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在P·T治疗中因听理解的障碍,主动参与性极差,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很多患者因此放弃治疗。现报告3例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引入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即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进行P·T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此3例主要是针对运动功能及语言进行评测,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简称布氏分级法),语言评测采用钱景公司生产的语言障碍诊治仪ZMZ.1型仪器检测。避免人为误差,相对可靠。治疗方法利用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结合P·T康复方法:用简单的大声指令,配合简明的手势,提示肢体活动方向,叩击需要收缩的肌群。对正确的反应,面带微笑竖拇指说好,以示表扬。反复刺激,模式固定,强化诱导其对P·T训练动作的理解、配合。P·T康复训练方法,以Bobath手法为主,辅以Rood、Brunnstrom等康复方法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循序渐进。疗程3个月。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67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3个月”就诊于我院脑血管病康复中心。既住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查示左侧额、颞、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言语障碍,听理解、命名、读、写均不能。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深浅感觉障碍,右侧病理征阳性,肢体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0级,右下肢Ⅰ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经系统康复治疗(如前述)3个月,运动功能上肢达Ⅱ级,下肢达Ⅳ级。肌张力增加,肌力上肢3-级,下肢4级。Barthel指数由25分提升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小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与命名也有较大改善。

病例2 女,45岁,以“右侧肢体力弱4个月”就诊我院,平素血压低,90/60mmHg左右。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理解、命名、读、写均较差。有简单的自发语、刻板的一两个字。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Ⅰ级,右下肢Ⅱ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前述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运动功能右上肢布氏分级达到Ⅲ级,右下肢达Ⅳ级。Barthel指数由30分提升至70分。由无站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及命名改善较多。可以表达3至4个字的短句。

病例3 女,56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2个月”入我院。既往高血压6年。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语言障碍,听说读写均差。右上下肢肌力1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布氏Ⅰ级。肌张力低,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系统治疗(如前述)3个月。右上肢肌力达到3级,右下肢达到4-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达到布氏Ⅲ级,肌张力增高。Barthel指数由0分提高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命名亦有改善。

2 讨论

失语症是因大脑损伤所致的语言障碍,至少有1/3以上脑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1]。完全性失语是病损最严重、治疗难度大且效果差的一种失语症,占失语症的22%[2]。完全性失语属于重度失语群,属非流畅性失语。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表达都受到损害的一类失语。病变部位,认为是大脑优势半球的sylvius沟周围的语言区域受到广泛破坏。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的梗死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表现为自发语言极少或无命名,复述不能,音读不能,语言、文字理解均受到损害。即所有的与语言有关的理解与表达功能均受到严重损害,只保留了极少数残留语言[3]。上述3例均符合完全性失语。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要求:(1)利用强的听觉刺激。(2)适当的语言刺激。采用的刺激必须能输入大脑,选用适当控制下的刺激,在难度上要使患者感到一些难度,但尚能完成为宜。(3)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多途径输入,例给予听刺激的同时,给予视、触、嗅等的刺激,可以相互促进效果。(4)反复利用感觉刺激。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能会提高其反应性。(5)刺激应引出反应。一项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6)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患者对刺激反应正确时,要鼓励和肯定(正的强化)。得不到正确反应的原因,多是刺激方式不当或刺激不充分,要修正刺激[4]。基于此,反复给患者易接受的简单命令语言,辅以手势及叩击拟欲产生收缩的肌群,反复刺激,强化,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对正确的反应进行正的强化。完成对患者自主运动的诱发,促进功能康复,同时对其语言的理解,亦有较好的帮助。本文的3例进行了探索性的康复训练,但收效较大,提示了我们完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并不是禁区。

参考文献

[1] 赵瑞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0,15(6):86-87.

[2] 汪洁,张清丽,吕艳玲,等.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改语版的测验量表-105例患者测验结果的病前总结[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3):111.

第2篇:脑型瘫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治疗48例脑瘫患儿,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物理治疗方法,运动疗法包括Vojta诱导法和Bobath法,理疗方法:包括脑循环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仪器治疗。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评分均得到了改善,实验组患儿的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物理治疗对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作用,费用较低,有利于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脑瘫 患儿 物理 治疗 运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84-02

儿童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为脑瘫,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儿童脑部在发育未成熟时发生的非进行性的脑部损伤[1]。患儿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智力下降、姿态和行为失常、言语失调、癫痫等症状,对患儿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了儿科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2]。脑瘫患儿的物理治疗是缓解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我校2009年的9月至2011年的9月物理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体会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校2009年的9月至2011年的9月治疗48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儿童的诊断标准[3]。患儿均为我校治疗的学龄前期儿童或学龄期儿童,治疗前均取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8±1.4)岁。脑瘫类型包括痉挛型脑瘫34例,手足徐动型脑瘫9例,共济失调型脑瘫3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2例。患儿均排除有先天性疾病、脑部肿瘤、脑积水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的脑瘫类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具体为:①运动疗法包括Vojta诱导法和Bobath法,即治疗师通过促通拍击等手法矫正异常姿势,训练患儿的抬头、翻身、爬行、坐立、行走等姿势,使患儿翻身、爬行、抬头等姿势恢复正常。治疗频率为1h/次,1次/日,3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②理疗方法:包括脑循环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仪器治疗。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时将主电极置于患儿的乳突处,频率为130Hz,强度60%~80%,每次20min,2次/d,2周为1个疗程。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时,将A路电极置于腓肠肌两端的肌腱处,将B路电极置于腓肠肌拮抗肌—胫骨前肌两端的肌腹,电流交替出现,频率相同,强度以引起肌肉收缩为准,20min/次,1次/d,20d为一个疗程。理疗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继续进行治疗,共治疗3~4个疗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肌肉牵伸、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能力训练。

1.3 量表评价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GMFM-66)对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GMFM-66量表共分为A、B、C、D、E这五个部分。评估在安静、独立的房间内,由专业物理治疗师负责执行。室温控制于20℃~30℃,患儿穿戴1~2层的衣服。患儿家长可以在旁,但独立动作需要患儿自己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 Statistic 1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坚持完整个训练过程。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的各项评分均得到了改善,实验组患儿的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小儿脑瘫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二[4]。学龄前期儿童是指3周岁至7岁入学前的儿童,学龄期儿童指的是6~12岁的儿童,这部分12岁以下的儿童是脑瘫患儿发病的主要群体。经过有效的治疗,脑瘫患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提高,但患儿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肌肉平衡失调,却是一直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患儿长期不运动,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将会诱发髂腰肌缩短,臀大肌、胫前肌、臀中肌无力,内收肌和腓肠肌痉挛等肌肉失衡症状,影响患儿的运动功能。另外,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或出现停滞,往往需要父母亲戚或者保姆长期陪同治疗,对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也造成一定的影响[5]。儿童的神经系统受损后的代偿功能强,虽然患儿患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伤,出现肌肉痉挛等症状,但现代医学认为,神经细胞可以通过替代周围细胞的功能,生长出新的轴突和树突,从而恢复神经兴奋传导[6]。这提示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和干预,可以纠正异常的姿势,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代偿。

物理治疗是患儿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利用神经生理学的远离,借助于工具等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发展,恢复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对患儿的肢体进行适当的刺激,可促进肢体功能以及脑部受损部位的恢复。Vojta诱导法和Bobath法对患儿末梢神经加以刺激,通过末梢的感受器将刺激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激发机体的代偿作用[7]。脑循环治疗仪通过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微循环状态,提高脑细胞的供血量和供氧量,避免脑组织坏死,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8]。痉挛肌治疗仪则可以输出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儿的痉挛肌肉和对抗肌,使肌肉交互抑制而起到松弛肌肉的作用,提高肌力和运动功能。

GMFM是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改变情况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脑瘫患儿的GMFM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并且治疗前后的GMFM量表评分可以反映临床治疗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9]。本研究的脑瘫患儿多为痉挛型脑瘫,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66量表评分较低,说明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受到了影响。在经过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GMFM-66量表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治疗过程中,患儿有可能因不适而产生烦躁、厌倦、畏难心理,不配合物理治疗。因此在整个物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医师应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医师,根据患儿的个体类型来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并开展对患儿家长的培训,指导患儿的家长学会相应的方法,在家庭中进行进一步的训练[10]。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提高患儿残余治疗的积极性,培养患儿的兴趣。比如,物理治疗师可以将物理治疗设置于游戏的过程中,让患儿在游戏时自然的得到锻炼,也可以使用辅助器辅助治疗[11]。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指导其自己主动进行肌肉训练[12]。

综上所述,物理治疗对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作用,费用较低,有利于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方法。脑瘫患儿的物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儿及家长应坚持努力,配合物理治疗师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泌,黄东锋,刘鹏,等.脑瘫儿童的家庭物理治疗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57-358

[2] 韩红芬,王小玲.60例小儿脑瘫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1,8:52-53

[3] 张淑琴,娄彦.小儿脑瘫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6-161

[4] 郭光,李瑞花,阙立双.间歇与持续物理疗法治疗婴幼儿脑瘫的疗效对比.广东医学,2011,32(4):500-501

[5] 朱韶英.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小组工作方案及其实施——以脑瘫儿童的服务实践为例.中国社会导刊,2007,16:32-35

[6] 李敬英,刘瑜.Vojta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健康月刊,2011,30(6):281-282

[7] 郭春香.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09,1035

[8] 汪捷峰,林俊,熊萍,等.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8:35-36

[9] 史惟,廖云贵,王素娟,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838-839

[10] 张丽燕,范魏魏,佟.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效果分析.黑龙江医学,2002,26(12):960-96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