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

第1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1.1绿色建筑评价的主体

1.1.1申请单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认证的申请单位主要为项目的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时,以业主或开发商作为申报单位;在申报设计标识时,以设计单位作为申报单位;申报运行标识时,以物业单位作为申报单位;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申报绿色施工标识。

1.1.2评价单位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由住建部委托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组织成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标办”)来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住建部的监督与管理。绿标办直接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同时住建部还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筑主管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1.2绿色建筑评价的依据

目前开展绿色建筑认证所依据的管理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1.3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申请单位和评价单位两方,开展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流程相同,均由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评价单位组织专业和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和颁发相应等级的证书和标识。

1.4现行评价流程存在的不足

现行评价流程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对于申请单位而言,具有政府背景的评价单位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认证评价,难以提供全程和及时的指导服务,特别是在对绿色建筑最终“绿色”影响程度最大的前期阶段,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决策或设计的方案还未成熟,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还未开始,难以给申请单位的方案以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来避免影响最终绿色目标的实现或减少因专业知识和对政策了解的缺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2)对于评价单位而言,由于政府背景决定了其首要职能应该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战略,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以及进行行政监督,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目前的流程,将难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此外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参评项目越来越多,无疑给政府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

2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的构想

2.1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

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时,建议在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申请单位和政府之间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主要出于以下考虑:1)普通的建筑设计评价是对所设计的建筑成果在满足并支持人和环境的表面或内在需求及价值方面的程度的评价。而绿色建筑评价注重的是建筑环境特性,因此绿色建筑评价需要具有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生态学等良好专业背景的专家来执行。成立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评价人员接受建筑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授予和管理,使得从事绿色建筑咨询评价工作的人员更加专业化,不仅有利于相关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评价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准确。2)项目前期阶段对项目最终的“绿色”性影响最大,设计人员应较早地考虑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条款,而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的提前介入和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充分发挥其辅助决策与辅助设计的功能,不断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有将利于业主或开发商更好达到预期的绿色目标。3)更好地体现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的层面上,如制定科学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战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评价体系;颁布各项优惠措施,调动绿色建筑开发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工作上。

2.2分阶段评价

绿色建筑强调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低限度的影响环境。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也应按照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特点,如图3所示,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分阶段进行。依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价的指导思想,可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项目策划评价、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施工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四个阶段性评价,这与建设项目开发的过程也是相一致的。评价时,按照我国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核心内容和标准进行评价,只有某阶段达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只有每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才能认为项目为绿色建筑。分阶段评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对那些可能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可以及时修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2)有利于各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得责权利更清晰,对各参与方的评价有了科学的参考标准,尤其对一些界面工作的划分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3)有利于加强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强整个项目开发团队的理解和沟通,各方可以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各自的工作,对各阶段所参与的工作更清楚,避免了项目实施中的责任“盲区”。同时也有利于业主或开发商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掌握,确保项目绿色目标的实现。

2.3改进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基于上述思想,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发现,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其可以全过程地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为申请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分担了周期时间长和评价工作繁琐的评价工作。

3结论

第2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 工程咨询企业,绿色建筑评估咨询,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on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 carry out a simple analysis of consulting industry starting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Then to enter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WOT consulting market is briefly analyzed; finally th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trategy consulting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 evaluation and consul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certification logo

中图分类号: TL372+.2

1.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启动背景

1.1绿色建筑评估咨询行业的发展历史

国内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给绿色设计咨询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早在2008年,即专业的绿色设计咨询公司进入中国的第5年,国内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的市场总量就达到了近12亿多元。

从2003年LEED认证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专业的绿色建筑认证评估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在随后的8年里,随着LEED评估体系逐渐被商业地产公司在大范围内的使用,众多项目逐渐培育了一个新兴的设计咨询行业——或称之为评估咨询行业可能更为确切一点。

2006年起,中国本土“绿标”的颁布与实施,更是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描绘出了广阔的前景与空间。

1.2国内政策背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政策的倾斜和逐步的重视,绿色、节能也将逐步从提倡、鼓励发展变为奖励乃至强制。纵观2012年以来国家层面上的“红头文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也越来越加重了“鞭策”与“激励”的色彩。

2012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167号文件将力推我国绿色建筑由“启蒙”时代向“快速发展”时代转变,凡是对绿色建筑事业发展有所追求者,均可从中得到明确的宏观政策导引。

通过以上分析,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是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业务必将成为工程咨询企业绿色业务的增长点。

2.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行业现状

2.1行业现状及特点

据《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调研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去除大型建筑设计院下属的业务部门,以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为主营业务,或副营业务的公司不少于116家,其中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咨询机构为23家。因为进入门槛低,尚未对企业资质有要求,每年还会有不少之前从事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咨询、节能服务的企业进入到该行业。

2.2行业业务类型

2.2.1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与节能优化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物全年逐时能耗分析。

小区热环境,风环境,日照模拟评估,室内环境品质评估;自然通风,照明采光,

热舒适性评估。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墙体构造,遮阳,门窗幕墙系统节能方案设计。

节能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诱导式地道通风。

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行性论证: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小型风力发电设计。

2.2.2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为基准,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评估认证。包括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认证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两类。

2.2.3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认证

为适应住宅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依照《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及其管理办法,对申请的住宅小区进行评估认证。

2.2.4 LEED咨询认证

LEED咨询认证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该体系遵循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政策和方针,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其被认为是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2.2.5绿色建筑咨询全过程管理

协助业主从项目的规划到正式运营,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开发,确保项目充分满足“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规划阶段: 小区环境分析,能源规划建议,节能技术论证。

设计阶段: 建筑能耗分析,日照采光分析,节能方案设计,节能产品选择。

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的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施工废弃物管理。

验收阶段: 建筑调试计划。

项目结束: 能耗监测,物业建议,宣传展示,教育示范。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主要分如下几种:

LEED(美国);

BREEAM(英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如上分析,因为准入门槛低,且目前我国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对企业资质提出相关要求,因此每年将还会有不少之前从事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咨询、节能服务的企业进入到该行业,因此可以预见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性将会比较大。

3.工程咨询企业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SWOT分析

3.1优势

工程咨询企业结合公司现有的工程咨询等专业团队资源,易于对绿色评价工作进行引导、整合,也更容易形成企业自有的服务产品架构,并能形成产品连动性,产生品牌利润与结构利润。其盈亏平衡点由企业自己决定,不受规模经济的行业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工程咨询企业,以工程咨询为先导,可以在占有市场信息资源方面领先一般企业。

工程咨询企业,以工程咨询业务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性经济分析评价优势,为业主提供绿色建筑价值工程体系,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工程咨询企业利用原有的人力资源,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工程咨询企业跟设计院相比,更愿意花费人力资源与成本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咨询服务。

3.2劣势

工程咨询企业与设计院比较,公司通常会缺乏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往往无法单独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业务,在设计评估咨询业务方面通常只能采取配合或合作的形式介入。

工程咨询企业与从事绿色环保产品研发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比,公司缺乏相应科研力量的技术支持,在数据的获得与计算整理方面需要与之合作。

3.3机会

1)国家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扶持与绿色评价标识咨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目前正是该项新兴业务增长时期,对工程咨询企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业务尚未全面开展,国家对资质尚无明确要求,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工程咨询企业在设计资源与科研资源相对缺乏,但投入成本也相应较少,通过共赢合作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3.4威胁当前国际总体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必然造成建筑投资的减少,从而影响咨询业务量,但这种风险已经属于大环境风险,不属于行业内竞争风险。

2)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对政策依赖性强,政策性风险较大

3)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对拟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工程咨询企业而言,将会面临较强的同业竞争力。

4. 工程咨询企业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方略与建议

4.1市场定位要正确

1)建议工程咨询企业以全过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类型,避开与大型设计院开展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咨询服务的竞争;

2) 建议工程咨询企业选择一至二家业绩良好的中等设计院及科研院所作为战略性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4.2市场策略应得当

1)工程咨询企业应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价值服务,全过程+经济+便捷+价值工程=客户需要。

2)工程咨询企业应做好绿色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一方面营造积极发展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创造其在业界的影响力。

工程咨询企业应提前介入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积累从业经验,培养从业人员,建立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项目,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5. 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给工程咨询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拓展业务渠道的良机;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政策的倾斜和逐步的重视,绿色、节能也将逐步被提倡和鼓励。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业务,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作为工程咨询企业,应该紧紧抓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争取在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业务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更好地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布赖恩·爱德华兹(Brian Edwards). 绿色建筑[M]. 朱玲,郑志宇,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赵群,周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 [J].新建筑,2005(4):33-34。

第3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国际;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the green architecture.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green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comparing i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green architecture in terms of the policy and measure. Moreover, it explains the existing problem and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scientific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绿色建筑看似是一个时髦的新概念,其实人类对其研究已经30余年,特别是在欧洲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绿色建筑理论体系。

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推广以生态、节能、减废和健康为特征的绿色建筑是治理当前环境危机的关键所在,也是人类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界最流行的话题,但很多人对它仍存在误解。台湾建筑师林宪德在其作品《绿色建筑》的序言中指出“有些人将绿色建筑误解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诗歌,或是高科技科幻世界的‘生活容器’,或是掩饰奢华浪费生活的‘赎罪券’;许多媒体把绿色建筑联想成一些极其昂贵的商品,殊不知这些商品有时招来的是更奢华、更破坏环境的结果”。[1]

2008年春节前后中国发生的雪灾是近年来全球环境恶化、气候变迁的一个缩影,当这一切不再是遥远的科普话题,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探讨绿色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变得愈加紧迫和具有现实意义。

一、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

绿色建筑的理念肇始于人类社会为解决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在探索近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进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脉络分外引人注目。一脉是以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运动,强调回归自然;另一脉则是以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光辉城市”(radiant city)为代表的理主义流派,强调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为日后绿色建筑的勃兴奠定了两种思路:前者以自然式设计(natural design)和被动式设计(passive design)为圭臬,引发了生态建筑(ecological architecture)、风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地域主义(regionalism)等理论热潮,如今更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而后者以主动式设计(active design)或混合式设计(hybrid design)为基础,推动了高技建筑(high-tech architecture)、智能建筑(intelligent architecture)的产生和发展,为绿色设计和环保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理念大多偏向与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理念,主要是以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以达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加环境舒适度等多方面的目的。

二、何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3]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绿色建筑;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三、我国绿色建筑现状及发展战略

1、绿色建筑标识数量

绿色建筑标识分为两种,一种为设计标识,工程审查结束后即向国家提出申请。另一个为运行标识,建筑物竣工以后投入运行一年,通过一年四季不同气候得出的能效数值,通过申请得到的标识。

我国2009年设计标识18项,运行标识为2项,2010年,设计标识74项,运行标识8项,2011年,设计标识229项,运行标识仅12项。通过数据可看出,目前运行标识不尽如人意,下一步要想对策看如何把运行标识提高上来。

绿色建筑标识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前五名分别为上海47项、苏州41项、深圳29项、天津26项、北京23项,省排名前五名分别为江苏、广东、上海、天津、浙江。无论从城市还是省的前五名分布,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不完全是理念的问题,可能跟经济有关系,明显看到东部地区远超过西部地区。南方超过北方。这就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达到3815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77.6万平方米。而美国截止至2010年年底已有10311栋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认证。

2、规范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规范标准状态表

由表中可看出,我国目前已实施的国家级规范标准仅有两部。

3、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

2012年4月,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颁发16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内容涉及到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指出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合理分级,分类指导;激励引导,规范约束。

在财政激励方面,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平方米(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一个是高于设计收费标准,绿色建筑成本增量相比,大概接近50%,这个文件是仅限于2012年,奖励的额度会浮动,绿色建筑标准还在修编当中,门槛高低仍未定。奖励对象对公益性建筑、商业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对商业性住宅项目,各地应研究采取措施主要使购房者得益。奖励时间规定是对审核通过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以备案,项目竣工验收后,其中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两部组织能效测试机构对项目的实施量、工程量、实际性能效果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示,再给予财政奖励。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有三大措施:

①、至2015年底,京、沪、津、渝(四直辖市)、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部六省)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要求50%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②、绿色生态城区的新建建筑全国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

③、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理念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区别

如果说现代建筑的繁荣在美国,那么绿色建筑的发扬地便是欧洲,为什么欧洲能在此领域更够比我们做的更优秀呢?主要原因应该如下: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力度不够。在欧洲,许多国家较早的制订了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例如鼓舞开放商多开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住宅,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等。而我国政府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始,才陆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的纲要、导则和法规,才开始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才颁布了首部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政策方面,我国仅一味的重视建筑物的补充和供给的方法,却忽略了节约的策略。这就使得建筑继续往高资源消耗的方向发展,政府就需要去开发更多的资源来填补这一空白。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人生活的必须条件有:居住和工作需要在有空调或集中供暖的建筑内,只要有钱则出行必须要有私家车。这必然会造成我国人民对和自己生活需求有矛盾的绿色建筑产生一种天然的排斥。然而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说就显得太奢侈了,后者的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在于:足够的食物、一个用来取暖的壁炉以及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

最后是发展的程度不同,欧洲的绿色建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度过了炒作概念的时期,步入了相对成熟的推广落实阶段,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很多英国建筑师的创作思想中。而我国的绿色建筑目前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甚至尚未渡过炒作概念的时期,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大部分建筑设计师的思想中也没有生根。

五、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1、是制定科学、严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绿色设计的审批、实施和监控。

2、借助政府的力量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包括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项目和实例。

3、通过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短期培训的渠道,在业内广泛传播绿色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技术知识。

4、利用广播和传媒手段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全民族对“绿色生活”的理解与参与。

5、通过颁发“绿色证书”的方式,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协助绿色建筑的发展商和使用者获得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

6、鼓励“简朴机能主义”的绿色建筑设计,谨慎地对待耗资巨大的高科技绿色项目。

7、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科学研究,特别关注绿色规划、人文绿色和社会绿色等新兴领域的知识积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结论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弊端在于三点,一是过分追求高科技来增加能源,而非真正的节能,该部分建筑往往耗资巨大却收效甚微;二是我国人口密集度过大,人民的需求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理念产生冲突,故我国当务之急是完善各项基础建设;三是目前我国众多绿色建筑尚处于炒作阶段,简单点来说就是图个名气,事实上这些并未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的配合来加强教育和宣传,以使绿色建筑的理念在众设计师的思想中生根。

未来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要努力开发一些具体的技术,更要全面地考虑绿色建筑对整个建筑业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考虑多重因子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从社会学角度、全寿命周期角度,以动态的观点来更全面、更实际地考虑各发展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应注意地区的特殊性,作到因地制宜。另外,仅仅依靠建筑师和政府规划管理人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需要专业的咨询机构参与进来,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考量。欧洲的很多工程咨询公司,现在都增加了绿色咨询业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也会出现一个新职业——绿色建筑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Gree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UK. March 2.2008

第4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1;TU-9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6.009

1 引言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使用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国,中美两国越来越重视颁布有关能源效率的政策。举个例子,中国制定了2006-2010年以及2011-2015年单位GDP能源强度的强制性减排目标。中国还明确了截止2020年单位GDP的碳减排目标,应该控制在2010年水平的40%-45%。能源效率以及气候变化越来越受重视,绿色建筑近年来万众瞩目,受到建筑师、房地产商以及居住者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部门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围绕标识项目展开的,例如: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以及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

美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绿色建筑风潮席卷美国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成立于1993年,并于1998年提出1.0版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对该版本作了大幅修正并于2000年推出了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2.0版本。修正内容包括评定量表以及建筑认证四个等级。该认证已经发展成为9个相互关联的评级程序。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此评级程序。现行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评级程序原定于2012年进行修正,但截止2013年11月尚未公布最新版本的具体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并非最新版本评级程序,因为截止论文誊写阶段很多细节仍然未被公布。与美国相类似地,中国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同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绿色建筑系统研究”被列为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的重点领域。然而,绿色建筑评分系统以及标识并无实质性进展,直到10年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6年6月1日正式引进民用住宅以及商业性建筑的非强制性绿色建筑评级标准。2007年6月的技术性支持文件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提供了详细指导,建立非强制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Geng et al. 2012)。新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样将在2014年正式,替代2006年的版本,但最终版本尚未。

2 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项目

2.1 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系统

分三步以超过半数以上意见为准的公开的评级流程是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系统的重要特征。第一步: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志愿者委员会、(委员会下属的)专门小组以及工作小组的成员以及工作人员制定评级程序草案。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指导委员会以及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董事会将对该草案作出审查和批复。随后,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成员将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表1所展示的是不同的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评价系统的当前状况。总共有超过54,000个项目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登记申报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项目,涉及的建筑面积超过101亿平方英尺(9.38亿平方米)。在这些项目当中,超过19000个项目已经通过某个等级的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涉及32亿平方英尺(2.93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表1 2013年8月,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系统以及项目

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评价系统 发起时间 通过认证的项目 登记在册的项目

新建筑以及重大革新 2000 9,200 18,800

既有建筑:运行与维修 2004 2,500 6,400

直接控制区域&各自区域(结构体) 2006 1,300 4,500

商业建筑内部装饰 2004 3,800 3,800

学校 2007 600 1,400

零售商店 2010年11月 400 500

健康保健 2011 2 200

住宅 2008年2月 41,400 116,000

小区 2010年4月 103

来源:美国绿色建筑协会 2013a

2.2 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评级以及认证流程

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认证流程的第一步:项目参与者选择登记申报何种评级程序。有时候,某个项目需要在其满足条件的众多评级程序当中作出抉择。一旦项目完成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的在线登记并支付相关费用,该项目组便有权使用软件工具,并建立起与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之间的联系。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是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认证项目的管理者,负责独立完成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的第三方技术审查以及认证。在完成认证之后,项目团队开始准备项目申请工作,明确希望获得的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分值并将相关任务分配给团队成员。对于每一个分值,责任团队的成员需要收集信息并完成计算,证明他们已经满足前提条件并达到所选分值。所有必要文件都应当在线上传至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网站并由能源与环境先导设计的项目管理员提交。

LEED认证以及评级程序是基于满分为100分的基础分以及10分附加分用于设计(或者运作)创新以及区域优惠得分项目。附加分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寻求创新战略以及或者解决地理性特定环境问题。40-49分的分值区间内为合格认证,50-59分的分值区间内为银级认证,60-79分的分值区间内为金级认证,而80分以上的分值区间则为白金级认证。

在各个评级程序当中,获得LEED特定认证所需的分值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各个评级程序获得分值的必要条件以及类别可能存在差异。特定分值获得的分数高低(也就是分数权重)是由特定分值项目能够对建筑相关环境造成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决定的。换句话说,价值最高的分值所代表的是能够直接解决建筑类别当中最为重要问题的项目。针对每个分值,《评级程序参考指南》指出达到分值要求可用的两种甚至更多选择并辅以潜在技术以及战略。表2所展示的是LEED新(商业)建筑评级程序(2013年4月1日正式生效)分值类别以及每个类别当中的可能得分点。

表2 LEED新(商业)建筑评级程序分值类别概览

类别 可能得

到分值 分值占比 分值概览

永续性基地开发 26 24% 施工活动污染防治(必要条件)

基地选择、开发密度、受污染基地再开发、替代通方案

暴雨径流控制设计、热岛效应以及光化学污染防控

用水效率 10 9% 降低日常用水量(必要条件)

植物栽培灌溉用水效率

创新废水处理技术

能源与大气 35 32% 基本建筑能源系统功能验证(必要条件)

最低能源效率要求(必要条件)

基本冷媒控管(必要条件)

能源效率优化

现地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能源

系统测量与认证

材料与资源 14 13% 回收资源储存与收集(必要条件)

既有建筑再利用

营建废弃物管理

资源再利用以及回收再生材料

物料选择:当地开采的材料、快速可再生材料以及认证木料使用

室内环境质量 15 14% 最低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必要条件)

环境烟害控制(必要条件)

室外空气交换情况监测以及外气通风量的增加

低逸散性材料、室内化学物质以及污染源控制

系统可控制性、舒适热环境度、自然采光与视野

创新与设计过程 6 5% 创新设计手法

LEED认证专业人员(AP)

区域优惠得分项目 4 4% 区域优惠得分项目

可能得到的最高分 110 100%

来源:USGBC 2013b.

LEED建造与重大创新评级程序的审查方法通常包括仅设计申请审查、仅建造申请审查以及两种申请审查兼而有之。既有建筑的LEED认证,申请者应当提交某个指定时间段内的运作数据以及文本资料。对于绝大多数必要前提以及分值1 ,运作周期必须至少达到3个连续自然月度。既有建筑的LEED认证申请同样必须在运作周期结束之内的60天内(包括周末以及假期)提交评审。

正式申请审查始于完成了的申请被接收的时间节点,每种评分系统以及审查办法所涉及的申请审查流程大同小异。

总而言之,最早完成的是初步审查。初步审查期间主要完成对材料的完整性的检查,表将被归成两类,即“审核通过”和“审核未通过”。每个前提条件以及分值也将成为审查对象,被指定为“预期达成的”、“未定的”或者“被否决的”。审查团队还会给出技术性建议。初步审查结束之后,项目团队可以选择将审查结果视为最终结果,也可以选择提供额外的补充文件,接受可选最终审查。在完成最终审查流程后,项目团队可以选择接受最终决定,或者于25天内提出诉请复审并缴纳相关复审费用。如果通过认证,LEED认证项目将获得正式认证信函,并获知如何订购额外市场营销资料。项目团队还可以选择是否将项目列入在线LEED项目目录以及美国能源部的高性能建筑数据库当中。对于LEED既有建筑的运行与维修评级,项目可以每年均申请换发新证,但每五年至少换一次新证。

3 中国绿色建筑评级标准以及标识项目

3.1 中国的评级程序

中国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区别对待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例如:商业建筑以及政府所有的建筑)。除了支持国家标准之外,GBEL项目旨在从上至下加速环保绿色建筑的市场准入并且使得绿色建筑评估制度化和大众化。自愿性GBEL项目是由绿色建筑设计标识(GBDL)和运作性绿色建筑标识(GBL)两部分组成。两个标识均采用三星评级程序。其中,三星级是专门授予得分最高的绿色建筑,而一星级则被授予得分最低的绿色建筑。

GBDL协助完成对绿色建筑的预认证,根据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将建筑设计分为一至三星级。该分级的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设计评估系统是由三类标准组成的。其中,每类标准涵括六个类别的评估内容:建筑当中必须涵括的强制性因素、一般因素以及优选因素。建筑设计当中每涵括一个项目便可以获得一分。

举个例子,民用住宅的强制性节能项目包括满足供热以及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的节能标准要求、在带有中央供暖或者中央空调的建筑内安装植入性温控装置以及供热计量表等。一般节能项目包括高效率设备、照明、能量回收机组以及可循环使用能源技术(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光电以及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优选项目包括更为高效的供热、空调以及超强可再生能源集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该评级程序与LEED的相似之处在于:强制性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一般因素是分值类别,而优选因素则可用来获得较高星级的附加分值。

标识星级评级的最终结果是由六项各自的最低分而不是总分决定的;因此,为了达到一定分值,建筑必须同时满足六项内容当中的最低数量的要求。这种做法使得六项内容权重相当,不允许出现用某项当中表现特别优异的抵消另一项当中表现相对较差的情况。

实际上,三星级绿色建筑必须在六个评估项目当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包括优选因素。表3和表4分别展示了民用住宅和商业建筑的最低要求以及评级程序。

与GBDL相比,运作性GBL的绿色建筑预认证的评估内容的综合性更胜一筹,因为它还将建设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考虑在内。GBL仅需为期至少一年的建设运作即可授予,有效期为三年(Song 2008)。GBL评估流程同样要求实地探访;建设物料及其来源的记录;水、能源以及物料的保存的资产管理计划;逐条记载的财务记录,比如:工程量表(Zhang 2011)。然而,对实际运作当中的能量消耗量的报告并不做要求,因为GBL的主要考量对象是建筑设计以及设计内容是否能够在建筑流程当中得以成功完成。

表3 民用住宅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相关标准

评级水平 所含强制性项目(27) 一般项目 优选项目

基地使用&室外环境 能源效率 用水效率 资源使用

效率 室内环境 运作管理

合计: 8 合计: 6 合计: 6 合计: 7 合计: 6 合计: 7 合计: 9

是 4 2 3 3 2 4 0

是 5 3 4 4 3 5 3

是 6 4 5 5 4 6 5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

表4 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相关标准

评级水平 所含强制性项目(26) 一般项目 优选项目

用地&室外环境 能源效率 用水效率 资源效率 室内环境 运作管理

合计: 6 合计:10 合计: 6 合计: 8 合计: 6 合计: 7 合计: 14

是 3 4 3 5 3 4 0

是 4 6 4 6 4 5 6

是 5 8 5 7 5 6 10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

表5 中美LEED以及GBEL认证项目和建筑面积的比较

年份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LEED项目美国 2 6 17 44 111 180 297 517 938 2210 2938 3309 3653

LEED项目中国 -- -- -- -- -- 2 4 8 30 65 82 110 101

GBEL项目中国 -- -- -- -- -- -- -- -- 10 20 83 113 494

LEED建筑面积美国 0.1 0.2 0.4 1.0 2.2 4.3 7.5 12.9 24.7 65.2 116.5 164.1 201.4

LEED建筑面积中国 -- -- -- -- -- 0.1 0.1 0.1 0.7 2.7 7.9 12.4 16.3

GBEL建筑面积中国 -- -- -- -- -- -- -- -- 不可得 不可得 7.0 不可得 不可得

注意:所有数据均针对认证合格的项目。建筑面积的单位是百万平方米。

从表5当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参与GBEL认证的建筑项目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上升。绝大多数项目都被授予了设计标识。其中,与民用住宅项目相比,商业性建筑项目所获得的设计标识数量稍多。项目数量及其增长率水平与LEED项目早期发展(2000-2004年)极为相似。

3.2 中国绿色建筑评级认证流程

GBEL项目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属的能源效率科技部负责管理的。管理责任具体划分给两个机构的办公室,包括隶属于科学技术建设中心的绿色建筑管理办公室以及隶属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绿色建筑发展研究中心。仅有上述两个国家办公室有权完成对三星级建筑标识申请的审批,而一星级以及两星级标识的申请则可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21个地方办事处受理(Li 2011)。

一旦申请被接受,绿色建筑标识申请审查流程即告开始。收到申请的权力部门将对申请材料作出初步审查,决定申请材料及其证明材料是否充分完整。在完成初步审查之后,申请材料将被递交给特派专家或者具备相关资质的办事人员,并由他们完成对证明材料细节的专业审查。如果申请材料顺利通过上述两轮审查,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在超过400个专家数据库当中选择)讨论会,对申请作出审查和评估,决定授予几星级标识(Li 2011)。评级结果将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而建筑则将在公开审查流程结束之后,被正式授予标识。

虽然GBEL是一个国家级的评级程序,但在省市层面具备一定的灵活度,因为各个地方性评估认证权利机构拥有根据当地的地理或者气候条件排除标准当中的某些不兼容项目的自由裁量权。举个例子,位于中国东北的沈阳市要求所有参与绿色建筑评级认证的公共建筑均考虑使用地源热泵用于取暖,但是这个要求对其它地区而言,则是不存在且不合理的(Geng et al. 2012)。各个省份之间的评级严苛程度同样存在差异。

4 中美绿色建筑评级程序的比较

4.1 项目管理

虽然中美两国的绿色建筑评级项目均是自愿参与的,但美国LEED项目是由非政府机构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监管的,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则是由中央以及省政府机构负责监管。特别地,LEED评级程序的发展以及完善是由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委员表决通过的。委员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建筑师、房地产商、业主、律师、环保主义者以及行业代表。LEED项目登记以及认证 LEED是由绿色建筑认证协会负责管理的。该协会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的第三方组织,独立完成对专业化证明以及项目认证的监督。然而,中国GBEL评级标准以及标识申请和认证的发展均接受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建筑节能技术部门的政府机构的管理。在评级程序的涵括范围层面,中国GBEL项目区别对待民用住宅与公共建筑,但并不像LEED那样具备专门针对特定建筑类型的评级程序。两个项目均为设计建筑与运作设立不同评级项目,但是运作评级的报告要求存在差别。对于绝大多数LEED既有建筑运作和维修分值,LEED所要求的运作周期仅为三个月。但是,中国运作性GBL的每个分值都需要长达1年的居住以及使用。然而,中国绿色建筑运作评级并不要求提交实际运作能源消耗量的报告。在中国,仅有那些成功获得设计评级标识的绿色建筑才有资格申请运作性评级标识,虽然LEED新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项目是独立的、单独存在的项目。

4.2 评级程序

对于特定评级程序,LEED与中国的GBDL项目存在相似以及不同之处。两个项目的关键相似点在于它们均采用分值制,但建筑开发商拥有决定分值或者措施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认证必须满足强制性要求。对于新建筑设计,LEED和GBDL同样采用相类似的评级标准,重点关注土地、能源、水、资源/物料效率以及室内环境质量。图1所展示的是各个评级标准类目所占的权重对比情况。

图1 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与LEED评级标准和权重因素对比

注意: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评级图是根据公共建筑的分值分配绘制的,不考虑优选项目。优选项目未被分配给以上六个类别。LEED评级是基于2009LEED新(商业)建筑评级程序绘制的。

从图示当中可以看出,GBDL的六个供选类别之间的权重分配更为平均,虽然能源效率以及资源/物料能效的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略微高于其余四项内容的占比。LEED同样将最高比例的分值给予能源和大气类别,永续性基地开发所占比重位列第二,而资源/物料能效占比则排在第三位。鉴于两国的不同国情,在每个分值或者选择类别中,两个评级程序可得分值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用水效率方面,LEED分值着重强调水保护计划、废水循环使用以及水资源保护,而GBEL则更看重雨水利用、污水再生以及海水再生(Geng et al. 2012)。此外,中国评级程序还提出了减少建筑总土地使用量的独特要求,因为中国的人口密度非常高,而LEED的永续性基地开发分值则关注其他环境因素,例如:替代通方案、热岛效应以及基地开发等。对于那些与能源相关的分值或者选项,中国GBDL评级程序明确地将能源效率置于其他专门用于节能设备、节能措施以及设计等选项之上。与此不同的是,LEED新建筑不仅强调节能,还非常重视其他与能效无关的项目,比如:可再生能源以及绿色能源、冷媒控管、性能测量以及认定。

LEED和GBDL之间的另一关键差异在于如何针对特定建筑决定应当授予的等级。根据中国的GBDL评级体系,最终评级等级是由达到各个类别的最低评级要求或者分数决定的,而LEED评级则是由所有类别所得分值的总和决定的。因此,获得GBDL三星级标识的建筑应当满足所有类别当中的最低要求,而差不多级别的LEED建筑则在争取获得最高的铂金级别认证过程当中拥有更多选择余地。LEED建筑可以在某些方面优胜,但在其他方面表现较弱。举个例子,根据中国GBDL项目,.三星级商业建筑必须满足能源效率类别的10项要求当中的8项内容,而从理论上说,获得LEED铂金认证的商业建筑只需争取在除能源与大气类别之外的其他项目获得满分或者高分,能源与大气类别仅获得较低分数也是没有问题的。

5 中美绿色建筑所面临的障碍以及扶持政策

除了绿色建筑评级程序所存在的差异之外,中美两国的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障碍以及政策形态,虽然相似之处也同样存在。某些障碍是中美两国所共有的特征。举个例子,对医疗卫生、火灾安全、土地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等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可能并不乐于修正相关规范,更好地服务绿色建筑(制度障碍)。中美两国的绿色建筑所需的设计以及建造成本均较为高昂,因为它们对系统集成化的要求更为严格,涉及更多的建筑控制和测量点。高昂的前期投资通常会给旨在建设集成化绿色建筑的建筑和设计公司带来资金问题以及资金风险。最后一点,中美两国的建筑行业均存在很多惯例。这些惯例使得各种利益相关者不愿意轻易尝试新的或者不同的做法。建筑流程当中的次级承包商通常会将绿色节能技术视为固有风险。因此,他们会担心在项目施工过程当中植入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因为他们才是项目的最终责任人。

与美国相比,中国同样面临着某些独有或者更为显著的障碍。首先,类似于LEED认证专业人士流程的绿色建筑经理人认证流程的缺失限制着中国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能力发展(信息障碍)。虽然中国各地陆续创办了很多建筑研究所,绿色建筑设计的教育在大学建筑以及工程项目当中并不常见。.其次,与美国相比,财政障碍在中国更为显著,因为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更不成熟。房地产开发商将较高的增量成本视作绿色建筑行业投资的最大障碍。最后,中国的绿色建筑产业需要更多监管力量,改善建筑质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材料(确保他们确实履行承诺)。

中美两国均采用了五项政策机制,以期解决这些障碍,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表6对中美两国所采用的扶持政策作了对比和总结,覆盖政策支持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在建筑规范以及标识当中,中美两国均未能提出详细改善计划,明确如何建立规范以及标识项目,使得高效绿色建筑具备更高的渗透性。然而,两国均拥有综合性的规范和标识系统,虽然更新频次各不相同。在美国,各州可以自由决定是否施行建筑能效规范。这些规范通常是由职业协会(例如:ASHRAE以及IECC)制定和定期更新的。在中国,国家建筑能效规范是由政府委员会建立的,且更新频次不及美国。

表6 中美绿色建筑政策对比

政策 美国 中国

建筑规范以及标识计划 规范:国家实施规范主要基于职业协会所制定的规范样本。合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标识:建立于2000年的LEED系统非常受欢迎,发展平稳,定期更新其要求。最新版本是在2013年11月份正式的。 规范:国家层面提出针对民用住宅以及商业建筑的能效规范。合规性出现在设计阶段。

标识:GBEL系统建立于2007年,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但如今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2014年GBEL将推出新版本。

政府导向型目标以及示范宣传 市政和联邦政府的表率行为有效地刺激了早期的LEED活动。 第12个五年计划要求80%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获得GBEL评级认证。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更为大胆。

教育以及知识普及项目 LEED教育以及职业发展是成功的关键所在。LEED委员会成员来自于产业以及专业协会,使得LEED标准的质量、可行性以及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GBEL流程是完全政府驱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没有机会参与系统内容制定;人力资源发展以及教育匮乏。

财政政策 地方上可以获得小额补助,享受物业税优惠政策;证据显示,LEED认证合格的建筑的租赁价格以及售价均高于普通建筑。 GBEL两星级和三星级建筑可以获得分层奖励措施;预先支付的费用较高,这是现存最大障碍。

集成化设计推广 加利福尼亚州推出早期推广以及集成化设计奖励措施。 无

中美两国绿色建筑评级体系的共同之处在于政府主导型的目标及其模范带头作用。在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率先采用LEED标准。在项目的早期,占到LEED认证总数的40%以上(Payne & Harris 2004)。联邦政府的认证行为逐渐引致更大规模的市场转型(更为资深的建筑师和承建商、更为低廉的费用以及相对较少的障碍),进而使得绿色建筑评级程序被广泛采用。LEED最近四年发展迅猛,扩张速度甚至超过前八年。目前,已经有14个联邦机构或者部门、30个国家政府部门以及超过400个地方政府选择了LEED。中国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第12个五年(2011-2015年)发展计划要求80%的新建公共建筑参与GBDL评级,并且提出2015年认证合格的绿色建筑建筑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的奋斗目标,期待政府导向行为能够刺激GBDL市场的长足发展。2012年,整个美国LEED认证合格的建筑面积总量仅为2.34亿平方米。此外,深圳、南京以及重庆等城市为提升各自绿色建筑占新建筑的比重(从30%到80%均有)所树立的2015年和2020年的远景目标更富挑战性。

虽然两国以政府为主导以期实现发展目标的做法是相似的,但是中美两国用以支持绿色建筑投资的财政政策存在明显差异。

在美国,为了刺激更多人参与LEED项目,参与者仅仅可以获得小额补助,享受物业税优惠政策。但是,中国政府为了吸引更多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并建造二星级甚至三星级绿色建筑,按照建筑平方数量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相对应的物质激励。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致的:对于相对不成熟的中国房地产产业而言,一次性投资所需的建设费用才是最大的拦路虎;而美国,尽管也存在着费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LEED认证合格的建筑的更为高昂的租赁费用以及销售价格才是LEED认证的魅力所在。根据对多个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Watson 2011),LEED认证合格的建筑的租金比普通建筑高出5-17%,而销售价格则比普通建筑高出11-25%。

中美两国民众对绿色建筑的受教育以及了解程度也存在差距。USGBC有条不紊地大规模推进LEED的宣传教育工作,对LEED的专业化发展而言,功不可没。近年来,LEED越来越受到美国民众的欢迎。此外,绝大多数主导着LEED评级程序发展方向的委员会成员都是产业内人士。这就使得LEED的要求能够与时俱进,具备较强可行性,能够与绿色建筑产业内的现行最佳做法保持步调一致。GBEL评级流程的发展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意识可能跟不上产业以及市场发展的节拍,接受度也相对较差。这也就意味着GBEL评级程序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参与,才能激发民众使用GBEL评级程序的浓烈兴趣。

6 结论

随着能源效率以及气候变化受到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的重视,中美两国的绿色建筑市场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虽然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扩张速度以及管理方式,但是所采用的评级程序以及发展目标是极为相似的。美国LEED项目是由非政府机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发起的,比GBEL项目整整早了十年。该项目的重大决策是由产业利益相关者协商一致作出的。从2008年开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团体(GBCI)接手LEED的管理事宜,包括登记申报、认证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然而,中国GBEL项目则是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办公室负责管理的。项目管理层面的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各自国家普通民众对这两个标识项目的认知程度以及接受程度。对于GBEL项目而言,信息障碍、制度障碍以及能力障碍等都是该项目所面临的重大发展障碍。

美国LEED和中国GSEL评级程序存在着众多相同的特质,包括区别对待新设计与建设运作、民用住宅与商业建筑、强制性与积分制评分项目。评级程序内容的覆盖面同样存在差异。与GBEL相比,LEED评级程序的建筑类型针对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LEED所选用的是按照分值类别分别计分,而不是直接采用总分制。这些差别可以被视为是由两国住房管理部门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政策制定以及市场发展的导向意义。

在未来发展潜力层面,美国联邦以及各州政府的授权使得政府导向型的绿色建筑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大放异彩。LEED项目依然处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因为LEED认证合格的专业人才遍布全国,各地政策利好,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绿色建筑的租金以及售价更为可观。另一方面,中国的绿色建筑产业依然非常年轻,时刻准备着开启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除了雄心勃勃的2015年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之外,很多城市均为自己设立了奋斗目标,将新建筑获得GBEL认证的比例目标定在30%-80%之间。但是,房地产开发商依然提不起对绿色建筑的兴趣,因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较高而国家财政激励政策却未能落实到位。中国是否能够实现其已设定的绿色建筑目标,我们拭目以待。但是,如果目标确实得以实现,中国将轻松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 GengY., H. Dong, B. Xue,J. Fu.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概览[J]. 可持续发展, 2012. (20) : 211-221.

[2] Li, H. 隶属于科学技术建设中心的绿色建筑管理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Y. Yuan, 记者). 2011.

[3]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色建筑评估技术规范(中文版)[R].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7.

[4] Payne, C., & Harris, J. 能源部在联邦建筑可持续能源以及用水效率当中的领导作用[R]. 加州伯克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2004.

[5] 宋凌. 中国绿色建筑标识[R]. 北京: 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公室,2008. http:///.

[6]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LEED评级程序[R]. 2013a. http:///leed/rating-systems.

[7]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新建筑以及重大创新评级系统LEED2009[R]. 美国华盛顿: 绿色建筑委员会, 2013b. http:///resources/leed-new-construction-v2009-current-version.

[8] Watson, R. 绿色建筑市场以及影响力报告2011[R]. 奥克兰:美国环保商务公司, 2011.

[9] Zhang, X. 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评级以及标识系统的政策建议[R]. 加州伯克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德曼公共政策学院, 2011.

From Platinum to Three Star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S. and China Green Building Rating Programs

Nina Z. Khanna1, John Romankiewicz1, ZHOU Nan 1,FENG Wei1,YE Qing2

(1.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2. 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Shenzhen 518049)

第5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TQ639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hilosophy, which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th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cep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概述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以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建筑材料以及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目标,同时要采用新理念、新设计、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居住、办公、生产、商贸等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和建造,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深入实施,我国施工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只有大力推动管理理念创新,才能在新一轮“市场化”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效益。通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于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已经朝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缺乏深刻的理解。二是存在着管理技术创新不够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三是专业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主要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强,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工作。

三、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路径

(一)大力加强管理思路创新

推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牢固树立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思路”,将绿色、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应用到每一个管理领域、每一个管理环节、每一个管理部门,着力提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技术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同样树立正确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形成强大的绿色管理合力,推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的全面深入。

(二)大力加强管理模式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重点是要加强对现场施工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在能源管理方面,必须把施工设备选型和施工工艺选择放在首位,同时还必须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在运转过程中处于最佳状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既要大量应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特别是要安装节水型、小流量、自动控制的设备和器具,以此达到减少用水量的目的。

(三)加强绿色施工管理环保理念的创新

主要从噪声,污染,大气,建筑废料回收利用进行管理控制。控制施工现场机械加工和进场车辆装卸货物施工的噪音,模板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施工作业面噪音也要作为控制重点,实施全员低噪音管理。同时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指定专人对排水、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维修、清疏。对于的施工场地和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覆盖,及时种植草皮,控制扬尘。同时配合洒水降尘,施工过程中,时刻控制粉尘污染,严禁焚烧可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的废物。施工阶段产生的混凝土垃圾、砂浆垃圾是建筑废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重复使用可用作设施建设施的砌筑、浇筑的原材料。

(四)大力加强管理人才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更好的创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就必须大力加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才创新。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才短缺,因此需要引进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的优秀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人才,为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奠定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不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特点安排在不同的岗位,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更多、更全面、更系统的绿色建筑施工意识和施工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我国建筑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加强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创新、着力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生态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的创新工作力度,推动绿色施工管理不断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燕颜.浅议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 陈剑东.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第6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施工过程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建筑行业以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而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筑行业如何摆脱耗能大、污染大,如何才能实现绿色施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建筑业,进而有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这是值得深度思考和科学研讨的大问题。

1 绿色施工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1.1绿色施工的现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沙子、水泥等物质资源,同时在建筑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垃圾,会增加周围环境造成负荷。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使之与自然协调统一,我国政府从实际国情出发,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等一些保障绿色施工的方案。

绿色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这也是一些建筑企业努力通过ISO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创建一系列有效措施达到绿色施工,比如注重采用周转性材料、绿色环保建材,在施工现场用沉淀水清洗道路等,并且同时采用有效的节水、节电、无纸化办公等措施。通过绿色施工,不仅能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信誉,还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文明施工。

2.1绿色施工出现的问题

由于绿色施工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施工体系还不健全,因此在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中出来很多的问题。

2.1.1施工成本不断增加

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使施工企业在完成份内的工程项目质量、工期、安全和功能等要素,还要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健康、安全和舒适,也就是要求企业绿色施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绿色施工的技术和方法,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施工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2.1.2绿色施工意识淡薄

很多施工企业不能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和意义,只是为了迎合政府和公众的要求,不能积极主动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合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操作方式进行绿色施工,一切都是流于形式。实际上,绿色施工是将“绿色方式”应用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将其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有效的的绿色施工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封闭施工、文明施工、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噪声扰民、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尊重基地环境,减少场地干扰,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施工,尽力节约原材料、水电等资源,运用健康环保的工艺,减少建筑垃圾废物的数量,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实施科学管理等基本措施。

2.1.3忽视绿色施工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绿色施工必将成为体现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阻碍自身利益的因素,进而忽视了绿色施工在企业中的竞争优势。

2 开展绿色施工的对策

2.1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这是实施绿色施工的必要手段,当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时,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并创建切实可行的法规和制度,这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的协调,以形成一种从上到下的强大推动力,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实施,虽然我国绿色施工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和前景都非常可观。

2.2创建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

为促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快速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的杠杆来进行调整,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手段,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实施,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有助于企业自主实施绿色施工,并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而提升了工程的整体绿色含量,完善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促进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2.3宣传教育绿色施工的理念

为了促进绿色施工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定期对施工企业领导以及参与施工的一线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的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深入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对施工企业领导进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面的培训,并使之从中受益。绿色施工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施工整个过程,这样才能更快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绿色意识。

2.4创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将绿色施工尽快落实,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建立绿色施工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对符合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颁发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识。这不仅提升了绿色施工评价标识的地位与社会价值,增强了企业对获得这种标识的愿望及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5绿色施工过程的具体实现

2.5.1控制噪声

建筑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最好在建筑外墙采取全封闭措施,降低混凝土泵车和振捣设备的噪声是关键,对于开孔、预埋等强噪声施工操作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2.5.2 控制扬尘

实施拆时要及时洒水降尘,采用封闭式运输,同时避免轮胎在道路上留下痕迹。施工过程时避免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作业。土方作业最好在晚上进行,挖装过程要轻抬轻放,尽量避免粉尘扩散到场区外。存放土方时,在外的的土体表面需要覆盖或种植绿色植物。

2.5.3控制垃圾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产生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一次完成,避免多次返工,将建筑垃圾降到最低。一般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得超过 400t。处理建筑垃圾以回收再利用为基本原则,回收再利用率要大于30% 。

2.5.4控制水污染

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性非常大,应用除油和除害装置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2.5.5建筑节能

施工过程用电尽可能使用节能电器,节能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控制用电照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要推行无纸办公,减少复印打印,可采用双面纸重复打印等节约措施。

2.5.6 节约材料

施工前合理安排优化方案,提高相关施工用材的周转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使用结构施工模板尽量实地测量再购买,提高尺寸精度。对于混凝土、钢筋等构成实体的建材,科学合理使用,降低不必要的材料损耗。

结束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施工单位、建筑企业、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的参与。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减少了相关资源的浪费,改善了施工环境。为了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实施,需要提高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建相应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运用绿色管理手段实现绿色施工的目标,这不仅能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竹瞩生.关于绿色施工几个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280一282

第7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6月19日与20日,业主们又分别向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规划委提求。双方的纠葛点是:路劲世界城二期工程安装了一套新风系统,这一系统可实现室内外空气对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缓空调使用频率降低能耗。但是,新风系统不是国家规定民用建筑内必须安装的项目,业主认定开发商是借由抬价,要求退还款项。

开发商香港路劲地产集团(下称路劲地产集团)北京公司客服部主任、专项工作小组负责人孟慧玲向《财经》记者表示,该楼盘符合商业住宅项目的程序要求,“没有任何违规行为,所有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合理合法、有备可查”。

自5月20日起,该楼盘的网上签约被叫停。“如果开发商还拒不配合向业主提供造成纠纷的合同文本,该项目将会继续停止签售。”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市场管理处处长张建兴在协调会上说。 “捆绑”销售?

路劲世界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路劲地产集团2010年入驻北京的首个住宅项目,二期楼盘于2013年11月17日获得预售许可证正式外售。

新风系统由中央主机、通风管道及进回风口三部分组成,以施工改造的名义写入一份合同中,业主签字后索要合同,但无果。在业主第五次维权会上,开发商承认收取了新风系统费用,但强调是“业主自愿申请要求安装的”,且新风系统已经开始施工,业主们不能反悔。

二期业主张彤(化名)去年12月购买一套90余平方米的房子时,在销售人员的要求下支付了40万元的新风系统费用。“销售人员说,公司有规定,签购房合同之前必须先签订新风系统的合同。如果不安装新风系统,就没有买房的资格。”张彤说。

多位业主回忆,购房时,销售人员告知新风系统经北京市住建委审批,待售房屋内必须安装。然而,事后他们发现这并不属实。目前,按照相关规定大型公共建筑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使用节能以及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技术设备,民居建筑没有要求必须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业主们认为“开发商涉嫌捆绑销售、变相涨价”。

自2013年北京新建楼盘实行区域“限价”后,路劲世界城二期楼盘经北京市住建委批准的预售许可,均价为2.05万元/平方米,“捆绑”新风系统销售后,均价变为2.55万元/平方米。业主初步统计,该楼盘共有近400户业主支付了价格不等的新风系统费用,总金额约1.4亿元。

业主还发现该楼盘的新风系统售价不等,同一楼层、户型、面积的商品房,最便宜只花了8万元,最贵达50万元。

即便是8万元也与市场价相差很大。市场价仅几千元,最贵的用于别墅级也不过两三万元。《财经》记者调查,市场上最便宜的新风系统是28元/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一套住宅为2800元左右。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介绍,要想除霾效果好,需要加装动力系统,不过百平方米的一套房子也只需要两三万元。

路劲地产集团方面未公布新风系统的品牌、型号、性能指标和厂家等信息,也未回应安装新风系统的必要性等问题。《财经》 记者查阅北京住建部门公示的现有绿色建筑中,没有找到路劲世界城项目,开发商也多次拒绝回应该楼盘是否获得绿色建筑标识。 指标强制趋势

开发商要从住建部门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需要达到绿色标准。按照满足指标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共三个等级。评价标准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界定。

住建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获得评价标识的住宅类绿色项目仅为387项。住建部正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推广新建单体商业楼及住宅执行绿色建筑指标。

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版5月正式获批,定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但这并不是一个强制执行的标准,虽然绿色建筑是发展趋势。2013年1月1日国务院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深圳、北京、厦门、上海、西安等少数城市相继强制性执行。比如,深圳、北京分别要求从2013年5月、6月起,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执行至少一星级的绿色建筑标准;厦门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全市新获得建设用地的民用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申请绿色标识比较简单,但这明显不是地产商要走的路。”上海朗思人居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健说:“你告诉消费者多付出一些钱,可以每年节能减排多少,他是不愿意接受的。”

上文涉及的新风系统是绿色建筑的评价内容之一,体现在“室内环境质量”的通风性能这一标准中。在欧洲部分国家的新建住宅中,新风系统已被写入建筑设计规范中,是必须安装的设备之一。

张彤因顾及到家里有老人,选择购买了路劲世界城二期的一套房,因为“销售人员说这套系统节能,也可有效过滤PM2.5”。由于此次争端,她和一些业主们更担心多支付了成本后实际效益究竟如何。

目前看,绿色建筑的未来节能效益尚不明朗,即便是先行者万科的绿色项目,也没有实质的节能评效。“万科在北京的绿色建筑项目,最早的楼盘交付时间还不足一年,还没有展开运营使用评价。”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芸介绍。

因此业内担忧的是,如强制实行绿建标准,一旦房价捆绑了绿建后新增成本,业主又看不到实际节能效益,新增成本就谈不上合理消纳,必将引起市场骚动和消费者抵触情绪。 “直补”业主试点

此次北京路劲世界城风波,恰似一次预演,警示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之前,需要仔细量度新增成本如何合理消纳。

理论上,绿色建筑的新增成本,应由享受了相应产生的节能效益的消费者来埋单。南京博识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首席建筑师任怀新介绍,绿色建筑的投资回报率实际很高,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五年到八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而且,新增成本在购房总价中占比并不高。住建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住宅项目执行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别为每平方米33元、73元、222元。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新增成本,目前以三星级平均值计算新增2.2万元。“虽然具体到不同星级、每个项目的所用成本条件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便宜。”一位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说。

中央政府鼓励推广的同时,也提供了补贴政策。但财政补贴方式是:直补绿色建筑项目开发商,对最终承担新增成本的消费者无任何补贴。

按照住建部、财政部2012年联合下发的政策文件,一星级项目不享受补贴,二星补贴45元/平方米,三星为80元/平方米。除了中央补贴,不同城市也有激励机制或直接地方财政补贴。

尽管如此,开发商仍缺乏兴趣。地产商普遍表示,认可绿色建筑的政策背景,但市场化动力不足。尝试绿色建筑的仅有朗诗、万科、招商等少数地产商。

关键还是消费者不买账。束健认为,最需要补贴的是消费者,比如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房贷利率如能下浮一个点,或者每平方米补助相应资金,就会自发形成市场需求。

厦门市开了直接给予购房者补贴优惠的先河。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对购买二星级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20%契税,购买三星级的给予返还40%契税的奖励。

这在国际上亦有经验可循。在法国,对个人、公司、地方政府以及各组织团体的相关建筑节能行为,对应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政府补贴、加速折旧、增值税减免、颁发节能证书、促成节能贷款等政策支持。

厦门直补购房者政策的背景是,以前补贴给开发商,很多开发商做完绿色设计标识后,售楼时进行大量绿色建筑的宣传,待房子售罄,利润赚足后,就再没有积极性去申请运营标识。运营标识是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后的节能等再评价。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认为,该新模式有两种好处:一是激励业主逼迫开发商拿到运营标识,否则业主拿不到补贴就要维权,以及配合并监督后续的运营管理、正确使用,保障绿色建筑的真正实施;二是培养更多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进而孕育市场。

“这个补贴额度对每家每户并不小。”林树枝分析,比如,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按房价1万元/平方米计算,购买90平方米住宅的业主可拿到7000元,如果房价3万元/平方米就可拿到2.1万元。补贴资金来自于厦门市政府从土地收益资金中返还的部分资金。

在林树枝看来,这种方式可复制推广至全国的地市级政府,但在省级政府操作有现实障碍。原因是土地开发项目收益在各个地方政府手中,地方财政的土地收益款也直接留在各地市级政府,不上缴省级财政,因此省政府无法拿省级财政进行此类补贴。

第8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二、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694项,建筑面积为7066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48项,建筑面积为515万平方米。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项目面积较多。

不过,在我国绿色建筑规模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较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绿色建筑咨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建筑方案中采用被动节能技术较少,优化措施较少,造成主动节能措施运用较多,有技术堆砌倾向;专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配合不够和谐,造成相关技术不相匹配;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对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考虑不足,后期被动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后造成增量成本较大。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因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断消耗的能源、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必须进行生态工程和节能环保。节能环保的核心是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用绿色能源,运用先进的技术,绿色材料。发展绿色建筑和实施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代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总体而言,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规模相对其他国家较小但是发展较快。发展程度低同时意味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巨大。

三、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特征有:少消耗资源。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高性能品质。结构用材要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保温、防水......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

作为建筑设计工程师,做好建筑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建筑围护结构是指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其保温、防潮、密封性能等热工性能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冷热负荷,从而减少建筑设备的能耗、节省能源。所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在建筑物的四大围护结构门窗、墙体、屋顶和地面中,以面积和能量损失率计,排首位的是门窗,其次是墙体,第三是屋顶。从门窗跑掉的能量,约占建筑使用过程中总能耗的50%,其能耗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地面的20多倍。因此门窗、墙体、屋顶这三部分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措施成为重点。

1、建筑门窗保温

建筑门窗一般由门窗矿材料、镶嵌材料和密封材料构成,其材料的选择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很大。建筑节能设计中,门窗的大小、门窗气密性等级及以及窗框玻璃的传热系数值的大小影响建筑耗热量指标。要增强外窗的保温性能,必须提高窗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提高窗的保温性能。为此可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在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处使用弹性的轻型材料,框与扇、扇与扇、扇与玻璃之间用密封材料可靠密封。

2、建筑外墙保温

外墙是建筑物隔热保温的重要构件。通过增加外墙的厚度和降低外墙的和传热系数来提高。增加外墙的厚度会使外墙的自重增加,同时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节能建筑中一般通过降低材料的传热系数和改善构造来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外墙保温构造的方案单设保温层,保温层与结构层合二为一,复合构造等,设内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为了增加室内使用面积,一般做法为外墙外保温做法,外保温材料一般根据防火要求和材料的传热系数可选择模塑聚乙烯保温聚苯板(EPS板)、挤塑聚苯保温板(XPS板)、酚醛板和岩棉板,建筑的防火隔离带须用A级保温材料(一般为岩棉板)。

3、建筑屋顶保温

要在建筑屋面与墙体交界处用500宽同屋面保温厚度的A级防火岩棉板形成水平防火隔离带,选择保温性能及传热系数较好的保温材料,减少屋面能耗。

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设计,否则容易形成"结露"。在节能建筑中,因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的保温性能提高,热桥点就成为了节能建筑绝热保温的薄弱环节,所以在设计中,采暖与不采暖房间的隔墙、楼板以及底部架空的楼板都需要保温层保护。

四、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体系的对策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绿色建筑与节能评价客观上涉及多学科、多角度、多要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故其指标选择、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很复杂,而体系的建立则有待学科间的融合及研究者间的长期通力合作。目前,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得还不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将绿色建筑与节能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贯通起来,才能为我国绿色建筑与节能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使绿色建筑与节能体系由标准走向细化

我国对同一类型的建筑,不分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采用同样的标准一刀切,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进一步细分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可借鉴结构设计中"建筑重要性系数"的概念,对不同的建筑物引入"生态系数"概念,以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做到区别对待。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性大、自然条件各异,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建立全国通用的唯一标准体系是脱离实际的,在评价体系的标准设立方面,允许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非全国同一个标准。应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若干地区,通过对当地主要代表性特征进行分析后,赋予不同的"值"。

3、评估方法由定性走向定量

评估方法方面,力争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对定量指标的研究与使用。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它主要侧重于对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绿色建筑的评估要符合物理规则的科学性,准确的量化数据是评估系统的灵魂,而我国目前还缺少生态评估的一些基本数据。对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使用,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五、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故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在观念上,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设计必须要更加的科学和有效,针对当前时展的需要,采取有效的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对策,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2期.

[2]周丹;张星星,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历史文保区建筑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应用[J].建筑技能,2014年01期.

第9篇:绿色建筑标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方面,颁布于20 世纪90 年代的《节约能源法》以及《建筑法》中都有涉及到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强制性。《节约能源法》在建筑节能方面所作出的规定相对笼统和过于原则化,并且存在法律责任缺乏明确性的问题,这导致了《节约能源法》本身可操作性的欠缺。和《节约能源法》一样,《建筑法》也并没有在绿色建筑方面作出强制规定,只是提到了“提倡”、“支持”以及“鼓励”,强制性的欠缺直接影响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性。在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规定中,有关的强制性标准仅仅局限于建筑的节能设计方面,而材料方面以及施工监理方面却缺乏相应的要求与标准。并且从我国当前实行的各项法律法规来看,对于开发商或者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节能标准作出执行的基础上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建筑节能标准作出改变或者根本不执行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也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流于形式而没有得到贯彻。虽然针对建筑节能管理,建筑工程相关管理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但是这些行政规章并不具备如法律法规一样的权威性,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中,这些内容往往只能够发挥参考价值。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并没有出现建设单位因为违反了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而被的现象,这也反映出了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配套性和可诉性。从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来看,多年来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实践突出了对工程设计的监管,而在工程规划、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监管力度并不十分到位,这些监管的薄弱环节直接导致绿色建筑本身的推广工作流于形式。

(2) 开发商与建筑单位缺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

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积极性欠缺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绿色建筑相关节能标准的实现和推广。从我国地方性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法规来看,虽然强制性得到强调,但是大多数内容都比较滞后,同时激励性的经济政策相对缺乏。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实行过的唯一节能优惠政策是减免国家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而这个税种在2001 年也被取消。同时,在2002 年,我国经贸委与财政部对一项用于建筑技能和墙改的新兴墙体材料专用基金进行了改革,指出新兴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用途不再用于建筑节能。由于在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能够更多地体现出建筑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这种效益对于个体而言并不明显,所以个体在建筑节能的追求方面并不积极,这一点也阻碍了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因此从国家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当出台与绿色建筑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从而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扶持鼓励力度并促使开发商以及施工方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实现建筑节能标准与要求。所以通过恢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内的建筑能源消费税来对经济性政策缺失作出弥补十分重要,这在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对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进行了借鉴,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有较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的适应面还仅仅停留在奥运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层面,在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所作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身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相对缺乏。同时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而对经济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全面评价相对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进一步根据国情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出完善,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4) 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不仅包括建设管理部门,同时涉及到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劳动部门等。所以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个单位共同管理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而其问题在于这些部门中并没有牵头担责的负责单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较低,无形中也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并且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建筑工程中的管理部门是建筑业发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对绿色建筑推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此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自身的职能作出明确定位,同时对自身的职能范围作出准确界定,在对国外绿色工程管理经验积极借鉴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不断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有序发展,从而对建筑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工程的主要管理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推动绿色建筑管理工作发展并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来加强管理部门宏观管控能力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确保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与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减少因为政府不当干预而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首先要通过对法律手段的运用来对市场行为作出规范,并在对建筑主体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的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与理赔制度的完善。并且要重视对咨询服务业的应用与扶持并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与资质管理体系。其次要对相关法规作出修订。如在《城乡规划法》与《建筑法》等法律中加入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对已经有这部分内容的法律法规也要尽量进行补充与完善。再次有必要进行绿色建筑认证、评估、标识制度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评定,从而对市场的消费决策起到引导作用; 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对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欠缺,同时建筑人员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所以不仅要重视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绿色建筑监督机制,同时要落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对法律权威性作出维护,通过违法必究来保证绿色建筑标准的落实。

(2) 完善经济激励政策,调动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

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与优惠政策的实行能够对市场起到调节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开发商以及建筑单位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相关管理问题的解决,所以对经济激励政策作出完善是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的有效途径。在经济激励政策的完善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进行财政补贴,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补贴和贴息补充两种,通过财政补贴不仅可以对生产者的积极性作出调动,扩大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 二是进行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的设立。对于开发商和建筑单位而言,在进行建筑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投资成本较大并且回收时间较长是其放弃节能投资的直接原因。但是绿色建筑的推行能够创造出较大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而为了推动绿色建筑开展,政府有必要进行专项资金的设置来进行绿色建筑的教育与宣传、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节能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等工作,从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的推广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