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媒介融合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介融合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媒介融合特点

第1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现状:忽如一夜春风来

仿佛如一夜春风,吹来了百花盛开。媒介融合在我国对农电视节目之间目前已深度展开,短短数年间对农电视节目就跨入了媒介融合传播的大时代。

台网一体:打造对农节目收视平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相互渗透、整合,对农节目由台网互动向台网融合、“台网一体”迈进,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开创了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的新局面。“农民网”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官方网站,于2009年5月1日正式上线,实现了新媒体与对农电视节目的融合。作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新媒体平台,“农民网”在对农民频道进行24小时网络同步直播的同时,也对农民频道的节目资源进行了整合,全力打造“随时随地的农民频道”。农民频道所有节目可以在“农民网”随时在线点播,和节目主持人面对面交流,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台网一体”在受众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官方微博:延伸对农节目在线服务。近年来兴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信息实时深受众多网民喜爱,成为对农电视节目与受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各地对农电视节目相继在网站开通微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与受众进行直面交流,答疑释惑,解决难题。对农电视节目开通微博后,服务重点大都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二是利用微博手段,构建对农电视节目双向互动的服务体系,在线接受政策咨询,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三是通过微博,积极宣传对农节目服务内容,广泛征集受众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节目品牌和对农电视节目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智慧社区:创新对农节目使用模式。随着对农电视节目与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对农电视节目的功能不断拓展。“智慧社区”是江苏常熟广电部门依托有线数字网络开发的一项集电视、通讯、互联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项目,对农电视节目的智慧化应用渗透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熟电视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所办的对农节目在“智慧社区”中的功能不断延伸,如新办的对农电视节目“智慧康博”,开设了“政务信息”等栏目和“村务公开”“健康档案”等52个子栏目,让农民能随时了解最新的村级政务情况、政策动态,增强了与农民的双向互动。农村居民只需通过点按电视机遥控器,就可知晓掌握生活知识,了解农事建议等,还能办理各种费用代缴业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手机媒体:拓展对农节目报道空间。对农电视节目与手机媒体的融合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的开放性、移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浙江手机台”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旗下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之一,提供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的《翠花牵线》《新农村纪实》《聚焦新农村》《农技110》《政策面对面》《新农村戏曲大观园》等节目的在线直播、节目点播回放。通过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媒介踏踏实实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

特点:像雾像雨又像风

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实现转型升级,有以下三方面的传播特点。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主要运作特征。首先是节目资源的共享。对农电视节目根据不同的媒介将共享的对农电视节目内容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对农电视节目采编流程,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提高对农节目的利用效率与传播效果。其次是可检索性。数字化技术使得对农电视节目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对农电视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农电视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它媒体共享电视信息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创造了条件。其三是信息的开放性。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通过对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与深度开发利用,确保各类“三农”信息及时、客观、全面的。同时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信息资源对每个人都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共享信息内容,都可以轻易地使用互联网、手机与接收信息,随时参与对农节目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了受众的平等话语权,信息传播也变得更加广泛与开放。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互动方式。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得天独厚的多媒体特性,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对农电视节目可以和广播、报刊实现互动,对农电视节目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使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二是与电视网站的互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推出一档带有河南特色的对农拳头栏目《乡村服务社》,该栏目立足乡村、贴近民生、服务百姓,为城乡搭建互动平台,为百姓提供维权帮扶。《乡村服务社》建有官方网站,首页开设有《专家在线》《站长推荐》《站长帮忙》《有理说理》等栏目,对农电视节目《乡村服务社》和网站互相联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三是与受众的互动。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传者与受者一律平等,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个性特征。媒介融合使电视节目传播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对农电视节目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个性化传播。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与河南省农业厅、河南联通三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策划推出了大型三农服务节目《12316-9#直播间》。《12316-9#直播间》利用联通公司的3G网络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率先进行3G视频直播,每名“乡村情报站站长”配发一部3G手机,全省各地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新闻事件,不同季节农村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农作物病虫害,乡村情报站站长都可以通过3G手机和《12316-9#直播间》的农业专家实现互动,现场解答疑问。媒介融合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使大众传媒和个性化传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点”对“点”传播的效果。

其次,自主性接收。媒介融合的大潮将人类带入了全新的数字网络时代,受众对自由和个性的追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受众可以主动上网或用手机电视收看自己喜欢的对农电视节目,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多种方式获得想要的“三农”信息,也能通过链接浏览互联网寻求在线帮助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其三,指向性内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在节目内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科技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整体结构中唯一的专门制作农业科教节目的栏目,《科技苑》栏目十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为农业科技的推广默默耕耘,到目前共播出了2000多个小时的农业科教节目,介绍了500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每个节目几乎都刻成光盘发行,累计发行光盘40万张以上。《科技苑》不但可以网上点看、《手机报》订阅,而且指向性内容非常明确,打破了农业科教节目晦涩难懂的瓶颈,成功塑造了《科技苑》这个“中国农业科教节目的第一品牌”。

前瞻:农村是个大舞台

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步伐还将不断加快,对农电视节目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媒介融合催生对农服务新内容。首先,精准服务。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精准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服务理念,将受众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视为服务的出发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可以考虑到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延伸需求,实行个性化的手机电视内容定制,在有限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用户最感兴趣的“三农”节目内容,快速传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农业信息。

其次,立体服务。媒介融合拓展了对农电视节目传播者为受众服务的范围,使服务的内涵发生变化,服务的外延得以增加。辽宁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美丽田野》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需要帮助的农民受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网上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如在采访《鸵鸟养殖》时《美丽田野》的编导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对同样服务内容采用不同媒介组合,使服务增值,魅力独具。

其三,营销服务。一个新的传播形态的出现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媒介融合的新格局下,对农电视节目积极利用媒介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营销服务。河南周口电视台对农服务类品牌栏目《乡村服务社》集“特约记者站、农村服务站、文化活动点、产品代购点”四大特点于一身,通过《乡村服务社》品牌栏目带动,依托“快道(周口)乡村服务社有限公司”,做好“三农”相关的商品经营,搞好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服务,实现栏目与产品销售的“双赢”。

媒介融合刷新农业科技指导模式。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开拓农民的致富门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指导,从而为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远程培训。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利用自己传播迅速、普及面广的优势,通过介绍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开发经验,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看到农业新技术的好处,学会农业新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方法,使这些农业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地得到推广和普及,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解决科技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福建广电集团公共频道开办的对农电视节目《农村新事》,从2010年3月起每月直播《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远程培训通过卫星、网络同步传输到全省15331个行政村,参加培训人数累计超过上百万人。

其次,上门救助。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坚持“实用”原则,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陕西杨凌电视台农业科技服务栏目《阳光大地》开辟“农事110”板块。“农事110”主动与当地两大农业院校(包括5个科研院所)的专家联系,以陕西本土农民受众为主开通日常救助热线,配备救助专车,牵头协调并组织有关专家一起到事发现场,具体指导农民破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其三,以点带面。湖北襄樊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在《热线帮忙》中,把农村受众的电话求助向农业技术专家请教,然后通过主持人口述的方式公开播出,以点带面,方便有同样疑难问题的农民对照观看。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热线帮忙》还通过游动字幕的方式,把农民的供需信息播出去,服务农村供需市场,使受益者不再局限于个体或者小部分群体。

其四,个别指导。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主要作用是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只有农民真正具备了科技意识,成为科技型、知识型的新农民,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科直播间》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创办,每期请权威专家走进《农科直播间》,就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资服务、涉农政策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直接与受众对话,实时直播。《农科直播间》以演播室嘉宾访谈为主,穿插外拍短片,将受众电话、手机短信引入直播节目中,与演播室嘉宾实现“点对点”交流。

媒介融合激活对农节目受众市场。首先,热情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节目受众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意见表达,更注重反映和表达他们的主观愿望。河南周口电视台通过随机电话抽访、邮寄调查问卷、短信群发、入户调查等方式,走访了一千多户农民家庭,发现农民最关注的对农节目内容是:农民负担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其中包括农村经济的政策、科技致富信息、新型种植养殖技术、乡镇干部的腐败现象、乱收费、乱摊派等。这说明,对于农村受众来说,对农节目是农民群体的代言人和忠实可信的朋友,是公共参与的重要手段。

其次,满足需求。在媒介形态不断创新、融合,媒介渠道增多,受众日益多元化、分众化的今天,对农电视节目要创新节目的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加大农民娱乐节目的制作,为农民提供真正喜爱的电视节目,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对农节目要重视农村电视节目议程设置,多为农民提供“合口”的精神食粮。节目内容要多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貌,要多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农村,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触角深入到农村中去,反映农民的智慧、农民的伟大,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农村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其三,受众细分。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改变了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受众细分使融合媒介纷纷推出了个性鲜明、具有针对性的“三农”节目。媒介融合传播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要求,使得受众获得及时、多角度、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事实证明,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原有的受众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而且受众群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农业电视节目应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切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的实际,为农民受众提供想看、能看、爱看的节目。

(作者单位:常熟电视台)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1.幸敬华:《从“垄上频道”看媒体如何履行为农服务职责》,人民网,2012/03/30。

2.卢小雅:《媒介融合对电视业的影响及对策》,人民网,2012/07/18。

3.侯亚红:《气象服务中心和《黑土地》栏目联合制作农村防雷节目》,辽宁省气象网, 2012/07/13。

第2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告策划;创新

前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上的需求,由此促进了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得社会进步的脚步加快,而媒介融合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广告行业是与媒介息息相关的产业,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的广告策划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创新。

一、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传播技术的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在具有传统媒体特色的基础上,还具备自身所特有的优势,比如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等,传统媒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相关的技术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新的媒介平台,比如数字报纸平台,而这就是传播技术融合的表现之一。另外,在传播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媒介终端,从而使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广泛。

(二)传播内容的融合。媒介融合出现之后,各类媒体之间的内容资源也出现了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各类媒体的资料全部都汇集到网上,之后,在根据不同受众、不同接收终端的特点,对内容资源进行组合与分类、编辑、制作、打包处理等,之后再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递到媒介终端中,供受众阅读。总体来看,传播内容的融合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先和后分,这样一来,就有效的实现了“碎片化”。

(三)传播机构的融合。在媒介融合之前,各个媒体之间是相互分离的状态,媒介融合之后,这种分离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媒体之间逐渐的开始互动、合作及整合,这就是传播机构的融合。传播机构融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媒介公司(集团)的形成,在媒介公司(集团)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形式一应俱全。

二、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

(一)对目标受众的影响。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后,逐渐的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媒体,比如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这使得受众的注意力出现了分散的趋势,由此,媒介环境变得复杂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众数字电视的产生、3G时代的来临等都对受众的注意力产生了影响。媒介融合之后,呈现出了分众化的特点,由此,目标受众出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再加上媒介终端的多元化发展,使受众在获取信息时越来越受到媒介终端的控制。

(二)对广告定位的影响。对于广告定位,针对的是消费者,是广告投放之后,消费者对产品的定位。媒介融合之后,各个媒体对受众的定位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此,广告定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广告公司要想在媒体上投放广告时,就必须要对媒体的受众定位进行充分的分析。

(三)对广告信息的影响。广告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同时还需要应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因此,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广告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告信息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创意、表现及诉求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媒介融合之后,传播技术与传播功能都进行了融合,这样一来,广告在进行信息传达时,所具有的创意空间的变得更为广阔,同时,广告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在传统的媒体中,广告的表现手段比较单一,而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广告的表现手段也开始出现融合,这样一来,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变为了广告信息之间的竞争。

(四)对广告媒介的影响。媒介融合对广告媒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旧媒体的选择与整合,新媒体产生之后,受众出现了分化的现象,这使得广告的主营销传播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收到更好的广告传播效果,广告商对新旧媒体进行整合;第二,新旧媒体的投放与,新媒体产生之后,传统的营销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此影响,广告商在投放与广告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广告商可以选择新旧媒体一同投放,不过在投放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新旧媒体的投放时间。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策划创新的策略

(一)广告策划创新的内容。第一,市场调查的创新。在进行广告策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为了更好的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市场调查也需要进行创新。市场调查可采取的方法是不需要进行创新的,需要创新的是调查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比如网络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调查等。市场调查中还包括确定目标消费群体,要通过了解、分析的方式精准的把握目标消费群体。

第二,广告定位的创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定位的开展要突破传统,实现企业、产品、市场与受众之间建立联系,并保证他们之间的切合度比较高,这样制定完成的广告定位才更具科学性,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广告策划中会有人或事物,所选择的人或事物与产品之间要具有关联性,而且广告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主题与人或事物的精神也要保持高度的一致。

第三,创意表现的创新。在广告策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广告信息,在贵广告信息进行布局时,要注意差异性及兼容性,所谓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具有的各方面的差异,在策划广告信息时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到兼容并包。另外,在进行创意表现策划时,还要坚持多样性与延展性的统一。

第四,媒体投放的创新。传统的广告投放只选择单一的媒体,但是在媒介融合之后,受众出现了“碎片化”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广告投放时,要采取新旧媒体组合的方式。

(二)广告策划创新的模式。第一,整合型模式。媒介融合之后,市场格局、媒体环境、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此,广告运动也发生了改变,变为了“大广告”。在当今时代,广告策划活动不仅是整个广告活动的策划,还包括各个环节的策划,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告主的需求,就需要将可利用的传播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以组合最优的形式达到广告传播预期的效果。

第二,持续型模式。对于广告策划活动来说,预算是有限的,如果在有限预算的限制下,广告活动所能延续的时间比较久,那么受众对广告的印象就越深刻,而这就是所谓的“持续性”。在现有的广告策划模式中,持续型模式的潜力比较巨大,在一个广告策划活动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会引起轰动的效益,从而使广告传播具备更为优质的效果。

结论:随着网络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出现并等到了快速的发展,媒介融合促使媒介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与媒介息息相关的广告业也比必须要做出改变,以便于保证广告策划与时展相一致。广告策划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创新,二是模式的创新,通过这两方面的创新互动,使得广告策划更为符合媒介融合的特点,从而促进广告业的繁荣发展。(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磊,舒咏平.新媒体广告及其融合服务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104-107.

[2] 严亚.广告策划活动的项目化趋势――广告策划类课程实训体系的创新前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03):19-23.

[3] 张璇.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31):99-100.

第3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在我国目前的媒介环境下,可以说媒介融合有两大趋势:一是传统媒介充分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或主动或被动地谋求多媒体化经营,以求实现自身与依托于网络的各类新媒介之间的整合;二是新媒体――主要是新闻网站谋求获得采访报道权,充分利用自身在传播渠道上的优势,发挥自身多媒体性、强互动性等先天性的长处的同时获得在内容渠道上的突破,谋求摆脱传统媒介的内容控制。学界将这个两个趋势表述为媒介融合发展到了更深入的层面,即媒介的组织结构性融合。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这种所谓的组织结构性融合指的是同一个传媒公司或者集团旗下同时拥有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媒体等媒体形式,各类形式的媒体在统一的发展目标之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容的共享,这些媒体平台之间能够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获取利润。这种组织结构性融合的实质,将是不同的媒体之间所有权的整合。以我国目前条件,这显然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而且必须要认识到,这样的分析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介-新媒介这样的二元架构当中,并没有认识到在这一阶段上已经、必然要产生一种消弭传统媒介-新媒介两者之间界限的突破,不再仅仅是各类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而且要产生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

这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将是一种或几种整合了以往的媒介形态,突破了以往媒介作为人体感官功能的部分延伸的缺陷,充分利用多媒体化重新整合了的媒介形态,这些媒介形态充分利用网络虚拟世界的媒体化社会特点,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以网络作为载体平台和发行平台,最终通过各类不同的多媒体终端设备呈现出来。这些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脑,也可以是MP3、MP4或者手机,甚至可以是概念中的其他终端设备。这样的新景观表明了这些全新的媒介形态是区别于以往的任何媒介形式的全新媒介。

电子报刊:平面媒体的整合

按照麦克卢汉的理论,平面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在内都仅仅是人体视觉感官的延伸,因此,具有极强的单向性和极弱的互动性。然而目前已然出现的一些新形态,依托于网络这个平台的新媒介,不能不说是媒介整合的一个结果,甚至可以说是这种整合的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向,这些新形态的媒介主要指的是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

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是一种多媒体化,互动性极强,具有自身发行渠道,并且日益方便获取的(多种接收终端,不仅仅是网络,如前文所述)传播形式,这当然是一种崭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当然,目前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的发展还不成熟,我们也不能够断言,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就是平面媒体和新媒体整合产生的最终媒体形态。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已经是具备了媒介融合条件下整合媒体形态的诸多特点,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笔者以为至少是媒介整合产生的新媒体之一种形态的雏形了。

博客:新媒体在内容获取权上的突破尝试

博客,是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标志。今天,博客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甚至,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年度人物,都是“你”。《时代》周刊认为,每个使用互联网的网民都是2006年度影响力最大的人。这充分表明了内容的提供者角色已经在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时代下移到每一个个体。这种传播特点表明: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传播者,都成为内容提供的媒体。笔者以为:内容获取的权利正是从这里开始取得了突破。

实际上,在博客出现以前,各类论坛上的新闻线索和内容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但是,只有在博客出现以后,特别是新浪名人博客出现以后,充分利用了名人身上的新闻性,众多新闻信息的实际上遵循了这样的一条轨迹:博客提供新闻――新浪确定新闻价值,给予报道――传统媒体或者照搬或者跟进报道。翻看2006年的报纸杂志,我们会发现众多这样的例子,典型的如“馒头血案”、“韩白之争”、“虐猫追杀令”和“洪峰乞讨”事件等等,不胜枚举。

这就是突破。因为它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特权,甚至初现了重新划定内容提供者角色、划定议程设置者身份的端倪。这样一种角色的颠倒,其重要意义在于新媒体摆脱了扩音器的尴尬角色,而成为具有强大功放的独立主体;使得新媒体在自身的众多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更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控制,从而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整合,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的独立媒体。

电视媒体:步入整合媒介阶段

“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从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才能给它带来最大收益。”这是关于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与新媒体进行整合的一个典型表述。实际上,从电视媒体产生到今天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最近几年的变革是最具革命性的,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业务作为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正以锐不可当之势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强大的网络支撑下,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不断崛起,呈现出丰富的整合特征。

包括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在内的各类具有整合特征的新兴媒介形态都具有强互动性、多接收终端和小众化传播等传播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电视媒介的整合比平面媒体走得更远――已经是一种媒介整合的新媒体,依托于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多种接收终端传播。

结语

第4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主要的支撑技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实现跨媒体的人才培养,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人的专业化水平、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受众。媒介融合后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规模扩大,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即时报道、传播等功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新闻的传播,实现人媒结合。媒介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当前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产生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着转变,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新闻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

2融合时代媒体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

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念上,还体现在新闻的经营、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媒体的新闻经营方式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新闻经营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信息的产生、搜索、整理、储存、转化、传播等进行信息的重新开发。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经营分为不同的形态:

第一,品牌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随着网络技术、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下的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增强品牌新闻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纽约时报公司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进行开发,形成数据库,结合新媒体技术向网络上延伸。

第二,人力资源下的新闻资源开发经营。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闻资源的开发经营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资源和网络终端,针对新闻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交易系统等,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个性化新闻信息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对生活中的各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新闻媒体需要从个性化服务上入手,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新闻信息服务。媒介融合是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中,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需要开发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促进新闻媒体经营实力的提升。

第四,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数据库。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受众数据库并将数据库作为一种营销、盈利的手段,对用户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用户信息的基础上开发数据库的经营模式,有四种类型分别为为广告客户制定精准的广告投放方案和策略、为广告客户以及潜在客户提供营销服务、构筑用户体验式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智力服务等。新闻媒体技术性能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加,促进了新闻媒体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媒介融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可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对新闻信息进行多方式的传播等等,在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媒体只有转变经营模式、管理方法,才可以取得显著的发展成绩,进行创新发展。

3融合时代媒体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

媒介融合发展,对传统媒体的管理和发展,是一种挑战。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的管理将从编辑中心发展为集成管理,新闻媒体也将实现跨平台、媒介的合作,进行多媒体新闻交流,实现新闻信息的重组和整合等。从新闻媒体管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转变创新主要体现在:

第一,制定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从新闻媒体管理的角度,媒介融合下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用的管理方法有很多种,对新闻信息实施资源整合,需要将传统新闻媒体管理中的局限性打破,以媒体为中心,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传播,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媒体的特点和优劣势,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全方位的进行梳理,制定新闻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促进新闻信息的提取、传输。使用新媒体等,对新闻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技术、资源整合、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制定新闻信息管理标准。为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需要根据新闻信息的特点、新闻信息的质量等,制定新闻信息管理标准,为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提供一个制度保障。在新闻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按照新闻信息的特点,从数据标准、信息分类标准、用户视图标准等,将日常新闻信息管理的规范、准则等完善,在这些制度、准则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准确的控制、划分,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

第三,对新闻信息进行组织集成管理。基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管理,可以实施组织集成管理,按照新闻信息资源的不同目标,进行媒体组织间的信息资源沟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新闻信息的采集、整理等过程中,进行新闻信息资源开发,进行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媒介融合时代,各种信息的管理,都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策略,所以传统的新闻管理需要发展为多元化的管理,组织集成管理,按照新闻信息资源的不同目标进行管理,为新闻媒体行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四,新闻内容多元化管理。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管理,需要对新闻内容自身出发,对新闻内容实施多元化、多重开发,提高新闻信息的管理质量,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管理也需要有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持,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创建、保存、分析等多元化的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经济价值。

第5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The Communications of Beijing Olympic Game of Media Convergence

Zhang Hongwei

(School of Journalism, Capital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8)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s of Beijing Olympic Game. For example, the great changing is happening: the change of media organization and working practices, variety of news source and news body, the superiority of different satisfies the need of Audience, uniting market of across media, supervising of Olympic Gam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Beijing Olympic Game media convergence

人们曾经将报刊、广播、电视几种媒体泾渭分明的划分开,但随着互联网、卫星、液晶显示、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我们迎来了由数字技术所构织的混合媒介中,媒介融合成为了主旋律。

一、媒体融合的两个层次

1.技术层面融合

媒介融合的最突出表现即是媒介技术层面的融合,这也是体现媒介融合最本质的特点。在多媒体时代,无论何种形态的信息,无论文字,视频,音频,图片,一经数字技术的处理,都可以整合为统一的数字化信息,过去不同形态媒体信息的壁垒已被打破,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传媒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体之间的融合得到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图1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技术层面融合的示意图,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在与新媒体互联网、手机融合中形成了网络报、手机报、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再加上无线、卫星、液晶等新数字技术的应用又有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液晶报刊等新型融合媒体。

2.理念层面融合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大众媒体,报刊、广播、电视是一种“内在”、“ 自省”式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新闻制作方式与方法,不同媒体的交叉似乎不是很大,形成了稳定的平衡状态。互联网的出现却将这种平衡瞬间打破。越晚出现的媒介,在其发展之初,越倾向于进行信息嫁接的平台出现,渐渐的才有独创内容。

当今的传媒要敏感的抓住这些嫁接点,不拘泥单一媒体新闻制作思维,勇于开拓在融合媒体时代的新理念,如解放日报的记者在新闻采集时,面对突发新闻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来制作简要的新闻并进行。新浪等门户在新闻制作上的创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制作视频报道,并第一时间发送给网站以流媒体形式与受众见面。

面临新的问题,当前的记者、编辑及媒介管理者即要遵循报道新闻报道原则,又要努力掌握新技术同时迎接媒介融合时代的理念创新。

二、融合媒介促使北京奥运传播的凝变

在北京奥组委《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中曾强调:北京奥运会的公众综合信息服务,要利用数字电视、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等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便捷、高校地获取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单一媒体、单一技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跨媒介的媒体却正好能实现,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对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正发生种种变化。

1.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变化

随着媒介融合的出现,“融合新闻”在今后将是大行其道,一则制作好的新闻报道即会在报刊上使用,也有可能提供给网络及手机。在雅典奥运会报道中,新华社就以网络为依托,所有的报道都发到网站,再通过网络分发成报刊、电讯、手机等类型的报道。各媒介在新闻信息采集上联合行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不同的媒体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实现资源的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差异,在新闻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手机报纸的编辑手法、操作手段与传统报纸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在标题、导语的制作,还是字数、写作手法上都有新的特点。手机报的制作除了常规的报纸编辑要求,在用户分析及计算机、软件上的要求则更高。

在北京电视台提出的“新媒体战略”中,为奥运报道与服务的主线引人关注。“北京宽频”、“手机电视”、“京视无线”等融合媒体,横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数类媒介。上海文广集团经过数年的整合,其业务已经涉及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网站、数字电视、IPTV。不同媒介要成为一个整体为大众服务,如果其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仍然按照旧有的电视报道模式或者网络报道方式显然是不可行的。

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与处理上有优势,而数字、网络技术在新闻、及时性、方便性等方面的长处不可比拟。那种由单一媒体的采、编、播一体的工作流程已经不再适用于媒体融合时代。

我们也看到媒介为更好的进行奥运报道,融合、共融的现象已经不仅仅出现在新闻媒体之间,相关行业也出现并寻找其切合点,主动融合。当前媒体针对北京奥运与其他行业间形形“战略合作伙伴”就是其表征。如2005年4月,网易体育频道与国内第一运动品牌李宁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的最大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北京电视台携手诺基亚、中信集团携起手来跨越电视边界共同提升品牌价值,共谋奥运大计。这些都将对北京奥运会新闻传播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产生影响。

2.奥运报道源与传播主体多样化

随着融合媒体投入北京奥运报道,普通的大众将前所未有的参与到新闻传播中,他们可以凭借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闻观点。北京电视台的“体育新闻”栏目已经开始广泛的采用观众通过手机短信来参与新闻评论与消息,虽其形式还略显稚嫩,但其发展苗头却也预示这大众这一不可忽视群体的重要性。

北京奥运的参与者也将积极的投入到信息中,目前仅在新浪网已经有几百名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建立了博客。这些运动员,教练员可以将最原汁的信息传递到大众手中,这种不经过记者采访,赛事参与者主动作为新闻源,提供体验式的报道方式将受到极大的推崇。此外在一些突发事件报道中“草根记者”的现场记录与报道往往会产生轰动效应。

这些都表明在北京奥运报道中,奥运新闻报道者不仅仅是专业记者,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的大众都有可能成为报道源与传播的主体。

3.差别性优势满足受众新的需求

在融合媒体时代,就具体的单一传媒而言,很难在新闻内容与渠道两个方面实现完美的统一。传统媒体报纸、电视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内容提供者,他们在新闻内容制作与处理方面有优势,也因其的奥运信息的权威性而受到大众的信赖。但传统媒体的特性又使其在渠道提供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受众在接受奥运信息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受众不能随心的选择关心的内容,受众与传者之间沟通也不畅通。

相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奥运信息传播中,有快速、信息量大、传者与受众互动等特点,使之更加容易使受众获得信息,但由于他在奥运报道实践中经验欠缺,缺乏原创性的奥运报道,他们的内容也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给予支撑,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巨量新闻资源,其发展也难成气候。

融合媒介在北京奥运报道中可以融合不同类型媒体的优势,争取内容和载体之间的双重优势,即可利用传统媒介内容制作上的优势,又有网络等新技术的信息量大、快速、与受众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媒介在功能上的互补与融合。

此外,由于形成了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价值链条。信息资源的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开发利用更能使其在产业运作中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比如一则奥运视频报道,即可以提供给电视,网站,又能够再次被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用户使用。

4.跨媒体联动营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广告份额、受众群等方面对传统媒体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目前媒介的发展是相互融合而不是互相取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表面上是新旧技术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传统媒体正以融合为契机,全面创新商业模式来迎接北京奥运报道。针对北京奥运会这一大事件,各大传媒都憋足了劲希冀凭借媒介融合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手机电视的奥运内容运营方面,核心问题不是技术瓶颈,也不在商业模式,而是利益争夺。当前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北京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都已经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北京奥运会的手机服务业务,可以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上演一幕手机营销大战。媒介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诠释科技奥运的理念,并将为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大众更好的进行奥运信息服务。

在移动电视方面,2006年初,央视与中国卫通合资的中卫星空优先公司开始了卫星移动电视运营,用户购买机顶盒就可以收看到近200套的电视节目,从现在的盈利模式来看,是以移动电视中不加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广告,而是由移动电视运营商来进行广告销售,电视制作机构会从广告利润中抽取一定的比例的方式进行。楼宇电视是精确定位的新媒介形式,分众传媒2005年的广告就超过5亿,在北京奥运信息传播中将针对不同的区域和收视需求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相信其分众传播方式也必将大有作为。

最后,我们也应看到在媒介融合时代北京奥运新闻传播要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如记者报道能力是否达到媒介融合下的要求;一些传统用户的习惯能否在短期接受融合媒体的传播方式;国内网络宽带等硬件条件能否达到跨媒体的要求等等,都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王金会.媒介融合下的广播业的发展,中国传媒科技[J],2006.2

胡静雅.从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方式的有效应用,今传媒[J],2006.10

北京电视台介入新媒体?经营手机电视在线宽频,新京报[N],2007.4.5

刘君.手机媒介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控制,电视工程[J],2006.3

夏亮.浅谈网络奥运报道的特色,新闻界[J],2004.6

第6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1媒介融合的改变特点

1.1无限的新闻信源

当代媒体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闻信源呈现出无限增长模式,这也是快节奏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媒介融合使多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系统的发展方式,还解放了新闻传播的单一渠道模式,一种范围广阔的一体化市场正在逐渐成熟,其中以门户网站为主的新媒体,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自媒体、私媒体取代。全媒体具有多种综合表现模式,其独特的信息传输特点,为新闻媒体发展带来个更多可能性,也使新闻信源呈现出无限化发展的趋势。

1.2合作型新闻采编

媒介融合为新闻采编工作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合作型新闻采编模式也是新时代媒体生存环境经过媒介融合后发生的具体改变。新的新闻采集模式与传统模式有很大不同,媒介融合的传播背景下,对传统的分工式采集方式进行了优化,不仅在新闻采集中兼顾了分工形式,而且也使团队合作式新闻采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实。媒介融合使新闻信息得以共享,通过不同媒体的通力合作,使合作型新闻采集团队应运而生,这就是合作型的新闻采编变化。根据电视新闻进行分析,电视主要通过视频传播信息,在新闻融合中有很大优势,而媒介融合在此基础上扩大了传播范围,将音频、文字、图像完美结合,加强了信息的共享性,也是手段最多样化的媒体平台。

1.3新闻表达多元化

媒介融合使新闻表达更加多元化,这也是新闻传播改变的具体特征之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中,无限的新闻信源,合作型新闻采编,这些改变使得新闻表现更加多元化。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中发生了许多改变,在设置媒体议程的时,传统一家独大的媒体议程方式将发生改变,在相同新闻的报道中,不同媒体会得出独特的新闻报道内容,表达特征十分多元化。不同媒体会在同一事件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到不同的侧重点、视角、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新闻特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新闻表达的特点直接影响媒体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报道地质灾害新闻时,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会根据门户网站需求进行报道,可以提供搜索、目录等服务,并且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实时调整传播方式。

2电视新闻创新措施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电视新闻必须挖掘出自身优势,主动出击,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性。媒介融合虽然使新闻传播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其实质并没有脱离新闻的本质,电视媒体应当提高信息,加强职业记者与职业编辑的工作效果,通过专业的媒体传播让观众得以接受。

2.1直播常态化

数字信息时代,新闻时效性是媒体竞争的关键要素,只有第一时间提供正确的新闻,才能使观众更加愿意接受。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现场直播,以现场作为电视新闻的基础,充分发挥出现场的真实感。将传统的电视新闻前线封闭性报道转变为直播状态,通过实时的新闻事件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观众切实的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并且对事件的发展有所了解,这样就可以提高观众的互动与参与,使现场直播的魅力完全得以体现。现场直播中,新闻记者是第一时间接触新闻事件的人员,也是决定新闻材料切入方向的关键人物。记者独特的视角,不仅可以体现出媒体特征,也能展示记者与媒体的实力。虽然现在许多新闻媒体都在广泛收集群众素材,但是往往这种第一手资料较为粗糙,视角十分主观,缺少新闻敏感性,这点恰恰是专业新闻从业者的绝对优势。以数字网络技术的支持,直播成本逐渐减少,操作也更加简单,这些条件为实现直播常态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提高整合能力

媒介融合使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这就为媒体提出了问题,如何处理大量信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媒体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整合是媒体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媒体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新闻的加工、筛选、组合,形成独特的观点框架,通过编辑部完成知识管理职能。

2.3强化互动

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参与性与互动性上面。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必须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观念,改变媒体作为主体的方式,而是将群众作为主体,根据群众不同的需求,认真研究收视心理与规律。数字时代实现了观众与媒体的实时交流,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使电视新闻获得了更多的反馈,呈现出几何增长。特别是现在电视新闻与合作网站的联合播报方式,使得电视可以与互联网进行联动,通过新闻采编人员与观众的联动,为节目营造出活泼、亲密的氛围。

3结论

媒介融合为电视新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解决媒介融合变化带来的问题,使电视新闻获得新的突破。积极促进媒介融合,使电视新闻栏目更加人性与自由,采纳各种优秀的融合方案。通过媒介融合使电视新闻实现高效的整合与传输,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新闻操作效果,实现电视新闻栏目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弋.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直播的商业盈利模式[J].电视研究,2010(6):26-27.

第7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报业集团的媒介融合

要探索出报业集团和媒介融合的新渠道,首要问题是要清楚什么是报业集团和媒介融合。所谓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范畴;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媒介融合”是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关于它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近年来,新兴媒体不断冲击着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媒介融合成为报业运作的流行词汇,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伸报业生产价值链。那么报业集团的媒介融合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其现状又如何呢?

(一)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背景

媒介融合不是简单地将媒介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所谓的多元化媒介。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受众、技术和产业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媒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媒介融合的受众背景。受众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多元化需求的趋势,由之前的一味迎合开始转化为自主选择。传统媒体时代“统治”下的受众,可能满足于文字、音频或其他单纯的节目形态,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受众的选择性开始被重视,他们自身也要求自主选择,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媒介形态和节目内容,追求多元化和丰富性。

同时,不同受众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受众来说,收入、文化及适应力的差异使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再趋同,开始寻找新的载体或内容。而受众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受众,现在及以后的受众商业化的气息会越来越浓。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在媒介消费方面花费甚少,媒介传播只是单向的点对面方式,并且媒介传播的内容较少,媒介经营大都重视收视率、收听率或覆盖率。但是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媒介不断融合之后,受众即媒介消费者则将按需缴费(如数字电视点播节目需要付费;预订手机报、电子杂志需要付费;等等),商业化意味更重,这样通过媒介平台与运营商、内容商以及其他组织,受众与媒介之间充分互动,实现点对点的传播。这些是促使媒介融合的外力动因。

媒介融合的技术背景。技术是媒介得以发展的重要硬件,脱离了技术媒介将寸步难行。在媒介的各个核心环节(如媒介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输以及接收等),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力量决定着媒介的发展程度,同时也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与保障,新媒体将很难与传统媒体深入结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产业组织的发展空间也会相应地扩大。而日益发展的技术也推动着媒介融合,两者互相依托、互相推进。

媒介融合的产业背景。目前,还是有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媒介融合仅仅是媒介产业内部的融合,但实际上媒介融合涉及多个产业,如广播、电视、电影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电子制造产业,出版产业等。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和电信产业,它们控制了庞大的信息内容、传输网络和受众,这对媒介融合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产业的规模、组织、市场结构及组织的市场行为都会在不同的层面促进或制约着媒介融合的范围和程度。虽然媒介融合的潮流不可阻挡,但还是需要这些产业来共同推动。

(二)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现状

目前我国报业的媒介融合实践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缺乏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尤其是报业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少报纸尝试过报纸网站、手机报纸、网络杂志、短信新闻等融合形式,但大多数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不少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新兴媒体的建设关乎着传统媒体未来的命运。在传媒产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状况下,各类报业集团改变单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融入新媒体,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是一条符合媒介发展趋势之路。媒介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媒介形式的融合。传统纸质媒体的受众群比较固定和单一,受众范围较狭窄,而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其传播活动具有传受双重性,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而网络的全球性、开放性,传递方式的交互性,内容的广博性等特征,决定了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的特点。正是因为网络媒体日益影响着受众的媒介选择,传统媒体开始意识到网络媒体带来的竞争与机遇。于是,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密集信息丰富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同时也扩大受众群、扩大传播范围,深化传播效果。

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在媒介融合的形式上比较多元化,安徽日报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新安晚报》外,随后又创办了《安徽商报》,前几年又开通运行了新闻门户网站中安在线,《新安晚报》又下设一个新安传媒网和99度社区网站,这就是报纸和网络媒介的结合。同时,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创刊《徽商》杂志,将报纸、网站、杂志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进行大融合,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多元化的媒体,从形式上先进行媒介融合。目前,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兼具各种不同媒介融合的“大媒体”。

媒介内容的融合。媒介融合不能只流于形式,内容上的融合才是媒介融合的本质目的。以安徽日报与中安在线为例,两种不同媒介实行共享模式,从采编人员到新闻内容都可分享,只是载体不同,既满足不同受众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需求,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报纸受限于排版、印刷时间等因素,有些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就因此弱化了其传播效果。在报纸融合了网络之后,报社记者采集的即时新闻可以通过网站第一时间进行,提高了传播效率。据了解,中安在线、新安传媒网的日平均点击率在十几万次以上,因而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可以通过在线的论坛等获取更多更及时的新闻线索,丰富报纸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拉近了受众和媒体之间的距离,实现和受众的积极互动,使媒体更直接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使报纸的新闻内容更优质、更贴近受众。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达到更快捷、更具时效性、更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安晚报》在2010年创办新安传媒网开设的99度社区,以运营网络社区为主。据了解,自网站开通以来,论坛注册会员已突破28万名,日发帖量名列本地同类网站前茅,网站日有效点击率10多万次。虽然99度社区网站和晚报实行内容共享,但因为网络和报纸的受众群存在差异性,所以在新闻的传播内容上也有一定不同,晚报侧重于新闻趣味性和深度的挖掘,而99度社区网站则侧重网络社区的打造,把新闻转化为话题,供网友讨论。

媒介产业的融合。在媒介经营方面,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也是走在发展的前端,旗下有安徽报业发行公司、安徽日报广告公司、新安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安传媒印务有限公司等,这些都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市场化经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媒介融合对报业集团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单一的纸质媒介已经面临被孤立的险境,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当然也对这个问题有着充分的重视。在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新媒介种类越来越多,技术的变革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媒介融合的进行,而如何使新老媒介整合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摆在所有媒体面前的问题。

媒介融合为报社本身带来的影响以积极方面为主。一方面,从单一报纸媒介转变为多样性媒介(报纸、网站、刊物等),扩大了报业集团的受众群。时代在变,受众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覆盖的社会,更多的人是从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中获取信息。因此,媒介融合使报纸原来范围比较狭窄的读者受众群扩大为网友加读者的受众群,从范围广度和年龄跨度上来说都是非常大的突破。受众群的扩大,和报业集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为报业集团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受众基础。

另一方面,媒介融合形式下的报业集团在新闻传播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传递给受众更多的优质新闻。相较于单一的报纸媒体,通过媒介融合之后的报业集团,新闻的来源更加广泛,报纸、网络、刊物等可以信息共享,形成一个新闻传播的共享平台(资源库),同时发挥各个媒介不同的优势,创造更多的优质新闻。这样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成本,减少了人力、资金和设备的重复投入。各种媒体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也能凸显自身的特点,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样受众关注度和品牌可信度当然也增加了,最终达到媒体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目的。

媒介融合引发的思考

(一)媒介融合对于新闻从业者的影响

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媒介融合之后就是在跨媒介介质的平台上整合不同媒介的新闻,生产流程不同于单一媒介,集团内不同媒介的新闻采集将一次性完成,而之后新闻的加工方式与渠道却是多元化的,这就从全方位开发了新闻信息资源。新闻信息的采编也不再是媒介各行其是,变成了一种跨媒介的团队合作。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新闻工作能力,能够同时为报纸和网站撰写稿件。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新闻工作者进行再培训,使其掌握不同媒介所需的技能,也要对高校的新闻学院课程进行改革,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得到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成长为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因此,新闻从业人员要紧跟媒介融合发展的步伐,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二)媒介融合对于媒体环境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体环境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首先,媒介在媒体环境中存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之前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介是作为独立的媒介存在于媒体环境中,而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它们从独立体开始被整合进入所谓的报业集团或者传媒集团,成为众多媒体中的一分子,并与其他媒体合作互补,共同发展。对于媒体环境来说,这样的媒介融合是对杂乱繁多的媒介个体的整合,去杂取精,有利于媒体环境有序、良好的发展。

第8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第9篇:媒介融合特点范文

所谓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为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数字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年至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目前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每秒9.6K字节。而第三代手机可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将高达每秒2兆字节。3G手机不仅将大大扩展手机通信的内涵。还使得手机几乎能全面实现固定网络所具备的所有功能。

第三代数字通信为媒介产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技术前提,同时也将产生强大的消费需求,从而引发传媒产业的重新洗牌,媒介产业的经营管理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媒介大融合

“媒介融合”是产业融合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对于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早期流变的研究。他认为,在19世纪中期,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依赖一套相同的生产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的尼葛洛庞帝(Nichola Negroponte,1978)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他认为这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媒介融合是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产物。

其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是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量。新技术成果的出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引发新的需求方式,也加剧了市场竞争。技术的发展引起产业分工的细分和专业化,也促进了合作融合。同时,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度和依赖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信息的多样化和便捷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消费元素,大众媒介时代开始向分众时代转化,手机、MP4与网络电子技术的结合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其二,媒介融合是企业立足于竞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需求。实现媒介的融合有利于实现成本的内部化和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此外。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存在明显的“边际收益递增”,即每增加一单位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长比率大于其成本的增长,也就是说,传播业的成本大部分在第一次制作时就已经实现,信息的多次使用所增加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即边际成本为零,而收益却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分工合作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3G时代媒介融合的最大特点将是终端融合的加速发展。终端融合即“3C融合”,指终端设备及其信息平台和服务内容的融合,主要指电信、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三合一。“3C融合”以无线网络为突破口,使各类设备都能方便地登录到其他网络中,用户只要选择一家网络运营商就能够方便地享受广电网、因特网和电信网提供的大量内容服务。3G技术实现了媒介的便捷性,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网络服务。除了手机与网络的融合、手机与报刊的融合。手机娱乐方式的多媒体化已经不是新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98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已达到1.省略这样的独立WAP站点。三是业务嵌入类的,以屏幕保护、壁纸、开关机画面等形式为主。四是移动搜索类的。3G牌照下发后,嵌入式手机广告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手机广告的亮点在于把移动电话和广告结合起来,形成客户、商家和运营商三方受益的局面。一方面,手机是一种新型媒体,广告公司和商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广告信息,等于把握了本地具有消费能力的客户,广告效果好,针对性强,信息的抵达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和促销手段;另一方面。对于移动公司来说,移动广告业务使网络承载的业务量大为增加。在获得丰厚业务收入的同时还提高了网络利用率。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监管制度的完善

传媒与其他市场主体不同。具有盈利性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传媒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舆论与党和政府、社会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尤其是当今信息高速传播、媒介互动性和自主性增强的情况下;这一特点更为突出。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普通公民可以随时拍下、写下身边的新闻,并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媒介的受众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介下只接收信息的受众。

其次,如前面提到的,未来媒介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媒介融合会伴随对管辖权限制解除的要求、产权之争和利益之争,同时,媒介的融合、传媒产业的集团化可能导致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垄断的加剧。

此外,笔者认为手机作为新媒体的出现,也将为媒介产业的发展提出新课题。无论是2G时代还是3G时代,手机的基本功能都是私人通信工具,手机作为媒介对信息服务的私人化和个性化提出要求,也对个人信息的安全、私人空间的保持提出了挑战。个人信息泄露的消息不断出现,网上银行账户被盗时有发生,对手机垃圾短信的抱怨更是常常发生。3G手机在未来可能会用于比当前互联网更多的业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新犯罪形式提供了新的领域,因此传媒的市场行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然而。传媒市场行为又离不开市场指导的基础作用。如何实现传媒产业健康、均衡、平等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政府约束力的触角该伸多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我国当前传媒产业的现状,传媒业应按步骤有条理地发展和改革:

实现政府的权力退出、传媒产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由竞争;建立现代化的传媒管理体制,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完善信息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全民监督机制,限制、消除不法或虚假信息的传播;加快对私人信息和财产保护的技术和法律发展,防止新型犯罪的发生,保护国家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胡延平主编:《第四种力量――新四化路途中的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生态观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