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第1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财;“财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69-02

1 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财商”是指一个人创造财富智慧和行动的大小能力,这种能力大小决定每个人的财富的数量。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成年人自小所接触到的关于金钱和财务的认识大都带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对财商教育的重视,就意味着对裸金钱的追求。[1]因此,人们的生活也就不同。如果你想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那么“财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群体,更加迫切地需要理财和投资的基础能力和“财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此方面的真实和具体的情况,为我国大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而展开了此次调研。

2 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0月

调查学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川外南方翻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外语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13所高校。

调查样本:共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52份。其中男生743人,女生509人。

3 调研数据分析

3. 1 基本概况

(1)收入方面:调查对象每年生活费及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分析得出:每年生活费及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超过50%的有219人,占总人数的17%。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已经满足了生理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而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需求。除此之外,比重在10%~40%的学生占62%的比例,这些学生一般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占据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消费方面:大学生每月消费超额情况、超额后所采取的措施、月生活费结余和结余部分的用途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由此来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费没有规划,支出较不稳定。并且对剩余的生活费缺乏合理的安排,更别说投资与理财了。而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一直在升高,这样的情况下,缺乏理财知识导致盲目消费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3)投资方面(见图2):

如果你有投资,你会选择的投资额

图2

由图2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学生非常缺乏投资意识。95%的大学生没有考虑到用自己结余的钱去投资,获得更大的回报,只有5%的大学生会去选择投资金融理财产品。

(4)财商方面:据调查数据显示,有接近一半(49%)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财商”这个概念,有多于一半(5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财商”有待进一步提高,表明了“财商”在大学生中已有基础,但普及度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同时,有68%的受访者曾看过“财商”方面的书籍,有84%的受访者觉得大学生有进行“财商”教育的必要,说明“财商”在大学生中已有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3. 2 调研分项分析

3. 2. 1 消费来源分析

大学生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部分学生已通过勤工助学、奖学金等手段来进一步拓展消费来源,但大部分仍以家庭支持为主。

3. 2. 2 消费水平分析

①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中低消费是主流。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集中在800~1500元,占总人群的88%,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是现实、合理的。②大学生消费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呈现不平衡性。有8%困难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不到500元,也有比较“阔绰”的学生月支出1800元左右者占11%。③大学生消费受多因素影响。家庭收入是主因。通过对家庭收入、家乡所在地、专业及年级与大学生月消费支出构成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对其消费支出影响较大,而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

3. 2. 3 消费结构分析

①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向,呈现消费多样性现象。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②生存性消费在消费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大学生的伙食费支出占了消费支出的近70%。

3. 2. 4 投资、理财和“财商”状况分析

①已有半数大学生意识到在大学期间发展理财和投资能力的重要性,但真正进行实践的仍为少数。②虽然有些大学生主观上想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有着对理财的需求,但是当前没有便捷的方法和成熟的信息平台。

4 对在校大学生在消费、理财和发展“财商”的建议

4. 1 大学生主观方面

大学生自己应不仅养成勤俭节约生活和消费习惯,同时还需建立投资和理财的意识,通过在学校课程和协会中的学习和在社会中的实践不断提高理财能力。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还要明白一个这样的道理,赚钱多少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终极价值,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2]

4. 2 家庭教育方面

从家长方面来说,要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发展,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如果孩子觉得不够,不妨鼓励孩子自己赚取零花钱。只有孩子自己赚到的钱,才会更好地认识金钱,也就能更好地理财[3]。家长应积极培养儿女理财和投资能力,首先从自己做起,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控制子女的生活费,督促子女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提供投资和理财的经验、知识和信息。

4. 3 社会文化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对金钱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诸如“视金钱如粪土”,把“金钱与庸俗等同起来”,把金钱与“义”、“诚信”等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从而导致人们不敢理直气壮地追求合理、合法的金钱。[4]因此,社会应在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上,增强对培养理财和投资人才的重视程度。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创业和理财团队的扶持力度,增强对经济学领域的投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完善法律和市场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使得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自然也会更加重视理财和投资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4. 4 高校建设方面

(1)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财商,那么,高校就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财商教育,[5]因此,高校应增设有关理财、投资等培养“财商”的开放课或基础选修课以及金融理财类技能实践活动,系统讲解介绍相关内容并培养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能力。

(2)高校应鼓励成立大学生“财商”协会、创业协会和理财学习团队等组织,增强校园理财和创业的文化氛围,提供创业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设置“天使基金”,完善其管理的相关制度,使大学生能在团队和协会中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并投入实践。

(3)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大学生兼职平台,并积极宣传课余兼职和勤工助学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大学生走出校园,尽早接触和了解社会,通过在社会中兼职和勤工助学中的实践增强大学生自立自强和经济独立的意识,从而摒弃不良的消费和生活习惯,提高“财商”和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才梦. 关于大学生“财商”培养的思考[J]. 经济师,2008(10).

[2]盛德荣,何华征. 论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教育的重要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姜帅. 试析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J]. 商场现代化,2009(4).

第2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论文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合理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研究,对于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转贴于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 迪:大学生消费市场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141~142

第3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 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 “90后”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表征与培育途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误区浅析 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消极表现 论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问题与求解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培育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心态问题分析 两岸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 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浅谈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信任心态 对当前大学生两点负面社会心态的探究 浅析新时期民族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现状 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心理成因及疏导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8].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N].人民日报,2014-05-05(02).

[4]杜维彦,解晓兴.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1):129.

[5]朱新秤,邝翠清.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观念――北京、武汉、广州三地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10(4).

第4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国际的融合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使国外的消费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消费既有理性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是主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数大学生比较节俭,消费合理。虽然现在家庭收入提高了,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收费的提高和物价增长,大学生每年的开支不断增长,这对于普通家庭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所以很多大学生考虑到父母的艰辛,消费还是比较节俭的。其次,发展资料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按照消费支出的内容,消费支出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支出、发展资料支出和享受资料支出。发展资料支出是指为了自身学习成才、发展提高而产生的费用,比如教育支出、培训支出等。目前,大学生更多地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四六级培训和考试、计算机等级培训和考试、考研辅导班和公务员辅导班等,由此产生的发展资料支出在学生整体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变化是大学生重视自身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节约意识、自立意识有待提高。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出生在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家庭条件相对富裕,从小没有体会过缺衣少食的艰难。另外,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双子女,父母基本都能满足其要求,所以部分大学生缺乏节约意识和自立意识,有人形象地称当代大学生为“汇款单一代”或“啃老一族”。

其次,虚荣心作怪,攀比心理趋于严重。目前,一般大学的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省份,各省份和地区收入有很大的差距,东部及发达城市收入比较高,来自这些省份和地区的学生消费能力较强。但是,同处一个班级和一个宿舍,同学之间消费水平有时并不是家庭真实收入的体现,有些来自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消费也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家中出个大学生不容易,父母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孩子在学校消费低,被同学看不起。很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心理,认为自己如果消费水平过低,别人就看不起自己。所以以至于选贫困生时,大家感觉不出来谁更困难一些。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和国际社会的融合更加深刻,国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部分学生有同国际接轨的趋势,穿名牌、用名包、带名表等。

再次,大学生理财意识较差、消费缺乏规划。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并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客观趋势的影响,致使大学生非理性购买,盲目消费严重。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前半个月挥金如土,后半个月视土如金。月初,家里给汇来钱后,就盲目消费,到了月中或月末,开始节衣缩食。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盲目冲动,缺乏合理规划。

最后,人情消费过度。目前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人际交往和人情关系,这方面的支出消费很高,主要表现为各类聚会、生日party、各种庆功活动、恋爱等。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受到极大冲击,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盲目攀比也深刻地侵蚀着当代大学生。部分大学生盲目消费、攀比争胜,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体现。这反映了大学生的一个心态,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包装自己,以求得自尊满足和心理平衡。

(二)学校健康消费教育的缺失

现在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不良的消费现象,和学校健康消费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很多大学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技能培训,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单方面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消费教育几近缺失。此外,高校中也没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家庭,尤其城市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要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要求。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即使条件相对不好的,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还有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认为对孩子好就是要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有很多家长还以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进步,这就易于给孩子造成一个印象,物质是最终动力,消费是最终目的。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智逐步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年龄阶段,自身缺乏消费规划,理财观念淡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同时在诱发着大学生的消费心态的变化。他们从众,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否则就感觉低人一等;他们求异,总喜欢标新立异,彰显个性。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情况合理消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所以要量力而行,既不能过分抑制消费,也不能和其他同学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这样不仅加大了家庭负担,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这是由客观经济状况决定的。但是无论经济发展再快,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变,我们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观念影响和决定着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学生现在就应该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否则我们国家的未来就有可能陷入奢靡之风盛行的怪圈,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为培养大学生的勤俭节约行为,我们可以提倡大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拒绝中国式“剩宴”,加入光盘行动。

(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十提倡,我们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健康消费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杜绝浪费、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等。

(四)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我们提倡合理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支付能力,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冲动的消费模式却是不可取的,因为大学生首先毕竟还是单纯消费者,没有收入来源。

(五)生存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并重

我们要提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生存资料消费,这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提升大学生发展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以满足其精神需求和未来发展。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大学的氛围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大学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输出合格的成员,并通过他们引领和改变社会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闫缨.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4).

[2]宋传文. 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与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第5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一、引言

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消费心理本质上就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了消费者自身以外, 外人无从知晓, 因此又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black tank)”(施应玲,1998)。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杨鑫辉(2005)认为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 对商品和劳务所进行的心理反应, 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和年龄的心理特征的差异,让其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但是全体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有着特殊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且还会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社会学家都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国大学生消费的状况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提前消费浪费消费等等不良的盲目消费行为,所以导致月初富月末穷这一现象的频频出现。大学生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之外,“享乐”消费正逐渐占据高峰。例如:同学聚会、KTV、旅游度假、上网等。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月生活费总体居高,发现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 200 元左右的占11.2%, 600元左右的占10.5%, 100元左右的占4%(王英民,1998)。大学生日常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其它来源有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和其他。根据调查高达93.11%的同学生活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现在没有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究其原因,他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并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和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所以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谢枭鹏,张强国,2005)。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早熟消费、畸形消费、豪华型消费、炫耀消费、悬空消费、情绪化消费(张志祥,2000)。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主要有消费的不平衡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主导性(秦云,祝志杰,2001)。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 导致家庭收入不平衡和家庭结构的不同, 从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这三个方面, 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满足自身生活消费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 用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身的精神生活。

阳翼(2009)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呼啸而起的新生力量,已悄然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势不可当。目前在消费领域,他们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他们是人们眼中的“QQ族”、“新新人类”、“月光族”、“年清族”……他们正逐渐的迈入人生消费高峰期,这是一股巨大的消费力量。可以预见,这群在家历受到父母溺爱的“特殊人群”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和理想价值等。他们正在引发一场中国的消费革命,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将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抓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指导有助于解决他们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多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大学校园是一个“亚社会”,校园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众多家长、学子的神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变成了由大部分独生子女组成和带有诸多问题并备受争议的“90后”,他们不同于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无产阶级影响的“70后”和一直亲眼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80后”。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经不能再用研究“70后”和“80后”的传统观念去进行研究,应当用“90后”的新观念去研究。由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提前消费浪费消费等不良的盲目消费行为。由此看来,现在的大学生不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已经成为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讲究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结果看,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差别,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就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购物时常常十分谨慎,力求“值得”,他们会尽量搜寻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受城市生活氛围和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尽管取消了高考年龄限制,但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80%。另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大学生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等,大学校园中也不乏追“新”族。根据资料显示,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已经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大学生被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是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由此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根据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一栏中调查显示,有15.2%的同学在消费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消费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消费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消费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正在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四)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基本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基本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锦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为例,用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计算,学生每月净饮食费就需300元左右。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200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在被调查的20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他们被问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是很在意。而根据调查他们被告知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年轻人更多地生活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较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花钱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要喝水时只需打开水龙头一样容易。而当“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大学校园,“节俭是小气、吝啬的寒碜行为,奢侈才是气派、潇洒的时尚行为”的观念便弥漫在一些大学生中。于是,大学生开始出现追求奢侈,名牌服装在身、名牌手机在手,花钱很少会有计划的现象。

(二)家庭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孩子视为重点照顾对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都会尽量满足其要求,再苦也不会苦了孩子。特别是孩子进入高校后,家庭富裕的会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普通家庭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些就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时代正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引起深刻的影响。面对各种诱惑,现今的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着消费的盲目性,重视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消费的从众性,消费的攀比行为等错误的消费方式。这些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五、关于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一直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因而在该方面,就需要校方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创造健康消费的条件。此外,校方还需要落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理财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许多勤工俭学的项目,加强大学生的独立生活意识。

(二)社会和政府方面

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他们的行为带有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可以多多通过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方式,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为大学生提倡和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拒绝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政府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那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悖的消费领域和场所加以控制。

(三)家庭方面

虽然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相反,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却更显突出。家长应该在为子女提供资金的同时,真正了解其消费情况,适时纠正其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否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要确认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财知识,培养正确的、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最大程度地理性对待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尽可能避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基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容易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市场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将面临的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去引导和养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确其自身的责任成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8

[2]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54.

[3]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6):89,90

[4]谢枭鹏,张强国.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探讨.商业现代化(市场调研),2005,11(44):243,244

[5]张志祥.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72

第6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根据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特点,结合当前旅游市场现状与政府政策,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推到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1、大学生可支配时间较多由于大学生既有节假日,又有寒暑假,所以大学生可支配时间较多,这样旅游时间较为充裕,利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发展。2、大学生出游意愿强烈当代大学生由于接受的较多前沿思想与观念,因而思想开放,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外界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与求知欲,因此旅游意愿强烈,主观动机明显,这样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更为有利。3、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与奖学金收入也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思想意识增强,兼职风气普遍,使得大学生初步具有出游消费的条件。据新华网报道,旅游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点,如武汉大学学生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到1000元以上,最低也在100元左右。[2]4、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今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新法规政策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如最新出台的《旅游法》中,对购物店、自费、零负地接的控制,将把旅行社推向明明白白经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零负团费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5、旅游市场硬件与软件的完善我国旅游业至今发展已有20余年,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从硬件上讲,各种酒店的建立,尤其是迎合大学生市场的青年旅社的网络化,以及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硬件方面保障了旅游市场的开发;从软件上讲,各大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扩大与发展,如携程,艺龙等网站的发展,为大学生旅游的住行提供便捷服务,对于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大有裨益的。这样,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设施,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都是极具前景与可行性的。

二、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根据上文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征与旅游消费市场可行性的分析,再结合中国与外国当今旅游市场具体状况,综合分析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1、当代国外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在发达国家,大学生旅游作为认知社会的一种活动是社会与校园的共识,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旅游经营,开发和志愿服务者组织,把旅游看成是认知社会,培育人格的教学活动。[3]2、当代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反观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根据上文对国内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与旅游市场开发可行性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现状特点:A、注重价格更重经历我国大学生消费能力虽然有提高,但水平仍较低,因此我国大学生旅游消费时更注重价格,多会选择经济的旅游路线与方案。同时,大学生由于好奇心与探索心强,更注重整体的旅游的经历与感知,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B、商业影响缺乏教育和欧美国家的旅游与教育相结合不同,我国的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单纯的商业性,与商业市场密不可分。这样虽然有较强的商业性质,但缺乏适当的教育因素使市场难以普及与持续推广。C、短期邻近自然为主由于大学生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时间限制,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短期邻近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开拓精神,使得其选择的多为自然景点为主,人文景点较少涉及。D、方式自由结伴为主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较强,出游不喜约束,因此对跟团游较为排斥,多会选择结伴出游或独自出游。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出游多结伴而行,2—7人组合出游比例高达74%,性别组合中两性搭配又占绝大多数。[4]E、消费理性信息共享当代大学生随着知识与消费者观念提高,且重视精神消费为主,因此大学生消费较为理性;并且,大学生群体联系密切,沟通方式多样,因此信息传递迅速,共享程度高。因而,保证大学生群体的满意度对于开拓与发展大学生消费市场具有关键作用。

三、基于“4P营销法”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第7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法律意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20-02

由于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法制观念认识不足,这就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要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须正确理解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提出对策,达到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和自觉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本文试基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改革的深入及国际风云的变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某些非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仍有不小市场,违反校风校纪、不讲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调查分析,大学生在提高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全面认识法律的作用

有些大学生学法无用的糊涂观念与对法律的作用缺乏全面认识有很大关系。据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制裁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认识比较深刻,对判刑、监狱、拘留等词汇也有所了解,似乎法律仅仅只有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而对法律如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却知道不多。所以,他们对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觉得自己只要不违法犯罪就可以不用学习法律。其实,在现代社会,法律除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法律作用外,还在规定权利、维护权利、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明确当代大学生依法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把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没有正确认识知法、守法与维权的关系

大学生必须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才能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当代大学生在知法与守法的关系上仍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说:“守法不一定知法”,如普通老百姓不知法不懂法却能守法;有的说:“知法不一定守法”,如很多法官、检察官等执法人员和领导干部知法懂法却不能守法。针对这些现象,有些大学生有了不成熟的看法:“不懂法也可以不违法犯罪,何必学法?”据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法不懂法,当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知如何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和得到合理补偿。但是,“守法不一定知法”,“知法不一定守法”只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这不能成为不必学法和不提高法律意识的论据理由。而且可以肯定,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没有正确理解执法、守法和提高法律素质的关系

有的大学生没有认识到法律素质也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理工科大学生在“重理轻文”的思想指导下,对学法的目的和意义存在模糊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公民没有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就无法正常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公民,更是如此。大学生应接受法制教育,遵纪守法和维护国家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严格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并能自觉地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学习法律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学习法律知识,而是为了知法、守法、护法,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当代大学生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指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法律及其法律现象的知识、情感、心理、观点、评价和信仰,除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外,具体还包括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法律至上意识、诉讼意识、权利意识等到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风貌和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我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只有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同时,培养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高素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历和经验,对形形的社会现象的看法不够成熟。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从法律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追求的问题,不仅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等法律观念。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就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学法、懂法、依法办事,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水平和法律素质。

(一)加强课堂教学,重视在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自觉地学好法律基础课,不仅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还有助于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意识,提高守法和护法的自觉性。在大学教育中要坚持高校的普法教育,强化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现大学生中约占45%左右的高职高专学生,由于连年扩招,录取的高考分数线不高,他们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而现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较少,虽是必修课,但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期考成绩合格,造成相当的大学生法律观念与行为存在脱节现象。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就要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其他法律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侧重讲授与学生联系较多的民法、劳动法、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这就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法制观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法律辩论、多媒体教学、开设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尽可能把社会现象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知识感和现实感,提高学生法律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法律问题能力。应强化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不断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法律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路径。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目前,大学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还是不够重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多,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制教育。各大学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校园广播法制专栏、开设网络教学等,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另外,各大学院校应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让司法机关人员结合办案实例,对大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法律咨询,参加庭审观摩等活动,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将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提高法律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三)依法治校,依法育人,营造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环境

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如能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大学院校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权利义务的理念,通过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教学和管理上,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促进学生受教育权、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救济权和申诉权的实现。在实体上,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要依据国家法律进行,所制订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在程序上,处分学生要证据确凿,依据明确,定性准确,高校成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学生被处分前的陈述和申辩,确保正当,符合规定。高校的管理行为做到合法性、合理性和可审查性,从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就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加强品德教育,注重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增强法制观念,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接受能力较强,容易受环境影响。大学院校应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自立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上,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

(五)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实施挽救与教育的原则

培养一名大学生不容易,应尽可能地对违法犯罪的大学生进行挽救,使其仍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由于大学生学历高,但阅历浅,家庭背景各异,他们违法犯罪相对其他社会人员社会危害性较小,案发后能积极配合调查和承认错误,认罪态度和表现一般较好,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因此,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应当充分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总之,应从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决纠正那种“不懂得法律也照样生活”,“法律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摈弃那种“权大于法”、“法不责众”、“不知者不为过”的错误观念,促使大学生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变为自己的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中确立和体现法律的精神,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谷春德.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2012JGZ193)

第8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政治参与 参与意愿 参与途径 参与实效 大学生

一、文献回顾及概念界定

政治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政治参与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分城乡研究。吴鲁平对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态和社会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1995),严荣对农村青年的政治心理进行了研究(2001)。

(2)分阶层研究。尹德慈对广州青年律师群体的政治态度进行了分析(2004),董小苹对在沪台湾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进行了研究(2006)。

(3)专题研究。如孙兴春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2006),朱云生以“躲猫猫”等网络典型事件为切入点,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问题进行了探讨。

(4)载体研究。翟杉以微博为载体,对微博政治参与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2011)。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的定义,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现有的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有其科学性,它指出了正在参与的主体(公民)、客体(政治生活)、特征(自愿性、合法性),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果我们将政治参与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定义涵盖了政治参与行动的行动前、行动中,却对行动后阶段没有涉及,没有对政治参与行动进行一个实效评估。有鉴于此,我们将政治参与分解为三个指标,即政治参与意愿、政治参与途径、政治参与实效,从而更加规范、合理。本文所讲的青年政治参与是指青年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参与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或者与政府决定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现状

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之一,青年政治参与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逐渐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在当下,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出现了制度化途径和非制度化途径两种方式,而且更多是通过非制度化渠道参与。

(一)制度化参与:主渠道是加入党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全面推进以来,青年的公共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参与途径大大拓展,青年的有序参与越来越活跃。青年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有利于培养青年的参与意识和技能,有利于青年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青年参加政党和社团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至2014年底,35岁及以下的党员224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6%;36岁至45岁的党员1779.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0.3%;46岁至60岁的党员2466.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8.0%;61岁及以上的党员2286.0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6.1%。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8821.9万名;共有基层团组织387.6万个,其中,基层团委29.3万个,基层团工委2.2万个,团总支21.7万个,团支部334.4万个。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化渠道依然是加入党团组织。各种青年社团在促进和推动青年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中,也发挥了明显作用,丰富了青年公共参与的内容和方式。青年自组织是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新的组织和集结形式,以网络为基础性联系手段,以兴趣、爱好为联结纽带,对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近年来,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青年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公共决策部门制定和青年相关的法律法规时,能够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吸纳青年参与;在高校建设和管理中,青年学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一些高校学术委员会中也有了青年学生的身影;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多村委会青年委员配备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比例;在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中,青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专业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

(二)非制度化参与:主渠道是依托网络

所谓非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政治参与,也包括违反法律的非法参与行为。当前我国青年非制度化参与偶有发生,形式有聚众闹事、破坏公共财物,更严重的还有罢课、静坐、请愿、示威游行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当前中国青年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最主要的途径是依靠网络进行的。青年人从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利用网络表达政治诉求。很多社会事件,特别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社会事件往往没有具体组织者、没有信息源头、没有传递线路,或者是有消息无情报。青年人在制度化参与渠道外,努力寻求政治参与的外部空间和渠道,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的网络成为其主要选择。网络的高参与性和私密性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暴露出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使得一些个人事务公共化,得到强有力的舆论监督,迫使公共管理部门或者其他当事人解决这一问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尤其是网络政治参与,鼓励和激发了青年的政治参与意愿和热情,拓展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也增强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实效。

三、青年政治参与现状引发的思考

(一)现实世界的消极冷漠和网络世界的积极主动

在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悖论,即现实世界的消极冷漠和网络世界的积极主动。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青年人因为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多样化,出现一种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因为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压力,也使很多人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暇顾及政治。一些大学生对参与政治的兴趣下降,甚至漠不关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动员型参与多于自觉型参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动员型参与尽管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成效,却难以长期发挥效力;时间一久,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下降。第二,浅表型参与多于深层次参与。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愿意支付过多的成本,贪图方便省事,甚至宁可“走过场”也不愿意深层次参与。第三,有序型参与多于有效型参与。在学生组织、社团等的组织下,当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通常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然而,由于受前面两条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有效型参与并不多。在互联网时代,青年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以某种形式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积极性提高,青年的政治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和满足。其一,网络的开放性,使政治参与的门槛降低,从而增加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网络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话语权,让当代大学生有了政治参与的渠道和路径。其三,互联网拓宽了政治活动的空间,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和绩效。不论是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资讯,还是对失范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抑或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互联网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的平台。

(二)理性思维与偏激情绪并存

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青年人的理性思维和偏激情绪并存。一方面,青年人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在一些公共问题上能够保持理性、克制;另一方面,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定型,内心世界也不够强大,容易轻率与冲动,展现出非理性的一面。

1.青年自身原因。青年人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理都处于待成熟时期,同时,他们又对未来人生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憧憬。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模糊性和不成熟性、凹凸性———内隐性与外显性相结合以及高传导性的特点,需要加强引导,尤其是注重对集合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引导,强化社会控制。

2.媒体舆论炒作。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少部分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以商业和利益至上,让消费主义文化逻辑影响了荧幕。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标题党”用炒作的方式来剑走偏锋,用情绪化的断章取义来博取眼球,会让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陷入误区。

3.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的时代主体,决定多元的社会心态。互联网上纷乱信息,炒作、忽悠、炫富、哭穷、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和偏激情绪,导致“键盘侠”的大量存在。缺乏理性思维能力,习惯性地先入为主,运用“道德捆绑”和“民族主义”的大棒对他们进行言语攻击,导致当代大学生易被这些负面因素左右。

四、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呵护青年政治参与热情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精神坐标、建设精神家园,需要畅通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文化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畅通当代大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健全当代大学生的利益表达机制,呵护青年政治参与热情,需要对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行保护和引导。让当代大学生理性地“发声”,理性地参与公共事务,避免“任性而为”。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9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流行文化 现状调查 影响对策

当代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密切,文化打破原本固守的空间,走向融合。流行文化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作为人们梦想的象牙塔,也是无数思想的汇聚和争论之地,流行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渗透,不仅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个人主见、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产生了影响,而且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能够正确认识流行文化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对待流行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消除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然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流行文化的概念

对于流行文化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顾洪英认为:“流行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定生活方式。它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夏建中认为:“流行文化是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张士军认为:“流行文化是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是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特定的年龄成员为受众,以批量生产为特征,以追求规模商业利益为目的一种类型文化。”总的来说,流行文化就是被大众喜欢、广泛传播并且热烈追随,具有流行性、娱乐性、易变性、共享性和商业性等特点的文化。

二、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与成因

(一)大学生流行文化的主要现状。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流行文化中网络文化占53%,娱乐生活占13.50%,流行影视占10.74%,流行服饰占10.25%,流行文学占9.26%,现状总结如下:

1.网络文化相当盛行

随着网络的普及,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了诸多好处,如网上图书馆等提供了学习平台;微博等提供了交流平台。有些不利因素,如很多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2.娱乐生活多元开展

娱乐生活文化是人们工作之余从事的一种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活动消费项目。如休闲运动、旅游摄影等。它有利于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互动交流;有利于丰富社会经验,开阔眼界;有利于增强人际沟通能力。不过过多的娱乐会增加经济负担和消耗时间,但对大学生来说总体利大于弊。

3.流行影视广泛传播

流行影视是指博得社会群体或大众的普遍喜欢,并在长时间内被讨论和模仿的影视作品。譬如《阿甘正传》等励志类电影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鼓励;也有一些影视对金钱进行不正当宣扬,在大学生中间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此外,流行服饰、流行文学等也颇受当代大学生青睐。

(二)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流行的基本原因。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中缓解压力的方式占29.06%,追求时尚的心理占26.70%,社会经济的发展占18.62%,文化全球化和商业媒体的推动分别占12.02%和11.63%。

1.缓解压力的方式

大学生一方面迫切要求长大,另一方面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身的沉重的学习、就业等压力,他们内心压抑;大学生长期接触的是一本本枯燥无味的课本,而流行文化中的那些宽松、自由的东西,能够极大地缓解大学生学习等各方面压力。

2.追求时尚的心理

追随潮流,爱好时尚,是大学生都喜欢做的事情。很多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解最新潮流资讯、看演唱会等事情上,这些都是当代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尚内容。作为青年中的重要部分,大学生通过这些东西张扬个性,表达内心世界。

3.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流行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流行文化是经过商业运作而制造出来的商品,是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文化,会最大限度地攫取市场利益。经济利益促进流行文化的快速普及,因此流行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此外,文化全球化和商业媒体的推动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大学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大学生流行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此项在调查中占41.87%。流行文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影视、网络等,它都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学校课余生活中,大学生常常借助周末文化广场、校园文化节等活动相互交流,表达对文化生活的思考。

2.大学生流行文化培养了大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

此项在我们调查中占24.48%。流行文化的流行性和易变性,使得它始终走在时代前端,这种新奇的文化内容,使大学生形成了追求自由、善于创新等个性,并且能够使大学生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

3.大学生流行文化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项在我们调查中占17.14%。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现在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向着新时代所推崇的方向发展。创造激情、追求进取等现代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念正逐渐在大学生身上生根发芽,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实践创新。

此外,在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等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模糊了大学生的理想追求

此项在我们调查中占46.01%。大学生流行文化张扬的生活方式,常常打破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规划。面对新奇多样化的大学生流行文化,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其中进行“探索”。一旦没有做好自我管理,渐渐地便会偏离原来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2.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理念

此项在我们调查中占16.95%。政治教育是严肃严谨的,毫无娱乐性可言,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大学生流行文化接近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使一些大学生更愿意追求轻松闲适的流行文化,而排斥抽象、理性的教育。

3.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项在我们调查中占15.07%。由于大学生流行文化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难免有较多商业性的影子。大学生处在一个对新奇事物好奇的阶段,容易受到那些不良流行文化的影响,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样便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有可能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

此外,在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理念等方面有时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四、消除大学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流行文化的认识,正确对待和传播优良的流行文化。

大学生应进一步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对流行文化的正确认识;应该更多地关注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譬如经典的文学作品等,大量地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品味其含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使自己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启迪;课余时间,多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应该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分辨积极的流行文化和消极的流行文化,做到正确宣扬优秀的流行文化,不传播不良的流行文化。

(二)学校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做好正确的思想引导。

学校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教学又具流行感的教育队伍,加强对流行文化教育与引导,并且将流行文化当中的积极理论引入课堂,多开设一些文化鉴赏类课程,发挥流行文化的独特的积极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大学生感兴趣的传播手段,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时,高校可以运用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表达形式,例如微电影创作、辩论赛等形式,传承社会主流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

(三)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流行文化保障系统。

引导流行文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发挥力量。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良流行文化产品,逐步完善流行文化市场的制度,使流行文化市场运行有法可依,从而构建良好的流行文化保障系统。文化管理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不良流行文化生产者的惩罚处理力度,强化社会主导性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禁止低俗文化、消极文化的传播,遏制商业炒作的低级、庸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雅俗共赏、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

(四)社会承担文化监督的责任,做好文化生产。

社会各个部门需要承担文化监督的责任,创造能够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规范的、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优秀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各界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多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手机的功能,传播社会优秀文化。同时,提高教育机构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为增强全社会运用流行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供保证。宣传、新闻、出版社等传媒部门,在关注物质利益的同时,要肩负起文化传递、文化育人的功能,坚持先进文化、积极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创作有思想、有品位、有内涵的流行文化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利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创作一些优秀主旋律的文化内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排斥不良流行文化,让其无滋生的土壤,让每个大学生在健康、绿色的社会环境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唐军华.论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人力资源,2013(4).

[2]熊艳华.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3]潘政.浅析流行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J].小作家选刊,2013(3).

[4]杨志群.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