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长期投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票长期投资策略

第1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投资者;股票价值规律;长期持有;波段操作

一、问题提出

股市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为企业融资;另一个是为投资者提供股票。股市的这两个主要功能决定股市的参与者企业和投资者应该是双赢,即企业获得发展的资金,投资者获得收益。但是,中国股市的事实是一成盈利股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股民亏损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股民的投资策略错误使投资者自己亏钱了。

股市的普通股民要怎样参与投资才能不亏钱呢?普通股民只要用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就能够在股市中获得收益。股市的股票是有价值的,投资者正是看到其价值,才敢于去股市投资。投资者要分析出自己选中的股票的价值,价值走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区间做出投资策略,决定自己是长期投资或者是波段投资。长期投资即可以获得分红,又可以得到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增值。波段投资可以获得股票价格回归价值带来的利润。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股市中的普通股民。问卷调查,随机选取股市的普通股民。访谈部分普通股民。

2.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一为“股市普通股民投资状况调查问卷”,了解普通股民盈亏,投资观念,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法,投资收益,盈利或亏损原因。 测量工具二为访谈,对多名股民,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测量工具三为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分析。运用股票价值规律对股票的价值和价格走势图表分析、记录、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后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检测。

3.研究方法

第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股民的进入股市的角色,投资理论,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式,投资收益,盈亏原因等情况。调查股民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份。第二,对多名股民,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认同度。第三,采用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对部分股票的价值和价格的走势规律进行总结,得出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

三、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普通股民的投资理论,投资计划,收益目标,投资依据,投资方法,投资收益,没有获得收益或者亏损的原因,获得收益的原因等情况。访谈投资者主要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教训,投资经验,以及对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的认同度。

1.普通股民的投资收益调查情况: 200名投资者中,11人盈利,占5.5%,289人亏损,占94.5%。2. 普通股民的投资理论,投资观念,投资计划,收益目标的情况:盈利者,明确是投资者,愿意长期持股,有投资计划,确定了合理收益目标。亏损者,投机者,频繁交易,追涨或割肉,没有计划和收益目标,往往贪过头。3.普通股民的投资依据:盈利者,股票价值;亏损者,追逐热点,各种消息。投资方法:盈利者,长期持有或不断操作;亏损者,频繁交易。4.普通股民盈利的原因:买入股票有较高价值,较长时间持有,或者波段操作。5.普通股民亏损的原因:不知道股票的价值,更不知道股票的价格是否过高或过低。不能长期持有股票,每天忙着追涨跌,交易频繁,到了关键时刻仍刹不住车。 6.普通股民对价值规律认同度:不管盈利者或者亏损者都愿意持有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这类价值成长股。

通过以上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普通股民在股市中盈利的比例低于一成,九成人以上亏损,说明只有极少数股民盈利。股民中的绝大多数人的投资观念是为了赚取股票的差价,即投机者占绝对多数,真正的投资者极少。真正的投资者多数在股市中盈利,投机者多数亏损。第二,在亏损者中,多数人不在乎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追逐热点,听取各种小道消息,或者只依据股票走势技术,短线频繁操作,在盈利的股民中,多数人注重股票的价值,结合了股票走势的技术面和政策基本面,中长线持有和波段操作结合。

四、股票价值规律投资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在股市中要成为能盈利的股民,必须作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以股票的价值为基础,探究一种股票价值规律投资模式。下面从股票价值规律的投资观念,投资依据,投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树立正确投资观念:遵循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

股市的功能就是提供融资和投资,股民为公司提供发展的资金,获取利润,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股票(资产),提供利润。通过调查结果,超过90%的股民在股市中都是作为投机者参与股市交易,只是希望通过赚取股票差r获取利润,甚至短时间获取暴利。这是一种错误的投资观念,也与股市的功能是不相符的,这也是股民亏损的原因。所以,股民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股民作为为公司提供发展的资金,购买的股票,应该从公司获取分红,是投资者。因此,股民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投资者,不是投机者。

股票在股市是以特殊商品来进行交易,是一种有价值的证券,其代表的价值多少是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资产决定。因此,投资者投资股票就要遵循股票价值规律。股票价值规律,股票的价值是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资产总体价值决定的,股票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股票的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在股市,当某种股票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股票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股票价格不断围绕着其价值上下波动。某种股票的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上升(如格力电器);股票的价值平稳,股票的价格也会平稳(如中国银行);股票的价值减少,股票的价格下降(如中国石油)。投资者遵循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长期投资,其盈利的来源一是股票的分红;二是股票的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增长带来的增值;短期投资,波段操作,获取股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带来的利润。

2.投资依据

(1)股票基本面

股票基本面是指把对股票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上。股票基本面包括股市概括,财务分析,资本运作,行业分析,公司大事,经营分析,股本结构等方面。从中分析现在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发展潜力――新的产品、拓展计划、利润增长点。无形资产――知识版权、专利、知名品牌。实物资产――有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和设备。生产能力――能否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股票基本面分析出股票的价值,确定其价值中轴,确定股票的价格;确定股票是否有高增长,高分红的能力。

获得资料的途径:股票分析软件,公司网站,财经网站和股票经纪提供的公司年度报告,新闻报道――有关技术革新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

(2)股票技术面

技术分析是用股票分析软件,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通过分析历史图表对市场价格的运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股票技术面主要决定股票的价格是否与股票的价值一致,当股票价格低于股票价值,就可以买入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远离股票价格,就可以卖出股票。

(3)股票政策面

政策面是指对股市可能产生影响的有关政策方面的因素。①宏观导向;②经济政策; ③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要求而出台的一些新的政策法规,有利于股市或者公司发展的政策,就会提升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反之,股票的价值和价格就会下降。

3.投资方法

(1)长期持有价值成长股

股民选到一只价值成长股,就可以长期持有,一方面可以获得股票分红; 另一方面股票价值增长,股票的价格也会上升。如图贵州茅台,上市以来派现15次,送转股7次,股本扩张5.79倍,后复权价2075元,是发行价的66倍,平均每年获利4.4倍。股民是长期投资者应该持有价值成长股,其特征是行业龙头,稀缺,不可复制,高增长,高分红。

(2)长期跟踪价值成长股,波段操作

第2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这一年,表征国内两个市场的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了25%,位居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冠。跌幅超过中国的只有受危机冲击最大的希腊股市。

2012年以来,美国三大股指继续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目前纳斯达克指数点位已经超过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点位,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也接近了金融危机前的点位,表现远远好于中国资本市场。

通过比较标准普尔500指数与国内沪深300指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股市表现出了更强的波动性。

这种波动带有明显的“情绪化”特征,具体表现为:当资本市场预期向下时,股市表现为“过度悲观”;当资本市场预期良好时,股市显得又“过度乐观”。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所谓 “价值中枢”的缺失,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价值投资者的缺乏是导致“价值中枢”缺失的主要原因。

成熟市场的定海神针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市场主体以长期价值投资者为主,长期价值投资者会根据自身的资产配置需求,长期持有基本面稳定、风险较低、有良好分红能力的大盘绩优蓝筹股,对大盘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在成熟市场中,长期投资者主要包括传寿险和养老金等以相对收益为主要投资策略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它们主要从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匹配角度考虑持有该类资产,一般不会根据市场趋势进行大量频繁交易。

因此,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拥有的长期资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

根据美国全国性的投资公司组织ICI的计,截至2011年底,美国养老保险总资产达20万亿美元,其中私人养老金规模在18万亿美元,用于股票投资的养老金规模也在9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2011年底股票总市值为15.4万亿美元,养老保险资金等长期价值投资者组成了美国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也是美国资本市场波动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险资金缺位

过去20年,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明显上升,但受到基金持有人中散户比例较高、考核体系短期化等因素限制,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国内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短期回报和绝对回报,偏好趋势性投资机会。

对基本面较好的大盘股和蓝筹股的长期投资机会则关注较少,对市场和行业的判断也比较容易过度悲观或过度乐观。

虽然,公募基金也包括拥有长期投资策略的产品,例如指数基金等,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只占到公募基金总量的不到15%,很难起到支撑市场的作用。

从历史操作来看,中国的保险资金是真正具有长期持有能力和意愿的机构投资人中的主流,国内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等长期投资人目前大规模投资股市的比例还比较小,而且由于多为委托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它们还没有形成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投资风格。

通过对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五只股票型基金同国内三大保险公司前十大重仓股2010年底和2011年底的比较,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华夏股票基金2010年底的十大重仓股到2011年底时只有三只还留在重仓股名单上。

而保险公司2010年底十大重仓股到2011年底时有八只仍为重仓股,且以金融股和大盘蓝筹股为主。对这些股票以长期持有为主,没有大量的频繁交易,这体现了长期价值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对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中国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可投资股票市场的投资规模只有5000亿元左右,与公募基金2万亿元的规模和16.5万亿元的资本市场流通市值相比,规模偏小,还远远达不到稳定国内资本市场的作用。

从增长前景来看,虽然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国内保险行业的深度和密度较低,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短期内的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受到2011年银保新规的限制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国内寿险行业一改前期的持续高增长的态势,全年仅增长了6.8%,并且单纯依靠传的分红产品,保险资产总规模和未来可投资国内资本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受到很大挑战。

从国外经验来看,个人延迟缴税类型的养老保险产品是寿险公司的重要产品,由于有个人税收延迟缴付的功能,该类产品在国外成熟市场发展迅速,保费的规模快速扩张。

此类型保险的本质是由国家施行部分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进行养老储蓄,以减轻个人退休后国家可能面临的负担,并通过保险公司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避免个人盲目投资,使之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长期投资者。

国内目前已经开始探索个人延迟缴税类型的养老保险产品,如果此类产品能够尽快推出,将大大推动国内保险业特别是长期寿险行业的发展壮大,保险资金才能有望与其他长期资金一起,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器。

培育长期投资者

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大部分参与者风格都趋向短期的大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很难避免,既影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实现,也不利于投资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

因此,从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培育和壮大长期价值投资者队伍,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至关重要。

从保险资金的层面来分析,建议监管层应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应对国内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尽快推出个税延迟缴税类型的养老保险产品,促进保险行业特别是长期寿险行业的发展壮大,并切实出台相关措施支持保险行业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

中国保监会已将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作为201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近期将有望在上海等地试点,未来可能在全国推广。

从国内社保和养老保险资金来看,如何引导国内社保资金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资金合理进入资本市场,并从机制设计上鼓励长期价值投资,使之与保险资金一起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投资者,应是监管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议可以通过适当拉长考核周期,将投资策略从以追求年度绝对回报为主,改变为以追求相对投资收益和低风险为主,鼓励长期价值投资。同时,建议社保基金可以适当扩大投资管理人的范围,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

从公募基金来看,具有长期投资策略的指数基金产品从数量和规模来看都相对较小,指数型基金的资产净值占资本市场流通市值不到2%,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的指数型和ETF产品的发展规模,比如,美国指数基金和ETF产品占美国资本市场市值接近20%。

建议监管层应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国内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多发行指数型和ETF产品,尽快壮大该类型基金产品的规模。同时,应引导主动型股票投资基金摒弃大进大出,从追求短期回报的趋势性投资策略向长期投资策略转变。

第3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1969年fama提出有效市场理论(EMH)以来,关于市场有效性的争议不断,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一般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弱有效”的标准,一些研究认为美国股票市场已经处于“中强有效”的状态,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有不断提高其有效性的趋势。中国股票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对其有效性的辩论由来已久,对其是否达到“弱有效”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市场有效性逐步提高的机理也存在不同观点,但多数学者都持“自然进化”的观点,认为市场成熟度的增加会使市场变得更加有效。本文从交易机制的重大变革入手,以行为金融的视角,探索提升市场有效性的机制和途径。

二、文献综述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以来,关于其对中国股票市场作用的评价与研究不断涌现,多数集中在其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上。张孝岩、沈中华(2011)①用2010年的高频数据,使用Chow检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市场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中,股指期货总体上没有到期日效益;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货市场波动不断减小,说明股指期货对市场波动能够起到平复作用。许红伟、吴冲锋(2012)②在研究2009至2011数据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股指期货给现货市场带来的“转移效益”大于“增量效益”,现货市场的有效价差扩大了,市场的波动率也增加了,说明股指期货非但没能降低市场波动性,反而使单一交易日内的波动加剧。近期的研究也存在着结论相左的问题。夏日(2014)③使用2008至2012年的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和VECM模型检验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对现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同一时期,田凤平等(2014)④利用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的数据,使用AHAR-C-TCJ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即市场波动更加规律,市场可能更加有效了。然而,顾京(2013)⑤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到2012年9月的数据,认为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弱于现货市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说明市场效率下降了。以上研究均大量使用数学模型与相关性检验,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的数据做出具体分析,所得结论不一而足,说明在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作用上存在争议。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一重大交易机制的变革,是否改善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尚不得而知。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以行为金融视角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将有利于研究的全面性与完备性。一直以来行为金融都在以“反证法”对市场有效性提出质疑,即投资人可以根据某些操作策略获得超额收益。在众多操作策略中,反转投资策略是较为普遍的策略之一。这一策略,建议股票投资者购买过去某段时间表现较差的股票,并卖出相对应期间内表现较为出色的股票。反转投资策略起源于1985年,DeBondt和Thaler对美国股市反转现象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里存在三到五年期反转投资策略获利现象,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差股票并卖出好股票获利,超额收益可达到每年大约8%,并由此提出过度反应假设。同一时期,Campbell等研究者发展了一个描述成交量与收益率之间关系的投资模型,该模型表明高成交量下期收益倾向于反转。Conrad等则以纳斯达克股票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基于股市成交量的短期(周)反转现象,并阐述了反转投资策略的赢利能力与交易的活跃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国外对反转投资策略的研究还有很多,尚未形成一致的具有最终说服力的结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反转投资策略确实能带来超额收益。在针对中国股市反转投资策略的研究中,可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中长期内反转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刘博、皮天雷(2007)⑥使用1994年到2005年中国A股的全样本数据,验证了沪深A股市场的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基本不存在惯性现象,但存在显著的反转现象。反转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实证期间内的均值,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反转现象,股市投资者表现出过度反应的特征。杨炘等(2004)⑦使用1992年至2001年沪深两市的全部A股为样本,研究股市惯性和反转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不存在显著惯性特征,而反转特征显著存在。在其研究中,过去1到12个月的赢家或者输家,在将来的表现中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惯性投资策略的“追涨杀跌”并不能带来盈利;而过去30到42个月输家组合的月平均收益率达到3.8%~4.4%,明显高于过去赢家收益率的2.1%,也高于同时段无风险收益率(利率)3.54%,高于当期市场组合收益率1.89%。这种投资在未来36个月累计收益率达到136.7%,而且没有显著的高风险。陆叶舟(2012)⑧选取1999年至2008年的A股市场非金融股票数据建立了一维排序模型,分别持有1年、2年和3年,分别统计了价值股组合与绩优股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A股市场运用反转投资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

2.短期内反转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华伟荣、金德怀等(2003)⑨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并非一个有效市场。中长期投资采取惯性投资策略,同时短期运用反转投资策略投资,会取得超过大盘的收益率。其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我国证券市场在1至6周内主要存在反应过度现象,而6至24周内主要呈现反应不足现象。同一时期,汤国栋运用缩短形成期与持有期和引入交易频率两个新的因素,研究了超短期(3个交易日)内存在的股价反转特征。认为我国股市可能存在中短期的反转,并认为随时间的推移,反转效应将逐渐减弱。秦筱婧(2008)⑩以2000年至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726家2000年前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利用其日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不但存在中期惯性效应而且还存在一个短期的反转、超短期的惯性效应。

3.长、短期内反转投资策略都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贺京同、郑为夷(2013)輯訛輥以沪深两市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A股股票月度价格及收益率为样本,对我国A股中的惯性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买入输家组合并卖出赢家组合的反转投资策略在短期、长期均可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赢家组合卖出输家组合的惯性投资策略所获的超额收益并不明显。因此,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是一种稳健存在的“异象”,而且传统金融学的风险补偿理论无法对其来源进行解释。

4.反转投资策略不能获得超额收益。王春峰、郝鹏、房振明等(2009)輰訛輥在其文章中,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反转效应是否存在,以及投资者是否可以利用反转效应获利。通过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序列相关性模式影响的分析,他们发现A股市场中、短期反转特征都是非常显著的,最强的反转效应和潜在最大的反转策略能够获利的同时,伴随着高换手率和高非流动性。如果考虑反转投资策略的交易成本,在实证中表现出的微量赢利就不足以补偿频繁交易产生的成本了。由此可见,由于证券市场摩擦的存在,投资者在A股市场条件下通过反转投资策略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5.反转投资策略的收益性不稳定。程兵、梁衡义、肖宇谷等(2004)輱訛輥采用沪深两市1995年前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存在明显的惯性现象和反转盈利,而且两种效应的强弱与大盘走势息息相关。当股票市场为牛市时,惯性效应明显强于反转效应。而当股票市场为熊市时则相反。梁学玲(2008)輲訛輥运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的研究方法,分别检验了716家沪市A股,研究交易量、市值规模、市盈率、BE/PE值、价格这五个因素与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交易量、市值规模、市盈率、BE/PE值、价格这五个因素对市场反转效应和惯性效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国内现有文献中,有关惯性策略的研究结论是非常不一致的。而关于反转投资策略的结论,研究者普遍认为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率。这就意味着存在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不符合Fama有关有效市场的假说,说明市场不一定是有效的。本研究将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对反转投资策略进行验证,并与其它研究者的数据对比,以期了解市场有效性的演化,以及股指期货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2011年至2013年中国股市行情下滑但波动较稳定期间,运用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样本,并考虑反转投资策略所承担的风险贝塔系数,意在实证分析运用反转投资策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和所承担风险。并与股指期货推出前的类似策略相比较,考察重大交易机制转变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本文定义t1为排序期(即投资组合构建期),t1(t)为第t次排序期间;t2为持有期,t2(t)为第t次持有期间。以下为反转投资策略的步骤:1.从某一时点t开始,如第一次选t1,第二次选t2……第s次选ts时间点,然后计算各股票t1(t)时间的收益率为基准进行从低到高排序。2.选取上述按收益率升序排序的股票分成十个等份构成组合,将沪深300成分股股票分成10组,每组30只股票。构成的组合依次为Gl,G2,……,G10。第一个组合G1是t1(t)时段里表现最差的组合,称其为lose(r输家);第十个组合G10是t1(t)时段时间里表现最好的组合,称其为winne(r赢家)。3.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G1、G10组合在t2(t)持有期的平均收益R30(R30为G1、G10组合中30只股票在t2(t)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4.在时刻ts+Δs按抽样计划重复上面的过程,Δs为时间滑动长度,本文所用的是非重叠随机抽样方法。5.计算各个持有期相对应的沪深300成分股的平均收益Rm(t),在本文中称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过沪深300成分股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的周收益率数据和月收益率数据,用非重叠随机抽样方法结合不同的排序期(短期1、2、4周和中长期1、2、3、6个月)和不同的持有期(短期1、2、4周和中长期1、2、3、6个月)各组合的对应收益率。检验在反转投资策略下,是否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和实现正数值的超额收益。并且检验各组合的显著性和风险贝塔系数,综合衡量组合的有效性。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得到如下表格中数据:1.LOSER组合的反转投资策略实证数据。2.WINNER组合反转投资策略实证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实证数据分析

由上述实证数据表我们可以看出:

1.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1、2、4周实证中,不同的排序期和对应不同的持有期的投资组合中,loser组合基本都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率或与市场平均收益率持平,而没有比市场平均收益率较差的情况。从这点来看,反转投资策略在短期内的收益情况是具有优势的。在loser组合中,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1、2、3、6月实证中,不同的排序期和对应不同的持有期的投资组合中,55%以上的组合都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在不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的组合中,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并不是很大的差距。从这个结果来看,中长期(月份)运用反转投资策略也是具有优势的。由此看出,loser组合从原来表现最差的股票到在不同持有期中的表现能战胜市场或跟市场变现相当,可以看出loser组合的反转现象。

2.在winner组合中,短期(周)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4周时,基本都能战胜市场收益率,中长期(月)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3、6月时,50%组合能战胜市场收益率。但看具体的数据可见,在战胜市场的组合中,只有20%组合明显战胜市场(组合收益率比市场平均收益率高于0.01),而80%的组合和市场平均收益表现相当。也就是说在winner组合,仅有14%组合还能表现惯性现象,继续战胜市场。而86%组合的表现与市场平均收益表现相当或比市场表现差。也就是说,winner组合从原来表现最好的股票到在小同持有期中的表现跟市场平均水平相当或史差、山此可见,winner组合表现出反转现象、综上所述,反转投资策略在市场上的投资中基本上能表现出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说明市场行情大体上表现出反转现象。排序期为4周,持有期分别为1周,2周的时候,wnmer组介能获取止数收益率并且战胜市场,表现出惯性现象。上述现象都小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尚小满足有效市场条件,即使是沪深300成分股票,也叫以通过反转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

(二)历史数据分析

为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数据,我们选择了张宇州印叶究数据作为比较。张宇在其论文中选定沪深上市A股股票,数据期间为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采用与本文相类似的实证方法,两者的数据具有叫比性。以下为两次实证的数据对比: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超额收益率的绝对值,在短期(周)反转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率中,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数值大都大于推出后的数值,除了排序期为4持有期为1和2的赢家组合。这一现象说明,股指期货的提出改善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使通过某种投资策略获取的超额收益下降,市场的波动性有所减小,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与短期(周)反转投资策略相比,中长期(月)反转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率,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并末呈现单向变动的趋势,说明中长期市场超额收益的变化小稳定。这恰好说明,短期(周)反转策略超额收益的下降是山于股指期货,这交易和制的改变所导致的,而非股票市场自然“进化”的结果。同时也说明,股指期货对短期投资策略的影响比较确定,使超额收益率变动出现收敛趋势,对于中长期投资策略影响并不大。

五、结论

第4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财经管理;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资产配置是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解决组合收益的90%左右,因此资产配置形式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最终收效。投资组合保险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企业采用了此技术,但时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本文为更好地讲述企业财经管理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先从投资组合保险的背景和应用空间说起。

一、投资组合保险的背景与应用空间

投资组合保险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的三家金融机构在实践中获得的,传入到我国在保险等一些企业中得到运用,但是整体来说来处在初期阶段。从国际上的应用来看,投资组合保险在使用时主要用作股票风险波动大、投资者风险意识强以及获得低风险回报率等三种情况。在现资理论中证券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而言,通常使用投资组合保险技术来尽量避免,而非系统风险一般是使用投资组合进行分散。投资资和保险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对于股市走向不明确的金融机构而言能够保障本金的安全。

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空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现在的银行低风险投资市场还不够成熟,相对而言股票市场风险投资比较大,这些因素非常适合风险组合保险的发展要求。其次我国股市在2005年之前抑制不景气,在2005年7月出现牛市,但是波动范围非常的大,为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投资组合保险就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再次我国具有良好的大的股票市场,在很多方面如人民币升值等还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来说,盲目撤资不太明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保险就有了发挥控制风险投资的作用空间。

二、企业经营管理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

1.定量分析模型

企业在应用投资组合保险技术时,难以满足所需要条件,因此就容易造成实际价值与理论价值之间的偏差,另外股票波动率也是投资组合保险的一个关键因素,基于种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有关简单参数的组合保险策略。将上述参数引入投资组合保险中,就可以制定普通的TIPP。具体而言,先设定底值,用公式Ft=aMt+bert(0≤a≤1,b≥0)(1),式中r是指无风险利率,Mt=Max[Wter(1-т)],Wter(1-т)是指在t时刻前т时刻的无风险下的组合价值,当a为0.9时,组合保险得到最大值90%,在投资者没有额外附加时b=0,本文为简化计算取b=0。

防护垫是指资产组合的总价值减去底值,公式为Yt=Wt-Ft。风险资产投资额是防护垫乘以一个放大系数,即At=mYt=m(Wt-Ft),放大系数m是确定风险资产投资额的重要因素,不能取任意值,也不能无限的增大,受到约束条件At=Mn[mYt,Wt]限制。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CPPI的计算与时间固定比例性组合保险TIPP不太相同,CPPI计算是先确定底值,Ft=F0ert,也就是相当于式(1)中的a=0,b=F0的情况。对于买入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一开始就确定了买入持有策略就相当于a=0,b为常数的情形,此时m=1。对于恒定组合策略而言。从投资开始就存在风险,此时底值为0。

对组合保险进行实验模拟,假定资产期初价值为100万元,可以随意选择风险投资与安全资产投资,风险投资定为股票指数,安全资产定位年利息为5%的债券,设定交易成本为交易量的0.5%,风险波动大时需要调整幅度,为更加贴近实际,取为1%、3%、5%、8%,保底率定位0.9,采用固定比例投资组合风险CPPI策略a=0,b=9万,对于时间固定比例性组合保险TIPP策略,a=保底率,b=0,m值从1至5变化,计算二者战胜大盘率的差值。

2.数据分析研究

由于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之间有差别,因为需要针对两种不同投资进行分析,对于短期投资而言,当风险资产下跌幅度大于trigger时投资组合采用TIPP策略以保证组合安全。投资期限为1年,采取调整后的保险策略能够获得最大的受益,当trigger为0.03与0.05时能够取得最大收益。在股市上涨时,为更好的参与获利,需要调整组合保险策略,若是股市市场下跌,调整方法能够很好地保护资金,投资时由于TIPP的底值还与组合最大值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提高TIPP策略的底值需要调整组合粗略,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TIPP投资策略比较适合于短期的投资,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讲,由于有着更大的风险变化,比动幅度变化也比较大,有时会出现风险资产持有量为0的情况,一旦风险资产持有量变为0,就意味着完全丧失了市场上方获利的机会,因此长期投资不宜单独采用TIPP策略。在股票市场上升的时候,CPPI策略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此效果要比TIPP投资策略好得多,但是在市场下降时,由于TIPP具有保护资金的作用,因此投资效果要强于CPPI。整体而言,投资者在采取长期投资时,在风险资产上政府度大于trigger时宜采取CPPI策略来获取最大的受益,但是当涨幅幅度要大于trigger是需要采取TIPP策略来保护资金,也就是或采取调整的组合保险策略能够获得做好的效果,随着trigger的增加,这种优势表现得更加明显,在m=3,trigger=0.08时,这种现象表现得最明显,调整策略与单独采用TIPPeeeP策略获得收益差值达到了11.87%。

总而言之,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一种组合保险策略能够始终优越于其他策略,从以上分析中得出只有结合使用几种不同组合保险策略,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在短期投资的情况下,为最大的获取利益,可以依照市场上涨能力,采取TIPP策略进行投资,若是长期投资可以使用CPPI与TIPP策略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转换策略时由于是在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之间的转换,因此容易对交易成本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调整投资组合策略的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投资组合保险的背景与应用空间,重点定量分析了企业财经管理对投资组合保险的应用。随着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投资组合保险要也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者来说,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才能获得更佳的投资收效。

参考文献:

[1]林丽霞.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企业财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建筑施工,2006(03):171-174.

[2]章晓霞,梁冰.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与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8(04):68-71.

[3]宋逢明,江婕.《从组合保险到交易所交易基金》系列之投资组合保险――原理及应用[J].经济导刊,2002(12):28-32.

第5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市场总是丰富多彩、超乎人们预期的。去年8月前,市场在乐观的情绪中不断上扬,8月4日最高探至3478点,然后下挫,围绕3000点箱体震荡,在2800点到3300点之间已经徘徊半年有余。震荡中,投资股票的中小散户发现市场的情况是:投资热点变化快,赚钱越来越困难。

在指数上下震荡中,同期主动型基金情况如何呢?根据银河证券截至3月5日的统计,在过去的半年里,同期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整体获得了正收益,其中148只可比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有146只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高达10.09%;37只股票上限95%的偏股型基金全部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10.88%;35只股票上限80%的偏股型基金有34只获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7.81%。

投资有句话,“现在”总是最难决策的时刻。可以反思过去,可以谋划未来,只有现在,始终让投资者把握不定。投资基金,实际上是个伴随一生的长期计划,不能过分看重当前短期的收益。在投资基金时,面对净值的大幅波动,要以良好的心态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基金应当长期持有而不盲目赎回。踏空和套牢都是投资者不愿意碰到的。短期净值反弹,有些前期亏损的投资者看到有所获利,就抱着落袋为安的心态,急急忙忙赎回基金。这种急切的行为,实际上和市场稍有反弹就急忙介入是一样的,都过分看重了短线效应,而没有关注基金净值增长的持续性。树立长期投资信心,既不要被短期收益诱惑,也不要被一时风险吓倒。

第二,投资基金要有目标、有计划。投资者投资基金产品,一定要制订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计划,例如是为了配置自己的资产,还是为了自己养老准备、子女教育。这些长远的目标都需要一个详细的投资计划来实现,比如配置多少股票基金、多少债券基金。基金公司都能提供这方面的建议和规划,一旦计划确定了,就不要受短期波动影响,使投资目标和计划中断。

第三,坚持投资纪律。投资基金是伴随一生的理财活动。每个投资者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并且在专家的帮助下选择基金组合后,应当坚持投资纪律。其他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和解读,都和他自身的情况有关系,投资需要自己做功课,在专家的帮助下,坚持自主决定。如果人云亦云,很容易产生投资冲动,甚至由于短期收益少于他人而产生对他人意见依赖,甚至攀比收益。这些行为都是投资中的大忌。

第6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价值投资;安全边际;金融市场理论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及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尽管证券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证券市场价格会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市场存在自我纠偏的机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同。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证券,在显著高出时卖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额——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分析资产价值、盈利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来计算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关于备受争议的公司成长性价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成长是那些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增长,只有具备经济特许权(企业受壁垒保护,对手难以进人该行业)的成长性才是有价值的。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启蒙和经典,其实质便是选择买人被市场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时卖出。

《证券分析》出版之际,正值1929年-1933年美国股灾结束,华尔街处于历史性的熊市,市场中充斥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此时,通过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格累厄姆及其追随者找到无数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并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此后数十年,随着公司财务信息日益透明,投资者素质提升,想在美国证券市场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已经日趋困难。到20世纪70年代大牛市中,市场中已很难找到传统价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称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投资者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很难再获得超额利润。然而此时及以后的数十年间,沃伦·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继承和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并创造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投资记录。巴菲特认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上市公司。他的投资策略便是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股票并长期集中持有。在权益证券评估方法上,只认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任何证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贴现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通过判定证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偏离而寻求投资机会,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却有着极大发展并各有特点。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成为了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证券定价的三步定价法。从过去仅仅侧重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到关注报表数据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术领先程度和管理层品质等);从过去地关注上市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发展到现在兼顾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指标分析上亦从侧重于市净率和分红派息,到现在对一揽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市盈率、价格销售额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逐步得到优化,内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得以扩大,分门别类的价值投资也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边际的留存,使得买入的股票相对比较便宜,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较少;(2)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相对不敏感;(3)投资组合相对集中;(4)更适用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理论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解释及争议

金融市场在整个20世纪有着长足的发展,分门别类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亦层出不穷,各有发展。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基于空中楼阁理论的技术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指数化投资。而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起便逐步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金融理论。

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同属于基本分析范畴,二者都强调严谨的独立分析,在理论的内在逻辑上趋于一致,但实际投资风格差别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所选择股票往往市盈率较高。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价值投资利用市场波动在安全边际下购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标值较低,风险固然相对较小,但投资风格显得保守单一,得不到高增长企业带来的超额回报。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各有其风行周期,呈现周期轮动的态势,各自在其风行周期中的表现均好过对方,但从长期回报来看。价值投资收益要明显高于成长投资,而收益波动却小于对方。

相对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波动是由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决定,聪明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仅仅是购入大众认定可以涨价的股票,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可。在此理论依据下,技术分析方法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技术分析师认为价格变动受长期趋势影响,对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确的反应,而是逐渐反应,因此投资者只需计算未来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分析。但大多数对欧美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证实,证券价格并不按照一定趋势变动,技术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难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现资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公开市场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价值投资分析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额外收益。然而在欧美市场上的大量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证券市场完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有效性证据,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市盈率效应、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率和日历效应等。同时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群体的长期超额业绩回报也从实践上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极其有力的反驳。

在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对现资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该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种偏差会使人们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着“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身上出现的类似认知偏差还有: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损失厌恶等等。这个发现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从短期来看,市场只是一个投票机,股票价格不仅决定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影响于投资大众的心理认知偏差。证

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使得价值投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寻求套利成为可能。来自基本面的逻辑因素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心理因素则影响其短期的市场价格。

三、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践效应

价值投资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使其逐渐成为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美国华尔街90%的证券分析师都声称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随着证券分析业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欧美证券市场上越来越难以发现内在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特别是在几波大牛市中,市场中多数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此时价值投资者只能选择有所不为。难以分享证券市场空中楼阁所带来的超额投机收益。当证券价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其内在价值,股市若长期处于高涨状态,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的机会成本也较大。

另外,在买人证券之前的价值评估环节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来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时也不高,已有信息中,无形资产等项目的价值也难以确定,由此造成其资产价值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增长更是不易预测,很多复杂和随机的因素都会导致原先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相差极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虽然在单个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确度却未见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抵消风险和获得盈利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此一来,一些未来成长性极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资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股票,近似达到和实现价值投资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将利润增长率指标结合考虑,提供一个新的价值指标公式:K=增长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资回报愈大,这样能够兼顾分享到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回报。

来自欧美、日本以及新兴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坚持价值投资方法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JosefLakonishok和AndreiShileifer(1994);Fama和French(1997);Hart和Slagter(2001);Chan,Hamao和Lakonishok(1991)]。我国学者对于内地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郝爱民,2006)。价值投资的业绩不仅超越纯粹的技术分析投资,也明显超越了成长投资和指数化投资。与此同时,其遭遇风险而损失的可能性却小于成长投资,稳健性更是明显好于对方,尤其是在熊市中,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

第7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保本基金适合谁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去选择基金类型,不能盲目随从,比如对于风险承受力比较低且喜欢中长期投资的人来说,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保本基金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据介绍,保本基金的特点是到期保证本金的安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态调整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比例来获取稳定的回报。相对股票基金而言,它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但在牛市里收益水平也会相应地低于股票基金。与债券基金相比,它可以通过参与股票市场获取更高的回报。保本基金没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它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种。保本基金的保本功能很受注重风险的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保本基金是指在3年期限后(国泰金鹿是2年期限),投资者的投资本金能获得100%的安全保证,但投资者如果在3年封闭期内赎回基金份额,就只按基金净值赎回,基金公司对此不作保本承诺。也就是说,3年保本期内,基金净值有可能在面值以下,这时候赎回的话,就形成亏损。

如何获取超额回报

保本基金的特性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额收益,所以其在收益率上自然不能和股票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相提并论。那么保本基金如何能获得较好收益呢?

银华保本基金经理姜永康告诉记者,保本基金具有很低投资风险系数,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打新股”、投资可转债和独特的股票投资策略三大途径提高保本基金的收益率。

姜永康表示,保本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强调风险控制,通过高的固定收益投资比例为投资者锁定风险。在现有的利率水平情况下,长期债券收益水平比短期债券收益水平提高较少,为了规避利率涨跌的风险,银华保本基金将会通过配置和3年保本期限基本相同的债券品种,把其中的部分资金投资在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的债券,以提高保本基金债券投资部分的收益率。现阶段3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为3%左右,其他一些3年期企业债或其他债券收益率为3%~4%之间,有的企业债收益率可以达到5%左右。一般情况下,通过长短期债券品种的组合,银华保本基金债券投资部分可以获得3%左右的收益率。

姜永康透露,保本基金的股票投资策略和股票基金的投资有很大不同,将严格控制股票投资的下行风险。把保本基金资产配置在“打新股”或者可转债上,也都是风险很小的权益类投资。

可转债对保本基金来说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可转债兼具债券和股票的双重属性,在风险收益方面有下跌空间小、上涨空间较大的特征。

第8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一、社会保险基金基本投资策略评价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形成的社会保险基金,二是由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的积累规模会不断扩大。我国政府按照一定的基金管理制度和投资策略,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取得了一定保值增值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保基金投资的非理。

(一)投资时点选择论证不充分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一国社会保险制度完善与否,以及是否具有支撑力和偿付能力,关键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可靠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和有效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机制。在社会保险运作中,缴费、投资和待遇支付是三个核心的环节,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要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健运行,必须对社会保险的参数进行调整,可以通过提高缴费率、提高投资收益率或降低替代率这三种方式来实现基金的增收节支。而降低替代率意味着待遇水平的下降,会引起公民的不满,降低社会保险的参保积极性;提高缴费率又会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和经济负担,使企业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充实社会保险基金。[2](120)在社保基金投资与否这个问题上,投资无疑是理性的选择。但是还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来最终决定是否要进行投资,怎样进行投资。例如,当经济下滑迹象明显,金融市场存在巨大泡沫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去冒险投资高风险投资品种,而应选择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对象。当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而国内经济处于稳健上升期时,就没有必要进行海外投资。此外,还要处理好金融产品投资和实体经济投资的关系。

(二)投资原则间存在矛盾普通公共基金投资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也不例外。但是,社会保险基金的特殊性质又决定其在投资中把握这三个原则的顺序上不同于一般的投资基金,应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进行排序。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险体系能否安全运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因此,作为“养命钱”的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把安全性作为投资的首要基本原则,不能为了追求高收益而让基金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在投资组合中,应控制高风险投资工具的使用比例。在流动性方面,为了应付日常的社会保险支付,应在投资中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要对社会保险基金未来的收支情况进行预测,留有一定的短期投资和现金存款满足短期支付需要;要对完全积累的中长期投资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资金的效益和保证未来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这就要求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要足够高,既能够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基金能够保值,还需要使基金能够增值。除了以上三个原则外,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还要遵循社会性原则,既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一定的社会效益。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要符合国家的经济社会政策,投资于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房屋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这四个投资原则之间是相互矛盾的,顾此失彼,难以形成能够统筹考虑四者关系的最优投资策略,实际操作中也很难做到完全理性。

(三)政府对投资工具和投资策略选择干预

过度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实践来看,随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外,还有公司债券、公司股票、房地产以及其他实体经济投资等。各国根据本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投向采取不同的限制措施,规定各种投资工具在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资产配置中的最高比例或最低比例,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减少投资风险。在投资策略上同时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佳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模式,提高收益率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限制非常严格(表1),不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3]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此外,对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规定更为严格,投资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这两种方式。尽管政府对投资工具选择的干预是必要的,有利于基金的稳健运行,但过多的干预势必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最优决策,影响投资绩效。一方面,投资手段单一和投资渠道狭窄,是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严格的投资限制使基金管理机构投资操作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丧失了获得高投资回报的机会,最终导致基金投资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社会保险基金非完全理性投资操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通过公开招标和严格的评审程序,选择并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股票、债券投资。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与选定的投资管理人签订委托投资合同,按照预先设定的投资原则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约束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而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具有独立的研究团队,能够按照已经成熟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来指导投资实践,并且会在其内部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和管理程序,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进行投资。既然有这么严密的管理程序,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一流管理团队的实战经验,那么其投资应该是“完全理性”的。但实际情况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并不能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甚至出现亏损。这需要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

(一)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行为理性

偏误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石的前景理论分析了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理性偏误问题,认为在不确定条件下,由于行为的有限理性和投资者个人的社会经验、观念习俗、偏好存在差异,会导致在投资决策时受到决策参考点、损失规避心理、非贝叶斯法则预期和框架相依效应的影响,而使其未来的决策带有不确定性,会存在行为理性偏误。[4](36)在实践中,社保基金理事会对投资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开展的投资管理操作不予以干预,管理人可依据市场判断,自主开展投资管理操作。而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则会把投资交给具体的基金经理或操盘手来做。这样就难以避免由于基金经理或操盘手个人的心理偏差所导致的行为理性偏误,最终造成投资决策过程和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投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管是理性投资者还是非理性投资者,都不会怀疑自己行为理性的存在。这种过度自信并不仅仅表现于单个投资者身上,金融专业从业者和机构投资者也同样无法避免受过度自信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者一般都是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经过严格的审批和认证程序才取得了社保基金投资的资格,因而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十分自信。他们自认为比其他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投资技巧和市场信息,高估了自己投资获利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必然会产生行为认知误差,导致投资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过度自信还会导致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市场和证券资产价格的近期变化,在股价上升时过于乐观,在股价下跌时又过于悲观,投资者的这种过度反应使资产价格产生过度的波动。反应不足是当新的重大消息到来后,对市场价格反应趋于滞后。[5](12)

(三)市场的套利限制与从众投资心理

标准金融理论认为,由于理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证券的价格,非理性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会相互冲抵,因此,短期的价格偏离会很快得到修复,不会影响到市场的有效性,行为理性偏误投资者在市场上难以长期存在,市场存在套利的可能性。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套利无法消除非理对理的实质性影响,行为理性偏误投资者甚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从而排斥理性投资者。[6](3-4)由于金融市场上的个体投资行为普遍是非理性的,所以套利是存在限制的。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的关系就表现为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关系。中国股民的数量近些年在快速上升,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一些股民并不具备投资知识,只是受利益的驱使而进入股市进行投机性的短期交易,他们是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者。而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相对理想的投资者,奉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但有时也很难摆脱散户非理的影响,完全按照有效市场理论进行操作。社保基金与散户之间的博弈造成彼此间投资决策和投资策略的相互影响。套利的有限性使投资者的非理对证券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而套利本身又无法对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控制。因此,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也不能真正做到理性。此外,行为金融理论中的羊群效应理论可以很好解释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从众心理。一般认为从众心理只会出现在个体投资者身上,这是由于其自身信息匮乏而受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故采取与多数投资者相同或相近的投资策略。其实机构投资者也难以避免从众心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确保其自身的投资绩效不比别的机构差,在投资策略选择上往往要参考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情况,采取相对一致的投资策略。这种从众心理会导致证券定价偏离均衡价格,成为套利限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最终影响市场的有效性。

三、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意义重大,其投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稳定运行,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需要从投资策略和投资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创新,综合运用标准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最新理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减少行为理性偏差,正确处理风险与保障、安全与收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

(一)调整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的政策限制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策略会对投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了让投资更加科学有效,政府应只做原则性的规定和把握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进行严格的监管。首先,在投资时点的选择上,要以对市场环境的把握为基础,来决定投资与否,以及将多大比例的基金用于投资,避免承担的风险与未来可能的收益不匹配的非理性投资。其次,在投资原则的制定上,不要只强调安全性,而忽视其他原则,因为无风险则无收益。应相对降低社保基金短期收益率的重要性,把提高长期资本投资总收益率作为投资的核心目标,建立一种可以测度的投资原则组合,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社会性置于同一分析框架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这也有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去权衡和把握。最后,在投资工具、投资组合与投资风格的选择上,政府应逐步放松管制,实行有效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更好地分散系统风险,逐步将投资领域扩展到资本市场之外的实体经济领域。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因此社保基金投资风格的选择要与社保基金风险偏好的特征相适应,相对稳定的投资风格可以降低投资选择成本,便于准确评价基金投资业绩。[7]

(二)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的决策程序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要通过公开选拔,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这就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一是基金理事会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8](240)为了规避投资风险,社保管理机构要与受托基金管理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并制定投资方针来指导、约束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及合同开展投资管理活动。投资管理人需要在社保基金战略和战术资产配置框架下对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进行规范,建立严格的决策程序,对市场行情判断、投资组合设计、投资风格选择等具体操作策略进行决策。通过集体决策和责任分担机制来避免投资权力过度向基金经理和操盘手集中所导致的行为理性偏误,避免由于投资管理人过度自信所导致的对市场信息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所引发的市场价值偏离。社会保险投资管理机构还要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套利限制对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的影响,重视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避免受短视行为和羊群效应的影响而进行的非理性博弈。

第9篇:股票长期投资策略范文

论文关键词:交叉上市,价格差异,投资策略

 

境内外交叉上市是指一个公司的股票同时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简称交叉上市。交叉上市往往导致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存在同股不同价现象。Froot和Dabora(1999),Kim,Szakma和Mathur(2000)的研究都证实,在国际资本市场分割的前提下,同一家公司在多个市场交叉上市的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不同的收益和价格。

一、文献回顾

(一)流动性与交易成本

Amihud and Mendelson(1986)认为投资者的预期报酬会与价差呈现正向关系,投资者对流动性欠缺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即通过较低的定价来弥补其交易成本的增加。价差可作为衡量流动性高低的指标,流动性越高者其价差越小。而实证结果表明:预期报酬的确与价差呈现正相关,即代表预期报酬与交易成本呈正相关,而交易成本又与流动性呈现负相关。Bailey(1994)发现B股的市场规模较A股市场为小,流动性较差,因此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报酬,降低了B股的价格,造成了A、B股的价差。B股的折价与流动性呈现负向关系。Datar et al.(1998)使用周转率作为衡量流动性的变量,发现周转率与股票报酬率呈现反向关系,亦即股票报酬与流动性呈负向关系。Amihud(2002)认为,由于流动性差的资产面临流动性风险,投资者会要求这样的资产提供比流动性好的资产更高的收益,以吸引投资者持有该资产。Doidge,Karolyi和Stulz(2004)的研究表明,流动性差异显著影响交叉上市股票的价差。杨娉(2007)认为信息不对称、流动性、市场需求和投机性是导致各公司的H股折价规模不同的重要原因。

(二)市场整合(或风险偏好假说)

Ma (1996)基于投资人分散风险的角度而言,假设外国投资人投资B股主要的目的为分散风险,若中国B股与世界市场具有高度相关,代表风险分散程度越低,则投资人会降低对B股的需求,使B股股价降低,产生A 股及B股之间的价差问题。Ronald and Zhang(2004)指出因为中国内陆投资人与外国投资人对中国股市风险认知的不同,造成了A、B股股价的差异,外国投资人相对于中国内陆投资人会要求较高的报酬率以补偿承担的国家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此即为B股折价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假说源自Grossman和Stiglitz(1980)。在市场分割条件下,不同的投资者因获得信息的成本不同而获得有差异的信息经济论文,这种信息获得的差异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不同,而由于套利的有限作用,信息优势者无法通过套利完全消除这种价格差异。Bailey(1994)在对中国股市的研究当中,发现外国投资人要取得相同的信息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中国内陆投资人的信息成本,使外国投资人要求较高的报酬率以补偿该成本,造成B 股的跌价,因此价差也随之扩大论文提纲格式。Chakravarty(1998)使用了不同的变量探讨中国股价价差,发现最能够解释B股折价的变量为市场整合和信息不对称。因为文化差异、会计制度不同,使得外国投资人难以取得正确且具有可信度的信息,进而造成信息成本,使得A 股和B 股产生价差。Chan,Menkveld和Yang(2003)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B股、H股等折价的原因。

(四)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交叉上市的研究不多,研究的角度有H股回归对A股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程均丽,2008),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王景,2007;陈国进等,2007;张涤新等,2007),交叉上市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张晔,2008;方红星等,2009;朱志雄,2008),交叉上市与价格发现(姚宁,2007;陈学胜等,2009),以及从审计师角度研究的交叉上市与会计盈余管理(辛清泉等,2007)。研究文献基本都是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一般为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决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投资绩效之样本范围

投资绩效所要探讨的是公司两地交叉挂牌后,通过价差分析探讨是否具有套利空间,因此样本范围为两岸公司交叉上市后至今的历史股价资料,不需限制一定要先后上市;因为其部分是属于长期研究,因此必须注意其两地股票价格是否具有收敛或是否存在共整合;此外要探讨的长期投资绩效,故所需要的股价数据长度至少要从2006年至2009年,因此,针对此研究部分所要采用的样本来源,做了以下的筛选:

(1)有在两地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

(2)共整合检定显著;

(3)上市超过2年。

综合以上的限制,在投资绩效研究部分中,我们所采用的资料范围为26家先后在香港、上海/深圳上市的公司股价数据,其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2009年的每日历史股价。这些历史股价将被分为信息期及实验期。信息期的股价资料将被用来分析出该股的长期均衡值,作为比较基础,因此信息期应该被定义在较早时期,本研究定义2009年1月1日以前的历史股价为信息期的样本来源;而实验期的历史股价是用来建立投资策略,实证其绩效,故以2009 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历史股价为实验期的样本来源。

表1投资策略样本来源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2883

中海油服

1072

东方电气

1138

中海发展

42

ST东电

1033

ST仪化

1171

兖州煤业

386

中国石化

168

青岛啤酒

857

中国石油

553

南京熊猫

670

ST东航

1108

ST洛玻

1055

南方航空

921

ST科龙

1088

中国神华

902

华能国电

1186

中国铁建

1071

华电国际

991

大唐发电

350

经纬纺机

719

新华制药

317

广船国际

914

海螺水泥

525

广深铁路

300

昆明机床

347

鞍钢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