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正效应 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62-01
互联网的实现和应用,打破了信息交流被时空和距离所限的传统概念,呈现出网络信息海量、信息流通可在弹指间实现、信息不过滤传输、信息获取自由、信息与获取主体的隐匿性等等新的信息传递特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2009年《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则显示,我国网民职业结构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占31.7%。另据相关调查显示,83.6%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博客,其中82.3%呈现为更新状态。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遭到挑战,也获得了发展契机,因而,规避负效应,求取正效应,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认真探讨的新课题。
一、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为核心,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起点和落点。也就是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大学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基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但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修养不再仅仅被学校教育所导引,网络舆情的影响亦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且其特点决定对大学生思想呈现出“杂、偏、泛、迅”的不良影响,其表现如:
1.混杂的网络舆情会引发大学生的思想冲动
互联网以信息沟通的公共平台的形式,为网民获取信息提供了随时可查、随时可阅、无所不能企及的可能,混杂的网络信息对于思想仍处于长成期的大学生说来,常常会被人云亦云的影响。且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竞争激烈,贫富悬殊拉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社会问题凸显,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在加大。因此,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激言辞、粗鲁辱骂,甚至于导致为网络暴力。
2.偏激的网络舆情会引发大学生情绪的不良化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绝大多数的网民可以以匿名形式出现,这种隐蔽性助长了网民可以自由性和无顾忌性发表信息、获得信息、交流和讨论信息的做法,以
至于给具有偏激思想的人提供了摆脱现实社会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发表能够发泄情绪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辞的机会和阵地,缺乏过滤的这些网络信息会带给大学生道德认知方面的偏颇,情绪化的看待现实问题。
3.泛滥的网络舆情会引发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异
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猎奇心和民主意识强,对现实社会中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民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其他群体更关注,反映更迅速,思维更活跃,泛滥的网络舆情恍如一面万花筒将他们置身于各种观念交汇的情境下,他们尚不具备正确的甄别能力,在行为习惯上极易受其引诱,于是,很多学生成为网络的“瘾君子”,网络游戏、网上谈恋爱、网上看等成为他们的“新宠”。曾有高校教师做过调查,在他所调查的学生中,上网包宿的人数由高年级向低年级呈上升状态,且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于上网的依恋性已经大大强过对现实生活环境的依赖性,为了上网满足自己的网瘾甚至于可以逃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求取正效应的对策
1.认清信息网络化渗透带给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机遇
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当代中国的相关著作、论述和实践素材,都可以便捷地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在学习和研讨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网上快速地查找到大量资料。此外,网络环境下,便于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容忽视,更应该善于被辨识、被挖掘和利用,其关键是要探讨和掌握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的能力。
2.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
校园网络建设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并且在教学、科研、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化,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网络建设与管理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存在“重技术、轻安全、轻管理”;二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和监控日志系统。
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来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的做法包括:(1)建立学校、网络中心和各级网络管理员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各级部门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统筹管理、密切配合:网络中心是负责学校网络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和应用开发的指导职能机构;各级单位为校园网的分级管理部门。这样就可以形成清晰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架构,使得整个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维护更为科学高效。(2)完善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做到网络舆情日常要有监测消防能够及时掌握网络上舆情状况,发现不良信息能够及时处理;对于引发大学生热议的问题苗头,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通过输入正确的信息来化解;对于大学生需要解惑答疑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听取、反馈和互动;加强舆情监控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对于被大学生热议的问题能主动出击;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紧急预警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舆情的负面影响,化解危机事件,减轻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有及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儒家文化的内容覆盖全面,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求和尊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儒家文化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以及以后的发展影响。
关键词 :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发展
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并对我们的生活发挥着广泛作用。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作用。它里面所包含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哲学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又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儒家文化是前人不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儒家文化中含有的人生道德修养给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的源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很多优秀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儒家思想文化以仁爱为本
这种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正确处理产生的各种矛盾。仁爱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精神境界。当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对于人们的立身处世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儒家文化注重伦理道德中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有责任抚养自己的子女,当父母老了之后子女也有义务照顾他们。这些都是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儒家思想文化重视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其思想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应该是跟随自己的心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而在精神追求当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追求。以一种高标准的理想道德来要求自己,对于培养自己的良好情操起到巨大的作用。
4.儒家文化强调对自身的道德修养
儒家文化把道德修养和教育连成一个整体,达到知行合一。儒家文化重视培养人的信念和人格,并立志向善。这些对于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很大帮忙。
二、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它属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方法上来看,它通过对人的不断引导教育使其全面发展。儒家文化自古以来就一直对人们进行熏陶以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们养成伟大的仁爱精神。儒家文化的这些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源。儒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刚好实现了古为今用。这种结合方式既是对历史的一种回望,同时也是对古人带给我们的这些优秀成果的一种尊敬和佩服。
1.儒家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报道中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国民教育系统必须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应当而且必须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载体、主阵地、主渠道。根据儒家文化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陶冶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办了很多私塾,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儒家一直秉承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这也形成了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基和源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现在也有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拥护自己的文化,积极培养人们的文化意识。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等,从而激发起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儒家教育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针对这种现实差异,正确引导学生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发扬儒家精神。儒家文化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包含了传统道德和核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儒家文化出发,充分吸收其所体现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唤醒人们内心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道德,给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
2.儒家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升
步入21世纪以来,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迫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回到我们的身边。纵观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珍视,例如美国、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代化新时期,我们应该把儒家文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信念,避免文化教育上的失误。
中国文化教育不断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因素的各种影响。这使得中国文化教育慢慢地淡化变弱甚至失去了原有的风格理念,也让更多的本土人对本国的文化感悟知之甚少。儒家文化凭借其几千年的文化根源,刚好可以提供一个方向标。这对于当前情况下确立一种文化主题,加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很欠缺,这就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分析其道德文化的迷失,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和处世态度。将儒家文化拉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很多高校开设有《诗经》《论语》和《周易》等传统文化课程。这让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明白其中的价值意义,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因为其中就蕴含有许多的民族精神和处世态度,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三、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
现在,文化渐渐成为增强一个国家凝聚力的源泉,也成为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深远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将仁爱思想投入我们的工作当中,这会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作用。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悠久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它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人文支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大的课题。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促进祖国繁荣和富强的使命,有必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蕴含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它为提前,使其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适应时代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积极更新观念,善于因势利导。儒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郭建锋,朱莉.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3]何宇红.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4]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2007(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旨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从公平正义的文化权益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强调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对话、竞争,并在消除文化逆差后充分显示中国的文化综合实力,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进而形成缓释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是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贫富之间的文化差距。以文化和谐为先导,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等要求统一集中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提出,就是要突出强调文化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文化要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引领社会风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要引领人们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引领人们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共享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生活需求。不仅文化观念要创新,体制也要创新;不仅文化管理要创新,服务也要创新;不仅文化内容要创新,形式也要创新。不仅发展思路要创新,技术也要创新。创新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以及物质生活改善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必然有其特征和标志。
1、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文化消费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消费的文化成分也越来越突出和明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质消费的文化化。在物质消费时越来越注重物质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成分。第二是由文化因素而引发的实践活动和消费行为越来越突出。第三是广大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文化活动的消费成为主要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第四是文化消费占据个人整个消费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第五是在权益维护方面,文化权益成为一个公民越来越关注的内容和重点。
2、文化事业成为相对独立运行、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独立产业。“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经济生长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是,越来越多的文化单位和文化组织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得到很好的同步实现,文化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全局发展的软实力,也变成一种“硬实力”。
3、具有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的文化产业从业大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化的进步史。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给文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资源、更广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文化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新产业。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有一大批的热爱文化事业、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相互配合默契的一大批职业化的文化产业大军。这其中既要有文化研究人才,又要有文化作品创作人员;既要有文化管理人才,又要有文化经营服务人才;既要有文化教育人才,又要有文化技术人才。
4、各种文化以自身特色存在和发展,并能以便捷的途径得以广泛传播和弘扬。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种文化之所以成为文化,自然就有其自身存在的特性和规律。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或一个时代的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各种文化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存在,才能实现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继而达到共同发展和繁荣。只有各种文化尤其是文明文化和先进文化都有大的发展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5、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学习文化成为每位公民必须接受和完成的基础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每位公民的自觉意识和日常习惯,全体国民的文化知识越来越全面。崇尚文化、发展依靠文化成为广大群众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维护文化权益成为广大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常消费和活动中的文化含量和文化比重越来越高, 追求文化消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70-01
一、文化差异与普世价值
(一)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概念
如果要从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
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当他们相遇之时会产生冲击、竞争及失落等反应。文化差异可能由于宗教界别、种族群体、语言能力、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民族主义、年龄代沟、文学修养、艺术认知、教育程度等之不同,而产生文化差异。可以说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举例来说,甚至根植于不同民族所长久以来生存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我们比较熟悉的如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差异。
普世价值的概念是很难具体做出一个定义的,这方面存在很多的争论,各个学科都有对于它的认识,但是总体说来,我们可以认为普世价值泛指了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为所有或几乎所有的人们认同之价值、理念。
(二)二者联系
如果要对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关系做一个简单的概括,那就是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之间对于价值观所体现出的不同,而普世价值则是人类所共有的价值上的认知。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同和不同的关系。我们可能对于犹太教的割礼没有什么认同,但是对于反战和平我相信全人类都是有着共同的期盼的。这就是一个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最明显的例子。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之所以说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明了二者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一条清晰的界限将其分离。
套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并不是说凡是民族特有的存在差异的东西就不包含有普世价值的观念。比如我们常常说的美国的英雄主义,美国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和漫画作品中塑造了无数的英雄,那种可以独当一面就千万人于水火之中的人物,或者你可以说这明显不是一个普世价值的概念,但是我们很难说美国的英雄主义是仅仅属于这个国家和又或者说这一群人的,实际上面,在每个人的心中,包括所谓的很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人心中,也渴望着英雄的出现,和英雄所创造奇迹所带来的喜悦。交响乐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一个没有多高什么音乐素养的中国人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所感受的心灵冲击;油画也不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但是这也不影响我们去欣赏梵高画作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表现。
而反过来说,很多普世价值在各个文化当中所表现的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孝道,可以说对于长辈的尊敬已经赡养是普遍认可的一个价值观念,但是这一点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体现的更加明显。中国人的孝道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于长辈的尊敬和礼让。
二、存在问题及国际发展途径
(一)存在问题
中国文化产品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一个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平衡点。现有的东西不是过于强调中国的风格、内涵;就是完全模仿国外的作品。单单强调中国的文化就会放大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东西,人们是很难保持兴趣的。但是过于强调和国际接轨,就会表现不出来中国的文化特色,也就不能认为是中国的文化产品了。就像动画片《兔爷传奇》,你可以说它是中国人做的,但是我觉得它绝对不能体现中国的文化。
只有那种找到平衡点的文化产品才能始终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真正有国际发展的可能。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器物文化里面有中国结,当外国人不知道中国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们也许觉得这个东西形式很不错,看上去很好看,他们只是一种猎奇的心理作用来看待这个东西。但是如果他们了解了形式背后的内涵,这象征着平安、美满,他们对于中国结的认同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中国结对他们来说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当一个东西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又表现普世价值的时候,那么它就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特别要注意不要纯粹中国化。从文化差异和普世价值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文化产品想要走向世界,探索国际发展途径的问题在于各个国家、民族是存在文化差异的,这就使得我们要求中国的文化产品体现单单中国特有的文化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外的人并不一定了解那么多背后的深意。所以我们必须借鉴普世价值,做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才能让很多的人更加容易接受。
这一点其实是很好理解的,比如好莱坞卖座的电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都是体现了普世价值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爱、对于灾难的态度等等。这样的普世价值使得全球的观众,无论肤色、种族还是国家,接受起来都没有任何的障碍,因为这是他们在内心当中所熟知的、所认可的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的东西,特别是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只有在可以给人以相似感和陌生感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赢得赞誉。完完全全的陌生感是不会持久的,比如说中国的国粹京剧,如果说原汁原味地让国外的人欣赏,也许短期人们图了视觉上的和形式上的新鲜还有所兴趣,但是长此以往绝对不会再有人来听,因为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甚至是不了解中国戏剧文化的人来说,他们所接触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完全都是陌生的,这不会带给他们丝毫的共鸣。
(二)解决办法
关于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发展途径,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不是一个绝对时间上的顺序,而是一个层次上的顺序。
首先,形式上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我觉着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东西往往有形的比无形的让人接受起来快的多,因为人们很容易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形象、形式感兴趣。中国的建筑、绘画、家具相比较而言就会比中国的电影更加能够吸引别人的关注,因为它很明显的在形式上就具有文化的特殊。所以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最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形式上一定要有中国的文化特色,这里找寻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符号非常重要。
接下来,找到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平衡点,做到形式有中国文化特点,内容上体现普遍认同的普世价值。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单单靠形式上的奇异和新鲜感是很难一直吸引人的,我们必须在作品当中体现一种更加为人认同的人文关怀。就比如在影视作品中,体现人类普遍情感的生命、死亡、爱情都是很好的主题。其实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在影视作品方面,国外的成功的大片几乎全部都是体现着普世价值的内核。
最后,发掘我们自己的普世价值。也许普世价值是一个基本已经相对完整的概念,但是很多时候它并没有完全被展现出来。
美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由于美国在普世价值的宣扬上面的成功,它很多的自身的文化都已近被发掘成了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东西,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美国英雄主义、美国梦,这些都是他们对于自身的发掘。要达到这一步是经过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的,而当这些渐渐为人所接受的时候,美国人真正输出了自己的文化,不单单只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同样是自己文化特有的东西,当《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这样的片子在全球热映的时候,我们慢慢也接受了美国的幽默,美国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不仅仅看好莱坞的电影,还看美国的电视剧、轻喜剧、脱口秀,也许之后的几个不是带有普世意义的,但是的的确确文化却输出给了我们。
当我们可以用很强的形式吸引人的眼球,用被人认可的价值观赢得赞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面再挖掘一些,人类所共有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尤为突出的普世价值。比如歌剧《木兰诗篇》在国外的巡回演出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认为这部歌剧不仅是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同时很好的发掘了普世价值,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国人才认可的,同时也是人类对于孝的普遍认知。
三、结论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发展途径,需要由形式上的特色引人注意,需要形式上的特色结合内容的普世价值来为人认同,需要对于自身文化的普世性发掘来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维斯.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新时期;政治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038-02
一、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往往被人们视为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并用它来划分和比较不同的政治体系,此后,政治文化还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性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过程之中,用以解释政治体系中的政治行为及其变动的趋向。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概括来说,政治文化就是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它受制于该群体所处社会阶段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并且影响着社会主体的观念,制约其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和行为,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运转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新时期政治文化的功能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时期,各项建设已进入到了关键时刻,目前各方面的发展趋势都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建设未来实现情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一种新的特点,而政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也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影响整个社会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进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变革起推动作用
先进的政治文化是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先进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心理模式。先进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的实施变革。政治文化针对不同的群体,相应地发挥着取向、规范或调节功能,促使人们自觉地做出与制度变革总趋势相协调一致的政治行为,对某些政治文化通过规范作用而将其固化在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之中,保证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向有利于政治变革的正确方向发展,对一些与政治变革发展不相协调的观念意识和行为予以调节,营造一个新的共同价值取向模式,使其主动与新的政治制度相认同。通过政治文化的调节和规范,变革后的政治制度获得最广泛的政治认同,使社会大众与变革后的政治体制达到充分的融合,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减少政治活动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
(二)政治文化有助于维持和发展政治关系,促进政治稳定
对于政治关系的维持和发展是各国在整治过程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事关社会的总体发展。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政治基础,在一定或较长历史时期内能使政治关系的结构不发生重大变化,使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各方利益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协调。这一功能能否得到实现取决于它能否适应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向,这就要求政治文化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保证政治文化的巨大生命力,从而更好地维持和发展政治关系,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而这正是新时期我国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政治文化对社会成员的政治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态度及倾向总是受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并且指导其政治行为。政治文化通过对社会成员的主观意识和心理倾向施加影响,并最终使其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相认同,从而推动政治活动的进行。当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倡导的发生偏离时,那么政治文化仍旧会发挥其功效,通过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念,使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大众所共有的以及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趋于一致并保持同步,从而起到对其政治行为进行规范的作用。所以,现代社会,尤其是新时期的中国,总是希望运用政治文化这一中介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建立公民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关系,培养人们的政治意识和良好的政治行为。与此同时,种种成功的经验也证实了,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社会的建设必须依赖于人们的政治行为,同时也更加依赖于当前先进的政治文化的发展。
(四)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发展的走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新时期环境下的政治文化中蕴涵着对政治发展的前景的向往,政治文化通过其潜移默化作用制约或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价值观的冲突,是政治体系变革和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难题。当新的政治文化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时,必然会引发政治体系的变革,那么强化社会成员对新的政治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就显得极其重要。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发展的适应或快或慢,或接收或排斥,但是二者总是以各种方式和形态进行不断的磨合,而磨合的程度又将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政治发展的走向。所以,加快政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政治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新时期,政治发展的进程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建设,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事业的进度。倡导和发展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急不可待。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文化价值
党的十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积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核、用文化视域去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认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意蕴、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对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从广义的文化观来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涵盖除了自然生成物以外的一切社会事物。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毫无疑问的就是社会文化总系统中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用先进的社会文化教育受教育者,并帮助受教育者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的过程。同时,在文化的接受和传承中,人也变成了文化人。所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文化印记。另外,人类不可避免的地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这些相异的文化环境决定了不同种族的文化基因。正如余英时所言“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2]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文化社会,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不管社会中的主体有没有觉察到文化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文化对其影响都是存在的。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也就成了文化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印记
我们认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文化为依托不断促使“人”向“文化人”转变过程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是在上一阶段教育过程中已经接受和内化了先进文化,并用先进文化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文化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做好先进文化的宣传者和创造者,努力向社会和受教育者宣传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文化。其次,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接受并内化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文化,并促成受教育者对其进行积极的转化,变成他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再次,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内容和手段才能顺利的展开,如前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符合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而它们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而存在的。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裸的灌输,而是在依托一定的手段的前提下开展的,充分发掘、利用既成的文化产品中的教育因素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中去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显而易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集中在了人的身上,就是为了要努力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程度。这就更明显的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印记。
(二)作为文化现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精神不断积累、积淀的历史。就是说,从纵向层面看,它是历史的积累,是各个时期文化精神的延续和积淀;从横向层面看,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同一国家内的和异国之间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汇合、容纳和吸收,即夸文化的积淀。”[3]从文化的视野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优秀文化得以保存和继承,腐朽文化得以剔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分支,就必然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的联系。处在一定社会情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受社会经济、政治决定,又受文化环境对其的制约。“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熏染来达到“育人”目的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所谓“文化”实质就是“人化”和“化人”,即教化熏陶人。“一定社会的教育活动体现和透射这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世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作为文化的价值内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文化的价值追求,规范着文化的发展方向。”[4]因此,从这个意义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中,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通过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文化的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人的知识及技能的潜力,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道德自律性,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达到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即马克思所说的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或本质的回归。”[5]根据这个意义,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抉择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置身在宏观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取向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快速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新国际背景下,多元文化和思想也涌入了国门,中国社会呈现出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新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多种文化时,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发展的需求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特性进行抉择。做好维护主流文化、批判异质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的工作。就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而言,要求我们的工作要毫不动摇的坚持以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整合功能
“所谓文化整合,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组织通过某种方式和手段,在容纳多种文化因子的基础上确立共同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使一定群体成员在保持各自立场、看法的前提下,树立群体成员对组织的基本思想与价值认同,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有序性的过程。”[6]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导致了利益主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思想文化也逐渐趋走向多样化。另外,经济全球化的推行使得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标准等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我国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话,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的共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建设和维护好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坚持和发扬基本原理,积极建设国家文化的凝聚力,并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效的传送给受教育者,内化为他们的政治认同与自觉追求,并始终引领各种文化思潮有序发展与和谐共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创造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表现在客观分析我们面临的复杂形势,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严密的逻辑体系,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武装人们头脑。”[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宣传和发扬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得注意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结合起来,积极而深入的挖掘文化中的民族性、认同性程度较高的时代价值,并努力使其形成系统化的思想理论,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也得注意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借鉴其他学科的合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形成特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更好的凸显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在抗衡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方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
我们认为,任何思想理论都有两个维度,即内向性维度和外向性维度。所谓内向性维度是指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不断反思自己所存在的前提的合理性。所谓外向性维度是指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要不断的反思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自己的视域去帮助人们达到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论前提的基本原理是被人类社会发展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理论,是我党一直坚持和维护的科学真理。这就很好的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向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不断分化,文化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的精神需要。[8]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也曾经深刻的指出文化越发展就越深入人的心灵。这就说明,为了更好的解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向性问题就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当下要努力认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并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崇高的理念信念,不断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面貌。这就为增强综合竞争力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是塑造强大的民族精神和现代化观念,不断激发人们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各项文化事业并不断提高其水平,提高其覆盖面、影响力,渗透于其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更广泛更有效地影响人。如果文化事业发展缓慢,水平低下,就很难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不同文化事业建设水平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和估量,促使人们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融企业文化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鉴于此,下面将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方法落后,缺少有序的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思想政治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建设,同时价值观念落后,企业文化比较形式化,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价值。因此,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共同点。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在仅仅宣传理论方针,逐渐走向经济发展与管理发展双赢的局面。在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的思想存在的问题,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稳定员工的情绪,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增强企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基本一致,都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对员工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都是根据员工实际的思想状况进行的,通过一定的工作方法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职业意识、敬业意识与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工作方法是类似的,都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都是对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水平。
2.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差异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虽然有着非常多的相同点,但是还是存在差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是政治文化的范畴,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二者的工作属性是不同的。同时,二者还存在的一个差异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起到政治功能的作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明方向,贯彻党的思想教育方针,文化建设主要是处理好员工的问题,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与约束,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制度文化之间的融合。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制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与之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让员工在思想意识上认同公司的管理制度,自觉服从公司的管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制度在公司发挥更好地作用,提升公司管理的有效性。随着企业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环境的进步,公司的制度与政策需要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结合国家的形势,让制度文化逐渐趋于平稳。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激励作用,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对员工实施激励的作用。激励具有双向作用,激励包括奖赏与惩罚,激励分为目标、情感、竞争、奖励 激励四个部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精神文化的建设必不可少。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进行积极性教育,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发挥激励作用,还要尊重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逐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物质文化的融合。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外部的表现形式,展现的是产品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提升企业的形象,完善企业的品牌成为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他们的诚信、道德意识、职业素养、凝聚力都关系到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企业员工的道德意识、职业意识进行良好的教育,让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行为习惯,员工才会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维护好公司的形象,让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起来。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联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需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比较二者的异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的融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性,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
究[J].江西理工大学,2010,28(09)
[2]杨丰田.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
合探析[J].时代报告,2011,32(08)
当前社会和经济逐渐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强化企业价值观、文化的塑造,增强内部凝聚力,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新时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二、新时期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尤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企业很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利益而忽视价值观树立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出现方向性错误,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就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工作开展成效并不大,并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模式和内容有待更新和完善,员工层次结构不齐,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较少,高技能和专家所占比例较小,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地位较低,无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1]
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知识经济化时代中,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走向强大的基础保障,能够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但国内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价值观念与当前时展相脱轨,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工作始终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此外,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没有协调文化建设与企业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文化建设工作较为独立,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差别性不大,硬性的模仿和照搬成功企业的模式,文化建设成效不理想。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及融合原则
从定义、内涵角度来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文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二者也具有紧密的联系,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2]二者的共同点和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象相同。员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负责执行各项管理任务,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工作人员的团结意识,增强员工凝聚力,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目的相同。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归属于企业意识形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员工的集体、爱国热情,提高生产力,目的都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彼此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于企业内部环境,工作内容相通,基于企业发展规律探索企业发展模式,彼此互相联系和交错。
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方向,把握好融合性质,在深入理解和研究党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了解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并清楚的判断企业应坚守的文化。[3]融合发展的根本原则即理想信念教育,要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突出时代的特征,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共同存在的形式引导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对策
在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功能、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创新和完善,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功能的融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要抓住二者的功能融合要点,围绕功能的融合对生产重心、文明创建、人员机构调整和生产形式进行改革。企业文化环境是其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工作则起到引导和指引性的作用,企业主体是二者功能是否发挥的根本决定因素。[4]这就要求二者的导向功能要互相融合,共同致力于员工精神和素质的培养,依据社会主流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对员工进行约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融合二者的组织协调功能,将企业内、外部价值体系联系起来,保证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统一,逐渐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借助有效的激励功能,让员工获得满足感,深入挖掘员工的潜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真正的融合。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层次结构的融合
企业文化发挥着联系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可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建设企业文化的手段,巩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企业在融合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时,应将文化建设细分为精神、制度、物质及行为文化,强化精神文化的塑造,从而达到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而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应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形象,依托物质文化来体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而优化企业产品、服务质量,不断开发和创新,发挥企业文化在战略布局中的作用。[5]应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在行为上促进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还可以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和法规政策,增强二者在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度,保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补充和完善,彼此渗透,互为指导和发展动力,构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内部发展氛围,有效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五、结语
在企业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保证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还可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真正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精神的塑造。另外,可以激发企业职工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的文化特点,结合原有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让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贯彻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思想管理和经营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企业发展的文化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对企业职工进行的建设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企业的文化理念教育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将企业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在思想上进行统一。融合企业各个部门,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合理有序,让企业职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核心理念,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社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企业的文化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在多元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
3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
要想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切实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充分展现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将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取得有效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不断地创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文化,能够保证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会偏离企业的发展轨迹,以企业文化作用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以此丰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内容,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职工加以结合,使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可以将这种弊端进行有效地克服。
(4)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也是企业顺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进行融合,可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模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5)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对企业的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对围绕着人展开的,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及方法
4.1坚持以人为本
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职工,对职工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的管理思想应该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和服务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能够在积极的团体工作氛围中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在建设的过程中,使两者不断的补充,指导并约束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企业职工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4.2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思想的灌输,该工作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企业建设工作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将两者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入的融合,由此改变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最终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及互相推动。
4.3融合教育思想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而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两者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在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企业的职工灌输思想教育理念,让企业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