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

第1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07-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本论文主要在网络消费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对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1]。

一、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概况

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位红河W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消费问卷反映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2]。通过对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大学生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由此可知,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73%的人喜欢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线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汇款共占。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最高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31%、运动和休闲产品32%、电脑及相关产品11%、音像制品26%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认为有物美价廉52%,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7%,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6%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27%。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概况的同时,不难看到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例如:在网络消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网络消费中风险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很多同学选择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与众不同和“寻找自我”),大学生对于时尚的消费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学购买大量的高额消费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极大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泛滥,不懂得正确区分消费需求和价值。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网络消费中的交易方式和传统消费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问题[3]。在传统交易方式里,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内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而网络消费是利用互联网视图进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虚拟性。

政府对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尽完善。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相应的网络安全隐患随着产生,在网络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缺乏对网络商品的监察力度,缺乏对网络企业信誉的监管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网络营销及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网络消费的发展是广阔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理解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着四个问题,根据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4]。

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正确的网络消费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积累消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主动了解消费常识;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在消费之后,应该注重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

1.2学习消费知识,加强自身理财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消费意识。

1.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2.高校增强网络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其次,开设网络消费安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欺诈中争取有效权益。最后,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父母培养子女经济独立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子女从小事做起,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最后,父母应该减少孩子的过分依赖感。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4.加强网络消费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作用。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常识。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最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消费目前还处于新的领域,国家对网络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应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杜绝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规范,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吕佳奇《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2016年

第2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女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 问题分析

一、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

中国的女大学生是在特殊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突破了传统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开放超前的消费观念,具有独特特点。

(一)消费构成多样化

女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多样化,有学习、饮食、服装美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近年来组成比例一直在变化。伴随着“考证热”在各高校的兴起,就业中性别不占优势的女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甘心对考证高额投资,对于服装美容也更重视。

(二)个性化与从众并存

女大学生正值青春,个性洋溢,具有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这是她们的主观努力方向,除了特立独行的个例,大多数女大学生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渴望群体的接受,因此其消费尽显个性却又趋于一致。比如:发型上卷发的流行,以瘦为美等。

(三)易入消费误区

女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免会因小事情绪波动,同时又有较强的虚荣心,因而在其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情绪化、攀比炫耀心理以及过度消费。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女大学生心情不好就会购物,有些女大学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四处借钱。

(四)缺少理财观念

不少大学生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注重人清消费,过生日、得奖学金、当选学生干部,都要请客。恋爱消费、手机通讯费等有多有少,有的支出过多,令人惊讶。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限额都会超出计划范围。

二、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的影响

女大学生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依赖群体。其独特性必然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的需要。当代女大学生较低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目标,所以消费趋于高水平和多元化。

(二)家庭的影响

子女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家庭的影响潜移默化。家庭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组成,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消费水平就高一些;二是家庭成员消费行为,会被当做参照物进行模仿或对比;三是家庭在女大学生的社会成长过程中,会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四是家庭的变化会对女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三)学校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授教,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很容易受到宿舍、社团等群体影响。群体思维影响下,难免使消费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逐渐趋向于形成相同的消费观念。

(四)社会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变化的冲击,并在中西方消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困惑,不易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偶像效应、名人效应在学生群体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女大学生也不例外。

三、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推动女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她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必须通过各方的努力。

(一)注重消费心理的培养

既要要培养女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良好地心理素质,还要培养女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困惑、烦恼和忧虑,还易受到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各种消费观念冲击,会使得她们在短时期迷失了方向,但是通过消费文化影响和自我调整,不断培养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家庭消费合理性

当代女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女,有关报告表示,独生子女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降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程度和生活方式,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女儿要“富养”,但只不是物质的富。父母要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习惯,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过度追求名牌,同龄的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一些,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适时的引导女孩的消费行为。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幸福感,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幸福感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应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开设消费心理课程和理财课程,进行消费心理和消费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和理性的思想含量,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为当代女大学生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外部保证。

(四)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

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当代女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要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就必须从各方面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既要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和思想的引导,又要加强对政府官员消费方式的监督,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积极组织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比如观看社会纪实片,去落后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这些途径,改善社会上不良的消费环境,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带动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消费观;安全意识

本文通过在西安高校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随机抽出10所大学搜集200份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问卷,采取5%的比例进行分层抽样。本次问卷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197份,无效问卷3份。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网络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1.消费环境仍不完善

对于网络消费的产品质量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物与描述存在明显的差异。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是这种虚假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97%认为网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产品质量,94.4%认为不能试用试穿。其次售后服务也是网络消费的问题之一。

2.网络消费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41.6%的大学生在遇到网络消费被骗时选择不予置理,这表明虽然大学生在网络购物后与商家产生过的纠纷,但大多数人都选择迁就商户,因为考虑到退换货的运费要由买方承担或者操作流程麻烦等因素。另外网上隐藏的“霸王条款”,等消费者退换货时商家就以此来解释,所以大部分学生只能自认倒霉,而这却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霸王条款”的发展壮大,成为网络消费潜在的威胁。而对于安全意识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则保持“有必要加强”的观点态度。还有10.2%的学生认为加强网络消费安全意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需要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网络消费情况,防止因网络消费造成经济紧张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实证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频数统计

根据问卷数据,男女比例分别为47.7%和52.3%,说明受调查男女人数差别不大。所调查的197位大学生中仅有3.05%的学生没有网上消费的经历,说明大学生作为科技潮流的先锋军,在网络消费上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但大学生本身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成熟,经受不住网络营销的吸引,容易造成生活费用透支,引起思想波动。所以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是学生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网络营销手段的统计分析

在调查中有67.51%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会被超高的折扣所打动,而大学生自身没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自制力,致使容易过度消费。同等条件下免费送货也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原因,27.41%的大学生认为免费送货更能引起他们消费的欲望。然而仅有2.03%认为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会更加吸引他们,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注重售后服务,导致网络商家利用超低的成本来换取更高的利润,而不担心售后服务,从而造成大学生因网络消费受损而影响在校生活。

3.大学生网络消费与生活费消费比例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冲动购买的现象较多,消费欲望十分强,而且群体性攀比行为也比较普遍,有高达72%的学生没有做出合理的消费安排,导致超出消费预算甚至超出支付能力的消费情况发生,使大学生陷入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的困境当中。对于大学生网络消费所花费的金额占生活费的比例和单次消费建立相关模型T检验,相关系数为0.769,在0.01水平(双侧)下显著相关。表明单次消费与消费比例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说明大学生网络消费占生活费的比例会影响他单次消费的金额大小。这意味着如果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日常消费和网络消费做出合理的规划,就可以控制其单次消费的金额数量,从而达到控制预算的目的。

4.生活费与网络消费的回归分析

建立以生活费为因变量y,消费比例为自变量x的线性回归模型,设y=a+bx,a为常数项,b为待定系数。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在95%置信区间下T检验系数小于0.05,则认为数据显著有效,表明自变量消费比例可以有效预测因变量生活费的变异。则根据系数表可以推出回归方程y=974.486+2190.582x。表明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比例,生活费需支出2190.582个单位。

三、树立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建议与对策

1.关注学生消费习惯

调查问卷中有72.3%的大学生没有为自己的消费做出过安排规划,网络消费正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活消费以及网络消费观念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防止学生因经济问题而产生思想的波动,影响正常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网络消费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大学生在网络平台消费中的安全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设立专项部门或老师专门关注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及其动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省,并且制定合理健康的网络消费规划安排。

3.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力度,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要建立以网民为中心,网站、政府互相配合,三位一体建设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监督体系,还可以微博、微信、贴吧等宣传交流让网络骗子无从遁形,让大学生网络消费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喻晓.网络广告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第4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1.1.1 研究背景

当前大学生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消费群体在我国消费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和类型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印象中,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低,消费能力非常有限,一般以生活消费为主,消费领域集中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等自然性消费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富裕,大学生群体的经济状态也得到了改善。部分大学生手持高级手机,身穿高级服装,出入高级饭馆,进行短期旅游,个别学生在校外租赁公寓居住,极少数学生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汽车。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消费越来越多,甚至在大学生中已出现“卡奴”现象,这种超前消费的意识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发展产生危害。这些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已处于社会群体中的较高水平。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消费的大学生群体不仅在规模上急剧的扩张,在消费水平上也在不断地提高,消费总金额也不断地上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也日趋分层化,层次之间的差异在持续扩大。

正如弗洛姆说:“消费异化一方面加强了接受型心理倾向,窒息人仅存的一点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把消费当做目的,因此总是喜新厌旧,以至于忘记了在他自己国家里和更贫困的国家里还有许多衣食不济的人”。欲望一旦扩张文秘站:就会滋生浪费甚至罪恶。大学生因为追求高消费而引发的偷盗、抢劫等非法谋利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大学生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选择打工,虽然可以增进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但是它随之产生的大学生学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则更是令社会各界担心。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地理集中性,导致个别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对周围的大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示范效果,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模仿它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向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并引发了许多争议。由此,大量的教育研究者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给予了关注和研究,以期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本研究就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消费观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支持。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消费观的研究,由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我国消费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

(1)关于消费文化的研究。李辉在《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中对西方消费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指出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消费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进入消费社会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张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一文中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我国的消费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提出当前对消费文化观念进行革新是保证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手段。张谦在《高校大学生消费伦理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上的主要问题是,淡化了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消费方式和成材目标相脱离。这些研究从学科总体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消费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消费观的总体发展趋势。

(2)关于消费观核心指导思想的研究。主要观点集中于包含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观。廖菲菲在《论可持续性消费》中提出,可持续性消费的实现一方面要在理论层面上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划分出内涵并建立起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对群众的消费观念进行干预,建立起系统的、可持续性消费观念的、从理论教学到习惯培养再到保障机制的体系。凌云在《论可持续性消费伦理》中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伦理进行了探讨,提出当前的消费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的弊端,必须就可持续性消费进行伦理学的研究,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进行指导。在他的提议中,对可持续性消费的伦理研究包括内涵、基本原则等。孙艺文在《消费伦理约束下消费者产品功能需求意向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中,对生产领域中的消费伦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为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生产领域中重视消费伦理的作用,提倡重视理性消费思想。

(3)关于当前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和特点的研究。张兴桥在《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中,对消费异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当前消费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其中,消费异化是问题的核心。在文章中,他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规范当代消费观念的道路。这些研究从前端科研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探讨了当前的社会主流思想对消费观提出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当前社会消费存在的消费异化等主要行为问题和消费伦理等思想问题。陈力在《消费认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现象研究》中提出,给大学生消费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消费享乐主义的蔓延、功利主义思想的渗透、价值虚无主义的出现、人的主体性的弱化。

.......................

2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概述

消费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蔓延并形成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费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培育是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基础一方面是对消费主义的理论研究

形成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现实对消费主义研究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消费观培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同时对理论进行总结,对需要将进行明确,通过先进思想的指导实现培育。 2.1 基本概念

2.1.1 消费主义思潮

消费主义思潮是指以消费主义为理论核心,有一定的社会群体基础,在现代生活各个领域产生影响的思想潮流。而消费主义是一种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现象,是调节消费者行为、思想、情绪、愿望及相应的实践行为的总称。

消费主义按照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所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并认为消费主义所制造出来的“需求”使人们(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者)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Buying mood)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的消费,这种无形的意象不断被制造出来,人就陷入这种被不断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之中。也就是说,人们所 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背后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符号象征意义。具体表现为人们在消费行为过程中无休止、无顾忌的对自然资源大肆掠夺和物质生活资料的过度消耗,把消费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形成“消费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它强调物质消费的满足感,忽视精神消费的提升;重视商品的“名牌”效应,忽视其使用价值效应。其中典型的消费行为如:时尚攀比性消费行为,奢侈浪费性消费行为等。因而其具有欲望性、符号性、炫耀性、虚假性、异化性等特点。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的定义及内涵,诸多学者的看法相对一致。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观是指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范性、系统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对大学生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导作用。

本文认为,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他们进行消费行为时对消费价值问题所持的根本看法也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大学生在对消费关系进行价值判断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就是大学生的消费观。

..........................

2.2 理论与现实依据

2.2.1 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

(1)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也有精神需要。“需要”作为一般的范畴,表明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摄取状态。任何生物有机体,为了实现自己作为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其他生命活动,都要摄取营养物,以维持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2)认为,人的需要及社会活动又促使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知道,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们必须进行生产劳动。由于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不能单独同自然进行奋争。因此,人们的活动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即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

国内外理论界一般认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可以归纳出一个基本的需要体系或称需要结构,其中包括四个环节,即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一般需要或称经济需要、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即人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在马克思的着作中,这一需要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由于自然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马克思有时也称之为“直接需要”。

而社会需要的内涵要复杂一些,对其含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是指人类进行社会交往与活动的需要。

经济需要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需要,但将其单列主要是指商品经济、尤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货币的需要。马克思说“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作为主体施展自身的才能的需要和作为个体享用人类文化成果的需要。精神需要也具有物质性,都要通过具体的物质产品来实现。

2.2.2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的理论阐释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质,首先,它具备一定的理论形态即消费主义理论,并以一定思想理论为指引。其次,它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思想倾向,是特定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形式。主要表现为:

物欲享受是其内在驱动力。所谓物欲享受是指对物质的需求及追求得以满足和实现。而消费主义思潮极力鼓吹的就是一种贪图享乐的、不断消费来满足无限的物质欲望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所表现的就是享乐主义。享乐主义贬低精神生活,强调感官享乐和物质享受,所以它的流行毫无疑问会导致人的物欲膨胀和精神堕落。

........................

3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的特点及分析 ........................... 14

3.1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特点 .................. 14

3.1.1 追求品牌消费符号化 ............... 14

3.1.2 攀比透支消费超前化 .......................... 15

4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现状 .......................... 21

  4.1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成果 .................... 21

4.1.1 理论研究提供客观研判和教育依据 .............. 21

4.1.2 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消费观予以分析和引导 ................. 21

5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对策 ......................... 26

5.1 优化消费观的培育环境 .................... 26

5.1.1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倡导 .............. 26

5.1.2 学校消费教育观念的引导 ................ 27

5 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对策

5.1 优化消费观的培育环境

大学生的消费观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更加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要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培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在不同方面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大学生培育良好的消费观创造合适的条件。

5.1.1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倡导

我国在由出口型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型经济增长后,国家的政策是通过扩大内需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使我国的社会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保证我国内需的增长,社会舆论就会引导民众进行消费,以扩大内需市场规模。但是,社会的消费舆论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影响,它不仅对社会各阶层的民众会产生影响,也会对各级别学校内的学生产生影响。而高校大学生因有独立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时间表现出受社会消费舆论的影响更为重大。社会消费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教育必须要对社会消费舆论进行改变。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在

宣传上主要包括对商品的介绍与“消费捆绑”。当前社会消费舆论采用的诱发式消费引导无止境地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对大 学生的消费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此,应当改变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由诱导式变成引导式,让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回归到理性的角度。在这方面,当前对烟草的消费舆论变化可作为一个参考的方式:原本烟草的广告中典型的是“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而现在的烟草广告中都加入了“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通过警示语的提醒,使烟草消费者能够对吸烟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消费。同时,对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还应涉及到语言词汇的“禁”与“限”的使用。当前社会消费舆论中,对奢侈品经常采用的“尊贵”、“高级品位”、“成功人士”类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在舆论上将奢侈品与身份、地位等进行捆绑,利用社会舆论塑造出消费层次。社会消费舆论这种“消费捆绑”行为,是对消费观的不良诱导,对此现象,在塑造消费舆论环境中应当采用“禁限用语”,避免产生误导。 社会消费舆论环境的塑造还包括对消费焦点的转移。社会消费舆论对消费的引导作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对消费方向的引导。在以物质消费为基础的消费观念中,由于物质消费的衡量标准是以物质的消耗为指标,更容易形成符号消费和盲目消费。而以精神消费为基础的消费观念中,精神消费的衡量标准是以人的精神素质的水平为指标,更容易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并且精神消费会提高消费者的自身的素养与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表现,有利于消费者的成长与社会价值的提高。因此,当前社会消费舆论对消费方向的引导应当以引导民众的精神消费为主。

......................

6 结束语

第5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盲目性明显等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缺乏自制力、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薄弱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教育对策是以社会教育为支撑,学校教育为统率,家庭教育为辅助,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观;成因;对策



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社会消费群体殊而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矛盾让他们的消费状况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表现出的许多消费行为还不够理性和科学。大学生消费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影响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稳定,还关系到社会可持续消费、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当前开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的表现

1、消费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说,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作具体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他们的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通过问卷调查和笔者观察,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交往消费高于发展消费,大学生本应以学习为重,虽然有些情感消费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颠倒主次;重物质享受,轻精神消费,大学生大多都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一种理想的消费状态。

2、消费具有盲目性

大学生观念本就新潮、追求时尚,加之现代社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媒体对消费广泛的宣传,营造了一种追求物质享受的环境,这给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辨别能力差的一些大学生带来了诱惑,并诱导他们产生追求时尚、攀比炫耀的消费心理。尤其是一部分家庭富裕的学生,受家庭消费习惯、消费条件和社会消费风气的影响,容易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穿着赶时髦,较频繁地更换电子产品等一切能显示其有钱的新潮时尚物品,借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在其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本无可厚非,但是长期这样,会导致他们过度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别人的评价,而忽视自己内在的素质修养,认为出手大方,穿着时髦,紧跟流行就有面子有身份有地位,而不注重知识素养的提高,本末倒置。我们曾见到这样的描述:一个大学的学生能养活方圆几里的超市、商店、餐馆、书店、旅店。看来大学生消费有时可能是盲目冲动,并非都是理智的,商人见了学生,认为他们花钱心里没数,当然会奉为财神,笑脸相迎。

3、理财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会把月底的余额存入银行或归入下月的生活费,但是刻意的攒钱行为并不是很理想,这只是一种自觉行为,没有太多思考,很多学生也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一般或较差,花钱的计划性不强,这需要学校和家长引起重视。许多同学没有经历社会生活的磨练,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缺乏理财的经验,开支没有计划,该买不该买的只要喜欢都买,甚至期末有些同学钱花光了,还需要向别人借钱买票回家。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成因

大多数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受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中有两种不良消费思潮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是享乐主义,一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是指以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和感官欲望的充分满足作为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享乐消费在大学校园的表现有超前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虚荣的时尚消费等。在校园里,大学生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也是社会的一个个体,消费观念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空前加强,外国的消费观念极大地冲击着一向保守的中国人,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奢侈的生活能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也开始赶新潮,追求时尚。

教育和管理工作薄弱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片面报道一些以高消费和享乐为主题的内容,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但遇到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方法,缺乏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相关的文件和制度可依,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开设的众多餐厅、网吧等时刻吸引着大学生,学生的自觉性和口头说教显得有些无力。针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应深入了解时代特点、学生特点,及时有效地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个人消费观的形成主要是受自己的思想支配的,因此,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还要从大学生自身找原因,自制力差,容易情绪化消费。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价值观正在形成,普遍缺乏自制力,接受新事物快,容易情绪化,对新潮时尚的事物有一种先天的追逐心理。21世纪的大学生,判断节约的标准已经不再用老一套了,大学生往往把时尚的装饰、高档的消费、阔绰的花钱方式作为一种高层次、高地位的象征,虚荣心的满足容易导致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教育对策

1、社会教育为支撑

第6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从大学生消费现状出发,指导他们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贫困大学 消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河海大学、常州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等学校的1000名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收回有效问卷952份。

(二)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对贫困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中82.5%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非独生子女占到78.6%;其中男生的数量略高于女生占到55.7%;理工科专业高于其他专业;75%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22%的家庭年收入低于2千元;72%的贫困生认为无法承担读大学的沉重支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给他们的学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广泛的关注与引导。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6%多的贫困大学生还是需要父母的支持,其中,高校对学生奖助力度已经加大,接近9%的同学的消费主要来源为奖助学金,同时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还有24%的同学消费支出需要社会力量或者学生自己的勤工俭学获得。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要鼓励贫困生自强、自信。

表1:贫困大学生消费来源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到21%,300~500元的占到67%,500~800元的占到6%,800元以上的占到5%。从结果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在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当今社会,仍然有21%的同学月消费仍然不足300元,但是也有5%的同学消费超过800元,可能与奢侈消费有关系。因此,月消费在300元以下和超过800元的贫困生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应该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同时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诱惑,减少奢侈品等不良消费。

(四)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部分用在基本生活消费上,52.42%的同学基本生活消费要消费250元以上;68.80%的同学学习消费在50元以下;78.36%的同学没有旅游娱乐消费;78.78%的同学的电话网络消费在50元以下,另外有18.59%的同学消费在50~100元;65.97%的同学感情消费在50元以下,另外有23.11%的同学消费在50~100元。从整体上看,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消费用在基本生活消费上,但是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消费大部分在50元以下偏少,用在电话网络上的消费有接近20的同学在50~100元,也有有23.11%的同学在感情上的消费在50~100元。这说明贫困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同学把精力投入到了电话、网络消费上,对感情的消费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反而在学习的消费投入显得不足。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进行网络消费,降低攀比和享乐主义带来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表2:贫困大学生消费结构统计表(%)

(五)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52%的贫困大学生有消费计划,而48%的同学没有消费计划,会随机消费,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没有稳定的消费观念,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随机消费。

调查发现,45%的贫困大学生有冲动购物的经历,这说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消费。另外调查还发现,有52%的同学会经常有消费后悔的经历,这说明学生的消费行为还不是很合理,容易盲从,容易从众。

(六)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比较倾向穿名牌、会想尽办法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比较喜欢潮流时尚的东西,但是他们绝大部分还是认为要有勤俭节约的喜欢、花父母的钱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良好的消费计划。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前沿、潮流,消费观念不是合理,但是还是比较崇尚勤俭节约,也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取生活费,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表3: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统计表

三、结论与建议

1.高校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非独生子女占有较高的比例,男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理工科专业高于其他专业,而且大部分贫困生家庭的收入比较低。因此,贫困大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2.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支持,随着高校奖、助学金力度的加大,能较好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部分学生也会通过勤工助学为家庭减轻负担。因此,社会和学校应给与贫困生更多的生活帮助,多给他们提供社会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3.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贫困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消费,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消费支出较高,主要是不能正确的面对社会诱惑和对自己喜欢的奢侈品的消费较高。因此,要关注消费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保证他们学业的顺利进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更要关心消费水平非常高的贫困大学生,以免他们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4.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较为合理,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但是贫困大学生的电话、网络消费和感情消费占据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学习消费的投入反而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贫困大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网络上,反而影响了学业,应该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同时,受攀比虚荣心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娱乐和感情消费较高,应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大学习消费的投入。

5.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较为盲从,没有消费计划,消费比较容易冲动,而且容易对消费行为后悔。因此,要引导他们有计划的科学消费。

6.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观念比较倾向于节俭消费和理性消费,但是他们也比较追求时尚、潮流消费,他们也比较赞同勤俭节约,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取生活费。因此,要引导他们合理的处理好时尚与潮流用品的消费,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桂富强.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2007(4)

[3]余耀森.西部地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的调查分析[J].经济师,2009(4)

第7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节约型校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因而在同龄人中就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学生占52.1%,500元左右的占30.5%,600元及以上的占10.3%,300元及以下的占7.1%。对我校学生的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10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600元。91.8%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

二、消费特点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讲究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2. 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其他消费支出明显增多:

(1)电脑消费:电脑步入大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最能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57.6%。而购买电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家里,73.3%的回答者表示是由“家里特别提供”;13.8%的回答者说是来自自己“节省的生活费”;7.2%的人回答是来自“勤工俭学”;5.7%的人回答是来自“奖学金”。

(2)手机消费:据抽样调查显示,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8%,购买手机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有的高达5000元,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52%,其费用大多由家庭支付。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反映出一些学生受虚荣心的驱使形成的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恋爱支出和同学交往。19.3%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同学之间的聚会及一些礼品投入的花费也是从他们的生活费中支出的。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942人中有495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都是父母给予,只有一些同学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己赚取生活费,但大部分还是不能自给自足,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他们的理财观念更是非常淡薄,即使生活费有所剩余也没有投资、理财的概念。

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众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

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并充分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达到教育目的。

(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为构建节约型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6)

[2]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第8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女大学生;消费;消费行为;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88-03[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资助项目(52XJ1104)。

[作者简介]孙洋(1977―),女,天津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保卫处,政工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关注、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女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多样、健康、积极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消费倾向。这主要表现在:盲目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消费;消费特点“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笔者认为影响女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女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一)女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外国消费主义观念的传播,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影响到了当代的女大学生,并且动摇了一些学生对于勤俭节约美德的认同。这些错误的消费观主要有三种:第一,超前消费观。超前消费表现为高消费、借贷消费。第二,攀比消费观。女大学生们在推崇物质化享受的同时,会产生攀比消费的观念。第三,享乐主义消费观。享乐主义消费观把消费当成是人生存的唯一目的,把对感官欲望、物质欲望的享受和追求看做人生幸福的唯一目标。

(二)女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1.认同心理

在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认同心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身边朋友、同学等对商品或服务的看法和评价会影响女大学生的购买决策。另外,当使用某种商品成为一种时尚时,即使有些女性消费者不需要或不喜欢这类商品,但受到虚荣心、从众心理的影响,她们也有可能购买该类商品。

2.自尊心理

这种心理反映在消费行为方面,使她们喜欢独立自主地选购商品,还希望别人效仿自己,经常以自己的购物眼光、标准、习惯和爱好来分析和评价别人及商品。此外,她们在购物时希望得到销售人员的尊重和认可,销售员的服务态度、广告的宣传等都会影响女大学生的自尊心。

3.从众心理

女性从众心理强,很容易被别人的言行感染,从而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和行为,或者因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尤其是25岁左右的女性,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感性、冲动、讲究个性、追求时尚等。

4.群体偏见

群体偏见与群体内聚力有关。群体偏见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聚力强的小群体中,比如关系亲密、团结的宿舍或班级。受到群体偏见的影响,女大学生趋向于形成相同的消费观念,比如消费态度等。

二、家庭因素

(一)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国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几乎成为传统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用在孩子身上的花费更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家里有女孩的家长奉“穷养儿,富养女”为育儿箴言,片面理解的家长们更是一味追求高消费。就这样,在父母的溺爱中,理财概念在这些女孩子眼中渐渐淡化。没有体会过挣钱辛苦的她们自然不懂珍惜,会挥霍也不足为奇。

另外,现在的在校的女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女,一些家长因为曾经亲身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过苦,所以现在格外关心和宠爱自己的女儿,即使条件差,有些家长也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女儿的要求。从访谈和调查中发现,家庭影响在女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二)父母身体力行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习惯和原则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如果父母本身的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富裕的家庭,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教育,而且自身又在消费方面起到负面示范作用,这种家庭的孩子不可能有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也做不到科学、文明、合理消费。

三、社会文化因素

(一)大众媒体的影响

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借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它与消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直接地表现在它刊登的广告上,广告是大众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来源,直接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诱发消费动机。其次,大众传媒传播内容既是消费主义的反映又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消费文化,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

1.大众媒体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是女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重要渠道。大众传媒以其公开性、快捷性的特点吸引了女大学生。同时,大众传媒在指导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大众媒体的消极影响

女大学生处于消费需求比较旺盛的阶段,广告促进消费行为,引导着女大学生的消费时尚。部分大众传媒过分强调竞争和物质利益,创造“消费时尚”,使女大学生青睐于高消费和盲目消费。而高消费和盲目消费无疑会加重女大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会扭曲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加大高校的管理难度。对她们个人来讲,后果就是扭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同时容易把大学生引导到奢侈性消费的歧路上去。

(二)社会期望的影响

社会在评价一个好的女性时一般都会说:善良、美丽、散发女性魅力等等,这些评价就构成了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望。这些社会角色期望无疑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女性,她们更加注重打扮,在化妆品、服饰上的消费比例较高。

(三)传统消费心理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再加上中国社会的各种繁杂关系造就的复杂多变的心态,女大学生很难把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她们有可能迫于压力或者与周围的他人追求一致而攀比消费甚至挥霍无度。

1.传统消费心理讲究的中庸之道

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与“中庸之道”的特点反映在消费行为中就是大众化的商品有一定的市场。顾客的消费行为有明显的社会趋向和他人取向,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般消费观念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喜欢随大流,赶潮流。

2.传统消费心理注重的人情关系

礼尚往来的人情消费是中国人古老的传统,也是一种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传统的人情消费自然也影响到了女大学生,使她们认为人情消费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是拓展人脉的关键。

3.传统消费心理特有的面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演变出了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面子”文化反映在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就是过于为了显示体面,追求高消费和盲目消费。

(四)外来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消费主义,是指消费激情以及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消费主义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在这种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女大学生就会放松思想政治上的要求,疏于学习专业知识。甚至,某些女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盲目攀比和贪图物质享受而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四、思想道德教育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针对消费知识的教育明显不足。由于对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认识不够全面和客观,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并没有出现消费专题教育内容,因此,遇到问题就会缺少及时而有效的应对。另外,国内学校的传统教育多是观念上的教育,鲜有能力和方法方面的教育。很多学生主观想要健康消费,但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引导。因此应该加强当代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教育,让女大学生们掌握消费知识、拥有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2(4).

[2]陈华明.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0).

[3]谢素军,曾盛聪.女大学生消费认同与交际观的互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

[4]汪先平.女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1(3).

[5]陈功焕,刘小珍,王雪莲.上海地区女大学生化妆品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7(30).

第9篇: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消费;调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商品消费得到发展的同时,信息消费也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是新时展的主要参与者,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也是信息消费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科学合理性。

一、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构成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构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脑与网络消费、通讯消费、报刊图书消费等。在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构成中,对于网络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占了较大的比重,由于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上与其他普通的消费群体具有较大差异。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虽然具有很强的消费欲望,但是经济上并不独立,对其消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大学生信息消费的调查结果

(一)电脑和网络消费情况。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信息消费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的次数在5次以上的超过10%,三分之一的同学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多种多样,以学习和查资料为目的的上网占到了四分之一左右,玩游戏、交友、聊天等休闲娱乐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发邮件占十分之一左右。大学生有半数以上都拥有电脑,70%左右的大学生拥有MP3或者MP4,电子词典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拥有者占到25%左右。通过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拥有的电子设备较多,但大都数的消费还较理智,通常与年级存在很大关联,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原因。

(二)通讯消费情况。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数占到了95%以上,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话费在50元左右,打电话的次数和发信息的次数都很高,并且每通电话的时间平均都在10分钟以上。大学生之中的手机普及率是相当高的,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有些学生还不止拥有一部手机,并且手机的价钱都很高。通过对大学生通讯费用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许多不理智的成分,高消费和高开销现象比较严重。

(三)报刊图书消费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英语周报》、《青年文摘》、《人民日报》等报刊和图书在大学生之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大部分的大学生平均每个月会在看书看报上花费30个小时。在图书购买方面大学生通常不会花费很多金钱,而是选择在图书馆观看或者借阅,具有很强的理性消费观念。

三、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当代大学生中的信息消费还是存在一定的理性消费观念的,信息商品价格和质量是影响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大学生在经济上都还没有独立,消费的资金都是由父母进行资助,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理性。

(一)缺乏理财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在信息消费时缺乏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没有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看到自己喜欢的信息商品,通常都会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没有节制的购买,通讯费用也经常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大部分的消费都用来进行休闲和娱乐,而用来学习和自我提高的信息消费却很少。在通讯消费方面,大多数学生购买手机和通讯开支都用在了聊天方面,网络消费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许多大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和打发无聊的时间。

(三)消费动机不合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琳琅满目,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很多大学生在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消费时,不但关注其基本的功能,还对其外形和品牌进行比较。许多大学生在购买信息商品时只是为了追求时尚,由于盲目的攀比心理驱使,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四、关于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学校应该加大对合理消费的宣传,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消费观念和习惯,促进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合理化。学校可以进行合理消费方面的讲座,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良好消费的风气,促进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

(二)增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要在大学生头脑中树立牢固的理财观念,时刻反思自己消费行为的合理性,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三)抑制攀比心理,倡导理性消费。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攀比心理的产生是必然,但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攀比心理进行抑制,倡导其在信息消费时进行理性消费。大学生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将信息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竞争是合理现象,大学生应该正确的看待,物质生活上与别人有差距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不要进行盲目的攀比消费。

五、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和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总体趋势是理性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构不合理,攀比心理严重。针对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为大学生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抑制攀比心理,促进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林芗,余芳.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与高校信息服务质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 张金凤,翟江,李志忠.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