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环境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单编号:1671-7503(2015)09-0003-04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发动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使其向特定目标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机制。学习动机一直被看作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同样也受到广泛关注。国内研究者从2001年开始关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十几年间,网络学习动机大量研究中产出了很多优秀科研成果,并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网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学习动机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并梳理,以透视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主流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并为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启迪。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资料来源与样本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近15年(2000.01.01-2015.02.10)刊发的论文。以“网络学习动机”、“在线学习动机”以及“远程学习动机”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对“篇名”进行“模糊”检索,将检索结果中的一些公告、通知等无关资料删除,共获得期刊论文7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9篇,研究样本共计94篇。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94篇文献摘要阅读的基础上,对其主题分类,并按照文章发表日期、载文量和主题建立相应数据库,最后生成图表展示数据。
(三)内容分析变量
本研究设立发文时间、载文量、文章来源、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五个研究变量。
1.发文时间和载文量
分析载文量和发文时间,可了解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起源、现状和发展情况。
2.文章来源
样本文献可按期刊的重要程度,将其种类分为硕士学位论文、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四大类。
3.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行动研究法、开发性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等。
4.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专门针对网络学习动机主题的分类尚未有统一的科学表述。为了确定已有研究文献集中关注的主题,本文参考了牟智佳《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中的类目分类,在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内容并确定文献主题后,将其绘制在主题表中。将主题表中的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类与合并,最终得到本研究的研究主题变量。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时间和载文量
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研究者逐步重视网络环境下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并在2008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了两个高峰期,年载文量达到了14篇和17篇。由此可以推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研究者开始重视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心理研究,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学习者的心理需求更加受到关注。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泛在学习环境构建的深入进行,我国研究者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慢慢转入移动学习领域,因此2011年之后,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开始下降并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二)文章来源
通过图2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文献中有19篇硕士学位论文,高级别期刊文献12篇,其中,《电化教育研究》文献4篇;大多数文献来源于一般性期刊,占样本总数的67%。由此可以推测,目前国内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多,但优秀的研究成果很少,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深入挖掘和探索,需要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指导教学,以促进网络学习者学习的有效进行。
(三)研究方法
对94篇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1,国内对于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占总量的46.8%和29.8%。另外,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较少,仅占总量的12.8%和5.3%。可以看出,受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常使用文献研究法这一现象影响,国内对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总体上是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但理论终究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因此,研究者应该在借鉴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去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并维持网络学习动机的方法,以指导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四)研究主题
从表2样本文献研究主题分布表中可以看出,15年间国内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方面的研究占66%,对网络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占17%。反映了网络环境下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另外,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受到研究者所广泛关注的。
1.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相关理论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比较系统完善,该模式包括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另外,较为广泛使用的是动机设计理论专家Wlodkowski提出的TC动机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TC模型将网络学习过程分为初始、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不同学习阶段,整合各方面因素,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目的。
从国内对网络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的62篇文献中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相关研究中,包括了网络学习初始阶段激发学习动机、网络学习中期维持学习动机以及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等几个方面。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需要从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者、教师三个层面进行。从网络学习平台层面来说,学习平台必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体系。网络课件在设计中,要贯穿始终地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孙艳超和杜华认为,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要营造激励互动的学习环境、创设理解和尊重的情感氛围。吴薇娜认为,实施合理的奖惩措施,建立基于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反馈评价体系,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习者层面来说,学习者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加强协作交流。罗刚从学习者层面给出了几条网络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有效措施。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加强协作交流、引导网络学习者正确归因,进而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维持和加强。
2.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研究
成就动机影响因素、网络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网络课程中教师行为因素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魏云指出内在影响因素有目标意识、认知冲突和需要;外在影响因素包括诱因、强化和环境。邹晓华,对回收的286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将网络学习动机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并得出转换学习模式,促进内部学习需要;鼓励外部学习诱导,由外而内激发良好学习动机;激发自我效能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网络教育环境等四项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
另外,研究者运用调查的方法,分析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分析得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牟智佳用解释结构模型建模法,对影响学习动机的1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到网络学习动机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平台功能与设计和辅导教师。马萌对网络学习中的教师接近行为这一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两者总体相关度数值为0.5445,教师接近行为的使用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对网络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是积极的。张文兰对85名学生进行调查,认为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因素包含学习平台层面、教师层面、学习者层面和课程学习层面,其中,辅导教师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根本因素,学习活动设计是影响学生网络学习动机的核心要素。
3.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研究
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研究有6篇文献,对网络学习动机水平调查是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网络学习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及其权重,并为激发、维持网络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刘凤存以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个案,对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学习中心成人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成人网络学习动机的个人基本情况、个性特征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得出成人网络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变动不羁、意识淡漠等特点。姚文清对某大学150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网络自主学习动机变化及动机缺失原因。
4.网络环境与学习动机相关性研究
网络环境与学习动机相关性研究主要围绕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展开,史晓亮认为网络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与外在动机相比较而言,内在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度较高。孟丽丽对234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游戏参与动机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刘盛峰对6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建议学校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培养与激发。刘君红认为学习动机与策略相关性中,深层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影响大于表层动机、社会情感策略更容易受到学习动机强度的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网络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可将网络学习动机的主流研究与发展归结为以下三个特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研究、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研究是我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网络学习动机研究中并未出现研究者广泛接受的本土化动机理论成果;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是我国网络学习动机研究中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不过,近年来对网络学习动机实证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二)启示
总结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在引发我们思考的同时,也为我国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1.进行深入的高水平研究,注重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网络学习动机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不乏有研究者对网络学习动机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都处于对网络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激发网络学习动机策略的研究等理论思辨的层面上,因此,研究者应更长期、更深入地对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对学习者网上学习动机的干预研究。
2.研究者应该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兼顾
对网络学习动机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大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时充分考虑所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激发网络学习动机的同时要兼顾维持其在一定的水平上。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企业会计 信息化管理 对策
前言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指将原来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操作模式向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转移,依靠电子化手段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跨平台、跨部门、跨业务领域甚至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共享财务会计信息和进行基于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笔者重点就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的重要性、会计信息化中会计财务信息的贡献率低、信息的综合处理和集成应用能力不足以及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企业会计信息化运作绩效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1. 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及其原因
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对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关注主要始于2001年加入WTO这个时期,随着国外企业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同时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刺激和加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由于缺乏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及其主要业务职能实施的全面解读和理解,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没有将其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相应功能模块的开发完善,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执行和实施对于企业战略发展和核心业务竞争力提高的贡献程度和匹配力度较低。
目前企业会计化信息系统设计和模块功能分析主要是面向企业日常会计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很少触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运作和对于企业关键核心业务竞争力增强而进行的,这种状况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复杂会计信息记录的同时而不能有效地发挥这些信息的价值,对于企业关键业务职能实施的支持力度缺乏应有的匹配,造成了单纯出于操作细节考虑无法提供战略上应有的支撑力度。
第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由于缺乏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以及信息采集来源等全方位的考虑,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目前分布式的会计信息采集点的覆盖范围较小,并且系统框架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全面考虑,使得会计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影响和限制了会计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比率。随着现代企业业务的分布式布局和业务细分的增强,使得会计信息采集点的分布也相对的分散和异地化,这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对于来自不同地方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挑战,同时由于各种软硬件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个别会计信息采集点会游离于整个系统之外,这就需要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检测和管控能力。
第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由于缺乏对于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在会计信息综合化处理和集成利用方面的应用模式和技巧的掌握,使得整个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程度比较粗燥和浅显,会计数据信息的纵深层次的业务模式挖掘和商务信息的识别领域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开发,基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基本上还没有得到战略性统一认识,使得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预测能力有限,对于相关决策的会计信息支撑力度不够。目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挖掘深度和综合运用力度相对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一般满足于对于目前个别孤立现象的描述和记载,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内在机制却很少去探索,更谈不上对于企业相关决策的创造性支持和智能化处理,这使得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会计信息的潜在商业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第四,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由于缺乏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网络风险防范和功能模块需求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的建立,使得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差、功能模块的更新速度较慢,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缺乏可持续优化机制和对于相关决策管理需求的有效支持,同时也使得重要财务会计数据面临着网络泄漏风险,给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埋下了潜在风险。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寿命相对较短,缺乏基本的日常维护和专业人员。
2. 加强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我国诸多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正反案例的综合对比研究,同时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实施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应该从对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核心业务职能竞争力培养的层次和角度出发,在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构建和功能模块设计中将其相应的要求有机地加以融会和贯通,从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关键业务实施的支撑和匹配力度。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必须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执行,这是指导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同时对于企业关键核心业务职能的实施要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匹配,这也是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所要重点解决的业务领域的问题。
第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应该着力于提升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分布式会计信息收集终端的集成能力,特别是面对目前各种移动终端会计信息采集工具普遍应用的情况下,通过提升信息系统对于分布式会计信息的集成处理和覆盖能力,从而减少会计系统框架内的会计信息孤岛现象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比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应该能够满足对于各会计信息源的覆盖,并拥有处理来自各种不同移动终端会计信息采集设备的集成能力,这是为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的综合处理和集成共享的基础,信息收集的成本和效率必须要满足信息化平台处理的要求,同时要注意消除各个信息源的孤岛现象。
第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应该加大对于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力度,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纵深挖掘领域,通过对会计信息的纵深挖掘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状况、具体运行指标属性和数值,从而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发挥信息化会计的管理职能。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重新的梳理整理和细分,并找出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对于未来的重大生产营销计划做出前瞻性和预测性的把握,这些都离不开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挖掘。
第四,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应该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及其功能模块的需求导向优化升级等做出系统的分析和统筹,通过相关计算机技术手段和内部管理制度机制的健全等来防控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网络攻击,另外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功能所面临的管理需求变化做出系统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优化升级计划。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既有软件风险,也有硬件风险,有来自内部管理方面,也有来自外部网络方面的,因此企业会计系统构建中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细化分析处理,同时要根据相关业务管理需求和市场需求来确定系统关键模块功能的优化升级。
结束语
网络新时期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赋予了会计管理更加有效的手段和较低的管理成本,赋予了其处理更多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要给予企业战略和业务职能匹配以更多的关注,要注重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比率和减少会计信息孤岛现象,注重对于会计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化处理,将财务会计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注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保障其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汤丽刚,赵庆纲.会计信息化环境在企业内部的控制分析[J].今日科苑.2010(08).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采编对象与采购途径多元化,还有采编工作一体化等。对于采编人员来说,要认清当前公共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现状,转变采编工作观念,运用有效措施提高图书馆采编质量,从而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特点
首先,采编对象多元化。对于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对象来说,主要是以纸质为印刷载体的文献。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纸质载体转化为光盘、磁带、移动硬盘、电脑、手机等载体并存现象,引发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类型发生改变,有文献信息资源以及电子信息资源,当然还有网络信息资源。当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为了文献、电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时候,使图书馆原有的格局被打破,传统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方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了进一步适应形势的变化,需要图书馆从原来的阵地服务延伸为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结合的方式。采编人员要明确采编对象的多元化,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而为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
其次,采购途径的多元化。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采编的时候,一般采用到书店的现场进行采购,也可以下订单选择邮寄的方式等。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变得多样化,既可以在专业化的书店采购,也可以在网络书店采购,还可以在图书中间商所开发的网络系统中购买,图书采购渠道得到了扩展。对于网络手段来说,有电子书店,也有虚拟书店,这些书店都是运用网络虚拟技术进行图书交易。相对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当当网以及亚马逊商城等,这些文献资料通过采编人员进行整理后为读者服务。
再次,采编工作一体化。在传统作业中,采访人员跟编目人员是相互分离的,其中,采访人员主要是读者文献的购置,书目数据的导入工作不在其职责范围内,有专业的分编人员去整理和分类,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新的图书资料来到图书馆之后,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上架,导致了文献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在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中的采访工作与编目工作也变得日益密切,两者使用同一个数据库,著录标准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两者已经在源头上有了联系,工作一体化模式也开始呈现,使得采编工作的工作量得到了减轻,上架时间逐渐缩短,工作成效明显。
二、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的不断渗透让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编工作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编成效有所提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采编活动的工作量有所减轻。采编人员通过图书馆采编系统就能够查阅和采购、检索和验收相关文献信息,而且各种数据的维护和统计也是通过计算机完成,这样不仅相应的节约了时间还能够减少出现错误的概率。加上采编网络化增加了信息的来源渠道,使得各个出版企业的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掌握。总之,网络采购提高了采编成效,成为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模式。
2.采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编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很强。但是因为当前计算机的编目规则相对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属于机读格式,还有一些主题分类的标引等,需要专业素质比较高的人才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但是,当前很大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问题有:首先,文化素养问题。在一些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由于地域、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制约,人才引进相对比较困难,基本上成了为职工的家人解决工作问题的“场所”。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限制比较大,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整个群体的文化素养都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在采编工作上,这项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问题变得也比较明显。其次,业务素质问题。如前文所述,采编工作的业务性比较强,如果业务素质不达标难以很好的胜任工作。但是,很多采编人员对于具体的采编流程和注意事项领悟的不是特别到位,在文献资料著录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小差错。再次是服务意识跟不上。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具体分工不一样,跟那些直接参与读者服务的人员相比,采编部就显得相对比较封闭,跟读者信息沟通不多。这就给部分采编人员造成了一种错觉就是自己只是负责采编工作,其他工作跟自己无关,导致其读者服务意识不强,甚至让采编工作跟读者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
3.编目的规范化问题突出
就当前情况来看,出版物相对比较多,不规范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编目人员在工作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这就导致编目的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公共图书馆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在编目的时候会以套录数据为主,辅助自建数据,验收的速度也跟不上编目的进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重?托岳投?,像图书清点方面、数据检索方面等。编目人员会过多的依赖套录数据,像图书的CIP数据出现问题,版权页的位置有差错等,编目的规划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趋势
1.工作观念的及时更新
网络背景下,单纯的手工作业已经不能适应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求,相互协作,进而实现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传统的采编人员从事的工作流程相对比较封闭,像采购、分类以及编目等,跟读者沟通的机会不多,没有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距离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在新时期,采编人员要及时更新思想观念,结合读者需求调整工作模式,对于那些流通次数不多的图书不需要太多的复本,而读者需求量大的图书则可以增加重复购买行为。还要主动跟阅读群体交流,明确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更明确的文献资源整理目标,运用搜索引擎来查询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网络数据专题信息库,从而保障图书馆资源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建立了专题信息库之后要及时更新与整理,跟踪其网络衔接变化。而对于那些著录不全,给读者检索造成困难的图书要及时更正,进而减轻读者检索压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工作职能的逐步拓展
传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作业量大,耗时费力,过于繁琐的形式影响了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改变了工作的流程,大致包含的有编目、审校以及总校等。采编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献学形式去进行业务流程的编制,这样一来,工作的针对性得到了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采编流程开支,提高了编目的质量,进而使得文献的时效性也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采编工作也要深化服务,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职能。比如,把图书馆中一些优质的文献资源逐步转化为数字资源。图书馆都比较重视藏书,其中一些纸质图书资源由于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破损现象,已经不能再进行对外借阅。作为图书馆采编人员,要针对这种状况制定措施,把这些文献资源进行筛选,把价值比较高的一部分图书进行二次的扫描和整理,像地方志、人物传记以及年鉴等特色馆藏,通过压缩、识别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把纸质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进而建立多媒体数字资源库,从而实现优秀的文献资源共享。
3.资源共享的逐步实现
网络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联机编目成?樾率逼谧试垂蚕淼幕?石。通过图书馆的网络系统,编目人员可以对数据库中本图书馆的书目进行存取,还可以非常方便的查看其它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节约了工作时间。为编目人员的动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采编人员要对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还要有很强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能够在浩瀚的资源中迅速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资源。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网络中查找资源。通过资源共享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学科中相对比较前沿性的东西,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网络分析,从宏观角度来找准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跟其他图书馆组成联合体进行图书的编目,保证地区书籍的统一性,极大节约图书的管理步骤,促进资源共享的逐步实现。
>> 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变化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对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浅谈网络环境下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 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与干预策略之探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风格差异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当然,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pen pal”和“key pal”找到更多的网站。(5)微博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微博上贴出英语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其他自主学习者讨论从而找到最好的答案。网络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新媒体,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各类英语学习微博。(6)其他网站。关于英语:http://,
/;.uk/;hua.umf.maine.
edu/;/;http://mylanguageexchange.
com/。关于文化:http://69.93.14.237/index.cfm;http:///。关于字典:/,。
参 考 文 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军队外语网络教学的课程构建和教学模式研究
3 教育信息环境下,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4 基于网络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
5 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
6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高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7 基于自动测评技术的IT技能培训研究
8 基于CORBA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信息检索模型——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9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1 应用几何画板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试验研究
12 IT技能训练导师系统iTutor——原理、设计与应用
13 基于农林学科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4 WebCL的基本理论与系统实现
15 网络课程中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设计
16 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17 基于因特网的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18 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案例分析
19 示例学习网上课程的建构研究
20 Internet创新学习环境研究
21 现代教育媒体下优秀教师的再定位
22 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
23 上海市综合高中的发展研究
2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
25 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26 临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7 四川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察分析
28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29 信息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0 普通高中职业指导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31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轨迹透析(1985—2000)
32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
33 企业e-Learning与学习型组织创建
34 信息化社区教育研究
35 绩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36 校本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研究
37 信息技术在高等工科院校《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8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39 我国纪录片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40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合的“五步教学法”及其应用研究
41 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模式研究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43 基于多媒体教室的CPSL教学环境的研究
44 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45 从信息科学角度对网络课程信息的研究与组织设计
46 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与分析
47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48 基于网络的班级课堂协作学习研究及其过程设计
4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问题研究
50 多媒体课件中不同色彩文字材料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51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及其SDL学习研究
52 开放大学学习支持系统的比较研究
53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54 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
55 参照SIF规范的EMIS升级模式研究及其简化实现
56 基于Web的自适应测试系统的研究
57 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58 基于WebSphere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59 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教育资源库信息共享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60 基于Web的远程答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61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62 关于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教学的思考
63 导生角色研究
64 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任务驱动的流媒体答疑教学模式研究
65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66 甘肃省中师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7 甘肃省城市中学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68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
69 基于动机理论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70 网络学习日记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71 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实践研究——《学习论》中的探索
72 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
73 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GBS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与实践
74 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
75 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设计
76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
77 中小学英语教师ICT技能体系研究
78 网络课程中电子学习档案设计与制作的研究
79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80 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研究
81 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82 多媒体教材制作系统设计与开发
83 远程多媒体信息实时播放系统开发研究
84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85 甘肃省乡村信息资源中心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
86 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87 甘肃省高等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88 甘肃省电大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89 卫星宽带远程环境下甘肃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
90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的搭建
91 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92 考试分析系统和标准化题库的设计与实现
93 中医痛风临床诊治智能CA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94 教师教育的改革: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
95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与师范院校职前培训模式探索及资源整合
96 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研究
97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8 网络学习中的动机策略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培养方法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育手段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必备技能,MOOC、SPOC、微课等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也不断的出现在网络教育资源库中,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给学生带来了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当今社会,大多数的高职学生的起点比较低,自我学习的能力差,在新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中,由于学生的自制力比较低,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甚至会沉溺于刷微信、微博,流连于各大娱乐论坛和网络游戏中。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现代的网络教育环境,本文对“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数字化的时代,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发放、邮件等形式对本院和另外1所高职院校的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76份,回收率达到了95%,所有的476份均为有效问卷。针对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了解、学习的计划性、学习的自控力、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模式、网络资料的收集能力、学习方法以及网络学习讨论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发现高职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不能全面理解自主学习的本质和意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54%的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本质,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有62%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特别是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形式也是期待的。2、不能有效的落实学习计划在对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这个问题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不能有效的制定适合自己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只有很少部分的同学在必要的时候会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3、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监控管理的过程。在对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问题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由于文化起点比较低,平时的学习时间少,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很多时间学习和娱乐本末倒置,在网络环境下玩网络游戏、逛各大娱乐论坛,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学习资源利用率低。4、学习模式难以转变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模式的调研结果显示,现在高职生大多数以老师说教,学生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主,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学习模式难以转变为自主学习模式。5、学习方法不能与时俱进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现在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有限,大多是一些零散的知识,没有系统性,使得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除了以上的一些主要问题之外,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大多数的高职生不擅于收集和总结网络资料,只局限于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查阅资料,不知道或者懒于在网络数据库、网络学习平台上搜集、学习、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评价。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将上述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有限。由于平时教学时间、社团活动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互联网上的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其次,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计划性不强。很多高职生入校后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就业岗位不明确,没有规划性,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上课,使得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完全依靠老师上课讲解,被动的接受知识,考试存着侥幸的心理蒙混过关。再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能熟练的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大多是应付式的“一扫而过”,对于网络视频更是不能细心的学习,也不会主动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
三、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上述的“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学习状态由他人管束变为自我约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由无意识学习变为有意识学习的过程,因此,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把自己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给予学生真诚的信任、及时的鼓励和充分的关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铺天盖地而来,有些信息是有益的,但是也夹杂着很多“糟粕”在其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辟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垃圾等对大学生产生多方面的误导作用,使其自控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职学生的起点相对比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抵挡不住诱惑,沉浸于网络游戏、网络电影和各种网络论坛中。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一定要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发挥网络作用好的一方面,抑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的展示自我,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其自控的能力。对于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关怀爱护,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戒除网瘾,让学生充分认清网络,认清自我。学校还需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端正学生的上网态度,充分的把网络应用到对自己有利的那方面。3、积极转变教与学角色新时代需要新的教学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指导者。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多变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动画、视频甚至定时的网络直播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真正的学会学习。此外,还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的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主动学习。4、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国家倡导高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评价体制,倡导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不重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质量大幅下降。因此,如何在网络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是当务之急。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每天根据网络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安排自己的网络学习时间,并且每天定时在学习论坛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网络上参与小组讨论,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这样让时间充实起来,尽可能的避免没有目的性的浏览网页和“盲目”的观看教学视频的行为。
四、几点建议
“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仅靠学生就可以完成的,还得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互相配合。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培养方法,我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几点建议:1、给高职院校的建议为了为高职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路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可供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络教学交流的平台,比如网络开放课程和网络资源库等,从根本上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同时,学校还要提高自身的硬件条件,比如电子阅览室的更新、微络教室的建设等,当然充足和与时俱进的网络学习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各高职院校还应提高网络教学平台的质量,注意形式的多变性,同时应引进一些形式多样、有趣的学习软件,比如游戏闯关形式的学习软件,模拟实训室等,医药院校还可以引进和开发模拟医院、模拟药房等软件应用于网络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2、给教师的建议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沉迷网络、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因此对教师就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老师得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自主学习的计划,设计学习任务,准备好每一小节的网络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网络教学的内容,以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应积极的参与的学生的网络课堂中,在网络课堂中和学生互动,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各种学习软件,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联合外界开发适合自己课程的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还要定时的安排网络实时教学和网络互动讨论,评估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丽.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硕士论文,2014.
[2]鞠红,王凤云.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赤子(中旬),2014.03.
【关键词】 4G 移动通信 移动互联
一、 4G网络概述
4G即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其主流技术包括TD-LTE及FDD-LTE,其中TD-LTE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4G网络技术,在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3G网络比较,4G移动网络无疑具备明显优势,其下行最高速率超过100Mb,在正常网络环境下,可满足各类用户及无线服务的需求。
与3G网络比较,4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宽带、无线宽带局域网、分布网络系统与移动宽带系统构成[1]。4G移动通信网路无线服务并不会受到时间或平台的限制,用户完全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业务。
同时,4G移动网络除了基本的网络通信功能外,还承载了数据采集、定位、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为多元化业务开展提供了基础。
另外,4G移动通信系统可与传统IP系统相连,进一步扩充了系统的功能性。
二、4G网络结构及技术分析
2.1 4G网络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4G网络与3G蜂窝网络存在较大差异。4G网络结构为蜂窝核心网,并容纳了数字化IP技术。核心网具备了多种连接方式,如WCDMA、蓝牙、IEEE802等。具体应用过程中,用户会获取一个特异性的识别号码,通过分层结构可实现异构系统目标。正是基于上述特点,可让IP核心网与多项业务相连,也就实现了多元化业务。
4G网络系统主要分为三层,包括物理层、环境层及应用层。其中,物理层承载了路由筛选及网络接入功能;环境层主要负责QoS映射、地址变换及完全性管理;应用层承载了各种应用软件,是基础业务及扩展业务实现的基础[2]。由于物理层与环境层的接口具备开放性特征,所以在应用更新及服务变更方面较为便捷。另外,系统可提供无缝高数据率无线服务,并可在多个频带下运行,这使得系统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2.2 4G网络相关技术
4G网络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性能,少不了相关技术的支持。具体如下:
(1)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该技术是4G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由MCM(多载波调制)技术演变而来的,并通过IFFT及FFT来实现调制及解调,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多载波传输方案。OFDM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将信道换分为若干个子信道(正交)[3],并将高速数据信号转变为子数据流,即可实现数据分流,子数据流再通过子信道进行传输。数据接收端可将正交信号相互分离,有效控制信道之间的干扰。由于子信道在原信道带宽中占用部分较少,所以信道可保持相对均衡,让信号传输过程更加稳定。
(2)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该技术在信号发射端及接收端采用了多个天线,可让信号通过多个天线进行传输,让通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MIMO技术可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信号多发多收,即便不添加频谱资源或增大发射功率,依然可提升信道容量,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与稳定性。另外,MIMO信道可提供空间分集增益及空间复用增益,通过多个天线来控制信道衰弱,以降低误码率。
(3)智能天线技术。
通过智能天线技术可将时隙或码道相同的信号相互分离,即可让信号变化区域发生改变。利用该技术可对用户动态状况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用户把握正确的信号方向,避免受到干扰因素影响。在智能天线技术作用下,可扩充系统覆盖范围,并扩大系统容量。同时,该技术可提升频谱利用效率,还可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有利于降低系统能耗。
三、4G网络展望
4G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去掉刺激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让智能手机得到了普及。同时,智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又为4G移动网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两者呈现了互利关系。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对传统PC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宽带业务也将逐渐被移动互联网取代。在此背景下,4G移动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并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以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为用户带来更为优质的个性化服务。通过4G移动网络,可促进物资流动与互联网业务双向平衡发展,以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韩苏丹.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电信快报,2014(02):39-41+48.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认知困境及对策探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认知风格差异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浅析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大学生信息认知及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下影响大学生信息认知过程中信息筛选的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对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典型道德危机事件对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就业困境下大学生择业的新动向 计划教育下的大学生求职困境 “非转农”困境下的大学生 论虚拟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困境及突破途径 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性别认知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要素设计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1]汪.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3.
[12]沃纳・赛费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孟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74.
[13]颜小芳,晏青.新媒体与文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106.
[14]刘彦尊.美日两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1.
[15]郑恩,纪亚东,龚瑶.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框架:基于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9.
[16]斯蒂芬・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第7版.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1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5.
[18]埃瑟・戴森.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7.
[19]朱艺.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7130.
充分的运用网络之上的丰富资源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环节,所以还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实践之中不仅应当加强对数据库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同时还应当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实现对发展的预测。开放式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根据自己的方式和学习习惯灵活的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进而更好的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当前网络丰富的资源之下,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方式很好的讲授课程之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学生的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如利用一些公开的课程资料和视频文件等,则可以大大增强学习效率。
2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师生的课外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时间始终是有限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无法一一适应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碍于现实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中的障碍,师生交流有欠通畅。虽然网络学习是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自主学习为主,但交互性在个性化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适当的交互讨论与沟通有利于诱发学习者的强烈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灵感。网络交互工具能发挥即时通信的作用,扩展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师生交流,加强师生感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和分析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之中网络技术和相关设备逐渐的成为了工作的主体,在当前的发展趋势影响之下还应当加强对网络环境现状的分析,加强对广大学生的引导,以实现工作的稳步发展。
3完善网络数据库建设促进学习质量提升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之中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的技术方式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向,下文将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之中数据库的建设重要价值以及其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旨在更好的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缺陷环节,实现工作的稳步向前发展。在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局面之下还应当为广大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总的来讲网络的在线测试技术和相关平台,可以使得广大学生更加方便的查询自身成绩,另外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源和题库的建设,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外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和练习,通过自主测试以及相关方式更好的考核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自身应当提升的层面,在学习过程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题库的建设可以使得学生的自我检查更加方便和快捷,对于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着重大的意义。与传统的纸质试卷相比,其在考试信息获取的方便程度以及结果统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应当加强此环节工作,为教学活动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