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预防医学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医学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医学培养方案

第1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的基础。

一、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普遍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模式。实际上,由于这种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重理论、轻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养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工作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2)重样本、轻操作。学生对单证的认识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单证样本,而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不知从何下手。(3)重典型、轻变化。外贸单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在不同贸易条件下所用的单证种类不尽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贸公司在某些单证的缮制格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单证之间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引导,将会影响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学生英语水平低,获取外界信息能力较差。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应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可以自主地阅读各种国外资料,以便及时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和各个贸易国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特定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学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练地用英语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又要准确及时地用英文来缮制进出口合同并处理各种单证和信函,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对口岗位就业难度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企业需要那些业务能力强、工作上手快的毕业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实训主要局限于校内实训,以纸质资料和实训软件为主对相关贸易环节进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单一的校内实训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整个流程,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熟悉并正确操作每个环节,这主要源于实训课时不足、相关实训设备老化及实训资料、软件更新及升级方面的滞后,因此,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现行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了解,而实际上,对国际贸易业务的众多环节的学习是需要较长的实训周期的。因此,相当数量的考试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外经贸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或由其他专业教师改行而来,缺乏实际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在授课方面倾向于纸上谈兵,这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瓶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很难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这种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是“理论扎实,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对口的工作岗位,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高职高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加强实训环节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一是按大类实施模块教学,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及校外各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各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三是各门课程之间学科内容有机衔接,设置综合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反映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需要更多的既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专业人才。随着阿里巴巴等国际贸易平台影响力的扩大,大宗的国际贸易可以借助于该平台达成,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英文商务谈判和英文书信的撰写能力,因此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

(三)努力推行多证书制度,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由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构成的多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基于国际贸易岗位职业能力的“岗证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英语A级证书,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并积极考取由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组织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以促进学生就业的国际化。

(四)以“双师型”为目标,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第2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医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4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48-0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in medical college

QIU Peihong LIN Li YE Faqing

School of Pharmacy,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imes at problems on training and practice shortages, lack of innovative awareness in training sch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Combined with the position and education traditions of school, resources including subsidiary hospital, own enterpri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ternship bases will be fully used in order to turn discipline advantage into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teaching link from practice and training to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are carried on the reform and to construct a new education program for pharmacy talents.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plan; Create and practice

近几年,随着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3]。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4]。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构建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是指组织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场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由野外见习、企业实习、医院实训实习及毕业专题实习等几部分构成。

1.1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见习基地,在大二开学的第一周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野外见习,通过一周野外见习,学生对中药的生境、生态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既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 企业实习

利用药学院自身科研优势成立浙江格鲁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为学生了解市场与现代医药企业的运行、树立市场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产业单位承接业务,采取项目分拆、工程师带教指导、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方式,以实现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企业提高效益的良好互动。自办企业聘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也成为学生兼职导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产业技术知识。同时学院建有温郁金GAP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目前已经成为集“教学、科研、实习、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科服务平台,每年都能接受数十名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温郁金GAP基地实习,使学生了解道地产区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质量控制,并掌握道地药材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学生通过企业的实习,在接触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前接触到产品和市场知识,并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3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

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对当前课程进行引导,能将学生引入创业教育领域。当前,高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面对较大复杂性,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化更明显,无法促进教学组织工作的实施。所以,在新形势发展下,要渗透新理念,以达到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包括的知識较多,其具备的就业范围更广。在当前人才培养目标下,重点实现制造生产,增强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创新意识,保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以及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高职机械和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各个方面都提出要求,在就业期间也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当前发展下,需要以学生的专业要求作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化,保证学生为自身选择出有效条件。

二、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方案

基于我国的教学标准发现,对学生个性差异性还没有过多关注,也没有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该发展下,需要对教学工作内容进行细化。比如: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基于专业的基本要求,实现合理划分。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专业,促使专业能力的扩展性,为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合理的发展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实现差异化人才培养,要对课程进行分级,保证能满足学生的职业要求,也能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学分,实现不同等级的考核。因此,在该发展方向下,需要为其构建合理方案,以保证在以后教学中为其提供参考意见。

(一)公共课

公共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增强技能的基础条件,能促进学生的长期进步和发展,也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该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需要是将其渗透到实践教学中,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计算机应用与操作,重点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学生要掌握软件的应用,并在实践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应用技能。在公共课学习中,还可以增加法律知识以及经济法课程等,从而为学生创业提供方便。

(二)专业基础课

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课程,能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发展。在机械制造学习中,需要掌握普通切削加工、电加工以及成形加工等技能,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还无法把握。面对多种变化的工作岗位,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程,使其在短期内适应。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对其分级教学。第一,掌握基本原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增强,保证在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下为其发展创造条件。第二,掌握一些安全用电常识,能够充分分析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也能学会使用相关的电气测量和维修工具等。

(三)专业课与专业技能课

促进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程思路的优化改革,能引导学生自主选课,也能使学生根据岗位对专业课程自主选择。如:学生要从事常规的机械加工工作,可以学习机械加工工艺、高速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要从事增材加工方面的知识,可以选择三维建模、快速成型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在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期间,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

(四)选修课与素质课

为了能在多方面满足学生需求,需要加大选修课程的数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比如:在高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中,可以增加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对知识自主选择。还需要对课程数量进行扩展,不仅将课程进行分级。

(五)创新创业实践

为了引导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可以折算学分。可折算学分在项目创新工作中,能获得国家的发明专利,对工艺设计进行优化,并促进生产与服务工作的执行。创业项目是一种独立、合作的小微企业,在实践工作中,学生写出总结报告,提出申请。同时,在创新创业中,也能积累更多经验。还要增加与机械制作和自动化专业相似的专业,构建设计兴趣小组,也要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时展下学生的差异化培养。

三、结语

第4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暑期短学期

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坚持教育创新,其中教育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1]。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的是既有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一定实践、创新和发展潜力,应用型的公共卫生人才。传统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及验证性实验课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2]。我院于2007年开设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之初,就确立了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多年来也一直不断探索和总结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预防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我系首次尝试利用学生暑期短学期(4周左右)较为固定的时间优势,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技能、科研实践技能、报告撰写能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团队为核心的暑期短学期实践教学模式[3]。既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也区别于传统的实验课,期望进一步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主动学习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对象、教师配置及时间安排

以我院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为试点,分成4人1组。此年级学生在低年级已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目前进入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对专业理论知识已有一定了解。教师指导队伍配备专业教师2名及实验技术人员2名。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清晰的科研带教思路;实验技术人员需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自如应对并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个暑期实践教学为四周时间,依时间先后分为文献查阅阶段、科研实践阶段、科研报告撰写阶段,每阶段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具体实施培养方案见下。

2实施培养方案

2.1文献查阅技能的培养

借助我系在“农药”研究方面的优势,教师以“都是韭菜惹的祸”这个案例,引出公众普遍关注的农药暴露的安全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问题涵盖环境卫生学、毒理学、食品卫生学、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对外源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过程及实验设计要点进行讲解。同时通过播放“室内装修与白血病”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研究设计中设置对照组的意义,以及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全面评价。课后教师在我校网络课程教学中心有关“农药”知识的网络作业,包括: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对健康的危害;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群暴露有机磷农药的来源、途径、特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原则以及我国目前关于农药残留的标准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的比较。同时,教师通过PPT进行讲解,并通过网络现场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常用环境毒物数据库、中英文文献检索等工具,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获取农药相关的前沿信息。课后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批阅,并给出评语。此阶段时间为一周,注重对学生文献查阅技能的培养。

2.2科研实践技能的培养

以往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中学生“照方取药”作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总结思考,不能积极深入探索实验本质和动手设计实验,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我系暑期为预防医学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学生从熟悉科研实验环境开始,了解每台仪器所能开展的实验种类,对设计方案中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做到心中有数。第一阶段开展关于GC-MS(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人群农药代谢物水平的检测工作,此次生物样本取的是人体尿液。首先由实验室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带教示范,关键操作部分着重讲解,然后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例如在对农药代谢产物的检测中,让学生亲自用万分之一的精密天平称量药品,对样品进行倍比稀释,制作标准曲线,按照操作步骤对尿样本进行浓缩、纯化、上样等,老师在旁边指导,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第二阶段对之前已用不同剂量农药染毒的孕鼠模型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掌握腹主动脉采血、学习分离血清、取脏器、称重的方法等。此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大体解剖、采集生物样本(血、组织)的方法,并逐一对每一个仔鼠的外观畸形进行仔细观察,区分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最后,对采集到的组织样本进行匀浆,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检测组织中氧化应激酶的活性。学生独立操作时,教师在旁边纠正学生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或再次作示范,并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能理性对待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措施。建议学生在撰写科研报告时,对所设立的观察指标切勿贪多贪大。此阶段的学习安排为二周,其中第一阶段(一周时间)学习人群生物样本检测,第二阶段(一周时间)学习动物大体解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掌握预防医学专业基本实验技术。

2.3科研报告撰写及汇报能力的培养

经过三周的实践,对整个实验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一周教师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方向。建议从人群流行病学或动物实验入手,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农药”方面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立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创新性等,涵盖毒理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学生根据之前通过文献查阅所获得的关于农药的信息,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确定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各有分工。最后各小组派出一位学生进行PPT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旁听学生,对设计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均可提出问题,小组每个成员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再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份有质量的实验设计方案。此阶段为一周时间,注重对学生科研报告撰写及汇报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意见

第5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加强对湖南省重点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践教学中心”等学科平台的建设,结合国内外高校调研和国内公共卫生机构走访交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理念。该理念拟概括为:①培养预防医学学生全球视野,不局限于国家和政府边界,而应客观分析全球性因素和多元文化环境中对健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提高跨文化领域交流和学习能力。②引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应急意识,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报告与预警应急处理处置效果评估等。④培养学生全球协调发展型卫生观,即“公共卫生与全球生态系统融合,自然-社会-心理-生态-健康”一体的全球多元协同卫生观”,以全人类健康为内涵,以全人类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2全球化背景下预防医学人才应急能力培养举措

2.1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注重应急技能培养

分析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情景特点,结合传统教学内容中应急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与难点,拓展和优化传统预防医学专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教育教学内容,对全球化视野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评估等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切实提升应急技能。如:指导学生熟悉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应急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训练,掌握应急储备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与情景模拟,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技术方案,独立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并提供相关预测预警信息,跟踪监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态势能力,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报告和反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及处置信息能力,协同处置跨区域、跨文化、跨意识形态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估和报告能力等。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与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预防医学专业较单一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块,优化与拓展应急教学模块,增设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教学内容,搭建层次分明、实效明显的应急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技能实践教学质量

一支稳定且与应急实践结合紧密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急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多数专任教师与公共卫生机构交流与联系不够,不熟悉公共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技能,而且应急技能训练类教材偏少且更新速率慢,导致高校教师应急教学偏重理论,应急技能实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熟悉应急流程与技能,但其科研能力与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为专任教师与公共卫生机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鼓励高校教师与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联合申报科研项目,选派部分高校教师至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短期交流与实践,从公共卫生机构选聘部分熟悉公共卫生应急技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预防医学学生前往公共卫生机构完成毕业论文,在部分高水平公共卫生机构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全方位加强应急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实践教学质量。

2.3强化应急案例教学,提升现场处置能力

第6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早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提法。这里明确了治病的几个不同阶段,即“未病”、“欲病”、“已病”。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医生不仅充当着日常治病救人的角色,也兼任了防疫人员角色。但关于两种医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近代,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更多关注于人群疾病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在二十世纪初,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成立预防医学院。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预防医学衍生出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分支。此后,两种医学走上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少了。

2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问题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分家”、“分工”,为两种医学的长足进步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学科过分分开而导致的种种问题。首先,对于预防医学来说,自从它从传统的大医学领域中剥离出来后,结合“生物,物理”等多种因素,取得了巨大作用。如,牛痘的研制成功消灭了曾经夺去数千万人性命的天花等,都是通过预防医学手段得以发现证实。其次,对于临床医学来说。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临床医学利用基础医学的不断突破,除了传统的体检诊断外,在病理学确诊等方面,有了更多准确率和阳性率越来越高的结果。人类应对疾病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是,在两这门医学学科发展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1)由于长期的重临床轻预防思路,政府投资,民间付款,大多拖到已病阶段。(2)医疗成本不断上涨,医药费用日渐提高。(3)预防医学面对诸多来自临床的新压力新问题亟待解决。

3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整合发展

随着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发展都进入瓶颈遇到困难,看到两个学科的再次交流融合势在必行。预防只有结合临床,才能紧密把握社会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原因。临床只有结合预防才能更高效有效的开展治疗工作。

3.1大力推进全科医学与社区医疗的发展由于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都在各自的专科道路上发展的越来越细,越来越精。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基层组织将他们紧密连接。一方面,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并及时上报转诊各种突发的疑难疾病或传染病变异。另一方面,直接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为预防医学的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和最基层的社区疾病统计数据。

第7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主要看他们的考试成绩,而对其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考核很少。二是高校很多教师理论教学课时多、任务重,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开设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三是实验课中关于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较多。很多高校教师在讲授专业实验课时,理论讲解的时间太长,甚至将整个实验过程写好板书,学生就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得到实验数据就算交差。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利用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何论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就思考较少。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四是现有的实验课程内容在设置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一些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分析或形成物质检测等;对实际存在的现场实验内容设置很少,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实验检测对象现场的环境基本资料等方面的获取能力培养受限[3]。

2优化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以单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学生所学的实验内容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脱节,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高校实验教学是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从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坚持预防医学实验技能训练与实验理论知识教学并重的原则,深化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着力培养预防医学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先后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数据统计与信息处理、放射生物学、放射卫生学、放射毒理学、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多门实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所有实验课程内容全部纳入到预防医学实验方法与技能实验课程群之中,并且大幅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现场应急处置模拟实验的课程内容比例,从而扎实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对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实效性。

3构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

我们充分利用湖南省示范教学中心———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的实验条件,按照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类型,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校内实验、校外实践、毕业论文”三个环节,“宽覆盖、一体化、多模块、网络化、分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新型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并且打破预防医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学科界限,真正做到了相关学科优势互补、相互渗透、无缝衔接,扎实提高了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整体水平。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如实施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有很多必修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动物做实验,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怕小动物,就是在老师的亲手指导下也不敢碰,更不要说独立完成动物实验。但是,不能因为学生畏惧实验动物而取消实验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教学老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开设多种内容相关和形式多样的选修实验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至少不影响自己情绪的实验内容,从而完成必须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化教育。同时,我们还结合相关实验安全管理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分层次开放实验室[5]。对于大一、大二等低年级学生,中心采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放部分实验项目。在每个学期第一周,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中心网站将本学期所开放的实验计划上网公布,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预约,然后还得前往中心网上预约办公室进行实名登记,并明确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事先把握好开放实验每一个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实验示范的方式具体指导,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动手机会,保证开放实验能够如期保质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于大四、大五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兴趣大、激情高,中心鼓励他们成立科研兴趣小组,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生产活动。中心定期在网站学院教师在研的科研项目研究进展,经常性吸收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学研究活动。同时,中心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撰写科研标书,在相关专业的教师指导下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或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学风具有积极的作用。

4结语

第8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基本沿袭前苏联进行,即课程设置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专业主干课程[1]。此种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范畴也不断扩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群体观念,以及岗位胜任力方面显得薄弱[2]。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革新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全新的、深度融合各种学习资源的教学学习模式。它不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定步调,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3]。翻转课堂翻转了学习过程的教与学这两个阶段,从师生角色翻转、流程的翻转到学习内容的翻转、学习目标的翻转,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面对面的教学时间,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最终聚焦对深度学习的促进[4]。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还可以和众多移动终端、市场应用,以及微课、慕课相结合,使得两者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因此,将翻转课堂实践于预防医学教学领域,逐渐为人所重视。

一、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自2013年开始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对课程的满意度上有积极的正面效应,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核心材料的掌握程度[5]。在加拿大的大学生中,Galway等人[6]在环境与职业卫生课程上设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现翻转课堂组的学生在学习体验和认知、测试成绩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国内个别学校在关于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南京医科大学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3,7]。

二、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其成功的实践推动了更深层次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为我国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施方案。

(一)分解知识难度面对预防医学专业中学习内容复杂的课程,学生在课堂时间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例如卫生统计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翻转课堂通过在线视频等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观看所学的知识内容,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暂停、倒退,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重复观看学习材料,便于随时随地学习,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8]。

(二)促进课程融合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中好的课前学习素材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知识融合,统筹安排。开设综合性、设计型的案例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冷静思考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面对讨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需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9]。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符合通科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三)加强师生互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大多数课程涉及的记忆点繁多,例如卫生毒理学,涉及较多的生物学机制,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时间花在讲解相关知识上,为核心知识的讲解作铺垫,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但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提前了解相关内容,课上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迅速进入各个知识点的讨论。多变的课堂活动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强。

三、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虽然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但是由于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距离广泛使用仍有一段距离。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大学的学习管理系统也是很耗时的,而这是翻转课堂所必需的。平衡课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评价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方面,现有的评价系统尚不能满足要求,而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翻转课堂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观看学习材料后的提问率,回答问题的采纳率以及课堂的参与率,是否能清晰准确地与同学沟通交流,是否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团队协作,是否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等[9]。另外,翻转课堂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这对网络硬件资源的配备和使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现阶段,教师虽然可以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但录制和制作精致视频短片的技术还很欠缺[10],这大大增加了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教学领域实践的难度。

第9篇:预防医学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

高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机构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随着医学模式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加之各种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越来越多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我国的卫生服务更加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对基层医务人员在疾病防控、人员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复诊、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1]。因此,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医学等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需求的挑战,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明确预防医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

预防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与临床医学相比较,预防医学具有更加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助理全科医生[2]。因此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临床专业知识,还要知晓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理论和技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由于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慢性疾病对我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我国的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注重预防的重要性,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对“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3]。目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对预防意识表现淡薄,给高职医学教育提出思考课题。而且,在传统上,对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强调临床专业技能,反而忽视对预防技能的培养。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后备军,高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必须接受足够的预防医学教育,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和预防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加强思想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将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宏观的预防理念,提高预防医学知识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价值。因此,要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明确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医学人才的挑战。

二、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培养新型基层医学人才

为了培养预防与诊疗、保健与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基层医学人才,在“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指导下[4],结合预防医学课程在临床专业的特点,加大临床与预防医学课程整合。针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与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以及心理与精神障碍性疾病等,开设基于案例的临床与预防医学交叉整合课程。根据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对人员岗位能力的要求,适量增减、整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适当增加利用社会医学的手段进行初级卫生保健,实施个人和群体的防病、保健等内容;增加有关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的内容;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以及各种新发传染病的防治。课程内容涵盖各种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及危险因素、社会危害与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多学科防治的融合,通过对诊疗技术、预防保健技术、保健康复技术和心理干预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整合,达到综合干预措施的目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课程整合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人,更要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针对基层工作主要特点,教学应以基层卫生服务、新发传染病控制、各种慢性疾病预防以及食品安全等为主,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

三、强化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关预防医学的内容体现在多个方面,很多内容较抽象,对高职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P),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典型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6]。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卫生统计学,可以利用在线上直接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课后利用多种渠道及时布置练习以巩固课堂知识,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和慢性疾病的管理,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健康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充分利用学院自身的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半理论半实践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社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营养指导、慢病管理等社区活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方案,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区工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涉及家庭成员健康的临床服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临床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性[7],依托临床知识对社区开展预防医学教育,更加深入地对临床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的理念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对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依托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开展学生的科研创新力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临床知识、综合预防知识及所学多学科的知识方法,自己参与选题,尝试社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和促进内容,再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依靠省级或校级的科研项目资助,开展设计性、综合性调查研究和实验,并协助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综述或调研性论文。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和项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疾病预防的理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