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好坏,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把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新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规律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农村实验室的安全现状及问题
1.实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差,部分实验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未按规定处理“三废”等方面,给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
2.实验室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消防设备配备不足,且有的过了使用期。因环保设施不完善而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化学实验室的未安装通风排气系统,往往整个楼内弥漫着浓重的气味,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必将影响楼内工作和学习的师生的身体健康。
4.实验室用房紧张,有的实验装备室、办公室和仪器室没有分开,需要分开存放的危险物品,也不能完全做到分开存放;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室还在危险的环境中运行。
二、农村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1.健全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包括:设备安全用电的要求,实验室防火防盗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急救措施等。要求各类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必须上墙,把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制作成宣传板悬挂在各实验室。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个学生和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
2.搞好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验室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保障实验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至关重要。在房屋完好、结构合理、面积与空间满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的情况下,其它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配电系统、供水系统、照明系统等符合实验室使用要求;②防盗设施和报警系统安全有效;③消防器材满足要求,放置位置合理,使用方便;④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室要安装通风设施。
3.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实验员对所管理的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全面负责,教务处分管实验室的主任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主任为直接领导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分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每学期检查两次,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每次安全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存档。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学校应把安全培训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实验教师要备好第一课,上好第一课即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实验教师就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对要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熟悉灭火器、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药物等均可是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保护环境。
5.加强实验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实验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实验教师队伍。这是创造安全、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应通过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器材使用、基本技能训练等,尽快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管理结构,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培训方案,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6.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实验室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实验室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制定“实验室应急预案”,要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实验进行之前。应急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比如针对触电事故的急救,针对创伤,烧伤,烫伤,等预防和处理。有毒气体、化学灼伤等一般化学品事故处理等等。
制定出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实验员教学急救训练,以便在学生或教师不小心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总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关系到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实验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细节工作,才能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谢琦. 加强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我见[J]. 中国科技博览,2011(14):202.
[2] 莫剑云. 中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7):120.
[3] 李景深.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做法[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11):48.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与市场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企业战略管理很大一部分需要以市场竞争规律为依托并且要紧密结合市场环境来制定,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实质性发展。在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阶段分别为早期战略思想阶段、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竞争战略理论阶段以及竞合状态下的战略理论阶段,各个阶段的理念核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且整体方向性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别。通过对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进行细致化的研究让企业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企业、市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开始向国外引进了企业战略理念,在该阶段主要是以哈佛大学教授代表团授予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来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这些理论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带来了指引性作用。在国内大学纷纷建立企业管理系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充实,其传播面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使得企业自得到了扩张,这就让企业战略管理融入到了企业管理当中并且愈来愈受到企业家的重视。在该阶段其实只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企业自受到了诸方限制,企业发展所关注的还是以利益分配为主,这也就让企业战略管理的深入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在此阶段企业家更多地将企业战略管理视为一种战略思考。
随后竞争力量模型战略理论在国内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为企业战略管理带来了新的理论支撑,同时也让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产生了新的方向。在企业自不断扩增的情形下,企业也正逐步转变成了市场经营的主体。在市场竞争程度愈发激烈的情形下企业若要获得生存权利就必须应对市场环境对经营进行改善,换句话说合理经营也就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当中的核心内容。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企业竞争与市场乃至国家以及社会都有着极大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理性地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管理进行调整,通过将长期战略管理分解为短期执行计划来贯彻执行。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发展展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热潮的带动下我国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战略管理理论也将顺应形势逐步更新,并且结合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会出现“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企业战略管理空间扩大。企业战略将会体现出层次化竞争,同时企业战略将会突破行业界限,其中不仅仅包括了产品的竞争并且还涉及到了服务的竞争,而商业机会竞争则是整个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企业在战略目标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同时也应该从全球市场动态的方向去把握,以此来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商业系统的介入。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来自于单独企业个体或者说企业只是一个基本单元,整个市场中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也就是商业活动的核心事实上是由多个企业形成的商业群,那么如果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加入到一个能够体现并赢得实际价值的企业生态群并在其中得到一个有利的地位。(3)将多种元素充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以往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由高管执行,而普通职员或中层管理人员仅仅是执行者,但是当前大环境的充斥下企业管理应该从垂直化逐渐过渡到扁平化,这样普通职员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或空间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当中,那么他们也就被赋予了制定者以及执行者的双重属性。
三、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对策
笔者认为完善企业战略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延展:(1)构建出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将偶然事件与工作事件分离开,对于工作事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度来执行,实现程序化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将精力置于偶然事件上并构建出动态事件分析让整个管理的秩序得以保证。(2)加强财务管理体系构建。通过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运营资金管理来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扩充融资能力实现稳健理财、科学投资。(3)加强提升企业研发管理能力。对产品定位进行准确的把握,让产品研发与企业战略实施形成协调机制,实现长远规划,加强专利保护。(4)加强企业高层素质培养,构建良好的高层成长制度,强化企业高层管理战略思维培养。
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客户类、业务类、财务类。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客户信用自动评估、额度控制、发货控制、应收账款的预警跟踪、客户协调、灵活的管理报告、货款回收进度报告、客户信用状况报告、争议货款报告。
四、结语
当前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是十分严峻的,为了让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得以立足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构建出目标明确的企业战略,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展开让企业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此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柳茂平.战略本质与企业战略内在层次结构[J].南开管理评论,2010(01):111-112
[2]喻开陆.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J].内江科技,2011(02):123-124
[3]高传富,陈传明.关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11(01):99-10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互联网技术;实验室管理
互联网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它使信息之间的传递变得更便捷、更快速、更自动化。它是大众创新的工具,能够促进中国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它在教育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样也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工程素质能力等重要任务。[2]随着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成为未来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的方法进行探索。
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和载体,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3]学校的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发展。国家也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建设,教育部在2005年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建设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84个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指出:“加强实验建设,需首先重点加强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推进高校实验建设”。[4]国家对实验室发展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措施,增加了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对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增加,高校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有宽敞的实验用房和充足的实验器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特别是大型重点仪器、精密仪器设备的配备,为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室管理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性工作,它具体指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条件、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实验室人员等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5]目前,高校往往忙于实验室的建设但对其日常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无法正确认识其日常管理的重要性。[6]
(一)高校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高
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大致可分为大型贵重仪器、精密仪器、常规普通仪器。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推进,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多,以下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一是大型贵重仪器是科研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这些设备都价格昂贵,所需的占地面积大,使用频率低,维修和维护成本高。二是精密仪器易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灰尘、振动、空气流动的影响,且极易损坏。三是常规普通仪器使用率、借出率高,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使其损坏速度不断加快和损害程度也不断加深。四是仍然使用纸质版的实验记录本对进出实验室人员、借还仪器进行登记,借还的过程较为繁琐,也造成大量纸张的浪费,且给实验管理者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造成困难。
(二)高校实验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开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的之一。随着实验室的开放以及实验设备的增多,实验室使用人数也不断增多,使得以下问题变得更加亟待解决:一是实验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废液增多。二是实验者在实验完毕后,未将仪器进行正确归置,使得之后的实验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相关的仪器,造成实验室凌乱不堪。三是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薄弱,对大型仪器的用电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防火设施还不够完善。
(三)高校实验所需的易耗品
高校实验所需各种易耗品的不断增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一是易耗品使用频繁、用量大、消耗快。二是易耗品因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有时候会出现被实验者带到其他实验室却没有进行登记的情况,甚至出现遗失的情况,看管起来较困难。三是药勺混乱的情况在称量药品的过程中频频出现,使得药品之间相互污染,造成大量的浪费。四是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频率增加、处理困难,有时出现处理费用远远高于药品本身价值的情况,有时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四)高校实验室人员
高校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从实验技术队伍地位角度来看,高校对实验员不够重视,实验员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之辅助”的地位。[7]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二是实验员的职称结构不合理。三是实验员的绩效工资待遇低。四是实验员培训与进修的计划缺乏,其管理与维护实验室的水平得不到提升。这些实验员不被重视与认可的现状,导致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这也使得高校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探索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通常指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电子产品。它们的出现使得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明显缩小。对于实验室使用者来说,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可使其预约、查询、提醒服务变得更方便快捷。比如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搭建实验室管理的支架,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进一步说明。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板块:个人中心、服务窗口、实验室概况。个人中心需实验室使用者实名填写个人信息,实验室使用者可查询自己预约的实验室以及何时何地使用过何种仪器的记录。服务窗口主要负责预约使用实验室、药品、仪器等一系列预约服务;正确使用药品、仪器等物资的说明查询服务;同时还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提醒,实验仪器安全使用提醒等旨在提高实验室使用者的实验安全意识。实验室概况板块主要负责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及每间实验室所存放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主办的各类关于实验室使用、仪器使用的讲座通知,同时还有关于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介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科研的热爱之情。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的设立,使得需要使用实验室、实验仪器的科研人员与学生都能够进行预约、查询、被提醒。随着高校实验室的规模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设备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功能有限,功能更强大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
(二)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的网络技术,它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根据云计算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结果可分为核心服务层、服务管理层、用户访问接口三大部分。[8]而云平台可被分为存储型、计算型、综合型云平台,其主要作用分别为存储数据、数据处理、存储与处理数据并存。[8]而实验室需要构建的是综合性云平台,同时兼具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功能。云计算的功能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实现实验信息与数据的存储与查询,云群件和保修等功能。它们可使实验日程更透明,实验日程自主安排与预约服务变得更加有序,同时可快速地开展共享文件以及仪器保修的服务。二是提供云通讯服务能构建师生共同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惑能够及时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云计算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核心是实验室,根据登录人员的不同身份进行设计,分为学生、科研人员、管理层。学生可通过“云端”获得以下信息:预约实验室、药品、仪器;查询实验室课程安排、他人预约记录,避开实验室使用高峰期;及时反馈已损坏的设备;查询已损坏的设备的维修状态;查询实验仪器使用操作说明等。对于科研人员,除了获得学生以上使用服务外,还可通过“云端”管理自己的实验团队,查看自己实验团队的实验进度和实验结果。对于管理者,可进行人员管理的权限分配、设备管理、实验预约和查询统计服务[9],最终使实验教学环节和管理流程得到优化,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10]
(三)物联网
物联网指借助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高新机械设备,按照制定好的信息协议,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将任意物品与网络进行有效的连接,使相关事物在受到合适的分析、存储、计算等处理后能够形成静态和动态的信息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5][10]它包括三个系统即智能感应设备、传输网络和应用控制网络,形成物物之间、物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处理。物联网的应用使得实验设备的管理更加智能,每台设备都有相应的RFID电子标签,RFID标签中记录着该设备的相关信息、使用情况、设备进出实验室的记录。手持式读写器可读写RFID中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无线设备接受相关信息,再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服务器中进行相关的整理分析或加密等。中央处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可将实验物资、环境监测、人员管理这三个系统和其他开放子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物联网的使用使每间实验室、每台仪器的状态、使用情况都能够得到实时了解和跟进。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展望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少不了便捷的移动设备,但需要存储和处理数据功能更强大的云计算,同时需要精细化到每台仪器的物联网技术。移动设备、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三种技术的联合使用将使实验室的管理变得随时随地,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与空间距离。这将使实验室的管理能够跟上规模日益宏大的实验室建设步伐。但移动设备、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出现,最终都需要管理人员去维护,所以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根本还是在于人。而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目前却没有达标,这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也影响到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基于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搭建实验技术交流平台,毕竟没有学校领导、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问题的反馈,实验室的管理进步是缓慢的。其次,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应提高其待遇,组织他们参加相关的进修培训[11],建立奖励机制,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最后,对实验室仪器实施“谁管理,谁负责”责任制与“谁损害,谁负责”责任制。实验室管理机构要经常组织相关的仪器使用讲座,增强使用者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护意识以及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意识。而实验室管理最重要的是建设实验室文化,实验室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统一的实验室形象标识、合理布局,良好的实验室氛围、科研氛围都可以提升实验室的文化及人文环境。[12]
五、总结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不仅需要实验员的努力,更需要高校上下团结一致的努力,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应该爱惜仪器设备,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实验室朝良性方向发展。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方式,我们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引进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为缩短时间与空间距离,使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更强大、更全面。除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实验员素质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需两方面同时抓,以实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轻松、快捷、高效。
[参考文献]
[1]常维亚,邢鹏,刘迎春,等.“互联网+”时代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论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6(2):73-77.
[2]周春月,闫子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架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239-243.
[3]冯英忠,卢泽楷,李志光.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26-28.
[4]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04-206+209.
[5]盛加林.高校实验室管理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175.
[6]许冰,徐顺清.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3):185-186.
[7]徐来祥,燕艳.高师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状况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5):150-151+171.
[8]季霞.探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实验室资源的优化应用[J].软件工程师,2015(11):35-36+5.
[9]吴旭,陈仁安,魏德志.基于云计算的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226-229.
[10]王国霞,徐银梅,鲁亿方.云计算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115-117.
[11]韦丽娃,魏鹤鸣,高兴军.高等院校实验技术团队建设途径的创新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18):77-78.
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如何培养不仅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实验室建设在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现课堂所学原理的真正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建立设备齐全、技术成熟以及管理科学、创新的实验室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 专业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十余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个方面的弊端也不断暴露。
2.1 实验室设置理念陈旧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设置是根据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类归纳后对应相关课程建立的。这类实验室对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中显出力不从心。有些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太少;有些实验课程安排混乱,上课时间交叉,导致学生实验连续性差,不仅造成实验器材的浪费,同时学生的实验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短缺
由于高校学生扩招及专业让人才的短缺,导致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缺乏。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的有些实验室是由理论教师兼顾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和完善。
2.3 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合理
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的购置,不仅要满足实验课程所需,还需要在专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方面有所考量。目前,有些仪器设备使用率太低,不能充分运用到本科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3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环境、实验设备等[1],软件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人才等[2]。根据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
3.1 教学团队型实验室设置
为了避免实验室使用不当、管理混乱的状况,提出利用实验教学团队来配置实验室的措施。由执行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可进行实验设备开发、维护的实验技术人员和进行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实验人员组成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3]。每个教学团队配置一个教学研究实验室,必修课程之外,各个实践环节由团队教师带领指导。这样,学生能够始终跟随教师参与到真正的科学研究当中,对于实验仪器也能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3.2 完善设备管理机制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直接反应整个实验室的水平和管理效果。实验仪器从采购、收货、入库、验收到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明确到个人,不要采购一个人,验收又一个人,导致有些设备在各个环节上都容易出现问题,而追根溯源却无从查起。仪器设备的专人负责到底制度,避免了乱买仪器,验收松懈,责任推诿等现象,充分实现仪器设备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3.3 利用科研牵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当前,单一的实验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光靠一些经典成熟的实验已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在理工类的专业中,科研项目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科研项目中挖掘专业实验项目必然成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
1.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特点
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一般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强化基础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训、实验与实习(社会实践)教学结合互动、“综合教育”与“个性培养”结合并进的育人模式,追求“高素质,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与此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也与其他理工科类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实践性是美术院校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很重要的专业特征,实践教学贯穿于美术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形成由实训、实验和实习环节构成的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基本技能实训课、工艺技术实验课、设计表达实验课、综合创新实验课。
2.实验室功能
实验室拥有资源、人才、场地、环境等优势,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和理论支撑,主要功能体现在“实验教学、科研创作基地和对内对外服务”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构筑高校实验室成为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科研创作气氛活跃、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孵化基地。
(1)实验教学方面
当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构成高校教学工作的两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支撑与实践,还是理论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不足,无法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就会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验操作训练,对今后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因此,美术院校实验室要突出实验教学实训环节的作用,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实验教学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
(2)科研创作基地方面
实验室在为师生提供科研创作环境方面,可以有较好的便利条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实验室整体功能,完善实验室服务质量,能够吸引师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创作活动。生动活跃的科研创作氛围,既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效果的检验与实践,又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与求知欲望的孵化过程。通过科研创作,将理论联系实际,学校联系社会,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社会所需,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3)对外开放服务方面
实验室拥有设备、场地、人才、技术等优势,在教学辅助(培训)、技术支撑、设备维护维修、实验室开放运行等方面,能够为师生以及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高校实验室应当以师生以及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实验室各种服务功能。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服务,不仅能够为实验室营造自我造血功能,减轻高校办学过程中实验室设备维修维护,耗材使用,成本支出等经费负担,又能服务校园乃至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当前形式下,国家、各级政府以及大专院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如何把握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是全国各大专院校的重要课题。
二、设计与媒体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发展现状
1.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发展现状
我院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科在2001年被确定为天津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随后于2002年4月,成立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实验中心逐步形成了艺术设计大学科平台基础上的结构合理、优势集中、资源共享的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体系,构成了实验中心统合下各实验室交融互动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开发架构[1]。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在国家、地方政府“十五”“十一五”规划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学院的统筹规划下,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不久前,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及动画专业又被天津市教委评选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巩固了在我市同类学科的领军地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此外,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和“现代艺术实验中心”通过整合,统合为“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因此,新实验中心应当乘势而上,打造成与品牌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思路,争办国家级示范教学实验中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实验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实验室承载功能不足。随着新形式下的学科发展,现有的实验室从规模、结构、技术工艺、材料、承载功能、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等方面适应不了教学要求,所以,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改造、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实验室承载功能,并新建一些与学科发展过程中新专业建设相配套的专业实验室,来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
(2)专职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欠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得不到良好的利用和相关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有些专业实验室,存在一些危险系数很高的化学用品或者机械设备和工具,操作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同样需要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监督或者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造成实验室管理和开放运行方面的局限,影响了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实验教学的支撑作用。
(3)实验室开放不足。实验室的承载功能不足和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必然造成实验室的开放不足,以至于对“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影响。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动手锻炼,对大型的高端设备了解不足,缺乏整个创新设计到产品实现的整个制作流程,视野得不到扩展,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
三、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几条措施
1.优化实验室结构和配置,提升实验室承载能力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新形式下“建立以学科大类为基础设置的多学科共享、宽口径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或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2]的要求,结合我院“国际知名、国内位于前列的高水平美术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应充分融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新形势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充分考虑学科建设的需要,体现专业实验室为学科服务,学科为专业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保障的宗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协调发展,打造实验室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使其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优势突出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美术学院创意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设计开发的重要平台。实验中心在后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应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调整和新建一些专业实验室,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与媒体艺术教学实验中心
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融合了大学科下的各专业实验室,形成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宽、实验技术条件较为先进的全院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
2.紧跟时展变化,建设现代化实验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专业实验室简易、过时的设备以及制作工艺流程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下的实验要求,离现代化实验室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与学科的发展无法匹配,客观上要求建设部分具有现代化标准的高端实验室。通过购置一些主流的实验设备,搭建现代化的实验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制作工艺、操作流程和实验手段,保持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相一致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水平,我们才不至于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3.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能
新形式下的实验室建设,要求有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伴随着我院学科发展与建设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数量逐步增加,实验室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场所,环境,设备和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所有的实验室采用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即,所有的实验室场所通过安装视频监视控制系统,由网络汇聚到主控中心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和控制,整体上达到统一管理、维护、控制等功能。既可以减少管理维护方面的人力成本,还能够使实验室设备得到实时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浪费和损耗,使实验室环境管理运行安全有序,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在设计与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框架下,实验室要实现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管理队伍的建设,应该从集约化,多层次,高水平等方面做出相关要求,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补充急需实验岗位,逐步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的高素质的管理和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人才保障。在一些具体的条件下,应灵活、合理安排实验技术人员,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精简实验室、工作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人员;涉及到危险化学用品和危险系数高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增设实验技术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管理人员;而其他有些共享性稍弱,专业性强的实验室可以阶段付专业理论教师或实验教师全天候使用和管理,直到该专业课程结束或者课题结束。
4.拓展实验室对外开放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随后,天津也出台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文化强市的目标迈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将成为支撑中国第三增长极的重要创新极[3]。
我院具有百年办学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科研、创新能力强,实验室应当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结合社会所需,充分利用实验场地,科研创新能力、高精尖大型设备和其他资源等优势,为社会或者企业机构提供设计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制作和产品包装等服务,使实验室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创意文化发展进程中来,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搭建学校、企业、社会交融互动、共利互赢的环境,达到共同发展和进步。
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几个结合
1.将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结合起来
实验室的第一要务是满足本学科范围内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要求,即严格意义上的“对内服务”,广义上讲,满足本校其他学科范围内具有共享性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要求,也可称为“对内服务”,除此之外,将剩余的空闲时间向在校师生、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个人或团体提供设备使用、场地使用、技能训练、技术服务等形式的对外服务,都可称为“对外服务”。
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可以使资源得到广泛共享,特别是大型精密等高端实验设备和仪器,通过提高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急需的资源,使其内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挖掘其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服务的潜力,可以有效减少其使用成本,降低设备折旧率,提高使用效益,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
实验室开展对外开放服务,就应当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好了,实验室服务效果才能体现,当然,应当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根据服务内容和项目,适当的收取服务费用,可以对实验室耗材,易损件及必备工具进行及时补充,可以保证实验室设备设施正常运转所预留的流动资金,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国家投资和学院投入资金的有效补充,是缓解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将服务效果与服务效益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使实验室建设与服务步入良性循环,以更好的为教学、社会服务。
3.将提升服务能力与提升社会影响力结合起来
我院具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在国内外影响力较高。应当利用当前有利条件,提升实验室对外服务能力,适当的走出去,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中来,是提升实验室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在开放条件下,实验室积极拓展对外服务,融入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潮流中,及时跟进当前流行趋势,才能有效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通过吸收和引进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思路,保持实验室的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活跃度,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形成社会品牌效应,打造实验室高端服务形象。
五、结束语
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宽、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管理的原则,全面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条件,全力拓展实验室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验室综合效益,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多功能、多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更好地为学科发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创意文化繁荣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敏,蒋志华.美术类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7-19
[2]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04
[3]天津市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Z].天津: 津政发〔2010〕1号, 2010年
作者简介:
[关键字] 区域高校;创新型实验室;建设规划;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48-3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Ma Ying Chen Shanji Zhang Lingfei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7)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task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laboratory in reg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at basi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ending to positioning and tending to be characteristic during the process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transforming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regional advantageous innovation fields,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ersonnel, strengthened the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 reg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科技部在2017年基A研究工作会议中指出“十三五”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时期,围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要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强调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前沿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挑战。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创新型实验室,研究创新管理体系,在创新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各区域的办学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而且更要重视实践教学,区域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创新管理体系是必然的。
1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的功能和定位
在“十三五”时期,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创新型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始终是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情、省情的[1]。在区域高校,趋于定位,趋于特色发展的需求,结合地方优势创新领域,进行地方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创新管理体系,建设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产品应用开发和工程技术推广的实验创新基地和育人环境;以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实验室为目标,建设在前沿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创新型实验室,是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为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核心阵地和支撑力量;是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1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区域高校必须结合自己的特色建设教研一体化的创新型实验室,开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队伍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参加“毕N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大赛,并争取优异的成绩。
1.2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创新型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结合地方特色坚持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设具有区域优势创新领域的实验室,可以为相关专业的老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努力追踪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前沿,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强区域新兴产业的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相关科研项目,全面营造适应新技术、新产业蓬勃涌现的新环境,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形成区域增长的新格局。
1.3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场地
加强创新型实验室为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经济活动,扩大创新型实验室的社会效应,才能拓展实验室的发展空间;区域创新型实验室实现高效的社会服务,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提升创新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区域特色,通过多学科交叉与渗透,与有关部门合作,建设区域创新型实验室,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特殊问题,加快发展区域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是地方高校定位、教学条件的重要体现,随着学科的发展,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实验室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区域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规划。以青海民族大学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建设为例,如图1所示:
青海省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建设以少数民族语音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和工程技术为主导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对青海少数民族语言资源采集,对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少数民族语音信息和少得褡逵镅晕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2]。
青海民族大学于2005年调研全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开设了数字语音信号处理课程,结合青海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聚多的特点,侧重于少数民族语音语言、民族音乐的处理分析;青海民族大学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的建设机制依托通信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基础理论研究,产品应用开发和工程技术推广的实验基地和育人环境,建设为专用的、具备对少数民族语音语言信息进行各种特征分析和处理,以及进行少数民族语音通信功能的创新型实验室,积极申报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项目,我们已承担了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青藏地区少数民族语音的特征分析”,申报了“基于混合结构的安多藏语说话人识别研究”等省级课题。
通过调研,根据教研的需求,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近期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建设内容,第一期要筹建专用语音录音室,即为消声室,实现纯语音的采集;第二期要购置各种语音录音、存储设备,建设语音硬件平台;第三期购置各种语音数据库及创建青海少数民族如藏语、撒拉语等语料库,建设语音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随着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更新设备和技术。
在实验室基础条件具备的同时,中期规划中,包含实验室人员的建设,安全建设和制度化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验室建设初期所制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成立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责任落实,争取做到无事故,无火灾的安全实验室[3];制度化建设是实验室日常教学的保障条件,创新型实验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广泛征求各任课教师,实验人员,学生意见,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在学院实施过程中,将规章制度研究审议,形成文件,挂在实验室及实验室楼道,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宣传,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4-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需求,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不再局限于面向学生,面向教师,而要更广泛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科研工作人员,因此,在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的长期规划中,结合地方特色,结合专业特色,争取实现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效应,实现经济效益。
3 区域创新型实验室建设的管理体系创新
3.1 加强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7]。一是在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建设初期,结合青海民族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征求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任课教师意见,全面的制定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人员职能等管理机制,实现实验室规范化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实验室主任的职能作用,建立专业学科团队,形成科学的科研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三是结合学科特点,建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建设适合于青海民族大学的实验室运行机制,负责实验室发展规划,考核评估,立项审批等事宜,保证实验室的稳定发展;四是结合信息时代,建立实验室信息统计系统,对实验室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智能化的考勤,智能化的选择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效率和实验效果。
3.2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流的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不仅有先进的装备和科学创新的管理方法,还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型实验人才。在创新型实验室建设方面,把创新型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实验室发展的首要位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一是青海民族大学与企业合作,从实验室主任,到实验室实验师,不定期的分级进入企业培训;二是结合专业方向,进入211,985高校学习参观;三是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来学院讲座,指导;四是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聘请具有科技创新,技术开发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任职管理,为工程语音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8]。
3.3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是支撑创新型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基础[9]。一是结合青海民族大学特色,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聚多的优势,建设工程语音实验室多学科交叉集成的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利用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建设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青海民族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重点高校联合,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方资源的技术共享和资源共享,促进学科的高效发展。
4 结语
对于地方少数民族高校建设创新型工程语音实验室,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实验室各方面的工作仍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不断挖掘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共享实验室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实现省内一流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王福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 欧阳玉祝,陈小东,王迎春.欠发达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156-158.
[3] 梁建国.丁燕梅,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29-231.
[4] 潘爱花,胡黎平,陈省平,等.浅谈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223-225.
[5] 李积兰,王永杰.地方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4):146-148.
[6] 龚玉.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128-131.
[7] 李云.国家实验室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关键词:电子政务 实验室 研究 山西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国家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工作和了解民众意见等基本政务提供了重要通道,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科技保障。
1、国内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针对本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措施,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也日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论述,明确了电子政务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要不断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加大和其战略地位的快速提升,电子政务领域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带动了中国电子政务的科学长效发展。
电子政务实验室可以利用其在公共政策与管理方面的科研优势,加强对电子政务理论的深入研究,在概念、功能、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在实现方式上建立比较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理论,用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与创新。电子政务实验室通过攻克前沿技术难关,搭建各种实验模拟系统,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全面的电子政务网络解决方案。此外,电子政务实验室可以利用搭建的模拟系统,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为干部职工系统的学习电子政务,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提供保证,从而培养一批精炼的电子政务专业队伍。
2、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决策方式、管理行为、运行模式、工作流程,以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因此,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开展电子政务理论研究、构建符合山西省实际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型、开发具有示范效应的各类政务系统、进行电子政务人才培训,引领山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示范,从而为山西省的电子政务建设服务。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是山西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现代化和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方向,其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信息时代世界各国的一个共识。忽略这一点,就会造成国家和政府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政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及公共行政的改革,是电子政务在一段时期内长期追求的目标。
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有利于山西省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需要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环境作为政府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所以,政府上网以及整个电子政务的实施需要采购大量的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这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的重点由基础设施转向应用,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我国的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而电子政务的特殊性也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电子政务建设对信息产业的要求也主要体现在软件建设方面。对软件市场的需求主要有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是政务数据资源建设的关键和电子政务深入开展的保障;网络安全软件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防范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提高系统对信息安全保护、安全检测与监控、应急反应和灾难备份、恢复能力。电子政务对应用软件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办公软件、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业定制软件以及信息服务型的管理软件等。
3、实验室建成后的效益
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将对电子政务涉及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内部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系统、电子政务外网系统等政府主要电子政务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模拟实验,必将大幅度提高山西省在电子政务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水平,降低政府办公的成本,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实验室研究人员将通过直接深入电子政务实践寻求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一方面,模拟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环境中从事实验活动,接触政府核心机密网,了解政务运作程序,检测政务安全防御体系。另一方面,构建电子政务的整体框架,前瞻性运作电子政务模型,并以公民身份超前应用网上办事等功能,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需求,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和建立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可以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整合现有网资源,提高信息共享率;通过对联合办公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业务管理的一站式审批,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网络和信息安全实验,可以进一步寻求保障政府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寻找信息安全保障与降低建设成本的平衡点,避免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开发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关键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新建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26-02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产生了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该类院校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后续发展[1]。
南京晓庄学院作为一所升本十多年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始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建章立制和研讨教学,很多方面呈现了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进一步思考与探索新的改革思路,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学校教学工作概况
目前,学校设置12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了组团式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加强校内实验教学建设,已建成177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室总面积为23 756平方米;建立了5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建设点3个,校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在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立项建设省级精品教材项目1项,获省级精品教材奖2部;立项建设省级教改课题近10项,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近40门;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近百项等[2]。
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建设与发展,学校逐步由规模扩张转向了内涵发展,教学工作一直稳步运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设备陈旧
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其他高校相比,仍存在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短缺、专业实验室配备不齐、多媒体教室投影不清晰、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音、体、美学院艺体类专业教学资源缺口较大。
(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学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作了些尝试,探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对外合作办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2008和2011年两次修订了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培养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仍存在。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均衡
专业建设是学校基本教学建设之一,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升本后,学校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新老专业、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如新老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老专业师资和教学条件非常好,但学生人数很少,新专业招生数逐年增长,师资不仅短缺,而且职称低,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也严重不足;热门与冷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热门专业招生人数较多,但师资与教学条件比较薄弱。一些“冷门”专业学生报考率较低,很多学生是服从志愿,对该专业不感兴趣;就业率也相对偏低,甚至是隔年招生。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资源较少
“十一五”期间,学校课程建设效果不明显,课程资源不足,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较少。尤其是实践类课程资源明显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总学时压缩较多,因人设课、争课时现象仍然存在。
(五)实践教学改革不明显,经费投入不均衡
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省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加了校外实习基地等,但学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还缺乏整体的改革思路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各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偏少,而且不稳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平衡,工科专业、老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较多,文科专业类、新专业经费投入较少等。
(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严重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学校师资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较少,主要表现在艺体类等。各专业教师分布不均衡,老专业教师数量过多,而新办专业和热门专业教师短缺非常严重。
(七)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创新
教学管理是维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直接影响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缺乏整体思考,教务处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由于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学院作为教学实施部门,由于二级管理没落实,又缺乏有效监控;常规教学管理中,教师提前下课、随意调课、上课迟到等时有发生。
二、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建设的策略
“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在总结基础上,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主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南京晓庄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工作,把课堂教学中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本科教学与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整体思考、逐步推进、逐个解决,确保教学工作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久工程,难度大,涉及面广,需要全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要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开发,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三)合理设置专业,加强专业综合改革
根据南京晓庄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学校要从校级和院级两个层面共同抓专业建设。
1.做好专业整体建设规划,尊重专业个性,树立专业平等观念。学校在专业建设中坚持普惠性与竞争性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重在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兼顾学院发展现状,对优势明显效果突出的专业,提出凝练特色与铸造品牌的要求;对建设水平较高和成效较好的专业,采取优项优投的办法,尽快形成特色与优势,并将其培育成品牌、特色专业;对与地方发展联系紧密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专业,进行重点扶持,以促进其尽快发展[3]。
2.厘清专业设置,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学院对专业建设要有整体设计,从理念、制度与操作层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形成一套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注重专业特色建设与凝练,在“教学做合一”视野下,创建特色,构建品牌。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拓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等多渠道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分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以及目前学校发展现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对兄弟院校的调研与学习,另一方面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等。
(五)加大教学投入,提供教学保障
继续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加强对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力度,尤其是对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加大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与管理等。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做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针对学校师资队伍短缺的现状,采取外部人才引进与内部教师转型相结合的办法逐一解决,及时解决新办专业的师资短缺问题。设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学的培训与研修,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在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多方面的教学素质与技能水平[4]。
(七)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实施二级教学管理,扩大学院自主办学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整理、研究与完善,形成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的科学规范。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精干高效和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3.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教务处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领导、管理、服务三大职能,在教学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研究与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永安.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品牌大学内涵建设――以
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4).
[2]陈晓春.新建地方高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乐山
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3]王章忠.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检视与思考[J].教育
探索,2011,(9).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各领域的不断开发,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的新能源的开发都会伴有一定量环境污染的产生。因此,环境监测工作作为控制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监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近些年发展来看,我国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套富有我国特色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和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且制定了系统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方法和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制度,也可以看出环境监测相关技术已经逐渐地走向了国际标准化。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地接受人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改善工作逐渐地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监测形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非常高,同时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设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设备质量差距较大,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很小。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如表1 为大气污染重点源的排污状况
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我国自成立环境保护法律以来,颁布的法规政策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的,目前正在执行的环境监测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太笼统,在运用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内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还是在6 年前正式颁布实施的,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步伐。
2. 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我国在各个城市成立了诸多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国家除了建立监测局和环保局之外,还有许多的相关部门,例如: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等都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息息相关的重中之重,以上这些部门都对环境监测技术有着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法律支持,这么多部门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最终导致国家监测局收到的汇报数据也是不统一的。
3.环境监测缺少硬件设备以及活动经费不充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是根据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就会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上级部门分配下来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始终在起跑线上,即便是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没有先进的仪器配合也会无疾而终。
4. 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的不真实、没有纪律性。目前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还是政府部门主管,所以,有些城市的环境监测结果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某些城市的环保部门为了突出地方的政绩,上报的许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结果都是虚假不真实的,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三、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虽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1. 我国环境监测队伍专业素养低,基础薄弱;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起步较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这就造成了我国环境监测队伍组建困难,队伍专业素养低,不能很好的解决我国环境监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表1大气污染重点源的排污状况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旧存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中应用得比较广泛。而我国西部地区或比较偏僻的地区应用的较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上的地区不平衡性是阻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2. 我国的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监测管理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实验室被认可的普及度不高;目前,我国对于监测管理的理念还比较落后,环境标准参差不齐,还未能国际化,实验室管理环境混乱。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缺少权威性,不被人们所认可。
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领域狭窄;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还是很小的,国内标准物质缺口非常大,监测技术配套性差,缺少可监测的项目,许多大精仪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因为起步比较晚,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的企业比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低。这种缺乏资金,缺少竞争力的状态直接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四、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1.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而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测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2.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调查表明,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当务之急,必须有侧重地建立监测方案,有效地开展研究整治工作环境监测仪器的重点应当往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方向发展。由于空气类与水类污染问题的恶化与难控性,需要加强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以便加强对空气、水污染现象的连续分析与自动监测。要对重点污染地区加强调查与监测,并作相应的防治研究。第五,监测技术应向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大力发展多种监测技术,以适应不同污染的监测需要。生态监测是新兴的监测技术,要加强对其研究,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此外,还要充分借鉴国外的专业技术经验,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最后,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监测技术服务。
3. 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监测系统的完善和创新是现今科学家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对现今的环境污染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全面的监控下,对环境污染和监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石田耕三.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环境监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