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

第1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渐渐消失,慢性疾病的积累迁延,常常合并多个器脏、系统等疾病,同时治疗药物十分复杂,老年人分辨能力和记忆力逐渐消退,不安全用药行为频繁出现,轻者导致患者疼痛不已,重者导致患者生命健康。指导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因素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影响老年人用药安全有关因素主要有:药物的吸收、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处方不合理、超疗程使用、容积选择不当、超剂量使用、药物的分布、营养饮食不良、超适应证使用、其他等[1]。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胃液中PH值较高,胃部能够迅速吸收酸性药物,然而吸收碱性药物的能力逐渐下降,胃排空的时间较长,影响了老年人的胃肠道吸收功能。同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去,人体中的肌肉和水分逐渐减少,然而脂肪的含量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药物的分布变化,干扰了药物的分布变化,极易导致安全反应。

二、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健康宣传

医疗机构需要加大健康宣传力度,保证老年患者及家属都能够正确使用药物,不轻信各种广告药物、秘方和偏方。普遍采取经济又简便的宣传方法(宣传册、宣传板报、宣传广播等),利用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把有关医学知识宣传给老年患者及家属。同时,由于大多数老年患者已经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需要慎重选择家属,指导其做好各种监督工作。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或轻或重的意识状态问题。因此需要家属保管好药物,遵守医嘱按量、按时给老年患者服用药物。在患者服用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迅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二)实施全程用药护理监测机制

1、给药前监测

药物均具有不良反应和适应证,有的药物在服用前需要留意患者血常规、生命体征等情况,例如胰岛素和地高辛的服用。老年人常常患有各种疾病,用药复杂,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出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不稳定特征、配伍禁忌等均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2]。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广泛宣教,全程监督,引导患者及家属明白监测药物的现实意义,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2、给药方式监测

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不同,给药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患者采用口服方式给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也是比较常见的给药方式,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有效控制血糖。同时,口服用药方式较多,可分为含服、吞服、冲服等方式。虽然都是口服用药方式,然而药物作用发挥情况却不尽相同。大多数控释片和缓释片都需要吞服,这样药物才能在标准时间内稳定释放。例如由于碾碎和咀嚼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壳体缓慢释放的特征,结果会导致老年患者开始对药物的超量吸收和后来的低药浓度。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进行全面的监测。

3、给药时间监测

注意按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关知识科学安排用药时间,确保药物在身体内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护理工作安排并不能决定用药时间的间隔,需要按照药物的不同特征、服用方法、具体病情、量效关系、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等,根据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时间。胃肠道疾病老年患者而言,健胃消化药物乳酶生、胃蛋白酶,胃肠触动力药西厉、多潘立酮需要饭前半小时服用,从而才能加快胃液分泌,增强食欲。氢氧化铝、胃舒平等抗酸性药物必须在饭后2小时服用。降血脂药物睡前服用相比平常临床效果更佳。

4、给药后监测

留意患者整个用药过程饿不良反应。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积极主动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科学合理评价患者机体功能,评估患者适应力、自理能力及认知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药物治疗实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参与患者用药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意识,并不是专业技能和操作上的问题。所以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尤为关键。基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特别是注重加强低年资、低学历、实习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的教育,是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的重点,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紧抓安全防范教育。尽可能降低病区药品库存量。专职护理人员必须严格管理、如实记载每天药物的出入情况。注射剂必须用药品原包装进行保存,散装针剂保管时需要检查批号、有效期,并重新进行标注。

总之,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对老年患者必须合理用药。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降低,重要器官功能渐渐衰退,所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也健将降低,患病风险越来越大,随着用药机会和剂量也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大。普遍而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给老年患者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大,所以尽量选择采用单一的用药方式。在老年患者用药后,尤其是晚上要密切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姜洪凡,姜萍,赵佳辉.浅谈老年患者护理用药安全[J].吉林医学,2011,32(8):1563.

[2]颜丽.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33(1):94.

[3]冯蕾,卢东明.浅谈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其干预[J].科技资讯,2013(11):231.

第2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护理;安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诊于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正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特征,基础疾病多,导致入院治疗过程中易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威胁患者的健康。护理安全是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出现规定外的身心损害或死亡,现已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老年住院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相关解决对策,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4例老年住院患者,包括男51例,女33例,年龄63~85岁,平均(71.34±3.42)岁,来诊患者中包括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消化道溃疡、14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黑便。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慢性肺心病者4例。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护理、合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干预。

1.2.1护理安全干预内容 护理安全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巩固并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团队精神,增强工作积极性。科室定期举行护理隐患研讨会,找出并分析潜在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消化内科入院相关知识宣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诊疗中易出现的危险事件有正确的认识[1]。因消化内科治疗手段中常涉及禁食禁饮,护理人员要宣讲到位,避免因患者盲目进食引发危险;③改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消毒,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勤换洗床单,嘱患者多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出现褥疮。保持地面干燥、防滑。病房中具有安全隐患处应在醒目处给予标识,防止不必要的危险事件发生;④陪护人员的教育。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多依赖陪护人员的照顾,如果陪护人员护理不得当,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身体不适,护理工作者应传授陪护人员相应的护理常识和技巧;⑤临床用药。消化内科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药物治疗,本科的用药多且杂,用药时间不一,保存方式不同,加之老年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用药,更加大了用药的复杂性,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明确不同药物的处理方式,避免因用药错误而引发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输液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做好巡视工作;⑥心理护理。患者因自身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并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加上消化内科常要求禁食,患者因饥饿引起烦躁不安,对治疗出现抗拒和消极心理。护理工作者应态度温和,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消除不安,重拾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极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出院时选择其中一项。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基本情况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á=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较对照组的87.5%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基本情况 进行临床诊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好(P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自身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加上消化内科的部分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等特点[3],因而老年患者成为消化内科的重点护理群体。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态度和护理技能水平不足、入院知识宣讲不到位、病房环境差、陪护人员护理不到位、临床用药不按时按需及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住院诊疗工作,延缓治疗进程,严重者还会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多种危险因素,我科护理工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例如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隐患。加强入院知识宣讲力度,确保患者及家属明确病情及入院需遵循的各项制度。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体质,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危险因素,避免出现病房内致病菌感染、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进行陪护人员的教育,以充分满足患者的入院需求,协助患者的治疗进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临床用药安全,杜绝不按时、不按需、不听医嘱乱用药等现象发生。静脉输液时,做好巡视工作。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消除不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度。

本研究证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安全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

参考文献:

[1]朱莉,郑春梅.健康教育处方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4):2556-2558.

第3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家属与患者的全面配合,而且有效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处于重要位置。护理过程贯穿着患者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同时配合便秘、压疮、用药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

第4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患者 用药分析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随着人口高龄化进展的加快,老年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主要系统和功能改变易致疾病,提示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得到重视。现对本院2010年1~6月共收治住院的639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从护理角度指导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依从性,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2010年1~6月共收治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639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76例。年龄60~69岁236例,70~79岁256例,80~89岁113例,≥90岁34例,平均年龄(75.3±9.5)岁大多数患者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各种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外伤、慢性肾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桥本氏甲炎等)、白内障、痛风、结蒂组织疾病等。其中2种病种105例(16.4%),3种220例(34.4%),4种145例(22.7%),5种或以上121例,占18.9%。

2 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1.1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 本组639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同时使用药物情况,图表1。

表1 639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

用药种类

患者

人数

比例

≤3种

49例

9.4%

5种

35例

5.5%

6种

63例

9.9%

7种

83例

13.0%

8种

75例

11.7%

9种

40例

6.3%

10种

52例

8.1%

≥11种

173例

27.1%

2.1.2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影响因素(1)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所患疾病种类相关分析,见表2;(2)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住院时间相关分析,见表3。

表2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所患疾病种类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药物数量与其所患疾病种类数又明显相关性。 转贴于

表3 639例老年患者用药情况与其住院时间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本组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药物数量与其住院时间有明显相关性。

2.2 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639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55例,其发生率为8.6%。本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使用药物≤5种3例(其发生率为2.1%,6种9例(其发生率为14.3%),7种13例(其发生率为15.7%),8种10例(其发生率为13.3%),9种7例(其发生率为17.5%),≥10种 16例(其发生率为7.1%)

3 讨论

3.1 用药繁杂、品种多样的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住院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种类较多。如表1中,患者用药≥10种以上的占35.2%。如表2中,>4种疾病的占41.6%(266/639)。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听力、视力减退,常听不懂或记不清医生对服药的嘱咐,或自行服药,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物品种、服药次数和服药的剂量准确服药,而易发生漏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等情况,产生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上述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用药指导工作,由护士或患者家属亲自给患者服药,所有治疗药物应由专人保管,以避免漏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等不良后果发生,对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年患者应采用标识醒目、易于分辨药物包装、使用方法等要经常反复提醒。

3.2 住院时间过长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使用药物种类多。如表3,住院时间>15d占21.5%,用药种类≥10种的占64.4%。住院时间长,用药种类多样复杂,易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同时药物使用种类多,老年患者对医生用药依从性就会降低,常常会出现不按医嘱服药,其结果除服药过量产生不良反应外,还有因服药不足,致使症状不易控制,延误病情。另外,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其发生院内感染概率增高,特别是长期卧床或行有创伤性治疗(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以及深静脉置管等)患者更是如此,必然会增加抗生素的使用;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用抗生素都有可能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者还有发生二重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住院时间过长所带来的上述有关护理问题,采用积极鼓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护理策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在疾病治疗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强化日常护理工作者责任心,及时发现新问题,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

3.3 老年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护理问题 本组639例患者中,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55/639)占8.6%。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进行性减退,用药数量多可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坏,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针对上述问题,护士应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从而减少老年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利于老人恢复健康。

3.4 对疾病认识存在的相关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应对其所患疾病认识不足,常常对药物治疗采取拒绝或放弃治疗。特别是肿瘤患者更是如此。还包括部分糖尿病、高血压因缺乏临床症状亦不重视药物治疗,而采取拒绝治疗。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极其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提高依从性,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3.5 心理因素及心理障碍相关的护理问题 老年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或恐慌、绝望等原因而出现明显焦虑、情绪低落等表现等表现;或者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家庭矛盾以及某些社会因素等,均可出现心理负担过重、心理障碍的相关问题,干扰疾病治疗与康复。顾对有心理因素干扰及存在心理障碍患者,除有效药物治疗外,还应采取主动行为,及时地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使其感到温暖、信心和力量,增强其信任感。

4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使用药物种类较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除重视患者生活护理,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外,还应采用积极鼓励与督促相结合的护理策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在疾病治疗中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定期开展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或亲友的有关病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亦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谭光君,老年人用药及其护理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4-1296.

第5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62-02

消化内科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老年患者居多。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做好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不仅影响临床疗效,也影响护患关系,导致相应的社会问题[1]。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敏感性较差等因素,加之消化内科的特殊性,共同导致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性较高,若不能予以有效的处理,会影响护理质量,甚至导致医疗事故[2]。本院对近3年来消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

护理人员是护理过程的操作主体,其自身的技术水平、护理态度及风险意识等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

1.1 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和护理经验不足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如下。隐患表现:①操作成功率低,受疾病影响老年消化道内科患者多呈现体形消瘦,增加护理难度,在静脉穿刺、放置胃管、导尿等操作时,因护理人员技术低下,无法一次性完成,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②护理经验不足,因护理经验欠缺,在处理临床突况时,出现紧张慌乱,甚至出现操作失误,延误临床急救,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3]。应对措施:①加强业务教育,提高技术水平,采取三基三严对消化内科的护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学习及实训,进行案例分析讲解、相互交流等多形式活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确保基础护理质量;②合理调配护理资源,为解决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经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等方式完成,如采取新老搭档的排班方式,弥补护理经验不足,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临床急救创造最佳时机,提升急救疗效[4]。

1.2 护理态度

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差,对患者态度冷漠,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及对策如下。隐患表现:①缺乏责任心,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面对繁重的护理操作,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忽视患者的需求等,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和患者不满;②缺乏同情心,护理人员不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不能换位思考,当患者提出疑问或要求时,不能耐心解答,而是以冷漠的态度回绝,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留下安全隐患。对策:①提高责任意识,通过护理法规及护理制度普及,奖惩制度的完善,护理质量与晋级挂钩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5];②改善护理态度,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加对患者的同情,护理中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1.3 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引发纠纷,将会造成自身利益的损伤。隐患表现:①法律意识淡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加和护理法律法规的健全,对护理操作约束越来越多,而部分护理人员对相关法规缺乏了解,护理记录不完整,记录错误、涂改等,一旦出现纠纷则处于不利地位;②安全管理认识不足,护理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容易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导致安全隐患。对策:①普及法律法规,增加保护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规的宣教和培训,提高相关记录的书写质量和管理,为发生纠纷时保留足够证据;②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倡导微笑服务,以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6]。

1.4 护理人数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量大,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将会影响护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安全隐患[7]。隐患表现:①护理效率下降,护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护理的效率,如患者输液出现肿胀时,不能及时予以处理,巡诊不及时,护理操作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患者不满或影响护理质量;②护理质量下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导致其护理过程中精神不集中、操作不规范、态度冷漠等,势必影响护理质量,留下隐患。对策:根据护理需要及时增加护理人员,由此保证护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2 用药因素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临床用药种类较多,其服药方法及时间有显著差异,加之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疾病,服药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容易出现安全隐患[8]。具体表现:①消化内科使用的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药物需要饭前30 min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需要饭后服用,奥美拉唑则需在睡前服用,给药时间错误将影响药物的疗效;②老年患者常需服用降压、降糖、强心等药物治疗伴发疾病,给药错误或不及时将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对策:①护理人员应根据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方式定时发药,并指导患者服用;②老年患者应按次发药,防止其遗忘;③发药后及时在服药卡上标记,防止遗漏或重复发药,降低因药物导致的安全隐患。

3 专科因素

因消化内科的诊治常需借助胃镜、肠镜等仪器,仪器的使用会导致安全隐患。具体表现:①消化内科使用相关仪器诊治时常需禁食,因操作时间较长,且操作后护理人员不能及时给予患者营养补充,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②治疗过程中常需留置鼻肠管、鼻胆管等,若操作失当将导致导管堵塞,需再次插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安全隐患。对策: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责任意识,相关诊治操作后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并按时对患者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②留管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正确引流,减少重置,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争取其配合,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4 健康宣教

具体表现:健康宣教不到位,如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康复运动及注意事项等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会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导致患者不满。对策:①护理人员需在第一时间将相关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②根据科室特点在口头告知基础上,印制宣传资料,发放给患者及家属,并叮嘱其阅读,并按照执行,以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也为宣教保留证据。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提高重视,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护理程序及操作内容,解决护理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性,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楠,温揽月,郑琳静.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95-296.

[2] 董兰芳.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285.

[3] 文力群,梁敏,陈刚.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2,2(15):65-66.

[4] 王优良.浅谈消化内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130-131.

[5] Shanley C,Sutherland S,Tumeth R,et al.Caring for the older pers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ASET program and the role of the ASET clinical nurse consultant in South Western Sydney,Australia[J].J Emerg Nurs,2009,35(2):129-133.

[6] 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6):144-145.

[7] 杨珺.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1):2839.

第6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使他们自己抵御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 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危险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2]。感官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

1.2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

1.3药物性因素 最常见是药物引起的损害。

1.4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 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 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 记忆力、理解力下降, 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1.5心理性因素 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发生的隐患。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代来巨大的负担。

2.2误吸、误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喉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趋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生误吸。

2.3坠床 往往与老年人平衡感觉减退,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及避险反应能力减退有关,坠床常使老年人发生肋骨骨折等。

2.4烫伤 烫伤是老年人生活中一个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发生烧、烫伤时创伤往往较深,且皮肤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差,创面愈合慢,处理难度大。

2.5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常常是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 老年人由于大脑出现退行性变化,易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必须合理用药,在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上,均需根据肝、肾功能做相应修改,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对策

3.1防止跌倒 对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予以评估:一是评估老年人的自身因素,二是评估环境因素,三是评估社会因素。入院时填写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老年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防止误吸的发生 (1)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即伴随症状;(2)选择合适的食物,食物应以半流质为宜。同时注意食物的温热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3)病人进食应采取舒适的,最好取坐位或半卧位。卧床病人应抬高30°~45°,利于吞咽运动,减少误吸的机会;(4)对于严重吞咽困难、呛咳及昏迷的危重病人,应及早给予胃管饮食;(5)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3.3防止坠床 评估老年人存在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

3.4防止烫伤 (1)严格检查设施的情况,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50℃,应该外加布套,烤灯、热敷时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2)避免在床单位的桌上、地面堆放物品,以免打翻热水、热汤;(3)老年人在使用微波炉时应遵守操作规则,避免电磁波引起烫伤;(4)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切勿擅自触摸医疗仪器上的加热装置;(5)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感觉异常,对温度不敏感,故应加强注意;(6)老年患者的肢体避免与过热的物品接触。如发生意外烫伤,应立即遵医嘱予以处理。

3.5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老年人用药品种不宜过多,尽量在5种以下。只有在药物治疗的好处明显超过风险的情况才可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3.6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

4 小结

通过对住院期间老年病人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老年疾病的特殊性,探讨干预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第7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临床药师;协作模式;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增多,患病机率升高。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多发的各种疾病需要进行住院治疗和出院后持续治疗[1],目前我国社区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老年患者不能在专业的机构中享受服务,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持续治疗[2]。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除了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有效的进行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再次住院的概率、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干预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干预的效果研究,本院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接受治疗及出院后持续治疗的80例慢性疾病例老年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66.5±5.9)岁。研究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62.5±6.8)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有效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干预,目的为了改善老年患者再次住院和用药依从性,提高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预后,具体如下:

1.2.1干预措施

干预组和常规组老年慢性病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和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参与干预组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中,帮助临床医师合理的选药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减少患者用药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相关的咨询服务,提高患者对药学信息、用药教育、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患者临床医药学研究,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试验数据。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药学服务,参与患者查房,对患者用药提出建议,对患者用药进行指导,对患者药物治疗进行检测,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1.2.2出院前

临床药师要提前几天制定好患者的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由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组成综合干预团队,从专业角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患者或家属进行常见预防知识和护理操作讲解,针对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提供免费的咨询方式。

1.2.3出院后

由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模式组成综合干预团队,定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周对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康复等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每周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主动联系患者,及时对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好坏、再次住院概率、干预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进行观察统计,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状态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分析HIS系统报表统计,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值检验,P≤0.05为判定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

2结果

出院后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再次住院概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表明,我院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性干预的效果显著,为提高老年患者慢性疾病预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根据张燕萍[3]等人的研究,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临床药师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能够为患者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为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反应,解决药物治疗

中遇到的问题,在临床用药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老年患者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说明医药护人员协作持续干预对低患者再入院率是有效的。

在本次研究中,出院后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再次住院概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分值越低代表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状态越佳。上述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临床药师与医护协作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持续性干预的效果显著,对慢性疾病的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药依从性提高、再次入院率降低、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美玲.临床药师促进化疗药物用药安全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139-140.

[2]李育玲,李丽红,张利,等.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3,27(16):1625-1626.

第8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78-02

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1]。跌倒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并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跌倒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脑血管病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有跌倒史的老年脑血管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1 临床资料

在本科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45例,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7±5)岁。意识清,能独立行走,排除疾病急性期。45例患者中有7例导致骨折,11例导致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未产生其他严重后果。

2 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3]。本组病例中有25例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跌倒,其中因地面潮湿滑倒9例,夜间起身如厕因病房光线过暗致跌倒6例,穿着拖鞋活动不慎跌倒6例,下床时因扶助活动餐桌(该餐桌底安装万向轮)致跌倒4例。

22 疾病因素 脑血管类疾病有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性血压过低等原因使老年住院患者偏瘫、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发生跌倒[3]。本组病例中有11例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跌倒,其中脑梗死偏瘫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例,小脑梗死步态不稳患者1例。

23 药物因素 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4]。本组病例中有9例由于药物因素导致跌倒,其中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过量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3例,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而未及时进食出现低血糖3例;失眠患者服用安眠药于次日晨下床时感失衡2例,焦虑患者服用抗焦虑药后出现全身无力而跌倒1例。

24 生理因素 女性跌倒的机率约为男性的2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5]。

25 心理因素 一些老年住院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

26 其他因素 患者跌倒还可发生于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而发生跌倒。

3 护理对策

31 重视环境的改善 病房布局合理、安全,房间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夜间熄灯后护士及时打开夜灯,地面应平整,保持干燥。护士协助发放患者衣裤,避免衣裤过长、过大,着鞋合适;病区的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设扶手;与维修组联系后将活动餐桌的轮子均安装刹车,患者入院后教会使用。

32 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宣教 要重视入院宣教,包括环境宣教、安全宣教、药物宣教、疾病宣教、锻炼宣教等。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可以采取多次宣教,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年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向高危患者及家属讲授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落实好陪护。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预防跌倒的发生。如脑梗死偏瘫患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缓慢起立或坐下、上下床及肢体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并给予更多的照顾,将患者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取之处等。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嘱其改变时动作要慢,定时监测血压,有头晕、头痛、头胀时及时告知医生。对于脑供血不足、小脑功能不全等平衡功能障碍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等应随时有人照顾。视力、听力差的患者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对于有过跌倒史的患者,嘱其记住过去跌倒的方式、时间、地点,从而加以预防。指导患者穿防滑拖鞋,选择合身的衣裤,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嘱患者行走时要有人搀扶,24 h专人陪护。老年患者外出检查,一定要有护理人员陪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慢性疾病,减轻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损害,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让老年人掌握自己有哪些跌倒的因素,给予预见性的指导,有助于减少跌倒的发生。研究表明:增加体力活动,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重要作用。活动多的老年人因跌倒引起的麻烦明显低于不活动者[4]。指导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增加髋部活动和平衡操有助于防止跌倒[5]。

--------------------------------------------------------------------------------

33 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4 心理护理 鼓励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跌倒的危险性,发现困难及时求助于医务人员;对于发生过跌倒的患者,约有50%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6]。因此,要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跌倒,克服恐惧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

4 讨论

据统计,每年有20%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其中5%~15%的跌倒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7]。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人文关怀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措施。

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相关的生理变化,也包含一种或多种病理性的因素及内在因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73

[2]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

[3]张玉兰,马腾宵,王勇琴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6,5,23(5):29~31

[4]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

[5]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3~65

[6]田洪江,易磊老年病治疗预防与调护[M].北京:中医古藉出版社,2006:171~174

第9篇: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

【摘要】近几年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渐被重视,如对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事件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是可以作到有效预防的。我科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在护理工作中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了患者住院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在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已成为世界性的变化趋势。老年人由于各种生理机能减退,器官结构发生变化,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也逐渐下降,身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同时又存在耳聋眼花、弯腰驼背、语言和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安全,使意外事故高于其他成年人,因此近几年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渐被重视,如对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事件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是可以作到有效预防的。我科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在护理工作中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了患者住院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1 护理评估

对护士进行患者安全的教育,使护士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时刻都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然后要对老年患者做好护理评估,收集基础资料,识别高危患者。通过对老年患者高危因素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及心理状态,如视力、记忆力、精神状况、活动能力是否正常,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及习惯,并让家属意识到老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向患者多做宣教,使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活动能力,以免因不服老或怕麻烦别人而做一些能力不及的事情以致发生意外。

2 饮食护理

准备进食时安排良好的进食环境,病室进行开窗通风,营造清洁、整齐及轻松愉快的气氛。协助老年患者洗手,清除口腔异味,并排空膀胱提醒患者"准备就餐",使患者做好精神准备,放松心情,提高食欲,如果条件许可,同室患者尽量一起就餐。患者进食时嘱其注意力集中,切勿进食时讲话。能自理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行进食,并且给予必要的协助。吃干食易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患者进食。照顾者应将食物从健侧放入,尽量送到舌根部。喂汤时,饭勺从唇边送入,不要从正中直入,以免呛咳。每勺食物量不宜太多,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可训斥患者,也不可催促。进食后指导患者保持坐位30min以上,并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遗留在口腔内。卧床患者进食后不要立即进行翻身、叩背、口咽检查、吸痰等刺激恶心、呕吐等反胃的操作,以防止因食物反流而造成误吸。

3 防止跌倒

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患者,对高危跌倒患者在病历和床头做好标识,全员皆知,将安全护理纳入其护理计划中。病室床、桌、椅摆放合理,位置固定;病区地面平坦,无障碍物;走廊、病室设有地灯,保证患者夜间行走安全;地面清洁后及时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患者在病区内走动时建议穿防滑鞋,衣裤不宜过长,行动不便的患者有专人陪伴;对性低血压、口服降压药、夜尿多的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睡前将便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伸手可及之处;对住院患者及其陪护提供相关的防跌倒的教育,掌握防跌倒的干预措施;对步态不稳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工具。

4 防止坠床

因老年患者视力、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坠床。意识障碍的老人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病床两侧设防护架,床高不超过60cm,定期检修床单位。痴呆患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意识障碍的老人多昼眠夜醒,夜间需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意外。

5 注意给药安全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还具有病史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因此,许多老人不仅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明确用药指征,可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复的指导方法帮助患者记忆。护士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撕去锡纸包装,按时送给患者,并亲自照顾服下。内服与外用药应分开,标记鲜明,向老人讲解清楚,使其确实明白。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患者在服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应注意其延缓反应。夜间或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服药误人气管造成呛咳,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肌肉静脉给药时,速度宜慢,边注射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注射,同时报告医生;推注完药物后不要让老人立即起床,继续观察2~3min.对出院后需继续服用药物者,应向患者及其家属采用口述和书面的方法,认真地做好服药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春霞. 老年股骨颈骨折80例围手术期护理[J]. 医学信息(上旬刊) , 2011,(03)

[2] 宋玉英, 教湘凌, 王淑范.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