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范文

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

第1篇: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范文

【关键词】 综合评价; 管理办法; 供电企业

一、引言

2010年12月,广东电网公司制定下发了《广东电网公司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制度的出台,打破了原来以财务报表编报质量为单一衡量标准的年度考评机制,为衡量、评价各分子公司、中心机构及直属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规范。本文立足于供电企业的现状,探讨在“一体化”财务管理背景下如何实现对下属企业真实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评价,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二、供电企业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现行的综合评价管理办法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的内容及权重如下:财务基础工作评价(55%)、财务风险管理评价(5%)、财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30%)、创新类(10%)和扣减类。其中,财务基础工作评价直属各单位落实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情况,包括一体化财务组织架构的设置和运作情况,一体化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作业标准和工作表单的执行情况,一体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财务人员的培训情况等。该评价体系为广东电网公司量身定做,与南网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权重合理,为考核、评价直属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提供了一个蓝本。

(二)现行财务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广东电网公司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省公司职能部门对直属单位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考评的大胆尝试和有益实践,为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提高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该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优化完善的空间大。

第一,评价体系偏重于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不足。纵观目前的综合评价体系,不论是财务基础工作评价还是重点工作评价,非财务指标内容占据了较大的幅度,而针对资产经营考核、经济技术指标的内容寥寥无几。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一个单位资产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在综合评价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体现。

第二,评价体系偏重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足。综合评价体系模板在完成情况一栏多数是以“是否完成”作为“得分”判断依据,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属各单位均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对各项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不一,导致完成的进度、质量、效果参差不一。定性分析内容过多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不利于对直属单位进行横向比较。

第三,评价体系内容丰富广泛,但重点不突出。综合评价体系对直属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评,内容详细丰富,有利于引导各单位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避免顾此失彼。但是也带来了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加大了考核的工作量。

第四,评价结果的星级标准定义不够细化。综合评价体系以“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和无星级”作为评分结果,对激励直属单位争先创优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对星级标准的定义较为粗简,没有十分明确的可量化、可衡量的尺度和标准。

三、优化供电企业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的建议

(一)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引入关键财务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在一起,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测评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平衡计分卡以企业的战略为基础,并将各种衡量方法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包含财务指标,也包含顾客角度、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的业务指标,使企业能够一方面追踪利润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的状况。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对地市供电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广东电网公司目标考核责任书》及《广东电网公司直属企业绩效合约》,其设计基本符合平衡计分卡的思路,即包含财务指标、安全生产、营销服务、行风、廉政建设、企业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对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财务部作为资产经营指标考核的责任部门,在省公司对地市供电分公司的考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加入资产经营指标、绩效考核指标,既符合财务部作为领导的参谋者和重要助手的角色定位,也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财务部的资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发挥财务综合评价工作的导向,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财务指标的引入,一方面要坚守战略相关性原则;另一方面要结合可控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各单位“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努力”,既要表彰先进,又要鼓励落后单位迎难而上。根据《广东电网公司经营业绩指标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省公司通过建立《经营业绩评价管理综合指标库》对各单位(部门)的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经营管理情况及专项任务完成情况提供管理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为纳入绩效合约管理及进行其他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指标库的建立、指标的选取和动态维护,达到确立导向、鼓励先进、合理评价的目的。地市供电局纳入绩效合约的经营业绩评价的可选指标为:总资产内部报酬率、万元固定资产购电量、利润总额、售电量、主要经营指标预算准确率、供电单位成本、可控单位供电成本下降率、收入支出户余额、应收电费余额、线损率、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先工作任务,以及财经纪律方面的扣减项等评价事项。作为供电企业财务工作综合评价的指标,一方面该指标的设置要以支撑公司战略目标为重点,以衡量公司战略实施及运营状况的一级战略指标为导向,结合当前的管理基础和管理水平,综合考虑指标设置的必要性、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管理的经济性;另一方面所选指标应精简、易测,定义明确清晰,并应在地市供电局财务部职责可控范围之内。

建议在财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中增加指标类的考核,具体包括:总资产内部报酬率、主要经营指标预算准确率、可控供电成本节约率、收入支出户余额、竣工决算完成率、资金计划完成准确率和审计整改完成率。

(二)精简审核要点、突出重点,整合基础工作评价模板

1.精选审核要点,删除旁枝末节、保留主干,设置分数权重,理清评价的主次和轻重。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体现在是否找准了被评价对象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评价。过于面面俱到、繁琐的评价内容既增加了工作量,又会使评价目标模糊不清,反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表1为例,该表共有21个要点,其中“是否按时按质编制财务快报、月报、季报和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与其他要点诸如“是否按规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应用管理?”等比较,显然,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体现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核心,但其重要性在评价得分上却与其他要点一致。另外,“是否建立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是否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属于制度建设范畴,而根据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供电局属于制度执行层,将制度建设列入考评内容显然不合理。建议对审核要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处理,提炼管理精华,设置分数权重,使《基础工作评价表》主次分明、简约务实。

建议整合基础工作评价模板,重新梳理24张《财务基础工作评价表》,精简各评价表中的审核要点,去掉内容重叠、繁琐的审核要点,将审核要点控制在10个项目以内,设置要点分数权重,以便突出考核重点。如表1,控制点5“是否按公司会计核算实施细则进行核算,是否按权限维护会计科目?”与控制点8“是否按时按质编制财务快报、月报、季报和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财务基础工作评价的核心,可在考核过程中提高分数权重来凸显其重要性;控制点10“是否按规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应用管理?”与控制点1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是否超过95分、业务的同步率是否为100%,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否通过省公司验收?”的表述则不够清晰,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指新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项目,那么该任务可在财务重点工作评价中体现,如否,远光财务核算系统经过多年的磨合运用,十分成熟,与控制点的表述存在出入;另外,控制点13“是否建立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和控制点14“是否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属于制度建设范畴,超出地市供电局财务部的管理职能,可删掉。此外,部分关键控制点与表单使用之间的内容是重合的,如控制点9“是否按规定办理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移交和销毁?”与表单使用19“是否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之间的内容是重合的,那么对表单19的要点考核是否必要?值得深入思索。

2.增加定量指标,减少定性指标,在《基础工作评价表》中增加“评分依据”一栏,为评分提供更客观、可衡量的依据。“评分依据”一栏应明确该审核要点的分值和计算方式,包括最高分和最低分,满足加分和扣分的事项。

以《成本管理》表中要点“直属各单位是否制定成本均衡开支目标,各类成本在年度预算内是否保持均衡支出,是否杜绝人为的成本集中发生?”为例,该要点属于定性指标,对“均衡性”并没有提供一个量化的标准,不利于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采用供电成本预算完成率指标来评价各单位成本支出的均衡性,在评分依据一栏中明确供电成本预算完成率一季度的标准值为18%、二季度为40%、三季度为65%、四季度为97%,假设每季度均达到标准值得5分,低于标准值5%以内扣1分,低于5%~10%扣2分,低于10%以上或者年度供电成本超预算则该指标不得分。

以表1中控制要点“是否按时按质编制财务快报、月报、季报和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为例,可在评分依据一栏明确该要点的分值计算方式,对于没有及时上报、漏报、重报、错报财务报表的次数进行扣分,上报报表数据出现重大错误(偏差率3%)、疏漏的(运算关系、表内与表间稽核关系、逻辑平衡关系错误、数据漏填)按照次数进行扣分。

另外,以《工程财务管理》表中要点“竣工决算是否按时完成?”为例,该要点可采用竣工决算完成率指标进行考核,以完成率100%作为满分的标准,对延迟上报的次数和延迟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扣分。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评价,增加内控体系完善性和有效性指标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规定:财务风险管理评价参考《广东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办法》中《风险动态跟踪表》的评分结果,对财务管理风险库的各风险点,按照规定的监控办法、监控指标和监控周期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国有产权管理、电价管理、收入管理、工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税务管理、经济活动分析、内部控制共11个领域的环节风险。《风险动态跟踪表》提供了一个有效监控财务风险点的量化考核表,针对性强且实用高效。美中不足的是,该表缺乏对直属各单位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总体评价,即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建议在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中增加内控体系完善性和有效性指标,其分数可直接引用各单位年度《内控体系审计评价报告》的考评结果。

《内控体系审计评价报告》是依据《广东电网公司内控体系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内控体系考评组负责对直属各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性和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控体系完善性评价按照内控体系整体架构,包含内控目标、内控基础环境、内控运作机制、绩效考评以及内控管理信息系统5个维度。内控管理有效性情况评价包含14个评分指标,关注内控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该评价报告引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第三方的审计结论,具有客观、公正和准确等优点。

(四)树立标杆单位、标杆指标,为星级标准设置典范

标杆管理的理论核心就是向业界或其他行业的最佳企业学习,以他们作为标杆和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比较与评价,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学习借鉴,从而改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标杆对象是标杆管理的重要环节,很多标杆管理的实施者都把标杆对象锁定在行业甚至世界最佳上,然而,过犹不及的标杆对象只会浪费组织的资源和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标杆对象才是最好的。国家电网公司较早引入了对标管理机制,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对标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保障体系,通过对标评价、分享学习,将先进单位在经营管理中的优良措施和方法进行推广。

广东电网公司在对直属各单位进行财务工作的综合评价中,可综合运用标杆管理的思想。鉴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供电分公司资产规模、质量、盈利能力千差万别,在综合评价中,可以根据供售电量的情况对各供电分公司进行一个区间分类,在各个区间选择一至二个财务基础工作扎实、口碑较好的供电分公司进行试点,确定试点单位的星级标准。通过树立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标杆企业的方式,为综合评价体系在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全面铺开提供一个可衡量、可比较的标准。

(五)建立PDCA循环,加强对工作计划的修订和后评价工作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Plan),即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即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即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即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在综合评价管理中,建立PDCA循环机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处理、改进至关重要,尤其是财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

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规定:年初省公司财务部下达年度财务工作计划,直属各单位据此制订本单位财务工作计划并上报省公司审批。每季度结束后5日内,各单位对相关指标类、任务类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填写《年度重点任务考评表》上报省公司。省公司财务部对各单位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季度财务工作简报》,对完成情况予以通报。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政策环境、经济形势和上级工作安排的变化、调整,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往往存在许多变数,部分工作计划目标、内容、进度、责任人、完成时间均有变化,需进行滚动修编。建议在省公司《季度财务工作简报》,总结各单位开展情况、分享优秀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对各单位的财务工作计划进行修订,使《年度重点任务考评表》更贴切、合理,发挥前瞻性和指导作用。

四、结束语

财务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是基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为考核、评价直属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引入关键财务考核指标、精简审核要点、整合评价模板、增加内控体系整体评价指标、树立标杆企业、加强工作计划修订等方法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刘静.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述评[J].会计之友,2009(6):15-16.

[2] 丁宏伟.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