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基金会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金会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会盈利模式

第1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非盈利网络新闻组织ProPublica(省略)以纽约为根据地,2008年6月正式营运,由之前曾在《华尔街日报》任16年常务总编辑的Paul Steiger担任总裁兼总编辑,目前旗下有员工28名(人数可能因人迁略有增减,且并未纳入网页设计、财会等行政人员)。这支全美单一媒体最大的调查记者团队,成立不到三年已成功晋身为普立兹奖俱乐部会员之一。

2010年,ProPublica 以关于新奥尔良一家医院在卡特琳娜风灾之后实施安乐死的调查报导作品,成为第一家赢得普立兹新闻奖的网络新闻组织,但由于得奖作品是与《纽约时报》合作发行,该项荣誉因此也由两家媒体共同分享。

ProPublica今年再接再厉,再次获普立兹肯定,得奖作品揭发华尔街令人诟病的投资舞弊导致美国金融风暴由来。2011年得奖系列报导虽然仅通过网络发行刊登,其实另外也与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lanet Money》和《This American Life》两个节目合作,只不过因电台本身并不符合普立兹奖的评选资格而作罢。

诚如总编辑Paul Steiger所言,ProPublica成立目的在通过深度新闻报导促进社会改革,要达到这项目标必须以“道德力量”从事新闻报导与写作;换言之,ProPublica的使命在于揭发政府、企业与团体组织滥用权力与行为不当之处以维持公众的信任。

作为非盈利性的网络新闻新秀,为扩大影响力,ProPublica 规划之初即已设定未来产制的新闻内容将采取与平面报章杂志或其他类型媒体合作的模式发行,免费提供给有合作意愿的运营商。秉持干中学的敬业精神,ProPublica 希望找出吸引优秀人才并与主流媒体合作的经营之道。

从 2011年普立兹新闻奖项的评选过程与结果,可观察到纯网络新闻组织在这项传统上属于报纸媒体的竞赛领域中角色日渐吃重的趋势。以 ProPublica 为例,不仅连续两年捧回普立兹新闻奖,今年更成为首度以纯网络系列报导获此殊荣的网络新闻组织,意义更显不凡。

根据普立兹官方资料,本届新闻类奖项的1097件参赛作品中,约100件为纯网络新闻,由60家媒体分别提名。与第一次纳入网络媒体参加竞赛的2009年只有37家媒体提出65件网络作品参赛相比较,增长表现可观。

事实上,今年度有更多的纯网络内容受普立兹委员会肯定入围新闻奖项,入围作品中将近1/3以网络内容为特色,较去年的1/4比例提高;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七项作品也一致地表现丰富的数字内容应用。

如上所述,ProPublica 产制的调查新闻报导采取与主流媒体合作模式发行,原则上,如果双方对于议题的报导手法、意见或是撰写内容无法达成共识,ProPublica将会另寻其他合作媒体,或直接在自己的网站上刊出。ProPublica 也积极拓展网络发行渠道,多次与网络媒体如 Politico 或 Huffington Post 网站合作,都取得超过预期的发行成效。

ProPublica同时开发各种网络与新媒体平台应用的创新实验。2010年7月 ,在官网上推动的分散式专题报导项目(Distributed Reporting Project)连续第二年得到新闻创新奖 Knight-Batten Awards肯定,获颁特殊贡献奖;另外,ProPublica的新闻应用程序(News Apps) 以开发各种让更多人近用报导资料的新闻应用模式,也赢得优良作品的推荐。除了在网络平台,在主要社群网站、移动装置与平板电脑上,也处处可见ProPublica的身影。

总编辑 Paul Steiger 评论 ProPublica 在网络与新媒体创新应用的心得时表示,ProPublica 团队深刻地理解网络绘图与互动元件不仅可强化报导内容,也提高了报导的影响力。Paul Steiger 更指出由于见证到网络所展现的丰沛能量与增长力道,团队中来自平面报纸背景的资深记者,莫不从拥有网络背景的年轻记者身上获益良多。

不容讳言,美国传统新闻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根据佩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各项最新调查结果,2010 年所有新闻平台类型中,包括全国电视网、有线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网际网络是唯一阅听人数持续成长的平台。此外,网络不仅首度超越平面报纸,仅次于电视成为美国民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络广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报纸。

美国报业危机亦可见于全美每日新闻报纸雇用的记者人数较十年前减少约一万人左右,调查报导记者与编辑的人数近年来也大幅滑落,在新闻实务上呈现的结果则是,尽管信息泛滥,但是好的调查报导却越来越难取得,有助于公民营造社区与生活所需的重大新闻报导质量双双滑落,也威胁到美国报业传统与社会价值的维系。

ProPublica 可说是美国社会各界针对这股传统新闻产业危机反省的产物,与ProPublica 雷同的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不乏其数,例如以加州柏克来为据点的调查报导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或是说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普立兹灾难报导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推动政府国会信息公开化的阳光 基 金 会 (Sunlight Foundation) 、 美 国 大 学 的 调 查 报 导 工 作 坊 (InvestigativeReporting Workshop)等机构,也有如第一个专门提供每日国际新闻服务的网络新闻组织全球新闻(Global News)。

除了专注深度报导与国际新闻的非盈利新闻组织,许多地区性或城市型的新闻网站也纷纷成立,关怀重点则放在报导不足的地方性题材,例如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的独立媒体中心(Center for Independent Media)陆续在新墨西哥、明尼苏达、密西根、爱荷华、科罗拉多与华盛顿特区等六个州设置延伸网站,提供当地新闻服务。

这些非盈利新闻新创组织深耕传统媒体退守的深度报导、国际与当地新闻,发展数字平台、开发多元化收入,并展现扮演全国性领导者的企图。事实上,非盈利新闻组织的兴起,除了弥补主流媒体报导不足、从未报导或是报导有误的缺失,另外一个目的也在尝试开创让关键新闻产业继续生存的营运模式。

美国各界对传统新闻产业危机的反省也反映在非盈利基金会赞助新闻项目的数目增加,并改变主流媒体新闻编辑室采用独立报导内容的方式。长期推动美国新闻产业发展的纳特基金会(Knight Foundation)于2009年6月对外宣布总额1500万美元的新闻创新项目,鼓励并协助独立新闻组织在数字平台上发展调查报导的新商业模式。ProPublica 从该项新闻项目争取到101万美元赞助,而调查报导中心与阳光基金会也成为该项目的赞助对象。

非盈利独立新闻组织如 ProPublica 的崛起也再次点出美国新闻业至今仍喋喋不休的命题:倚赖捐赠经费维持营运成本的非盈利模式是否可解决传统新闻业现有的困境?非盈利模式是否应扩大到所有新闻产业?

比较起来,ProPublica 在起步阶段即拥有较为厚实的财务基础。ProPublica 由前Golden West 金融资产公司前董事长Sandler兄弟基金会创办,基金会承诺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维持组织日常运作,即使如此,ProPublica本身仍必须积极寻求其他基金挹注,争取各项小额项目经费补助。其他类似的非盈利新闻组织的预算规模只达ProPublica一小部份,本身也并未真的聘用大部分撰写报导的记者,故财务压力因此较低。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过去维持新闻业繁荣的营运模式日渐式微,新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非盈利模式的前提在于新闻业拥有稳定、长期的经费来维持基本营运,虽然对全国性的大型新闻媒体来说,昂贵的营运成本永远是一道难题。

为吸引优秀人才,ProPublica 提供旗下记者足以媲美大型报业的薪水与福利,1000万美元可勉强维持人数不到30名的采访团队的一年运作成本,但对全国性的大型报业如《纽约时报》来说,估计至少需要50亿美元的经费才能维持一年非盈利模式的营运成本,但能够慷慨解囊50亿美金的民间基金会或企业寥寥无几,而新闻组织同样需承受每年疯狂寻求赞助经费的高度压力。

美国网络新闻杂志Slate特约编辑Jack Shafer一语道破其中奥妙,美国大型报社的声誉来自在资本主义市场的成功竞争,并非由于蒙受亿万富翁或基金会的青睐。大型报业本身的活力与适应能力是其赢取市场主导地位的因素,去除追求增长所需的财务动机,反而可能对新闻发行的创新与效能带来不利影响。

第2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在目前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蒋锡培率领的远东控股集团一路高歌,不断创新改革,经过五次成功改制发展成为涵盖电缆、医药、房地产、生化和投资五大板块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以科技促发展、以品质树品牌。保持着连续15年行业龙头的地位,品牌价值123.03亿元,坚持以自身影响力来带动行业发展。

选择好的产业坚持做下去

蒋锡培认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要选择好的产业并坚持做下去,他曾做过_个颇为形象的比喻“选行业就像找对象,如果找错了,结婚两年后要离婚,成本就高了。”在他眼里“好产业”,是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能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政府鼓励的、绿色环保的、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大的行业。

远东控股在一直在践行着这个理念,创业初选择的电缆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持续发展了半个世纪,近二三十年还在高速增长,未来还会以高于GDP增速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远东的医药、中高端住房和投资业务,也都在稳步成长中。尤其是医药行业,由于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非常正面,且全民医疗保障水平在提高,所以需求较为刚性,年利润增长将近20%。

多元化集团的经营之道

在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严冬,企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转型升级是唯一的道路。业界普遍认为,企业今天面临的转型更重要的是领导者领导力和领导方式的转型。蒋锡培说:“如果冬天是无法抗拒的,关键还是要强身健体,做好准备。作为远东来讲,22年前就是一个电缆企业,如今涉及到电缆、医药、地产等,每一个行业都大不相同、跨度很大,如果没有很好的眼光,配备相关的基础条件,是很难做成一个多元化的集团。”要做到这些他认为领导者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招到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才有可能成就一流的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远东控股进行全球招聘,适度储备,以更多的优势招人、用人、留人,即给员工票子、梯子、位子。收益、里子面子都要兼顾到,员工的进取的动力才会更强。在远东创造的是一种“事业经理人’的环境,有别于“职业经理人”理念,他们是否把在远东的工作看成是事业很重要。

其次,战略和方向_定要清晰,同时让大家认同和为之而努力。蒋锡培认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即高效的盈利模式。企业持续盈利,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尤为重要。远东涉及的虽然是相对传统的行业,但是现在也将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如今远东的营销思路为“五元营销”:技术、电商、专卖店、品牌、面对全球客户进行营销。

最后,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远东的管理已经到了精细化的地步了,同时有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方式。远东控股有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很多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都在外面,靠一个老总或者说几个人来管理是很难的。蒋锡培赋予区域管理人的权力非常大,他们对老总直接负责,对全国的经营进行监督,使得企业更加规范、有效、健康。据远东控股内部人士透露:“其实公司成立第二年就建立了法律事务部和审计监察部,20年来这两个部门已经发展到近100人,从董事长、总经理到一般的员工,都接受监察人员的监察。员工的晋升通道也很清晰,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得到什么职位,绝不含糊。”

企业家和慈善家是统一的

蒋锡培致力于做一个国际化、绿色化、现代化、规模化、备受员工热爱、社会尊敬的企业。他认为,把企业做好,定时交税收,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是贡献,就是大爱;但这只是基础,还要做更多有助于社会的事情。

从2007年5月20日(助残日)宣布成立国内第一家定向资助残障人士就业培训的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至今,远东已在该专项基金中向社会捐赠近千万元。而追溯到远东公司成立以来,则已累计捐助款项2亿多元。

第3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由于江西外部宏观环境比不上沿海城市,导致优秀的影视创意产业人才来江西的比较少,缺少人才对影视创意产业的的拉动效应。导致影视产品的原创能力不足,个别甚至出现了跟风照抄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江西的城市文化形象。第四,江西目前还缺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传媒机构。尤其是影视创意民营企业比较少,大型的影视民营企业就更少甚至没有,而仅仅依靠电视台的影视制作部门,很难形成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制作模式。第五,江西影视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有特色竞争力的影视产品品牌。比如湖南卫视有《超级女声》这样具有特色且盈利能力比较强的电视栏目,而江西还缺少这样的全国性的品牌电视栏目,也缺少象华谊兄弟那样具有品牌号召力的的电影制作媒体和平台。第六,江西影视产业法制法规还不是十分健全,这制约了影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江西影视产业的资本运作还非常不成熟,主要是政府和电视台为主导的创作模式,没有形成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的商业盈利模式,影视制作的盈利模式还是比较单一,还主要靠商业广告来进行成本回收,缺乏多渠道的盈利模式。影视创意产业的盈利渠道应该是多层次的。既可以出售播映权,也可以有其他许多衍生品来创造较高收益。概括来说,缺少优秀的影视创意团队、经济相对落后导致的影视产品投资、融资的匮乏以及保守的观念都导致江西影视产业创意的不足,体现在“创造力激发屏障、创造力表达的偏执和创造力保护的虚弱”。江西影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影视创意产业涉及了创意、艺术、生产、产业、体制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发展江西影视创意产业,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首先,针对影视创意产业的创意和艺术问题,要从影视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因为创意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造性问题。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吸引创意人才。第一,加大影视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营造影视文化的创作氛围。给优秀的影视创意人才提供发展的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起到拉动创意产业的作用。比如对获奖的影视剧本的创作者提供奖金鼓励民间创作,提供后续的拍摄计划和方案,为优秀的影视创作人才破土而出创造外部条件。国内著名青年导演宁浩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入选了刘德华亚洲新兴导计划才获得了足够的拍摄资金制作了成功的处女剧情长篇《疯狂的石头》。可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可以加快年轻应是创作人才的成长与成功。进而带动江西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影视制作的创新。第二,依托江西高校影视资源比如南昌大学和江西师大均设有戏剧影视学院,利用教育平台,培养一批本土影视创意精英。高校与影视创意企业联合打造高效益的影视创意产业链。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要理顺高校的应是人才的培养机制。目前江西高校的影视培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开设了影视专业的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所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江西高校戏剧影视专业不同程度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师资配置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弊端,导致了优秀影视人才成长缓慢,制约了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调整江西高校影视教育的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影视教育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合理,偏重理论而弱化实践。实践这一环节质量不高,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支持不够,导致了学生的整体影视创意水平不高。需要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要着眼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影视创意人才、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影视制作人才、具有影视技术的专门人才、具有营销策略的产业人才。第四,政府必须从政策上给予影视产业的投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除了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外,还应该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鼓励和引导影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政策为导向,确定影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从人才、技术、营销三方面入手,加大影视创意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和创业环境;培养技术型和营销人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意人才的原创激情;成立电影电视拍摄基金,对优秀的创作题材和剧本给予拍摄保证和奖励;政策上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影视创意产业,比如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突出贡献的企业。第五,加大国内和省内影视创作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别人的先进的创作理念和良好的制作技巧、营销理念,带动本土影视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比如江西南昌大学戏剧影视专业就走了一条比较创新的路子。不但引进外校专业教授做客座教授,而且不定期举办各种电影节和DV大赛,对于活跃学生的影视创作和提高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还不是很明确的模糊态度也导致了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加以改善:加强国内、省级影视文化交流。

组织举办影视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讨会,加强影视教学与制作领域的合作;从观念上更新传统的保守观念,意识到影视创意产业是一个既有风险又有效益的高危产业,这就需要我们的创意团队具有用于开拓、锐意进取的红色革命精神,打造强大的影视创意产业强省;从根本上理顺影视创意产业的互动机制,拓宽人才发展的新路子,转变体制的僵化与保守;有了非凡的创意,还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生产,影视产品的制作就成了保证创意实现的基础,而雄厚的资金就是保证创意实现的保障。因此要拓宽影视融资、投资渠道,改变政府和电视台出资制作影视产品的单一局面。首先,可以给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创意产业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影视产业。这一方面要扶持大型的国企和电视台制片单位的蓬勃发展,也要鼓励和扶持小型的影视机构可持续发展。江西目前有江西公用传媒集团下属的公用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江西影视产业的开发和投资,但是由于创意团队的局限成绩不是十分理想,总的来说缺少精英团队。这需要打破体制的束缚,改革用人机制,可以适当提供外聘的编外影视人才来加强的团队的力量。民营小型影视企业也雨后春笋般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精良的创作团队,没有创作出一大批影视精品,这有待于政府的支持和民间资本的强力介入,为江西大型、小型影视企业输入新鲜血液和提供发展后劲。另一方面,成立影视创业产业基金会,建立健全作品筛选制度,给优秀的影视作品提供投资拍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年轻创意人才的发展。比如韩国有电影创意基金,台湾有金马奖剧本优秀奖,广电总局有电影文学剧本奖,都旨在培养和发现新的创意产业人才,鼓励激励年轻人投入到影视创意产业当中来。此外,强化高校影视资源与社会资本的联合。江西高校有一批精锐的影视创作从业人员,但是由于长期执教在教学一线,鲜有时间进行商业创作,而社会资本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加强政府和电视台的媒介作用,引导政府和民间资本合理有序地介入影视创作成了推动江西影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影视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强大的影视产品营销团队的建设变得举足轻重。这方面要借鉴外省和成功兄弟企业的营销模式,结合江西影视产品的创作实际情况,力求探索出符合江西特色的营销模式。

作者:吕少勇 熊维 单位:南昌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南昌大学环化学院

第4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逐渐向全球漫延,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这场危机引发了我们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重新认识,也迫使我们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重新予以思考。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转轨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转轨经济条件下,既能有效避免国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能快速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战略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全球金融危机及对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思考

(一)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美国金融业的主要弊端

1.金融过度创新并脱离实体经济。大量的次级贷款通过证券化过程,派生出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MBS)。在MBS.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证券化,又衍生出大量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其中,包括大量个性化的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DebtOb~gation,CDO)、信贷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Swap,CDS)等。金融机构在CDO和CDS等衍生品交易中,还往往运用高杠杆比率进行融资。于是基于1万多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创造出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次级债(MBS),并进一步衍生和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CDS,金融创新的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而这一切均建立在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的次级贷款上,从而将整个金融市场暴露在一个前所未有和无法估量的系统性风险之下。

2、金融监管失控。出于对自由经济的推崇,长期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对一些金融创新总是听之任之,对部门庞大而迅速扩张的“非正式机构”(包括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有时被称为“隐形的银行业”、如CDS和CDO等金融衍生工具完全通过场外交易市场(0TC)在各机构间进行交易,没有任何政府监管,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和清算系统,金融市场和监管当局根本无法做出全面监督和风险预警。同时对一些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也未做出及时必要的限制,致使风险在整个金融业内得到积聚和迅速放大。

(二)对我国银行业的战略思考

1、我国银行业要不要继续推进金融创新?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使得人们一提到金融创新就谈虎色变。对此我们必须看到,在金融创新上我国与美国的问题正好相反,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剩而金融资源不足,而我国问题的症结在于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创新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大量闲置及配置不当。这种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不适配的状况,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改进的瓶颈制约。显然,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依然是我们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2、要不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有人认为,综合化经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起到了明显的放大效应。我们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综观在此次危机的金融业,损失最惨重的是独立的投资银行如五大投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规模较小的银行,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规模和多样化的业务,来消化抵押贷款和公司债券违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损失,而真正实行综合化经营的大银行相对稳健得多。综观汇丰、瑞银、渣打、三菱日联、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等,这些国际大型银行大多具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周期和数次金融危机,但他们一直屹立不倒,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这与他们的综合化经营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不无关系(美国花旗银行最近股价暴跌,濒临破产的边缘,是其对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投机所致)。无可讳言,从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产品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比较,我们仍与国际一流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能力总体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大潮中,国际大银行主要是通过强强联合、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加快“跑马圈地”的步伐,迅速成为业务网络遍及全球并覆盖所有金融领域的综合化金融巨擘。高速成长中的中国自然成为其全球化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阵地。如何与这些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同台共舞是国内每一家银行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能由于金融业的分业经营而侥幸地躲避了本次金融风暴就沾沾自喜,如何摒弃骄傲心态、树立危机意识、在成功模仿的背后进行原生态的创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不能不说是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现状与差距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和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结构。从利润结构的角度划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可分为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一)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较少,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种类比较繁多,尤其是实行混业经营以来,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以美洲银行为例,其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11项内容:存款账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他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他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等。目前,世界银行业开发出来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中间业务品种仅有260多种。这些中间业务产品中实际经常运用的还不多,且主要经营的业务大都还停留在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务型、低收益业务上,服务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较低,盈利模式再造任重道远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会占到商业银行全部业务收入的40%以上,欧美等国家更是高达50%左右。如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从表1、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与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相比,还是与不同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无论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业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均是最高的。中国商业银行要想摆脱单一的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成功实现盈利模式的再造可以说还任重道远。

(三)技术含量不高,盈利模式的创新性不够

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以智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高、盈利潜力大的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资产评估、租赁、各类担保贷款、投标承诺、个人理财业务等还不足,高收益且具有避险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刚刚起步,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从表3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大多数商业银行咨询顾问类、担保承诺类等业务收入明显偏少。

(四)重规模,轻效益,规模扩张式的盈利模式十分明显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差业务发展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各商业银行开展非利差业务的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为了推进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发展,只是把非利差业务当成了吸收存款、稳定客户的一种获取间接收益的手段。此外,伴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非利差业务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抢占市场,不惜血本参与市场竞争,形成整个市场收费过低或干脆不收费,最终造成片面追求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业务量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同步的怪现象。在资本高度密集的上海,2006年上半年中间业务量达54.74万亿元,而收入却仅为29.97亿元,业务量与收入之比高达18265:1,即平均18265元的业务量才能有1元钱的中间收入。在别的地区,单位业务量的创收能力更是低下。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因素分析

(一)转轨经济与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的转轨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分析管控和业务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一是所有者实际缺位,委托机制效率低。二是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如银行经理人员的任免、升迁等问题。正是由于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难以成为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即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严重不匹配,很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甚至“合谋”现象。三是缺乏有效的制衡与激励机制。

(二)规模效应与内部管理

银行规模效应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单位运营成本的下降以及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但规模效应与银行的内部管理高度相关,科学合理的管理水平有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否则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由于体制和自身经营管理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营之路。主要表现在盲目扩张,只讲业务数量,不注重业务质量,从而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速度低效益。如图1所示,我国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水平普遍低于美国主要银行。

(三)成长经济与创新机制

商业银行的成长经济是指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展研究和开展活动,有能力、有条件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系列化金融产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经济。成长经济的核心是业务创新。近年来,现代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上面临着很多问题,像“千行一面”的产品同质化问题、“现金+酒精”的恶性营销问题、“复杂理财产品卖给非专业投资者”的误导销售问题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多元化、多偏好的市场需求理解得不细、不深、不积极,金融创新在某些方面甚至偏离了实际需求,没有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四)范围经济与监管模式

范围经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综合化经营,分业经营势必影响范围效应的发挥。我国目前仍执行着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路子,这种目前相对较严的分业监管体系使许多金融产品面市比较困难。例如利率衍生品,由于涉及多个市场,不同的监管部门需要进行事先协调,在相关政策未出台之前,商业银行便无法尝试。再如QDII,由于政策规定只能投资风险较低品种,在人民币已经进入长期升值通道的背景下,其收益率较低,投资者缺乏认同,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相反,市场最需要的一些人民币衍生产品还要继续等待有关政策的出炉。

(五)政策效应与制度偏差

政策效应是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引导效应。良好的政策可以发挥有效的政策效应,反之则会起到抑制和阻碍作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一直较低,这与我们的制度设计偏差不无关系。以利率政策为例,一方面1993年以来,通过多次的存贷款利率调整,我国的存贷款利差逐步拉大(见图2);另一方面我国放开金融机构信贷利率上浮空间,但同时限制存款利率上浮,结果使存贷利差持续保持在高位,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坐享丰厚利润。持续实行较大的存贷利差,不仅不利于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同时也将保护银行垄断,不利于银行改革和效率提高,也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短缺效应与信贷扩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效应将长期存在。由于资金的稀缺性,经济高增长必然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信贷的高需求,我国的市场融资结构一直延续着银行主导型的融资模式。如表4所示,2007年9月底,我国银行信贷资产仍占全部金融资产的63%,远高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这种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融资方式,使得个人和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来解决,这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银行谋取存贷利差的积极件。

(七)协同效应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互补和产品交叉及风险规避非常重要,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可以对商业银行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总体上来说,与西方主要金融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非银行中介发展水平较低。如国外的保险公司、互助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信用合作社、养老基金会、财务公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消费信贷机构和邮政储金局等等,非银行中介种繁多,功能齐全,它们的产生,既推动了金融创新,也带动了融资机构、渠道及形式和品种日益多样化,给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货币市场起步晚、发展慢。主要表现在:规模较小,市场参与主体较少。票据市场建立较早,但一直未形成规模,仍以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市场为主;各个子市场之间、同一子市场在区域间严重分割,二级市场缺位,相应减少了其为非金融部门提供贷款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银行自身的赢利。三是我国在资本市场发展上也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问题。这都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开发有效的市场避险金融创新产品,制约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四、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一)必须继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要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各种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要特别注重建立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改变经营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要落实董事会成员的培训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要优化对职业经理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防止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错位等等。

(二)必须注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

(三)必须构建和完善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法律体系

当前,要逐步取消严格分业的法律限制;其次要加快我国利率化市场建设,迫使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资金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做相应的转变和创新,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自我控制约束能力、防范风险能力能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通过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增加盈利能力。

(四)必须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模式

在目前情况下,应考虑建立在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三足鼎立格局上的牵头监管人制度。牵头监管人的作用是:1、从整体上对全能银行集团的风险进行监管;2、在不同的监管部门之间收集和监管信息;3、组织跨机制的监管活动,通过组织现场监管、联合检查、听证会等形式,发挥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作用,避免对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监管疏漏和重叠。

(五)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在发展思路上,要积极引进新的债券发行主体、新的债券品种,如资产抵押或担保的债券。应扩大金融债券的发行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要适时推出债券衍生产品工具,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投资品种的同时为全能银行奠定基础条件。

(六)必须营造有利于金融创新的环境

要加强对现有法规制度的检讨和更新。监管部门充分听取市场的呼声,及时进行梳理和调整,消除制度对创新的不合理束缚,加速培育制度健全,运行透明,健康而富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基础环境。同时,增强市场中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制度建设,增强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持续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理解,培育金融消费者成熟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商品意识。

第5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他胸怀“产业报国”理想,以“服务农业”槭姑,仅用十年时间,带领企业崛起成为中国农化板块除草剂行业的龙头,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他认为环保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模式,而不是负担。他倡导走科学的循环经济之路,建成了国内草甘膦产业中产业链最长、循环利用最彻底、生产成本最低的化工产业集群。他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大的研发实力,找到并掌握了打开环保和效益连环锁的“金钥匙”,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共赢。

他就是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理事长,福华农科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集团掌舵人张华!

放眼世界的追梦人

很少有企业家拿“理想”当做开场白。但张华认为,这是做企业最重要的前提:“企业必须有理想、有规划,理想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战略。” 第一次见到张华,他坚定的眼神,朴实的笑容,清晰明确的思路,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犀利独到的见解,无不展露出他的睿智、胸怀和胆魄。

2003年,张华在收购乐山的一家氯碱企业之前,专门邀请了四川省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随后的两份专家调研报告,让张华决定,要充分利用乐山市境内本土丰富的盐卤、磷矿、水电资源等优势,走上农作物保护之路,进军中国乃至世界的农药市场。

张华的决定绝不是随便拍拍脑袋,也不是一时兴起、过了就忘。在进行企业规划的第一时间,张华就把企业的发展进程目标做到了5年、10年以后。来到今天的福华园区内就会发现,新上马的许多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其实早在10年前最初的规划中就已经准备妥当。就这样,张华带领福华人,依托着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稳扎稳打,一步步建成了国内草甘膦产业链最长、循环利用最彻底、生产成本最低的化工产业集群。

在企业走上正轨后,张华并没有躺在成功簿上享受喜悦,也没有跟随市场的“潮流”进行跨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而是继续执着于农化行业,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作物保护和种子专家。

通过对农化行业的不断研究,张华提出了“成为全球化的农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企业愿景,并为这个目标制定了福华集团“四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他决定推动福华集团在农化领域继续加强影响力,建成全产业链的制造平台、海外客户服务终端平台、农化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先进的科研平台。

虽然各种原因导致国内实业的发展并不景气,许多企业纷纷转行,但是张华却没有停止对产业平台的投入,反而通过和国内一流专业院所的合作,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积极研发新品、改进工艺路线、优化产业配套。

2016年11月3日,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联合共建的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福华工作站正式签约成立。张华表示,福华希望在精细化工、水污染防治、土壤治理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共同发力,建立国家级专业化实验室和GLP实验室,打造循环精细化工园区,既保护青山绿水,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共赢。

同时,张华带领福华人再次“出海”,凭借多年资本市场的经验,通过并购成熟的海外渠道企业,再利用互联网的无国界整合,张华要把“福华”的品牌做到全世界。

2016年12月9日,中国石化联合会外资委率跨国石化企业代表到福华农化园区参观并座谈。在此次座谈会上,张华代表福华通达与澳洲NUFARM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了福华与NUFARM的战略伙伴关系。巴斯夫、赢创工业集团、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贺利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跨国石化企业在深入了解福华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后,都表示希望与福华建立合作研发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研发,走可持续绿色循环和节能高效之路。

就这样,在1999年就怀揣“产业报国”理想的张华,从一家造纸厂起家,先后涉足农化、种业等农用领域,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将其经营的企业跻身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企业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127多个国家和地区。

引领农化环保的先行者

在进入农化行业之前,张华已经有了多年经营造纸企业的经验。造纸行业“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治理工作让张华清楚地认识到,农化企业要想长治久安地发展,安全和环保是命根子。为此,他提出“环保先行”的治企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资源循环,对废气、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高效的利用,让企业走上一条走高科技、精细化、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福华集团于2008~2009年期间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二期草甘膦技改扩能项目中,30%的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投向与节能减排及环保相关的工程设施。此外,福华集团还投资上亿元引进了全球先进的废液膜处理系统。仅2014年一年,福华集团在环保一项的投入就达到了2.1亿元。

张华指出,绿色发展是国家的事,更是企业的事,石化企业更应该走在绿色发展的前端,要加入到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行动队中来,不仅要生产是绿色的,产品是绿色的,更要思想是绿色的,还做绿色发展的宣传员、教导员和监督员。

除了从自身要求出发做好环保工作,张华还主动站到了人民的面前,接受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张华要求福华集团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园区周边的群众到公司参观座谈,并认真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作出相应的持续改善。张华还带领福华集团深入持久地开展化工科学普及工作,让社会公众更加科学客观地认知化工,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共生。福华作为一家农化企业,一直在为改善化工企业的社会形象,改变社会“谈化色变”的现状做出努力。

2016年5月,由中国化工报社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博物馆共同发起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普联盟成立。作为企业代表的张华表示,企业要向股东尽责、向客户尽责、向社会尽责。作为一位企业家,第一要务仍然是让企业实现盈利。但是,企业感恩回馈社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如何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共赢,实现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是张华一直在深究的问题。对此,张华提出,环保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模式,而不是一种负担,企业应该走科学的循环经济之路,用环保来盈利。因此,张华与福华集团的科研骨干一起,从盐卤电解开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充分的回收和利用。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福华集团近年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投入近5亿元,但这样的投入也为福华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福华自主研发的环保技术可直接降低成本3亿多元,实现销售收入5个多亿。可以说,环保成了福华重要的一个盈利点。同时,张华一直坚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让福华集团形成了以碳、氯、氢、磷、钠等元素的循环利用链,热能利用形成了梯级式的四级利用,废弃物和副产物都得到了资源化利用。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分级回收项目更是工信部批准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张华用他的理念和企业获得的成效证明,绿色发展既能让企业收获经济效益,又能收获社会效益,一举双得。

在张华的领导之下,福华集团不仅最大程度减少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还在2014年行业整体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实现了4000万元的盈利。

带动技术革新的创新者

张华认为,中国农药企业长期以来以农药原药的生产和出口为主,很多企业不注重剂型的开发、品牌的建设,导致企业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而如何让中国的农化企业在世界农化产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在张华看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拥有企业自主发展的核心技术。

张华表示,未来农药企业的发展不能再走简单制造、简单模仿的道路,而是应该在制造端走精细化、差异化的路线。企业必须在研发端加大投入,在产品方面增加品种的多样性,在客户端加大市场需求的开发和综合服务的意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控,真正实现产品和企业的升级。

为此,张华果断拍板了福华集团在成都和乐山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联手国内著名院校,研发出数十项专利技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8项。其中,甘氨酸法草甘膦清洁化创新技术集成应用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处理分级回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甘氨酸法草甘膦循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被评定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华还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技研发。到目前,福华集团已申报草甘膦脱溶水解、草甘膦二次钾酸水解工艺等5项国家专利;成功研发了变压吸附脱除草甘膦生产回收氯甲烷中微量水分的专利技术,并应用于工业化装置中。

同时福华集团建立了四川省草甘膦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和环保研究所,与国际跨国公司在研发端开展合作,并与四川大学、中国成达工程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签订《石化下游产品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产业联盟,目前还正大力打造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GLP实验室,着力实施新品研发,并投入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设备。福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向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看齐,在产品工艺技术优化、废水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新型环保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先进的科研技术,强大的研发实力,也让福华找到并掌握了打开环保、效益连环锁的“金钥匙”。福华集团的工艺技术及产品研发都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在工艺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充分考虑了项目前端的投入成本、过程中的连续化生产以及后端副产物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大大提升了装置的使用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尽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乐善好施的好心人

“尽责才有认同,付出才有收获”,这是张华提出的,并作为全体福华人的核心价值观,它深刻的包含四层含义,即企业要向社会尽责、向股东尽责、向客户尽责、向员工尽责。在张华看来,真正的成功,是在自己成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在他看来,一个人,必须要担负起自己之于家人、工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企业亦是如此。

张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企业内部,他积极倡导并践行“尽责、付出”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培育了一大批负责任、懂感恩的优秀福华人;对社会,他也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深受社会好评。在他的带动之下,整个福华集团都形成了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良好氛围。

张华认为,做公益,不能仅靠一颗爱心、热心,还要有科学的机制做保障,这样公益事业才能做得长久,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益。为此,他在2007年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每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至今已累计数百万元;2014年,他发起成立国内首家针对在刑、刑释人员的“福华更生辅助基金会”,为减少再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2015年,他发起成立了“福华慈善基金会”,开展扶贫帮困、赈灾救助等活动,资助城乡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城乡低保、重危疾病、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三支基金的成立,让福华的爱心事业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福华集团,有这样一份《爱心助学宣荐书》:“如果你品学兼优,却因家庭困难而无缘踏进大学校园;如果你因一时失误,而与大学校门擦肩而过;请不要气馁也别沮丧。如果你愿意与福华共同发展,乐山市福华农科投资集团将以博大的爱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实现大学的梦想”。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福华集团累计捐款捐物近100万元,向马边县永红乡中心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和助学金,槁肀呱偈民族地区捐资助学及彝家新寨建设。

2014年,福华集团出资200多万元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朱拉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修建道路,给藏区孩子打通了去往学校的道路,捐助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组织。

2016年8月,福华集团帮困奖优活动共计出资55万元,其中福华慈善基金扶贫捐赠2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程;福华助学基金捐赠2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大学生等。多年来,福华人累计捐助上千万元。

类似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张华感恩回馈社会的爱心慈善行为,也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几年间,张华先后获得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突出贡献爱心人士”、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2013乐山骄傲・10大杰出贡献企业暨年度经济人物、2014年乐山劳动模范、“乐山好人”乐山公益慈善模范、乐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公益慈善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6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范畴界定及特征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Paul McCulley(2007)提出,定义为“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副总裁Paul Tucker认为,影子银行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结构、企业或市场。李杨(2011)赞同Tucker的说法,认为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企业和居民,也包含金融机构;二是扩充了金融的概念;三是强调影子银行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不同;四是基于影子银行在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情况,可以进一步体会其本质。Gary Corton(2010)分析指出政府支持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房地美和房利美;易宪容(2009)认为影子银行实质就是以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等方式行使银行的功能,但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形式。周丽萍(2011)从金融功能视角,认为影子银行是发挥类似于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结算等功能的三大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文维虎(2010)认为我国社会出现的无序期货投资与交易乱集资、抬会与标会、农村基金会、非法投融资等,都是影子银行的中国式体现。然而,这些定义并没能体现出“影子银行”发挥类似商业银行功能却受较少监管的特征。根据我国当前对影子银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我们可以把影子银行定义为: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行使部分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运作机制的总和。

从上世纪70-80年代,在各国放松金融管制以及网络技术逐渐参与金融技术的发展趋势影响下,全球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金融市场在这一变革中表现较为突出,原有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依赖于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异质性资产转化为同质性债务同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而在美国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创新之后,证券化融资成为新型的融资模式(易宪容,2009)。有研究认为在新金融体系下,竞争导致了影子银行系统的兴起,在放松金融管制的背景下,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了显著的发展。面对非银行机构及其产品的冲击,传统银行业务盈利能力下降。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资产方主要为商业票据和和垃圾债券,负债方主要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表内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较弱,从而面对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新的赢利点推动了影子银行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学者认为,美国金融业1970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将利基银行业务挤出,大银行的金融业务得到全面发展。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在金融系统中所占而的份额逐渐“缩水”,相对应非银行机构及其所持有的资产占比则逐步上升(Nersisyan & Wray,2010)。

二、影子银行的影响分析

在负债方面,影子银行从短期资本市场得到融资,形成了期限相对较短的负债;由于影子银行必须要求高利息以获得利润,因而资产方须投资相对期限更长的资产。经过上述方式,影子银行就与货币市场上的投资者、资本市场上的长期筹资人进行了资产和期限的互换(Crotty&Epstein,2008)。当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如市场预期转变出现了资金溃逃现象,那么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机构就会出现类似商业银行“挤兑”的现象,而此时的影子银行由于无法将其长期资产立即变现,就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局面(郑联盛,2009)。

此外,影子银行作为融资发起人在设计金融创新产品的时候,其前提假定会与现实不符,从而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被严重低估。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成分复杂,透明度低,导致了对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定价。这样,影子银行体系成为了金融机构逃避监管、掩盖资产负债表真实情况的重要工具(易宪容、王国刚,2010)。当影子银行基金与未保险商业票据相互关联时,一旦商业票据投资者在票据到期后不再继续投入,就会造成影子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McCully,2007)。

三、影子银行体系运作机制和监管问题

葛爽(2010)认为过高的证券化杠杆率和评级机构的不负责表现,风险积累越发严重,最后危机发生。陈华(2010)认为影子银行具有内生脆弱性,外部监管、外部冲击的缺位失效与影子银行内部脆弱性共同作用导致了危机的形成。徐滢,周恩源(2011)阐述了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抛售机制、再融资机制、预期机制、恶性循环机制,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应该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产价格的稳定性。王汇(2011)认为影子银行的银行家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对称风险的存在,导致银行家职能的缺失和道德风险,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

从监管的宏观方面来说,曹勇(2011)提出应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李建军,田光宁(2011)认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可以形成影子金融功能监管与传统机构监管的双元制模式。具体监管方面,巴曙松(2009)认为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闫超,赵毓芙(2010)提出对影子银行监管不仅要弥补以前的监管漏洞,也要制定相关的规则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启示与展望

对于我国是否存在影子银行系统业界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尽管从单纯机构角度上考察我国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影子银行,但从广义上来说,类似的影子银行业务客观上是存在的。同样,我国实际存款利率长时间为负,且随着通胀率的上升,负值会越来越大,这也在推动影子银行业务发展。一些房地产信托公司、地下钱庄等机构成为了吸收这种资金的主要力量,而地下钱庄等民间机构则在监管范围之外,其高的杠杆率更是将风险大大增加(孙业文,2011)。为舒解更多资金进入“影子银行”系统进行套利活动的情况,可以施行的措施包括:其一,适当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可以保证银行储蓄不再继续大规模涌入“影子银行”系统,从源头上缓解流动性泛滥;其二,紧缩货币政策力度适当减轻,可以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充足,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并且,当前我国的紧缩货币政策是无法缓解巨大的“表外”风险的,从风险防范角度上看,必须将政策方向调转,引导“表外”项目转向“表内”,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

参考文献

[1]李杨.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6).

[2]李扬.“影子银行”行走在灰色地带[J].半月谈,2011(12).

[3]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4]文维虎,陈荣.重视影子银行动向避免风险隐患显现[J].西南金融,2010(2).

[5]郑联盛.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内涵与未来[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6]孙业文.中国式”影子银行”紧缩政策下盛开的罂粟花[OL].财讯网,2011(5).

第7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詹姆斯・西蒙斯领导的大奖章(Medallion)基金,在1989到2006的17年间,年均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38.5%,比索罗斯同期的数字高出10多个百分点,较同期标普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而股神巴菲特20年间的平均回报率也不过20%。

来看一看西蒙斯的成绩单:2005、2006年,分别以15亿、17亿美元的净收入坐稳全球最赚钱对冲基金经理的宝座;2007年以13亿美元屈居第五;危机深化的2008年,大赚25亿美元,超过排名第四的索罗斯(11亿美元)1倍有余,三度封王,真正做到“牛市执牛耳,熊市啖熊掌”。

西蒙斯的成功与他的数学背景密不可分。在数学界,西蒙斯三十多年前就已成名,曾获全美最高荣誉,还与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Chem-Simons定律,清华大学的一幢“陈-西蒙斯”专家公寓楼就是西蒙斯捐资修建的。

三岁见老

西蒙斯1938年出生于波士顿牛顿镇,父亲是鞋厂老板。三岁时他就展现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对汽车耗尽汽油的现象产生了兴趣,认为汽油不会完全用光――如果每次用掉油量的一半,还会剩下一半,依此类推,最后定有剩余。这种想法同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极为相近,又与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异曲同工。一个三岁幼童,居然就有意识地去思索起高难的微积分问题,不可不谓之“天降鬼才”!若依据中国“三岁看老”的古语,难不成这就是西蒙斯后来成功的前兆?

从牛顿高中毕业后,西蒙斯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安布罗斯(Warren Ambrose)和辛格(I.M.Singer),“鬼才”依旧,大一时就达到了毕业生水平。

1958年,西蒙斯获得学士学位,转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据说西蒙斯当时是奔着伯克利教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去的,不料陈省身正好去了欧洲,西蒙斯就自己看书钻研微分几何,心得颇丰,还就此举办了几场精彩演讲,吸引了不少教授去听。后来西蒙斯和陈省身果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1962年,24岁的西蒙斯拿到博士学位,当年即被聘为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不过,西蒙斯很快就厌倦了学术生涯,两年后,这个天生冒险家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逻辑分析协会从事代码破解工作。不久后,由于反对越战,他又重回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1974年,他与陈省身联合发表了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著名的Chem-Simons理论。该几何定律对理论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到从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领域。1976年,西蒙斯获得了5年颁发一次的维布伦(Veblen)奖金,这是美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耀。

四十而立

数学天赋和成就没有使西蒙斯满足,他的血液里似乎天生流淌着一种不安分基因,催促他寻找新的刺激。当时,他身边一位同事参股一家瓷砖公司,“8个月赚了相当于我资产10倍的钱。”西蒙斯大受震动,跃跃欲试。事实上,西蒙斯20出头就曾先后投资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和一家婚礼礼品公司,“我还曾经找到美林公司的经纪人,试图做些大豆交易”,但结果都不理想。曾经的失败更能激起斗志,年届不惑的西蒙斯决心转向,专注投资。

1977年,西蒙斯离开石溪,创立私人投资基金,最初采用基本面分析法,“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上世纪80年代末,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

西蒙斯将他的数学理论巧妙运用于股票投资实战中,成功秘诀主要有三: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以电脑运算为主导,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

人们将西蒙斯的这种投资方式称为“定量投资”。西蒙斯推崇短线套利、频繁交易,就像壁虎,平时趴在墙上一动不动,蚊子一旦出现就迅速将其吃掉,然后恢复平静,等待下一个机会。

西蒙斯的“壁虎式定量投资法”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截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而且是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后得出的数字,已经通过了审计。

西蒙斯有三个选股标准: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即使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2007年,大奖章的回报率仍高达85%。频繁交易的短线操作思路正是西蒙斯躲过冲击的法宝。“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一个核子加速器实验,“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证券市场,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当这成千上万只微小的蝴蝶相继轻颤翅膀时,市场会做出怎样复杂的反应?这正是西蒙斯钻研的课题。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七十岁的西蒙斯笑起来仿佛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数学天才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笑傲赌场的神话。

一位资深数量型基金经理指出,西蒙斯的方法不涉及对冲,多是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同时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做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于亏损交易,总体结果就是盈利。

七十不惑

有人捧场,便有人质疑。近年来,有不少人以1998年倒闭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为例,质疑西蒙斯的盈利模式。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称雄一时的LTCM,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精密计算得到两个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大举入市;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差值。由于其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短短4年中,LTCM曾获得285%的收益率,又在两个月之内输掉了45亿美元,最终走向万劫不复。

“我们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强调,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杠杆比例,在操作时从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

在LTCM倒闭10年后,2008年,麦道夫骗局曝光。这位曾任纳斯达克主席的犹太人设下“庞氏骗局”,以高回报率引人入瓮,结果,在一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中,被金融海啸把金灿灿的外衣扒了个精光。而西蒙斯所辖基金长达19年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率,自然也让人投下了怀疑的眼光。然而,麦道夫靠的是拆东补西,不停地拉投资者入场;而大奖章基金早在1993年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就已经停止认购。从那时起,这只基金所赚取的利润,只为其固定投资者和雇员独享,令不少圈外的富人望“洋”兴叹。仅此一点,就足以让那些质疑不攻自破。

一只“黑箱”

但西蒙斯的行事法则一直让人疑惑。对冲基金因不必向投资者披露交易细节,故在外界眼里,这种“黑箱作业”的投资既神秘又令人生疑。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经理中,西蒙斯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西蒙斯每周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探讨交易细节,完善交易策略,不过公司上下都对讨论内容守口如瓶。每当有人批评大奖章基金缺乏透明度时,西蒙斯总是耸耸肩,“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黑箱,我们把它称为大脑。”

西蒙斯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一半是顶尖的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家,他从不招收MBA,也绝不聘用华尔街人士,此般作风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独一无二。“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几乎没有人员流动。这里薪酬丰厚,而且压力相对较小,基准业绩指标一般可以轻松完成。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收到与业绩对应的现金红利,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西蒙斯很重视公司气氛,经常和员工及家属共度周末,2000年还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位员工都自觉发誓严守公司秘密。

一生独行

在市场上,西蒙斯笃信科学,剑走偏锋;在生活中,他对科学的迷信也近乎偏执。

西蒙斯的小女儿奥德莉6岁时患上了自闭症。为了给她治病,西蒙斯专门成立了基金会,20年花了3800万美元来研究自闭症的病因,还捐出1亿美元成立美国最大的自闭症私人研究中心。西蒙斯强烈倡导研究团队从遗传学的角度来找出自闭症的根源,甚至捐献自己家族的DNA用于自闭症研究。2003年,西蒙斯基金会发表了有关自闭症的研究报告,并展示精确的自闭症基因图谱。

然而,将自闭症与遗传学扯上关系,不仅遭到科学家们的反对,也招来许多病童父母的抗议,他们都认为自闭症可以用改善环境的办法来治疗。

在西蒙斯固执的坚持下,成年后的奥德莉上了大学,虽然她在社交、学习上仍有障碍,但她热衷于参加犹太教聚会以及为妇女和少数人群争取权益,基本走出了自闭的狭窄空间。

第8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新三板基金指数从2015年4月份最高的2300点跌到记者发稿时的1100点。并且,据《经济》记者了解,2017年一季度,169只新三板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25%,只有80只产品实现正收益,不足五成。面对目前新三板低迷的交易量,以及日益临近的退出期限,新三板金融产品如何顺利退出,成为新三板基金头上的悬顶之剑。

新三板基金浮亏明显

自2013年底新三板扩容以来,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基金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中。这其中,表现最为优异的是北京叁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智果奋斗新三板1期,根据该公司在2016年7月末公布的最新净值来看,该基金的回报率高达317%,这也是唯一一只回报率在3倍以上的新三板基金。

无独有偶,创金-鼎诺新三板和中盟泰-新三板7号,这两只基金的回报率也不错,分别为262.9%、256.8%。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发资管新三板衡锐1号却追涨杀跌,亏了近80%;川财证券的川财汇金宝1号亏了70%;银桦新三板2号去年亏损37.33%。

在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看来,新三板基金业绩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三板基金投资不够分散。通常多数新三板基金只投资三四家挂牌企业,一旦某家挂牌企业股价大跌,就会拖累基金整体业绩大幅跳水。

中兴资本高级分析师李响告诉《经济》记者,由于新三板基金期限多为“2+1”或“3+2”,今年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基本都是2013年-2014年发行的产品。“有些基金是在2014年或之前完成建仓,并在2015年起逐步兑现收益的,一般会有一定的正收益。而建仓时间在2015年后,由于整体基金环境疲软,这一部分新三板基金产品表现会很差。”

“但这样的规律也并非绝对。”李响说,比如他在2014年斥资300万元投资的一只新三板投资基金,起初的业绩表现并没有让他失望,年化收益一度达到30%。但随着2015年A股市场下跌,其净值也从盈利30%变成亏损40%。

李响表示,如今新三板产品浮亏明显,必将影响到接下来产品的发行和募集情况,近期新三板基金产品发行量的数据表现就不好。

“抄底客”高位套牢

那么为什么曾经被市场看好的新三板基金,如今亏损这么多?

2016年,恰逢新三板创新层出台,王先生斥资300万元投资了两只新三板投资基金。截至去年底,两只基金年化收益分别为-16.3%与-30%。王先生告诉《经济》记者:“原先我打算套取新三板政策红利,但没想到现在自己被套牢。”

实际上,王先生的投资案例并不是个例。李响认为,去年多数新三板基金之所以遭遇业绩滑铁卢,做市指数整体跌幅达到25%,是由于投资人频频押注重组概念股打一个业绩翻身仗,但反而陷入亏损泥潭。

红榕资本的一只新三板基金去年出现约45%的净值亏损。其渠道总监吴强对《经济》记者表示,这款产品当时买入了银橙传媒,每股20元左右进场,但后期借壳失败,开盘后暴跌,最终在每股9元左右清仓。

的确,不少新三板基金出现业绩大幅亏损,主要由于高价押注并购重组题材踩雷。有一段时间新三板协议转让企业的股票交易市盈率达到17.36倍,做市转让企业的股票交易市盈率更是高达43.4倍。数字之高已显现背后的隐患,但不少新三板基金对其中存在重组概念的公司依然趋之若鹜,忽略了重组并购本身存在很大的变数。

除此之外,流通性差始终是新三板基金业绩迟迟难以翻身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场内市场操作,只要按照操作时连续竞价形成的交易价格就能成交,而新三板尽管可以采取做市转让方式进行交易,但流动性仍然较差,特别是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进行的交易,其流动性更差。“股票价值除了基本面外,其流动性也很关键,因为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发现价值,也才有可能获得溢价机会。”张驰表示。

再者,张驰认为,对于目前新三板基金整体业绩较差的情况,还有投资理念的错误。“大多数新三板基金投资新三板公司,是基于‘制度套利’的逻辑来投资。他们希望新三板在制度变革的推动下,实现公司估值的提升,从而实现制度套利。但目前相关制度尚未带来估值和流动性的实质提高。”张驰说,正确的投资思路应该是基于产业和公司发展的逻辑,以创投的思维来长期投资新三板公司。“不能客观认识新三板市场发展规律,导致根本性的误判,是新三板基金整体业绩不佳的根本原因。”

全部出清少之又少

目前市场上存续的新三板私募基金产品大多成立于2013年-2015年,尤其在2015年成立的更是占绝大多数。毫无疑问,今明两年将迎来首个基金产品集中到期的,那么如何顺利变现退出将成为新三板基金的头等大事。

中兴资本于2015年上半年发行了一只为期两年的新三板基金,正常情况下于今年3月份清盘。但基金到期前一周,中兴资本的业务员每天要跟出资人打三四通电话,说服他们延期,等待市场好转再解套。实在沟通不了,也只能由中兴资本回购。

“2015年时新三板行情大好,部分新三板资管产品甚至一票难求。受整体乐观氛围感染,我们也急忙进场,没想到是高点踩入。现在不管是业绩成长性还是市场估值都很不乐观。”李向《经济》记者吐槽,流动性不好加上标的资质一般,现在出手只能是6到7折甩卖。但问题是,有些标的即便大幅折价也难有机构愿意接手。

申万宏源分析师刘靖指出,据估算,2017年将有720只基金到期,约占所有主要投资新三板基金的40%,总投资额约为300亿元到380亿元。在完整披露信息的基金产品中,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和金融三大行业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到期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基金到期清盘处理方式主要有4种:股票全部出清、产品部分延期、产品全部延期、管理人回购。李响告诉《经济》记者,受市场流动性影响,目前市场估值普遍较低,且接盘机构数量不多,能够全部出清的基金实为少数。

李名臣管理的一只新三板基金即是“少数之一”。他告诉《经济》记者,清掉的主要原因是该基金募资完毕后根本没有投资,出清相当于将本金返还给出资人。这种情况虽然听起来有点可笑,但却是目前正常出清基金的一大主力。“新三板基金产品的周期都偏短,多为两年期、三年期,一年半期限的也有。2016年6月份市场大幅调整,账上有钱的基金都不太敢投了。”

某私募机构负责人也告诉《经济》记者,在当前五类新三板基金产品中(包括公募基金资管产品、证券公司资管产品、期货公司资管产品、私募基金产品、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出清比例最高。“为了维护自身的品牌,券商会想尽各种办法出清。今年比较早的时候,市面上就陆陆续续有券商资管计划在销售,但一般不会折价卖,多数是在成本价基础上,上浮3%到5%。实在卖不出去,券商会用自有资金接下来,毕竟其资金力雄厚。”

“接盘侠”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大量新三板基金面临清盘难,不得不面对大面积延期的命运时,有机构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针对到期新三板基金的接盘基金。

据《经济》记者了解,在从4月11日至5月17日的短短27个交易日内,新三板做市指数从1159.95点下跌至1090.27点,跌幅达到6%。新三板做市指数在连续下跌了23个交易日之后,剩下的4个交易日也在低位徘徊,目前做市指数接近前期的次低点和最低点。

张驰表示,在新三板市场低迷时,许多私募基金选择逃离新三板,转战A股和房地产市场。但他认为,目前是发行接盘基金的机会,接下来三季度至明年仍会有大量新三板基金到期,应当抓紧时间募集成立接盘基金,提前做好布局,以免错过机会。

尽管市场都知道接盘基金是个好项目,不过在投资操作上大家却各有各的思路。

《经济》记者随机采访有接盘基金想法的投资人时,有人表示,会挑选未来具备高成长性、估值合理、行业好的股票,基本面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希望接盘基金集中投资于几只好股票,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来获得即将到期基金的筹码,由于新三板流动性较差,大宗交易往往愿意接盘的人少,这种情况下有望获得较好的折扣价。”

还有投资人表示,接盘基金只会接盘到期基金中某个看好的项目。“接盘基金选择项目的标准跟别的投资标准一样,我们比较看好创新层、有可能IPO的项目。”李响说,接盘基金期限设置较长,比如在5年以上,不应当把新三板基金当作二级市场来投资,而应把投资时间拉长,与PE投资相仿。

而随着新三板政策逐步的释放和落地,新三板基金会逐步走出流动性陷阱阶段,开始逐渐进入价值重塑阶段。

那么,当新三板基金真正回归价值时,又如何优中择优?

第9篇:基金会盈利模式范文

早在20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1990年代)才流行开来。泰莫斯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方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我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麦当劳是靠什么赚钱的?

中国移动赚钱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阿里巴巴是如何击败对手的?

腾讯是怎么成就商业王国的?

国美和苏宁是怎么快速开分店的?

打个比方,我们要做麦当劳的加盟商,开分店。首先第一步,我们要干嘛?是不是得交一百万的加盟费?这是不是门票费?然后麦当劳会给你统一选址。他们会选择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先跟物业签订二十年固定租金租赁合同,然后再跟你签。说是每三年会调整一次租金,比如每次调整幅度为5%到10%。说是调整,其实只涨不会跌。二十年有多少个5%?到时租金差价都收到手软。这是什么费?只要用我的地方,就要干嘛?收停车费对不对?最后还要统一装修,统一供应材料,统一人员培训对不对?每年的利润还收15%的管理费用。这中间是不是又赚了一个差价,这是不是过路费?这,就是商业模式!

我们再来看一下娱乐圈,80、90年代的歌星的唱片动则数百万张,如宝岛歌后邓丽君的唱片和磁带,正版的销量有统计的是4800万张,主要是日本、香港和台湾地区,大陆除了她去世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发行的以外,应该从未授权发行过唱片、卡带等,事实上包括她去世后大量发行的纪念碟,精选集因为都不是正版,所以不能记录在正式的销售记录内,因此,从正式的场合谈邓丽君的销售量只有4800万。但现在的歌星都不敢奢望零头的数目,那他们日子怎么样呢?依然是明星,靠怎么赚钱呢?这就是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有些明星把新歌免费放到网上,给人免费听,给电信公司使用彩铃,简直都是东北人——活雷锋啊!错!明星们现在已经不靠卖唱片赚钱了,靠广告代言、演唱会门票收入等,来个粉丝一锅端!所以中国好声音的评委杨坤每次都提出他的全国32场演唱会。这,就是明星们新时期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一个人没文化很可怕,一个企业没有商业模式更可怕!

我们先思考两个核心问题:

你的企业是通过什么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

你是否清楚知道你商业模式中的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两大支点。

同样的资源,更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要形成系统,就必须把一个事情做成流程。简单的来说,商业模式就是资源处理的流程。好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对同样的资源有更好的利用方式。新商业模式包含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价值链、成本结构、收入模型等九大要素。

不破不立,任何一个行业要想有发展,都需要创新。在农资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企业要想有所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洗牌的过程中才不会出局。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之前,中国的农资企业只有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计划经济的指标运营模式。供销社系统的农资公司获得销售指标,按计划逐级调拨。生产企业则是获得生产指标,按指标完成生产任务。流通与生产企业互不相干,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指挥棒下各司其职。39号文件出台以后,中国农资市场放开,农资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售什么、销售多少,如何生产、如何销售。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农资企业百舸竞帆,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纷至沓来;从产业链条的单一环节,向农资产业上下游渗透;从农资产业,向农副产业、房地产业、化工业等多个产业迈进,中国的农资企业走出了一条丰富多彩的发展道路。

案例分享:生产企业扩张竞购。2007年6月底,湖北宜化以5.3亿现金战胜广西柳化,成功竞购湖南金信化工。此次收购进一步提高了湖北宜化在业内的地位,使公司主导产品尿素在湖南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