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垃圾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影响因素;拐点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10—0063—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10.010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快速增加,并成为目前主要农村环境污染源[1—4]。据估计,2000年我国农村的垃圾年产量约为1.4亿t[5],约合人均每天产生垃圾量0.48 kg。但根据中国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到2004年我国农村人均每天垃圾排放量已经达到0.9 kg[6]。按照上述数据推断,我国农村人均垃圾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6%。如果按照杨俊辉、王芳估计的2010年人均日排放量0.8—1 kg和黄开兴等估计的0.95 kg计算,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5.5%—7.5%[7]。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变得越来越复杂,厨余垃圾、塑料制品、电子垃圾、以及固体包装等物品在农村生活垃圾中越来越普遍[3,7—8]。
大量的研究表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条件等相关。在经济发展初期,环境压力随居民收入水平上升而快速上升,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污染排放与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开始下降,这就是著名的Kuznets倒“U”曲线理论[9]。该理论在很多关于空气质量与工业污染,以及某些国家或地区总的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 [10—11]。但在生活垃圾排放方面,过去的研究结果似乎并不一致。De Bruyn等以及Dinda在研究中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固体垃圾排放与收入之间的确存在倒“U”关系[12—13],但Andersen 等在欧洲的研究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长,人均垃圾排放量仍在不断上升,并没有出现拐点的迹象[14]。有关我国垃圾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杨凯等发现,上海城市生活固体垃圾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关系[15]。另外,Song等人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污染物排放与人均GDP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我国城镇生活固体垃圾排放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关系[16]。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除收入之外,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受人口密度、家庭构成、所在区域等的影响。杜吴鹏等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的研究发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与非农就业、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等有相关关系[17]。也有人指出,垃圾排放量受人口密度、家庭规模、居民消费性支出、年龄分布等的影响[18—19]。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决策部门了解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现状与规律、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过去的大多数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所用数据来源于2010年底对全国6省共1 118个农户的实地调查,从区域分布上样本覆盖了除西北区域外的大部分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二是除了把垃圾排放总量作为研究对象,还对纸制品、厨余、玻璃制品、金属与铝制品、塑料制品和纺织品等六大类垃圾进行了分析。
李玉敏等:农村居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及影响因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 第10期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10年底对全国6省1 118个农户的入户调查。选择调查省份的时候,我们不仅考虑了地区分布的差异,同时也考虑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终选择了北方的河北、吉林、中东部的浙江、安徽以及西南部的四川和云南等省。在每个省内,我们首先根据2009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把所有县分为高、中、低三组,然后在每组中随机选择1个县。然后,在每个县随机选取了2个乡、每个乡随机选取3个村,每个村随机选择了10个农户开展一对一的问卷式调查。
调查采用面对面的问卷方式,分为村级问卷和农户问卷两种类型。村问卷的回答者主要是村领导,如村支书、村长和会计等。农户问卷的回答者主要是农民家庭的户主。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农户调查。调研问卷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农户的生活固体垃圾排放信息,我们的调查还收集了样本农户的家庭与个人特征信息、样本农户所在村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信息、以及相关政策信息。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在调查中被界定为包括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各种塑料、玻璃、纸张、织物与皮革、金属、灰渣及其制品等垃圾。这一定义与以往学者对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定义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定义中没有包括有害废品[8,20—21]。
关键词:城市垃圾;资源化;循环经济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城市生活垃圾定义为"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1]。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废弃物若处置不当将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当今社会一方面临资源,能源紧缺;另一方面固废产量巨大,难以处置[2]。因此,资源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很好方法。
选择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传统习惯、技术可靠程度、处理费用承受能力、环境污染的危险性、资源化价值及某些特殊的制约因素等[3]。单一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根据具体条件发展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城市垃圾清运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趋势。《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1980~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我国城市垃圾的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80年至1995年止,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8.51%,由1980年的3132万吨增至1995年的10670万吨[4],增加了240.68%。1995年以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增长趋势开始变缓[5],进入了一个低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00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加了45.27%,平均每年仅增长约2.91%。但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还是在不断增加的,这使得垃圾处理形势日益严峻,全国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原有的填埋方式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常用处理方式对比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热解等[6]。就各以上各方法在在现实中的运用而言,各有利弊。本文总结了以上四种方法的优缺点,如表2所示:
表2生活垃圾常用处理方式优缺点对比
Table 2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mon approach in dealing with MSN
三、循环经济理念在垃圾处理场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7]。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垃圾处理场中可以由图1表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循环经济使得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流程转变为一个"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循环经济理念支持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即"3R"原则来缓解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间。而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规定的固废三大管理原则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以陕西省某市新建200t/d垃圾处理场项目为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项目。该项目通过一系列再利用的方法,使得收集的固废转化为其他行业的原料或者产品,极大程度的完成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通过资料收集,该项目所在区域垃圾成份情况如表3所示:
根据该区域垃圾组成的特点,确定垃圾处理项目主要工艺组成,具体包括:垃圾分选、塑料回收和造粒系统、制免烧砖、制燃料块、化学催化水解固氨、制肥等六部分。主要工段生产工艺如图2所示:
通过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垃圾处理技术中后,使得本工程能较好的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其忧点如下:
(1)处理速度快。本工程采用的水解技术可以使生活垃圾的处理全过程只需4小时左右,能达到生活垃圾达到日产日清。
(2)无害化程度彻底。由于处理技术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能消灭所有有害微生物,使得生活垃圾彻底无害化处理。产品肥料基本没有异味,且臭气、污水产生量相对较少,并可回收,所有垃圾全部循环利用,处理彻底。
(3)可有效保护营养成分。水解技术可以快速将垃圾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分解成不同大小分子量的糖类,蛋白质分解成肽、氨基酸等有机营养成分,并使低分子有机碳和有机氮化物发生美拉德反应,大量肥料有效成分被活化并保留下来,形成稳定不易再分解新物质,避免肥效成份的流失。
(4)实现无剩余物。本工程对垃圾中的渣土、砖瓦等无机物经处理后制成建筑材料免烧砖外售;将分选出的轻质废塑料通过造粒系统制成塑料颗粒外售;把分选出的可燃物制成燃料块燃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5)本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
四、结论
城市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传统的处理处置方法最终处理去向还是需要一个终端来接收废弃物,而循环经济理念的建立为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这种理念启发下,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在实现垃圾得"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同时也极大地开发了垃圾资源的潜在价值。因此,循环经济理念可以成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品晶,冯肃伟,邵立明.城市固体废物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孙可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1).
[3]许农.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的探讨[J].安徽化工,2007,(1).
[4]蒲舸.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6).
[5]段世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管理对策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1,(1).
[6]张越.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一、垃圾的分类:
依据公司目前的垃圾情况,分为危险废弃物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三大类。
1.1危险废弃物垃圾:是指会对大气及周边环境产生危害的垃圾。这类的垃圾有化学品废弃物(实验产生的废漆,废料,污水池废渣,生产时产生的废料废渣,包装过滤袋等。
1.2可回收利用垃圾:是指虽然暂时拆除、报废或不用,但经过处理可以利用;或此处无用它处有用,以及可以被废品回收部门回收的垃圾。这类的垃圾有可以利用的金属类、木板类、书刊类、文件类、塑料类、玻璃类以及包装材料等。
1.3不可回收利用垃圾:是指公司无法经燃烧处理和回收利用,需交由施工单位或环卫部门外运处理的垃圾。这类的垃圾有建筑类、保温材料类(石棉、聚酯)、化学品废弃物(硅藻土、含污染物化学品的尘土、废弃物等)、生产性材料(二科RO膜撤换的滤芯、反应釜衬胶、包装物、废弃油、电子类、取样瓶、胶管、桶、滤布、废弃胺化物、活性污泥、焚烧灰渣等)、尘渣类、生活类(蔬菜根、叶、果皮、核等)等。
二、垃圾定点设置及垃圾分类存放划定
2.1垃圾定点设置:公司的垃圾存放采用定点设置的方法,并实施分类存放管理,以利于外运处理和日常管理。垃圾定点区为新建仓库北,分别设有金属类、包装类、岩棉类、硅藻土类、滤芯类、玻璃类、及生活垃圾类7个单独临时存放周转区。
2.2区域放置垃圾类别定义:
2.2.1金属类区存放车间维修报废的一般金属废弃物,如管路、阀门、边角料、废弃铁丝、铁皮等金属垃圾。
2.2.2包装类区存放车间报废的软、硬类原料包装物及容器。
2.2.3岩棉类区只存放因设备、设施维修报废的保温岩棉及其它保温材料。
2.2.4硅藻土类区存放车间废气的硅藻土、含染料的渣土类及废气树脂、胺化物类垃圾。
2.2.5滤芯类区存放车间报废的滤芯、反渗透膜、滤布。
2.2.6玻璃类区存放玻璃类、电子类、塑料类及车间较小的包装容器。
2.2.7生活垃圾类区存放食堂及各部门产生的菜叶、果皮等垃圾和焚烧后的灰渣。
三、垃圾的分类管理制度:各部门依据垃圾产生的种类特点,严格实施分类存放,并确保及时转运至公司的垃圾中转站,实施分区存放,部门对输送的垃圾分类质量负责到底。
3.1可燃垃圾:
3.1.1生产一、二、三科、仓库及门卫的可燃垃圾,一律在每日下午1:00以前,集中送到焚烧炉北空地处,由环卫人员检查确认后进行集中焚烧。
3.1.2综合办公楼各部门的可燃垃圾,于8:30以前集中到垃圾桶中,由环卫人员拿到焚烧炉处,和其它部门的可燃垃圾一起烧毁处理。
3.1.3公司所有部门的可燃垃圾中,如有涉及部门或公司机密的,由自己部门到焚烧炉处进行烧毁处理。
3.2可回收利用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处理,必须在实施去害处理后,统一交由安全环境科联系处理。垃圾产生部门因私自处理产生的问题,由处理部门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
3.2.1车间直接产生的废弃物,由产生部门负责无害化处理后,交由环卫人员验收存放;
3.2.2公用工程设施的维修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由三科负责,并及时交由环卫人员验收并分类存放。
3.3不可回收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由于产生途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由各部门参照上述垃圾分类进行日常归类管理;安全科每天下午1:00后开始接受车间垃圾废弃物,车间及环卫验收人员双方共同对垃圾是否按规定做了分类处理进行检查确认,验收不合格的由垃圾产生部门负责分拣,否则不予接受;存放的垃圾实施登记管理,分别标注垃圾名称、数量、输送人、接受人及接受时间等相关信息。
3.3.1建筑垃圾:由三科负责与施工单位协调外运处理。
3.3.2公用机电工程、维修工程产生的垃圾由三科负责清理运送,并按分类要求放到指定位置。
3.3.3其它部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明确属于部门受益设备设施维修产生的垃圾,由所在部门和受益部门负责清理,并按分类要求存放到指定位置。
公司各垃圾区里的垃圾及废弃物,由安全环境科负责联络外运处理,三科的活性污泥单独临时放置,尽可能及时处理。。
四、其它注意事项
4.1后勤及车间办公区等相关场所、部门,为确保垃圾的分类丢弃,必须至少有两个垃圾桶,用来存放可燃及生活垃圾,并确保在垃圾接受时间段将垃圾运送到指定位置。
4.2生产车间的各个楼层,要依据部门的垃圾种类,应该至少设置3个垃圾临时存放点,确保生产垃圾的分类存放,并按照规定的时间交由环卫人员验收存放。
4.3为确保垃圾分类管理,取消现行垃圾箱设置分划,所有垃圾箱统一安排到生活垃圾区,夏季由环卫人员进行喷药灭害处理,防止蚊蝇滋生;三科RO膜前的报废设备存放区保留。
4.4部门垃圾在被输送到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后,因垃圾分类不好而发生不被接受情况,相应责任由垃圾产生部门及接受人员承担责任。
本制度自之日起实施。
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1.垃圾分类管理规章制度
2.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本3篇
3.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各位尊敬的大姐、大叔、大哥们:
很荣幸今天又能有机会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们也举行过这样一场培训,大家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和启示,希望今天的培训,还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随着市、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国46个大中城市加入垃圾分类,对我们督导员的要求和规范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更大的付出和辛苦!我们督导员的工作非常辛苦,很多时候往往还受到种种委屈和责难,而且现在夏天到了,天气又热,蚊虫之类的又多,垃圾又臭,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督导员都坚持了下来,而且取得了很多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一大批在座的尽职尽责的优秀督导员,实在要感谢你们!
但2019年的上半年,说实在话,我们的暗访考评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我们XX分的好评仅仅X个,暗访考评中经常出现的字眼:督导员在岗不履职;督导员不善于履职;督导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督导员二次分拣;桶脏、桶臭,桶身未密闭,垃圾落地等突出问题。
我始终觉得,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你想做好,最关键的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就是你思想上能够高度重视, 我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并一丝不苟的去做;二就是你对这份工作非常熟悉,专业能力、业务水平非常高 ,并且懂得工作技巧,触类旁通,与时俱进!
我们来一起看下这幅图,可能大家很奇怪,今天我们是督导员培训,为什么会弄一张大姐抱小孩子的照片。这位大姐叫XXX,是XX区XX街道XX社区XX小区的一名督导员,在上个月,5月X日晚上7:50分,一个穿着睡衣睡裤,披头散发,搭拉着拖鞋的一个小姑娘提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来扔垃圾,叶督导员连忙迎了上去,问到,小妹妹,你拿的是什么垃圾啊,那个小姑娘被一问,惊慌失措的答到:我家的狗狗死了,说完,快速的把这个黑色垃圾袋扔进其他垃圾桶里,急匆匆得走了。叶XX一想,不对啊,动物的尸体不能放其他垃圾里啊,于是,她用手拎起那个塑料袋,结果袋子破了露出了一支小孩子的手,叶XX吓了一大跳,立刻打开袋子,看见一个刚出生的娃娃,全身血淋淋的在那里蠕动,肚子上的脐带还没有剪掉。她立刻打电话报警,叫急救,终于,小孩子健康的活了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样珍贵的照片。
很多人在谴责这个丧尽天良的母亲,很多人在称赞警察医生。但是我现在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小宝宝为什么能够获救?
答:因为这个督导员认真履职了。能具体解释下吗?正是因为她工作认真,才会想把动物尸体放到厨余垃圾桶中,也才能发现是一个小孩子!回答的非常好,大家帮忙鼓掌一下,谢谢!
还有没有哪位有话说?因为她工作态度非常端正,非常好,大家再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这位大叔。
在去年督导员培训的时候,我就说过,垃圾分类是一件为子孙后代造福,功德无量的事情,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今天我们尊敬的督导员叶XX大姐,用她的实际行动,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叫功德无量!佛教里面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救一条人命。相当于造了七层的佛塔,多么功德无量!
而她成就这么大的功劳,只是紧紧因为她尽职尽责和她专业能力掌握的非常好!这是我们督导员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督导员们的骄傲,我们要向她学习。
下面,我们就再重温一下我们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这据说是上海最近流行的新时尚,背着4分类的小垃圾桶,拉分的上街,大家发现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吗?对,非常好!他们的其他垃圾桶是灰色的,我们是黄色的。我们市垃圾分为4大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上海和我们相对应的是厨余对他们的湿垃圾,其他对他们的干垃圾,有害和可回收垃圾不变。垃圾桶的颜色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厨余垃圾是绿色的,为什么是绿色?因为蔬菜、瓜果、叶子等,厨余垃圾里很多都是绿色的,为了便于确认,所以用绿色;有害桶是红色的,这更容易辨认,红色是国际上的一种警戒颜色,比如我们过马路时的红灯,一亮起来就不能走,就意味着有危险,红色桶就是危险警示颜色,所以是有害的;蓝色我们就想到天空,想到白云,想到生态循环系统,所以就是可回收;其他垃圾为什么是黄色的,因为黄色也是一种警戒颜色,但相对于红色,她的危险性没那么强,比如我们想到的黄色交通灯,其他垃圾里有一些破碎的玻璃瓶、刀片之类的东西,它就是有危险性的,但危险性没有有害垃圾那么厉害。
室内的分类桶是可以任性的,但室外的垃圾桶是有统一规格的。分为120L、240L、560L、1000L等,厨余垃圾桶一般用120L,因为厨余垃圾是湿垃圾,一桶填满后,称重是80斤,如果换成240L的,那就是160斤,一般人是很难推得动的,而且很容易把桶盖、桶的轮子之类的弄坏;但其他垃圾是干垃圾,没有什么重量,所以可以用240L的、560L的,甚至1000L的。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是XX年X月X日正式实施。它就是我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宪法。我们看下它里面对厨余垃圾的定义:厨余垃圾,是指废弃的剩菜、剩饭、蛋壳、瓜果皮核、茶渣、骨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重点在哪里,重点是---易腐性,容易腐烂的垃圾!凭借这个定义,我能就可以把一些硬的东西先排除,比如贝壳、河蚌、牡蛎壳、大骨头等;其他垃圾的定义是: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特别要注意的是,纸巾是其他垃圾、玉米棒、榴莲壳、头发、刀片等都是其他垃圾,还有那种圆柱形的电池,也归入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定义是:有害垃圾,是指废弃的充电电池、扣式电池、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胶片及相纸等
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可回收物定义是:可回收物,是指废弃的纸张、塑料、金属、纺织物、电器电子产品、玻璃等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说的这么麻烦,其实就是能卖钱的,都是可回收垃圾。
手机有的城市是归入有害垃圾,我们市是归入可回收垃圾里,为什么他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分法?因为垃圾分类处理与这个城市的科技经济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手机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过我们市垃分中心的专家老师,老师指导我说,当你手机回收回去后,有害的手机电池会有专人把它挖出来,其它物件就再行回收,我们居民不用太担心。
很多社区打电话问,说这个针管是属于什么垃圾?现在糖尿病病人很多,有些人会自己打胰岛素,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注射也会用到针管,那针管怎么处理呢?其实针管不属于我们这4类垃圾里面的任何一类,它是属于医疗垃圾!那我们要怎么处理呢?可以告诉居民,让他们包扎好,送医院去回收处理。如果实在已经扔垃圾桶里面了怎么办,我们可以将它们捡起来,包扎好带回居委会,每个月都会有家庭医生来社区坐诊,让他们带回医院处理。
我们督导员在督导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居民,当居民不配合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为此,感谢XX社区的主任和书记,挤占她们许多宝贵的时间,亲力亲为,让社区的优秀督导员们帮助我拍了这些督导系列视频:当居民不配合时如何督导;当居民分类不准确时如何督导?当老人家、小朋友们来投放垃圾时如何督导等,希望到家看完后,能举一反三,灵活融会贯通,把督导工作做得更好。(看督导视频)
最后,是我自己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为我们督导员朋友们制作的一个小视频《最美垃分人》我们大家一起看下(播放视频:最美垃分人)
【关键词】垃圾发电;基本流程;优势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垃圾也在日益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每年的生活垃圾超过了1.1亿吨,而且每年呈逐渐递增的态势,这些庞大的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公共安全问题,因此垃圾处理问题解决是否得当关系着国计民生,也关系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垃圾发电是处理这些垃圾的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也是一项互利共赢的措施,因此,本文主要对垃圾发电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垃圾处理企业有所帮助。
一、垃圾发电的必要性及优势分析
(一)垃圾发电的必要性
如果垃圾处理方式只是采取填埋的方式,不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随着垃圾的挥发和有害液体的渗漏,污染水资源和大气资源,但是如果将这些垃圾资源进行发电就可以变废为宝。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我们每年的用电量和用汽量都在逐年增加,面对不断攀升的油价和煤价电价,如果我们家垃圾资源化,不仅可以妥善的处理垃圾,还可以缓解燃料紧缺的现状,一举多得。目前,我们国家计委已经将垃圾发电定义为了一种新型能源,并且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所以说,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政策层面,建设垃圾电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垃圾发电的优势分析
垃圾发电总的来说优势是很明显的,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还可以产生社会效益,更可以保护环境,总之,我们对垃圾发电的优势进行分析,可以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1、垃圾发电可以使垃圾资源化
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经过焚烧后热量可以用来发电,真正做到了废物综合利用。我们国家的大中型城市一般的垃圾热力值在3300到6200千焦每公斤,这些垃圾均能够发电,燃烧一吨的生活垃圾可以发电300到400度,如果我们城市的垃圾量达到每年1.14亿吨,其中30%用于燃烧发电,那么每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103亿度以上,相当于是1700MW火电机组的年发电量,因此垃圾发电可以使垃圾资源化。
2、垃圾发电可以使垃圾无害化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一般是采取填埋的措施,这种措施会对大气、水资源、土壤以及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垃圾发电可以使垃圾无害化,因为垃圾是在500到1000度的高温下进行焚烧的,这么高的温度可以杀菌和分解有害物质,杜绝细菌和病菌的繁衍和肆虐。随着垃圾燃烧和烟道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多有毒气体的排放量低于了国际标准,可见,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垃圾发电可以摒弃传统填埋的弊端,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3、垃圾发电可以使垃圾减量化
采用传统填埋的方式需要巨大的填埋空地,按照国家规定,填埋的场地必须要距离城市7到10千米以上,一般来说,城市周围满足这个条件的场地非常难找,而且随着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如果填埋处理的话需要场地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但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垃圾经过焚烧后容积只占原来的10%到30%,可以极大减少垃圾的体积,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垃圾电站是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核心的,以垃圾减量化为目的的,最终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进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活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二、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一)垃圾发电存在的问题
1、二恶英的排放污染问题
二恶英的排放污染一直是困扰着垃圾发电的问题,二恶英的生成机理是比较复杂的,目前一般我们认为产生的原因在于焚烧含氯的物质产生的,它是一种无色无味而且具有脂溶性的一种有害物质,毒性非常剧烈,相当于砒霜的900倍,氰化物毒性的130倍,而且具有极强的致癌性,有时也会引起相当严重的皮肤病。二恶英的毒性不是立即发作的,而且它的稳定性非常强,一旦不慎摄入很难排出。通过资料显示,在日本的一处垃圾处理站附近,居民的患病率非常高,经过调查显示就是和二恶英的排放污染有关。当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实现了对炉温更精准的控制,二恶英的生成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事无绝对,我们也不能保证在各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比如当机组变工况运营时,炉内以及尾部烟道的温度变化也会产生二恶英。
2、废水废气的污染问题
垃圾贮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贮存过程中会产生臭气,而且如果堆放的时间过久也会产生废液,这些都会造成污染,面对这个问题建议对可能产生漏气的部位使用负压系统,避免这些有危害性的废气弥散到大气中。当然最好是建立全封闭式的垃圾库,把这些垃圾存放到全封闭的垃圾库中,并且给垃圾库安装吸风管,将吸风管运送出来的有毒气体直接运送到燃烧炉内作为二次风,进行净化处理。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液,而且这些废水废液会含有有毒成分,因此必须进行污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也尽量的进行循环利用,真正做到0排放。另外,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污染气体也要进行处理,处理到标准范围内才可进行大气排放,如有必要需要在锅炉尾部安装烟气处理装备,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进而进行安全排放。
3、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一直以来是被忽略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垃圾被焚烧后很多有害物质就被处理了,但是燃烧垃圾的炉子只能消灭绝大多数的生物和有害物质,在燃烧后有可能会产生二次危害,比如说有些垃圾会含有重金属,铅汞等,这些重金属不会被焚烧而是会遗留在燃烧灰烬中,比如在当今的美国,垃圾发电焚化炉是水银污染的罪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垃圾焚烧并不能有效的将这些重金属污染消灭,因此,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急需要有关部门进行重视和考虑。
4、国内垃圾处理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来说起步是比较晚的,大部分的技术都是依靠引进或者是自主开发,目前受到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制约,城市垃圾的焚烧发电还不能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措施,也就是说还有很多是通过填埋等方式处理的,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三:一是我们国家生活垃圾的热值低;二是国内的垃圾焚烧技术不过硬;三是建设筹资难度大。当然,在发达的城市,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垃圾发电作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措施。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
垃圾发电应该是属于城市公益事业的范畴,目前我们国家的垃圾发电还处于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出于发电的目的,由于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很难形成产业化。我们来看发达国家,垃圾发电企业之所以发展的非常好,之所以是朝阳企业,是完全离不开政府支持的。我们国家虽然也提倡垃圾发电,但是缺乏足够的政策保障,有些优惠性的政策也没有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们国家垃圾发电企业已经发展20年了,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所在。
6、垃圾发电的电价过低问题
相对来说,垃圾电厂的造价是比较高的,而且垃圾费很难收上来,虽然政府有关部门承诺会给相关补贴,但垃圾发电企业还是维持的比较困难,甚至有些企业都不能进行正常的贷款归还,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垃圾发电厂的上网电量较少,有些地方政府的垃圾处理补贴标准过低,或者是尚未完全落实,电价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二)垃圾发电的整改建议
1、完善垃圾电站的相应法律法规
所谓行有行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促进垃圾电站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明确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垃圾电厂的设计和相关流程都规范化。另外,只有明确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办法并实施,才能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创造好的条件。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政策标准才能让垃圾电站走向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垃圾发电必须真正做到资源化
从宏观角度来看,垃圾发电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从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当然,垃圾处理站的发展不能单靠政府的扶持,而且政府扶持的力度也是有限的,必须要依靠企业来实现真正的垃圾资源化,才能做到企业盈利,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垃圾电站所提供的报表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必须要对项目申报和评价内容客观、真实,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政府部门决策。
3、垃圾发电必须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我们国家的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引进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必须要创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处理发电方式,而且我们需要尽快的研制出优质廉价的垃圾处理设备,来进行垃圾的分拣、储运、焚烧和后期净化等工作。
4、解决政府补贴不足的问题
垃圾电站想要解决政府补贴不足的问题,可以把垃圾处理费通过电价来收,比如说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的城市和郊区每年的用电量大约在400亿度,把垃圾处理的相关费用平摊到400亿度电中,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大约每度电的涨幅在1.4厘钱左右,其实说白了这项措施就是把不易收的垃圾处理费转嫁到电费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简单可行,缺点就是在无形中增加了电费,抑制了电力的消费。另外,根据我们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规定,可以适当提高部分地区垃圾发电的电价水平。
5、促进发展垃圾发电技术
想要促进发展垃圾发电技术,不仅要调动垃圾发电企业的自身创新能力,还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利用政府的经济和法律杠杆来对垃圾电站进行多方面的扶持,进而促进垃圾发电技术的发展。
6、加强对环境保护达标率的监管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垃圾电站的环境标准达标率低,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二次污染监管力度,在垃圾电站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一旦发现不达标的企业要进行从重处罚,绝不姑息。
关键词:绿色校园;适宜技术;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2904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主题而备受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处于高速经济发展期的经济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能源及环境挑战,而高等学校一方面由于校园拥有大量的建筑,建筑设施量大而广,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能耗的大户;另一方面肩负着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培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实现绿色校园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从实质上减少建筑能源、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更能够起到积极的引领、教育和示范作用。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指出自2014年起学校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使绿色校园的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也使得绿色校园的建设有了标准进行衡量。通过对已有绿色校园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和措施的研究,希望为今后能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对各项适宜技术进行排列组合,以经济技术分析为主,结合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对各种组合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本土化的、低成本的、高效益的、易于推广应用的绿色校园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从而为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围绕绿色校园定义及绿色校园中所采用的技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进行深入地研究。对国内外对绿色校园不同的定义及建设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指标分类对现有绿色校园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梳理,并借鉴不同气候区中绿色公共建筑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力求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观点出发,建立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的中国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
2国内外对绿色校园的不同定义
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些国家都相继开始了绿色大学的建设和实践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日本名城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印度新德里大学,我们国家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这些校园的建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可持续校园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但对绿色校园的定义各有区别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类。
2.1节能校园
李开儒等提出了节约型校园的观点,是指在学校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文化的校园。
2.2低碳校园
陈宝玉等提出低碳校园的观点,指出低碳校园应建立在高校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以校园为系统,研究其物质输入、输出以及循环;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定量指标,评估校园系统的运营情况;同时构建完善的环境友好型管理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
2.3生态校园
罗贤宇等提出生态校园的观点,认为生态校园应该具有人与校园环境的共融、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共同共容的社会环境的特点。生态校园建设,既是树木,又是育人,通过在校园实行低耗能、低排放型的运行模式,将人文价值、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三者融入建设体系,围绕生态教育这一核心,始终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师生。
2.4可持续发展校园
俞孔坚提出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观点,认为校园建设应该通过生态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景观的生态设计等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实现校园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格局及过程的充分利用和最小破坏,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和建设及维护成本。
2.5两型校园
毛静等提出两型校园的观点,指出依据“绿色景观”的设计原理,将校园建设主要分为建筑节能降耗和绿地系统构建两方面。提倡节材、节能、降耗的生态建筑,而绿地系统设计应重视保护和发展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力求在绿地建设方面与基地生态相融合。
2.6园林式校园
王宁梅等提出园林式校园的建设思路,指出在景观设计中,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文化传承型校园环境为目标,遵循整体协调原则,自然生态原则,文化特色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实用原则,创造出自然生态、恬静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景观空间。
2.7绿色校园
王霜等提出绿色校园观点,指出校园建设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之校园。
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发现,上述的几种校园定义基本上表示了类似的含义。但各个校园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有的侧重于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设,有的侧重于校园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的侧重于节能节水措施的采用,有的侧重于学校运营管理的制度建设,但这些校园与现有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绿色校园都还有一些差距。
2013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徐黎明,等: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研究综述建筑与材料
3绿色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
按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指标分类,对以“绿色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低碳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园”等作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到的文章中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如下。
3.1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在已有研究中,提出规划先行的观点,在规划层面,对学校的建设进行全面细致的统筹考虑。
(1)李开儒等提出在场地规划、环境规划、景观规划、建筑规划之外,还要进行节能、节水规划,科学计算并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因素与校园建筑使用的特点,合理确定用能需求量;结合当地城市供能状况,合理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2)李于雄等进行了低碳校园规划的策略研究,提出低碳校园规划着眼于校园环境的系统化、低碳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把握:一是总体规划层面上,着重于低碳校园整体形态、结构布局;二是详细规划层面上,强调减少碳排放的规划设计、技术运用及增加碳吸收的绿地系统规划,既要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又要着眼于“碳汇”的吸收。通过交通体系、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水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校园绿地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规划。
(3)王涛等提出绿色校园应该具有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科学的功能区、结构的划分与合理的数量分配;基础建设应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植被与耕作层上壤,有足够的绿地系统,丰富的适应土地生存环境的物种,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够处理全部或大部分校园内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质,逐步能够达到废物回收及综合利用。
(4)吴小惠等提出通过科学的规划体系和环保技术的使用,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来体现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的思想理念的观点,在研究中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提出了绿色环境建设的内容。学校建设时尊重地形,合理布置建筑景观,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为生态居住园区,将荒山建成了济南绿化最好的美丽的雪山,利用冲沟,构建立体交通和映雪湖,土方精准平衡无借土无外运。
3.2节能和能源利用
在绿色校园建设的相关研究中,各学校围绕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再生能源,并采用相应的节能设备和措施进行节能和能源利用。
(1)王珺等通过分析校园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的意义与优势,针对目前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校园太阳能热利用建筑发展的有效设计与技术方法,并指出分体式太阳能热水设备比较适用的观点和理由。
(2)陈曦等提出在建筑设计时要提高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减少建筑的能耗,考虑运用地球浅层的地热资源进行供热和制冷。建筑内部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减少白天照明,节约能源。
(3)孙丽霞等提出用新型的SII系列变压器替代传统的变压器,在公共场所安装自闭式延时阀控制用水系统和感应灯控制用电系统,使用LED等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产品,实行全程智能化管理照明设施,避免“长明灯”现象,选用节能环保型取暖和制冷系统,以减少碳排放量。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燃气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步减少对煤炭能源的依靠。
(4)郭晓蓓等根据高校图书馆室内各区域对照明的需求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根据各区域的环境及工作特点对照明系统进行不同的控制方式,针对一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等区域日间照明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室内照度自动控制灯具的开启数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同时采用时间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电能浪费;走道和书库门口宜采用红外移动控制方式,人来灯亮,人离开后延时关闭,以节约能源;合理的区域划分能有效地节约能源,通过编程可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以适应各种场合的不同场景需求。如多媒体教室设置为会议状态、多媒体上课状态、打扫卫生状态等多种场景模式。
3.3节水和水资源利用
李于雄等提出要建设校园立体化节水系统,应推广应用水位自动控制装置、限量水表、各类限流节流装置、各类延时自闭阀、定时冲洗装置等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采用智能式插卡式淋浴系统,食堂使用节水消毒洗菜机等。校园绿化用水应采用微灌、滴灌、渗灌、涌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建设中水利用系统,首先对污水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污水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学校实验室等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水进行专门的处理,对于其他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植物的灌溉、冲洗厕所等。雨水收集可以利用建筑物屋顶的落水孔,将雨水导入设于地下的储水槽,也可以在地下设蓄水池,把雨水管和下水管分置,通过雨水井、雨水管把地面的雨水蓄积起来进行再利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铺设渗水砖,或部分区域去硬化处理,构成由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以提高现场渗水量,控制地表径流排放。雨水经收集进入景观水体、结合绿地自然渗透,或经过简易处理后,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洗衣服和浇灌等。
3.4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
在所有的相关文献中,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研究不多,王崇杰等指出绿色校园在设计时,要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大量应用,在建设过程中,应优先选用预拌混凝土,在资金允许情况下应大量使用高性能混凝士与高强度钢材,在施工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施工和现场清理时产生的废弃物等资源,这样既可以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也降低了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吴小惠等提出建筑材料要全部采用煤矸石、粉煤灰、黄河淤泥等环保建材。
3.5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李晖等通过以高校的声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态校园声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根据区域功能分析,先从选址的角度进行考虑,采用相应的吸声、隔声措施,一方面如隔声建筑、隔声绿化带、隔声屏等措施降低外界噪声对校园声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形成隔音绿化带,不仅消除校园内噪声、大气等污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兼顾视觉效果等声控制和建设的建议。吴小惠等提出通过合理的布局为建筑争取良好日照,通过植物配置,结合水体、景观,改善园区微气候,道路周边通过立体绿化实现吸声降噪。王崇杰等提及学生公寓作为较为特殊的居住建筑,可以利用太阳能技术加强建筑通风,以控制室内空气品质和提高室内舒适度。一方面利用通风窗与房间外窗形成穿堂型布局,并且南北房间贯通,有较大的通风覆盖面,通风直接、流畅,室内涡流区小,通风质量很好,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自然通风效果。
3.6运营管理
在校园的运行与管理中,文献研究主要涉及到节能、节水与垃圾的管理。
(1)朱亚娟等认为校园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不仅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其经验适于在全社会推广,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有效借鉴。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生活垃圾产生和管理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该分步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分类收集的初期,采取源头粗分类的收集模式,做到“干湿分类收集、试验垃圾单独收集”。
(2)李于雄等提出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的观点,学校生活垃圾应该强调从源头处理,遵循3R(Reduce减量化、Recover再利用、Recycle循环经济)原则。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对于报纸、杂志、纸板、木箱、玻璃瓶、建筑垃圾等应全面分类回收,高效处理,再生利用。餐饮垃圾在学校垃圾中占的重最大,且污染点相对集中,易于采用集中分类处理的方式,如可将所有可化解的垃圾如肉骨头、蔬菜、鱼刺等剩菜剩饭收集后,送往生物化解器,变成肥料用于绿化。
(3)汤方明等提出严格管理各单位的用能指标,实现“定额用能,超额自理,节能归己”的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并从节约资金和产学研工作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节能手段、节能产品,从而能将高校自身开发的节能产品应用到本校的资源设备技术改造中。
(4)任爱民等提出通过实施“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缴费”的水电管理模式及校内价格体系、制定节能目标措施、加强水电计量管理、坚持水电平衡测试来建立机制,强化管理,通过动力用电使用变频器,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浴室使用智能刷卡计量收费,学生公寓安装限电器,学生宿舍配备自助洗衣机,投资新建米饭生产线,为实现“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节能指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推进能源监管平台建设。
(5)李于雄等提出要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应针对不同用水途径和对水质水量的不同需求,实行分质供水,实现水资源最大化的综合利用。其次根据学校用水量大、用水时间集中的特点,在对水管网规划时要做到系统完善、成本低、供水可靠,要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管网的配水能力。管材、附件和设备供水设施的选择和运行要考虑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最后要建立校园供水计量管理系统,自动进行水平衡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实现精细化管理。
综合分析已有的文章可以发现,针对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相关评审指标如何采用适宜技术和措施的研究不当,也还没有列举校园内所采用的绿色技术,分别满足了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哪几项,响应度是多少,从而能根据响应度,得出评级的结果。在研究的文章中也只是对校园中所采用的部分技术进行了罗列,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与气候相对应的低成本适宜技术体系的分析,因此,对其他院校起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不大。
4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巨大,全国按照气候特点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各个区域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又不尽相同。有的偏重于建筑冬季保温,有的偏重于夏季隔热设计,有的偏重于通风除湿降温,也有的偏重于冬季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或偏重于夏季遮阳降温设计,而在夏热冬冷地区相应设计策略又为保温隔热、遮阳与通风并行。应该来说,这样不同气候区的相应的建设设计策略和研究可以为处于不同地理气候区的绿色校园建设选择适宜的技术体系提高理论依据和示范参考的价值。
随着绿色行动方案出台,绿色校园的建设成为了强制性的要求。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采用的相应的生态技术措施,可充分发挥示范性和指导性,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同一气候带、地理条件相同的校园的技术体系进行借鉴,应用相同或相似水准的技术,因此,低成本绿色校园适宜技术体系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建筑节能潜力最大的六大领域及其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0(5).
[2]朱亚娟.校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陈宝玉,张思雨,章也,等.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J].节能,2012(5).
[4]汤方明,程潇爽.以低碳化视角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J].高校后勤研究,2012(6).
[5]邬鹏,陶伦康.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路径探析——以昆明呈贡大学城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1).
[6]吕斌,阚俊杰.西方可持续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2(1).
[7]张帆,许楗.西安市高校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与分析[J].建筑节能,2012(7).
[8]阎耀军,张红.我国高等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模式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2(6).
[9]孙丽霞.低碳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路径[J].商业经济,2011(11).
[10]张彤阳.适宜性绿色建筑技术初探——合肥工业大学综合实验楼(建筑馆)[J].华中建筑,2012(10).
[11]俞孔坚,张慧勇,文航舰.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理念与实践——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设计[J].建筑学报,2012(3).
[12]李开儒.浅谈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规划设计策略[J].建筑经济,2012(1).
[13]毛静.基于“两型校园”建设背景下的“绿色景观”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14]王涛,李娟.关于生态型校园环境的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现代园艺,2012(8).
[15]罗贤宇,俞白桦.关于农林院校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16]陈曦,刘伊生.构建高校“低碳绿色校园”研究[J].建筑经济,2011(6).
[17]王宁梅.“园林式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探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2(12).
[18]任爱民.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5).
[19]丛姗,大学校园建设中的绿色与活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
[20]郭晓蓓,黄开武,崔巍,等.高校图书馆照明系统节能化探讨[J].建筑节能,2012(7).
[21]甄晓云,柏松平,陶磅,等.再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校园建设研究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2013(1).
[22]李晖,王月,梁保平.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谈高校生态校园声环境[J].山西建筑,2013(4).
[23]吴小惠,张辉,魏潘红,等.新时期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绿色科技,2013(4).
[24]张宏伟,张雪花.实践中的绿色大学建设[J].环境教育,2011(1).
[25]任佳.绿色必将满校园[N].中国建设报,2013-04-29.
[26]周小丽.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办公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1.法律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并制定出相关法律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导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1972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联邦废物管理法》,将各种废物的收集和处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该项法律的颁布改变了西德人的生活习惯,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纸类等开始被分门别类地回收。随着西德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1986年联邦政府制定了“避免产生废物、废物再利用及安全处理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废物的认识从“怎样处理”上升到了“怎样避免产生”的高度。德国循环经济理念的导人体现在1991年颁布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中,该条例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商品生产和流通业对包装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义务。
1992年德国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4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后经过数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环经济·废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该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废物按有利于环境的方式进行清除”;确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产过程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对于无法避免而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纸、旧电池、旧汽车等,要求尽量采取循环利用的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规定了产品制造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对于某些特定的产品,只有明确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许投放市场。
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其所有的相关法律文件,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减少废物,旧物品再使用,资源再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废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这两部综合性法律;第三层面是(《容器包装再利用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及((绿色采购法》五部专业性法规。1991年制订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完善了汽车及家电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交流等体系。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并将此作为国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日本把2000年定义为“循环型社会元年”,不仅新制订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再利用法》、《绿色采购法》,还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I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物产生和不正当处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在此基础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
2.}济指施
税收创度。日本的“再循环利用设备特别补偿办法”规定:对废纸和废饮料瓶类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生态水泥制造设备、废家电再生处理设备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25%进行特别退税。对废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设备制造业、建筑废物再生处理装置、废木材破碎及再生处理装置,除按一般规定给予退税之外,还按商品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美国亚利桑纳州规定,企业分期付款购买再生资源及环保设施可减税(销售税)10%;在美国康奈狄克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除可获得低息风险资本小额商业贷款以外,州级企业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也可相应减免.荷兰政府的目标是在10年内把全国废物产生量减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外,对产生废物的人和企业都要征税,采用清洁生产或建立污染控制设备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通常折旧期限为10年).丹麦率先实行了“绿色税”制度,对生产原材料征收材料税以促进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资源。德国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对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价格为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共瓜侧度。美国于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对那些把绿色化学原理与化学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相结合的突出化学技术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环境保护方面创新性工业研究成果的重视。日本的许多城市实行了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对社区、学校集体回收旧报纸、旧包装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近年来,欧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费交投包装废物的办法,这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办事,受环境意识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使,许多消费者乐于这样做。
绿色采劝翻度。日本的《绿色采购法》规定,国家机关必须率先采购环境负荷小的产品。其目的是通过不断扩大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来提高资源再生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最终形成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现在日本各行政机关纷纷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有166种物品被定为政府优先选择购买物品,其中以100%废纸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复印纸被定为最优先购买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购买物品的采购比例已达到了92.6%。美国各州也陆续制定了再生资源产品政府优先购买的有关政策法规,通过行政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促进政府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同时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各部门购买再生产品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收费侧度。日本颁布的《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制造商和进口商对制造、进口的家用电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义务,并规定了4种废旧家电的处理费,其中每台电冰箱为4600日元,每台空调器为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费是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费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总量可减少18%.现在,日本的3250个市、区、村中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的为2535个,收取工业废物处理费的为2833个,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德国的《包装废物管理条例》颁布以后,从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们为了减少处理包装废物所付的费用,纷纷将包装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包装废物的总产生量减少了12%0 1991年,德国成立了进行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的DSD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在1997年的包装废物回收率为89%,循环利用率高达86%。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循环经济使德国在GDP增长两倍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确立、研究人员的培养、各类人群的教育等。生态环境理念的确立和带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日本政府积极开展对基础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促成各学术团体和研究型机构业务的开展,并从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中拨出专项基金鼓励科研机构进行废物处理及3R化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
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是充分发挥社团法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宜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生态环境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的进行。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21世纪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三个历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来实现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场手段的经济刺激作用,注重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创造力来实现废物的处惫第三是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基础上要求实行信息公开,其实质是实现了公众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
日本特别注重公众的参与。1998年笔者曾在大宫市参加过一次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东京大学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环境家计薄讲座。讲座强调了家庭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有计划的购买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内用完,适量烹饪,不剩饭。自备购物袋,利用简易包装,购买简易包装产品;协助地方公共团体和商店、回收团体进行资源性废物的分类回收,争取每人每天从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减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组织还发动市民开展义务收集公共垃圾活动,并发放介绍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特别注重将正确处理垃圾的知识纳人各级学校教育中,从学生抓起,让每个人从小就充分意识到正确处理垃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蒙特利尔市特别注意制作多国文字并适应不同阶层人员的宣传材料。所制作的宣传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传品的载体形式多样,使人每天看得见记得住。
关键词 农户;经营行为;农村生态环境;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 F323.22: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3-0026-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3.005
着两型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不断关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于是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侯俊东等[1]采用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归为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转嫁污染五类。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也有学者开始探讨农村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除了城市污染转移是外来因素,乡镇工业污染是以企业为基本单位产生之外,以上所提到的大部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都或多或少的与农户的经济行为有关[2]。为此,从农户的经营行为动机出发,分析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热点问题[3]。农户作为农村生产中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位,其生产经营行为关系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整个农村的可持续发展[4]。Hu[5]指出农户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传统农村经济中,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力低下。农户在选择生产项目和生产规模时,主要考虑的是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且,重经验轻技术,生产中多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肥料多以有机肥料为主,因而生产经营中造成的污染较少,生态系统保护较好。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来,农产品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户生产经营目标逐渐变化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农户生产经营方式也转变为现代集约生产类型,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加上我国特有的农户生产禀赋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特有的农户生产经营形态。可见,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已经到了息息相关的地步。因此,从农户入手,研究并优化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行为模式对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两型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主要利用一般计量模型建构了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及其五种表现形式(即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转嫁污染)的数理模型,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分析,给出合理政策建议。
1 文献评述
农村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更多的是以农业污染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此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工程技术措施、理论角度、经济管理措施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角度探讨如何防止农业污染,而对导致农业污染的原因分析不足,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户是防治农业污染的主体[6] 。
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研究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陈利顶、马岩[3]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户的经营行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海鹏[4]研究了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面源污染效应。宋建辉[6]深入分析了河北省农户经营行为与农业污染的关系及防治农业污染的对策。赫晓霞、栾胜基[7]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了农民在不同的行为方式下的所面临的农村环境问题。邱长溶、郝爱民[8]分析指出建设节约型农业的关键是优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洪音[9]以土地沙漠化发生的三个典型区域类型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农户的生态经济行为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农户生态经济行为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这些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大多是以农业污染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虽然,农业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但是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与日俱增。为此,本研究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背景,依托侯俊东等[1]实证研究得到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五种表现形式,深入揭示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拓展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体系。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农户经营行为是指为了满足自身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做出的农业投入与管理的反应或决策,主要包括农户生产投资行为、消费行为、择业行为和储蓄行为等[10-11]。在此定义基础上,学者们通常认为应从农户的角度把农户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访谈发现,农户的经营行为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土地有强烈的依赖关系,一般将土地作为生活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农户处在社会较低阶层,其行为的选择往往被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妥协性,农户总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等外部条件的约束下来确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和实现该目标所采取得手段。于是,受利益驱使,一般会通过经营行为,追求短期的增产,忽略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选取表1所示变量来衡量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将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转嫁污染五个方面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分别用Y1、Y2、Y3、Y4、Y5表示)及农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Y)作为衡量农村生态环境的指标,参考已有的研究方法,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来分析农户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环境及其具体表现的效应。模型的一般形式:
y=α+β1x1+β2x2+…+βpxp+ε(1)
其中:y表示农村生态环境变量,Xi(i=1,2,…,p)表示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变量,ε表示机扰动项。
2.2 数据来源
基于方便回收的考虑,采用实地调查法。为了使调查
地点具有代表性,课题组在地点选择上采取了分层抽样方法,共选择了8个城市,如表2。
进而,根据问卷调查便利性,以及抽取城市的地形、通达性、土地类型和经济水平4个类型选取的现实情况,选取了新洲等8县市的22个村作为调查村,对村里的农户再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0份,基本信息如表3。
3 研究结果
首先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标准化并对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介于1.033至1.558之间,明显小于2.5,故不会导致多重共线性。进而将分析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
不同农户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规避这一差异,故在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时,将农户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从整体上看,模型2、4、6、8、10、12通过显著性检验(p
(1)劳动力投入行为。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户的性别、年龄、家庭常住人口、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等农户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农村生态环境总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工业转嫁污染的影响不显著;大部分变量对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的影响也不显著,这与侯俊东等[1]实证结论一致。不过,研究还发现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β=-0.242,Sig.=0000;β=-0160,Sig.=0000),这说明农户越是依赖农业,收入就越低,农业面源就越高;家庭常住人口对生活垃圾污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β=0089,Sig.=0018),家庭人均收入对生活垃圾污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β=-0.106,Sig.=00009),这说明家庭常住人口越多,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越多,而人均收入越高,生活水平也就越高,所造成的生活污染也就越低。
(2)农户文化程度。
农户的文化程度对生态环境总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β=0105,Sig.=0015),并且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
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转嫁污染均有显著影响(β=0151,Sig.=0000;β=0115,Sig.=0007;β=0168,Sig.=0000;β=0143,Sig.=0001;β=0157,Sig.=0000)。由此可知,文化程度越高,他们越能意识和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3)经营规模。
农户经营规模主要由农户耕种的土地面积指标来体现,经分析发现,农户经营规模除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面影响外(β=0111,Sig.=0006);对生态环境总体、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均没有显著影响。
(4)农业投资行为。
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自用比例指标上,自用比例越低,则农业投资力度越大。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对生态环境总体、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水质污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β=-0135,Sig.=0001;β=-0098,Sig.=0016),即农业投资力度越大,为了提高产量而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水质污染的情况就会越严重。
(5)经营组织行为。
农户的经营组织行为主要由有机肥施用情况、有机肥每亩平均施用量以及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三个指标来体现。从总体上来看,有机肥施用情况、有机肥每亩平均施用量以及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均对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从个别指标来看,有机肥施用情况对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β=0125,Sig.=0002;β=0088,Sig.=0029)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对农村水质污染、空气噪音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不施用有机肥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且这些没有施用的有机肥也加剧了生活垃圾污染;有机肥每亩平均施用量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水质污染有显著的负面影响(β=-0159,Sig.=0000;β=-0085,Sig.=0036),而对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有机肥使用越多,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水质污染情况也就弱;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则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水质污染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β=0076,Sig.=0058;β=0121,Sig.=0003),而对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则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质污染。
(6)农户环境关注度。
通过分析发现,农户环境关注度对生态环境总体、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水质污染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β=0138,Sig.=0001;β=0115,Sig.=0003;β=0073,Sig.=0063),对空气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转嫁污染则没有显著影响。
4 结论与启示
基于调研数据以及构建的模型,通过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1)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农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户生产目标、行为特征等内部因素以及市场机制、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均会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作用于外在环境,最终导致环境恶化。然而,实证结果表明,除农户文化程度及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着显著的关系外,农户经营行为的其它变量与其对农村总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感知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显然,现实与理论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这可能是由于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初期,农户对其长期从事的农业经营行为会造成污染的认识并没有得到改变。为此,政府、非营利组织,乃至于市场都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户的生态意识。
(2)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自主经营权在农户,在现有利用模式和政策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维护提供了大量环境功能,却无法对农户产生经济利益,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农户在生产中主要考虑自身经济利益而忽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效应。
(3)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的劳动力投入行为、文化程度、经营规模、投资行为以及经营组织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水质污染影响较大,这进而说明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注意自身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自身行为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的负外部性最终还是需要大众来买单。
(4)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恰当的农产品自给率,可以减轻过量施肥或者其他过度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发展生态农业也是控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为理想的经济方式。生态农业的应用与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有利于污染的有效控制。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且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同样有利于控制污染。调整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方向,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合理施肥信息,加强农民专业组织的建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侯俊东, 吕军, 刘杨. 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认知差异及启示[J]. 生态经济, 2011, (6): 27-30. [Hou Jundong, Lv Jun, Liu Yang. Cognitive Differences and Implications on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ousehold under “Twooriented Society”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1, (6): 27-30.]
[2]赫晓霞,栾胜基. 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C] // 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05: 2305-2311. [He Xiaoxia, Luan Shengji.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 Households Economic Behaviors and Rural Environment Change [C] // Proceeding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China. Beijing: 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2305-2311.]
[3]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7,16(2):691-697. [Chen Liding, Ma Yan. Farm HouseholdsBehaviors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7, 16(2):691-697.]
[4]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Li Haipeng.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Studies [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viersity, 2007.]
[5]Hu W. Household Land Tenure Reform in China: Its Impact on Farming LandUse and Agroenvironment [J].Land Use Policy, 1997, (14): 175-186.
[6]宋建辉. 农户经营行为与农业污染关系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Song Jianhui.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Farmer Management Behaviors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D]. Baod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2008.
[7]赫晓霞, 栾胜基. 农户经济行为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6, 15(2): 377-380. [He Xiaoxia, Luan Shengji. Impact of Rural Household Economic Behavior Types on Rural Environment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6, 15(2): 377-380.]
[8]邱长溶, 郝爱民. 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对我国建设节约型农业的影响[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 59-62. [Qiu Changrong, Hao Aimin.The Influence of the Farmers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n Chinas Building a Savingoriented Agriculture [J].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6, (3): 59-62.]
[9]洪音. 沙漠化典型地区农户生态经济行为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 (10): 146-149. [Hong Yin. Research on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Ecoeconomic Behavior of Households and Protecting Ecoenvironment in Desertification Representative Areas [J]. Ecological Economy, 2008, (10): 146-149. ]
[10]马鸿运.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第一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Ma Hongyun.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Households in China (1st 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 Press, 1993.]
[11]赵石.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农业, 2003, (6):21-22. [Zhao Shi. Analysis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conomic Behavior of Households [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e, 2003, (6): 21-22. ]
Effects of Farmer Household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haviors on Rural
Ecoenvironment
HOU Jundong LV Jun YIN Wei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havi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concern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allo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affect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system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650 respondents of farmer households from Wuhan Urban Circle and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valid sample, this paper, by means of econometric model,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haviors of the farmer households on rural ecoenvironment and their five representation fo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come source and per capita income per family in labor force input behavior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family permanent population and annual per capita income per family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domestic garbage pollution respectively; (2)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al attainments of the farmers, the better they realize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3) the larger the scale of operation, the more serious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meanwhile, they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ther four forms; (4) the more th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the more serious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rural 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increase in yield; (5) in the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 behavi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s will result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se unapplied organic fertilizers aggravate domestic garbage pollution. The more the organic fertilizers applied, the wors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rural water pollution. In addition, the participation in agrotechnical training will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havi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mainly affect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domestic garbage pollution while in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airnoise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erred pollution.
Key words farmer househol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behavior; rural ecoenvironment; twooriented society
收稿日期:2011-10-31
Abstract:Waste recycling and garbage classification is the hot-spot of urban garbage problem,the recycling of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faces the problem of "companies are reluctant to collect,and the residents ar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garbage classified collection",And the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is easy to be mixed with other living garbage and cause the waste of resources.Foreign garbage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arted early,the waste management policy and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have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recycle of 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in China.
Key Words:Garbage collection;Garbage disposal;Solid waste;Low value recyclable waste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农村人口入住城市潮流越来越浓,人口增长带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垃圾的种类繁杂。面对环境和生态容量的压力,人们垃圾管理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主题为“垃圾处理”的文献,返回结果为46 398篇,2014年、2015年分别为3 805篇和3 140篇,近10年每年几乎都有3 000篇左右的研究文献。同样在中国知网检索“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文献,结果有11 807篇,近5年每年也都超过1 000篇。可见,对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的研究,在学术界保持了长久的热度。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主题也逐渐细化,该文主要关注国内外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利用政策,总结附加值低的可回收物的处理经验和做法。
什么是低值可回收物,不妨参照2015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中的定义, “低值可回收物,顾名思义,是指在垃圾投放过程中极易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淆,且本身仍具有一定回收利用价值的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单靠市场调节是很难得到效回收处理的,需经过规模化回收处理,才能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1]
就目前来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如: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回收企业“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恶性循环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造成大批量低价值可回收物混入其他非循环利用生活垃圾被统一处理,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国外对固体废物管理的立法起步较早,政策体系也比较完善,针对各种实际问题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1 国外垃圾管理的立法概况
1.1 德国的废物管理方针
德国1972年出台《废弃物处理法》,该法是为了处理生产和消费中所产生的废物,并未改变对环境问题进行末端处理的方式。后来,被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处理法》,强调避免废弃物的产生为废弃物管理的首要目标,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节约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
1991年,德国通过《包装法令》,要求所有商品包装被废弃后,制造企业须收集、回收或者回用这些包装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正式在德国确立,并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了生产者履行义务集体机制[3]。
1996年,德国通过《循环经济回收利用和废物管理法》,要求商业界实施三项废物管理战略:随后,针对各个行业的法律法规也陆续登台,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4]。
1.2 法国的废弃物管理政策目标
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在废弃物管理法律方面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必须符合欧盟法的规定。在国内法中关于废弃物管理方面主要有两大法律。第一,1975年规定了关于废弃物的清除和物料回收方面的框架法,在废弃物管理方面提出来若干原则;第二,1922年在废弃物清除以及环境保护分类设施的法律要求,对废弃物管理建立了一个目标等级制度。随后,法国环境法典对前面提到的相关法律进行了法典编纂,在环境法典541-1条中对废弃物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提出了有关废弃物管理的基本原则。
法国废弃物管理政策目标(2009―2012)行动计划的目标是追求和平衡经济增长和废弃物生产之间的关系。据此目标,环境法典541-1条规定,废弃物管理原则主要包括:(1)废弃物生产和危害性的源削减原则;(2)组织和限制运输距离和容量的近距离原则;(3)通过再利用、再循环或其他一切活动旨在获得可重复使用废料或能源的废弃物回收原则;(4)废弃物的生产和清除运作对环境和公众健康影响的信息公开原则。这一目标具有政策上的强制性、相关性和等级性,即源削减优先,其次为再循环再使用的发展和生产者责任的延伸以及焚化和存储的减少。
1.3 美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
1965年美国制定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这也使美国成为第一个将废弃物利用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当下,美国的陆地废弃物管理法规是1984年国会通过的《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和责任法》和《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它强调国会要大力资助各州政府的环保局开展有关废弃物处理、资源回收、环境保护的规划与回收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资助培训专业人员等事宜。[3]
1989年美国加州通过《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强调要求在2000年前,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废弃物达50%,未达标城市,将处以每天l万美元的行政罚款。美国1990年通过《1990年污染预防法》,又提出污染控制以污染预防政策的补充和取以代末端治理为主的政策[3]。
就城市垃圾管理模式来讲,美国分为了多个层次:首先,控制垃圾源头;其次进行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最后才是焚烧或填埋垃圾。 具体表现在,先从产品设计、生产、购买和使用环节着手,降低垃圾产量或毒性。如,美国从1977年开始,将2 L饮料塑料瓶重量从68 g减少到51 g,这样每年就减少了2.5亿磅塑料垃圾。再如,美国社区垃圾按量进行收费,不再收取固定处理费用,减少垃圾产生量也就减少了居民的垃圾处理费,使居民慢慢开始自觉形成减少垃圾丢弃的意识;其次,垃圾再循环比例也从1980年的不到10%上涨到目前的33%;最后,美国还约有1 800家垃圾填埋场地和很多垃圾焚烧场地,就2008年一年美国城市固体垃圾的13%、约3 200万吨采用了先进的焚烧方式进行处理,确保了焚烧过程中不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6]
1.4 日本废旧产品循环利用制度
日本废旧产品循环利用制度由3个方面组成,第一个方面是:以《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2001年1月生效)为基本法,其是一部法律位阶较高的基本法。主要包含了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循环社会”的概念;(2)将那些因没有考虑其价值而被称为“垃圾”的物质为“可循环资源”并加强其回收;(3)“垃圾优先处理”的次序为:减少数量回收利用能量利用安全处理;(4)明确规定政府、地方主管、企业及社会大众的责任及义务,鼓励每个人都为建立循环社会做出贡献;(5)政府建立并健全“促进建立循环社会的基本规则”;(6)准确提出建立循环社会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日本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特点:一是主要侧重于消费者的付费制度,大多数法律都规定将回收的产品消费之后所产生的费用可以转移给消费者。二是鼓励相关的回收系统的相关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对回收系统进行管理和发展。三是侧重于循环利用的个体机制,鼓励生产者建立回收利用系统,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是利用工厂来承担的。
第二个方面是:三部综合性的法律:(1)《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订),这部法律在修订中增加了垃圾产生最小化、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等条款;对有毒性的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更加地严格;建立并健全垃圾处理系统;将选择性处理的材料,在生产、分配及消费的过程这几个阶段对其进行回收利用;(3)《绿色采购法》(2001年实施),这部法律规定政府及其他单位有优先购买并使责任分担给社会公众;地方政府组织并建立促进垃圾减少数量化委员会;(2)《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法》(1991年生效,2001年修订更名),更改后为《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这部法律中规定各企业务必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数量,将零部件作为原用环保型产品的义务。
2 国外固体废物管理的经济激励政策
2.1 实行废物回收收费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收费标准类别主要有定额和定量。其中,定额收费又可分为按户单一费率征收、按地区垃圾量征收单一费率;定量主要是依标准垃圾桶数征收、按重量征收和按垃圾袋数量等征收方式。
加拿大:谁制造垃圾谁付费。2007年,加拿大首都多伦多市首次规定生活垃圾收集上限为每户居民每周6袋,超出部分须自行运送至中转站。如有居民未按有关规定处理垃圾,他们将面临90美元罚款的处罚。此外,多伦多市2008年施行规定:每个家庭必须选择小、中、大、超大等不同规格一种垃圾箱存放放生活垃圾。规格不同,处理费不相同,初步定为小型10美元、中型39美元、大型133美元、超大型190美元。垃圾处理收费的抬高致使民众尽量少的制造垃圾,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最大支持。
芬兰:征收垃圾税。1996年芬兰也实行垃圾税征收政策,它们规定对送往垃圾掩埋场的垃圾以每吨征30欧元缴税,到2007年,单这一项税收就突破了5 700万欧元,政府又将这些费用用于理垃圾清理、维护处理设施以及运送等工作中,这样做不仅可以对民众起到警告作用,还能达到以罚款弥补过错德效果。[6]
韩国:垃圾从量收费制。从1995年开始,韩国政府施行从量收费政策,他们按垃圾袋征收,收费中包括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成本以及垃圾袋的制作成本等。一是为了防止居民跨区乱扔垃圾以逃避责任,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收费标准,不同区域采用不同颜色垃圾袋。二是定点定时收费。要求民众在周末和白天不许扔垃圾。三是现金化收费,对民众减少污染成本刺激更加直接。刷卡消费在韩国非常普遍,但只有一般垃圾袋必须使用现金,不能刷卡。一般的来说,每个家庭每个月最少要花费2 500韩元用于垃圾袋购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民众亲身体会自己所制造垃圾成本,进而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7]
从量收费制度的核心在就是增加排污成本给予排放者经济负担,从而达到减少垃圾排放量的效果。韩国京畿道九里市从2012 年便开始试行“餐饮垃圾从量制”,该政策实施后,最明显的效果是食物垃圾处理费降低了近5成。所以饭店也和家庭一样实行“从量制”[8]。
西班牙、台湾:垃圾处理费与水电消费挂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以及我国台湾,通过水消费量来计算每户家庭生活垃圾费,并随水费缴纳,用水量大就需缴纳更多垃圾费[9]。但是由于人们使用水或电的数量与垃圾产生量没有因果关系,相关性较低,因此,并不符合公平原则[10]。居民为了少交垃圾费节约用水, 但是并不一定减少垃圾的排放, 没有很好的起到减少污染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11]。
2.2 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固废管理,实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
欧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认为市场化是解决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难题和效率低下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他们倡导并鼓励私人部门积极参与垃圾处理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一些国家还颁布了专门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
德国:双元制DSD。主要是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非常重视发挥整个社会力量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管理,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处置法》第17条第2款规定:负责废物管理的执法各方及自我管理的工业部门都可支持此类协会的组建及加入。由此可以看出,德国法律明确了行业协会可以以自己身份直接参与到废物管理中,并鼓励行业协会进行此类行为。这也表明德国己认识到并肯定了行业协会作用,通过立法赋予了行业协会进行这种活动的权利[12]。德国城市垃圾工业自1991年后全部私有化,垃圾已形成产业完全按商业化运作,无论回收、再生,还是运输、买卖或是进出口。在《包装法令》推出的所有新标准和回收法约束下,德国企业们创建了德国双元制DSD((Dual System Germany),作为非盈利组织DSD仅有有限的300多名雇员,在其独特的“绿点”模式下实现对全德国境内一次性销售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高效监管,维持其正常运作。付费的DSD会员,授权印制“绿点”(Derrüne Punkt)商标,此商遵守德国的回收法律。
日本:生产者责任组织。生产者责任组织是对某种特定产品负责回收的制度,对于家电的回收,日本采取生产者责任组织回收模式,即消费者―生产者责任组织―生产者。譬如,日本家电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垃圾由该公司统一回收、统一处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成本低,效率高。[13]
巴西:拾荒者合作社。巴西拾荒者合作社是现存垃圾处理模式中最具特色的。建立拾荒者合作社投资很少,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高。过去在街头和垃圾场谋生的拾荒者如今在拾荒者合作社厂房流水线上把各种垃圾分类,再卖给不同商家,郑重成规模的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社保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垃圾回收利用,两全其美。[14]
2.3 建立奖惩机制
居民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垃圾回收利用率德的高低,要想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除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外,还要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管理措施予以指导。例如,新加坡在1998年就有有27人因违反有关环境法规而收到法律制裁,甚至有因此劳教长达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