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野生植物资源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由于野生生物资源具有生态性、多样性以及可再生性等特点,因而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野生植物在维系生态系统平衡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野生植物能够满足人们经济发展对物质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的一种,能够生产有机物质,很好地满足了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科学研究的需要[1]。由此可见,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发展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目前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众野生植物保护意识不强

一般而言,较珍贵的野生植物大多分布于边远地区,而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对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认识比较薄弱,严重缺乏保护意识。当地对野生植物的宣传保护工作落实不够到位,进一步淡化了当地居民的野生植物保护意识。野生植物属于国家公共资源,不归属于个人所有,这就导致部分人随意地砍伐和破坏,给野生植物资源造成恶劣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古树和稀有物种被私人开挖出售,造成了部分物种的流失和消亡。

2.2野生植物保护法规不够健全

迄今为止,云南省依旧没有一部完成且专门针对野生植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虽然,1996年我国颁布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但是其操作性差,并且很多条款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求,根本不利于保护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

2.3各部门之间配合不足

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涉及较多的部门,因而需要各部门加强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野生植物保护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配合机制,致使一些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制止,从而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2.4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人认为,野生植物只是普通的树木和草,无需花费太多精力进行保护。云南省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数量不多,加之部分野生植物主管部门以及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野生植物保护方面的业务素质以及科研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培训加以改善。国家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投入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备管理和保护方法上也比较落后,知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2.5环境污染影响野生植物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的三废排放以及人们对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加之人们日常对植物的乱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以及洪涝灾害等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均对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加大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强度和难度[2]。

3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的策略

3.1遵循自然规律,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

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平衡。野生植物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要想实现其数量不断扩大的目标,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要从政策和财政投入方面加大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尤其注重对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保护。

3.2提高公众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使社会各界纷纷加入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行列

野生植物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不仅国家要加强重视,更重要的是公众也要提高认识,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野生植物保护的各项工作之中。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制定出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将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保护区整体工作的规划和布局。

3.3加强国际间友好合作

加强国际间合作是进行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一项全新举措,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值得推广。云南省野生植物保护部门可以与世界其它国家一起制定相应的公约,然后在依据云南省情况以及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保护经验,从而有助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3.4注重宣传,促进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的进程

针对公众对于野生植物保护表现出意识薄弱的现状,还可以通过宣传来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野生植物保护部门要善于采用各类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对公众进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野生资源保护的行列之中。例如,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开展专题讲座等来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积极鼓励民众自觉成立民间野生植物保护组织,使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网站,依托网络媒体达到宣传的目的,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野生植物保护活动。

4结语

第2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珍稀植物;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233-02

珍稀植物不仅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植物科学研究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这些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消失了,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近年来对国内外物种保护的经验来看,一个物种消失往往会造成多个以其为生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因此必须及时抢救这些濒危的植物。

1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各项资源的基本来源,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繁衍生息的基本资源。但当前,我国珍稀植物的数量越来越少,很多珍稀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加强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很有必要。下面主要总结当前我国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经费投入不足

实际上很多地区的的预算中并没有专门设置珍稀植物的保护专项基金,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正规的资金渠道。这种情况下,直接造成了珍稀植物保护经费开始方面的困难,当前珍稀植物保护正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因为珍稀植物保护的经费紧张,面临着开支困难的现状,因此很多这方面的科研及保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不仅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相关科研及宣传工作也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大大制约了珍稀植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发挥。

1.2缺乏专业的人员与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机构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总体专业水平不高。很多乡镇林业站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牌子挂出来,多数人员均为兼职,加上珍稀植物保护地区均处于偏远的山区,面临着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以及福利待遇不高等问题,因此,我国珍稀植物保护队伍并不稳定,现有的条件无法留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1.3珍稀植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当前,我国珍稀植物正逐渐减少,珍稀植物资源遭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实际上出现当前这种现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第一,经过过去几十年的过度采伐,很多天然阔叶林破坏十分严重,尤其是南方红豆杉、楠木等珍稀植物已经濒临采伐殆尽。第二,大量违法犯罪现象出现,如近年来乱砍滥伐现象猖獗。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受到珍稀植物市场好、经济效益高等因素的影响,不惜以经营珍稀植物为手段谋取暴利,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采伐,因此野生珍稀植物越来越少。第三,当前人工造林的数量相对比较少,广大林农对珍稀植物苗木的营造积极性不高,林政相关部门也没有针对人工珍稀植物营造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严重影响了林农对珍稀植物造林的积极性。

2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途径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从原始生命进化来的,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分子,要想生存下去必然需要和自然发生关系。人类不能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就肆无忌惮的开发自然,应该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为此,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实现对这些濒危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2.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珍稀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宣传,在各种场合向广发人民群众介绍珍稀植物,尤其是让大家了解珍稀植物保护的重要现实意义,使民众树立对珍稀植物进行保护的责任,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各级领导对珍稀植物保护引起重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出一种全民保护珍稀植物的良好氛围。

2.2完善珍稀植物保护机构,提升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应该将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看成一项重要工作,监督相关部门将这项工作贯彻落实到具体地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加大执法力度,针对乱砍滥伐等不法行为应严厉惩处。同时,进一步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珍稀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为技术骨干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到专业院校培训和深造,有效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人员不够的问题。

2.3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培育研究

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当前珍稀植物数量越来越少,加上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这方面的科研明显滞后。如果可以在珍稀植物培育上增加科研经费,就可以有步骤的开发濒危物种,加强对关键种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增进经济、社会及生态方面的效益。

2.4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性

在珍稀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应该将合理培育资源作为基础,不仅要防治出现过量采集的问题,还要积极挖掘新品种,积极引进野生植物类型,加大力度培育优良品种。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发展加工业为主体,使植物资源利用从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建立起集生产、经营及科研等一体化的载体,对视频、药品及香料等进行有计划的开发,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的各部分进行加工,促进野生植物综合效益的提高。

2.5重视植物的繁殖驯化,使园林绿化树种得到增加

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会采用一些花色各异、树形优美的野生植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成本,还能使绿化树种的种类得到增加,一改当前我国市场上绿化树种较为单一的局面,将野生树种驯化成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这样可以使广大城市居民充分了解和认识野生植物,这对增强大家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非常重要,起到了无形的宣传效果与作用。

3结语

珍稀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财富,应该对这些珍稀植物进行较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证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出最多财富,为城市园林绿化及家具美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孟庆法,高红莉,王洪友,等.河南省珍稀树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4):134-138.

[2]许耀辉,甘新军,曾振军.广东省从化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评价及其开发利用[J].热带林业,2006(3):34-35,30.

[3]李国标,林中大.清远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开发利用[J].广西林业科学,2007(3):158-163.

第3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一、保护濒危植物的意义

濒危植物是研究植物起源、进化的有力证据。但由于种类少、数量不多,因此它成为了遗传育种的珍贵材料,每个单独的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对人类培养新物种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濒危植物在医疗、文化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如:人参、灵芝、枸杞等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水杉、杜仲、珙桐等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二、当前濒危植物保护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法问题:(1)立法效力低。(2)地方性立法有待加强。鉴于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植物种类蕴藏丰富,当然各地的植物资源差异度也很多,这就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但目前我国有的区域在保护濒危植物的法律法规上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则慢,甚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能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我国当前的地方性立法有待加强。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虽然我国目前在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管理保护方面大多性出台的只是法规或规章制度,但是关于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数量也极其稀少,这就使得在针对性的保护濒危植物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即使在一些规定中,有触及到保护濒危植物的情况,但可操作性和保护性的法规过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我国目前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方面做的尚不到位,导致大量的植物处在濒危的边缘。

2.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我国目前在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相关管理部门未能像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那样重视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对于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只是典型走一种形式,缺乏日常执法,执法力度欠缺热情;在日常管理方面,还处于无序、应付的阶段,更别谈要达到规范化、法制化、正常化的管理了;另外,由于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多数人不知道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对珍贵濒危物种还是随意乱猜乱挖,因此使得我国目前的也是植物资源破坏严重。

3.保护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虽然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级别的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机构,但是管理力度不够,对很多破坏野生植物的行为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理,这种形似看管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和科研的要求,保护管理力量的薄弱是目前管理机制上的一大污点。

4.保护经费难以保证。对于国家而言,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是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说,就资金的投入都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现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其的经费投入还不稳定,所以导致在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设施投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都难以实施,很难满足对濒危植物的保护管理需要。

三、对濒危植物保护的对策

保护自然,学会和自然和睦共处是人类的职责。国际上的一些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组织,已提出要将保护濒危野生植物列入所有保护的优先位置,以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秩序下为前提,尽可能的挽救濒危植物的生物资源,这样才能确保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因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性措施,作为参考:

1.成立野生植物专门管理机构。由于大多数的濒危物种都生长在林区,所以将该部门设在林业部门旗下,以利于开展调查和研究。通过成立野生植物专门管理机构能够通过调查、采集的方法确认濒危植物的生长年限和年生长量,同时可以获取濒危植物的信息,这就为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2.就地保护。因为大多数的物种长期的生活在固定的生态系统中,已经适应了环境本身,这时候通过就地保护的方式,不仅能够保护了物种的种类,也保护了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物种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面临的濒危情况。这种措施就要求相关部门致力于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加强对民众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能够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物种的繁殖,促进植物多样化的持续发展。

3.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相对于就地保护而言的,是由于濒危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到破坏,而采用人工迁移的方法将其迁到人工营造的生存环境中实行就地保护措施。迁地保护已经成为人工保护濒危植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又能对生存在自然环境之外的濒危植物进行保护。

4.建立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当前我国的法律机制相当不完善,各部门缺乏沟通,相对独立,这就导致了资源和信息不能进行流通。更何况在保护机制少之又少的濒危植物保护方面,这就要求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机制,使各部门的政策互相呼应,形成完备的监管体系采集证的真正实施要靠对最终用户的监管。

第4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要性;保护措施

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是当前的一项尤为重要的工程,野生植物资源,完全是天然生长的植物。野生植物资源是给产重要的珍贵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天然林种类繁多,食物链十分复杂,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动态平衡。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野生植物林区遭受掠夺性砍伐,一些珍贵的物种处于濒危、灭绝的危险,植物资源的减少,会致使生态环境失衡,气候恶化,食物链的中断,会使得一些动物资源减少和灭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示出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形式非常严峻,刻不容缓。所以人类应该重视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充分发挥好野生植物可以保持水土养分,涵养水源地等各项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有效实现野生植物的经济价值,使其为人类多做贡献。

一、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意义

一是野生植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植物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氧气,产生对人类有利的有机物质,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水分,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省区提供能量,使得自然界实现有机循环。野生植物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药物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物质,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必要手段,对野生植物资源对合理保护,不仅维护了物种对多样性,有有效地保持了生态平衡,对经济社会对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野生植物资源具有不可替代对食用价值,植物是人类餐桌上必不可少对食物,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植物资源,我们使用都蔬菜、水果、粮食都是直接或这间接地来源于植物资源,离开了植物资源人类根本无法生存。目前,还有大量可实用地植物资源尚为开发,人类不满足于有限的作物种类,美食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成为人类的美食佳肴,野生植物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三是一些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十分珍贵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千金方》等珍贵药典籍里,记载着许多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一些野生植物资源一直在作为药材使用,好多物种十分珍稀。还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没有被人们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会被人类所开发和利用。当前危害人类生命的癌症、爱滋病等一些疾病,常规等植物资源已经挽救不了人类等生命,需要进行大量等科研攻关工作。开发野生植物资源等药用价值,是解决一直疑难杂症、不治之症等途径之一。

四是野生植物资源项目的发展,可以促进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野生植物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工作的顺利进展,可以带动其延伸业的发展,比如野生植物资源的深加工项目前景广阔,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商机。因为我们要重视野生植物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壮大队伍,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注重不断提升野生植物资源深加工产品质量,加大其市场竞争力,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保护野生植物的措施

一是严防野生林地病虫害。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病虫害对预测和检验,采取预防为主,标本兼职的措施,划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严格控制病虫害对蔓延。对保护区外引进来的物种要认真检测和排查,如果不是由于迁低保护对原因,原则上不允许将护区不能引进外地的植物物种。同时严禁人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肆意破坏。对任何乱砍乱伐对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法律制裁,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

二是积极保护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野生植物资源的凋零物能增强土壤的肥力,为土壤带来大量的养分,能够保持水土的水分,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人工林的生命力,一些气候环境适宜多区域,野生植物资源可以与人工林相互伴生,能够辅助人工林的生长.培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树木快速生长。

三是加大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对科研力度。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方面要多立项,加大国补项目和省部项目的立项工作力度,加强对国内濒危、珍惜野生植物资源物种的保护与繁殖国家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物种生物学繁殖技术方面争取有所突破,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培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定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将珍稀濒危物种,在指定保护区内,多繁殖多培育。建立优良种源区和珍稀树种基因库,建立野生植物植物资源物种数据库,将各个物种适宜的气候等诸多条件,进行详细登记,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

四是要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目前,人们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使得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珍稀物种毁于一旦。因此,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和依法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和手软,认真执行“ 采集证 ”制度和进出口许可制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徇私枉法,坚决杜绝以言代法的情况发生。同时,要建立健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机构,能够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管理,优化野生植物资源的宏观调配机制,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林管部门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知识的学习,并号召全社会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参考文献

第5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申请了有关植物专题数据库的科研项目,并对近年来研究动向成果进行汇集,希望在相关内容的教学科研方面提供帮助。并以此为起点,对更丰富的植物内容进行更系统有效的介绍和整合。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 ;数据库 ;开发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识别码:A

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这个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的选题中也是适用的。依靠当地特色的人文和资源,开发有当地特色的课题,是十分有意义的探索。

湖北宜昌地处我国中西部,是东西地势与南北气候的交汇过渡区,湖北宜昌及所处的三峡地区更是地形多样,气候冬暖夏热,雨多霜少,水热条件十分优越,部分高山地区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植物品种极富特色,由于受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较小,分布有许多冰川期以前孑遗的品种,成为珍贵稀有植物的避难所和三个特有属植物分布中心区之一。

宜昌地区的神农架山区由于植物品种的丰富多样,甚至被植物学家誉为“植物的基因库”。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1册》(1990)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名录》(1999)登录,三峡地区有62种国家级的珍稀濒危植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57种,占全国总数的14.7%,三峡地区分布有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8种,占全国特有植物的六分之一,占地区植物近10%。目前,三峡地区列入国家保护植物的有近150种,珍稀濒危植物有51种,占全国总数388种的13.1%。其中,濒危种8种,稀有种19种,渐危种24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有49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的14%,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23种,三级保护植物22种,还分布有地区特有的植物品种36种。

随着三峡地区水利工程的开发,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原产地受到破坏和淹没。据统计三峡大坝建库影响的植物涉及36个植物群系, 120科,358属,在蓄水海拔175 米以下的植物约800多种,移民区海拔1000 米以下的区域有3000种以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库蓄水后海拔175 米以下的植物如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中华蚊母将全部淹没;巴东木莲、延龄草、八角莲、岩白菜、裸芸香等也将因环境改变而逐渐消失;其中荷叶铁线蕨将损失50%。随之而来的城镇搬迁,移民开发、建设厂矿和形成新居住地后的大量排放,对这些地区的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势必造成较大的影响,加速这些植物的濒危。

众所周知,一个物种消亡,常常导致另外十至三十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发展和的人类生存基础,但随着人类滥用资源和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的破坏,许多物种已经或逐渐从地球上消失。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先后签署了《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保护公约。因此保护三峡地区丰富的物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植物保护的课题一直是我校的科研重点,尤其是本地的特色珍稀濒危植物品种。我也在辅导学生实验中发现:因为没有合适的指导参考工具,了解植物品种的背景和性状都十分困难;在和相关的指导教师接触中,这个问题也或多或少的存在,有的植物品种甚至基础的形态学上准确的图片都难以找到,这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提供这些植物有效的使用工具非常紧迫。

目前国内植物专题的数据库本身就比较少,植物专题的内容很多都包含在大中型数据库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类似这样介绍特殊区域植物种类,从植物基础形态学和科研现状,开发利用情况等综合信息的植物专题数据库则几乎没有。

2010年,针对这种现状和本人长期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了解,以及对该专题文献的收集,我申请了校内的科研课题:三峡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数据库。在通过后进一步对有关内容准备和调研,对近年来的研究动向、成果进行汇集,针对更丰富的植物科研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收集和整合。希望能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的帮助。准备阶段我们走访了学校和当地植物研究的相关部门,得到有关老师的肯定和指导。

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及时交换是介绍和实施保护的重要支持系统。三峡濒危特色植物数据库就是以三峡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标本馆、植物园、野外考察等4种渠道,调查该地区每一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保护价值、地理分布等信息,数据库按照《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的格式规划,包括三峡地区103种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的学名(科、属、种名)、俗名、植物图片、形态特性、生态习性、生境、分布信息、保护价值、保护级、受威胁状况、保护措施和相关保护开发法规及研究文献等几大部分。其中植物图片包括生境图片、植物形态照片、标本照片等图文信息。

在后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中,及时跟踪研究进展,考虑到未来开发对一些珍稀特色品种的影响和破坏,也给予了相应的关注。在提供指导教学科研交流的同时,深入宣传有关法规制度,为建立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资源的环境监测体系,保护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实现可持续开发等各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珍稀濒危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大家植物保护意识,为决策部门动态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后期的加工制作中,本数据库同时申报了2012年calis三期特色专题数据库开发的项目,引进calis的数据库统一平台,使数据库的架构更为标准和便于开发使用。

2012年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数据库初步成形。数据库由两个部分构成:三峡濒危珍稀植物图片库图片650多张;三峡濒危珍稀植物文献库文献约5307条。2012年9月顺利通过calis项目验收,同期宜昌及三峡地区濒危特有植物数据库对广大读者开放使用。

三峡地区濒危珍稀特有植物数据库在投入使用后,我们也继续关注并进一步优化,截止2013年3月不完全统计,该库单库点击率在本馆自建的数据库中名列前茅,使用点击率也是本馆自建特色库中较高的,一个富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数据库得到学校和图书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使用,是对我们科研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也激励我们在今后要做出更多的成绩。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还需要长时期的关注、更新和丰富,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延续。

参考文献:

[1]傅立国主编;《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 ;科学出版社,1991年9月

[2]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9月

[3] 彭镇华;《中国长江三峡植物大全》;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 吴小巧 ;黄宝龙; 丁雨龙;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袁小凤;何平;施积炎;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信息查询系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01期

第6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血竭,又名麒麟竭,国外称为“龙血”,是从龙舌兰科龙血树属Dracaena植物的含树脂木材中提取的。Dracaena一词来自希腊语的Drakaina(雌龙),指某些种类植物木质部受伤后分泌出的树脂似龙血。

在龙血树的原产地之一――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岛,当地人把从龙血树里流出的血色液体视为龙血。在当地古老传说中,龙血树是因巨龙与大象交战血洒大地而生长出来的。

血竭有止血、活血和补血等三大功效,是治疗内外伤出血的重要药品,也可治疗各种感染。

在我国,血竭与“云南白药”齐名,被称为“云南红药”,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应用历史,人们视其为治疗伤科和血液病的“活血之圣药”。在我国一些传统中成药产品,如七厘散、跌打丸、再造丸中就含有血竭。

研究人员发现,龙血树的木材原本是白色的,当龙血树干由于机械损伤或昆虫蛀洞等而受伤后,在多种真菌尤其是禾谷镰刀菌等病源菌的侵入和作用下,会产生红色的树脂,木材也变成了红色。

植物界的长寿者

世界上,龙血树属植物共有150多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5种,分布在云南、海南和台湾,血竭含量最高的为剑叶龙血树。剑叶龙血树为乔木状植物,高可达5~15米;茎粗大,常不分枝;叶聚生在茎、分枝或小枝顶端,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圆锥花序长40厘米以上,生于茎或枝顶端;花序轴无毛;花乳白色,2~5朵簇生;花梗有关节,位于近顶端;浆果近球形,橘黄色,具1~3颗种子。花期2~3月,果熟期6~7月。

龙血树还是长寿的树木,树龄最长的可达6000多岁,所以龙血树还有个别名叫不老松。

我国的剑叶龙血树

长期以来,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血竭主要来自于龙舌兰科、棕榈科、豆科和大戟科等4科5属的17种植物。1972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在接受国家委托寻找南药资源及其代用品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能提取血竭的剑叶龙血树,从而逐渐结束我国血竭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云南省孟连县南垒河两岸的石灰岩山地是我国剑叶龙血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总面积54公顷,保存着较完整的纯林。

以后,人们在云南南部的孟定、沧源、勐腊、景谷、耿马等地,也相继发现散生的剑叶龙血树林木。据统计,云南省有剑叶龙血树数万株。

经植物化学分析和临床验证,从剑叶龙血树提取出的血竭与进口血竭的有效成分完全相似,性能相似,效果相同,其止血效果甚至还优于后者,两者在使用上可视为同类品。

事实上,剑叶龙血树不仅是珍贵、稀有的植物,也是秀丽的观赏树。它树形优美,是南部热区岩溶地域园林绿化和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不过,由于主要分布地一般地形险峻,坡度极大,多数地方岩石,生长环境差,剑叶龙血树在我国间断、块状分布在北热带区域,形成远隔而狭窄的小群体且个体数量极少,每公顷株数多在20~150株之间。加上其林冠下天然更新能力也差,生长速度极慢以及过度采挖小野生苗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剑叶龙血树种群日渐减少。

第7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小标题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早上吃的是麦片,喝的是茶,它们都是植物,可你一转身就把它们给忘了。”16日,英国爱丁堡植物园主任史蒂芬・布莱克莫尔对记者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背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3}史蒂芬说,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我们要像爱护动物一样爱护植物。动物会运动,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植物无声无息,我们不能让它们无声无息地消失。

{4}科学家们早在2002年就发出警告,如果把热带植物包括在内,全球濒临灭种的植物的比例达47%,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王勇博士说:“自然界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5}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在世界植物园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提出,保护植物的生存及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福祉的基本资源,也将在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小标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于人为因素、气候环境演变和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等原因,致使植物不能在原生长地区保存。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各国将这些植物移到保护区加以保护,这些植物被称为“迁地活体植物”,迁地保护也是世界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

{7}今天世界上已建立约有1600个植物园和树木园,收集栽培了约75000个植物种,即世界植物区系的25%;我国现有140多个植物园,栽培着中国产植物约17000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0%多。

{8}物种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持其原有的进化途径和速度,而不要人为改变。站在这个角度,可以说重返自然是濒危植物保护的最终目标。

{9}野生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基因,物种数量的减少势必影响这一物种基因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克隆濒危植物甚至使它们在植物园生长得非常好,但由于这些植物的基因源不具有多样性,导致它们的生存能力格外脆弱。

小标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多数植物学家认为,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11}如银杏、水杉等得到广泛的栽培利用,使这些物种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发展。园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大量繁殖稀有濒危植物,以排除稀有植物的稀有性,减轻野生物种的采集压力;虽然这些植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类驯化改造了,但从物种保护来讲,把稀有濒危植物作为观赏植物、绿化植物、家庭装饰植物,既有助于美化环境,普及教育,又可减少植物园在单纯维护上的花费,这是一种最省钱而较有效的辅助方法。

{12}保护植物并不单是科学家的事,在窗台上多种一盆花,是你现在就可以做的事。

(选自《湖北日报》2007.4.19)

阅读训练:

1.如果将文章开头段改成:“不是每朵花儿明年都能绽放,现实中,那些花儿连同美丽的小鸟一起永远离开了地球,只给人类留下记忆中的身影。”表达效果与原文会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说明文要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请你给本文拟三个小标题。要求语言生动,紧扣内容。

答:小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标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标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中加着重号的“约”字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请给“迁地活体植物”下一个定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届世界植物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世界植物园大会第一次走进亚洲,第一次亲临中国。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会徽”画面的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92年联合国地球高级首脑会议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构想建立一个千年种子库工程,请你也来为全球植物保护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旺平设计)

(说明文阅读参考答案详见下页)

第8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乡土植物;绿化;开发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园林绿化正在加速发展,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大量的外来植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洋种中用、北种南引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园林建设中发现,外来植物成活率低,生长不良,易造成生态破坏与检疫性病虫害入侵等现象的发生,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某一地区来说,在设计中增加大量乡土植物,对增加区域内植物品种、改善绿化结构、丰富景观效果是有益的。

1 乡土植物的优势

乡土植物是一种区域性的宝贵生物资源,是原生物种或引进物种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与淘汰留下的植物种质资源,该类植物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地理优势明显,不仅可以营造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也可以有效规避绿化效果的雷同,应大力推广与应用。

1.1 生态适应性强

在不同的地域,同一地域不同的土壤质地上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形成固定的乡土植物群落,如海南的槟榔、广东广西的榕树等。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受周围的气候与环境的影响,乡土植物适应性很强,在园林绿化中理所当然成为区域内所用苗木的主要来源;另外乡土植物还能维持园林绿化长久稳定,免遭自然灾害及病虫的危害,加上城市生态相对脆弱,更需要造景植物适应性强、抗性高,而选用乡土植物更能满足此要求。

1.2 乡土文化底蕴丰富

《园冶》中提到园林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历代的优秀园林作品都很注重使用乡土植物,通过选用不同的乡土植物体现深刻的寓意,如扬州“个园”以竹而著称,竹属于扬州乡土植物,竹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之美誉,喻气节之君子。也有利用乡土植物的形态来表达感情抑或形容意境的,如“夜雨芭蕉”多出现在江南园林,刻画一片宁静的气氛;设计中常利用植物体现区域性特色,如“梅城”即指南京,说明南京的环境适宜生长梅;如“蜡梅之都”即指鄢陵。

1.3性价比高

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抗逆性强,栽培技术成熟,在园林设计中,只要合理配置与植物保护,也完全可以营造繁花似锦的艺术效果。另外,乡土植物育苗技术简易、生长习性相对熟知,因而完全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与管理的成本,性价比较高。

1.4管理便利

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城市用地金贵,屡遭多次重建,土壤的结构破坏程度高,苗木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往往给园林植物生长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城市植物景观能否形成,“三分栽,七分养”,即靠园林设计又靠养护管理,可见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如果城市园林设计中,选用大量的乡土树种,由于其适应性强,抗性强,这样给园林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便利,有利于城市景观植物及时成景,实现植物造景的艺术效果。

2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与应用

2.1 更新设计理念,让乡土植物唱主角

有一部分设计者少用或不用乡土植物,把大量乡土植物排除在设计中。另外,人们对身边的事物常常习以为常,认为乡土植物太普通,不稀奇、档次低,或许是喜新厌旧的心理在作怪,在规划上盲目引种,橘枳倒置,再加上一些领导热衷形象工程,一味采用外来苗木,以致成活率低,劳民伤财。由于设计者的观念与领导意识的影响,造成乡土树种失宠。为此,需要设计者与领导改变理念,提高对乡土植物的认识与应用,让乡土植物唱主角,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

2.2 加强乡土植物的研究与保护

我国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园林之母”的美誉,是著名的天然大花园,仅野生的乡土木本观赏树木就有许多,如原产于湖南的红、白继木,还有香樟、杜鹃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野生乡土植物都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布局,有一个开发与选择的过程。适合于园林绿化的乡土植物需不断驯化、应用,其绿地景观以能反映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为妙。

乡土植物种类选择与确定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须是当地野生或在本地生长多年的植物;对逆环境适应性强;有一定园林观赏价值;能够进行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加强乡土植物管理,培育乡土植物运营市场。

2.3加强乡土植物有选育工作,培育优良的乡土树种

植物资源开发是一个从野生植物资源到植物商品化的过程。一种植物商品进入市场,总是需要一个研究、开发与认证的过程,最后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选育野生植物,就是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全部释放其优良性。目前,一些流行的品种有很多都是经过野生资源而培育的,如山茶花、月季花等。一般野生状态下的株型小、品相低,经过驯化与选育的历练,才逐渐形成商品化的价值。

2.4加强乡土植物应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建设应反映地方特色,合理利用乡土植物有利于体现一个城市景观风貌的地区特色,实现景观文化的本土化。由于本地的自然气候和土壤造成乡土植物的独特形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在绿化景观中最能表现出地方特色,营造特色景观。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筛选出观赏价值高的反应地区性自然特征的基调树种用于营造风景林具有很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日本的樱花、加拿大的枫树、北京的国槐、香港的洋紫荆等,它们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市中心、城市节点一样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标识功能。

培育和发展乡土植物,是一个繁杂渐进的生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绿化科研部门亟待加大对乡土树种的开发与利用,力争不断地培育出更多更好的乡土苗木,让园林绿化别出心裁,风格迥异。

参考文献

[1]练发良.野生木本地被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第9篇: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范文

关键词:琅琊山;珍稀植物;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32-03

Abstract: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re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s to be protecte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trees of Langya Mountain,and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t survival statu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Langya mountain.

Key words:Langya mountain;Rare plants;Ancient and famous trees;Resource protection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华东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分明,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其潜在植物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风景区内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山地适应性好的榆科植物尤为丰富。

1 调查目的和意义

生物物种及基因资源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很大的威胁,很多植物面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危机,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2-3]。植物如果灭绝,其基因资源将会永远失去,不可能再出现,而一种植物的灭绝又会引起其他若干物种出现濒危状况,因此,保护住一种植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基因资源。珍稀植物往往数量稀少,生境恶劣,面临灭绝的威胁,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研究与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重要的意义。

2 调查方法

2.1 资料查询 通过中国知网、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文献查询,以及查阅《琅琊山植物志》《中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等现有工具书,了解琅琊山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基本情况,筛选出珍稀、濒危植物的大概范围。

2.2 普遍调查 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历,近年来利用植物野外实习,多次带领学生到琅琊山,对该风景区的植物种类、群落及其生境等进行{查,记录植物种类、规格、数量、生境、特性等,并现场拍摄照片。此外,利用周末、寒暑假期集中对琅琊山风景区的植物进行全面调查。

2.3 每木调查法 在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琅琊山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包括醉翁榆古树、琅琊榆古树、银杏古树、欧梅古树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调查内容包括种类、数量、胸径、高度、冠幅、生境、年龄、生长势等。

2.4 咨询调查 通过访问和咨询滁州市林业局、园林局、琅琊山风景区管理处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土专家,了解一些已知的珍稀植物信息。

3 调查结果

3.1 特有植物及古树名木 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为名木[4-6]。琅琊山大部分区域为高钙的石灰岩山地,盛产榆科植物,其有的榆科植物主要是琅琊榆和醉翁榆,另外还有很多青檀古树、朴树古树、榔榆古树及榉树古树。此外,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还有生活一千余年的欧阳修手植梅等。具体种类见表1。

3.1.1 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风景区内有3株树龄超过百年的古银杏,其中1株3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大树位于琅琊山揽秀堂的门前,1株近200年树龄的古银杏大树位于醉翁亭景区内。

3.1.2 醉翁榆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我国特有树种,全国范围仅在安徽琅琊山有分布,是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为华东地区高钙石灰岩山地的优良造林树种。主要分布于琅琊山醉翁亭景区的墙外、山溪两侧和门口道路对面山坡上,数量极少,对榆属植物分类和种质保存有一定意义。该植物树干通直,树冠秀美,庞大的根系紧紧抓于的石灰岩上,可营造出顽强生命力的独特旅游景观。

近年,醉翁榆古树损毁较多,百年醉翁榆相继死亡。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现存胸径近1m的醉翁榆古树共4株,其中3株分布于醉翁亭景区门口外玻璃沼的旁边,另外1株分布于醉翁亭后山上。醉翁榆的幼苗、幼树多分布于林冠下或灌丛中,大多干形弯曲,侧枝横生,呈丛生灌木状,自然更新困难,难以长成乔木。对此,国家林业局及时拨出专款,对醉翁榆进行扩繁。目前,琅琊山林场已经培育出上千株醉翁榆幼苗,但数量远远不够,宜加快育苗和栽植。

3.1.3 琅琊榆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仅在琅琊山及江苏宝华山有少量分布,分布面积日益窄小,数量甚小。在琅琊山上主要分布于琅琊寺、南天门一带海拔200m以下的石灰岩山地,散生于杂木林中,现存大树10余株,生长良好。作为滁州市市树,琅琊榆也应加快育苗和栽植,禁止采伐。

3.1.4 青檀 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琅琊山上青檀资源很多,几乎遍布琅琊山的各个区域。其中,有不少树体高大的古树,林下更新幼树数量也很多。2006年琅琊山已建成滁州市青檀、琅琊榆林木采种基地,建立制造宣纸的原料基地。目前,对现有的青檀林要严禁砍伐,促进生长与更新,其古树则应重点保护。

3.1.5 欧梅古树 蔷薇科李属,杏梅类,落叶小乔木,为欧阳修亲手栽植,全国四大千年古梅之一,是琅琊山千年文化的遗产。欧梅树已值暮年,长势每况愈下,但仍风韵犹存,每年3月15日前后开粉白色花。目前,对该树进行了树干支撑牵引,花池面积扩容,动态监控养护等保护措施,但仍存在树干被白蚁啃食等健康问题,应加强保护与管理,禁止游客攀爬,恶劣天气进行特殊保护等,尽可能的延长其寿命。

3.1.6 黄檀 豆科黄檀属,落叶乔木,虽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但一些黄檀古树需要进行保护。

3.1.7 古树林 在醉翁亭到琅琊寺的道路右侧,有连绵3km的天然次生林中,其中很多树木的树龄超过百年,主要集中在古典建筑与寺庙周围。除了上述提到的树种外等,还有壳斗科和槭树科的一些古树,如槲栎、槲树、栓皮栎、麻栎、栾树、臭椿、三角枫等,这部分古树需要保护其生境,促进其正常更新,从而良好生长并可持续发展。

此外,琅琊山风景区还有多株朴树古树、榉树古树、榔榆古树、三角枫古树等,不再一一介B。

3.2 其他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及现状 经调查与核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等[3,7],以及结合琅琊山的植被现状、历史与文化,发现琅琊山风景区中的珍稀濒危植物主要有以下种类(表2)。

3.2.1 金钱松 松科金钱松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上多处有栽植,资源量不多,值得大力发展。

3.2.2 水杉 杉科水杉属,落叶大乔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树种。在琅琊寺内有1株胸径53cm的大树。另外,在琅琊山景区多处栽有水杉林,如醉翁亭东边的道路南边、欧阳修纪念馆处三岔路口旁等。

3.2.3 榉树 榆科榉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琅琊山内多处山坡均有分布,如琅琊寺左侧南坡的青檀+榉树混交林、琅琊寺后方及前右侧山上的麻栎+榉树混交林等。目前榉树在各地绿化中已普遍应用,但琅琊山上的野生资源仍需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保护。

3.2.4 凹叶厚朴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琅琊山有栽植,宜加强保护并扩大人工繁殖与栽培。

3.2.5 杜仲 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生孑遗植物。目前资源丰富,琅琊山有栽培。

3.2.6 流苏树 木犀科流苏树属,落叶小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景区深秀湖南侧山坡有少量分布,观赏价值高,值得进行保护和推广。

3.2.7 野大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种子药用,三级保护渐危种。我国资源虽然丰富,但植被破坏严重。琅琊山的灌丛、树林下和山野、河岸等地零星有分布,需要进行保护。

3.2.8 金荞麦 蓼科荞麦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琅琊山的路旁草丛或溪边湿地等处有分布。

3.2.9 明党参 伞形科明党参属,多年生草本,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野生资源日趋减少。琅琊山琅琊寺周围山坡岩石缝隙中有少量分布,应控制采挖,并进行引种栽培和育苗繁殖。

4 琅琊山珍稀植物保护建议

由于部分树木的自身树龄较大、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等原因,使琅琊山风景区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出现生长不良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景区不断地扩大规模,大肆进行建设,加上景区游客量大增,人为破坏和影响较大,这对琅琊山植物资源的生长和保护都是不利的。植物资源一旦被破坏,恢复非常困难,甚至不能再被恢复。植物如果灭绝将永远不复存在,人类也将失去一个价值不可估量的基因库[7]。因此,珍稀植物保护要以防为主,尽量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和遗憾。针对琅琊山风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以及古树名木保护,可采取如下措施。

4.1 加强宣传与科普教育 通过加强宣传,如导游对珍稀植物进行引导性介绍、植物挂牌、网站宣传、保护标识牌宣传等,使游客对琅琊山的珍稀植物有所了解,并清楚这些植物的现状与困境,从而主动爱护植物,避免无心地破坏。目前,琅琊山风景区少部分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有一定的宣传和知识科普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仍需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

4.2 加强原地保护 对于琅琊山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应该加强保护措施,如在植物的周围设置围拦、设置宣传挂牌等[2,7],对于特别珍稀的物种,还应禁止采集标本。还可设置专人专岗,让专业技术人员持续关注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对病虫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另外,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划定特定保护小区,从而减少人为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保护好野生植物的生境[8-9],促进植物的天然更新。

4.3 部分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对于生境恶化、在原产地不能自然繁育的植物,可以采取迁地保护。通过建立琅琊山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驯化基地,结合珍稀濒危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生境特点,将整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引入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保存。

4.4 建立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监测体系 对于部分濒危植物或珍稀濒危植物较为集中的地点,设置实时监测点,进行远程监控,可以不间断的观察到植物及群落的动态,及时了解到濒危植物的生长状况、种群动态和群落变化等。如欧阳修手植梅已经进行了动态监控管理,这种方法可以在其他珍稀植物中进行推广应用。

4.5 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科研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首先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境、习性特点等。其次,可以根据植物资源的现状及保护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如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寻找濒危原因,探索对策,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方法,扩大植物数量等,从而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语

虽然,琅琊山风景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大多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部分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不容乐观,生长势呈下滑趋势,如欧梅、醉翁榆古树等,这还需要专业人员持续研究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夏爱梅,聂乐群.安徽植被带的划分[J].植物科学学报,2004,22(6):523-528.

[2]张永夏,邢福武.深圳的珍稀濒危植物[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1,9(4):315-321.

[3]但国丽,尹露曦,李柱,等.石林县珍稀植物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7-60.

[4]张义清.丰宁满族自治县古树名木的分布与保护[J].科技信息,2012(23):421-421.

[5]李建华.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措施[J].绿色科技,2010(10):10-11.

[6]王楚荣.新技术在古树名木保护上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228-228.

[7]王淑荣.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J].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26-28.

[8]章理运.河南大别山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初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5):24-27.

[9]张蔚,彭银中,杨怀.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