移动端的优势是渠道,要在移动端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还得靠内容和服务,图文和视频是内容的主体,尤其是4G时代的到来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从这点上来说,气象服务媒体融合的落脚点应在于以中国气象频道和中国天气网的内容建设支撑中国天气通等移动端的内容服务,同时以中国天气通等移动端的用户优势带动网站和电视的发展,在融合中形成新的竞争力。具体的融合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转变观念是融合发展的前提

2.1.1 将以需求引领服务的口号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全媒体产品设计及研发。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高举需求引领服务的口号,但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依然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图文预报服务上,很多服务产品都专业性过强,可读性差,简单的图文预报服务用户欢迎度高但技术含量低几乎已成为公共信息无法成为我们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而有技术含量的服务产品专业性又过强无市场竞争力,同时视频产品的网络传播力也还有待开发,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气象服务要在未来媒体融合中迸发新的活力,亟待基于用户需求的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设计及研发。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用户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产品,以下就是一个基于用户需求开发的最佳产品样例:

图5 图6

(材料来源于微信朋友圈)

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中国天气网曾在最近两次的雾霾过程中做了尝试,联合北京市气象局做了北京各区雾霾消散时间进程图,转发量很高,传播效果很好,以后应该继续加大此类产品的开发力度,需要相关部门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予以行动的支持,产品见图6。

2.1.2 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聚合、连接的思路做服务平台。目前气象服务的思路仍然是传统做媒体的思路,即单向传播,虽然建有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通,但运行模式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媒体传播的思维,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连接、交互,聚合社会资源,让用户生产内容以及根据用户特点定制服务。目前几乎没有传统媒体做的新媒体服务能与网络公司竞争,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互联网时代仍用传统媒体的做法做新媒体,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2.2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核心,智能化推送、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的优化以及一体化业务运行平台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气象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核心还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激发更大的竞争优势,技术先行是关键。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有待大大提高,以中国天气网为例,网络访问高峰期比如早上时段浏览速度特别慢,打开一个预报详情页至少需要10秒左右,而网友最高忍耐等待时间只有2秒,这样的速度很难粘合用户。

2.3 整合采编资源,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三大服务渠道之间目前属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有效的沟通,资源也很分散。一次天气过程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的记者重复采访中央气象台,编辑重复编稿,甚至一起去追风也是各做各的,人力和资源无法统一协调。与省级站的合作也是两套人马,重复劳动。要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就要整合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的属于公共信息的采编资源合,实现一次采集全媒体分发,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在业务分工方面,全媒体编辑记者负责提供“初级资讯产品”,中国气象频道和中国天气网编辑负责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资讯产品。

2.4 培养全媒体气象服务人才

强调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日新月异。新媒体专家RobORegan总结说未来五种职位将成为媒体的标配:首席数字官、首席战略官、首席增长官、首席内容官、首席产品官。不论这种说法是否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全媒体服务人才的培养确实也是大家的共识。

要培养全媒体气象服务人才应与相关媒体机构或教育机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以短期培训或实践的方式培养相关人才。

3 结语

第4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新媒体融合导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行业领域在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同时,经营管理理念也在一定程度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与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是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受众群体的不断流失,对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对新发展格局和新模式的不断探索,才能使传统媒体的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并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效提升竞争力。所以,与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1.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移动网络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移动终端和App也被大规模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仅使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使受众的娱乐方式更为多元化。这造成了传统广播电视受众人群的不断流失,规模越来越小,同时也使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减小。目前,大众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娱乐、新闻、消费资讯,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借助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新媒体也受到大众的青睐,极具市场竞争力。因此,传统广播电视为了避免被市场所淘汰,必须对自身发展格局进行创新,使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新的技术和发展支撑,使广播电视行业能够获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1]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引入,积极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目前日益凸现的劣势进行改进和优化,对节目传播内容、传播规划以及传播形式进行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使节目内容传播的有效性,增强节目感染力,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资源附加值的全面性。同时,借助全新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的推出,使流失的受众能够重新关注节目,并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全新发展。

2.传统广播电视劣势分析

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各类新技术的出现对各行业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中存在的不足日益凸显。由于受到自身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以及管理理念等的影响,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已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发展的需求,对传统广播电视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2.1技术落后

传统广播电视技术通常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在拓展性和兼容性方面表现欠缺。在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人工管理方式极容易导致系统运行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造成节目质量效果低下。同时,由于数字格式难以实现,节目内容无法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在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进行直接播放。

2.2功能单一、音质较差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还存在着功能单一、音质较差的问题,一旦传统广播电视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将直接影响节目播出效果和质量,因此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效果有效保证的难度相对较高。[2]

2.3安装程序复杂

由于传统系统设备维护和检修不便,极容易出现故障,不仅无法有效确保节目质量,而且系统设备配置程序烦琐复杂,需要严格按照功率和阻抗匹配原则进行相应的配置。如果出现设备故障,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检修维护具有一定难度。

2.4可管理性较差

由于受到专业的存储设备和播放设备的影响和限制,传统广播电视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功能,需要由专人在特定的机房进行节目播放。而目前,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无法做到这点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播放的灵活性较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影响力。

3.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目前,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媒体传播的多元化、互动性、时效性,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各种资讯的方式,同时也受到受众的青睐,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媒体传播形式。同时,在新媒体兴起的环境下,传统的新闻生产者、传播者和参与者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收集、编辑、等操作,成为各种新闻资讯传播中的一员,同时借助网络实现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热情和参与度。因此,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不仅在经济效益方面受到冲击和影响,在话语权和存在感方面也逐渐被削弱,再加上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更加凸显,导致受众不断减少,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变目前消极发展的状态,需要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对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行研究和积极的摸索应用。[3]

4.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意义

4.1受众群体扩大

随着新媒体的盛行,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且在节目内容创作等方面也陷入瓶颈期,需要从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加强对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存在感削弱、受众流失以及发展困境和难题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传统的传播技术得以优化和改善,使节目播放质量和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并使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主持人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应积极发挥自身特点,打造独特的个人和节目风格,进而借助融合发展的契机,吸引和不断扩大受众群体。

4.2时效性增强

与新媒体相较而言,传统广播电视在传播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时效性方面存在着局限性,同时,传播速度也受到影响。[4]因此,通过两者有效融合,能够极大地突破限制,使传统广播电视的时效性增强,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充分发挥记者、采编人员的作用,实现现场实时报道的同时,通过持续跟踪采访等手段,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信息,并对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清晰掌握。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感。另外,传统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其公信力较强的优势,确保完整、全面、具体的新闻信息的传播,避免错误的舆论导向的出现。使受众群体能够接收到公正、准确、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内容,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传统广播电视的竞争力。

4.3效益高、成本低

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使传统媒体的传播和受众接收渠道得到有效拓展,使传播模式不再受以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传播成本有效降低,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5.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策略

5.1编辑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

为了有效促进两者的融合,对传统广播电视的专业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相关的采编人员和主持人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媒体传播需求,并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够进行积极培养和提高。其次,主持人的风格影响着受众群体的直观感觉,因此,需要对节目内容和主持风格进行积极创新,借助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契机,对其多元化、互动性强、内容短小精悍等优势加强应用,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内容,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5.2广播电视管理观念优化

在新媒体时代,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仅对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深刻理解和重视有效融合的重要性,积极转变和优化管理观念,通过先进技术和传播模式的应用,使节目内容质量和效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以及媒体发展要求,更好地满足受众群体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对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有效摒弃,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并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媒体优势,突破发展瓶颈。针对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优势,对具有个性、独特性的节目风格进行打造,加强节目内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受众的参与热情。同时,利用互动交流环节,对受众群体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有效收集,对节目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创新,使受众满意度以及传统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范围,使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得以实现。

5.3媒体内容创新

随着受众获取资讯的方式和渠道的不断丰富和多元化,人们对资讯的需要也越来越个性化。资讯分类越来越精细,资讯传播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定制化。所以,需要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传统广播电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内容通过有效融合进行创新和改进。[5]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受众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首先,准确了解和掌握受众需求,并实现节目内容与实际需求的智能匹配。其次,通过有效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线上互动平台进行构建,不仅使节目内容的互动性增强,也使传统广播电视舆论导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借助自身优势,打造新颖、有深度、创新性强的节目内容,吸引受众群体的眼球,加强独家新闻直播或独播等形式的推送,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再者,还可以借助新技术,及时掌握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并作为新的创新思路,使节目内容的播放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5.4公信力增强

公信力较强一直是传统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因此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自身优势充分认识,在借助其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地使自身公信力增强,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传统广播电视的存在感和话语权。要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力,不断提高竞争实力,提高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才能够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节目制作时,要注意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除满足受众群体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外,严格遵守传统媒体的职业操守,通过对新闻视角和题材的选择等,确保节目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从而使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提高受众群体对节目内容的关注度。

5.5保障机制建立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保障传统机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应对相应的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各种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机制、相关人员激励机制,以及各项业务内容的考核机制等,通过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借助新媒体平台,在融合发展中,积极促进广播电视媒体有效运营与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还需要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相关机制,进一步提高传统广播电视的竞争实力,并对相应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措施进行合理、科学设定,确保传统媒体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5.6云平台构建

在深度融合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采集、信息存储、内容播放等环节进行了全面优化。[6]通过推动传统电视媒体改革,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进程的深入;通过云平台技术的应用,新闻编辑制作流程的智能化得以实现,制作流程简化,节目内容的网络化转型目标得以实现。同时,通过网站接入的方式,受众能够利用手机App等从更多的渠道及时获得节目内容,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对传统的空间、时间限制进行有效突破,使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得到全面改革和发展。

第5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传统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视频用户这块蛋糕,已被越来越多的终端分食,广电用户大量流失,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融合,拓宽生存平台是大势所趋。

一、视频网站现状

1. 群雄逐鹿。新浪、搜狐、凤凰、腾讯视频,依托强大的门户网站支撑,不仅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门户网带来的品牌价值,在广告收入上也比一般视频网站有优势;优酷土豆、乐视先后成功上市再融资,抢占市场份额;爱奇艺、迅雷、PPTV等诸多同行亦虎视眈眈,百度、腾讯甚至淘宝等互联网巨头插足在线视频领域。

根据艾瑞2012年10月份的数据,月度浏览总时长排名显示,行业前4位是优土、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网,这4家视频网站,总计占整个网络视频行业71.54%的总时长,即中国所有的网络视频用户,71.54%看视频的时间用于这4家视频网站。此外,腾讯视频自2011年发力以来,用户覆盖数高速增长,与上述4家视频网站共同构成视频江湖的“春秋五霸”。

2.内容为王。疯狂砸金购买版权,目前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为抢占终端用户群不惜巨资,版权费用一度被提升,有人称版权市场的泡沫比楼市更为严重。优酷的招股书显示,仅2007年至2010年前9月的四年间,优酷分别烧掉0.91亿元、2.37亿元、3.36亿元、4.01亿元,共计10.65亿元。而土豆网四年分别烧掉1.01亿元、2.43亿元、2.58亿元、3.09亿元。

今年搜狐视频计划投入7000万卖剧;而腾讯视频的投入更是高达4到6个亿,从而实现每月一部独播电视剧,电影院线片达到80%到90%,综艺达到100%覆盖的目标;爱奇艺全面引进国内外多家电视台,制作机构二十多档大型综艺节目,实现2013年国内风靡的一线节目大牌综艺节目全覆盖;4月12日,人人旗下视频网站56网宣布,公司今年将把影视剧版权扩充到10万集,同时加大在自制综艺节目上的投入,继续发挥视频社交的领跑优势。

3.反向输出。国内视频网站目前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制作团队,力图在自制内容上发力,一方面降低购买版权的成本,一方面以便参与上游内容制作,控制传播渠道,形成独立自主的产业链。一些在网上赚得高点击率高知名度的节目,被反向输出给电视台,并获得收益。

搜狐视频现运行的自制节目有《先锋人物》、《凤凰大视野》、《大鹏嘚啵嘚》,其中《大鹏嘚啵嘚》已经在35家电视台落地,《先锋人物》、《凤凰大视野》的售卖情况也都很好。今年5月份《屌丝男士》第2季将开播。

腾讯视频有专门的自制出品中心,与明星合作,如阿雅主持的《幸福男女》系列,已经制作了26季;杨锦麟加入腾讯后,推出了杨锦麟频道,主要是新闻脱口秀节目。

凤凰视频制作团队中部分源自凤凰卫视,制作水平相对要高,并有凤凰知名主持人加盟,节目反向输出能力强。主要是跟剧节目,如《甄嬛后续》,前年制作的《楚汉群英会》在天津卫视播出;08年奥运会期间制作的《锵锵五环行》在深圳卫视播出;原创微纪录片《甲乙丙丁》在山东卫视播出。

优酷“大师微电影”两度参与香港电影节,今年加盟导演更是不乏吴念真、黑泽明等大牌导演。优酷土豆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介绍,自制内容的“产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内容来源提供新的渠道,向电视台、院线、地铁公交电视等传统线下渠道进行输出、奠定品牌地位以及盈利收入。

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视频网站的自制团队相对缺乏专业训练,整体制作水平不高,大都采用分包的形式,与社会上小的制作公司合作,视频网站自制内容所占全网总流量比例并不高,在5%左右。但也不乏精品,高投入高质量的精英节目出现。

二、台网合作模式探讨

1.向视频网站销售视频产品。目前视频网站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要想通过向视频网站销售视频产品获得利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视频网站的视频内容一方面是购买影视剧版权,另一方面是各大卫视的名牌综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其次是网络拍客,网民上传视频,以及转发的新闻类的视频节目。要想让视频网站掏钱购买电视台的视频产品,必须寻找卖点。

(1) 重金制作大综艺。目前视频网站的视频内容大都集中在影视剧,综艺节目仍有很大的缺口,在大型优质电视综艺节目上投入巨资也是视频网站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发展要求。

日前,2013年《中国好声音》新媒体战略合作签约会在上海举行,明年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将在浙江卫视和搜狐视频同时直播。此次合作中,搜狐视频花费1亿元购得“好声音”网络版权,刷新了视频网站购买栏目的纪录。

所以若能研发出优质的大型综艺节目,就能掌握视频市场的主动权,并且能够获得高额回报,目前我台卫视频道与国内外一流的制作公司或节目版权公司合作的模式,就是很好的开端,然而好的视频产品除了好的创意,一流的制作水平,还要有高投入,投入较大,风险自然小不了。

(2)大明星小制作。以《晓说》为例,优酷与高晓松合作的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晓说》自3月开播以来,已经播出18期,虽然每期仅20分钟,但内容涉猎广泛,奥斯卡、汉人无音乐、郑和下西洋、青楼、镖局等包罗万象,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角与观点。截至7月中,播放总量突破4000万次。

《晓说》制作成本不高,但制作精良,单集卖片价格更是接近电视剧标准,成为网络自制节目反向输出的成功范例。《晓说》的成功一是充分利用了名人效应,其次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制作模式简单易于接受,还有就是话家常的说话方式。

名人类节目争取小投入大回报,寻找小的切入点带来大卖点。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策划名人参与的节目应该是一个方向。

(3)小切口大创意。重量级的大制作能充分博取视频网站的眼球,但面对大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将网络视频用户群体细分,针对不同群体制作不同专业化定向化的视频,也将是视频网站丰富视频资源的一个渠道。

2.台网联动合作营销。与视频网站合作共同研发视频产品,联合制作,分头招商,这也是目前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合作的最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和吸收经验;另外一方面可以分担投入成本,降低风险,另外还可以通过平台之间的共享与互动,从多方位进行市场推广,提升收视率。

3.订单式开发视频产品。由于微电影的广告植入能力强,目前许多视频网站都在尝试合作出品微电影,如优酷与百事合作的《把乐带回家》,可爱多投入500万拍摄《爱的四象限》四部。而这类做法,是先有投资后拍摄,主要是给大的商业品牌提供订单式服务,获得收益。

第6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9-0015-02

新时期,网络媒体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信息平台,人与人之间不仅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随着媒体技术的创新不断更新。传统电视媒体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就要摒弃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将网络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实现电视媒体信息数字传播。这就需要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发展融合,以提高电视新闻媒体信息的传播效率。

1 数字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弊端

1.1 传统电视媒体不具备信息互动传播的功能

传统电视媒体采用了单向线性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传播信息时,所采用的形式是以电视台为中心向周围环境扩展,实现信息的全覆盖。传统电视媒体采用单向传播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是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这对电视信息无法有效反馈[ 1 ]。特别是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有限,导致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就会使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无法沟通,电视媒体不具备信息互动传播的功能,就必然会导致信息传播质量以及信息传播效率降低。

1.2 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原创性不足

传统电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存在着明显的雷同性。电视节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大同小异,目的在于通过热播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但是,电视媒体信息采用模仿的方式,媒体信息缺乏独特性,就无法体现电视节目的特色。这种单一化的电视内容,很难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内容单一的电视媒体节目,会让受众感到是否收听和观看都不是必要的,加之现行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就会导致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失去稳定性。

2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是时代所趋

2.1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使电视媒体信息充分互动

传统电视媒体播放信息,受众都是被动接收电视节目。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就是将单向信息传播模式打破,实现信息互动传播。网络电视是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成果。受众在网络平台上接收电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电视台互动交流。关于电视节目的选择,受众具有自,主要在于网络电视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受众只要登录到指定的网络平台,就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电视节目。

网络电视平台上所播放的电视节目覆盖多个频道,而且节目可以回放,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以针对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见解。电视台接收到受众的反馈之后,就可以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以及播放形式不嗤晟疲并根据受众需求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予以创新[2]。电视台在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征求受众的建议,同时还起到了节目预告和宣传效应。采用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就会提升,还有助于发挥电视媒体的品牌效应。

2.2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促使电视节目传播渠道不断创新

网络媒体环境下,移动电视应运而生并在诸多城市中普及。移动电视主要是在公交车上播放节目的电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移动电视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移动电视业务的开通,是网络技术、电视媒体和电信网络统合的结果。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使人们在公交车上就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使用手机与电视台互动交流。比如,大连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公交车上每天都播放《大连你早》电视新闻节目,大连市民在乘坐公交车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新闻信息,电视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2.3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有助于创新电视节目形态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将各种高科技元素充分利用,渗入到媒体中,使电视媒体能够在现行的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展下去。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播放形式也因此创新。基于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进行创新,就是根据受众需求创新电视产品,不仅可以维护现有的受众,而且还有助于培养新的受众,且媒体市场会不断地扩展。以凤凰卫视的《天下被网罗》为例,就是将传统电视节目与网络媒体技术融合,使电视节目更符合受众的需求,而且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上不断地探索新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从《天下被网罗》的节目内容来看,各种有价值的信息都蕴含在电视节目中。这些信息的来源不止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人,而是网络平台获得的,所涵盖的信息形式多样,包括论坛、博客等,一些电视节目信息甚至来自于网民提供的建议。电视节目以社会热点为主,不仅发挥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充满了趣味性。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是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实现了跨媒体整合,不仅使电视台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两者的融合,使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地实现创新,电视节目也不再是单一形态的播出,而是内容多样化,信息传播及时、准确[ 3 ]。特别是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不仅电视节目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播出成本有也所降低。

3 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

1)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技术一体化。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属于技术的融合,并不局限于将当天的电视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公布,而是要采用传统电视与网络媒体互动的方式,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将电视媒体的品牌树立起来。随着电视媒体在公众中的知名度提升,就会提高电视的收视率。电视媒体要走品牌发展路线,就要将发展途径定位于“品牌”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一核心,不仅要扩展视野,还要将制定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规划[4]。传统电视媒体有庞大的受众,信息内容丰富,能够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为一体,使传统电视媒体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电视媒体沿着新媒体道路不断发展,通过实现双方的一体化促使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充分融合。

2)传统电视媒体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媒体信息的立体化传播。传统电视媒体是被民众广为接受的媒体,长期以来,人们都会通过电视媒体获得信息,所以,电视媒体拥有优质资源和稳定的受众群体。将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就是将电视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使电视的优质视频资源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同时还可以将社交网络平台充分地利用起来用于传播电视信息,诸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使电视媒体的受众不再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是与电视节目之间充分互动,电视媒体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者。这种媒体与受众群体以网络为互动的模式,让受众更热衷于观看电视节目,同时网络还成为了电视媒体信息宣传的平台。

3)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使电视媒体信息更有深度。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视媒体信息的吸引力。电视媒体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呈现出来,还要对媒体信息内容再度编辑,使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符合网络媒体环境[ 5 ]。特别是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而且受众在接收媒体信息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体信息具有可调性,所以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为受众接收电视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还起到了媒体宣传作用。

4 Y论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更好地发展,就要跟上时代形式与网络媒体充分融合。传统电视媒体要将网络媒体优势进行吸收,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以扩展受众群体范围。此外,传统电视媒体可以以网络媒体为信息传播渠道与受众互动,包括微博、微信等,都成为互动空间,不仅使媒体信息高速传递,而且发挥了宣传作用,有利于发挥电视媒体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施国龙.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播客与传统广播电视的融合[J].新闻窗,2014(3):59.

[2]康灿华,戴钰.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湘论坛,2011(3):60-63.

[3]吴宁.社交电视: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之路――以电视与微博的互动为例[J].中国电视,2015(4):109-112.

第7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媒体; 电视传播; 可持续发展

    从2010 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开始,“三网融合”一词渐入人们视听之中。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其中互联网是核心。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电视媒体产生多方面的变化。首先,三网融合使电视媒体节目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媒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地面、有线、数字电视。在地面和有线电视阶段由于技术限制,电视媒体的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等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可如今面对三网融合,电视要数字化,互动是数字电视的重要特性。电视媒体将进入全方位、立体化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可使电视节目能充分利用双向互动的特点,在这个特征下,电视不再转瞬即逝、选择性差。受众可通过点播、回看来观看喜欢的节目。同时,电视节目形式更加丰富,受众现场参与感更强烈。其次,三网融合使视频内容播出方式发生变化。如今的有线电视可以提供电视回看、视频点播等多种选择方式,那么电视网、互联网、手机网融合在一起,就是要用户在任意时间、地点,用电视、电脑、手机、移动终端等收看从高清到标清等各种格式的视频内容。三网融合是用户的需求,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政策的逐步放开更是促使电信与互联网行业都积极进军电视媒体视频领域。现如今的视频传输,既包括传统地面模拟电视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以及直播微星电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又有有线电视网、电信网提供的围墙式交互数字电视,再加上互联网上的网络视频,可谓是丰富多彩的,电视媒体处于变革与融合之中。

    第三,毋庸置疑的是,受众收视习惯将产生较大变化。三网融合后的电视媒体功能也不再是单一不变的,受众不仅能用电视拨打电话、炒股、理财,还能和朋友对战游戏,通过在线学校学习交流等。面对日益增多的电视功能,受众需要适应变化,改变原先的观念及习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者应尽快让受众改变对传统电视只接受节目单一功能的刻板印象,电视媒体将成为真正的家庭信息及多媒体中心。

    面对这些变化,在三网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体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发展自己,对电视业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就目前电视媒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提升节目质量,丰富节目种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那么面对三网融合,我们需要的是日益丰富的节目内容以支撑,在大的视频市场上,还是要以内容为主。电视媒体一直以来是大众传媒时代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无论从节目内容上还是节目质量上都是网络视频内容无法比拟的。电视媒体除了自身拥有优质的节目内容渠道来源,而且还拥有经验丰富的节目创作队伍,这样的硬件条件使得电视媒体制作的节目代表着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广大受众对电视媒体播出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十分认可。并且多年来电视媒体形成的尊重版权、依法播出的规章制度,对规范网络内容版权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有着良好的内容优势,同样也需要提升节目质量。近几年来一些调查可知,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过渡后,画质有提高,但最本质的节目内容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数字电视互动功能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导致面对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崛起而流失了部分的受众。因此,电视媒体因以市场需求为主来开发和编排节目做好市场调查,去了解消费者需求。

    2 了解受众需求,做足市场分析

    三网融合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意味着节目已不仅是面向媒体自身提供的,更重要的是面向大视频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受众的需求、做充分的市场分析,对于不同网络、不同渠道、不同用户对节目内容的不同需求,只有满足了用户需求,才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举例而言,利用网络,为了配合电视媒体的播出,先期在网络上播放利于节目宣传的片花,利用前沿的网络平台如微博来针对手机用户市场提供节目中的精彩画面和文字介绍,等等。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研分析搜集配合受众的需求来确保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中占有一席之地。

    3 形成品牌化,不断创新

    利用电视媒体独有的内容和资源优势,力求在制作上满足大视频市场需求,独立创作完成,积极引进相应人才,提高整体素质,注重节目质量,做大、做强、做专,在掌握节目版权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品牌。而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的手段开发新的产业运作模式是电视媒体面临的最大考验。要摒弃传统的单一的传播形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采集来的文字、声音、图片、影像集于一体,在视觉传达上打造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信息产品。面对新媒体、新市场,需要有不断的创新精神,开辟新媒体市场,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媒体时代,使电视媒体存续自身的媒体地位。三网融合顺应时展需要,创造了一种电视与互联网共赢的未来发展模式。三网融合为电视传播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给电视传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样一个新局面,电视人应当不断探索电视传播的新型传播形态,努力形成一种立体化传播的新格局,并与其他各类媒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才能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中国电视传媒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珺君,吴朝阳. 加快三网融合进程的几点思考. 通信企业管理,2009(5).

    [2] 徐名文. 三网融合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 移动通信,2009(19).

    [3] 韩鹤. 电视在全媒体环境下的突围之策. 当代电视,2012(4).

第8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热词:媒体融合 新媒体 营销

2014年新闻界的大事件,首先表现在媒体融合。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常态,这对于出版行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既带来了图书内容等方面的更新,也给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提出新的课题,基于新媒体的营销活动也成为各个出版社的重头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做好出版物的营销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新媒体思维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接收方式,新闻的由资源垄断转为资源共享、从专业渠道走向开放体系、由单向传播迈入多向交互。人们对新媒体使用日渐频繁与广泛,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平台。

新媒体以排山倒海之势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并且在竞争激烈的营销市场上刮起一阵阵旋风。相对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新媒体营销拥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受众覆盖面广、传播成本较低、传播效能较高、精确传播功能、良好的互动性、信息即时。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少出版社早已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延伸对读者的服务,为读者打造全新的服务体验,以期提升出版社的品牌,促进图书的销售。微博虽然在近年来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其具有不受发送次数限制、不受闭环传播局限的优点,依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平台,出版机构可以自由信息并传达给几千万人。微信内容会同步到豆瓣、贴吧、微博等平台,使优质内容在多平台交互传播。这些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着巨大的营销价值。出版机构应抓住这些新媒体平台的营销。

新媒体是营销的重要阵地,不难想象,随着新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加深,今后新媒体还会以各种面目涌现。无论新媒体以何种形式出现,人们对优质信息的需求不会变,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有新媒体思维,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出版特色,时刻关注读者的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在新媒体平台上从事最适合的出版物营销业务。

二、以读者为本,以内容为王

新媒体的诞生,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双向选择营销成为趋势。用户的主导性不断加强。以微信为例,微信用户不加推送营销信息的朋友为好友,或者不关注微信公众号,就无法获得相关营销信息,即微信的信息推送率取决于用户的接受与不接受,这种营销方式无疑对出版机构微信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互动、对话等方式来和读者沟通,尊重用户,提升用户在营销活动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新媒体时代,出版机构要从传统的出版向全流程知识服务转变,传统出版社的读者服务意识最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体现,例如,给读者提供试读章节、答疑,售书等服务,新媒体平台要在此基础上,以读者为本,发现、创造、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培育和发展出版社读者服务职能,这是出版业营销模式亟需创新之处。

同样,不管是电脑、手机、阅读器,都只是内容的载体,离不开优秀的内容,无论内容传播的形式、渠道怎么变,其核心竞争力都体现在对内容资源的获取、筛选和价值提升能力上。

微信作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移动信息平台之一,是通过推送的内容在朋友圈等社会化媒体环境内不断被层级传播,其信任度和到达率是传统媒介无法达到的,但同时,随着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剩,大量同质化内容出现,使之前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内容,很容易被替代。在公众号泛滥、微博信息大量被淹没的现在,营销信息的广泛传播越来越难,因此,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要在保证内容高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读者在内容的权威性、使用的方便性及查阅的快速性等方面的需求,推送内容要有规划性、有趣、有料、互动性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削弱,在逐步实现从优秀图书生产商到数字内容提供商的基础上,创新营销形式,为用户提供优秀内容,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品牌追随者。

三、将新营销形式与传统营销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要注重开拓新的营销资源,不断拓展新的思路,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传统营销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为出版物量身打造营销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营销,有效提升出版社的品牌。

例如,在出版物出版发行之前,通过新媒体平台,针对目标受众进行主动的信息告知和鼓励参与,配合新书活动,以访谈、书评、书摘、试读、编辑手记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新媒体平台同时组织读者互动,反馈心得分享,并进行相互的交流,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流圈。简单地说,可以通过在实际场所的一些传统营销活动作为吸引点,让网络营销互动过的客户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和实体营销有接触,通过回访等方式,实现与客户的主动沟通,来助推图书的宣传和销售。

新营销形式与传统营销形式之间存在一些共性,而更多的是要将二者的优势和劣势有机整合,从而增强企业在营销手段上的竞争力。新营销形式的特征是传播能力强,在传播营销成本上较为低廉,但是相对传统营销形式会缺乏一定的信任度,而传统营销虽然能够带来更强的信任感,容易打造品牌,但是成本较高,所以,将新营销形式和传统营销形式结合,适当调整营销的方式格局,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营销的特质。

四、营销工作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新媒体时代,出版物的营销宣传,不单单是做几场活动,发几篇书评、书摘,宣传几本图书,更需要把握宣传时机、制定宣传策略、选择适当媒体、紧抓后期服务,整合社内各个部门,做好作者资源的长期整合与维护,做好社内社外资源的整合,统筹安排,做好长期的营销工作,将品牌打造与阅读推广等营销活动统一筹划,长期积累。营销工作贯穿始终,营销形式多管齐下,这样不仅能对图书销售带来很好的效应,同时也有利于出版社品牌形象的形成。

图书销售完成并不意味着营销宣传工作的结束,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出版机构,更需要持续营销。随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不断涌现,渠道与终端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根据图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通过在理念、方式等方面下工夫,提高产品及品牌的市场认知度,进而与读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形成对图书品牌的信赖,从而形成对该出版社长久的忠诚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营销宣传,虽能让目标读者接受某本图书,但时效性短且关注程度有限。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持续的营销宣传,将目标读者联系起来,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相关信息内容,才能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与此同时,读者的互动反馈也为出版社新选题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样不仅延伸了已出版图书的生命周期,充分满足了读者多层次的需求,增加了图书的竞争力,更为以后的选题指明了方向。

第9篇:媒体融合的发展范文

>> 科技期刊与新闻传媒的融合发展 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探讨 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探索 科技期刊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 媒体融合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 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版物编校质量的思考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走向探讨 媒体时代下传统科技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方向 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农业科技期刊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探析 发展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与新兴媒体的结合 区县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科技期刊: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新媒体发展四大变化 微传播成社会发展新动力[N/OL]. .

[4] 试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五种常态[N/OL]..

[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EB/OL]..

[6] 张贺,刘阳,王珏等.热词记录文化2015:媒体融合 跨界整合多元传播[N/OL].http:///xwcbx/xwcbx_rdjj/201512/t2015 1229_2804105.shtml.

[7] 郭伟,许国良.媒体融合下高校科技期刊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J].编辑学报,2016,28(3):226-229.

[8] 张洪成.新时期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J].编辑学报, 2011,23(2):151-153.

[9] 刘清海.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的战略思考[J].编辑学报,2011,23(6):535-538.

[10] 汪新红,王国红,彭绍明.论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J].编辑学报,2012,24(5):481-48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