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圆的面积练习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圆的面积练习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一、了解大纲,以“纲”为“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指路灯,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大纲中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清楚地认识所教年级的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心中有谱,从而有目的地制订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如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数与计算;(二)比和比例;(三)几何初步认识;(四)统计初步认识;(五)应用题;(六)实践活动;(七)整理和复习。我总是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总趋势。

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

1. 明确教材的承前启后和重难点、关键

要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它怎样为教学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作出铺垫,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重点是什么。要弄清楚教材是怎样通过典型例子来揭示关键性问题,还要找出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难点,教学时怎样才能突破难点。例如,《圆的面积》的教学,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科书直接提出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问题,我考虑到“化曲为直”则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问题情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让学生激起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再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圆面积的推导方法,体验“化曲为直”。

2. 弄清教材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

练习题对数学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对练习题的研究,是钻研数学教材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要研究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和练习的目的要求,弄清哪些是巩固本课时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发展题,哪些是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对于练习题难易程度,前后联系份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层次、有坡度的各种练习,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如《比的应用》,在备课中,我先设计了练习一中的第1、2题,因为这两题才是例题的对应练习;再完成试一试习题,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到“双基”去;最后完成练一练的其它习题,形成技能及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安排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新知识。

第2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AutoCAD 习题 软件法 几何 教学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

AutoCAD作为一款当前最流行计算机绘图软件,在机械、建筑、电子、航天等诸多工程领域的使用都相当的广泛,也成为多个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使用领域的宽泛和多元化,这都对操作者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多做一些练习,打好绘图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选取几个做过的练习题,其中不仅仅考查到了作图者几何绘图能力的应用,又综合了对软件功能的熟练程度。

练习一:绘制如下二维图

这个题目,初读时感觉条件很多,仔细分析一下才发现仅凭直观标注的尺寸并不足以完整的绘制整个图型。

比如其中的四边型GEFI,已知的条件可以绘制边GI,又知∠GEF=48°、∠IFE=80°且EF=90,要想绘制出四边形GEFI必须使用绘制辅助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先绘制长度为90的水平线GJ(平行于EF),绘制长度未知的GE’,IF’两条射线与水平夹角分别为48°,80°。然后生成平行四边形,与GE’交与点E,与IF’交与点F。

另外,再绘制直角三角形的EFH时,也无法直接作出,可以利用过圆直径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定则,以EF为直径画圆。再画出点H所在的垂直定位线,与圆的交点就是点H所在的位置。。

这种解题方法,充分利用了平面几何的知识,绘图的思路与手工绘制工程图的思路完全一样,我们姑且称之为几何法。

练:绘制如下二维图

在做这道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要先计算出内部这些小圆的直径。事实上这种方法比较直接,但却不一定能画准确(但,这也是解题的一类方法,我们叫运算法)。

如:设内部小圆的半径为X,则可以例出如下算式:(45-X)2+X2 =4X2;解得:X=16.47,这个结果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对本题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合适。

我们先给内部小圆一个任意的半径值,比如是10。这样根据各种相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画出题中的图形。接下来选择缩放指令,用框选选定全部图形对象,指定合适的基点比如左下角点,选择参照的方法,将最外侧的矩形的长边选为参照长度,输入新长度90。这样,原来的全部图形就会放大成如题中所示的尺寸关系了。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软件功能,我们给它取名叫软件法。

以上的这几种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绘图中都很常用,应用时只要思路开阔,解题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有些具有一定的绘图基础知识和AutoCAD操作经验的人,不仅应用几何知识来解答CAD的习题,而且还利用AutoCAD的方法来解几何题目。

有些读者在做平面题目的时候,遇到过求解周长和面积的要求。用AutoCAD软件来解决此类问题很简单,请看下面这个练习题:

练习三:

1. a之长度为何?

2. b之半径值为何? 转贴于

3. c之长度为何?

4. d之半径值为何?

5. e之长度为何?

6. f之半径值为何?

7. 剖面线区域之面积为何?

应该说这个题目,根据已知的条件用CAD绘出图形是很容易的事,接下来利用检查图素属性或者直接标注的方法不难得到a、b、c、d、e和f的尺寸值。再往下就可以利用ARER命令来计算面积和周长了。这个命令不太常用,现简单介绍一下。

第3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课堂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60-02

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更是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反映在课堂的练习上则需要教师突破机械练习,在运用、改造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创设新型的练习形式和完善练习的激励性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此来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方面下苦功了。

一、创造性设计课堂练习

只有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练习时,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

五(1)班男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全班同学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A.141厘米 B.140厘米 C.142厘米 D.不能确定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容易出错的典例,笔者对这道题进行了可改造:一是何时能用(142+140)÷2?二是假设该班男生相对多几个,平均身高还是141cm吗?当女生多一些,平均身高有变化吗?三是看谁的眼力好,四个班平均身高哪个最高?如此这般,一道易题多次改造,多次讨论,以一当十,效果不错。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各个层次都有所获。如在教学《圆的练习》时,笔者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练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出示两个圆:一个是半径是3厘米,另一个直径是4厘米。让学生计算大圆和小圆的面积与周长?这一组题目的目的就在于巩固理论、深化理解、规范解答、强化认识。第二层次(变式题):①把刚才的两个圆的圆心叠在一起,求阴影环形的面积。②在大圆里面移动小圆,求阴影的面积。③把两个圆相交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最后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自己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组练习不仅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训练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第三层次(发展题):出示三个半径都为2厘米的圆,连接三个圆心,求三个扇形部分的面积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进而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四个呢。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堂练习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应具备典型性,要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又能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设计了一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小精灵精品屋前,挂着一块招牌“蓝猫自动笔,原价2元5角,特价1元,活动期为5月1日到5月3日”你们准备拿什么样的钱付款?通过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模拟购物活动。在购买1元特价商品中,有的孩子直接用1元付款,有的孩子用2个5角付款,有的学生用10个1角付款……通过不同的付款方案,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惟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如在学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个家庭要去某地旅游,青青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的人就按半价优惠。星星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每人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①如果是你们家要去,你准备选择哪个旅行社呢?②看到这个信息,你对其他家庭去游有什么建议?这样的开放性设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也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当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构建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还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4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一、身临其境,激发兴趣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方便快捷、重复播放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伴有优美旋律,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爱思考,而数学学科的思维特点比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在没有电子白板的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教师的表述,有些学生听到中途而掉队或者干脆就是不听,往往半途而废,课上明白、课下糊涂,一讲就会、一做就错。自从有了电子白板的引入,在涉及比较抽象的空间问题、动态问题、复杂的计算等问题时,可以对学生重复展示,把抽象转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情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二、理解概念,突破难点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看到实物才能够理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授课要尽量用图片、教具、实物、电脑进行展示,利用直观的事物去抽象数学知识与数学的概念。如在教学中讲《角的认识》这一课时,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出三角板、三角形、五角星与斜拉桥及动态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等,这些图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角的概念,简便易懂,大脑思维中出现了角的概念,通过电脑的展示更加直观,使学生便于理解。

使用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能力,在没有电子白板的教学中,讲到空间几何图形时,学生是比较难理解,有了电子白板的教学,使空间图形更加直观,需要通过繁琐的运算才能推出的式子,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在讲“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讲清圆的面积公式比较抽象,且利用较长的时间,经过繁琐的运算,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现在采用电子白板的教学,利用计算机采用分割的办法,把圆分为8份,16份,32份等,可以近似地拼为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即圆的面积,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了分割与拼成,以直代曲,化圆为方的指导思想,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可以化难为易,合理地转化突破了难点,使问题更加形象化、直观化。

三、增加容量,强化练习

在教学中利用课下的时间,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在课上利用多媒体的放映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每节课的容量,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许多课上的注意点以及课上的练习题,都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板书,课上挤出更多时间给学生消化、吸收与练习,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每节课的知识容量,使练习更加具有针对性,重点更加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的练习题都在电子白板上打出来,并标注基础试题,能力试题,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解答。特别是能力试题,学生跃跃欲试,争抢解答,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都在争做能力试题,同时每节课把练习题的正确答案在电子白板上打出来,使学生课课清,节节明,方便了学生。

四、课堂生动,师生关系融洽

使用电子白板的教学,极大地减轻了教师负担,在没有电子白板的引入课上教师只有通过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授、形形地描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每节课不停地讲,同时还要板书,有时一黑板不够,需要两黑板或三黑板。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使学生学到知识,自从使用了电子白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更多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协助者和合作者。只参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面对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困难问题打在电子白板上,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电子白板的重复性教育活动,在教学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重复播放,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学生踊跃发言,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画龙点睛,对问题的解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电子白板的引入,改变了我们教学的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极大地服务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极大地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思维,改变了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提高,电子白板的使用已经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参考文献:

第5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课堂疑问

面对这门枯燥抽象的学科和认识水平较低的教学对象,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本文就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论题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巧妙设置课堂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错,疑问是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乐于研究、善于探究。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就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富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疑、质疑,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中有关“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我就为学生提出了以下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去测量它?(2)你猜想一下,圆的周长会与什么有关?(3)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经验,对这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作出猜想,并探究验证。这样,我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智力,还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增强。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都是对课本习题进行适当改编,这使得数学练习显得无趣,学生没有做练习的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之外,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遵循开放性和灵活性原则,从而改变学生对练习作业枯燥乏味的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了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就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如果你跟家人要去旅游,去两家旅行社进行咨询,一家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原价为每人800元,如果按家庭团体票算,可按原价的80%算;另外一家的收费标准是:原价为每人800元,若买3张全票,其余人的票价则按半价进行优惠。(1)如果你们家人去,你会选择哪一家旅行社?(2)对于这道题中的信息,如果有其他家庭要去旅行,你会给他们提一些什么样的建议?这样,我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的练习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除了依靠口头说教的方式进行,还可通过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来进行。而且,数学教材中本来就有许多我们难以用口头语言讲述清楚的数学知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既不易接受和掌握,也缺乏思考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就可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亲身操作、亲自实践的机会,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有关“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是将圆划分成若干等份,然后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时,我们可继续深入引导学生,除了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外,我们还可拼出哪些图形,它们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运用它是否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然后,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剪一个圆,并把它分成若干等份,去拼一些图形,并尝试根据图形和圆的关系,去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我通过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以往枯燥呆板的教学形式得到改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学生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研究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调动学生创新热情的措施和途径,使学生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成为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第6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字:创新 培养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刨设形形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是浅显还是深刻,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妙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仔细越好。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熟悉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容易受到启发。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强度要适宜。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寻根究底。

3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3.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积极思维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3.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4加强手脑并用,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操作练习。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使学生更容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易于智慧火花的产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圆的周长”时,教师手捏两根系着红、白小球且长短不同的粗线,甩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问学生哪个圆的周长长?为什么外圆长?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的长短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学具圆,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进行比较、计算。学生惊奇地发现圆的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直径×圆周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可以通过练习得到保证。因此,本人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即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练习题的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唾手可得,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问题。四是多运用一题多解等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

教育游戏也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绿色环保”的娱乐平台,做到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目前网络游戏中打杀、暴力、欺骗等负面作用的影响。笔者从理论支持,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来理解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结合。教育游戏既有游戏性特征又具有教育性特征,正是它的教育性特征使它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下面结合教育游戏的特征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来分析一下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5.1能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游戏提供了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学者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容易进入游戏状态。

当学生熟悉公式后便可进入第二等级,此时游戏不再提示面积公式,游戏难度相对增加。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于初学者,由于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第二等级太难使他们无从下手。游戏的第二等级是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学生。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6总结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的倾向性。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去学习,能产生恒心和毅力,能克服困难去学,而在这种状态下学到的东西常常掌握的迅速而牢固。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7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设计 四注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39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需要掌控的重要流程,更是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现实中,很多教师却不把课堂练习设计当回事,轻描淡写地认为:练习、练习,就是找一些题目给学生练练,无设计可言。于是,课堂练习的呆板、杂乱、量大便成了“家常便饭”,长此以往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努力做到“四注重”。

一、注重整体性

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力求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整体性就是将课堂练习的诸多要素进行最佳整合,使课堂练习的诸多要素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充实。如果从整体性上考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通常有下列三种类型:

1.授前的过渡性练习

此类练习应引领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指导学生建立新知的生长点,协助学生夯实探究新知的“地基”。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授前的过渡性练习可设计为:

(1)看一看,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十。

32 44 69 97 78 51

(2)填一填,( )里最大能填几?

154>( )×43 26×( )

2.授中的形成性练习

此类练习应围绕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专项和定向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知。以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例,授中的形成性练习可设计为:

(1)下面各题应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

89÷72 95÷38 120÷54 210÷69

(2)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哪一位?

640÷40 209÷37 754÷84 9110÷75

3.授后的巩固性练习

此类练习应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让学生巩固新知,深化所学。以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例,授后的巩固性练习可设计为: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

95÷23 423÷52 603÷76 380÷68

(2)填一填,( )里能填几?

商是一位数:645÷6( ),329÷( ),7( )90÷48。

商是两位数:( )93÷59,818÷8( ),2( )32÷23。

必须指出,因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要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内容、数量、题型等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二、注重层次性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理解、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次分明地依序安排课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踏着阶梯一步一步地探索,获取各自的成功。

如,教学“有因数2、3、5的数的特征”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1)有因数2的数的特征是( ),有因数3的数的特征是( ),有因数5的数的特征是( )。

(2)在12、9、78、30、100、99、735、132中,有因数2和5的数有( );是3和2的倍数的数有( );既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2,还是5的倍数的数有( )。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是2和5的倍数:890( )、37( )。有因数2和3:125( )、71( )2。有因数2、3和5:2( )0、36( )、( )91( )。

(4)有因数2、3、5的最大三位数是( ),最小两位数是( )。

层次性地展现四道练习题,学生便能经历单项强化到综合运用、直观判断到抽象推理、知识形成到掌握技能的训练,便能将“知”转化为“能”。

三、注重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就是对传统的封闭式练习进行改良,对相关练习题增加已知条件或去掉限制条件,使结论不确定或多样化,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方法和不同的计算结果,使学生变机械模仿为开拓创新。开放性练习通常有下列三种形式:

不同思考方式的练习。此类练习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推导某一结论,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课本上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认识了课本上的推导方法后,可提议学生用其他方法进行推导。于是,学生会另辟蹊径,给出将一个梯形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推导方法。

不同解题方法的练习。此类练习要求学生解题时,根据题意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教学了“比例”后,可出示练习题:某养鸡场有7800只鸡,已知公鸡只数是母鸡的5 / 8,该养鸡场的公鸡、母鸡各有多少只?教师应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揣摩关键句“公鸡只数是母鸡的5 / 8”,让学生出现“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5∶8”“母鸡只数是公鸡的1.6倍”“公鸡与鸡的总只数的比是5∶13”等不同的思考。因为思考的角度、层面、方位不同,学生得到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同。

不同计算结果的练习。此类练习的题目,求得的计算结果不唯一。如,习题:一长方体木箱放在地上,长1.5米,宽0.8米,高0.6米,求它的占地面积。因为这道题未交代木箱是怎样摆放的,所以占地面积可以是1.5×0.8=1.2(平方米),可以是1.5×0.6=0.9(平方米),也可以是0.8×0.6=0.48(平方米)。

上述三种形式的课堂练习,能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方法和不同的计算结果,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唤醒,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四、注重趣味性

一个人的肚子很饱时,不但不愿吃东西,而且吃什么都不香。一个人的肚子很饿时,不但主动找东西吃,而且吃什么都很香。课堂练习同样如此,学生不乐意练,无兴趣练,甚至厌恶练的时候,再好的练习也无法使学生打起精神。因此,课堂练习必须新鲜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理想的练习效果。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有意注意,他们的求知欲望主要来源于兴趣。如果课堂练习的内容一般,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就会丧失练习的兴趣。对此,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多姿多彩,可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匹配题交替出现;碰到某些同一内容的练习,可采用讨论、说理、操作等不同形式;可设计一些“数学医生”、“数学迷宫”、“找朋友”、“一分钟口算竞赛”、“快速抢答”等习题;可以利用投影、录音、录像、视频,编一些儿歌或故事,让学生乐中练、练中乐。

另外,可以利用知识的内在魅力,引发学生求知的情趣。如,“圆的认识”的教学,一位教师先让学生用笔在练习本上画圆,学生怎么画也画不圆。片刻后,教师笑着说:“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一颗图钉和一根线,请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借助这两个物体试试看。”不一会儿,便有学生叫了起来:“画出来了!画出来了!滚圆滚圆的!”还迫不及待地讲述是如何画的。随后,教师问:“大家知道这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吗?”学生摇头,教师爽朗地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了。”这种过渡性的操作练习,就是利用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和探秘之意,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动力。

第8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急于求成,不待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便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这样,许多学生对于新知识一知半解,以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既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呢?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教材为例,浅谈本人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唤起回忆,做好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找准学习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才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技能上、思路上、方法上的准备。如数学“工程问题”时,先安排了一组复习题:①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②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③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通过①②的解答,复习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在使学生明确没有给出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用相当于“1”的分率来表示。题③则复习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唤起学生对其所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引发出知识的增长点: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还能不能解答?促进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二、发挥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有效性

1.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数学说算理,在公式数学说推导,在应用题教学说思路等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开发思维,增进智力。

2. 重视学具操作。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学具操作这一教学手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观察演示后让学生讨论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断,从而理解圆面积转化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后公式的推断,从而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进而组织转化前后周长的变化。

三、组织练习,把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当精心设计练习题,把大纲和教材中对知识能力的要求,通过一些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范例,使学生能通过习题的思考、讨论、解答,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

1. 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9篇:圆的面积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习题训练;数学教学;变式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90-01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习惯于概念的固定性,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会用变式思维去处理问题。在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不同语言形式来描述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条件、语言文字等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变换叙述方式,从易到难

数学题主要是以概念文字题为主,同一个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来考查同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变式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易于理解到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的^程,达到培养学生变式思维的目的。在变换题目叙述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求解问题。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一的习题:(1)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百分之几。(2)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身高150厘米。小娟的身高比小红高百分之几。(3)小红身高135厘米,小娟比小红高15厘米。小娟的身高是小红的百分之几。从练习题中可以看出(1)是利用除法求商,再把所得到的商改写成百分数,就可以得到结果,而(2)(3)则需要先利用减法或加法再用除法,最后改写成百分数才能得到结果。很明显(2)(3)是对(1)叙述的变化,但难度增加了。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题中已知条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练习四:(1)织女星运行的速度是14千米/秒,相当于牛郎星的运行速度的7/13。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千米/秒。(2)织女星运行的速度是14千米/秒,比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慢6/13。牛郎星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千米/秒。由上例可见,问法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是(2)的解答过程却需要学生多思考一步。

二、变换已知条件,循序探究

在应用教学中往往是只求量变不求质变,这种情况制约着学生由定式思维向变式思维的转变,而巧妙地变化题目的条件求出不同的解可以让学生消除定式思维,以免学生思维受制于先前某种经验影响,因循守旧,生搬硬套。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十九(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求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求解这道题需要通过正方形的面积得到边长,而边长等于圆的半径,通过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进而求解出涂色的面积。如果这道题的“正方形面积”是可以开方的,像4或16,学生可以很容易求解。可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学生不会开方,也就得不出圆的半径。虽然学生知道这道题怎么求解,但是他们被定式思维所束缚,局限于先求半径再求圆的面积,造成此题无法求解。此时学生如果利用变式思维,则完全可以绕开求半径,具体解法如下:圆的面积:S=rqrqπ正方形的面积:S= rqr=8由此可见圆的面积就是8π,进而可以得出涂色部分面积是6π。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是可以带入的,从而省去了求边长这一中间步骤。这个例子说明教材重视学生变式思维培养,但也反映出学生思维不灵活,思路创新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设置此类变式题型,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三、变换内容形式,探寻规律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知道要求解什么,但是不知道求解过程。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思维不灵活,解题比较死板,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绝大多数习题中,解题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十九(如右图):先在图中量出需要的数据(取整毫米),再计算涂色部分面积。这道题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得出来,只需要两个半圆相减即可。如果老师将题型变成下图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探索规律并解出问题。

由左图变换为右图,若已知涂色面积为π,求解未涂色区域面积。这道题是上一题经过变形而来,本质上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且解决起来并不难,但求解过程的复杂程度却增加了。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寻求规律,就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通过习题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认识问题本质,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