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心理学入门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入门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入门笔记

第1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那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应该看什么书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学科教学起条件性作用,同时,历史学科教学也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如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等。从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林崇德《教育的智慧》等书籍中,我不仅读到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也学到了更多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学科专业知识。虽然我们教师在大学里都已通过系统学习构建了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但史学研究、史学教育发展都很快,而且新课程引入了全新的史学观念,内容上下限都有拓展,体现出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学历史新课程,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例如,聂幼犁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赵亚夫的《历史教育学》等书籍告诉我历史教育教学的魅力;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马克的《世界文明史》等史学名著则让我读出了历史的智慧与历史学的博大精深。另外,专业教学杂志对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是最为实用的参考资料,像《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对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

第三,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法学、科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等。因此教师除了要有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知识面越广博,眼界越开阔,才能够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才能够相对全面地理解人物史实,才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对历史教师来说,读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读也很关键。其中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泛读”就是广泛性地阅读。拿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或教学杂志,首先应该把所有的文章都浏览一遍,撷取对自己教学和研究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泛读。所谓的“精读”,就是将自己在泛读过程中认为特别精彩的文章重新阅读、细细体会,或者是找出跟自己搞的课题有关的研究论文,分门别类地阅读,并进行分析、思考、做读书笔记,这样的阅读带有明确的目标取向,效果也比广泛性阅读好。

第2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入门”教学;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40

当前,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小学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因农村小学英语课没有纳入小学毕业质量检测考核课程而不受重视,导致英语课形同虚设,学生无法学到真正的英语知识。学生升入初中后面临“零起点”学习英语的困境。对他们而言,初中“高难度”的英语教材是摆在面前的一只拦路虎。因此,为了帮助这些学生们克服惧怕心理,协助他们扫清英语学习障碍,英语教师们勇于面对“零起点”教学,做好英语入门教学工作就更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系列的工作中,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音标学习

根据新课标内容来看,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所以,音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了关键作用。

1. 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正确发音

学生机械地单纯模仿教师读,或听磁带跟读,往往因为记不住,就用汉字标注,以致把英语读得千奇百怪,感觉“歪嘴和尚念错经”。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性格内向,更是连自己都羞于开口。如果教师在学生入门学习中从音标入手,教学生识记音标,学会拼读,就会避免用汉字标音,读奇怪英语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记忆单词

英语单词是字母排序形成的文字,没有掌握音标拼读和字母的相关发音规律,靠“m-o-t-h-e-r, mother;m-o-t-h-e-r, mother.”一而再、再而三地死记硬背,不易识记且难记长久。尤其是多音节词,就算抄写了十几二十遍,仍会拼写错误。例如:把friend写成firend;把brother写成borther等等。

所以教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其读音之间的联系,掌握读音规则,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就能“见其形而知其音”或“听其音而知其形”,能读易记,克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大大降低了拼读和记忆单词的难度。

3. 加强音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能力

很多农村中学里,在教师教授之前,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预习形同虚设,面对着课本概叹“天书”,“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不知从何下手。而对于课后复习也只是机械地抄写记忆单词。如果学生掌握了音标,能自行拼读,就会自觉预习生词,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做好课前准备,掌握课堂上的主动权;课后不再苦恼于背单词,有充裕的时间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英语教师也不再苦于一遍遍地教读单词,而专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提高预习、复习能力。

二、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学好英语,必须先过词汇这一关。在教学词汇时,教师可以利用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致。

1. 歌曲式词汇教学。在现实教学中,农村初中生对英文歌曲倍感新奇,乐于接受。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无意识状态下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 语境式词汇教学。词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语言学家家Jespersen指出:“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词语只有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可见,教学词汇必须在情景中进行。在英语单词教学实践中,创设真实的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多媒体词汇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如果单调地以读的形式来学习词汇是枯燥乏味的,无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课件具有声像并茂、形象化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使得词汇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口语训练

大胆开口,不怕说错是学英语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大多数农村学生往往性格内向、胆小,担心自己说得不好被同学笑话,不敢放声说英语,读英语。于是在入门教学中加强口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英语入门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要实施三步培养:

1.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

在激发学生口语学习兴趣时,可以利用青少年好胜不服输、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分组进行比赛。以单元中的Pair work作为比赛内容,看谁说得快、说得对、说得好。激烈的课堂氛围充分让学生感受紧张、趣味、收获。让学生们对课堂口语练习充满了期待。

2.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一定要把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口语能力这个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有:(1)引导学生突破单词拼读关。让学生读准国际音标,学会拼读音节。(2)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利用单元插图作为练习口语的中心题材,反复操练。(3)以听、读作为口语训练的基础。让学生们利用早读坚持做15分钟的听、读训练,尽量模仿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毅力

为了使学生们持之以恒地使用英语口语,教师应对他们加以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毅力。同时课堂上尽量多使用英语口语,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坚持让学生每天做值日报告,完成口语练习的任务。

四、学习习惯的培养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如何学习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刚接触的英语学习,他们更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们着力培养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 培养学生尽量多听、多说英语的习惯。课堂上多用英语,少用母语,要求他们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通过值日报告、对话练习等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规范、工整地书写英语字母、单词、句子。

3. 培养学生随时作笔记的好习惯。教会他们作好笔记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教他们使用适当的符号去记录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未知等情况。

4. 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自己拼读单词,理解课文,勾画出疑难点,以利于学习新知识时有的放矢,当堂理解。对已学过的知识,比如词汇、句型、短文,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教师则通过提问、对话、听写等方式检查并督促复习情况。

第3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鄢雪峰

(福州三牧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新课程要求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英语,而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数量较大的英语学困生队伍。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

(一)学生的原因 

学英语低龄化,这些学童纯粹为了好玩,他们认为好玩就学,不好玩就不学;父母所逼,对英语一开始就没好感,初学时没有打好基础,到了初中也许为了考试不得不学,此时想学也不容易了;部分学生学习不得法,过于依赖他人,多由家长陪读,但到了初中,随着难度的加大和青春期的叛逆,家长无法教,或是小孩无法接受家长的陪读。小升初又是个转折,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从心就此放弃。

(二)教师原因 

学英语的低龄化并没有催生大量专业的少儿英语教师,有些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设英语课程,但少儿英语教师的师资并没能及时跟上,于是只好由各科任教师代上英语课。仅有部分小学有个别专业英语教师,但要负责全校英语教学,工作量大,疲于应付。上课无趣味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就对英语没了兴趣。

(三)家长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交流,家长很清楚地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于是基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家长过于重视英语的学习,甚至唯分数论,进行强迫教育,家长们把小孩送入各级各类英语学习班,以送入学习班为安慰,甚至以在学习班中取得高分为荣。而部分培训班掌握了家长的这一心理,让小孩考试分数都很高,让家长高兴。而忽略了学习兴趣培养。相反部分家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或是小学学不学英语没关系,初中才考,初中再学,更甚者根据自身经验,英语只要从初中开始学即可。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上英语培训机构多、杂、乱,它们大部分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不管师资如何,更不在乎学生的学习,甚至一味给学生评高分来博取家长的青睐。此外社会还存在有消极因素,特别是爆发户的“榜样”作用是很大的。这些学困生看到自己的父母或亲戚没有多少的文化却能挣很多的钱,于是就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特点 

上课走神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目光呆滞,压根就不知老师讲到哪,而且害怕被提问,或是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其次,这些学生上课不开口,被提问时或是跟读、齐声读都不开口。再者,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背单词,不学语法,不关心英语成绩。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抄袭作业等,而且他们自卑,面对成绩觉得无地自容,甚至拒绝参加考试。

三、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因素。但现代语言习得理论启示我们:对于已掌握了某一门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新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英语与汉语之间在语音语调、语法、句式、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而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所以英语学科的特点使得英语学困生比其它科目的学困生更易形成,队伍也更加庞大,转化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一)思想指导

热爱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交朋友,真诚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一点是学困生转化切入点。学困生的成绩暂时落后,他们就会把多余的精力放在处理同学关系上,拉帮结派,讲哥们义气等。要想转化这些学生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要时也需要和他们讲哥们义气,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他们的内部,深入他们的内心,用爱感化他们。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真实交际和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让擅长画画的学生自制或自备教具 ,如单词卡,自画一些实物,学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单词fridge,desk,chair,pen…句子如I don’t like it. I hope so. Let me try.等简单易懂。注重实用性,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如可以让喜欢运动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从有关运动的词汇入手,让喜欢梳妆打扮的女生,从相关的词汇入手。

(三)营造学习氛围

三四个相同水平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辅导,避免一对一的辅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起点相同,有一定的竞争氛围。在竞争中才能尽快看到成功,而学习的成功,马上就能让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就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效果要好得多.

(四)狠抓细节进行学习习惯指导

课前预习,每天上课前先检查后再上课,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及时督促预习后再听课。课上让其集中注意力,教会学生进行语言暗示,当自知上课走神时,自己对自己小声进行语言暗示,让自己回到课堂。尽可能把简单问题的回答权给这些学困生,这样不但能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上课,还能让他们找回自信。课上记笔记,每节课后都要求检查笔记,未记清楚的要求下课及时补上。课后作业更要严格要求,不得抄袭,适当抽空辅导。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并让其马上订正。

(五)学习方法指导

英语学困生往往已经浪费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积累较多的缺漏。同时这些学困生在短时间内若看不到成效,会很快泄气,重新放弃。因此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1、制定目标与计划。英语学困生不宜马上制定长远计划,长远计划必须在完成几个近期计划的之后再制定。首先是制定日与周目标与计划,比如第一周每天背5个单词,5个简单的句子。每天课前听课文朗读磁带5遍,课后跟读课文朗读磁带5遍,每节课上都必须把老师的把老师的榜书抄下。同时每天听写所背的单词、句子。第一星期的内容必须是不占用很多的时间,不需要动脑,而且必须很容易完成。第二周的目标与计划在的第一周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单词10个,句子10个,课前听磁带的同时跟读并适当阅读相关的资料。上课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做好笔记,课后听磁带的同时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第三周的目标要在前两周的基础上适当加些复习练习。然后制定月目标与计划,让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及时完成每日的内容。

2、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口读、耳听、眼看和手写。耳、口、眼、手同时并用,可以沟通大脑皮层各感官区之间的联系。注重通过视觉与听觉来学习英语,英语是语言,语言先是需要听,反复听,有意无意地听,使大脑对这些材料产生信息记忆,再通过视觉获得更佳的记忆效果。因没有语言的环境,大声诵读,反复诵读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及时复习显得很重要。制定一份复习计划。教师及时的听写和检查也使得他们及时复习。复习应有日复习,隔天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只有反复复习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选定入门材料。对于学困生来说入门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材从易到难,立足教材,教材的编排本身就循序渐进,适当添加一些同程度的练习。首先从单词入手,词汇的积累为英语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掌握发音技巧,拼读规律。掌握构词法(转化、派生、词缀 合成等),结合生活中常用词汇,利用句子,来突破单词的记忆难关。还可通过一些词的拼读巧记单词,如family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六个词的首字母。Nocent (no 没有cent 一分钱)一分钱都没有,所以是清白的,这个词就是清白的意思。在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进行语法训练。特别是阅读理解的练习不但能对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语法和语感都有一定帮助。阅读文选材以故事性为主,增加趣味性。其次,选定背默的句子,这些句子要有实用性且含有一定的语法或固定短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背默掌握单词、短语、语法。再者,对练习的选择,一定要有精、专、从易到难。比如代词专练,时态专练等。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的选择则务必从易到难,寻找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

总之,面对英语学困生,英语教师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帮助他们、辅导他们、及时适度合理的评价他们、让他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同龄人。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李云爱训练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03).

[3]陈琳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王玉梅小学英语单词教学方法多[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01).

[6]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8.

第4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智慧技能的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任务.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智慧技能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掌握与运用,它由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阶梯式的层级关系:概念(需要以辨别为先决条件)规则(需要以概念为先决条件)高级规则(需要以规则为先决条件).因此,对于中学数学的每个单元,学生应该按照加涅关于智慧技能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这个层级关系去学习,以便按照这个层级关系把所学的知识组织到大脑当中,形成具有良好层级性的认知结构.

据此,笔者在“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中,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排列、组合p概念从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的辨别入手,得出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而介绍排列数概念、组合数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概念

从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的辨别入手,得出排列与组合的要领进而介绍排列数概念、组合数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专题一

算法

在解释p1n=n,c1n=n(n∈z+)的基础上,介绍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引例和例题的处理均须用由p1n或c1n组成的算式来解答).

专题二

排列数公式与计算

专题三

组合数公式、计算与性质??

应用

用直译法解决纯排列与组合问题(同时用分步法解答纯排列问题).题型如1990年人教版高中《代数》下册(必修)(简称:高中《代数》下册.下同)第234页例3、第245页例2.

专题四

用分类法解决加法原理的简单应用题.题型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34页例4(此例还可用分步法)、第245页例3.

专题五

用分步法、分类法和排除法解综合性排列与组合问题.题型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35页例5、第246页例4.

专题六

图1

于是该单元的教学次序是:基本概念的形成(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概念)基本算法规则的掌握(原理与公式)概念和算法规则相结合的应用(这里是以解题规律为主线,把排列应用题和组合应用题一并按其解法由易到难分层次集中而对偶地解决的),完全符合加涅关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必须按从概念到规则,再到高级规则的层级顺序去进行的规律,理顺了学生学习排列、组合内容的认知层次,加强了该单元认知结构的层级性.

2.运用先行组织者,促成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运用先行组织者以改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提高教材可懂度,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促成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因为高中生首次面对排列、组合单元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用来同化它们,因此,我们在该单元的入门课里,在没有正式学习具体内容之前,先呈现如图2所示的组织者,能起到使学生获得一个用来同化排列、组合内容的认知框架的作用.

概念

排列、组合的概念

算法

算法原理、计算公式

应用

解排列、组合问题

图2

值得一提的是,安排在本文的入门课——专题一中的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以及安排在基本原理课题中的两个引例,它们也分别起到了学习相应内容的具体模型组织者的作用.

3.实行近距离对比,强化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如果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分离程度低,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差,则会造成学生对排列和组合的判定不清,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使用不准,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以达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排列、组合”认知结构之目的.

按调整后结构的顺序教学,很自然地实行了近距离对比,加大了排列与组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对比力度,从而强化了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

(1)在入门课里,开篇就将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进行近距离对比,有利于引导学生得到并掌握排列和组合的判定标准:看实际效果与元素的顺序有无关系.

(2)专题二首次近距离比较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运用其判定标准——是分类还是分步,去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以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辨别.

(3)专题四、五、六里,把排列、组合问题按其解法分层次对偶地解决,在没有单独占用课时的情况下,很自然地为排列和组合的近距离比较,为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运用对比,提供了切实而尽可能多的机会.

4.及时归纳总结,增强认知结构的整体性与概念性

我们知道,认知结构是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系统组织,它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的整体性越强、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学习的保持与迁移.因此,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随着该单元教学进度的推进,及时归纳总结已学内容的规律,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概括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促使学生高效高质地整体掌握该单元,从而形成整体性强、概括程度高的认知结构.

于是对于“排列、组合”单元,笔者就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引导学生不断归纳、及时总结出以下各规律:

(1)排列与组合的判定标准(见前文).

(2)加、乘两原理的判定标准(见前文).

(3)排列数公式的特征(略).

(4)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略).

(5)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①仔细审清题意,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

所有排列、组合问题,都含有一个“实际问题”,找出了这个实际问题,就找到了解题的入口.

②逐一分析题设条件,推求“问题”实际效果,采取合理处理策略.

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有:正面入手;正难则反;调换角度;整、分结合;建立模型等.但不管采用哪个策略,我们都必须从问题的实际效果出发,都必须保证产生相同的实际效果.因此,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就是我们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也可以说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一个关键.

③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确定解题方法.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不同的提法很多,其实归根到底,不外乎以下五种:枚举法;直译法;分步法;分类法;排除法.如所谓插空法,推究起来也只不过是在调换角度考虑的策略下的分步法而已.

5.注意策略的教学与培养,增大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智育的目标是:第一,通过记忆,获得语义知识,即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这是较简单的认知学习.第二,通过思维,获得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办事的方法与步骤的知识,这是较复杂的认知学习.第三,在上述学习的同时,获得策略知识,即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这是更高级的认知学习,也是人类学习的根本目的.

所谓策略,指的就是认知策略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包括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中的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包括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摘抄、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在书上评注、画线、加标题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

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缺乏策略或策略的水平不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好、学习效率就不高,特别是在解题过程中,就会造成不能利用已学的相关知识而找不到解题途径,或造成利用不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思路受阻,或造成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准确等.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策略的教学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以增大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为此,笔者在“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中,除注意一般性学习策略(如做笔记、画线、注记和写单元结构图等)的培养以外,更注重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培养和训练.

(1)在专题二、四、五、六里,对排列、组合问题解法的教学,始终按“仔细审清题意,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逐一分析题设条件,推求问题实际效果,采取合理处理策略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确定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进行,以培养学生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有抓住“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这个关键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能力.

(2)重视一题多解和错解分析(多解的习题要有意讲评,例题讲解可故意设错).

一题多解能拓宽解题思路,让学生见识各种解题方法和处理策略.另外,一题多解又能通过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使学生在较多的思路和方法中优选.同时,因为解排列、组合问题,其结果(数值)往往较大,不便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而一题多解可以通过各种解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来检验我们所作的解答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从而起到检查、评价乃至调控我们对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的作用.

错解分析能使学生注意到解答出错的原因所在,同时使学生体验到解题策略调节的必要性和方法,防止今后犯类似的错误,增强学生解题纠错力.

故意设错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46页例4的第(3)小题:如果100件产品中有两件次品,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错解:由分步法得c12c299=9702(种).

略析:像该题一样的“至少”问题最好莫用分步法,这里分步出现了重复计算(以上错解是学生易犯错误,教学中必须注意).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第5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入门

 

六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跨入中学门坎,能否搞好英语入门教学,对他们英语的后续学习,以及对他们将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对英语入门教学有过某些探索,回顾过去正反经验,结合当前新课标教材的教学体会,认为以下方法值得注意: 

 

一、“慢、细、严、勤”的启蒙教学风格。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的是“新的环境”,诸如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科等,处处都洋溢着新的气象。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接触“既慢又快的”。慢主要是新的语言一时难以接受,快因为他们是青少年,有好奇心和极强的模仿力,一但适应学起来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慢——语速慢、进度慢、对学生的渴望值上也要“漫”。特别新教师,估计由于有点儿紧张的缘故,往往语速上就快了。另外放慢进度做好《预备篇》的教与学。 

“细”字主要体现在细节知识的传授上和学生易犯错误的纠正上,要细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地学习习惯。像大写字母E、N 等的笔画顺序,不能像七年级学生说的看起来和你写的一模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这次的让错可以导致以后的诸多次错误;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变法是七年上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像一般现在时“单三主语”的句子,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后,谓语动词的还原是学生易出错的点,在讲时必需要导入清楚,讲解细致而准确。 

“严”字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要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记,力求随堂消化。七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它们的管理层次各不相同,课上有修鼻子的、挖耳朵的、玩笔的等,领读的时候不看书,大声冒喊,检查的时候啥也不知道。这些现象需要我们老师在课上严格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课上随堂消化的好习惯。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不能淡化课堂的纪律。另外我们老师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教学习惯,如规范自己的书写、常规的检查督促等都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 

“勤”字在七年级的入门工作中更要体现出来。早读要领读,早自习要检查,课上要规范指导等,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耐心地勤奋起来,坚持一段时间领上路后,就比较容易了。 

 

二、寓孝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在开学初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学习热情高,但一段时间之后,单词量的增大后难于记忆的困扰以及学生身上保留的学习性心不够的特点,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必须骤冷。所以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认为,可以在音标教学中,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绕口令及小短文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枯燥的音标读音规则,为将来成功记忆单词打好基础。 

可以在单词教学中,采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来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取见性,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也可以在句型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切实可行、恰如其分的语境,鼓励学生参与表演,予以奖励,体验成功;也可以运用目的性、趣味性、实用性、激励性皆强的游戏,导入新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狠抓英语预习和复习环节。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放在应有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就是起始年级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是避免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是学生适应新环境、新教法、新学法的开始阶段,就像一个盲人,需要引导,需要别人的帮助,为了使初一学生开好这个头,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和复习巩固工作,并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和复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记笔记,如何听好课的方法,这给课堂教学减少了不少麻烦,也避免了分化的扩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他们喜欢自己的才华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积极发言,喜爱表演,这给起始年级的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既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内在潜力的正常发挥和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丰富了词汇量,增强了重点、难点的巩固率。

总之,七年级英语入门教学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将为今后三年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很重要的奠基作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七年级的英语教师,应该站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高度,悉心钻研教材,融会贯穿,精心教出,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外语教育心理学》 贾冠杰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2]《中学英语教学面面观》 王才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第6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学生主体性 解决对策

一、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综述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组织平台上,传统模式主要以学院、系和班级为主体,强调以垂直的管理组织层层落实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这些措施一般包括课堂“三线点名”――班级考勤小组全点、任课老师抽点、辅导员随点的制度,在课堂真实统计学生课堂出勤率,等等。当然,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课堂出勤率的控制,然而,其不仅耗费了较大的精力在课堂出勤环节的监控上,而且未必能够有效地扣住学风建设的根本环节。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风形成的内因。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研究学生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对于高校建设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分制下“同班不同学”的现实,使学籍上的同班同学可能因选课的教师和课程安排不同而不在一起学习。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由以往强调由院系主导的垂直管理模式转变为发展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为主的模式。

高校学风建设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命题,关于学风建设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分为对策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两大类别。二者都存在一些不足:对策性研究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着重于针对个别情况的解决办法,不能深刻挖掘学风建设的发生机制及其学理性根源。理论性研究注重理论分析,而缺少对学风建设现实案例的全面深入调查统计,研究结论较为空洞,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本文依据当前高校学风情况调查统计的数据,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分析解决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建设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学习因素分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学习既有智力因素的支持,又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一)智力因素。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后天的教育对智力因素很关键,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培养、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的社会实践都能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智力因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往往表现在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握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和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学生的学习中具体地体现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纪律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动力和调节作用。学习目的是学生的理想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要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这是优良学风形成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学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学习目的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中。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学习态度有端正和不端正之分,比如扎实认真、勤奋好学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旷课逃学、作弊抄袭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乐趣和体会知识的价值的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喜好和专注程度。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学习兴趣不大,即使主客观条件再好,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纪律是学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学生学习的行为规范,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制度保证。学校必须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步转化为自律,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观察一所高校学生遵守学习纪律的状况就可以得知该校的学风状况。

三、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某大学学生出现学业危机的显性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沉迷电脑游戏,占25%;(2)社团活动及兼职过多,占20%;(3)学业基础较差,占17%;(4)专业认同及学习兴趣低,占15%;(5)家庭变故、经济压力或身体有既往病史,占10%。另外上课出勤率差、作业抄袭胡乱编造和考试作弊等现象比较普遍。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法不正确。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的学生中有17%学业基础较差,并不完全适应大学的选课制度、上课方式和学习方式,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能应对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遭遇学业困难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被动和无助,不能主动寻求相关人员的咨询与帮助,也不能得到专业教师及时有效的关注与辅导,因而逐渐陷入学业困难的恶性循环中。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学生中有20%社团活动及兼职过多,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将来想从事何种方向的职业并承担何种社会责任,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这成为学生陷入学业困境的另一主要原因。

(三)学习兴趣低。某大学遭遇学业危机学生中有15%并不了解和认同自己的专业方向,对于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科知识构成和基本课程框架缺乏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因此造成学生专业方向感模糊和专业意识欠缺,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低。学习“压抑”和大学“无聊”,并由此而导致的沉迷电脑游戏成为影响学生学业的主要显性原因。

(四)学习纪律差。部分同学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和不假离校等,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有的学生听课嫌累,实验嫌烦,作业嫌多,考试嫌难,希望学习没有要求,没有难度,没有约束。上课时不做笔记,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做实验时不求有所创新,只求蒙混过关,有的照抄数据,或者编造数据;做作业时不求学通弄懂,只求应付了事,有的照抄别人的作业交差,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做;考试时作弊,考试后还有学生公开找老师要分,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威胁、谩骂老师。

四、解决学风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学风建设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展需要多方位的渠道和措施相匹配。

(一)加强学习方法教育。高校举办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施行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积极的社会实践,能够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治学方法,把握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有效地利用课堂、实验室、图书馆和网络,提高自己自学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通过选修课、双学位和跨校选课等学习环节来有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二)确立发展目标。发展目标的确立是激发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从人生理想志向、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阶段目标三个层次认识学生的发展目标。三者相比较而言,人生理想志向的内容更为全面深刻,作用更为深入持久;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更为核心关键,作用更为基础适时;学习阶段目标内容更为具体明确,作用更为直接迅速。因此,学校应引导大学生确立高远的人生志向、科学的职业规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谐健康的人格特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专业认同度。建议以学院和各系教学单位为主体,邀请本系教授分别从专业的各个方面介绍专业方向、专业特征、专业前沿、专业课题和专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尽快找到专业学习的切入点和专业入门要领,使学生在认识学院和系教师的基础上,凝聚和加强专业认同,提高专业兴趣,避免错过专业入门的好时机,从而导致专业疏离。针对因沉迷电脑游戏已经对专业失去兴趣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使其先脱离游戏成瘾的状况。

(四)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保障,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改善学风,一定要有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绝不意味着放任其自由发展。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还有待于慢慢成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弱,所以只有通过严格管理,制定相应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和明确的奖惩办法,并且通过对这些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为学生的行为指明方向,才能让学生知道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才能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只有严格坚持以制度管理学生,才有可能做到合情合理、公正公平,才能保证学风建设沿着科学、规范、严格、有序的轨道发展。

同时,这些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仅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规范学生的主体性,并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进一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当然,在制定和实施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要注意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自制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尽量避免制度过于细化苛刻,导致学生对制度产生依赖或叛逆等不利影响,从而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管理强化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巫晓琼,陈海英.独立学院学生课堂出勤率与学风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10,(8).

第7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摘 要: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普遍感到压力大,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艰难。为此本人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压力及其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心理障碍的疏导问题提出了调适意见。本文就是笔者对该问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供大家商榷、参考、共享。

关键词:心理压力;显性根源;隐性根源;合理疏导;恰当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理工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学生普遍感到有心理压力,随着课程的进行,难度日渐加大,压力日益加剧,伴随而生的是焦虑日盛、焦躁不安、消极退缩、空虚茫然。因而多数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因畏惧而远之,因害怕而弃之。老师辛辛苦苦教学,却普遍收效甚微。

笔者曾对多届学生(其中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招本科班的学生)进行过测试,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小。例如,分不清“大于和等于”的意思就是“不小于”,其不成立时就是“小于”的人数不低于全班总人数的五分之二;不能区分“判断通过键盘输入的整数是否是素数(或说质数)”与“输出在1和100之间的全部素数”两个不同题意区别的人数超过全班总人数的一半;在15分钟的测试时间内不能将一个三位整数X用X/100取整分离出X的百位数的人数达全班总人数的60%;在学过求余运算符“%”之后,不能用X%10求余分离出X的个位数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80%,不会用(X/10)%10的方法分离出X的十位数的人数竟达全班人数的90%;……。

在这样的前题之下,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的心态是既有新鲜感,又感到恐惧,学过一段时间后,便不时流露出畏难情绪。有的在学过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小程序之后又急于求成,为不能一次成功独立编写出大程序而感到懊恼;有的在上机实践时由于粗心大意出现差错、意外,当系统报告多处错误需要进行调试时就显得十分浮燥和不安,有的学生干脆放弃;……。这些现象都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之初、之中和之后的各个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时流露出的窘迫、担忧,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应对?

程序设计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在高校甚至于在中学,“程序设计”都应该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尤其在高校,“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与“高等数学”课程有异曲同工的作用。笔者认为,无论是从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还是课时量的安排来说,“程序设计”课程都应该成为理工类专业与“高等数学”课程同样重要的一门课程。

然而在我国由于中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几乎都没有开设或者没有认真开设“程序设计”课程。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可以说是只注意了培养高考状元,而埋没了其中不少可能在软件行业里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少年天才;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不少中学惯用题海战术,施行只强调模仿、忽视思考的大运动量训练,致使中学阶段的许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正常的、合理的训练和培养,软件知识更是贫乏甚至是空白。这些问题往往成了大学阶段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心理障碍。现象形形,实质都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要想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和之中的心理状态及产生压力的根源,作一番深入的探讨。针对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时表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进行剖析并予以合理的疏导和恰当的调适。

人的行为既受到心理的支配,同时又影响到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的压力容易转化为惰性,重度的压力会产生焦虑,只有恰当的中度压力才有可能转变为动力。学生面对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所产生的压力,显然属于重度压力。这种重度压力产生的根源,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显性压力来源主要有思维、环境、考试、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就业问题等。例如认为自己思维基础差,反应慢,跟不上老师;从未见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很不习惯,跟不上、记不成笔记;时刻记挂父母的期望,害怕考试“挂科”而失面子;担心因成绩差得不到奖学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担心同学比自己强,在互相比拼中居下风;担心学得不好,将来就业困难,找不到好工作,会受到社会的岐视等等。这些显性的压力来源,涉及到学习的动机、方法问题,虽然可以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得到局部的调理,但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诊治效果。我们还应该深究一下对学生产生这种重度压力的隐性根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首先,刚步入高校的学生,正处于高考压力释放期的后阶段。他们本以为大学的学习会比中学更难,但是,高校第一学期一般都是安排公共课程,除必开的政治课外,“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相当于高中课程的延续,他们从中感觉不到来自专业的压力。“计算机基础”的内容简单,有的中学也开设,已经在中学学习过的学生会因为内容重复而感到厌烦。加之,第一学期课时安排较少,习惯于中学“圈羊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对大量的空堂感到无所适从,因而使他们“被迫”继续处于高考压力的释放阶段,虽然第一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方法等相关内容都有所涉及,但他们更在意“眼见为实”,对所学内容由于在实践中感觉不到“益处”便处于惰性状态,乃至到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这类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课时,因为没有知识基础且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而感到重度压力倍增乃理所当然。所以笔者认为,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不当是造成上述重度压力的第一隐性根源。

其次,几乎所有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仍采取“必用名人名作”的习惯做法,完全忽视学校的类别、性质和生源的实际情况。何况,不少“名作”只是借用了名人的名字,“名作”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名人之作。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大多数学校都是只安排刚出校门的新教师任课,他们中的大多数一般都采用一切从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所适从。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师的选用欠妥,是造成上述重度压力的第二隐性根源。

再次,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确有较好作用,但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需使用得当,恰到好处,而不能滥用。有的教师将其作为唯一的授课形式,笔者认为,从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说,这样做不可取;从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说,教学形式一刀切的做法更不可取。有不少学校把投影银幕置于黑板正中,并提出取消粉笔加黑板的常规教学形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绝非偶然。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反映跟不上投影内容的变换,无法记笔记;多数学生反映枯燥乏味的内容和近似黑暗的环境很容易昏昏欲睡。笔者认为,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当,这是造成上述重度压力的第三隐性根源。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能否提前到第一学期开设?如果能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可以让刚步入高校的大一学生,终止高考压力的释放,而初步尝试到来自专业的压力。因为,只要调控适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早一点接触来自专业的压力,利多弊少。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众多的后续课程的开设,并在其中继续保持这种中等程度的压力,这对促使学生成材的作用不言而喻。问题在于程序设计入门语言要选择恰当,应该如何选择呢?日本著名的计算机教育家三田典玄先生的研究表明,如果将硬件和软件作纵坐标,将系统和用户作横坐标画一张图,BASIC语言是正好处于该图的中间位置,是最适合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语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国就是选用BASI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语言的,这从BASIC的含义便不难看出,所以现在不少发达国家仍选择BASIC语言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语言。但是,我国的绝大部分高等学校都是选择C语言作为入门语言。C语言在上述图的偏左下位置,是面向系统和硬件的,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不太适合在第一学期开设。如果将C语言和BASIC语言在上述图中连一条线,在靠近BASIC语言处找到一个点,将其作为入门语言放在第一学期开设,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合适。然而,符合这一要求的现存的语言目前并没有。怎么办?能否对C语言的内容和要求作一些必要的调整来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对难度大的处理问题,C语言的难度大在何处?就目前使用较多的C语言教材的章节难度问题,通过对某大学软件学院的近五百名学生进行学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指针”一章感到困难的占88.38%,对“函数调用”一章感到困难的占86.49%,对“循环结构”一章感到困难的占81.08%,对“数组”一章感到困难的占57.43%,对“选择分支结构”一章感到困难的占21.62%,对输入函数scanf的使用感到困难的占18.78%,对输出函数printf的使用感到困难的占12.86%。如果能作如下调整:

将相对难度最大的“指针”一章内容分别分散放在“数组”、“函数”、“其他数据类型”三章中;

将“函数调用”移至“其他数据类型”之后讲授;

先介绍无格式输入流cin和无格式输出流cout,然后根据有格式输出问题自然引出输出函数printf,在讲到有输入和有格式输出问题时采用cin和printf的混合形式,在讲到指针和指针变量内容介绍了地址概念之后,自然引出有格式输入函数scanf;

改变原教材“冷冰冰”和“高不可攀”的面孔,增加趣味性的问题和实用性的问题,删去高难的数学问题;

增加适量的难度不大的探索性问题。

同时将课程名定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帮带部分新教师,在第一学期用周课时6节讲授(含课程实践时间在内)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对于刚步入高校的大一学生来讲,他们比较习惯教师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将讲授内容提纲挈领。就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而言,对程序执行过程特别是循环过程的分析,教师在黑板上分步介绍,学生的思维容易跟得上,这对培养大一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作用的。可是对有些概念和过程的动画演示和源程序的运行结果演示,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信服结论又十分重要,显示出投影教学的绝对优势。总之,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灵活运用,是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基础。也就是说,既要保持传统的粉笔板书,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投影教学方式配合。但是在一堂课内,要想银幕频繁放上放下、投影仪频繁开关是不现实也不允许的。为此,投影银幕的安装位置就应有所讲究。在宽敞的多媒体教室,银幕可挂于黑板右侧;在普通教室内,银幕最多只能遮挡黑板的三分之一,这样就能做到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粉笔板书完美结合。

在产生重度压力的隐性根源得到防治之后,对于可能发生的显性根源问题也不可忽视。学习是人类获得个体经验并使自己的行为改变的过程。在高校,学习是学生在校内的基本活动。学习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并增长个人的能力,又能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必要的思想教育仍然十分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关心开设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目的和这门课程的作用以及最佳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有机地恰到好处地一一介绍,并适当引入一些励志的内容,如在学生做第一个“熟悉Visual C++6.0的运行环境”实验时,要求学生将下列文字输出到屏幕上:“我钟爱程序设计,为今后步入IT行业而努力学习!――未来的IT精英”等等。

对于可能出现的个体问题,要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疏导、调适工作应该从何做起呢?教师应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比尔・盖茨及他的好友和助手保罗・艾伦就是由于对程序设计的极大兴趣,达到痴迷的程度,最终成为“程序设计”领域的姣姣者。目前国内多数的“程序设计”教材,所选例题多是高难的数学题,似乎“程序设计”只是用来解决高难数学问题的,与“平民百姓”无缘。其实不然,计算机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不需要高深的数理知识作基础,一个具有一定综合能力(包括英语水平)的合格初中毕业生足可以入门。然而我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独立写出一行完整程序代码者比比皆是。试想,教学方式多以课堂讲解、纸上谈兵为主,很多本来比较容易的软件知识都被披上了高深莫测的神秘面纱,留下了很多悬念,怎能不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拒之以远呢?!要善于通过对趣味性问题的探讨,对实用性问题的琢磨,培养学习的兴趣,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帮助学生学好编程。如果教者能适量引入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趣味性题目,在课堂上能结合运用投影设备动态分析程序理解的难点,并现场演示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甚至适当开展一些课堂讨论乃至于辩论,是可以引起并进而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极大兴趣的。

鉴于目前高校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现状,笔者以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应先低后高,以低求高;课程的进度安排应先慢后快,以慢求快;课程的教学进程应铺设台阶、化难为易;举例宜少而精,分析应细而透;要尽可能安排较多上机实践,一定要安排“课程设计”(或称“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有充分锻炼、展示才华的机会;……。微软公司希望新进员工,要有累计书写过几十万行程序代码的实际经验。为的是什么?因为微软公司十分看重员工的实践能力。“程序设计”是一门典型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能在实际上机编程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编程的不上机,就好比是学游泳的不下水,效果可想而知。惟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加深理解,培养兴趣,获取知识。比尔・盖茨及他的伙伴保罗・艾伦他们的编程知识基本上都是靠自学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绝不是哪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传授的结果。这方面的真理只有一条:只要有兴趣,无师也能自通。而且还可以说,兴趣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教者的主要作用,只是“授之以渔”而已。

根据学生性格和气质的差异,将他们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习互助小组暨“课程设计”课题组,促成性格和气质的优势互补。

我们知道,马克思是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恩格斯是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两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一代伟大的革命导师,树立了气质类型优势互补的成功典范。应该承认,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习惯以及性格和气质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他们在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上和上机实践时的外显行为有很大的区别。从思维力的角度来看,思维进程基本上可以区分为慢智思维型和快智思维型两类。慢智思维型的学生思维启动时间较长,爱好分析比对,对问题的理解比较深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记忆较为牢固,对新知识一旦发生兴趣,其保持的时间较长;快智思维型的学生,思维启动时间短(正是因为这点而往往受到教师的偏爱),喜欢提问和发表见解。但思维质量稍显粗糙,对问题的理解比较浅显,兴趣的保持时间较短,一旦遇到挫折,便易恢心丧气。慢智思维型的学生性格偏内向,气质类型多属粘液质和抑郁质。快智思维型的学生的性格偏外向,气质类型多属于多血质和胆汁质。但无论哪种性格、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个体学习时,其优势难以展示和发挥,如果将他们搭配成组,就有可能以长促短,优势互补,提高效率,进而达到激活他们的天赋与潜能的目的。否则,只可能是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感到没意思,最后不得不对“程序设计”课程敬而远之,这是教者所不期望的。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程序设计”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的方式。这是因为,那些慢智思维型的学生,他们多有借助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思路敏捷的优势,来提高他们启动思维速度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羞于启齿。那些快智思维型的学生,比较羡慕性格内向的学生考虑问题深刻、周到的优点,希望求助但又往往有所顾忌。如果教者能主动做好将学生搭配成组这项工作,用以消除内向学生的害羞心理和抑制外向学生的张扬气势,使他们各自的愿望得以实现,让学生在编制软件过程中,初识团队开发的作用和共享合作成功的愉悦,是会深受欢迎的。当然,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分组应以充分自愿为前提,让学生自由组合,教者只需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基本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的基础上,稍加建议调整即可。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可以在接触交谈中发现,继而通过问卷调查初步印证,并不需要十分精确。诚然,从专业的特点来看,“程序设计”专业学而有成者多属胆汁质和粘液质两类学生。但如前所述,作为现代人,程序和软件的概念应人人知晓。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不能排斥气质类型为多血质和抑郁质两类学生。况且,从调查中发现,气质属混合型的还为数不少。在实施“课程设计”(或称“课程实践”)环节时,更应该分课题组进行。这是因为“课程设计”一般分为开展调查拟定课题、经过研究确定结构、分工合作写出程序、集中演讲展示成果四个阶段。开展一定范围的情况调查以确定课题,通过集体研究来构思程序,乃是“课程设计”过程的基础工作。开展调查正是快智思维型学生的优势,而进行研究又正是慢智思维型学生的特点。在不同阶段,学生会主动在课题组内推选出各种类型的最佳人选来牵头完成所需做的工作。当他们在课题结束展示成果获得好评时,无不为他们的共同辛劳取得的成果而欣喜若狂。其兴奋的激情,也同样会感染着教者。认知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双方,定会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共享成功的愉悦。

结束语: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心理障碍进行合理的疏导,在互助互补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心理障碍进行恰当的调适,既十分需要,又极其可能。只要有一份责任心,就必然会正确应对,积极善待,想方设法,取得成效。通过这样的主动、恰当的调适,学生们不再顾虑重重,自然消除来自多方的重度压力。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和较熟练的技能,也就不会再沉浸在害怕就业被淘汰的阴霾之中。

以上是笔者进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实践和开展有关课题研究的切身体会,用以抛砖引玉,期望与志同道合者一道,共同探索提高我国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质量之路。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吴运,施春华.大学生实用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钢琴 音乐素质 耐心 恒心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钱老弹得一手好琴,他认为自己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科学,也学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的确,音乐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爱因斯坦也曾写道:音乐和科学在追求目标和探索动机上沟通起来: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音乐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的未知与和谐,二者在达到和谐之巅时殊途同归。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与科学创造是触类旁通的,在创造的时刻,二者之间的屏障往往就消失了。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理解是与他对科学的把握完全类似的。音乐启迪我们的智慧。

在艺术教育相对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长选择钢琴教育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对于小孩子来说,通过学习钢琴而进入音乐的世界是最好、最全面的切入点,钢琴拥有明确的音高和音域,左右手弹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并且可以同时发出8个以上的音,它的多声部性能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无愧于“乐器之王”的美誉。同时也是诸多乐器中较容易入门的。于是,很多孩子开始走上了学琴之路,可是随着弹琴程度的加深,家长每天花时间、精力陪着孩子,却发现孩子的表现并不能尽如人意。家长们越来越失望,孩子的厌学情绪也越来越明显,于是很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就采用强迫教育的手段来压制孩子练琴,其结果孩子越来越怕学,越来越讨厌练琴,表现也越来越差,学琴过程出现了恶性循环。这真是让孩子痛苦、家长头痛。有些孩子还就此中断了学琴,给他们童年留下了不美好的回忆!

学琴,不光是学习弹钢琴,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包括性格方面。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责任心,如果父母拿捏的好,孩子不仅在音乐上能有所成就,对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注意循序渐进

通常各年龄段的儿童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是有很大差异的。年龄越小的孩子练琴时间越是不宜过长,因为练琴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也越难控制,他们会感到疲倦、厌烦,练习 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一般我们提倡分时段练习,幼童每次十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练琴时间逐渐加上来。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听觉入手引导孩子用耳朵、用心灵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一般来说,4~6岁的儿童,听觉往往是最敏锐、最发达的时期,此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觉注意力、节奏感受力、音乐表达力往往是极为重要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既不能硬也不能软,既不能重也不能轻,每个音都要有“音头”,启发孩子体会用手指弹出每一个音的音头,就像歌唱中的子音,字头要清晰;发音要圆润。音与音之间有一座无形的桥梁将情感连接起来,每一乐句都有不同的语气,句与句的衔接赋予了钢琴生命般的呼吸。

尊重音乐学科自身的基本体系,将浅显必要、生动有趣、科学准确、富于情感的音乐知识传授给孩子,要注意由浅入深,注重内容的延续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使孩子在音乐的浸润中学会鉴别音乐、真正懂音乐、享受音乐。

以下是给琴童练琴的十点提示,家长可以借鉴:

1.每天要有规律的练琴。

2.要注意手型和身体的姿势。

3.开始时永远要分手练习。

4.开始时永远要慢练。斯蒂芬・黑勒曾经说过:“很慢的练习会有很快的进步。”

5.永远要练习音阶及其拇指、节奏和断开方法的基本练习。

6.当你弹错一个地方时,先把难点更正,不要总是从头弹。

7.选择最适合自己手的指法,把它写在谱子上,不要总换。

8.练习中要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可使用节拍器帮助你。

9.注意聆听每个音并尝试演奏出优美的音色。

10.严格遵循作曲家有关速度、句法和力度的所有指示。

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家长,要多鼓励他(她)们在生人面前演奏并时刻保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琴从“聚精会神地听”做起

练琴,倾听是关键。不好的声音会污染你的耳朵,麻痹你的神经。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弹琴的工具,弹出的声音必然是死板机械、毫无价值的。一首乐曲从一开始就要培养感受能力,让孩子学会体验,有愿望去感受。孩子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声音,感受不到就无法真正表达你的内心。在触键之前,如果没有声音的感觉或表达声音的愿望,就必然变成钢琴的奴隶。学音乐用脑用手用眼用脚,都用到了,就是用耳没用多少,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一切音乐活动都要用耳,唱歌、练琴时用耳和不用耳差别很大,如果坚持不懈,练成绝对音高就不是神话。

把认真倾听作为提高思维准确性的突破口。听觉是人类最早的输入通道,也是最易出错的输入通道。听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聆听有助于唤醒个人的主体意识,这种体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一遍遍重复倾听中逐渐完善、逐渐完美。在听的过程中,你就像面对一个魅力无穷、迷人而有新奇的保藏一样,充满了发现的快乐。在聆听当中,教师将审美的眼光与能力交给儿童。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眼光,他才有更多的可能来领悟世界的奇异与美妙。甚至于漫长而复杂的练习,都不会感到枯燥、厌倦、吃力,反而会觉得乐趣无穷。爱因斯坦正是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获得这样一种悟性,才在漫长复杂的科学研究中乐此不疲,成为时代的巨人。

三、歌唱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讲,首先是听,其次就是唱。但是学乐器的孩子往往更愿意主动上手弹而忽略唱,或者说根本不会唱,在教学中,常常发现那些善于歌唱的孩子,记忆的链条更不易中断,乐句间的呼吸、衔接更自然流畅而不漏痕迹,声音更易显上升的趋势。如果把人体看作是天然的“乐器”,这个乐器长在你身上,而钢琴则在身外。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唱歌是人声的直接表达,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任何乐器无法替代的。而那些说谱或不爱张口的孩子,在弹琴中更易“断电”,衔接更生硬、易结巴,弹奏新作品时乐句支离破碎的情况更多,练琴效率较低。许多孩子弹钢琴,总也连不成句,不会弹歌唱性的旋律就是不会唱所致。所以,在单手弹奏时,先唱出来,这个方法是可行奏效的。因此,鼓励孩子愉快的歌唱,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家长的坚持是成功的前提

孩子学琴多是家长的决定。作为家长要有牺牲精神,要认识到我们所学的钢琴并不是娱乐消遣,它有丰富的文献、繁难的技巧,所以,学习音乐的态度应该是严肃认真的!一般家长,大都不懂得音乐,因此,父母亲有一方必须跟着一起认真学。通常,老师上课每周45分钟左右,而大量复杂的工作是课后练习,家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 ,课后还要陪同孩子一起练习,甚至亲自去实践,切身体会正确的弹奏方法,尤其针对幼小琴童。首先制定固定的练琴时间,绝不随意性,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的做事习惯,强化孩子的自律能力。其次要注意严格要求并非态度严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或者感到倦怠时,父母应该耐心的启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意志,而不是采取体罚和强迫的办法,或者放任自流。即使孩子的学习显得笨拙吃力,也不能丧失信心,应当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音乐能力就一定能够发展。

详细的听课笔记是课后练琴的重要依据。课堂笔记记得好不好,与学习效果关系甚大,在听课时,要有针对性的记写,诸如节奏、特殊的音乐记号及如何解决发音散而不集中、触键敲、拍、压的问题,特别是对乐曲的感觉等等,这样有利于减少笔记量,提高听课效果。声音稍纵即逝,老师上课的感觉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模糊,甚至忘记。而听课笔记记录了教师上课的全部过程,好的加以巩固,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回到家练琴,翻看笔记,教师关于练习曲、乐曲要解决什麽问题?如何解决、用了哪些办法,一目了然。哪怕是课堂上老师形象的比喻、动作等都能帮助孩子捕捉到那些正确、理想的声音,对教师的经验,既善于借鉴,又静心思考,专注练习,而不再是单纯的消磨时间,在练琴中就有很多事可做。笔记上收录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如果你和孩子养成课后勤读笔记、多思考的好习惯,就不难实现老师的教学意图,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五、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教育就是养育一个人的心灵,教给孩子智慧。学习乐器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这对于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初学的幼童培养兴趣更为重要,良好的开端是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开始弹琴手眼耳脑并用,技巧较难,旋律单调,容易枯燥疲劳,大多数孩子都会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弄得家长常常是火冒三丈,更有家长和孩子因练琴打起来,既破坏了心情、又没有达到练琴效果。因此,要想问题迎刃而解,就需要多考虑孩子的困难,学一学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等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童注意力不稳定,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学习环境中存在其它诱惑,诸如零食、玩具、家中的宠物及色彩鲜艳的图案,都会使孩子分心,降低练琴效率,时间过长,脑神经疲劳,也会使孩子注意力转移。因此,在选择时间和进度方面可保持灵活性,为适应孩子的特点,可把较长的时间分成几段进行,一天两三次,一次二三十分钟。随着年龄和学业的长进,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如:面对挂钟,孩子自己掌握时间,约定十分钟专注后的休息,抓住孩子休息的片刻真诚的夸奖,予以肯定,多给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练琴,家长和孩子都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是功利心。磨练耐心,是指有意识培养孩子对单调乏味的耐受力,让孩子养成不单凭兴趣做事的好习惯。每件事都是由无数兴趣组成的,因此,需要有意磨练,让孩子知道兴趣只是一个开始,坚持不懈的恒心加刻苦的努力才能迈向成功。“想做不该做的事,要忍着不做;该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坚持把它做好。”只要态度认真,就应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哪怕是速度缓慢,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孩子就有理由感到自豪。只给动力,不给压力。家长应不急不缓,使孩子通过艺术学习,自信心和实际能力越来越强大。

立足于声音是音乐的本质,小孩子从小通过艺术学习,学会在音乐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让这份真实、平凡、高贵的情感所带来的快乐与温暖、优雅与力量支撑起他们的整个人生。

作者简介:

第9篇:心理学入门笔记范文

一、帮助同学们克服畏难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新课标英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词汇量大。新课标要求词汇量是3500,比以前增加了1000多个单词。平时练习难度加大,很多高一新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并且我发现很多男生初二初三时便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些同学占到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激发其学英语的兴趣,树立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征服英语的信心。通过与他们课后沟通交流了解到他们不是不知道英语在高考的重要性,不是不想学好英语,而是望单词而却步。最头疼的是单词,记了忘,忘了记,过一两天后,发现又忘了。这沉重地打击了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与信心。知道这些后,我首先肯定了他们想学好英语的这种心态,而不是自暴自弃。同时告诉他们,对于单词的记忆,不仅是他们不容易记住,英语好的学生记单词也不轻松;对于记忆性的知识,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才能记住,我们只需要比别人多下功夫,多重复几遍,便可以征服单词,征服英语;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到。听了我的话,同学们斗志昂扬。我趁热打铁,给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计划。每天背15个单词(我指定的比较简单的单词),一个简单句子(我指定的)。指定两个小组长,负责检查。我课间抽查。并强调上课做好笔记,我随时抽查。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监督必须到位。坚持了一个月后,同学们反映,入门了,上课能听懂了,做题不在瞎蒙,有感觉有思路了。一个月后,我加大学习量,一天25个单词,两个句子,一个简单句,一个复合句,摆每天精讲的课文读熟。在这期间,上课时,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让他们回答;上课其他同学做题时,我会对他们个别辅导;作业上出现问题,如果是记忆性错误,我会把词的正确使用写在他们作业本上,例如be familiar with, be popular with 等,如果思路性错误,比如说是定语从句的考察,我会给他们批上“找我”两个字, 同学们在课后会主动找到我,我总是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如果作业完成的较好,我会给他们画上一个笑脸,

并写上“我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加油,我相信你!”小测成绩有一点进步,我就会在班上大肆表扬一番。我深知,这个阶段,对于这些同学们来说,坚持下来很难。他们不仅需要老师的监督,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呵护。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期末考试,他们的成绩都上了一个台阶。更主要的是他们不再视英语为洪水猛兽,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学习,不需要我格外关照了。看着他们一张张笑脸,我感触颇多,这些孩子不是想破罐破摔,他们也想学好,迷茫过,痛苦过。这时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关心与耐心,帮助他们度过心灵上的这个坎。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也磨练了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成为内心世界强大的人。

二、课堂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课堂上我们讲了很多遍的知识,学生还在出错,抱怨学生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现在昌乐二中等很多名校,都在推行小组教学法。综合以上三点,上学期我也使用小组讨论这个教学方法。我发现,一些我认为的难点,比如说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选用问题,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同学们通过讨论,查笔记,字典,工具书都能解决,而且印象深刻,下节课反馈时,正确率要比我在课堂上精讲的要高的多,甚至有时达到百分百的正确率;在讨论时,在组长的领导下,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即使说错了,也无所谓,渴求知识的热情让我感动,解释正确的同学,得到全组的认可,兴奋自信之情溢于言表。每节课的小组讨论活动,是这一节课的部分。通过小组讨论,教学成绩迅速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渴望在讨论中展现自己,乐于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养成了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三、调整心理的方法指导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碰到的烦恼事肯定很多,靠老师指导往往是满足不了的。我在教学中经常告诉学生: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降低学习效率。情绪是可以调整。所以我们要用理智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积极求助。这是一种积极对待不良情绪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妥善地保护自己,向家长、朋友,自己信赖的老师求助,及时解决不良的情绪。

2.主动控制。可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互换、升华的方法,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我经常说,当我们说当我们说一遍“我很优秀”我们可能没感觉,当我们说上十遍以后,就会感觉自己真的很优秀。

3.合理宣泄。人们最容易想到的解决办法。当精神处于痛苦状态时,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哭、大声喊叫,向亲朋好友倾诉,自己跟自己倾吐,运动、音乐等让心中的苦水倒出来,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但要注意不能影响或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