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1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死亡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生命教育。一个人只有对死亡有了认识而非恐惧,他才会对生命充满尊重与珍惜,也才不会做有损于生命与健康的事。教育的最大责任,就在于要通过常识的传授,进行人格的塑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大写的人。一个人若是没有健全的人格,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都会难有作为。不回避死亡教育,并让孩子自己设计葬礼,让每个孩子在感性的认识中去提升理性的素养,这样的尝试确实值得称道。

另类作业的结果“震惊了老师”,出题老师感慨:“尤其是初中孩子的思考,是那么豁达那么真诚,很难相信,十二三岁的少年对于要留给世间一个怎样的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充分的思考,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大人。”孩子们的想象力超乎预期,普遍的理性认识也让人感到意外,以至于让人不得不重新发现和审视他们。其实,孩子的能力一直存在,他们对世界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只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他们的这种潜力未被挖掘,他们的实际需求也未能获得尊重。连最基本的常识教育和实际体验都没有,这才是应试教育下的最大悲哀。

应试教育的最大恶果在于,孩子有了考试的能力却失去了其他最基本的素质,除了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与合理判断。相反,他们不但自私而充满无知,还无法从心底构筑起真善美的价值秉赋。在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然常态化和成熟化的情况下,通过选修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死亡,思考死亡并模拟死亡的场景,不失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

第3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94-02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对教育部门的督导验收、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布局调整和教育资金的重新组合,以及新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乡教育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

然而,正当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破浪之际,却受到了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的制约――家长的素质问题。这里所说的素质,并非指广大农民兄弟的思想道德水平,他们都是勤劳朴质、善良本分的劳动者,而是指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掌握程度。我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经常与家长打交道,深感广大农村家长对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是孩子的事,赚钱供孩子读书是家长的事

在改革开放迅猛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民也积极投身于经济大潮,经商、养殖、进城打工等行为使部分农民朋友先富起来了,也使他们的话语“豪迈”起来。在家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老师和孩子说:“细伢子只要他加油读书,学费不要小孩子操心,那是我的事。”这样,把孩子读书和自己赚钱截然分割开来,似乎是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作为家长能赚足够的钱供孩子读书就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而读书是孩子的事,孩子也应该尽责。他们不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对孩子的学习不量体裁衣,盲目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广大农民家长吃够了缺少文化的苦头,也深深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要成绩,要考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给相当一部分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和伤害。他们不理解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不理解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点是各有不同的,不知道对孩子的学习既要鼓励其积极上进,也要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他们不知道不能一味的追求好成绩、高学分,否则有时会适得其反。我所在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位学生深感家长的压力,总是改写通知书上的成绩,到学校即将召开家长座谈会之前,因担心事情穿帮,竟离家出走了。

三、严格要求就是打骂教育

广大农民家长都是受过传统教育的,他们信奉“严师出高徒”“棍棒下面出好人”的传统教育方式,孩子成绩好了就喜形于色,成绩不如意就非打即骂。方法过于简单粗暴,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心理上的交流,导致学生的心理难以健康成长。

四、自己小时候亏怕了,不能再亏了孩子

上世纪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经过了国家的困难时期,其童年和学生时代的生活过得既清平又艰苦,想吃没吃的,想玩没玩具。现在自己为人父为人母,腰包里也有些厚实,总觉得自己小时侯太亏,“再苦不能苦孩子”,宁可自己少吃点少用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玩足,所以孩子要钱从不吝啬,不管是孩子要买学习用品,还是撒谎说学校要交钱,一律照给不误。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更为孩子上网吧打电游、朋友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作为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去,努力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五、分数代表孩子的一切

就像收小麦、水稻一样,每到期中期末的时候家长就询问孩子的分数。分数高就认为孩子一切都好,得到家长的肯定;分数低就全都被否定,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行。他们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尺度就是学习成绩,不能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评价一个孩子,给分数高的孩子过多的赞誉,却看不到分数低一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方面过于骄纵了一些孩子,另一方面,也无情地打击了一些孩子。他们不懂得孩子来学校既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这些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长处,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残酷的。

六、一味地拜托老师

“一个揖作在老师的怀里”,是很多家长对老师讲的一句话。谈到自己的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现出无奈的样子,说自己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只听老师的话,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在家吵得不安宁,送到学校图清静。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责任,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部寄托在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老师不需家长拜托,自会尽力管理好学生,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但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天要备课、上课、改作业,还有公开课、电脑、普通话、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等,其“怀里”哪能容得了那么多“揖”呢。

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孩子。学校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成了家长到学校找麻烦的导火线。他们说自己从没打骂过孩子,你老师怎能批评他?结果孩子越惯越坏,使老师难以教下去;二是要孩子别听老师的,什么理想道德崇高奉献全是鬼话,只要能赚钱就是本事。结果致使5+2=0,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强烈反差,教师前功尽弃,学生畸形发展。

八、对孩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两个标准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城乡各地,部分农民兄弟富起来了。富了之后,有的人开始贪图安逸,赌钱打牌,斗富比阔,懒惰奢侈;有的为鸡毛蒜皮小事与邻居吵个不停;有的不尊敬老人;有的不注意形象,说话粗鄙,甚至散布不满言论。家长的这些表现与对孩子的要求极不一致,使孩子经常犯嘀咕: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第4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现在有很多母亲因为对过去的传统教育存在太大的抵触心理,从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对孩子的管制近乎保守。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朋友交往、学习态度等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他们这么做正是为了给孩子打好学习的基础。

美国教育具有两面性,美国人尊重能体现孩子个人能力的自由和创造力,但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他们的教育哲学。

我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先理清做事的顺序,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顺序将应该处理的事情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去处理。这样一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我之所以能够在母亲、学者、主妇等不同的身份变换中游刃有余,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要领。

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母亲的责任就是要分清对孩子来说什么事情是既重要又紧急的。虽然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教他们各种本领(当然也包括创造力和EQ)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但这并不是最紧急的事。对孩子来说,最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是学习好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其他教育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其实,这和种地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种子茁壮成长,选择优良的品种及使用优质的肥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不先把土地开垦好,那恐怕再好的种子、再优质的化肥也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吧。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关键的就是打好基础。

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我帮他们开垦出了一块可以施展才华的土地。

第5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优质幼儿教育的愿望正在得到有效落实。这一可喜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本文就传统教育中父母老师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师队伍十分薄弱,质量难保证。园长办园理念的偏差和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幼儿园没有教材,也没有课程表,完全采用“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施教,片面而直接地向幼儿传授小学才能接受的知识,“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园长专业素质低。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学管理知之甚少,大多凭自己的经验而且兼做教师。二是教师数量少。绝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和保健工作都是由老师兼做,幼儿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三是教师素质低。部分幼儿教师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没有受过职前培训。四是教师流失快。公办幼儿园中的编制外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聘任退休等问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各项待遇在政策上得不到落实,加上收入低,导致有的优秀教师流失到中、小学任教。

2.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意识已然根深蒂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还有不少幼儿的家长还不能够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作为成人,我们自然明白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成长,甚至成功的重要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或许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还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或许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也或许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父母人性的桎梏,中国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要求说一不二,宁肯付出自己的个性与幸福,也要求得孩子一时的欢笑,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可怕的意识与行为已然悄然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并终将影响孩子强大人格的形成。另外一个方面,受传统科举考试,应试教育余毒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自己成人对于社会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身上,试图让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孩子的身上再现辉煌,于是他们无视幼儿年龄段的合理需求,无视孩子个性情感的培养,以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是溺爱与一厢情愿交相辉映,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拥有不少固定知识,而缺乏一定创新精神与能力,缺乏一定个性意识与强大精神的社会畸形儿。

3.教育内容存在超前化现象。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也为迎合家长要求而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以至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超前化的现象。而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幼儿园依附于小学,“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尤其突出。幼儿教育侧重于读、说、写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小学如出一辙。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幼儿园缺乏开发儿童智力的游戏和设备,与小学教育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幼儿教育更为随意、灵活。对幼儿来说,知识的提前灌输,虽然可以让他们提前学到一些知识,却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4.学前教育不断走向市场化。近些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市场化,社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在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目的偏于盈利,节约开支,轻视了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许多个体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学习设备简陋,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和保暖、采光、通风等,安全性和娱乐性差 ,幼儿需求均很难保证。

二、解决建议及策略

1.提升素质,夯实队伍。一要建立幼师登记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要予以注册登记,通过健全管理,为其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对公办园的园长及正式聘用的幼儿教师,相关部门要严格编制管理,建立考核制度。二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订科学具体的的师资培训计划,对象应囊括园长、保育人员等所有的教职工;内容要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实行就近培训、下派培训、对口培训,要把好的典型在培训中加以推介。三要健全幼师待遇保障制度。要完善和落实幼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要确保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先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权利。教育部门要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乡(镇)中心小学负责运作,统一管理,采取县、乡、村、个人按比例分级承担的方法,为聘用的骨干幼儿教师办养老保险。

2.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着眼于目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园所教育,一般都以家长与教师的他律为主。“不许这样”,“不能那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神经,不绝于耳,没有为什么,只有绝对的服从。或许我们也明白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我们总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办,对待孩子的哭闹,我们总是显得手足无措。笔者以为,我们应当遵从幼儿的心理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一举一动当中渗透一定的幼儿本位意识,促使他们从他律转为自律。譬如,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别的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说,你看这位小朋友做得不够好,是得不到别人的喜欢的,他的父母也会不喜欢他的,我们以后可坚决不能如此啊。还有,对待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于目前能力办不到的,我们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从理性上明晰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对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幼儿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让他们在日记当中明晰每天的过失,不断地改过迁善,进而对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督促与激励作用。当然,日记的形式不一定非得用文字记述,可以是睡前教育,可以是音频录制等。

3.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国民教育体系应将学前教育纳入统筹考虑,幼儿园布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惠及面。鼓励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或者合作办园的方式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保教条件;统筹安排新建小区幼儿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或者将其办成公办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4.改变传统的家庭封闭式教育方式,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传统的家庭教育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将错误隐瞒,不与学校教师沟通,往往因此失去了更多的督促力。另外,传统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给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及对家长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意见。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情感,习惯多进行观察,密切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师也要配合家长的教育,提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可以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5.提升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水平。学前教育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新儿童观和教育观为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经验和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因材施教,引导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幼教机构,重点开发幼儿智能优势和潜能。

第6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是清一色的女老师,一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资深老师和幼航逃专家纷纷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儿童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期间,一直都处于被女性包围的环境中,这对幼儿来说,对他们的个性和品质培养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面对幼儿园男教师少得可怜的现状,邀请爸爸成为志愿者,到幼儿园客串老师的做法,则是一种独特的形式。将“爸爸志愿者”作为新型的师资队伍,补充幼儿园缺少的男性教育,爸爸们为幼儿园的孩子组织活动,充分调动爸爸教育的积极性,做孩子的养护者和精神的指导者!

爸爸角色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是各不相同的。在我国,爸爸角色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①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共同抚养孩子成长;②承担父职应担当的责任,包括对孩子的经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照顾与抚养;③发展亲子关系,维护良好的亲子沟通,给予孩子必要的教育;④做一个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爸爸”,兼具双性优良特质,为孩子提供性别角色示范、自我意识等。“爸爸志愿者”,则要求爸爸主动参与,义务为幼儿园提供服务。

二、研究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人们普遍认为应当整合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教育资源,争取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家长助教虽然没有在各国政府文件中明确出现,但许多国家仍十分重视家庭对教育成就的影响,重视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合力。

笔者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后了解到:①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现实的角度提出了爸爸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如何指导爸爸开展教育幼儿的实践研究很少。②研究证明:缺乏爸爸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虽然许多幼儿园也开展了一些“爸爸进校园”“阳光爸爸助教”等活动,但没有把教育进行分化、细化,缺乏专门针对爸爸教育幼儿的指导及资源的挖掘。综上所述,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有意义的。

三、研究的价值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对孩子最有影响力,持续时间最久。幼儿相对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完善幼儿的心理,塑造人格,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虽然不少爸爸参与到幼儿园家长助教行列,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我们有必要对幼儿园爸爸助教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提供一定的对策,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1)幼儿从中受益。①能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自信、果断的性格。爸爸作为志愿者参与幼儿教育,把阳刚之气带给幼儿,让孩子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②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价值感。爸爸作为志愿者,把许多时间花在班级里,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很重要的。③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爸爸作为志愿者,来到幼儿园和幼儿在一起,会使幼儿感到很高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爸爸。

(2)爸爸从中受益。①能使爸爸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充当班级的志愿者,能惊喜地发现自己所具有的一些新的潜能。②能使爸爸更加了解幼儿园。爸爸作为班级的志愿者参与活动,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儿童所在的幼儿园。③能使爸爸更好地理解幼儿。当爸爸作为志愿者融入班级活动时,他们不仅获取了教育和教学经验,而且还获取了在幼儿园和班级这一环境中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良机。

(3)教师从中受益。①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及其家庭。爸爸作为志愿者到机构来帮忙,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优点和不足以及家庭的成功和失败。②能使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爸爸作为班级的志愿者,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普通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教育成为可能。

(4)幼儿园从中受益。①能增强家园之间的和谐度。爸爸志愿者来到班级,能使教师和爸爸作为一个教育团队而工作,这样,家园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得到加强。②能提升家园之间的信任度。学前教育实践表明,邀请爸爸到班级来做志愿者是增进家园之间信任关系的一项有效策略。

四、存在问题及下阶段的工作设想

第7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树大自然直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教育是学校的事

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我不是老师,我不懂得教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囊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次,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都在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着榜样。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

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第8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王少卿: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应占据怎样的位置?

孙云晓:中国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儿时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

前几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曾有记者问一位科学家,他在哪所大学学到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我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用一个日本教育学家的话来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作为父母,尽管口头上不一定承认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每一个家长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习惯是家庭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王少卿:现在家长有一种看法,认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长大以后也许会吃亏。比如按理说,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讲诚信,但是家长担心社会险恶,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羊,在狼群中难免被狼吃掉。

孙云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有良好习惯的人生存能力更强,机会更多。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在2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件小事: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设计师的好感,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他大为感动,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我们可以用木桶理论来解释良好习惯对于人发展的意义: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块木板,就是习惯。

好习惯以健康人格为目标

王少卿:对普通家庭来说,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有哪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

孙云晓:最大的误区就是家长只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做人、做事的习惯培养。现在有一种观点对家长的影响很大,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家长们弄得非常紧张,孩子还不会走路就习字,一上幼儿园就上各种特长班,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孩子之间的沟通。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孩子80%都带有攻击性,在与人相处中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这个方面,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与孩子取得共识。比如要按时起床,这是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没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家长应该即时提醒,刻意培养。

第二,要使孩子产生情感。告诉孩子很多英雄人物和他们喜欢的人都是这样做的,让孩子也自觉地跟随。

第三,要形成意志。取得好习惯的认识,必须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需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如果一种行为能持续20多天,就可以说离形成习惯不远了。

第五,要进行评估指导。孩子做得怎么样,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这样孩子才知道做得对不对。做得对,给予奖励,做得不对,给予纠正。长期下去,孩子的好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王少卿:人的习惯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一点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孙云晓:低层次的是生活习惯,比如要勤洗澡,每天要刷牙等。第二是学习习惯,比如说看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第三是品德,如待人诚实,关心别人等。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规律,3岁前,主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吃饭,按时起床,对自然的兴趣,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等。因为这个时期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容易讲通,而从细微的生活习惯着手反倒容易让孩子接受。3岁之后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事大家在一起商量,有玩具大家一起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使习惯变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作为目标,即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遵守规则,学习要创新,还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敢于负责等。一位俄罗斯教育家说,习惯是人生的道德资本,有了一个好习惯,一辈子都会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而一旦有了一个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孩子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为孩子改变成人世界

王少卿:中国传统教育非常注重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您能谈谈家长习惯与孩子习惯的关系吗?

孙云晓: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然而,习惯教育在中国是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把水烧到50度,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后面的50度,就是如何把一个良好的行为转变为一种习惯。比如我们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做才是对的。然后问孩子:“你明白了吗?”孩子说:“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往往到这一步就完了。其实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做,做完了还要让他多重复几遍。只有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把水烧开了。

第9篇:传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策略研究 学习 现状分析 对策

一、绪论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对孩子后天成长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家长所具有的素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之高就不用说了。在教育发展的今天,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努力提高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唯有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做到科学育儿教子。我认为有三点值得现阶段家长提升:一是尊崇中华传统美德、强化家教、传承家风,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二是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尊重个性、静等花开,提升现代教育素养;三是树立持续学习、共同成长的观察,提升学习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要从学生发展观、家长教育观等方面综合分析我校父母教育观念的现状,了解本校学生父母教育观念,了解父母的需要,从而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促进家长素养的提升,使家校更好地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帮助家长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现代教育素养;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提升学习素养,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助力。

三、现阶段家长素养的现状分析

1.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现实性缺失。

学校对于德育是很重视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德育课,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基本的民族伦理观念教育和传统家教、家风的传承教育。其中孝道教育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总认为孝是封建残余,因此忌讳谈孝,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倡导孝。青少年学生在溺爱过度但孝育无力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学生家庭角色错位,道德观念弱化,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体谅、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学生身上,呈现出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的“缺乏家教”状况令人担忧。

2.一味地追求高分,普遍将教育的成果等同于升学率、高分。

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家长的心理总是处于脆弱状态,容易出现心态失衡,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一切缺点都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面对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种种现象,最终导致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我们再回过头来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清楚,我们就会找不准教育前进的方向,我们就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热情越高,事情做得越多,就会离教育的本质越远。

3.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简单。

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借签他人经验,教育后果一定不佳,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自我,要么充满暴力倾向,家庭教育气氛紧张,少有温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缺乏学习的结果,欲速而不达,事与愿违。家长望子成龙心态下的贪婪,导致急功近利,采取违反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不行”;缺乏表达,家长与孩子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不在言教之中,无形中构成了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家长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有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对自己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在孩子的吃穿上特别舍得,却在主动购买家教资料和书籍上不舍得花钱,对家长学校的学习也是应付心理,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补救。其实这些问题在早期对孩子的教育中很好地加以引导,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家长对自身继续教育的作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还因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遇到诸多的具体问题,包括孩子向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也只有家长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才能最恰当、最正确地解决好问题。特别是家长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您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事、生活作风……这对孩子的“身传言教”、做好表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说“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是教育孩子的要招”是正确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

四、现阶段提高家长素养的方法与对策

1.延孝德之道,以爱育爱,构建家教新风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穿爱的信息,引导学生产生爱的能力。学生爱的能力的获得,应该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爱自己的父母教起,再将爱之感情推衍开来,方能教化成习。但我们现在开展的一些情感教育,试图越过基础阶段而只讲抽象道理,由于这样有违于教育教化机制与认同接受机制,学生爱的观念如空中楼阁一样难以建立起来。结合中国五千年“孝德文化”的积淀,传承孝德精髓,传统孝道曾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由过去的中国发展变革而来的,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让孩子先上好“家教”这一课,以爱育爱,将爱父母、爱亲人推而广之,爱社会、爱环境。发扬孝道文化是学校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延孝德之道、以爱育爱,才能构建家教新风尚。

2.回到教育原点,静听花开,创造生命之美。

中外许多教育家对教育都作过精辟的论述,如“教育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教育是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等等。这些论述虽各有千秋,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问题。由此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应当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不符合教育本质的任何做法都是应该抛弃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教育要远离急功近利,我们就要办朴实无华的教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求真,我们就不能有半点的虚假,也不能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我们要在平凡中见精彩、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办平和和谐的教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求善,我们就要少一点浮躁、少一点功利、少一点折腾,我们要用淡定的心态去创设真诚的教育环境;我们要办诗意境界的教育,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求美,我们就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而去求大、求全、求新、求快,我们要涵养教育的“慢功夫”,放慢脚步,放长眼光,静听花开的声音,去创造生命之美。

3.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做合格家长。

提高家长自身素养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如果您是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请付出期望孩子“成龙”那样的功夫,提高自身做合格家长的素养,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们都不是天生的合格家长,只有在面对孩子时才本能地履行家长职责,但是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为了恰当地解决孩子们在成长中的问题,就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孩子播种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唯有这样,孩子方能收获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