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对策
大学生是一个特俗的群体,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和家长期望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的中期,心理素质发展较快,处于成熟与未完全成熟之间,这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许多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7月4日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14%存在抑郁症,17%存在焦虑症,12%存在敌对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高校的一种常见问题。2002年2月23日,作为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洒黑熊致使严重烧伤;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的大学生马加爵,将四位同学杀害;2010年3月30日,大学生曾世杰因被人嫌弃样貌丑,致心理失衡后产生杀人泄愤恶念,在校园内持刀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两名男生;2014年11月20日,天津城建大学二年级学生翟清松先在寝室内持刀将同宿舍同学何某杀死,随后将相邻宿舍的同学杜某捅伤,最后把自己反锁在寝室内,开始自残。……这些大学生因心理健康所导致的严重事件,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主要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精神抑郁症、疑病症和感情危机等不良心理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或学习环境不适应所引起的焦虑;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失衡;人际关系难沟通导致的苦闷;恋爱与性关系危及情感问题的困扰;就业竞争产生的心理紧张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1990年,我国就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截止到200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有30%—40%已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和讲座等,其中有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但是,仍有很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高校设有机构,但是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比较缺乏,无法正常开展工作。2.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多半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都是兼职,有辅导员、学生处干事、学科教师等,他们即便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还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会从思想教育上来帮助学生,这样不仅不会从心理上对学生们进行辅导,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和厌恶,导致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3.忽视社会和家庭的配合。大学生心理讲课教育出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社会因素。其中,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关键,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支持,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展。高校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中去,与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舒缓。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我们要建立多格局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校和社区相结合、教育与指导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咨询和自助相结合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设立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2.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中的关键。无论从学历上还是专业上,都应该有高要求,建立一支具有高学历、高标准、专业水平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鉴定、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的矫正。3.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应该讲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中去,对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十分重要。有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环境积累下来的,比如溺爱过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教育过程中家长注重成绩,造成学生压力大等问题。所以,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更快的摆脱心理问题。
总结
心理健康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着人才的质量,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才前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要不断的加强大学生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等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战胜自己的困难和挫折,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这就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用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潘晴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初探.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4(15):122-123.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7,2:90-92.[3]温家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2):16.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7-32.
[5]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2、学生进行的心理测验,如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使用的测量工具是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和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epq通过测量学生在内向-外向,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向度上的位置,获得人格类型,进而间接的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研究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健康的常用工具之一。
scl—90包含比较广泛的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该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被测试者自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区分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咨询门诊和基层保健应用最多的一种自评量表,也是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常用量表之一。
三、实施方法
1、每年新生入校后的第五、六周,以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要求测试
老师统一发放问卷,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实施程序进行。
2、回收的问卷全部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处理后(应用心理测验统计软件),把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打印出来,并做为档案资料保存。
3、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邀请学生面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4、写出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表现领域,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加强新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环境。
四、管理办法
对大学生的心理档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心理档案的调查项目、测验内容、测验结果等应统一归入档案柜,并由医学心理学教研组的两位老师专门负责管理,其他人员不能私自查阅。对测验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及筛选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加以保密,尊重学生的隐私。
五、设备、材料及经费要求
1、多媒体电脑和打印机一套,用于问卷处理和打印;
2、电脑专用软盘,用于数据备份;
3、连续打印纸,用于打印测试结果,做档案资料保存;
4、档案盒或档案夹子;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 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方面进行实施。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 b.还可以 c.较差 d.差
分析:调查显示15% 的同学认为对大学生活状况适应状况很好,而25%的同学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感觉较差,绝大部分的同学乐观的认为适应状况还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60%)生活态度非常乐观他们懂得调节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而小部分同学则值得注意,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乐观,由于他们思想太重,压力太大,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3)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
a. 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 b.没影响 c. 有点影响,影响情绪 d.负面影响,无心学习
分析:有58%的同学认为压力是一种正面影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这表明这些同学面对压力是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但并不严重,这样说明他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处理压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丧,10%的同学认为压力是负面影响,会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是很好。
(4)当您出现学习效率底下的情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很少会 d.不会
分析:调查表明有63%的同学认为偶尔会,20%的同学认为很少会,7%的同学认为不会,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观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而10%的同学表示他们经常会觉得心烦气躁,他们需要加强锻炼。
(5)您认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学习?
a.非常有利 b.比较有利 c.一般 d.比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没有同学认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25%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利,32%的同学认为一般,而38%的同学认为比较不利,5%的同学认为非常不利。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还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数同学表示他们还是倾向于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
(6)您是否对学校或者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
a.经常有 .b.偶尔有 c. 很少有 d. 没有 e.未考虑过
分析:调查发现15%的同学经常有不满心理,说明他们时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从未去试图改变现状,改变自己,有50%的同学偶尔会产生不满心理,说明大多数同学是乐观的,只是学习任务和不幸偶尔让他们心烦,只有20%的同学很少会出现不满心理,13%的同学从未不满,5%同学从未考虑过这一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非常好。
(7)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让你感到压力?
a.经常会 b.偶尔会 c.根本不会
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有12%的同学经常会有压力,说明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但出于某些客观原因使他们对自己的友谊表示不满,有60%的同学偶尔会存在压力,这说明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学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说明他们在交际上都是很乐观,总体来说同学们的交际交友都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8)遇到压力你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专业人士
分析:据调查有42%的同学遇到困难会找家长,说明他们的依赖心理还是很强的,缺乏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学认为找知心朋友更好,这类同学适应性比较强,自我生活能力比较强,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赞成大学生谈恋爱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有时好就可以谈了 d.完全没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学赞成谈恋爱,他们觉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62%的同学认为有时好就可以谈了,这说明这部分同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来决定谈与不谈,而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而且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谈恋爱需要花费,也会浪费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
(10)您失恋后会伤心吗?
a.不会 b.会 c.看情况 d.无所谓或一点都不伤心
分析:对大学生失恋问题,13%的同学不会,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或一点不伤心,谈恋爱只是在找异性朋友,失恋也许是对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点,而42%的同学认为会伤心,毕竟双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在一起还是很难过的,40%的同学认为要看情况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很大;
2、所就读的学校与自己心中理想的学校有很大差距;
3、校纪校规对生活和学习起到了约束作用;
4、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会影响情绪的波动;
5、上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6、大多数学生热衷勤工俭学
7、宿舍中基本没有大问题;
8、当宿舍出现问题时会用委婉的态度来处理;
9、少数同学在与人交往方面会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错误时,愿意立即改正,并道歉;
11、恋爱的动机是打发无聊的时光;
12、在课堂不活跃,与身边的同学不熟,却与舍友有很多话题;
13、很少同学在意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4、业余时间主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上网或打游戏;
15、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倾诉。
四、调查分析
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新是大学学习的方法。
2、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下面的几种做法可助你成功:树立伟大形象,保持亲密有间,宽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诚笑,主动大度处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学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朝气盈然的地方。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看,大学阶段正好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思想、价值观、人生观发展成型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一个人的成长具奠定性作用。
4、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自由的大学氛围中,能否有所收获,并非取决于校园的美丑,或师资的良莠,而是在于个人主观意识能否与环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自我管理、监督,最终成学成才。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生活的适应。原来在中学读书,离家不远课上完了放学就可回家,生活都由父母包办,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在不同了,不能每天回家,要住学生公寓,起床、吃饭、睡觉、个人卫生,一切都要自己来管。
2、学习的适应。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中学读书学习比较被动。大学可不是这样,要主动学习,得自己把握,老师讲课只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要根据这种引导,这种启示去阅读参考书、去思考,这样就要自己学会安排学习计划,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时间。
3、人际交往的适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与他人交往,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够适应。人际交往无非是与两种人交往,一种是熟悉的人,一种是不熟悉的人,与熟悉的人交往,因为彼此了解,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刚进大学,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大家都不熟悉。这样,就有一个了解、融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每个人适应环境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
六 解决方法
(一)开展相关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
校方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大家过去的错误观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走出心理阴影,沐浴阳光。
(二)积极参加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并不快乐,其实快乐隐藏在生活中的许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需要相信:快乐是自己寻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时刻相信自己是快乐的,就能在无意中将阴霾无限缩小直至消失。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快乐与快乐都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困难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失落时寻求朋友的安慰,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进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降低压力,促进良性竞争
现代的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沉重的压力却已经在他们身边蔓延开来,就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这么多的压力往往压得许多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一方面学生应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怎样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压力压垮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七 结语 大学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满载梦想与希望的园地,大学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不断积累,在这里我们不断成长,在这里我们不断感悟,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视一切困难,坚定自己的决心与信心,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为自己的未来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受益颇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这十天里的经历却是一分宝贵的财富。
十天里锻炼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实地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例如遇到有些同学的不配合,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是我们都认真耐心地去解决这些小困难。我们总是带着诚恳的微笑去与每一位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进
行交流,我们总是心平气和地进行小组讨论,我们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这十天我深刻地意识到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平台,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沟通更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磨合的剂。与朋友的沟通,与陌生人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面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怎么样,真诚的心平静的态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钥匙。这十天我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力量,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学校体现在班级里,它还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考验。作为小组的小组长,我担负着使组员默契配合的重要责任,团队里既要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要发挥每一位组员的能力。
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应注重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本课题主要对长春市5所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做了详细分析,我们发现各大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存在不足,并做了进一步探讨。现将结果及对策做如下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针对长春市5所高校(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研究,本问卷涵盖了环境适应、社交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就业及网络使用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各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每所高校200份,总计1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23份,有效率占92.3%。
二、结果
1.大学生环境适应情况:被调查的923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以及学习模式,适应期大概在半年左右,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同学表示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超过一年甚至不能适应。在参与聚会活动的调查中,有一些同学表示不愿意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及公共聚会。因此可以看出,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融入新的集体仍有障碍存在,这需要我们积极做出干预及引导。
2.大学生社交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与朋友出现矛盾时,基础年级(大一、大二)有52%的学生表示会采取主动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部分同学甚至表示可能采取冷战的方式淡化矛盾。而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则表现相对积极,有近61%的同学愿意主动和解。因此,年级以及社交经验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对专业及就业的认识:在调查的四个年级中,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现在所学专业表示喜欢,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同学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学专业,其中喜欢目前所学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是自己填报的志愿。因此,自己是否填报志愿也是影响大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深入接触及认识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而在就业方面,自己填报志愿的同学大多数表示对就业充满希望。因此,家庭成员应给予支持,摒除强加思想给孩子的传统观念。
4.网络使用心理转换: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机构,但是学生对学校资源的利用不足这一现象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充分显露出来。有近62%的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室,很少有学生在遇到压力或心理问题时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而且我们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大多只是打发时间、聊聊天或者结交一些朋友,对网络的使用不尽合理。基于此种情况,学校可以改变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形式,开设网上心理咨询中心[1],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在心理课程学习方面,有73%的学生会选择学习心理方面的课程,也有一部分学生不会选择该方面课程,但关于学习心理知识的动机,很多学生(64%)是为了赚取学分。由此看出,大学生心理自我救护及互助意识亟待提高。
三、讨论
1.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之一,保持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如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团体训练与心理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创作剧本与参演过程中体验不同人物的角色,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心理情景剧取材于生活,具有观赏性,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视与重视。因此,我们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大学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健康发展的平台。
2.关爱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狭义的代表性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关爱有特殊困难的学生[2]心理发展过程势在必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庭情况,对经济困难、家庭结构功能失调、身患疾病或残疾等心理问题的高危学生人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跟踪了解,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及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给予相应帮助。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各大高校也已开设心理方面的相关课程向学生灌输心理知识,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但如何学会通过自我调适解决问题,逐渐改变其固有认知,增强自我心理防护意识及互助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但是,高校心理课程的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大多以选修课形式讲授(非心理学专业),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获取学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缺陷所在。因此,仅仅开设课程是不够的,在教育中不断渗透给学生自救及互助的观念才是重要的。改变授课形式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3]将是对广大莘莘学子最有益的举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各高校重视的学生工作之一,而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建设的主要服务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经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并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室,这就失去了心理咨询室设立的价值,在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干预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因此,高校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并强化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如通过校园广播站、微电影、多媒体以及专栏板报[5]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
4.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便利。但是,网络的多样化也使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受到威胁。因此,为实现网络心理扭转的新形式,我们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交流媒介,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心理。并且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较传统的心理咨询室相比有很多优点,如网络交流简单 、方便、快捷,只需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轻松与外界联系,使部分不愿意或不方便到心理咨询室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帮助。在网络交流中,学生压力相对较小,更易敞开心扉,有利于教师获得有效信息,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思想。同时,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还增添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两种模式的交流形式,增强了学生自我心理健康保护意识和为共同健康而努力的目标,最终逐步实现由心理自救向互助方向的转变,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岩,刘方方,王旭飞.辽河油田青少年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调查报告[J].校园心理,2011(10).
【关键词】朋辈行为示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隐性课程
【Abstract】Peer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earlier than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peer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 role in efficiency, analysis its behavior demonstration effect on hidden curriculu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Peer behavior demonstration; mental healthy education course; recessive cours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8-01
一、朋辈心理咨询行为模式
1.选拔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标准是:健康的心理与生活态度;热情耐心,真诚负责;诚实可信,宽容接纳;善于倾听,理智分析。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因此,我们在选拔朋辈心理咨询员时特别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待人接物、个性修养、工作理念、工作态度等,要求具备乐群性,积极性的人格特质,乐于助人。各高校选拔的流程一般是三道:自愿报名或推荐、笔试、面试。我校在选拔上更为严格,通过前期校园宣传后的自愿报名或辅导员、班级推荐,进行第一轮面谈,面谈之后笔试、第二轮面试四个程序,以优中选优。
2.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素质和理念培训,知识理论培训,实操技能培训,道德培训四个方面。心理素质强调朋辈心理咨询员的自我分析和自我体验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知识理论涉及心理问题分类与症状,日常心理问题辅导,心理咨询基本理论等。实操技能包括谈话基本技巧、咨询关系建立技巧、咨询过程中的态度,危机干预能力等,道德培训包括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两部分。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3.行为模式
主要包括:面谈咨询、网络咨询、现场心理咨询、成长小组、心理沙龙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①面谈咨询:主要是个别咨询,当事人直接到心理咨询中心的个体咨询室进行面谈。我校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值班时间为周一至周日晚上及周末全天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值班,进行咨询和预约接待工作。②网络咨询: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网站,对具有代表性问题集中回答。朋辈心理咨询员负责学校网站中心理健康教育版块内容的维护,包括答疑、心灵鸡汤、心理测试。③现场心理咨询:指定某个时间段在特定场所,一般为学生活动区,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疑虑,大多数为碰到的共同问题,进行现场帮助。④成长小组:通过主题讨论和成员个人问题讨论、分析,协助成员更好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接纳,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增强成员心理素质。⑤心理沙龙: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可以作为辅助项目,在提升朋辈团队成员非言语沟通能力、学习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专门为其设置情景体验项目,使他们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和团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朋辈行为示范对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影响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
《教育大辞典》对隐性课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据此,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理解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中所涵盖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心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校园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2.朋辈行为示范对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影响
(1)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不可否认,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校的心理辅导还未能完全得到大学生的正确认识,有一部分学生依然把学校铁心理咨询当作是一个人心理不正常,甚至精神不正常的表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养的朋辈心理咨询员们敬重生命、关心生命、关爱同辈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团队形象,他们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班级心理健康黑板报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各种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及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朋辈心理咨询本身的行为示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认识,促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和谐校园氛围,校园中的朋辈心理咨询员们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2)有助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学们彼此之间都在为同样的问题焦虑,同辈人之间自然地成为了情感交流的对象。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当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时,79.8%的人选择向朋友倾诉,38.6%的人选择向同学求助。通过在大学生中选拔、培养朋辈心理咨询员,带着自身在培训和督导中学会的与人交流、相处的知识和技巧,去帮助身边的同龄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惑。这些朋辈心理咨询员们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和接待工作中,帮助同学们在日常心理健康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如何应对压力与挫折,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
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积极人格特质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大学校园中同学彼此之间的接触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具体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助人自助”宗旨下产生的导向力量对同学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学习方法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
三、结语
朋辈心理咨询员队伍在高校的发展日益成熟,他们在助人的过程中,知识不断深入,自身不断的自我升华,逐步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和改善了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自助的效果。这些正是大学校园里隐性课程的有利因素,因此利用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的示范行为加强大学生隐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专业人员缺乏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资格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我国高校的从业人员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德育教师等,其中多数人员又为兼职人员,他们一方面由于精力和时间的分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该项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人员也缺少必要的理论底蕴和有效的咨询技术。
2物质条件有限
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并提供日常服务,但总的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物质条件是相当简陋的。主要表现为经费不足、场地狭小和设备短缺。简陋的物质条件不利于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和质量。
3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扎实,对来访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就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咨询的针对性也就不强。同时在高校一般把谈话法作为咨询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很少借助仪器、催眠和行为疗法等手段与方法,这样就很难保证咨询的效果。
4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较多是面向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即较多地偏重障碍性咨询方面,偏重防治,而发展性咨询的工作做得很少。同时,在咨询方式上也存在着被动的局面。
5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说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了十几年,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和受传统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接纳和重视还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在部分高校,多年来形成的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心理教育的思维定势使心理咨询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扶持。
6重视普及,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高校心理咨询的专著、不少,相关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但就总体来看,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一些文章、调查报告描述成分多,深入研究成分少,且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7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对象较多地局限于校园内大学生,没有与社会、家庭紧密配合,使得该工作本身与社会严重脱节。咨询工作有较大的局限性,即无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导致了教育力度不够的局面。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特有模式的构建
1加大投入,构建高效的心理咨询体系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党政领导要更加重视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通过相应体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把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使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规范化地进行[2]。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科研经费、事业经费应当作为常项预算列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落实心理咨询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符合专业化的要求。
2加强组织均衡的专业人员队伍,加强督导和职后培训
要组织建立一支均衡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这支队伍可以以心理学教师和保健科医生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主体,并把学生骨干吸收进来,形成专兼职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人员结构。同时,应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四级网络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学生会、校医院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该领导小组的负责下专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该中心承担起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读物编印、辅导员、广大教师及主要学生骨干培训、心理咨询信件处理、心理档案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心理普查、成才谈心、朋辈辅导等活动。同时搭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四级网络”,并成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4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实行分类服务管理
通过采用多种心理测验量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UPI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考试焦虑量表等对大学生施测,了解大学生在相应因子及维度上的得分,从而对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部分学生予以干预(访谈、咨询、心理训练等)。并且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类型,采取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调节。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服务和治疗。心理测试和建档工作最好贯穿大学四年或五年的生活,根据年级的不同进行追踪服务等。
5点面结合,加大宣传
心理咨询工作有无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其咨询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不同。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主要有两类,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而发展性咨询则致力于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重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高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来看,重视适应性咨询是必要的,因为确有一些学生因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导致适应不良,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心理援助。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发展性咨询,因为学校心理咨询不只是专门为有这样那样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提供服务的,也同样甚至更多的是为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服务,以使包括心理异常在内的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3]。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6丰富心理咨询服务形式
摆脱个体咨询一统到底的局面,拓展团体咨询、朋辈辅导、网上咨询、电话、书信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齐头并进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的网站、网络沟通群等,更好地减少来访学生的顾虑,面对面的尴尬,达到满意的咨询效果。
7强化地域特色,加强学术交流
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的运用上必须充分考虑我国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更多地进行本土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还应加强全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研究会)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玲,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措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短学期社会实践,调查社会上专家、企业家的反馈,总结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高手低自我评价过头。企业需要的是一批要为国家富强把职业当事业干而又干劲足、悟性强的年轻人,而不是单纯求职的人。现在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领悟别人的精彩之处,是悟性发展的极大障碍。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有一定能力,但只是聪明而已,还达不到智慧的程度,总是把自己做的八分看成十分,把别人做八分看成六分,与别人相处很难。另外所谓学习好的“尖子生”都有工作不踏实、眼高手低、团队协作能力差、易跳槽等缺点。这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以后总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连进门、打电话的礼貌规矩都不懂,企业对他们的培训往往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竞聘时口若悬河,一副非常有能力的样子,实习后发现什么也做不好。
2.事不关已,不负责任。企业的用人标准除专业素质外,最基本的要求是勤奋、敬业、忠诚、合作。有部分大学生面试迟到,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实习期迟到早退,工作时上网玩游戏等。面对这样的不认真负责的大学生,谁还敢录用并把工作交给他。
3.怕吃苦、怕损失眼前利益。有部分大学生工作中怕吃苦、怕损失眼前的利益,不愿意在不同岗位上接受锻炼,他们不懂得经验的取得和得到别人的认同,是要损失一些时间和经历的。有的大学生很聪明,很快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然后就出去玩,这种耍小聪明而不尽心工作的人实际上单位、企业是不欣赏的。
4.只知道挣钱,只顾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知识的扎实程度,还有道德上都不如以前的大学生。在单位都不谈国家政策、国家大事,没有理想,只知道挣钱,只顾自己,很少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大学生企业很难录用或重用。
二、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各项知识技能及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基本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资源,即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社会资源,即大学生参与社会互动时包括人际关系、组织领导素质等在内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具体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会受到系统的理论教育,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应用能力,但大学生能否将这些理论知识及简单的应用能力转化为某项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将依赖于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大部分用人单位会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处于劣势。所以,一份能够证明自己超凡的应用知识能力的履历表将有助于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2.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主要包括人际理解力,即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及领悟他人潜台词的能力;团队精神,即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即为了一个既定的标准,塑造出让组织文化认可的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沟通能力,即通过交流采取调整或与他人合作方式解决争端的能力。
3.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性格等诸方面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形成卓越就业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三、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思考
1.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就当前而言,他们需要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尤其是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愤怒、厌恶、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此种情况,及时清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将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也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这些心理辅导机构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就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途径,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保证,也即是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开设人际交往课程,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一个途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就像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样,它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现在应开设人际交往课程,专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知识和技能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必要因素,但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更应该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顺利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展科技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时创业者的智慧、胆识、能力、气魄将是一种全方位考验,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本人的品质、意识以及个性等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就应该通过组织开展多样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在确立目的、制定计划、选择方法、执行决定和开始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锤炼意志、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思维品质。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学校和国家培养社会人材、衡量学校综合质量的重要工作。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相关的就业政策即时传递给学生。同时高校要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最后大学生自身要未雨绸缪,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要使每一个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培养沟通、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资本,做好职业定位,选择好自己适合的岗位,同时积极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并利用网络和社会关系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王乾丰.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的影响[J].硅谷,2009(8).
摘 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然后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发育,还能有助于改善和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就业形势越严峻,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全面发展,不仅要保证强健的体魄,还有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岗位。
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及对策
据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加之入学后一直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不擅与人交往,欠缺人际关际的处理能力,由此诱发的很多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也为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状况来考虑,学校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另外,针对大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问题来说,学校要积极引进和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塑身美体的运动项目和课程。例如,健美操和游泳等课程。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运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起到塑身美体的效果,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形象和气质。而游泳则一项特别有利于减肥的有氧运动。人在游泳时,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身体在水中运动消耗的能量比陆地上多,因此经常进行游泳运动,可以逐渐去掉体内过多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够促进身体发育,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弹性,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对于男生来说,可能经常进行的运动就是打篮球,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首先打篮球需要充沛的体力,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在平常多多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其次,打篮球还可以训练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训练脑部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场上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女生来说,可能喜欢的大多是健美操或是羽毛球等运动。对于健美操来说,经常进行健美操训练可以培养女生的审美观,塑身美体,培养良好的形象气质等。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消化系统功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控制体重和改变体型等。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受着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弥补先天上的不足,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及生长所能达到的程度。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发展的机制是符合生物学中“刺激――反应――适应”原理的。因为体育锻炼必然对机体产生运动刺激,机体在承受这一刺激时,最初必然引起各器官的不适应反应,由不适应反应到适应,机体正是在这种不断刺激下,人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功能不断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期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要积极、全面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其中,暂时忘掉学习和生活中的不愉快,放松身心,还可以让学生适度的宣泄情绪,从而使学生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另外,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比赛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学生在进行比赛时,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发挥出个人的最优水平,团队比赛还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赢得比赛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产生积极的成就感,输掉比赛也会让学生积极寻找失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已期待赢取下次比赛的胜利。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不断的输赢中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中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圈子,尤其是针对团队项目来说。共同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走到了一起,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另外,学校还要注重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教学与训练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力度和管理措施,吸引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王江民.浅议大学生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4).
【关键词】就业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我国现阶段,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而大学生的就业更是国家长期以来需要致力解决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中层次较高的一类群体,他们的就业是国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充分体现。其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毋庸置疑,纵观近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牵动学生及其家庭的心,成为每年一度聚焦的热点。
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在一定方面反映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对学生本身的未来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的声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佳,从社会方面来看,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仅浪费人才资源,影响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就业造成压力。从毕业生本身来讲,影响其对就业的信心以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重要影响到所在学校的声誉。从高等教育方面来讲,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国家的综合治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对社会的稳定、教育制度的深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国家“科教兴国”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被社会的认可程度。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就业机制,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正确思路对策,对于当前我国新形势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迅速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0%,其中本科生逾至80%,专科生达到40%。2002年高校初次就业率平均为65%。2003年受非典影响,就业率平均为60%,研究生约为80%,本科生约为60%,专科生仅有30%。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就业率为62.1%。由此可见,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突出,就业将更加艰难。
(二)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求职者的学历以及专业能力
从整体来看,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提高,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保持不变,而专科生供大于求。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上线率逐年上升,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求职时,很多用人单位便注重大学生的学历,光注重表面上的学历,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一些能力。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一方面会由于自身学历问题而烦恼,另一方面会产生消极情绪,会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目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用人单位都首先都只是注重大学生的学历,而后才注重大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就导致了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各大名牌大学的名牌效应,用人单位对重点大学以及名牌院校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则相应的不足。因此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的被需求状况差别很大。不同院校的就业状况也就不一样。
(三)地域差异是就业形势的重要体现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然而在一些偏远山区及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城市需求仍然不足。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就业区域限制在一些发达城市,比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些大的城市。由此造成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不明了,发达的地区大学生很多,相反那些落后偏远的地区则很少。
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大中城市的占44.7%,选择到县城的占到20.2%,选择到乡镇和农村的分别占7.7%和0.9%。而剩余的26.6%的毕业生则表示对就业地区没有特别的要求,而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到大、中城市就业比例达到76.6%。
(四)专业之间的供求不平衡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不同专业在社会上的供求也各不相同,短线专业供需比可达1∶10以上,而一些长线专业的比例却微乎其微。近年来,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机械、电子、计算机类、通讯类、自动化、建筑类、汽车类以及金融、师范、临床医学等专业大量需求,这些专业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而文理科中的基础理论专业、地质勘测等专业供大于求。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在于多方面
(一)社会因素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人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需要毕业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对知识的认知,而且要对本专业要能熟练掌握。这就使得大部分毕业生达不到这个要求。
(2)目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而高校大量的扩展使得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大量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认证度还未真正得以提高,人才市场的趋理性逐渐导致更多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有所改变。
(二)就业体制存在障碍
我国自从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后,在科技领域有了各项突破,科技方面的人才也大量涌现。
(1)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统招统分,从80年代中期开始“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从90年代初开始推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这些都是人力资源配置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人才集中分布在具有优势的地区和行业。
(2)就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所帮助,但其中存在的障碍却也是有很多方面。比如很多大学生自身的情况不符合就业中的某些条件,而这样将会给这些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负担。
(三)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学非所用现象十分普遍
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计都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而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但创新能力不强。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今大学生缺少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其中包括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礼仪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对就业的薪酬及就业岗位的要求。
(1)大学生在就业理念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说“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就业就得找个发达城市就业”等这些误区。其实真正意义上是这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大学生目前对就业的薪酬存在过高的现象。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60%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而80%的用人单位或企业反映大学生对薪酬这方面期望过高。不少大学生为此感到难以接受,由于低工资不能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
(3)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是很多企业所关注的。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大学生求职者在进行面试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不够果断,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些面试者弄虚作假,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前途发展。
(4)在礼仪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有些大学生性格与社会很难相融,始终表现出胆怯,见到领导不打招呼等等。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就业上的一些问题,气质不够,礼貌没做到位。
三、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化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上还有待提高。现阶段,不管是对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还是高等教育的改革,都要求有市场推动力,要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创造以市场为导向的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快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2)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现今,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经济成分,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国家应该对就业渠道进行有利的拓宽,给大学生或即将要创业的人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就业平台,引导他们摆脱各种陈腐择业观念的束缚。
(3)深化教学改革,改变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计划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培养能适应那个时代的人才供应需求,而我们当今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应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适应不同形式下的社会。而学校则应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培养对市场的要求,改变教学模式,不要沿袭以前的教学方式,要学会去创新,去创造属于自己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