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

第1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  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  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  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第2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人一旦患病,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尤其手术病人,更会产生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比如焦虑、恐惧等,而不健康的心理,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病人手术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1]。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逐渐减退,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再加上老年人机体反应差,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其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做好老年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临床资料

选自2003年1月~2003年12月老年手术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岁。职业:农民27例,工人12例,干部11例。

2心理特征

2.1焦虑和恐惧心理病人患病后,往往有一种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术对病人来讲常是万不得已的,以致手术前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出现焦虑、恐惧心理。

2.2忧虑、孤独心理老年病人性情较怪癖、固执、易怒,不易合作,同时又害怕孤独,希望有人探视,有人真正关心他们,为他们解除寂寞。

2.3猜疑和担忧心理由于老年病人的视力、听力因生理因素下降,有时听不清别人说什么,便猜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或担心手术是否安全等,以至加重心理负担。

2.4行为退化、情绪幼稚依赖心理有些老年人童心复萌,如爱吃、恋玩,表现天真,并且处处依赖亲人,依赖医护人员。

3心理需求[2]

3.1共性需求患者都希望在就诊的医院里由名望较高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不希望让实习医生在自己身上“练刀子”,都希望在术中能避免或减轻疼痛,并且希望亲属能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医护人员能尽心尽力的精心照顾和给予帮助。

3.2不同的需求由于知识层次,经济能力的不同,病人的需求也不同。如经济能力差的病人仅需基本的医疗条件,他们往往除疼痛外最关心的是住院和手术费用问题。而经济能力强的病人则不仅要求用最好的药品,还要求住条件好的单间病房。知识层次高的老年病人除要求有好的治疗条件外,对各方面的条件也要求较高。他们首先要求对自己的治疗和手术有较高的透明度,其次是患病后不愿与他人来往,要求住安静的单人间。

4心理护理

护士自身素质的好坏,是能否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对待病人热情、态度真诚、语言委婉、关心体贴病人,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关键。

接手术通知单后,手术室护士应立即进病房访视病人,主动介绍自己,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主动与病人交谈,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交谈,发现手术病人暴露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针对手术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通过讲解,将有关手术信息提供给病人,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紧张,增强对手术的信心[3]。

注意交谈的态度和技巧,耐心倾听病人主诉,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表示不愿听、不耐烦的情绪。交谈时注意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可使术前病人高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弛,对高度紧张的病人,应多使用解释、鼓励性语言。另外,护理人员还应重视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如说话的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访视病人时,护士微笑的面容、乐观开朗的情绪、整洁美观的仪表、稳重大方的姿态以及合适而亲昵的称谓,都能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病人,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唤起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

根据病人不同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个体差异,结合病人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并详细阐明手术在治疗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术后可能留置的多种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告诉病人术后出现伤口疼痛是术后的必然现象,且疼痛持续时间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术后可使用镇痛泵以减轻疼痛等,均应给病人作介绍和解释。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对刺激反应迟钝,咳嗽反射减弱,再加上有的老年人长期吸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术前护士应耐心的告诉吸烟病人吸烟对手术的不利因素,劝其戒烟,并指导老年病人多做深呼吸,教会病人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气道通畅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因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对术前所要注意的事项及将要实施的护理计划、措施及目的,宜事先通知病人和家属,并耐心作好解释,对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要提醒家属注意,以免术前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手术进行。

可邀请同病房做过同类手术的病人谈手术感受,并介绍他们在治疗、护理全过程中的配合经验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稳定病人情绪,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和紧张,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整个手术前期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步展开,让其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总之,全面掌握每一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对每位老年手术病人做好手术前期的心理护理,都将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病人身体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南海,杜益平.围手术期护理现念、内涵和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

第3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情感护理,老年病科,效应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10-01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既要遵循护理学原则,又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加之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又由于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等因素,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情感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86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方法: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鼓励他们,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2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讨论

3.1.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3.1.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存在程度不同,一般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3.1.2孤独寂寞: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病人交往,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

3.1.3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病人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病人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

3.1.4多疑: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过于谨慎小心,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如稍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3.2护理对策:

3.2.1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如聊天,拉家常,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这样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悲观还是乐观,是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2.2不同情绪的情感护理

3.2.2.1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并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

3.2.2.2孤独寂寞:这类病人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病人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打开患者心扉,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在疾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下棋、打太极拳等。

3.2.2.3悲观恐惧:这类病人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言行要谨慎,在平时的护理及言行中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减轻悲观恐惧心理。

3.2.2.4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绝大多数老年病科患者在职期间都是领导干部,希望得到周围所有人的重视、尊重,一旦离退休后,往往产生失落感、自卑心理,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对待这些自尊心极强的老年患者,我们可以称呼其在职期间的头衔,切忌轻率直呼姓名或床号,不但可以满足其自尊心,而且还可以融洽护患关系。老年患者大多固执不服老,什么事情都喜欢亲历亲为,这会增加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在护理中我们时刻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如穿防滑鞋、加床护拦等。

老年高龄患者较多,语言是情感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与其交谈中,说话声音要大不要急,回答询问要慢,对病人讲的事情要表现出耐心倾听、神情专注,反映出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一片诚心,很自然的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温暖。

重视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通过护士的动作、眼神、举止、语调、表情及行为等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说话的语调不同,反应的情绪就不同。还可适时组织老年病人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以活跃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把老年人现在的状况同过去的经历及未来的健康状况相联系,就会更好地探知患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做好情感护理,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用整体观来指导护理工作,实施以患者为中心,运用心理沟通技巧,协助他们调整好自我感觉,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其身心疾病尽快地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建霞 内科老年患者的情感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 ,8(16)

[2]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

第4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门诊治疗室;护士;沟通技巧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受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护理工作大部分是通过与病人沟通实现的,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护士只有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并运用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1 门诊治疗室特点

门诊治疗室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与社会的联络处;我们服务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社会效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门诊治疗室病人流动性大,病种繁杂,除有常规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封闭注射外,还有各种专科治疗项目的多样性及少数绝症患者的门诊治疗。

1.2 病人的年龄差异跨度大,从新生儿到耄耋老人,男女各异,病人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

1.3 门诊治疗室病人的特殊性、临时性强,一般都为临时性短暂治疗,接触时间短,沟通机会少,对沟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作为一名门诊治疗室护士,在了解本室的基本情况后,要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并将一言一行落实到工作中去做好护患沟通交流,掌握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准确地找出护理问题,正确地做出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并实施。

2 门诊治疗室沟通技巧

2.1 优美的语言沟通:语言是一门心灵的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护理手段。常言道“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一个人带着病痛来到门诊治疗室寻求帮助时,常常处于一种陌生、恐惧、孤独、痛苦、期望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护士要用温暖、安慰、鼓励、美好、关怀的语言,给患者带来信心和希望。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及心理刺激,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早日康复。

接待病人时态度和蔼,使用文明语言,语气亲切,并给予恰当的称谓“某老伯您好”、“小朋友好”。对配合操作的病人应该说声“谢谢”、“请”。让病人来到治疗室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缓解其紧张情绪,减轻病痛。

2.2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病人听得懂:对农村来的病人,年龄小的婴幼儿及年龄大的老人,我们应该耐心讲解,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让病人理解和接受操作治疗。特别是治疗室的一些专科特殊治疗如胸腹腔穿刺、关节腔穿刺等,病人看到治疗告知后,知道在使用麻药后将穿刺针穿入胸腹内,心理特别恐惧、焦虑,操作治疗时极易出现晕厥,所以,我们在操作前一定要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解除病人顾虑,可先与病人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其年龄、家庭、职业、业余爱好、发病原因并在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注意说话时的姿态,姿态稳重大方、行走敏捷、手足轻柔,这将给病人以精神饱满、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良好印象,可给病人带来精明强干的信誉感和安全感,让病人乐于接受治疗,使操作治疗能顺利进行,达到最终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注意非语言信息的作用

非语言交往又叫态势语言,是人们进行交往时,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工具。善用非语言符号,能够强化语言交往的效果。门诊治疗室护士工作中可以通过正确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和运动、保持正确的距离、强调语气的正确运用,以及对儿童、老人、重病人必要的触摸,体现对病人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

3.1 如在儿童注射室,我们通过贴卡通画报、动漫人物、放映儿童喜爱的动漫电影、注射前抚摸患儿、注射中与患儿交流、让患儿数数等,这些可以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紧张情绪,松弛臀部肌肉,有利于操作顺利进行,同时可以使患儿在精彩的动漫电影中忘记注射时留下的痛苦。

3.2 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是最直观的:常用和最有效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病人极富感染力。病人焦虑的时候,我们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病人恐惧不安,我们镇定、从容不迫的笑容会给病人安全感。恰当的眼神能调节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微笑地接待每一位病人,在给病人注射药物治疗时,说一声“您好,我会给您慢慢注射药物,我的动作很轻快”,这让每位病人都感到了你的关切,而且赢得病人对你的尊重。同时还要注意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否则不仅显示出你对病人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失去病人对你的信任。

3.3 用手势配合语言会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是护理工作经常使用的技巧。如给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一个搀扶的动作,当病人疼痛伤心落泪时及时递过一张纸巾,小孩子哭闹时递给一个玩具,观察皮试或等待治疗时送上一杯热水。这些都能体现出你的体贴和关爱,拉近了和病人的距离。有了这些感情基础,我们的医疗纠纷就会少一些。

4 健康教育中的沟通技巧

由于门诊治疗室病人繁杂,包括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任务较为繁重,每天接待病人达数百人次,停留时间短,接触病人频繁,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针对性和随意性的交流方式。

4.1 对肌肉注射的病人,所接触的疾病不同,年龄也不同:中、老年病人多数患慢性病,需要长期肌肉注射药物,了解这些情况,护士在交流时应嘱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如有硬结应给局部热敷。皮内注射时由于皮内神经末梢丰富,易引起疼痛。因此,交流时首先应给予安慰、鼓励,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并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注射完毕后,嘱病人不要远离,以便及时观察结果。静脉注射的病人,由于药物的刺激,局部疼痛属正常现象,操作时与病人交谈可以转移其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并讲解有关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如全身性荨麻疹的病人,交流时可询问过敏的原因,指导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饮食上多注意营养,多吃蔬菜等健康知识。

4.2 局部封闭常用于肩周炎、腱鞘炎、腱鞘囊肿及皮肤病病人的治疗,大多数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易引起晕针。注射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人沟通以便了解病情,特别是老年病人,应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封闭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反应,嘱病人休息20min后再离开医院;并交待病人注射部位局部3d内不要沾水,贴药膏和热敷,囊肿病人3d后应进行局部按摩。

4.3 特殊疾病患者,如性病、梅毒、肺结核等,特别是淋病,发病率目前居性病首位。患者得病后恐惧、自卑、敏感,害怕医务人员的冷落和歧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语言的礼貌性,讲解性病的危害性,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循为患者保密的原则,按时治疗,注意药物反应,并交待患者定期来医院门诊复查。医务人员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使患者感到安全与自信,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是尽早恢复健康的最有效手段。

5 注重沟通交流,尊重交流原则

5.1 平等的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不能厚此薄彼。无论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患什么病;无论职业、地位、收入有什么不同,也无论是城里人农村人,都应把患者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群来对待。

5.2 尊重的原则:尊重病人,应有长幼之分,对于长者尤其要尊重;要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5.3 保密的原则:病人出于治疗疾病不得不暴露某些个人的隐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治病救人是医德,为病人保密更是医疗道德的范畴。

5.4 灵活的原则: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件事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灵活的处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 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增加沟通效果

无论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信息均要注意收集,一般非语言信息更为真实。病人的心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病人转归和康复,护士要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如对重病人或患绝症的病人,我们就应该先了解他的情况,给予温暖和帮助;通过交流了解每个病人基本情况,再结合治疗给病人讲解疾病的转归及康复知识,以及请康复的绝症患者现身说法等多种交流方式,以唤起病人的治疗信心,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绝望心理,保证治疗安全及疾病的康复。

总之,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是我们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创新、管理、高效、病人满意医院的必修课。在我们沟通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治病救人,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善待病人,才能赢得医疗市场。作为医院窗口的门诊治疗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方式,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强调针对性语言,态度和蔼,以理服人,多鼓励,语言表达内容要有科学性,实事求是,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争取创造一个病人信赖的护理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达到护理关系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杜召云.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6:100~107.

[2] 高玉祥.人际交往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第5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病人及家属方面: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使病人失去耐心和信心,接受健康教育时消极被动,年轻糖尿病患者工作繁忙,应酬较多,生活规律难以保持,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健康教育,老年患者文化水平有限,记忆力下降,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差,另外,老年病人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致使健康教育收效不大。病人家属未能积极参与。出于病人住院及长期用药加重了家庭经济及精神负担,家属易产生倦怠及厌烦情绪,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照顾病人饮食、治疗及护理方面的知识。由于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未能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未能及时就诊和复诊,住院时问短,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不能向病人输入大量医疗护理知识。对护士缺乏信任,相当一部分病人对护士所作的健康教育缺乏信任,在接受健康教育时消极被动,与护士缺乏沟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护士方面:①知识缺乏: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以前的护理教学中健康教育部分比较薄弱,部分护士中专毕业后未参加系统的继续教育学习,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健康教育的需要,有关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知识更是缺乏,知识的缺乏使健康教育空洞乏味。②沟通技巧缺乏。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一种手段,是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成效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1]。现在的年轻护士她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人生成长中依赖父母,工作后不善言辞,不知如何接近病人及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③不能充分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理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教育的进展。不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病人存在的问题、家属和社会的支持状况、病人的经济状况等,就会使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无法做到有的放矢。④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疾病的全过程。病人希望任何一位护士,在任何时间都能为其提供细致有效的健康指导。但目前健康教育的现状是比较重视住院病人,而忽视了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导致许多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差,病情加重。

对策

①加强学习,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医院应为她们提供多种学习机会,组织护士参加高等护理学历教育,派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等,以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激发病人学习的积极性,使病人学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②指导病人合理控制饮食,正确用药及适当运动。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状况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鼓励病人和家属参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定期评价疗效,以利于计划的及时修改和完善。虽然并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要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确是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长期用药病人有时难以坚持,必须耐心向病人说明按时用药的重要性。让病人能够自觉地执行医嘱。需注射胰岛素者,护士要认真教会病人或者家属注射方法,以便病人出院后自行注射。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和管理胰岛素注射泵。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措施,适当有效的运动可有效增加自体胰岛素的分泌,有利于血糖控制,促进全身代谢。向病人讲解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意义,让病人选择自己喜好的运动,为他们设计安全的运动量,鼓励病人长期坚持。③指导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告诉病入促发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因素如感染、用药不当、应激等。让病人随身携带标志清楚的的疾病识别卡,以便发生昏迷时及时处理。指导病人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知识。注意观察足部皮肤有无异常,正确修剪足趾,保持足部清洁,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经常沐浴,讲好个人卫生,穿宽松透气的衣服、鞋袜,防止皮肤破损感染。④重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据有关调查发现,糖尿病人确诊后有两种心理反应较常见,一种是恐惧,认为糖尿病难治愈,担心引起并发症,针对这些病人我们采取鼓励、心理疏导的方法,增强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而另一种心理是无所谓,不按医嘱合理饮食及用药,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对此类病人我们重点讲解高血糖对身体各系统的损害、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使病人明白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⑤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状况。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一种身心疾病,在血糖水平的控制中,家庭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家庭支持率越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越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行为越好,对待疾病的态度越积极,疾病的控制状态越好[2]。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家庭支持状况,帮助病人家属认识到家庭支持功能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等社会保障系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强化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对于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我们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糖尿病对机体各系统的损害,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等进行简要讲解,让病人对糖尿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及老年病人,我们对其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并发症预防等作出具体的指导。⑦健康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并向社区家庭延伸。印制一些通俗易懂的糖尿病防治手册,发放给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在门诊和病房通过黑板报、挂图、定期组织讲课等形式,向病人传授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教育档案,经常联系,了解病情变化及病人的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在社区、农村定期开展糖尿病知识讲课,普及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宣传,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血菊.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213

第6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需要行结肠镜检查共448例,其中男292例,女156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病人96例;下腹痛202例,腹痛伴腹泻128例,血便22例。

护理

1检查前心理护理

护士接诊时,态度应和蔼可亲,运用沟通技巧,耐心与病人交谈,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内镜室的环境,检查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于老年病人,护士在交谈中要注意礼貌,称谓,语调和语速,使其达到心理舒适,消除病人的紧张。

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交待,检查的当天早晨禁食,并在清晨口服20%甘露醇250ml,继而服下09%生里盐水1000ml,嘱病人30min后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和腹泻现象不要惊慌,因为口服高渗性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排净大便,清洁肠道,使医生在检查中视野清晰,便于观察微细病变,如果口服高渗性泻剂后,有些病人还不能排净大便,绝不能训斥、歧视和耻笑病人,甚至产生不耐烦情绪,影响病人在检查中的情绪加重他们的恐惧心理。所以,我们要耐心解释必要时可行清洁灌肠。

2检查中护理

取舒适的,左侧卧位,屈膝,插管时在病人的和结肠镜表面涂上肠镜胶,以减少肠镜对的摩擦,术中根据检查需要,协助病人变换,向病人说明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指导病人放松,深呼吸,以减少腹肌紧张和疼痛,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表情,对于高度紧张,恐惧的病人,护士可轻握其手,不断与其交流,分散注意力,鼓励病人,使其配合医生的检查,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护士必须镇静切不可手忙脚乱,表情外露,并且在谈话中应尽量回避病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3检查后护理

检查后病人多数都有轻微的腹胀、腹痛,协助病人穿裤,蹲厕后,多数能缓解,给予检查后的饮食指导,嘱病人观察大便情况。对于镜下发现可疑癌肿者,安慰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对病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疑虑,我们要尽可能详细,耐心地给予答复,提高了肠镜检查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克服困难,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

第7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7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也不断提高,了解他们的心理,提供相应的护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我通过了解住院老人的表现,对他们细致的心理分析和观察。

1 老年人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孤独感和失落感 老年人退休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工作的机会,儿女已成家,没时间陪伴身边只重视生活上的照顾,忽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当老人生病时年老体弱、病程漫长时,思想负担沉重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剧增,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1.2 焦虑和抑郁 老年人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人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再加上有病身体上的不适、自理能力的缺陷几乎对生活失去兴趣。

1.3 自尊心强、固执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成功,自尊心比较强、固执、多疑、孤僻或像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幼稚的行为,尤其住院后表现的更加明显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等。

1.4 控制力下降、易怒 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老年人性格发生改变,出现控制力下降,易发怒。住院后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当中更加难以控制情绪,常表现的激动、行为异常。

1.5 自私、多疑 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得病后希望医护人员围绕他一人服务,只关心他一个人。对治疗和疾病的愈后常表示怀疑。

2 护理措施

根据以上老年人心理问题我总结并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家属详细介绍院内外的环境、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2 尊重、关心、体贴老人 老年人思想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一个问题要交代好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鼓励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配合治疗。遇到他们主动打招呼,并用尊称,使他们心理上得到安慰,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3 密切护患关系 由于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使他们愿意把心理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缩短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应谅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使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犹如在家的感觉。

2.4 做好病人的安全和用药的护理 以消除顾虑和猜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如病人入睡帮病人盖好被子、加护栏,行动不便的病人搀扶活动等使病人心理感到在医院很安全消除一些顾虑。详细说明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作用,口服药要监督病人服下,外用药亲自帮病人使用,输液过程中要不断的巡视病房,控制输液量和滴速等这些都使老年人感到备受关心,在治疗和护理上放心,消除猜疑,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便于疾病的恢复。

2.5 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间清洁幽静的基础上,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的安静、灯光要柔和、床铺要舒适、睡衣宽松使病人有充足的睡眠而保持心情的舒畅。

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并告知子女多陪伴老人,及时观察病情。出院后及时的随访,询问病情、指导用药、合理安排饮食,护理不间断性,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总之,护理人员是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身心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表现。

第8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1.1语言沟通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1.1.1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年轻病人可用随和的语气进行交流;对老年病人说话要慢,而且要反复说,病人才能记住;对幼儿,要用童稚语言,赞美的方式说话;对新来就诊的患者要耐心解释,正确指引,使护患沟通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1.1.2对所有的病人都要使用尊称,比如:对年纪大的病人,称呼大爷或大娘,对同等年纪的病人,称呼先生或小姐;对小孩可亲切地叫小朋友等。

1.1.3使用礼貌性、解释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尊称,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当病人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地给予解释。当病人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减少或避免护患冲突,对于一些性病或癌症病人,护士要用保护性语言。

1.1.4注意说话的语调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中间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护士与病人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调,如与老年人,听力下降的病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一点。与正常人说话时,声音要亲切柔和。与小孩说话要用亲切的赞美声,如多聪明,多可爱、多勇敢等,让病人觉得护士既温柔又体贴。

1.1.5注意说话的语速护士与病人说话要匀速、亲切、平和,不要直、快、粗,否则会让病人觉得护士很不耐烦,严重者还会引起护患冲突。

1.2非语言沟通

1.2.1微笑服务微笑是最美的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最能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微笑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是消除沟通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护士不微笑,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和蔼可亲,难以接近,从而不愿与护士沟通。没有沟通,护士就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及心理需求,就不能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微笑接待每一位病人,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改变服务态度,缩短护患距离,消除了护患沟通之间的障碍。

1.2.2关爱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护士可通过眼神表达对病人痛苦的同情和倾听病人对病情的叙述。亲切热情的目光给病人以鼓励与爱护,平静柔和的目光,可使病人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更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及重视,从而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病情,提供适时的帮助。

1.2.3认真倾听倾听是指全神贯注地接收和感受病人在交谈时发出的全部信息(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并做出全面了解。病人的倾诉是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及病痛的一种手段[1]。病人都希望得到护士及时、满意的答复,护理人员要专心、耐心、认真、有分析地倾听,做到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与患者说话时适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并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当病人将话题扯太远时,应适用适当的语言使之归入正题,不要轻易打断、插话[2],否则,病人就觉得护士不尊重他,从而就不相信护士,这样就给沟通带来很大困难。

1.2.4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通过手势、动作、体态或姿势、抚摸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沟通方式。护士在沟通中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助于语言表达。用手势尤其要注意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对婴幼儿实施抚摸,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产生安全感,以利其身心健康;主动搀扶老人及动作不便者入病室诊治。

2做好沟通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2.1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把以前从“病人围护士”转向“护士服务病人”从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3]。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将解释工作做到位,让病人感觉护士服务热情周到,态度和蔼可亲,更增加病人的信任安全感。

2.2加强业务学习是学会沟通的基础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患者易理解记牢;丰富充实的知识让患者产生钦佩感;新鲜生动的知识对患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时代的发展使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拓展,护理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的疾病护理知识外,还应学习一些边缘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言行举止儒雅大方,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以利于护患沟通工作的顺利发展[4]。

2.3提高自身修养是沟通技巧的关键

2.3.1注重仪表护士应以庄重典雅为美,面部略带淡妆,足穿软底平跟鞋,身穿洁白、干净、得体的服装,优美准确,给患者留下纯洁、文静,可信赖的第一印象。

2.3.2强化气质美尊重和体贴能给患者带来自尊和温暖,从而对护士产生好感和亲切感。护士应该用温和、期待的眼神,婉言的疏导、劝慰,使患者对护士产生高度信任感,使其觉得应该把内心的苦衷真诚的倾诉出来,从态度上要始终保持精神饱满、主动热情、细心认真,要学习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护士信任感增加,提高行为护理的质量。

2.3.3追求语言美护士在患者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通俗性,注意语气语调变化,注意声调美、音调适中、语气温和、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3创新沟通手段

第9篇:老年病人的沟通技巧范文

健康教育的内容

内容要有针对性:主要指护士从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认真寻找护理问题,确定针对护理问题的健康内容。比如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与其交流中发现他脾气暴躁,且吸烟、饮酒,喜欢吃偏咸的食物,生活不规律,针对这些情况,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作为主要方面,耐心向病人说明饮酒能加重病情,过多摄取食盐不利于腹水消退,保证睡眠和休息,保持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并时以督促。健康教育:对发病原闪、诱闪及注意事项等需要病人来配合,内容要详细讲解,引起病人的重视,调动其主动性,使其积极配合,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对疾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等,则可少讲或略讲。

教育方法

循序渐进,逐步引入正题。可以先跟病人聊天或从简单生活起居开始,从而引起病人的注意。每次教育的内容不可太多,应分多次针对性进行教育,形成可采川口头讲解,板报、墙报、健康宣传小册子,还有电视录像宣传等使健康教育生动、活泼、方便病人记忆。病人交流尽量使用日常用语,使病人容易接受,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语音、语调,力争创建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幽。树立服务意识,促进护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