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兽医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野生动物医学 野生动物保护 兽医学 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29-02
野生动物医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是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动物疾病防治为研究内容。野生动物医学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生的培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野生动物医学这个学科。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的招生培养需要借助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学等学科平台进行。
一、野生动物医学方向的研究生将成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领域的研究型或者综合型人才
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是对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本科生在野生动物疾病研究基础上作更高层次的培养。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是动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动物疾病防治方面的初步应用,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得并不深入。野生动物保护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对野生动物疾病方面的知识只作一个大概的了解。而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就在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将这两个不同专业体系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既熟悉动物疫病防治理论又掌握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跨学科体系的研究型或者综合型人才。
研究型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侧重对野生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对病原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发病野生动物的行为特征,提出疫情、疫病防控的综合措施。该类型的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将来野生动物疫病防治领域基础研究做人才储备。野生动物医学研究型研究生可按照科学硕士进行招生培养,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博士学习,并最终将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作为其终生的职业。
综合型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要以野生动物保护具体工作单位或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行业的需要为培养出发点,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基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或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者的业务水平,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能力。该类型的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野生动物医学综合型研究生可按照专业学位硕士进行招生培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与相关生产实践单位接触,了解相关生产实践单位在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开展相应的研究试验,以便将来在工作中解决这些问题。
二、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一)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再以教师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为首要任务。研究生授课体系应该具有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素养、自主获取知识的功能。对于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应将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观根植于心,熟悉国际、国内野生动物保护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明白其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服务于野生动物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个根本的大局,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人文意义。
(二)野生动物行业有其特殊性,在进行野生动物相关工作的时候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作为野生动物高级人才,野生动物医学的研究生一定要熟悉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国际、国内法律法规。适用我国野生动物和利用的法律法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一类、二类传染病》《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三)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需要结合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学两个学科体系的知识进行培养,需要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培养野生动物医学研究生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应该围绕“野生动物疾病防治”这个核心点,建立“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两个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本科为动物医学背景的同学应该选择“野生动物保护”这个模块中设立的课程,本科为野生动物保护背景的同学应该选择“兽医学”这个模块中设立的课程。但无论是“兽医学”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模块中的课程体系,都不能简单的照搬各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也不能采用本科阶段的授课方式。
研究生要重点培养其自学能力,在课程设置和授课过程中不需要全面系统的讲述,只需要给学生点出各种课程核心内容即可,按照“师傅领进门,学艺靠个人”的观念进行授课。“兽医学”模块体系,可借鉴兽医学一级学科的分类法,分为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三大综合课程。“野生动物保护”模块设置野生动物管理学、生态学、动物学这三大综合课程。
基础兽医学重点讲述怎样应用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知识阐述发病机制,诊断具体疾病,指导用药施治,通过例证法使学生掌握这几门课程的用途即可,而这几门课程系统的理论和概念,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可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学。
预防兽医学重点讲述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在传染性疾病发生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可通过几个重要的疾病如禽流感、血吸虫病对野生动物及人类自身的影响来讲述。
动物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一方面以多门基础兽医学学科(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临床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等)学习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因而在兽医学课程的设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动物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教具的使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等,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理论与实验并重
动物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解;实验课侧重学生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通过病理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病理实验课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先由教师讲解,复习理论知识、讲解标本切片,学生则是被动地对照讲解和实习指导观察验证。教师讲解得非常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致使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兴趣,采取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独立观察标本切片和小组讨论总结病变特点,提出诊断,并结合病理改变分析临床症状出现的原因,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总结、归纳为辅,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每堂课都能真正有所收获。从而加强了病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高校理论授课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病理学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讲理论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采用传统的黑板+挂图形式的教学手段既费时,过于模式化,又很难将真实的病变完全演示出来,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多元组合的形式,将形态直观的大体标本和病变典型的组织切片图片展现给学生。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大体、镜下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既巩固了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知识,又深刻地认识了病变的实质,解决了教学难点,不仅省时高效而且形象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联系临床病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大节省写板书和绘图时间,改善了教学结构,增加信息量;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3讲授与自学有机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和难点等问题交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课堂自学,再由教师简单总结,并过渡到所讲内容。经过学生自学后教师再讲解,能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道”为方向,重点突出,侧重理解,同时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运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加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4改革考试方法,抓好考试环节
动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综合能力,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改革考试方法,由传统的学生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报告等)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改为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考勤、在课堂讨论中能积极提出问题和见解的表现等)占10%、实验教学考核占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均纳入到考核的内容中,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生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参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搞考前突击,只会背课本、背笔记,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而公正、合理、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家畜解剖学;学习兴趣;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耸堵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81-01
家畜解剖学课程属于形态学课程,包含大量的概念、名称及专业术语,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非常多[1],学生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常感到枯燥,难以记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因而采取了以下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1 重视绪论的讲授,培养学生兴趣
本课程的绪论是学生真正接触专业知识的开始,经过新生入学教育后,学生们往往对自己的专业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憧憬,要充分把握这一点,给学生讲清楚本课程对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重要性,讲明若不能正确掌握动物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就不可能学好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知识。比如,如果不知道瘤胃正常的位置、形态、构造等特点,将来就学不好瘤胃的听诊、叩诊,不能理解瘤胃作为天然的发酵罐其中包含真菌、细菌和纤毛虫等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本课程的一些知识点有相似性,指导学生予以总结,比如肝门、肺门、神门等都是本器官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进出该器官的门户,通过总结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加强理解和记忆。
2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指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最先讲授的是骨骼系统,在讲授本章内容时注意放慢授课速度,及时指点学生将所授知识联系到标本上进行消化,本章结束时再予以总结;其次讲授的是肌肉系统,讲授本章的速度比骨骼系统稍快,并且联系骨骼系统进行讲授,让学生认识本课程的系统性。另外,向学生强调学好本课程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本课程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的比例为1∶1,向学生说明理论教学教师主要采用标本加模型直接授课的方式,讲授完理论部分后,学生马上开始实验课,实验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掌握所授知识、教师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最后教师采用每个人单独抽查的方式进行实验课考核,并且考核成绩按10%计入总评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学习所授知识。
3 穿插实例教学
由于本课程知识点非常多,十分繁杂,学生难以理解[2]。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畜解剖学教室与临床兽医学实验室正好相对,常有高年级的同学将牛、驴保定到四柱栏里进行各门临床课程的实验,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高年级学生实验课的好奇心进行讲授。例如在讲授到腰椎时,结合牛和马的骨骼标本向学生讲授进行腰旁神经传导麻醉所需要定位的3块腰椎横突,并简单说明麻醉这3条神经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交互,教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3]。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置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4]。例如,在讲授心血管系统时,提出“心脏为什么会昼夜跳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主动发言的学生不论发言内容的对与错都记录1次平时成绩,并对学生发言内容予以点评,增进师生间的沟通。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授课质量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提升教师水平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5]。本课程组有1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利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机会到中国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进修,这都有效地提升了本课程组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组的几位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为此积极通过网络学习中国农业大学陈耀星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彭克美教授的授课视频,强化基本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作为大学教师的观念,提升其各方面的素质。
6 结语
总之,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掌握学习方法,以满足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本课程的需求。
7 参考文献
[1] 姜忠玲,李方正,高善颂,等.应用型名校建设中《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6(104):12-13.
[2] 白志坤.家畜解剖学学习兴趣量表的初步设计[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2012:4.
[3] 李健,王宏伟,徐廷生,等.提高《家畜解剖学与组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5):64-66.
关键词:北京;农业;动物寄生虫;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2-03
Think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The Urb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Li Qiuming,Shen Hong,Sun Yingjian,Li Huanrong*
(The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UA).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city,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continuing its momentu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al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ogram of BUA,to describe the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dynamic change. The authors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no matter how the curriculum credit hours are changed,only by consiste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hands-on practice teaching,the needs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and graduates with extensive and multifaceted skills can be met.
Key Words:Beijing;Agriculture;Veterinary Parasitology;teaching reform
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唯一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2]。我国传统教育是讲的多,做的少,根据北京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挤压学时水分,突出专业特色[3]。在此大环境下,为达到教学效果,学以致用,凸显都市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演变,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变。
一、本门课程概况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单设置两周教学实习。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2003年开始全面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我校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优化结构、减少学时、更新内容、重视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为原则,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4,5]。为此,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情况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课程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①授课方式改变。自2003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以来,本学科的教师始终致力于课件的不断完善与加工。寄生虫形态、颜色、包囊释放等均较抽象,如在介绍肝片吸虫形状和毛蚴释放时,通过播放数分钟的视频资料,远比教师口述虫体呈红棕色木耳状和卵盖打开毛蚴逸出要生动形象万倍。众所周之,由于课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在听讲和做笔记上就会产生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通常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课上只需作摘要性笔记,教师会把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或其他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时下载复习。课堂教学过程更是以启发式、归纳式教学为主导,充分结合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血吸虫病时,在给学生观看病理图片和病人照片时提问:“为什么这种寄生虫可以引起肠道和肝脏结节的病理变化呢?”“它的虫卵是如何进入到肠道随着粪便排出到外界的呢?”这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结合课中所讲授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且每个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等皆不同,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把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都绘制成流程图的形式呈现,授课时以生活史为核心,逐一展开对虫体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流行特点、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等内容的介绍,并充分结合图表对虫体的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卵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掌握和复习。②授课内容改变。据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一些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的行为观点、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寄生虫又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6-8]。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生鱼片、食蛇胆蛇肉和牛蛙,喜食七分熟甚至五分熟各类烤肉串。爆炒田螺和麻辣小龙虾等更是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爱。因此,华枝睾吸虫病、曼氏裂头蚴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生的报道频见[9-14]。还有,北京作为宠物行业的领军城市,由犬猫引起的弓形虫病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5]。鉴于此,依据我国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更新,如,把曾经删除的血吸虫病重新纳入授课范畴,并且增加裂头蚴病、弓形虫、猪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共患寄生虫病的授课时数,同时删减禽类的吸虫病、绦虫病,马属动物的绦虫病、线虫病,猪的圆线虫病和肺线虫病等内容[16-18]。
2.实践教学方面。①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环境与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硬件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我校于2005年投资20万元建立寄生虫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自2006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常用设备外,甚至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较贵重仪器。2007年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使得实验课时学生镜检虫体压片不足的现象得到缓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粪便检查。过去教师在实验准备时大多随机地找一些家畜的新鲜粪样供学生检查,但是由于一些粪样中可能没有寄生虫卵或是数量较少,因此学生会检查不到虫卵,而失去兴趣,甚至怀疑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为此,教师在准备实验时,除了课前1~2周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带到课中检查外,还把已经收集好浓缩的虫卵或卵囊掺入粪便样品中,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且同学们在对自己采集的粪样进行检查时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喜出望外,高兴之余,还会进一步与教师探讨虫卵的种类和如何防治等问题。在对寄生虫形态的观察上,上课前教师先对要观察的寄生虫进行简要复习,明确作业内容,强调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确保学生真正认识课上观察到的虫体并了解其危害。②实习环节。注重教学实习环节。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格式提交一份详细的纸制版实习报告及PPT演示文稿或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实结。这种实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和自己进行DV录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抽测考核实习内容证实学生对自己亲自操作,制作成视频或是小电影的寄生虫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程度。③科研训练。大力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其中,要求每一位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科研训练方式。自2008年(2003级)至2012年共有28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2004年我校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竞赛,2009年了北京农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自2009年始,共有2006、2007、2008和2011级学生主持的四个项目在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并获批。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学生选择的科研项目多是自己喜欢的方向,或是与自己将来的创业相结合,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考试考核方面。过去考试出题时只注重试题类型,虽说卷面中至少包含了五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但却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试题内容多为记忆型考题,如直接问某种虫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体形态等。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后,则依据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格式进行考题类型的调整,加大病例分析和诊断内容的试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试卷成绩(60%)和实验成绩(40%)综合考评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展望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19]。在2011培养方案刚确立不久,北京市教委已批准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且针对卓越兽医师计划配套了动物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9]。那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待通过对2011级及之后的兽医本科生的培养去检验。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15-18.
[2]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坚持特色立校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基于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9):16-18.
[3]杜晓林.初论地方农林大学招生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9.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Z].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6]汪明.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A].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2006,29-36.
[7]刘孝刚.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1-14.
[8]路义鑫,宋铭忻,韩彩霞,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83-85.
[9]高志良,林炳亮.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75-576.
[10]房其美,刘海泉,弓巧玲.一起210人旋毛虫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肉品卫生,1997,(5):13-14.
[11]孟庆玲.三进山城拦截“怪病”[N].大众科技报,2006-7-30(第B02版):1-2.
[12]蒋月荣.北京友谊医院诊治3例北方少见曼氏裂头蚴病[J].首都医药,2007,(2):20.
[1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4]刘阳,张影,路富荣.输入性旋毛虫病3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25-126.
[15]于咏兰,付丽娟,汪明.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7-9.
[16]苏卓娃.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4):324-326.
[17]才学鹤,丁军涛,骆学农,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A].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长春: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6,130-133.
[18]陈启军,尹继刚,刘明远.重视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8,(6):3-11.
[19]李焕荣,孙英键.都市农业环境下动物医学(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82-83.
1 西兽医药学特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简单来说,西兽医药学的特点就是针对单一病因的防治,不论是疫苗接种预防还是抗病原体与代谢病等,其都是针对某一种病因进行的防治;西兽医处方也有多种药物或疫苗等的应用,但他们都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行其是,不像中药处方是根据君臣佐使理论将其组成一个整体来使用,其优势是分工明确、针对性强,在防治简单性的单一病因疾病,尤其是在急性病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性疾病(如混合感染、病原体变异、复杂性成因与慢性病症等),其有效性受到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其一,猪瘟疫苗正常使用对猪瘟有很不错的预防效果,而如果与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者是饲喂霉变饲料、猪慢性中毒等引起猪免疫力降低或免疫抑制,即可不同程度地导致猪瘟疫苗免疫预防失败。牛疱疹病毒4(BoHV-4)可能既不直接引起乳房炎,在乳房炎发生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但当乳房已经发生细菌感染,其在乳房免疫细胞和(或)乳导管上皮细胞中复制,则可能造成更严重、时间更长的乳房炎[1]。奶牛群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其饲料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E、硒、锌、铜的含量有关,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这些抗氧化性微量养分可以增强机体对乳房炎的抵抗力[2]。
其二,有研究表明,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与抗生素后白细胞增效作用(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ffect,PALE)不仅与抗菌药物的种类、浓度、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与药物的接触时间等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机体的不同生理、病理状态等。抗生素的作用无论多么强大,最后杀灭和彻底清除微生物还有赖于机体健全的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良好、抗生素选择适当,则可迅速、彻底地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反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无论如何有用,也难以彻底杀灭并清除病原微生物。此外,脓肿形成、抑制抗生素的物质产生,或者在实验室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动物活体中产生的毒素等等,使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常常不一致。而在实践中,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往往都是一味地强调抗菌抗病毒感染,而较少考虑其他因素的存在与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特点,使其认识与处理在不同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使临床疗效时好时坏,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加大药物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导致增加药物的临床毒副反应与残留,却并不能改善与提高其临床疗效[3]。这也许就是西兽医药在急性病症及其初期的防治中多能屡建奇功,而疾病一旦转为慢性或者是病程拖延较久的慢性病和现代疑难杂症,其防治效果就不甚理想且临床毒副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原因。
其三,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谱广,可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5种禽类,可在人和动物间相互传播,其病原不仅有可能来自于家畜与家禽,还有可能来自于野生禽鸟或野生动物如獾属动物(badgers)等,使其以消除病原为主要手段的净化措施不仅代价昂贵,而且难度也非常大。欧美等大多数国家虽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没有实现完全净化的目标。欧美国家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已有40余年,欧洲多个国家(如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虽已声明消灭了牛结核,英国、法国、美国等宣称已控制牛结核,但至今尚无任何国家获得OIE“无结核”认可[4]。
其四,不仅临床医学是这样,而且基础医药学乃至整个生物学都同样面临着如此的困境与挑战。如Science在2011年9月与10月分别发表社论指出[5,6]:人类基因组大约有2.1万个不同蛋白质编码,而现在,这些基因产品近一半的功能只能靠猜测来获得,即使我们知道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准确功能与结构,把其导入常常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细胞后,就像药物治疗一样,其结果也很难预料。今天,基因组技术可以对人体基因组进行常规的扫描,以探讨任何紊乱的遗传改变,有2000种以上的单基因疾病已经用这种方法得到阐明。然而,尽管发现引起剩余2000种孟德尔疾病的遗传学改变在可及的范围内似乎唾手可得,人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普通病、慢性病与复杂性疾病中要获得类似的理解是令人失望的。再如,由于生物体外试验与其要模拟的体内试验系统缺乏一致性,现代药物研究中的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组学(proteomics)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新产品,基因疗法(gene therapy)、干细胞研究(stem-cell research)、DNA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与癌症疫苗等也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采用一种病毒蛋白的肽片段开发疫苗的简单化方法也只取得了很少的成功等等[7]。
2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看中兽医药学特点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是鉴于经典科学每每在近乎于圆满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出错,从而在对其认识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科学(经典科学)虽然也强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但由于其多习惯于“单因素线性分析”的认识方法,使其更擅长于对“单一因素作用”的线性认识与把握,而对复杂系统中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则认识不足,从而使其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把握与处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鉴于此,复杂性科学更加关注复杂系统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得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线性”与“物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是由其所处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初始条件所决定的”等不同于传统科学的认识,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The science of the 21st Century)与“一次世界观的转变”(A Worldview Shift)[8]。复杂性科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认识与处理动物疾病时,我们不仅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还要重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的“初始条件”。例如,根据现代科学认识,感冒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但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却和气候变化与机体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气候变化与个体常常会有不同发生与转归或继发感染;奶牛乳房炎在不同牛场不仅病原体谱系不一样,而且其群体发病率与发病程度也会因不同的饲养管理水平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实际中的许多动物感染性疾病有时很难治愈,而在实验室中要人工感染发病却也并不容易,不仅要求要用无特定病原的敏感动物,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使动物处于应激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才能发病;实验室人工发病大多是急性典型发作,而临床病例发病却常常是多种多样,有时常见慢性非典型发作,防治起来的效果也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中兽医药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而中兽医药学不仅在整体观念中强调动物机体各部分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更是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保证了其整体观念认识的落实。中兽医药学的“证候”是动物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与某一种因素或组织器官相联系,往往被认为不科学,但根据复杂性科学来讲,其作为各种因素或物质进一步作用的“初始条件”,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一,由多因素共同决定。这一方面导致了疾病发生、发展与表现的复杂性,而另一方面却又使不同因素的组合作用有可能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即决定疾病的各种因素组合也许是变化不定的,但其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病理状态或证候,反复出现却也是可能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状态或证候的出现规律进行认识与把握,从而达到认识与把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综合规律的目标[9]。其二,由于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是针对病理状态(证候)这一不同的“初始条件”进行认识、把握与处理的,使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复杂性科学的认识特点,不仅其药味要随证而变化与加减,而且每一种药物的用量在不同处方中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与西医学“致病因素与药物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认识有很大不同。例如,一般0.2mg乌头碱就可引起人中毒、2~6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中医在临床上对心衰进行辨证施治,在不同的证候状态下和处方配伍中,附子用量从0.3g到600g,其间相差2000倍,却都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而无毒副反应[10]。其三,中药的复方配伍与炮制等也对中药的疗效与毒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使其“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不同于西药的各自为战或两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有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与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均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P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对具体致病因素及其组织结构认识的不足。正因为这样,使得中兽医药学千百年来也没有筛选与开发出像现代抗菌与抗寄生虫药物等以及针对具体致病因素的特异性高、作用强的防治药物与方法。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再如,虽然种痘术首先发明于中国,它可以说是免疫学的先驱,但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成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彻底改观,却是在西方的现代病原微生物学理论建立与发展起来之后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或否定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认识的优势与重要性,因为它不仅与西兽医药学的辨病防治有所不同,而且更是对后者具有重要的补缺作用。
3 转变科学观念,科学合理使用中西药物
中西兽医结合的几十年实践证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中兽医无证可辨与西兽医无病可识之不足,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和改善中西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在初期可以说是尽显优势;然而,由于“病”、“证”两张皮,尤其是在经典科学理念的主导下,中西兽医药学悬殊对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的概念不断被强化,而证的理念则愈来愈被弱化,前者是不断丰富与发展,而后者则是逐渐枯竭乃至消亡,以至于逐渐演变成了见什么病用什么药的“对号入座”,结果,中兽药研究、开发与使用中的“重药轻医”或“废医存药”思想日益盛行,不仅影响了中兽药的临床疗效,使其走向了反面,而且也严重地干扰与影响了中西兽医药学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畜禽疾病愈来愈复杂且难以防治,西兽医药学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另一方面,中兽医药学在临床上日渐衰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等国外中兽医药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治疗动物疑难病症方面屡有报道。如澳大利亚Ferguson博士2008年报道,一例患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哈巴狗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兽医院经过2个月的西药治疗后,出现体重减轻、肌肉萎缩无力、精神忧郁嗜睡、腹部肿大坚硬、几乎不能行走等现象,主管兽医师认为,该狗对药物反应迟钝,预后不良――肠炎与蛋白丢失性肠病失控,怀疑可能有顽固性疾病或其他潜在性肿瘤疾病,而转诊后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其耳鼻冰凉、口舌苍白稍有湿润、脉沉迟、腹部肿胀、大便稀、昏睡、肌萎缩等,被诊为中焦虚寒(脾气脾阳两虚),治疗采用理中丸配合针刺百会、足三里、阴陵泉、胃俞穴等,同时停用甲硝唑与硫唑嘌呤,减半并逐渐停用泼尼松与螺内酯,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哈巴狗逐渐恢复了健康[14]。因此,要转变科学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科学一统天下的片面做法,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这也许才是中西药物科学合理使用的首要前提。
3.1 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重视临床疾病的复杂多变性
由于临床实际中的各种条件不像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严格的人为控制,使得临床实际中的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要远比实验室人工发病复杂得多,尤其是慢性病症与疾病的后期,没有一个相对简单而又突出的主要因素,或者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变化性比较大,其作用结果有时比各种因素本身显得还要重要,这使得我们在畜禽疾病防治中不仅要重视对主要因素的认识与处理,也要关注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变化。如仔猪水肿病的防治,除疫苗与抗病原体药物应用外,其关键还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含量不能过高;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断奶不要太突然,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营养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等。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既要考虑病原感染因素,也要重视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季节气候变化以及不同牛场对病原体谱系与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综合防治。疫苗与抗生素应用,既要考虑病原的针对性与敏感性,也要重视机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保障准确规范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穴位注射或与针灸与中药等配伍使用,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
3.2 重视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认识方法上也对西兽医药学具有很大的补充性。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说,与西兽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相比较,其“多因素整体综合分析”属于更高级的认识[15],这也就是为什么辨证施治不仅是中兽医药学经验与知识的总结方式,而且从今天的认识来说也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该重视对辨证施治的科学性认识,以提高中兽药使用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研究发现,虚证患者普遍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而很多种补益药,无论健脾、补肾、滋阴、壮阳,只要用药对证(指补虚药针对虚证状态),都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这几乎已成为补虚药的共性;而殊不知,清热解毒药也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当然不是针对虚证状态而言的。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来说,通过不同途径或环节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或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达200余种,其中既有多种补益类药物,也包括多种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等类的中药及其复方药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这些药物[3]。
3.3 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学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
中兽医药学辨证施治虽然属于更高级的认识,但其也需要新技术与新方法来不断提高与改善其状态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与水平,而其也正是在不断地吸收与借鉴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15]。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与深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立中西兽药结合的最佳临床用药形式,以解决当前畜禽疾病难以防治的难题。如冯子清在西药驱虫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较圆满地解决了单纯采用西药驱虫后出现的病畜死亡、病情加剧、康复缓慢等问题[16]。
比尔・盖兹曾说,21世纪是资讯网络与生物科技产业的世纪,所有的科技及其应用将来自于量子、电脑及分子生物科技革命,这三项革命不但是21世纪科技突破的关键,也将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引擎,任何国家不重视这三项革命的重要性,也许将面临被全球市场边缘化的危机。的确,自2000年人类基因图谱定序出炉之后,生物科技已是全球看好的未来主流科技,许多国家都积极奖励并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台湾将生物科技列为“两兆双星”产业,大力推动其发展,期望生物科技为台湾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华民族是以农立国的民族,农业一直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随着经贸自由化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提升粮食与农产品量产的同时,新农业革命已扩大到有机农业、安心蔬菜、精致农业等领域。今天,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蓬勃发展,在整合农业、医药用途之外,还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化工原料生产等范围,农业生物技术的价值已成为两岸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麦德凯:生技产业无限商机的桥接者
生物科技产业上个世纪80年代从美国崛起,到2012年全球生技产业市场为3,048亿美元,市场持续成长9.5%。全球的生技公司积极投入农业、医药、健康食品、医疗器材、中草药、化妆品等的开发应用,生技产业成为目前倍受瞩目的明星产业,且成长快速潜力无限。但作为需长期投入发展的产业,生物技术行业涉及众多精细与复杂的领域,严谨的研发设计和流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寻求专业委外的试验委托服务机构(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称CRO)可减少投入过多人力及设备,缩短产品开发时间,节省经费使用并增加研发成功率,有利于在市场上快速占有一席之地并持续经营发展。因此,CRO成为生技产业快速切入市场的一种营销策略。选择一家好的CRO公司,除了可以有效保护花费大量心血的知识产权外,还可以快速完成产品研发目的,增加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协助建立好的产业环境,提高投资者的参与兴趣。
成立于2005年3月的麦德凯生科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台湾少数拥有TAF ISO17025、ISO9001、TFDA GLP和OECD GLP多项质量认证的CRO公司。创始人洪志骏博士总结他的团队,由一群专业且怀揣理想的实验室人员组成。谈起公司的创始,洪博士总是兴致高昂,用他自己的话说,麦德凯开始于“一二三四五”,即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三个人、四坪空间和五百万自筹资金。当时的创业理念也很简单,就是想呈现最诚实的试验数据。经过10年发展,从提供数据到走进生物科技产业,麦德凯从成立之初的3个人,发展到目前近40位员工的坚实团队,他们已在健康食品及医疗器材产品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估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拥有专业技术和纯熟的实验技巧。新的发展时期,麦德凯在洪博士独特又多元化的风格带领下,逐渐拥有十八般武艺,成为生物科技相关产业的研发顾问,以推动两岸生技品牌的合作,更为双方提供国际市场的营销协助。
跨界融合成就今日麦德凯
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麦德凯走过的每一步都和洪志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洪博士大学时代学昆虫学,当时已深深认识到农民在农药和虫害用药等的控制不当,可能成为日后食品中的隐忧,这也开启了他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兴趣与重视。后来因缘际会到日本修习水产学硕士及兽医学博士,开始分别对水产品及畜产品中抗生素等物质的残留进行广泛研究,包括抗生素残留、瘦肉精、盘尼西林、环境荷尔蒙、塑化剂等,种类繁多且实验项目非常复杂。洪博士回忆,“在当年做这一类研究的时候,完全不受重视,但每天蹲跪在机器前十几个小时,为了等候珍贵的实验数据,还是非常值得的。”没想到十几年后,他的研究课题成为关系民生的重大议题,其在日本最早做HACCP的启蒙老师即是当时食品安全的审查委员,有关食品的残留问题和环境荷尔蒙影响人类健康的议题都是洪博士主要的研究范畴。这些更奠定了他日后在食品卫生安全的研究基础。
洪博士在求学过程凭着一股求新、求知,永无止境的热忱,不拘泥于单一研究领域,从水产跨足兽医领域,在日本取得水产硕士与兽医学博士,曾任职日本厚生劳动省所属的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的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他辞职毅然回台湾。回台后,洪博士积极参与健康食品、中草药与有机与自然食品相关协会的工作,并致力于将所学发挥,衍伸到利用动物实验来开发中草药在癌症辅助与代替治疗的发展。他应用所学的食品卫生安全基础、动物学与中草药与现代生技产业相结合,整合出一门独特的健康食品研发科学。
目前洪博士在台中东海大学食品科学系兼任教职,教学多年一直深受学生好评,同时也充分了解产业界与学术界不同的发展环境,深深体会到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的距离,尤其是学生在知行合一方面的巨大落差。在教学中,洪博士凭借产业界的实战经验不厌其烦地以实例解释理论,其教学核心即为引导学生将理论基础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在课堂上带动学生脑力激荡以激发创意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多阶层多方向的思考。在他的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下面的场景,给每个学生只发一张白纸,要求他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循循善诱中让学生写下天马行空的答案,同时教导学生如何分辨“提问”与“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掌握预测及推估每一事件背后可能发生的情况的能力。许多毕业学生给洪博士的课以很高评价和良好的回馈。
致力于加强两岸合作,推动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发展
洪博士出生于打渔人家,但却深爱农家风情,“世界上最有名的苹果有三,一是亚当夏娃偷尝的,另一是乔布斯创造出来的,最后是木村阿公耗费一生心力栽种出来的有机苹果”,洪博士以此明白地阐述其致力的理念,“有机农业相较于惯行农法,没有使用农药、化肥,因此在品种的选择、土壤管理、田区耕种规划、水源管理等等,都比惯行农法要更具技术性,并不是单单凭着热血跟理想埋首去做就能有好结果。”
洪博士曾在2012年担任台湾中华有机与自然食品协会理事长,该协会成立于2008年。在他看来,近年来有机耕种与自然食品的发展是人类与环境的共同需求。在台湾生产面积大幅缩减的情况下,维持产量和环境平衡很难,除了提供安全、安心的食品外,生产链中已注入健康概念,新观念活化了农业。这些都说明地球居民应如何珍惜大地及保护孕育食品的自然资源,以提供未来子孙健康无污染的生活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兼顾环境生态的持续发展,两岸农业与生技发展的契机关键在于联合并借助大陆与台湾的优质原料、卓越人才、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全球运筹能力,创造跨领域跨时代的百倍成长效益。
目前台湾中华有机与自然食品协会已与大陆、日本等认证单位建立实质合作机制,并在上海及北京设立服务处,以协助厂商解消产品进入大陆的问题。洪博士积极推广国际有机认证教育,多年来参与国际交流并开拓市场,鉴于目前各国法规繁复且国际间认证共通性的空白,他打算在未来联合两岸验证与检测机构协助厂商了解国际法规并与国际接轨,以推动相关技术策略联盟、合作联盟与营销联盟。
现在,洪博士在生物科技产业的异业联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利用协会的力量辅导与协助农业,并连结相关工厂,以此网罗农业与工厂的有机产品,希望建立一座服务的桥梁,将农作物产品变成食品或保健食品,中草药变成未来人类的新药,更成为学界、产业界与官方合作的桥梁。
在这种理念下,洪博士和他的麦德凯团队经常带厂商到国际参展,并不定期举办跨领域研讨会,使台湾的产官学界通过这个平台将研究成果商品化,通过应邀的国外学者、厂商加强与国际前沿知识的交流。麦德凯几年前即与大陆最具学术权威地位的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共同举办了“两岸CRO暨相关产业研讨会”、“大陆医疗暨保健食品认证申请实务研讨会”,与中国医科院所属北京康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成策略合作联盟建构海外厂商进入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服务平台,协助其将产品送到中国进行检验及认证,并提供法规与技术服务,减少了厂商在进口产品时遇到的难题。
此外,麦德凯通过北京东方华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夏建民总经理的技术服务团队,拉近大陆厂商与麦德凯及CONA协会的距离,不断以学术研讨或参访的方式实地走访两岸各地生技及农业机构,协助两岸厂商共同对外发展,推动国际官方单位的实质流。
在每年日本东京举行的ifia/HFE JAPAN与Bio Japan展会中,洪博士致力于更大范围的集中两岸生物技术厂商的整体资源参与展会,借由展会营销向国际展示两岸的生技研发成果,协助厂商对外交流、寻求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以增进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两岸生物科技产业的整体形象。
洪博士认为,目前两岸生技产业发展已形成互补。台湾经过数十年大力提倡生技产业,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低薪资的生技人员,即使CP值(Cost / Performace)很高,也总因为台湾市场需求太小而受限。台湾生技人才有大量研发潜力,目前大陆在生技研发领域快发展迅速。如何优势互补,并借助两岸的优质原料、卓越人才、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全球运筹能力,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是目前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可以乐观且应积极推动的方向。
[关键词] 猪传染病 自家苗 风险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6-01
自家苗在国际上对应的概念是“autogenous vaccine”,欧美的做法是从猪群中提取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进行培养、提纯、灭活制成疫苗,再给猪群接种[1]。但是在国内,这个概念却经受巨变,养殖户简单地把猪的病变组织绞碎过滤,加入甲醛、福尔马林等溶液灭活后直接给猪注射。从机理上来讲,“自家苗”用于预防或治疗本场疫病应该更有针对性,有非常好的效果。但近二年来,在走访猪场、为猪场技术服务时,却看到或听到不少因使用“自家苗”而导致猪场疾病不断,甚至蒙受极大损失的例子。
1 “自家苗”取得一定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由于猪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清型较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购买的商品苗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发病猪场采取的病料对于本场来说最为典型,用于制作“自家苗”的病原与本场流行的病原微生物完全一致,加之制作这批”自家苗”的工艺刚好比较好,所以确实产生了效果。
1.2 自家苗”往往在猪场发生疫病的后期使用,这时,抵抗力差的发病猪则已死亡,抵抗力好的发病猪则已耐过,身体已经形成一定数量的抗体,病情自然看起来好转或稳定了。其实,使用“自家苗”取得一定效果只是表面现象。
1.3 组织匀浆性自家苗中含有大量死亡病猪的组织匀浆,当这种“自家苗”注入机体后,就成了异体蛋白质,亢奋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呈现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因此,如果灭活到位,有效抗原与位点保留恰当,接种“自家苗”后因异体组织匀浆发挥了非特异性刺激疗法的结果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2]。
2 使用“自家苗”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自家组织苗通常都是采集病猪的病料来制作,而自然发病的猪,每头病猪的病变组织中病原的含量存在很大的变异,而生产“自家苗”抗原数量无法准确测量出来,如果接种剂量过小,抗原的刺激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反而会诱发机体对病原的易感性;如果免疫剂量过大,容易出现“免疫麻痹”现象,损伤机体免疫器官。
2.2 所提取的病理组织内存在较多的毒素,由于”自家苗”制作受自身技术、知识、设备等条件所限,脱毒的步骤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甚至被忽略,毒素没有得到有效的去除,毒素随自家苗抗原一齐被注射到猪只体内,造成致病风险,比如常见的链球菌自家苗,养殖场中的免疫猪只大部分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积脓。
2.3 现在养殖场的猪病大部分都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在病猪身上取得的病理组织制作的自家苗,抗原微生物不可能单一,多种抗原微生物混合在一起,是干扰还是协同很难说清,加上非特异性抗原物质的大量存在,不安全因素和风险更大。
2.4 灭活不彻底,存在散毒的高风险。自然发病的猪在抵抗力下降后,容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自然发病猪的病变组织中大都含有多种病原。这些病原对灭活条件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灭活剂种类选择、浓度配置不合理,无法达到灭活的效果[3]。“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猪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2.5 由于制备“自家苗”的来源是猪体产生病变的组织,用“自家苗”免疫的猪群,病理解剖最显著的特征是淋巴系统增生、淋巴结显著肿大[4]。由于“自家苗”含有大量的、不同的抗原,免疫将使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强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免疫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2.6 由于自家组织苗中含有多种抗原,其免疫程序难以确定;由于“自家苗”中含有的抗原与其他疫苗中的抗原可能相同,必然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
3 小绪
从短期效益来看,自家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场疾病的发展,而长远设计来看,自家苗的使用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即使要使用自家苗,必须要从自家苗的制作技术上和临床应用上进行严密的监控,严把质量关。通过组织个方面的力量来宣传自家苗的害,改变养殖业者的思想,并且建议养殖业者在使用自家苗的同时,必须进行全套的免疫程序对猪场猪只进行免疫,丝毫不得马虎。给猪只提供全套免疫的同时,逐步减少自家苗的使用次数,以达到完全脱离使用自家苗的目标,给养猪业的发展扫平障碍。
参考文献
[1]章红兵. “自家苗”在猪场疫病防治中的风险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
[2]章红兵. “自家苗”在猪场疫病防治中的作用” [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09,12-1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2]王雪.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J].农业经济,2013,(12):57-58.
【主题词】英国教育 教育特色 贵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07-03
2015年,由世界权威大学排名QS(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世界名校排行榜中,世界排名前100所大学,英国占有19个席位。英国诺贝尔奖获得的奖项居世界第二,人均世界第一,可见英国教育之发达。本文现就英国教育概况及特色做简要叙述。
一 英国的教育概况
英国的教育分为小学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三个基本阶段。
1.英国的小学教育阶段
英国小学生一般五岁入学,分为幼儿学校、初等学校,学制六年,小学生上学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4∶00,每个班一般是20~30个学生不等。国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私立学校招生不受地域限制。
2.英国的中学教育阶段
英国从中学到大学实行“523”制(中国大陆实行“334”制),即5年中学、2年预科、3年大学。英国中学的中1、中2、中3完成基础课程,中4、中5完成IGCSE课程。2年预科,完成A-Level课程,旨在为进入高等教育或者就业打下基础。预科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学业路线(Academic Route),着重于培养学生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一种是职业路线(Vocational Route),职业路线则结合社会各层面的职业需要,培养各种行业中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专门人才。
英国中学生在预科阶段就开始接受专业教育,如商业管理、金融、会计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及早确认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将来的职业生涯设计打基础。
3.英国的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是英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级阶段,包括:本科(Bachelor Degree)、研究生(Master Degree)、博士生(Doctorial Degree)。
高等教育通常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但许多学院(College)也提供Bachelor和HND课程。
第一,英国的职业高等教育。英国大学有专门的职业高等教育,发放国家职业高级文凭(Higher National Diploma,简称HND),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学制一般为两年。HND相当于中国的大专文凭,层次相对还高一些。进入HND要求已经完成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或者国家职业资格高级(GNVQ-Advanced)课程。HND毕业后,如果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可以选择直接进入本科第三年的课程,通常是本校或联校的相应专业,再加一年就可以取得学士学位。英国一流的大学一般不会接受职业高等教育的学生。英国的职业教育分类细、专业性强。
第二,英国的本科教育。英国本科教育有数百门学科,大约有23000个学位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课程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本科课程一般为3年,“三文治”课程(sandwich course)为4年(3年在校就读,有1年的实习)。医科、牙科、建筑、兽医学等最长需五至七年。
在英国,本科教育常用的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
英国学士学位的类型有:文学士、理学士、法学士、工程学士。在英国,文、理的概念和中国不太相同,比如中国大学一般把金融、财会等学科划分到文科类别,而英国大学一般是把金融、财会类专业划到理科类。
学士学位中有一种“荣誉学士学位”,这是一种比普通学士学位更高一等的学位。大多数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也是学3年,只是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上比普通学士学位高。有些大学的一些重要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后,再修一年时间可取得荣誉学士学位。
进入英国大学本科的路径较多,一般凭三门A-Level成绩进入。如果已经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文凭,就有了资格报读绝大多数大学的本科课程。但一流大学一般只凭GNVQ成绩是进不去的,在A-Level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只有少数才能通过面试被录取。