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所以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就中西文化差异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比较。
前言
近年来,文化差异研究正在引起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语言文化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文化差异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是培养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结 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文化差异
前言: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学习好英语知识,实现跨文化的交流,除了应该掌握一些词汇、语法和语音知识以外,也要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教会他们学会用西方人们的文化标准来判断和理解语言,避免与西方人交流时产生误解。因此,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增加文化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及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会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以及他们英语交际的能力。
1.初中阶段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1.1口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汤姆斯曾认为:语言的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否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能力,还应该包括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而口语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交际中的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口语是人与人之间口头表达的语言,它是人类社会使用频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陈述事物并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交流,因此要学好英语,当然就不能忽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1.2 初中阶段对英语口语的要求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口语能力是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言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是语言技能之一,也是英语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前言中提出“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二十一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英语学习者“说”的要求也有非常明确的阐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拥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3 初中阶段口语教学的现状
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对语音教学的强调不够。许多初中英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教学和纠正,致使学生发音不准,对以后的英语的学习和英语交际带来很大的阻碍。比如很多学生把“Hello”说成了“哈罗”,把“Thank you”读成“三克油”,影响到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此外,语言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学生都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有限的英语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
2.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口语应用
2.1 中西方文化导致人们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讲究的是群体的文化,主要想体现群体价值,很少把个人价值置于群体的利益之上。然而英美国家的价值观是以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通过个人奋斗实现成功。因此在口语中,西方人喜欢表达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如营业员和顾客在商店里的对话,使用汉语的营业员会这么问:“你想买什么?”。而在西方国家,营业员则是这么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我能帮助你么?)。中国强调的是“你”,而英语中所强调的是“我”,这就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问:“这个问题你们都懂了吗?”。而在西方国家的老师喜欢这么问:“Have I made everything clear?”。(我说明白了没?)再一次强调了个人的作用。
2.2 中西方文化对“表扬”的反应不同
对于赞扬和致谢的态度,中西文化的差异也相当明显。中国人总是以谦虚为本,而西方人则比较实际,他们会很自然的接受别人的赞扬。看个例子:两个中国人之间对话通常是这样的:A:你的菜煮的真不错,非常可口啊。B:哪里哪里,还差的很多呢。而西方人则是喜欢这样表达:A:Your skirt is very beautiful. B:Oh. Thank you very much.可见,西方人们对于他人的称赞,不采取谦虚的态度来应对,只是表示谢意就可以了。
2.3 中西方文化的委婉性与直接性的对比
中西方的口语表达的模糊性和确定性也存在差异。中国文化反映在语言表达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较多。例如中国人之间的拜访,主人询问客人想吃点什么,客人就算想喝点什么也会回答:“不,不必麻烦了。”而主人知道那是客套话而已,还是会给客人带来茶水、点心之类的。而在英美国家中,他们的表达会很明确,要喝咖啡就说:“Yes, coffee, please.”要是不想喝就说:“No, thanks.”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对学生讲解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应注意的细节。让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应该采用何种的措辞方式等问题。
3.在初中口语课程中融入中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3.1 学习英语习语
英语习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西方的习俗,因为很多习语都是英美人们的生活经历的总结。习语在英美人的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交际作用。作为英语中富有表现力、富有感彩的语言,习语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使用。在日常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通过阅读一些国外的相关资料,或者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加深学对英语习语的印象,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2 创设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在上课时尽量采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同时也要用英语来解释英语,以缩短英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引进课堂,在教学中模拟生活情景,来创设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以提供给学生语言交际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口语知识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初中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英语听说,从而为英语口语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勇婵.口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国际化;探索
一、高中英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东西方文化正在不断交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适应潮流,现代社会中的人就必须要掌握英语,并且培养自己的跨文化素养,成为东西方文化兼顾的人才。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学生们不但需要掌握好汉语,也需要掌握好英语,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前沿科技相比较于西方国家而言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青少年们学习英语是一件十分基础的事情,这能够帮助我国提升科技实力,从而有希望赶超西方国家,因此,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想帮助学生们学好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充分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实现英语教学的国际化,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高中英语课堂的国际化策略
1.英语教师需要革新教学观念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并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的课堂教学观念往往比较落后,因此,课堂过程中总是开展一些重复性的单词教学工作,学生们往往感觉到厌倦,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们十分喜欢进行短语搭配、词汇释义等教学,并且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质量评判依据,从而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越来越平淡。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努力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素养,并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为了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当积极进行进修和学习,并且不断提升自我的外语知识面,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风土人情,并且在教学活动之中积极为学生们拓展学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们渗透国际化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语言能力,与此同时,这也能够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
2.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让高中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国际化,教师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思路,应当意识到原有的单纯强调词汇和语句教学的缺陷性,从而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高效和主动,从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总结教学方法和经验,并且大胆的进行课堂改革,在实践中迸发更好的教学思路,与此同时,可以大力推广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们积极融入到情景之中,例如开展英语情景对话,充分模拟西方社会中的日常活动,例如超市购物、游乐场游玩、饭店用餐等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不但能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们了解西方的各种风俗和文化,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针对西方文化和社会来制定出最为合适的讨论主题,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开展自由讨论,然后上台进行演讲,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补充一些口语化的西方词句,从而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3.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合理渗透
在英语课堂的国际化改革进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合理渗透,实际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比较巨大的,里面包含的生活方式、家庭教育、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因此,如何让中西方文化进行合理渗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探索课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但要向学生们教授英语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及时为学生们总结东西方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环境之中的不同语言使用方法,例如人物称呼方面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之中往往称呼老师为张老师、李老师,如果按照英语直译的是TeacherZhang,然而,在实际的西方社会中,则是用Mr.来称呼老师。除此之外,东西方在交谈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们补充这些知识点,例如,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包含有年龄、工资、宗教等等,因此,在交谈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谈论这些话题,然而,在中国这些问题都是大家经常谈论的。学生们必须要了解这些中西方的差异,从而培养国际化英语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比较火的美剧,从而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观看美剧的过程中,他们不但能够了解到西方世界的文化和习俗,而且能够锻炼英语听力,培养英语口语能力,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要探索的教学方向之一,通过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国际化,我们可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素养,学生们的英语运用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使用英语,这能够拉近学生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高中英语课堂的国际化教学思路,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艳芬,杨永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119-120.
本文简要叙述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中西茶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同时从课堂导入、创建情景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渗透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当中,以期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同时能够更为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文化教育;茶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生对英语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以便学生对英语知识更为理解。中西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若不了解文化间的差异,便不能正确应用英语。茶文化是最能体现中西文化之间差异的文化之一。教师通过将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区别引入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令学生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更为了解,英语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纯熟。
1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大部分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最为重要的体现之一,如果没有语言的存在,也就没有文化的存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言是对文化的反映,故而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其形成既包含了这一民族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也包含了该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综上所述,文化与语言之间既互相影响,也相互作用,所以理解文化便需先对语言有一定了解,而要真正做到了解语言,还需学习其民族文化。故而教师在教授大学生英语的过程中,也必须将文化渗透其中。中西方文化的形成历史不同,所用语言不同,所以要做到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英语,并不容易。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人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问题:即使两者所用的语言均为英语,但也容易产生诸多误会。如中国人喜欢关心别人,若客人来访,会说:“您一定累了,好好休息一下。”转换为英文便是“Youmustbetired?Haveagoodrest.”。但在西方,西方人更倾向于他人夸赞其年轻、强壮,中国人关心的言语往往会被其理解为质疑自身身体状态,有可能产生不悦。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输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避免在之后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引发误会。
2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
茶在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还衍生出茶道这一文化。中国人饮茶以热茶为主,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煮茶以及饮茶的流程,而整个过程也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恬静、淡雅以及闲适的气氛,供人们在煮茶以及饮茶的过程中探讨交流,显得极为和谐。人们对茶的了解以及依赖也无分等级与层次。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茶依然已然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物质。事实上,中国人饮茶的目的在于茶道,将伦理、哲理、道德均融入饮茶的过程当中,从而形成了茶道,透过茶道,中国人可以修养心性、品味人生,从而形成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茶道属于中国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人有别,其更倾向于感性思维,所以茶道并没有特殊的公式或是物质进行定义,往往凭借个人悟性无止境的贴近或是理解。对中国人来说,饮茶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解渴,更多的是领悟其内在文化。中国文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影响,而茶文化也受到三者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茶道精神。中国古代人普遍认为茶可以助兴以及清谈,进而与天地沟通,故而,儒家通过饮茶以证廉洁,道家通过饮茶以求和静,佛家则通过饮茶以悟佛理,中国的茶早已超出其物质本身价值。西方人在饮茶方面与中国人差别较多,以美国人为例,其大部分人更倾向于饮冰茶,而非热茶。其在饮用之前,先将冰块放在茶中,或是将茶放置在冰箱当中冰镇,之后取出。这样的茶闻起来更为清香,解暑效果良好,饮用更为爽口,一瞬间觉得身体清凉。然而,西方人饮茶,其目的是为了解渴,所用茶叶也以速溶茶叶为主,故而少了一种感情在其中,没有中国茶道的高雅以及悠然,情调大大降低。西方国家也有将饮茶衍生为一种文化的国家,英国便是其中之一。饮茶是大部分英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其所表现的精神与中国文化有所不同,其饮茶强调的是绅士风度以及礼仪,而非悠闲以及随意。最初,英国人只是皇族于家中使用高级的茶具饮茶,随后逐渐发展为朋友之间聚会的平台,即茶会。随着这一活动的逐渐普遍,英国人设定了更多礼节性的规定,如对茶会中所使用的茶具、烛台以及插花灯的要求。同时要求茶会需要伴有一定音乐以及悟道。通常情绪下,英国的下午茶会安排于下午4点至5点之间,要求配有一定的甜点。时至今日,英国人的下午茶更偏向于吃点心,而茶仅作为一种辅助饮料存在。由此可见,中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中国人追求的是饮茶过程中的精神内涵,而西方人更追求茶叶本身的价值,即使是英国茶文化,也只是将饮茶视为一种礼仪,之后逐渐转化为餐饮,同中国的茶道文化完全相悖。
3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熟练,之后的学习也难以进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词汇意义,还应教授学生如何在交流过程中加以运用,教授学生西方文化的交际模式,避免学生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课程时,便可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引入教学当中,通过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出学生需要学习的单词。教师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词汇,并对词汇的使用有一定了解。如教师可在课堂当中询问学生:中国较为常见的茶都有什么类型?学生会回答绿茶、红茶等类型茶。之后教师提问学生,绿茶用英语怎么表示?部分学生回答:greentea。教师继续提问:那么红茶怎么用英语表示?部分学生便会按照绿茶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即redtea。此时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告知学生红茶的英语表达为blacktea。同时向学生介绍,西方人更为注重茶叶本身的颜色,而中国人更为注重茶汤的颜色。红茶茶叶颜色较深,逼近黑色,故而西方人称其为blacktea,直接翻译为“黑茶”。而红茶茶汤颜色偏红色,故而中国人称其为“红茶”。教师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能够使学生理解红茶被西方人称为“blacktea”的原因,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教师通过该方式教学,也可令学生的记忆更为牢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利用中西茶文化引申新的单词,如教师在教授中西茶文化过程中,便可问学生,茶属于什么类型的饮料?对茶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便能回答:茶属于软饮料。此时,教师继续提问,软饮料用英语怎么表达?若学生不清楚如何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柔软的英语表达方法为soft,而饮料的表达方式为drink,所以软饮料的表达方式为softdrink。教师以中西方茶文化入手,较为容易达成教学目标,也为之后学生的听力练习以及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3.2创建实际情境,锻炼学生能力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即英语成绩颇为良好,但实际应用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无法与西方人流畅地进行交流,听力能力较低,难以即时理解对方意思。除此以外,部分学生还存在所用英语与实际情境不符,或是出现中文式的英语的现象。尤其以英国为例,英国将饮茶视为一种礼仪,与中国对茶文化的追求完全不同。所以学生如果对英国茶文化了解程度不够,其英语用语便容易出现问题,缺乏得体性,无法在实际情况中使用。作为教师,应积极将西方饮茶文化介绍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介绍英国茶会使用较为频繁的用语,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以便于学生之后的学习以及相关研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的茶会,令学生直接感受英国茶文化。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英国茶会的资料,并根据资料设计对话、服装以及部分情境装饰。其次要求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还原英国茶会的状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确认对话的合理性,保证对话中英语语法等方面的正确性。比如,学生将黑茶同样翻译为blacktea,教师便需进行纠正。其二,文化方面,部分学生虽然对话方面没有错误,但其部分流程或是文化方面存在问题。如西方人在吃下午茶时,服装类型为smartcasual,虽然不用着正装,但也不可以穿着牛仔裤或是套头衫等过于休闲的服饰。而部分学生有可能穿运动鞋或是凉拖鞋进行表演,这显然不符合西方文化,及时应当给予指正。除此以外,部分学生在搅拌茶叶时,会发出较大的声响,这也不符合英国对礼仪的追求,教师应告知学生:勺子需放置于杯中6点钟方向附近,之后手握茶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勺子,几次过后,勺子依旧停留于6点钟位置,将其拿出,放置于茶托之上。切记不要洒出茶汤,也不可在勺子还留在杯子当中时,饮用茶汤。其三,礼仪用语。中国人为表示亲昵,往往忽略“请”,“谢谢”等用语,但西方人并非如此,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please”以及“thankyou”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同时,不可提到“13”以及“3”两个数字,学生在设计对话时也应注意。教师通过创设实际的情境,指出学生英语使用方面的错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知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也令学生对西方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作者:张晶晶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理念 主题词分析 高校学校简介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1016-0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页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高校的网页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各项情况,展示学校的办学业绩与特色,同时也成为高校加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高校网页中“学校简介”栏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能够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
国内已有不少关于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方面的研究,代表性的有: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的特点与启示(李海燕等,2009;别敦荣等,2010);康奈尔、斯坦福及芝加哥等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李鸿宾,2004;别敦荣等,2011);20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演进(徐同文,2003);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扈中平,刘朝晖,2002)以及国外大学某些具体教育理念如实践教育、现代社区教育方面的研究(陈超等,2005;张永,2011)。这些研究既有介绍也有比较,内容多样,分析细致,能够为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不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些研究只是建立在研究者国外讲学或考察的基础上,结论偏于直观感性;不少研究是基于西方高校的部分文献或网站信息,语料不够充分。绝大多数研究的方法都是定性理论分析,缺乏相关数据的有力证明。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信息分析法,在大规模搜索语料的基础上对中英高校网页“学校简介”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差异性。
一、语料库及其研究方法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杨惠中,2002)。语料库语言学是运用大容量语料进行语言研究的一门学科。
语料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语料的真实性。语料库中的材料来自于生活中真实出现过的话语或文本,不是凭感觉或规则主观臆造得来的。语料的真实性确保了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2)语料库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语料库能方便快捷地帮助人们从大量的语料中发掘出有价值的语言信息。(3)语料丰富且具有代表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语料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语料库的容量越来越大,同时在建库过程中专业人员要对重要环节反复论证并对语料进行严格分类和筛选,确保语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语料库研究的两个标志性特点就是实证性和数量化。通过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人们能够分析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获得相关量化数据,进而揭示各类语言信息中隐含的事实规律。语料库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同时丰富的语料有助于弱化研究者选择分析对象时的随意性,增强解释的说服力。
二、中外高校网页“学校简介”的英文可比语料库及研究方法介绍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来源于自建的中外高校网页“学校简介”英文可比语料库。该语料库包括两个子库:中国高校网页“学校简介”英译子库CUI(Chines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包含50个中国高校的英文大学简介;英语国家“学校简介”子库EUI(English University Introduction)包含50个英语国家大学的网页学校简介。选取的中国高校来自于“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排列最前的50所,选取的英语国家大学来自于“《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1―2012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列最前的50所(国别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上榜单的排名都依据科研、教学等参数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有语料均采集于各高校网页上有关“学校简介”、“校长寄语”和“学校历史介绍”栏目。子库CUI的总词数为67401,子库EUI的总词数为43526,总库的总词数为110927。该库的两个语料子库分别都由生语料和词性附码后的语料文件夹构成,词性附码采用的是CLAWS7。
本研究采用的检索工具是英国利物浦大学Mike Scott设计的语料库文本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5.0,该软件具有检索(Concord)、单词列表(Word List)和主题词统计(Keywords)三大功能。主题词指频率显著高于或显著低于参照语料库中对应词的频率的那些词汇。通过主题词筛选功能,可以把观察语料库中的词频与参照语料库中对应词的词频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文本内容的差异性。依照WordSmith Tools的功能,王立非、梁茂成(2007)总结认为主题词是研究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特征差异的重要手段。卫乃兴(2005)等指出,主题词提取的主要条件是:(1)把相同主题的语料库作为观察语料库,语料的主题必须相同或类似。(2)必须具备另一个较大的语料库作为参照语料库。(3)构成语料的文本数要足够大,每篇文本的长度基本相等。本研究运用WordSmithTools5.0对中外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可比语料库中的两个子库进行主题词关键性分析,所采用的参照语料库是FROWN,该库是一个综合性的平衡语料库,代表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英语,约有100万个单词(含词组)。
在主题词分析的基础上,还运用WordSmith Tools5.0的检索功能,对某些关键词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发掘其两边的搭配词汇及上下文语境(KWIC),得出了与关键词相关的主要内容,比较出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
(一)主题词的提取与统计
我们利用WordSmith Tools5.0的主题词提取功能,以中外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可比语料库中的两个子库作为观察语料,以综合性平衡语料库FROWN作为参照语料,得出了下面的主题词表。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截取了两个子库前20个主题词进行讨论(已将与本研究无关的功能词和同样排第一的UNIVERSITY剔除)。
表1中的主题词是通过两个子库分别与参照语料库对比提取出来的频率超常的词语。根据Word Smith Tools使用方法和相关统计原理,词语的主题性值越大,该词的主题性越强。而“P值”表示两个样本差异的显著性,该值越小,表示差异的显著水平越高(李文中,2003)。表中例举的主题性值和P值反映出这些词语主题性强,都是属于两个子库中的关键词,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文本内容的差异。
(二)主题词的比较与分析
1 通过分析上面的主题词表,我们会发现中国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子库中排在第1位的是CHINA(中国),另外还有CHINESE(中国的)以及NATIONAL(全国的)、KEY(重点的)和MINISTRY(政府部门)都排前列。这些词语介绍的情况当然是事实,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的不少高校都把着眼点放在国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满足感,缺乏国际化和自由开放的视野。而在英语国家“学校简介”子库中,主题性高的wORLD(世界)、ALUMNI(校友)和COMMUNITY(社区)都体现出了高校更加开放的教育理念,以下部分例句就是很好的证明。
Our world today is more competitive, and it is changing more rapidly. Extraordinary opportunity lies ahead of us…
Rice University aspires to pathbreaking research, unsurpassed teaching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betterment of our world.
We aim to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to the wider world and the future.
Our commitment to public service is manifested through the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that advances the well-being of our state,nation, and world.
2 英语国家“学校简介”子库中排第1位的“STUDENTS(学生)”特别醒目。另外在该表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GRADUATE(研究生)排第6位,UNDERGRADUATE(本科生)排第7位,ALUM―NI(校友)排第12位,STUDENT(学生/单数)排第15位,即在该库中主题性强并排列在前的多个词汇都跟“学生”有关且反复出现。同时通过对Word Smith Tools单词列表功能的信息查询,可以了解到STUDENTS(学生)多与STAFF、FACULTY、GRADUATE、UNDERGRADUATE、FROM和ARE等词语搭配。具体语境中大多数是关于学生的权利、服务学生、学生来源及学生的组成等信息。这些内容反映出西方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关爱与服务。此外,排第3位的CAMPUS(校园)、排第11位的OUR(我们的)和未例表中但具有较高主题性的WE(我们)同样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理念。
再比较中国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子库,“STUDENTS(学生)”只出现在第8位,EDUCATION(教育)排第2位,另外有DISCIPLINES(学科/纪律)、PROFESSORS(教授)、NATIONAL(全国的)、KEY(重点的)和MINISTRY(政府部门)都排在前列。这些词的含义及相关搭配和语境都反映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较大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受教育者”看待,主要还是“以教学(师)为中心”,强调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而NATIONAL(全国的)、KEY(重点的)和MINISTRY(政府部门)等词语的语境绝大多数都是宣传该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性的重点高校,体现出一种优越感和距离感,与西方教育的“以人为本”及人性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 从RESEARCH(研究)和ACADEMIC(学术的)等词在两库中都排前列的情况来看,中西方的高等学校都很重视科研,强调学术进步。但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还是发现,在中国高校网页“学校简介”子库中ENGINEERING(工程学)排第6位,TECHNOLOGY(技术)排第10位,SCIENCE(科学/理科)和SCIENCES(科学)分别排第7和第14位。这些信息可以说明国内排名前列的重点高校在理工科方面是强项,同时这些学校还加强了对这些强项的介绍和宣传。而HUMANITIES(人文学科)和ARTS(文科)等词汇在该库中则远远排在50位以后。这些信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过度专业化的模式,不少高校往往过于强调技术、技能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而在英语国家“学校简介”子库中,SCIENCES(科学)排第19位,该词之前没有其他专业化的词汇,ARTS(文科)排列于SCIENCES后6位,ENGINEERING(工程学)排列于ARTS(文科)后3位。这说明西方的高等教育虽然也重视专业教育,但并没有使教育过度专业化,而是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
4 在英语国家“学校简介”子库中我们还注意到COMMUNITY(社区)这一词在主题性方面排第17位,另外来例表中的SERVICES(服务)也排得较前,CAMPUS(校园)和ALUMNI(校友)都是位例前端的主题词。这些词语一起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西方高校注重社区教育,强调服务意识,同时通过提供多种途径和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通过WordSmith Tools单词列表功能的信息查询,可以了解到PRINCIPLES(原则)、SERVICE(服务)和COMMITTED(承担)等词经常与COMMUNITY(社区)搭配。进一步考察COMMUNITY(社区)的使用语境,可以得到不少例句:
We are a national leader in academically based community service through our Netter Center for Community Partnerships, supporting community engagement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alike.
…thousands of McGill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hundreds of clubs, associations and community groups that enrich Montreal and contribute to a vibrant campus life.
【摘要】本文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研究的重要性进行简单说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说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表现,并对弥合语言文化差异提出了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英语学习者以及对外交流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文化差异
引言
语言文化差异出现在不同国家的语言应用者的交流过程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个体之间的跨文化语言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带来许多误解,甚至出现过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不良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是弥合文化差异,使不同于语言应用者能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英语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外语,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外语教学科目,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我国的英语教学锅中以及英语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表现
1.语词运用上的文化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权体制、国民心理环境,文化的主流思想完全不一致,很多英语学习者和应用者,都忽视了这样的语言心理基础,因此,在理解英语表达方面出现了一些误解。常见的误解存在于单词的理解上,英语中的“dargon”并非汉语中的“龙”,具有神圣、吉祥的意思,而是代表着邪恶的力量。而英语中也不存在“吃了么?”这样的问候。很多英语学习者,在文化意义方面的误解,使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都存在着问题。
2.语法上的文化差异。语言的基础包括词汇和语法,词汇量的多少并不完全决定英语使用者的交流能力,]有丰富的语法知识,仍然会造成交流障碍。而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于语法方面的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者造成难题,也导致了交流当中的诸多问题。例如在汉语交际中,如果陈述完某些观点后,会以This is my point view. 表示对自己观点的总结,但是在英语语法中,已经陈述完成的就代表已经过去,因此应该用That is my point view. 加以表述。
3.语言习惯上的文化差异。只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才能够促使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跨文化交际质量,英语国家与汉语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习惯也完全不一样。语言习惯在人们日常实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是完全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例如在对方表达谢意后,英语语言习惯中常用 You arewelcome. 来应对对方的 Thank you. 但是在汉语语言习惯中却较为习惯使用Never mind.进行表达,这一词在英语中具有“不介意”的意思,如果交际中使用此词汇,则必然会造成交际对方的误解。
二、弥合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方法
1.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注意文化差异。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对英语文件进行翻译和理解,都必须重视其中的文化差异,只有在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很多细节性的交流问题才能被注意到,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才较少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的词汇、句子结构符合英语语言文化的定义,而不是按照汉语语言的语法和词汇,逐一翻译过去。例如,英语表达中的“定语从句”,对某个词汇进行解释说明的句子出现在词汇之后,而非中文的语法习惯,出现在词汇之前,或者单独进行描述。这就需要英语使用者加以注意,在表达过程中使用定语从句,要重视从句出现的位置,尽量避免表达错误,引起歧义。
2.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不熟悉英美人民的习俗,就不可能运用英语进行成功地交际。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语言。这也说明,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而同样,英语国家的国民,也需要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完全理解交流的真正意图。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是弥合语言文化差异的最根本方式,除了举办和参与大型的文化交流展会之外,个人英语学习者也可以采用网络信息沟通工具,与国外友人实际交流,这也是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3.以语言文化为单位进行特殊训练。了解英语国家语言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简单的几次交流就能够实现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应该以此为学习目标,进行单元式的训练。例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书籍进行对照阅读,观看英剧、美剧,体会其中的语言文化表达的方法,都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语用学方面提高的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存在于 语言交流的各个方面,文化差异无法弥合,就会产生各种交流问题。英语学习者和应用者,应从语言发展的根源入手,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参与文化交流,在使用英语过程中重视细节,只有这样,语言文化的差异才能逐渐减少,英语语言应用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卜玄奕.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语言差异分析[J].校园英语,2016(07):111-112.
关键词:数字;文化差异
在原始社会初期,处于生活和生产需要,人们用身边的谷物或是石块进行计数。逐渐地人,们开始学着用刻画计数的方法来计数。随着数符号的发展,慢慢转变成数字符号,数字就这样产生了。
1 数字被赋予文化内涵
我国古代道家也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中亦可见他们认为数字的重要。数字这种用来表示数目的特殊文字,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我们的文化和数字息息相关,一方面,数字渗透到我们的语言文化中。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西方都出现了对数字的禁忌或是偏好,数字被赋予了吉祥或凶险的的文化含义。其实,数字本来不具备预示凶险或是吉祥之意,但是经过宗教、哲学、谐音、或是某个突发的历史事件等因素,人们将数字与运势上午吉凶联系到了一起。这种联系不是毫无根据的,它受该民族文化心理、地域因素、、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哲学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
2 中国文化中的偏好数字和禁忌数字
在中国大部分出现在1至10中的双数,除4外都基本具备吉祥之意。例如数字2,二是地数(双数)之首,地数也称阴数。不少对立事物的皆一分为“二”,如上下、左右、东西、前后、阴阳、正负等。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认为万物由阴阳滋生。《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的基本规律。阴阳两气互长互消,互相演变。所以传统的阴阳学说影响下,2也有了吉祥之意。在中国的成语中也有体现,如:双喜临门、、名利双收等。
例如数字6,在中国也是吉祥数字。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东、南、西、北、上、下为“六合”,古代计年中称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为“六甲”。在我国民间,也有六六大顺之意。
数字8在中国的文化内涵中也被赋予吉祥之意。广东话的8听起来像发。数字8的谐音是“发”,有发财之意。所以数字8成为中国幸运数字,若能连续有好几个“8”在其中,预示着“发发发发”,该数字则被认为最为吉利。
数字9位于数字之尊。九,代表着极高、极多,有一种皇家气象。“九”体现出一种威严,代表一种鼎盛。“9”是单数中最大的数,是完美的象征。中国话的“9”是长久的谐音,寓意长长久久。在我国成语有一言九鼎之说,皇宫里有999个房间999个妃子等。所以数字9在中国为一个吉祥数字。
数字4是中国文化中的禁忌数字,取一个谐音。4的谐音像“死”。死亡是中国文化里所忌讳的,很多地方都列4为不吉祥的数字。人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车牌号,最忌讳数字4.
3 西方文化里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
数字7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广受欢迎的吉祥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绝对是神圣吉祥的数字,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有凶吉两方面的代表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对“七”更畏惧。我们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幸运7的存在,如西方人的T恤上标有Lucky7字样、手上带有数字7的纹身、游戏中有Seven Games等。在英语里,人们夸张地表示“多”则似乎常用“七” 这个数字。如:The national economy of China is making progress at seven strides.中国的国民经济正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这个英语句子中的“seven”的作用是虚指,夸张地表示“多”。从这些鲜活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七是一个神圣幸运的数字,西方人对也是倍加推崇。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人偏爱数字七是有深刻影响的。《旧约·创世纪》中描写上帝用七天完成了创造世界万物之举。这个被神化了的数字“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另外,在远古时候,古罗马人相信人生七年为一个周期,如果命运受到伤害,需要七年时间才能得到恢复。他们认为打破镜子能带来七年的不幸。谚语Breaking a mirror will bring you seven years’ bad luck即由此而来。
数字三在西方文化寓意吉祥之意。数字三的寓意和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偏爱数字3,基督教文化中,数字“3”的出现十分频繁。如Trinity,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休,“圣经”里讲到与数字“3”的故事很多。如:以色列人有三大圣、|诺亚有三个儿子、督教推崇三大美德。
数字13是西方人的禁忌数字。这一切和宗教原因有关。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太。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纸带来苦难和不幸。另外,西方人忌讳“13”源于古希腊。希腊神话说,在哈弗拉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会当中,一位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来了。这第13位来客的闯入,招致天神宠爱的柏尔特送了性命。
4 结语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数字文化也有不同之处。总结造成这些不同之处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一下几类,如:宗教、哲学、民俗、谐音等。数字文化是由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积淀而来的,是人们对现物质世界的不断思索与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赋予了数字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哲学儒道法三家赋予了数字文化辩证的哲学思想,可以用来诠释宇宙万物。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对数字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宗教特点。
参考文献
[1]杨云.从英汉数词看中西数字文化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胡建华.中西文化数字的性质、涵义之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
[4]王晓澎,孟子敏.数字里的中国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5]王金秋.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3期。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培养原则 培养对策
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并没有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我国很重视英语在教育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但是改变不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目前,虽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很多词汇和语法,但是如果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跟外国人进行友好、顺利的交谈时,你会发现学生无法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只对书本上的词汇、语法、固定搭配等背起来滚瓜烂熟,而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等没有深入的了解,或者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没有养成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思维习惯。所以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这门语言,还要让学生了解汉语和英语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让其成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英语也不例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本身已经成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小学教师在英语教学课程中要坚持以实用性为原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所学内容,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同身受。要学会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敢于在日常生活中练习、交流,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而不是为卷面上的分数而奋斗。
2.对比性原则。通过对比式方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透彻地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回忆更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对比性原则的教学方法。中西方文化在文化习俗、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不同文化的特点做对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对策
1.注重英语的习惯用语和用法。很多时候学生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遇到交谈对象使用的单词或者语句时让学生很难理解,只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过或了解过。如果学生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词义,还有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理解。比如中文小人物的英语表示则是“small potato”,字面意思是小土豆的意思;而大人物的英语表示是“big fish”,字面意思是大鱼。所以,像这种习惯用语在实际交流中可能会很多,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避免出笑话。
另外,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比如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集中表现形式是通过语言的途径表达的。例如,在我国黄色代表高贵、吉祥,是贵族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代表此寓意的则是紫色。习惯表达出身高贵家庭的意思英语是“to beboom in the purple”,而不是字面出生于紫色中的意思。学生在沟通中遇到这样的习惯用语,不能死记硬背它是什么意思等。要学会结合语境、交谈情景、生活场景及上下文进行分析体会,猜测大概意思,方便以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最后,教师应该适时总结习惯用语,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习惯用语的习惯。
2.注重汉英句式结构的区别,理解中西文化思维方式差异。小学教师在教语法的时候会感觉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就是语言方面,语言方面与我国最大的区别是语言的逻辑顺序和句式结构的差异。比如英语语句“It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的中文解释是“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而不能解释为“这是第一天的新学期”。这就是英语与汉语语言的逻辑顺序的差异,完全是相反的。所以,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句式结构的理解的区别,加强对语句、语序比较难理解的句型等进行练习,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和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教师教学英语,就是为培养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与课程内容相符的交际情境,以情境还原的模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通过过程的演练巩固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三人一组,回忆父母购买水果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还原真实场景,利用所学、所见、所闻自编自导自演。有一组学生就是这样改编的:“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What about these ones?”“No,thanks.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简短的几句对话,把所学内容都运用到语境中。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某位过生日的学生编写一段对话,要求符合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其中一位学生编写的内容是:“A:This present is for you.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B:Oh,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简单的几句对话内容符合西方人的文化习俗,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西方语言的思维习惯。教师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深刻,了解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课程的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进而客观地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活动;听说训练;听力障碍;策略
里弗斯(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因此,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英语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几乎全部是以英文对话、讲解、提问的方式进行,而学生听力水平的薄弱势必会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指出了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高中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1.注意力难以快速集中
无论是在平时的口语交际中,还是在课堂听力测试中,通常发言者只说一遍,最多说两遍。这也就意味着听者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才能接收到对自己有用的讯息。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没有适度的紧张感,在听力练习中抱着过度放松的态度去听,则会直接导致听力效率低甚至听不懂的情况。以平常的听力测验为例子,前面五道题目为问答题,听力材料以及问题都很简短,并且只读一遍。如果学生不能尽快集中注意力并作出反应,则会失分很多。
2.对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不足
听力材料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常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同样的事物所带来的含义或许会截然不同。如我国的文化中带有“狗”的词汇,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通常具有贬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则是忠诚、勇敢的象征,如“Love me,love my dog.”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向学生普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中西文化背景的了解,防止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3.词汇贫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存在词汇贫乏的情况,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打好基础,平时对于单词、课文的朗读记忆不重视,不愿意开口读,单词发音不标准,导致在听力练习中会不自觉地套用相似发音的词,最终影响到对所听到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这种词汇贫乏的弱势,会造成学生对文章理解上的困难。
4.缺乏良好的听力习惯
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就会在考试和测试中严重失分。例如,试卷发下来忙着做题,忽略了听力部分的审题或者只在听力前几秒就草草审题、答题;长篇的对话或文章中所涉及的几道题都与上下文有联系,由于学生不善于发现题与题之间的联系,或者因为缺少做笔记的习惯,导致听力题失分。
上述高中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学习障碍,导致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的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应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
1.提高听的专注力
在培养学生的听力时,要注重提高听力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因为听力练习资源十分丰富,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内材料,所以,教师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插入课外英语听力练习,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如播放旋律优美的英文歌、趣味英文视频或者电影,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是听力训练的好素材。课外听力资源的运用,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力,另一方面也有益于背景知识的积累。此外,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度的紧张感,让他们把练习当作考试来对待。如播放一段英语对话请学生说出对话内容和关键词等,这样做有利于快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制作听力过程评价表(如下),每次听力20道题,总分100分,听完之后将所得分数填入表格,每隔一段时间,对过程评价表进行对比及自我评价,总结近期来听力是否有所进步,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英语听力。
2.拓展背景知识面
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常识、科普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在其列。除了课内对于每个单元的背景知识要多了解,课外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只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花点时间,让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掌握这些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抽出一点时间来观看英文电影,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养成摄取背景知识的习惯。
3.纠正错误语音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听熟练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跟读练习,以此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训练听力的敏感性。因为很多单词分为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所以在教授学生发音的同时,应该注意两种发音的区别,尽量让学生掌握这两种发音,防止听力训练中出现偏差,导致失分。此外,指导学生掌握构词法,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并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增加词汇量,为听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
4.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良好听力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听力效果大有裨益。为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听力测试前快速浏览题目,并且划出关键词,便于快速抓住重点;对于有上下文联系的题目,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大胆猜测,在听力过程中进行验证,提高听的效率。这种预测是建立在个人知识、经验和推理等基础之上的复杂思维活动,贯穿听力理解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听力材料的题目和选项找出很多线索。其次要教会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高中听力相对于初中听力来说,难度加大而且语速更快,尤其是长篇的对话或者文章,短时间内要在大脑中储存大量信息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记笔记,善于记笔记,适当掌握一些简单的记录关键信息的策略,如简写、符号或自创标志等。
在以上提高听力效果的策略中,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鼓励学生多听多练,但听也是要有限度的,不能无限度拓展,建议每次听力训练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因为听的时间过长,大脑容易疲劳,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大脑反应迟钝的状况,反而对听力能力的提高无益。对于英语成绩基础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保证听力质量的前提下,定时定量训练,长期坚持下去,会取得明显的效果。比如每天听20分钟,在这20分钟内要学会5个或者10个单词这样的量化标准。对于已经听过的内容,不要听完就搁置一边,应该安排时间多听几遍,反复练习,找出听力中的薄弱点并加以改进。
总之,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但需要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平时的积累,持之以恒的练习以及灵活的听力策略。常言道:“细水长流才是永恒,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从思想上加重砝码,逐渐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积累背景知识和词汇量,这种多管齐下、多方并举的策略,一定能帮助学生解决听力障碍,切实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