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

第1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气门芯断脐;残端处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53-02

新生儿脐带的残端一般需要5-7天[1],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脱落[2]。本文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我科住院出生的11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在常规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的基础上,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护脐带包扎,并早期剪除脐带残端,再予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我科住院出生的11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全部患儿生命体征均正常,均为出生72小时后的新生儿。新生儿的脐带周围皮肤无红肿、无感染、脐带残端干燥水肿不明显。

1.2 方法:对新生儿在常规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的基础上,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护脐带包扎,并早期剪除脐带残端,再予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措施。

1.2.1 残端剪断准备:第一,人员要求:修剪指甲、 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第二,环境要求:室内采光良好、整洁干燥、每天紫外线照射二次,每次30分钟,室温22~26度之间,湿度55-65%。第三,用物准备:无菌脐剪包、消毒棉签、5%碘酒消毒液、75%酒精、护脐带一根、止血用明胶海绵,新生儿的衣物、尿布等。第四,新生儿准备:脐带残端剪断前禁止喂奶30-60分钟 ,评估脐带及周围皮肤情况。

1.2.2 剪断方法:首先,用消毒棉签蘸5%碘酒以脐带为中心消毒脐部一次,直经5cm.,75%酒精脱碘.,待干。其次,左手持血管钳夹住脐带残端,右手持脐剪在气门芯中间逐渐剪断。之后再次用消毒棉签蘸5%碘酒以脐带为中心消毒脐部,75%酒精脱碘一次,护脐带包扎脐部[3]。

1.3 护理:

1.3.1 在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之前,告知产妇剪除脐带残端可以减少脐部感染机率,取得家属的配合。

1.3.2 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新生儿脐部。在处理剪除脐带残端完毕后,观察15分钟并告知产妇保持新生儿安静2小时,以免脐部出血。于新生儿沐浴的时,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水疗时,一定要贴上护脐水贴。其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应视情况而定如分泌物多用75%的酒精棉签每天消毒1-2次,脐部干燥可以隔天一次[4]。

1.3.3 新生儿出院后如出现以下情况告知产妇及时带婴儿就诊:①新生儿发烧或表现出不舒服的症状。 ②新生儿脐部及附近区域肿胀或发红。 ③脐带残端的根部有脓。 ④脐部有异味时。

2 结果

全部新生儿均无脐带残端出院,均无发热与脐部及附近区域的红肿发生,脐带残端未见脓液,并且无异味。均未发生脐部感染。

3 讨论

新生儿的脐部于正常情况下需经过断脐以及包扎处理后,其残留的脐带才会逐渐的干结变硬,而一般都在一周左右发生脱落,其创面需10-14天才能够完全愈合[5]。极大多数的新生儿脐带一直到出院之后才发生脱落,乃至愈合。而产妇与家属均缺乏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的相关知识,经常应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这就容易造成新生儿脐部的感染[6]。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尽快干燥与脱痂,能够减少其发生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减轻新生儿其出院后家属与产妇对脐带残端需护理的负担性心理。本文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我科住院出生的11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在常规采用气门芯套脐法断脐的基础上,使用新生儿脐带结扎,护脐带包扎,并早期剪除脐带残端,再予以完善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应用气门芯断脐脐带残端剪断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患儿脐部的感染率低,再配合以完善的临床护理,不仅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董慧瑛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1

[2] 罗艳琳. 气门芯断脐并脐带残端剪除的临床应用 [J]. 护理学杂志, 2000, 15 (7) _1 . 414

[3] 孙梅红. 气门芯断脐并脐带残端剪除的临床探讨 [J]. 包头医学, 2002, 26 (1) _2 . 5-6

[4] 鄢红琴. 新生儿断脐方法比较及护理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12) _1 . 2075

[5] 潘君,顾祖文,周海英等. 2种不同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效果观察 [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 (10) . 71-72

第2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脐部暴露;时机;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54-02

新生儿出生后,其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为开放性创口,从而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加上局部血流、营养丰富,一旦潮湿或尿液污染,细菌极易滋生繁殖,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1-2],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3-4],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脐部残端早期暴露是近几年被证实能加速脐部残端干燥、脱落、愈合的另一个安全有效的措施[5]。本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经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Apgar评分>8分,体重>2500 g,排除宫内感染、羊水早破及胸腹壁裂畸形者。将20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4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娩后脐带处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娩出后1~2 min内按常规剪断脐带:胎儿娩出后,立即于距脐带根部10.0 cm及0.5 cm处分别上止血钳及一次性脐带夹(杨州市邗江头桥卫生材料厂生产)阻断脐带供血,0.5%的碘伏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于脐带夹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血,新生儿脐带断面经0.5%的碘伏消毒后[6],A组暴露不覆盖纱布,B、C、D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1.3 脐部护理及暴露方法

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出生及沐浴后每日予75%乙醇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次,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包扎纱布被尿液浸湿或污染时予更换,48 h后去除一次性脐带夹及包扎纱布,脐部残端暴露,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2次,待残端结痂自然脱落[7-8]。

1.4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由家属在家进行脐部护理,出院前对产妇及家庭人员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对脐部暴露、护理有正确的认识,教会其家庭人员掌握正确的脐部消毒和护理方法[9],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及潮湿,并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跟踪随访。

1.5 观察指标

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

1.6 脐炎诊断标准

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或拌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量多并带有臭味[1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

3 讨论

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将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敷料干燥,生后次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并继续用纱布无菌包扎及胶布固定,甚至用绷带或一次性无菌脐带包包扎固定,48 h后暴露脐部,残端任其结痂自然脱落[11]。这种方法不仅影响新生儿腹式呼吸,造成新生儿不适[12],而且脐部包裹后局部潮湿不易干燥,也不方便局部观察,包裹的纱布及绷带被汗及尿液污染浸湿或脱落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从而容易导致脐部感染[13]。在进行脐部护理更换敷料时常发现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甚至出现残端渗血、红肿[14],频繁更换敷料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也浪费医疗资源[15]。

通常情况下,脐带残端暴露后逐渐干枯僵化,1周左右脱落,创口10~14 d完全愈合[16]。但脐带残端被纱布包裹后,脐部不易干燥,残端脱落、愈合时间延长[17],而脐带在脱落过程中会分泌胶质,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暴露脐部,过早暴露脐部是否容易导致脐部感染是多数学者担心的问题,但研究发现,与传统产后48 h暴露脐部相比,产后24 h暴露脐部能降低新生儿脐炎、脐出血的发生率,甚至比48 h后二次断脐脐炎及脐部出血发生率还要低[19]。脐部暴露后,残端处于干燥状态,干枯结痂快,不利于细菌生长,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概率,而且便于护理和观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明显节约敷料,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对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亦有积极作用,24 h后暴露脐部也让产妇及其家属在护理新生儿时感到轻松,方便出院后家庭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董莉,卢敏,梁丽碧.新生儿脐部包扎法与24小时脐部暴露法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7-28.

[2] 邵美仙,樊丽英,梁建红,等.75%酒精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182-183.

[3] 代洪波,吴媛媛,乔福元,等.健婴宝-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7):2446-2447.

[4] 柴青松.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0,19(1):174-175.

[5] 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99-1301.

[6] 范慧慧.开放式脐部护理二次脐带修剪法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40-2841.

[7] 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7):143-144.

[8] 汤隽.新生儿85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35.

[9] 苏丽东,唐鸿玉.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5A):51-52.

[10] 张丽英.3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17):2690-2691.

[11] 周蓉,刘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9(6):89.

[12] 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12-113.

[13] 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14] 朱鸿雁.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医学信息,2010,23(10):3699-3700.

[15] 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16] 陈慕刁,关惠慈,吴小麦.两种新生儿剪脐方法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48-49.

[17] 王小飞.新生儿200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4-6795

[18] 李全梅.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6.

第3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断脐;留取脐带;脐带残端长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4-38-03

Influence research on the stump length of the umbilical cord of neonatal cord clamping

LIU Xianyin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ospital, Zhanjiang 52405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 stump length of the umbilical cord of neonatal cord clamping. Methods 510 neonates were divided to group A, B and C through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170 neonates in each. In group A, umbilical cord clamp was clamped at the distance of 0.5cm from navel chakra, and umbilical cord was cut at the distance of 0.5cm from umbilical cord. In group B, umbilical cord clamp was clamped at the distance of 1cm from navel chakra, and umbilical cord was cut at the distance of 1cm from umbilical cord. In group C, umbilical cord clamp was clamped at the distance of 2cm from navel chakra, and umbilical cord was cut at the distance of 1cm from umbilical cord clamp. Errhysis of umbilical cord, periumbilical secretions, periumbilical skin inflamed, and time of loose umbilical cord clamp and umbilical cord detachment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ccurrence rate of errhysis of umbilical cord of group A was 6.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C (P

[Key words] Neonate; Cutting umbilical cord; Subsistence of umbilical cord; Stump length of the umbilical cord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基础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处理脐带可减少或杜绝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加快脐带脱落[1]。目前国内外对脐带护理的研究颇多,对断脐的时间、断脐时使用的用具、断脐后日常护理、断脐后脐带的消毒、自然脱落和二次断脐法的护理效果比较等均有报道。但在断脐时留取脐带长度对护理效果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

道。研究发现,断脐时留取脐带残端长度不同对新生儿脐周的清洁度和脐带脱落时间有较明显的影响[2]。而目前文献报道关于新生儿断脐留取脐带残端长度不一,同一个医院不同助产士的做法也不尽相同[3]。本研究旨在探讨断脐脐带残端不同长度对护理效果和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助产士断脐时留取适当脐带残端长度,以减轻护理人员护理脐带的工作量,减轻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

表1 三组入选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性别 母亲平均年龄(岁) 平均孕周(周) 新生儿平均体重(kg) 剖宫产/顺产(n/n)

男 女

A组 170 90 80 28.3±2.1 38.5±1.1 2869.90±31.63 61/109

B组 170 89 81 27.7±4.3 39.0±0.8 2872.20±28.34 65/105

C组 170 83 87 28.1±3.8 38.9±1.0 2871.70±30.57 60/110

表2 三组脐带护理效果及脐带脱落时间比较[n(%)]

组别 n 脐带渗血 脐周分泌物 脐周皮肤红肿 脐带夹松脱 脐带脱落时间

(h)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A组 170 11(6.5) 139(93.5) 10(5.9) 160(94.1) 7(4.1) 163(95.9) 5(2.9) 165(97.1) 145.56±30.75

B组 170 32(18.8) 138(81.2) 32(18.8) 138(81.2) 40(23.5) 130(76.5) 22(12.9) 148(87.1) 168.83±26.62

C组 170 40(23.5) 130(76.5) 39(22.9) 131(77.1) 48(28.2) 122(71.8) 37(21.8) 133(78.2) 170.72±33.56

x2/F 6.217 5.973 5.378 7.234 5.236

P

脐带的心理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来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和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内正常分娩或剖宫产后的健康足月新生儿510例,新生儿体重范围在2500~4000g之间,所有参与研究的新生儿母亲了解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并愿意参与。510例中男262例,女2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入选的510例新生儿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70例,三组入选新生儿的性别、母亲年龄、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A组新生儿在距离脐轮0.5cm处夹脐带夹,在距离脐带夹0.5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1cm;B组新生儿脐带在距离脐轮1cm处夹脐带夹,在距离脐带夹1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2cm;C组新生儿脐带在距离脐轮2cm处夹脐带夹,在距离脐带夹1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3cm。剪断脐带的短口平整。断脐后用无菌纱布将脐带残端的血挤擦干净,用2%碘酒消毒短口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脐带残端至出生后24h,24h后去掉纱布。出生48h后将脐带夹剪除。断脐后2h内,每10~15分钟观察脐带渗血情况、脐带夹是否脱落;出生后2~6h,每1小时观察脐带渗血情况;出生后6~24h,每4小时观察脐带一次,观察脐带渗血,脐周的分泌物、脐周皮肤红肿情况、脐带夹是否脱落、脐带渗血情况。如果脐带夹脱落或脐带渗血,必须立即重新消毒脐带断口和残端重新用新的脐带夹钳夹,重新消毒包好纱布,预防脐带出血。

1.3 评价及观察指标

设计脐带护理效果观察表,内容包括:脐带渗血:有或无;脐周分泌物:有(多或少两级别)、无;脐周皮肤红肿:有或无;脐带夹松脱:有或无;脐带脱落时间:记录具体脱落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或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

2 结果

三组脐带护理效果及脐带脱落时间比较,详细见表2。由表2可知,A组脐带渗血发生率仅6.5%,显著低于B组、C组(P

3 讨论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若脐部护理不当会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脐带脱落时间延长或脐带渗血、脐周分泌物较多,以及脐周皮肤红肿、脐带夹松脱等[4],而脐带若果长时间不能脱落,游离的脐部是细菌繁殖的场所,局部易出现脓性分泌物,异味,脐轮周围皮肤红肿,易发生脐部感染,甚至引起新生儿败血症,严重时可威胁新生儿生命,给新生儿家长造成困扰,增加精神负担,同时也增加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5]。

正确处理脐带可减少或杜绝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加快脐带脱落,减轻产科护士工作量,减轻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脐带的压力[6]。临床工作中发现,断脐时留取脐带残端长度不同对新生儿脐周的清洁度和脐带脱落时间有较明显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脐带护理的研究颇多,对断脐的时间、断脐时使用的用具、断脐后日常护理、断脐后脐带的消毒、自然脱落和二次断脐法的护理效果比较等均有报道[7-10]。但在断脐时留取脐带长度对护理效果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如何做好脐部护理,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促进脐部早日愈合,是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研究断脐脐带残端不同长度对护理效果和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由表2统计结果分析可知,A组脐带渗血发生率仅6.5%、脐周皮肤红肿发生率仅4.1%、脐带夹松脱率仅2.9%、显著低于B组、C组(P

综上,本课题期通过对比分析新生儿断脐时留取脐带残端长度不同对脐带护理效果和脐带脱落时间段影响,得出合适的脐带残端长度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护理脐带的工作量,减轻产妇及家属护理新生儿脐带的心理压力,在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降低围生儿感染率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13-16]。

[参考文献]

[1] 戴淑艳,金雪静,祁慧娇.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l4,26(1):69-70.

[2] 陈涛,张丽珊,金星明,等.不同延迟断脐时间与预防足月儿贫血效果系统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4):404.

[3] 华少萍,张宏玉,周红,等.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572-1575.

[4] 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5] 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6] 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7] 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8] 李小花,朱亚萍,朱为.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63.

[9] 廖伟强.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9,9(10):30-31.

[10] 徐小静,虞人杰.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61-63.

[11] 邱立志.延迟断脐对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1-63.

[12] 崔雪珍,杨燕,黄群丰,等.延迟断脐对母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3):396-397.

[13] 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7):873-874.

[14] 路静,任胜巧,张静茹,等.晚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51-152.

[15] 宋红辉.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70-171.

第4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消毒方式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年2011月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18例。对照组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观察组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双氧水;碘伏

脐带感染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脐部感染的发生[1-2]。如何选择消毒作用确切、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3]。我院对比了不同消毒剂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出生的新生儿1236例,,均为健康足月儿,无宫内感染。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8例。对照组新生儿胎龄38~40周,平均胎龄(39.02±0.5)周;体质量2675~5040g,平均体质量(3358.55±218.16)g;自然分娩405例,剖宫产213例;其中男性312例,女性306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观察组新生儿胎龄37.5~40周,平均胎龄(39.13±0.6)周;体质量2688~5117g,平均体质量(3364.51±224.39)g;自然分娩404例,剖宫产214例;其中男性313例,女性305例,男女性别比为1.03:1。

两组新生儿性别比、体质量、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分娩后断脐,对照组新生儿采用0.5%碘伏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0.5%碘伏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观察组新生儿采用3%双氧水消毒脐部,并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之后采用3%双氧水进行脐部护理,2次/d,直至脐带残端脱落[4]。

1.3 判断标准:通过测量新生儿护脐带纱布的血迹、分泌物面积来估算脐部渗血量和炎性分泌物量。护脐带纱布浸湿1cm2相当于0.058ml血液和分泌物。

新生儿脐部分泌物>0.5ml、渗血>1.0ml、脐周皮肤红肿、脐部有异味、体温升高等症状出现时,可判断为脐带感染[5]。

1.4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对照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9.32±1.15)d,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7.06±1.22)d。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31例,感染率为5.02%,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脐带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4%。两组新生儿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带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每年全世界约有40万新生儿发生死亡,尤其在卫生公共事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死亡率较高。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新生儿由于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不全,缺乏抵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的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脐部的特殊生理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决定了脐部残端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通道。如护理不当,较易发生局部感染,延迟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甚至可导致败血症。目前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提高自然院内脱脐率和降低感染率。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皮肤娇嫩,脐带残端一般于1周左右脱落,2周左右完全愈合,脐血管需经3~4周才能完全闭合,因此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是促进脐部愈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碘伏是临床常用皮肤粘膜消毒剂,因其具有杀菌效果好、皮肤黏膜刺激性小、黄染易水洗去除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有效抑制需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但对厌氧菌无杀灭作用。双氧水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可迅速分解,并释出新生氧,通过干扰厌氧菌酶系统而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局部涂抹双氧水后可产生气泡,有利于清除血痂、坏死组织等,并对脐带渗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并可促进脐窝周围干燥。脐窝周围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发生的新生儿败血症中,厌氧菌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将双氧水应用于脐周局部消毒的效果较之碘伏更具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双氧水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可以促进脐带脱落,防止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莉芳, 曹丽华, 王迎春. 莫匹罗星软膏在防治新生儿脐带感染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2): 122-123.

[2] 郑玉峰, 姚桂林, 毛丽亚, 等. 新生儿脐带处理及脐部护理临床体会[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 21(3): 268-269.

[3] 岳晓燕, 王宝珠, 郝跃仙, 等. 低浓度聚维酮碘用于新生儿脐带消毒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05, 34(12): 1047-1048.

[4] 俞蓉. 新生儿脐部消毒方法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6):87~88.

第5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出血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按知情同意的方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剪脐组50例,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根据脐带干燥情况,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80例,按照常规脐部护理等待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对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出血及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新生儿二次剪脐后取得了很满意的效果,剪脐后未发生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新生儿二次剪脐掌握好时机,加强日常护理,能有效地促进脐带残端脱落,减少脐部出血及感染。

【关键词】二次剪脐;新生儿;出血;感染

新生儿脐带有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周围有胶质样的高蛋白组织,营养丰富,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细菌极易繁殖,发生局部感染。因此,若新生儿脐带处理不当,易引起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导致败血症、继发腹膜炎。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87.5%[1],并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关键环节,脐部护理不当会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自然脱脐时间延长或脐部渗出液体多,有异味,给新生儿家长造成困扰,增加精神负担。我院产科于2010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二次剪脐,取得了良好后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本科住院分娩的13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剪脐组5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为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无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新生儿吃奶好,母亲无孕产期合并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二次剪脐由专人负责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

1.2 方法 剪脐组50例,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左右,仔细观察脐部情况,剪脐时机以局部干燥、呈黄褐色并混有斑点状干枯黑点、质地柔软为标准。用物为无菌组织剪1把,无菌止血钳2把,一次性手术手套2付、明胶海绵、含有效碘5g/l碘伏棉球、75%酒精棉球、2%过氧化氢、棉签、护脐带1个,均需严密消毒备用。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左右,脐部干燥,选择新生儿哺乳、熟睡后进行二次剪脐。首先用2%过氧化氢消毒两次,,再用干棉签蘸干脐部,戴无菌手套,用止血钳夹住脐带残端向上拉起,暴露脐根及脐周皱折,含有效碘5g/l的碘伏棉球、75%酒精棉球消毒脐带残端至脐根部及周围皮肤,检查脐带及脐周无异常,右手用组织剪沿脐根部从不同方向环形剪除残留脐带,保持创面平整,减少脐带组织残留,再用碘伏棉球消毒脐部断面2-3秒,75%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明胶海绵压迫5-10秒,护脐带包扎脐部。二次剪脐后需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出,有渗血或出血的新生儿要30分钟、2小时分别查看2-3次。对照组80例,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断脐处理,按照常规脐部护理等待脐部残端自然脱落。

1.3 观察两组脐部脱落及愈合时间,有无感染及出血;脐部愈合标准: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输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两组脐部愈合情况脱落后效果对照,见表1。

新生儿二次剪脐后脐部脱落时间为(2.5±0.61)d,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3 讨论

3.1 通过对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效果观察,愈合的效果比传统护理方法显著,可看出以往的脐带残留自然脱落时间长,如因护理不当而造成脐带感染住院治疗,愈合时间会更长,往往造成医疗纠纷。采取二次剪脐,人为干扰以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受到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2 通过二次剪脐,可使脐部残端处血循环阻断,减少了出血。而愈合后使分泌物减少,不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明显减少了脐部感染的发生,也缩短了断面愈合时间,降低了脐部发炎的机会。二次剪脐后方便了家属的日常护理,也消除了家属的害怕心理,使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率降低。

3.3 二次剪脐必须掌握好剪脐时机,才能使脐部脱落时间缩短,降低细菌感染机会。脐带愈合过程分为潮湿期、干燥期及过干期[3],剪脐时机应在干燥期,脐带局部干燥、呈黄褐色并混有斑点状干枯黑点、质地柔软时为最佳时机;脐带潮湿剪脐出血率高、易感染和影响脐部愈合;脐带过干剪脐难度大、出血率高、易感染、脐部愈合时间延长。如脐带软、粗,呈灰白色,应注意延长修剪脐带的时间,待干枯后再剪,以免出血[4]。

3.4 应教会家属和产妇脐部日常护理,如75%酒精消毒脐部及时换尿布,尿布不应遮盖脐部,避免尿液浸湿脐部。减少哭闹,可促断面愈合。

总之,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天才能完全愈合,本院产科在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后进行二次剪脐,人为干扰脐带脱落过程,缩短了脐带脱落、愈合时间,减少了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新生儿二次剪脐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受产妇及家属欢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萍,楼华英. 新生儿二次剪脐带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6(6):613.

[2] 周蓉,刘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9(6):89.

[3] 朱家贵,张俏玲,陈少丽.选择适当时机为新生儿再次剪脐并用脐粉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4):340-341.

第6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11-01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脐带残端为一开放伤口,如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常见问题有脐出血、脐炎、脐肉芽肿,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发展为败血症。临床工作中发现出生时正确断脐,加强日常护理及产妇的健康宣教,严格的质量管理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新生儿470例,男258例,女212例,顺产108例,剖宫产362例,孕周均在37W―42W之间,无窒息及感染。

2 体会

2.1 正确断脐 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待大声啼哭后可处理脐带,我院采用在距离脐带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方剪短脐带,挤除残余血液,用碘酊消毒脐带断面,药液不可接触新生儿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待断面干后覆盖无菌纱布,再用无菌护脐带包扎。若是脐带根部含有较多的华通胶时,用气门芯结扎易断裂,改用无菌粗丝线在距脐带根部0.5CM处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CM处结扎第二道。处理脐带时切忌过短,24小时内注意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有渗血者再次结扎。

2.2 加强护理 脐带脱落前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一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脐部,再用碘伏棉签消毒脐带断端及脐轮后,用无菌护脐带包扎,保持干燥:若有渗血,应重新消毒结扎,若残端过长,可严密消毒后适当修剪,以促进创面愈合。

2.3 加强健康宣教 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产妇及家属最担心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的不一样,所以做好宣传很重要。新生儿在出生后告知现在脐带的情况,教会产妇观察脐带,耐心解释护理要点,告知产妇保持脐带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教会产妇更换护脐带。

2.4 严格的助产质量管理让每一位助产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方法,定期组织学习,总结经验,讨论脐炎的发生原因,分析个案,并委派技术好的,责任心强的担任质控员,监督指导工作。

第7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356例中的38例(1.61%)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方法

Newborn navel region nursing discussion

Jing Mei Ling Xiong Jin ying Shi Shu juan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es the newborn navel region infection the reason and the nursing method. The method (1.61%) the newborn navel region presents the varying degree to my courtyard obstetrics childbirth's full-term newborn altogether 2356 example's 38 examples the infectio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inally: Discovered that the navel region infection and the navel are thick, the umbilical cord ties up the position to be too high, to cut the navel, the navel to break the end to process and to nurse improper not only related, also adds the newborn resistivity to be low, lacks the antibacteria field planting ability, the individual nursing staffs take seriously insufficiently navel region processing, makes the bacterium to reproduce after the navel region remnant end invasion causes the navel inflammation. The conclusion grasps correctly breaks navel's method and the skill, the fulfiling exactly aseptic technique principle, strengthens the navel region the observation, nursing and the propaganda, maintains partial clean dry, and aims at the navel end differ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o use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 this is avoids the navel region infection, preventing the effective action which the newborn infects.

【Keywords】Newborn; Navel region infection; Reason; Nursing method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2]。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38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经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2356例,均在母婴同室区,均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在7分以上,体重大于2 500 g,经临床统计有38例(1.61%)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2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端在血液供应停止后24~48 h脐带干枯后采用暴露疗法或用消毒剪剪去残端,使其脱落愈合,避免脐部感染。在2356例临床观察中发现脐部感染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脐带结扎高低、残部的处理及护理有密切关系。

2.1断脐不当 :①结扎部位太高:个别医务人员结扎脐带位置太高,致使脐带残端较长,容易受到新生儿尿液浸湿及尿布、尿裤的摩擦,影响残端干枯而易感染。②结扎下方有血肿:结扎脐带时未挤尽残端积血而在结扎下方形成血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导致脐带残端干枯时间延长而致感染。

2.2剪脐不净 :①剪脐后创面较大:脐粗大者剪脐后创面较大,愈合相对慢一些,脱落时间延长,也是脐部感染的好发因素。②剪脐后仍看见脐动脉和脐静脉断端,说明脐部血管未完全收缩,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多见于剪脐太早。③创面潮湿有分泌物:剪脐后1~2天内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及分泌物多容易发生感染。

2.3脐部用物消毒不严: 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如剪刀、气门芯、纱布等)、脐部断端消毒不严或烧灼不彻底有关,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洗手不规范也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2.4护理方法不当: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如把婴儿内衣置在尿不湿里面,这样内衣被尿液浸透,脐窝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男婴换尿布时未把向下按,尿液向上冲,浸湿了脐部;有的家属把尿不湿外面向里面卷进,由于尿不湿外层不透气,故不利于脐带干枯;也有的家属把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

3护理方法

3.1严把脐端结扎关:选择正确的断脐方法并掌握好结扎位置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0.5%的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cm的脐带,脐周皮肤5cm,在距脐根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cm处断脐,挤净断端的残血,用2%的碘酒消毒75%的酒精脱碘,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用腹带包扎。

3.2加强脐部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每天两次,一般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3],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若脐孔潮湿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清洗后消毒包扎,必要时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医嘱局部或全身用药,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可有效预防脐部感染。

3.3加强宣教:教育医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年轻工作者,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采用以上脐部护理方法后,脐部感染率大大降低,脐带在7~10天内愈合。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报,2008,15(7):18-21

第8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2

新生儿脐断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 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 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 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将危及生命[2], 死亡率达18.06%[3]。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 降低新生儿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国内护理同仁在脐部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术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产前因素在子宫内已感染, 脐带水肿、糜烂,出生后未做预防感染治疗措施。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 易受细菌感染发生脐炎[4]。

1.2 产时因素产时并发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 均有利于细菌上行污染羊水而致脐带污染; 分娩过程消毒不严、断脐器污染、脐残端接触消毒不彻底的手或敷料, 是致脐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脐带结扎位置太高(结扎部位距脐根部0.5~1.0 cm) , 不能直接结扎脐根处血管, 使结扎处与脐根之间较长的脐带仍有血液供应, 故坏死晚。脐带长时间游离, 使脐窝潮湿分泌物增多, 引起细菌繁殖。如果脐带粗大, 结扎位置过高, 接扎下方容易出现血肿, 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产后因素产后脐部护理不当是造成脐部感染的直接原因。新生儿父母对脐部护理知识缺乏, 或对脐部卫生保健认识不够, 不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不合要求, 脐部皮肤常被尿液、粪便污染, 延缓了脐部创面的愈合; 而粪便污染又增加了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机会。新生儿沐浴时, 脐残端浸泡在非无菌水中, 沐浴后仅对脐部表面做了消毒处理, 忽视了脐窝底部的消毒, 引起脐窝分泌物增多, 脐周红肿感染; 另外, 带菌的护理者及照顾者, 对新生儿传播细菌也是致脐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4 环境、卫生因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定植率在新生儿为50%~69%, 也有达89%的; 定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自于新生儿周围环境, 包括空气、日用品、医护人员、产妇等。如果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没有彻底执行清洁、消毒、监测制度, 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没有严格洗手, 就会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机会。另有研究提示: 在妇幼保健网络健全的城市中心地区, 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相对较低, 且主要来自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而在经济状况较落后的农村、郊区,新生儿脐部感染率较高。

1.5 其他原因当脐部有畸形时, 由于脐部经常有分泌物, 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分泌物侵蚀皮肤, 破坏其屏障功能, 易使细菌侵入扩散, 并发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 损伤后易发生感染; 新生儿抗细菌定植能力差; 免疫球蛋白IgA 和IgM不能通过胎盘传给新生儿, 使其易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定期对分娩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NICU 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口、鼻、手、无菌物、消毒液等进行清洁、消毒和卫生学监测;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强化无菌观念, 严把消毒隔离关。

2.2 新生儿脐带结扎技术的改进

2.2.1 脐带结扎位置脐带及早干枯脱落是防止脐部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脐带结扎的位置过高可影响脐带的早期脱落。

2.2.2 脐带结扎方法传统的断脐方法有线扎法、气门芯套扎法、钳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容易伤及新生儿, 同时增加污染环节。

2.3 脐部护理操作技术的改进

2.3.1 脐部护理消毒液的选择(1)济安舒能是一种长效抗菌膜。(2)3%过氧化氢为强氧化剂, 具有消毒、除腐、除臭及清洁作用,。(3) 2%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 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2.3.2 脐残端的保护(1) 药物保护: 将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的新生儿脐带包直接对准脐残端, 松紧适度地绕腹部1 周固定。(2)用具保护: 在日常护理中, 采用一次性手套遮盖护脐法卧式洗澡, 避免脐部感染, 降低感染率。

2.3.3 二次剪脐 二次剪脐是指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若干时候对脐残端进行再次修剪。

2.3.3.1 二次剪脐的时机剪脐最合适时机应以脐带干燥为准, 而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

2.3.3.2 二次剪脐的方法暴露脐部, 局部消毒。

2.3.3.3 二次剪脐后残端处理用5%碘酒擦脐带断端, 然后用无菌明胶海棉三折压迫局部, 再盖上无菌纱布, 用新生儿护脐带包扎。

2.3.3.4 二次剪脐时注意事项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外, 剪脐前还要观察脐部及周围组织有无异常。

2.3.4 加强宣教加强宣教,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防止和减少胎儿宫内感染。鼓励提倡新法接生。

3 展望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 其危害严重。综上所述, 选择适当的方式断脐,认真做好脐部护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 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 10) : 1299- 1301.

[2]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4) : 392.

第9篇: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