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财务管理相关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相关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相关概念

第1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从上文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商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概念,不仅突出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同时将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因素串联起来,起到有效的传感反应。企业财务管理改革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法商管理基本内容进行借鉴和引用,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革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1.法商管理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有效修补

受传统管理学影响的企业财务管理,通常较为注重企业的最终收益和利润,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最终导致了许多管理漏洞的存在。从上文内容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法商管理是一个运用法律手段对企业一切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系统的有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概念,其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不仅能严肃整个财务管理开展的过程,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氛围,使得企业散发出一种时性的魅力。

2.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为了谋求有力的发展地位,而不惜取险招。财务管理工作是决定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成为企业使用盲目竞争手段的重点。鉴于此,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引入和应用,不仅能有效修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同时还能提供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二、基于法商管理概念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

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变革中的应用,不仅是时展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的必然措施和途径。结合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现状来看,法商管理概念的融入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法商管理意识的加强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及深度与企业管理者的意识休戚相关。法商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和加强法商管理的意识。只有管理者意识到这一理念重要性时,才会深入其应用,推动其发展,落实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应对法商管理理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积极组织员工及财务人员进行法商概念的培训,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法商素质的同时,引导其他企业员工及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打好财务管理改革这一仗。

2.人才投入力度的加大

法商管理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应用,客观要求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基础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基础,熟悉相关经济法规,具备管理相关技能。因此,除法商意识的强化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依靠人才的力量。鉴于此,建议企业应加大在人才招聘及培养方面的力度,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意识到人才在新经济时挥的重要作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人才设置进行改革的就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出于规模及发展条件的考虑,往往在人才设置方面“节衣缩食”,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软实力不足的状况。

3.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第2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强调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会计研究,2006,(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5,(10).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钟高,王锴,章铁生.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李心合.论制度财务学构建.会计研究,2005,(7).

[7]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会计研究,2005,(4).

第3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一)风险财务的定义和特征。很多研究结果提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通过比较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使用风险财务的概念更为合适,不仅突出了财务具有风险性的特征,而且能够与传统的财务风险概念有所区别。本文论述的风险财务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或者管理中,由于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的财务都会呈现出一定的风险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偏差。风险财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综合性的特征,企业的风险财务不仅仅包括资金筹措和资金结算的风险,而且还包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企业的资金风险,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第二,不确定性的特征,造成企业风险财务的原因是比较模糊的,而且这些原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后使得企业的财政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些因素难以被完全认识和把握,因此造成了企业财政管理工作的困难;第三,严重的损失,当企业的财务结果与财务目标出现较大差异时,如果这些差异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那么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风险财务管理的概念及特点。风险财务对于企业发展和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正确地面对,很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健发展。这其实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相比,风险财务管理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来讲,与企业的财务息息相关,因此风险财务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第二,与普通的财务管理相比,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注重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更加理智科学地应对企业财政上的风险;第三,管理的手段更加先进,风险财务管理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找出影响企业资金风险的因素,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法,所以必须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使得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方法

(一)风险财务预测方法。风险财务预测方法主要是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在企业风险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然后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现状,进而能够识别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第二,幕景分析法,在风险财务预测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判断它们对企业财政的不同影响;第三,资金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资金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资金在运转或者使用方面的风险,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财务预测方法。

(二)风险财务决策方法。在进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决策,正确的决策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错误的决策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因此,风险财务决策也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是在风险财务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后从多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一个较好的方案。风险财务决策方法是否有效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量、财务决策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他们应对风险财务的态度密切相关。

(三)风险财务控制方法。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定的风险后,应该及时控制财务风险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的风险财务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回避风险,当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回避措施,能够避免财务风险或者是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全部损失,能够确保企业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正常运营;第二,自担风险,当企业的财务出现一些问题时,企业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合理预算企业的开支,从而能够承担企业的财政风险。

(四)风险财务处理方法。当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并且选择承担财务风险时,必须要正确处理财务风险问题。例如: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地结算,能够正确了解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包括企业遭受财政风险后的损失、企业的剩余资金量等等,能够对企业目前的财政状态有着正确的认识。同时,当企业的财政资金出现不足时,需要想办法尽快进行资金的筹措,从而能够转变企业目前的财政危机,确保企业能够顺利渡过难关,降低企业的资金损失。

三、企业风险财务分类

管理由于企业的风险财务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企业风险财务管理:

(一)自然风险财务管理。自然风险财务管理大多数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依靠人力几乎无法改变,只能减少或者尽量避免自然风险。自然风险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保险的方法进行: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在企业财产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能够给予一定的赔偿,从而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虽然保险的方法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的损失,但是可以将企业蒙受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因此对自然风险财务进行投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

(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企业难免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因素是其财政风险的构成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风险的过程中,还需要面临国外市场的风险。幕景分析法在企业的市场风险财务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市场中影响企业财政的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影响企业财政的轨迹。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能够使得幕景分析法更加有效和直观,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风险财务管理。

(三)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管理。由于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进行自主经营,所以需要企业自己承担经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经营风险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筹资和投资的方式,这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内容。企业通过分析多种筹资或投资方式,进而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投资或筹资,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四、小结

第4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 企业财务管理 创新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不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论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发展规律的总结,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企业财务规律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整套对财务运行机制进行概括的知识体系。

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理论体系和理论内容。具体来讲,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指形成财务管理理论的因素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财务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新技术、新发明使得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从而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面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发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

至今,企业财务管理由最初的产值最大化逐步向着利润最大化、股东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仍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它的衡量标准较之前的也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债权人、股东、政府之间组成利益的共同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了经济主体,因此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是相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与企业签约的形式以及利益的分配。企业的利益是企业中经济主体利益的综合体现,实践表明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经济体若得不到期望的利益,从而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这样就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价值目标应该联系到知识经济条件。从目标的可计量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价值目标由有效增加值最大化、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增值分配的合理化三方面组成,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企业只有同时达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被称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性

在当前的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不健全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加强,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开展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是据资料表明,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多表现在总结财务管理体系的因素,很少涉及到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未形成完整、科学地理论体系。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不强

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不强,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方面,即财务管理的概念不统一,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财务管理都有自己的见解,未达成统一的认识,而且不同国家的学者对财务管理理解也不一致。财务管理的概念不一致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三)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不成熟

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也不能全部引用西方国家形成的理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且很多理论(如企业并购的资本运作理论、企业重组的资产理论等)在我国还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还较不成熟。

四、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探讨

(一)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简而言之,规范性原则就要求企业明确财务管理创新的任何一个理论的概念和本质,从而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理论概念的混淆,促进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2、系统性原则。一般而言,系统性原则就是指在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坚持整体观点、全局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吸收和排斥相结合的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相比较,我国较落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环境与西方国家的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理论,应该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我们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时候要严格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般而言,财务管理理论是指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假设、原则、方法、职能、性质等组成。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时候,要加强财务管理内部要素的分析。

第5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关键词:财务要素 财务管理要素 本金 财务要素体系

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财务通则》将财务管理活动从内容上概括为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许多学者称其为财务管理要素。笔者发现,财务管理要素概念以及内容的界定非常混乱,甚至有人将其等同与财务要素,实际上财务要素与财务管理要素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本文探讨财务要素的构成及体系,划清财务要素与财务管理要素的界限,以期对完善我国财务理论体系有所裨益。

一、财务要素相关文献述评及其原则确立

(一)财务要素相关文献综述

郭复初教授(1998)在《财务通论》中指出本金是财务的基本元素,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根据本金的运动规律提出了本金理论,并以本金理论为起点建构财务理论体系的框架,对财务学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献中(1998)将财务要素概括为五大要素:资产、权益、现金流量、收益与财务风险,其立论的依据是将财务要素分为存量要素与流量要素,并指出财务要素仅指财务活动要素。冯巧根(2000)指出:财务要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隐性要素和显性要素,隐性要素包括本金运动与收益运动,显性要素是指财务机制和财务能力。第二层次针对隐性要素,为通常所说的财务要素,包括本金运动和收益运动,第三层次为五个具体要素:本金、资产、现金流量、收益、成本,其构想的依据是把财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袁春生(2003)将财务要素分为财务的基本要素――资本以及由财务基本要素扩展的具体要素:资产、收益、成本、财权。认为资本是财务的基本要素,资本是现代财务体系的核心概念,应围绕资本运作构造财务要素。王锋、吴国灿(2001)将财务管理要素归纳为:资本(本金)、企业价值、资金流量、资产收益率、资产组合、资金运行、资金结构、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通货膨胀价值、财务竞争和财务数学模型等,但并未对财务管理要素的概念加以界定。吉全贵(2001)认为:财务管理要素是构成财务管理活动的诸必要元素,是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存在的基本因素,由理财主体、理财客体、理财目标、理财信息、理财方法等元素组成。高香林(2003)认为财务管理要素包括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手段。

(二)财务要素原则的确立

以上文献对财务要素的归纳有值得商榷之处,对财务要素的界定过多借用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方法,未能准确把握财务要素的内涵,从而防碍了财务要素在财务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此外,不同的观点对财务要素的认识分歧较大。而对财务管理要素的认识则更加混乱,不同的观点差别较大,对财务管理要素的归纳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本文认为,把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手段归纳为财务管理要素不合理。此外,以上文献中都未说明财务要素与财务管理要素的联系与区别,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理论界关于财务要素的界定相对来讲科学一些,而对财务管理要素的界定则比较模糊,对其内容的归纳也比较凌乱。虽然学术界关于财务理论体系有许多争议之处,但一般都认为财务是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统一,要想了解财务的变化发展规律,就有必要研究财务的构成要素。正如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要素是财务对象的具体化,它反映财务活动的规律,体现财务关系的内涵。所谓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基本因素,要素的研究对于了解事物之间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一个要素能否作为财务要素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冯巧根,2000):内涵要严密,外延要宽泛;既要精简,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体现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本质特征;要有助于财务理论体系的完善;要具备实务上的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和发展性,财务要素的确立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财务要素必然会有所发展。

二、财务要素的相关经济活动分析

(一)第一层次财务要素――本金分析

本金理论认为,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产出活动(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有经济关系(财务关系)(郭复初,1997)。对财务的研究包括对财务活动的研究和对财务关系的研究,由于财务关系已经内含于财务活动之中,笔者认为,研究财务要素体系只需研究财务活动要素即可。财务活动从本质上表现为本金运动,本金应作为基本财务要素,即财务要素的第一层次。本金是指各类经济组织与个人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郭复初等,2005)。本金具有物质性、运动性、社会性、增值性等性质,但更多的表现为增值性,本金运动的规律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渗透到与财务相关的各个领域和主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化,本金常被称作资本。从国民经济范围考察,属于本金的资金主要包括国家本金、企业本金和家庭(个人)本金。之所以把本金作为基本财务要素原因在于:一是本金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起点(郭复初,1997)。纵观财务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无论是传统的西方财务学理论,还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财务学理论,其共同的逻辑起点均为本金,均研究本金的投入产出活动及其形成的特有经济关系。财务理论体系大体可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发展理论三大部分,三大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本金。从基础理论看,本金概念可引出财务的本质、内容、规律、职能等一系列概念,可概括为本质理论,本金的主体、特征与运动规律可引出财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原则、体制、方法等理论,可概括为管理理论。从财务基础理论又可引出财务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由此可见,本金是构建财务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本金要素着手开展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造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二是本金运动规律是研究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的依据(郭复初,1997)。财务管理原则是组织财务活动与处理财务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基本准则的确定,虽然要考虑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依据财务活动自身的规律,如本金运动与基金运动和物资运动相结合的规律,要求财务管理真实地反映本金运动对基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的相互影响状况,从而要求财务管理贯彻整体性原则。又如本金投入与收益相结合规律,要求财务管理贯彻权益性原则等。财务管理方法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操作程序与技能。财务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方法的科学性是各种管理操作程序与技能是否符合本金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如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的平衡法是建立在本金运动内部综合平衡的规律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比例法,是建立在本金运动与基金运动相结合、本金运动与物资运动相结合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二)第二层次财务要素――资产、收益、成本、现金流量、财务风险分析

这一层次的财务要素所包含内容是:

(1)资产。财务学界定“资产”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资产的经济实质,并反映财务活动的基本特征。从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来看,资产是由本金派生出来的概念,是本金的转化形态或占用形态。在企业中作为经营本金转化形态或运用形态的资产就是经营资产。本金具有强烈的增值性,而这种增值性是通过其转化为资产来实现的。如果没有资产的有效运转和资产的周转使用,增值是不可能产生的。这充分表明资产必须为未来创造效益,这就是资产的经济实质。因此,财务学中的“资产”可定义为:资产是企业直接占有、支配和处理的并为其创造未来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资产的实质是创造未来利益;强调企业的财权,即占有、支配和处理的权利,从而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加以区分;突出创新资产的内涵,即不仅局限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是将各种创新的财务事项,如衍生金融工具等均包容于这一要素之中。

(2)收益。会计学中关于“收益”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经营收益观和总括收益观。经营收益观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业务经营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包括经营收入(总量)和经营利润(增量)。经营收益观强调收益产生的原因在于经营,而且是企业主要的、正常的活动,经营收益观的目的旨在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和对经营者(董事、经理)业绩的考核,特别是对经营者主观努力所创业绩的评价。总括收益观认为:收益包括企业在业务经营和非业务经营时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或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增加。除了经营收益之外,还包括利得。利得的产生与企业正常经营无直接关系,属于一种非常收益。总括收益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利得或损失事项增多的基础之上的,该观念立足于企业实体确认收益。既能反映经营者主观努力获得的经营收益,又能反映客观原因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从而能总括反映企业的收益,全面提供不同种类收益的信息,有利于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财务学收益不同于会计学的收益概念,会计收益的概念界定主要立足于收益的确认与计量,而财务学收益概念的界定更侧重于经济学的收益性质,即坚持总括收益的观点。据此,财务学收益是指:为了实现实物资本保全的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量。该定义包含:与本金运动所要求的增值性相呼应;有利于确认企业的真实收益。建立在实物资本保全基础之上的财务收益有可能将资产价值变动产生的权益增加量确认为收益;以总括收益观为基础,进一步拓宽了收益的内涵。

(3)成本。财务学中的“成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取收益而消耗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看,财务学中的“成本”概念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系统,既包括产品从研究、设计开始到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也包括资本经营等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更强调成本的管理、成本的预测、决策以及成本的分析、控制、考核。此外,财务学中更强调资本成本的概念,即企业为取得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资本成本是一个特殊的成本范畴,因为,一方面某些资本成本是实际的资金耗费,但并未都构成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资本成本也并非都是现实的账面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资金耗费,此时,资本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即使用自有资金而放弃的将资金让渡给他人而获得利息或股利等收益的机会成本。

(4)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按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的总称。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为现金的净流量。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包括各种货币资金以及投资项目需要投入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现金流入一般表现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取得的现金;产成品通过销售取得的现金;其它资产销售取得的现金。现金流出一般表现为:支付现金购置厂房、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以现金支付利息、股利、上交税金等。现金运动也即本金运动是存量与流量的统一,企业收益的形成是本金流动的结果,流量的大小、流速的快慢取决于财务的控制与调节,这种调控要求财务人员深谙本金运动的规律,切实掌握调节手段和方法。与会计学中的现金流量相比,财务学中的现金流量更侧重于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现金流量的计算以及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之后的净现值的正负与大小已成为理财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现金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要素,其重要性表现在:首先,现金流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现金流量作为资本运动的动态表现,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筹资、投资、耗费、收回)的全貌。通过对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差额及其在时间上的均衡性的考察,可将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建立在更加全面可比的基础上,现金流量排除了会计政策的影响,用其考评更具客观性。其次,现金流量是投资者和债权人制定决策的依据。投资者和债权人向企业注入资本时,要以现金流量的大小和风险的高低作为分析依据。现金流量能够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测未来很可能用股利或利息形式派发给他们的现金数额。此外,现金流量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者和债权人根据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用贴现的方式计算股票和债券的现值,确定公司的总体价值来决定是否向企业投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实际上是对公司现金流转情况综合评价后作出的。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收益形成与分配活动都存在着风险,而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取决于它能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报酬。企业的价值与未来不可分割,而未来总是与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相关,因此,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财务风险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是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难以捉摸,虽然总体风险可以通过概率计算,但某一特定风险何时发生,怎样发生难以预计。三是对等性。风险与收益一般情况下具有对等性,即风险大,如成功则收益大,失败则损失大。四是厌恶性。风险主体一般都企图规避风险,虽然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但一般来讲,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企图规避风险。从本金的运动规律出发,可以分析风险的形成机制,本金运动涉及到筹资、投资及分配,即在筹资、投资、分配阶段都有风险的可能性,因而,按照本金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可把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入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这样细分风险就可以从源头上寻求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与对策。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出发,联系一般风险的特征,可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

(三)第三层次财务要素――财务管理要素分析

第6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摘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已经被正式提上日程,与其密不可分的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也需要我们的重新审视,以有利于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指出财务管理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三者关系的分析,得出财务管理目标在现代产权制度下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关键词:现代产权制度;一致性;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0引言

产权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的概念已经日益深化。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的含义比原来宽泛得多,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力,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结构的需要,也是优化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是企业理论研究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基础。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财务目标的内容也都不同,是受限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等社会现实情况的。具体的表现为受财务管理制度的制约。举个例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权于中央,企业经营完全是为国家负责,所以企业的财务目标就是以完成国家的任务为主。但是改革开放后就完全不同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汤谷良,1994)。

1财务管理目标现有观点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学术观点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1.2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为目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这种观点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重视不够。

1.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它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1.4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不但是私营企业完全自主经营,就连国企业也投入了市场,经历市场的洗礼和考验。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企业必须重视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同时与企业利益相关各方也必然会要求自己的利益也能最大化。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自己承担的风险越多,其得到的收益越大,这是符合契约理论的。

除上述四种主要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观点外,理论界还存在着资金运动最优化、EVA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等观点,每一种目标的提出都受到理论界争议,其利弊已基本形成共识,不再赘述。

2产权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2.1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发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但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

2.2产权制度解决了财务预算管理目标中谁的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产权,是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后的概念,表示在法律意义上经济所有制的关系。其主要包括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之一句话,只要涉及到经济收益的关系,都与产权有关。财务关系的现状体现着当时的产权关系,研究财务理论体系,应从产权关系所表现的产权结构入手。企业产权结构安排界定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了企业的归属问题(也就是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解决了财务目标为谁服务的问题。企业的所有权应该与契约参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相一致。上文说到,现代企业是一个由多边契约关系组成的集合体,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除了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甚至政府等等,在公司中,由于这几种类型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不同,所以对公司的产权和收益等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比较愿意冒风险,因而应规定其必须对所冒风险承担资产责任,其收益分配排在最后;而其他利益相关者风险较小,并且,他们与企业签订契约时,要么其收益已经包含了部分将要承担的风险(债权人提供的贷款具有限制性条款),要么国家已通过制度上的设计对其利益进行保护(员工)。

3现代产权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1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一致性假定企业是继续经营、未来各期的纳税付息前的利润EBIT(t),税率为T,风险报酬率为K,举债为B(t),平均利率为r。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均可以得出以下两种数学模型(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1999):由此可以得到:在企业债务B、所得税率T和风险报酬率K确定的情况下,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模式,是由各期利润拆成现值加总而导出的,企业的各期净利润(或平均净利润)最大时,企业价值、股东价值最大。但在一些特定的客观情况下,比如企业EBIT未到位等,这时,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否仍然一致呢?“现实中并非如此,考虑企业在经营和财务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从风险对所有者与其他企业的利益关系方带来的不同利益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对所有者财富进行估值,并以一项财务决策对所有者财富与企业价值的不同进行比较。”运用Black-Scholes模型非常严谨的计算得出:“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总一致,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当债权人和股东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两者便是等价的。利润最大化就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为目标。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双方总会寻求一个均衡点,即双方均可接受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双方各自的边际成立都等于其边际收益,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由于风险带来的利益冲突便于工作趋于平淡。现代产权制度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统一,这也是其优越性的体现。

3.2现代产权制度使相关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举例来说,在一个委托——框架内,经理人目标是使报酬减去所做的努力成本剩余的部分最大化,股东目标是预期的财富最大化。现代产权制度中的利润分享安排是基于两者的目标和不确定性程度设置的,当直接衡量努力不可能时,奖励高水平努力结果的激励结构能够诱使人追求所有者设定的目标。同时,现代产权制度下,股东基于对员工及管理层价值的重视,产生了员工持股计划及管理层持股的可操作性安排。此时,管理人员和员工也具有了股东的身份,促使他们更加为股东最大化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权是一个养大依存变量。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不同的经营状况时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属于不同的主体。张维迎曾做过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设x为企业总收入,w为应付工作的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为股东所满意的利润。若w+r<x≤w+r+∏,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东;若w≤x<r+rc,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债权人;若x<w,则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职工;若x≥w+r+∏时,企业的所有权就属于经理人。

综上所述,现代产权结构一方面通过有效的保障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的权益,从而使公司得以聚合和使用大规模的社会资本,保证经理有充分的经营权和从经营效益中享有收益,工人得到与其工作努力程度相适应的工资,政府得到与其提供公共产品相适应的税收,另一方面,同时可加以严格的责任。这种所有者、经营者等当事人之间恰当的权、益、责的划分,使他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且充分调动各方进行“生产性努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程民选.产权与市场[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郭道扬.产权改革与会计产权观[J].财经论丛,2004,(1).

[4]荆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与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0(10).

[5]刘成立.价值增值动因:财务、会计、审计共同的逻辑起点[J].财会月刊,2004,(2).

[6]刘诗白.刘诗白文集(第六卷)[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汪平.公司理财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第7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一)财务管理核心地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很多煤炭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在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个人的思维办事,而严重忽视了相关法律和规定制度的存在。很多的企业只有会计核算,并没有建立财务管理系统。而有些企业即使建立的财务管理,但并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经常发生职责不分,越权行事的现象发生,进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

(二)财务管理处于不完善的阶段

财务管理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主要是通过下面的几项表现出来的:首先,企业过于关注制度的建设,而忽视了对于制度的管理和实施;其次,缺少必要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对财务的监控力度不够,资产管理不严;再次,部分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已有的制度不完善、不严密,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部分企业严重缺乏制度意识。

(三)缺乏优秀财务管理人员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财务管理概念的不断更新,随之带来的是更为现代化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概念,这就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迅速变化的年代里,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及时的更新自己观念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就不能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财务信息,进而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当前煤矿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控制及监督体制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和监督体制的重要作用,而是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放到了会计核算上,而忽视了管理,侧重于事后核算和事后监督,忽视了事前的有效预测和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督。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方案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企业应该定期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强化财务的控制能力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的收支合理,保证企业财务的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强化财务控制能力。第一,为了避免违法乱纪、造假制假现象的发生,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并强化企业资金运转中经济监控;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第三,为确保企业中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应该合理配置财务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第四,建立和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制度,严格监管企业的固定资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来保证固有资产的安全性。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树立并确保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树立并确保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更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应该做到时刻将财务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更是要将资金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四)细化财务基础工作

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工作,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规定财务管理人员的各项分工。可以考虑一下几点:一是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能够确保企业投资、担保、收款、付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等财务管理有效进行的工作上。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企业在日后的财务规划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健全财务处理的过程,科学有序的处理各项财务事项,坚决杜绝由领导直接决定等任何重大财务决策。煤炭企业的财务人员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企业的资金支付有知情权。

三、结束语

第8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影响着整个世界,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学习、思考方式。在新时代下,如果不了解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企业来说,若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将注定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而如果企业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又是企业各种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商务大趋势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财务管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向国际化与信息化发展,这对财务数据与财务信息的精准性和实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并没有完全利用计算机技术,而且只能解决个别部门或某一类业务所具有的问题,却不能提高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时代变化下财务管理的建设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1 电子商务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1.1 电子商务含义解读

对电子商务至今尚无明确定义,目前国内外有范围说、内容说、流程说和技术说四大学派。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可被简单概括为某一商业主体以互联网为载体所进行的众多交易活动、财务业务,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可以创造、变革和再设计商业关系。其实电子商务不仅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商品买卖,更包括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去进行营销、财务核算等工作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把电子商务看作是在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缩减成本、控制费用,并尽可能提高利润,来更好地盈利和占有市场的一系列商业运作行为。

1.2 财务管理信息化

1.2.1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最早于20世纪50-9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当时的美国出现了以丹尼尔贝尔、阿尔温.托勒夫、约翰奈斯比特为代表的研究后工业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未来学专家学者,他们为信息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指出当时的日本正在进入信息产业社会,而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也来自于日本学者。基于前人的研究和探讨,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即再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新系统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1.2.2 财务管理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信息不单单指传统观念上与收入、成本、设备等相关的企业的盈利状况、固定资产信息,而是涵盖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业务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信息的集成。财务管理信息化强调技术与管理并重,它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能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来改善财务工作效率、降低财务劳动繁杂性、提高人员利用率、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情况下,各种产销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这使产销活动和与它相关的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得到保证,并且能及时分析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等财务状况。

2 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缺陷

2.1 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认知不足

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内容,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构建则是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建设重点,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只是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是企业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对什么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如何进行这一建设缺乏了解。甚至有的企业员工并没有认识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环境已经形成的今天去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正如我们所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连贯的、强调技术与思想理念同步革新并且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营的过程,而现实情况是,一些企业人员甚至是财务工作者认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实现会计电算化,把信息技术与财务工作流程简单融合即可。这种认识很明显是浅薄的,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构建了解的不足,导致了一些企业至今仍然停留在手工处理财务工作的阶段,使财务工作效率偏低,无法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

2.2 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低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往往把注意力更多的聚焦在企业的销售情况上,而忽略了对预算的编制、对生产情况的关注等,这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体系不够连贯、严谨,所获取的数据也不够全面。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相关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往往是经过不同的口径去进行相关的收集、记录与处理。同时,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由于对本部门利益的过度重视,可能在向其他部门提供本部门信息时会有所保留,不够及时准确,这极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以及信息数据的片面性,使相关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低,无法实现其获取与处理的体系化。而在财务工作中,信息的精准、全面对工作最后的实现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一系列非人为与人为因素都使得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法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很好的进行建设,使财务会计工作中对数据的利用效率较低。

2.3 所依托的信息技术与软件比较落后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甚至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所利用的技术与相关的软件要求也更高。而对于某一企业来说,只有运用真正适合本企业运行发展、开展财务工作的软件,并配合先进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往往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关注程度不够,也忽略了对先进软件的应用。在传统的时代背景下,一般性的财务软件与信息技术可以满足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在电子商务时代下却是远远不够的。技术与相关软件的落后使得企业在财务工作中所能涉及的范围受到限制,一些被财务人员所忽视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信息化系统的崩溃。

2.4 缺乏具有综合技能的信息化财务人才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随着新时代技术的发展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同样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构建来说也是如此。传统模式下,财务人员往往对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知识比较缺乏,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对业务信息化的处理能力。这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尴尬问题,即缺乏具有综合技能的信息化财务人才。现有的财务人才往往适应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且仅将此作为所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而无法尽快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在快速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而且大多数财务人员仅仅掌握了简单的数据录入与调出,而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却无法胜任,所进行的财务工作不够深入,这极大地阻碍了财务管理所要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是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一大弊病。

2.5 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尚待解决

安全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从外部大环境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Internet 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 /IP 协议,容易产生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信息窃取和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说,如果使用权限的划分不得当、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流失、泄露和滥用。当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如果缺乏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就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作。

3 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意识培养与思想变革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财务工作更清晰明了,使财务人员能保持较快的反应能力与决策水准,在充分、实时利用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财务工作的效率更高。针对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人员的观念意识淡薄,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知不够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前,必须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能力,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了解时代变革的剧烈并理解在这种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使管理人员做好表率;其次,在工作开始之初对财务人员以及其他普通员工进行一场思想变革,使他们明确只有使财务管理更信息化才能最大程度跟上时代的变化,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强调员工的思想变革层面,企业可以进行内部的员工培训与交流,也可以从外部聘请优秀的咨询团队,对员工进行培训。第三,必须要强调团队凝聚力,着眼于员工互帮互助、共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下齐心同心协力。第四,做好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并及时考核,发现潜在控制缺陷并尽快补救,在改正与进步中完成对员工意识的培养与思想的变革。

3.2 借鉴先进技术并加强软件开发,建设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这就要求对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一定要快而准。由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要求与电子商务时代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将企业的预算编制与处理、生产情况分析、营销状况分析、企业相关主体利益等都囊括在内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全面而精确地获取、处理和分析企业相关的财务活动信息。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利用的技术以及所依托的软件往往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与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所契合。因此,为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必须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同时,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共同开发软件实现企业间的共赢;或者是加强和具有人才与技术优势的高校合作,共同研发新的、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达成校企联盟,使资金与技术、人才更好地结合。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着力于进行ERP,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选择金蝶K3、用友U8等企业管理软件,而一些大型的企业往往更青睐SAP。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企业管理软件,并注重培养信息化人才,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企业管理软件对构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同时,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信息,众所周知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的流动几乎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对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分配情况的关注不仅消除了资金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隐患,更能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具有侧重点,同时通过对资金信息的监控,有助于在电子商务大环境下提高对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

3.3 注重对信息化财务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最需要的也是人才。面对电子商务环境,有的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以及高效的财务软件去适应这种背景,而有的企业虽然具有了较为高效且适合本企业的财务软件却缺乏能充分利用先进软件和信息技术的财务人才,这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对相关人才培养以及对人才的鼓励力度。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只要对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概念、要点有深入了解,对世界先进的相关学科知识有所了解,更要能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财务工作相结合,能够发挥财务软件的最大优势,并且具有杰出的实践技能。要加强这种人的培养,首先,要注意对财务人员基础性选拔的公平公正性,以及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的深入贯彻;其次,要将电子商务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流程明确地传达给财务人员;第三,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定期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技能、财务软件运用技能的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增强员工的实践技能;最后,要将人才的选拔、培训、奖励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信息化财务人才的持续供应。需要注意的是,人才选拔和培养有时可破格进行,而且对财务人员应该奖罚分明,在没有惩罚的大环境下奖励是无效的。

3.4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安全风险,这要求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首先企业要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方面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一制度要涉及到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硬件的管理、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管控、各种资料文档的管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及消除等各个方面。同时在技术层面也要有所作为,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防范。例如,企业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

4 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点

4.1 财务管理发展方向的创新

用友软件集团公司曾提出一个创新概念网络财务,这也是未来财务管理方展的一个方向。网络财务一个全新的计算机语言,在功能的实现方面,网络财务不仅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桌面财务,还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创新发展。网络财务相比较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而言,更开放、实效性更强、电子化程度大大加强、更注重集成化处理,同时基于网络突破时空和空间限制的特性,网络财务也具有远程化的特点。网络财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同步处理财务管理各项活动,同时更注重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这将大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扩展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并使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得以完善和扩展。

4.2 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学者建议把知识管理、价值链管理的新思维融入到信息管理中。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包含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存储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编制子系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处理流程基本包括信息收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报表生成阶段、核查审计阶段、信息输出阶段这五个阶段,这也体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处理流程。根据信息处理流程,结合新形势下信息管理的特点,对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新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更加注重信息的实时编制;在信息流动、编制中体现人的意识,促进人机互动的实现;同时将信息分析扩展到信息收集、传输、编制的全过程;重新定义新环境下信息管理的最终目标,将其视为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支持,给企业发展以助力,有效提升企业绩效。

4.3 财务管理流程的创新

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杨勇提出了要对财务流程进行重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的学者认为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四流整合)的整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而财务流程的重组是建立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的基础上的,在创新化的财务管理流程中,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与传输被整合进企业的业务系统中,而对于信息的实时处理流程也被整合到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当业务活动发生时,相关信息会被输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决策信息系统中,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严格执行企业的业务规则以及对于信息的处理规则进一步产生集成信息,这可以促进集成化财务管理的实现。

第9篇:财务管理相关概念范文

一、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财务理论研究的起点问题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界开始财务理论研究以来,形成了多种起点理论,大体上有以下六种,现作简要的介绍。

1.本质起点论。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湖南财经学院财务学课题组(1991)认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

2.环境起点论。王化成(2000)认为:“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结构。”其要点是,根据环境的需要确定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确定出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财务理论体系。

3.假设起点论。陆建桥(1995)首先提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他还借鉴会计假设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财务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4.产权起点论。王仲兵(1994)提出:“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

5.目标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6.本金起点论。该观点是郭复初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从货币形态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来的货币资金形态,是财务运用理论的主要领域。同时,财务基础理论也蕴含着 “本金”这一概念,如财务本质的主流观点是资金运动,确切地说,就是本金运动。因此,财务应用理论与财务基础理论无不与本金的运动联系在一起,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应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

二、重构逻辑起点应思考的问题

1.逻辑起点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第一,它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折射出其内在的本质,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一般、最简单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要素,能成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基点,能从它开始,通过逻辑推演、层层递进,再现其他理论要素内涵,从而构建首尾一贯、逻辑严密的财务理论体系。

第二,它应该是一个内容丰富、能表现出财务学这一特殊领域的概念。逻辑起点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必然是一个在逻辑上起铺垫作用的综合概念,它可以明确界定财务学科范围并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是一个独立的财务范畴,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和财务理论体系之间应当是直接的、紧密的从属关系。

第三,它在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能起到统领的作用,即它不仅仅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还必须对其他理论要素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相互协调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财务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有着严密的相关性,逻辑起点应能够促使理论体系各个局部的研究相互协调,形成高度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把握逻辑起点从而把握整个财务理论体系。

第四,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财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与财务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以资本市场为例,企业不仅要从资本市场上获取信息和资本,还要在资本市场上为其多余的资本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因此,财务系统不仅要立足于财务主体,还要立足于财务环境,逻辑起点必须成为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之间的桥梁。

第五,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一方面,财务理论源于财务实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不仅注重规范性研究,更注重实证性研究,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西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结构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都是市场实证研究的结果,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另一方面,财务理论必须回到财务实践中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改造和发展财务实践。所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仅要使财务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领的作用,还应该是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的纽带。

2.目前几种起点论的逻辑关系与层次性。

首先,财务环境是整个财务系统作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目标都将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基础理论和运用理论都将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但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若无事物内因所蕴含的基本矛盾,任何环境都不能产生财务行为。因此,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研究背景。产权结构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归属于财务内环境的范畴,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侧面。财务假设是财务人员对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事理的断定,是对财务环境的抽象和限定。因此,财务环境和财务假设共同作为财务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

其次,财务本质是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定性的范畴,由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矛盾构成,规定了财务基本理论的性能和发展方向,是财务基本理论的本源点。同时,财务本质本身是随财务内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表现为概念的历史性和对本质揭示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本金和资金实质上也是财务的本质问题。这两个概念都可作为财务基本理论系统这一复杂机体的细胞,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建完整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但其共同的缺陷是都属于纯粹理论的范畴,难以解决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接口问题。

再次,财务目标是财务系统期望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境界,是财务运行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整个财务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因而是财务运用理论的本源点。财务目标必须反映外部环境和财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属性,并根据财务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到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目标经历了由股东财富最大化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以上各概念相互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三、构建新的逻辑起点-双逻辑起点论

通过以述分析,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财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以资本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以财务目标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现作如下简要分析:

1.资本作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包含了本质起点论和本金起点论的合理内核,而且有利于揭示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全面概括财务学科的范畴。资本是指能够增值的财产,不仅包括所有者资本、债务资本,而且包括了人力资本。增值是资本的本质要求,也是资本不同于其他社会财产的本质区别,是财务最基本的职能和本质特征,也是财务管理的方向。资本运行是财务运行的中心内容,资本运行过程中体现的货币经济关系-财务关系是财务的本质基础。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是财务最一般、最抽象的特殊矛盾,是财务理论结构中一切其他矛盾的萌芽。同时,资本包括了本金和基金,最完整地概括了财务学科的范畴。以资本为起点,能够推演出最完整的财务基础理论体系。

2.财务目标作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能满足逻辑起点的内在要求,而且能紧密地联系财务系统、环境、财务理论与实践。财务目标通过财务系统运行的预期目的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其属于主观性的范畴。其实不然,因为人们主观选择而制定出来的财务目标,它能够驱动财务系统的运行,必定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财务活动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必定反映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财务活动内在的规律性。所以,财务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性。财务目标受到财务外环境的影响,其本身是客观的,是财务系统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财务目标的确立,使资本成本、净现值、资本结构等基本财务范畴一并归拢到财务目标的约束下,将财务运用理论与财务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财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导向,能够成为财务运用理论的最高层次和逻辑起点。

3.资本与财务目标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中,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构建财务系统理论,必须围绕促进市场经济的创立、发育和发展这一中心、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来展开。资本概念是构成市场经济财务基础理论的中心内容,资本运行及其反映的财务关系已渗透到现代市场经济财务主体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财务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资本投入最少,收益最大,也落脚于资本上。因此,资本与财务目标紧密相关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基础理论与运用理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服务于现代管理理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