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校园环境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环境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环境规划

第1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校园环境规划的目标

(一)生态系统完善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第2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ocation and profile, design basis of Daqing Xueyuan District and the design idea,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index and overall layou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Daqing Xueyuan Distri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artition design of Xueyuan District and th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P键词: 住宅小区;环境规划;研究

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environment pla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58-03

0 引言

大庆学苑小区是东北石油大学教职工的生活居住区,东北石油大学地处富饶美丽的松嫩平原大庆市,年招生量5000余人,目前在校生20000余人,该校是02年8月由安达市整体搬迁到大庆市的第一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建设,如今的东北石油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花园式学校;04年大庆学苑小区先后被评为大庆市甲级绿化小区、黑龙江省甲级绿化小区,现将学苑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展现给大家,以便相互借鉴、共谋住宅小区绿化建设。

1 区位与概况

大庆学苑小区主要为了满足东北石油大学教职工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区占地面积18.56公顷,总居住用户1544户,大庆学苑小区南临大庆市人民医院和新华园小区,西临大庆市黎明湖公园和祥阁花园小区,东临大庆开发区管委会和学子嘉园小区,北临东北石油大学校区和大庆实验中学,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

2 设计依据

大庆学苑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依据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大庆市东城区总体规划、东北石油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东北石油大学居住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东北石油大学领导对环境设计的意见与建议。

3 总体规划设计

3.1 设计指导思想

构思新颖、特点鲜明、功能完善、投资合理。

3.2 设计指导原则

3.2.1 安全、实用

居住区的安全是适宜居住的基础,人与环境的对话正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关注的焦点,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居家氛围已成为衡量社区生活品质的标准。不同组团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空间的安全性,学苑小区每个组团对人车分流作了充分考虑,分别设置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学苑小区力图营造一个以建筑为主的园林生态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和尺度适合教职工的身份、文化程度和职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苑小区居民居住安全、安静、温馨、祥和、舒适和方便的基本要求。

3.2.2 社会、经济

学苑小区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将成为大庆市民永远关注的焦点,绿化后的学苑小区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学苑小区在规划设计上采用以园林植物栽植为主、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建设为辅,体现工程建设投资合理经济性。

3.2.3 美观、大方

学苑小区在规划设计上总体协调统一、局部各具特色,整体上既有衔接、又有过渡,各个组团既有特色小品、精巧园林建筑,又有季相变化、高低错落的园林植物。小品、雕塑和园林建筑具有时代感、展示时代特色,树木以耐盐碱的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与灯光交汇形成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3.3 设计指标

学苑小区总占地面积18.56公顷,建筑面积204954.11平方米,道路面积39875.73平方米(包括人行道面积),绿地面积886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5%。

3.4 整体规划布局

学苑小区共分四个组团和一个广场,组团分别命名为春园、夏园、秋园和冬园,四个组团围合的空间为学苑中心广场。学苑小区北面设有主入口,东、南两面设有次入口,西面设置一个步行入口,小区四面临街商服前布置步行铺道板。

3.5 总体种植设计

小区内部的绿化系统采用以中心绿地为主,既考虑它与各组团的衔接与过渡、区别与联系的关系,同时又考虑到各组团即春园、夏园、秋园和冬园的特性,主导植物突出季节性,形成各园的不同特色,最后整个学苑小区达到协调与统一的和谐效果。

4 分区设计

4.1 主入口设计

主入口既是整个居住小区标志性空间,又是东北石油大学校区与居住小区连接、过渡的渗透空间,是全校教职工上下班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的主要通道。主入口是由半圆形观赏绿地、曲线大门和带状绿地三部分组成。半圆形观赏绿地的中心是2×6平方米的卵石地,中间矗立着一座高8米的现代风格雕塑――大庆明珠,颜色为白色,材质为不锈钢,强调永不生锈闪闪发光的感觉;卵石地周围是花、草组合绿地,五颜六色、多姿多彩;最外侧是人行道,材质采用防滑大理石铺装,人行道上布置地灯和三米高的庭院灯,装点主入口的夜空。曲线大门采用钢筋混凝土,外面采用银灰色涂料喷涂,采用不锈钢伸缩门,它是连接半圆形观赏绿地和带状绿地的一个曲廊。带状绿地的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采用小云杉、水腊造型并结合花卉、草坪,绿地中点缀圆形大理石球、草坪灯和置石,与学苑中心广场、半圆形观赏绿地过渡、呼应,植物低矮、几何造型,考虑到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花草树木相结合,形成了便于内外欣赏、植物丰富、富于变化的过渡空间。

4.2 次入口设计

东次入口东临大庆市学子嘉园小区,西接小区的中心广场,小区东门采用铸铁制作,形状简洁明快、通透性好;该路口是教职工驾驶机动车上下班的主要通道,道路总长度120米,路面8米宽采用混凝土筑成,其两侧的两米宽人行道采用荷兰砖铺装,人行道与住宅的绿地采用株距5米的垂榆作为行道树,另外还配有紫丁香、榆叶梅、黄玫瑰和黄太平等,其它地面铺植早熟禾和紫羊茅混合草坪。

南次入口南临大庆市人民医院和新华园小区,该入口是教职工驾车往返市区的主要通道,道路总长度为80米,道路两侧商服前铺装人行道板,北接小区的中心广场,夏天入口两侧采用盆花堆成花堆来装点南入口,大门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外面采用银灰色涂料喷涂,门采用不锈钢伸缩门。

4.3 步行街设计

步行街西临大庆市祥阁学校、黎明湖公园和祥阁花园小区,步行街大门即学苑小区西门,采用铸铁制作,形状简洁明快、通透性好;步行街以观赏性较强的龙须柳为主景,步道为十字形图案,路面采用雨花石和六角形大理石镶嵌铺装,十字形步道与步道板路面围合的地块铺植绿色草坪,步道板路面上点缀庭院灯和供休息用的长条椅。

4.4 学苑小区中心广场设计

广场占地总面积为1.65公顷,广场下面设有车库、换热站和消防泵站,广场上面有离退休活动室和外国留学生公寓,整个广场分成四个区即体育健身区、公共建筑区、文化娱乐区和门球场。学苑小区中心广场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往的共享空间,其中间有一座主题为“拥抱”的不锈钢雕塑、钢筋混凝土曲廊1座、休憩长条椅11个,另外还有塑胶门球场、体育健身器材、装饰蘑菇小品、庭院灯、地灯和草坪灯;健身器材下面的地面采用塑胶制作,其余地面采用防滑大理石铺装;在植物配置上有常绿树云杉和地柏,造型优美的垂榆和榆树球,剪形的水腊,色彩花期搭配的黄玫瑰、红玫瑰、连翘、紫丁香、榆叶梅、锦带花和绣线菊及观赏草坪组成,植物高低错落、灯光色彩斑斓、地灯耀眼夺目,形成宏大的园林景观效果,突出小区广场的中心作用。

4.5 春园设计

春园临近大学主校区,由九幢住宅楼组成,内有组团绿地,中心绿地1400平方米,满足组团内居民游览、欣赏、休息和娱乐需要,组团绿地由两个圆形花架、小品三羊开泰和雄鸡报晓,寓意生机盎然的春天!两个花架其中一个高三米八、另一个高四米五,花架材质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花架下面设有大理石桌凳,小品材质采用大理石的,地面采用大理石铺装,休憩长条椅6个,花架结合垂直绿化植物与疏林草地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在植物设计上,春园采用以春季早花为主,乔木如:山杏、京桃等,灌木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黄玫瑰、红玫瑰、水腊、偃福莱木和树锦鸡儿等,突出“春有花”的特点。

4.6 夏园设计

夏园由九幢住宅楼组成,组团中心绿地1270平方米,由两个帆式亭、一个花坛、四个休闲坐椅、活动广场和人行道等组成,帆亭小巧、富有新意,中间活动场地和人行道材质采用大理石铺装;在植物配置上夏园采用常绿树如:樟子松、云杉、沙地柏,落叶乔木如:银中杨、旱柳、糖槭、垂榆、黄太平和李子等,灌木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水腊、黄玫瑰、红玫瑰、偃福莱木、锦带花和树锦鸡儿等,花卉如:一串红、美女樱、孔雀草、鸡冠花等,突出“夏有荫”的特点。

4.7 秋园设计

秋园由九幢住宅楼组成,组团中心绿地1460平方米,由两个贝式亭、大理石桌凳、小品兔子、疏林草地、活动广场和人行道等组成,秋园组团的中心绿地与学苑小区的中心广场遥相互应,可供居民游览、欣赏和休息之用;在植物配置上秋园以观果植物为主,如:李子、大楸、黄太平等,突出“秋有果”的特点。

4.8 冬园设计

冬园由八幢住宅楼组成,组团中心绿地面积1580平方米,由自然式的疏林草地和天然大理石板铺装的人行道M成,有回归自然、安静祥和之风格;在植物设计上冬园采用造型植物,如:水腊、偃福莱木制作的“二龙戏珠”唯妙唯笑、栩栩如生,常绿树有云杉、沙地柏,落叶乔木有银中杨、垂榆、垂柳和山杏等,灌木有榆叶梅、紫丁香、树锦鸡儿、绣线菊和偃福莱木等,突出“冬有青”的特点。

5 照明设计

学苑小区组团绿地照明采用庭院灯来给室外空间创造一种全新的意境,室外照明与室内照明统一协调起来;小区中心广场和组团内中心绿地采用庭院灯和草坪灯协调照明,显示出时代气息。

6 公共设施设计

①环卫设施。按每栋住宅楼两个地下垃圾箱布置,重要地段加大密度布置。②通讯系统。在小区主次路口和小区临街道路上布置IC卡电话。③防盗报警系统。在整个小区设置红外线报警系统,并在各路口配备保安值班室。④牌匾广告系统。在小区各路口设置高度低于2.2米的广告栏和宣传栏,材质采用不锈钢的。

7 喷灌系统设计

学苑小区室外喷灌系统水源是东北石油大学投资兴建的两口浅水井,一口水井在25号楼,主要供给春园、夏园和学苑中心广场公共建筑南侧的绿地喷灌;另一口水井在10号楼,主要供给秋园、冬园和学苑中心广场公共建筑北侧的绿地喷灌,管线呈支状分布,并均匀安装自动伸缩喷洒喷头,考虑冬季防冻,适当设置控制伐和泄水井,管线按大于3‰的坡度坡向泄水井。

8 环境规划研究

8.1 环境投资造价

小区环境投资平均造价69.2元/平方米,绿化种植土是建设单位在住宅建筑施工前集中收集起来的,另外,在环境建设过程中避免大填大挖,节约环境投资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表1)

8.2 环境规划分析

从整体上说,学苑小区在大庆市和黑龙江省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优秀居住小区,而且设计思想新颖,设计原则实用、经济、美观、大方,设计指标达到要求,整体规划布局合理、组团绿化特色鲜明;从局部上说,分区设计构思独特,突出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特点,整个学苑小区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常年有青的效果。总体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居民行走、娱乐活动,考虑到儿童玩耍、健身,考虑到单元门前自行车的停放空间和机动车集中停放场地,考虑到园林植物的配置艺术,创造出一个恬静、优美、舒适、安全和宜人的生活空间。

8.3 环境规划建议

学苑小区在造景造园上缺乏地形起伏变化和置石点缀,如能在规划上得以运用,环境会更自然一些;小区内应增添一些宿根花卉,这样既便于养护,又增加了花色品种;小区内还应该增添一些成套的隔凉桌凳,以利居民休息和娱乐;小区内应该增添一些藤本植物,突出层次,丰富小区绿化景观;在小区中心广场添置一个喷泉水景会更好一些,因为既能使小区增添湿度,又能使广场动静结合、增添活力;小区行道树不宜采用垂榆,因为定干过低,会影响行人安全,建议采用亚乔木品种;小区机动车露天停车场再扩大一点,道路再宽一点,会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欧亚丽,刘雅丽.城市生态型居住区景观营造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第3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关键词:复杂校园环境;IP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1现有校园环境分析与对策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校园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而校园安全的涵盖面比较广,包括学生事故、校园事故和消防事故等诸多方面,为加强校园安全,可以从管理上着手,严格学校安全管理职责,从领导层到老师和学生,培养安全意识;从技术上,可以采用视频监控技术,针对校园内部人流密集区域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校园内部采用视频监控,主要是为了保障师生的教学与生活,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校园监控的重点区域一般是宿舍、办公楼、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地方,同时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地方以及出入口等处安放监控设备,通过及时浏览和查看视频的方式,可以及时了解校内治安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校园内部采用视频监控,同时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目前针对校园师生的犯罪行为主要有故意伤害、偷盗和寻衅滋事等行为,不仅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行为。通过采用视频监控,可以有效震慑犯罪分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相应的安全监控。

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存在着监视效果较差、图片不清晰、响应速度慢及网络构架不清晰等不足,导致管理和维护困难,监管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同时对监控系统后期扩展也存在难以扩充等问题,根本无法满足现有校园环境的需求。采用最新的IP视频监控系统,针对校园内的不同环境,规划和设计监控系统,满足现有复杂校园环境的需求。

2视频监控简介与设计目的

“IP是Internt Protocol(因特网之间互联的协议)的缩写,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是“传统模拟闭路视频监控”,后来发展成“模拟一数字”监控,目前比较流行的是“IP视频监控系统”。IP视频监控主要是监控设备内置WEB服务器,具备以太网端口,可以生成主流格式的视频文件,具备强大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传统模拟视频监控(见图1)为例,与IP视频监控性能对比如下(见表1)。

通过对比可知,模拟监控与IP监控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在数据走向、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布线、扩展性等方面,IP视频监控均优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

结合校园环境的设计需求总结如下:

数字化监控系统平台位于总监控中心,平台负责接入学校各楼宇内的摄像机,摄像机采集数据通过平台展示,可进行控制管理。上级主管单位、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管理部门用户经过授权后,具有使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权限,根据角色及角色权限登录,查看和操作前端摄像机采集图像,目前常用的B/S结构,查看和操作人机界面简单方便,根据用户操作需求,可将图像界面切换,实现对监控的管理。

“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具备多级管理体系,整个系统基于网络构建,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构建出一张可全校园内全网监控,校园内全网管理的网络视频监控网”,校园IP视频监控进行统一网络构架,提供24小时监控服务,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对校园围墙、主要出入口、学生人数集中区域、校舍及其他重要控制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点。

监控图像存储采用集中存储方式(监控中心),一级监控点位存储不少于30天,二级监控点位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三级监控点位存储不少于7天。

管理平台设计支持C/S,B/S架构,能统一管理,方便操作。

视频监控可与其他数字安防(如门禁、报警)等系统融合。

系统具备电子地图、报警联动等功能,并能与110报警系统对接。

实现以监控中心为总控、各个校区门卫为分控的分级分权管理体系。

3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过程

3.1校园IP视频监控设计原则

3.1.1合理性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从设备配置到系统构成的合理性,监控设计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和教育厅校园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工程的具体要求,充分满足用户在使用中的各项功能要求。为了保证系统的应用,系统提供开放的软件接口,接受SDK封装接入。

3.1.2先进原则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更新速度很快,监控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目前现有新技术,同时关注技术发展趋势,考虑系统的升级和未来新技术的融合的可操作性,使系统具备一定超前性。

3.1.3实用原则

校园IP视频监控设计必须以实用为原则,满足监控、存储、查询、管理和使用等基本要求,硬件管理和软件交互界面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同时保证图像的清晰度。系统数据库采用统一标准,利用通信协议,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最大化地发挥系统功能。

3.1.4可靠原则

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的关键是保证系统功能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具备数据容灾等特性。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排除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在问题出现的前期予以阻止,在突发异常情况下,能及时恢复重要数据和系统运行。

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关注点如下:

(1)前置摄像设备和软件。

(2)视频传输网络。

(3)后台显示和控制软件。

(4)视频存储软件。

(5)视频存储、管理服务器。

(6)网络系统。

(7)软件系统。

针对以上关注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证系统的运行:

(1)采用后备电源。

(2)核心设备冗余机制和数据备份。

(3)RAID 5容错机制。

(4)硬盘MTBF≥10万小时。

3.1.5安全保密原则

(1)网络的安全性;(2)软件系统的安全性;(3)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3.2校园IP视频监控设计的功能特点

前置设备采用画质高、通讯快的视频监控设备,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视频数据的采集,进行数据传输,利用角色权限对监控内容进行提取、查询、拷贝等操作。实现对校园内各路口、主要道路、目标群体、重点单位、学校大门主要进出口区域等目标进行监控。通过采集的视频监控信息,及时掌握学校范围内的实时动态,把握治安情况,达到预防和及时处理的目的,以此打造平安校园。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3.2.1数据采集功能

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对每个监控范围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采用先进的压缩技术,对视频、音频信息进行预处理。对校内布控的每个监控点,保证摄像机运行正常,实时、准确地采集图像信息,对于光照不足或晚间数据采集,利用补光设备解决照度不足的问题,可附加拾音器、红外探测等外设。

3.2.2信息传输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各种数据:视频信息、报警信息及控制指令等,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将前置设备采集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平台,实现管理操作。信息传输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传输质量,同时也要考虑传输速度,“传输具有全系统带宽管理和流量控制能力,支持大账户量的并发接入,保证在大量图像访问情况下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3.2.3角色权限管理

通过权限设置可以实现:不同用户角色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对上级部门管理员、总监控中心管理员和其他操作人员权限设定,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操作权限的限制。

3.2.4信息存储和备份功能

信息的存储主要包括监控视频、报警音频和系统日志等信息,采用规定格式进行统一存储;对系统存储的数据进行安全备份,防止由于突然情况而导致的重要数据丢失。数据按照要求进行分类,针对角色的不同设定数据访问权限。对部分重要图片、视频进行备份或者永久存储,并且提供在线备份和离线存档多种保存方式。存储的历史视频数据支持防篡改处理,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满足取证举证需求。

3.2.5信息控制功能

系统依据授权将网络账户发出的控制命令传送到前端监控设备,实现对视频信息的调用和控制操作,主要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系统功能,对视频进行常用操作(如查询、播放等),可对视频信息进行复制、加工(如字幕添加等)。

(2)对数据进行去燥,提取视频帧信息等。

(3)采用其他视频编辑工具对视频信息进行处理,如压缩、图像融合、数据帧提取、图片分割和特征提取等处理。

3.2.6报警信息处理

本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同一时间在校内多个地方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应对。每个IP监控设备,均包含2个独立输入节点。2个输入节点可连接传统入侵探测器,通过传统报警设备(如红外运动探测器、门磁)等,利用软件管理,自动记录现场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通知相应安保人员。

3.2.7快速布控

当监控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安保人员进行快速布控,利用监控视频,追踪案发现场、周边情况,提高突况控制能力和破案效率,保证学生和老师等人员、财物的安全。

3.3学校内部网络架构设计

校园网络采网络构用常用的扁平化架。主要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另外涵盖服务器与存储网络。

宽带接入层主要由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构成。

接入层:(1)采用具有路由功能的路由器进行外网接入,保证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接入安全,为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硬件保障。(2)在客户端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和无线AP等接入设备,满足PC机和移动终端等不同设备的网络接入。

汇聚层主要是二层透传和VLAN隔离功能,使用汇聚交换机,采用QinQ技术,可有效地扩展VLAN数目,解决网络VLAN ID资源问题。

核心层主要是实现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快速传输,采用高带宽的三层交换机,在构架上提供冗余链路,保证整个网络的冗余能力,提供可靠和高速的传输功能。核心层对整个网络构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满足冗余、高效、可靠、容错和低延时等性能。

扁平化网络构架设计主要是将网络划分为宽带接入层和业务接入层。在业务接入板块,采用独立的交换机,将用户设备接入核心层。采用独立防火墙对业务系统进行隔离,保证业务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网络构架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采用A,B双平面的组网方法,A,B平面既可以作主备平面,也可以走负载分担的方式。

3.4监控存储设计部分

校园IP监控存储系统旨在建设一个“可行的、先进的、成熟的、高可靠、高可用、易维护、高安全、高开放、高性能、灵活可扩展、易管理的存储平台,保证各监控应用系统高质量地提供连续稳定不间断的服务”。

校园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中,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存储系统,应当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1)要求在连续写环境下实现随机读的快速处理。

(2)存储系统要求可靠性高,稳定性强,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

(3)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性、成熟的存储架构,同时满足视频数据存储空间需求。

(4)系统方案设计适用于多台主机和存储系统连接,并且确保无单点故障。

(5)系统可管理性强,管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断电后可自动重启。

(6)实现监控中心核心业务的连续可用性和数据保护以及设备级的快速灾难恢复。

(7)数据实现统一管理,针对重要的视频数据可进行快速备份恢复及数据归档和迁移管理。

(8)支持在海量视频数据中的在线快速读取所需视频录像。

(9)寻求性价比最佳的存储产品,降低总实施成本。

视频监控的存储将采用集中存储备份的方式进行,前端摄像点采用网络摄像机系列,但不能进行全天24小时长时间存储,因此编码后的数据在本系统中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监控中心集中了前端所有的图像网络信号,要求7x24小时,30天实时存储数据。网络球机和网络摄像机最好要求1080p。

存储是为监控的需求而量身设计,必须考虑视频数据大、监控时间长和24小时不间断等要素,提供比较可靠、扩展性高和易于管理的存储系统。保证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具备可扩展性。即将建设的存储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用性。为了保证各监控应用系统高质量地提供连续、稳定、不间断的服务,因此其高可用性是本方案设计的基础2_--,应综合考虑存储系统的7x24小时高可访问性、单点故障和系统负载等因素。

(2)扩展性。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对校园监控点增加的情况,可随时扩展容量,满足系统不断发展和升级要求。

(3)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作为所有的视频监控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必然要求系统支持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关注冗余容错与故障恢复等方面。

(4)可维护性。为了有效、快捷的管理与维护,高校监控存储系统必须满足:系统易于维护;系统应能够通过远程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系统可前期进行故障预测与定位;故障维护必须响应及时。

(5)开放性和兼容性。后期的功能扩展要求存储系统必须要求有好的开放性以及兼容性,满足互连;同时提供如标准的API接口等;并按照国内外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6)安全性与管理便利性。高校监控作为治安管理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提供多种管理界面,如LED,WEB,RS232,中文图形化界面及CLI等多种方式。同时提供多样的预警、报警方式。

3.5校园监控中心设计

校园监控中心需要有以下内容:

(1)系统服务器,利用N台服务器建立一级数字视频共享平台:符合数字视频共享平台技术要求,软件功能模块主要有:设备管理、电子地图、抓拍管理、轮巡管理、巡航管理、设备控制、多画面显示、报警联动、音频配置语音对讲、录像、存储策略、录像资料查询、回放、权限分配机制,B/S网络浏览功能。

(2)电视墙由采用NxM超窄边液晶拼接大屏。

(3)监控中心设M席位监控平台,解码服务器N台,存储服务器M台,客户端M台,共需配电脑主机N台。

(4)存储系统设计,对7x24小时实时图像监控进行录像存储,要求保存天数15天。

(5)M台UPS电源设计,8小时后备时间,纯在线式,使中心数字平台服务器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

3.6校园分控中心

分控室设立校区门卫值班室,值班人员通过分控主机可以调阅授权范围内的视频图像的监控功能,有一定的操作权限,可通过网络和主控室平台进行连接制,并且可实时调用本地存储,同时也可实时监看本地视频图像信息。

3.7系统划分

监控系统与外部监控中心相连,按层次划分为学校总监控中心和校区分控中心。

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互联。校内分总监控中心和小区分控中心;校外主要是上一层管理机构监控中心,从底层监控点到中监控中心实现互联。遇到突况,可以实时协作,共同处理。

3.8软件平台

3.8.1平台结构设计

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划分为4层,具体层次划分如图3所示。

3.8.2整体结构拓扑设计

根据系统层次划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校园IP视频监控系统整体拓扑结构设计如图4所示。

第4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废弃物;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32-0071-03

收稿日期:2013-10-06

作者简介:吴春芳(1964- ),女,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品质部经理,助理研究员。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格局和规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应当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此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114所,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有700多所,在校生近千万人,占本科院校总数的近70%。这些应用技术型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任,但广大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餐厨废弃物、实验室废弃物、办公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的数量同样是惊人的。2012年,中央提出全社会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深入贯彻这一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努力形成“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对自身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制定好相应的校园环境规划并进行环境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要。

二、节约型校园管理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校园的环境规划和管理问题。相对于学校校园面临的校内外治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等,校园环境规划和管理问题往往被高校管理层所忽视。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校园环境管理方式是将校园内的环境规划和废弃物处理处置交由后勤服务部门处理,对如何处理和处理的效果关心较少。当前,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校园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步从自办后勤服务向后勤服务社会化转变,正逐步引入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校园环境进行管理[1]。二是废弃物的处理处置问题。各校由于学科和专业门类不同,所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餐厨废弃物、办公废弃物是各类学校面临的共性废弃物。尽管各校均在采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方式进行废弃物的减量化,但是在后续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得不够。对于化学类、材料类等学科和专业所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往往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运出校园就算处理处置完毕,存有一定隐患和危害。三是大学管理中的环保和资源意识问题。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之间往往是矛盾的,而且往往不是单个高校自身能够解决的。以考试用纸的浪费问题为例,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是否需要用纸质考试,各高校均在探索,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就是出卷考试,而且需要将学生考试卷保存到学生毕业后一年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的评估中将此看得很重要,机考和网络考试在许多高校难以实行。

三、节约型校园环境管理的特殊性

尽管各应用技术型高校对校园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差异,但是渴望校园整洁美丽是相同的,所采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手段也是类似的。在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上,引入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做法。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是由ISO/TC207(国际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一个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目的是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学校等)实施正确的环境行为[2]。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而且适用于包括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内的服务业。

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校园内的环境质量管理主要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主要原因在于生活后勤服务过程等所产生的废弃物是学校废弃物的主要产生源,同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是后勤服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对照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过程中应该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后勤服务的环境方针、后勤服务的环境规划(策划)、环境方针和规划的实施与运行、生活后勤服务和条件后勤服务中的环境检查与纠正措施、环境管理评审等。这五个方面在逻辑上连贯一致、步骤上相辅相承,共同保证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并持续改进,呈现螺旋上升之势。

应用技术型高校育人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后勤服务部门在制定环境管理方针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制定环境质量管理的指导原则和实施宗旨时,除了要得到后勤服务部门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认可外,还必须得到学校最高管理部门(校务会或党委会)的承诺和认可,成为师生的共识;二是环境管理的重点领域,不仅包括后勤服务企业本身,还包括校园内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三是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不仅依靠后勤服务企业员工,更应该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确定贯彻落实企业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工作学习时间的特殊性,然后确定实施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重大的环境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为保证体系的适用和有效,应建立监督、检测和纠正机制。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在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中,更应该将师生的反映和满意度作为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提高的依据。

四、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废弃物处理处置对策

(一)餐厨废弃物

餐厨废弃物是校园内产生量最大的废弃物种类之一,对其减量化是处理处置的第一要务。除了进行有效宣传,开展类似“光盘行动”的活动外,后勤服务部门必须在饭菜质量上多下功夫,让师生买之则吃之。其次是对餐厨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问题。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普遍推行,一个校园内从事餐饮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如何保证所有经营者均能够按照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处理处置好餐厨废弃物,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办公废弃物

高校办公废弃物数量最多的是各类废纸和电子废弃物。对于各类废纸的处理处置,最有效的办法是由后勤服务部门进行分类收集,然后交给相关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容易被忽视的是,各类办公用电器及其配件,一般的做法是集中存放和集中报废。这里的集中报废仅仅是一个报废手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事实上,单个的废旧办公用电器及其配件并不属于危险废弃物,但是一旦集中存放并集中处置时,必须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应用技术型高校集中报废的电脑、电池、打印机和油墨等,必须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处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是,江苏省常州市政府,考虑到政府用办公电器的危险废物属性和保密性,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相关设备报废时必须交由环保部定点拆解回收企业进行处理处置,否则不得使用财政经费购买新的办公用电器。

(三)实验室废弃物

应用技术型高校各类实验室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纸质废弃物、机电类废弃物、化工类废弃物等。纸质废弃物和机电类废弃物可以参照办公废弃物进行处理,化工类废弃物必须按照有关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一是对于化学化工和材料类实验室的各类废液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分类收集、源头处置与集中处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禁将实验室废液排入生活污水或雨水系统。对于没有条件将实验室废液接入工业污水处理管网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该建设独立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二是对于实验室废气的处理处置,必须遵循源头处置和达标排放的原则。三是对于各类试剂的包装容器、报废的化学试剂、易燃易爆剧毒类化学品的管理,各应用技术型高校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各类试剂的包装容器进入生活垃圾箱、报废的化学试剂随意处置和易燃易爆剧毒类化学品管理不善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此高校环境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吴春芳.ISO质量管理体系与应用技术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2(18):54-55.

[2]祖赤,文建林,赵红艳.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及实施[J].湖南林业科技,2005(2):76-77.

Discussion on Conservation-oriented Campus Manage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y-typ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yclic Economy

WU Chun-fang

(Logistics Service Head Corporation, Jiangs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第5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关键词:校园; 育人环境; 营造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concepts o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the idea of education from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Based on analyzing the basic elements which compose the environment of campu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n constructiong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campus from planning,I hope it would guide the constructing of campus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ampus;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ng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6-0050-04

收稿日期:2007-04-23

作者简介:袁超(1977-),男,山东菏泽人,工程师;李嘉璐(1977-),女,湖北武汉人,教师。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校园规划与建设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环境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使校园环境具备更多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实现环境育人,本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主要院区规划与建设的实际,从规划角度就如何营造育人校园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物质平台和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进行了初步探讨。

1校园环境的组成元素和作用

凯文・林奇将城市意象归纳为路径、区域、边缘、地标和节点五种基本元素。从校园环境的物质形态而言,这五种元素同样是构成校园环境意象的基本元素,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对这五种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整体性的校园环境意象。

校园中的路径,包括车行道和步行道系统,既是校园各区域的交通联系纽带,也是校园各种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校园中的区域,指具有特定景观环境特色或风貌特征的不同功能区;边缘是指校园各个特色区域的交界处以及校园与城市的交界处;地标是指能使人产生强烈印象的建筑物、雕塑、小品等;节点是指校园环境的视觉焦点、端点或转折点,泛指校园环境的精彩片段。校园环境的营造就是通过上述五种元素的交织,组织起具有吸引力的、连续的空间序列,从而形成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意象。

校园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美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不仅能给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体现院校的文化和内涵,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在浑然不觉中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挥。

2营造育人校园环境的原则

校园作为育人的场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建设,使构成校园环境的基本元素组合效果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2.1功能性与教育性原则

功能合理是环境营造的基本要求,只有满足功能需要,才能塑造出富有人文秩序的学习、生活空间和交流环境;同时,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相互交流、师生生活等物质需要的同时,还应赋予校园环境教育性,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给师生以精神营养和熏陶。

2.2文化性与艺术性原则

校园文化是院校的灵魂和精髓,是院校总体面貌和特征的结晶,也是一所院校个性的反映。从构成上看,校园文化由外在的物质景观和内在的精神景观两个方面组成,其可以体现在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或传承的人文精神中,可以体现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也可以体现在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和建筑中。在校园环境规划与建设中既要延续校园文脉特色,营造空间的文化性,也要寻求艺术性,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高雅、淳朴、自然的格调。

2.3生态性与特色性原则

因地制宜地结合原有自然环境,反映区域自然环境特色,实现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化,是校园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从“环境育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要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基础,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对原生的自然环境进行保留和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坚持特色性,院校都有自己辉煌的历史、性质和特色,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不可忽略这些要素。

2.4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校园环境营造不同于园林建造,要顾及到校园环境现状及财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合理地规划、建设、改造和美化,以较小的投资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安全、舒适、便利以及情感和心理等因素,充分考虑教学、科研、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体现出实用性。

3营造育人校园环境的着力点

营造高标准、高水平的育人环境,必须立足高起点规划,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育人校园环境的营造原则,注重实用有效与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注重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注重历史延续性和营区风格的和谐统一、注重景观与文化氛围建设的和谐统一,并对规划成果进行环境评价与评估,以营造出最优育人环境。

3.1交通组织。交通组织是构成校园环境基本元素中的路径,是连接校园各功能区的纽带,主要包括校园道路网络结构和分级。

3.1.1可及性。可及性是对校园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校园道路系统及出入口的设置,应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直接地与校园的各资源相连接,便于校园活动的开展和后勤保障社会化。

3.1.2步行优先。步行系统是校园内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具有活力的交通系统。要坚持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优化步行道路与建筑空间序列及绿化景观空间的组织,营造出多样的环境效果。如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的步行交通系统依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设置了不同等级的步行道,其中教学区步行系统结合环境特点,采用了多样的空间形式,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效果(图1、图2)。

3.2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构成校园环境基本元素中的区域与边缘,主要分为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活动等功能区域。

3.2.1弹性。弹性规划旨在建立充满活力,具有多种适用性的校园骨架。功能分区的划分要科学、合理、可行,要有利于进行宏观控制,其形态既要对现有教学模式及功能组织等具有灵活的适用性,也要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性,如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教学区的规划设计采用模块化布局,在保障现有教学模式和功能的同时,为以后的发展也预留了弹性空间(图3)。

3.2.2特色。校园的功能分区在规划与建设效果上要形成不同的空间主题,以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特别是要在容易建立明显印象的地方,通过空间氛围的差异性来强化校园特征,形成特色,如国防科技大学一号院北门的规划建设,利用紧邻城市主干道的区域位置,将学校的科技成果馆与大门合并建设,巧妙地实现了“门”馆“合一,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营造出了学校的特色与性格,提升了学校形象(图4)。

3.3建筑。建筑是构成校园环境中地标的重要载体,院校建筑是典型的育人空间,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要赋予其艺术性和人文性,使其具有高品质的文化氛围和内涵,在校园环境中起到统领作用,并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3.3.1历史延续性。校园环境经过历史积累和沉积,已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色,在新时期的校园规划与建设中,传承和延续这些风格与特色,有利于体现院校文化和底蕴,如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二期规划中沿承一期建筑组群布局的风格和形式,并结合山地特色,对建筑体量进行了调整(图5、图6)。

3.3.2自然和谐。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以单体建设带动环境建设,以环境建设突出人文特色”的建设思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做到“建一个,成一项,配套一片”,实现规划、单体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为建设生态化育人型营区奠定基础,如国防科技大学在以丘陵地貌为主要特征的三号院规划建设中,通过具有山地特色的建筑空间及外型的塑造和环境配套,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图7)。

3.3.3多样化空间。随着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校园环境形态也需呈现出多样性与层次性,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要以人为本,科学布局,增加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完善公共服务空间、营造交流空间,以适应不同活动功能的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以增强校园环境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3.4景观。景观是构成校园环境基本元素中的节点,是校园环境中最有活力的场所,要按照人文化、生态化的原则进行。

3.4.1人文化。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景观是展示校园形象,唤起师生共鸣,提升校园活力与品质的关键。景观作为校园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反映出科学文化的理性与秩序,体现人文精神和氛围,如国防科技大学三号院规划在南门主入口区域,利用原有水塘作为水源,设置可循环的景观水系,广场等组成丰富的入口景观,并沿步行系统规划设置了富有军校文化特色的名人雕塑园等多种文化建筑小品,以塑造富有军校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图8)。

3.4.2生态化。校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不仅仅是校园绿化,其既包括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建设,也包括建筑、道路等人工环境建设,还包括市政环卫系统的配套与清洁能源的利用,要达到人工环境与文化、地域、自然相融合,形成人、人工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使整个校园成为良性循环的有机体。

4结语

总之,校园环境,重在建设,贵在规划。育人校园环境的营造,必须强化规划意识,把握营造原则,选择恰当的着力点,深化其人文内涵,强化其教育功能,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人性,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参考文献:

[1] 魏春雨.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驰.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规划理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4).

[3] 刑勇.论大学校园环境的功能及建设原则[J].中州建设.2006(6).

[4] 高冀.中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与再认识[J].世界建筑.2004(9).

[5] 马烨.校园形态评析[J].建筑学报.2005(3).

第6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关怀;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校园环境是指在校园内影响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本文所指的环境是特指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群、运动场地、校园绿化、道路以及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文关怀是指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现状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理顺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人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人们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二、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以及和谐校园的提出,大学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朝着“综合素质型”转变,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使校园环境德育和美育的职能进一步强化,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提倡人文关怀,对于校园环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校园环境是人化的环境,校园环境的职能,就要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以人为主体,关心人,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目前校园环境建设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与我们的理想状态还有较大的距离,存在种种弊端。校园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设计方法存在局限,对现代大学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和预见,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特征,过分追求宏伟、高大的景观形象,却因此忽视了人对环境的多层次需求。广场以大为好,往往大而不当;车道以宽为好,行人的空间越来越小;绿化急功近利,多以草坪为主,绿而无荫;建筑物的造型以新异奇特为美,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凡此种种,与人文关的精神怀背道而驰。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人方关怀是校园环境职能的必然要求。

(一)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校园环境最基本的职能

校园环境是师生从事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载体。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相互交流、师生生活等物质需要是校园环境的基本职能。校园环境是师生参与、交流和聚会的场所,是每个人获得认同并以之为归属的场所。校园环境是因人的需要而建设,是为人服务。因此校园环境建设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关怀,以方便、舒适、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结构、功能合理的物质空间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学习和交流的愿望。

(二)环境育人是校园环境的又一职能

环境的育人性,是校园环境的又一职能。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显而易见,人格的升华、自我的完善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好的环境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有利于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学校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种细语润无声的“无声教育”、是一种“隐形教育”。环境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要尊重师生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环境中充分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关怀,使人对环境产生依恋和认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在校园环境中注重人文关怀,才发挥环境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作用,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三)校园环境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憩息地

校园环境是一个高雅的文化场所,也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憩息地,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十分重要。在紧张的教学之余,人们回归自然,“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接受美的熏陶,净化心灵,融洽人际关系。校园环境要满足师生休闲娱乐的需要,就要以人对美的理解和享受生活的要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环境对人的包容和理解。营造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自然环境和充满人文精神的世界,离不开人文关怀。

三、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把校园建筑的作用由注重满足人的生活、生存等基本需要,提高到满足人的情感寄托和追求生活的诗情画意的更高层次上来。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要一方面体现传承历史,体现学校特色,反映时代风貌,表现学校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大学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师生的需要来设计安排,维护师生的利益,塑造与人亲和的环境。以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舒适、安全、健康、文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准绳,以达到审美、益智、修身、养性为目的,并要注重彰显学生的个性,平衡学生个体间需要。

校园建设要靠全体师生共同建立和推动,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来进一步促进校园建设迈上新的层次。校园的建设,千万不能靠“长官意志”和凭主观想象。基建和管理部门要尊重师生的意愿,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与学校环境教育建设,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良性互动。重要的决策活动,要充分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可以找到师生满意的方案,还可以通过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学习环境和社会的知识,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境素养。

人文关怀体现在师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校园环境中的人文关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需要。校园中常常见到的一些绿色植物上悬挂的标识牌,牌面用各种文字标注植物特征,使学子们能经常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研究植物。

2.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方便的需要。在中心地带设置校园分布图,在建筑物上标注其名称、在交叉路口设置路牌等标识,方便来访者找寻。在机动车不能通过的路段,预先设立指示牌。种植耐践踏的草种,把绿化带拐角改成弧形,将踏出的小路变成真正的小路,方便行人。校园的车行道和步行道系统,既是校园各区域的交通联系纽带,也是人员疏散流动的重要场所。要坚持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满通便捷的要求,保护步行者的安全。应采取限制车速,禁止某些车辆通过等交通措施。

3.满足学生追求美的需要,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营造一些具有艺术价值或象征意义的经典景观。布置的景点、植物造型、小品,力求精美,以形悦心,以文悦目;校园建筑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统一。追求陶冶师生情操的建筑美;植物分布、绿地要讲求自然美、协调美。

4.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校园的建筑、雕塑艺术、园林绿化景点是一个个文化符号,它传达着教育者的理念,蕴涵着大学的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理性的启迪。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名人警句、名人雕塑等不仅是对校园的美化,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美观、优雅和文化内涵丰富的环境中生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个体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达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教育效果。

5.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空间设置上,应满足师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需要。人们既需要有高大宏伟的景观展示人类的伟大的力量和理想,满足“瞭望”的要。也需要有婉转私密的空间,给浪漫的情人一个含蓄追逐的场所,或是给思考者一个回忆和想象的空间,以满足受到“庇护”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宽阔的场所表现自我,满足当“演员”的要求。也需要在林荫边缘地的“歇脚”,以满足成为一名观众的愿望。人们既需要有方便快捷人流通道,以满足快节奏学习生活的需要,也需要曲折迂回的小径,以满足课余散步休闲的要求。“应具有一定的供师生交往、聚会、健身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具备一定的供个人学习、休息、观赏等不受外人干扰的安静角落;具备供三五成群的小团体集聚高谈之地。”

当然,我们在强调校园建设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自身内在的规律,在对客观物质环境的理解和改造上还应依据系统内在的运行机制,而不能盲目地强调“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第7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 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面貌的整体体现。对于在校独立学院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素质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应该依循景观化理念和要求来设计和建设。因此,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以助于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与建设。

独立学院校园景观设计作为全面发展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塑造独立学院的良好形象方面,还在形成独立学院生完美人格,促进独立学院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校园不仅具有教学学习生活使用的功用, 也是环境育人、文化形象的物质载体. 校园环境规划设计重点解决的是如何形成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 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环境气氛, 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交通系统, 积极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克服了以往设计中忽视外部环境的缺陷, 努力创造出一个渗透、开放、融合的整体校园环境.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若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环境友好型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校园环境不仅要为老师和学生们的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生活习惯、能力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并且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而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化”是一个动词,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给予,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

一、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生态环境景观化设计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从《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理解并且体验将有限的场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追求一种空灵、俊秀、飘逸的诗情画意境域,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这种“天地人神合一”与自然求得有机融合的思想,在现代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而且日益丰富的时期,人与自然日异隔离的现代社会将被赋予新的意义与内涵。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指导,将校园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谐调发展,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乔木、灌木和花草进行复合型群落式绿化种植设计,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提高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从而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的发展。

3.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相结合的理念

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此二者是需要统筹兼顾的,充分利用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植物进行营造。例如:用部分芳香型植物和部分吸收毒气强的植物,以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除尘和净化空气,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这样既架构了绿色植物空间景观,又与植物生态功能环境相结合。

4.整体绿化空间意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整体生态环境空间的建造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建造绿化空间的主要因素。从而做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及景观布景的同时,应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屋顶花园,做屋顶绿化构成立体绿化和景观小品效果,形成整体绿化空间的园林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养护成本、设施的安全性。绿化设计应简洁明快,材料必须经久耐用和安全。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地方拆巨资在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但是由于后期养护经费花费较大,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没过几年绿化景观就荒芜了,这些情况时有出现,均是在设计时未能细致考虑到后期养护成本的费用和所使用材料的耐久程度而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5.空间的组织与划分的理念

独立学院校园空间组织与划分理念的合理与否也十分重要。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例如:学生生活区、学生运动区、教学区、教师生活区等等。根据各个区域景观化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植物和园林景点来进行布置。为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景观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环境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或者景观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以来表达思想感情。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园林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6.生态环境艺术型学校的理念

要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型和文化艺术型的独立学院校园生态景观环境,需要在布局上增设景观建筑、园林小品和带有艺术气息的雕塑以来强化校园环境的景观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和阔叶乔木类为骨干树,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和彩叶植物为基调树,在园林树木种植时,在平面上进退交错、在立面上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以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群落布局的景观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实现活泼、优雅、向上、宁静的校园景观环境。

二、校园环境景观化的目标和途径。

学校在校园改造时切忌好大喜功,大手笔、大动作,有时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校园的景观化强调改良,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1、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尊重自然。

要求对校园的整体自然环境,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就是强调特色。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能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的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凸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的景观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同时,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因此,校园的景观化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校园的景观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求尊重校园历史,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3、校园环境景观化强调植物景观作用。

要求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特定的作用。将校内各区以集中栽植的树木花卉命名为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植物及其景观所蕴涵的人文寓意,烘托了其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环境手段,也可以展现校园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学校“育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师生提供休闲、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对校园“产品”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如何通过环境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如何通过校园建设联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如何使校园环境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无疑是一个有效路径,校园环境的景观化满足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校园景观以“环境育人”为根本目标,以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整体优化为立足点,进而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建设进入了新,面对着发展的需要,各校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除了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改扩建以外,还纷纷在异地建设新校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理念的探索和总结,能够为独立学院校园的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得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又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既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得以寓教于乐的实现,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也是穆尔所提到的校园之——“场所精神”。正如“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培育了人”,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独立学院校园环境景观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以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以坚持人本主义为基本,来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独立学院校园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校校园景观化设计应用研究》 作者:周云峰

第8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关键词:校区建设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能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缓解压力、增益身心还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与热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创建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地域环境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景观环境,避免千校一面的单调乏味局面,是新时期学校校园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天桃实验学校景观项目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九曲湾新城嘉和城内,项目距市中心20km,是嘉和城内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天桃实验学校在整个地块玫瑰庄园风格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写一曲爱丁堡风笛之歌。该项目地块道路两侧存在旧民居,地块东部与北部有河流绕过,风景独特,小区干道穿梭其中,交通便利,环境优良。

1. 校园景观结构的构成

1.1多样的自然景观

多样的自然景观是指校区的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如草木植被、水流湖泊、地形地貌等。这些构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校园景观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孕育校园环境自身的特色。自然界所提供的河湖林木等地形地貌常常成为选择校址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校园的选址环境,一旦校址的确定,才能进一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风向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1.2 多彩的人文景观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形成了璀璨的人文艺术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形态,色彩、以及整体构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有形的诸如建筑、雕塑小品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构筑物,是人文因素中较直观的部分,是设计过程中容易利用的因素,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富有精神功能的要素,如校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历史痕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校园景观应该具备学校所追求的文化内涵,体现该校园的文化特点,蕴涵文化的校园景观将会很好的提升院校的形象和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景观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1.3 复杂的社会因素

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时刻影响着校区的规划建设。政治因素对校园的规划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学校校园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场所,更是一部政治的传播工具。政治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了教育的需求作用。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必然与政治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盖没如此。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就是政治与宗教的传播工具,我国在古代,学校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近代产生的教会学校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地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校园建设,因为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不同,而最终的景观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表现在材料及设施的标准等方面,而校园建设作为社会投资反过来会促进该地区的综合发展。

2. 校区景观布局模式分析

校区景观布局是校园群体组织的灵魂,对校园规划的成功与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校园规划布局类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外,规划师在校园规划实践中,已总结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如环形、院落形、网格形、带形、自由形、综合形等等。无论选择哪种类型,都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2.1 植物配置凸出地域因素

植物的配置是校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植物配置应当凸显出当地区域特色。植物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都是利用本身的色、香、形态等营造景观形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植物景观的塑造在校园规划中往往受到很大的重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下植物景观呈现的形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植物景观是表达地方特色的最重要的景观因素。另外,本土的树种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形成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本区域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对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一般会“水土不服”而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且相对来说由于运输费用等成本有所提高,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来强化地域特色。

2.2 营造精彩的水体景观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使校园景观面貌生动活泼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同时,水也是灵性与智慧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说,因此,水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朱自清笔下清华学校的河塘月色,北京学校的未名湖等,都成为学校标志性的景观。不仅在我国,欧美许多古老校园也和水体密不可分,如哈佛学校与查尔斯河,剑桥学校与剑桥等。水与气候、植被等因素相互作用会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效果,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水的可流动性赋予水以灵性与智慧,优美的水景可以给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

2.3 创造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社会、艺术与历史要素,是校园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校园精神。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其校园空间不仅要蕴涵着浓厚的审美价值,更应充满浓郁的人文情境。现代学校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研究、传承、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崇高使命。

3. 校区木本植物配置

校区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绿化可以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并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1校区植物规划应系统分析

校区的植物配置不能单独出来考虑,应该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众多规划互为基础和限制。校园绿化应该全方位规划、设计、构建,追求整体优化与总体和谐的目标。从天桃学校的整体上分析,学校的绿化形式以规整式设计为主,通过模拟和再现英伦花园的典型模式,打造庄重、典雅、安静、舒适的校园环境。与功能分区的划分情况一致,将学校划分为五大植物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的性质和用途,进而选定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别为:入口迎宾区、学习区、师生互动区、办公区和运动健身区。现代学校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小社会,而是更强调系统开放性,更加立足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多地资源共享。

3.2 从教学和造景需要出发,选择多样的植物

校园内的植物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并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种需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科属代表性植物,并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校区内园林绿化主要是依靠树木、花卉和草坪,而树木(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是结构的主体。评定一所校园绿化的好坏,主要视其树木的数量和质量,树木数量的多少和好坏是校园绿化的关键,因此校园绿化的树种不但要有相当数量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品种。

3.3校区植物配置应科学合理

校区内种植的植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生长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植物群落作为校园绿化的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植物景观是现代绿化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是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理智地审视景观,追求经济、景观和生态复合效益才一是最佳选择。在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的规划中,首先依据生态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的思想进行。生态规划就是充分尊重利用现有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重视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植被类型及植物生态习性等,维持生态平衡,使校园绿化生态系统逐步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其次,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构建稳定复层的生态群落,实现科学依据上理性的绿化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

3.4校区植物配置应体现文化特征

归根结底,校园仍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体现文化特征是一个深奥课题,把这个课题做好不仅关系到提并绿化高品味的人文景观品质,也关系到学校作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文化的底蕴与基质构成,反映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发展的意识能动力。天桃实验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此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反映广大师生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精神追求。在校园绿化规划中既要从区域文化定位,设计不同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特征,更应设计展现学校性质的园林意境景观,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鸿葆. 当代学校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07

[2] 张海霞. 南京市学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林业学校硕士论文,2006

[3] 张建伟. 学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第9篇:校园环境规划范文

大学校园环境是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师生沟通和交流的空间。当今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善,使得现今大学生更加渴望人际交流,也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景观绿化;而这些空间大多是布置在建筑空间以外。因此,能否创造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不论对于学校发展还是学生发展都具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其中,植物的配置和应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背 景

山西大学办学条件优良,治学环境优雅,校园内的植物品种丰富,栽植广泛,与周边建筑、广场、道路等一起构成山西大学校园景观的主体。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更新,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格局为主的北校区和以现代建筑为主的南校区,成为“林荫遮道、花草围楼、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 “花园式”学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园林化单位”和“绿色学校”。

山西大学的校园植物配置与应用

1. 现有植物概述

山西大学校园景观是集学院建筑、周边道路、令德河水系以及绿化植被相结合构成的统一整体,面积广大,内容丰富。因此相应的植物配置和应用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栽植。校园植被主要包括乔雪松、云杉、柳树、杏树、银杏、国槐等北方常种乔木,广泛种植在校区的各个学院建筑之间和道路两旁;榆叶梅、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珍珠梅、丁香等灌木和灌木群,以及草坪和稀树草坪,多栽植于学院建筑附近的绿化以及周边绿地上。校园中草地、灌木、乔木分布比较均匀,乔木灌木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一起构成山西大学植物景观的基本形态。

山西大学总体地势平坦,校园内受光充足,现有植物的空间划分考虑到了其功能要求和欣赏要求。校园植被在适宜山西生长的各类植物中选取色彩不同的树种搭配栽植,以丰富景观特质,增强季节感。例如北苑小花园中植被丰富,品种繁多,使得此片区校园景观的季节变化有很大的看点。良好的植物配置所营造出的校园景观视觉效果,不仅有利于促进在校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改善观赏者的内心感受。

2. 校园景观现状分析

经过近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山西大学校园的植物配置和应用比较合理,不论对于整体校园环境的改善,还是各个学院周边区域的景观节点和区域绿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南北校区植物种植的现状差别较大。

校园北区(老校区)植物品种丰富,生长周期大多已有几十年,生长状况十分良好。其中旧宿舍区(文瀛宿舍区)两旁的行道树年代悠久,生长高大繁茂,景观效果突出;北苑小花园中的各类植物更是品种繁多,各种乔木、灌木以及藤蔓植物都生长茂盛,发育良好,是休闲、娱乐、散步的好去处。园内山丘上栽植了各种常绿乔木,对于临近区域小气候的调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校园南区(新校区)是近十余年新建设和新发展的地块,现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新图书馆以及待建新校门等建筑,整体风格趋向现代校园风貌,配色以红褐色和白色为主,建筑和景观都具有现代的特点。但是由于整个区域发展周期短,植物生长欠佳,植物品种不丰富,许多乔木依然没有生长成熟,极大的影响了应有的绿化条件和景观效果。

3.植被改进建议

针对山西大学校园景观种植物配置和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两方面的改进建议:

(1)校园内的环卫工人应当选择合适的季节,对一些树形较差的植被进行修剪整形。既要确保植物的存活和生长,也要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体现校园植物配置和应用的特点。

山西大学南部新校区海南岛附近新栽植了许多树种,由于新近栽植,生长周期较短,发育还不完善,应当对其加以保护,以便长期可持续的经营绿化树种,优化资源配置。对于文瀛宿舍区和令德宿舍区,由于学生住宿和休息的地方,应对植物加以更好的修建和整形,以便形成更好的视觉感受,促进学生的生活和休息,使得景观植被栽植美化环境和心灵的功效更加显著。

(2)山西大学校园内,尤其是北部老校区北苑小花园中,有一些年代较久远的树木,应当对这些生长成熟的树木进行着重看护,并设立简要的说明标识。这样一方面提高人们保护植物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了解到这些植物的相关知识,提高校园的文化感染力。植物说明标志的应用,可以使欣赏者和被欣赏植物之间产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应树种的各方面知识,使得植物配置和应用的目的得到更好的体现,丰富和美化人们的视觉以及心灵。

结 语

校园植被景观是高校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现一所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促进因素。植物配置和应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当前植被景观的视觉效果,还通过各种感受联系着观赏者的内心情感。山西大学等众多大学对于校园景观的积极建设,对于植物配置的合理应用,不仅丰富了校园景观,美化了我们现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展现学校风貌,提升学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