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政治文化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政治文化的特点

第1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文化特点

(一)开放性

互联网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益紧密。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的开放性,为人们了解全世界最新的科研信息、咨讯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二)虚拟性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显著的特点之一,网络时代下,人们可以匿名发表言论,聊天、购物都可以不使用真实的信息。虚拟性的网络文化特点也让人们享受到虚拟文化不受约束的特点。同时,虚拟性网络文化的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平等性

网络文化面前人人平等,是当今网络文化下的另一个特点。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自由权与平等权,人们可以在网络文化下可以不受社会地位、等级差别的约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二、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网络文化下的自由权,要求大学生建立在不侵犯道德与法律的基础上,因此,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言谈举止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培养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利用校园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最受大学生的青睐,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浏览量较多的特点,利用校园网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并及时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校应该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号召的一些文章,发表一些社会热点与咨询,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促进与大学生思想上的沟通、交流。

(三)加强对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需要高素质、高效率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既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完善的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网络经验。高素质的网络思想队伍的建设,能够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转,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的熏陶。

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重大意义

(一)丰富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丰富的网络文化能够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趣味性,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有一定的帮助,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人格关系。同时,大学生可以受到丰富的网络文化的熏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增长见识。最后,网络文化的刺激影响下,人们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烈,变学习被动为主动。

(二)网络文化能够改变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观念

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多元的文化,形成多元化的理念。世界多元文化的刺激,让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也有了个全新的认识。网络文化的吸引下,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创新、求实、文明、竞争、合作等文化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认同与推崇。

(三)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以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停留在说教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止较为单一,同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乐于接受,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文化的平等性,能够改变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消除个人的顾虑,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提高。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视,教育上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将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网络文化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受教的兴趣,积极地学习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谭金荣,冯永泰.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11.

[2]张俊,梁洁,翟崇华.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报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04.

[3]刘冬雪.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07.

[4]李兴保.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02.

[5]欧岚.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23.

第2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也是领导制定各项工作应遵循的规律和依据,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开展在员工之间,根据已经制定完善的工作方针、原则,来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四大特点:第一是社会性,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电力企业也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发展,员工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第二是开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了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开放性;第三是自主性,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电力企业中,这些员工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第四是广泛性,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的范围非常广,职工素质教育、改革观念教育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范畴。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环境,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规范性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很多方面: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心态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方式等。在电力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创新化、人本化、制度化以及学习化的特点。创新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创新性,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本化: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员工,只有被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同时,企业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化:是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学习化: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氛围,以便员工的工作能力能一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二者的共同点: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二者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精神对人的主导作用,为了使工作达到最佳效果,都会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二者都会针对人的特点来开展价值观教育,促进电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让员工主动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二者的不同点:在电力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所特有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属于理性文化概念。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以此来调动员工主动投身工作的热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理性概念,还是实践性概念。二者的互补作用:在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思想为基础,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具有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互为补充。在行为方式和体系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选用的方式为关心理解、沟通等,这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而企业文化经常采用的方式为商品经济行为、非组织交流行为等,这种方式可以补充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在电力企业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这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保证和条件;第二,采取相应的运作原则,运作原则要以人为基础,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主动性,让员工自愿的投身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并参与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中;第三,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繁荣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正在实行体制改革,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与企业体制、时展相符合。

三、结论

第3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在企业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保证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还可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真正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精神的塑造。另外,可以激发企业职工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的文化特点,结合原有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让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贯彻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思想管理和经营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企业发展的文化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对企业职工进行的建设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企业的文化理念教育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将企业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在思想上进行统一。融合企业各个部门,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合理有序,让企业职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核心理念,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社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企业的文化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在多元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

3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

要想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切实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充分展现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将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取得有效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不断地创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文化,能够保证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会偏离企业的发展轨迹,以企业文化作用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以此丰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内容,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职工加以结合,使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可以将这种弊端进行有效地克服。

(4)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也是企业顺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进行融合,可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模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5)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对企业的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对围绕着人展开的,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及方法

4.1坚持以人为本

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职工,对职工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的管理思想应该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和服务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能够在积极的团体工作氛围中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在建设的过程中,使两者不断的补充,指导并约束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企业职工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4.2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思想的灌输,该工作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企业建设工作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将两者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入的融合,由此改变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最终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及互相推动。

4.3融合教育思想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而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两者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在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企业的职工灌输思想教育理念,让企业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总结

第4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摘 要:在高校学生中有一群非常有鲜明个性的学生,那就是艺术类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同其他专业非常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对艺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有着很突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在认真分析艺术类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特点;教育创新思路

作者简介:何青芝(1981- ),女,四川南充人,教育学士,硕士在读,四川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艺术类学生不好管理的确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可的问题。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感性的思维模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目前必须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把握他们特有心态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学生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

(一)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但是缺乏理想信念及学习动力。高校艺术类学生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但是他们的思想缺乏深度,比如很少有艺术类学生去关心政治和关心时事,理想信念不坚定。另外,艺术类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普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是对文化课的学习却非常轻视,这必然会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修养及人文精神的欠缺,知识面也异常狭窄,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其实并不真正喜欢艺术,只是家长逼迫他们到学校去学的艺术专业,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这部分学生没有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更没有学习动力。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经济负担比较重,面对挫折和打击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懈怠心理。因为专业上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需要支付的学费比其他专业都高。另外,艺术类学生平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还要经常外出考察采风,这些都需要高额的费用支付。这样一来高校艺术类的学生经济负担就比较重了,带着这样的沉重心理负担学习就必然会渴望自身能早日经济独立,这样的高期望值在遇到不顺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滋生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甚至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及生活。

(三)高校艺术类学生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着自身特点,从事艺术类专业教学的教师的思维方式也通常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再说艺术专业的特点也鼓励要尊重和发扬个人的特有感悟及喜好,这就在无形之中助长了艺术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同时,学习和思维上的独立性也造就了艺术类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全局意识的缺点,艺术类学生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对国家和集体利益更是缺乏责任感。

(四)高校艺术类学生普遍缺乏组织纪律性。高校艺术类学生纪律性总体来说非常差,比如上课随意迟到,随意早退和随意旷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就是对公共环境和公共卫生不注意,寝室卫生经常是又脏,又乱。另外还有很多的艺术类学生经常是上课时间外出兼职打工,还经常有夜不归宿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业。

二、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一)在充分尊重艺术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能进行自我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开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律观念。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用固定统一的管理模式,一定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个性发展,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积极发展个体的个性化,必须要重视对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而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教育者要在充分尊重艺术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学生自我管理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对其进行引导,积极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有益的熏陶,还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些制度来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方式来慢慢构建艺术类学生的精神理念框架。总之,人的主体性要求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在认真研究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二)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灵活,同时要努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高校艺术类学生通常从外表来看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他们的实际心理年龄却是不成熟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经常是非常简单和草率的,他们还对很多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灵活。另外,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努力开发新载体,可以试探将思想政治纳入到艺术专业教育中。因为艺术类学生都对专业非常优秀的教师充满了崇拜之情,所以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可以请学生普遍公认的优秀专业教师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艺术专业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各类专业社会实践,这样就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些鲜活的教育载体,艺术类学生可以在无意中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也会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针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握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类学生的个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是靠严加管理来强制约束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及空间,只是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坚决避免通过开长会的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其次,高校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艺术类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个性教育。要把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分支来对待,可以特意通过开设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课和开展艺术类学生心理咨询来帮助艺术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的心理问题。在具体的艺术类学生心理咨询中要多激励,少教导,要充分尊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

(四)大胆创新网络教育渠道,积极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紧跟时展。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年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受到现代传媒的影响和冲击很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胆创新网络教育渠道,要充分利用音像制品、电视网络及多媒体对艺术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开设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及艺术专业专栏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艺术教学,当然不但要确保网络内容的健康,而且还要尽力做到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建立讨论平台,在这个讨论平台上同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专业心得及思想动态,从而实现在讨论中澄清模糊思想的目的。另外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力做到网络进入公寓和宿舍,这样就可以为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箱或开通网络即时聊天工具,教师通过电子信箱或聊天工具可以及时听取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向,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5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 艺术类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实效性

新时期,众多综合性高校纷纷增设艺术专业,这对促进艺术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艺术类人才取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综合性高校来说,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特点,也给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分析

综合性高校艺术生除具有一般艺术生都具有的个性特征鲜明,集体意识、纪律观念缺乏,理想信念淡薄,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外,新时期的他们还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思想状况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传统的艺术生视艺术为个人理想、价值的追求,他们为了艺术而艺术,思想既偏执也较为单一,没有太多复杂的成分。新时期艺术生(尤其是综合性高校艺术生)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期望值和学习目的的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变得日益复杂,很多家长只是把艺术当成孩子考上理想高校的敲门砖,并不希望他们今后从事艺术事业,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并非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把艺术学习仅仅当成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途径。因此,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既热衷自我设计,展示个性才能,也十分关注社会、学校和其他人的评价;他们既积极参加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刺激性和引领时尚的活动,也积极争取各种荣誉、技能和发展平台。

2.困难学生增多,心理压力增大

一是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扩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实现高校求学梦,也走上了艺术学习之路,从而使学校经济困难的艺术生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学业困难学生增多。当前很多艺术生并非因喜欢艺术而选择艺术,只是为了实现上大学的理想而走的“捷径”,这部分学生进校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如选修双学位、热衷社会兼职等),消极应对专业学习,造成学业困难学生增多。三是就业困难学生多。由于学习目的不明,文化功底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加上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不大,造成很多学生就业存在困难。由于这些困难的存在,使综合性高校艺术生在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上无所适从,感觉前途迷茫,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3.学校归属感不强,矛盾冲突多发

综合性高校一般以传统的文理工科为优势和特色,艺术类专业在学校里处于较为边缘和弱势地位,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和进行学生综合评价时也很难充分理解和考虑艺术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性特点。因此,艺术类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在综合性高校很难获得较好认同,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与学校的距离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学生间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艺术生内部,与其他专业学生沟通融合较少,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也有一种抵制情绪,容易与其他专业学生产生矛盾和分歧,从而展现出学生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也较多的现象。

二、综合性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理论课、思想政治课(简称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实际调查发现,高校两课教学对艺术生的重要作用未取得应有的效果。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艺术生对两课认同感不强。很多艺术生认为艺术是没有国家、阶级壁垒的,他们崇尚自由、追求独特,因此,从内心深处对两课教学不认同甚至抵制,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二是两课教师对艺术生思想状况了解不深,不能结合艺术生特点创新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没有更好的教学途径,导致了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不良循环,最终使两课教学在双方都难受的氛围中举步维艰。

2.专业教师的作用没得到应有的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两课教师、辅导员外,专业教师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艺术生由于专业性质和学习特点,他们与专业教师感情更深,联系更密切,因此,发挥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为重要。但现实中,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因此对这项工作没有主动性;二是受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制约。艺术专业教师是艺术专业出身,其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相对也是薄弱环节,更没有实践经验,部分专业教师即使有积极性,也会由于知识缺陷而收效甚微。

3.传统教育模式对艺术生完全不适用

综合性高校在较长的办学经历中,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对普通专业学生来说确实行之有效且省事省力。但对艺术生来说,这种传统模式明显存在不适应。因为相对普通专业学生来说,艺术类学生理性认识偏低,感性认识较强,且艺术类学生专业情结更浓,对个性发展更突出,对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对舆论环境的反映更加淡漠。因此,如沿用传统工作模式来开展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行为,让他们游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三、提高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针对新时期综合性高校艺术生特点,可探索推行“尊重、管理、服务、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尊重即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尊重艺术生个性特点;管理即通过强化管理,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服务即开展个性化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即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1.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综合性高校艺术生除具有一般艺术生共有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特点,同时艺术类学科专业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都与普通学科专业有较大差别,这是由艺术类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综合性高校在开展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是要跳出综合性高校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尊重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利的学校环境,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搭建更加有利的学生个性发展平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遵循艺术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主动作用

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更加鲜明,学生对专业认同度更高,因此,在开展艺术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尽量与专业紧密结合,更多依托专业教师。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专业教师深刻认识到,他们不仅是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增强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和指导学生的能力,让专业教师成为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3.扬长避短,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综合性高校在开展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要依托综合性高校多学科融合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以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来陶冶艺术学生,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放的教育形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时期艺术生的特点,积极探讨和回答学生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学业、就业、创业等问题,加强对各类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以艺术生喜欢的方式、乐于接受的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植入他们的心灵,培育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要尽量避免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兴趣不高、专业相差太多的活动,避免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探索搭建高层次的艺术类交流与对话平台

艺术类学生虽然生活独立性较强,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积极开展与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多元文化的鉴别能力以及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和对先进文化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艺术类学生中积极开展高层次的交流与对话活动,也是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对话,可以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高起点、高品位的艺术类的交流和专业竞赛,不仅能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高尚的品德,更能培养他们拼搏的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的综合能力。

(注:本文受2013年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郑娟.文化育人视域下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

[2]黄琴.打我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10.

[3]黄鑫.关于加强综合院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第6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科学规律化;以人为本;方法再造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三性”

(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要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激励人、教育人、引导人。一是积极树立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否则,就会不适应,对许多现象不理解,对许多事物看不惯,以群众缺乏共同言语。二是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全体共同参与,主要依靠各级党政工组织、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来承担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缺乏思想政治工作意识、不会做或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尤其是主要领导职务;对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部门,应追究主要领导者的责任。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范围。不仅要做好在编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做好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研究思路,寻找对策。对这些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兼顾他们日常工作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工作时机,采用恰当的工作方法,来解决他们面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要改进、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增加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传媒、文化阵地、娱乐设施、沟通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能吸引人、感召人,不断提高适应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搞清楚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点、思想动态和利益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个性”。思想政治工在的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特点的人。不同人身上会有各种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帮助人们牢固树立自主意识,让每个人都珍视自己的权力,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力,懂得遵守社会的规则,懂得触犯他人的合法权力就是损害自己的合法权力,懂得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懂得自己的财富要考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二是针对人的独立性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应对各种疑难问题的智慧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创先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个体对象的独立人格,适应人的独立性发展要求。三是针对人的选择特点,个人在工作、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将由自己决定,有充分的自主意识和选择权。要与人为善,使人受益,积极帮助人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提高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他们的事业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四是针对人的层次性特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把解决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落到实处。一是注重服务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宣传引导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多办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多做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工作,满足精神需求,创新幸福生活。二是在经济利益方面得不到体现,在法律上禁止的,在行政管理上得不到支持和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更多地融于管理之中,体现在各种规章制度之中,体现在经济政策和利益分配之中,体现在法制教育和执法实践之中。三是人民群众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言行统一、知行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把“立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否则,我们的工作就毫无吸引力、感染力可言。四是要办事公开、透明,尊重群众的民利。实践表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群众的民利受到了尊重,群众就会把公共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热心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就会充分显现。五是寓教于各项活动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建设,是增加文化含量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些文化载体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调动人的积极向与发挥人的创造性的统一,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时展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挥人的创造性。

第7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微文化,思政教育

微文化是起于微博的广泛应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由“微时代”、“微哲学”、“微关怀”等相关的“微”概念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目前,微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的在增加,并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深入影响了处在文化前沿的大学生思想和个性发展,这就为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开拓了新的视角和方向[1]。

一,微文化特点

微文化作为一种微小的文化载体,因网络而繁荣,因此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除兼容了网络媒介的即时性、开放性和海量性等特点外,它的便捷性、个体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更加的突出。

1.便捷性,即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的便捷突破了以往的范畴,表达方式上的简化和突破,迎合了大学生的接受方式,传播媒介、形式多样化以及科技手段融合,颠覆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途径概念。

2.个体性,个性化的方式共享信息资源,原创和个体意识的体现,使得“微文化”具有创造、传播、评论和关注发展一体化模式,切合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创作的满足感。

3.超强交互性,微文化的“无距离和无差异”和“分众化”的优势迅速抢占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凸显了群体间的无差别交流、精细化传播和无限包容度,不断的开拓目的需求信息的新交互平台。

随着微文化的发展,它的内涵和界定也在不断的拓展,所具备的价值特点的多样性也日益突出,对传统文化、信息传播、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教育途径的影响和冲击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微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从微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出发,结合统计数据[2,3]中大学生的文化、信息和心理需求的契合度来看,微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目前,由于监督体制尚未健全,微文化下各种信息的传播和意见表达缺乏约束,碎片化的信息泛滥,不法分子制造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经常使得人们的认知产生偏差的现象也极其突出。因此,思政教育者能不能充分利用微文化的新渠道,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引领学生思想动态已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与否。高校思政教育衔接微文化系统的价值和紧迫感已经很明显,针对微文化的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着重从如何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快速干预机制,才能在新时期下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融入微文化引领大学生动态:

在数字网络时代下,深入研究微文化的特点和教育意义,重视并掌握互动和引导的途径和技巧,是高校思政教育者的新任务,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1. 思想跟进,高度重视。微文化的渠道是全新的,接受新事物就是要打破传统[4]。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承接新内容和新工具,积极研究和参与微文化的发展,思想上和行动上主动对接微文化下主客观体的定位,转变理念和角色适应并引领大学生的文化思潮。

2.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首先蓄势以待,要建立和掌握衔接微文化传播的渠道和领域,比如微博、微信和微语录等,其次要活跃参与,加强互动,关注特殊个体,对一些微主题发起探讨。最后,微文化也是思政工作者补充知识和修正工作方式的窗口,积极互动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无形中加强服务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号召力。

3. 培养人才,传播主流思想。微文化下,谁是主流思想,在于共鸣的范围和次数。如何传播主流,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共同及时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群体及时介入,协同弘扬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净化错误舆论,增强校园主流文化的影响力[5],这同时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

4.以理服人,创新微形式。微文化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界定,寓教于乐的道理一样,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创新微文化的形式,把课堂和主题教育等内容带入微文化领域,增加收听渠道,扩大收听范围。通过微文化抛问题,需要真实切身并且生动的内容才能引发大学生的评论,有效创新微文化形式,就是握住了微文化中视、听、触觉,全方位拓展大学生接受渠道和形式,改进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4).80-82.

[2] 国青松.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 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1,(3).89-92.

第8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那么,怎样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运用归纳法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时,需要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分类梳理史实。

这是归纳的基础。因为史实浩如烟海,只有依据学习目的将具体史实进行归类整理,才可能进行第一步的研究。在总结历史阶段性特征时,归类整理的方法是,把同一时期、相同性质的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或者按史实的基本分类(如政治类、经济类、思想文化类等)将同类重要史实排列在一起。例如,在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时,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等史实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变法运动等史实归于政治类;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经济的发展等史实归于经济类;把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史实归于思想文化类。

第二步,分析得出每一类史实的本质特点。

任何一类史实或一个史实都有若干特点,为了最终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就要找出其本质的内容,分析得出其本质特点。仍以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为例,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的瓦解,私田的出现,各国通过变法将封建土地私有制合法化进而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以根据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等史实,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奴隶制瓦解,封建统治确立,上层建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的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变化和政治上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步,概括不同类史实的共同本质,或者通过分析不同类史实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阶段性特征或发展规律。

第9篇:政治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

前言:

目前大众文化对我国的社会文化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甚至有成为我国主流文化的趋势。自然也包括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难以忽视的重大影响。大众文化和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间具有一定的矛盾,但也保持着一定的一致,这就要求我国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勇于创新。

1.大众文化的性质

1981年大众文化的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国,它是构成我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组成的重要部分。大众文化、民间文化、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系统的四个主要部分。大众文化与其他的文化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大众文化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市俗文化,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域,它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联系但又不属于谱系关系,其自身的特性并不是隶属于其中的某种文化形态。

1.1商业性

从运作的方式来讲,大众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发展和运作,它蕴含着商业化的内容。大众文化产品在进入大众消费之前,与许多的商品一样均要通过商业化的宣传、广告和包装,来刺激大众消费的欲望,进一步扩大大众文化产品的诱惑力。

1.2通俗性

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精英文化相比较而言,它在市场占有量和总体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人们现在依据电视的收视率来评价节目的好坏,它充分体现了数量在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1.3娱乐性

大众文化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一般文化品味,满足社会大众对某方面的文化需求,这些都是大众文化娱乐消遣性的表现。但是,大众文化的这一特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消极问题,例如大众文化所宣传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就会造成众多的消费问题。

2.大众文化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大众文化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使主流文化得到内容与形式上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我国主流文化的重要旗帜,它主要依靠从大众文化中所汲取的养料来更新和发展自己。大众文化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且博弈,既冲突也融合。

2.1大众文化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

首先,大众文化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的。从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角度出发,其面临着学校到社会、学生到社会人等多种转变,弹门的求新、求知和求乐等思维特征与大众文化“不谋而合”。其次,大众文化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提倡创新精神的。虽然大众文化是批量性、复制性制作生产的,但是,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尊重并支持原创的东西。大学生的行为比较前卫,思维活跃等特点决定了其参加大众实践文化的积极性,和重要实践主体,为大众文化增添了新的面貌。再次,大众文化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具有人性化的理念。由于人本主义思想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由传统化的灌输说教逐渐转变为人性化的传授。最后,娱乐功能是大众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强调的。将文化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结合,使其向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实现被容到形式的根本文化变革。大众文化以遵循现实为原则,将快乐作为人生应有之义,这也是人们心理需求的基本展现。

2.2大众文化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大众文化较为发达的年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弘扬的崇高早稻了平庸的大众文化的弱化。例如,湖南卫视的“超女”和“快男”等娱乐性的节目,总可以吸引无数怀带一夜成名之梦的男女参加海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弘扬的崇高的文化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难以避免的与大众文化的自发性相冲突。

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强制性政治说教与思想灌输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的中心地位和大众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倾向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大众文化与商品的消费意识消解并侵蚀了社会群体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以及其对主流的意识形态的认可度,这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缘地位的停留。高校学生只乐于接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缺少对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2.3大众文化为高校思想机遇提供了发展机遇

大众文化的传播极其广泛,信息和知识的传播的周期与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法都是从前不可比拟的。大众文化为我们打开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新局面。它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它赋予了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

3.在大众文化的背景写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虽然当今的大众文化已经被当做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强行遏制大众文化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反方向的作用。

3.1认清形势,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大众文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官方的意识形态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不利于我国社会所倡导的民族精神、传统道德和社会理想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大众文化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重要的机遇,起到了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大众文化的所具有的娱乐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对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大众文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以此,为大家充分认识、利用大众文化思想政治因素积极的一面,充分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参考。

参考文献:

[1] 朱海龙.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学理论,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