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1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2-01

1.引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事物现象的质疑,是展开探究、学习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也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可以说,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理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质疑心理,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场景,组织教学环节。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仍习惯性地采用"全盘跟读"、"模仿带读"等旧有的方法组织教学,并不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阅读兴趣的点拨,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十分低下。

笔者认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而质疑,则是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陈旧的阅读教学方法,既抹杀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也不利于教师阅读教学技能的提升。因此,有效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场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思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2.注重意识训练,培养学生因"疑"向"说"的能力

注重意识训练,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第一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构起阅读质疑的意识,让他们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使质疑逐渐成为他们阅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质疑,掌握阅读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三年级下《燕子》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便采用了"注重意识训练,培养质疑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

首先,我引导学生缓慢地、带有情感地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次,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段话中,有哪些语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春天来了,小燕子为什么会迁徙?"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再次,我抽点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到关键点,我便继续引导他们,展开质疑;最后,当我提出的所有问题被学生"消灭"后,我提出建议:"请大家带着解决质疑问题的思维,重新朗读一遍课文",由于有了之前的质疑提问,解决问题环节作为基础,学生们的朗读语速、语调、情感更为合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质疑-回答-阅读"四个环节的创设,学生们不仅知道了怎么读,还充分掌握了阅读的原因和技巧,阅读学习实现了"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学的效果十分完美。

3.强化引导沟通,培养学生因"疑"向"究"的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质疑环节,还应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教师要学会通过质疑阅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围绕质疑点进行探究,不断深化质疑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因"疑"向"究"的学习思维,延伸质疑阅读教学的价值和在学生心目中的感染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鸟的天堂》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便通过创设质疑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性探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阅读沟通式教学。

首先,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了质疑问题,例如,小组1的问题是"如何通过阅读去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小组2的问题则为"世界上真的存在鸟的天堂么?能否通过阅读获得启迪?"、小组3的问题为"如果让你提出问题,你认为本文中最大的质疑点在哪?"其次,我要求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精读、深读,由于我给出的质疑问题,有的能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而又的却是开放性问题,只能通过阅读去体会,因此,各小组同学在阅读的同时,都陷入了深思,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而我,则时不时融入各个小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我在全班举行了主题为"通读鸟的天堂,你质疑了多少?"的报告会,各小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结合质疑的阅读过程,展开交流报告,整堂课的气氛达到。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质疑问题环环相扣,既具开放性,又不失探究性,学生们不但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质疑点,围绕课文展开阅读,又可以通过阅读,提出自身的质疑点,而最后的主题报告会,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质疑,探究阅读的平台,充分锻炼了学生通过质疑,学会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4.结束语

质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对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则应从引导他们学会疑问和惊奇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质疑元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更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技能,通过有效地质疑性阅读教学,学生们必将真正体会到语文阅读学习的魅力、奥秘、乐趣。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线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究,大胆尝试,摸索出更多、更好的质疑阅读教学策略,让语文阅读课堂因"疑问"而"灵动"!

参考文献:

[1] 朱义合,杨红.浅谈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1(7)

[2] 张丽.浅谈低年级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1)

[3] 安艳花.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教育创新学刊,2012(8)

第2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高年级 阅读教学 改革分析

阅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达到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就要加强对阅读的学习,所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伴随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保证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后,才能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去学习,为阅读学习创造巨大的动力。随着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就要从学生的乐趣入手,而且相关的改革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这些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本着快乐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对于仍然处于童心未泯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避免使用过于拘谨、死板而又沉闷的规矩性应试教学,而是采用情趣引导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

例如:为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本着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原则,来保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跟着课内阅读步伐进行学习,要打破传统的照抄他人作品的现象,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 改革原来的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从基础到高级,先学习生字、生词,其次是句子与段落、篇章,本着这样的顺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语言的规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从这篇材料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写作情感——使学生暂时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感没有错,整个的阅读学习就问题不大,相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部分,如:字、词、句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使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思想,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对于一些阅读题目,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要降低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单纯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就是强调的这一点,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从整体把握文章,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限锻炼,学生具备了语言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理解与推敲一些意思,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

三、科学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教学引导者,要积极注意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有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化认识,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童话故事、寓言-----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到一些深刻道理,同时,童话故事通常都带有典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思想上的新鲜体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自由展示自己。

总之,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要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凤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2).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04).

[3]杨维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论丛.2009(11).

[4]黄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背离课标的表现及回归主旨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0(09).

第3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产生阅读动力的根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阅读规律入手,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或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想要阅读全文的欲望。而在学习完该课文之后,由于文章结尾处并未交代曹操败走华容道之后的命运,教师可以借此时机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著,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更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又如,在教学《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课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黄河资料的任务,而后再在阅读课文之前提出“黄河之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这一问题,唤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阅读全文,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创设自主阅读的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集影像、音频、图片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文内容在网上选取与此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播放,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初步了解,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唤起阅读文章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的结构清晰、通俗易懂,教师可在阅读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发现中心段或中心语,紧紧抓住文章的行文结构和关键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三、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小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学会揣摩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自己理清文章脉络,逐步提高自主读能力。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朗读既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感彩浓重、语言文字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在脑海中生成立体的画面,切身体会文章创造的意境。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细心品读,准确领会文章的意义。尤其对于描写人物、景物的精妙语句、段落,要让学生反复品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始终保持较高的阅读积极性。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对打片段进行品读鉴赏,细细揣摩人物描写的精妙之处。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边读边想、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对文章中的精彩描写和精准用词进行勾画,鼓励学生做批注,写下阅读感受,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四、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教师可定期组织我爱读书、读书竞赛、剧本表演、朗诵会等多样化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享受通过阅读获取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推荐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课外读物。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推荐绘本读物,这类读物拥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主人公个性以及丰富的图片绘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格林童话选》《灰姑娘》等;对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推荐故事情节有意义的寓言、少儿版名著,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如《草房子》《老人与海》等,从而使学生获取阅读感悟。

总而言之,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转变以往讲解多于指导的教学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利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碧有.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124-125.

[2]高西南.浅谈如何培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85-86.

第4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第5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更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阅读数量。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去努力寻找和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笔者总结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完成小学阅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科学阅读的方法

1.设置文本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中,展开阅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教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反思,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总之,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更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完成了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诗歌创作歌颂亲人、家乡、祖国,以此来进一步掌握诗歌的语言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广泛阅读,促进交流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古人学习语文强调读得多、记得多,这样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管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丰富的语言积累做后盾。但由于教材篇幅不大,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上述不足,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只有通过这种课内外学习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学生逐步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内化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他们能生动、深刻、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做到“下笔有如神”,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真真切切的提高。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拿出学生自己的书“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充分利用墙报、校报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出,互相传阅。

三、培养思维鉴赏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一切缘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内容,只有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思考鉴赏,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对读物的鉴赏和评价过程。只有学生在对读物认真阅读并理解和感受之后做出的评价才是公正客观的。因此,高水平的阅读能力体现在它的鉴赏能力。通过自己的学识理解能力来探究阅读的文章真正的内涵,并将鉴赏评价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2.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指的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主要表现在观察客观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考虑,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这一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每个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都是不一样的。

3.确定阅读目标,促进积极思维培养

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确定阅读目标,不但能够激起学生对操作的兴趣,还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问答、彼此交流中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四、实现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评价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要拒绝“唯一标准”,提供多把“尺子”,充分关注学生生命的个性化。传统的评价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个性的摧残。而个性化评价则是重过程轻结果,它特别强调的就是过程,强调华生探索新知、获取新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挥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评价,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的知识吸收和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认清自己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活用教育资源,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尹海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教育科学,2011(12).

[2]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第6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成为关注点之一。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引导阅读为主,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依然有限,许多情况下都是在被动接受老师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无益,反而打消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阅读积极性,阻碍学生的阅读理解。新课改中,在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方面强调了读与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力,从而达到理解材料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让阅读的读与写实现良性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小学生对字词句的认识与理解有限,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整体看来,小学的阅读教育主要侧重于增加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与理解,而忽视了阅读的真正意义,阅读教学课堂普遍采用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低头苦记的教学模式,甚至在遇到较难的阅读材料时,阅读课便成了学生的认知造句课。阅读课的真正意义在于增强学生对文章或话语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所在,更贯彻到今后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的读,更要重视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完成阅读教学的真正主旨。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学生字词句的积累,也不是教会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模式与方法,而是为了培养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其阅读水平和相应的写作能力。此外,采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同时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在阅读之后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读写结合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小学生天性活泼,缺乏自制力,而阅读教育相对于学生的天性而言又过于沉闷,因此任何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基础之上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的开展也不例外,读与写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有将阅读课程转化为一堂冒险求知的过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读写策略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课堂的阅读选材阶段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自由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喜好自由地开展阅读。当他们阅读的正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时,他们才会愿意展开思考,在这种时候,教师应当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引导他们对阅读的题材进行反思,并且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组成小组讨论队,并鼓励他们每个人将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作集体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任何进一步的努力都应该采取积极公开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以这样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开展同样离不开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干涉学生的阅读从理论上说在读写结合教育中是一大忌,但是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子句式的积累都很有限,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正确合适的指导,能有效增加学生词汇量和提高他们的知识积累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高级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3、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准确的对读写结合的结合点加以及时把握。把握读写结合点是考验教师对学生阅读心理状态变化的重要标准。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取得这两者间的平衡,把握合适的教学时机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寻找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相应的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记下自己的想法与感悟,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最优化效果。

4、阅读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求成。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之所以开展难度大,不仅是因为学生年龄因素,更是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很多时候没有达到阅读材料所需的认知水平,他们完全不懂自己读的是什么,当然也不会对阅读感兴趣,因此在开展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练把握好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的选取由易慢慢到难变化,并且只能在确保他们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动手记录自己的心得,切不可过于心急。此外,教师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对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转换规律加以积极探索,并且教师应该根据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基本知识的重要性,要以基本知识点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循序渐进、从简到难、从浅到深,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

四、结语

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他们的兴趣为切入点,积极鼓励他们懂脑思考,动手记录,循序渐进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玉瑜.浅析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4,(5):63-63.

[2]林郁津.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1):29-30.

[3]胡小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导报,2014,(10):32-32.

[4]白富花.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5,(1):162-162,163.

[5]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93-94.

第7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年级 阅读能力 解决方案

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单词、听力、阅读、写作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内容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新课改内容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种课程安排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之后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的基本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阅读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其它内容,比如语法、单词等进行更加全面的掌握。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字母和常见的单词。学生们掌握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可以进行完整的英语阅读。五、六年级的英语阅读基本包括阅读前准备(pre-reading)、阅读中分析(while-reading)以及阅读后延展(post-reading)内容这三个部分。其中,阅读前准备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后的延展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其它表达方式。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偏低

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阅读量不够的情况,只有在老师或是家长的监督下,他们才可能进行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并且,他们的阅读内容基本只局限于英语课本,很多课外的英语阅读内容他们都不会涉猎。五、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再没有人对其进行监管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项难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难以理解而且十分枯燥,所以他们用于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少的。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但是,这项工作的进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进行背诵。并且,由于受到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面对日益紧张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偏重于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阅读课程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意义不够明确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越来越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英语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受到语言环境或是社会环境的限制,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一些英文图书或是英文报刊等。虽然我国每年都会从海外引进大量的动画产品,但是通常都会改为国语配音。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很难了解英语阅读的现实意义。为了完成课业目标,他们更乐意将精力和时间用于背诵单词、练习语法或是做练习题。虽然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阅读作用,但是,这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帮助学生练习语感,提升阅读能力。

三、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提高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在作用。

(一)加大对学生英语阅读的监督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监督,也需要家长对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英语阅读行为进行监督。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比较差的,很多小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学习在他们看来是十分困难和枯燥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重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必要时要对他们的英语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进行严格要求,当学生的应阅读量达到要求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也要制定一定程度的惩罚措施。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改善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课程的设计方式,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五、六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周边事物也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是教师进行讲解或者是监督,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课堂讨论,对其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列出最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具体的任务内容由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决定。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相关的提问,并让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果,进行汇报。目前,我国部分小学已经开始试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英语学习,全方面的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2.强化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课程中增加一定的游戏形式,提高英语阅读的趣味性。例如,针对某一章节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找到相应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对其进行情景化模拟。并且在此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并让没有进行情境模拟的学生进行回答。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小规模的英语阅读比赛,在这个比赛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读过的英文故事,这可以激励学生用更多的课外时间进行英语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阅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提升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学生要进行长期的英语阅读,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教师们要注意不只是要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学习,也要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英语阅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元.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策略[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1.

[2]马艳.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话题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7.

第8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本民族的语言,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一定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强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训练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阅读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学习和应用普通话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都是本地教师,他们上课还是大部分在运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所以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这造成部分学生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愿意进行发声阅读,这也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训练。

二、开展趣味阅读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也要通过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阅读课堂。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阅读任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节趣味性比较强的内容,在进行这一节课的阅读练习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鲁滨逊漂流生活的几个阶段,然后,让学生分不同的阶段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进行阅读,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阅读能力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探索和实践,力图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有效、高效、实用,找到适合本地区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地教学也应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置科学的阅读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第9篇: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范文

【P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式教学法;作用;现状;优化策略

一、引言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只有重新采取正确的阅读教学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1]。而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的主体性比较重视,通过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再者,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留白艺术铺展比较重视,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对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为强调,主要就是通过问题来进行设置情景,让学生处在问题情景当中,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特征在具体的应用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在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中,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并且,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还能对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其他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价值。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现状分析

从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有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层面的问题[3]。还有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评价方面也没有全面地体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对阅读的质量与目标没有明确。这就使得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少,这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由于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课堂的参与意识也就不强。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优化策略探究

教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增强自身的阅读教学意识,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平时要广阅读,增加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问题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第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要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际阅读问题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融入,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解决能力。

第三,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比较活跃,有着比较强的想象能力,对一些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这一方面的特征来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抛开一些细枝末节,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四,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情境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充分重视,然后结合实际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问题巧妙地呈现出来,充满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人物为主体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人物性格加以探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就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修正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6(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