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西方教育的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教育的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方教育的缺点

第1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在日前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举行的2013年中美英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同样的数学课,面对同样肤色的中国学生,站在同一方讲台上的中美英三国教师却让参与观课的数百名专家、学者、院士、校长和教师大脑临时“短路”,感到时空错位。

面向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时,美国芬顿特许公立学校教师盖比·阿罗约根据她所在的州课程标准,先是借助商场购物、体育比赛中用到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为孩子们建立初步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抽象概念,并引导学生回忆,让他们说出各自生活领域中广泛接触到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帮助学生理解。

作为此次中方数学课教师代表,中关村一小教师唐春璐讲授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上课伊始,唐春璐以孩子们感兴趣的阿凡提和巴伊老爷两个动漫人物租地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中美两堂数学课,让孩子们动手,通过实践获得认知并从中提炼出干瘪的运算公式,是美国教师阿罗约和中国教师唐春璐不约而同的选择。

课堂教学设计上这种事先没有预约的“撞衫”,使得在场观课的院士、校长、专家、教师无不为之感叹。假使这两堂课的课堂是在一块幕布之后,美国教师阿罗约能流利地运用汉语授课,受众恐怕很难准确分辨出站在讲台上的,究竟哪位是美国教师,哪位是中国教师。

听完中美教师讲授的两节数学课后,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兴奋地说:“我很震惊,也感到很奇怪,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的讲课思路都是精讲、多练。练的过程中把难点突出出来。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我甚至怀疑我还能否清晰地分辨出中美两国的数学课堂了。”

西方课堂教学正面对面靠近

此次国际课堂教学研讨会给坐在“观众席”上所有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最大震撼的,不是各国教师课堂教学技巧,而是在同一个时间剖面上观察中美英基础教育课堂时,中西方都能从对方课堂上看到各自的“影子”,东西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正在面对面走来。

陈如平说,美国和英国教师的交流课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充分,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性贯穿始终,而且课堂教学全程有很多学习效果检测的环节,老师以此作为决定下一个教学环节进度的重要依据。这正是被中国许多学校摈弃了的课堂传统。

过去,在西方国家课堂上盛行的以学生兴趣为价值皈依的互动探究式教学,不仅正在成为中国课堂的新宠儿,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

到底是什么让东西方基础教育在相互靠近?这种相向而行的背后,究竟是巧合,还是人类教育的发展规律使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从‘有学上’过渡到了‘上好学’阶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成了学校教育当前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认为,提高质量既要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造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还要把关注点放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相似,质量危机,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交集问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认为,目前,世界各国对质量的关注都从自身的问题出发来提出解决思路。所以,出现了中国努力要学习的西方的东西,恰好是西方人要改变的东西;而东方教育想要抛弃的传统,正成为西方教育想要努力学习的东西。这说明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都是从自身问题出发的。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在于比较僵化、死板,太注重知识传授。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发展、独立思考。

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上,国内已有很大改变,不少学校教师都能拿出许多极具创意的展示课,但是作为常态课,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陶西平说,尽管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教育改革,但教育改革的指向并不完全相同。比如,东方的教育改革更强调解放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而西方许多国家由于存在的问题不同,它们正在模仿和借鉴中国传统教育中一些被实践证明富有成效的做法,比如,统一考试、以教学考试成绩评价老师业绩等办法。

第2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功能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可直击人的心灵,叩开人们心底的感想。音乐除了给人美的感受外,对学生良好道德风尚的培养还有很大的帮助,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就有了美育、德育、智育的功能。只有热爱音乐、懂音乐,并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音乐对其而言才有存在的意义。在不懂音乐、不喜欢音乐的人们面前,再动听的旋律也是毫无意义、全无欣赏价值的。从审美角度来讲,即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能力,对审美客体的价值有重要作用。当然,审美客体本身的价值也必须存在,否则,审美便无从谈起。音乐审美教育是提升审美主体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世界各种现象的感知与辨别能力。我们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受理性掌控的感性化因素存在,而音乐审美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感性带来的弊端。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引导审美主体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拿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来说,学习音乐并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听、读、说、唱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儿童拥有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一颗善于体察世界的心灵。音乐启蒙教育,是启蒙孩子学会发现、找寻世界的美,提升儿童的感知能力,进而在音乐教育中输入德育内容,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同时,音乐启蒙教育提倡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因此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实有裨益。这也是幼儿教育机构在当下发展十分火热的原因之一。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提升人们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均有一个全面的提升。从音乐对幼儿的功能作用来看,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一、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美育即实施美的教育,个体的审美观点各异,美育要在宏观的整体上对个体审美进行调控,以保证个体审美观点在整体发展的大方向上保持基本的一致性。古希腊哲人十分重视音乐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音乐自产生之始就一直追寻着和谐的音响,伴随着西方历史文化的变迁,音乐对于和谐的认知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和谐在教育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而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在西方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且对人们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音乐的要求如果是尽善尽美,那么对人的要求也会十分严苛。音乐越是追求“和”,人们在对音乐的训练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和”的力量,长此以往,音乐的功能便会如“随风潜入夜”一般,“润物细无声”。这种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辨识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速成的,它需要在素质教育中长久的积累、渲染。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功能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是通过听觉、视觉来辨别善恶,凭借的是感官去感知社会,是将理性因素贯穿于感性之中,通过感性化的方式让人们接受理性化的内容。理论性知识难免枯燥乏味,但在音乐美育的实施过程中,理论性知识点的纯叙述是十分少量的,大部分的音乐美育教育都是在聆听、演唱、游戏中完成。无论接受者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年龄层次,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都是通用的,实施手段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的中心思想不会变化。例如,幼儿音乐教育上就以游戏感知多一些,青年音乐教育会以欣赏感受多一些,老年人则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欣赏加上简单易学的游戏,美育的效果就会更好些。

二、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运用一些音乐手段进行引导式道德性教学,要比纯书本理论的叙述更容易为人接受。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无论是学校还是校外的音乐教育机构中,音乐的训练都是以群体性教学为主,只有艺考生或者艺术特长生才会有一对一的针对性训练。“集体”意识的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在“集体”的生活中,孩子们会有意识地去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排名以及别的小朋友对自己的喜欢程度,孩子们会尝试在与别的孩子交往中衡量自己的影响力,并会在团队活动中缔结友谊;良好的集体的训练,会让孩子们形成一定的“归属感”,他们之间会经历矛盾并得以解决。通过一系列音乐方面的训练比如管弦乐、合唱等等,孩子们会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同时在集体式的训练中,孩子们在遭遇矛盾、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会接受别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有意识地对优点进行模仿,对缺点进行谅解和接受,逐渐学会了宽容,并感受到了宽容的魅力。以管弦乐为例,无论是校内组织的管弦乐团,还是校外各种机构成立的管弦乐团体,孩子们在乐团中的需求都是一致的。孩子们会在乐团中寻求与其他孩子的联系和共同点,找寻自己的伙伴,这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是帮助儿童树立自己的人格,形成良好形象的大好机会。孩子们渴望在集体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获得一定的认可,并会将自己在乐团中的经历讲给自己的父母、老师。在有的教育机构中,孩子们在进行乐队训练时,父母往往能够在教室门口或走廊或另外一个教室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于父母而言,这是了解自己孩子优缺点的一次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乐队的训练过程讲求的是纪律、节奏速度的统一、乐器间音色的配合,孩子们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渐会知道自己什么样的演奏能够获得指挥老师的表扬,什么样的演奏会让其他孩子对自己注意进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自己什么样的行为会招致指挥老师的反感,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必要前提,即音乐机构或学校进行的乐队训练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在健康积极的乐队训练影响下,孩子们会逐渐学会倾听他人演奏的声音,进而在生活中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会逐渐学会配合其他声部调整自己的演奏,让自己的演奏与集体融为一体,进而在生活中学会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有一定的帮助;更因为乐团是集体训练,孩子们在集体演奏时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自觉地向良好情绪靠拢。演奏乐观、活泼的管弦乐曲目,会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性格。当下,从素质教育中极力推广管弦乐来看,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显而易见。在中西方音乐文化比例极其“不协调”的社会环境中,在素质教育中推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迫切。我国的民族器乐、民间歌曲、民族舞蹈是有着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欣赏价值的,其与西方音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平等对待,但当下似乎与此相反。音乐教学中过多深入西方音乐的概念,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们在最初的教学中就开始忽略我国的民族艺术,照此发展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故而,大部分的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机构都在“重拾”我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在本土民族音乐的渲染中,孩子们会在幼时对我国音乐文化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尊师重道”“和而不同”等传统道德理念与音乐旋律结合得十分巧妙贴合,在向学生教授传统民族音乐时,这些传统道德理念也会不自觉地对学生形成影响,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会有良好的作用。

三、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功能

智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是否准确,对问题的认知是否完善,处理是否得当,都体现着智育的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早期的音乐启蒙训练中,都会训练孩子对音符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率。音乐的众多科目中,不同的科目训练着孩子不同的能力,从整体上,无论训练哪个科目,对孩子智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视唱练耳是音乐的基础性学科,可以说,是音乐入门必学的科目。视唱练耳训练的是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在后期掌握良好的情况下还会训练孩子节奏、旋律的创编能力,培养创造力。声乐是训练孩子唱的技术,锻炼的是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器乐是锻炼孩子手指的技术,管乐还增加了气息的技术,锻炼的是孩子肢体协调性,引导孩子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视唱练耳、声乐,还是器乐,在最初锻炼的都是孩子的反应能力,锻炼孩子在看到乐谱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反应出音高、时值,能够用适当的音色音量来演唱,能用准确的手指技巧来演奏,孩子的眼睛与声带、气息、手指在训练中能够达到统一一致。这样一套训练下来,孩子的反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智育也就不言而喻了。拿创编节奏、旋律这一教学环节来说,视唱练耳课可以教学,声乐课可以引导孩子自主创作旋律演唱,钢琴课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创造旋律来演奏。无论是什么音乐科目的教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孩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拿视唱练耳课来说,一定程度的教学过后,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创编。时间一长,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训练非常熟悉之后,老师又会引导学生进行旋律记忆并背唱、默写下来,这间接锻炼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当孩子再次接触到节奏、旋律创编的时候,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创编上的规律性,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规范创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样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是收到过良好的效果的。因为,孩子的想象天地非常丰富,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想象通过一定的手段释放出来,并加以提升。声乐演唱要求孩子背谱,钢琴演奏更需要孩子脱谱演奏,甚至于学会即兴伴奏的能力。因此,音乐的非语义性、听觉性,以及时间性特征,对于孩子记忆和思维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做不到的功能和效果。综上所述,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提升自己对环境美好因素的感知能力;在音乐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记忆力,听、说、读、写、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而,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不可小觑。当下我们音乐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挖掘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美育、德育、智育因素,体察传统音乐中的意境美、韵味美等等,并将这些因素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法,传达给我们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杨立岗.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音乐,2001(03).

[2]陆小玲.董焰.音乐审美素质教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01).

第3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北京高校,教育建筑,教学空间,设计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the government have taken more and more granted in school building year by year, so a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pace.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so school build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especially for the design of teaching space. This article has made som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pace in Campus so as to make out some effective method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mood and generate some inspire for new teaching mood and teaching building design in future. It can tot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ampus in Beijing, school building, teaching space, design and use

1.1 教学空间的涵义及分类

1.1.1 教学空间的涵义

教学空间是指教学发生的场所。

1.1.2 教学空间的分类

(1)按性质划分

教学空间按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物理的教学空间和虚拟的教学空间两种。物理的学习空间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主要对学习空间或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重点考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物理环境。虚拟的教学空间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交流。按照不同的教学层次, 可以把虚拟教学空间划分为三个子空间。例如, 教学体系子空间包括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位置。教学内容子空间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布和逻辑关系。教学交流子空间包括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的方法设计。而且, 这些子空间不是孤立的。在这三个子空间中, 教学体系是总纲,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调整, 学习交流则穿插于教学进度的进行过程中, 三个子空间最终构成了一个课程整体虚拟教学空间。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教学楼内的教学空间,即物理空间内的教室与实验室,还包括虚拟空间内的教学交流空间。

(2)按使用功能划分

教学空间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教室、阶梯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语音教室、劳技教室、多媒体教室、陶艺教室、摄影教室等等。

1.2 教学空间常用的布置方式

教学空间布置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5种,它们分别是:围绕核心筒布置、围绕走廊布置、走廊单面布置、围绕中庭布置与混合式布置。

布置方式 具体图例

围绕核心筒布置

围绕走廊布置

走廊单面布置

围绕中庭布置

混合式布置

教学空间的布置方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1)围绕核心筒布置

围绕核心筒布置主要是指教室围绕交通核排布。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是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功能流线较为清晰。缺点是走廊光照不足,无法形成展示空间。但可以通过灯光设计来弥补这个缺点,使走廊空间得以充分利用。

(2)围绕走廊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是将教室围绕走廊排布。这种布局方式的优点是人流通畅,功能简单,十分实用。缺点是若走廊过长,层高较低的话同样会产生光照问题;并且人流疏散也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不容忽视。

(3)走廊单面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是第二种布置方式的简化,即一般是一排教室排布在一条走廊上,优点是采光十分充足。但若是教室排布数量较多时占地面积会变得十分庞大,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空间浪费。

(4)围绕中庭布置

围绕中庭布置主要是指在教学楼内部设计一个中庭,所有教室围绕中庭排布。优点是方便学生下课时可以在教学楼内部活动,但一般只适用于层数不高的教学楼,若中庭面积不是很大的话使用率也会有所下降。

(5)混合式布置

混合式布置顾名思义,是指将以上一种或几种布置方式通过设计组织到一栋教学楼中,优点是流线清晰,不易产生人流交汇,但需要增加楼梯确保人流疏散,建筑造价会有所提高。

1.3 教学空间的功能布局及使用

教学空间的功能布局具体是指教室与教师准备室之间的功能组织方式。教室准备室,是教师准备上课所需器具,课间休息的场所,其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20。有时也可作为办公室来使用,因此也称之为教师办公室,这种情况下面积一般按照使用人数来确定。

教学空间的功能布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联排式、附着式与嵌入式。

(1)联排式

联排式主要是指教室与教室准备室平行排列,空间组合方式多种多样,若教师人数不多,不需要过多的教室准备室,可以两间、三间或多间教室共用一间教师准备室:若教师人数很多的话,也可以每间教室旁都设置一间教师准备室。这种布局方式是现如今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功能组织方式 图例 功能衍生 优缺点

联排式 能够产生多种组合方式,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但占用面积较大

联排式功能组织方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2)附着式

附着式主要是指教室准备室附着在教室空间上,这种布局方式下教室准备室面积一般都较小,或者干脆设计成为柜子摆放在走廊并紧贴教室空间。这种布局方式优点是占用面积较小,但容易阻碍走廊交通,并缺乏私密性。这种布局方式在实际中应用不多,若做成柜子一般也是给学生使用。

功能组织方式 图例 功能衍生 优缺点

附着式 占用面积较小,但阻碍走廊交通,缺乏私密性。

附着式功能组织方式(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3)嵌入式

嵌入式主要是将教师准备室设置在教室空间内部,这样设计占用面积小,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但从另一方面说,挤占了教室内部空间,减少了教室空间的使用面积,不利于教室的使用。

功能组织方式 图例 功能衍生 优缺点

嵌入式 占用面积小,使用方便,但挤占了教室内部空间

1.4 本章小结

教学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多样的因素,这其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布置方式,并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形成一种良好的功能流线,避免人流交汇;还要与其他功能空间组合紧密协调;最后还要根据考虑到采光设计,以满足不同功能的教学空间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天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1

[2] 程大锦.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北京: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05-01

[3] 王群. 建筑空间解析.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01

[4] 朱雷. 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 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9

[5] 魏易东. 穿透灵魂之旅:A空间―关于建筑.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22

第4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 四位一体 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一、引言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该课程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出现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西方性”,借鉴西方国家著名大学(如哈弗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案例教学;二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摆脱黑板经济学,进行多媒体教学;三是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将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置于实验室的情境下进行论证,即实验经济学教学法。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吸收了西方国家大学的经济学成功教学经验,从教学法角度看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因而对我国经济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方法均没有考虑学生受众的差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成本的问题,只单纯强调某一种方法的优越性,因而最终难以摆脱“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窘境,与“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教学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最近,包天仁教授提出了“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该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而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基于包天仁教授研创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思想,考虑到学生受众差异、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成本,尝试性的提出了“分明别类,注重主次,降低成本,五法兼施”的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凝聚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多位”精髓,按照“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殊性,符合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原则,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新方法。

二、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分明别类、注重主次、降低成本、五法兼施”。其中,“分明别类”是指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据此对学生进行基本分类,目的是便于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我们知道,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生的学科属性不同,其具有的数学水平各异,不同类别的学生对同一方法的认同和接受成本有很大差异。因此,盲目采用某一种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将压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成本,降低教学效果。“注重主次”是指教师在正式开始整门课程之前,应对学生所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分析整合,并将其模块化,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确定主次,即确定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只需一般了解,等等,目的是便于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不分主次采用一种方法贯穿始终。“降低成本”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进行。这里的成本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成本,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本。其中,教师的教学成本主要包括教师的课堂授课时间、课前备课时间、课后辅导时间以及为此发生的资料等费用支出,学生的学习成本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对授课方法的接受难度、学习的吃力程度、课前的准备时间和课后的复习时间以及为此发生的资料等费用支出。显然,这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成本较低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教和学。“五法兼施”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成本,应灵活选择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验经济学教学法等五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五法兼施”的目的既是为了为不同类别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为尽可能降低教和学的成本。

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强调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必须考虑学生属性和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即所谓“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同时,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努力降低教学成本,以实现满意的教学效果,即“减负增效”,“因材施教”是基本,“减负增效”是目标。因此,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立足学生、面向内容、考虑成本、方法多样,从而满足了“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教学目标设计。

三、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实施

按照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内容,其实施主要分三步进行,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分类;其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其模块化;最后,是本着降低成本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和不同模块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方便操作对学生分类,分类时既可以按照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进行,也可以按照学生来源于文科还是理科进行(有文理兼招的班级),如果专业人数较多,还可以同时按照数学水平的高低和文理科属性进行分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首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增删,并将其分成逻辑较为严密的几大模块,然后针对不同模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对纯文字描述的部分,如课程的导言或每章的引言部分以及经济制度或政策的介绍部分,教师采用讲述法或辅以多媒体教学法,成本最低,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有很强现实背景的理论部分,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由于有现实背景,题材容易收集,采用讨论或案例形式教学会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或模型推导部分,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经济学教学法直观、形象,可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体验,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而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声音、图像直接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抽象繁琐的模型推导过程全面介绍给学生,教学效率较高。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分类和教学内容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五种主要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同方法的实施成本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法是我们对教学法改革的一个尝试,是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现有教学方法的缺陷而提出的一个方法体系。按照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的设计思想,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教学窘境,实现“学生易学,教师易教,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教学目标。然而,西方经济学“四位一体”教学法毕竟集五法于一体,为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该法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每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找出最适合学生受众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这是采用该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参考文献:

[1]逯进,贺晓丽.对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50-53.

[2]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05.

[3]王力南.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5-37.

[4]于泽.我国本科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9.

第5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数理逻辑

一.什么是哲学

提到哲学,往往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很多人说不清什么是哲学,但很多时候,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īa,意即“爱智慧”,它是一个外来词汇。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将philosophia一词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Philosophia(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哲学就是人类思考宇宙人生的智慧。哲学侧重在思辨,都是以多方位、多角度、追根溯源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哲学可以解放人的思想,让一个人更有智慧,能辩证的去思考问题。

中西方哲学在思想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哲学的思维律是:同一律――“是就是是”;矛盾律――“任何东西不能即是又不是”;排中律――“任何东西必须或者是或者不是”。这是西方哲学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根据。这样就产生了种种的对立矛盾,也产生了很多的对立概念。如:朋友―敌人、和平―战争、对与错、……。由此西方人的思维容易走极端,完全忽视了事物发展的中间环节。大家都知道人与人的关系除了敌人、朋友还有非敌非友。而中国古人的哲学概念早已脱离对立的概念,儒家的基本点就是“中庸”。由于中国的文化是从周易演化而来,因此大家早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凡事取‘中庸’用其不满不溢之意。“过犹不及”是一个普遍的观念。

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差异分析

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古代基本上是以儒家教育哲学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教育哲学占主导地位。关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众说纷纭。有的学者从整体构架探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知行一致。有的学者从中西教育哲学比较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重世俗而轻神性、重道德而轻功利、重政务而轻自然、重和谐而轻竞争、重整体而轻个体、重积累而轻发现、重趋善而轻求真、重综合而轻分析等等。当然,这是就其教育哲学整体特征而言的,并不意味着绝对地偏向一方或绝对忽视另一方。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来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深刻影响并构建了炎黄族类特定的思维方式,哲学的功能的实现,哲学对认识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思维方式这种中介实现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是通过思维方式而起作用的。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思维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观念等要素的综合模式,是认知结构、价值结构、心理结构等方面的统一体,是人们的思维路径及其导向的理论概括。中国古代哲学在思维方式上,重证悟和直觉,讲求天人合一。其具体的认识路径总是从总体的直观到经验到直觉,离不开直观的具体的事物,离不开切身经验。当把价值系统纳入认识结构时,便出现我们前面所讲到的:用价值判断来包容、替代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用道德评判等同、取代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出现了重经验,尚功用,以大为美,不重分析的认识倾向。反映在政治上,是中国古代历久不衰、深固于人心的大一统主张;反映在医学上,是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考虑病情,辩证施治;反映在文学上,是重意境的理论追求和心理满足;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天地人贯耳参通之”的理想追求。这些,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上的统一、社会心理的趋同、文化的一体化等等,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带来了笼统思维、轻视分析的缺点,特别是当这种认识方式与传统理论价值观相结合时,便出F了以道德评价取代事实认识和泛道德倾向,从而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消极的因素。

第6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人文通识教育 现状 困境

人文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全面、系统、均衡的教育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人文通识教育在各界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教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通识教育良性发展的严重阻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对通识教育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现状

人文通识教育兼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双重特点,在中西方教育理论中都被多次提及。如果说,人文通识教育是给公民提供和其他公民共同相处的教育,实现了培养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那么,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语)堪称是这类的雏形。在当代,通识教育的定义已然不同,其内涵则更加丰富。但一般认为和专业教育不同,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展理智能力,其他的任何目的都是次要的”。[1]按照哈佛报告的理念,通识教育培养的人应是人格健全、明辨是非、品德高尚、理性好学,并明确真善美的价值。在潘光旦先生看来,通识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匠人”,而是对理性和心智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实现对自然、社会、人文的全面认知。可见,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抑或是古代和现代,对通识教育的人文性都是极为推崇的,毕竟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诉求的。

虽然人文性是通识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人文通识教育的实施并不容易,在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是比较特殊的,由于建国后教学体制借鉴了苏联模式,非常重视专业教育,学生在一年级进行专业教育,忽视了大学应有的通识教育。这种模式虽然适应了当时国情和时代的需要,短期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其地位和功绩不可忽视,但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事实证明,重视专业本无可厚非,但轻视通识是极为短视和功利的。这样的结果是: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专业教育无关的课程都沦为补充,也没有相对应的通识教育课程,导致整个课程体系的建构缺乏科学和均衡,并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暴露。比如专业划分过多过细,交叉学科了解不足;专业知识有余,人文知识缺乏,甚至学生缺乏健全人格,对大是大非问题缺乏认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文教育逐渐成为了高校改革研究的热点,很多高校也希望借助通识教育的平台来进行人文教育,通过增加人文素质课程,来弥补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不足,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顺势加强了指导,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2]于是人文通识教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的改革也逐渐走向深入,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纵观各校的改革,不难发现虽然具体措施各有差异,思路也各有不同,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即打通专业的严格壁垒,实现通识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多学科知识,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在这方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走在国内的前面,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伦理、历史与文化、语言文学与艺术五大类别。武汉大学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五大类别。复旦大学则分为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六大门类。这些大学在分类的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获得了各界好评。但放眼全国,能进行这些改革的高校毕竟有效,国内的更多学校尚未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或者有了初步的想法,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将这种改革贯彻下去,这是非常可惜的。

二.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困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良好,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足也是存在的,这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比如校方重视不够、教师教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

第一,校方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7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中西方 童话 差异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简称。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具有开启思想、扩宽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培养美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由此可知童话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相对而言,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而中国童话则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内容显得贪乏单调。本文将从儿童观、创作出发点和着重点、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二、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1.童话背后所反映的儿童观的差异

近现代西方国家对“人”本位的探讨、对人性的追寻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儿童为中心,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成长的儿童观萌发,因此,他们的儿童受到的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拥有更大的精神空间和自由度。这种儿童观的形成得益于他们一系列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革:从浪漫主义到儿童的发现,从卢梭到蒙台梭利,从卡洛尔到林格伦,从杜威到塞林格,从单纯的观念、理念到《儿童权利公约》。

与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相反,我们却是将“儿童”视为一个低级的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潜意识里把写“儿童喜欢”的东西当成幼稚甚至是低俗的,总是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想把他们成长的进程牢牢地框定在自己设定的轨道。长时期以来教育特别强调教导者的权威,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将儿童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传统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难免出现童话作品中脱离“儿童本位”的现象。

2.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着重点不同

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弘扬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是西方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

心理学和人类学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得西方儿童文学逐渐从最初的“教育性”向“游戏性”转变,西方童话也更多关注到儿童的心智发展特点。儿童对文学的内在需要得到了普通的重视,对儿童的理解、挚爱及使之快乐的动机使得童话创作充满了童趣。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美国儿童文学初期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童话故事都流露出作者对儿童世界的认同和童年崇拜的情绪。这些关注儿童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的作品,令西方儿童文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促进了哲学家、教育家对儿童观、游戏精神的研究,使得西方出现了更多“目的是娱乐而非自我改造,是感情的抒发而非灌输知识”的童话作品。西方童话的着重点在于它替儿童说话,站在儿童的“本位”为儿童争取权利,强调个性发展。

相反的,中国的儿童文学注重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童话创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育人,旨在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特征。在2000多年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儿童文学的树人使命自然与生俱来,教化成为其基本功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注重修身养性,强调教育对民族心理形态构建的重要性,教化情结成为积淀在整个民族心理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创作,彰显着文学的教化功能,也引导着童话创作的出发点。

与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不同,我们宣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如《三个和尚》、《宝葫芦的秘密》、《吕小钢和他的妹妹》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具有浓重的“文以载道”的气息,《狐假虎威》《贪婪的老虎》等童话故事都更多地侧重于教育儿童要谦虚、诚实、实事求是等思想品德。

三、童话中所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的差异

1.西方童话中的主人公形象丰富,复杂多变。如艾丽莎、拇指姑娘、匹诺曹、汤姆、皮皮等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安徒生的艾丽莎、拇指姑娘等都是美的化身,心灵美和外表美的统一;科洛狄的匹诺曹是个“活泼的小坏蛋”,幼小儿童的美好天性和尚待克服的缺点和谐统一的小木偶;马克・吐温的汤姆是个地道的顽童,一个聪明淘气,爱幻想,爱恶作剧,追求新奇的孩子;20世纪,林格伦的皮皮则是个非凡的、狂野的女孩,一个善良、富有、热心肠的各种天性都获得正常发展的孩子。

而且这些人物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强盗从刚开始的只为好玩地抢钱到后来用这些钱来帮助他人,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得以发展。

相对来讲,中国童话的主人公形象比较单一,且较为稳定。人物形象一旦定下,就不会轻易随着情节发展而改变。如《自私的小象》中,从故事一开始,小象的“自私自利”形象就已经定下了。而且中国童话对于主人公的评价也趋向于“纯”褒和“纯”贬两类,仅仅凭借其某一思想品格上的闪光点就将其大肆宣传,将人物视为完美无缺的化身。这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只着重于她在某一方面的某种品格的方式,自然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单一化。

2.中西方童话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别和年龄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与西方普遍存在的浪漫唯美的价值倾向相吻合,西方童话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大大多于男性,且人物形象更具“儿童化”。童话中的小女孩和少女大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幸福,追求光明。同时,这也流露出西方社会民主平等、女性解放的思想。

而中国童话中人物形象以男性居多,尤其是早期的神话故事,主人公多为神灵英雄式的成人形象。圣君贤臣、首领人物总是有力量惩恶扬善、主宰世界,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性本能的张扬意识,男性成为战胜自然的神,寄托了中国人征服自然、变革现实的愿望。而女性人物多与“贤慧、能干、自我牺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即使是较少的儿童形象也表现出“孝顺勇敢”的特点,这种“妻贤子孝”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原则的重视。

3.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所强调的人格特性的差异:西方童话更多的是宣扬“善良、天真、纯洁、诚实、追求自由”等的本性;而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强调“坚强勇敢、聪明机智、不畏艰险、坚毅不拔”等精神品质。

四、童话情节构思上的差异

童话环境大多被虚化,具有想象、幻想的特点。幻想是童话的最本质特征。但不同的是西方童话较中国童话大胆,童话创作的主观性更强。他们许多童话是完全远离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的,以致于我们无法从中窥探出主人公的原型,它具体的社会地位、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故事情节可能全凭作家天马行空的幻想。童话成了作家审美理想的一种描绘,带有一种乌托邦色彩。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善良、劫富济贫的强盗并非是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强盗。情节构思上的大胆创新使得西方童话更具有感性色彩。

而中国童话虽也具有虚幻色彩,但夸张中却隐约地带有浓厚的现实色彩,反映其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更多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憧憬或者不满。如《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明显是代表着平民阶级,王母娘娘代表的是权贵阶级,故事情节也反映出了平民与贵族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童话是作家对现实的感慨甚至可以说是发泄,带有一定的现实色彩,这就使得中国童话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之光。

五、结语

中西童话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差异。中国童话突出地表现了教育的功能、强调共性的发展、体现了理性色彩;而西方儿童文学的童话则表现为崇尚自然、肯定人生欢娱感,张扬个性和富于幻想、感情奔放,富有浪漫感性色彩。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撞击的世界新文化格局中,中国儿童文学在新时期出现了全新的变化,与西方儿童文学相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点。

[参考文献]

[1]杨健,郭成.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71―873

[2]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3](皮亚杰教育论著选》,转引自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少儿出版社1卯5年版

[4]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5]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 外国短篇童话选.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6]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第8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一、 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

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总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他们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我们经常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如果仅仅只看到我们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第三,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扬。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自信将会逐渐消失。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所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我们必须要做到: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2)教师要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

第9篇:西方教育的缺点范文

去年年底,应上海教育电视台的邀请,金庸先生从香港来上海参加第五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

论邀请赛,做决赛的点评专家。

金大侠认为辩论赛能把中国青年人比较害羞比较保守的性格改变一点,而且还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敏捷一点,一有什么问题马上作出反应来,虽说反应快了可能会有错误,但是多研究、学习,

在错误中取得进步,自身的缺点很容易在辩论中发现出来。辩论确实是锻炼自己的好形式。对于辩论,金庸先生提倡双方要讲风度。他认为,辩论中,“理”固然重要,但“礼”更重要。辩论要讲态度,大学生应该觉得自己和对方站的是平等的地位,要相信自己也有可能有错误的,对方的理论可能更加充分,更好。我们应该很用心很谦虚地去接受别人的意见。态度不要蛮横无礼,一下子把对方的所有的观点都抹杀了,谁错谁对都应该把道理讲出来!金庸说中国古代的孟子就很注重以例说理,以理服人,要讲道理让对方心悦诚服。在讲到最近文坛王朔对他小说的批评时,金庸说王朔的批评虽然语言苛刻,过火了一些,但过火也是一种批评,未必完全没有道理,讲得对的地方我接受,不对的则一笑置之。比如他批评我的小说结构中偶然巧合的成分太多,以后我写小说时会加以改正。金大侠虚怀若谷的大度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对辩论时要注意风度的身体力行。

在谈到辩论赛模式时,金大侠分析了东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区别。他说,西方例如牛津传统的

辩论很多都是法律系的学生,他们常常用一种法庭的辩论方式。基本上辩论一个问题,抓住对方的漏洞缺点,从逻辑上去找毛病。推论逻辑中的大问题只要抓住了马上就可以赢了。我们东方常

常引经据典,觉得只要把权威性的意见引出来就可以了,但是这种辩论方式不是很好,权威的意见有时也不一定对的,最好把自己的理论依据搞得充分些,再把对方的逻辑思维中有毛病的话找出来,辩论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胜利!

金庸先生还特地对现行大学生教育提出了看法:现在我们可以从学校或是网上获得资讯,但是这种从网络上获得的资讯对人没有太大的用处,应该把这些资讯组织起来,再转换成知识,知识才对人生、对文化有用。现在全世界科学知识已经发展得非常快,可以上太空,可以发展动力,知识太丰富可能变成一种危险的事情,可以把人类全部毁灭掉,可以把地球的生态平衡破坏掉,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组织更高的一步——智慧。智慧不单单是资讯、知识,而是更高的了。

智慧不仅包含知识还要自己思考,要考虑到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不单单是从个人、一个小社会,

一个国家的自身着眼。还应该使整个人类、整个社会更加安全更加发展,这是人类的大智慧。

金庸先生是个很和气的人,脸上总是带有慈祥的笑容,毫无成名大家的趾高气扬,更多的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