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患共180位,男士102位,女士78位,年龄60至90岁,平均年龄72.8±6.4岁。护理人员16名,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1±3.2岁,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8名。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护士、护理员和护士技师组成,由护士长领队,根据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工作安排,收集系统性的风险信息,分析研究现存护理缺陷,对风险制定规避的措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风险例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针对结果,办理培训试点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树立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1.2.2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它对潜在的和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持续识别和总结。加强对老年护理院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护理中出现跌倒、烫伤等情况。(2)操作技术不规范,药物遗漏、标本填写错误或者标本丢失。(3)护理人员没做好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给患者发错药品或输错药。(4)护理人员较少,交接班工作分配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1.2.3护理风险管理评估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是对工作执行情况的分析。对老年护理院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以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档案记录情况和护理中存在的缺陷为主要评价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总结出了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等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频率也大大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
(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1引言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对电力生产环节进行了安全管理,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及个人等管理主体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及相关的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以及处理的过程。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营。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管理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②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大致可分为火灾、技术、地震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③根据事故实际的受损内容可将其分为人身、财产、成本、利润以及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3.1目标规划
风险目标规划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政策方针、实施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具体实施系统的全局谋划。电力企业一个完整的风险目标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内外部形势,确定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以及实施的重点措施,相关技术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力安全风险的领域并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部位。
3.3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风险值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与风险成正相关,数值越高则风险越高。风险等级估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需要在比较中得到实证,需要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具体体现等级排序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险评估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年度方式分析等。除此之外,还有风险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的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评估结论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提醒、预警以及亮牌。
3.5风险应对处理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讲,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评估结果的反馈;②对反馈的响应。其中,针对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的反馈,例如对综合风险的评定,其反馈是根据6个月的目标管理进行排序和点评。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例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做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的意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必要的整顿,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报告整改的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从而供评估部门随时复查。
4现阶段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电力安全生产状况
据国家能源网统计2016年2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4人,同比起数相同,死亡人数增加3人。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同比起数减少1起。未发生电力安全事件,同比起数减少1起。
4.2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月2日,上海东日建设有限公司1名工作人员在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千伏母线清擦作业结束后,误碰带电母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5日,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大唐长山热电厂进行1号锅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时,热一次风插板门突然开启,造成正在风道内进行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死亡。2月26日,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号炉脱硫吸收塔内底部玻璃鳞片修复工作时,从脱硫吸收塔内上部掉落的一块脱硫石膏砸中1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6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地下厂房主变洞中导洞施工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4.3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排查风险、解决问题层面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没有制定系统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传统工作经验为依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生产风险管理难以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超前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未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4.3.2风险评估系统存在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以及电力销售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产品营销体系,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电力生产环节,应当从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制定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力产品营销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评估系统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临时性质的风险控制小组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工,导致电力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于电力生产环节,难以有效排除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要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对其风险管理应当具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地排除管理纰漏,提高风险管控的预防目的。在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切实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多样化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避免出现敷衍工作的现象。同时,要注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对事故预防、关键环节管控、日常监控等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综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种方式,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风险反馈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5.2风险管理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能外,还应当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安全理论指导电力实际生产工作,并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验证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风险管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从而及时解决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深入生产基层,加强同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采纳基层员工的生意见与反馈,从而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5.3更新管理观念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统筹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并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务必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8):159~160.
[2]刘彬.浅析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33):297.
【关键词】 产房护理; 安全因素; 风险管理;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健康观念的强化,生育安全以及医疗保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产房护理安全作为衡量护理效果的标准之一,是孕产妇选择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1-2]。由于产房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患者病情急、变化快、风险高,尤其是初产妇心情焦躁,极易发生风险,导致医疗纠纷。如何提高产房护理安全是目前医院管理的研究热点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1年2月-2011年3月影响产房护理中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护理纠纷共250例,病房安全237例。
1.2 研究方法 由科室主任以及护士长为领导,全部产房护理人员以及院中层领导共同参与,对产房安全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产房管理的安全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操作水平缺乏规范,在护理过程中经常发生护理安全,经分析护理安全因素中,管理制度不合理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7.2%,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详见表1。
2.2 病房安全因素分析 用电、防火以及防盗是病房安全的三大重要问题,2001-2011年的10年间共发生病房安全问题237例,经分析,擅自使用电器、房间内抽烟以及出入不锁门等。病房安全因素中,房间内抽烟所占的比例为48.9%,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详见表2。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本院自2011年4月起逐步在产房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极大降低了产房的安全隐患,提高了产房护理的安全性。
3 管理对策
3.1 改善管理体制
3.1.1 建立特色的风险管理制度 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之一,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产科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特色风险管理方案是提高产房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产房缺乏特色有效的管理制度,已有制度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缺少护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科室设备物资无明确管理,缺乏针对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对待突发事件缺乏心理准备,消极应对制订详细可靠的应急预案,明确产房人员的护理职责,合理化排班,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1.2 定期进行护理人员培训以及考核 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改善护理人员对自身职责的完成质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1.3 加强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要求产房中专人(通常为助产士)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整个产程,并在病历中保存产后和术后一般护理记录。同时创建新生儿护理记录,详细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便、睡眠、体温等情况。
3.1.4 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对待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态度诚恳,注意维护医护合作关系,加强主动沟通意识,运用语言沟通方法以及技巧,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友好沟通。
3.1.5 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护理人员对于心理护理重要性以及技巧的认识,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消除消极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心理疏导的学习有利于环节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压力,改善工作心态。
3.1.6 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 及时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并制定详细的应急方案,在工作中段更新完善管理制度。
3.2 完善病房管理
3.2.1 加强安全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思,在入院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在患者要离开病房时及时提醒锁门,携带贵重物品。
3.2.2 张贴病房安全管理条例 在病房内贴示安全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家用电器,禁止在房间内抽烟,通过教育、罚款等方式加强执行力度。
3.2.3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护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对违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房间内无人且没有锁门的病房及时上锁。
4 讨论
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升高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风险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3-4]。产房是迎接新生命的主要场所,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并且直接影响母子二人的生命安全,产房已成为医院安全风险中风险性最高的科室之一,目前关于产房风险以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护理以及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5-7]。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常见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并且通过评估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产房的护理质量。有研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具有以几个下优点:(1)改变传统应对突发事件的消极处理方式,面对护理不安全事件有较为完善的应对措施来应对;(2)明显改善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了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流程,明确护理职责以及范围;(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凝聚力以及工作积极性,促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更加的完善;(4)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不断总结更新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了医护工作的安全性[8-10]。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护理安全性,是较为科学安全的产房护理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雪吟,厉跃红,张锦玉.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杂志,2009,26(11):7-9.
[2] 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7,1(1):88-89.
[3] 陈雪霞.风险管理在产房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0,21(14):155-156.
[4]林淑燕.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6-47.
[5] 龚静亚.房护理安全与防范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4025-4026.
[6] 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55-56.
[7] 杨丽平,王芳.产科安全穗患因素与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2008,6(80):2330-2331.
[8] 孙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9):57-58.
[9] 陈慧,周倩.产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06-107.
一、工商部门引入PDCA循环模型的必要性
(一)当前市场监管风险层出不穷
在当前的监管条件下,食品安全、危险品经营以及突发的地震、水火灾害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监管风险。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进入多发期,双汇、蒙牛等知名品牌都牵涉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殷切期盼形势好转。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各种危险品的经营也给市场带来极大风险,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南京栖霞区丙烯泄漏燃烧爆炸等重大案件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火灾等,都对市场经营产生严重后果。有效的市场监管将有利于化解或缓解灾后重建的各种矛盾,促进灾后市场秩序快速恢复。
(二)工商部门缺乏应对的风险控制办法
目前工商职能不断拓展,特别是在较为敏感的食品监管领域承担的责任重大。但就目前情况看,工商部门还未完全建立与风险防范对应的管控意识、监测手段、跟踪处置机制、法律法规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急联动系统等,这将给工商部门带来极大的管理风险。随着问责制追究力度的迅速加强,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之大前所未有且持续加深。作为基层工商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风险对于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都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如果基层工商部门能够灵活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模型改进工作,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极大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
二、PDCA循环模型在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P(Plan)阶段
如果通过预防而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就达到了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在此阶段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一个负责任的机构及其领导者,应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因盲目自信所滋生的麻痹大意思想。
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持续改进工商部门的“经济户口”,对有关风险源等信息进行收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红盾管理软件,对风险隐患存在的范围进行特别标注,大胆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企业进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从而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工作效能。其次,要持续改进红盾软件系统。当前的红盾管理软件仅能够提供一些通过单机简单检索实现的基础文字信息,但在风险隐患位置、隐患构成因素及应对办法快速检索等方面缺乏可视型、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手段,要使用系统集成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跟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全面提升红盾监管软件及网络的风险处置模块的智能化水平。
三是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预案。以食品领域为核心,以矿山、高危行业、传销和商业贿赂及城乡集贸市场抗灾等多个领域为重点,分别制订详细的风险管理预案,尽可能排查出风险点以及可能暴发的范围和烈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处理预案,拟定隐患早发现早铲除工作方案,分重点、分期限有步骤地采取专项行动彻底铲除列入方案中的任何风险隐患,以最大可能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是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综合治理体系。积极倡导,主动配合,请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与卫生、公安、食品、药品、质检等部门联合的风险管控综合治理体系,将工商部门单一的风险管理机制纳入城市或区域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统一体系之中,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综合风险处理网络应急智能系统。当涉及工商部门监管范围的风险事件发生时,工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启动风险快速分析评测机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启用综合联防系统。如果是工商部门自身可控的,就只启动本部门风险应急机制和智能系统。
(二)D(D0)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出现风险,迅速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确认风险点,实施风险决策。首先要尽快找到风险的发生源,对风险的性质、范围、规模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准确判断,选择相应的预案应对,施行风险决策。以下是应急情况快速决策的简易流程图。
(三)C(Cheek)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功、不足或失败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返回循环,此阶段也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主要检查项目有:1.如何降低决策风险;2.是否保持良好信息沟通;3.意外问题及处理;4.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修正方案。
(四)A(Action)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可提供参照的工作规范并巩固成果;对失败的地方,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则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三、PDCA循环模型对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PDCA循环模式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对于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有特别优势:
(一)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渐进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个小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和提高
目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持续改进提高方面,特别是中期检查的改进提高阶段效果不明显。存在见招拆招、手忙脚乱的问题。通过PDCA循环可以在事前预防阶段明显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在循环中,更容易发现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使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强化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周而复始的循环能让干部始终树立风险意识,通过面对、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三)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全面考核干部能力素质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非常态管理,具有事前、事中、事后等几个发展阶段,对处理风险的领导干部要求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大智大勇,具备多方面危机决策处理的素质与能力。PDCA循环的应用能够全面、客观的考核干部的绩效,全面体现干部能力素质。
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风险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风险往往与机遇相伴随。因此,风险管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须一方面精心做好善后工作,恢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防止风险再度发生:另一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此次风险管理的得失,梳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改进工作,调整政策,推动变革,使风险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一、工商部门引入PDCA循环模型的必要性
(一)当前市场监管风险层出不穷
在当前的监管条件下,食品安全、危险品经营以及突发的地震、水火灾害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监管风险。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进入多发期,双汇、蒙牛等知名品牌都牵涉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殷切期盼形势好转。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涉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各种危险品的经营也给市场带来极大风险,大连石油泄漏事件、南京栖霞区丙烯泄漏燃烧爆炸等重大案件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火灾等,都对市场经营产生严重后果。有效的市场监管将有利于化解或缓解灾后重建的各种矛盾,促进灾后市场秩序快速恢复。
(二)工商部门缺乏应对的风险控制办法
目前工商职能不断拓展,特别是在较为敏感的食品监管领域承担的责任重大。但就目前情况看,工商部门还未完全建立与风险防范对应的管控意识、监测手段、跟踪处置机制、法律法规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急联动系统等,这将给工商部门带来极大的管理风险。随着问责制追究力度的迅速加强,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之大前所未有且持续加深。作为基层工商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风险对于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都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如果基层工商部门能够灵活应用PDCA持续改进循环模型改进工作,将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极大降低基层工商干部的职业风险。
二、PDCA循环模型在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P(Plan)阶段
如果通过预防而最终避免风险的发生,就达到了风险管理的最佳效果。在此阶段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的起点。一个负责任的机构及其领导者,应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因盲目自信所滋生的麻痹大意思想。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和持续改进工商部门的“经济户口”,对有关风险源等信息进行收集,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红盾管理软件,对风险隐患存在的范围进行特别标注,大胆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对企业进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从而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工作效能。其次,要持续改进红盾软件系统。当前的红盾管理软件仅能够提供一些通过单机简单检索实现的基础文字信息,但在风险隐患位置、隐患构成因素及应对办法快速检索等方面缺乏可视型、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手段,要使用系统集成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GIS)、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跟踪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全面提升红盾监管软件及网络的风险处置模块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预案。以食品领域为核心,以矿山、高危行业、传销和商业贿赂及城乡集贸市场抗灾等多个领域为重点,分别制订详细的风险管理预案,尽可能排查出风险点以及可能暴发的范围和烈度,制定相应级别的应急处理预案,拟定隐患早发现早铲除工作方案,分重点、分期限有步骤地采取专项行动彻底铲除列入方案中的任何风险隐患,以最大可能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综合治理体系。积极倡导,主动配合,请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与卫生、公安、食品、药品、质检等部门联合的风险管控综合治理体系,将工商部门单一的风险管理机制纳入城市或区域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统一体系之中,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综合风险处理网络应急智能系统。当涉及工商部门监管范围的风险事件发生时,工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启动风险快速分析评测机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启用综合联防系统。如果是工商部门自身可控的,就只启动本部门风险应急机制和智能系统。
(二)D(Do)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是完成P阶段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出现风险,迅速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确认风险点,实施风险决策。首先要尽快找到风险的发生源,对风险的性质、范围、规模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准确判断,选择相应的预案应对,施行风险决策。以下是应急情况快速决策的简易流程图。
(三)C(Cheek)阶段
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找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成功、不足或失败问题所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返回循环,此阶段也是一个小的PDCA循环。主要检查项目有:1.如何降低决策风险;2.是否保持良好信息沟通;3.意外问题及处理;4.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修正方案。
(四)A(Action)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对计划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可提供参照的工作规范并巩固成果;对失败的地方,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以免重蹈覆辙;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则将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三、PDCA循环模型对基层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PDCA循环模式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对于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有特别优势:
(一)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渐进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个小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进行改进和提高目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持续改进提高方面,特别是中期检查的改进提高阶段效果不明显,存在见招拆招、手忙脚乱的问题。通过PDCA循环可以在事前预防阶段明显加大矛盾排查力度;在循环中,更容易发现预警机制和应对预案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使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
够强化干部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推进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周而复始的循环能让干部始终树立风险意识,通过面对、化解风险,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三)PDCA循环在工商部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能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content in railway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which requires managers must ensure that the safety risk is in a controlled state d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unnel. The current risk management lacks forward-looking and predic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steps and sums up th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including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nalysis, risk evaluation and risk control. And taking the Bazhun line tunnel maintenance works of Baoshen railway for example, the level of risk is evaluated, so as to make risk events reduced to acceptable range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关键词: 安全管理;隧道维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Key words: tunnel maintenance;safety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16-04
0 引言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升,货运铁路运量不断加大,这都给营运铁路维修带来了诸多安全管理上的问题。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类型在运营铁路维修过程中显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隧道地段维修施工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通讯、照明、安全防护等条件限制,特别是营业线中隧道维修工程由于属于受限空间,人员和机械设备存在未及时避车和侵线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营业线隧道维修工程虽然工程内容较少,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成为隧道维修工程的重中之重。
我们通常在运营铁路隧道维修工程中遵守铁路相关的规定、办法、规则等行业标准,但是这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施工安全管理形势,如何从主观能动性、标准执行性、过程监管等多方面综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成为我们工作中研究的重点。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神华集团公司在煤矿领域推行安全管理体系并予以执行的,几年来成果显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将该体系向全国其他行业予以推行。包神铁路作为神华铁路板块的长子也执行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但是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盲区,本文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拓展到施工安全管理上面,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四方面入手,将风险事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风险值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进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1 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包括风险的原理、概念、方法和实践等的风险研究相关工作。风险管理理论随着发展和壮大也开始慢慢应用于其他领域和行业,近几年来的在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方面的风险研究尤为突出,例如,范益群在《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系统的风险管理》中,提出了改进型的层次分析方法如何应用于隧道工程的风险研究;丁士昭教授采用施工风险评估和研究方式为地铁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规避风险模式的参考依据。
我国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开始于2004年,逐步进入正轨,土木工程学会还专门成立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我国从2007年开始陆续出版了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等关于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指导手册和标准。这些理论都有效的指导隧道工程建设项目,但是如何有效的应用到已建成隧道维修工程之中,如何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 风险预控管理的实际应用
2.1 工程项目概况
包神铁路集团公司是神华集团控股的子公司,正式整合重组于2013年6月20日,由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甘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目前包神铁路集团公司所辖的塔韩、包神、新准、甘泉4条铁路线两横两纵,互相连接,正线总里程达到了734公里,占目前神华铁路板块运营总里程的30%以上。
巴准铁路线地处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全长128km,由于巴准线工程刚刚竣工验收不久,工程存在一些质量缺陷。包神集团管理最长隧道巴准线马石梁隧全长3686m,2015年6月竣工验收。验收后隧道存在保温水沟无保温材料、隧道内水沟无浸油木盖板未施工、施工垃圾、电缆沟盖板强度不合格、无硬化路肩等缺陷问题,这些问题委托神华包神铁路工程公司负责消缺工程缺陷,作为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如何做好缺陷工程中安全过程控制管理成为工作重点。
2.2 风险评估前准备
2.2.1 风险评估依据
以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在施工前收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铁运[2016]23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部分危险作业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神华集团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指南等资料,同时以近年来在隧道维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作为借鉴依据,这些都为风险辨识、评估做好的充分的前期准备。
结合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实际特点,开展了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工作,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并结合风险类型制定了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风险控制策略中的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降风险控制、风险自留等四种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达到风险预控安全的目的。
2.2.2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
评估目标: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能够识别隧道维修工程项目所有潜在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通过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应措施,将各类风险的残留值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进而达到保障安全、保证工期、保证运输安全、控制投资的多重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3 风险评估人员的组成
参与风险源辨识人员应由具备隧道工程或者运输专业5年以上工作或管理经验,对工程风险有足够了解并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并随机抽调公司各站区工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配合辨识。参加风险评估人员的技术职称为工程师及上,并具有8年以上隧道维修工作或者运输管理工作经验,在包神铁路集团公司内部专家库随机抽取,由工务、运输、电务等每个专业至少1名人员组成,工程公司安全质量部全程参与评估工作,同时将评估结果上报包神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进行评审、备档。
2.2.4 风险评估程序及危险源辨识
隧道维修工程风险因素包括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因素。通过详细分析所搜集的隧道修建和运营资料,病害调查资料等,采取现场调查、专家访谈、以往同类事故对比等方法对隧道维修施工过程中这四类风险的危险源或风险源进行识别和归纳,总结隧道维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会造成人员伤亡风险、列车非正常停车风险等,并参照《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详细统计和归类风险源、危险因素、风险后果、事故类型、风险概率、风险程度等信息(如表2所示)。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主要采用风险矩阵法,即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赋值及其可能造成损失赋值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D=P×C式中:D―风险值;P―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赋值,依据类似的相关事故经验予以赋值。C―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赋值,假设事故实际发生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取各种可能后果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情况进行确定。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风险评估的可靠度并便于危险源的动态管理,风险管理小组采用微软EXCEL数据模型表达风险矩阵(图1),即利用数据的有效性、相关性、合理性控制风险发生概率与事故经济损失指标,再嵌套利用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函数将风险发生概率指标、事故经济损失指标最终与风险值及风险等级之间形成逻辑运算,实现了风险评估程序的自动电算化的目标。
通过专家打分、类似案例,得出模糊评价权重值,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事件发生后带来损失的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数值,分值范围均为1到6,1代表风险发生可能性最小、损失严重程度最轻,6代表风向发生可能性最大、损失严重程度最重,两者的乘积即为风险值。(备注:风险严重程度赋值分以双指标中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作为参考)(表3)
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作者最终确定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源12项(如表4所示),其中,低风险危险源共计0项、一般风险源共计4项、中等风险危险源共计3项、重大风险源共计4项、特别重大风险源共计1项,特别重大风险源主要是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装在加固方面。
其中,风险类别为“人员”的危险源4项,管理对象涉及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施工人员等岗位;风险类别为“机械设备”的危险源4项,管理对象涉及包括对讲机、轨道车、灭火器、施工材料等4种;类型为“环境”的危险源为1项,管理对象是隧道结构特点及营业线列车;类型为“管理”的危险源为3项,主要问题在于人员培训上岗、工器具摆放、材料装卸等。从表中分析,风险类别为“人员”和“机械“危险源分别有4项,占危险源总数的33.3%,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该工程项目危险源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4 风险控制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及包神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风险等级的评定,对于风险事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是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现分别就风险等级中的人、机、环、管四类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①人的因素,通过岗前教育培训、设置专职安全员、为施工人员购置意外伤害保险、佩带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降低风险;
②机的因素,通过定期鉴定机械设备、定期保养设备等措施可以将降低机械类危险因素,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率,已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③环的因素,通过学习隧道相关科普知识、隧道基础知识培训、隧道结构认识等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已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④管的因素,通过应急预案、岗前培训、加固方案审批、标准化作业等措施降低风险等级的效果。
总而言之,为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事件后果的严重度,作为影响风险大小的两个因素,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便是主要针对这两个因素。在制定应对风险的对策和措施的同时,优先考虑的是工程和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全面的管理,尽最大的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因素、危害因素或者替代。这样就可以把相关联的风险避开,已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效果。
3 结论
首先,针对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管理实践经验,从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力求达到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施工环境的改善,有利于规范施工作业行为、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维护设备设施,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些建设性理论。
其次,本文创新点是在风险管理中细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的应用过程,如何将不太容易量化的风险因素指标进行了综合赋值评估,并将风险识别中的危险源进行了双重指标量化赋值取乘积的方式获得最终风险值,并根据图表中的危险等级进行定性归纳,这样就给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数据依据,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出事故发生概率及危险性大小,这样就让安全管理人员作出准确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将风险控制措施制作成危险源卡片递交到一线生产当中去,可以有效地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规避风险。
从实践角度和实操性来说是方法简单、容易推广、实操性强的一套理论体系,便于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整理了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包神铁路巴准线马石梁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总结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并应用于实际铁路项目的风险分析,为铁路企业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①本文在对铁路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探讨中,分为了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这四方面风险因素进行细化,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识别和评估铁路施工安全风险。
②本文中对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总结,是基于风险因素与风险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风险之间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在风险评价的定量计算中,建议全面分析风险的关联性,并考虑到计算分析中。
参考文献:
[1]隧道养护[J].铁道建筑,1995(08).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二级医院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护理质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1]。我院护理部针对以往病区护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加强了风险管理培训,运用持续改进的方法,将护理风险与护理安全管理结合,收到了较好 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设护理单元24个;护理人员350人,其中汉族169人,维吾尔族86人,哈萨克族51人,回族31人,其他民族13人;20岁以下19人,20~30岁210人,31~40岁79人,40岁以上42人;学历:中专210人,大专126人,本科14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41人,护师60人,护士245人。
分析我院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高危因素: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院规模较小,前些年招聘护士很少,护士平均年资较高,近年来医院招聘新护士明显增多,毕业专业学校相对较广,教育水平有差异。②风险意识不足:年轻护士往往是被动执行医嘱,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缺乏风险意识,不了解“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这一职业特殊性[2],造成护理工作不仔细。③管理制度不健全[3]:目前,我院护理人力资源未能做到合理配置,存在护士缺编,护理工作量在超负荷运转,部分护士疏于患者安全管理的现状。④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以往虽然也天天抓质量,但缺乏具体、行之有效的检查制度,存在护理风险管理空隙。⑤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由于个别护士护理记录不认真,缺乏随时记录,有涂改漏填写,写错的现象,致使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准确,不能体现临床真实护理行为。⑥护患沟通不良:我院护士大多学历不高,有关人文知识掌握欠缺,导致普遍存在沟通技巧缺失。
针对风险问题,制定防范措施:①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根据医院质量管理目标,成立了护理部-各科室护士长质控二级质量控制网络。护理部依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中对护理质量、技术水平的要求,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方法,并在应用中不断修订、完善。②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强化风险意识。采取全员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方式,尽量减少风险,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健全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专题培训,使护理安全意识渗透、贯穿落实到每个护士全程工作中。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行为给与警示教育,护理部追踪验督导检查其改进效果。③加强管理,建立二级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和信息反馈流程。成立质控小组,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的管理理念,注重细节的管理。每季度举行风险讨论会,对易发生纠风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护理风险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行签字认可制度,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护理部则不定期抽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④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4]:我院已连续8年每年邀请自治区级护理专家来院进行有关护患沟通内容的专题培训,此举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⑤采取了走动式管理。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差的护士,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护理管理者每天检查下级护士对科室制定的制度措施落实执行情况。同时利用晨间大交班时间,了解各危重患者的病情,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⑥坚持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原则。各科室质控小组每周对照考核标准检查1次;各班护士日常工作中自查自纠;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了解察看,每个月组织护士长分组、分项、交叉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⑦开展护理安全月活动:从2005年起,我院护理部制定每年3月组织全院护士开展以“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患和谐”为主题的“护理安全月”活动,在活动期间要求各科室首先自查自整。举办了《护理差错的分类及预防》、《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等讲座,并不定时组织人员到各科室进行督促检查。
效果评价:各科室护理风险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及时上报,分析原因,提出的整改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制定出下月护理安全重点。护理部每月汇总讨论全院的质量考核和护理安全结果,每季度进行全面质量动态评价分析,找出下一步需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促进护理安全。
结 果
我院自对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以来,取得患者和护士互利的效果。各级护士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通过温馨护理工作的展开,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建立了抵御风险的共同体。通过质量改进,达到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患者满意度达到>95%的目标。
讨 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我院通过不断持续质量改进,恪守“零缺陷”目标,认识和防范医疗风险,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在全体护理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使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大有改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使我院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实践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二级医院护理风险管理,是先进、科学、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2 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2.
关键词 风险管理;日常护理;护理效果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稍有疏忽即可能诱发风险事件,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生理或心理创伤,还可引起医疗纠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风险管理主要是发现、识别、评价潜在风险并及时提出处理对策,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开展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33例,女367例,年龄22~74岁,平均(48.11±2.29)岁。收集风险管理后(2014年1-8月)住院患者900例,男547例,女353例,年龄20~75岁,平均(48.24±2.33)岁。风险管理前后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风险管理培训:定期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参与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措施、职业教育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其服务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分层次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并增强其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将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护理项目。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积累临床资料、不定期开展临床检查以及护理查房,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准确识别、评价并处理风险问题,如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加强对护理薄弱不安全因素的筛查及评估,寻找避免或者控制风险发生的方法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③风险管理的实施:a.组建风险监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监控小组,主要职责为分析、评估并预测潜在风险,同时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b.侧重风险点管理:针对急诊室、手术室等医院主要风险点,一旦发现风险应迅速处理。c.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d.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标准化风险防范和抢救措施。e.纠纷处理: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类疑问,对于其不满以及投诉需迅速做出回应以及协调处理。
评价标准:①护理综合质量: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护理综合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护理“三基”理论以及技术操作考核等,总分100分。②护理投诉事件:统计任何原因所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并投诉至科室负责人处、护理部或者医院等事件。③风险事件:统计在开展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输错血、用错药、患者摔伤、坠床、褥疮以及导管脱落等。④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x2检验,P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开展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风险管理前显著降低(P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风险管理前,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1.09±3.15)分,开展风险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7.16±2.62)分,风险管理后较风险管理前显著提高(t=44.445,P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