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1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作者曾在《巴氏奶彻底击垮常温奶的策略创新》一文中,对巴氏奶在面对常温奶强力挤压时如何以小博大、扭转竞争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小胜易、大胜难,胜一时易、长久胜难。如何持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当对手同样是巴氏奶或者常温奶企业也推出巴氏奶产品来竞争,怎么办?

巴氏奶企业一般都拥有订奶业务渠道,这是一种排他性的封闭的销售通路。但在实践中,很多巴氏奶企业要么没有好好珍惜,要么没有沉下心深挖潜力,而让订奶这棵独特的摇钱树要么投向竞争对手的怀抱,要么日渐枯萎。

如何保持这个封闭渠道的忠诚度,防止竞争对手渗透,并且通过不断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来追求订奶用户最高的利润贡献率,成为市场致胜的关键。

作者在辅导多家乳品企业营销的实践中发现,实施服务增值战略是构建巴氏奶企业竞争力的不二法宝!

服务增值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按服务增值努力的创新程度、客户感知强度和利益回报力度,我们将乳业营销领域的服务增值战略分为三大层次:

(一)规范服务——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来增进信赖,让订奶渠道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成为“水火不侵的自留地”;

(二)精准服务——以精益配送为技术支持,运用数据库营销手段,导入会员制服务理念,形成定向、定时、定点、一对一、一对多的全新消费服务局面;

(三)衍生服务——以订奶业务为平台,一方面对消费者、对社区创造性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并通过故事化传播,让消费者乃至更广义的公众动容;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订奶渠道的独特资源价值,搭载渠道方式、目标人群等可以共享的多项增值业务,开创新的利润源泉,让订奶业务这个传统的苦活累活,摇身一变成为高额利润项目!

(一)规范服务,让消费者倍增信赖

当前,各巴氏奶企业在订奶业务上普遍存在着资源投入不足、高层重视不够、一线员工素质偏低、终端形象不堪等共性问题,不但没能让订奶入户这个深入社区、直面消费者的载体起到宣传推广品牌形象的作用,反而让消费者产生了种种顾虑和猜疑。

鉴此,实施服务增值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订奶服务规范化建设,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来增进信赖,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1、提升员工素质和形象。一方面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订奶送奶员一般是40、50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服务意识较弱,定期培训可有效改善一线员工的服务技能和精神风貌,当然在这个背后,是企业要把订奶送奶员真正纳入自己的员工体系,真心关怀他们,不另眼相待;另一方面对员工着装要统一,佩带工作牌。

2、优化、固化订送奶服务流程。设计符合消费者订、取奶习惯的服务流程,并固化下来,如片区内的奶箱要勤维护(扫除灰尘和清除小广告等),随身携带抹布,奶品交于客户之前要注意清洁包装等。

3、优化送奶工具。作者在街头经常看到很多乳企的送奶工具都过于简陋且不统一。有的由送奶员自己弄一个塑箱往自行车架上一绑,就上街送奶了。类似这样简陋的送奶工具如果是在冬天、凌晨送奶还好,但如是在夏天、下午送奶(很多消费者往往会指定要下午或傍晚送奶),就有些不堪,消费者看了或许就不敢再订你的奶了。所以,送奶工具这个钱还是不能省,应当统一配置封闭的、略具保温功能的小型送奶车(如有三轮单车改装)。

4、加强订奶热线、订奶网站建设,要让热线热起来,让网上订单活起来,真正方便消费者。

5、社区终端形象提升运动

--对配送站和投递点进行统一规范化包装

--奶点投放门头广告、墙贴和宣传画,单页架和宣传单页,规范奶点对公司投放的物料的使用(业务人员要勤巡视)

--投放社区主要人流线上的商店门头广告

--统一设立联体奶箱*,要好好利用其广告载体的功能,要保持维护

--给中高档小区提供门卫遮阳伞和广报亭等公益设施

――对销售本产品的社区小店完善调换货政策和情感营销,努力完成奶点的专营化改造

6、建立完善客诉解决机制,消费者关系。订奶业务工作繁琐、流程复杂、与消费者接触的节点多,不可避免会招致一些消费者投诉,因而需要建立起投诉沟通便利、反馈及时、处理流程简短的客诉解决机制,及时发现消费者抱怨的“火情”、及时“灭火”,并做好善后处理,化消费者的抱怨为对企业工作的理解、感动,进而更添信任。

第2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教育;区域经济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05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人才培养、办学思路、教学体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认清核心竞争力并作为指导教学改革的根据,不断增强竞争力,促使教学与时俱进,保证教育可持续的发展,是新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是2011年批准成立的电气类高职院校,以立足许昌、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发展方向为目标,作为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茁壮成长是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新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背景

1.生源危机。近年来,高职教育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而生源总量不断下降的现状及本科院校大力的扩招,致使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临生存的困难,究其原因,则大多存在办学思路不清晰,教学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灵活等缺陷,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可知,只有核心竞争力强的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环境中赢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经济形势。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许昌市打造中原电气谷的发展战略对本地高职院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原电气谷的众多企业对电气、机电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定位是为企业提供相关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包括文化辐射力、师资力量、社会影响力、科研创新能力、教育管理等方面,使院校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院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三、构建高职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办学理念、制度、管理、战略定位、专业建设方面的更新,且需各要素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诠释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构建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能持久发展的必然选择。

1.办学理念的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发展的导航灯,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办学理念明确以后,需要学校的每一份子都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充分发挥其强大作用,否则办学理念就是句空话,导致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制度的不断革新。良好的制度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更好的环境。制度的创新需结合自身、区域实际情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创建激励制度、构建新型管理制度、强化核心业务等,提升核心竞争力。

3.教学质量的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高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才能不断地获取优质生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战略定位。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向哪发展是个重要的问题,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死,这需要高职院校高瞻远瞩,综合学校层次、招生规模、学生就业、特色专业制定合理的战略定位,才能务实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使院校驶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5.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关系着学院所处的层次、科研水平,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应根据其紧邻中原电气谷的优越位置,以电气控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同时发展适量的文科专业,扩展综合实力。新建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结合自身条件、相关地区的经济状况,及时调整、制定核心专业。在确定核心专业后,改善相关教学与实验条件,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核心专业快速发展,才能抢占相关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四、结论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包括整合文化辐射力、人才培养能力、社会影响力、科研创新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具有需要持续培育、提高、创新的特点,需要学院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经济区域化发展客观上要求新建高职院校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力争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其管理者应该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及所处区域经济的特点,结合相关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进行中外教育核心竞争力对比研究,制定出合适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目标。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作为新建高职院校,应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目标基础上,不断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特色和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出提升教育水平、社会影响力、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制度和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与壮大。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宏.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及其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

[2]赵俊芳,齐芳.21世纪以来中国985大学核心竞争力量化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5.01

[3]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

[4]苗招弟.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第3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机电园区机械修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振芳,吕永卫.企业管理要义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来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澳门:澳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节选,2007.2.25.

第4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证券公司 券商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面对我国证券市场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和发展进程中的困惑,有两个问题我们必须考虑:一是中国证券公司如何培育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二是中国证券公司如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持续的发展壮大,成就百年大业?越来越多的人将解决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即证券公司必须要构建并不断强化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券商持续有效地调控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地实现投资者看重的价值需求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韵动态能力。这个定义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的三层管理属性:一是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二是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能力,因而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三是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能力的函数。证券公司经营的资源可细分为财务、组织、实物、人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声誉等几种形式。

二、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证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证券公司规模、业务集中度等方面正向大型证券公司倾斜,呈良性发展的状态。但是券商的业务的同质化,竞争手段缺乏特色与创新的现象仍然严重。我国券商在这场竞争中明显缺乏应有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券商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粗放缺乏生存能力。我国券商之所以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缺乏核心主营业务;过度竞争;加大了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三、对于我国券商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既然核心竞争力是证券公司在发展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根本,那么证券公司的核心能力就必须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升券商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证券公司的研发实力

高水平的研发实力是证券公司不可或缺的发展要素,不管证券公司身处牛气冲天的顺境还是举步维艰的逆境,研发都是不可忽略的投入。新的金融产品的推出为券商盈利提供了很大的机会,但这需要高水平研发人员。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研发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定位不合理,过于贪大求全;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研究思路有偏差;研究方法仍有待改进。因此,研究人员应根据市场要求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在研究中多以市场数据说话,尽量采用数量模型对研究对象加以统计和分析,不断提高研发实力。

(二)构建证券公司的企业文化

证券公司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和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培育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时,培育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课题。应着重以下几种文化的培养:(1)服务文化。首先可以从加强市场和客户的细分入手。其次可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意识,客户有融资、投资、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共同面临客户。最后,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以及服务产品的营销,及时将新的产品推介给客户。(2)团队文化。对于一个证券公司来说,建立团队文化尤其重要.券商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越来越强,提升服务水平需要团队精神。(3)风险文化。培育风险文化,一是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投资决策机制、业务流程再造、技术环境优化等;二是借鉴和推行科学的风险管理技术;三是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观的改造,是员工在具体业务活动中遵守正直诚信、勤勉尽责、自律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构筑证券公司的品牌战略

世界著名的券商,尽管经营业务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他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如何才能建立起证券公司自己的品牌呢,这要求证券公司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创造差异。由于证券公司的实力、品牌、研究力量是有差异的,证券公司的服务可以令其产品是不同质地,从而使投资者或客户相信这些服务产品确有差异。(2)明确定位。证券公司只有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能谈到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自己的业务品牌。随着证券公司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环境已经要求证券公司必须明确自身品牌定位与发展方向,并以品牌为中心进而到定价、营销、广告等后续环节。(3)形成核心客户。证券公司要赢得竞争,保住或扩大证券市场占有份额,通过自己与其他证券公司服务的差异,建立稳定的客户。

(四)构筑证券公司的人才战略

证券公司既然是服务性的行业,就要求其员工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灵活应变能力、亲和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同时证券公司又是知识密集性的行业,要求员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目前证券公司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激励人才的机制,所以,要想体现人才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励措施。证券公司传统的激励方式,强调的是组织单方向施加于员工的激励,它是组织为自身目标的实现而施予员工以激励的单向运行过程,因而应该建立双向互动的激励模式。那么关于此双向互动的激励模式,具体的激励措施有:建立内部劳动市场;提供持续的开发培训的机会;建立客观公正的考评体系

综上所述,提高券商核心竞争力将促进我国证券业的竞争力提高。提高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这是衡量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行业的职能,有助于提高证券行业的成熟度,提高证券行业的持续发展,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琴, 马志飞. 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 (04)

[2]徐彬. 试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选择[J]. 经济师, 2005, (03)

[3]王娜. 质量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消费导刊, 2008, (06)

[4]哈青梅. 基于DEA对我国绩优证券公司X效率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第5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对策

前言

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小企业作为占据经济市场最大份额的经济体,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无可比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基于中小企业的这一发展需求,做好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作用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其对于中小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想谋求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要素。相比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因为其规模、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本身在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上就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最佳状态,这能够实现对中小企业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重要支持。

(二)能够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离不开创新。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呼应而存在的,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好,核心竞争力越好其创新能力就更强。从当前的经济市场发展需求来看,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环节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要在创新发展方面下功夫,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源于中小企业具备良好核心竞争力为前提,所以说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激发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能够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保证能够健康、长足的发展下去,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发展目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中小企业能够具备优秀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其就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占得优势。所以说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重大,如果企业能够拥有并科学的对其予以应用,那么企业就能够始终处于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下,这对于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深远。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存在的问题

从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其在核心竞争力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尽快将其予以解决。

(一)战略发展意识落后

战略发展意识落后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表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中小企业更多的是在谋求一个维持发展的状态,对于先进观念、先进技术的学习欲望不打,只求企业能够保持现状的发展下去。短期来看,此种发展模式并无不妥,但经济市场的瞬息万变,充分显示出了不前进就是在倒退的真理,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战略发展意识方面的落后,会让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日益下降,最终淹没在滚滚前行的市场经济浪潮当中。

(二)商业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只有掌握了市场经济动态,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符,才能为企业更好的经营下去带来支持。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发展思想较为保守,商业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还将中小企业逼向了绝境,中小企业因此而遇到了巨大考验。需要注意的是,当这种问题出现时,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这让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寻觅却难求一条出路,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三)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员工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其素质水平也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效果带来影响。在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基本经营状态,在进行员工聘用时没有过多的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价,这让企业当中出现了一些资质偏低、技术水平缺乏、创新观念落后的非专业员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时,他们难以发挥出岗位本身该发挥的作用,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大大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效果。

(四)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创新意识作为创新行为的内在驱动,其在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从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来看,就存在着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中小企业创新意识薄弱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业管理者创新意识不足,战略发展观念缺失;其二是企I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创新意识水平偏低;其三是企业创新观念因为资金缺乏难以落实,以至于创新意识难以实现本质化表现,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带来影响。

三、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效果的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做好以下工作是实现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态来看,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中小企业前进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其必须要认清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作用,在深入学习先进经营理念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然后借助自己在企业当中的领导地位,来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发展目标当中,实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创新驱动的效果,管理者需要做好对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教育和培养,让企业当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创新观念对于企业发展以及个人职业价值体现的重要影响作用,让他们也能够始终坚持以创新理念为指导进行工作,企业上下构建起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二)构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作为当今最为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持的电子商务模式逐渐成熟,中小企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在结合其经营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进行评估,然后在聘用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基础上,构建其企业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在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企业经营途径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为快捷、广泛的信息,为企业更好的掌握经济发展动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支持。

(三)加大人力资本开发

人力资源作为市场经济模式下最为宝贵的资源类型,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中小企业要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对比,找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目标来进行人力资本的合理开发。在际工作中,企业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以确保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够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支持,避免因人力资本缺失而造成发展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进一步对内部员工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标准与员工实际价值表现的对比,来找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关键并加以改善。为了更好的开发出人工的职业价值,建议以绩效考核模式来进行岗位考评,从而实现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工作模式,为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人力资本活力打下基础。

(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意识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好对其的研究也是实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构建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育核心技术来实现创新目标的实现。首先,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企业本身具备什么技术,缺失什么技术,然后采取针对性战略发展模式。然后,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专项核心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企业专业技术水平。最后,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层面上的取长补短,在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支持,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打下优质的技术基础。

第6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发展;策略

1990年,西方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摩尔最先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并且也受到当时经济学界、管理学领域等方面的认同,并且也让人们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也在此之后,关于评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不断出现在多种报刊杂志上,许多研究人员对于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却可以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较为抽象的理念,针对不同的企业,甚至于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相关学者认为,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用60种形态来表现出来,例如技术创新能力就只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态之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健康发展的竞争态势。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重要性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市场领域中,随着“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观念被人们逐渐接受并广为推广,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因此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界与学术领域所关注的对象。著名经济学者袁泽沛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应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核心,然而对于没有构建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要尽快地构建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有着明显核心能力的企业来说,培育与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也显得十分重要。西方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去维持自己的资源时效,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其通过对印度7家软件公司的实验证明来证实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要培育企业发展需求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提高。

二、当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开放、竞争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主流,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诸多企业依旧难以完全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一些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战略部署与管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可以说这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首先,企业知识储备与创新研发能力匮乏。我们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属性来看,每个企业的特色就是知识,而构建于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承载着对于知识拥有的深度与广度。随着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企业也开始认识到市场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企业对于知识资源的投入与力度较少,操作过程也十分不到位。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科学研发体制,基本上是我国高校与相关部门拨款搞科研行为较多,但是对于企业投入的资金却很少。然而企业自身受到这样体制影响,难以投入较大经历去进行科研开发,甚至有些企业根本不去投入了资金进行科研活动。部分企业对于知识资源的认识匮乏,缺乏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不断引入阶段,国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与高新技术的成品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现代企业机制构建不够完善。当前制约着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核心因素就是难以构建起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尽管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在自身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并不能切实提高自身对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

第三,国内企业员工队伍素质较低,管理能力较差。如今的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一方面要懂得去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并且也要牢固懂得信息技术,并且也要培养出具备先进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诸多企业却内部缺乏这样的人才,尤其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依旧处于转型时期,传统观念依旧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许多企业一味地依靠原有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可谓是方式陈旧,对于如今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根本没有稳固的适应性。并且,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先进管理经验,难以让企业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则来进行运作,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处在主动的位置,与其他先进国家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实效性研究

我们说要想在新时期切实提高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效性,就要着力去解决好以下问题,以便能够正确制定出应对现代市场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机制。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构建出合理的内在运营机制。当前必须要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原则,构建出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内部的监督体制,切实提高企业的实际运行效率与面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尽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千变万化,即便今天没有模仿,也许明天就成为别人的专利,所以企业必须要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有着多重的准备,要制定不断创新的机制,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自身的战略定位,调整销售手段,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保证。

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注重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我们说一个企业中,创新是其核心灵魂,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客户的多种需求,企业必须要以知识要求为基础,不断创新改革科学技术。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就研发出自身的核心技术――微型化电子技术,这一项核心技术是公司出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的企业也要加大研发力度,地区政府也要加大用于研发的经费,让企业能够通过自主研究、与高校合作研究等途径来形成自身牢固技术储备,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夯实基础。

第三,根据市场需求来形成差异化竞争。我们所说的差异化竞争就是让企业去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例如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性能特征、客户后期服务等方面来实现。假如一个企业的商品能够在某个方面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就能够说这样的差异化效果明显,比较理想。国内企业必须要结合市场流行的产品,通过多种调查、研究来开发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新鲜产品,例如可以在小与活两方面来做文章。小――指的是生产的产品自身体积小,价格低廉,但是却有着高度的专业化特征,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活指的是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达到灵活多变的效果,要着力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的最终目标,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成功。

第四,构建当前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说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朽的灵魂,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必定是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当前企业内部文化与价值观念等诸多无形的资产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我们抓紧日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尤其是要建立起新时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这是培育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途径。而通过实践证明,当前企业发展必须要依托于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技术的,而技术又是来自于管理层面,管理工作又是依靠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假如没有企业文化,就难以谈及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去借助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等方面来塑造了核心竞争力。找到合适的企业文化是能够提高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沃土,更是塑造出企业全新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所在,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健康发展的竞争态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甚至走向世界的必备条件。然而我国企业面前摆着多种问题,必须要尽量去克服并找到解决的途径,完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体系,制定科学的长期战略计划,进而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力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邓艳华.以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企业竞争力[J].内江科技,2011(09).

第7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班组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单元,班组内各成员之间是否友好相处,班组和班组之间能否团结协作,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种政策的落实与执行、经济效益等都与班组密切相关。因此,抓好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将自己对加强班组管理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决策力,它包括企业如何把握全局、抓住机遇的判断力,大胆突破、勇敢参与竞争的创新力,取长补短、勇于进取的文化力,保证产品质量、诚实守信的亲和力。是企业的文化、技术、人才等的总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起主导作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提高认识

自上而下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班组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力和智慧,促进企业的发展。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班组建设不仅是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员工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更多财富的需要。比如有的企业由不同的车间组成,每个车间又分为若干个班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发展战略等都以车间为对象,但最终的工作任务还是要交到各班组去完成。班组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此,企业领导及高层管理应从实际出发,随时关注班组的管理和各种动态,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特别是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逐渐形成人人重视班组管理、人人关心班组建设的新气象。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加强班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细化每个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员工必须按照岗位责任制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度,班组成员每一天的出勤情况都记录在案,对于迟到早退、请假等也要有严格的记录,用事实说话,对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与必要的处罚和处分。实施量化考核制度,对班组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理论学习、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对企业的突出贡献、劳动纪律等各种情况都有详尽的记载,量化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绩效相关联。实行奖励激励制度,对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班组成员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哪种制度,都应该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广大员工心悦诚服,使他们在这些制度的激励和鼓舞下,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

企业内部是否齐心合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顺利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班组是企业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直接执行机构,因此,如何抓好班组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班组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团队精神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和前提保障。而班组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团队精神,是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团队精神仅仅做到班组各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使班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言行举止都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重视整个班组的共同利益和经济效益。各个成员之间要相互鼓励、彼此尊重和信任,大家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对于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家庭生活中的出现的问题,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每个人都要集思广益,为班组集体献计献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维护班组的集体荣誉。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团队的通力合作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集聚力,进而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五、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会使人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因此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对班组管理和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保证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最基本的需求,比如喝水问题、卫生间、休息室等,让员工感到班组的温暖和单位的优越。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休息时间、工作之余,为员工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和和谐氛围,比如可以放一些音乐、流行歌曲,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联谊会、卡拉OK大赛、棋类比赛、各种球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对员工紧张工作的一种放松和缓解,又是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构建和谐同事关系的有效途径。班组和班组之间要友好相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正确认识班组之间的合作关系,都是为了共同的企业,只是分工不同而已。班组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企业和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能提高班组团队的凝聚力,增进班组成员间和班组与班组之间的团结,形成良好的风气。减轻员工的压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六、结束语

加强班组管理是一项艰辛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自上而下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通过提高认识、建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等,加强企业的班组管理和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为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雅雪.试论班组建设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02:228.

[2]周连籽.夯实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营管理者,2017,11:94.

[3]邵波,王献国,申海洋.加强班组管理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3,07:41-42.

第8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原因;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42-01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优势,是在1990年由两位美国学者帕拉哈德和哈默首先提出来的概念。两位学者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明确指出,由于企业竞争的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使得产品生命周期普遍缩短,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必须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12年年底,世界500强已有90%进入中国,与我国企业进行角逐,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健康有序的发展,企业就必须打造与众不同的核心能力,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很完整,内部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科学的管理和高水平的运作,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因此,从总体上说,当今我国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之所以经常处于不利地位,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管理决策能力

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享有优势地位。我国大部分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的方式上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引进创新。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由于我方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在交易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被技术输出方讹诈,在支付了巨额的技术转让费之后,却始终受制于人。

(三)对核心竞争力的认知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认为,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可以用来进行交易的,能通过交易赢得的东西,只要有了资金,也就意味着有了这种资源本身。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大企业才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很多小企业依靠集中化市场策略,以自身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的生存之道就连大企业也无法模仿。所以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不能以资源多少作为衡量标准。

三、构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内部途径

1.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在专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有可能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加强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二)外部途径

1.兼并重组整合资源。企业兼并重组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重组,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重组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提高顾客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间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重视营销组合中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因素,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0.

第9篇: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范文

摘 要: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以此,结合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内涵及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发利用图书馆隐性知识、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91-02

1 图书馆员隐性知识

1.1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最早由英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于1958年在其代表作《人的研究》(The study of man)中提出。[1] 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认为,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形式记载于书本、数据库、磁盘、光盘等载体上的有形的编码化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个人或组织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难以规范化和难以传播、交流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如人们的经验、技巧、能力、认识、思维,组织的管理经验、理念、模式等,它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难以格式化的非编码型知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是指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的知识,表现为馆员的工作经验与能力、服务态度与质量、理想与信念、人生价值观与方法论、思维方式与模式、阅历与知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图书馆潜在的智力资本和特色资源。[2]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是一种内化的知识,没有固定模式,难以形成统一格式,不易用语言表达,不易被复制。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特征表现在经验性、积累性、创新性等。

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与特征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指图书馆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形成某种核心能力后对图书馆资源有效运作而产生的竞争能力。图书馆通过馆员、馆藏资源、服务技术等来增强组织绩效,彰显图书馆知识创造和知识服务的功能。[3]由于显性知识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获取,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含的、未编码的、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和复制,成为构筑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要不断挖掘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整合知识资源,以达到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1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2.1.1 图书馆员

人是竞争力中最活跃的要素,竞争离不开人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体现在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上,包括馆员拥有的知识、技能、技巧等存在于馆员个人的头脑中的各种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对工作的态度与感悟以及工作经验与技巧的获取上。

2.1.2 馆藏资源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馆藏资源的多少以及馆藏结构的合理性方面。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由数字馆藏和纸质馆藏两大部分组成,在这两部分馆藏中,特色馆藏资源最能体现该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图书馆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可以针对自身核心读者的不同需求建构不同的特色馆藏,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学科专业特色馆藏建设,公共图书馆可以进行地方特色馆藏建设。同时,也可以就某一专题建设专题特色馆藏。特色馆藏建设有助于打造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独特性,提高读者到馆率,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树立图书馆品牌。

2.1.3 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伴随着图书馆的诞生而产生,在图书馆的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图书馆文化由图书馆物质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和图书馆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一方面,图书馆文化通过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馆员的行为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图书馆文化通过物质条件(即馆舍环境)表现出来。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图书馆文化发挥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倡知识共享、构建和谐图书馆文化均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1.4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本质之所在,贯穿着解决读者问题的全过程。从广义上讲,知识服务是指图书馆为人们提供所需文献信息的各种服务,包括传统的基于文献形态的一般、参考咨询服务和现在倡导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而狭义的知识服务仅指基于知识内容的服务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有特色、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一站式文献信息服务。因此,一个开放的、能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学习型图书馆比一个仅能提供基本业务服务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力,一个根据读者要求动态地或连续地组织服务的图书馆比一个仅基于固有内容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更具有竞争力。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图书馆服务效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图书馆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具体体现。[4]

2.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2.1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知识服务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其所拥有的馆藏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其所具备的利用广泛信息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图书馆通过发展基于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知识服务,来提高服务的智力内涵和有效性,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利用和再生产的增值能力,帮助用户掌握知识并使知识创新转化为技术生产力,为图书馆赢得竞争优势。[5]

2.2.2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合力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涉及人力资本、馆藏资源、服务水平、硬件条件、公共形象和社会价值等方面,[6]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技能、管理、经营、组织和文化等因素的有机整合,不是单一的组织,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合力。

2.2.3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使命

在现代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中,唯有图书馆可以做到维护信息公平、保障普通民众的信息权利、消除社会的信息鸿沟,而这要归因于“图书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7]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图书馆的这种社会制度决定了其核心价值,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使命。

2.2.4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信息资源收集与组织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他社会分工可能已经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活动领域形成了挑战,但实际上,至今没有如何一种组织形式可以替代图书馆,图书馆的社会信息资源收集与组织能力没有其他机构可以取代。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图书馆的这一职能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图书馆联盟、区域性图书馆组织机构承担了新文献载体环境下的文献收藏管理,而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仍然是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组织能力。[8]

3 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3.1 培育知识型馆员,实现隐性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知识型馆员是指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馆员,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储备力量,具有可开发潜力,在创造图书馆价值、形成图书馆特色和优势方面具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作用。知识型馆员的素质构成主要包括:①具有知识和信息识别及捕捉的能力;②掌握常见信息技术,具有知识信息处理储存的能力;③具有与用户进行快速沟通,准确把握需求的能力。创新是知识型馆员最重要的特征。知识型馆员所掌握的知识大多是具有默会特征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知识型馆员自身拥有且能随身携带的生产工具。要发挥知识的效能,不但要知道“如何正确做事”,还应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例如,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但用户常常无法清楚地表述出自身的需求,对这种需求他们也许能够隐约地“感觉”到,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把它完整明确地表达出来。知识型馆员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将用户需求明晰化,进而确定如何满足这一需求。美国项目管理专家J.D.弗雷姆认为,需求从开始的不确定,到逐步描绘出一个清晰的框架,直至最终获得正确理解是具有生命周期特点的,它包括产生、认识、表达、功能化和技术化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知识型馆员可以准确地在任务实施前透析到用户需求的实质。基于隐性知识的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以隐性知识的融合为前提,把隐性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知识共享和创新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图书馆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利用馆藏资源,而且要促进用户信息检索技能的提高和满意信息服务的实现,有效地激活知识的价值,引导知识的创新。图书馆要不断地优化知识共享和创新体系,发掘固有知识,使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促使更多的组织知识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知识的扩散中,实现知识的增值,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3.2 塑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平台

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组织成员群体的行为风格、价值取向、潜意识下的制度规范。在图书馆文化中,创新求实的图书馆精神,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学术导向,活跃的文化氛围等,都处于馆员群体的隐性知识中,这种隐性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考察模仿和引进人才而形成,它是在特定环境下长期熏陶积累的结果,使图书馆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超越对手的竞争能力。隐性知识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拥有一定量的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正如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所言,隐性知识有四种基本模式:①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即个体之间共享隐性知识。②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把多种显性知识整合成一种新的显性知识。③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隐性知识显性化,创造出新的显性知识。④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即员工在组织内共享和运用显性知识时,将其不断地内化,实现拓宽、延伸和重构自身隐性知识的目的。这四种模式存在于一个不断交流与转化知识的过程中,显现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更多更新的隐性知识更多更新的显性知识……”的良性知识循环,使知识在流动中实现共享,并使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库不断地得到扩展。构建隐性知识交流平台,就是要把存在于业务流程、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可供交流和共享的显性知识,让外部知识融入组织内部、个人知识上升为组织知识,推动知识的螺旋式上升。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出价值,对隐性知识挖掘、传播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知识的利用就会大打折扣。同样,显性知识必须再转化为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就不存在。因为显性知识转换为员工隐性知识的过程,一般都体现在知识的应用或知识成为生产力的过程之中。

3.3 创建学习型组织,促使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

学习型组织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具有不断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是一种组织化的能力,开放、自由的组织文化氛围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实现组织内成员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控制,促使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促进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哈佛大学教授戴维・A・加文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系统地解决问题、试验、从自己的过去与经验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促进组织内的知识扩散等五项内容。知识交流和共享是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要建立具有持续发展特征的学习型组织,以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即上层能够及时了解下层的动态,汲取员工的思想和智慧,下层也能直接体会到上层决策的合理性及可行性,促进双方互相理解,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创造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知识的共享,进一步实现自我的超越。知识封锁在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手中,只会限制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只有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知识的共享既巩固了自身的知识,又能在分享中获得新的启示。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营造知识共享和互动的学习氛围,既乐于共享别人提供的知识,又乐于将自己的知识提供给别人共享。要激励员工自愿地将隐性知识通过隐喻、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将个人的隐性知识持续地转化为团队中的共享知识,确保知识在组织内部快捷、流畅地传递,促进成员间的真正合作,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林山.浅谈隐性知识与图书馆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3):26.

[2] 吴玉玲.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探究与挖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41.

[3] 秦忠范.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J].情报科学,2000(5):431.

[4] 刘岩芳.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图书馆核心能力的不同维度分析[J].情报科学,2010(7):996.

[5] 钟惠燕,程慧荣.深化知识服务 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5(2):34.

[6] 王知津,贺婷婷.构建信息无障碍体系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建设,2005(6):41.

[7] 范并思.从数字图书馆热看图书馆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