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暴力的解决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上网的害处
1.容易上瘾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地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了健康成长。由于长时间上网,视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加上缺乏户外锻炼,缺少睡眠,作息没有规律,身体免疫力降低。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容易影响学习,荒废学业
青春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应集中全部精力搞好学习。由于很多学生自制力不强,一旦上网成瘾,则一发不可收拾。逃课、晚归、泡网吧,消磨光阴,逃避紧张的学习,虚度自己的花样年华。迷恋于网恋中无法自拔。好像感染了“QQ病毒”一样,打开书看不下去,读书不愿意张口,拿出笔来不愿写字。由于晚上熬夜,整天就像吸大烟似的,昏昏沉沉,怎么能不使成绩下滑呢?据调查,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
4.容易交上不良网友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使中学生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5.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接受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危害。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逐渐缺乏。
二、网络的好处
面对上面一个个不可否认的上网危害,难道与网络绝缘才是最好的方法吗?当然不是。我们总不能因为刀子太锋利容易割伤手就说它不好,如果你抓住的是刀柄,那么不很有益吗?看,网络的好处足可以掩盖它的危害。
1.上网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
通过网络,我们能随时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欣赏大千世界的美丽风光,倾听海内外歌手的美妙歌曲,知道世界上的最新动态,真正让”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得以实现。
2.通过网络我们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地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网络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如在心情不好、闲着没事的时候,上网听听音乐,可以消除疲劳,调理心情。
4.便于交流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方便地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三、为什么会迷恋网络
由调查可以看出,一些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2)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特点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3)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哪些解决办法呢?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
上网时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
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地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络环境
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
一旦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管网吧提供便利。
关键词:90后 代沟 非主流 沟通 鼓励 理解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多年,面对新生非主流90后,已经不能再简单地传承“经验”。对他们的教育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作为一个和90后有“代沟”的班主任,我努力寻找90后共性,并寻求解决办法。
一、90后非主流学生的共性
1.生活条件优越
作为“计划生育”的受益者,90后成为了最受益的第一代人。大多数学生享受了“4+2+1”的家庭模式,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6人的宠爱于一身。自然也就得到了物质满足。
2.缺乏社会责任感
当“万千宠爱”于一身时,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90后,习惯了别人为自己服务,自然只懂享受而忘记了付出。对同学、朋友都不会“吃亏”,更谈不上担负国家社会的责任。
3.自立意识差
“等一下,我问一下我妈。”这已成为90后学生的口头禅,所有的生活琐事都有人包办,学生甚至不会洗衣服,更谈不上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一切。
4.抗挫折能力弱
什么事情都不害怕,其实不是90后的好品质,而是做了任何事情都会有人善后,导致了非正常意义的不害怕.面对挫折,90后不会直面,而是选择逃避,或是用暴力解决,把挫折掩避化或扩大化。
5.对网络依赖性大
学生对“交流”已经不停留在“桌面上”,而是藏起来,通过QQ、博客、空间等交流,或者在大型网络游戏中寻找“人生目标。”
就以上总结的五点共性,在职业中学90后中也同时存在。在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中,还存在以下几点特殊思维:
1.变异的民族荣誉感
在民族职中里,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较强,各民族之间相互较劲。强与弱已不是当初的优秀论而定,而是用暴力的强弱呈度决定哪个民族是最好的。
2.学习成为一切之后
中职90后学生,把学习成绩和技能看得很轻,关注的是怎样吃好、玩好。光荣榜里永远不会有学习好的学生的名字,而是用打架胜利成功章、网络游戏级别榜、化妆技能等来成为他们衡量一个人的“优秀”标准。
3.对未来感觉迷惘
中职90后学生,普遍认为中专文凭是找不了好工作的,读完中职也不会有未来。因此,这成为他们不好好学习的最充足的理由。
二、就中职90后学生的共性和特性,做一些分析与总结
1.让非主流与主流沟通
作为一个和非主流有代沟的“老”班主任,必须先让自己年青起来,主动去学习他们的词汇,明白什么是“CS”网络游戏名词;会玩他们眼里的新型QQ;先用他们的想法去思考问题。
主流要和非主流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QQ号给学生,和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因为90后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一个人。面对问题也希望别人通过“一个人”的方法给自己意见。在他们看来,敲击键盘比说话来得更真诚。如若在QQ上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后,或许你家的沙发会成为他们觉得最温暖的地方。然后,才能把主流的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注入他们的血液。
2.培养社会责任感
中职90后学生,其实也都是“成年人”了,虽然也是在年龄上。如果班主任把手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处理班上的事情,而自己只是在旁边说“我的建议……”而并非“你们必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久而久之会培养出一种责任感,“我是这个集体的主人,而不是看客。”自然而然,责任一词就已经可以让他们接受,从小小的班集到社会到国家。
3.营造家庭或班级
90后的学生,习惯了被人宠,可因此不会照顾身边的人。一个班成为一个家庭,他们自然也有了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照顾不是祖训而是血液里的东西。学生相互关心,如同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在这里是“父母”,但是需要尊重的父母,不是在家那种感觉,学生慢慢学会尊重,班主任亦成为真“父母”。课间教会他们主流思想,课后陪他们说笑,解决困难。让学生佩服“知识渊博”和“善解人意”的主流教师。
4.把握“爱”与“严”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有爱才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当90后的学生明白你无处不在的关心与时,哪怕你对他有斥责,他也会乐意接受。相反,如果学生不信任你,觉得你只是那个替父母管着他的人,他将会对你有对抗行为。因为90后本身就存在“暴力”因子,反抗起来也就会两败惧伤。
但一味地纵容,并非是爱。中职班主任面对思想活跃的90后,更应注意“严”,但这种严并不是“体罚”或者是“喝斥”,而是采用“道理”公式。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难度,90后本身就对古往今来的大道理很反感,加上中职生又多数是社会眼中的后进生。这样就要求班主任从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条件背景出发,一对一的“有格而严”,并非乱严一气,批评在先,讲明白在后。
5.平等对待学生
作为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汉族同学反而成为了“少数民族”。我班学生90%为彝族。彝族90后学生依然有很强的“家支”观念,因此,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过程中,汉族同学成为了被人指着方向的人。在这方面,打掉根深蒂固的“家支”观念,不大可能。班主任应该做的是,先从自己开始,平等对待汉族和彝族学生,学生自然会学习,在主动权上,给予他们相等的机会。让彝族学生学会照顾“少数民族”,把自己民族的好的东西与其分享,汉族同学自然也就会愿意与其交流。
6.让非主法回归主流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记者。
谴责暴力,但不担心再现,打砸事件毕竟个别,街头运动很难避免趁火打劫,只要执法人员及时阻止违法行为,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看到民众的自我意识在提高,社会在进步,大众情绪再难像自来水一样被水龙头控制,收放自如的,基本是演员或别有用心。
邱启明:原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主持人【法制换理智】今天,他们以爱国之名,烧日资企业,即便是自己同胞的车也不放过,仿佛这样后,就回来了,日本国就完蛋了。悲哀的同时,必须反思。如果法制跟不上,给这些人自由和民主,等于纵容犯罪。历史告诉我们,烧者,必须依法秋后算账,否则,明天砸的可能就是你我的家。
任志强: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敢讲真话,人称“任大炮”。
一群流氓以中国同胞的名义为烧的行为辨护。抗战时当伪军、皇协军、汉奸的也都是中国人。别以为是中国人就可以欺负中国人。别以为是国人就可以侵犯国人的财产权利。别以为是中国人就可以践踏中国的法律。在中国烧国人合法的财产不能证明这是爱国。只能证明你们是卖国,出卖国人的灵魂。
加藤嘉一:2003年“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在北京生活将近10年,中日交流的民间大使。7月份离开中国的加藤嘉一在中国出现很多反日游行后,在中国某财经媒体的网站上,贴出了博文: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危险。
“爱国贼”是“为爱国而卖国的人”,绝大多数的“爱国贼”根本没有意识到或不知道自己是个“爱国贼”。“暴徒化”的中国百姓们之表情与举动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或中国人的根本看法,包括我身边的人,他们开始瞧不起中国人,嘲笑中国社会,虽然我也表达了我在中国国内的观察:“烧的人是有的,但中国也有许多反对非法行为的人,不能以面盖点。”
陶短房:网络公知、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首先,在日方通过“国有化”明确立场后,中方也旋即宣布领海基线,这意味着不论“面子里子”,以往充满争议的“搁置争议”前提将不复存在,双方在争端上将直入主题,再无转圜余地。
其次,此事还会影响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划分和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领域的谈判原则,会更强调“在我”,而“共同开发”则变得更加渺茫。
廉德瑰:曾任日本国士馆大学讲师,日本政治学会会员,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同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军事斗争无法根本解决中日争端。我们不排除有使用军事方式解决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军事方法只是最后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首先第一的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军事的斗争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觉得是不适合使用的,但是要做好足够的军事准备。
周永生:外交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兼任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特约研究员,中华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野田政府意欲创造一个实际控制的法理案例,他想在上能够得分和占有优势。野田政府寄希望于在“国有化”问题上,能够标新立异,作为他的政绩在日本历史上“名垂青史”。
另外,中国和日本之间矛盾不断、摩擦不断,这对美国最有利,一方面日本要死心塌地地依赖它,靠它的支持来对抗中国,这样便牢牢地把日本抓在自己的手上。另外,中国要想解决问题,也离不开美国。这种情况下,美国是最大的赢家。而一旦中日矛盾激化,达到不可控的状态,美国就不是赢家。如果中国真的武装夺取,美国的境地就很尴尬。如果参战,跟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抗,它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它不参战,就会在盟国面前失去威信。
冯昭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顾问,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日本的购岛闹剧是针对中国战略性的一箭双雕的谋略,既谋取控制,又可以牵制中国发展。中国反治日本的手段有很多,中日和平大局必须要有双方共同维护,而绝对不能听任日方乱来,由中方单方面承担维护和平大局的重任。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1 2 3 4 5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1 2 3 4 5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1 2 3 4 5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1 2 3 4 5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外伤型】
高三(2)班的邓军超最近特别不愿意去上学。坐在自己前面的刘朋,跟人一谈到高考后的前途问题,不是长吁短叹,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还有隔壁的李小娆,自从前天被班主任请去办公室谈话了一次,也不知道心里装了些什么想不开的事,动不动就泪眼迷离,愁云惨雾,把周围的气氛搞得跟遗体告别差不多;还得提一下同桌“西洋菜”,有难题请教他,他回答人时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大清早地就给人心里添堵……
专家支招――
所谓“外伤型”的表情暴力,实际上指的是来自外界环境的“坏表情”给感知者所带来的心理伤害。通俗点说,即他人通过其表情,传递给我们一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并由此给我们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困扰和压力。
如同上述案例中的邓军超同学,他所遭遇到的三类“坏表情”,实际上是在当前高三学习环境中较为典型的三类负面情绪的真实写照――抑郁、悲伤和冷漠。它们是当事人遭遇学习或是生活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极其自然的呈现方式,往往不受控制。也许刘朋父母最近被迫下了岗,家里经济变得拮据起来,所以一谈到自己的前途,他才这么糟心;也许李小娆因成绩下降,被班主任下最后的“通牒”,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也许同桌最近这几个晚上都在熬夜看书,早上眼皮经常闹起革命,自然就跟你没了像平时那种家长里短的闲聊。
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但一肚子的怀疑和猜忌却叫你觉得越来越不安。“他这脸色是不是冲着我来的呢?”“他为什么总这副德行呀?我招他惹他了吗?”注意啦!当你主动把别人的沮丧情绪转移到自身阵地上时,无形的“表情”渐渐就会成为一种伤害到你的暴力工具。
要知道,通常那些整天喜欢戴着“苦瓜面具”的人,一般自我控制和调节心理的能力都不强,他们不能客观地对待问题,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产生负面和消极的情绪。专家建议,要想躲开这些烦人的表情,一方面,化被动为主动,用笑脸感染他人。看到别人不太高兴,可以试着问候一下,适时讲个小笑话、说件趣事,打破僵局。另一方面,学会“视而不乱”,理解别人的苦衷,告诉自己这些表情并不是针对你的,既尊重了他人,也保护了自己。
【内伤型】
高三(6)班,身为一班之长的钟晓霞,因为要对其他同学做出精神上的表率,所以无论开不开心,每天都笑容可掬地对别人迎来送往。逢年过节,晓霞总会收到来自同学、朋友们的卡片,无一例外地写着“你的微笑最美丽”之类的赞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近一段日子,她经常一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甚至轻易掉下眼泪。
专家支招――
表情暴力中“内伤型”的人,经常是在发生消极情绪时,还依然要勉强维持一种愉悦开心的姿态,心理学上趣称之为“微笑假老虎”。在学习、生活交往中,这一类人往往出于面子的需要,时刻保持笑容,但这种并非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反而让“微笑”成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这只“微笑假老虎”就诞生了。
比起“哭丧着脸”的自然反应,违背自身真实感受的美好表情,会施加给当事人更沉重的精神压力。一方面,对于这副假表情的制造者来说,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勉强表现出与真实状态完全相反的微笑,会使人更加难过更加疲惫。另一方面,这种名不副实的微笑,会给周围的亲人、朋友传递一份虚假的快乐信息,使你本该在接受别人的鼓励和安慰的时候,偏偏却要独自承受更多的压力。
既然,这种“内伤”多源于一些同学的“微笑信条”,专家建议,不妨索性就扯下微笑的“伪面具”吧,这会是一个最好的自救方法。不要把微笑看成是对付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以真实诚挚的心态待人接物,只有真实,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心理智囊团】
当年我高三的时候经常遭遇“暴力表情”,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会很知趣地离开,不去跟别人计较。但对于有些朋友好像是行不通的,她们发起脾气来,真是不管不顾,岂止是表情暴力,动作暴力都出来了,砸东西甚至打人,你还不能不管不顾她们,还必须得硬着头皮装副笑脸来安慰她们。其实每个人都有情绪波动,发泄出来的方式也各异,不过千万别憋在心里生闷气,“表情暴力”也是条很好的宣泄途径嘛!
――东北师范大学2011级研究生・李麒麟
表情暴力,古人有解决办法: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过仅适用于内心强大、神经大条的物种。其实没搞明白,表情暴力到底是给自己还是给别人施暴呢?若要消除表情暴力,岂不是无论喜怒哀乐都不能表现出来,然后还需要回家也心平气和、淡定从容。前者肉毒杆菌可以解决,后者可能只能靠修身养性,且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表情暴力既然不可消除,是人维持身心平衡的必须,那就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吧,其实脸的人又何尝不曾受过别人的脸,今天给别人的,迟早有一天被回来,这样想反而淡定了许多。
――北京大学・西铭
我应该就是属于内伤型的人,遇到问题不善于表达,积攒在心中,为此家人不少担心。随着阅历的增加,开始慢慢释放自己,碰到烦心事儿也会跟朋友沟通倾诉。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调整,朋友的开解只是一种缓解方式。
――齐齐哈尔大学・程鹏丽
很少让自己听悲伤的曲子,很少自己一个人闷着发呆。我是快乐主义者,总是傻乐呵,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让自己失望沮丧的时候,要迅速转移注意力,不去反复想。及时地释放压力就不会让自己的心情存在“亚开心”!
――广西2009年文科状元・黄嫣
不痛快时,我尽量戴上耳机,听听舒缓的音乐,自己安静地工作,安静地看书,不想强颜欢笑,不愿附和谈资。虽然我有时被看做沉默的一小撮,但这是我的方式,不去传染负面,就是在传播正面。
――浙江省2009年文科状元・沈凌波
【关键词】快递 发展 现状 策略
一、我国快递行业现状
中国快递行业的真正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在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快递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经过了三十的年的发展后,如今我国的快递行业可分为三大阵营,分别是国有阵营,民营阵营和外资阵营。
(一)国有阵营
国有阵营主要包括中国邮政,民航快递和中铁快运等,这类企业主要依靠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在全国各地均建有网络营业点,服务范围广泛。目前这类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同时正是因为其自身的优势,再加上又是国有企业,使的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弊端。
首先在快递的运送效率方面,是很慢的,有时甚至要一星期。这与民营阵营中的顺丰,四通一达之类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城市相对较发达的地区,顺丰速运都能做到次日达,而四通一达这些快递公司也可以做到,但与顺丰相比仍较次之。另外,国有快递企业的服务态度也较差,服务意识淡薄。再者,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受国有企业传统思维的影响,其内部的用人制度缺乏创新,延续老一辈的按资排辈的传统,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价格制度缺乏灵活性,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果说国有企业仍旧按部就班,而不改进工作效率,不提升服务质量,在管理制度上也不进行创新和改革,那么国有快递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会大大缩水。
(二)民营阵营
民营阵营主要由服务顺丰速运和 “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组成。随着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再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时间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传统的邮政服务已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呼之而出。
民营快递企业凭借着良好的经济形势,又为客户提供高需求的服务,因此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迅速成长起来,俨然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快递企业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低价格拉拢客户的“四通一达”等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网点的加盟模式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而服务于中高端市场的顺丰速运则以网点直营的模式发展。民营快递企业自诞生以来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在快速的增长下,民营快递行业内部的众多弊端也日益凸显。例如加盟商与总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导致总部对加盟商的管理出现漏洞,也就出现了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服务水平的现象。另外由于缺乏对快递从业人员的统一管理,使得快递企业中出现乱收费,暴力分拣等不负责任的现象。
(三)外资阵营
外资阵营以快递业著名的Fedex,UPS,DHL,TNT,马士基为首,占据着我国国际快递业务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国际快递业务服务。同时,随着其自身在中国的发展,国际快递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这为外资阵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为国内的快递企业带来了竞争。
外资快递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同于我国的民营企业,他们是通过增资扩股,兼并收购等方式,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国内的快递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外资企业有着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以及其覆盖全球的通讯网络;另外,外资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之前都经过深入细致的培训,他们全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如UPS所推崇的心物流。而且外资快递企业在国际快递上的价格一般都会比EMS低10%与15%左右。从各方面的总结来看,国内快递企业的发展不如国外的快递企业主要在于:起步较晚,发展仍然不成熟;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淡薄。
二、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
(一)快递行业的特点
1.资本投入较大
快递行业资本投入较大,需要在营业网点、车辆设备、处理中心、信息系统等业务运营资源方面投入大量资本,而人工薪酬与日常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快递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快递业务多个环节主要依赖人力完成,例如投递环节等,且人均处理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每年随业务量增长需要新增大量劳动力。
3.区域性
我国快递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近两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在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业务量占比最大;其次,中部地区;最后,西部地区。随着产业向内地转移、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计未来中西部快递市场的占比将有所提高。
4.季节性
快递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节日消费的季节性高峰以及每年第四季度社会贸易和运输业务高峰,形成快递业务需求的旺季,对快递企业的峰值处理和投递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每年双十一的电商大战,国内快递业务量将迅速增加至平时的数倍,对快递企业的运输、仓储和处理能力提出了较之平时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快递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快递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政府监管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快递行业增长速度快,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作为新兴行业,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2014年,圆通的夺命快递事件。山东一市民在网上购买一双鞋子,收到货物后不久便离奇去世,究其原因是因为快递公司将有毒的化学物品与其他物品一同运输,运输过程中有毒的化学物品发生撒漏,从而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从这一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如若快递公司严格按照其行业的制定的统一标准来办事,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监督一下,那么这一悲剧是完全不会发生的。最近总能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报道说快递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事件,火灾不仅给快递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对周边的居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快递行业不仅仅只有这些问题,我们还经常会遇到快递公司的收件人员乱收费,不配送要求客户自提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因为快递行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快递公司的管理措施不完善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对快递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及时有效。
2.快递行业中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入职前缺少培训
由于对从事快递的运输,配送,分拣等作业的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而且快递行业是一种按劳分配收入的工资制度,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出现暴力分拣,暴力投递等现象。网民在网上购买商品,若包装措施不好,那么收到的货物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破坏。尤其是易碎物品,如玻璃制品,食品等。暴力快递的屡禁不止,我们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下,企业的培训工作开展不利。
3.快递行业服务态度差,服务意识淡薄
快递行业对于我国来说,仍然是一个新兴发展的行业,同时快递行业也属于服务业的范畴。目前国内快递行业中的快递企业的服务是相当差的。当然服务于中高端市场的顺丰速运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由于快递行业由来已久就有“重前端服务轻投递和售后服务”的现象,这也就导致快递从业人员在后期的配送中出现有利才投,无利不投的现象,而且还会有选择的投送,对于偏远地区不进行投送。另外,对于后期的相关投诉服务,接待人员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拿不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所有的问题和种种不良现象都反映出快递行业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快递服务。
4.硬件基础设施差,系统设备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
我国的快递企业发展有三四十年了,较国外的国际快递企业相比差距很大。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设备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当国外的企业已经在用机械进行分拣时,我们仍然是人工操作;运输运载工具效率不高;装卸搬运费时费力以及仓储设备利用率低等等。而且我国快递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较低。国内的快递企业虽然也已经运用了RS、EDI、GPS等之类的先进科技,但大部分企业缺乏统一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从而严重制约了快递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我国快递行业问题解决办法
1.制定行业标准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快递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快递企业自身的奋斗,而且需要国家的支持。首先,由快递企业中的龙头企业组成快递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所有快递行业中的成员都需要按照标准来运营。其次,政府要完善有关快递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监管机构,不定时进行检查,确保快递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发挥在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快递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2.开展有效的入职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对进入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对服务意识的概念,要让服务意识深入人心。同时也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对市场大环境的判断和掌握能力,以便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3.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
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快递企业需要建立属于本公司的运营网络系统。其次,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对运输工具,装卸搬运设备和仓储设施进化升级改造,以使其能更好的符合机械化作业。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形成专业性的文件资料,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每个快递企业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足和瓶颈,为弥补不足和打破瓶颈,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合作。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一般都没有快递公司。因此可以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快递企业可以共同的在,新疆等偏远地区进行投资建设,共同开发,这样就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在后期的运营中可以由企业来轮流管理,对实现的利润进行统一分配。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运营成本低降低,而且还改善了我国快递行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了一份福利。
三、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情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国的快递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快递企业也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然而,快递对我国来说仍然是新兴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各方面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在保证快递行业发展的同时又解决好其产生的问题,实现快递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我国今后的一个方向。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物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快递行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国的快递公司会迎头赶上国外的快递企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2]张解放,曾琪.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
关键词:校园暴力;行拘年龄;刑事责任
1 引文
2017年1月16日,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取消了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限制性规定,同时将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年龄范围从之前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修改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将行拘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网上也大多是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反对或者说这种将行政拘留的执行年龄降低至14周岁值得商榷,是侵犯人权;另一种认为降低行拘年龄又不是降低刑拘年龄,这种做法可取,可以适当约束哪些行为危险的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但是又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公安部之所以这样的举措,应该是与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有关。
2 何为“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准确来说应该叫“校园欺凌”,严重的就叫“校园霸凌”。它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3 我国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状况
早在十余年前,据有关调查,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就较20世纪90年代提前了2-3岁,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120%,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280%。[1]10-13岁的低龄犯罪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70%。[2]
2015年4月20日北京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5年《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一项对14-18周岁犯罪人群的调查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从2001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20.11%。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18日公布了共计67起校园内发生的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所涉及的地方包括北京市、四川省、河北省以及福建省,这67起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时间分布从2007年至2014年之间。就犯罪人的年龄跨度而言,被告人平均的年龄分布是15岁到17岁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65人,经审查,批准逮捕39人;受理移送审查160人,经审查,117人。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成年人组织、教唆、胁迫、引诱、帮助中小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犯罪案件30人,逮捕14人;受理移送审查25人,21人。
现如今,你随意在网站搜索“校园暴力”一词,便会看到满眼的新闻以及令人发指的视频。如:7女3男扒光一女生、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以及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等等。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孩子稚嫩的面孔,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未成年孩子做出来的事。
4 “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解决办法是否有效
我认为如果仅仅定义为“暴力”,那么就是客观行为所造成的伤害。[3]但是这类事件往往造成受害者的精神伤害更为严重。由于受害者正处于青少年期间,本身心理与精神都比较脆弱,有些所谓的暴力事件已经不在事件的的殴打,而是变成了辱骂,精神伤害,这应该叫“欺凌”。因为现在只要出现这种校园事件,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是校园暴力事件。所以才给了校方、施害人家长等监护人、施害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可以将此客观行为定性为理性不足的孩子们的嬉闹、打闹,所以大多是批评教育为主,并没有实质上的解决,最多也就是施害人及其家L的赔礼道歉和一些赔偿金的支付。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看似皆大欢喜,其中隐藏的问题却值得人深思。
首先,如果遇到哪些本来就对孩子管教不当的家庭,此类事情发生后,似乎对施害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也许事情风声结束后,他们还会继续施暴。其次,受害人会认为他受的伤害并不是所谓的赔礼道歉或者支付一些赔偿金就能弥补的,他可能会认为社会的不公,校方与施暴者的草草了事,他今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身体上的伤害可能很快痊愈,那心灵上的伤害呢?可能他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经历了这件事后,他一蹶不振,前途无限渺茫......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对待“坏人”的做法就是将坏人绳之以法,当然这里的坏人可以理解为“违法者”。但是对于这方面行为事件的“法”都没有,何来以法绳之?你可能会说,站在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角度说,他们还是个孩子,他们还没有较为健全判断力,他们的心智还很不健全。可是近年来持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现在这种视频也比比皆是,似乎那些施暴的“孩子们”觉得是欺凌别人并拍下来上传到网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这真的很令人寒心。再次就是一些潜在施暴者的青少年,在看到之前的施暴者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学校对其的处罚也是很轻微的,所以他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反正我还没有到法定的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甚至是在年龄处于14-16周岁的青少年认为只要自己不实施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这八种犯罪行为的,就可以逍遥法外,肆意妄为。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想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带有主观恶性的想法施暴,他们就是想要欺凌这些受害者。
5 总结
纵观各国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由于德国刑法的影响,几乎整个欧陆法系国家都采纳了14周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但是“已满14不满16的人只为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八种犯罪承担责任”却是中国特色的规定,在德国刑法第19条、日本刑法第41条,中国台湾刑法第18条都仅规定不满14周岁者,不承担刑事责任。我认为,时代变了,我们并不是要改变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适时修改其中的一些法律规则。好像只要说到修改法律,很多人都认为这会使法律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会故步自封,有些法律规则是从前立法者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如今国情变化了,难道不应该改变法律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吗?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可看出,降低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参考文献
[1]李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建议[D]西南政法大学,2011.
关键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 情怀与表现
为了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表现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广泛收集有关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表现》项目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分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回收有效率为89%。在认真梳理、分析调研材料的基础上,作出以下调研报告。
1.调查情况简介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刻关注国家动态
据统计,87%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阅读网站新闻,搜索相关论坛,观看电视新闻报道等方式了解国家时事,关注国家动态。
尽管寝室没有电视,学生在了解外界信息方面主要依靠网络和报纸书刊,信息量有限,但在这种情况下,仍有绝大多数同学了解和关心涉及国家的问题,说明多数的学生是时刻关心国家时事的,从而反映出多数学生是爱国的。
(二)从实际出发,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调查显示,93%的学生愿意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国家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纵观近几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志愿者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救助受灾群众。同样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更有大批志愿者出现在大街小巷,向国内外友人提供帮助。这些行为都在无形中感染着人民群众,唤醒着更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据了解,81%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偏向理性化,反对用暴力或更激进的方式解决问题。
大部分学生对在抵制日货方面的行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用理性的方式解决为题,如参加由合法的签名游行示威活动、在外国餐厅就餐时索要发票等。
(四)提升自身修养,展现爱国主义精神
调查中发现,有68%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的队伍中去,成为国家的后备力量,在国家为难之时挺身而出。75%的学生有意向继续相关专业的深造,希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以现代化非武力的专业化技能解决国际争端。
2.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虽然反映出了很多主流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人们的期望相比,有些学生还是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的。根据调研情况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一)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成度还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12%的学生对国家大事一点也不了解,同时,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对国家的事的了解基本源于听周围人的讨论,甚至根本不知道。
就此我们认为,对待时事的关注程度很大程度上能显示出一个人对国家的热爱程度。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这就显示出了大学生对国家现状和前途的不关心。
(二)一些大学生的爱国行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14%的学生表示不会参加合法的爱国游行等活动。与此同时,8%的大学生认为当中国遭到外来侵袭的时候,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他们表示不会去参军。
我们认为,大学生缺乏参加爱国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大学生对爱国行为的认同度和参与程度还不够的,有8%的学生认为个人权利至高无上,换句话来讲,也就是这些学生认为个人权利高于国家,在国家遭到侵略的时候也不会挺身而出,为国献身。
(三)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行动过于偏激
据调查分析,一部分学生认为对于达赖集团策划暴力犯罪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西方恶毒攻击中国等事件,应动用武力来解决。这种激进行为过于偏激,更多是寻找娱乐趣味,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事件,不应采取不理智的行动。
(四)一定比例的学生对祖国的认同率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32%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如果有可能将会移居海外,不打算移居海外的只有26%,另外还有18%的人犹豫不决。
打算移居海外的学生认为,国外的经济较比国内发达,国民素质较高,教育体系发达,生活条件好,政治制度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等。他们认为国内各方面较比国外都相对落后。我们认为崇洋的心理,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较低。
3、解决办法
(一)增强集体荣辱感
参加座谈会的同学纷纷表示要做好分内工作,多参加校园活动,增强集体荣辱感,作为表达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集体观念强,才能形成强烈的爱国情。
(二)不断推陈出新
爱国主义教育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应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我们的心田,让人们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也不一定要铺天盖地,也许一部电影,一卷著述,一则故事,一首歌曲,一个游戏,一个活动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之处,让人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由此看来,形式的创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同样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确保与时俱进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媒体在宣传爱国主义的时候,引用的还是很久以前的例子,虽然很有代表性,但对于大学生来说符合时代特征的人物事迹会有更好地宣传效果。
(四)正确引导,注重实践
大学生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段,做事容易激进,易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理性思考问题,因此需要大学生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指导自己的爱国行为,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教育,学校方面可以举办相关社会实践,如体验贫苦生活,让大学生亲身去体验,去了解,使感性思维方式上升到理性高度。
参考文献:
【1】陈海青.钱伟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2】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平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人权意识的觉醒。对妇女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一个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少数人群体的全球性难题。针对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许多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制度并在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司法实践中运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北京95“世妇会”后,家庭暴力问题才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至今还没有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现存的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笼统,难以操作,导致实践中对受虐妇女的保护和救济力度不够。不可否认,截止到目前我国仍处于反家庭暴力的初级阶段。
一、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现状
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其中95%以上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暴力。近年来,国内家庭暴力已经呈现出多发和高发趋势。有资料显示,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家庭暴力上升了25.4%。施暴者往往手段残忍,迫于施暴者的,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不敢回家、不愿回家。遭受家庭暴力之苦的妇女基本处于求庇护而不得的境地。在此情境下。我国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也应运而生。我国第一家妇女庇护所,是在1995年9月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之际创建的。它是由湖北武汉侨光调料公司的经理、女企业家张先芬投资兴建的,名叫“新太阳女子婚姻驿站”。随后,全国各地的妇女庇护所陆续成立。然而,这些庇护所并没有“兴隆”起来,一边是庇护所“门可罗雀”,一边仍是受虐妇女“庇护无门”。
(一)庇护所“寿命”普遍较短
我国第一家妇女庇护所“新太阳女子婚姻驿站”开办后不久迫于各方压力,便不得不解散。1996年,上海南方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由于无法注册,仅成立两个月就关闭了。吉林省永吉县家庭暴力避险中心,在开办一年多后,由于借用的房屋被收回等原因停办。湖北孝感妇女儿童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开办一年多停办。近年,各地常有庇护所建立的消息。但很快倒闭的消息也如影随形。于是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妇女庇护所,称它是“风中之烛”。
(二)接受庇护的受虐妇女数量极少
2003年6月,宁波中兴社区成立浙江省第一家妇女庇护所。给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免费庇护。近半年时间里,去那里寻求庇护的只有一人。同年11月25日开业的江东区阿林妇女庇护所,开业后还没有一位妇女要求接受庇护。2002年lO月17日大连市反家庭暴力避救中心正式挂牌,但半年过去了,前来投诉的1600多位妇女却无一人人住。2004年,位于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清缘里社区的妇女庇护所,作为京城首家、也是全市惟一的一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暂住帮助的庇护所,挂牌一年以来竟还没有接待过一名受虐妇女。
(三)庇护所设施不健全、服务不完善
完善而健全的庇护所,不仅要保障受庇护妇女的基本生存条件,而且要能够向受庇护妇女提供相应的法律帮助、医疗帮助、心理帮助和技能帮助。不仅能够医治她们受伤的身体还要安抚她们受伤的心灵,帮助她们分析现状,讨论今后生活的长远计划,并让她们看到安全稳定的未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妇联、司法、民政、医院、劳动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我国现行的庇护所多为妇联组织牵头成立的,在实际运行中,资金缺乏成为妇女庇护所正常运作的一大障碍。据辽宁省妇联相关人士介绍,在全省各市创办的21个庇护所中,有六成面临尴尬:很多房间里的被褥、洗漱用具、电视、书籍等用品,都是靠社会捐助的,条件非常有限。由于资金缺乏,宁波中兴社区的妇女庇护只能借用社区内的志愿者家庭作为庇护场所。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能力为受庇护的妇女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无法取得受虐妇女的信任也就不足为奇。
(四)庇护所的私密性较差
我国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所成立时往往声势浩大并会挂上明显的标牌。遇有受虐妇女寻求庇护时更是媒体采访报道不断,受虐妇女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她们希望获得暂时安全、安宁生活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如,南京市下关区小市街道妇幼庇护所成立时几乎南京所有的报纸都进行了报道,挂着“妇女、儿童庇护所”牌子,每次一有人到这里住,就像是个焦点一样,大家都来关注,特别是媒体。这么一曝光,已有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更多。
(五)庇护所缺少法律保障和规范运作
由于我国暂时还没有为受害者提供家庭暴力庇护场所的相关法律规定,因此,由妇联和其他相关部门组建的庇护所没有合法的身份,缺少法律的保障,生存空间狭小。庇护所有妇联牵头,依托企业成立的,有设在民政部门的,有设在社区的,由于庇护所的模式不同,在日常管理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各自为战现象普遍。
二、境外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扫描
据悉,西方的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运动最早始于英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国有500个妇女和儿童针对政府停止对学校儿童供应免费牛奶一事示威,得到很大的社会反响。其后,她们便经常定期会面讨论妇女遭遇。当她们发现许多人家中存在暴力行为时,便创议为受虐妇女开设避难所,并于1972年在伦敦首创了“妇女庇护所”。英国妇女救助联合会作为英国全国性的致力于消除家庭暴力、支持和帮助受害妇女的福利组织,在妇女社会救济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反家庭暴力起到了突出的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现在该组织拥有250家庇护所,为在家中遭受暴力的妇女提供安全的食宿、实际的和精神的支持以及法律和福利权益的帮助,并开展妇女援助全国帮助热线业务。
美国的受虐妇女运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1974年,明尼苏达州的妇女宣传者组织开始尝试为受虐妇女做事。两年后,两个过去曾经受过虐待的妇女在波士顿开办了“过渡房”,这是美国避难所的雏形。其后,避难所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此外,美国还设有全国反对家庭暴力联盟和国家联盟等管理机构。美国的“妇女庇护所”是一种非营利性质、专门为受虐妇女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受虐妇女在这里不仅可以在生活上得到暂时的帮助,也会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得到很多辅导与支持,提高自信和谋生能力。被丈夫殴打、又没有地方躲避的妇女,可以申请来庇护所,庇护所为这些妇女提供一切吃、穿、用、看病等,受虐妇女甚至可以将来成年的孩子带来一起生活。庇护所的地址是保密的,要去庇护所的女性可以打电话给警局、社会服务部门或24小时热线寻求帮助。庇护所一般可以暂时居住6 8周。现在,美国各州类似的保护受虐妇女的处所有2000个。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约100个妇女庇护所。其最早的两个庇护所成立于1975年。所有庇护所都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开放。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标志和门牌,其地址和电话也是保密的。庇护所还向不住在庇护所的妇女及其子女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或者,电话咨询服务,并与不同的社区组织合作,提供个案转介和这些组织所没有的服务。另外还致力于维护受虐妇女的权益,以及夫妻暴力的宣传和预防工作。作为妇女庇护所网络的一个补充,还有一条专门针对夫妻暴力的紧急求助热线,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向公众提供免费、匿名、保密的电话服务,主要是即时告知受虐妇女哪些庇护所有空闲的床位可以入住。这一服务始于1987年12月,目前由司法部资助。
三、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平台构建
解决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庇护问题,远非建立受虐妇女庇护所这样单一、表面的解决办法所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从立法司法、社会意识、理论制度、运作机制等方面首先为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庇护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在此平台之上受虐妇女庇护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国外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的成效以及我国家庭暴力受虐妇女庇护的尴尬都是很好的例证。
(一)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
法制社会,制止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我国已经签署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公约》等国际公约,又是《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文件的承诺国,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家庭暴力。而真正履行我们所承诺的国际义务就必须将承诺的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在此背景下反观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最为关键l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缺位,而且散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中法律规定,也大多为宣言性规定、操作性差,且主要停留在对施暴人的事后制裁上,对暴力行为持续发生过程中受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则缺乏有效的措施。尽快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构建以《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家庭暴办防治体系,强化执法机构干预家庭暴力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细化对受害人救助和施暴人制裁的程序和措施,增强可操作性,有效遏制家庭暴力、制裁家庭暴力行为、保护和教助家庭暴力受害人已是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
我国《宪法》第48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l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也都明确规定“男女平等”,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家庭本位”等观念根深蒂固。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决定了实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向现实中的男女平等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实质上是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观念的外化问题。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殴打妻子被认为是“管教妻子”的沿袭以及把处理家庭暴力案件认为是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点依然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案件法律干预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对暴力一定程度的纵容和助长。在全社会推广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澄清对家庭暴力性质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对实现男女平等从法律到现实的转变,根治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顽疾至关重要。
(三)引进受虐妇女保护相关制度理论
1,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
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是指在特定情形下,经当事人诉请,法院可以裁定强行中止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对共有财产加以分割,实行分别财产制。法国、瑞士等国家都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特定情形下允许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分割,解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丈夫没有个人财产,而受虐妇女又不愿选择离婚时,其人身受到伤害的赔偿由夫妻共同财产赔偿的荒谬。实现婚姻非解体情境下的受虐妇女人身伤害公平赔偿问题。
2,保护令制度
保护令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有效期间内禁止家庭暴力施暴者靠近处于危险中的妇女及子女,并强制其限时搬出申请人的住所。美国、英国等国家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令制度。保护令制度,可以为受害人及时隔离施暴者,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和再次发生,有效维护受虐妇女的人身权利。
3,“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最早由美国临床法医心理学家雷诺尔·沃柯医生提出。他认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虐待的女性会产生一种无法摆脱施暴人的心理,一旦当虐待超出她们的承受能力而杀害丈夫时,其专家证言可以作为该妇女的行为系正当防卫的证据。“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可采证据最早被用于加拿大的司法实践。“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而被迫杀夫的受虐妇女得以无罪释放,减轻或从轻处罚找寻到了理论依据。
(四)建立多部门合作的运作机制
英国伦敦以哈默史密斯和富尔海姆区为试点,经过长达4年的努力,创建很多机构合作、团结一致反对家庭暴力的运作机制,并开始作为对付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而被人们接受。我国的反家庭暴力运作机制应借鉴英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公、检、法、司、卫生、民政、劳动、妇联筹多部门合作的反家庭暴力运作机制。不仅要明确各部门在反家庭暴力上的职责,要求所有与家庭暴力救助相关联的部门都必须重视家庭暴力问题,同时要强调所有相关部门必须团结协作,形成反家庭暴力的合力,遇到任何类型的家庭暴力事件都能在工作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受害人四处投诉、求助无门的现象发生,同时为受害人提供最有效的援助途径,减少受害人的求助成本,防止低效率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对受害人服务的无障碍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