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河道治理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稻;合理;种植;密度;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承德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水稻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地点设在隆化县张三营镇东风村。
1 试验品种及供种单位
参试品种为长选12,生育期138d,生产单位为长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计4个不同密度处理,处理分别是a:30cm×10cm(22000穴/667m2)、b:30cm×13cm(17000穴/667m2)、c:30cm×16.5cm(13000穴/667m2)、d:30cm×20cm(11000穴/667m2),小区面积12m2;四周设保护行,不设重复。
3 试验地点概况及试验实施情况
试验地点隆化县东风村,海拔658m,前茬作物水稻,土壤为褐土,全氮0.79g/kg、速效磷17.9mg/kg、速效钾36mg/kg、有机质16.4g/kg,使用10%浸种灵水剂5000倍进行种子处理;使用封闭一除草剂号;秧田施肥采用腐熟好的农家肥100kg和二胺2.5kg;旱育秧方式,以10m2秧床的秧苗移栽1亩本田播种;本田施肥使用腐熟好的农家肥2000kg和二胺30kg;追肥:分别在6月8日分蘖前每667m2追施20kg碳氨作为促蘖肥,8月上旬每667m2追施10kg磷酸二氢钾和10kg氢氨作为促粒肥;病虫害防治,水稻返青后,每667m2用苄·二氯(稻别草)60g喷雾,6月8日每667m2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水稻负泥虫;7月12日用咪酰胺防治水稻稻瘟病。
4 试验结果
4.1 生长发育进程
播种期4月25日;出苗期4月28日;返青期6月7日;始穗期8月10日;齐穗期8月16日;成熟期9月18日;生育期138天。
4.2 植株性状变化
经调查,虽然试验采用a、b、c、d4种密度设计,但所种植的长选12表现无明显差异,田间整齐度好,抗倒伏,轻度叶瘟、穗茎瘟和纹枯病,无稻曲病,耐寒性高。
4.3 经济性状差别
4.4 产量结果
产量测试结果为密度a折产835.60kg/667m2;密度b折产683.68kg/667m2;密度c折产605.86kg/667m2;密度d折亩产563.24kg/667m2。
5 结果分析(表2)
多重比较: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误差自由度6;均数样本容量: 3;均数标准误:0.200。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c、d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表现为最好。
6 综述
通过试验,长选1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a,产量达到835.60kg/667m2,比b、c和d分别增长22.2%、37.9%和48.3%。不同密度对穗数、穗粒数、空秕率和千粒重都有影响,田间表现在株高、穗长方面也有明显变化,整齐度较好、无倒伏、耐寒度高、病害程度一致。
7 试验小结
目的 探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L3)横突综合征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运用祖国医学的针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门诊治疗8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3.98%,随访1年以上复发率只为6.02%。结论 针刀治疗L3横突综合征症状即时改善甚至消失。
【关键词】 针刀疗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痛
第三腰椎(L3)横突综合征是众多腰背痛疾病中的一种,门诊较常见,常笼统地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好发于青壮年、从事体力劳动和爱好较剧烈运动的体育爱好者。门诊常用对症、药物、针灸、按摩理疗、封闭等疗法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复发率高,远期疗效欠佳。笔者自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门诊用针刀治疗8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患者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最大68岁,年龄最小19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个月,平均9个月。双侧患病11例,有明确的外伤或劳损史58例。
1.2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及爱好剧烈运动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常诉有轻重不等的腰部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疼痛往往在久坐、久站或早晨起床以后加重,患者腰平直,常以双手支撑腰部站立,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不能弯腰,如要弯腰持物则更为困难,疼痛因人而异,有的疼痛非常剧烈,有的则持续性钝痛。疼痛的性质,一般是牵扯样的,也有呈酸困状的。症状重者还有沿大腿向下放射的疼痛,可至膝面以上,极少数病例疼痛可延及小腿的外侧,但并不因腹压增高(如咳嗽、喷嚏等)而增加疼痛症状。于L3横突尖端有明显的局部压痛,痛点固定,是本综合征的特点,有的病例病程较长时可触及L3横突尖端处增粗或结节。
1.3 诊断要点
①有外伤或劳损史;②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弯腰和长久站立疼痛加重,患者腰平直,常以双手支撑腰部站立;③L3横突尖部局限性压痛点;④屈躯试验阳性;⑤X光、CT或MRI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转移癌、骨结核、强直性脊椎炎等腰痛疾病。
1.4 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于体表定位(定位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影响疗效,皮肤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L3棘突旁开3cm(注意个体差异)处进针刀,直达L3横突尖,对尖端剥离2刀,深度0.5cm,调转刀口线在横突上下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
1.5 疗效标准
治愈:经1~3次治疗,疼痛消失,屈躯试验阴性,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有效:经1~3次治疗,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3个月内复发者。无效:经1~3次治疗,疼痛减轻不明显或加重。
2 治疗结果
经治疗1~3次,治愈78例,治愈率为93.98%,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中一次治愈65例,占78.31%;二次治愈11例,占13.25%;三次治愈2例,占2.41%。在83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均为治疗后症状消失,但反复发作,占6.02%。
3 讨论
3.1 L3横突解剖与发病机制
正常腰椎呈生理性前凸,L3位于前凸的顶点,因此为5个腰椎体的活动中心,成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L3横突有多条肌肉附着,如横突间肌、横突尖端与棘突之尖有横突棘肌,前有腰大肌及腰方肌,横突背侧有骶棘肌,腰背筋膜中层附于L3横突尖。L3横突最长,活动幅度大,受拉应力也最大,受伤机会较其他横突多。由于L3横突过长,故在扭、闪、挫及屈伸腰部时易与相邻肌肉、腱磨擦,易于损伤腰背筋膜、骶棘肌、腰大肌。在急性损伤时,附着于L3横突部的筋膜、韧带、肌等组织可发生部分撕裂、出血、组织渗出、水肿等改变。在自主制动的情况下,逐渐吸收或留下机化、粘连等病变。有些人仍然要勉强活动,L3横突处则仍重复着上述病理变化,而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腱挛缩,并形成恶性循环,而形成L3横突综合征。如此反复,使此病缠绵难愈。如果有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粘连并受压于L3横突尖上,更会引起顽固性疼痛。
3.2 针刀治疗原理
针刀是指凡是以针的理念刺入人体,在人体内又能发挥刀的治疗作用的医疗器械。针刀疗法[1]是由朱汉章教授于30年前首创,现已发展为针刀医学[2],是一门新兴学科。针刀医学是将中医和西医的部分基础理论融合在一起,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医学系统地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范围,通过对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形式和病理变化过程的研究,发现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动态平衡失调有四种基本的病理因素,即粘连、挛缩、瘢痕和堵塞。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的这些新认识,给治疗这一大类疾病找到了明确的治疗目标,再加上针刀闭合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这一大类疾病成为简单而易治的疾病。
当初朱汉章教授把针灸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剥离、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为闭合,明显地提高了对骨质增生、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类疾病的治疗效果。L3横突综合征是门诊常见的腰背痛疾病之一,本病特点是常见、难治。西医主要是对症、药物治疗。针刀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变是L3横突尖部与周围组织结疤粘连,当对本病有了新的认识后,治疗上运用针刀在L3横突尖部位进行剥离和松解,使得此处骨肉粘连剥开,肌肉松解,往往经治后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好效果,症状很快消失,并且不易复发。
3.3 针刀治疗的特点
实践证明,针刀治疗L3横突综合征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简便,安全可靠;②病人痛苦小,见效快,恢复也快,效果理想;③可门诊治疗,无须住院,费用少;④远期效果好,复发少。我们认为:只要诊断明确,掌握针刀治疗适应证,熟悉操作方法,定会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节 语言认知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al ganglia and cogni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Methods A case report was madeon a 55 years old man who suffered from disorder of speech and impairment of verbal short-term memory after ischaemic infarction of the left posterior lentiform nucleus. The patient had been examined by using MRI and cognitive tests.Results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patient had impairments of rehearsal, expression and verbal short-term memory. Chine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ndard Aphasia Examination revealed he had difficulties in expressing and writing. Test for immediate recall of verbal stimuli showed moderate impairment in the patient. MRI indicated there was ischaemic infarction in the left posterior lentiform nucleus.Conclusion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human basal ganglia are involved i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verbal short-term memory.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basal ganglia; cognitive function of language
作为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的神经基础的研究集中于大脑皮质,且具有明显的左侧优势现象[1],如左额下回后部的Broca′s Area被认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左颞上回后部和顶枕颞连接区域即Wernicke′s Area是感觉性语言中枢,左侧岛叶前部是发音和语音清晰度的调节中枢[2],这些外侧裂周围区域就是传统的语言功能区[3]。大量的研究揭示基底节主要参与运动功能和非陈述性记忆如程序性记忆等,Ullman[4]最近提出基底节是语法的非陈述性记忆神经基础。但一些临床报道提示基底节损伤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不过这些报道的病例的语言功能的障碍伴随其它功能障碍如:面舌瘫、肢瘫、感觉障碍、体象障碍、古茨曼综合征、共济失调及额叶症状等[5-6]。因此,不能确定是否由单纯的基底节损伤引起。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左侧豆状核后部缺血性梗死后出现的语言认知障碍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1.1 病史 患者男性,55岁,大学文化。早晨起床发现自己讲话不清楚,主要表现为说话费力,有停顿,断断续续,找词困难,伴书写笨拙,语音、语调调节困难,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运动、感觉异常。发现症状后约2 h来我院就诊而收入住院查治,患者近期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良好,尿、便正常。高血压病史3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25 mg,3次/d,血压控制在140/75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否认糖尿病、血液病等疾病史,否认传染病史,无手术创伤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毒物及疫区接触史,无不良饮食生活嗜好,无精神病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1.2 体格及实验室检查 体温36.5℃,脉搏76次/min, 呼吸18次/min,血压162/84 mmHg意识清楚,精神正常,语言不流利,有停顿,找词困难,体检合作,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及自知力均正常;双眼球活动自如,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均灵敏,无面舌瘫,咽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稳准,浅反射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无异常,尿、便功能正常,布氏征、克氏征阴性;心、肺、腹部视、触、叩、听均未发现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
1.3 量表测试 测试分阶段在一个安静房间内进行,患者完全配合,精神状态良好,注意力集中。首先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7],主要表现在语言复述、语言表达及语言即刻短程记忆方面障碍(分值为19分,正常24分以上),而语言理解、计算力、注意力及定向力均正常;然后进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ese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Standard Aphasia Examination, CRRCAE) 检查[8],检测结果提示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和书写的障碍,而其它方面均正常;最后进行语言文字短时记忆检查提示中等损害(分值为5分,正常为10分以上)。
1.4 影像学检查 发病约24 h以后磁共振检查,T1加权轴位片示在左侧豆状核后部缺血性梗死形成,病灶大小约0.8 cm×1.2 cm,边界清晰(图1)。
1.5 治疗及预后 入院后经神经营养、改善脑血液循环、控制血压及高压氧、康复等治疗措施后,患者非流利性语言、书写笨拙及词语短时记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住院25天后出院。出院后2个月来院复查,除偶有吐词不清,患者言语清晰、书写正常、词语短时记忆恢复正常。
2 讨 论
人类语言的表达需要复杂计划和唇、舌、上颚、咽部、喉、呼吸肌及其它辅助肌肉的协调运动而完成的。语言表达的失用被认为是对保持正确的发音和恰当时间文字输出秩序的表达计划障碍[2,9]。皮质的Broca区是运动性语言的中枢,而左侧岛叶前部对语言表达起关键性作用。本例患者既无皮质的损伤也无面舌瘫等运动障碍,因此,不像以前报道的基底节性失语[5-6],本例患者的语言表达障碍是由单纯的左侧豆状核受损所致的,这表明基底节直接参与了语言表达的神经过程。患者失语症状的主要特点是自发说话不流畅、发音不清晰、书写笨拙、复述困难,但对语言的理解无异常,这些特点不同于皮质语言通路损伤而导致的构音障碍[10],主要与运动性语言障碍有关,这表明左侧豆状核的损伤中断了调节语言输出的运动控制(包括说和写),豆状核是语言输出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的PET研究也证实左侧苍白球参与了语言表达的调节[9],而本病例则提供了基底节参与语言表达的认知功能的直接临床证据。
转贴于 然而,本病例不仅有语言表达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还有词语短时记忆障碍。不同于Ullman[4]提出的语法非陈述性记忆,词语短时记忆属于陈述性记忆范畴。Wise等[11]认为语言表达和从语义记忆中提取单词享有相似的神经网络,因此,豆状核的损伤同时导致语言表达和词语短时记忆的损害,进一步表明基底节是语言表达和语义记忆相似神经网络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语义记忆还是工作记忆,其神经基础的研究都集中于大脑皮质,相对地,基底节对陈述性记忆的作用知之甚少。Shu等[12]提出一个学习记忆新区——纹状体边缘区。纹状体边缘区内分布着远比纹状体其他部分多的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如L-脑啡肽、P 物质、神经紧张素、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等[13],纹状体边缘区的细胞构筑、纤维联系和所含神经递质和纹状体其他部位不同。Shu等[14]选取数字记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MRI技术手段揭示了左侧纹状体边缘区与前额叶一起参与了人脑的听觉数字工作记忆过程,温志波等[15]在临床上发现纹状体边缘区受损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这些研究证实了基底节参与了学习和陈述性记忆。目前,本病例又从临床角度证实了基底节参与了陈述性记忆,而且病例病灶与纹状体边缘区相似,进一步揭示了纹状体这一区域所参与的不同类型记忆。
综上所述,单纯的豆状核损伤可以引起语言认知功能的障碍,揭示了基底节特别是豆状核参与了语言表达和词语短时记忆的神经处理过程,基底节是语言表达和语义记忆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丰富了对基底节认知功能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失语症和痴呆机理提供了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Chee MW, Caplan D. Face encoding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in healthy dextrals with right hemisphere language [J]. Neurology, 2002,59(12):1928-1934. [2] Dronkers NF. A new brain region for coordinating speech articulation [J]. Nature,1996,384(6605): 159-161.
[3] Adams RD, Victor M.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M].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001:378-430.
[4] Ullman MT. Contributions of memory circuits to language: the declarative/procedural model [J]. Cognition, 2004,92(1-2):231-270.
[5] Kim JS. Pure dysarthria, isolated facial paresis, or dysarthria-facial paresis syndrome [J]. Stroke, 1994,25(10):1994-1998.
[6] Pramstaller PP, Marsden CD. The basal ganglia and apraxia [J]. Brain, 1996,119(Pt 1):319-340.
[7] 李 格.老年痴呆简易测试方法研究——MMSE在城市老年居民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1):13-16.
[8]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9-21.
[9] Wise RJ, Green J, Büchel C, et al. Brain regions involved in articulation [J]. Lancet, 1999,353(9158):1057-1061.
[10] Urban PP, Wicht S, Hopf HC, et al. Isolated dysarthria due to extracerebellar lacunar stroke: a central monoparesis of the tongu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 1999,66(4):495-501.
[11] Wise R, Chollet F, Hadar U, et al. Distribution of cortical neural networks involved in word comprehension and word retrieval[J]. Brain, 1991,114(Pt 4):1803-1817.
[12] Shu SY, Penny GR, Peterson GM. The ‘marginal pision’: a new subpision in the neostriatum of the rats [J]. J Chem Neuroanat, 1988,1(3):147-163.
[13] Shu SY, McGinty JF, Peterson GM. High density zinc-containing and dynorphin B-and P-immunoreacyive terminals in the marginal pision of the rat striatum [J]. Brain Res Bull,1990,24(2):201-205.
关键词:地震波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综合物探;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
经历了众多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成功与失败和大量隧道工程实践之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作为施工工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线明确要求并在施工中实施。
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序流程图
图1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流程图
三、地震波法案例分析
1. 有效预报的前提
隧道地震波预报必须保证数据质量,需要设备装置、观测系统、激发接收系统和处理分析系统等多方面条件的保证。
在预报时应确立数据第一,制定有效波预报的分析检查措施,保证现场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地震波预报是加深地质工作的手段,应密切与其他手段相配合。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查明隧道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情况,确保隧道安全通过。
现场检测中注意事项:
①要有预报检测人员进洞布置接收和激发的孔位,用红色油漆毛笔准确标注在隧道的洞壁上,而后通知施工单位打孔。打孔完毕后,预报人员要先进洞对孔深、孔径、和孔数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孔要进行补钻。
②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内容布孔,孔径、孔深要求一致,且布孔位置应尽可能选在岩性较好处,孔径为40mm,孔深为2m左右,如该布孔段整体岩性较差(易塌孔),则将孔径调整为50mm,成孔后需要清孔,所有激发孔应向下倾斜,所有孔离地面高度应相同。激发炮孔一般为24个,但炮孔数不是一个严格的规定,激发炮多一些的地震波记录有益于成果的解释。接收孔距离最近炮孔20米左右。讲“左右”的用意是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岩体相对完整的位置打接收孔,记录实际距离为偏移距离。炮孔间距为1.5-2.0米。装药时应将药条推至孔底。由于实际工作中打的钻孔可能有误差,所以仪器操作员还必须测量并笔录每个钻孔之间的距离,以便后期数据处理时校正。
③激发炸药的用量要适中,根据隧道围岩的坚硬程度等情况,确定合适的炸药量。一般情况下,围岩坚硬、完整(如灰岩),用量在 40~70g;围岩较软、破碎或松散(如泥岩、全风化花岗岩等),用量在 80~200g;靠近掌子面,用量宜稍大;靠近传感器,用量宜稍小。其用量也与检波器到传感器的距离有很大关系。并使用合格的雷管,因为雷管存放时间过长、受潮或本身质量有问题会导致不同炮点爆破延时不一致。
④在仪器进入采集的过程中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不允许洞内有打钻和动力车辆施工等。
⑤安全施工高于一切,仪器操作员与炮工密切合作,彼此的工作招呼要明确,尤其是放炮口令。进洞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服从隧道施工部门的安全规定。
⑥在预报采集工作结束后,检查24炮记录是否合格,在确认无需进行补充的工作后,操作仪器把当次采集的数据外传至USB闪存上。现场采集记录的质量是处理工作的基础;处理成果的质量是解释工作的基础。
2. 波形介绍
①理想状态下的波形
图2 理想状态下的波形图
由上图可见,理想状态下的纵横波清晰可见,同时靠软件判别即可自动分离,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波形,现实数据采集中很难实现。
②现场采集的良好波形
图3 兰新二线高家山隧道进口(12.12)
③受干扰严重的波形
图4 兰新二线大沟斜井(11.10)
3. 典型案例分析
津秦铁路葫芦山隧道进口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报告
预报里程DK223+227~DK223+327
预报前设计围岩四级,综合预报图如图3.2所示。
图3.1津秦铁路葫芦山隧道进口综合预报图
设计文件中里程DK223+240~+260段为隧道推测断层及其影响带岩体呈碎石状散体结构,从图3.1可以明显看出在里程DK223+255~DK223+258段,存在明显的一负一正纵波反射界面,且反射幅度十分明显,因此推测此处存在一条构造破碎带,实际开挖情况与设计和预报情况相符。
四、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若干问题的讨论及相关结论
1. 地质工作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重要性
地质工作是贯穿隧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是对整个隧道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宏观把握,是提高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准确率的重要保证。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根据隧道开挖揭示的洞身围岩条件的变化趋势和采用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探测结果,结合预报人员地质经验,对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性质、分布位置、规模的预测。因此,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分析、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决定了地质工作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只有宏观把握整个隧道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确定隧道施工地质预报重点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的预报经费利用率,提高预报准确率,达到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
采用除层析成像法外所有物探法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其最终结果均是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界面的位置,反射界面前方介质的性质判定,尽管可以参考介质波阻抗、反射系数及波幅变化特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对探测界面前方隧道施工将遇到的地质条件的宏观把握和参与施工地质预报人员丰富的地质经验。地质工程师的参与,无疑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隧道地质预报准确率的高低,与参与预报工作人员对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层岩性、构造等的分布、界面产状及其变化、不同波在不同介质预报中的传播特性的掌握程度紧密相关。
详细的地质工作,可以推测界面间介质的性质并大致给出不同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推断界面产状的变化趋势并推测界面在掌子面前方出露的大致位置,为探测结果的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 结论
在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为核心,综合物探与地质分析结合,洞内外结合,长短预测结合,物性参数互补”为原则:
①“以地质分析为核心”是指以地面和掌子面地质调查为主要手段(必要时开展超前钻孔),并将地质分析作为超前预报的核心,贯穿于整个预报工作的始终。
②“综合物探与地质分析结合”是指在开展TSP、地质雷达、瞬等综合物探工作的同时,必须将物探解译与地质分析紧密结合。
③“洞内外结合”是指洞内、洞外预报相结合, 并以洞内预报为主, 如地面地质调查是洞外预报,掌子面素描、超前钻探和各种物探方法是洞内预报。
④“长短预测结合”是指在长距离预报的指导下,进行短距离精确预报,如地面地质调查和 TSP长距离预报,掌子面素描、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是短距离预报。
⑤“物性参数互补”是指选取的物探预报方法其预报物性参数应相互补充配合。TSP、地质雷达等物探方法不一定同时同等使用,应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长短预测结合”等综合预报原则和物探方法适宜性,选取适宜的一种或几种物探方法进行预报。
参考文献:
[1] 张伟波.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筑.2010(5) :167-169.
[2] 舒森,王树栋.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应用[J].铁道勘察.2010(4) :80-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2008.
[4] 刘云帧.TGP隧道地震预报系统与预报技术探讨.铁道建筑技术[J].2008(增):487-502.
【关键词】河道曝气技术;河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
1 引言
嘉兴市域内大小河流湖荡纵横相连,河道总长约1.38万km,水面积约268 km2,河道分布密度为3.5km/km2,总长959km,水面积42.22km2。
根据2010年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遍布全市的6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仅4个断面水质满足功能区类别要求(以河网常规断面评判),IV类及以上水质断面超过80%[1]。水监测断面水质的主要超标项目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由此可见,嘉兴市河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如何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将这些被污染的水体治清,使之达到功能区类别要求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国外河道污染治理中广泛采用的治理技术——河道曝气技术。
2 河道曝气技术简介
2.1 河道曝气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的河流水质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从五六十年代起,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考虑解决日益严重的河道污染问题。其中,河道曝气技术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很多国家被优先采用。
2.2 河道曝气技术的基本原理
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反映水体污染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维持水中生物生存及保持河湖对污染物净化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水中溶解氧
2.3 河道曝气技术应用与分类
根据国外的河道曝气实践[2], 河道曝气一般应用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污水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前, 为解决河道水体的有机污染问题而进行人工充氧; 第二种是在已经经过治理的河道中设立人工曝气装置作为对付突发性河道污染(如暴雨溢流、企业突发事故排放等)的应急措施。另外,在夏季,因水温较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和耗氧速率加快,也可能造成水体的溶解氧降低。以上两种情况发生后,进行河道曝气复氧是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固定式冲氧站是在需要曝气增氧的河段上安装的固定的曝气装置。当需要长期曝气复氧,且曝气河段有航运功能要求或有景观功能要求时采用固定式充氧站。移动式充氧平台就是在需要曝气增氧的河段上设置的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并且可以自由移动的曝气增氧设施。国外报道较多的是曝气船。这种曝气形式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根据曝气河道水质改善的程度,机动灵活地调整曝气船的运行,从而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2.4 国内外河道曝气技术治理河道的工程实践
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工程的良好效果和相对较低的投资与运行成本费用, 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型污染河道乃至港湾和湖泊水体污染治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虽然河道曝气在国外已经开展了20多年,在我国,尚未在河道大规模综合治理中应用过。部分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已经开展的一些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曝气复氧是治理河流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3]。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一期工程[4],经治理后,苏州河生态系统逐步改善,随着水质的好转, 生态系统同步改善。水生生物种类和底栖动物生物量不断增加,水体的生物毒性下降, 水中开始有鱼;德国柏林teltow运河的纯氧曝气设施[5],在水温25℃,水体溶解氧浓度为6.3mg/L 时,纯氧曝气仍可使水体溶解氧浓度提高1.5mg/L;釜山港湾曝气设施[6]治理效果显示,曝气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萦江河口快艇区域的水质,可以增加DO、削减COD、改善透明度、消除臭味。
3.3.2 高效去氨氮原因分析
河道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良好效果,其原理是水体中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如H2S、FeS等)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且具有反应速率快的特点。由于黑臭物质(还原物)的耗氧量是化学耗氧量的一部分,这部分物质的去除亦可降低水体的化学耗氧量。同时,河道充氧可以使处于厌氧状态的较松散的表层底泥转变为好氧状态的较密实的表层底泥, 因而可能减缓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向上复水体的扩散。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恢复黑臭状态的河道正常的水生态系统。
4讨论与建议
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整治的90条96段,长205公里的市区河道中,主要整治措施还是截污纳管、生活污水处理和底泥疏浚等传统措施。有关河道的截污纳管、沿河两岸的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的有关规划如景观设计、文化挖掘、旅游开发、土地开发等的力度都在加大,但通过水生态修复技术来改善水质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还没有新的进展。
鉴此,本论文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结合该技术提出以下几点河道治理理念。
(1)在使用传统措施治理河道污染的基础上,为使河道的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要求,选择河道曝气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进一步净化水体;
(2)加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投入;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工业园区内的河道,可以借鉴“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要求相关区域的企业在保证达标排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相关合作公约,与政府部门共同治理流经园区内的河道。比如在园区内的河道上游安装固定式河道曝气装置,保证流经园区的水质污染物浓度不升高;
(4)据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常规地表水监测的数据显示,嘉兴市饮用水源地涵养区地表水溶解氧浓度常年低于5mg/L,对污染物的净化不利。在水源地涵养区安装河道曝气装置可以保持河道溶解氧的高水平,进一步净化涵养区的水质。同时,该装置亦可作为对付突发性河道污染事件(如暴雨溢流导致涵养区水质恶化等),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和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苏盈盈等.嘉兴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质量报告(研究报告),2012(5)
[2] 孙从军,张明旭.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工程与技术(研究报告),2001(4)
[3] 刘延恺,陆苏,孟振全. 河道曝气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水处理工艺[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1):22-25.
[4] 陈伟等.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1,20(5):234
[5] 凌晖等. 纯氧曝气在污水处理和河道复氧中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1999,15(8):49-51
[6] ] Soo-Saeng Kim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rface aeration(air-O2)installation o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estuary of Suyong River,Korea(research repor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stitute,Dong-Ah University,1990.
[关键词]河道分级;规划;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58-01
0 引言
为完善河道分级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河道分级管理调研的要求,对沱江支流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状况做以下介绍。
1 青白江概况
青白江地处四川盆地之成都平原西侧岷江冲积扇的东南侧,为沱江一级支流,以蒲柏分水闸为起点,在金堂县赵镇平安桥与毗河相汇后汇入沱江,全长103.8km,流域面积 1170km2,流域平均比降2.6‰,占四川幅员面积的0.24%。青白江贯穿都江堰、青白江区、彭州、广汉、新都区、郫县及金堂7个县(市、区)。青白江为都江堰灌区干渠之一,是灌排兼用的河道,承担着成都、德阳、绵阳、遂宁4市19县(市、区)约500万亩农田灌溉及沿江城乡生活生产供水任务。目前,青白江流域水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洪设施建设方面,青白江同时承担着流域内行洪任务,平原灌区组成一个密集的灌排兼用的渠、沟网络,有上千年的历史,已形成“天然河道”,由于工程年代久远,加之运行时间较长,病险老化工程普遍,防洪设施薄弱,防洪标准低。据统计,青白江已建防洪堤57Km,仍有约150Km的自然河岸未得到有效防护。
2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现状
青白江河道属省管河道,四川省水利厅委托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对该河道进行管理,都江堰管理局负责进行业务指导。但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维护经费来源以省财政经费为主,管理单位自筹部分费用。涉水建设工程的审批依据工程建设规模的大小及工程建设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由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局、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审批建设。
2.1 工程建设规划及管理
2.1.1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规划
为治理、开发青白江,由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牵头,于2011年10月编制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送审稿),该规划报告为青白江的水害防治、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2011年12月,四川省水利厅在成都主持召开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的审查会,鉴于青白江防洪问题突出,防洪治理迫切需要,为满足其防洪治理建设依据的需要,本报告在原综合规划报告中防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于2012年7月修编完成了《沱江支流青白江流防洪治理规划报告》(修编本)。通过系统分析青白江洪水特点、现状防洪设施防洪能力等,针对防洪薄弱环节,提出了防洪治理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设施等。本次防洪治理规划保护对象有县级市1个(都江堰市灌口镇)、县级城镇1个(金堂县赵镇)、一般建制镇4个(胥家镇、蒲阳镇、向阳镇、三水镇、清江镇),以及沿江的乡村河段居民点和集中成片的农田。防洪工程保护人口24万人,农田67.9万亩。本次规划新建堤防36.8Km,新建护岸100.7Km,堤防及护岸加高加固5.7Km。目前,沱江支流青白江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已实施。规划实施后,不仅有防洪、水环境及水土保持治理等效益,还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2.1.2 建设管理制度
继续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决策、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加强招标投标操作过程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加强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理顺监理、项目法人及施工单位间的关系,明确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和预算的控制,强化其对支付、工期、施工环境、安全生产等的监督职责。
2.2 岸线保护
推行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整治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统一规划岸线功能区,充分发挥岸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按照岸线利用分区确定的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的开发和保护目标,进行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督。
2.3 河道采砂管理
切实落实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的采砂管理责任制;建立统一规划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采砂控制制度;规范采砂船舶的准入及监管制度;制定与违法收益对应的惩罚措施;建立既能使采砂业主依法正常获利,又便于可采区正常管理的合理的砂石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河道采砂论证制度,落实采砂分区管理目标,探索建立适应性采砂许可制度;加强采砂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采砂执法能力,建立青白江采砂长效管理机制。针对青白江河道实际情况,我处制定了《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河道采砂管理实施暂行办法》与《人民渠一处河道零星采砂暂行管理办法》,落实相关责任,充分与地方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偷采、盗采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河道工程安全及有效利用资源。近几年,由于洪水灾害频发,工程损毁严重,青白江河道已禁止开采砂石。
3 青白江河道分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993年我处依法进行了青白江河道沿线国有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由于历史原因,该河道都江堰市段与广汉市段至今未进行确权划界,其余各段均已进行了确权划界,由于历时较长,社会及自然环境情况变化复杂的种种历史原因,已确权划界界址已不明确,很多界址点得不到当地老百姓认可,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与地方有严重分歧的现象,增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
(2)青白江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洪设施不足,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低,河岸垮塌严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无法抗御较大的洪水危害;同时,河道防洪抢险条件十分落后,主要由于沿河交通不便且无维修通道,这给抗洪减灾以及日常的河道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近些年来,洪水频发,青白江河道工程水毁严重,严重缺乏恢复重建资金及维修养护资金。
(3)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现有水政执法人员、执法装备、经费远远不能满足青白江河道管理的需要。同时,我处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具备行政执法的条件,因此,对非法采砂行为缺乏足够的打击力度,这也给我处的河道管理带来很大的不方便。
4 完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体制。一是要不断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河道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水利部门一家,还涉及到发改、财政、建委、园林、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和区、乡镇、村等基层政府和组织,二是要认真落实事权划分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积极性,以利省级河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洼地治理 淮河流域 世行贷款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08-02
1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小洪河下游洼地位于小洪河上蔡县境的杨岗河口至新蔡县境的小洪河、汝河汇合口处班台村,沿小洪河区间长度96 km,其间大小支流30条,流域面积2328 km2。本次治理选择流域面积较大,洪涝灾害严重的支流,共有杨岗河、南马肠河、茅河、荆河、小清河、戚桥港、丁港、龙口大港和柳条港9条支流,分布于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个县境小洪河两岸,流域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宽40 km,长130 km,流域面积1935 km2,20世纪60~80年代已初步治理,共开挖河道长276 km,筑堤段长186 km,修建桥、涵闸建筑物316座,为当地防洪除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小洪河下游洼地地势低洼,约40%流域地面低于小洪河防洪水位,80%排涝涵闸结构简陋、年久老化或孔径过小,部分堤防残缺标准低,外河洪水倒灌现象频繁,因洪致涝灾害严重;部分桥梁标准低,大面积缩窄河道断面形成河道输水瓶颈;河道长期未得到治理淤积严重,除涝能力低。涝水滞留时间长,据1950―2003年54年统计资料分析,该区洪涝灾害平均1.4年一次,下游段秋季作物绝收每2年一次,多年平均损失3600万元。洪涝灾害是该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该洼地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小洪河治理列入《河南省水利建设“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2002年10月,省厅水利设计院完成《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划除涝标准为3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2003年小洪河桂李~班台段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河道土方工程已完成50%,为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03年10月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中的一项。省水利厅以豫水计[2003]176号向水利部和淮委发文,要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为加快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工程的建设进程,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编制《小洪河下游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建设缘由
小洪河下游上蔡、汝南、平舆、新蔡四县是我省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根据1950~2003年54年的历年灾害统计,有38年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3209.4万亩,多年平均成灾面积59万亩,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此次治理范围内多年平均成灾面积16万亩,受灾人口11万人,损失粮食1500万kg,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
2003年小洪河流域普降暴雨,上游来水长期占据河道,本地涝水持续一周不能排出,新蔡、平舆沿河近50万亩农田一片,平均淹没水深1.5 m,近60万亩庄稼颗粒无收,损失粮食2.4亿kg,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
小洪河下游支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有市内“粮仓”和省内“油库”之称,且人口居住稠密,人力资源丰富。但小洪河下游过流能力低,排水受到限制,支流河道堤防及建筑物老化,本地涝水不能及时排出,上游洪水长期滞流本区域,该区犹如“洪水招待所”,洪涝灾害频繁,使得该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自然地理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且近年来小洪河水污染严重,洪水挟带着污水,漫溢于下游洼地,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该区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本应是美丽富饶地区,由于多年来长期洪涝灾害,上蔡、平舆、新蔡三个县至今仍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导致该区大量民工外出打工,部分农民靠卖血来贴衬生活,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其中上蔡、新蔡为爱滋病高发区,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世界睹目。因此要改变本区的贫困状况,必须有效控制该区的洪涝灾害,彻底进行洼地治理。
3 水文与地质
3.1 水文气象
本流域属半湿润到半干旱过渡气候,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大。流域上游伏牛山区是主要暴雨中心。本区降雨量年际差异很大,年内分配不均,年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5倍。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60 mm,汛期雨量较为集中,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且又集中在两三场暴雨之中,强度大,范围广。
3.2 工程地质
小洪河下游洼地工程治理段地层主要为轻粉质壤土、中粉质壤土及重粉质壤土,土质较均一。岩层产状水平,水平方向强度分布均匀,层位稳定,不均匀沉陷性小,承载力一般为120~150 kPa,压缩系数一般为0.2~0.35 MPa-1,由此可定为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一、我区开展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概况
大致分四个方面进行:
1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例会后,我们就分别与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市容局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水环境监督检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上报书面计划。
2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我们围绕三个内容进行:到涉及重点检查内容的单位区水务署、市政署、申新保洁公司等逐个摸清家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到正在进行重点整治的被列入年内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实地检查,了解进度和效果。到龙华、长桥水质净化厂了解污水处理能力、质量与我区截污纳管、改善水质的关系。
3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我们重点检查三个方面:年内要达到的14条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况,区域内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情况和推进塘整治黑臭情况。同时,对水体保洁、河岸绿化也进行了检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领导也参加了我区的视察检查,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写出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报告,经主任会议专题讨论并作修改后形成报告。
二、对我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评价
我们认为,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水体保洁基本实现了长效管理。我区现有河道59条,总长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黄浦江和淀浦河)。从年起,我区以实施“万人就业”为契机,拨出专款,扩招100名保洁工,对整治后的每条河道配齐专职作业人员,对水面、陆域两侧实施全覆盖保洁。同时,强化整治与保洁工作的有机衔接,不留管理盲区。经过明查暗访,我区已基本实现了水体保洁长效管理。
2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专业养护管理。今年,区财政落实资金,加强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运用市场机制,引进水利设施专业养护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对河道护坡、绿化和泵闸等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果。同时,从年开始,区水务署与区城管大队建立联防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案件。据统计,共查处19起,罚款24170元。
3工业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本区域内有63家企业排放工业污水,其中,市级重点监管企业8家,区级重点监管企业7家,总量约3.2万吨/天,企业有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另0.8万吨/天进入污水厂处理。据区环保局年全年监察情况看,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率.2%,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4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19年以来,我区不断致力于水环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陆续完成了龙华港、张家塘港、漕河泾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线长度57公里。同时,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同步进行,全区河道两侧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部分河道还增添了水景,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质逐年好转。前几年,我区主要抓水体保洁、河底清淤、河岸拆违种绿、驳岸建设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区狠抓截污纳管工程建设,投资4528万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个,实现截污29.7万吨。经过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环境效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据统计,19年,我区河道水质综合指数约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区投资5700万元,治理重点是继续截污纳管和年内实现中心城区14条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道水质总体不达标。目前,我区的河道水质总体上仍超标50%,属劣V类水体,这与我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是不相称的。治理河道水质的任务十分艰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须“放江”排污,估计污水总量约在2万吨/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历史欠帐的任务十分艰巨。
(3)排水系统建设进度不快。我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预计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过两三年,才能解决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问题。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辅助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
(4)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缺少综合规划。有些代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化巨资治理“断头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问: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环境治理如何纳入水系治理?河道两岸怎样开发利用?认为市、区都缺少水环境保护、利用和分步实施的规划。
区水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建议
1抓紧做好水系综合规划。水环境治理要表本兼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学指导我们的治理工作。区要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政府要加快区水系综合规划和水环境整治“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全市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区域水系的总体控制,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环境治理与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水环境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市、区之间联动、条块协作的整体合力。
2继续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区地处河道下游,水质容易受上游来水的影响。要达到提高水环境质量的目标,当前,就要进一步提高污水纳管率,积极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问题。而截污纳管的关键是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区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化大力气做好污水接管入网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源的问题,将有限的资金主要化在水质的改善上。
3合力推进排水系统建设。加快区吴中、排水系统建设,对提高吴中地区防汛排涝能力、减轻塘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作用。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协助市里推进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时,抓紧对雨、污水混排严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专项调查,努力解决生活污水通过泵站直排河道的问题。
【关键词】清水河;治理模式探讨;宁夏固原
1. 流域概况
(1)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山区,北部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接壤,南接甘肃省庄浪、静宁、华亭等县,东邻甘肃省庆阳、平凉市,西连甘肃省会宁县,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4县1区,东西宽约229Km,南北长约188Km,国土面积10540.2Km2,约占宁夏总面积的18.2%。
(2)原州区隶属固原市辖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境内山多川少。南部、西部为六盘山山地,东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境内海拔1450~2500m。
(3)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接入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原州区开城乡黑刺沟脑,流经原州区及海原、同心、中宁县汇入黄河,河道全长320Km,总流域面积14881Km2(宁夏境内流域面积13511Km2),其中,在原州区境内流域面积2057Km2,占原州区总面积的72.2%,其主要支流有冬至河、中河、杨达子沟等(见表1)。
2. 治理现状
宁夏固原市清水河已列入《全国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1年实施的治理项目有三个: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
2.1重点治理段——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
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本次防洪治理工程上自工业园区下至沈家河水库末梢,总长16.37Km。由三部分组成。根据《防洪标准》规定,河道治理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2.1.1工业园区至平银公路大桥段:全长4.5Km,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工业园区河道污水的收集、引排工程,河道疏浚整理、垃圾拉运及实施河岸防护工程,其中河道疏浚整理4.5Km、建设污水收集、引排管道3.8Km、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4.5Km(工业园区右岸一侧),新建各类建筑物6座。
2.1.2平银公路大桥至火车站段:全长4.67Km,该段是清水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的核心区域,也是清水河干流横穿固原市区的主要部分,主要治理内容包括城市污水收集、引排工程,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9.34Km,河道疏浚4.67Km,建设宽4.0m的滨海路9.34Km,两岸修建宽5.0m的城市绿化景观带9.34Km,新建橡胶坝3座,形成景观水面400余亩,建设九龙山水上公园1处。
2.1.3火车站至沈家河水库末梢段:全长7.2Km,河道治理以河道整治为主,辅以河岸堤防、浆砌石护坡、生物护坡、滨河路及绿化景观带,其中河道整治7.2Km、建设滨河路7.8Km、绿化景观带7.8Km、生物护坡6.39Km、实施河岸防护工程长9.51Km、河岸绿化142亩、新建建筑物10座。
2.2重要治理段——清水河支流冬至河段
冬至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面积500Km2,冬至河治理段以冬至河水库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又以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为界分为园区上段、园区段和园区下段。
2.2.1冬至河上游段:冬至河上游段全长11.1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4处5.1Km,右岸5处6.0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0.6~3.5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6.0Km。
2.2.2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冬至河下游园区段包括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区,全长8.4Km(两侧),设计洪水标准按冬至河水库50一遇下泄流量叠加期间洪峰流量确定,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1.6m,基础深1.6~2.2m,宽0.6~0.8m,每200m设置深2.0m,1.0m,长80m截墙,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4.2Km。
2.2.3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上段全长1.8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3处1.3Km,右岸1处0.5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0.5Km。
2.2.4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冬至河下游园区下段全长3.25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其中左岸2处1.35Km,右岸4处1.9Km,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垂直厚度0.4m,高度2.2m,基础深1.6~2.2m,宽0.6~0.8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1.9Km。
2.3一般治理段——清水河支流中河段
中河为清水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原州区面积301Km2,中河治理段以寺口子河水库为界,水库坝址以上为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辖区,以下隶属固原市原州区。
中河治理段全长12.3Km,设计洪水标准为10一遇,迎水坡比1:1.5,采用浆砌石砌护,长度9.0Km,垂直厚度0.4m,高度3.2~4.2m,基础深1.5~2.2m,宽0.8m,生物护坡3.3Km,铺设宽3.5m泥结石防汛道路5.1Km,新建治污排水工程1处长3.0Km。
3. 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3.1成功经验。
截止2011年底,清水河干流固原市区段、支流冬至河段、支流中河段三项河流治理工程已全部建成,使得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已初具规模,并与其他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初步形成了农业灌溉、防洪、减灾体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凸显。
(1)清水河干流重点防洪治理段除满足城市防洪,增加景观水面外,初步形成了清水河两岸集住宅、商贸、休闲为一体的滨海新区建设,为城市居民增加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为构建生态平衡、居住适宜的新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2)清水河支流重要防洪治理段固原市盐化工扶贫试验区和圆德慈善工业园已吸引了包括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国电英力特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在内的一批知名企业入园,为园区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清水河支流一般防洪治理段通过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疏浚、河岸砌护及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河段过洪能力不断加大、防洪标准提高,河岸两侧基本农田和村落得到有效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3.2存在问题。
(1)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完整的治理总体规划,加之设计任务重,周期短,造成勘测设计质量深度不够,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
(2)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群众自筹资金很困难,加之土地征用难度很大,已严重影响到工程正常实施。
(3)管理工作滞后,人员不到位,造成景观水面垃圾漂浮,水质变差。
(4)河道无节制开采砂石料,严重影响河道泄洪能力和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防洪规范》GB50201-94,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年.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
[3]《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河道治理设计报告》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