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茶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字:地质差异;沉降;地基处理

Abstract: building foundations, basic selec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soil and integrated all aspects of the project cost to determine the situation. Insufficient bearing capacity, we must take measures on soft ground for process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ology varies greatly for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analyzes address the foundations of large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geological differences; settlement; found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建筑地质差异问题

所谓地质差异较大一般指各层土的厚度和埋深在平面分布差异较大,表现为平面上不同的点其土层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这种地质,当采用浅基础时,如基础标高设计成位于同一标高时,则基础将位于不同的土质,将引起部分区域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等问题,如基础标高按地基承载力、变形等设计,势必使得基础的标高不同,带来一系列设计、施工的问题。因此,对于地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必须按设计要求对拟建建筑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地基处理。一旦不进行合适的地基处理和处理措施不但,势必引起地基承载力不够、变形过大,轻者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开裂,重者导致建筑物倒塌,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后果不可估量。

2处理措施

2.1置换垫层法。置换垫层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或复合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部分或全部软弱土,形成垫层,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目的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置换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石垫层、土垫层、工业废渣垫层、加筋土垫层等。置换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地质条件不均匀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浅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其处理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经技术、经济比较来决定。

2.2密实法。密实法是通过振密或挤密的方法使土体密实,全部或部分消除液化、湿陷性、溶陷性,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目的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强夯法、振冲法、素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等。夯击还能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采用强夯法必须注意锤重与落距、夯击点布置与间距、夯击击数与变数、夯击间隙的合理确定,以保证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使用振冲法密实是在振冲器的高频振动和高压水流的共同作用下,使松散砂土层振密,或在软弱土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最初利用振冲器冲切下沉并振动使砂石密实,后来发展应用于粘性土地基,利用振冲成孔把粘土冲出,置换砂砾石并振密形成碎石桩体,与原地基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改善变形性质。因此,该法可适用于处理松散砂卵石、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根据土层条件不同,可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量、提高地基抗液化性能、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坡的抗滑稳定性。

2.3化学法。化学法是通过向土体中灌入或射入、拌入化学固化材料在地基中形成增强体,以达到地基处理目的的方法。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灌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

注浆法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液注入地基的裂隙或孔隙中,经一定时间浆液与土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结构致密、强度大、防水防渗和化学稳定的增强体,与原土形成复合土体,达到加固地基、防渗堵漏的目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岩基、砂土、粉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和一般人工填土层,也可加固暗浜和使用托换工程中。根据流动浆液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一般可将注浆方法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三大类。

深层水泥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谁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机理主要是水泥与软粘土混合后与土中水产生水化和分解作用,首先生成氢氧化钙和含水硅酸钙,两者均能迅速溶解于水,逐渐使土中水饱和形成胶体;同时由生成铝酸三钙,促进早凝增大强度。另一方面水泥颗粒表明重新露出,再与土中水作用形成水化物,并继续反应形成水泥土。水泥土的力学性质与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种类,龄期,土的含水率,土质成分,搅拌的方法和时间等均有关系。深层水泥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粉质 粘土和低强度的粘性土地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物振动,无噪声,无泥浆废水污染等特点。

2.4桩土复合地基法。桩土复合地基法是通过专用施工机械在被处理土中钻孔,孔中填以强度较大的材料,起到加强地基的作用,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石灰桩等。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是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加水拌合,用各种成桩机制成的具有可变粘结强度的桩型通过调整水泥掺量及级配,可使桩体强度等级控制在C5~C20之间变化。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设置的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CFG桩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石灰桩是指用人工或机械在地基中成孔后,灌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或在生石灰中掺人适量的水硬性掺和料,如粉煤灰、火山灰等),经振密或夯压后形成的桩柱体。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土与生石灰的离子交换反应、凝固反应和成桩时的挤实作用等改善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石灰 桩和周围被改良的土体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以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石灰桩处理地基的主要机理是生石灰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降低土体的含水量。生石灰的吸水量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是CaO水化所需的吸水量,另一部分是生石灰的水化产物Ca(OH):的孔隙吸水量。生石灰的反应过程翻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能使地基土温度提高,产生汽化脱水现象,降低地基土的含水量,从而减少土的孔隙率,增加土的密实度。生石灰的反应过程伴有体积的显著增大,挤压桩间土体,使得桩间土大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第2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2007〕58号)精神,切实做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市政府决定对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排查项目

公路交通:市内三级以上等级道路及其途经的城河、漷河、薛河、北沙河、界河等河流的大型桥梁。

水运码头:*市岗头港。

水利设施:马河水库、户主水库、户主东库、自来水公司等。

电力设施:区域内的工矿企业自备电厂、变电(站)所。

城市基础设施:*市燃气总公司、热力公司、在建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住宅小区。

煤矿:市属8家煤矿。

二、排查时间

第一阶段(2007年11月20日前完成)由各责任单位汇同市安监局对上述项目及企业至少组织两次督查,于11月16日前,将督查情况报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20日前,将督查结果报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第二阶段(2007年12月10日前完成)由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突出问题和重点企业进行复查,并将工作总结于12月15日前,报告*庄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排查内容

(一)使用中的重大基础设施的管理、运营维护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承担维护保养、检查评估等日常管理的单位是否明确履行了职责,设施状况记录(台账、档案、数据库等)是否健全。

(二)在建重大基础设施的立项审批程序是否完备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资质,是否履行了职责,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质量和安全监管是否到位。重大基础设施是否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否按要求进行了“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验收,是否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适用于要求取证的行业)。

(三)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单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隐患排查评估机制,对涉及安全的重要参数是否长期监测跟踪和定期分析;对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是否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做出结论;对存在的重大隐患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范、补救措施。

(四)重大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维护依据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与当前实际运行状况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强制性标准、规范是否得到严格执行。

(五)重大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是否到位,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否齐全,应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满足快速响应和紧急处置的需要。

四、具体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杨位明同志刚为组长,副市长侯宗伟同志为副组长,市发改局、安监局、交通局、建设局、经贸局、煤炭局、水务局、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市发改局,由王广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敦岩同志兼任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日常事务及联系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本次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第3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1992年——1994年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硅胶棒,以下简称埋植剂)在育龄妇女中的广泛应用,因使用期满及其他原因而需取出者增多。由于埋植对象的体质、埋植深浅不一及位置偏移等原因,常规采用蚊式血管钳取埋植剂,存在埋植剂折断率高及取出时间长的问题。笔者于2005年3月——2011年8月采用直视钳穿输精管绝育术的方法及器械用于皮下埋植剂取出术,发现具有简单、方便、快捷、折断率低、受术者痛苦少、取出成功率高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站2005年3月——2011年8月因有效期满而取出皮下埋植剂216例。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8例,应用输精管直视钳穿及器械;B组108例,应用小弯蚊式血管钳。手术由专人操作,专人负责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埋植剂断裂情况。均无手术禁忌症。

1.2手术器械5ml注射器、手术刀片、输精管皮外固定钳、分离钳。

1.3局麻方法摸清埋植剂分布的位置、深浅及根数。常规清毒铺巾,用5号针头抽吸0.5%利多卡因在拟切口处(埋植剂植入处的未端或埋植剂棒距最近端往上3-6mm,两根皮埋棒线之中点处),皮下做8-10mm的小皮丘,调整针头方向,分别在埋植剂近未端下方偏外侧推注麻药行浸润麻醉,并用纱布块轻揉浸润处,使局麻药浸润均匀并减轻局麻药造成的局麻水肿,便于取出。

1.4手术方法将埋植剂的一根下端提于左手中指和拇指之间,中指上顶,食指下压,使其尽量固定于上臂内侧皮下表浅位置,用皮外固定钳在埋植剂近入口3-6mm处,将埋植剂连同绷紧的皮肤套入皮外固定钳钳圈内,抬高钳尖,将近切口处皮肤下压,使钳圈前方的皮肤张力尽量增高,以便使埋植突出,然后在此处最突出处沿埋植剂同一方向用刀片轻轻切开皮肤,用分离钳分离皮下组织使埋植剂充分,再用分离钳单叶或双叶紧闭,钳尖朝上挑出埋植剂一端,用分离钳轻轻钳住埋植剂端,再轻轻松开皮外固定钳,顺势取出埋植剂;将另一根用左手中指、食指、拇指移至切口处固定于浅表位置,从原切口用固定钳把埋植剂连同其周围的皮下组织套入钳圈内同法分离取出。

1.5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从局部麻醉开始计时至埋植剂取出完毕。②术中出血量:按完全染湿折叠为4层,面积为1cmx1cm的普通纱布出血量为0.08ml标准,计算术中出血量。

2结果

216例均为一次手术一个切口取出埋植剂,取出率为100%,观察组平均取出时间、折断率、术中出血、术后伤口疼痛及皮下瘀斑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及尺神经损伤,见表1。

3讨论

第4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一、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的法律依据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下称《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2007年10月23日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在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的联系和配合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对《暂行规定》作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级检察机关的职责职能,强化了可操作性。以上文件的颁布施行为检察机关同步介入事故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介入人员的地位及职责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查办其背后涉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陷于被动地位。

二、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的困惑

(一)介入人员地位不明确

《暂行规定》要求,事故调查组邀请同级检察机关参加重大责任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和检察机关所派人员应当积极配合,紧密协作,在事故调查组的领导下,各自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但是检察机关所派人员是否属于事故调查组成员存在异议,导致介入过程中与事故调查组关系定位不清,影响介入效果。实践中,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多数是作为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单位之一,在调查组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具体的事故调查工作,并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字。这样,检察机关在事故调查中的地位含糊不独立,直接后果是“种好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

(二)介入任务不清

《实施办法》明确反渎职侵权部门作为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工作的职能部门,但是对检察机关参与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却界定为受理举报、接受线索;发现并侦查职务犯罪;审查逮捕;提起公诉等,造成反渎职侵权部门在介入过程中职责含混不清,影响了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的效果,不能同步开展检察调查掌握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手资料。

(三)立法过于宽泛模糊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7月26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对罪的立案标准作了明确、具体的释义。其前7条较好理解,但第8条“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第9条“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较难把握。由于没有明确具体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认识不同,掌握政策不同,对一起案件认定也就不同。第8条规定的立案标准是渎职犯罪行为造成的非物质性损害后果,其表现形式不像前7条规定的危害结果那样具有直观性和可计量性,而是要通过对社会动态(群众反映、社会秩序等)的综合表现才能呈现出来。第9条的“遭受重大损失”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在犯罪后果的解释上,我国刑法历来坚持客观化的立场,主张犯罪构成中的物质损失限于直接损失,不包括所谓间接损失;要求损失的认定需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而不是基于大致推断。非物质性损害结果渎职犯罪因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尽管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但却没有达到现行立案标准中损害结果的硬性数额规定,造成对此类渎职行为在立案、侦查、、判决等司法认定方面,面临诸多难题和尴尬局面。

三、检察机关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工作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介入事故调查的法律定位

检察机关事故调查是司法调查,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总体上是行政调查和行政归责,因此事故调查不能代替检察调查。检察机关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参与事故调查但不是事故调查组成员,要立足检察职能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实践中,生产安全领域的监管部门为安监部门、消防安全的监管部门为消防机构,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其调查组的牵头部门也多为相应监管部门。而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方向即为上述监管部门,二者关系属于天然对立。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可见,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成员仅限于行政机关,对于检察机关则属于被邀请参加事故调查,并非事故调查组成员。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及其所派人员应当独立参与重大责任事故调查。但独立并非对立,仍应当强调检察机关与事故调查组要互通情况,协调配合,形成打击合力。检察机关的同步介入调查不仅是调大安全事故背后的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职务犯罪行为,更多的是最大限度地掌握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始资料,防止有关部门在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销毁证据、涂改证据、串供等不利于刑事侦查的不法行为,加强对重大安全事故背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行为的事前、事后监督。

(二)《事故调查报告》中增加安全监管部门责任认定

根据《暂行规定》的要求,事故调查组召开的有关会议,应当及时通知检察机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和检察机关在事故调查和案件查处工作中,要互通情况。对于检察机关调查中发现安全监管机关有关人员有渎职行为、涉嫌渎职犯罪的,检察机关介入人员应当根据案件查处情况进行准确论证,并向事故调查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报告》中应当根据检察机关的意见明确表述安全监管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认定和处理意见,为检察机关依法立案查处事故所涉渎职犯罪打下基础。

(三)尽可能完善立法

1.形成统一的事故类型、等级标准。对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也参照《条例》的规定按照死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区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并且,检察机关介入重大责任事故中的“重大”不应当界定为事故等级,而是对责任的界定,区别于一般行政责任。必须明确渎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查清造成损失后果的具体行为究竟是哪个或哪几个。造成渎职罪损害结果的责任人员,应按照其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渎职罪责。侦查取证时应注意划分直接责任人员和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而且还要划清直接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2.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对非物质性损害结果进一步具体化。由于渎职罪非物质性损害结果相关条文的概括性,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或不完善,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改进。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总结过往判案的基础上,使这些非物质性重大损失获得进一步类型化和确定化的规定。明确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遭受重大损失”等模糊性用语的法定情形。对于渎职侵权的“情节严重”应采取列举式规定,凡是符合明确规定的“情节严重”就必须排除适用“免予刑事处罚”、“宣告缓刑”。此外,还应具体规定与犯罪情节相对应的量刑标准,合理设置量刑幅度。

(四)扩宽渠道,强化监督

在城市化建设经济发展大局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未批先建的现象,致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知情,必然导致监管缺失的情形,给查办渎职犯罪带来困难。为此,检察机关可以在重点的生产、经营企业或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立检察联络室,派驻专门的检察工作人员,近距离、直观地对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法律监督,对那些规模较小、管理与设施较为缺乏的生产经营企业容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进行事前预防。

参考文献:

[1]陈冰琪:《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结果初探》载于2010年8月《法学研究》154-155页。

[2]李文生主编,《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107页。

第5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务犯罪 初查工作 问题分析 解决对策

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针对经审查可能存在职务犯罪的线索,为判明该线索是否具备刑诉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必要的初步调查①。初查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立法上的不足,使得初查制度仅成为检察机关内部而且并不完善的工作程序,特别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不具体,造成了操作程序混乱、违法执法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及反腐败工作健康、深入开展。笔者就实践中遇到的初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同仁参考。

一、职务犯罪初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务犯罪的初查包括线索的受理、管理和必要的调查等环节,其操作程序体现在高检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诉讼规则”)规范性文件中,但该文件对初查程序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就初查活动深入的程度做出具体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线索受理环节的“一家之言”

诉讼规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有关机关或者部门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是否立案的案件线索……,由侦查部门自行审查。”从本条规定上看,如果有关机关或部门在是否立案问题上与自侦部门意见不一致时,由自侦部门决定是否立案。目前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对有关机关或者部门移送的线索,在审查环节上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程序性规定,或者由部门负责人审查认定,或者由承办人员审查认定,既没有受理登记表,也没有审查登记表,更没有相应的监督程序。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具体负责审查该线索的工作人员由于与线索涉及的人员有利害或者利益关系,出于私心,对于明明构成犯罪并应由本院管辖的线索,却说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属于检察机关主管或者管辖。

(二)侦查部门自行发现线索的管理呈无政府状态

诉讼规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还做出了“侦查部门查办案件发现的案件线索,由侦查部门自行审查”的规定,这个规定也缺少具体的管理程序。实践中,一些侦查部门的工作人员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往往把自行发现或在查办案件发现的案件线索据为己有,既不报告部门负责人,更不主动登记备案,有些工作人员甚至掌握了线索几年也不查处,自己什么时候喜欢查就什么时候去查。由于目前检察机关对查办案件发现的案件线索没有实质性的管理规定,这些案件线索实际上由发现的具体办案人员“保管”或者“管理”,办案人员发现后不向部门负责人报告,他自己想初查、侦查时再填写初查计划表,该线索才列入“管理”。如果他不想初查、侦查,也不告诉别的办案人员让他们去初查、侦查,那么,该线索就等于不存在,也就谈不上管理了。

(三)调查环节存在的问题

1、“初步调查”有“初步侦查”倾向

《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拘传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在立案后才能使用。诉讼规则又规定,在举报线索的初查过程中,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可见,传唤、拘传应当属于立案后才能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侦查措施。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在初查阶段仍然存在着对有关涉案人员使用“传唤”和“拘传”措施,这种“初步侦查”的倾向检察机关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2、对重大犯罪线索的漠视

在初查阶段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明发现重大犯罪证据,侦查人员却装作没有发现,不将该证据调取回来;明明发现或者找到重要证人,侦查人员却不主动找他制作证言笔录,并称查找不到该证人,或者在做笔录时作选择性记录,对证明犯罪的证言故意忽略不记。这种情况法学界称之为“视证(人)不见”现象,这种现象在检察机关是有个案发生的。究其行为动机,有各种各样:或者是侦查人员与被查对象有某种特殊利益关系而;或者侦查人员喜欢搞权钱交易,企图留下一手以便与被查对象做非法交易;或者侦查人员对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不满,不希望案件办成功而故意把线索隐蔽或将案件办“砸”等等。

3、对不立案情形监督措施的缺失

诉讼规则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侦查部门对举报线索初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需要制作审查结论报告,提请批准不予立案。但实践中只对符合立案的才制作审查结论报告,提请批准立案侦查。对不够立案的却没有按照该条规定执行。目前检察机关的各种内部监督或者内部制约机制则缺少对不予立案的线索初查的关注,近年来一些检察机关对举报线索进行评估的做法也往往没有把已经初查过的线索作为评估对象。这样,对经初查不予立案的线索,办案人员如果有行为或者其他违纪违法行为就失去了必要的补救措施。

二、职务犯罪初查阶段的制度完善

加强初查阶段的制度建设,是解决初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检察人员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要解决初查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和初查工作管理机制,强化立案前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规范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和初查活动的管理,要结合案件线索管理和初查工作的特点,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1、明确初查阶段必须坚持的工作原则

第6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进针处; 愈合时间; 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22-01

糖尿病患者普遍需要通过输液来抗感染,改善血供,营养神经等,糖尿病患者普遍血供不好,高糖、高脂、高压造成血管硬化或细小[1],由于住院时间长,从入院到到出院当天,输液频率每日二次、每日三次、每日四次,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性的使用血管,穿刺技术要求高,此类病人留置针也常用,留置针也要及时更换,预防感染,严重则可致坏疽。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糖尿病患者均是住院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27-94岁。40例非糖尿病患者均是住院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30-87岁。住院期间患者都进行输液治疗,对他们输液的进针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发现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进针处愈合时间要长12h以上。

2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机理

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2];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血流障碍,血管硬化、血管弹性下降,形成血栓,造成血管闭塞,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局部组织营养不良[2]。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伤口的愈合也是重要的,观察高血糖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平稳或者下降的病人的愈合率高[2]。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血脂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更明显[3]。

3 创伤修复过程

机体对创伤的反应包括以下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a、炎症反应阶段b、成纤维细胞的增值c、毛细血管增值的d、结痂组织形成e重新上皮化[4]。

创伤愈合实质包括三个时期,反应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a、炎性渗出期:(清创期)此期主要是凝血加炎症和清洁;b、增生期(肉芽生长期):此期主要是新生血管生成和肉芽形成;c、疤痕收缩期:此期主要是伤口收缩加上皮形成[4]。

4 糖尿病患者进针处愈合时间长的原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长期处于高糖状态,血液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血流障碍,致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进针处的愈合,使得进针处愈合持久,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会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坏疽。

5 对糖尿病患者的创面进行保护

5.1 注意外部环境: 保证病室环境、床单及病人皮肤的清洁。进针处周围的皮肤可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而后用棉球拭干。应避污染到进针处。保护进针处,预防感染。

5.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进针处受压,患者注意勤翻身,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必要时使用支被架。因糖尿病患者血供不好,指导患者运动练习,是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静脉回流障碍致使组织血供障碍,卧床时抬高进针的肢体2-5分钟,促进静脉回流。

5.3 合理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贫血者,轻症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重症,应间断输血,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锌。研究资料证实,周围血管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高粘滞状态,因此,应限制高脂饮食,提倡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少食辛辣炙、膏粱厚味,饮食坚持清淡原则[5]。

6 治疗和护理

6.1 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自我监测、教育及心理疗法[6]。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最好固定一名医生,使其了解你的病情,便于指导。

6.2 积极治疗血脂异常。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6.3 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运动方式应采取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6.4 调整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5 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6 不吸烟,不饮酒。 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6.7 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7 健康教育

7.1 积极参加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嘱病人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7.2 经常监测血压,明确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发现高血压后应高度重视,进行有效治疗。

7.3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调节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食盐,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7.4 避免情绪波动-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血压、血糖波动。

7.5 减轻体重-这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

7.6 慎重选择药物 。

8 体会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血液系统的改变,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输液时随时观察病人,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渗液,慎重选择用药,注意保护血管,特别要注意进针处的保护,避免感染,随时巡查病人,注意观察病人,嘱咐病人注意保护皮肤。

参考文献

[1] 童奥.糖尿病足新治疗模式下的护理思路[D].

[2] 杨彩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疗新进展[D].

[3] 关小宏.糖尿病足及其筛查[D].

[4] 吴石白.以“分子创伤学”理论正确认识糖尿病足创面处理与组织修复[D].

第7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一、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

1、在配合办案过程中,法警思想不重视,组织纪律涣散。一些法警在思想上掉以轻心,忽视防范。尤其是长期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法警思想上会有所放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突发性事件看似偶然出现,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配合自侦办案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事件发生,事后细究都会找到令人深思的安全漏洞。比如,没有仔细检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违禁物品被随身携带。

2、硬件设施落后,安全防范手段简单,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配合自侦办案是法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因此对硬件设施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检察院办案场所、监视居住场所的硬件设施仍不能达到规范化标准。虽然近几年,高检院先后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等一系列司法警察工作规定,但许多规定比较原则,法警如何看管和押解,各地检察院仍然在摸索着执行。一些基层检察院并不能完全按照现有规定执行,如存在在配合自侦办案时法警力量不足、看管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看管或者押解的动作不规范等情况。

3、法警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检察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法警工作内容随之不断扩大,法警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对法警的选拔没有统一标准,现有法警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一些人法律知识缺乏,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平时又缺乏训练,业务技能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年龄偏大,跑不赢,打不过,较难适应法警工作的严格要求。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的发生,一般在事件发生以前没有何征兆,不能预见或者难以预见,发生比较突然,难以及时、有效应对。

2、紧急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发生后,必须依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妥善有效的处置,否则会发生严重的、难以挽回的损害结果。

3、影响广泛、后果严重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发生后,会在一定区域内乃至更大的范围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且如不能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1、文明执法的原则。司法警察在执行配合自侦办案任务时,是代表国家和检察机关行使职能。法警只能在职权范围内执行公务,不能因为他们是涉嫌犯罪而不讲文明,不讲职业道德。是否贯彻文明执法原则,是检验司法警察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标准,也是国家文明程度、人权保护在执法环节的具体体现。

2、依法处置的原则。法警执行看管任务时出现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以及押解过程中出现犯罪嫌疑人企图脱逃等情形时,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对象、场合、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慎重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做到有法、有理、有效。尤其是使用武器、械具和采取强制措施时,更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

3、确保安全的原则。司法警察在配合自侦办案任务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应以保障办案安全为基点,这是配合自侦办案工作的根本原则。在配合自侦办案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应考虑是否危及办案检察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处置突发事件时也应首先从保障检察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出发。

四、突发事件的主要应对措施

1、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司法警察、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需形成联防机制,防微杜渐,从而提高安全系数。自侦部门对于情绪波动较大、身体有严重疾病的、有危险倾向的犯罪嫌疑人,应提前通报法警部门,以便重点关注,妥善布置警力,早作防范,保障自侦办案的整个过程安全顺利。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处置流程。将所有的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杜绝安全事故的前提条件。实践表明,在配合自侦办案过程中,执行看管任务时出现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以及押解过程中出现犯罪嫌疑人企图脱逃等情形,往往是由于对潜在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排除所致。因此,必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司法警察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抓好执行看管任务时的每一个环节。

第8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差异性”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任务驱动

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我们也寻不到一种适合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差异性”教学的背景

1.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异,可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学的要求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教师对不同情感水平、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则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络上、游戏上;而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他们厌学的情绪。

2.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更有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无视纪律,在计算机课上一点都不愿意动手。而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因为他们喜欢上网、打游戏,从而没有心思花在学习上。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关键是动手操作,所以在课堂上这部分学生能很快就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完成之后就想着打游戏,从而导致其他在学习的学生心神不定,不能及时掌握课堂知识,这就导致笔者想进行“差异性”教学的研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差异性”教学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采取“差异性”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有以下一些观点。

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对于有学习挫折感、厌学的学生,最佳方法就是唤醒他的学习兴趣。但兴趣从何而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自己的进步,学习有进步才会有兴趣,有兴趣就会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挫折感才有可能慢慢减少,厌学的情绪才会消失。行为科学认为,对人的激励必须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给他信心,他就有信心取得成功,就会去努力。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获得表扬的机会、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等,这样会使部分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的指导也会欣然接受。如果失败,会使部分学生产生放弃或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

比如,在学习Word 2003这一章节时,正好快到圣诞节了,笔者就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自己做一张卡片送给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做完后笔者用打印机帮他们打印出来,让他们把卡片送出去,设计得特别好的卡片还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学习,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涨。

2.实施任务驱动,精心设计任务内容

任务的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教材中的每一章或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设计成一个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或者包含着由旧知识引申而来的新知识,对学生而言,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在设计时,笔者把任务分配成“基础任务”“提高任务”和“挑战任务”,即低、中、高三个层次。“基础任务”是指学生能进行本节课上最基本的上机操作;“提高任务”是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很少的电脑操作,需要学生动点脑筋的;“挑战任务”则是能让学生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操作,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此时就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尝试,进而探究一些未知领域,即自主创新了。通过这些任务来鼓励学生层层推进,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都能得到提高。

例如,学习PowerPoint 2003这一章节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学生自己的探索性实验所验证和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试验了解不同的动作方式所带来的动画效果差别。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在课后,我还鼓励学生用PowerPoint 2003给我做课件,真的有学生主动找我并且还帮我做了一个不错的课件,并应用于课堂中,这给了学生极大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让学生帮助学生

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知识接受能力会有差异性,有些学生接受快,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慢,动手能力较弱。这就可以让那些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组长,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为组员。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个组长配2~3名组员,让操作能力较强些的学生做组长,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尽量让每组集中坐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小组合作完成,当学生有困难时,组长可在同组中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进行指导。通过这样,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提高。实践证明,这样不仅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适应教学的进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且也让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知识,能力与自信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学生完成效果检验与差异性评价很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同时,在评价体系上也要相互协调补充,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催化剂。“小组评价+个人评价”是不错的评价方式,符合多元特点,评价真实、全面。任课教师先对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审查,每一次评选出若干优秀小组和若干件优秀的作品,让全班学生共同学习参考,并布置若干个类似的新任务供学生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作品中比较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课堂进行分析和解决。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检验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清学习思路的过程,一个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的过程。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单能上好课,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基础扎实,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应答,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从而促使思维活跃,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四、实施差异性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划分到低层次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切忌把任何一名学生长期置于低层次中学习,对于低层次学生,我们要鼓励他,让他知道自己能够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否则会对他心理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3.要注意各层次的连续性

“差异性”教学并不是把各层次机械地分开,低、中层次教学只是一个阶段,他们最终应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衔接,保持其连贯性。要让每个学生明确该层次的目标、要求和学习重点,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努力向高层次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进取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9篇:茶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强度;温差裂缝

Abstract: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crack problem is very complex, it involves and engineering structure of related aspects.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bas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crack control was discussed, and the colleagu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mass concrete; Strengt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rack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总面积:1304.97m2,主体结构为35.1m(长)×18.7m(宽)×17.0m(高)的筒形结构,混凝土直形墙最厚2.7m、最薄2.0m、顶板厚1.3m;混凝土方量约4250m3,钢筋用量约541t;屋面结构找坡i=3%,现浇天沟,有组织排水。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尤其防护大门与混凝土墙体间隙不大于2.5cm。墙体外表采取压花板保温隔热材料措施进行隔热处理。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①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泥用量;②选用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并严格控制含泥量,同时选用细度模数>2.5的中、粗砂;③掺加粉煤灰及缓凝型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改善和易性,减小水泥用量,同时可推迟混凝土初凝时间,减缓水化热释放速度,本工程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将混凝土初凝时间调整为5小时±20分钟为宜,有利于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④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结合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特点和设计要求,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14cm之内,以减小混凝土泌水及保证混凝土的强度;⑤试配多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温度计算,选择符合要求一组作为正式混凝土配合比。

(2)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由于混凝土施工处于气温较高季节,可通过搭凉棚浇水降低骨料(特别是碎石)温度,避免使用刚出厂的高温水泥以及降低搅拌用水温度等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此环节派人到商品混凝土生产商处进行监控,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

(3)混凝土成型工艺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特征,在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温度要求(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的情况下,该基础混凝土采取连续作业,一气呵成的方法施工,以满足结构整体浇筑的需要。

1)混凝土供料方式

①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下料的方式施工;②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必须经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③水泥:选用强度等级42.5MPa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不得超过300kg/m3,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且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在使用水泥前,必须有水泥检测试验报告,对不符合要求的劣质水泥应禁止使用;④砂:选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设计强制要求);⑤石:选用20~40mm粒级的碎石,含泥量不超过1%(设计强制要求);⑥水:采用市政自来水;⑦各等级混凝土配合比,均由实验室通过试配确定后提供施工配合比,拌制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2)混凝土浇筑方法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本工程分为三个施工段进行浇筑。第一段为基础段,即从基础底到设计要求留设的施工缝-0.200m处(混凝土方量约800m3),第二段为直形墙部分,即从-0.200m到+14.930m施工缝处(混凝土方量约3400m3);第三段为屋面板部分(混凝土方量约850m3);从混凝土的方量上看,第一和第三浇注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点为第二段,最大方量的施工段(-0.200m至+14.930m处直形墙)的混凝土工程量约为3400m3左右。按所需浇注混凝土的周长计算,每50cm分层混凝土方量约100m3,混凝土输送泵每台10-20m3/小时输送混凝土计算(考虑影响混凝土运输所产生的各种因素),准备两台混凝土输送泵,一台作业,其中一台备用,按平均15m3/小时计算,每层浇注时间为3小时左右,既可以满足混凝土的接缝问题,由可以满足架设模板的时间。按每3小时浇注100m3计算,最大方量的施工段连续浇注,保证5~6天就能够顺利完成,并且能满足设计对于工程的总体要求。

3)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首先注意分层,按500mm分层,采用踏步式斜面分层,使混凝土沿基础和外墙全高均匀上升。因墙体较高,浇筑墙体须设置串筒,操作人员可下到钢筋笼里面振捣。在上一层混凝土凝固前必须将此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得随意留设施工缝。每隔500mm左右插一次振动棒,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漏振,达到均匀振实。振捣次层混凝土时振动棒插入上一层不少于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及不再有显著的沉降为度,振捣时间约20~30秒。混凝土表面泌水要及时排除。振捣顺序应先低标高部位再后高标高部位,在交叉处节点位置的钢筋较多,有几层钢筋,注意不要漏振。

4)表面处理及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1天后,对混凝土直形墙挂麻袋或塑料布覆盖和浇水;②抗渗防水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护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④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计算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天气平均温度约30℃,混凝土出罐温度及入模温度预计不大于28℃。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根据承台、底板C35、S6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约为300kg,混凝土比热C=0.97(J/kg.k),混凝土密实度2400kg/m3,42.5MPa水泥每kg水化热Q=461KJ/kg,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板产生温差裂缝,应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绝热温升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1)和设计要求的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部最大温差不宜超过25℃。根据计算,本工程墙体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三天以后内部最高温度,当h≤2000mm内部最高温度可达56.313℃,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草袋,其表面温度可达到40.78℃。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为:56.313-40.78=15.533<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为:40.78―33=7.78<25℃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小于25℃,满足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温度裂缝要求。

四、混凝土抗裂缝处理方法及测温方法和处理

结合本工程特点,在浇注混凝土前将ф40的镀锌管按纵横向@650敷设(不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进水管接市政自来水,出口接到储水池,通过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采用内外养护的控制方法,混凝土内部采用每天不间断的循环水养护,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达到设计的抗温度裂缝要求。重点要加强混凝土成型后1~3天的养护,延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为了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必须做好新浇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1)测温工具:采用酒精温度计

(2)测温孔的设置及测温方法

在沿混凝土直形墙中部竖向@4000敷设一条约17M长(建筑物总高)的ф25的镀锌管作为测试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测温孔,并编号做好标记,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保温塞堵上空后即可进行测温,必须安排专门人员对每个测温孔测温,每两个小时进行测温一次,制作好测温记录表记录下测温时间和每个测温孔的温度。将测温结果即时反馈到技术部,是否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3)测温孔的处理:当停止测温后,测温孔内用1:2水泥砂浆(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内掺水泥用量的4%的108胶水,水灰比为0.3分层捣实灌孔、养护,每300mm为一层,用硬木棍或细钢筋用力捣实。第(2)种方法则可以不处理,但成本投入大。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决定采用第(2)种方法进行测温控制。

五、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