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中国的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论文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定义为:“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两大类。”②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1994年的定义:“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AECT04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权威学者南国农先生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组合,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媒传教学法);以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教学设计)。因此我们应从体系的角度去研究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凸显优势。

2.1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从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无论是教学信息化还是教育信息化都离不开以云计算、多媒体以及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2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时多使用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互联网等在内的现代教学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一些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只能通过教学模型、道具以及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展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未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理论宏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3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效率。现代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板书,利用多媒体课件容量更大、方式多样、更吸引学生等特点,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2.4开拓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和互联网等方式,将课程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上,更是呈现在网络上,打破了教室的框架,让教学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学生能够通过网络随时接收到教学信息。同时作为最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兴起的慕课、微课教学模式利用交互网络技术,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新思路,不再是教师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被动地学”,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在课下学习微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检验学生课下学习的成果。这种新技术可以说是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新变革,颠覆了传统教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3江苏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应用现状

3.1.1现代教育技术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江苏省是一个科教大省,现代教育技术一直深受重视。江苏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等赛项,从竞赛的角度督促高职院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加强。全省还举办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各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少学校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媒体数量,完善配套设施,引进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例增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少学校将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取得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甚至是职称评定。这也侧面推动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自我要求。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的调研,受调研学院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有一部分专业还将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发信息化课程,实现教学、反馈全网化;少数老师能够结合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设计。

3.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操作型应用技术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能够使课堂效率更高;通过三维动画、PPT展示等方式能够使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易懂;通过微课等教学改革能够使复杂的教学知识更碎片化,接受程度更高。

3.2存在问题分析

3.2.1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认知度不够

在调研过程中,受访的绝大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应用,并未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多数还停留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应用角度,尚未关注到现代教育技术潜件(教学设计)的应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应该是教学设计。另外,由于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考核挂钩,因此容易出现教师被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性不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等问题。

3.2.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还存在较大差异

①地区差异。

目前江苏共85所高职院校,苏南等地区的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和方法都略高于苏北地区的部分职业院校。

②年龄差异。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比例较大,但是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应用比例偏低,而且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学课件的使用。

③水平差异。

高职院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一致。有的教师仅会制作简易版的PPT课件,也有的教师能够用Flash等更高级的软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

3.2.3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过大,更新速度慢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PPT等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不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点点鼠标,将课件内容读出来,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性较大,甚至出现了没有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的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该代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还有的教师制作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之后就“高枕无忧”了,每一轮教学都使用完全一致的课件,并不对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改,使得课件的知识点陈旧、老化,甚至是过时的内容。

3.2.4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合理规划

有的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上还停留在喊喊口号,并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有的学校虽然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结构规划,没有设立独立部门开展此项工作,仅仅将此项工作放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有的工作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并不了解,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部分学校由于建设经费限制,无法实现全网覆盖,也没有购买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不佳。有的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竞赛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

4基于“三维四层”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议

4.1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三维”应用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包括物化形态的现代媒体技术,智能形态的现代媒传技术以及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应用体系:维度一,以教育技术潜件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手册》一书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潜件的概念,提出教育技术潜件是指理论构想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认为潜件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容易忽略的内容。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以潜件设计为出发点,结合高职教育以及岗位需求,设计出与课程、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系统地设计新型媒传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出来。维度二,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开拓新型媒传教学法。媒传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学的方法。常用的媒传教学法有:播放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成绩考查法、训练教学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一种新型的媒传教学法也随之出现——微型教学法。国际上风靡全球的慕课(MOOC)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体验、师生互动完整地结合起来。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更适合高职教学,微课是将完整的知识点碎片化、微小化,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微课能够通过反转课堂的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维度三,以现代媒体技术多样化为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在当前,可以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对这些信息技术的选择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加以选择。既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还要在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下,积极使用视频、音像技术,如微课、慕课等。同时学校在对老师的日常考核中也不能仅仅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倾斜,而应该鼓励老师采用多样化现代媒体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实现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四层”有机结合

信息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和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又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保障,这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将教学信息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从网络、资源、应用、人才的4个层次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①从网络的角度: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网络校园”,互联网全覆盖,实现课堂无界化。同时积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配套设施,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软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②从资源的角度: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高职院校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发教育软件资源,建立专业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微课化。

③从应用的角度:

一方面应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潜件建设,这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关系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另一方面应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这一教育模式;第三,应进一步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技能,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第四适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研与实践,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

④从人才的角度: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企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适应时展,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面对面以教育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可以解决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新趋势。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ppt课件、录像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和员工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促进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我国学者南圈农先生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好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为企业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能够促进培训更有效率,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引起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形象化的间接经验代替了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课堂中,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对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写作模式、阅读模式、计算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促使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对培训模式的影响:使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对一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6)对教学媒体的影响:教学媒体如今已经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更新,还是培训场景的设计、互动环节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都可以以其优越的技术先进性和操作便捷性,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全新的培训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具体地讲,现代教育技术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音频、视频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频、视频播放技术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用录像机或 CD机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播放一些电视教学片。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数码技术迅速融和,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电视等一些新的设备将使得我们的培训更加丰富。

2.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AI。看到这一词汇,大家往往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就是培训者用PPT放映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课。但是实际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方面展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在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方面有得体独厚的优势。

3.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并最后能够掌握的过程。其特点是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相互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

4.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来说,远程培训技术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员工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而且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和差旅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5.情境模拟系统

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企业或工厂经营管理,让学员进行模拟实验或角色扮演,开展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实训中可以设置多种角色,学员通过模拟的角色训练可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6.开放式学习资源

企业培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内部局域网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对于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由于如今好多中国企业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于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多年,对于如何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力度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建构和定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形成以学员为中心、多向交流、互动共享的培训模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比如:购置各种硬件设备、购置或开发各类教学软件、进行先期人员培训等。培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的投入成正比。因此,企业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企业不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整合缺少不了平台建设,特别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企业必须加快建设内部网,对已建成的内部网要实时更新,加强管理。通过优质的企业局域网,形成最优化的培训环境。

3.要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培训教学设计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选择使用教与学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常规音像材料、数字化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网络的软件等。在利用这些环境和资源时,不能只停留在演示播放的水平上,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做好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设计。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同时也是企业培训改革中的新举措。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与实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还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储备。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不断更新的培训团队。这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它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会在企业培训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企业培训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静、郝建英.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企业培训的一些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09.

[2]张妮.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院校;技能训练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成的一种学科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将现代教育技术细化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七大模块,并指出这七个模块互相促进,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简单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并从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远程教育、拓宽教育平台等三个方面来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原本叫做“电化教育”,于90年代被正式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既属于一种教育理论,又属于一种教育实践。2005年,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学会赋予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的概念,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细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渗透了“以人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活动中理应创新教育技术,成功借助电脑、网络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挖掘一切教与学的资源,将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落实到实践工作中,针对教学结果予以全面的综合评价,制定标准规范,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技能训练活动,重视学生的训练过程,鼓励学生在参与技能训练活动的同时进行创新,广泛开发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全面认知教学技术中的文字符号、教学视频和模拟情景,学会观察技能操作步骤,善于捕捉视觉信号,总结实践经验。另外,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完成综合评价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讨论、探究、实验和完善等活动,不仅要重视显性的可操作技能,而且要注意隐性的内部感知、抽象思维、联想、记忆、情感和工作意志等活动。

(二)结合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称作远程培训或者远程学习,这种教育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情形向任何群体传递学习内容,能够缓解教学节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训练效率,辅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视觉信号和模拟情景,巧记技能操作流程,紧密结合远程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以及所有的传媒技术来开展技能训练活动,借助网络浏览器成功地展示职业技能操作步骤。

(三)拓宽教育平台

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运用于职业院校技能训练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扩展教育平台,熟练操作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和绿色网络。而且,教师应致力于制作完善的CAI训练课件,为学生营造信息化职业训练环境,开展微课教学活动和合作训练平台,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微课视频,在参加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素养,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处理措施、系统的编写、程序的应用、网页和视频的制作以及简易图形的处理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合作训练平台的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以此提高彼此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注重加强学生和多媒体工具的互动,指导学生结合技能训练流程制作CAI课件,提升课件的交互性和画面效果,在加强个人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由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教育实践、综合评价和教育管理七大模块组合,在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技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应用于职业院校技能训练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紧密结合远程教育,借助网络浏览器来细化职业技能操作步骤;拓宽教育平台,融合微课教学与合作教学体制,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丽萍.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职业院校技能训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7).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为汉语教学的创街开砰了广阔的空间,教学模式是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创街的突破口,本文以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从多嫌体角度探讨了教育技术在多探体时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多媒体技术对学习者产生的良好效果,有些优秀的软件和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确实帮助学习者解决了过去头疼的若千难题,使学习变得更流畅、自主、丰富、快乐而深人。这一由多媒体所成就的实效也同样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留学生学好汉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师探究的课题。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就是应此而有的建设,它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支持而发展的。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思想在198,年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Project206)中被清楚地描述出来。它更快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可能。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持,为课堂引入崭新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让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较好地适应满足信息时代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情境教学,互动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等教法得以精进,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本文以教育技术为主要依据,探计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和指导。

1、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的重要概念,在教学中起着连接理论和课堂教学的桥梁作用,对关联基本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内涵的理解。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这两个概念基础上界定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会呈现更清晰准确的面貌。

1.1教学模式的几种定义

1972年,美国的乔伊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学习的过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范型。”

何克抗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钟志贤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一种反映或再现教学活动现实的理论性、简约性的形式。”

祝智庭认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构型。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的表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赵金铭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

周淑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科学地组成稳固的教学程序,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规范教学课程中的种种活动,使学习得以产生。”

崔永华认为“教学模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上各家之言,让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内涵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每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都会有所侧重。为便于理解及进一步阐述所论主题,本文择取《教学论》中的定义,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一类学习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简明教学结构框架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通常是对几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组合应用”。

1.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运用在具体领域的过程中,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特定性有决定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学习)范式。这种教学(学习)范式以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出课程教学的具体程式,并对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设计方案。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理论的反射体,又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

1 .3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参考上述教学模式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界定,我们认为基于多煤体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创设情境、互动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优化教学各要素,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该定义内涵中有四个“突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技术手段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价值,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起了相当关键的指导作用,它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作以修正。而且,它涉及的诸多范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显著,其依托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对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起着核心作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成立,这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1994年,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表。书中给教育技术作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对象、五个范畴”。

“一个目标”是指学习。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

“两个对象”是以学习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与资源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产生出各种教学设计模型(models,或模式)。

“五个范畴”是指相互作用的五个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内涵说明分析如下。

设计是指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中又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等。

开发是指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利用是指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管理是指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评价是指既要注重度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的主要措施。

以上定义,传达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

首先,反映出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用技术促进学习者的“学”。

其次,突出了学习者的作用,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

再者,强调学习资源设计,指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计一般指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设计。

最后,以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2 .3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功能体现

(1)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教导”功能。

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从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点理解、记忆和掌握,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实现了媒体的跨越,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传授知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习结果可以立即反馈。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让对外汉语学习者在情境和资源中“角色满足”的功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用资源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认识。教师用各种相关优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能开阔思路,发展创新。

(3)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和体现了多煤体汉语教学手段的“持续开发”功能。

第一,信息技术注重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多样,而信息技术的开发,因其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在教学中能相应地给予多元的、丰富的、优化的辅助资源。

第二,利用超文本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使学习内容的调用极便捷,能满足学习之需。其模拟人类思维特征,将教学内容通过节点(用于储存各种信息)和链(表示各接点之间的关系),组成含有许多分支的信息网络。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使得学习者不必按一定顺序提取信息,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3、现代教育技术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指导作用的分析

以上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和它在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功能体现作了介绍与分析。在建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这一理论思想贯穿其中,在四个方面产生出其有价值的指导。

第一,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它需要进行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信息内容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核心的应用之一。

第二,多煤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模式。建构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的语(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第三,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互动性的模式,让学习者通过协作、会话完成交际过程。该模式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不同层面的互相沟通和反馈。如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规定课程目标下的相关语言知识,也可以实时的人机互动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第四,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视媒体的呈现、制作与利用的模式。煤体是学习过程所必须借助的工具,本身即是学习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把含有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如听、说、读、写,话题交际等)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计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创设出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目的语仿真环境。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译

一、引言

随着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如何改变现有单一的口译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口译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口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口译教学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现代化、信息化和技术化,它融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通过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有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组成,教学中以输入为主,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在传统的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训练材料以口译教材为主,结合教师自身整理的材料为辅。教师用口朗读出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将所听到的材料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与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挑战。口译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资源、新闻在线等这些最新的英语原材料,这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译训练的模式多样化,由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改变了传统的口译教学单一的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口译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学生逼真的交际环境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际传播行为。口译活动并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主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指导,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营造出逼真的口译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口译的工作流程和谈判内容,结合现代的录音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满足学生训练时所需的口译训练、翻译训练、译员训练、语言学习训练等功能,使学生的外语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结合一些口译教学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员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和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等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构建口译情景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30名学生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口译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70.5%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译课必须具备音频、视频、电脑、录音设备、实训软件这些教育技术工具,而只有5.5%的学生认为黑板是口译教学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语音教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网络在线教室、自主学习实训软件等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全面投入到口译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口译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如:同声传译训练室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集视频、录像等多种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线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译模拟训练,这种形式的学习比传统模式更加的逼真。例如语音教室,可以为学生的视译、影子训练、口译录音等提供良好的口译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在线教室,内容丰富多彩,资源更新较快,学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相互结合,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内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口译实践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软件,训练自己的听、说、译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口译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口译实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教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不说,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7.3%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懂得用手机辅助口译学习,只有2.7%的学生完全不懂用手机辅助学习;9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听力,10%的学生喜欢用收音机和磁带训练听力。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等这些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口译课的影子训练环节,学生需要跟着音频或视频的节奏训练自己的听力、语速、语感、语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朗读或磁带的朗读完成影子训练,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手机,课前将训练的音频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利用手机听着音频训练语流语感,并同时利用手机的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然后直接将录好的音频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教师评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集音频、视频、录音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英语口译课,不仅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体验英语的魅力,还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钻研式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通过报纸、电视、书籍、杂志获取信息的只占21.5%。而且81.5%的学生也表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流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槭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9%的学生都会经常使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自身的学习,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启示。由于高职院校本身面临师资队伍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学生基础差等众多因素,阻碍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口译学习的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口译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这样分处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互性的学习讨论中,发表自身的学习心得,提出自身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传输和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自由地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扩大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学习中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远程口译、在线口译等多种新型口译模式应运而生,这促进了口译教学各个环节的变革,新的口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种辅助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纷纷登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口译信息资源,建设多方面、多元化、动态化的口译资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将所采集到的音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形成口译教学中新鲜的口译材料,可以丰富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材料有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其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视频文件占85.6%,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音频文件占75.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多媒体课件占65.5%,最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黑板占7.5%。由此可见,音像材料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设内容丰富、实用的口译资源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将口译教学的录像、课件、试题库、试卷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成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这便于保存和完善口译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定义

一、引言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将定义的方式分为三种,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指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在我国,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这种形势表明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内对“教育技术”定义仍未有统一的界定,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等教育名家将美国20年代产生的的“视听教育”概念引入我国以后,教育技术就如雨后春笋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并且时至今日还在根据国际学术动向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演变着。

二、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一)定义

1936年,“电化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被首次提出,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教学中使用到的幻灯、电影、广播等设备都要用到电,另一方面,电化教育的叫法表明现有教育手段已经区别于传统教育而进入了教育的现代化。

1、1981年定义

“所谓电化教育,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去做教学工作,以提高学习效率,用的除视听工具外,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电气化的嗅觉、肤觉、味觉等工具,以获得最大效果。”(萧树滋)

2、1983年定义

“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萧树滋)

3、1985年定义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南国农)

4、1988年定义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5、1994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AECT)

6、1998年定义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南国农,李运林)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

“教育技术是依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章伟民)

7、1999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

8、2000年定义

“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黎加厚)

“教育技术是为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教育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工具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和对教育参与者技术素质的培训等。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育技术可起到支持教与学和优化教与学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彭绍东)

9、2001年定义

“结合AECT’94新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祝智庭)

10、2005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师生译AECT2005教育技术定义)

(二)原因分析

1、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影响

从AECT1994定义引入我国以后,教育技术定义的界定几乎都是采用翻译过来的版本,包括“教学技术”、“教育技术”等概念上的表述。“电化教育”自1998年起就不复存在,在经历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e-Education”等模棱两可的概念之后,“教育技术”最终在质疑和争议中站稳脚跟,很大原因就在于美国AECT定义的影响。从媒体论-媒体论、方法论并存-领域论-过程论-理论和实践论,这一过程标志着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AECT定义的引进,方便了我国同教育技术发展先进的国家进行交流,也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水平向国际水平的靠拢。

2、科技的发展

从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教学,教学形式和手段就开始摆脱“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方面下功夫。战争使得幻灯、无声电影用于教学中,也使得培养人才变得不那么吃力;有声电影、录音机等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更是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教育轻易地实现了全面化、独立化、自主化、国际化,更达到了终身化学习的目标,使得知识激增,文化繁荣。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才使得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占得比重越来越明显,从辅助学习到促进学习,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交流、生活及学习方式。每一次定义的演化就是科技发展水平的映射。

3、 教育改革的呼声

教育技术真正的实现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二战期间对培养大批的军事化人才的需要,我国电化教育的出现也正是为了实现教育改革,正是其教育方式改革的呼声使得教育技术拥有了生长的乐土。从教育技术的定义不难发现,教育技术人员的目标在不断的发证着变化:从“提高教学效率”到“优化教学效果”,从“促进学习”到“提高绩效”,教育改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主旨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反应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4、社会需要――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

后现代主义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把批判作为认识的工具。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教学渐渐淡出主旨,技术至上主义一直弥漫在教育技术的领域之中,一些技术至上者一味盲目追求技术的创新应用,不考虑现实问题,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所以,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为保护教育技术人员的健康、安全,对实践活动做到公平、公正,并且在行业间对相关著作能给予准确的评价,教育技术定义首次在表述中将道德问题列入其中,不得不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启示

(一)坚持教育技术本土化

南国农老教授曾经说:“中国的电化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适应着我国的国情,走着自己发展的道路,即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的发展道路。”的确,自1963年电化教育被确立就一直朝着定义所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目标和教育理念发展,一度受到重视,并取得长远发展,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首先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刚被引入国内时,反对的呼声高涨,很多教育人士感到无法接受,并称国外引进的东西必定会水土不服,事实证明,这种不服确实存在过。最明显的就是概念的模糊化,很多专业人士分不清“电化教育”、“教学技术”、“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等的区别,甚至有人将这些名词同一而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中随意套用,造成极大混乱,反映出来的对教育技术定位不明确恰恰体现了这种“水土不服”的严重性。

“拿来主义”固然重要,但是在吸收、消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具体国情,借鉴其名称与定义以及与之相随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思想体系等精华时也要坚持教育技术本土化,使其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逐渐转化,在以国际接轨、追求学科统一化为目标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技术的本质,将优化教学效果作为最终目的方能真正的为我所用,发挥出教育技术应有的价值。

(二)做好创新研究工作

教育技术的诞生源自于对教育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信念,也正是这种创新的源起,使得教育技术将系统论、传播学、电子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纳入其中,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育技术不但推动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使得教育自主化、全民化、终身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教育技术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更要有创新的实践基础。

美国的密歇根州立大学是教育技术学排名位于前列的高校,曾任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的赵勇博士提出“教育技术要以创新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目的”,“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但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技术,关注技术的突变性和永恒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盛行,由行为主义提倡的行为管理、程序教学、教学机器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领域使“视听教学”的名称为人们认识并认可;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90年代因特网的诞生标志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时机再次到来,互联网的学习环境,网络化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的范围大大延伸,也将教育主体创新为机器和网络;如今,信息化与网络化已成现实,远程教育、各种教学资源等等汇聚并应用到教育技术领域,教学工具的不断翻新、教学手段与环境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创造等等使得使得教学改革有了实践的基础,也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相信只要不断的创新,教育技术的明天会越来越好,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明晰。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Alan Januszewski与Michael MoleIlda将职业道德的含义分为三种:“对个体成员的尊重,比如对材料使用权的保护,以及尽力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对公共社会的尊重,比如对教育事务应该真实的舆论,或者对本行业应该提供公正而平等的服务:以及对自身职业的尊重,比如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准确评价出版的作品和观点等。”总之就是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

有人把教育技术比作双刃剑,因为它在改善我们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2005美国AECT新定义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向我们传递了三个信息:(1)职业道德问题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已经开始影响教育技术的声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职业道德问题受到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视与关注说明教育技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来讲,素质不但包括业务水平更包括道德修养;(3)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相对存在的弊端,我们在懂得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切记不侵犯他人权益,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文化的丰富,职业道德也会被赋予新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的树立平等、合作、诚信、服务的意识,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诚实守信,合理的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才是的教育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远程教学、专业培训等领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理伦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创造性地整合于教育过程之中,以促进学习者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加专业能力的过程。利用所有的技术、资源来构建专业成长的环境,在该环境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建构,创造性地获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需求层次,实现阶段性、跨越性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信息化社会中,现代信息技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不断地改善,互式网络教学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将教师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推出,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例如,由于学生对于网络上的学习目标和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就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组织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包括运用网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教师不能只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中技术方面的学习,忽视作为教育技术重要部分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

(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确实对优化教学过程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的、图像的、数字的和声音的或者多种表现形式混合为一体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

(三)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务管理系统、教职工办公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期设备管理系统等等。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指的是教师拥有和带入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通常是经过正规而严格的教师教育而获得的。教师的 专业素养是以一种结构形态存在的。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方面的素养。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法,通常采用教师培训等形式,如继续教育、专家讲座等等。而现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以采用校本的方式进行。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现在一系列证明有效的方法有:

1、基于“研究”的教师发展

教师对日常教学生活的一种自觉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和过程。它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体验,强调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等不断的解读、选择和创造。

2、基于“教学合作”的教师发展

强化教师教学合作的自觉意识,帮助教师提高自我认识,完善人格;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好处,树立“双赢”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教学合作氛围,构建教学合作的学校管理机制。可通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使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和集体的事情,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

教学的自主反正是指基于个体主动意识和能力而自觉地提高自觉,完善自觉,达到作为教师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自主发展的策略可通过以下几点:一是观念先行,树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二是行动支持,建立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三是环境创设,打造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

4、基于“教学反思与评价”的教师发展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际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教师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沟通。

(三)发挥教育技术教师专业优势

教育技术教师的优势在于教育理论与各种媒体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整合,而且不是纯理论和纯技术。教育技术教师应该把理论和技术水平相结合,让先进的技术更好更科学的服务于现代化的教育。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部队院校;现代教育;传统教育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及关系

(一) 传统教学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采用的是口眼相传的知识传授模式:教员讲解、板书,学员听课、做笔记。

在我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员一般都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员则被看成外部刺激反应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内容也是教员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内容,教学过程是“满堂灌”的讲解说明式。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的规律,阻碍了学员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主要也表现在了,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方法”轻“思路”等。

(二) 教育技术的特征及其优缺点

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个定义中明确提出,教育技术代表一种理论体系,它包含了如何应用各种技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完整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方法论。

我军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如下特征:

我军现代教育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确立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不仅研究教学资源,还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同层次,包括教育规划、设计和开发等,其主要方式有基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组合方式、基于广播电视及卫里通信系统的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式教学方式、基于计算机网路和通信技术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等。

(三)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来说,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次革命。但是,必须看到,传统教学绵延数百年而不衰并将继续存在,证明了其所具有的合理内核和小可轻视的优势,同时也说明了现代教育并小是无所小能的教育力式,它在某此力而还是存在着定的局限性。传统教学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度是个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不是断然替代,而是呈现一种交叠之势,是个扬弃的过程。我们应该合理地保留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好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吸取传统教育精华,探究现代教育特点,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两者进行科学的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结合

(一) 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要发挥作用

电脑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员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教员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机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使学员获得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上传授着知识,学员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积极地思维着,可以将此概念记得更牢固,也时常能从中得到启示。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孤立地看待,两者应该有机地整合。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员、不同的教学内容,手段的运用是有侧重点的,既不能抱着传统的东西不放,毕竟时代在不断地要求新的内容、不断地更新旧的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赶时髦,不具体分析,没有目的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一堂课学员学习的状况如何,无论是传统的方法,还是现代的手段,教员都要及时了解学员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点,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的日的,教员应该明确手段是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该穿插应用,在网上收集各种实物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标本等,教员通过语言魅力、逻辑魅力来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呈现一种交叠之势。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应遵循“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原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员学习效果,所以应以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的。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教员素质的现代化。所以必须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是认真研究如何组织高效的课堂教学,把优秀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整合,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研究多媒体条件下改善考试考核方式等,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俊华. 教育技术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校艺术教育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军(1975- ),女,湖北松滋人,荆楚理工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湖北 荆门 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当前,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高等学校广泛开展艺术教育可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全面优化,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的目的。艺术教育使人在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基础上成长,它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陈至立学者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一文中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指出: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手段及选择的范围,是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在艺术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高校艺术教育革新,使之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是我们每一个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艺术教育

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高校艺术教育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切不可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盲目使用高端信息技术,使教学呈现拼凑的痕迹,高端技术低级使用,画蛇添足。

1.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用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和活力。“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根据这个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综合实施,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所必需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方法、便利的教与学的工具,把教师从单一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投入到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会”为“会学”,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2.高校艺术教育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高校中以非艺术专业学生为对象的艺术教育。由于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更能够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更能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高校艺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丰富性和多样性,高校艺术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能更好推动教育逐步实现现代化。

二、高校艺术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实状况与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且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更严峻的挑战。目前虽然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艺术教育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谈对策。

1.充分重视高校的艺术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由于对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使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各高校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足。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和措施,教师的思想认识也还停留在传统教育的轨道上。艺术教育教师一般都由艺术专业教师兼任,对非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没有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做出深入细致地设计和研究,只是将专业知识浅显化、专业标准降低化、教学过程应付化,使得高校艺术教育没有绽放应有的光彩。高校在引进人才时要注意针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高标准选拔优秀教师。高校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完善、大量、广博、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仅是艺术的某一专项才能,更多地要求教师具有综合的知识传授能力和教育技术的良好运用能力。因此,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改革,教师是关键,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首要问题。

2.针对艺术教育需求,建立管理机构,加强硬件软件建设。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大对硬件环境的投资力度,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和网络中心,建成一大批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艺术教育的需求,建立管理机构,更有针对性地为艺术教育服务。首先,加强与艺术教育相应的硬件建设。增设视、听、展、演需要的多媒体教室,使艺术教育能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展现多姿多彩的一面,同时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其次,加强软件建设的开发和利用。针对艺术教育需求,扩展教育资源以备使用。这就需要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加大此工作力度,为高校师生建立一个强大的艺术资源宝库,并不断更新和充实强大,这是一项持续的、长久的工作,也是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3.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教育课程整合的能力。艺术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在教学环节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教育课程整合的能力是艺术教育更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对教学过程实施指导、监督和管理、评价则至关重要。教师在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教学资源的运用、多媒体的使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要逐步科学化,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教育整合恰到好处,使教育效果最优化。

4.提供大量艺术实践机会,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战略地位。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使之成为终身教育中最自觉、自主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艺术实践是体现大学生的知识面、素质修养、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大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动力和舞台。学校提供大量艺术实践的机会,将给予大学生成为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强大助力。大学生艺术实践有多种方式:各种文艺演出、书画展、各种社团活动和与社会、媒体的联合而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新型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与指导就融入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发展前进的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的最终形式,高等学校和教师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引领教育对象将艺术教育融会贯通的科学化的引路人。

三、构建高校艺术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设想

在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应该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艺术讲座、艺术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多方位地推进艺术教育工作。

1.课堂教学是高校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的、难点重点都围绕学生这一课堂主体来展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与学习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工具,运用视、听、讲、练四种感知方式围绕教与学的目的来展开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的新型教育思想。

2.艺术讲座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讲座是艺术教育不可忽视的补充和延伸。艺术讲座的不同主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开阔眼界,认识到艺术的广泛性与重要性,并将目前的学习与当代艺术发展相结合,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具有积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增加艺术讲座的信息量,多样化的方式服务于讲座的主题,提供锦上添花的技术支持。艺术讲座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讲座过程的设计和软件的开发利用等要能恰到好处地为讲座的主题服务,不要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生搬硬套使用各种资源和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师也要随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和运用更多的信息技术,在艺术讲座这种枝繁叶茂的学习方式上,让知识更多地开花结果,植根在学生的心里。

3.艺术实践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更谈不上高水平的突破与发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知识,艺术讲座让学生开扩眼界,而艺术实践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的创新学习方式,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校艺术实践包括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演出等。艺术实践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示和锤炼了学生的艺术才华,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学生了解和体验了不同艺术的特点,提高了驾驭艺术表演或表现的能力,积累了舞台经验或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专业水平、综合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艺术实践效果添姿添彩,给实践活动赋予时代性和与国际化接轨的意义。因此,在社会实践、实习、就业过程中,艺术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往往能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学习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规模、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要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使教学资源和工具充分完备,同时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把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早日实现理想的教育现代化,使高校艺术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与国际化接轨。

[参考文献]

[1]段桂英.浅析高等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

[2]郑继兵,杨增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3]赵巍,周琳.信息技术与现代艺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整合和应用[J].艺术教育,2009(4).

[4]孙宽宁.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