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工艺实训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工艺实训目的

第1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电工钳工车工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91-01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工程意识十分重要,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中工科专业都进行了电工、金工等工科实训,但非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科实训的比较少。我院经过对非工科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工程素质较差,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碰到诸如灯管损坏、管接头漏水等问题时往往愁眉苦脸、束手无策。为此,我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从2013级起,全院新生开展“三工”(电工、钳工、车工)实训。

一、“三工”实训目的

为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三工”( 电工、钳工、车工)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多种技能的需要以及日常生活需要,提高全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全院学生成为身怀多种技能、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三工”实训内容

(一)电工实训内容

1.安全用电常识,交流电、直流电的概念,万用表、电笔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2.了解双联开关、单开关的作用,了解变压器、空气开关等电器件的作用。

3.两段导线连接实训,家庭照明灯管的更换。

4.了解插座的结构和作用,并用导线联接成回路。

5.按下图用导线将灯泡、双联开关、单开关连接起来。

(二)钳工实训内容

1.识读简单的工程图纸。

2.了解钳工主要工作内容,了解锉刀、手工钢锯、活动扳手、手锤、台虎钳、台钻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手工钢锯锯片的正确安装方法,掌握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攻丝等钳工工艺基本加工技能。

4.掌握钢直尺、游标卡尺等量具的使用方法。

5.掌握水管接头安装方法;按下图动手制作一个工艺锤头。

(三)车工实训内容

1.了解车工安全操作技术,掌握车床的加工工艺范围和车床基本操作。

2.掌握零件外圆和端面的车削方法,掌握在车床上钻孔方法。

3.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4.按下图动手车削一个工艺锤手柄。

三、“三工”实训安排

每期实训约100名学生,实训时将学生分为3个组:A组(约34人)、B组(约33人)、C组(约33人)。每期实训一周,理论培训2天,实践操作3天。理论培训时实训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操作时分组行实训。

四、“三工”实训效果

按照学院教学安排,学院13级新生全部进行了“三工”实训。实训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动手接电路,制作工艺小榔头,车制手柄轴,对三工技能有了较深的感性认知;认识到再简单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按工艺要求一步一步动手才能完成;同时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细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对生活态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三工”实训真是受益匪浅!感谢学院提供这么好的实训机会!

五、结语

高职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而职业技能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院对非工科学生进行“三工”实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树忠.金属工艺实训指导.科学出版社.2010年.

第2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工实训;现状;对策研究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其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维修、检测、工艺设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维护、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断向好。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毕业后从事电工的高职学生保持着稳定的高收入,比其它生产线上的工人入门工资高三成。而且在一步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证书后收入更是显著增长。面对这么好的就业形势,学生能否把握机会呢?通过对我们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只有10%的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企业的考核,最终从事电工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学生机电专业毕业,并不能胜任电工工作,而需要在工厂再学习,再培训,再考核,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电工。笔者反思,高职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

二、高职机电类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的不足,自然影响到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来走向社会,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二)缺乏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训练是学生接触电工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始,是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阶断,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基础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熟练掌握电工的操作技能;没有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就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岗位。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90%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的电工基本功训练。这些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电工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将基础性的基本功训练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对一些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训则安排大量的时间,轻基础训练,重综合训练。殊不知,机电类的学生,面向的岗位群,是各种电类的操作工,维修工,毕业后大多数会到企业一线,真刀真枪地干事,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根本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三)缺乏分专业、分层次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不同专业的实训内容有所不同,目的是使其掌握的电工知识和所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适合其所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课题有所不同,目的是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过去做实训,不论什么专业,实训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训内容,更没有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的高低,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实训课题。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对策研究

(一)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还像中学阶段那样大量地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加大实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至少达到2:1,争取达到1:1。这样,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训练专业技能,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习的对象不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直观实用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二者互相促进,学生兴趣必然大增。

(二)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基本功训练

1、应把电工基本功训练当成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来训练。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内容、学时和顺序,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操作的姿势、动作、技术要领和工艺要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和讲解。

2、要规范电工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那么,电工基本功训练应含有哪些内容呢?本人认为,应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工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知识,对每一位从事电类工作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放在电工基本功训练的最前面。

模块二:通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在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安装和检修时,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工具,通用电工工具应包含:(1)电工通用工具的使用,如试电笔,螺丝刀,钳子,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网线压线钳,电工刀,电工包,扳手等工具的使用;(2)电动工具的使用,如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动螺丝刀的使用;(3)加热工具的使用,如电烙铁、吸锡器;(4)热风枪的使用。

模块三: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电工仪表对整个电气系统的检测、监视和控制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电工,不仅要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和特点,还必须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控制误差。出于成本考虑,电工仪表应有以下几个部分:(1)万用表(指针式和数字式)的使用;(2)兆欧表与钳形表的使用;(3)直流电桥的使用。

模块四:常用导线的连接工艺。电源与负载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是依靠导线的连接来完成的,而连接部位是整个电气系统的薄弱环节,当这部分出问题,整个电路必然会出问题,因此,导线的连接技术也是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模块五:照明电器安装与内线工程。照明电器的安装方法、安装工艺及注意事项,也是电类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要把电工实训内容专业化,层次化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

以前职业院校对实训课程不太重视,同一门课程的实训基本一个样子。这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在制定实训内容时,要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进行调研,然后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汇总,分专业制定差异化的实训课题,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能力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别也很大。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实训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行设计制作电路等几个层次。基础差的同学可能把训练重点放在基本技能培养上,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基本测量方法。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上,安排诸如万用表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实验项,培养学生电工领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通过上述不同层次的实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实训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和对电工理论的应用能力。

四、几个促进措施

(一)把考试与训练结合起来,与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要提高电工实训的水平,必须制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以考促训,考训结合。应改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对实训过程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同时,每学期举行电工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树立一批操作能手,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二)把电工实训与电工上岗证结合起来

构建“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电工》课程,把职业资格培训贯穿到整个实训教学中,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小班制教学、严格考勤、任务分配、效果点评和整理实训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安全教育、电路装接与调试、电气测量、报告撰写等实训环节中,督导学生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和严谨细致、认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第3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 《电工工艺・电工材料・安全用电》 导向教学法 实践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入WTO后,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正在不断迈进,企业对现代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重视职业基本能力,而且强调关键能力――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脱节,不同专业与不同课程的横向渗透不够,我们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目标已难以实现,只有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与之相关的考试方法及教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理论探究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定义为: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组织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生活和学习技能,而且也能让学习知道它们之间充满着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允许老师犯错误,以激发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或感到惊讶,要求学生用脑、心、手和所有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学习。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其实质在于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与有意义的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2.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常用方法。

(1)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 thode)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Projektmethode)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三、实践应用

《电工工艺・电工材料・安全用电》是将《电工工艺学》、《电工材料》、《安全用电》三门电工专业课的内容进行组合,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低压电网的组成,掌握照明电路的组成;掌握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维修;掌握安全用电等电工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点是,既有理论知识要求,又有技能的要求。

1.通过模拟教学,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1)具体安排

学期开始进行两周的电工技能实训。

(2)地点

学校电工实验室。

(3)学习内容

电工常用导线的连接方法,包括单股线芯的直线、T字分支连接。学会电工常用各种导线,包括单股线芯、多股软铜线分别与各种接线端子包括柱形端子、螺钉压接端子、瓦形端子的连接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装、维修照明电路的学习,所选择的照明电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日光灯、白炽灯、双联开关电路及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安装完照明电路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析,画出教室所处楼层的电路图。在实训中,同样强调学生学会电工常用仪器表的使用。包括用万用表测量交流220V电源、检查电路正常与否;使用兆欧表检查所使用元件及电路的绝缘电阻;使用钳形电流表在不断开电路状态下,直接测量电路的交流电流;使用电度表测量灯具在一段时间内所有消耗的电能;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楼房的接地电阻等。

实训结束后,我们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定。

2.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将学生在实训得到的实践体验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来。

(1)具体安排为

十五周,每周两节课时,共30课时的理论教学。

(2)地点

校内本班教室。

理论教学课题认识各种导体材料,以铝、铜为主;认识电工常用的各种导线材料,以室内照明常用的单股铜芯线、单股铝芯线、软线为主:学会如何根据已知负荷的参数,计算导线需要承受的电流,从而学会选择导线;认识电力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变、配电所;认识安全用电的措施,带领学生参观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电网,用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学校各栋楼房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进行评估;认识人体触电时,可能出现的对人体的各种伤害,用一体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练习,教会学生触电急救的技能。

理论教学建立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主要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完理论课以后,进行闭卷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定。

3.通过项目教学法,一方面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完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具体安排

在假期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

(2)地点

各个同学自己家所处的电网及自己的家。

(3)作业

①必做题

Ⅰ.认识自己家所安装的所有家用电器及灯具;分析电路走向,进而画出电路分布图。

Ⅱ.评价自己家所安装电路的线头是否规范。

Ⅲ.通过计算,评价与自己家安装的家用电器及灯具所配套的导线、插座、开关、熔断器等是否合理。

Ⅳ.认识自己家所的低压电网情况,画出电网分布图;分析判断该电网是保护接地电网,还是保护接零电网,评价接地电阻是否合格。

Ⅴ.评价自己家所处的电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果有,应该如何改善。

②选做题

Ⅰ.如果假期中参与了照明电路的维修,写出维修总结。

Ⅱ.如果假期中参与了照明电路的设计、选材,写出设计总结。

Ⅲ.如果假期中参与了触电事故的救护,写出救护总结。

项目完成以后,教师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4.总评成绩评定方法。

按实训分数占30%、理论分数占30%、评估项目的必做题占30%、评估项目的选做题占10%的方法计算后,确定该门功课的成绩。

四、教学效果要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实际是把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组合,把学生放在“操作技能―理论―更高层次的技能”这样一条线上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次次被教师紧紧吸引,不断地处于兴奋状态。首先,学生在学期开始,进行两周的技能实训,实训的项目总是包含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体现现实世界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导线线头的处理方法、照明电路的安装和维修、交流电的测量、接地电阻的测量等,这些都是同学们平时接触较多的,他们非常乐于去掌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理论教学建立在实训的基础上,一方面,由于学生有了实训的经历,在实训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使他们的理论学习更有目的性。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教师紧扣实训,以实训的项目为案例,在开展各个理论课题教学时紧密地与实训内容相结合,从实训如何做入手,讲解为什么这样做使学生的兴奋点再一次得到激发,较好地完成理论教学。假期安排的项目对象是自己的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家进行评价,这是学以致用,是一种成就的体现,学生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项目研究体会到学习技术与自己今后成长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单股线芯与螺钉压端子在连接时,线芯的绕行方向一定要与螺钉扭紧的方向一致?为什么多股软铜线在连接前必须进行绞紧?在三孔插座的安装中,学生会提出:为什么地线一定要与其它两根电源线相区别?等等。对这些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然后用答疑、设问、点评等灵活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导。

学生只操作技能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比如,在实训中,学生使用教师发给他们的导线,但有的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导线;有的知道三孔插座内有一根接地线,但不知道接地线的原理,等等。通过学习理论,可系统学习和牢固掌握。

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实践服务的,学生在具备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之后,只有把技能和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才有意义。因此,第三步让学生再一次回到了实践中,通过对自己家所处的电网、自己家的电路进行评价,使学生对照明电路的整体有了完整的认识,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动手能力,而且需要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电工工艺・电工材料・安全用电》的学习再一次达到。

3.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提升了职业技能;实训采用分组进行,遇到问题,小组采用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合作,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科学精神,形成了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在完成评估项目的过程方面,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4.学生的成绩评定跟合理。

该门功课的总评成绩由四个小项目(即:实训分数、理论分数、评估项目必做题、评估项目选做题)组成,避免了以往一次理论考试的决定成绩的情况。同时,这样的评定办法促使学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个小项目的学习,评估项目中的选做题,为学生积极探索、实践新的知识开辟了道路,鼓励学生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5.教学成本低、效益高、易操作。

一种教学方法,如果长期占用教师、占用实验室,在目前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下,必然会导致办学成本过高,学校难以承受,是不可取的。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除了两周模拟教学必须使用实验室外,理论教学和后面的项目教学都不再占用实验室;把项目教学安排在假期进行,一方面学生和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家庭资源,学校只需要派教师,这样一来,节约了许多开支,从而降低了成本。

某种教学模式的生命力还在于易操作、效益高。行为导向教学法后期应用项目教学法,在技能和知识方面,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经进行了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对于所评估的项目,实际上并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辅导,从根本上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对于组队,可多人一组,也可以单人一组,由学生根据家庭住址地的不同、彼此性格的差异等自由进行组队;在教师辅导方面,师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则可以放松一些,只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就可以选择假期内的任意时间来做,效果更好。

6.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第4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1.当前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还在延用学科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基本是“灌输式”,教师基本上以“教”为主,学生则被动地“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院校仍延用中专和技校的教学方法:即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理论课时较实训课时多得多,理论讲得系统、严密和完整。而实训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时间有长有短,训练项目少,且同一个项目训练时间又比较长。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际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1.2 实训课时相对偏少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训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不到两年半,各门课程都需要压缩课时,“维修电工”课程也不例外,其总课时相对偏少,这就给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实训项目带来了不少困难。山于时间太仓促,学生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都比较匆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1.3 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使用的设备器件有些是已经被淘汰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基本知识、技能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相去较远,难以适应岗位需求。近几年,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实训设备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但山于基础过于薄弱,不可能一步建设到位。不少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条件简陋,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

1.4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目前的实训教学,大多延用传统的方法,即教师先讲授实训目的、实训原理、所用器材的结构与原理、实训步骤等,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基础训练时比较合适,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是在综合训练时再采用此方法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更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提高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先系统地、详细地讲解理论,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而学生则在下面被动地费劲地听,并没有接收教师所发出的所有信息,且不能引发积极地思考。到实际操作训练时,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还得再三辅导,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得不到锻炼。为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培养职业能力教学的课程体系。例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系率先在全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对“维修电工考证”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教师从“教”逐步转为“导”,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在“干”中“学”和“用”中“学”。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显着增强,教师也不再教得心力疲惫。所以,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项目课程的教学规律,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继续推行以应用为出发点的技术型教学,进一步倡导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2.2 开放实训室,弥补课时不足等缺陷

实验实训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意义重大。一是能弥补实训课时不足和部分实训设备台套数偏少的缺陷,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资源的优势,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实训室开放,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各种兴趣小组等,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培养创新能力。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目的、方式,自己拟定项目计划,自行合理选择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等,自我组织,自己按计划实施,教师只是加以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

2.3 进一步建设实训室,改善实训条件

实训教学本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和生产实际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在实际工况或模拟工况的环境中训练基本技能。尽管许多高职院校近几年加大了对实训室的投资力度,新建了许多实训室,大大改善了实训条件,但是每个学校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出现短板现象。在新建实训室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技能鉴定要求和学院的课程标准,购置实训设备,以确保每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增加实训设备的台套数,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机会;三是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建设好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齐全、新颖实用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

2.4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每位教师要把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真正做到实处。因此,不能把维修电工实训理解为只是简单的工艺训练,它是通过工艺实习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人类的发明创造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动手能力一创新意识一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材的客观规律。学生进入项目课程学习阶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时机,要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所以,无论是基础技能训练和应用技能训练,还是综合技能训练,都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时间,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训练项目中。教师把每个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向学生交待明确,讲授必要的资讯、操作规程和安全用电等知识,让学生相互讨论,设计并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工艺过程。善于动脑的学生,会使整个训练内容完成得有条不紊,还可能会不断改进工艺,不断有自己新的想法,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达到的目的。若不给学生提供这样动手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在项目训练中都有创新。有些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会马上出成果,可能在若干年后才出创新成果,而这个创新成果的产生得益于我们今天的创新训练,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2.5 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维修电工领域中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或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以我院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课程标准为例,该课程原先制订的课程标准比起传统的教学大纲有了不少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习惯,而是以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为标准,以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主要形式,不再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以“实用、够用、科学、精练”为原则。因而制订出的“电气设备与维修电工”的课程标准在相应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较好地发挥了指导作用。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分配不尽合理、某些实训项目的设计不太恰当等。因此,我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例如适当减少变压器、电焊机和直流电机、特种电机的课时数,适当增加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故障排除、设计的课时数等。另外,在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设备、技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电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紧贴工作岗位的实训项目,使得实训过程层次更加清晰,逐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6 完善和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自学

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象和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源上网,方便了学生的复习和自学,并为学生与教师在网上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制作这些网上资源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多的收集各个器件图片,并配以有关参数、选用原则和使用场合等实用信息,不能单单只进行原理的讲解,要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教会学生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让他懂得如何使用。比如,收集一些诸如低压电缆中间连接和终端头制作等相关录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和自学。这样,既弥补了教学设备和授课课时不足的缺陷,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疑难解答作用,是实训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有些还不能做到“能文能武”,他们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一是要有计划地派遣这些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实训教学工作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院“青蓝工程”的作用,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在实践中深入细致地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三是定期聘请对口企业的专家和高技能工人师傅当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最知道哪些技艺实用、哪些工艺关键、怎么学和如何快速学;四是学院应该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

2.8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去企业实习

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最好选择。学生们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多下企业实训锻炼,学习先进企业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管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有助于明确维修电工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即应具备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养能力、电气设备的检测、机电设备中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的节能与改造等等,比老师说若干遍还有效。学生再回课堂后,目标会更明确,学习更主动。另外,学生通过社会的磨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规范意识、守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作风,并逐渐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结束语

第5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58-03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太阳能光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前身叫“Protel电路设计”。2010年我校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获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专项项目并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和大学生创新实训室,随着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生产制作设备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线投入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中,从而形成了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2014年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被确认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精品课程应该体现学科现代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地方产业发展或行业技术的需要,有利于带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是精品课程较显著的特点。

一、加强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对接岗位能力选取教学内容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内容。一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将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封装库制作和使用、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和打印等基本知识融入项目进行学习。二是以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实例进行综合实训。把印制电路板制作、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规范融入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能力,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我校讲座、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大纲、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实训指导的制定,使我们的教学能跟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的学生符合行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依照项目教学法设置教学内容,将实际开发项目、典型产品案例和学生创新项目引入到教学当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教学情境的设置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综合的过程。首先通过学习情境1单管放大电路的印制板制作这个简单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绘制原理图、生成网络表、合理的规划印制板、导入元件的封装、元件的布局及布线这些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然后再进入学习情境2、3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上面的基本知识,同时引入元件封装库的制作等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学习情境4加入复杂原理图绘制和多层印制板的制作等内容。整个课程以电路的原理图、PCB 图设计、元件封装制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印制板的制作、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能力为核心,将课程建设成集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训导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二、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设计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将理论知识融入电子产品制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站的“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采用集“教、学、练”于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和学生创新项目设置教学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学习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元件封装的制作和PCB板的制作等基本知识,克服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和实际使用脱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该课程在机房和电子设计与工艺实训室进行教学,建设了一套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焊接工艺生产线,做到了教学环境一体化。“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室和电子设计工艺实训室是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二)把综合项目化为子任务,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产品制作的过程,将项目化为一个个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制作印制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完成相应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动手制作的成就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学习。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于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成为班级的“学科带头人”,并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同学。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多关注、主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培养班级“带头人”在班风、学风建设中非常有用,能带动整个班的学习积极性。

(四)与企业合作教学。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教学,把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制造工艺阶段的学习部分尽量放在企业进行。设计的学习情境尽量以企业项目、真实产品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产业的距离。安排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交流,他们不断带来新的行业或技术信息,使课程教学和技术进步保持同步。

(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包含考勤、课堂表现、阶段学习效果评价,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达到既能奖励动手能力强、愿意帮助他人的学生,又能保护落后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完成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元器件的选择、电路原理图的绘制、PCB设计,完成PCB图和制板文件,制作出电子产品的PCB板,并在电路板上装配、焊接与调试,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自治区级以上一等奖6个(18人次)的好成绩。

三、加强课程教材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根据就业岗位的调查研究,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使用下面几本教材:《Protel DXP 2004 SP2原理图与PCB设计》(第二版),《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第三版),《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编写了《电子设计项目化实训教程》,选择典型电路、电子设计大赛的典型题目编写实训教程,把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流程、电路安装与调试编写成实训指导书,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与实训设备建设。我系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自2010年获自治区财政支持建设以来,建设了电子设计与生产工艺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单片机与CPLD实训室、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具有良好的教学设备与专业技能实训条件,建有一套完整的电路制板设备和一条电路焊接工艺生产线,满足单层和双层电路板的设计制板要求,包含了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直插式元件焊接和贴片元件焊接设备,能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实训的需求。

我系的教学用机房,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实验室的电脑都已联网,学生可以方便地共享课程资源,通过“电子论坛”“在线讨论”充分互动,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外拓展学习,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电子信息产业是桂林的优势产业,其总产值占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0%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多达上百家。通过对桂林无线电五厂等电路制板企业的深入调查研究与合作,与4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资源,将电路板的制作工艺、电路的焊接和调试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放在企业进行。利用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网站的建设

精品课程网站是展示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则能在平台上利用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网站资源的优质性、网站的导航和交互性是网站能否发挥其辅助教学功能的关键。学校建设了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精品课程也放在其中,有专职人员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保证精品课程网站正常运行。

(一)共享课程的优质资源。共享了工具软件、教学课件、项目实训教程、电子制作实例、电路仿真、工业制版流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资料。根据使用网站人员的评价反馈,紧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就业岗位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二)网站设置良好的导航。精品课程网站信息量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站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导航。导航的设计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做到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直观,让学生能主动、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专业知识。

(三)建设交互性强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设置“电子论坛”“在线讨论”模块,教学团队的成员定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打造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教学团队的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则成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学校政策有保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引进方面更青睐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则要求参加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级别奖项的毕业生。同时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组织教师参加企业一线实践、培训,一旦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其次,我们把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放在大一、大二、大三,增加与企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并指派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我们的老师也加入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能更好的接触行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企业的管理理念。定期召开教研室交流会,交流教学心(下转第74页)(上接第59页)得和体会,以便协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教改科研项目,从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精品课程网站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教学体系、方法和手段先进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教材和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网站的交互性和教学资源的优质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学科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吴义三.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第6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融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8-0028-03

近年来,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盱眙中专)以合作项目为基础,以共建共管为路径,积极探索“十个融合”,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形成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良好局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融合

盱眙中专大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与学徒融合,盱眙中专主要采取三种做法。一是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宋雷部长、生产部朱其祥部长与盱眙中专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负责人徐祥、张红霞老师等共同调研、论证,研究制订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把企业对人才的素养与职业技能的需求融入该方案之中,如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刻苦勤奋、追求卓越、知恩图报精神的培养。对于企业需要的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餐厅服务员等各项操作技能,学校更是加大师资、设备、经费等投入,通过技能大赛、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训练学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该企业的产品生产,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从而保证了学生与学徒的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共同招生与管理。如南京金陵饭店与笔者所在学校旅游与服务管理专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招生,入学之初就有金陵饭店人事部经理对招收的学生进行普通话和形体面试,并为录取的学生每月提供150元的生活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金陵饭店培训部多次派人到学校授课,把饭店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与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和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深入班级参与管理与考核评价,从而保证了学生与学徒培养的有效对接。三是校企共同教学与实践,实施教师与师傅融合。职业学校教师既要教理论知识,也要懂企业生产,并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尤其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技能。企业师傅既要手把手教学生操作技能,也要做兼职教师,以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如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曾获得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淮安赛区第一、二名的员工盛修权、宋雷师傅不但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被笔者所在学校聘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把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融入学生实训之中,有效保证了学生与学徒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数量、层次与水平。

二、以能力为本位,

实施理论与实践、产品与作品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更新频率的加速,劳动者在一生中将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培养人的单纯的‘谋生’、‘就业’本领转变为培养既具有初步职业技能,又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1]围绕“能力为本位”,盱眙中专在校企合作中,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融合。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讲到《车工工艺》时,把合作企业的“扁孔销”产品作为教学内容,把学生以完成这个项目的产品工艺分析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观摩产品的整个加工流程的同时讲解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变得有趣和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二是坚持产品与作品融合。如针对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学校要求把合作企业的“扁孔销”产品作为学生实训的作品之一,把学生完成产品的数量和合格率作为作品来考核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以场景为基础,

实施教室与车间、实习与生产融合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浓缩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使学校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而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2]盱眙中专积极探索把课堂搬到车间去、把车间搬到教室去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机电工程系教师在讲到校企合作产品扁孔销螺纹轴的加工时,将教室设在车间,通过车间真实的生产场景创设氛围。教师还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零件加工工艺课堂,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又了解了企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工科学生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耗材,若学生实习后留下的“产品”成为“垃圾”,就形成了巨大的浪费。学校鼓励将实习与生产融合。该校机电工程系教师在讲到法兰盘时,把企业的产品变为前期学生实训的零件,先让学生使用从企业拿来的毛坯练习车外圆——车端面——车内孔——车内螺纹这样一个流程,最后把产品加工起来,这样不但节省了实训耗材,还培养了学生独立生产的能力。目前,该校有29个这样实习与生产合一的产品基地。

四、以技术为辅助,

实施实训与仿真、教学与科研融合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设备少、学生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实训的效果不好。为了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盱眙中专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实训与仿真融合。实训与仿真融合的目的是“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其能通过计算机或网络接受操作指导,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并可根据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技能测评。同时,系统能够方便指导教师进行维护、管理和监控,为学习者提供适时的和有针对性的辅导。”[3]盱眙中专机电工程系徐详老师通过分解方法把校企合作的产品“左/右转轴”转化为学生前期实训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师运用3D软件绘制出“左/右转轴”产品的立体图,并分析其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该产品的生产过程,然后再通过斯沃数控车仿真软件,在仿真软件上模拟加工出来。原来该项目理论教学需10课时,实训教学需30课时,但学生的接受与实践效果还不理想,完成产品的生产合格率仅为50%。现在,通过先虚拟仿真模拟加工、再进行实际操作,使该项目的理论教学仅需4课时实训教学只需10课时的操作就能使学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生产率提高了3倍,合格率提高到98%以上,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校企合作项目的引入为该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活力,指明了研究方向,即企业的产品开发就是其科研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学校徐祥、稽士友老师带领的校企合作团队为企业开发了26个新产品(如左/右大转轴、法兰盘、皮带轮、399端盖、402端盖、扁孔销、扁孔销螺纹轴等),其中12个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还通过改进工艺和工装,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多万元并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万元。

五、以职务为节点,

实施班主任与班组长、系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

管理是社会组织实践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努力实现校企一体化,班主任与班组长、系主任与车间主任的角色尤为重要。盱眙中专积极探索班主任与班组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如机电工程系二年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个班学生分别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两个月半工半读实习,杜鹃、李彪、张红霞3位班主任在轮换到他们班的学生实习实训时,身份由班主任转换为车间班组长。他们除了承担本身的各项工作外,还根据企业要求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和执行生产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接生产岗位并责任到人,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责任制。结束时还协助车间的技术人员对学生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打分,并结合学生全天的实习情况参与评价。

同样,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系(部)主任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他(她)是系(部)的教育教学管理者,负责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协调系(部)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教学规范要求管理师生,履行系(部)主任职责;系(部)主任到合作企业就是部门的主管,负责按企业工作要求合理安排调度,安排人员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任务。盱眙中专与四星级酒店——泗州君悦大酒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旅游系李正、刘静静两位主任分别被酒店聘为客服部和餐饮部经理,他们在学校是系(部)管理人员,到酒店则是部门领导。他们参与酒店管理人员会议,接受酒店的领导和考核。机电工程系的王瑞光、汽修系的王志远等其他系(部)主任也长期担任校企合作企业的车间主任。由于校企合作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这二者身份的高度融合,系(部)主任能够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掌握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交际和沟通能力,提高管理教育教学的能力,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十个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盱眙中专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法,促进了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培养了教师、学生与工人、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一体化办学办企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并给学校提供了很多的启示与思考。一是坚持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融合,有利于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让学生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企业员工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学校机电工程系13名专业教师,其中12名取得了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人参与和承担了部分出口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产品与作品、教室与车间、实习与生产融合,有利于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直观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并领悟到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理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坚持实训与仿真、教学与科研融合,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高实训与生产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参与技术研发和流程改造,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四是坚持班主任与班组长、系(部)主任与车间主任融合,使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有了很好的结合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时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进教师能力的拓展与提高,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产业动态,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提高专业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推进系(部)二级管理,打造品牌专业;有利于企业生产与学生实习的结合,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秉盛.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1).

第7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维修电工 实训教学 改革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以及职业岗位的相关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而建立能够突出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方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应确定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学生可以取得毕业证和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

以前,多数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方式完全照搬技校的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这一做法,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例如,星三降压起动项目需要进行3~4 天的训练;在电工操作证实训中做过的起保停、正反转、星三等有关项目,在中级电工实训时又需要做一遍。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严重缺陷:(1)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机械式的实践操作,这都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这不但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更是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也导致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3)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安排。自从机电一体化专业增加中级电工实训项目后,学时数不足这一问题尤为严峻,其中,中级电工实训时间由原来的8 周缩短为4 周,这很不利于技能养成。(4)实训项目内容仍停留在老版教材上,而且还在使用工厂已经淘汰了的老式继电器、接触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与时俱进。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二、提升维修电工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1)课程安排。结合市场调查,同时考虑光电技术的发展需求,课程安排要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光电技术因设有相应的电子技能课程,维修电工也就删除了电子技能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了钳工、照明线路、焊接技术、电动机结构等,突出电力拖动内容,同时增加机电一体化内容,安排PLC课程,安排更多的时间开展技能训练。

(2)增加钳焊知识和技能实训。通过与钳焊车间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由钳焊老师传授理论课,然后再让具备一定钳焊技能的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钳焊实训,训练钳工基本掌握锯削、锉削以及测量方法并理解精度要求,同时了解焊接安全操作要求、基本材料、焊接工艺、和现场焊接操作,尤其是焊接作业安全。不同专业学生间进行同场技能交流,使双方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

(3)补充机电一体化知识。例如,以西门子S7-200为基础,介绍PLC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以PLC为核心的电力拖动的自动控制实训、了解系统集成知识;通过PLC编程与电力拖动的对比,可以深化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

2.转变教学模式

基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教师执教能力的目的,要严格课堂秩序、开展有效教学、手把手传授技能,这是技能训练取得成果的保障。教学相长,教与学互动,才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

(1)把握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教学中首先要强调参与技能训练及其与考技能证之间的关系。维修电工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必须学习并参与训练。而考技能证是自己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这就杜绝了同学以不考证为理由而不去参加技能训练。做好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进一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有效引导、严格课堂纪律要求、让同学知道老师的严肃性。本人做过大量的电工作业以及电器维修工作,对专业应用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对于每个实训项目,我都是自己先做一遍;对实训中出现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涉及的细节均能清楚把握学生思路,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不是坐在一边监督,而是在每个工位间不停走动、及时主动与同学交流、指导同学分析训练思路、练习技巧、指导安装工艺,集中

讲解实际应用与技能实训的的联系。

(2)设立技能成就卡、营造交流竞争平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立技能训练成就卡,同时根据训练内容撰写材料清单、工作报告以及工艺文件。对于照明、电力拖动和机电一体化实训项目,则要求同学合理选择电器、布置整齐有序、设计导线走向,安装好后进行线路检查、分析工作过程、通电运,若电路设置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测量参数变化、判断故障位置,进而解决问题。所有模块完成后,在技能卡上自己给自己打分。每位同学均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成绩,由于成绩明确,这就有利于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专业技能实训中,我发现个别同学有“这个课程没用、就业时又不从事这行业”的想法;这时,就要从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上与他们取得沟通。并从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找到学习方法以及工作思路这些方面入手去引导。

(3)组织兴趣小组、塑造技能训练好助手。开学初即在学生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技能深化训练。通过布置书面作业、检查钳焊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中发现技能能力;课后与同学进行沟通等诸多渠道来选拔爱学习、肯动脑、悟性高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时间多而且辛苦,必须具有主动性。老师带领他们参观实训中心机床设备、研究机床电动控制过程、及其保护原理、导线布线工艺、配线大小、人机工程等内容。通过布置拓展、提升知识的应用,兴趣小组的学习主动、积极,而且成效明显。上课期间兴趣小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起,他们就可以指导同学,成为是老师的助手。同班同学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可以帮助解答;而且,同班同学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促进他们认知的提升,发现自己没想到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课堂互教互学气氛浓厚。

(4)7S管理养成职业素养。配合7S管理,上课前同学需把与课堂无关的物品放到指定位置,不允许带到工位上,这就保证工位整洁有序、与训练工作无关的事不在工位上进行。实施课堂整理时,要求同学把手机放到课桌左上方位置,有利于大家共同监督、减小课堂上玩手机的可能性。实训时要求工具和材料排列整齐、导线整理成直线并且一端对齐、捆扎成束;安装时按需要选取合适的导线,较长的导线不要剪断,走线要整齐美观。同时,根据安全操作规定来实行带电作业监护,以保证实训安全。待实训结束、器件拆除导线后,螺钉等用旋具要回旋紧固,以防止松开掉落;设备要轻拿轻放,学生应爱惜设备、参与设备整修等;下课前要列队讲评,肯定本节课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指出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课后及时进行清扫、物品归位、排列有序。

3.信息化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建设也是示范学校建设的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信息化时代,口头讲解这一形式,已不足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信息技术与维修电工课程相结合、营造出技能实训最重要的现场感,这将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通过设备工作过程录像,来分析每个实训课题的工作原理,以学生为模特,把实训内容拍成视频,把操作姿势拍成相片,把相关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实训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做成课件,这样就能以图像、视频直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模仿性,使学生表现出更为有效的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结合当今的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精心准备了电工电子设计实训项目。要求学生选择项目时,按“指定项目+自选项目”的模式。“指定项目”是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的项目“,自选项目”是指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项目。项目的选择既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的长远需要。该实训课面向的学生分电类和非电类,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及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不断开发新套件、完善实训内容,新增波形转换模块、基于51扳的万年历、计算器、开关电源模块、晶体振荡器、时钟发生器等供学生有更多的套件可以从中选择。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而同一实训项目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达到不同的实训目的。

二、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电工电子设计面向全校所有工科学生,每年实训人数达到2千左右。非电类学生基础性项目比重较大,综合性项目比重较小,而电类则相反。现在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实训期间内比以前完成更多的实训项目,充分利用实训时间,提高实训效率、效果。实训教师在整个实训中,分工明确,严格要求学生,加强管理,有效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训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要重视实训指导。不能怕学生出错,学生出错教师指出后要求学生更改,学生就会体会更深刻一些,加深记忆、理解,实训效果会更好。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忽视操作示范。光是口头讲解操作过程,学生不能直观了解,只有亲自示范、强调操作要点,学生才能感性理解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讲电路原理时,可以先问问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可以怎样实现这样的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创新思维。老师再就该问题做一讲评,讲解学生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等,实践中用与不用学生提出方法的原因。注重提问、分析、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增加先进的仪器仪表的使用

2011年7月工程训练中心引进了一批新的仪器仪表。像信号源、数字示波器、毫伏表、扫频仪、电桥等。新研制并增加一些能够用到先进仪器仪表的一些实训项目,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与社会上现阶段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接轨。

四、相应地修订教学大纲、计划、教材,适当调整考核标准

根据新的实训内容修订教学大纲、计划、教材,适当调整考核标准,以做到更精准、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教学大纲对实训标准进行细化,使实训教学有更好的操作性。大纲的宗旨是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对实训知识的探索和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实训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反映新知识和新方法,体现可操作性。实训教材是实训内容的体现。选择符合技术要求,充分利用教学条件,适合学生学习的实训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十分重要。实训内容注重基础、技能、创新,注重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训教材突出实用性。根据实训知识和所用实训项目以及所用到的仪器仪表编写的,强调实践性,充分考虑内容的实用价值。该书内容以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主线,重点放在安装操作技能和电子工艺焊接操作技能的培训上,采用从浅入深的方法,从基础实践技能到综合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考核标准综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只要有一个实训项目不合格,实训成绩便为不及格,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训。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态度、操作技能、实训报告、作品质量、对实训项目的理解、出勤,综合给出实训成绩。做到公平、合理、客观、精准、全面。教师把考核标准细化、量化,每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形成规范,列成条目、做成展板,张贴在实训室内,让学生充分知晓。

五、增加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9篇:电工工艺实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6984-02

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Practic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ZHANG Rui-fa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and the auxiliary effect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is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 Practice; multimedia courseware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日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教学课堂,向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的教学,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但使用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利用“热键”做注解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用;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等,并且视、听、读、写功能大大增强。这些不仅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地加以修改,可谓降低了教师备课工作的无意义重复。再者传统的教学方案即使完整地书写出来,但展示性不强,多媒体课件则不同,它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供少数人交流,也可以利用电教室的投影在很多人之间交流,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上传到网上或建立个人主页在全球范围内供尽可能多的人浏览。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课程又因各自的特点以及授课教师的不同想法制作出特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因其本身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1 电子电工实训的特点

电子电工实训是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知识点多、交叉性强和技术复杂等特点。

1.1 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多数学生反映教师授课进度过快,每堂课就像赶进度一样,内容讲述不够详实,在课堂上很难完全消化当堂课的内容。然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势必会影响相关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需要掌握的仪器设备种类多,内容复杂

非电类专业学生一般只需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之类的常用设备即可,而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还要掌握稳压电源、毫伏表、频率计以及各种实训装置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学生很难完全领会繁多的内容。

1.3 实训环节多,过程复杂

电子工艺、电子技术和电装电调实习等实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熟练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进而熟悉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电路板的制作、元件的焊接和产品的安装、调试。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课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学生虽然对实训本身感兴趣,却对实训的原理和目的不求甚解;或者对实训器材不能熟练的使用;又或是只图新鲜,却对整个工艺流程茫然不知所措。这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实训结束后学生感到浪费了时间、精力并没学到实用的东西。

2 多媒体课件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文本、声音、影像、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性,对于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子电工实训多媒体课件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2.1 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电子电工内容繁多,知识量大。而教学改革不断压缩课时,使电子电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就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事先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节约了课时,从而可以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2.2 人机界面友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由于学生在初次实训之前,只接触过简单的理论知识,很多元件和工具的实物并没见过,更别说使用是否得当了。比如元件的焊接,如果教师只是拿着烙铁和元件对着电路板边讲解边比划,学生在下面就像听天书一样茫然不知所措,若用多媒体软件把焊接全过程制作成动画,结合解说对这些内容进行强化,学生不仅在画面上更形象的了解焊接原理、掌握焊接方法、知道焊点的对错、明确电路中各种器件如何摆放才能使电路结构更美观,还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这一过程跃跃欲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通过仿真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电子电工技术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原理、法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又恰恰是教学重点,难点的化解意味着重点的落实。因为这些内容往往难以仅仅通过教师的口授、板书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对于这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模拟或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来“补偿” 这些无法演示的或者根本不做的实验, 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获得初步体验, 补充感性认识,并抓住实验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其产生、变化的特点与条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如电动机的降压启动过程,学生在课本上只能看到几幅图表示结果,我们如果把Δ-启动和Y-启动的转换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如图1所示)展现给学生,通过有趣的声音和卡通的动画效果,来形象生动地描述出这些动作。这样的讲授方法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解释操作流程中体现辅助作用

对于一些非电类专业学生而言,类似于稳压电源、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之类的仪器设备仅仅用实验课堂有限的时间来消化掌握是比较困难的,何况老师在讲解这些设备的时候往往只能站在某个实验台进行,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看到并听清楚老师的讲解,还要在老师讲一遍后就使用这些仪器设备来做实验,真是难上加难。因此,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内容上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能让每位认真听课的同学都通过投影清楚地掌握设备的整个操作程序、每个按键和旋钮的作用。比如示波器的操作流程,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把整个操作制作成动画(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按照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以掌握整个操作过程,如果中间没掌握还可以通过按键返回上一步操作重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降低了老师教学难度,不用太多口舌就能把所述内容说清楚。

2.4 优化教学过程, 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是被动的,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联想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科的最新成果,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呈现在学生面前。

2.5 有利于网络化、个性化教学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地向网络教学发展。教师将课件于网上, 供随时下载、浏览。生动直观的画面附以动画、录像,学生一目了然, 并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选择重点内容反复学习, 使优等生有机会自主地去提高,学习更多的知识,使差等生克服心理压力, 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利用网络可以布置、提交、批改作业, 进行在线答疑。

3 结束语

影响实训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的因素比较多,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探索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总之,使用多媒体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引导和刺激的独特作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钻研求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将学习知识与增强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信息交流与开发智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更符合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而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刘利淑.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的误区及注意事项[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39-40.

[2] 宫迎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手段与方法探究[J].科技信,2010,(7):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