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在线课程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线课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线课程教学

第1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SPOC;在线课程;数理逻辑;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网络和智能技术发展,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是MOOC和SPOC等新兴在线课程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带动下迅速在全球升温,吸引多所国际著名大学投身其中。然而,许多在线课程的教学理念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做彻底的改变,仅是用新式的教学平台承载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资源,并没有体现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在线课程能否成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侧重于“广”而“大”还是“精”而“小”?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1SPOC在线课程的特点及优势

人类社会正在转型成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因此各高校及教学机构纷纷推出SPOC和MOOC等网络在线课程,同时结合“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等相关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专业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的网络在线课程是对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的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教学形式,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具有广阔的前景。SPOC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实施课程教育,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相比,对学生规模有一定的人数限定,而且对学生的准入也有限制条件,达到要求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此外,除了在线视频、习题、测试等,还可以有更加灵活的线上或线下课堂、答疑互动等辅助手段。因此,SPOC所具有的Small和Private特性恰恰有利于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可以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课程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综上所述,相比于MOOC课程在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等不足,SPOC课程具有更多的优势,详情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SPOC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同时,由于SPOC限制学生规模,有利于教师全程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师生良好互动,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出个性化指导。显然,针对性越强的教育其效果会更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此外,SPOC通过周期或非周期的线下交流,要求学生有一致的学习进度,有利于在课程讨论区中形成相对集中的讨论热点;但SPOC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在选择SPOC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观看课程,这意味着学生也需要支付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2数理逻辑的教学特点以及SPOC课程建设

2.1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建设背景

数理逻辑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数理逻辑课程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怎样才能在保证一定学时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如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数理逻辑的教学工作起到推动和提高作用?同时既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造就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一直都是相关教学工作者探讨的关键问题。

当前SPOC课程的蓬勃兴起无疑非常有利于高等学校实现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因为SPOC在线教育可以将在线学习从复制课堂课程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并且创造出更为灵活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显然,此类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像数理逻辑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因为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实施个性化指导,从而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SPOC中,教师的作用被重新定义了,教学模式也有了突破和创新,能够使得教师更多地回归小型在线课堂,“精”而“专”地引导学生从事学习活动。SPOC课程的教师虽然线下不是讲座视频中的主角,也不必准备每节课程讲座,但是需要根据学生需求整合各种线上和实体资源,而且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研讨,随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2结合人才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关联,面向应用

当前,逻辑表示及推理在计算机科学、知识工程及人工智能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的应用,以及经推导形成解释和判断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因此,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时需要将数理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深化和强化,以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严密逻辑推理的能力,强化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数理逻辑SPOC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要增加数理逻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实例及算法分析应用,使学生了解数理逻辑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及创新应用能力。

此外,数理逻辑SPOC课程在建设中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重组知识单元,强化基础概念,突出知识点的关联,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作整体优化,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相结合,注重教学与前沿相结合的成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数理逻辑SPOC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1侧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率

SPOC课程的建设促使教师有兴趣尝试更加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方法,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课程讲座。我们在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中加入自动评价功能,使得教师从创建和按部就班的讲座视频内容中脱离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攻克更加有价值的教学难题,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图1所示。

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将平台的课程资料整合进实体课堂,因此也是建构主义对课程知识和学习的贡献,更加强调学生完整和深入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策略,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明确基本理论的意义和作用,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将数理逻辑课堂教学结合SPOC在线课程建设,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并通过教学辅助、课外答疑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开展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教学设计,克服在数理逻辑SPOC课程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散乱等缺点,形成“抓重点和关联、有取舍和节奏、讲方法和思想、重启发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数理逻辑SPOC课程建设通过限定课程的准入条件和学生规模可以为选定的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学习指导,为他们提供有区别的、力度更大的专业支持,增进学生对课程的完整体验,从而避免MOOC的高辍课率和低完成率情况。SPOC课程视频相比传统课堂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认真准备,激发其参与度,增添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SPOC课程改革了复制课堂教学的模式,产生了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课程材料,并通过自动线下评价迅速反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使优质教学资源发挥效力。

3.2结合学习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SPOC环境中,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评价,是从“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价”中分离出来的对学生在线学习的一种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把握、判断和评定的评价体系,通常包括成绩、提高、能力增长以及其他成就、表现等具体指标。因此,学习评价是本科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动力的支持,也是一种通过某种规定、提示、约束等对学习产生监控作用的外部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坚持完成课程的学习。数理逻辑在线课程的学习评价把“因教施考”“全面考核”“过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评价中,坚持认真落实为发展而评价的观念,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克服学习评价与能力脱节的现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1)知识点考查。当前知识点学习结束后,通过测验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前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既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又加深了学生对当前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便更加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一方面,教师针对每章内容都设计了课后自测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SPOC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上围绕相关知识点内容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讨论,包括问答、讨论、质疑及自学自测等多个环节,侧重于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线下习题与实践。数理逻辑课程的特点为“学―练―考―用”4个环节,因此,习题及应用实践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针对每个章节优选出一些能体现知识应用的代表性习题和应用实例,使得学生通过习题和实践应用环节,促进和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有利于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综合知识考核。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学期末都会进行期末闭卷考核,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虽然被分成多个知识点考查、习题与实践以及能力测试,但应该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进行综合知识考核,尤其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有侧重地形成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的综合知识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符合“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要求。

综上所述,数理逻辑SPOC在线课程建设,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传统学习和互联网学习相结合的优势特点,通过“学―练―考―用”4个教学步骤,形成在线学习、交互探究、自学自测和创新应用等多维度立体化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畏难的课程变成感兴趣的课程。

第2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在线微视频;翻转课堂;系列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0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网民总数的90.1%,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高效、快捷、方便的传播媒介,学生可以寻找到他们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随着各种在线视频课程如火如荼的发展,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在全球大数据浪潮中,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已经成为政府、企业、高校的关注焦点。在未来一段时间数据分析师将成为国内外人才紧缺的职业之一,这也对高校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数据挖掘基础课程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大数据时代各种类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以重庆邮电大学数据挖掘基础课程改革建设为例,探讨结合在线课程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1相关教学方法调研

在线课程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07年前后翻转课堂在美国的出现,但是到2011年以后,另一个重要在线教育方式MOOCs开始逐步崛起,二者本质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互动与反馈”,而后者倡导建立“在线学习社区”。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竞相鼓励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具备如下两个主要的特点:先学后教的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针对性更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过渡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这些特点都为改善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合适的路径。

虽然这种混合教学方式具有一系列优点,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公开在线课程每一节课的视频都超过45分钟,要让所有学生将一门课程所有的45分钟以上的视频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全部学习完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无论网上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始终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保证注意力的始终如一,相反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互动、关注和交流带来的人文情感,这些足以在适当的时候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完全的翻转课堂方式,容易使优生更强,却会使得那些不善于交流和表达的中等生论于边缘,本来的差生就更不用说了。近年来,一种以短小视频为核心的在线课程引起了教育者的极大兴趣,这种小型在线课程被称为微课程,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时长不超过15分钟的视频,同时提供配套的学习材料,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快速学习。它能让学生课前迅速掌握每次课的主要学习点,带着问题来到教室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它的缺点是受时间限制,无法保证深入详细地给出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因此我们认为引入微视频,探讨“在线微视频课程+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改革,可以改善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课程改革起到实效。

2教学模式的设计

2.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应用蓬勃兴起,结合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学生已能够随时从网络上吸取很多新知识新理念,专业课程的知识再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时更新。同样面对大数据时代及其带来的各种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数据分析相关知识和技术,这些都迫切需要核心专业课程数据挖掘基础不断地吐故纳新。

(2)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习惯发生变化。面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带来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问题,以及在线网上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目前在校生全部都是95后,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身上具有时代特点。他们注意力时间更短,见识广,兴趣多,更热衷于在线学习。

(3)考核评价方式亟待发生改变。95后的大学生特立独行,更愿意表现自己。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媒体承载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评价不能再仅限于笔试考核,这倒逼着考核方式的转变。

2.2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建立“在线微视频课程+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借助已经上网的在线微视频课程作为数据挖掘基础课程的“课前推送”,引导学生课前对每一讲视频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该视频课程提供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学生通过课上互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数据挖掘算法,比如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分类算法中的决策树ID3和C4.5算法、KNN算法以及聚类算法中的K-means算法,要求学生学习微视频课程,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这部分内容。这种在线教育和实体课堂优势的相互融合,会获得良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也能反哺式建设在线微视频课程。

2)形成围绕数据挖掘基础课程的系列课程,强化系列课程的教师团队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大数据时代给计算机人才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教学应该不断地适应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相关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帮助学生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建立一个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课程体系非常重要,这种建设紧紧围绕核心课程展开,既可以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可以满足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掉线。为此我们确定了以数据挖掘基础课程为核心的系列课程体系,即数据分析实践、数据可视化和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这3门课程的学时统一设置为24学时,其中的数据分析实践课程主要讲授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知识,数据可视化课程围绕数据分析可视化的方法展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主要介绍目前较流行的大数据平台应用知识。

一支稳定的中青年结合的教学团队是保障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稳定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大纲设置、内容更新和教材使用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3)数据挖掘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模块化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专业都有了开设数据挖掘课程的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并规范不同学时下的数据挖掘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大纲,提炼教学内容。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如表1所示。对智能科学技术专业要求必须讲授全部两个模块的内容,而一些学时有限的其他信息类专业在完成必修模块内容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讲部分选修模块的内容。

4)改革数据挖掘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在期末开卷笔试基础上,引入小组作品完成质量的考核。作品完成质量从“过程参与表现+口头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分,这有利于对学生真实能力的评价,过程参与表现就是将每个学生在小组项目中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最终期末考评的一个考核指标,这一分数可以由小组内成员互相给出。口头表达能力体现在小组代表讲解和答辩项目成果的表现上,这一成绩可以由小组之间互相打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的成绩加上教师给出的答辩成绩作为该项评价的总分。目前我们给出的这个成绩的换算比例是“组内分数30%+组间分数30%+教师分数40%”。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保证教师准确把握每个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真正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第3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学校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深入分析高职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为高职课程改革提出明确的方向,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推进,使得高等职业院校迫切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现在普遍采用互联网进行有特色、优质的课程改革,不仅提供在线教育产品还可以利用闲暇学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的多样化。高校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作为主要内容使之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培养大量高技术人才,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经济竞争力。

一、在线教育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尽早的学得一技之长,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增加,由于我国的高技术人才比较紧张,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迫切的需要培养一批技术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就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的适应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既是对高职院校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怎样才能做到既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又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所以就必须加大高职院校的改革力度,密切结合在线教育的优势,做到教学中信息和资源的开放,让学习不分界,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只要自己愿意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并且在高职院校中开放网络精品课程,做到最大化的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2.在线教育中线上线下结合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自身面临的危机,高职院校近几年通过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单方面的注重招生率而忽略了学生质量的培养,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数量,所以高职院校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迫切提出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课堂学习变化才能学生的随身物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律性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有效评价教学质量等一系列的教学措施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全面深层次系统的改革,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3.高职院校进行课改是必然趋势,高职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质量决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而由于当下很多高职院校都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要谋发展、求创新,就要不断地拓宽思路,构建最优教学课程,保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线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这与长久以来的思想观念、教育体制都是分不开的,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的人才,但是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是教育机构人才,他们并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同时又不与企业,事业单位等进行沟通交流,所以教育形式偏教育化,轻实践行动力。

1.教师未能进入角色转换。高职教师还不能够完全放开思想,对教育发展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老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负责听,这样起不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老师不会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构建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还有学校一直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好坏的标准使得传统教育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鉴于高职院校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但是由于其一直只关注大家所谓的热门职业,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市场需求的人才存在差异,导致该培养的稀缺人才没有培养,早就已经饱和了的人才还在不断培养,所以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提升。

2.缺乏创新精神。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在线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让教学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但是高职院校还是一直沿袭以往的教育方式和体系,没有从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以学生为主体上进行创新,没有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协作的精神,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自主意识差;同时部分教师知道教学结构不合理,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去解决,因为在线学习开展比较晚,很多技巧仍处在探索阶段,所以使得教学手段单一,这还是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探索。

3.高职院校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以往高职院校与社会几乎没有联系,所以对社会资源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通过实现在线教育之后,就可以做到通过信息技术,将所有的群体机构等组合起来,开展有效的沟通,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使得两者可以互相进行联系,在线教育让高职院校成为知识与技能的集中地,通过实现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在资源和信息上的交流互动,为需要者提供知识和技能服务。

三、在线教育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要求

1.开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线教育发展中的高职教学,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现代远程教学应用到高职教学改革中,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由教师开设的任何课程,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高职教学特点,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远程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共享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行业需求开设相应的职位培训,同时学校还可以把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成果展现在网络上供大家学习借鉴,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

2.在线教育是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主体是社会,所以改革的重点也是强调对人才能力的提升,调整课程内容,包括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就业态度等方面开展,在线教育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段展开,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学习起来更轻松,提供优质的资源的同时还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采用新型互动教学,将教学、娱乐还用网上学习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自主性以及持久性。伴随互联网的开展,未来教育将向着线上与线下协调前进,教育部门注重的是学习用户对知识选择带来的体验,而高职院校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给高职教学创新带来新的启发。

3.以市场为导向。我们都知道毕业以后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选择职业的前提是由市场环境来定的,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立足于社会,同样的用人单位也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他们需要的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课程,要依据市场行情进行开展,让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能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要,而在线教育的优势就是最大化的利用资源,是学生学习变得自主化,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各大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他们深入交流未来企业几年的主要走向,根据他们提供的方向来制定课程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职业教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作为企业培训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企业要求相适应、相对接。

4.培养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强对老师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让他们用创新的方法教育学生,所以老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线教育实现知识资源开放化、共享化,在信息技术下老师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创新,使课程内容可以符合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这些都要求老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教师首先要掌握网络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提升教学效率,其次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建立教学档案,将以往盲目教学变成课堂教学的实施组织者,在学生在进行网上W习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并做好助教工作。

参考文献:

[1]徐苏燕.在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4,(4):97-102.

[2]梁苏.在线教育的"开放式导学"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2):101-103.

第4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行动,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借助国家“互联网+”行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搭建基于在线教学的网络平台,创建适应新时期成人教育学习特点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为主的有效学习。

高等数学是成人教育理工类各专业开设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建设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特点的优质在线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成人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课本作为单一的教学资源,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再做题、考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渐渐跟不上时展,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需要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教育模式。

在中国慕课、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网络教育平台有很多高水平的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有为本科生设计的,也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设计的。这些在线课程从课程资源设计到各章节知识点安排,再到学生按周定时完成学习任务,适合拥有长时间学习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不适合存在工学矛盾、基础薄弱、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成人教育学生,成人学生参与这些在线课程的学习,往往在高等数学课程理论知识讲解环节就跟不上了,很难坚持学下去。

因此,开发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三、成人教育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原则

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应该充分遵循成人教育客观规律,立足于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成人学生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既要达到应有的培养目标,又要凸显成人教育的特点。

(一)充分认识成人教育特点,以学生实际基础为起点建设课程

首先,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多数学生平时在各行各业上班,工作比较忙,还要兼顾家庭,缺少独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会出现学习中断或者终止现象,存在工学矛盾。

其次,成人教育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信心不足,特别是数学基础知识更为薄弱,有的多年没有接触数学,很多基本公式和定理早已生疏,甚至遗忘。成人教育学生年龄普遍偏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复习才能慢慢恢复,且高等数学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学习难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基于成人教育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建设高等数学在线课程应当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出发,适当补充必要的中学基础知識,重塑学生知识结构。比如,补充初中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求解方法等知识;补充高中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三角函数及其性质、数列等知识,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做好知识铺垫,让学生从中学数学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知识,以便学生连贯学习,避免一开始学习就直接面对高等数学课程抽象的、难于理解的概念,比如极限、收敛等。学生从中学知识逐步过度到大学知识,这样容易消化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学习高等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深加工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更好满足成人教育学生知识需求

成人教育的教学活动基本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学生主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学习,老师提供在线课程。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是集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于一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在时空上基本是分离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直接、连续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容易使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产生厌倦,从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成人教育学生多数已有工作,再加上高等数学课程表面上和专业其他课程的关联不大,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生往往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

为了使成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高等数学课程内容,建设在线课程时不必追求定理的详细证明和高深的解题技巧,应注重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在不改变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的主干知识点进行更为精细的碎化,从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提取素材,组建案例题库,适当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一套以“实际案例导入——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的资源建设模式[1]。比如,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设计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阳台的面积,用数学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去思考,把定积分的概念巧妙融合进去,学生自然就明白定积分的意义了。最后设计一个应用题,让学生思考一个不规则形状的农田面积的计算问题。这样既然让学生易于接受高等数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还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当然,建设高等数学在线课程,还应该融入数学文化教育,注意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意识。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以更加新颖且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成人教育学生多数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学生连续学习时长及学习注意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达到理想的在线课程学习效果,需要对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构分类,从学生自主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凝练课程内容,并综合考虑整个在线课程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建设在线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还要考虑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好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前提,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模式[1]。

在课程资源众多呈现方式中,视频讲解是非常实用且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短视频。每个视频最好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尽量不超过10分钟。每个视频配套的电子课件页数不宜过长,简洁明了且要突出重点。

由于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方法、定理的理解比较困难,即便是教师视频讲解很详细,学生有时仍然不能明白,这时借助一些数学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比如数列极限的概念,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没有必要去重点讲“ε—N”定义,只需要介绍其描述性定义即可,即当n∞时,数列的项会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要正确理解这里的无限,可以借助于数学软件(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动态地演示其变化过程[2]。再比如,讲解定积分概念“分解、近似、求和、取极限”的四步过程,用动画来展示可以促进学生的直观理解。还有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运用动画可以动态形象的演示函数曲线在各点切线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将知识更好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改变学生对高等数学枯燥无味的印象,增添学习乐趣。

当然,仅仅有视频资源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有些内容可能更适合用课件展示,或者用图片展示,有时学习环境不适合视频方式学习,因此,将课程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是有必要的。

(四)建立适当的考核要求,坚守人才培养目标

突出成人教育资源建设特点,并不是一味追求课程内容的通俗易懂,将课程知识体系过于弱化,必须坚守高等数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建立适当的课程考核要求,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

首先,设立必要的过程性考核。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应该以知识模块或章节单元为单位设置测试作业,确保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测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要作必要的区分。其中,学生完成基础测试题就表示学习合格,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难度稍大的测试题,以求检验出学生真实水平。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测试作业,应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参与进来[3]。

其次,期末综合考试。期末考试是坚守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期末综合考试的内容必须要囊括高等数学课程基本知识要求,考试题型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为主,尽量避免证明题,可以适当设计应用题。

总的来说,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综合考试,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同时又能通过学生的测试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资源设计。当然,考核试题的数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五)注重在线答疑,做好课程支持服务

成人教育学生和教师在时空上基本是分离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为主的环境下学习高等数学课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若不能得到老师直接、连续的有效帮助,很容易产生学习无助感,从而害怕学习高等数学课程,从而丧失学习信心,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因此,建设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设计好在线答疑通道,助力师生互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开设在线答疑论坛,学生可以随时在线留帖提问。学生学习期间会存在许多的疑问,利用在线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而教师的答疑回复有时是没办法及时回复的,因此,论坛保留学生的提问,教师有时间可以随时回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留下教学痕迹。

其次,整理在线答疑论坛典型提问,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检索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也许其他学生也会碰到,甚至在以往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出现过、提问过、教师也答疑过。因此,建设在线课程,教师若能把这样的问题整理归纳,并专门开辟栏目供学生检索查询,就能方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繁重的答疑工作。教师在整理经典答疑案例时,要选择以往学生提问重复率的问题,并按知识模块或章节进行分类,方便学生精准找到问题所在位置,及时获得帮助。比如,导数与微分的关联和区别、函数连续是否一定可导、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等问题,都是学生常提的。

最后,开辟教师实时视频在线答疑通道。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有时通过论坛留帖没法精准表达,也有可能教师虽然论坛留帖答疑,但学生仍然也没办法理解。比如,教师解题的思维过程难于用文字表述的,这时就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实时对话沟通才能解决。因此,建设在线课程,应该定期公布教师和学生实时在线沟通时间,助力学生多样化的答疑需求。

当然,对于成人教育的学习,应该定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教师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没有达到学习要求的学生,督促、提醒学生学习,让学习过程能真正有效发生。另外,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学习频率,进而可以完善在线课程资源,让在线课程变得更适合成人教育的学生。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线课程资源主要内容不可过于冗长,要重点突出,合理布局课程界面,简单明了,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做好在线指导服务。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线互动,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学生才能有依靠,学习过程才不至于感觉孤立无助,才会有信心坚持学下来,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秀娟.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融合高等数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山东农业工业学院学报,2019(12).

[2]趙晶. 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第5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2015年我校电信201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2016年对我校电信201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巧设学习任务,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完备的教学素材,及时引导学生并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这些都对老师在课程开展前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样的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和小组成员互动讨论,并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程探索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应用为混合式教学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推广做出铺垫。

第6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1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一个老问题,在推进新课程的今天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如果教师们不引起重视,很容易走弯路,并且直接影响到高中新课程的顺利推进.初中新课程带来的普及性教育成果,使我们看到了中考“指挥棒”选的优异的数学成绩.见温州市2007年中考数学分析表学生成绩几乎都是三位数,因此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是数学的天才,但进入高中,几次考试下来,好成绩已成“明日黄花”,好多学生有失落感.笔者曾调查一所重高和两所普高学校的高一学生,他们普遍感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不少学生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使得有些家长怀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甚至还出现高一学生因厌学数学而产生流失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2原因分析

2.1教材的原因

《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材在部分知识上衔接脱节,具体内容整理见后附表1、2.

从两个附表中可以知道《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在认知上还缺少什么,如果授课教师不加以注意,依然用旧的认知,老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必将导致教学过程艰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另新课程初中教材对许多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论证;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高中教材从知识内容较初中剧增,知识的呈现注重逻辑性、抽象性.如人教版《数学(必修)1》(简称《数学1》,以下同)一开始就是集合、函数、映射等,符号多、概念多,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较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2教师的原因

①教法的原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②对教材的把握存在问题.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教师的要求来看,我省从2006年秋季任教高一数学的老师大都参加了教材培训,对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安排等应有个整体的把握,但从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对整套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安排研究还不够,亦或虽有研究,但客观存在的教学惯性使很多教师在授课仍然“穿新鞋走老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知识设置是“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认识不足,片面理解新教材,在教学中“深挖洞,广拓展”,造成学生“吃不了,消化不良”现象.如在上《数学1》时,许多教师就让学生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讨论三次多项式函数和一些复杂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授课内容与要求搞“一步到位”,这显然是对教材整体把握方面存在问题.

2.3学生自身的原因

①心理原因.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新课程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函数、映射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②学法原因.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4课时原因

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每个模块36课时,每周4课时,每个学期要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如《数学1》第三章“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内容背景复杂,文字量大,素材很多,理解难度很大,仅有4个课时来“消化”这些丰盛的“大餐”,显然有困难.这些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学对策

3.1做好准备工作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如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等.

②摸清底细,计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计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

3.2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已取代《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好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切不可任意拔高教学要求,追求教学中的一步到位.对所授内容有明确合理的定位.传统内容在教学要求上的变化,可以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如附表1与附表2;对知识点的要求应当掌握到何种程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

3.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①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形象(衔接点)加以提升.比如函数定义的讲解,可从初中函数定义(衔接点)出发,结合初中所学具体函数加以回顾,再运用集合的语言来揭示“对应”,给函数以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函数重新定义,使新定义的出现水到渠成,易于理解,同时比较新、旧定义,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又使学生认识得以深化,新知得以掌握和巩固,培养思维的严谨性.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每一章的“先行组织者”,从整体上阐述本章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每一节的开篇使用“问题情境”使学生领会概念的产生背景;在知识的展开过程中使用“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引入概念、原理的必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之外要淡化技巧,简化概念,强化实验手段,引入非形式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亲历活动的感性过程.譬如,从高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便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天气温度数据的记录,并希望他们能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反映它们的变化.一个月后,我看到有的学生将数据记录制成表格;有的学生则按气温变化描绘成了一张张曲线(折线)图.经过这一实践活动的磨炼,函数及其图像、单调性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学生自身的体验过程中逐渐地增加了感性认识,这也为进一步理性的思考打下了基础.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新课程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如在模块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4加强学法指导

我们在加强教法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法的研究指导.高一新生,刚来高中,热情高,干劲足,学习的愿望强烈,况且他们头脑中没有形成条条框框,容易接受新思维、新方法.对他们来说,从高中刚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新教材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法指导具体措施有四: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给学生以规范: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特别是书写认真),错误认真纠(建立纠错本),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

3.5发挥情感与心理作用

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要多找自己的原因;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科学家、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在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除了正确领悟课改中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外,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切的方法“无缝对接”初高中数学教学,帮助高一新生走好第一步,让新课程顺利向前推进.

第7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继续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普通班级。将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以第一学期前成绩为前测内容,经过1个学期教学实验后进行了实验后测。其中,实验班使用在线课程教程教学,配套光盘、PPT课件。对照班与实验班在教材上相同,在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偏重在线课程引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调查法

以“幼儿操”“在线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集到相关论文900余篇,进行数据比对和摘要分析。

1.2.2专家访谈法

就相关问题征询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5人,幼儿操在线课程领域相关专家5人,咨询包括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本质、效果评测方法在内相关内容。访谈之后,将问卷整理成专门综述性文件并及时整理归档。

1.2.3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既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年级、个人信息、水平等内容,也包括教学开展现状、在线教育对学习影响、对比实验情况测量、开放性问题等内容。调查问卷采取半开放设计,共设计20项内容。

1.2.4数据分析法

实验前测使用第一学期结束后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的成绩。在1个学期结束后,以学前教育专业汇报演出考察两个班级成绩,分析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对教学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

经过1个学期分析与考察,结果显示,幼儿操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存在一定差别。

2.1测试成绩

2.1.1前测成绩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为10个独立的小组,在课堂上上传相关在线学习资料,安排10个与幼儿操在线课程相关的自学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课堂上领取知识任务预习,完成相关课前作业。课堂教学阶段,在实验班中,教师借助幼儿操在线课程讲课,时间约占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教师将全班人员进行分组考察,并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辩论等方式了解、掌握、巩固所学幼儿操知识。结果显示,对照班成绩平均分为71.251,实验班成绩平均分为70.965。数据分析独立样本检验测试中,T=0.521,其显著性水平约为P0.05,表明实验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差距不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

2.1.2后测成绩

进行1学期实验后采用spss11.5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平均数值为76.416,对照班成绩平均数值为71.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个班级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别。也即,幼儿操在线课程资源应用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存在着明显差别。

2.2讨论

2.2.1幼儿对幼儿操在线课程认同态度分析。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19人认为在线课程资源交流较多;有9人认为与教师交流会更少一些;有30名认为看在线课程对于自己有较大帮助;然而,也有10人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无暇顾及教师表情,导致师生心理情感交流更少。调查中,实验班中有41.2%对在线课程有浓厚兴趣,这个数值比例在对照班中只有14.7%。在实验班中,对幼儿操在线课程不感兴趣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比例占11%,而在对照班中持相反态度的人员总数占比为22.4%。2.2.2幼儿操在线课程对舞蹈能力影响分析。调查显示,经过1个学期在线课程学习,实验班在舞蹈与体育能力方面要优于对照班。这表明,幼儿操在线课程在提高舞蹈体育能力方面有优势。在成绩反馈测评过程中,实验班中有49.4%的舞蹈能力反馈上呈现正向模式,而在对照班中,仅有37.8%起积极正向反馈。实验班与对照班二者之间差异性较大,二者在运用水平、反应能力、反应意识等层面,都有显著差异。2.2.3幼儿操在线课程下师生互动与课堂表现分析。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在线课堂的认同感、归属感逐渐增强,都能够与课堂表现有效吻合,上述项目各种特征的平均值分别介于2-3之间,并未出现过高偏离的情形,项目各种标准差也处于正常范围内,检测CR值符合正常范围标准,上述两种分析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之中并无太大差别。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持续互动。

2.3建议

2.3.1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考量幼儿身心特征。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考虑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和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创编难度适中的幼儿操在线课程,以增强健康、完善动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发展幼儿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充分调动幼儿舞蹈及体育技能提升,更好融合运动负荷,起到锻炼效果。2.3.2幼儿操在线课程创编要实现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幼儿操在线课程中,要打造智能化创编和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并利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中留存的数据信息,反复比较并归纳知识点讨论问题,总结优化教师实施教学过程计划,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2.3.3要积极培养幼儿操在线课程相关人才。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幼儿操创编入手,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操的初步认知,促进其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创编能力。教师要积极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授幼儿操基本特点、编排原则、创编顺序、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要引领学前专业学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了解幼儿户外活动内容特点及身心发育特征,从而创编出与知识点结合的幼儿操。在具体动作选择和音乐安排上,要从单个动作创编入手,有效利用音乐动作进行衔接,完成整套动作演练和创编,在此基础上提交教师进行审阅,并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

第8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在现今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里,校园生活不再能独善其身。各类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已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加上社会媒体强大宣传力的影响,小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已是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再加上学生自身对美与丑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对自己所处的年龄段适合欣赏什么样的音乐亦无清晰定位,所以在各种音乐信息的潜移默化下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们音乐教师是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是探赜索隐、有的放矢?笔者有一丝浅识见解。

一、融会贯通,让多元拓展的流行音乐丰富课堂

网络作为多元推手,在信息趋同时代,我们的音乐教学已然不再单纯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示现成的音乐知识和结论。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像《老鼠爱大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丁香花》《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十年》《两只蝴蝶》《孤单北半球 》这样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这些学生都能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对丰富音乐课堂的确有促进作用。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听众而且也是观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对学生的引领,可以伴随着不同的动作、表情和姿势,以体现教师的演员性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视听结合,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启示和教育。譬如笔者就经常利用课前五分钟与学生交流健康流行音乐和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这样言传身教的行为方式,自然也激发了学生表演的热情,并使其真正投入课堂,同时也为丰富课堂做好了铺垫。

2.多元手段激发学生爱上课堂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以多元互动的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譬如,课前五分钟学生表演唱流行歌曲时,大家可以互评及自我点评,以期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笔者在学生没有预知下节课要学习音乐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流行音乐导入课堂;再次笔者也曾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熟知并具有课堂架控能力的学生模拟当小老师,小老师可以结合流行歌曲教学课本内容,并挑选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小红星奖励。这些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课堂,也使学生爱上了课堂,丰富课堂企踵可待。

3.疏导互动带动学生革新课堂

教学观念的转变对音乐课教学的革新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对流行音乐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流行音乐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一要帮助学生疏导自己想要学习什么;二要帮助学生提供互动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三是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价值和意义。

二、触类旁通,让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发展课堂

当今这个时尚的时代,教师要适当选择一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意义的流行歌曲及音乐加入教学,并加以讨论和研究,还可以进行小组评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欣赏自己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又可以将流行歌曲注入课堂、充实课堂,何乐而不为。

1.感受音乐的动感,增强课堂趣味性

其实,学生们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如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他们回答大致一样:大家都喜欢,我也就喜欢。流行音乐明快、动感的节奏感确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真正音乐欣赏的层次,教师需要用心引导。教育部门也应对这种普遍现象加以重视,研究如何让学生感受音乐动感的同时,让流行音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选择音乐的自由,提升课堂自然性

现在的学生不再“听话”,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一听到“古典音乐”就唉声叹气。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周杰伦。那么,在课堂上用周杰伦作为教学素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为此,笔者有意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介绍了周杰伦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体现了音乐课堂的自然生成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节奏布鲁斯等。

3.采纳音乐的随意,构建课堂闲适性

闲适性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而流行歌曲正体现了以上特点。所以,采纳音乐的随意,可以让流行随音乐改革实施的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衔接。那么,如何从自身和学生出发去考虑生成性教学,并让课堂绽放活力,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就像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理性选择,让蕴涵悠远的流行音乐升华课堂

所谓蕴涵也意包含,也作蕴含,解释为判断前后两个命题间存在的某一种条件关系。而悠远解其意为离现在时间长。蕴涵悠远的流行音乐可以升华课堂,但关键是理性的选择。

1.不同音乐歌曲题材的导入

面对课本上的经典音乐和严肃音乐,大多数小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是望而却步、敬而远之。所以笔者为了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常常将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好汉歌》《让世界充满爱》《七里香》《隐形的翅膀》等引入课堂,并对各类作品题材做一些简单阐述,以此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草原》导入新课时,笔者在课堂上先播放一曲有一定流行元素的、带草原风味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顿时,音乐旋律在教室里舒缓地流淌,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在享受音乐带给他们奇妙视听效果的同时,也展示了想象: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放牧的牛羊……如诗如画的意境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他们一下子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抓住这一契机,自然而然地在黑板上板书出醒目的课题——《草原》。

2.不同音乐类型选择的展开

丰富的流行音乐类型是实施美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欲望,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气氛。比如流行音乐中亮洁的钢琴旋律展开、流行音乐生动有力的跳跃节奏、蕴涵悠远的流行音乐文化底蕴……都会使音乐教学充溢艺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进而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沉浸在音乐艺术的享受和创造之中。例如,教学歌曲《新年好》时,课前笔者有选择的先在教室里播放有一定流行元素的《铃儿响叮当》,然后在教室周围墙上贴了年画、黑板的两边挂满了灯笼和鞭炮、讲台上也摆放了锣、鼓、圣诞树等。这样一来,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仿佛进入过年的那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中,顿生喜悦之情,新歌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不同音乐风格韵味的结合

流行歌曲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流行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味。例如,摇滚类型歌曲的演唱风格是粗犷豪放,可以用呐喊的方式去演唱;乡村民谣类型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清新自然,可以用自然真实的音色演唱;布鲁斯类型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即兴自由,可以用即兴的哼唱加花演唱。课堂中笔者就时常把流行歌曲有选择的结合进去。例如,教学人音版蒙古特色歌曲《银杯》时,笔者就特意选用极具蒙古音乐风格韵味的《蒙古人》,一曲刚罢,学生便明白要学哪一课时,这样教育就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地。

四、合理引导,让正面适宜的流行音乐完善课堂

选择——切入对比激发课堂,意味着流行音乐完善课堂中不能一味对学生投其所好;讨论——再度创作展示课堂,意味着流行音乐完善课堂教师不能照搬照抄;穿插——演唱升华课堂,意味着流行音乐完善课堂教学可以海纳百川,借鉴流芳。

1.选择——切入对比激发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我们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流行音乐独占课堂。因为流行音乐毕竟不是主流音乐,不能真正取代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虽然流行音乐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多,但只有少部分如布鲁斯、迪士科等是经过时间考验和艺术沉淀之后成为精品的,其他大多数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尤其是港台流行歌曲,常常不痛不痒地唱一些爱情歌词,经不起推敲和考验,像快餐一样即时消费,缺少营养价值。所以在激发音乐课堂时,我们应该有选择的切入对比,鉴别性的介绍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课堂。

2.讨论——再度创作展示课堂

由清华大学学生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中有几句质朴、真挚的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最爱哭的你。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笔者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对歌词的写作进行讨论,并且对歌词再度创作。在热烈地讨论气氛中,学生们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对音乐特别有感知的学生还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歌词,这也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积极性。

3.穿插——演唱欣赏升华课堂

如在欣赏我国的民间乐曲《将军令》时,笔者强调根据此曲填词,并播放国际著名影星成龙演唱的歌曲《男儿当自强》,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对我国民间乐曲的认识兴趣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除了在把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外,笔者还引入了流行音乐的专题欣赏,如介绍表现被压抑、剥夺的黑人阶层的典型情感和心理的布鲁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升华了课堂。

第9篇:在线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职业院校;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曾 亮(1983—),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规划与管理;胡小强(1970—),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研究成果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必然使命。近代以来,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职教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目前,江西共有各类高职院校49所,其中29所落户南昌。南昌作为江西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集中展示江西职教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调查南昌市较具代表性的几所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状况,深层挖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性、建设性的解决策略,对加快江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沿革

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自此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数量上,职业教育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使用效率,提高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进程的推进,职业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又一个崭新阶段。

传统的职业学校课堂,宥于教学硬件的匮乏及其它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学中过于依赖教师,普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这一僵化格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模拟职业情境、模拟实训、模拟实验等,而且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有个性化的学习。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整体改革和职教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及时可靠的监管,实际有效的应用,难免导致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在职业院校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着混乱和无序,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存在大量教育技术设备利用率过低或闲置,而另一方面却是其它同等职业院校教育技术软硬件的总体不足。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特定地区职业院校的实际应用状况,对整体把握职业教育的区域发展,指导区域职业教育实践,作用十分明显。

二、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南昌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在总结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者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学生调查问卷,并对南昌市12所职业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高职8所,中职4所)。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7%。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状况是制约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化课程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设备及软件资源保障,就谈不上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由图1可知,28.3%的职业院校教学设备比较先进;58.7%的职业院校设备虽有些落后,但足够教学使用;而设备陈旧,影响教学及设备老化,需要更新的院校各占6.5%。由此可知,南昌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目前课程教学所需,但设备总体状况呈现落后态势,需要逐步更新。部分职业院校的教育技术设备,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

(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现状

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质量水平,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其在职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越高,越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图2所示,在南昌职业院校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的占15.2%;有13.1%的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总体不太理想;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占71.7%。这充分说明南昌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现代教育媒体都有所了解和接触,但能够熟练使用的教师比例却不容乐观,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状

教师能否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是衡量职业院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尺。图3所示,28.3%的职业院校教师很少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教学;经常使用的超过半数,达63%;每节课都使用的占8.7%。从调查结果看,现代教育技术在南昌职业院校使用的频率较高,在日常教学应用中,已达到基本普及。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效果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方法,转换了师生角色,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践教学中,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较多,造成了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不同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图4),30.4%的职校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45.7%认为稍有提高,认为没有提高的占15.2%,只有8.7%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降低了教学效果。这充分表明,职校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南昌职业院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相关教育部门重视,并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一)硬件设备落后,配置不够合理

硬件设备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基础。受领导决策、资金、专业设置等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一方面,不仅硬件设备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大多设备陈旧落后;另一方面,硬件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职业院校盲目在个别短暂热门专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期通过改善这些重点专业的教学环境来吸引生源,结果造成其它多数专业在常规电教设备购置方面的资金短缺。

(二)多媒体手段单一,课件质量普遍不高

在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职校教师中,超过90%只是使用过投影仪,而使用其它多媒体手段的不足10%。利用PPT展示课程内容,投影仪只能简单充当电子黑板,无法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而且,由于部分教师PPT投影展示用得过滥,形式呆板、内容平淡,反而引起学生的普遍不满,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课件制作质量总体不高,大多只是简单罗列授课内容提纲,没能发挥出投影仪本应该灵活、生动、活泼的展示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超过半数的教师能够经常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日常教学,但仍有28.3%的教师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要求每一堂课都高质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显然不切实际。然而,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意识,并积极主动实践,定能在课程教学中突破常规,有所创新。

(四)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

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加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不足,南昌职业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范例较少。许多教师只在教学技能比赛或示范课时,才会关注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常规教学中,忽视教学方式的选择或简单重复同一种教学方式的情况普遍存在。

四、解决的措施

针对南昌职业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状况,结合职业院校的自身实际,以切实、合理、可行、高效为原则,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备的引进和管理制度

在目前情况下,南昌职业院校还要继续加强常规电教设备的建设,力争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教室、模拟实验室、模拟工场建设等。在淘汰陈旧老化教学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分阶段适时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新型设备;对现有教学设备进行常规检修与维护;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二)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培训

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主要环节,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对教学实践的最优支持。不仅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其不仅会用、乐用、而且爱用。

(三)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要努力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资源,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划分最合适比例。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职教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对课程教学新媒体的开发,除强调传统的视听媒体技术以外,更需注重结合职业课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多媒体资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全新的职教教学过程。当然,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不仅只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且包括与课程的呈现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整合等。

五、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职教课程教学已经成为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某些涉及昂贵高新技术设备或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职教专业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更是必不可少。职业院校必须加大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制订切实可行计划,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现有一切可利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资源,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

[2]胡小强.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培康.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4]李志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