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有关秋天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秋天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秋天的成语

第1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冰壶秋月: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2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形容冬天的风的成语一

1、折胶堕指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

2、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3、秋收东藏

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4、雪兆丰年

解释: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5、夏虫朝菌

解释: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6、温凊定省

解释: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7、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8、葛屦履霜

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9、冬温夏清

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0、集萤映雪

解释: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1、燕雁代飞

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12、夏炉冬扇

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3、无冬无夏

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4、黄绵袄子

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15、冬温夏凊

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冬日夏云

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17、冬日可爱

解释: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9、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20、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21、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22、缩手缩脚

解释: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23、暑来寒往

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4、欺霜傲雪

解释: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25、林寒洞肃

解释: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26、饥寒交切

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27、寒风侵肌

解释:形容天气寒冷

28、雪窖冰天

解释: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29、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0、嘘寒问暖

解释: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形容冬天的风的成语二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慄: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第3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风吹草动,汉语成语,拼音是fēng chuī cǎodòng,比喻微小的变动。出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吹草动成语的有关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风吹草动成语的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风吹草动成语的近义词蛛丝马迹 [ zhū sī mǎ jì ]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风吹草动成语的造句1、树影印在清澈的水面上,鱼儿在细雨中接喋,稍有风吹草动便倏忽散去。

2、看着风吹草动树枝轻摇、野花竞相开放,缀满山野,闻着阵阵随风飘来的山野的清香,听着虫鸣、鸟儿婉转鸣唱。

3、樱花仿若娇弱女,经不起风吹草动,更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

4、好在对文学那点梦想尚未泯灭,稍有风吹草动,也便扬起一丝希望来。

5、此刻,一切都象在风吹草动,所有重复和低调的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6、最硬的活计和最软的活计,他干起来都是那么一丝不苟,可稍有风吹草动,就激灵一下扭过头来,朝我的窑窗看一眼。

7、当他处于权力核心的时候,所有问题当然不会暴露,可一旦有风吹草动,他必然会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8、结交名人为的是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一有风吹草动便告密起哄、兴风作浪,刹那间把名人围啄得累累伤痕。

9、丁家聚居于城南的一座小村的庄园中,距离县城不远,再加上那个做了主簿的同年,丁慎言原本对于县城的风吹草动知晓得都能及时知晓。

10、两国有所风吹草动,首先用来开刀祭旗,或是收为阶下囚的,就会是他这个质子。

11、有个屁啊,青天白日见鬼了,我看你是眼花了,风吹草动,女人吗,胆子就是小。

12、众人被昨天一闹,都神经兮兮,常稍有风吹草动,便失惊打怪。

13、且莫说虫鸣鸟叫,即便是些许风吹草动也难以听见,林中却是一片肃杀之景。

14、风吹草动,惶惶不安,紧接着风一停,一阵琴声怦然而来,嘈嘈切切,如猿声嚎啼。

15、周一,银行更为不愿互相拆借,一有风吹草动,货币基金就出逃任何投资项目。

16、所以中东地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已经抬头的油价急剧上涨。

17、廉则夜夜平安,半夜敲门心不惊,贪则日日难熬,风吹草动心胆颤。

18、小羚羊一边吃着草,一边注意着四周环境,一点轻微地风吹草动,也会把牠吓跑。

19、秋天的稻田,在一阵风吹草动后,掀起一波波金黄色的稻浪。

20、这帮歹徒警觉心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即更换窝藏地点。

21、你别笑我杯弓蛇影,凡是遭过小偷的人,一有风吹草动便觉惶惶难安。

22、所以任何一个投资者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实质上的影响到你。

23、狼狗的警惕性很高,任何风吹草动都躲不过它的眼睛。

24、现在大家有如惊弓之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心惊肉跳。

25、日渐增多的合作,使中国经济与其他地区的风吹草动密切相关。

26、中央电视摄像头严密监控着外面风吹草动。

27、你留在这里继续监视,一有风吹草动,就打电话通知我。

28、山坡上这片芦苇花,风吹草动,煞是漂亮。

29、所属板块连续几天阳线,有风吹草动就逃。

30、每遇风吹草动,他就造谣惑众,替敌人助威壮势。

31、敌人吃了败仗以后,成了惊弓之鸟,一遇风吹草动,就惊惶失措。

32、教室里十分安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听得见。

33、他做了坏事,一有风吹草动,就怕得要死。

34、个股连续几天阳线,有风吹草动就逃。

35、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36、相信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美联储一有风吹草动就进行降息之时尤为如此。

第4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一、挖掘资源,直观感悟

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成语常常难以正确理解,倘若一味依靠教师的讲解或照搬工具书上的解释,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象帮助学生自主感悟。

身在农村学校,面对开门可见的大自然,教师不妨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去感叹。一到春天,活跃在农田里、山坡上、农家旁的孩子们会发现春光一片灿烂,他们有说不完的关于春天的话题“满树的桃花、梨花、杏花开得正旺”、“油菜花漫山遍野,香气扑鼻”、“池塘里、泥沟中有成群成群的小蝌蚪游来游去”。然后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美术课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美好春光动笔画一画。“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尽在学生的画笔中,同学们徜徉在画的世界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接受成语的熏陶。成语中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同学们的画笔下,省去了老师烦琐的解释,何乐而不为呢?到了秋天,野一片烂漫,南飞的鸟从头顶飞过,学生闻着桂花的香味,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带给他们的秋意。走出教室,把大自然带进课堂,这样的成语教学才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

二、故事入手,趣中求疑

成语言简意赅,教师把意思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只会剥夺了学生与成语交流的机会,他们将享受不到学习成语的快乐。趣中求疑便成了学生叩开成语大门的金钥匙,有趣的故事能唤醒学生对成语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话题中不知不觉地捕捉到成语生动的身影,发现原来成语就藏在有趣的故事中,它比故事更精华。“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为中心思想启迪着学生要勤奋好学,以满怀的信心、百倍的努力不断前进。而这四个成语都巧妙地贯穿在《龟兔赛跑》中。下面让我们从实例中感受一下故事、学生、成语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

(出示《龟兔赛跑》图,听故事)

师:想想《龟兔赛跑》的故事,你知道小乌龟的缺点是什么吗?

生:它腿脚短,跑不快。

生:小乌龟与小兔子比,当然跑不过小兔子啦。

生:小乌龟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它只会慢慢地爬。

师:对了,跑得慢就是小乌龟的缺点,也就是小乌龟的“拙”。你有“拙”吗?

生:我知道“拙”就是我们常说的缺点,我的缺点是上课爱玩。

生:我的缺点是写字不好,总是得“良”。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谈了自己的“拙”。)

小乌龟这一平凡、有缺陷的形象,会让许多学生有亲切感和认同感,而小乌龟的坚持不懈、勇于超越,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何让学生以小乌龟自勉,受到成语的熏陶,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体验,理解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在以故事激趣后,教者紧紧抓住“拙”这个字眼,让学生用故事作比,以小乌龟的“拙”引出自己的“拙”,深刻地明白只有勤奋好学,不懈努力,才能补足缺点,有所长进。在故事的铺垫下,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勤能补拙”的生动实例,不知不觉中,把成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就在学生个体自我满足与愉悦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再探究,再突破,“笨鸟先飞”这个故事会被他们描述得合情合理。在学生丰富的自身感受中,真正达到了学习语言所要求的理解、巩固、积累、活用的目的。

三、生活为媒,以情动之

成语中不仅有精妙有趣的故事,启迪人心的常理,短短的字间还有感人至深的真情。“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是一组有关亲情的成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浓浓的父母之爱、孝顺之情从字里倾泻出来,如果死记硬背这16个字,不仅呆板无趣、毫无生机,而且词中的主题思想、人物精神在枯燥的教学中无血肉无情感,没有想象探究的空间,更没有深度体验的空间,一切与生动活泼的成语教学背道而驰。生活化的成语教学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种,让我们听听情感熏陶下同学们的心声。

(以观察“老牛舐犊”图为引子)

师:小牛正享受着牛妈妈的爱,还有许多小动物正幸福着呢。

(多媒体出示一组小动物亲情的温馨照片)

师:看着这么温馨的照片,你想到了谁?最想说什么?

生:我想到我小时候的一张照片,妈妈为我洗澡,我还在澡盆里玩小鸭子呢。

生:我想到每年爸爸、妈妈都为我过生日,却从来没为自己过回生日。

生:我生病了,最急的是妈妈,马上送我去医院看病。

……

师:老师被你们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就是送给你们幸福的一家子。(在学生深情讲述中,潜移默化地教学成语。)

情是思维迸发的先导,有了情的冲动,学生便有了说的举动。生活化的成语力图克服教学中机械生硬的弊端,从理性走向感性,从共性走向个性,以生活为媒介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成语中人物的呈现、事件的展开随着学生情感的迸发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感染力,而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是对成语最好的诠释。什么是“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如果光用空洞的语言去讲解,学生也许会一头雾水,或是一知半解,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不知何味,不如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成语之间的桥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在纷纷议论中,他们会说出许多自己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享受生活的例子,回忆中透着他们的快乐,言语中流露着甜蜜的幸福,这是教师用任何解释都代替不了的。

四、活动拓展,积累语言

成语的教学重在积累和运用,然而仅靠教材中这些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教师可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拓展学生的成语知识面。

1.借故事学成语。建议每个学生买一本成语故事书,这些故事如细雨、如甘泉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们驰骋在故事王国中,所学的成语与日俱增,语言自然丰富了。

2.收集动物成语。成语王国里也有动物的世界,老师出示各种动物及成语填空,请学生为动物安个家,如:一箭双“雕”、井底之“蛙”、生“龙”活“虎”、对“牛”弹琴……也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动物成语,比比谁收集的成语多。

第5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限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文化知识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背景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外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礼仪、道德等;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等,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欣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和外国歌曲等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以便在讲解时能得心应手。

其次,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随时讲授

由于当前的中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背景知识课,所以我们只能按现有教材,遇到什么讲什么,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在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语,如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作“地板”讲,还可以作“楼层”讲,而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又不一样,美国与中国的说法一样,英国却把二楼叫做“first floor”,一楼叫做“ground floor”;讲到秋天“autumn”时,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表达方法,而美国人称秋天为“fall”;讲到数字时,告诉学生由于宗教原因,英美等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等等。

第三,要注意差异比较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还应当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表现的非常的谦虚,总是说 “没什么”“我做的不好”等等,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回答,对方会感到你自卑或无能,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如,中国人见面后总要问“吃饭了吗?”。而英美人见面后则喜欢谈论天气。又如,“dear”一词,在美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它就不能随便使用。

第四,要做到寓教于乐

第6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幼儿阅读、阅读环境、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45-01

为了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我们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增进阅读技能入手,激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思维创新性讲述,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活动。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笔者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中写上相应的活动区名称“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娃娃家”等等;各区域的材料上又可以贴上文字标记“马路”“”“橡皮泥”“万花筒”“电视机”等等;在当月主题墙上写上本月主题,如“红黄蓝绿”;在幼儿园里这个大环境中,如在走廊、楼梯、盥洗室的墙壁上贴有一些标语“您好”“老师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轻轻走,悄悄说”等等;在户外的花草中有各种花、树的名称牌,有“青青小草,足下留情”“爱护花草,人人有责”这些丰富的文字材料给了幼儿一定的外部刺激,成为幼儿学习文字的潜在动力。我把孩子们的名字写在毛巾架上、杯子架上等。孩子在与教师、小朋友的交往中,“标志”上的名字自然就记住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人与人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又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汉字教育。因此,环境是最能为幼儿创设条件。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立充满温馨、优雅、适合阅读的图书角,专门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着幼儿。 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如现在是秋天,可以在语言区投放有关秋天的成语卡片让他们图文结合阅读,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也让幼儿画了有关秋天的图画,使幼儿忍不住想告诉同伴与老师,自己所画画面的内容。还鼓励孩子把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带来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分享交流,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由于图书角就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和饭后的间隙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象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在不经意间逐渐养成了自觉的阅读习惯。

二、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调整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故事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故事及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技巧。如利用故事插图,让幼儿简单讲述图书情节,组织幼儿续编故事活动等。还鼓励幼儿大胆的在众人面前交流见闻,每天晨谈之前都会请两名小朋友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播报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注意事项。如“今天是星期一,在下小雨,有点冷,请小朋友们多穿点衣服,出门小心路滑……”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愿意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图书,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进行简单交谈,在幼儿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关于天气的词语。知道了温度的概念。这样坚持不懈努力,幼儿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动与浓厚的兴趣。?

表扬奖励也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儿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亲近笔者就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指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孩子在阅读活动中语言完整清楚,声音响亮,或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书画面内容,大胆地表现自己等。及时的给予奖励,如:教师口头表扬,或让小朋友为之鼓掌,或发些小奖品,或以让幼儿亲亲,抱抱老师,得到的肌体上的满足,让孩子有成就感。孩子就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同时,应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有条理、不怕困难、做事有始有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是和学习的兴趣相关联的,良好学习习惯既是顺利进行早期阅读所必需的,也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准备工作。记住这样一句话“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

首先教育幼儿要爱护图书:让幼儿知道图书的制作非常艰辛的过程,培养其爱书护书的好习惯。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姿势:身体要坐直,书放平,不要离眼太近,这样可以预防眼病的发生。最后,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经常注意提醒孩子,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轻轻翻;图书角看书时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阅读时我们非常重视幼儿“指认”技能的训练,让幼儿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使其同时运转,并在每个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话来概括:“手指字,眼睛看,嘴吧念,脑子记”。但是,开始的时候,幼儿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协调运做,经常乱指一气,慢慢的经过长期训练,幼儿能有节奏的指字阅读。

参考文献

第7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1) 月饼以及西瓜,平果,枣子,葡萄等水果;

2) 搜集整理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1. 话题导入

中秋月圆夜,邀孩子一起赏月,并抛出话题,引导孩子思考:

1) 中秋节是那一天?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比较圆润?

2) 中秋节的来历?

3) 知道哪些与中秋节有关习俗?

2. 话中秋

待孩子对前述话题进行了思考,做出了一些回答,甚至提出了反问后,及时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

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也就是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的长度,以太阳的回归周期为年的长度。农历每月一日,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上照不到阳光的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每月八日左右,地球与月亮、地球与太阳之间形成近似90度直角,这时我们能看到月球上被阳光照射区域的一半,即半月;每月十五日左右,月亮运行到了太阳的正对面,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月亮上被太阳照射区域全都能把光线反射到地球上,我们就看到了一轮圆月。而每年农历八月份,秋风吹起,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相对于前几个月明显减少了,能见度明显升高;而且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作物成熟,人心愉悦,古人在此时外出游玩赏月的机会也大增,因此出现了许多赞美仲秋圆月的诗词歌赋。其实,如果从天文学来说,这一天的月亮不一定是最大、最亮和最圆的。

2)“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3)家庭团圆、赏月、吃月饼、赏桂花、观潮、燃灯、猜谜、观花灯等。另外告诉孩子,除了我国,我们的一些中秋节习俗还流传到了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

3. 品中秋

与孩子一起品尝月饼、水果等,一起赏月,一起讨论和回顾孩子已经知道的与中秋相关的故事、传说、成语、谜语、诗词歌赋等,一起体验民族传统,增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的正面感受和对团聚亲情的珍惜。

第8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小学生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比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来积累,通过生活来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标准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方法。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谈一谈积累好词佳句的点滴收获。

一、立足教材,积累词汇,品味优美的句子

1、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有效地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课文内容,记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或段落,随时摘录感受深刻的词句。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如描写秋天的秋高气爽、大雁南飞、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等,再如表达心情的兴致勃勃、兴高采烈等,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字字描写逼真,句句入情入境,品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于是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我都精心挑选3―5个词语帮助学生积累下来,对一些描写优美的段落,指导学生背诵下来,并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恰当运用。

2、依据语言环境积累词语,记住一些名言警句和背诵一部分古诗词,结合教材,紧扣课本,触类旁通。如学了一组描写春天的课文,便布置学生搜集、摘抄写春天美景的成语以及其他自然景物的成语;学习了李白、杜甫或等名人的诗词,再搜集积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学习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或鲁迅先生的作品,便搜集他的名言和阅读他的作品。以点带面,扩大词汇量。

3、在学习其他学科时重视积累好词句。《语文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品德与社会》就不失是积累词汇的好教材,每篇课文不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中大量的好词佳句也可以供学生学习积累。

二、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做好读书笔记

1、注重阅读。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目标应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只有扩大阅读量,才能丰富知识。怎样才能读到大量的读物?我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情况,一是每天中午自习课前利用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学生阅读》中的好文章,然后全班交流阅读心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二是发动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把学生引向书的海洋。

2、勤于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特别是成语、名言、格言、对联、谚语、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加以归类整理,或者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语言也越来越精彩。

3、加强背诵。

熟读成诵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抒情诗文、优美句段要反复朗读,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背诵。比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配乐背诵,同学间合作交流读背,同桌互背等。在背诵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利用小笔头,巩固运用

第9篇:有关秋天的成语范文

现在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欣赏水平。如果在教学中还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会使课堂昏昏欲睡,兴趣索然。相反,如果在教学中穿插其他学科的内容,做到旁证作引,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也觉得教师知识渊博,讲课能够妙趣横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累素材,形成学科渗透,使之成为生物课堂的“调味剂”,使枯燥无味的生物学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其他学科与生物有关的素材,以此来点缀和调味课堂。

一、生物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

语文学科的诗词,成语,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利用诗词词语,找到生物学问题的影子,就会为生物课堂增色不少。例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异曲同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这种动人的自然秋景是秋天气温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在低温的作用下,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叶脉的运输能力逐渐减弱,叶子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不能完全运出叶子,叶子里的糖分越积越多,可溶性原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青素,同时细胞内pH值改变,呈现酸性,使花青素表现出红色,秋天红叶的种类如枫叶黄栌、槭树、柿树等。秋天,也有些植物叶肉细胞衰老,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故而会出现“黄叶地”的景色。如银杏树,每到秋天淡黄色的小扇子型的叶片落在地上,令人不忍踩踏。

又如:《采桑子・重阳》是新高中语文收录的又一首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寥寥数语展现了深秋季节战地的壮丽景象。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也是描写重阳日的。深秋季节,霜后万木萧瑟,唯独傲霜盛开。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花卉。是短日照植物,适应性较强,喜凉,耐寒,生长适温18℃~21℃,最高32℃,最低10℃,虽然水稻、牵牛花、苍耳、大豆等,都是属于短日照植物,但它们不耐低温,中秋前后就成熟枯萎了。

短日照植物是指给予比临界暗期长的连续黑暗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在日照比较短的季节里,花芽才能分化。夏至过后,日照渐短,许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秋季开花的植物多属短日照植物,要使短日照植物,即秋天开花的植物提前开花,就要对它们进行短日照处理。在日照长的季节,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能促进开花,若长期给予长日照,就抑制开花。冬至过后,日照渐长,春夏季开花的植物多属长日照植物,指给予比临界暗光期长的连续光照下的光周期时,花芽才能形成或促进花芽形成的植物。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这样举例佐证,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诗词的意境,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的生物知识有了更好地掌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生物学科和政治学科之间

政治的核心部分是哲学,而哲学的重要部分是辩证思维。高中生物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的时明确指出:“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对课程目标的规定是:“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由此看来。生物和哲学在教学中并不相悖,需要联系和渗透。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例,生命现象中普遍存在着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或称做多样性与共同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是生命科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这些自身结构在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激素作用的二重性等现象就是局部的对立而整体上的统一的典型实例。生命世界最常出现的就是在一般规律中的例外,是特殊的个别,因此,在教学中讲解概念、规律时要特别注意概念、原理的外延及适用范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从个别出发,归纳总结,上升到一般,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然后必然将一般作用于具体的个别,解决个别的问题。哲学是对科学规律的高度概括,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生物和政治学科在教学中相互渗透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