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范文

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

第1篇: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 区块链; 会计程序; 会计场景; 智能合约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122-04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开始进入会计领域,以其分布式账簿的独特优势,能够实现在账簿范围内进行审计全覆盖、实时合规性监控与自动化税务合规申报,从而显著提升用户方、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部门的工作绩效和用户体验。虽然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场景应用尚处于实验和小范围探索中,但已在降成本、增收入和提升客户体验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优势[1],德勤、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均已进行战略布局、团队构建和技术平台研发,并计划重点发展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全面会计和审计专业服务体系。在国内,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受到会计行业内部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特征及其在会计行业的创新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区块链素描

区块链是一种利用密码学原理记录交易资金流向的数据结构,该系统可以将达成的交易按时间顺序组成一个主链,一个区块主要包括交易各方秘钥、数量、电子货币数字签名等在内的交易数据;用于连接区块的哈希散列,以及对交易达成起关键作用的随机数。交易达成主要通过各节点竞争性计算随机数的答案,第一个得到答案的节点便可以生成新的区块,并广播到所有节点更新交易信息。①

(一)本质与特征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安全、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是服务于分布式账簿的互联网点对点底层技术。区块链最初服务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其算法允许比特币交易在“区块”中集中,并通过密码学签名添加到现有区块组成的“链”中,可以有效防范去中心化的货币因可能被复制而导致的重复支付、重复计算问题[2]。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

第一,分布式储存。在区块链下,所有的信息数据载体将被网络节点所代替,信息均以代码和分类账的形式被记录,合约可以按照信息秘钥自由匹配,在设定条件的前提下,交易可以自动实现。

第二,多中心协作。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冲突下的行动一致,即“拜占庭将军问题”,通过允许每一个节点的信息与其他节点信息的独立交互以实现系统的有序运行,无需信息中介即可实现。

第三,高透明度数据。由于是分布式网络,各节点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单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节点,储存的信息丢失的风险被降至最低。同时,任何数据的更新都会同步于其他节点,进一步降低网络信息的获取成本的同时,每一个节点都掌握着全局信息,提高了数据的透明度。

第四,相互信用验证。区块链中没有能够控制所有数据的顶层实体,因而信用不再靠积累的方式取得,而是通过全网节点记账,相应地无需提供保证、抵押等信用中介,以“盖时间戳”的方式即可实现信用验证。

区块链形成的主要过程见图1。

(二)发展和应用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商业或公共服务的场景,要实现场景应用,须在用户与区块链应用处理之间增加包括智能合约在内的一个抽象层,目的是为应用场景提供应用规则和用户友好界面。由于比特币的发展,区块链技术主要在支付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金融资产登记和交易等领域也有突破。

2015年1月,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比特币大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15白皮书》,提出了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五大目标。区块链货币阶段(1.0版),即比特币阶段。下一阶段的金融阶段(区块链2.0版)将从电子货币拓展至金融产业,涵盖金融机构、工具和合约。区块链的第三阶段(3.0版)将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教育、产权保护、社交等领域,设立了五大发展目标,具体包括:(1)效率。提升数据交换协议、证书、审批流程、财务交易和报告等方面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时间、避免错误、消除浪费、减少备份、突破信息不对称、增强信任。(2)消费者选择,连接,隐私和保护――提供更多可选的商品和服务,改善消费者隐私,维护其利益。(3)透明度――按照信息或记录的可获得性和公共底账的不变性给予其更强的透明度。(4)直接的自我治理――通过分布式授权给予个人和集体更大的权力。(5)人类能力――个人和集体对自身及健康、财富、知识、财产和其他影响自我环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016年1月,摩根大通创建了区块链企业数据资产(Digital Asset),其试点方案主要目标是提高金融资产登记、交易及交易后清算、介绍和记录的效率。在中国,2016年4月,由万象区块链实验室牵头,并由11个商品、证券所和金融资产交易所组成的中国区块链联盟ChinaLedger正式建立,旨在创建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协议,并推进区块链相关技术在金融、会计等更广范围的场景应用。

由于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账簿方面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它在全球会计行业中得到高度重视,满足了互联网数据经济时代对会计行业有效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众多公司致力于其开发研究和应用。例如,德勤运用自身开发的区块链平台Rubix,构建了全球分布式账簿Deloitte's Perma Rec,通过与企业SAP、Oracle等财务系统对接,实现了购销过程的透明度,同时,革命性地实现了实时审计,能够在账簿范围内进行审计全覆盖、实时合规性监控与自动化税务合规申报,从而显著提升用户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监管方的整体绩效。德勤应用区块链平台Rubix目前主要提供四项服务,包括交易对手确认、实时会计和审计、土地登记、忠诚度积分等[3]。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财务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如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投资银行等的中介服务功能逐渐弱化,甚至被替代。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会计业务综合平台,通过与企业核算系统、信息系统的接口对接和指令交互,就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提取,同时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账务记录和报告,以及相关审计和报税工作。

二、与会计业务的场景应用融合

近年来,区块链在会计行业中的热度迅速提升,实际上是利用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优势,即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的结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透明公开的分布式账簿。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是在区块链的技术规则下形成多个机构组成的簿记网络,该账簿利用加密计算机算法并通过协作维护进行数字分布式记账,并允许多个站点、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进行交易、资产等智能数据库的分享。其中,账簿中的每个参与者,均可获得唯一、真实的账簿副本,通过一套公私密钥和签名获得控制账簿的访问权,账簿的任何改动会迅速反映在所有副本中,信息已经确认不允许修改,任何单方发起的任何修改都需要征得全网所有参与者的同意,从而实现了账簿在区块链网络内的公开和透明,保障了账簿中储存信息和资产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总体看,区块链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降低财务风险,数据资料“线上加密”,会计核算信息的传导不再是点对点式,而是点对网式,通过分布于各节点的计算机共同完成数据维护、更新和审查工作,不仅节约了交易费用,还使得个体因素和主观判断对数据的影响力会降至最低,价值的计量更为公允。因此,对会计行业的意义重大。同时,区块链是会计信息处理的一次革命,以区块为单位对金融资产、股权资产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改变了账务处理的传统体系结构。

首先,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的数据应用,即将数据直接用区块链进行存储,作为存在性证明;第二是结构化应用,用以处理复杂的逻辑数据,如:身份认证,将名字、地址、时间、状态、区块号、交易号等进行绑定,通过主链和辅链编码分别进行索引和存储;第三是借助区块链处理流程。如:不同币种间的兑换,需要操纵多个主链完成挂单、核验、转账等多环节操作。从会计专业角度看,以上三个层次的功能可以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中具体体现(详见图2)。

1.确认:如果说复式记账法实现了账户的横向联系和试算平衡的话,区块链则实现了在时间轴上对历史的连续追溯和向未来的无限延伸。会计的借贷记账法是双向记账理念下的纠错机制,区块链也有纠错机制,不同的是,系统中每一个参与的节点都会保留完整的区块链数据副本。因此,信息在每个节点的备份,使区块链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对于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必须得到网络全体成员的认可,完全保障了要素确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计量:区块链下的每个节点都独立保留了与交易、记录、清算在内的所有数据信息,因此每一笔交易都会经过每个节点的审查,并且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阶段,按链式排列,区块链可以让每一个影响计量属性的元素都相对透明,并共同为包括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在内的各种计量属性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基础信息,财务主数据和流程实现了标准化为价值计量的准确和客观奠定了坚实基础。

3.记录:互联网模式下,电子货币或资产发生交易必须经过中心端的认可,换句话说,若没有中心,由于以数据形式存在的资产可以无限复制,即便该资产是否被交易这一简单的事实也无法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支付(Double-spending)”。为解决该问题,会计中需要设立总账以反映各会计项目总体变动情况。在区块链下,交易按时间顺序保存在区块中,并且所有的交易都要对外进行广播,因此,只有非重复性的交易才会被其他区块所认可,“双重支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区块链改变了一套财务系统搜集记录所有信息的记账方式,财务系统成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即对以往的总账簿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碎片化处理,总账的中心地位“消失了”,实现了所有财务主数据的分布式管理、重要会计政策分布式管控,所有记录的会计信息数据的校验都由网络完成,不再需要互联网方式下的服务器验证,并对线索进行追溯,即其合规性可以瞬间被追踪和查询,有效防止了对记录和数据的篡改,使信息质量得到最高程度的保障,降低会计舞弊与差错的风险。

此外,区块链以电子档案形式对证、账、表等历史数据进行管理,实现历史数据的安全存储、庞杂数据的有效管理、不同数据源的分布式存放,切实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会计原始记录将由纸质文本转向电子管理功能部署,区块链会对通过信息化系统产生的、应纳入管控范围的财务电子文件进行系统自动管理,形成财务电子文件产生、传输、处置、保存、归档、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管理机制,为企业财务业务的开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支持。

4.报告:在信息披露方面,区块链下,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再需要主动披露,而是自动披露,并将传统的以人为主导的信息搜索变为以信息为主导,定制分派到需求主体。同时,相对于传统的会计信息互联网披露方式,区块链也有巨大的改进。互联网上的信息是零散的,并且所有的网上用户均可以零成本获取信息,而区块链模式下,使用者能够实时获得区块链中的全部数据,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但各用户的“秘钥”不同,所以,尽管每个区块都包含全部信息,也只能“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在审计方面,互联网层面要确定信息质量必须经过中心化背书,但在区块链下,审计师可以实现对网络中数据的全范围审计,任何一个节点上的虚假财务信息都将被其他节点识别和排斥,财务信息将被赋予信用价值而无需审计。

三、当前会计业务应用区块链技术面临两大挑战

我们也看到,在当前国内会计行业中引入区块链技术,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也存在着与新技术对接的挑战,需要相关机构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做好统筹准备,有的放矢。

(一)分布式账簿挑战中心化记录的会计基础业务架构和业务规则

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普遍实行的是信息集中管理模式,即有“一本总账”系统负责核算企业所掌握的所有财务资源,在满足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要求,不丧失原始数据集合部分性质的前提下,整合的信息资源低成本、高效率地与分布式要求相对接,会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这就需要全面梳理业务应用系统,并根据业务系统的数据字典和样本数据,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落实每一个明细数据项对应业务系统的具置,并通过样本数据验证评估算法的正确性以及对分布式的适应性,以优化支持全面交易的配套系统。此外,还需要不同业务系统在数据、应用集成上支持数据的细分。一方面需要将数据细分扩展,另一方面需保证区块链正常运行,不影响原业务系统操作,以便于共享,大量明细数据的调取、共享、复制、传输等。

(二)区块链会计时效性挑战当前会计业务数据资源管理能力

可靠的数据是市场化经济大潮中,企业运营最具有竞争力的工具之一,更是企业会计与财务的价值源泉,会计行业要更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提升数据质量管理的能力。区块链技术提升了会计处理流程的整体效率,也将会计与审计、税务等后续业务紧密连接在一起,业务处理的时效性大幅提升,对当前会计业务的数据可靠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挑战。在传统会计业务中,业务处理周期较长,给修正和调整数据留下了时间和空间。然而,一旦应用了区块链技术,会计业务处理的时限大大缩减,且与后续其他业务几乎同时完成,就要求会计业务的相关机构具备较高的会计业务数据资源管理能力。此外,数据安全也是保证对区块链应用的支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的总体安全防护方案包括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从技术接轨角度需重点考虑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恢复、数据安全属性分析等。

通常,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归结为流程因素、人为因素、信息因素和技术因素四类,从数据采集、主数据形成、梳理、整合、清洗、转化各阶段进行筹划。一是在数据采集阶段,无论是人工产生还是在智能数据采集情况下都应设立数据检测、检查模块或配套工具,兼顾效率的同时防止批量数据中出现非法或冗余数据,降低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从源头上保证进入区块链数据的真实可靠[4]。二是在主数据生成阶段,主数据是用来描述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这些区域内数据质量状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块链运行过程中完成各项关键指标的成败,由于公开的账簿以及比特币交易的不可逆转,使得对于数据实时监控和标准符合性检测的要求更高,以确保所有主数据的质量特性都达到较高验证级别。三是在数据梳理与整合阶段,设计清晰、全面、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定义,系统用户必须在数据的标准和数据的定义上达成一致并认可,针对可能变动的标准设立维护档案,根据相关重要性、应用范围、关联程度和接口复杂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修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因不同目的而生成的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和清理,在整合过程对数据加工和原始数据汇总相应的核查步骤进行跟踪、确认和即时修订。四是在数据清洗阶段,数据清洗可以检测出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和不一致,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数据清洗过程一定要结合特定应用领域知识或者是专家知识库定义的数据表示规则,可与人工干预、自动化工具及数据转化等技术手段相结合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杨涛,王斌.去中心化金融与区块链[J].金融博览(财富),2016(6):18-19.

[2] 王文嫣.安全透明的公共账本――区块链[N].上海证券报,2016-02-26.

[3] 区块链:数字世界里的公共总账本[EB/OL].中国会计视野,2016-01-09.

第2篇:区块链技术主要特征范文

关键词:金融科技;信息化;虚拟化;安全可控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十二五”时期,湖南省人民银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科技支撑业务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应用系统不断优化,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业务持续创新发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严峻,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科技队伍老龄化问题较突出,知识结构亟待更新,应用系统建设质量、数据共享利用、科技管理机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

相当部分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软硬件产品、网络设备是国外产品,达不到信息产品安全自主可控要求,部分基础设施超期服役。

(二)资源整合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各个部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各自为政,运行管理相对独立,有独立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大多数信息化系统之间功能不能关联互助,信息不能共享互换,部分信息化系统仅能实现数据的导入导出等简单共享。

(三)网络安全运维面临较大挑战

网络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等各类机构不断接入金融城域网,网络参与者数量剧增,各机构运维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安全措施不足,存在网络安全风险。人民银行网络承载的业务系统不断增多,对网络运行速度、网络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运行维护面临较大压力。

(四)知识结构亟待更新

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大数据、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业务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重点工作建议

“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以下简称“长沙中支”)按照总行工作要求,结合《湖南省人民银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实施路径和工作重点,以深化科技履职为出发点,狠抓安全生产,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探索架构转型,推动业务创新,提高科技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全省金融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优化基础设施

1.调整网络管控架构,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以业务网“扁平化”为网络架构调整方向,重新规划全省业务网IP地址,由省市县三级网络变为两级网络,县支行和市州中支直连省级数据中心。规范全省金融城域网接入,实现一级管理,撤销市(州)中支金融城域网。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络接入标准、安全配置规范、运维流程。外联机构通过小微金融机构网络统一接入中心。加强边界管理,确保安全可控。2.深化虚拟化平台建设。优化虚拟化平台架构,强化虚拟化平台的健壮性、稳定性,确定以省级数据中心虚拟化平台作为全省基础服务资源环境,强调应用可移植、硬件可扩展和发展可持续。对虚拟化平台整体计算资源进行扩充,逐步完成应用系统的虚拟化迁移及新建系统的全面部署;开展虚拟化平台同城双活建设,实现虚拟化平台的同城应用级灾备。3.扩展桌面云应用。利用桌面云在信息安全、资源分配、运维管理、数据备份、快速部署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对传统PC架构的逐步替代,逐步实现全省桌面云应用。4.开展应用系统同城应用双活研究与应用。借助虚拟化平台云架构、同城网络双活,采用存储数据同步、计算资源对称冗余等技术,实现省级数据中心与同城转接中心双边虚拟机服务的自动双活切换。

(二)以安全运维为目标,提高运维保障水平

1.建立“三道防线”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生产与信息化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以运行维护、风险控制、内部审计为保障的“三道防线”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治理体系的联动和高效运作,做到机制保障、流程清晰、责任明确。2.提升信息资产监控管理平台应用水平对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信息资产持续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运行故障和隐患,实现各个应用系统运行全过程监控和风险预警,提高运行维护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及时性。

(三)以支持金融服务为目标,开展数据应用研究和系统研发

1.开展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研究。在总行“架构管控、规范先行”原则的指导下,以实现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为目标,对自主开发系统的运行平台、管理模式、所需资源以及所提供服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数据共享权限及安全访问策略,利用异构数据库访问中间件,开展信息系统数据跨平台共享研究。2.支持地方特色金融服务。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围绕地方特色需求,开发特色应用系统。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可控,紧跟技术发展新方向,加强基础架构和模块可复用性研究,建立统一的软件开发框架和公用库,实现通用业务功能的模块化、控件化,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1.健全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本地化总行安全配置指引,更新完善网络安全配置规范。完成业务网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和部署。加强应急管理,完善IT应急预案体系,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应急演练,提高IT应急能力。开展业务网三级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提高业务网三级系统等级保护测评符合率和全省信息安全基线符合率。开展办公网分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工作,提高办公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2.提高信息系统安全可控水平。搭建国产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基础平台和配套的国产化中间件、数据库等软件,将国产化软硬件逐步应用到生产环境中。落实国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可控的要求,保障金融信息安全。指导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开展国密算法研究和应用,实现国产密码算法在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建成以国产密码算法为主要支撑的金融安全保障体系。3.进一步完善银行卡应用环境。按照PBOC标准,全面发行和使用金融IC卡,停止发行磁条卡。遵循联网通用原则,按照“增量标配,存量加快改造”的工作思路,完成金融IC卡非接受理环境和流程优化改造。完成银行卡受理终端国密改造,大力推进小额免密免签业务。继续推动金融IC卡行业应用。4.推动移动金融发展。以安全可信、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指导金融机构利用各种创新技术开展基于SE,HCE等方式的移动金融应用。充分发挥金融IC卡的安全优势,积极推广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线上安全交易方式,促进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五)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学习研究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探索构建以安全、开放、弹性、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技术架构。运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服务等技术,构建分布式架构中间件层,夯实分布式架构技术基础。进一步深化虚拟化平台和桌面云应用,实现基础运行环境“云”化工程。研究区块链技术,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应用。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金融新业态兴起,给人民银行科技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总行以建设数字央行为目标,实现架构转型和大数据利用两个突破,完善风险防控、科技治理、技术研发3个体系指导思想下,人行长沙中支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狠抓安全生产,同时加强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试验,结合实际工作探索有效实施途径,找准落脚点和突破点,助推信息化建设长足发展。

作者:刘凯雄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易叔贤.省会中心支行信息科技“十三五”规划探索[J].金融电子化,2016(3):84-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