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经济学的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

第1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房价 需求 低利率 “泡沫性”虚高

长期以来,中国人都渴望“居者有其房”。而近年我国房地产很热门,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搞得政府焦头烂额,百姓叫苦连天,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房地产价格上涨太快,房地产需求释放过于迅速,容易使房地产业透支下期需求,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还容易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和银行及社会资金不合理地向房地产倾斜,加剧金融风险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调控房价很必要,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旨在压制不正常的房价。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07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6.4%,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着实在令人吃惊。深圳的每平方米均价超过14,000元,而上海则高达每17,000以上。可以说5月创下了18个月来的新高,但房价仍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一、土地出让招拍挂政策

各地政府代行土地拥有者之权,土地由地方政府所垄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采取纯粹价高者得之的拍卖方式来向开发商出让土地,这就造成土地价格的突飞猛进,进而使得很大程度上基于土地价格的房产价格也就随之扶摇直上。杭州是最早实行土地出让招拍挂牌政策的城市之一,也正是杭州,最先拉开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大幕。加之土地在二级市场上的疯狂炒作,如何不使土地的价格更上一层楼呢?所以,房价永远上涨源自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随着人均占用的土地逐步减少,土地价格便会呈现上升趋势。现在中央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集约、节约用地。在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用经济学的供求曲线进行分析,这一原因带来的土地价格的上升导致房产成本的上升,使得房产市场的供给曲线S左移到S’。而下面二点是需求的原因,需求的增加,导致房产市场的需求曲线D右移到D’,这样两支曲线的同时移动就造成了房价P的上升,而同时房产交易数量(即均衡时需求或供给的数量)并未缩水。

二、居民自购房需求的激增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定义,需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欲望和主观的需要。第二,要有货币购买力。需求是以购买力为前提的。当前我国的高储蓄率以及金融信贷市场的发展,以及 “一人有难,众人相帮”等的传统中国文化,为很多不具买房条件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因此,购房的需求非常旺盛。目前,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拆迁户,他们是被动刚性需求房子被拆了必须得买新房,尽管部分人要背上沉重的房贷并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二是城市、农村中一部分比较富有的人,他们原先有住房,现在在良好收入的支撑下具有强烈的换房需求他们要求更新环境更好、面积更大的房子。属于二次购房,这部分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绝对数量却不少。三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这些外商有购买办公楼、住房的需求。由于需求层次的不同,这部分人主要的需求是高档住宅、写字楼。这些楼盘客观起到了价格示范效应的作用。四是结婚购房的年轻人,中国的传统习惯结婚需要新房,使他们也有着强烈的购房需求,尽管大部分人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收入有限,但在父母、亲戚的帮助下。也加入了购房大军中,成为“房奴”。此外,一些原来并不打算立即买房的人,因心理预期害怕房价的快速上涨,存在着“羊群效应”。提前加入到了购房大军中,扩大了需求的范围。因此,总的需求的急剧增加成为拉动房价迅速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长期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及人民币的升值是造成房价“泡沫性”虚高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居民自购房需求的激增及土地供应的不足,造成了房价的不断攀升,那么,我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及人民币的升值所造成的投资、投机则是房价“泡沫性”虚高的根本原因。

一是低利率导致资金流入房地产业。作为投资或者投机者,之所以保有各种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等,是为了从中获取收益。如果我们假定各类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及风险一致,那么各类资产之间如果有收益差的话,人们就会通过卖掉收益率低的资产,购入收益率高的资产来进行资产调整,最后达致资产收益的平衡,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裁定交易”。这些年来,由于房地产产业链存在着巨大的收益,而贷款成本相对较低,这样,根据上面的“裁定交易”的原理。大量资产进入房地产业。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从开发商的土地储备、开发贷款、建筑商的流动资金贷款到消费者信贷,无一例外来自银行,这整个过程所需资金差不多占到全部房地产资金的80%左右。

二是低利率使房价出现“泡沫”。大量的资本进入房地产业,使房价出现了“泡沫”的可能。打比方说,你拿100万元的资金投资了一处房产,租金年收益为10万元,当前的长期利率水平是5%,那么你所持有房产的资产价格是符合资产价值的。而同时,在这一年间房产的市场价格又上涨了10%。如果把这处房产出售再加上租金收入,一年获利20万元,资本(100万元)的年收益率就是20%,比长期利率多3倍。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房价还将继续上涨的话,那么从资本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投资这处房产是绝对合理的。只要房价能保持年5%以上的上涨,同时长期利率不超过5%,那么从资本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任何时候购买这处房产哪怕它再涨都是合理的。

从以上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这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既有如土地招拍挂、卖地财政、零房产税等体制缺陷造成的因素,也有如刚性需求和投机性意愿强烈的需求因素,而后者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冲击更大;还有低利率及人民币的升值刺激投机、投资购房增多,虽由经济学来讲房价上升是正常的,但要防范的是“泡沫性”虚高和土地在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

参考文献:

[1]刘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5).

第2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应用;策略

1 案例教学法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设置好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能力,综合评估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意义如下: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多,纯讲授理论学生理解效果比较差,也会影响学生接受效果。通过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心学习的驱动力,从而高效学习。

(2)有效引导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后,理想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有效地做出市场行为或经营决策,但是不少学生是书呆子,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增强师生互动。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的理论讲述,不可避免地变成教师的主场。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案例,主动消化案例中不懂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教师提出更难的问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2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过程

(1)精选案例

西方经济学案例主要来自于西方世界。对于学生比较好理解的案例肯定是本土化的案例。案例类型主要有信息式、问题式、陈述式、决策式、实录式案例等。教师应该根据经济学中不同的知识点,预先确定好案例类型,同时在讲解经济学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先查找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这个概念的案例,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的自我感知。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不是教师呈现,而是加强学生的参与。主要是激励学生分组竞赛,通过分组,选出组长和分配好成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点,将精选的案例,制作成PPT,案例呈现部分包括,讲述者(讲述者的仪容仪表、表达流畅程度、知识传达)、PPT内容(案例简介+案例分析+案例启示)、PPT形式(制作颜色、图文)。

(3)分析与讨论案例

由组长引导,成立讨论小组,分析案例呈现中呈现的案例简介,引发学生对于案例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案例时,注意学生的角色定位、讨论的氛围,教师在分析与讨论案例过程中,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引导与监督者,尽量让学生积极讨论,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4)评价案例与知识开展

学生分析与讨论完案例,对于案例有一定结论陈述,教师此时才开始真正进入教学角色,将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并开始进行知识点开展,教师结合自身学识并要讲解的知识讲述新案例。

(5)形成案例库

一学期完毕,要求每一组组长共同努力,将案例整理,形成电子案例库,让学生加强复习,巩固案例中所传授的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库让学生感知一学期来自己所做出的学习成果。

3 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的本土化

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的西化不可避免,从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将教学的案例本土化,这样能够案情清晰好理解,本土化的案例,透过现象理解本质,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解。

(2)案例开发渠道多样化

鼓励商学院教师自主开发高含金量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更多的经济现象,将经济现象与经济学原理结合;与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来锁定案例,比如说经济学中的市场行为,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市场行为和决策的理解;与校外其他资源合作共同来开发西方经济学的本土化案例;在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上选取案例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取案例。

(3)增强案例趣味性

趣味性极强的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促动师生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查找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典型的案例,增添趣味性,比如:古人吃饼,吃到第五个后悔迟了前四个,叫学生思考古人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俗语或成语故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经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机会成本。生活中丑男配美女的经济学原理等。

(4)凸显案例实用性

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如果学生机械地记忆理论,那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作用就不明显。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凸显案例实用性,在讲解概念时先要引入生活场景,将生活案例加以分析,在经济学原理分析题中加入生活小常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重要意义,既能改变师生角色,也能改变教学氛围,但是目前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本土化还存在不少问题,未来西方经济学中案例教学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概述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11门课程之一,是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学科在本科教学阶段必修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一般高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到今天,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与西方经济学在国外作为经济类、管理类学科必修课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研究还不够成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庞杂、抽象;数学化倾向严重,忽视理论的定性分析;缺乏与中国经济实际的结合运用;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足;缺乏适用教材等问题。如何才能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回顾相关教改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注重“教”的改革和“学”的动力,强调“教”、“学”配合,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相关文献综述

袁灵、王朝阳(2011)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理论性强导致趣味性不够,数学化倾向导致理解力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提出发挥多媒体教学法来增强教学方法及手段,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贴合度,适当简化模型化的经济理论的阐述,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等有效途径来改革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张继鹏、张家来(2008)针对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庞大复杂,提出用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易混淆概念的比较和理论与实际相比较的比较教学法来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达到激活思维、突破难点和传导方法的作用。卫华(2010)从处理好几个关系的角度,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夯实基础与提高学生能力的关系,基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培养研究性人才与实用人才的关系,基本教材的使用与借鉴其它参考书的关系,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的关系。李博(2011)从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的角度出发,指出教材建设还存在缺少评价、理论陈旧、体系不全,语言生硬,缺乏中国特色等诸多缺陷。宋宝莉(2011)从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角度,提出引进案例教学,既能打破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又能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成为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李冬艳(2011)针对经济学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经济学教育本土化。

从上述文献的综述中可以看出,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改研究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毫无疑问这些方面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多是围绕教师“教”的方面,对如何发挥学生“学”的方面探讨不多,更没有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只有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三、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行教改,提升授课效果

这里着重指出教师在教改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调整充实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阐述,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的教学和数理模型的推导,教学内容求全求深,使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造成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完善教学内容就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开设“重点各异”的系列西方经济学课程。用教学大纲界定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例如专科层次主要选择主流基础理论,本科层次在适当加深难度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前沿理论和不同流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如以微观经济理论教学为主,宏观经济理论教学为辅,微观经济理论重点讲解供求均衡、弹性理论、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理论。除了讲解主流经济学观点外,还补充非主流学派的介绍和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的观点1。其次,联系各专业学生已有的基础、课时量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侧重需求与供给理论、消费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的内容;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侧重不对称信息理论和对策论的内容等等。

在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如何对待数学工具,要依据学生的情况以及专业特点来定。对于经济学原理的课程,可以只使用图表等最简单的数学工具,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集中精力在经济学思想的阐释上;但对于金融学等专业,由于后续的专业课以及职业特点对数学工具要求较高,应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增加数学工具的分量。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上,完善已有的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商学院于上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的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引导,对现实问题和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并试图寻求答案,作出决策的过程。经济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打破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讲述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时,对于每一种价格歧视,教师可以列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价格歧视的影子,有的学生还会思考,如果他们自己是商品的卖方,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运用价格歧视来赚取更多的利润2。在讲价格理论时用“情人节的玫瑰贵吗?”。在讲机会成本时,用“一女二嫁”案例,在讲外部性时,用“退耕还林”案例等。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在教学手段上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改善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并使用网络互动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互动教学,个性化的学习和分组教学,教师在线答疑,运用网络建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沟通。

(3)选择西方经济学课程适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一般选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此教材也是教育部推荐的财经类核心教材,单从教材本身来说是非常优秀的,但此教材某些章节的难度不亚于国外的中等教材。因此,对初次接触西方经济学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外,该教材强调模型,对经济学思想和原理的强调明显不足。相对来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比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更适合学生情况,且作为初级教学目标的教材,其经济学思想的阐释和经济学原理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运用的内容要好于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3]。

2.完善考核体系、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教得再好,学生不学,一样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教改措施除了教师“教”的方法外,应该还要重视学生“学”的措施。这里着重提出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发学习兴趣。

(1)完善考核制度,外在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考核体系既要包括期末闭卷笔试,又要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4]。期末闭卷考试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加大考评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的比例,准确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严格考试纪律,断绝学生作弊念头,驱动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必须通过严格、有效的监考以端正考风,再结合教师“教”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习兴趣,内在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完善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更新适用教材等措施调动学习积极性外,还可通过延伸课外阅读、增加与教师的交流来增强学习兴趣。比如推荐阅读一些诸如《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家茶座》等散文小品式经济类文章以开阔视野。也可借助于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经济学学习网站,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体会经济学分析的精妙和乐趣[5]。

总之,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4):153-154.

[2]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6):

52-54.

[3]赵栋强.“西方经济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86-87.

[4]卫华.《西方经济学》教改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北方经贸,2010(6):136-138.

第4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个体案例讨论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帮助我国迅速稳定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开始引进并关注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更是注重加强对其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以培华学院为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普遍是采取案例教学这种模式进行。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是在实践中,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把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前者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进行理论总结;这类教材的经济学原理举例很多,案例讨论的资料丰富,但是由于是引进的国外教材,案例都是欧美国家经济生活中实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相差较远,脱离本土环境,学生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案例的实质。后者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案例讲解很少或是没有,教材较为枯燥,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和进行案例讨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吸取国内外教材的优点,从本土实际经济生活出发,需要进行国外教材案例改编和本土案例编写的课前备课工作。

其次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理解的偏颇。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式教学大多是成为理论加举例解释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何为案例教学法,仅仅将之理解为举例教学,非常的片面和单一。案例教学法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和学生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的举例就能够达到的效果。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分析的结果,许多案例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思考,要从哪个角度切入问题进行分析,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对案例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某些理论,学生参与讨论较少,甚至从不参与讨论,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加之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过强,学生的兴趣不高,满足于“上课听、考前背、考后忘”的学习范式,只是死记概念,应付考试而已,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最后是教学体制的问题。现有的教学体制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考核形式,并据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体制下,教师面对有限的课时分配,更愿意采用上述的“理论加举例”的教学模式,不愿进行费时费力的案例教学,这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如何在课时约束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

二、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课前案例准备

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但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专业能力的途径,教师自己也要在平时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促使自身教学能力的提供。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以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依据,时时注意观察经济生活的相关案例,并进行搜集整理与总结,形成丰富的案例库。这样教师才可以针对所要讲授的经济学原理的具体内容,确定出合理的案例讨论题目。

学生在拿到老师指定的题目后,首先要进行分组,每组五到十个人左右,并制定组长对各组的案例讨论进行管理。分配各组组员进行案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讨论自己的讲述思路,为课堂陈述做准备。

2、课堂案例讨论

课堂案例教学时,要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述为主,教师把握好课堂时间,合理的分配时间,教师点评为辅。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学生所讲的内容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讨论。教师要对每组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要精准、简短。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秩序,以防流于形式,并未使学生有所真正受到启发。青年学生对社会充满激情,对某些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看法可能过于偏激,教师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题,回到经济学原理的讨论中。课堂案例讨论时,学生以组为单位,各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分析案例,可以用板书、PPT演示等进行辅助讲解。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要针对其所讲的案例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提问的人可以是讲解的同学,也可以是组里的其他成员。

3、课后案例总结

课后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各组写出小组的案例总结。案例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写成课程论文或是案例分析作业。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的记录结合各组的案例总结,给此次课堂案例讨论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个体案例讨论。

三、采取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好处

1、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积极性

在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但学生未必真正通过案例领悟到经济学的本质。

这就好比,我们告诉学生苹果营养是如何如何的丰富,要多吃苹果,但我们只是让学生看到了苹果而没有让其吃,不吃光看远不能知道苹果的滋味如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是自我强化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再认识,再理解的过程,这种“知行合一”的过程十分必要。以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消化吸收”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居于庙堂之上”,而是时时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啊!这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并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2、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扩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事物本身存在合理性的一面,也通过自我讨论,发现事物不合理的一面,“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学会自我辨析事物。以GDP的缺陷为例,教学中多讲其GDP的优点,即存在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GDP存在的一些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提出“绿色GDP”这个概念,就可以顺便扩展讲解一下对此的理解,这个概念书上知识一带而过,通过这个个体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和扩展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3、个体案例讨论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如果说通过个体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教师也会从中受益匪浅。教师在讨论中听到学生对某个经济问题的看法,也扩展了教师的视野。即便教师对某个经济问题准备的再充分,也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案例资料,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广大学生的力量来帮助教师间接的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西方经济学;教改;教学方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内容主要是对西方经济的发展历史,西方经济发展现象,以及运行规律做理论讲解和概括。而这些内容又是相关经济课程的基础,对于整体把握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在实际运用当中就要照搬书本中的理论,相反地,应当鼓励开放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以创新的视角看待这门课程,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创新实践,以实现升华。

一、西方经济学教育现状分析

西方经济学在课程设置上来说,是一门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并不难,难的是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走出传统教学的瓶颈,将创新应用到西方经济学的课改实践中来。

现在的西方经济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学实践的限制,以及何种教学资源的匹配度有限,不能很好地将课本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导致开放教育的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突出教师在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而开放教育的教学实际则更需要体现创新在整个教育环节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成为近年来开放教育的课程建设重点。

二、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西方经济学教改

西方经济学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应当更加偏向于理论的讲解和模型的构造,而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获得该门课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实践应用的技能。开放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缺乏师生间有效的互动,以及很少安排实践课程等因素,导致学生不能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缺乏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整体把握。因此,结合新一轮教改的具体要求以及考虑到现实的情况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西方经济学教改的创新应用;

1.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当今这个以创新为特色的时代背景下,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相关知识整合,课外拓展和实践应用这三个环节时,并不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放教育可以考虑采用“课堂引导互动式”、“多媒体呈现式”、“学习小组讨论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探索积极性。

“课堂引导互动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对教授知识进行讨论,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呈现式”,则是现在的大多数教师比较推崇的授课方式之一,可以在充分利用各媒体元素的基础上,对教授的知识进行创新改造;“学习小组讨论式”则是主要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的探索热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三种创新教学方式相辅相成,同时兼顾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不同方面,正如三驾马车一般带动课程发展齐头并进。

2.创新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信息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等重点内容;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开放经济宏观均衡,宏观经济理论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围绕叙述各自的经济理论,构建学科间有机的框架联系等方面开展讲解。虽然课程本身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全面,但是还应看到其美中不足之处――缺乏相应的实际经济案例分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实际的经济学案例或者当地经济热点案例,例如,娄底民间借贷市场崩盘背后的经济问题分析等。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让学生看到西方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贵价值。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及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先顺序,以便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可以在广博的理论知识里少走弯路,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实践的应用当中。例如,在进行“供求原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诠释此原理,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原理的讲解。这就对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提高教师素质

将创新能力注入西方经济学教改这一壮举,是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的努力的。教师在整个的教学活动当中都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传授者,更是规划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在学生还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一知半解的时候,开放教育就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建设活动中来,积极开发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

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将科研成果和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导向,积极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方式;另一方面,开放大学也要积极推动教师间的人才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家座谈和讲座,加大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逐渐形成一支积极创新,注重实践,教学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队伍。

4.动静结合分析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分析是一种新型分析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以起到全面分析和掌握西方经济的作用,还可以实时分析西方经济学的变化动态。作为一种横向分析,静态分析主要是对某一种经济现象在每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现象所引起的变化。而动态分析主要是对某一种经济现象在每一段时间内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变化,以及对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外界因素分析和内部矛盾因素分析。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无论是对某一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还是对某一因素进行分析,都需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比如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租形式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房屋出租方和房屋承租方之间实现利益双赢、是否可以借用西方经济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等,可以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问题一一解决。首先,采用静态分析法分析地租在经济萧条环境下或者在经济繁荣时期内其形式和出租方式有何不同,并对决定地租形式的因素和条件进行详细化、全面化的分析。其次,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分析在经济萧条环境下和经济繁荣环境下,地租形式在过去与未来发展的变化。最后,将这两种分析方法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对该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租形式作出最终判断和选择。如果只是采取其中的一种方法分析与判断,其判断结论就会与事实不相符合,甚至会严重偏离实际结果。

三、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进行的西方经济学教改的反思

现阶段,开在创新能力视角下进行的开放教育西方经济学教改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可以肯定的是,开放教育教学工作者及学生等多方力量的积极配合下西方经济学的教改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开放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充分感受到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乐趣。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但还应看到的是,在创新能力的实际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时候,仍旧有很多因素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配合,以期在日后逐渐将其攻克,诸如在人力、物力、时间精力等方面投入的不足等等。毋庸置疑,在西方经济学课改中的创新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相对的,应当看到该课程在进行创新型改革之后会拥有更加广泛的接受度和使用度,而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方杰,王桂兰,刘应洪,张婷,郑礼明,彭雅婷.创新式教育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2014,06.

[2]田杨慧力,刘玉平,王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6.

[3]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第6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设置好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能力,综合评估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对于西方经济学的意义如下: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多,纯讲授理论学生理解效果比较差,也会影响学生接受效果。通过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心学习的驱动力,从而高效学习。

(2)有效引导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后,理想目标就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有效地做出市场行为或经营决策,但是不少学生是书呆子,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3)增强师生互动。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的理论讲述,不可避免地变成教师的主场。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学生理解案例、分析案例,主动消化案例中不懂的知识点,从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教师提出更难的问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2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过程

(1)精选案例

西方经济学案例主要来自于西方世界。对于学生比较好理解的案例肯定是本土化的案例。案例类型主要有信息式、问题式、陈述式、决策式、实录式案例等。教师应该根据经济学中不同的知识点,预先确定好案例类型,同时在讲解经济学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先查找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选出最适合这个概念的案例,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概念的自我感知。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不是教师呈现,而是加强学生的参与。主要是激励学生分组竞赛,通过分组,选出组长和分配好成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点,将精选的案例,制作成PPT,案例呈现部分包括,讲述者(讲述者的仪容仪表、表达流畅程度、知识传达)、PPT内容(案例简介+案例分析+案例启示)、PPT形式(制作颜色、图文)。

(3)分析与讨论案例

由组长引导,成立讨论小组,分析案例呈现中呈现的案例简介,引发学生对于案例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案例时,注意学生的角色定位、讨论的氛围,教师在分析与讨论案例过程中,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引导与监督者,尽量让学生积极讨论,小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4)评价案例与知识开展

学生分析与讨论完案例,对于案例有一定结论陈述,教师此时才开始真正进入教学角色,将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并开始进行知识点开展,教师结合自身学识并要讲解的知识讲述新案例。

(5)形成案例库

一学期完毕,要求每一组组长共同努力,将案例整理,形成电子案例库,让学生加强复习,巩固案例中所传授的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库让学生感知一学期来自己所做出的学习成果。

3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的本土化

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案例的西化不可避免,从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将教学的案例本土化,这样能够案情清晰好理解,本土化的案例,透过现象理解本质,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解。

(2)案例开发渠道多样化

鼓励商学院教师自主开发高含金量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更多的经济现象,将经济现象与经济学原理结合;与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共同来锁定案例,比如说经济学中的市场行为,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市场行为和决策的理解;与校外其他资源合作共同来开发西方经济学的本土化案例;在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上选取案例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取案例。

(3)增强案例趣味性

趣味性极强的案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促动师生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查找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典型的案例,增添趣味性,比如:古人吃饼,吃到第五个后悔迟了前四个,叫学生思考古人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俗语或成语故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经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机会成本。生活中丑男配美女的经济学原理等。

(4)凸显案例实用性

第7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试题库建设;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教学理念;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3)04-0108-03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目前较多的理工专业也开设了该门课程,其教学质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对管理类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改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和经验总结,谈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试题库建设,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研究观点

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研究,近年来呈现增长的趋势,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从研究者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认识来看,主流的观点认为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系统性、抽象性与逻辑性,以数学等其他学科为依托,模型多,其中的数学公式及推导、图形、曲线、规律等比较抽象,而且课程教材具有多样性。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特点,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从研究者总结的情况来看,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教师数量不足、年轻化、能力差;(2)案例教学少且联系实际不充分;(3)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唯一的考核和评判标准;(4)缺少实践教学;(5)启发教育方法运用不足;(6)重课内轻课外;(7)教材使用参差不齐;(8)教学研究少;(9)教学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认为课程不实用,学习兴趣不高;(2)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3)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欠佳。

可以看出,研究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在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三)改善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

从研究者提出的解决西方经济学教学问题的对策来看,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对比式教学、辩论会教学、学术讲座或报告教学、多媒体教学、科研项目教学、调查研究式教学、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整教学计划以及增加教学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案例教学是研究者认为最重要的解决措施。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试题库的建设与应用,以下就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浅谈几点认识。

以不变应万变。西方经济学中有较多的边际概念(边际报酬、边际成本、边际替代率、边际倾向等),其实质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动导致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动程度,因此,教会学生把握边际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掌握一个边际概念,那么所有的与边际有关的概念和内涵都能理解和掌握了。

举一反三。微观经济学中,预算线、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特点及其曲线与等成本线、等产量线完全相同,所以通过教授一组曲线,辅助讲解另外一组曲线,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宏观经济学中,IS-LM曲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把它与需求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只是变量不同而已,学生掌握了一组曲线,另外一组就迎刃而解了。

演绎与归纳法结合使用。西方经济学中涉及的理论较多,这些理论都代表了一些观点,是西方经济学家们论证的论点。因此,讲解这些理论时,一些可以采用演绎法,即首先讲解理论,然后再用案例或计算题的方式应用这些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些理论可以采用归纳法,即通过数个案例或现实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课本中的理论,如果有偏差,帮助学生修正。

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中心。西方经济学总是在寻找经济现象的最优。例如,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等,研究极端情况及引入边际的概念,是因为这些理念可以转化为数学,相对容易证明。例如利润最大化问题,引入边际利润的概念以后,如果能建立利润函数,边际利润就是利润函数的导数,而数学中一阶导数为零,二阶导数小于零时就存在利润函数的最大值,也就是把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经济理论,更要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推导的能力,从而形成逻辑思维的意识和理念。

题库与教学同步推进。大学生极少对课程进行预习,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但课堂学习不可能完全掌握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再理解,通过引入题库,与课程同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就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但其前提是必须要建立和应用合理、有效的题库。

三、西方经济学题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题库建设的原因

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建立与应用西方经济学题库非常必要,因为题库是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再认识,同时也能巩固和消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何建题库,建立的题库如何与教学紧密结合,尤其是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模式的目标,必须采取客观、合理的策略。

(二)题库建设的方法

目前关于西方经济学试题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较少,较多的高校没有建立专业的、系统的题库,尤其是在题库的更新与教学结合的方面比较薄弱,加之教材的频繁再版与更换,出现了教学与题库不匹配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快题库的建立与更新,形成题库的编写、分类、归档和纳入教学系统的专业化、信息化与自动化,并且定期对主讲教师进行培训,实现试题库的应用与普及。

为教学工作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覆盖课程全部内容的各种题型的题库,为学生自学、教师讲授使用,从教学方法上也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项目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题库建设与课程建设、教学保持高度一致。把试题库建设列入课程管理中,授课老师在准备教学文件时必须更新题库和完善题库,同时把教学大纲、讲稿、多媒体演示等与题库内容紧密衔接,不断强化教学重点。结合该门课程各位老师的授课经验,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和构建试题,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题库形式和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教与学同步进行。

2. 试题库建设与应用保持同步。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尽可能采用现实中的事例编写题干部分,同时反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题库中编入社会经济中热点讨论的问题,学生与教师共同辩论,增强学生的兴趣。题库中增加利用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专题,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另外,题库生成后,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让学生参与题库的编写,把题库的思想和内容充分运用到常规教学和课后练习中去。

3. 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库的构建与归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济学与数学结合)构建试题库,构建与归类同时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围绕着边际和均衡,通过定量(数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理解经济学定性的部分。可以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每一章节编制四种难易(容易、较容易、较难、难)程度不同的试题,并且把试题章节讲解初期至结束分别对应四种难易程度题库。

4. 不同类型的试题库构建与归类。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构建多种类型的题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按照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构建八种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计算题)习题,分配到每个章节并附有参考答案,共享到学校教务处网站,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

5. 不同版本教材的试题库构建与归类。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撰适应课程的题库,延伸学生学习的视野。根据西方经济学各类教材的特点和内容,把题库尽可能覆盖到所有教材,尤其是教师已经使用或将要使用的教材,按照教材分类编写题库,既可以方便教师授课,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和解决国际、国内或局部地区的实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的方法研究较为普遍,主要是宏观层面的,针对某一门课程,尤其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研究不是很多,关于如何建立西方经济学题库的研究更为少见。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和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能更多地把各个学校的经验及方法整理出来,供大学教师分享,以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100-104.

[2]吴宇.“四段式”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8-121.

[3]课题组.当前经济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05-109.

[4]汪红梅.关于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67-268.

第8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在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中一贯坚持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对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完全正确的、非常必要的,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毋庸讳言,近30年来,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在我国高校呈现出一种被逐步淡化、边缘化、萎缩以至被取消的趋势。在我国的许多高校,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课时越开越少,有些学校干脆取消这门课,只开西方经济学。有一些大学生听到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都觉得好笑,甚至一些经济界的人士都主张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取代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笔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我国高校必须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核心必修课来开,其理由是:

1.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政治经济学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已经认识了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即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用上述哲学的自然观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社会也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中前进的。马克思的光辉巨著—《资本论》正是运用其哲学原理,以严密的逻辑、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走向灭亡,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规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党和国家才把以政治经济学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作为指导思想载人《》和《宪法》。这样看来,我国高校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核心必修课来开,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认为经济学只是为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必须为社会主义制度所替代服务的,而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是要发展市场经济,因而经济学不管用了,要用西方经济学取而代之了的说法。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实际上永远是我们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只能是经济理论。我们研究和考察任何经济问题都必须从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从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l1

2.西方经济理论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是不行的

“西方经济学”其实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按照时下人们约定俗成的理解,指的是西方国家各个时期的主流经济学,当前特指美国各派的经济学说及其教材。说得直白一点,眼下在美国暴发的这场危机,从本质上说是美国政府近30年来加速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造成的。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有一个核心思想: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相信不受干扰的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新自由主义有四大主张:主张实行“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国家干预的最小化。在金融问题上奉行的是所谓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各种资产价格是对该资产所代表的各种信息的完全反映,金融市场不可能产生泡沫。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上,提倡自由贸易和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因此,一些学者把新自由主义也称为“完全不干预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获得了支配地位,当时的里根、后来的布什、克林顿、小布什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一种经济理论,当它还是以一种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存在的时候,不管其正确与否,它对社会的影响总是不大的。而一旦被决策者所接受,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时,那它对社会的影响就大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金融危机,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支配下,美国政府既大大减少了对市场、尤其是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废除了大萧条后制定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允许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等;又允许私人金融机构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让金融资本拥有太多、太大的特权,甚至可以脱离物质资料而独立循环(俗称体外循环),靠自身的流转实现“增值”(完全违背马克思关于资本只能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增值的原理),当然只能形成泡沫经济。此次源自美国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演变成为一场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和西方自由经济理论的实质,使我们对资本的本质以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有了充分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提醒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能搞市场崇拜、不能以西方的自由经济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经济建设。金融危机也使我们对资本主义西方经济理论的历史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坚定了我们在高校开设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决心。依据西方经济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是不可能很好地规范经济活动的。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美国,但由于美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庄家,在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损失的钱主要是别国的(包括中国)。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损害,远不止这些。所以,为了保卫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为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高校必须开设政治经济学。

3.只有政治经济学才能救“市”

所谓“救市”,就是挽救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救市”对策选择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焦点仍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与凯恩斯主义的较量。结果新总统奥巴马不得不放弃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推动一个总额为8250亿美元的直接救助经济实体(指资产阶级的大垄断企业)的刺激经济计划。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救市”是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我国计划用两年时间,启动一个总额为四万亿元人民币的扩大内需计划,安排一半用于改善民生。这就是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救市”问题上的本质区别。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从总体上看,从长远处考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救“市”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原因是以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政策只能以西方经济理论作指导。说到底,他们是在坚持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还是坚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之间作选择。退一步讲,即使他们的救“市”取得了暂时性的成效,也只能是治标,是治不了本的。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一切救“市”措施是在不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在维护华尔街那些“肥猫们”根本利益前提下下的赌注。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政策是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来制定的。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正如当代学者程恩富所说:“马克思认为,……从发展趋势上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现代财产公有制度比财产私有制度更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更能够促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这一点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知恰恰相反。”l2]说具体一点,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决定了生产目的,这就直接决定了我国政府调控经济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所以我国与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救“市”的指导思想和效果方面是绝对不同的。“从本质上讲,我国‘救市’是通过‘救民’达到‘救市’的目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解决好民生难题,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强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文化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收人等工作同步推进,以解决过去在民生问题上的欠账。这些应对措施极大地解决了民生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又为成功应对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圈这一切,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来分析,不能不归结于政治经济学的功劳。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开设西方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不是万能的

按照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而实际情况是作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只是指资本主义部分,因为马克思在世时,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当然不可能写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经济的运行机制也由原来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150多年前的马克思不可能为我们今天的经济运行勾画出一个理想的曲线图表来。就讲《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对18世纪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概括。按照哲学有关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认识,只能是近似的、不完全的,因而叫作相对真理。据此,《资本论》只能是巧0年前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近似的、不完全的认识,那些结论即使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巧O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突飞猛进,资本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后继者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还用150年前现成的认识去解释和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那只能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没有一种理论是万能的,政治经济学,它不可能解决具体的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具体来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和掘墓人,阐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回答了人类社会演化和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但是没有回答一种社会形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其经济运行的具体细节。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经济学,它的作用和功能也不是回答这些问题的。150多年来,它起到鼓动人民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今天仍然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公有制决定了我们的一切经济政策和经济行为必须从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政治经济学的职能定位,也说明它不是万能的。

2.发展和繁荣中国经济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

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计划经济的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崛起,也无可否认地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虽然二者建立在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之上,国情也不尽相同,但从市场经济这一点看是相同的,都搞商品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都要提高经济效率,因而在对经济现象的描述、经济机制的设计等理论体系方面应该有许多共性。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很成熟了,因为它有300多年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其设计并被实践证明了是比较成功的运行机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虽然自己也可以从头开始摸索,但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当然应该选择研究和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和成果。这一点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就认真吸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思想成果,为我们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光辉的范例。改革开放犯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经济学在帮助我们设计市场机制、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建立税收制度、打破行业垄断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马克思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形成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在中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如果我们拒绝西方经济理论的借鉴作用,那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一句话,那就是放弃改革开放,坚持闭关自守,最后自取灭亡。要消灭私有制,必须先保留私有制;要实现世界大同,必须先承认多元化格局的存在;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先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没有诞生之前,牛顿的力学三定律被人们确认为经典力学,而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问世之后,牛顿力学三定律所描述的则只是物体在作低于光速运动时的一种特殊情况(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但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物体的运动,通常是在低于光速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牛顿力学三定律仍然被现实世界的人们界定为经典。同理,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世界没有实现大同之前,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里存在并为之服务的,而且会被那个社会形态确认为有意义的理论。即使将来实现了世界大同,我们也不可否认存在于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理论相对于那个社会形态的正确性,因为根据哲学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涓涓细流,才能汇成绝对真理的大海,相对真理也是真理(任何一个相对真理都是对某个特定对象近视的、不完全的、相对正确的反映)。综上所述,无论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创立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角度,我国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必须开设好西方经济学这门课。

三、开好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中要处理好两门课的关系,摆正好两门课的位置

不管在教学人数还是在教学课时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如何处置,两门课的关系应该是: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是主流,西方经济学是参考、是借鉴。政治经济学以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资本主义这个特定物质生产条件出发,客观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只有政治经济学才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最完整、最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当然我们讲坚持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是就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必须占据指导地位而言的。这里所讲的“指导”,是指对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评价应以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不是说要用政治经济学去代替西方经济学。老师在教学中必须既要求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不局限于要求学生坚持某一个具体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是要求学生坚持的立场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新的实践。在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问题上,我国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权威学者陈岱孙教授有一些中肯的论述,这里引用两段以表明笔者的观点:“作为一个整个理论体系,现代西方经济学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但不等于说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没有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利用的地方,……当然,相反的,由于某些方面有可借鉴利用之处,便盲目地全盘接受,或者食洋不化,对于给纵然有用的技术手段采取生搬硬套的办法更是有害的”;ls]“西方经济学无论如何,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产物。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大不相同。要借鉴、利用西方经济学一些理论分析解决中国今日面临的经济问题,我们不但要排除其在本国实践上已证明为谬误者,即使对在其本土已证明有成功经验者,我们也得详察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le]。

2.有关教学内容方面应注意的地方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广泛而松散的名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可以理解为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者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市场运行方式所作的理论概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西方经济学就是当代西方的市场经济学。其基本理论包括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现在本科使用的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任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它坚持了用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洋为中用,并且每章都加了评议,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而政治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一本既理论联系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教材。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西方经济学双重性质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既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面,因为它的阶级性、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造成的局限性,又因为它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因而又有在特定条件下的实用性。我们在社会主义大学课堂里同时开设政治经济学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有双重意义:其一是通过比较可以坚定对经济理论的信念;其二是通过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的成分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从笔者了解的一些高校的情况看,两门课的权重比例有不合理(无论从课程种类、课时时数看,还是从学分看都这样)的地方;教学内容是政治经济学太单薄,西方经济学太厚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只讲教学内容,不加评议的情况,更严重的是讲西方经济学时只注重讲它的实用性,忽视了它的阶级性和局限性。比方说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宏观经济学中把工会视为垄断势力并把它视为工资—物价居高不下、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等,这些东西我们不但不能接受,而且要用的观点进行评议和批判。为此,笔者觉得,要适当压缩本、专科学生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对本、专科学生应侧重多介绍一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并注意用进行评议(每章课后的评议一定要讲),而且要配套开设《经济数学》这门课程。

第9篇: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应用性、技术性三大特点,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各大高校经济相关专业的学分制教学中均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发展。但是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学大纲的教条化、授课方式的填鸭式、教学环境单一化以及学生成绩考核的固定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经济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CDIO理念概述

 

CDIO理念(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and Operate)将学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4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上达到预期目标。它是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以及能创造性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所以,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不谋而合。它不仅要培养“技能型”,更期望培养 “工程型”,侧重于创造性。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CDIO理念侧重于强调教师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承担西方经济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双师型”的能力,更要熟练掌握经济师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并能加以创新。因此,基于CDIO理念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能否顺利实现高职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重要。

 

二、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说道:“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这才是高职教师理想中的模样。

 

从时间跨度来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师教学历程改革中必经的阶段,它强调教师学术知识的权威性、专业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讲授者,他们倾尽全力,按自己的方式“复制”学生;教学内容只是围绕教材,课堂枯燥、无趣;教学评估侧重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考察 ……传统教学固然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但是在进入网络多媒体与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想要完全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已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转变教师角色势在必行。

 

许多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时候经常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问起专业知识时,只记得“供给”、“需求”“边际效用”等少数名词。现实一次次地向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教师才是推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所以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是新时代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新诉求。

 

三、CDIO理念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从“红烛”转变为“火种”。我们常将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作为高职教师更应该成为“火种”,而非“红烛”。“红烛”的事业是尊贵的,但“火种”的事业同样意义深远。CDIO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有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要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不能单单是“红烛”,而应转型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者和专业知识传授者兼具的“火种”。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西方经济课程中的内容生搬硬套,大都只能死记硬背,最终与我们所预想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而在CDIO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将 EIP (Ethics – Integrity -Professionalism) 即道德—诚信—职业修养与 CDIO理念进行有机结合,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理念。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并点亮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渴望,而非一味灌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非“演讲者”,应鼓励学生去探索,在实践中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伙伴,获取新知识路上的同行者,为其点亮道路,与其共同前行。

 

(二)从“权威”到“相互为师”。韩愈有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如今,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教师可以获取更多西方经济学方面的资源,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教师不再具有知识的垄断地位,学生同样可以利用自媒体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教师的绝对权威被打破,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教学方法,不必过于执着的维护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权威”,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成为新时代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好帮手。

 

在CDIO理念下,原有师生关系格局将被打破,要求实现由填鸭式讲授到平等、互动式探讨学习的转型;由传统的师生分离状态逐步过渡到师生融洽状态,实现“相互为师”;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由原来的掌控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同时,高职教师在实现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整合利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要善于利用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三)从知识的“讲授者”到项目教学的“设计者”。CDIO理念强调教育从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转为学科知识和工程能力并重。这一变革意味着高职教师应由以前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播者转型为项目教学的设计者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者,成为新一代两者兼具的“双师型”教师。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按照CDIO理念重新设计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可以将经济师应具有的能力逐级分解,并给出相应实现具体能力需掌握的课程内容。并且大纲设计还可以结合“微课”,实现讲授(I)、自学(II)、讨论(III)、练习(IV)、展示(V)以及角色扮演(VI)等六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不在被“绑定”在讲台上,枯燥地讲授理论,而是结合CDIO理念下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在CDIO新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关注如何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计中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勇于创新。

 

当然,要成功实现上述转型,高职教师除了作为 “专职教师”,更要将自己转型为能巧妙进行课程设计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设计时明确其在经济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着重强调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地指导和帮助,最终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型。

 

(四)从“看重成绩者”到“效果评估者”。CDIO理念更加强调“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传统教学的评估标准中,教师更偏重考查理论知识,忽视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不仅能背诵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理解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CDIO教学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兴趣,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评估中,教师主要采用“一刀切”式的闭卷考试。而在CDIO教学模式中,采用形成性考核,要求教师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之前、学习期间和学习之后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证据,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分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估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仅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不仅要变革西方经济学的考核形式,更要在考核内容上结合CDIO理念。因此,CDIO模式下的考核内容由传统的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模式。

 

四、结语

 

CDIO理念是当前比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与达标是实现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中成功运用CDIO 理念的关键。如何顺利实现高职教师角色从“红烛”到新时代下的“火种”,从“专业知识型”到“工程项目型”,从课程的“讲授者”到项目教学的“设计者”等一系列的转变对推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这就对高职教师的能力提出更多的要求,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还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引导以及最终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工作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