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

第1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

一、概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则是培养科学技术的殿堂。现代社会,教育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速度和高度。而在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受教育人群占比少的现象,极大程度制约着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发展教育,是扶贫扶智的根本手段。而在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传统教育就是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现在,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任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在欠发达地区“互联网+”的思维去结合美术教育工作,可以保证美术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新常态背景之下的重要体现。

二、欠发达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的构想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的核心技术是由VR、VP、VM、PLC等多种技术组成。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互联网+教育”,可以解决欠发达地区美育教育中专业师资匮乏、课程内容单薄的问题,并且可以吸收社会力量关注欠发达地区的美育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便于整合一切力量用于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美育教育质量,提升欠发达地区儿童的教育幸福感,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平台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欠发达地区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的优势

(一)打破传统教育知识传递的单向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传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互动主要是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教师通过教科书、笔记、课堂问答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最后通过测试、绘画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工具也主要是依靠黑板、幻灯片。在这种传统美术教育中,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守门人,而学生则被认为是知识的插座。作为插座,学生没有独特的特征,所有学生都被视为相同。传统教育模式是一个标准化的教育。互联网技术为每个人开辟了新的机会,促进了个人的创造力和有效学习。互联网对青年一代的好处之一是他们能够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美国儿科学会表示,社交媒体对年轻用户有好处。对于一些青少年,社交媒体是社交媒体的主要方式,而不是在商场或朋友的家。这一代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的很大一部分是在互联网和手机上发生的。参与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可以加强沟通,促进社交互动。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的模式,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甚至是美术行业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网络资源成为美术学习的资源,使得知识的传递不在是单向传递,而是在多类角色间互动起来。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来传统美术课堂,教师的示范必须手把手进行。或用展台、或在黑板上示范绘制过程,好让学生明白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示范是直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果在新媒体美育平台上,可以用更多的手段解决学生在传统美术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感受不够直观、连贯的问题。学生在平台上观看微课,可以通过暂停、回放、放大等功能进行学习。并且这些微课资源都来自发达地区的优质师资的微课。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是以自我为本,以兴趣为基础进行学习,解决问题,是以创新和创造力推动美术教育。这种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而不是由教师所推动的学习。教师、学生、互联网、美育资源等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实体,具有满足个人学习者,教育者甚至社会需求的潜力。

(三)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共享

在欠发达地区,目前获得知识的手段主要还是靠教师、课本等传统方式的获得。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的特点在于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学生本身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共享的知识文物的创造者,社交网络和社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平台建立在互联网社交上进行的,可以使美术教育内容可以更自由、更容易、甚至是免费获得。这种模式很好的解决了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痛点:教学内容单薄、专业师资匮乏。这两个问题都是受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在教师问题上,欠发达地区即便增加资金补贴,仍然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美育教师。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美术教育无疑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结语

当今中国已迈进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成为传统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形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将美育资源同步共享,是顺应共享经济时代要求,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举措,具有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第2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 自主性 建设方法

在初中课程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最新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科学学科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培养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难看出,该项标准中,其实侧重点还是落在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上,因为这不单单只是科学学科的目的,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这就要从科学课堂说起,也就是老师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怎样的科学课堂。本文的观点是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出发,科学课堂就应该充满学生自主性。

一、学生自主性与科学探究精神

中国学生缺乏创新和探究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弊病影响下的直接结果。虽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传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体制上的改革只是形式上的,关键还在于观念更新。在以往的许多观念中,大多以抨击教育制度的公平或死板与否为主,极少考虑到传统教育制度对于学生本身的影响。在笔者看来,传统教育带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学生的惰性,因为传统教育下,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和老师都以完成任务而教学。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越来越依赖标准答案,简而言之,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和意识,于是惰性由此而生。所以要想改变当前的教育情况,除了体制,还有就是学生的观念。而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必须要学生探究的学科,为改变学生的惰性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所以老师们应该该放手时就放手,将学生推到“悬崖”边上,“迫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懒于思考的毛病。

二、构建自主学习科学课堂的办法

(一)让学生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知识掌握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更关键的是,阅读往往是学生自主的思考活动,在静静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书本中找到一些自己理解的“真理”,虽然有些不见得正确,但这种阅读过程中,学生确实在进行自主思考。有人认为科学是一门实践学科,阅读对于这门学科似乎显得有些多余。但是此言差异,因为现行的许多教材,都是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编制的,符合学生们的趣味和心理,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享受到知识的趣味。但是,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容易出现盲目阅读的情况,所以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这样阅读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显著增加。

(二)让学生多问

提问,恐怕是许多中国学生最怕的事情了,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从提问开始。同理,这种方法在科学课堂中一样适用。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众多名人的求知故事。或是进行一个小的科学问答,让学生回答,使其感受到成功的感觉,以此激励学生。第二,学生怕提问题。除了没有问题可提之外,还有其他的顾虑,比如有学生害怕,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而遭到同学嘲笑,或是有同学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异想天开”,被老师认为是故意扰乱课堂。在这些心理负担下,学生是想问不敢问。因此,课堂要民主,这样才能打消学生怕提问的念头。第三,老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防止学生的积极性受挫。

(三)让学生多写

许多人认为,科学使所谓的“理科”,所以在这门学科上,很少出现写作。但是,在科学课程上,让学生进行科学小短文的写作,其实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科学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近年来,在诸多科学考试题中,也有类似的科学探究题,这就需要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科学课堂上,对某个实验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进行实践操作,一人进行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后,两人再进行实验记录的校正,以此讨论实验中的漏洞。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趣味十足,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让学生多做

科学的魅力主要在于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动手训练,特别是初中学生,大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验证某种定论,所以老师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而对于一些不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老师要进行鼓励和教育,帮助学生克服难题,让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这除了符合科学的本身特性之外,在自主的动手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且能够有新的感悟。

结束语:

在许多人看来,现在的科学课堂很难做到良好教学,除了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之外,更多的是老师们没有掌握住其中的法门。而本文展现的科学课堂是要充分发挥自主性,而这也符合科学课程教学目的。所以,学生多读、多问、多写、多做,这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创建自主科学课堂的途径。

第3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推进;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37-02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信息化相关的工作越来越多,教师网上教研、晒课、学习、制作微课、参加国培、县区培训,等等,这些工作占用了教师很多时间,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些事情,很多人一时还难以理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信息时代,从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物联网的出现,到3D打印、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与其它行业相比,教育信息化还没有形成体系与规模,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为此,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于2012年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10-2020发展纲要”,利用10年时间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争夺教育制高点的战役。

为了打好这个战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首先,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重大,它可能会引起一场重大的教育变革。其次,一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国培”。新一轮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就是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破解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此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4年7月开始,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力争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每个学校都有一位引领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的优秀教师。第四,“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成立。“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成立的目的是探索应用微课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方式与方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微课设计、制作能力,深入研究微课环境下培养学生智慧、促进学与教方式创新的途径,建立优质微课资源应用的推广机制,支撑教师利用微课构建智慧课堂,帮助学生利用微课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提升智慧水平,真正实现教育革命性变化。第五,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评选;各类微课、翻转课堂培训、信息化竞赛等系列活动,都是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那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推进教育信息化?

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传统教育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全国各地学校因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办学水平千差万别,很多人才因为办学水平差而被埋没,由此引出了择校热、择班热、高考移民等诸多社会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成与应用,教育资源与服务实现了最大化共建共享,全国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享有相同的资源与服务。这样能够逐步地缩小地区及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资源与服务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充分利用资源与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资源与服务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许多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有望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得以解决。

二、推进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教育是整齐划一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果我们缺少创新型人才,参与当今的国际竞争势必会失败。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唯一的重要阵地,网络平台与空间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等诸多学习方式已经变为现实。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个性得到张扬,教育必然会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时展的需要

第4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创新能力同样具有能力的三要素:态度、知识和技能。如果把创新能力比喻成一辆汽车,那态度就好像马达一样重要,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创新态度就是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创新知识,核心是思维的知识和科研的知识,尤其是科研的创新设计和创新实验的知识,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创新知识就像是汽车的油箱,为创新教育提供“燃料”。创新技能,关键是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掌握要为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它就像汽车中的方向盘,把握着未来创新教育的方向。

对一节课是否充满创新意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看课堂氛围是否轻松自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不会受到除知识以外的种种干扰;其次是看教师能否真正地把思维的主动给学生,自己不要在课堂上进行主导,不要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再次,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观点,教师要引导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主动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英语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他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探索性、创造性取代传授性、继承性,而且,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单词、语法,更要让他们从英语的语言中获取一定的思维方法,拓展自身的思维能量,还要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扩襟;教学方法上要注重中外结合,古今相融,既要秉承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优良方法,又要学习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还要学习外国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而竭尽全力。

2.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适于创新精神的氛围

第一步是要学会微笑。微笑,是表达友好的第一步,其代表了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摒除了传统中国式教学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的弊端;第二步是点头,就是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的思考与发言表示肯定,既要肯定其正确的发言,还要肯定其在错误内容中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品质;第三步是专注,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要求学生专注地学,还要要求自己专注地教,只有双方都处在一个专注的氛围里,才有可能激发创新的意识,创造出新的思想。最后一步是让学生表达,通常的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多,学生阐述得少,其实让学生多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譬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无形中也在提升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另外对学生来说,无论从知识层面还是从品德方面都是一个不小的促进。

3.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可以说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发散思维,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最后还应该注意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现有的极富创造性的材料与知识,让师生就近取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精神。比如,对于“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的回答让同学们尽量想更多的回答方式而不仅仅是局限于Yes,I have./No,I haven’t.让同学们讨论,集思广益,经过学生们的探讨,得出了许多美妙的句子,例如:

Yes,I have.I’ll never forget it.

No,I haven’t. How I wish to go there.

Yes,I have. It’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

No,I haven’t.But I wish I could go there some day.

4.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强化英语语感

思维敏捷程度即是流畅性。初中英语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听说方面是软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语言掌握得越好,运用也就越自如。加强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要着重听说读的并重。在听和说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让学生通过听纯正英语的录音从而进行模仿,然后还可以为同学们提供“英语角”,组织学生摘抄好的英语故事,然后张贴,供学生自由阅读。在学习方法上,教师要教会学生简单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学会略读、跳读、细读、粗读等多种获取不同信息的阅读方法,强化英语语感。因此,教师应创造多种条件去组织学生听和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5.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第5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数学思维

一、我国当前教育下初中生的数学课堂

虽然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创新,但是我国多年来传统教育的理念已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改变人们的惯性思维,让人们接受新型的教育,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在我国现在的初中生课堂上,枯燥占据了学生的主要思想。数学不仅使学生头疼,甚至常常会使老师头疼。因为数学本身并不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它不像语文一样让人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甚至语文课上听着故事就能学到要学习的知识。数学以枯燥为代名词深深地驻扎在学生的心里。而且初中生的心理也非常特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希望寻求一些刺激的事物,而数学的枯燥显然使他们提不起兴趣。在我国现有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按照固有的思维给学生讲述着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的题目和公式,而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听不懂老师所讲的知识,开小差,有看小说的、有画画的,甚至还有窃窃私语的。一些学生可能会放弃数学这一学科,我国初中生的数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二、数学思维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硕士和博士,数学的学习一直在延续,而数学的学习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性思维,能够让人变得理性。有的人认为数学很有趣,比如祖冲之,他能在数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而初中生对数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还没有很深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发掘其中的奥

秘。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是学生的思维养成时期,而数学这一个学科是帮助初中生养成思维的重要部分。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

助。同样,如果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将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个短板,很难去弥补。就像小树苗在成长的时期没有固定方向,等小树定型以后再让他回到正确的方向是很难的一件事。初中生数学课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一般很死板,要想养成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必须摒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理念。数学课在老师的改变下也可以变得活跃起来,老师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数学课上,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了,而枯燥的公式和题目自然做不到这些,所以老师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变这种局面。比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准备一些延伸的资料,而不是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小故事,可以是某一个名人的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公式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能让学生提起兴趣。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做游戏,比如出一个题目看谁能先回答出来,就给他相应的奖励,因为青春期的学生都很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让所有的人注意到,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认为,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下,老师是学生尊重的圣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这种理念让学生不敢接近老师,甚至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以至于不敢问老师题,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跟老师意见不相同的时候不敢大胆地说出来。如果老师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老师做出努力。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真正跟学生成为朋友,及时去了解学生的内心,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当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之后,初中生会经常向老师请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给老师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这样能使数学课堂更加愉快。

要想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观念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素养。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遇到难题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给学生适当的指点,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的学习数学应该是老师的最终目的。初中生不同于其他学生,老师要发现初中生的特质,才能根据他们独特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所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我是一个青年教师,所以新课程对我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就是也许不用转变旧的观念,因为我们从第一天进入课堂就是带着新思想的,我认为毕竟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

传统教育习惯在鸦雀无声、坐得笔直的学生前讲话或传达指示,要是下面有一个人对你的某个观点表示有疑义,或同你公开进行辩论,看惯了阅兵式般整齐雄壮、步调一致、按部就班的人群,是容不得眼前奇装异服不同呼声的人的。学生容易在美术创作方面普遍技法单一,形式雷同,缺少个性,这是传统教学方式下产生的典型后果。显然,这种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为尽快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倡导个性的表现,开发思维想象,培养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实施以“个性表现”为中心的美术创作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切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因此,我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娱乐教学,让孩子真正脱离拥挤的教室,充分利用美术专用教室,桌椅分单人、双人、四人、多人小组摆放,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拥有轻松自由发挥空间。我给孩子们释放的空间,在现代教育中充满情感,让孩子们能在自己的世界更自由飞翔。我认为这种方法有诸多好处。

1.我们是朋友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儿童行为的楷模。教师总是以自身观点来教育学生。实则不然,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有其独有的发展潜能,而教师则应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能。这就需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相信你。朋友可以促膝长谈,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给于学生一种朋友之间交流的心理感觉,课内是知识性的交流,课后是知识的延伸、心理的交流。朋友的感觉摆脱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发挥学生无限的潜能。

2.我们是交谈伙伴

一年级重在“规矩”的养成,为此8、9岁的孩子要付出很高的的代价。譬如:上课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40分钟保持正座的姿势,下课不能在教室外玩等,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规矩”养成的同时师生间的距离也产生了,难得有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主动向教师提问和相互讨论的。虽然对儿童的行为的限制,能达到规范的效果,但儿童会因为害怕违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抑制了儿童的发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由交谈的环境,教师和学生作为交谈的伙伴,创设了轻松的交谈环境,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意见,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激活其思维的火花,使儿童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3.我们是“自由”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程序化,每天单调的生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校,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外,还能获得些什么?每个学生心理需求不同,如何才能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需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自由的发挥其个性特长,会让孩子们无限发展。

第7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一、教育现状: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第8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研究了不少平台,也听取不同人的推广理念,才觉得要写写在线教育平台营销推广的手段,让大家的项目不再是天马行空,亦或者陷入自我安慰或自我欺骗。本文的想法不管喜欢与否,都请往坏的喷,只有痛点多,才会有更好的改进,教育不也是痛点多,我们才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吗?

现在在线教育总体而言形成了如下四种模式:(1)APP类型:拓词、超级课程表等;(2)交易平台型:百度教育、淘宝同学、360教育等;(3)内容平台输出型:华图网校、好未来网校、梯子网等;(4)授课平台型:YY教育、QQ教育模式等。

在线教育整个市场暂时被这四大类型分割,而且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在线教育市场会达到3000-4000亿的市场容量,而也有数据调查称平均每天新增2.6家在线教育平台,更为疯狂的是在过去一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甚至2014年2月份一周涌入20亿风投,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无论app还是平台内容型都不乏一批批黑马涌现,在大疯狂的时代,更多的是平台选择背后默默耕耘,因为他们深知产品与营销才能做到站在风口上的猪,但是通过跟不同平台的交流,也普遍反映出营销推广不易的情况,如何解决?老黄这里提供几种思维。

(一)APP:免免免

在线教育里面,争夺APP市场有着无数的可见或不可见的产品,而最终能够浮出水面只有那么一小撮,大部分APP大都会面临用户数量不高,或者盈利模式模糊的情况。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市场,市场更是不断瓜分,不得不促使加快营销推广的节奏。

现今,APP产品普通采用免费使用的推广手段,而且前期暂时不用为盈利担忧,背后有着一批批的风投,所以大部分的做法基本都是先打市场,然后在精炼市场,获得盈利。

APP产品从诞生到如今所用的模式基本都是免费,所以无论产品多好都默认这个法则,而且免费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成为了一种经济模式,尤其在国人都习惯了数字化信息免费的时代,愿意付费的是很少,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抓住一小撮就足够高达上的活着。

既然APP都免费,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够免费,所以就催生了另外两个免字法则

第二个免字:免流量。在线产品要想做出不一样的路子,免流量是一种值得尝试推广手段。在春节期间,优酷跟广东移动首次免费合作推出“北广4G免费看视频”的活动。免费流量看视频的活动引起广泛的讨论,虽然更多的是视频领域的探讨,但是就琢磨下在线教育领域是否能够用起来?果然来戏了,如果对这种逆向思维下人有熟悉的话,那么也会跟老黄一个预计:未来会出现免费流量的APP产品。比如老黄手机一直在用爱奇艺8元包月免流量套餐,利用套餐大胆放肆的看视频,很爽的一种感觉。

可惜的是,在线教育APP类产品是简单的抄袭是很难成功,但是可以写抄袭然后创新(企鹅的很多产品怎么来都了解吧),另外作为宣传的噱头:app免安装、免使用流量,这种噱头足够吸引人。当然,好产品的前提下,会必然造成用户的喷井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正中了用户的贪小便宜的人性弱点。

但是两个免字法则还是不够,加上第三个必然造成APP的轰动的情况,你决定如何?

第三个免字:免听课。免听课不是第一印象中的想法,简单而言,就是把APP软件的用户导出,在辅助平台上面进行授课。好处有几个:一是用户数量少NO。因为APP本身所有者有着庞大的数据库以及信息传播力;其次是一种新型的方式,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app实现过,APP惯性思维都是把用户引进来,而非引出去,其实双方是双向,通过pc平台能够把不是用户的吸引进app,而又通过app吸引出去;最后是课程打造,即使app无法实现该有的盈利,那么通过免费课程引出来的用户总会能够实现盈利,这是一种资源的转移,就像以前看法政先锋说到:证据不会消失,只是会转移到不同的事物人身上而已。

三字免,是否能够打造不一样的APP的营销模式?不得而知,但是值得尝试。要噱头,有免费流量;要盈利,导出人群;要用户,有免费经济,三缺一不可,是个环环相扣的模式。

(二)交易平台型:补补补

没有看错,交易平台也要补。针对互联网机构而言,这种需要很大的有魄力。在电商方面,交易平台型就相当于打造在线教育的淘宝模式,我们不讨论这种是否可行,我们来讨论营销。

一补刀:机构补。

在交易机构而言,在价格透明的前提下,消费者通过交易平台型进行消费的时候,机构必须承诺等用户学完后会返还多少,或者按照每个阶段来返还。

在学习者而言,通过价格的返还是一种贪与学的结合,会促使他们长时间的学习,以及增加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再次消费的几率。我们都知道在线教育二次消费率普遍不高,所以这是长久捆绑消费者的其中一种做法。虽然机构损失了部分利润,但是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用户。但总体而言都是没有损失,因为当用户足够多的时候,一块一个都能够有盈利也不是可能事情。

二补刀:平台补。

机构承诺补贴,当然平台也不会逃离。平台补贴形式适用于平台入驻是需要资金或者收取机构钱的形式,不然一个免费入驻平台是玩不起这种补刀的模式。平台补贴就像电商促销差不多,差别在于不是购买补贴也不是优惠补贴,而是跟机构平台补贴差不多,贴足机构两个同一时间补刀。

当然,会有人疑问?难道消费者都不理解其实钱到底还是自己?这就是前面说过的价格透明的情况下,而且每个人都知道电商促销其实就是便宜那么几块钱的事情,还是有那么多人购买,是为什么?贪小便宜是人之常情,而且用户确实知道是便宜。

三补刀:服务。补服务?大意是经过培训后能够得到的一种保证。不同的人参加培训有着不同的诉求:有为升职、有为找工作、有为兴趣。

但是,如果交易平台型能够提供足够的后续服务,那么对于消费者而,是很容易服务,就比如很多人技能学校培训都会给予学生一份offer一样,有保证、有服务,更是人性化,为什么能够做?本身平台就跟那么多机构合作,那么总会有适合的人才体系或合作关系伙伴吧,如果这个都还没有,那么说得不客气点简直是失败。

纵观各类的交易平台,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三补刀或许是一种幻想,但是在线教育就特殊在它是教育,而非其它购物产品,单纯的把教育当成购物产品的话,为什么还要等到现在电商才来入侵,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三补刀的思路来源欲前段时间两大打的软件的补贴而来,可能相互应征可行性!

(三)内容平台:新媒体营销

第三种平台归根还是要盈利,所以一味的免费是行不通,而且即打着免费的噱头送课程,最终引起的效果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怎么办?借助新媒体来营销,做公益培训。

公益培训的想法是来源于老黄曾经参与过28推的公益培训,确实很有借鉴。截至目前为止,28推公益培训经历了三期,培养的学员超过上千人,受益人数达上万,这就是公益培训的魅力所在,也是很多行业所不了解的情况。

公益培训,跟付费培训的区别,前者可以迅速聚集起用户,都是一群愿意付出时间来学习的人,免费法则另外一条提到:有时间的没钱,有钱的没时间,这就是吸引前者的目的。

公益培训与课程免费送有什么区别区别?肯定区别大了,前者是一个时刻参与的过程,后者是一个课程;前者能够更加的亲民以及统计数据,后者无法看到背后的数据;前者能够打造明星人物,而对于后者的情况基本是空白。肯定很多人问,怎么盈利?盈利各有方法思考,这里我们思考比起传统的方法更快的打造平台的营销模式,这是一种值得尝试方法,也是目前,针对这个类型平台,所能想到的想法。

(四)授课平台型:9158

在线教育的火爆会催生一批批附属的行业兴起,或许最终吃饱喝足反而是它们,而非在线教育平台们。对于授课平台型,在目前市面上是稀缺物品,因为能够登陆在线教育平台都会自己做网校或者做平台,所以能够借助YY、QQ教育模式、直播软件来做在线教育的很少,但也不是没有。例如传统教育机构单干的老师,没有资金、又没有大制作,那么他们只能选择免费的渠道平台来做在线教育。

授课平台型该如何营销,老黄也一直在想,或许这个可以借鉴:上段时间网络视频秀场老大9158上市,一时间激起了无数的讨论,而且秀场的盈利模式清晰,一群美女主播和一群男屌丝们在虚拟包房里唱歌聊天,嗨得热火朝天,线下却完全看不见,低调得不行行,一年轻轻松松收入10多个亿,整个盈利模式就全靠“用户赏”。

第9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杜威 教育目的 生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18-02

杜威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恰好处于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急骤转变时期。美洲需要扩展边疆,需要冒险开辟,需要在非固定和永恒的信念及环境中,面对新事物并提出新见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保守残缺便是倒退,唯有除旧布新才是成功和进步的康庄大道。在此背景下,生物进化论所阐述的要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核心是适应,只有适应了变化不居的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将会被淘汰。适应的过程是经受得住社会的、多变的考验。杜威接受了这种时代思潮的洗礼,树立了其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美国当时的传统教育有两大缺点:一是脱离儿童,二是脱离社会。杜威根据当时的传统教育方面的缺点以及自身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想,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口号。

一 “生长”的含义

1.教育是生长中的发展

所谓“生长”就是朝着未来的结果而运动的一个积累过程。①“教育即生长”的原文表述是“education as growth”杜威关于“教育即生长”中“growth”一词在译成中文时选用了“生长”一词。“growth”在牛津高阶词典里的释义为“(profcess of)growing;development”。“生长”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1)生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2)出生和成长;产生和增长。”我们不难看出,“生长”属于生物学范畴,其主要用于生物体的量变,是物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而“发展”则是一

个哲学范畴,“发展”是指事物由弱小到强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都是发展。有人认为用“发展”能更好地表述杜威的本意,我认为,教育既是生长又是发展。生长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自然的过程里,强调了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生长包含着教育的全部。但是生长的全部并不都是教育,因为生长各式各样,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常态的、有变态的,有的甚至是歪曲的和停滞的。教育应该是个体的人生长中的发展。

2.“生长”的内容是身体的以及理性和道德的生长

“生长”是内外因素的结合。即儿童内在的兴趣、能力等以及外部环境。对于外部环境杜威则强调:“学校自身应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而这里所指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在杜威看来,就是一个民主的“小型的社会、雏形的社会”,它主要通过学校简化、净化与平衡社会环境的功能予以实现。杜威希望通过教育而实现这样的国家整体。其认为这样的学校是能够传递社会理想的,因为社会指导青少年活动的过程决定了青少年的未来。而青少年又会在今后某一时间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因此,社会对青少年活动的指导也决定着未来社会的性质。如果说生理上的遗传在于存在于基因里的信息传递,那么社会的指导就是保证社会文化以及未来社会能够按照当下社会的人们的理想去存在的基因。社会的所有与人类的生息繁衍一样,在不同的形式下,实现着相同的代代相传。这就是为什么杜威强调把儿童放在小型的民主社会的学校中实现生长的原因。

3.“生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多的生长

杜威强调教育无目的,认为生长是为了实现更多的生长,除此之外别无目的。但是把学校建成一个小型的民主社会从而实现生长表明了教育也有其社会性,只不过杜威认为,着眼于儿童是生长,让他们由着内在的能力与倾向发展,才能发展成更好的公民,从而实现理想的社会。

二 “生长”的条件

1.“生长”的条件是未成熟状态

未成熟状态不是一种缺乏,生长不是填补未成熟与成熟状态之间的缺乏。①这就没有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如果成人把儿童看成缺乏,就会使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比较,会关注儿童相较于成人所没有的、缺乏的东西,如此一来,成人的态度将变得傲慢且低估儿童所拥有的能力。未成熟意味着一种积极的力量,因为出于未成熟状态,有着发展的潜能与倾向。这种发展的能力使得儿童有着向前生长的推动力。不断汲取养分,从而实现生长。

2.“生长”的特征是依赖性和可塑性

第一,依赖看似个贬义词,但是杜威所阐述的依赖是伴随着能力生长的依赖,不是完全无依无靠,陷入寄生的状态,从而永远需要别人提携。但是从物质世界来说,儿童在刚出生乃至后来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他不能行走,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幼兽相比较,他的能力弱小的多。幼兽早期因为获得了相对较强的能力可以很好地适应物质环境,从而能够独自生存下来,故而它与周围的兽类生活联系的并不那么紧密。因为儿童早期的能力较弱,他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他们有社会能力,具有灵活的和敏感的能力,对他们周围人的态度和行为都能够很好的感知。因此他具有引起别人合作注意的能力。从社会的观点来说,依赖性指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软弱。如果一个人能够很独立,从来不依靠别人,那么他的社会性能力会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和别人的关系麻木不仁,往往会滋生自大的情绪,产生可以独善其身的幻想,结果是陷入癫狂。儿童因为在物质世界的无所依靠,所以要依赖成人,因为要依赖成人所以不得不具备相应的社会能力引起他人注意,从而生存下来。

第二,可塑性。未成熟的人为了生长而有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可塑性。可塑性不是像捏蜡一样去塑造形状。而是从以前的经验中学习能力,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对付将来相似情境中困难的方法。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

三 “教育即生长”的借鉴意义

因杜威所处的时代与当时的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状况等原因,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口号,现在看来虽有失偏颇,但对当今的教育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应遵循生长的规律

在生物学意义上生长是有顺序的、连续的并且是不可逆的,教育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现在许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希望孩子能多学点、学多点、能力快速提高,这些都是家长和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孩子自身的需要的表现。这是有悖自然规律的,应顺应生长的节奏。

2.教育应贯彻人的一生

教育即生长,阐明了教育应是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终身化,因此教育不应只关注于眼前的利益,如考多少分,拿多少奖,识多少字。而应该把眼光投向人的一生。应培养一种能力,把其可塑性与经验结合,因为有可塑性,所以才能从经验中习得对付日后相似困难情境的方法,长此以往,经验多了,解决问题就更加的游刃有余,更加能够适应整个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生长,而生长又是为了更多的生长。如此接连不断,直到人一生的结束。

3.未成熟在人的一生中的表现是现在进行时

人的一生只能是在无限的接近成熟。那么当在评价儿童的发展和进步时,就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不在于和其他人比较,也不在于和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而在于和自己比较,只要比之前的未成熟状态更接近于成熟就是进步。生长是为了更多的生长,只要能够实现更多的生长了就是进步。强调的是生长的过程。但其理论一方面能够解放儿童传统教育对儿童发展所确定的目标导致的压抑,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特定的目的,又陷入了无定论。他强调变,但是变向何方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表示生长是为了更多的生长,这样一直的延续下去。

注 释

①〔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